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高等教育 > 工学 > 高校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学中问题及对策

高校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学中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1-05-08 10:31:02 来源:学生联盟网

  摘 要: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高校公共管理学科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特别是在案例选择、辅助实施环境、学生配合程度、教师掌控等方面问题比较突出,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研究完善案例教学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高校;公共管理;案例教学
  1 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學的含义及作用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学科中,它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即教师通过运用案例,使得所学知识可以通过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或通过模拟的方式被学生接受,从而更好的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来。
  公共管理学科与工商管理学科的案例教学有所不同,其研究对象具有独特性,因此在案例的采集、选择、写作上存在着差异。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学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政策咨询性案例,主要是针对政府决策者,针对特定问题,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法,然后评估每种方法的优劣。第二种是理论发现型,即通过案例来验证之前提出理论的正确性。第三种是说明型案例,主要是通过开放式的案例,说明公共管理学科的实践性。
  在公共管理学科中,案例教学具有如下作用。
  1.1 有助于提高学生思考的能力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有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案例教学通过显示案例,结合现代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对案例的情形更加具体形象化,改变了传统教学枯燥乏味的课堂气氛。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学生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发表不同看法,教师做出相应的点评,在这种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中,有效避免了在传统的以教师为核心的单向式灌输式学习中学生不愿思考的惰性。同时,学生通过交流互动,可以知道自己不足之处,取长补短,并在今后的思考中能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1.2 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完善知识体系
  案例教学的特征之一就是真实性,即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的案例必须是真实的,即使有的时候为了使案例更加生动而运用了一些特定的手法,但是案例的来源必须是真实存在的事情。公共管理学科的鲜明特征表明了其在教学过程在要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来进行,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案例教学的案例大多都是来源于现实,反映了现实社会的各个方面,学生通过结合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了解分析,是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完善,是与社会接轨的一种方式。
  1.3 案例教学使公共管理学科不再“空大上”
  过去,学生对公共管理学科的认识就是过于“高大上”,但“无用武之地”,无法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形成了一种教师在上课时夸夸其谈,一切的讲课不过是在空谈的错觉,进而不愿意在课堂上思考。案例教学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以上的现象,通过案例学生了解了更多有关公共管理在实际中的例子,开拓了眼界,刷新了他们对公共管理学科的认识。
  2 案例教学在公共管理学科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案例选择不恰当
  关于案例选择不恰当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案例与实际脱轨,很多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不注重联系实际,而是一味的选择具有模范的案例,追求完美的案例。形成这个问题的一部分原因与我国案例教学的运用时间较短有关,案例教学被运用于我国公共管理的时间是相对较晚的。因而缺乏自己本土的典型案例,很多典型的案例都是来自于国外,与我国的社会现实并不相符,进而造成了案例与实际脱节。其次案例选择无时效性,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选择的案例过于陈旧,尽管不可否认的是那些案例都是经典的案例,但是经典案例不一定是陈旧的案例,案例年份过于久远会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很多东西都是在不断的变化中,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中。最后是不注重案例的质量问题,很多时候学生会发现老师在一个课时中列举了很多的案例,案例内容也很吸引人,但是在课后回顾时发现自己对知识的根本没有掌握。存在这样的问题的原因很可能是教师的案例选择没有质量,而只有数量,选择了一些内容与课堂知识只有细微关联的但是比较“八卦”的案例,导致了学生注意力根本不在案例的知识分析上。再者列举的案例太多,每个案例都进行分析,但是又没足够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最后只能是教师对案例进行讲解,草草了之。
  2.2 辅助案例教学环境不佳
  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的开放性特征决定了其教学模式不应像传统教学式的,应是在理论知识学习后的基础上再通过案例分析的配合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在这期间,如果学生只是独自对案例进行分析,效果肯定不尽人意,所以应该是通过小组等的形式形成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这也是案例教学的特点所在。纵观过我目前的学校,大多数都是采用30-70人的大规模授课形式,很多大学的座位安排也不利于案例教学的实施,座椅都是无法进行移动,且人数过多,教师无法关注到位。
  2.3 学生不配合案例教学
  首先,很多学生习惯了传统式的教学模式,习惯于教师手把手的教学,他们的任务就是听与记,而不需要做任何的思考。因为在期末考试的时候只要把老师说过的,自己背过的知识原封不动的写在试卷上,就可以通过考试。这种长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使学生形成了懒于思考,最后便是不会思考的后果。当呈现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的时候,学生往往不能很快适应,课堂又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其次由于成长环境的问题,很多来自于农村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比较羞涩,不善于表示自己的想法,即使他们有不同的观点。最后是学生对案例教学的热情不高,在课前没有对案例做详细的了解,没有查找相关资料帮助自己加深对案例的理解,而是在网上百度别人的理解,因此在课堂上很难形成热烈的讨论气氛,大家的回答都是千篇一律。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学生对教师是敬畏的,觉得老师是高高在上的,不敢在老师面前谈论自己的见解,害怕说错。
  2.4 教师对案例教学的把控不强
  对很多公共管理学科的教师来说要实施好案例教学可能还存在着很大的挑战。比如案例的选举、学生分组、如何能关注到每个学生等的问题都是要教师一人来实施的,要掌握好确实是一件比较有挑战性的事情。首先是对案例分析的时间节点问题,很多教师习惯于把案例放在所以理论知识学习之后来进行,这样固然是没错的,但是没有注意到大学的课程多,且同一门课可能相隔几天。在几天后再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其实是不明智的,因为很多学生根本就不记得前几天学过的内容。其次是对学生的引导问题,很多学生对于新的教学方式根本无法适应,当看到一个案例的时候无从下手,在自己说出想法之后没有得到教师正面的回应,有的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一笑置之,没有任何的评论与鼓励,甚至在会呈现出不满意的表情。这样只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在今后的讨论中不愿意表现自己。最后是对案例讨论的整体掌控问题,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过程中很多教师并不参与,也没有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进行了解,即使学生讨论偏离了主题也不知道。只是时不时的问学生是否完成了讨论,如果学生回答没有,就让其继续讨论。导致了课堂时间不够,因而把这节课的讨论结果放到下节课总结,这样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课程讨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