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 《写好议论文》9500字|小学生如何写好字

《写好议论文》9500字|小学生如何写好字

时间:2019-09-16 09:21:46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写好议论文》9500字

目录

写好议论文

前言

第一节 议论文的审题立意

第二节 议论文的谋篇布局

第三节 议论文的开头引入

第四节 议论文的素材运用

第五节 议论文的论证过程

第六节 议论散文

写好记叙文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十大方法

一、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二、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分析】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只要我们再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就会明白这则材料的主旨才是话题——“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材料对“珍惜”有了更具体的限制。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材料】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可引申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材料】一个小女孩迷上了小提琴,每晚都在家里拉个不停。家人不堪这种“锯床腿”的干扰,每次都向小女孩求饶。小女孩一气之下跑到一处幽静的树林,独自演奏了一曲。突然,她听到一个老妇人的赞许声:“拉得真不错!”老人继而说:“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是感觉你拉得不错!”于是,小女孩每天清晨都来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会连声赞许:“谢谢,拉得真不错!”终于有一天,小女孩的家人发现,小女孩的琴拉得早已不是“锯床腿”了,便惊奇地问她有什么名师指点。这时,小女孩才知道,树林中的那位老妇人竟是著名的器乐教授,而她的耳朵也从未聋过。

【分析】赞美的力量

四、由物及人法

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材料】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不久前浙江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

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

【分析】分析类似的材料时,学生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一切非人的东西都要联想到人。上述材料中的主要叙述对象是小猫,立意时学生可以把小猫想象成人,如青少年,把饲养小猫的主人想象成青少年的父母,并由“小猫被老鼠活活咬死”联想到如今的青少年由于父母溺爱、家庭生活条件优裕等,逐渐丧失了自食其力的能力,从而提炼出这样的立意——只有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风雨中经受磨炼,才能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

五、分析关系法

【材料】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

【分析】这则材料的中心内容就是三字信。材料中的人物关系是父与子的关系,其正常关系是骨肉关系、亲情关系,可是在儿子的三字信中,除了“钱”连接关系外,再也没有其他,甚或一两句问候语。说明儿子与父亲是一种不正常的关系,究其原因是儿子缺乏礼貌,缺乏孝心,缺乏对在乡下日夜操劳的父母的安慰。因此,以中学同学的身份给他写信就要劝导、教育他要懂得孝敬父母。若不从此入手,就会在“花销紧”要节约上大做文章,而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

六、明确褒贬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材料】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分析】这则材料从导师的“苦笑”“无言以对”来看,表现了导师对那些穿着和服照像的青年人的不满和鄙视。导师的心声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也体现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评那些穿和服照像的中国青年,批评他们崇洋媚外,民族尊严沦落,国家观念淡薄。这则材料所涉及的对象有四个:一是游人,二是中国青年,三是韩国青年,四是导师。这四个对象表现为材料的四个角度。而最能表现题旨和意图的是第二和第四角度。在第二和第四个角度中,假如从反面立意,指出“苦笑”是思想封闭的表现,由此而论证中国要走向世界,要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就必须解放思想。这个文意,虽然新,但不符合材料的题旨和命题者的意图。所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角度与题旨的关系。如果一味求新,“反弹琵琶”,只会曲解原材料的意思。

【材料】一个面包师长期从他的邻居——一个农民那儿购买黄油。有一天,他竟然发现黄油的分量不足。以后,他定期称量,每回都是这样。于是,面包师把农民告到了法官那里。农民在法官面前辩解说:“面包师向我购买黄油的同时,我也一直从他那里购买同样重量的面包,并且以他的面包作为称黄油的砝码。如果我的砝码不准,那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他的过错。”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

【分析】这则材料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它是“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哑口无言”是贬义词,暗示了命题者对面包师的行为持否定态度。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做人要诚信,如果心怀不轨,居心叵测,自己也必将被背叛和欺骗。

七、多向辐射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

【材料】2002年8月20日,3000多位世界一流的数学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第二十四届国际数学大会开幕式。

在诞生过张衡与祖冲之的华夏古国召开这样的大会是我们祖国的一大盛事。大会名誉主席——97岁的陈省身教授坐在轮椅上发言时,身边的国家主席欠身为他调好麦克风。陈省身在发言时含蓄地说:“中国数学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大会颁发了数学领域与计算机理论运用方面的世界最高成就奖“菲尔茨奖”与“内万林奖”。三位获此奖项的都是“老外”,他们都只有36岁,全是1966年出生的。

【分析】这则材料,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法进行立意。(1)从主席欠身为陈省身教授调

整麦克风的细节出发立意——我们国家以及国家领导人非常尊重知识和科学,对科学家更是充满无限敬意。(2)从获奖者全是“老外”的角度立意——我国的科学工作者任重道远,我国还需要再次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3)从三位获奖者全是36岁的角度立意——我国在科学领域也要“年轻化”。

这样提炼出多个立意后,学生应该择优进行写作。

【材料】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分析】多角度入手: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

“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

八、舍次求主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学生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材料的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

【材料】从前,有位年轻的猎手枪法极准,但总捕不到大雁。于是,他去向一位长者求教。长者把他领到一片大雁栖息的芦苇地,指着站得最高的一只大雁说:“那只大雁是放哨的,我们管它叫雁奴。它只要一发现异常情况就会向雁群报警,所以接近雁群很困难。但是,我们有办法,你现在故意惊动雁奴再潜伏不动。”年轻人照着做了,雁奴发现年轻人后立即向同伴发出警告。正在休息的雁群得讯后纷纷出逃,但没有发现什么危险。于是,它们又飞回了原地。长者让年轻人如法炮制了好几回。终于,有几只以为受骗的大雁向雁奴发动了攻击。如此再三,几乎所有的大雁都以为雁奴是谎报军情,纷纷把不满发泄在了它身上——可怜的雁奴被啄得伤痕累累。“现在,你可以逼近雁群了。”长者提醒道。于是,年轻人大摇大摆地走进芦苇地。雁奴虽然瞧在眼里,但它已经懒得再管了。年轻人举起了枪„„

【分析】这则材料中共出现了四个“人物”——年轻人、长者、雁奴和雁群。审题时,学生可以舍弃年轻人和长者这两个次要人物,从雁奴和雁群的关系入手确定如下立意。

(1)从雁群角度立意:不要轻易误解忠诚的人,因为被误解的人因此会放弃忠诚。

(2)从雁奴的角度立意:忠诚被误解后该怎么办呢?是坚持到底,还是放弃忠诚,这是对忠诚的真正考验。

九、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材料】

一、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当断臂的维纳斯出现在人们面前时,

吸引了无数趋之若鹜的好事之徒。他们提出了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异想。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一种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二、有一次,记者问棒球明星史蒂夫•加里威:“你从来没有哭过吗?”史蒂夫回答说:“是的,我从不掉泪。”记者又对他说:“我认为你倒不如像大多数人一样,有时不妨也掉掉泪,这样才能证明你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喜怒哀乐的人,一个感情丰富的男子汉。”

【分析】这两则材料表面上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仔细一分析,学生就会发现,它们在本质上有许多相同之处。显然,材料一中的好事之徒和材料二中的记者都是求同心理在作怪。这就是这两则材料的共同点,据此学生可以确立这样的立意:(1)做事要克服求同心理;

(2)不可用狭隘的经验看待世界和生活。

【材料】

(1)①马克思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②恩格斯21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③列宁17岁就开始革命活动。④毛泽东26岁主编《湘江评论》。⑤徐特立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2)①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甚少,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②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

【分析】

(1)五个材料都是讲伟人们在事业上都有所成就,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此立论,观点就缺乏深度了。进一步分析材料会发现①—④还有一个共同点,即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料⑤是讲徐特立48岁苦学法语有所成,年龄特点与前四位伟人不同。根据这个不同点可以立论:年青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是,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有无坚定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2)两则材料,一则是说很少有人能走过搁在山涧上的木头,一则是说小李演讲面对黑压压的人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两则材料从形式上看是不相同的,但他们的结果都是一样——未能如愿以偿,究其原因都是胆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由这个共同点,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②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十、寻互补法

【材料】

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分析】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有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当然,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此外,这些方法也不是孤立的,学生在具体的审题立意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审题立意强化练习:

1、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安泰是众所公认的英雄,所向无敌,地神盖娅是他的毋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

【分析】材料写了三个人物,先要弄清他们的关系,安泰和盖姬是母子关系,安泰和赫拉克勒斯是敌人,一向无敌的英雄安泰被赫拉克勒斯弄到空中扼死。究其原因,是安泰离开了力

量之源—大地母亲。

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立意:

从安泰的角度探究他失败的原因,一向无敌是因为不断从大地母亲身上吸取力量,而被扼死是因为离开了大地被弄到空中,没有了力量之源,可见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要依靠集体才能有所作为。

从母亲的角度看,她给予安泰力量,却不给予安泰自立的能力,对安泰的悲剧她有责任。所以适当的给予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从赫拉克勒斯的角度来看,他能打败安泰的关键在于他掌握了对手的致命弱点,所以只有知己知被,才能百战不殆。、

2、(一)志愿军英雄马玉祥曾说:“我不是什么英雄,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我是个兵,后来转业到地方,我也是个‘兵’,现在离休了,我还愿当个老‘兵’,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

(二)拿破仑说:“不想当众帅的兵不是一个好士兵。”

请你联系时代的特点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写成一篇议论文。

【分析】先找出两则材料的同和异,谈的都是理想和自我价值的问题,但看法迥异。对马玉祥的话,应抓住关键的一句,“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理想的确立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在普普通通的岗位上照样能干出成绩来,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要正确理解“兵的份量”的具体内涵。而对拿破仑的话我们要作具体分析,不宜笼统地肯定或否定,想当元帅的兵是有目标有理想的,但要明确为谁而当、为什么要当元帅这些问题,才能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审题时还应注意“联系时代特点”这句话,也就是要立足于时代的高度,结合当代青年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来思考这一问题,同时还应联系自身的实际来确立人生的目标。比如你欣赏老黄牛还是千里马,我们的时代需要老黄牛的精神,千里马的速度。因此,可立意为:

人生既要有拿破仑那种雄心壮志,也需要马玉祥那样甘于从平凡做起的精神,因为任何雄心壮志的实现,都离不开脚踏实地地苦干。

3、从前,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出差住旅馆时,总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最后,洛克菲勒还指定他为自己的继任者,成为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长。

请就此材料,写一篇文章。

【分析】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只是一件举手之劳的事,谁都可以做得到,可是只有阿基勃特一个人去做了,而且坚定不移,乐此不疲。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的才华与能力在他之上,可最后只有他接了洛克菲勒的班。可立意为:

有些人常常不屑去做一些不起眼的小事,然而事实上,做好不起眼的小事,体现了敬业精神,这正是筑起大厦的基础。

4、张老师在一次上语文课时,误将“晏”写成“宴”,李明同学当即指出了他的错误。张老师把“宴”改成“晏”之后说:“唔!汉字就是这个毛病,相同的零部件,摆的位置不同,结果就不一样。外国文字可不会这样。”谁料话音刚落,李明同学又举手了。张老师问李明同学有什么问题,李明同学说:“英文的god(上帝)和dog(狗)呢?”„„

就李明同学的做法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分析】解答过程如下:

第一步,认真阅读。

这是答好供料作文题的前提和基础。此题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学生李明连续两次当场指出老师的错误。

第二步,提炼观点。

从逻辑上讲,对李明同学的做法,无非是三种态度:要么赞同,要么反对,要么部分肯定,部分否定。于是,提炼观点如下:

①李明同学勇于质疑,求真求实的精神值得提倡。

②李明同学不顾场合、对象,让老师下不了台的做法不可取。

③李明同学勇于质疑的精神可嘉,但具体做法还可商榷。

在实际答题中,有些同学提炼出的观点竟是“张老师的行为崇洋媚外”,这显然有些跑题了,写的不是李明的行为而是张老师的行为了。

第三步,联想素材。

上述三种观点均可以写。如选定第三种观点,那么,不妨全面展开联想,想到什么就先记下来。例如可能会想到以下各条

①当说不说的好好先生②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敢于直谏的魏征④《火刑》(布鲁诺)

⑤伽利略推翻亚里士多德的落体理论⑥面对歹徒,敢说敢斗

⑦人非圣贤,孰能无过⑧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⑨外国文字与外国月亮⑩爱迪生晚年自以为是,一无所成„„

第四步,列出提纲。

根据选定的观点和想到的素材,列出写作提纲。限于时间,此提纲不宜过细。下面是一份拟好的提纲:

①中心论点:

李明勇于质疑的精神值得学习,具体做法还可商榷。

②引论:简述材料,提出论点。

③本论:A、列举、简析生活中不正常的现象。

B、结合典型事例(正反)剖析说理。

C、论“进谏”需要勇气。

D、结合有关哲学原理分析。

④结论: 总结全文,辩证分析。

⑤素材:A、商纣王、魏征B、布鲁诺、伽利略

C、比干、屈原D、邹忌

从上列提纲看,想到的素材中的⑥⑨两条显然应删除。②③⑦属同类素材,④⑤⑩应归为一类„„这些素材不一定都用,只要选取一部分就可以了。

第五步,撰写成文。

5、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这,致使其成了废品。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材料中的裁缝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技艺,使自己摆脱了失误不利的局面,变废为宝,走向成功。在理解题意的时候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来准确把握立意的关键。“不小心”“废品”“为了挽回损失”等词可以帮助我们明确“金边凤尾裙”的发明并不是主观创新和时尚潮流的产物,而是一种“挽回损失”,灵活地变“废”为宝的作品。“凭借其高超的技

艺”“精心”“取名为‘金边凤尾裙’”等词句告诉我们裁缝能够变废为宝的主要原因是他主观上并不放弃,甚至非常用心,加上技艺高超,创意无限。

因此,从立意上看,我们认为以下几种立意属于准确地理解材料,应判切合题意,内容项在一档打分。

(一)人要从不利走向有利,就要依靠自己永不放弃的精神。(二)人要从失误的阴影中走出来,就需要聪明过人的智慧、灵活变通地思维、高超绝妙的技艺。(三)成功往往有其偶然性,但更有其必然性。

其中(一)(二)两点可同时采用,也可从任意一个或几个角度立意。

以下几种立意属于较准确地理解材料,应判符合题意,内容项在二档打分。

(一)做人不能被失误打倒。(二)要战胜困难才能成功。(三)挫折不可怕,战胜挫折才能成功。 这几类立意只是抓住了材料的表面现象,而没有深入理解裁缝成功的根本原因,因此在内容只评为二类。

以下立意属于对材料的理解存在一点偏差,应判基本符合题意,内容项在三档打分。

(一)创新塑造成功。(二)天生我材必有用。

其它立意则属于偏离材料,应判离题,内容项在四档打分。如“潮流往往是偶然的创作”“我们不应盲目追求潮流”等。

作文二:《写好议论文的五大方法》2100字

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技巧:写好议论文的五大方法

议论文的构思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联想法

有些事物,孤立去谈,易平淡、枯燥,如果展开联想,由这个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个事物,在它们的相互联系中,去突出事物的特征,发掘事物的本质,这样不仅可以使议论更深入,而且可以使思路变得活泼而开阔。山西华图供稿

除了古今联想以外,还可进行类似联想(有相似的特点或本质)、对比联想(有相反的性质)、因果联想、连锁联想等等。

(二)分类法

看到比较抽象的论题,笼统地谈,议论就很难展开。这时候我们可以考虑将所要讨论的事物分一分类。

比如对“友谊”一词,我们并不陌生,但难以深层论述。这时,我们可将不同类型的友谊分一分类,这样就可打开思路。

友谊,按不同时代,可以分成“伯牙摔琴”、“桃园结义”式的反映封建伦理道德的友谊;“基督——博爱”式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友谊;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典范的无产阶级的革命友谊。山西华图供稿

按不同的目的,可以分成为了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利益而建立的友谊,为了阶级、国家、民族的利益而产生的友谊。

按不同的性质,可以分成在共同的奋斗中,互相深刻了解建立起来的友谊;在一起吃喝玩乐中,互相吹吹拍拍建立起来的“友谊”。

按不同的内容,又可以分成,在你工作遭受挫折时给你帮助,生活遇到烦恼时给你安抚的友谊;在你一帆风顺时给你捧场,在你自鸣得意时为你叫好的“友谊”;“患难相共、生死相托”的友谊;“利则相攘(偷窃)、患则相倾(坑害)”的“友谊”;君子之间“淡淡如水”的友谊;小人之间“甘言如饴”的“友谊”……

有了分类,可供议论的内容一下子变得丰富多了。分类,不仅打开了你的思路,而且使你看到了问题的深入。由此看出,分类法是从各个不同角度来认识事物的性质,把那些抽象的论题具体化的一种方法。山西华图供稿

(三)层递法

是一种把论题加上其他成分,进行变形思考的方法。有些概念比较抽象,如果只就这个概念来谈就很容易使议论空泛、不深入。这时候,可以考虑采用“层递”的方法,缩小议论,使文章层层深入。

层递法可分两种方式:

一种是增加定语,随着论题不断增加定语,文章的思路便不断向前发展,议论的范围就不断集中到更小的范围之内。比如《谈奋斗》这样一个题目,第一层可以泛谈“奋斗”,第二层增加成分,谈“青年的奋斗”,第三层继续增加成分,谈“二十世纪中国青年的奋斗

”;

另外一种方式是扩展论题内容,把一个抽象的论题具体化,从而使文章思路更开阔、论述更全面。比如《论学习》这个题目,就可以先谈“学习的目的”,其次谈“学习的兴趣”;再次谈“学习的规律”;最后谈“学习的方法”等等。

注意使用层递法时,第一种情况不要出现论点转移,第二种情况增加成分以后的概念只能作为分论点,不要造成论点不集中的情况。

(四)阐述法

即在论证过程中对论据进行阐明、解释,把论据中蕴涵的借以证明论点的内容揭示得更鲜明、更充分。可借助于这一方法打开思路。

例如,邓拓的《不要秘诀的秘诀》中,曾引用南宋人陈善在《扪虱新话》中的一段话来论证读书不能求助于“秘诀”,而须自己下功夫:

“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山西华图供稿

接着作者作了如下阐释:

用现在的眼光读这一段文字,也许觉得他的见解很平常。然而,我们要知道,陈善是南宋淳熙年间,即公元十二世纪后半期的人。在那个时候他就能够提出这样鲜明的主张,也算是难能可贵的人。他主张要读活书而不要读死书,就是说要知入知出;要体会古人著作的精神和实质而不要死背一些字句,就是说要体会古人用心处而不可死在言下。不但这样,他还反对为读书而读书的倾向。他主张读书要求实际运用,并且要用得灵活,即所谓“透脱”。你看他的这些主张,难道不是一种反教条主义的主张吗?他的这个主张,过去很少有人注意,因为他的声名远不如朱熹等人,但是他根据自己读书的经验而提出了这种主张,我想还是值得推荐的。

作者通过对一段文言文的阐释,借以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我们也可以对一些难以理解的观点进行条分缕析的阐述,以使观点鲜明、突出。

(五)反弹琵琶法

对于有些似成定论的问题,如果仔细分析一下,你就发现未必恰当。这就需要我们拿出破旧立新的气魄,推翻传统的看法,提出新的见解。这种逆向思维出新意的方法,我们称之为“反弹琵琶法”,它可以打破陈旧观念,使新的观念出台。山西华图供稿

比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千百年来流传至今的名言,似乎是不可移易的真理,仔细研究一下就会发现,这个观点意在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但外因总是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因此在一定的条件下这句话是不对的,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这样我

们就可以写出《近墨者未必黑》这样的文章,来阐明我们的观点:每个人都应加强自身修养,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山西华图供稿

不过大家在运用反弹琵琶法时,要注意不能刻意地标新立异,而没有事实根据,那样就不是思路的创新,而成为哗众取宠了。

作文三:《怎样写好议论文的开头》1500字

一般文章的开头难写,而议论文的开头更难写。如果开头写得好,就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就能抓住读者,反之,如果开头写得不好,就不能抓住读者,使读者读不下去。   议论文开头总的原则是,要开门见山,一开头就接触文章的主题,切忌离题千里。开门见山的写法,又多种多样,初步归纳一下,常见的写法有以下几种:   一、开门见山,一开头就提出论点。例如:   “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其理由如次:”(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二、用设问句替读者提出一个问题来,使读者认识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必要。例如: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这是早经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解决了的问题。但是这些年来,由于“四人帮”的破坏和他们控制下的舆论工具大量的歪曲宣传,这个问题被搞得混乱不堪。为了深入批判“四人帮”,肃清其流毒和影响,在这个问题上拨乱反正,十分必要。(光明日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也可以不用设问句来提出问题,但读者看了文章的开头以后,在思想中形成一个问题。例如:   文学的存在条件首先要会写字,那么,不识字的文盲群里,当然不会有文学家了。然而作家却有的。   (鲁迅《不识字的作家》)   三、用下定义的方法开头。有的议论文的题目用的是比较特殊或专门的词语,而读者要先明白这标题的意思才能读下去,开头就用下定义的方法把它说明一下。例如:   古人造字很有一点讲究,比方我这里要说的“诤”   字吧,一边一个“言”字,一边一个“争”字。诤也,以言相争也。(冯英子《说诤》)   四、引用名言警句开头。因为名言警句具有哲理性或权威性,用它开头就能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例如:   鲁迅先生曾一再把自己比为牛,说“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他那“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著名诗句,已成为广大共产党员的座右铭。(肖春明《老黄牛的精神不可丢》)   五、先写一件事,然后从中提出自己要谈的论题。例如:   一九一二年春天,居里夫人的两个女儿养了一些蚕。病中的居里夫人有暇观察蚕儿如何吃桑叶,又怎样吐丝、结茧。她看了好久好久:蚕有求于人的只是几片绿叶,而贡献给人的却是精美纤亮的丝;它们极细心极忍耐地朝着一个目标――结茧的方向努力,一直到吐完自己最后一根丝。看啊,看啊,居里夫人感动极了,恍惚觉得自己也化作了一条春蚕。(王通讯《科学家与春蚕》)   六、一开头就把对立面摆出来,也是开门见山的办法。例如:   对一个人小有成就,就过分赞誉,使之昏昏然,不再求上进,最后终于泯灭无闻,这叫做“捧杀”;一个人犯了错误,不分青红皂白,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置之于死地而后快,这叫做“棒杀”或“骂杀”,还有一种,就是对犯了小毛病的人,由于过分偏爱,不是批评指出,而是采取“哄”的办法,结果使小毛病变成大毛病,最后悔之不及矣。此种前人没有明确命名,姑且谓之“哄杀”罢!(李鸿志《防“哄杀”》)   开门见山,并不是开头一句“闲话”都不能说,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必要时,多谈几句并不算多余,有时还非得多说几句,交代解释一下才行。例如:   我这回到湖南,实地考察了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的情况。从一月四日起到二月五日止,共三十二天,在乡下,在县城,召集有经验的农民和农运工作同志开调查会,仔细听他们的报告,所得材料不少。(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这就是先交代了考察的范围、时间、方法以及材料的来源等等,便于读者了解报告的内容。   有的问题不是大家所熟悉的,或是它的重要性并不是每个人都认识到了的,就必须在开头时加以必要的说明。例如毛主席《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开头一段,先指出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而要分清真正的敌友,必须分析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革命的态度,然后才转入论题。   (摘自《语文教学之友》1985年第6期)

作文四:《如何写好规范的议论文》14600字

如何写好规范的议论文

编辑整理 熊栋梁2012-3-27

议论文开头技法

有一位优秀教师,提出了议论文开头的三个字,抓住了核心:

短----简洁最好三两句成段,引入本论;

快——迅捷入题要快,最好三言两语就点明文章的基本观点或议论的话题。因为评分标准中有“中心明确”的细则。开篇确定中心,有利于阅卷者按等计分,也有利于作者展开论述,不致出现主旨不清、中途转换论题等作文大忌。

靓——精彩这也是传统文论中所说的“凤头”。精彩的开头,最突出的效果是吸引阅卷者,给阅卷者留下好的印象。文章开头要精彩,多用比喻、类比、排比等修辞引入论点,还可引述名言,讲述寓言故事导入话题。

一.    开门见山法

开门见山,是采用率最高的一种方法。即在文章的一开头就与全文的中心论点保持一致方向,不是亮出观点,就是导出观点。

如,“人有七情,自有喜好与厌恶之情,然而,当这种好恶之情掺入对真理的认识时,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山东考生《勿以好恶论断之》

一起笔就紧扣情感与认知,以一种假设将读者的思维引向对本质问题的思索,文章的立意显得十分深刻。这样的入题方式,简洁,却分量十足。

如, “就像那溪流惯于奔腾,大海惯于咆哮一样,我习惯于沉思,习惯于遐想,习惯于把自己的感情流露在日记簿上。”(《习惯》)

如,“转折是桥,在你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桥的出现会改变你窘困的境遇,拓开一片新的天空。”(《转折》)

用一句话,开门见山,既提出了问题,又表明了中心论点,简明明了。

二.    引用名言法

引用名言,就是在作文开头就直接引用一句名言警句,并且用这句话作为全文的中心论点。这里所说的名句,包括古今中外名人名言,格言谚语,诗词歌赋等。

如,高考作文《责任》,开头这样写道:“英国王子查尔斯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情,这就是责任。”责任,是与生俱来的。

如,鲁迅先生说:“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他的话很有道理,对我们很有启发性。不论在学习上,还是在工作上,我们都应该牢记这句至理名言。”(《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文章开头所引用的查尔斯、鲁迅的名言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贴题,集中,统领了全文内容。 如,“人是有感情的,正如古语所说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故而,在认知事物时便不自觉地附着了浓浓的个人情感。于是有了‘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缠绵,‘感时花溅泪’的悲戚。”(山东考生《怎一个“情”字了得》

文章开头即紧扣住一个“情”字,在三句话中嵌入了三句有关情感的名句,显示出了考生较为扎实的写作功底。底蕴说白了就是积累,走上考场的时候,你该积累了不少的名言警句吧,而你所积累的东西该不只是为了那道仅值几分的名句填空题吧。

三、设问开篇法。

就是在文章开头,先就要议论的问题提出疑问,然后在回答问题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如,“什么叫追求?就是人们对其向往的目标去努力实现的思想和行为。什么样的追求才是有价值的呢?我认为只有对社会、对人类有益的追求才是高尚的和有价值的。”(《追求》)

又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美?什么样的美才是真正的美呢?什么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美呢?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人们生活中美的语言,美的行为,美的心灵,美的生活方式,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最主要的美。”(《应该追求什么样的美?》)

采用设问,引起读者注意,然后自问自答,在释疑中自然推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四、解释概念法

与文章开头,就将标题或相关概念的含义解释一下,从而明确全文的中心论点。文章开头准确解释概念,给人印象清晰明确。

如,“我国很早以前就有‘自强’一词了。《易经.上乾》说:‘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就是自己努力向上。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应具备的品质是:既不要自卑,也不要自负,而要自强。”(《自强.自负.自卑》)

如,“底色,《现代汉语词典》注释为:底子的颜色,也用于比喻。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底色。花草树木,它们的底色,是本原的,是自然生长的。例如一棵树,它的树干是赭黄的,它的叶子是碧绿的。它们的底色是无法更改的。那么,人的底色是什么呢?我想,应是最基础的东西,是性格、思想、精神形成的基础。(《打好生命的底色》)

五、 排比入题法

用排比的句式,引入议论文,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

“当一颗普通的种子掉落在达尔文的脚边,他将它拾起,数十年后,《进化论》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当一只流萤飞过泰戈尔的窗前,他仔细凝望,不久,美妙的诗篇传到了人们耳边;当一缕光线在爱因斯坦的身后投下一片影子,他反复思量,数年后,光量子理论震惊了全世界。这些每天都能看到的事物却让人悟出了天地的玄妙,品出了人生的韵味。的确,正是众多细微的东西组成了这个世界,也让人从它们身上感知了人格的伟大与卑微,生命的顽强与

脆弱。”(《水滴里的阳光》)

三个排比,文采飞扬,引人入胜。

如,“你会因喜爱北国的皑皑白雪而对南国的椰树海风不屑一顾吗?你会因沉迷于江南的小桥流水、青瓦白墙而否定西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美吗?你会介意林黛玉‘使性子’而不看经典名著《红楼梦》吗?你会钟情流行音乐而厌烦‘沉闷乏味’的古典音乐吗?——古希腊哲人曾说,人是感情的动物。因此,面对大千世界,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喜好憎恶往往会影响到对人、对事的看法。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架天平,有个自己的标准,用来衡量周遭的一切。”(湖北考生《心中的天平》)

优雅的语言、和谐的音节、丰富的形象还不足以触动你的情感吗?还不足以让你在美的品味中恍然大悟“原来对美的感知,对人对事的看法,都是受到心中那架天平的影响”吗? 如,“时间如海,记忆如沙滩,海水将一枚枚贝壳送到沙滩上,又收回到她那浩渺的胸怀。 时间如风,记忆如巨岩,风将巨岩刻划得千疮百孔,又用多情的手把那些痕迹抚平。

然而,总有几枚贝壳,在亘古的海滩上鸣响着历史的悲风,总有几笔划痕在诉说着记忆的不朽。”(《贝壳·划痕·记忆》)

如,“有一种风景叫安宁闲适。如一湾清泉,汩汩而出,水光旖旎。那是王维在青青竹林间一声声古琴的高雅;那是嵇康在山野草庐中一下打铁的铿然;那是陶翁于东篱下悠然采菊的安适;那是陆羽静静地泡上那杯香茗的沉稳。他们用生活告诉我们:非淡泊无以明智,非宁静无以致远。那份恬然、那份对名利的不屑,让我们铭记于心,不会忘怀,于是知道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风景这边独好。”(《风景这边独好》)

如,“ 乌云覆天,黑雨倾盆,当随着波涛飘摇于海浪上的水手看到明亮的灯塔时,是一种转折。怪石嶙峋,绿林莽莽,当青衫的骚客吟咏“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时,又是一种转折。”(《转折》)           如,“没有地狱的锤炼,哪有建造天堂的力量?没有流血的手指,哪有动人心魄的琴声?在锤炼中,我期待着力量;在流血中,我等待着升华。坚守、企盼转折”。(《转折》)

用形象语言,展示才华入题,形成整齐的句式形式,绝妙!

六、对比入题法

用对比的角度,引入文章,对比鲜明。

如,“当历史的车轮压过奥斯威辛,听到的是男人的怒吼与女人的尖叫,看到的是母亲的哭泣与孩子的惊恐。而今,奥斯威辛的天空湛蓝而且透明,一排排高耸的建筑直插云霄,似要打破这里的宁静。”(《当记忆流经奥斯威辛》)

那天,奥斯威辛警钟长鸣;那天,犹太人民饱含热泪;那天,记忆流经这和平的世界;那天,和平在向那极端的功利者和道貌岸然的战争者宣判;胜利的钟声会在和平者的心中响彻整个胸膛。时间永远不会将奥斯威辛风化在记忆底层!

如,“有时候,感情是一剂善变的药,融在爱人的酒杯中,苦涩里也能品出甘润;有时候,感情是一把双刃剑,握在敌人的手里,纵轻轻挥下也觉得伤痕累累。”(浙江考生《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

感情既是能化苦涩为甘润的“善变的药”,又是可以带来累累伤痕的“双刃剑”。精致的比喻将情感的两重性揭示出来,构成巧妙的对比,非常形象地点出了文章的中心: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

七、抒情入题法

用议论抒情,引入文章,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如,“常常是一位亲人的生命如流星般陨落,我们才悲哀于死神的无情;常常是一位朋友在与疾病殊死斗争,我们才诅咒病魔的猖獗横行;常常是我们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我们才正视社会上的毒瘤„„”(江苏考生《放下感情的叶片》)

这样的语言是不是很容易唤起你的共鸣?这样的开头,既饱含着深厚的情感,又折射出理性的色彩。如此入情入理的文字,引导我们触摸到了这样的本质——感情的叶片时常遮挡住我们理智的目光。

如,“生命之中总有一些记忆深埋在我们心底,尽管时间飞逝,他们也不会因此而消了颜色,褪了芬芳,反而在时间的冲洗下愈加鲜红,成为温暖我们一生的财富。记忆是花种,在时间流水的滋润下,开除了迷人的花。”(《花开两岸》)

记忆是时间长河两岸的繁花,时间不仅不曾让它们风化,还给了它们滋养,让它们愈加美丽。

人如水中之鱼,游在记忆的长河之中,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命运碰撞所引起的心灵的微微跳动。虽言世事白云苍狗,沧海亦会变桑田,却终会有记忆的港湾中停靠着的那些无言的心灵之船,记载着它们的伟大,传播着它们的精神。让记忆的洪流为那些伟大的心灵作证,让真正的伟大永远放射着夺目的光辉!(《记忆不会因时间流逝而老去》)

记忆不会因时间流逝而老去。秋风萧瑟,卷起枫林的片片生灵,每一片枫叶“都会有其最终之归宿”,正如乔伊斯所说。每拣起一片叶子,细细观察它的脉络,你都会发现它与其他叶子的不同之处。

八、转述材料入题

如果是材料作文,在开头直接的引用原材料,简要材料,也是一种入题的好形式。材料作文的开头要注意三点:一是转述材料必须简洁;二是必须根据试题要求和提示转述;三是迅速从叙述转入议题或论点。这样的开头,既紧扣材料,又紧扣话题,突出中心,可谓“一举三得”,起到了开宗明义的效果。

如:“儿子与邻居说了相同的话,富人却持截然相反的态度。寓言中的富人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影子。是非的天平,需要理智的手去摆布,莫让感情的砝码左右了你的判断。” (河北考生《莫让感情迷了是非眼》)

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这样一段论述:“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从这段话中,我们不仅能看出这位国学大师独特的为文之道,而且能感悟到其中深蕴的人生智慧:人而为事,出能观之,方能立于不败之地。”(《人生的“出”与“入”》)

这两个高考题,一个是智子疑邻,一个是引用王国维的名句,考生都用了引用材料,简洁入题的形式,得了满分。

九、比喻入题法

在高考作文中,用比喻的形式,也是一种入题的思路。引用一个故事、一则寓言,或者一段笑话作为譬喻,然后从譬喻中引出总结的中心论点。有篇高考作文拟题为《灯塔·路标·理论》,开头写道:“在暗礁四伏的海上航行,需要灯塔指点迷津;在岔道口上,需要路标指引方向。否则就要触礁,迷路。在人生的路途中,我们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设喻的开头,简单而清楚。

如:“《笑林》上有这样一则笑话:一个人走路时不小心跌了跤,爬起来走了几步,又摔了一跤。于是他懊恼不已,‘早知还要摔跤,当初何必怕起来呢’这样,他坐在路上再也不起来了。这个人是可笑的,他的可笑之处在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如果每个人都像他一样,新生事物就不可能出现,社会就不可能向前发展。”(《跌跤与摔跤》) 一个可笑的故事开头,一下子吸引了读者,又形象生动,文章的意趣顿生。

如,“有时候,感情是一剂善变的药,容在爱人的酒杯里,苦涩里也终能品出甘润;有时候,是一把双刃剑,握在敌人的手里,纵使轻轻挥下,也觉得伤痕累累。朋友,铁血的的男儿也有情,沙场的将士也有泪。感情支配着心灵,左右着灵魂,可是小心啊,切勿让它变幻了你评判的目光。”(《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

先将感情比作“善变的药”“双刃剑”,而“苦涩”和“甘润”、“轻轻挥下”和“伤痕累累”两组矛盾,很形象地论证感情“变幻了你评判的目光”。用比喻开头,尤其是里一连串比喻句开头,新颖别致优美,给读者以享受。它是精雕细琢的产物,所以在高考作文这样的“急就章”里,就更显得难能可贵。

如,“ 锐峰出于钝石,明火炽于暗木,贵珠产于贱蚌,美玉琢于丑璞。一切事物都在岁月中变幻着,因为每一条路都充满了转折。”

借助比喻,以整齐句式排比入题,超凡脱俗。

十、现实入题法

用现实、生活的现象开头,也是一种方法。这种开头,把读者与阅读者的情感拉近了。

如,“父亲这一代人,他们长身体时遇到自然灾害,求学时上山下乡,回城时赶上压缩居民户口,子女深造又正好赶上大学自费„„可他们的眼睛依然闪亮,他们的腰杆依然挺直,显得踏实、自信、沉稳。”(《父辈》)

父辈的历史与沧桑,一下子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

如,“人生活在世上,是在无数的感情里度过。有人说一个人的生命是从笑声中开始又在哭声中结束,这一笑一哭,莫不饱含着浓浓的人情,浸透了感情的一生,使生命有了支柱、目标、希望,使生命真正饱满、充实,使人性有了耀眼的光华。人们重感情,人类也许永远也无法理解在一头饥饿的雄狮面前,它的孩子与猎物没有区别的那种无情兽性。然而深深浅浅的感情织成的云却又常常成为一种遮蔽,让人们原本智慧的眼眸无法看到青天。”(湖北考生《莫把情云遮慧眼》)

由现实人生入题的文章大多能发人深省。像这样的开头,紧扣住人生在世“一哭一笑总关情”的角度来立意,自然引出了对情感与认知之间关系的辨证思考,入题不可谓不快,立意不可谓不高。

“APEC让全世界刮起了‘唐装热’。看着那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们着一身相同的唐装时,我不禁呐喊,我爱唐装!曾经,这样的传统服装让国人排斥,单调乏味,不及洋装轻便舒适,人们抱怨过,人们责难过,穿着这样的衣服甚至让他们羞愧,我不禁要问:一件衣服,有那么多过错吗?”(湖北考生《我爱唐装》)

直接以现实APEC会议引起的“唐装热”入题,联系对唐装先后情感态度的不同,引出了对本质的追问——衣服自然不会有对错,错的是人们的情感和认知。假如能在入题时用时事材料来紧扣话题,通过品评时事来追踪本质,你的作文的开头是不是也能带着几分新鲜,闪烁着几缕智性的光芒?

如,“心为情役,人为情役,何其悲哀。香港电视剧《纵横四海》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一位母亲,为了让杀了人的儿子的罪名不成立竟说人是她杀的,宁愿自己背上杀人犯的罪名,也要让罪恶滔天的儿子逍遥法外!这位糊涂的母亲自杀前说了一句话:他是我的儿子!哎,心为情役,人为情役,何其悲哀!”(《〈情役》〉

“心为情役,人为情役,何其悲哀”三句的反复是强调,是突出,更是深化了“悲哀”的情感。作者站在法理的角度评述母亲为儿子顶罪,故说她“糊涂”,说她“心为情役,人为情役”,说她“悲哀”,在冷峻的理性剖析中融进了强烈的感情,就连叹词“哎”也透着深深的“悲哀”。

议论文的结构

文章的结构,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文章都是由中心意思、材料、结构三个要素组成的。中心意思是文章的“灵魂”,要明确无误;材料是“血肉”,要丰富,并能集中地反映中心;结构则是文章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

一、常见的结构方式

1、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分论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

分论点的提炼和表述是并列结构的重点,需要做好准备构思阶段,先想好,拟好提纲,视纲而写。

如何分解论点呢?

(1)一篇议论文至少要有两个分论点,最好有三到四个。

如,文章《谈读书》的两种并列方式:

一种是:读书能让人懂得许多道理;读书能让人增长许多知识;读书能让人变得更聪明。      一种是: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的艺术;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

再如,一篇优秀作文《选择》,是这样分论点表述的:

“我们要选择真理。还记得布鲁诺殉难的故事吗?布鲁诺是16世纪一位著名的唯物主义者,他阐述和捍卫哥白尼的日心说,还提出宇宙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他的坚持引起了当时教会的强烈不满,而在个人的生命和坚持真理中,布鲁诺毅然选择了真理。于1600年,布鲁诺在罗马鲜花广场上被宗教教徒放火烧死了。布鲁诺虽然光荣地牺牲了, 但是清醒的人们深深知道他的选择是正确的,他使唯物主义在后世得到推崇和继承,为科学真理作出了贡献。

我们要选择国家利益。刘胡兰、邱少云在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面前,不屈不挠,视死如归,为国捐躯,为新中国的解放贡献力量。还有近代著名作家鲁迅,他为了唤醒中国那部分麻木不仁的人,决定弃医从文,他深知只有医好病人肉体上的病患是不够的,精神上的病患同等重要。鲁迅写下了《狂人日记》、《药》、《孔乙己》等作品,揭露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吃人制度,唤醒千万群众,为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鲁迅选择了国家利益,舍弃自己的爱好,但他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

我们要选择光明的前途。记得一位高考状元是这样说的:“在我的读书生涯中,我舍弃了平凡,选择了读书;舍弃了大量的游戏,选择了学习;舍弃了骄傲和自满,选择了谦虚,我的成功是在选择中获得的!”我们的确要为自己的前途作出正确的选择。在科学技术相当发达的今天是人才的竞争,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抵制形形色色的诱惑,不断地实践自己,充实自己,改善自己,为自己的光明前途奋斗。”

(2)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20字左右。

话题作文《关注》的并列层次是:

关注市场信息的人,才能扣住时代的脉搏。

关注自然现象的人,才能登上科学的顶峰。

关注民生疾苦的人,才能赢得百姓的拥护。

(3)分论点句子的结构要基本一致,使中间几段构成排比或准排比段。

例如,2008年的满分作文《带着感动出发》,文章的三个段落形成排比,十分明晰。

“带着感动出发,才能体会那些高尚的情操。在人生的路途上,我们无比渴望受到高洁气质的熏陶。然而,怀抱一颗充满感动的心,那些美妙高尚的人格才会如花般绚烂地开放在你的眼前,永恒于你的心间。如果不是心怀感动,陶渊明“性本爱丘山”的淡然气质如何让你觉得心旷神怡。如果不是心怀感动,司马迁那“史家之绝唱”如何在你心间激起层层浪花。因为感动,因为带着感动出发,我们才会被那些高尚的人格引向新的路途。

带着感动出发,才会感悟到生命的真谛。珍惜生命,感悟生命并非人人都能恪守的真理。如果不是把感动放在心间,你如何触摸到生命中最柔软的底层,你如何理解生命复杂的含义。史铁生虽然双腿残疾,虽然怨恨过、痛苦过,但他最终在苍凉的地坛中悟出生命的内核,这种深刻的领悟来自他内心对生命的感动,来自亲情带来的刻骨铭心的感动。这感动,让他在破碎的生命路途中走了那么远,这感动让他对生命充满敬畏、充满感叹。因为感动,因为带着感动出发,我们才能拥抱生命敞开的灵魂。

带着感动出发,才能做的坚守原则与坚持不懈。感动让我们内心变得柔软,感动让我们将自己的信念把持的更加坚定。苏武牧羊于瀚海之地,大漠飞沙,我们相信是他心中的感动,那出自对国家大爱的感动引领他在那条荒芜之路上勇敢迈进。还有王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去留青冢向黄昏”,她的勇敢同样来自她那真真切切的感动、遵循于内心的感动。让我们带着感动出发,感动会将信念与坚强深植于土地,连成一片碧绿的辉煌!”

(4)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话题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

如,围绕话题“做人”展开议论,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分论点:

一种是:我们需要诚实做人;我们需要悠闲做人;我们需要积极做人。

一种是:学会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学会做一个知恩必报的人;学会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人。

再如,文章《突破》是这样并列的:突破权威与经典的束缚,科学在呐喊声中辉煌灿烂;突破习惯与停滞的惰性,艺术在翩翩起舞中将美丽与魅力挥洒得淋漓尽致;突破自身的缺陷与软弱,人类在自己的舞台上创造辉煌,演绎精彩。

(5)几个分论点,应尽量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个问题展开。

展开分论点的方式:是什么(就内容而言)—— 为什么(就原因而言)——怎么样(就方法而言)

例如,围绕“找准位置”的话题展开议论,可以围绕这三个方面,确定分论点。

从“是什么”的角度:1、找准位置就是正确地认识自己;2、找准位置就是要不断超越;

3、  找准位置就是敢于放弃。

从“为什么”的角度:1、找准自己的位置有利于实现自己的价值;2、找准自己的位置有利于服务社会造福人群;3、找准自己的位置有利于提高生活的质量;4、找准自己的位置

才能名留青史;5、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成就辉煌的事业;6、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从“怎么样”的角度:1、找准自己的位置需要知己知彼;2、找准自己的位置需要审时度势;

3、找准自己的位置需要不懈追求;4、找准自己的位置需要把握机遇;5、找准自己的位置需要拒绝诱惑;6、找准自己的位置需要敢于放弃。

同时,我们也要了解考生在使用分论点时的失误。主要失误有:

(1)缺乏分解分论点的意识。(2)分论点平面化,论据不知道用来论证哪一个分论点。(3)把中心论点与分论点混为一谈,甚至等同起来导致论述不全面。(4)分解的分论点偏离中心论点。

并列式结构例文:

学会借鉴,为我所用

船舶借助风帆,远航千里;雄鹰借助风力,翱翔蓝天;月亮借助太阳的光辉,于是辉撒宇宙。

善假于物。

善于假借,乃人类之发明。农人借于牛马,乃实现农耕与收割;工人借于斧锤,乃实现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革命;科学家借于发明创造,才把理想寄托于飞机、火箭、神舟宇航。 人类千年的梦想,就是走出地球,走向外星,走向那神秘的空间,于是科学家一代又一代,殚精竭虑。当我们看到火箭、宇宙飞船、神舟载人飞船在瞬间冲向蓝天之时,一节一节的助推器在脱落,犹如灿烂的鲜花盛开。火箭这些现代文明的产物,是借助于具有牺牲精神的“助推器”来实现的。

善假于人。

人是万物之灵长,这是莎士比亚的名言。刘备三顾茅庐,把诸葛亮从隆中请出,借助于他,完成了蜀国强大的宏愿。蔡元培力主兼容并包,力荐陈独秀。为了让陈独秀出任北大文科学长,他坐在陈住的楼下的茶房里,一连几个早晨,终于请陈独秀出山。他说:“当我看到他办的《新青年》杂志,便想请他了。”北大校长蔡元培,就是借助于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大家名流,才使北大光耀华夏的,此乃善假于人之典例。刘邦借助韩信;唐太宗借助魏征;亚当斯在位之时,偶遇美法战争冲突,他马上致信退位的华盛顿“你的威名胜过千军万马”,请华盛顿再次出山,借华盛顿之力,力挽狂澜。古今中外,善假于人之例子何其多也。

善假于思想。

牛顿定律、勾股定理、镭的发明,人类马上学习、效仿、借鉴、发展,广泛用于各方。

木桶理论、破窗定律、80/20定律、手表定律,这些现代经济理论,不也在广泛用于各界?中国共产党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壮大起来的,这一最先进的理论,使一个最初只有十几位党员的小党,成长为一个几千万党员的大党,借助先进理论的支撑,那就是思想。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我国于是走向了温饱、小康,正走向和谐社会。借助于先进文明与思想,成功在望。

2、递进式

文章几部分内容逐层深入。例如《不求甚解》一文,先从“不求甚解”一词的来历谈起,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方法,首先要“好读书”,二是主张读书要会意。再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说明,读书应当重在读懂书本的精神实质,而不是寻章摘句。最后进一步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读书“不求甚解”的重要性。

如,高考满分作文《诗意地生活》是这样递进的:(1)诗意地生活就是心灵闲适、胸怀坦荡地生活(是什么)(2)只有诗意地生活的人才能保持自己的操守(为什么)(3) 诗意地生活需要淡泊名利;诗意地生活需要高洁的品行(怎么样)

材料作文,其递进式论证结构是:“点——析——例——联——结”:

“点”——概述材料,引出观点与话题。所谓“概述”,就是不能将题目所给材料原文照搬,而是对准自己立论的指向剪裁材料,点明中心观点。

“析”——结合原材料,辩证分析。“析”,就是围绕议论的中心对原材料内容的寓意进行扼要分析。要求分析得准确,切合事理,语言精要。“析”的目的是为中心论点的提出创造理论的条件。

“例”——就是举出几个事例,进行论证。要注意古今中外的事例,一般举三个以上的事例。可以联想类似的道理(从道理上论证),也可以联想相关的社会生活现象(从事实上论证)。这部分是作文的重点,既要放开思路,又要概括力强;既要重点突出,又要正反结合。

“联”——联系现实,与我对照。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与自己的生活进行对比,结合现实,解决问题。

“结”—— 深化论点,回扣题目与观点。结尾呼应开头,或进一步强调论点,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提出希望要求。

递进式结构例文:

题目: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随着改革开放,文化逐渐全球化。国外的圣诞节、母亲节、情人节,在我国热度越来越浓;而我国的传统节日,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都似乎有些弱化。还如肯德基、麦当劳、汉堡包等也走入了我国的大中城市,买卖十分火爆;而我们的传统饮食却有些冷落。

全球化引起了文化的焦虑,全球化使一些国家与地区的文化感到有一种被融化、被改变的危险。有人指出,我们是否会失掉自己的身份?我们又将如何对待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吸呐多元文化   保持传统个性

文化是什么?

文化是汉字,是唐诗宋词,是滋润着中华山水神韵的国画,是颜筋柳骨、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的第一书法,是京剧的脸谱、梅兰芳先生的悠扬的唱腔。这是中国文化的个例。外来文化,是《巴黎圣母院》中的人物,是毕加索的抽象画,是梵高的向日葵拍卖价世界惊人,是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

我要说,既要吸呐世界多元文化,又要保持自己的传统文化,吸呐与继承相统一。 文化是世界文明的结晶。想当初农耕文明、母系氏族,文明的火种多么宝贵。当我们看到历史课本上那简陋的刀与斧,那半坡氏族的陶罐,那贺兰山阙的史前文字的雏形,我们想到了“艰辛”两个字。文明文化是人类莫大的智慧。

外来文化是对本土文化的补充,而非融化。这是我的观点。例如西装,基本上是中国人在盛大的礼节的必备服装,这是舶来品,是外来的文化,然而西装是世界文明进步的标志,我们不应排斥。于是中国改革之时,西装也悄然穿在了中国人的身上。当然,西装并没有一统中国之天下,中山装、唐装、旗袍也同样是中国传统之个性。当在上海国际会议上,世界各国要员,美国总统俄罗斯总统日本首相,都穿上了象征中国文化的唐装,大红大紫暗黄深蓝不同色彩中,配以圆形图案,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走向了世界。

这就是吸纳多元世界文明,又不失时机宣传弘扬传统文化的事例。当今世界是一个地球村,外来文化突如袭来,但这并不能淹没本土传统文明及发展。

吸纳与继承,是当今世界赋予人类的课题。如何的吸纳又如何地继承,你应该旗帜鲜明。君不见“CCTV”也走进了中央电视台屏幕,君不见麦当劳也走进了中国大街小巷,君不见“WC”也代替了中国文字,君不见情人节的玫瑰花供不应求价格甚高,请不要恐慌,不要失策。

一位外国研究中国文化的专家说:“中国是博大的国家,她讲究融合,国外文化不但改变不了她,恰恰给了她更深的内涵。”

最后,我要进一步阐明我的观点,大胆吸纳世界文明文化元素,为我所用,又要个性突出而鲜明。

3、总分式

先总述,再分说。这种关系还可以演变为“分—总”或“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顾名思义,先总说后分说来安排文章结构的方法。“总”,是对“分”或者文章内容的总体概括,往往出现在文章开头或者结尾;而“分”,则是对“总”的扩展,是文章内容的具体展开。“总分结构法”在具体的运用中,既可以先分后总,也可以先总后分,根据表达的需要来灵活选择。

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也是采用“总分结构法”来布局谋篇的。在文章第一段中就用“勤劳一生”总领全文,然后具体写母亲煮饭、种田、喂猪、养蚕、纺棉花等事情,照应开头的总领句。

又如,优秀作文《懂你》一文,就是先总说“在我走过的十八个春秋中,我觉得最值得感激的还是我母亲”,然后用“锻炼”、“信赖”、“松压”作为小标题,从“童年锻炼”、“恋爱风波”、“考前放松”三个方面来具体分说,让我们看到了“母亲”对子女的信赖和良好的家教方法。因此,获得高分是理所当然的了。

4、点面式

点,就是细致举例,用一段或几段举一个事例。层次是:段首句+概括人物或事件的细节+扣题的分析+句末扣准观点。面,就是用一段或几段文字,使用排比的方式,列举几个事例,形成“面”上的概括拓展。

“点”的事例:

(1)适应是前提,是条件;变化是目的,是结果。苏轼,一蓑风雨,平生多舛。他适应着,通古博今,韦编三绝,于是,他走出了眉山,走出了千山万岭。他同时也在改变着,改变着文坛,以文入诗,以诗入词;他改变着人生的态度,“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是自己的伙伴。苏轼在适应着生活,也同时改变着人生。(《适应与改变》)

(2)适应是为了改变,改变是为了明天。华盛顿,一位普通的农民,他带领美国人民建立了独立的美国。他当上了首届总统,他适应着位置的变化。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在他当了两届总统之后,他毅然卸任,让位于亚当斯。于是美国总统止于两届已列入宪法。他是用自己的行动来改变国体的,他的这一行为震古铄今,是为了美国的明天。华盛顿在适应着社会,也在改变着社会。(《适应与改变》)

(3)襟抱,埋藏在美国黑人马丁·路德·金的胸中。他从小就致力于黑人的平等、自由与解放事业。

他用学识争得了黑人的自由。他研究、调查、认识,于是他从北方到南方,从政府到平民,从现实到未来,分析是实行暴力为之,还是实行非暴力为之?有人笑话他天真,有人嘲讽他

多事,但是他要走自己的路。于是,他首次倡导了大规模的黑人大罢工,不用武力,而用理智来显示黑人的力量,黑人的觉醒,黑人的自治与自觉。

平等与公平,是埋藏于马丁·路德·金心底的一朵盛开的百合花,美丽的花。《我有一个梦想》,是真情之作,真心之作,堪称为“真诗”,开在心中的诗。当我们今天回首那段历史,看到在林肯纪念堂前那块标志马丁·路德·金演讲地点的石碑时,我想他是一位真正的诗人,他有一等襟抱,一等学识,才演绎了第一等辉煌的人生。(《襟抱、学识与真诗》)

“面”的事例:

(1)善假于物。农人借于牛马,乃实现农耕与收割;工人借于斧锤,乃实现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革命;科学家借于发明创造,才把理想寄托于飞机、火箭、神舟宇航。人类千年的梦想,就是走出地球,走向外星,走向那神秘的空间,于是科学家一代又一代,殚精竭虑。当我们看到火箭、宇宙飞船、神舟载人飞船在瞬间冲向蓝天之时,一节一节的助推器在脱落,犹如灿烂的鲜花盛开。火箭这些现代文明的产物,是借助于具有牺牲精神的“助推

器”来实现的。善于假借,乃人类之发明。(《学会借鉴,为我所用》)

(2)有一等襟抱,一等学识,才演绎了第一等辉煌的人生。“为中华之崛起”是周总理的抱负,他为之付出了一生,他没有一个子女,但其胸襟、其人生、其事业,却无人可比。“天生我材必有用”是李白的名言,走江陵,下巫山,梦天姥,襟抱学识集于一身,历史记住了“诗仙”之美名。“学术自由,兼容并包”是蔡元培的襟抱,他为北大员工行礼,为聘请陈独秀而三顾其舍,其学养与真情,创造了一流的教育大家。襟抱是根,学识是叶,真诗是果。(《襟抱、学识与真诗》)

(3)“善,就在你我的心中:是姚明在非典期间的几十万元的捐助;是启功先生在抗洪时义卖的那幅飘逸的书法;是王光美晚年献身爱心妈妈的慈善义举;是邓朴方的轮椅轻轻转动,谱写出中国残疾人自强自立的优美诗行。”(《说善》)

下面是一篇“点面结合”的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论点。或引用名句,或使用比喻,或连用排比,提出观点。要三句话,直奔主题,不要含糊,不要故意不点出话题,不要嫌太直接。高考作文的目的就是依照要求作文。

例如:

善,是什么?善,是弘一法师的轻轻摇动藤椅,让小虫走避的举动;是魏青刚三次下水,抢救落水女青年的孤独的背影;是唐太宗视察农田时,吞下蝗虫以安民心的自觉与自悔。善,是一种善念,一种发自内心的善行,一种舍己为人的品德,一种为他人谋福利的品行。(《说善》)

墙头的兰草,适应着气候,不管是狂风,还是微风,它都顺其左右,用自己的柔美应对之,但它的目的是为人类带来芬芳。山涧的小溪,适应着环境。遇高山,绕道而行;遇急流,顺水而进。(《适应与改变》)

第二段:简单解释题目与观点,进一步揭示中心。也可以结合材料的内容,进行分析。 例如:

“人为何要讲善呢?人之所以称之为人,不同于动物的一点,是有思想会思维。古人讲:“人之初,性本善。”可见,善念在人生之初就渐渐萌芽了。有人说,善之始,人之始也。又可见,人开始做善事,称之为“人”方可名副而其实。只要人人为善而行,方可如水之流下。”(《说善》)

第三段:抓“点”细剖,叙议结合,证明观点。 要用一个精当的事实论据,有力地证明论点。

例如:

“感动我们的还有一位母亲,那就是史铁生先生的母亲。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记录得十分详细。母亲太普通了,她的名字我们不知道,她的业绩我们也不甚清楚,但他在史铁生的心中却十分伟大。

当史铁生坐着轮椅来到地坛,母亲把他放下就回家拾掇家务。但母亲会时不时回来看一下儿子,遥远的张望着。如果看到儿子无事,她就会欣然地离去;如果史铁生故意藏起来,母亲就惊慌了,脸上就充满着惊诧,惊恐的眼睛搜寻着地坛的每一个角落。史铁生说:“儿子的痛苦,在母亲那里是双倍的。”啊,母亲,你的心中的痛,与几人诉说?你只有默默地藏在心底啊。自从你的儿子瘫痪了,你的脸上就挂满了愁苦,你笑过吗?你自此没有了笑容。感情有时是不需要语言的。”(《情在不言中》)

第四段:“面”上拓展,排比连用,形成气势。如果说详例是点的勾勒,那么略例就是面的铺展。点面结合能够形成立体感,略例以三四个为佳,若能形成古今中外的格局,则更有全面的代表性了。

“感情有时是不需要语言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在寒冷的冬夜,在枯黄的油灯下,你可看见母亲眼窝里的担心与寄语;“举手长劳劳,惜别长依依”,在西风古道,在断桥短垣,你可看到惜别的亲人那一步一步送别的场面;“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在冷月无声,在长亭短亭,你可看见“相见时难别亦难”的哽咽与无语。问人间情为何物?情在不言中。古往今来,情演绎着多少人间悲欢。此时无声胜有声,不言胜过有言。”(《情在不言中》)

再如:

“煌煌二十四史,就是学与思的见证。这是一部活的历史,成与败的历史。成功与失误,辉煌与残暴,明主与酷吏,这上面都有。它的出现,是为了鉴往知来,是为了明镜高悬。

学什么?学屈原之高洁;学岳飞的忠诚;学陈涉的大呼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学蔺相如先国家后私仇也;学商鞅的立柱诚信,取信于民;学王安石的改革变法,求新布道;学理想守望的苏武寂寞争禁十九年······

思什么?思秦二世残暴行径,百二秦关终属楚,为官应以民为本;思贞观之治为何国富民足,繁荣的长安为何开拓了绵延千里的丝绸文明之路;思长城的修建为何怨民载道,孟姜女们为何哭倒长城;思为民疏通河道的都江堰至今还活在巴蜀人民的心中,蜀川粮仓至今富足·····”(《学与思的统一》)

第五段:辨证分析,理性分析。要结合观点分析问题,辩证分析。任何理论都不过是一种假设,绝对的结论容易产生偏颇,因而一段辨证的分析能使立论更为严密周全。

“假如我们社会,人人都献出自己的手,就会像“千手观音”一样,抹去人间的不幸与痛苦;假如你是政府首脑,我想你应像温家宝总理一样,用自己的专机去装载救灾的物资;假如你是国家领袖,我想你一定会像胡总书记一样用自己的手去握住艾滋病人的手,来传递最朴素的人间真情。”(《说善》)

第六段:联系现实,回扣主题。这一段是为了突出文章的现实针对性,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从而使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

“有善念才有善行,有善行方有善果。善是藏在每个人心底的一粒元素,你的付出一定会得到完美的回报。愿善的种子,长久在你我心中埋下,定会在明天结出爱的浆果。”(《说善》)   这种模式,易于掌握,可操作性强,非常适合考场作文。因为它的优势很明显: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六步模式,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无啰唆拖沓之嫌,使阅卷老师一看即明;论据充实,论证充分,有效地克服了写议论文内容空乏的毛病。

作文五:《写好议论文的三项技巧》1800字

【关键词】 议论文教学;论点;论据;论证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1―0117―01      作文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瓶颈,特别是作为对学生综合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体现的议论文更是需要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在议论文写作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力消除议论文教学中的瓶颈,对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常出现的一些错误,如观点和论据之间缺少逻辑关系、素材可信度低、观点片面化、滥用排比和比喻、偏离论题等进行矫正,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   一、论点提出的技巧    论点一般具备原因和结果两个要素,原因和结果相辅相成,如果题目给的是原因,考生应该设定一个结果,如果题目给的是结果,考生应该分析其原因。原因和结果的位置不是重点,重点是如何把握这两个要素。    要将原因和结果两个因素良好地结合并表现出来,就要求学生熟练应用类比的技巧,运用类比可以巧妙地提出观点,把一些不容易接受不容易理解的观点推论巧妙地表现出来,降低理解的难度,展现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让人容易接受并深深认同,提高议论文的可信度。    比如《孟子・告子上》中,作者用“舍鱼而取熊掌”这种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的观点类比出“舍生而取义”的观点,让人对生和义的取舍的观点深信不疑,赞同作者的观点。    二、 论据运用的技巧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事实,包括“什么人”、“做什么”、“什么结果”三个要素。它的叙述原则即紧扣论据三要素,将与要素无关的多余内容删去,保证论据的简洁明了,特别要注意的是论据的叙述和记叙文的叙事之间的差别,不可以将论据写成一个故事,这样会显得论据极度的繁杂,内容中无用的文字太多。    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正例反推的技巧来进行论据的叙述。所谓正例反推指的是进行反面论证的时候采用的论据是前面正面论据的反向类推,这样就可以给人一种新鲜之感,是文章出彩的一大技巧。除了正例反推,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反例正推,同样可以达到文章出彩的效果。    比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一段中,“此人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是这段中的观点,前面采用了文王、仲尼、屈原、左丘、孙子、吕不韦、韩非子等八个论据,这八个论据紧扣论点,除了论据三要素以外没有别的内容,毫不拖沓,显得简洁充实,而且自成,使得人们眼前一亮,文章的新鲜感扑面而来,很好地回避了文章呆板的顾虑。    三、 论证的技巧    一是类比论证。类比的运用可以将抽象的观点形象化,使得论证形象而生动。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积累素材,以确保将类比推理运用到得心应手程度。素材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对此教师可以传授给学生一些素材积累的技巧。可以指导学生每天记一条新闻,并加上自己的简短评论;可以进行卡片素材记忆法,将有用的素材进行分门别类,可以分为励志篇、好学篇、社会现象篇、自然现象篇等,并做成简单的卡片,这样查找记忆就简单便捷多了;也可以指导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将自己的读后感、素材涉及可能运用的方面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剪贴收集素材,素材剪贴本的制作有益于缓和紧张的学习氛围,经常翻阅素材剪贴本也有助于素材的累积。当素材积累到一定的度的时候,学生进行类比论证的时候,就可以很熟练地巧借事理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二是巧妙安排论据的位置。议论文的内容是丰富的,要求用多种论据来论证论点,论据的放置及详略程度需要学生加大关注力度并做一些技术性的处理。论据的位置安排和详略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高低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    三是巧妙设立分论点。有些时候为了更好地论证某一观点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进行论证,增强论证的严谨性,提高作文的档次。那么我们怎样指导学生寻找角度并设立分论点呢?首先,我们要引导学生分析论据,从多个方面和角度进行分析,可以从正面分析也可以从反面分析,找出一些巧妙的角度。在找到角度以后,我们要指导学生提出多个分论点,并注意调整其先后顺序和详略程度,以保证各个分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其次,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充分地利用一些诗词歌赋或名人名言,展示自己知识面的广度和运用能力,提高读者对作文的美感度。    编辑:刘於诚

作文六:《写好议论文的开头》4300字

写好议论文的开头

整理:褚海堂  2010.10

有人把文章的开头比作“凤凰”的头,凤凰的头小,美,灵活,所以文章的开头也要娇小,美丽,灵活些。高尔基说过:“(开头)好像音乐里定调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也是作者花功夫的所在。”好的作文开头应“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笔落惊风雨,文成泣鬼神”,收到先声夺人之效。

议论文的开头要讲究“短、快、靓”。

“短”――简洁。最好三两句成段,引入本论。

“快”――迅速。入题要快,最好三言两语就点明文章的基本观点或议论的话题,一般在100字左右。

“靓”――精彩。文章开头要精彩,多用比喻、类比、排比等修辞引入论点,还可以引述名言,讲述寓言故事导入话题。

(一)事实导入法

由大家所共知的事件、自己的亲身经历或目前刚刚发生的事件入题,或先引用一个寓言,从而引起议论,展开论证,观点具体化,它们既是对作者观点的诠释,又是对这一观点的实证。这方法简便易掌握,只是叙事千万要简洁,落点一定要在“议论”上。

叙述一个故事,然后由这件事引起议论,从而就事说理,针对性强,使文章富有趣味性和说服力;用寓言开头,则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1:秦穆公听取商鞅之言,厉行变法,革故鼎新,终成一代霸主;唐太宗采纳魏征之谏,轻徭薄赋,戒奢从俭,开创了贞观盛世„„不难看出,听人之言,对于一个人的成功何其重要。但我们应明白,路在自己的脚下,仍须自己走来。《听人之言,走己之路》

例2:不知何时,在充满生气与活力的校园中,一度兴起了“孤独”热。于是,再不见三五成群欢笑而过的人群,到处是低头沉思孤独徘徊的身影。就连白色的文化衫上,也印上了“别理我,烦着呢”„„

诸位“孤独的朋友”,你恐怕不懂得真正的孤独,否则,你就不会脱离火热的生活而去作茧自缚了。

(二)引用导入法

引用诗词、熟语、歌词、名言警句等导入正文,不但文采斐然,增强了文化内涵,而且增强了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先声夺人。

例1:“你选择了什么,你就成了什么。”这人在淡淡地微笑着。于是,有了负重一生的蜗牛,也有了逍遥一世的沙鸥。                        (《诗意的栖居》)

析:劈头一奇句,极为抢眼,引用的是德国荷尔德林的诗句,意蕴隽永,又有极强的警策震撼力量,引用的警句中,“选择”一词直击当年的话题“心灵的选择”;两个条

件关系的分句,昭示着“选择”对人来说是多么重要!而“哲人在淡淡地微笑着”简洁的神情描写,犹如拈花微笑的禅机,耐人寻味;“蜗牛”和“沙鸥”的对比,形象地告诉读者:不同的选择,就有不同的人生境界,而且巧妙地暗扣话题。

例2:诗意,诗意是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意是徐志摩的“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诗意是“恰似那满城的春雨,飘洒在我心底”。每个与文字有着不解之缘的人,都在现实中或是梦中追寻着那个诗意的心灵港湾。我们的生活不是至善至美,但我们的心灵却可充满诗意。                       (《诗意地生活》)

(三)设问导入法(悬念导入法)

用设问开头,直接提出问题,引起论述,也是议论文开头的一种常见方式。这种开头方法的特点是入题较快,简洁、明快、有力,既拓展了思路,又吸引了读者,启发思考。运用设问导入,可使文章论点清晰,引人深思。

例1: “快乐是什么?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有人说有官做,有名有利;有人说是有房子,豪华舒适;有人说是有钱,买尽一切„„而我要说,快乐是一种感觉,全在于个人的心境。                                   (《快乐将伴你一生》)

例2:是什么,如稚拙的图画,刻在出土文物那沧桑的剖面?是什么,如风霜渲染过的枫叶,夹在唐诗宋词发黄的纸页间?是什么,如行云如流水,从老人的唇齿间娓娓道来,印在纳凉顽童神往的双眸?又是什么,千百年来在中华大地遍地流淌、生生不息? „„

是母语。是母亲亲切的话语,是中华民族视为根的话语,是中国遍地开花的话语。

(《诗般母语》湖北)

(四)比喻导入法

用比喻开头,尤其是一连串的比喻开头,生动形象,新颖别致,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它是精雕细琢的产物,所以在高考作文中这样的“急就章”里,就更显得难能可贵。

例1:生命犹如海洋,生活恰是轻舟,扬起思维的风帆,穿梭于人生的海洋。白帆迎接的是狂风和浪花,而思维碰撞出的是或幸福,或忧伤,或积极,或消沉„„

(《思维解读幸福》)

例2:有时候,感情是一剂善变的药,溶在爱人的酒杯里,苦涩里也终能品出甘润;有时候,是一把双刃剑,握在敌人的手里,纵是轻轻挥下,也觉得伤痕累累。朋友,铁血的男儿也有情,沙场的将士也有泪。感情支配着心灵,左右着灵魂,可是小心啊,切勿让它变幻了你的目光。                         (《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

析:先将感情比作“善变的药”“双刃剑”,而“苦涩”和“甘润”“轻轻挥下”和“伤痕累累”两组矛盾很形象地论证感情“变幻了你评判的目光”。

(五)类比导入法

利用相似联想,不仅给文章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而且能够自然地导出中心论点,大气磅礴,匠心独运。注意:一定不要牵强附会,强拉硬拽。

例1:蓝天、白云,苍鹰展翅飞翔于蓝天白云之间。我们惊叹于苍鹰那和谐自在的飞翔时,是否想到它那双强有力的翅膀呢?没有翅膀,苍鹰永远飞不起来。人是智慧的动物,他的心灵长着一对翅膀,凭着那对翅膀,穿梭在茫茫的人海中,不至于迷茫,不至于失望,也不至于众叛亲离。在漫漫人生路途上,寻找生命的真谛,那双翅膀是诚信。„„我没有看见断翅的鸟儿在空中飞翔,我也不相信失去诚信的人能够辉煌灿烂。

析:由此及彼,从苍蝇的翅膀联想到人类诚心这一“翅膀”,不仅赋抽象为形象,更是突出“诚信”的不可或缺。顺着这一思路,最后一句“我没有看见断翅的鸟儿在空中飞翔,我也不相信失去诚信的人能够辉煌灿烂”。也是类比联想,从否定的角度推论人类不能丢失“诚信”。很醒目,很有警策力。

(六)排比导入法

例1:锐锋出于钝石,明火炽于暗木,贵珠产于贱蚌,美玉琢于丑璞。一切事物都在岁月中变换着,因为每一条路都充满了转折。

析:借助自然,以整齐的排比句式入题,鲜明有力!

例2:浮华喧嚣浸染了纯净心灵,摇滚乐代替了田园诗,都市人身上的烟草香水淹没了森礼花朵的芬芳。人们习惯装饰好自己,穿梭于车流人海,却忘了还有一片飞舞着樱花碎片的森林向他们敞开。                          (《城市·森林·装饰》)

析:用生活事例入例,以整齐的排比句式入题,效果好!

(七)对比导入法——注意对比要鲜明,对比度要大,对比点要统一。

例1:一位孔繁森,光芒四射,人们提起他的名字,总是与伟大、光明、进步联系在一起。一位王宝森,臭名昭著,人们提起他的名字,总是与贪婪、黑暗、丑陋联系在一起。两个人都走完了人生。但一个永存,一个早已被人唾弃。人生的价值,在两人的鲜明对比中,不是已经显现出来了吗?

例2:走在街边,我们总可见到这样的情景:音像店中,那轰鸣的音响中传出的始终是那节奏感极强的英文歌,人们也如过江之鲫般涌向英文歌专卖区,而那零落的、稀疏的民乐CD盒上却满布着灰尘。 每每看到这种情景,我心里便涌出一股酸楚:“汉语真的走向衰落了吗?”大开的国门给我们带来了繁荣的经济,而那外来的语言也似潮水般涌入了年轻人的大脑,淹没了大街小巷。于是少了那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多的是一份沉重的哀思„„                                  (《拥紧自己的灵魂》)

(八)阐释导入法:通过阐释题目含义挖掘其深意,明确论述的方向,引出正论。

例1:“习惯”一词可谓尽人皆知。小至个人、家庭、村落,大至民族、国家,都有各自的习惯。习,常习也;常习则惯,惯则成自然。自然之理当然无可厚非,对自然之理倘要怀疑甚至于否定,那么,被斥为“异端邪说”,也是顺乎天理人情的了。囿于既定之规,于是就沉默,生活于“雷池”禁区之内不敢越出半步,于是几百年几千年,不再创新,不再奋进。这种消极的落后的习惯已成为阻碍华夏进步、中华振兴的阻力。

例2:习惯,就是多年形成的行为特点或倾向。

中国人的习惯可不少,既包括行为上的习惯,又包括思想上的习惯。比如说,我们曾习惯于凭本供应副食品,习惯于东西不涨价,习惯于在长工资、升级时论资排辈,习惯于按领导下达的指令去生产商品„„

(九)开门见山导入法

开门见山,直接立论。这是议论文中立论文最常见的方法。 你不妨开宗明义,开篇将文章的中心论点摆出来,然后再逐层展开论证。

例1:古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我认为,近墨者未必黑。

例2:在茫茫的人海间,与我们认识的人很少。但无论熟悉还是陌生,总会有“帮助”温暖我们的心。对亲人的帮助是相濡以沫的支持与关爱;对朋友的帮助是心有灵犀的默契和配合;对路人的帮助是细致入微的关怀和一个搀扶。帮助无处不在,它浸透在我们周围的空气中,变成呼吸的氧气,支持着我们的生命。          (《温暖人间》)

(十)抒写情感,饱含深情。

虽然这是散文常用的手法,但在议论文中也可以在文章的开头直抒胸臆,倾诉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它能够体现议论文饱含感情的特点。同时也可以使表达气势磅礴,感情淋漓酣畅。

例:华灯初上,呷一口清茶,指尖轻轻滑过泛黄的《诗经》,是何等逍遥自在!雨后初霁,心与天空一样澄明,细细品味宋词的字字珠玑,又是何等酣畅淋漓! 无论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缱绻,还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都是母语带来的美感与享受。 我们应该远离多元文化的浮躁,回归母语的本源,灵魂才更加充实自然。                                      (《回归母语的本源》 ) (十一)综合运用法

在文章中,几种开头法综合使用,往往更会给人留下更深的印象。

例1:没有蓝天的旷远,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江海的奔腾,可以有溪流的秀美;没有红花的耀眼,可以有绿叶的悠然。选择壮阔?选择显贵?选择平静?或是选择隐退?不如选择诗意地生活。                                (《诗意地生活》)

析:排比法、设问法连用。

例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花儿的感恩。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这是鸟儿的感恩。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是人类的感恩。因为懂得感恩,他们拥有了一颗金子般的心,因为懂得感恩,他们创下了人世间温馨的传奇。 因为懂得感恩,这世界才会如此美丽。幸福如花,在感恩的枝头美丽绽放。(《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

析:引用法、排比法连用。

作文七:《写好议论文中的记叙》3700字

写好议论文中的记叙

庄丽红

在议论文写作中,除议论之外,记叙是用得最多的表达方式,它往往关系着整篇文章的优劣。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有着很大的区别。记叙文强调形象性,要求记叙细致入微、生动传神;而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其中的记叙是为分析问题、论证观点服务,做到简明、概括、扣住论点即可。

议论文中运用的事例在生活中都是完整、充实,充满细节的,可是在写作过程中,却不能照搬照抄。我们必须根据中心论点对事例进行恰如其分的剪裁,提炼事例中与论点相联的本质、规律加以叙述,为论证论点服务,而不能以详尽的叙述代替议论,喧宾夺主。如果记叙太多,就会造成文体混杂,这是高考作文的大忌。下面谈谈如何写好议论文的记叙。

一、辨别真伪,事例与论点一致。

对于议论文中记叙的事例,要辨别真伪。所谓“真”,就是指符合论点的事例;所谓“伪”,就是指不符合论点的事例。

如高考满分作文《丹墨莲梅》片段:

但是在环境面前,人就只能任环境改变自己,塑造自己吗?

自古便有“乱世出英雄”这种说法。春秋战国,群雄混战,杀人盈野,民不聊生,在这种环境中,人们都退缩了吗?儒者在颠沛流离中思考“王道之始”在哪里,于是成就了千古至圣;战者在流血漂橹中思考“不战而屈人之兵”,止戈为武,于是成就了兵圣。偏僻的南阳并没有把诸葛孔明变成鄙陋的村夫;蛮荒的北海没有把苏武变成西伯利亚的牧民;清净的寺庙也没有把朱元璋变成虔诚的和尚。

分析:为论证“人不是只能任环境改变自己,塑造自己”这一论点,文章选用了孔子、孙武、孔明、苏武、朱元璋的事例,这些人均是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中成就属于自己的事业,选例、用例均紧紧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问题展开,这些事例都叫做“真事例”。

再如一位同学写的议论文《骄者必败》。他引用了很多事例来证明论点,诸如赵括败于秦军,曹操败于赤壁之战,项羽自刎于乌江。巴黎公社失败,希特勒为苏联红军所败等等。

我们把这些事例仔细思考一下,鉴别一下,就会发现这些事例并不是都能说明“骄者必败”的论点的。历史上的项羽、曹操,他们都是由于骄傲,在某种场合下失败了,所以这些事例是符合论点的,是“真”的。但另外几则事例放在这里是不够妥当的。希特勒的失败,是由于他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战争,它是违背全世界人民利益的非正义战争,他的必然失败,并非由于骄傲。巴黎公社失败,是由于缺乏经验和外部敌人的过于强大,也并非由于骄傲。而赵括这个“纸上谈兵”的人物,理论脱离实际,所以败给秦国,主要的也不是由于骄傲。这些事例都不能用来证明“骄者必败”的论点,所以这些材料是“伪”的。“真”的事例,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而“伪”的事例,则不但无助于突出论点,而且会出现自相矛盾、歪曲原意的不良作用。

二、概括叙述,简明凝练。

根据论证的需要,对涉及的事实材料,记叙时要高度概括,舍弃不必要的细节描写,只保留与观点有密切关系的部分。议论文中的记叙性文字不得超过总字数的1/3,否则视为文体不明。而有的考生往往长于复述故事,唯恐阅卷教师没有读过相关材料,对一些妇孺皆知的故事不仅讲得完整,有时候还加上细节描写,这样做最容易造成文体混杂,写作时一定要注意避免。

如2009年高考福建满分作文《这也是一种永恒》片段:

当屈子以血讴歌,孑然一身,仅怀拥一胸才气,腹含一枚忠胆投身汨罗的那刻,这一个赤红泣血的绝美魂灵已挣脱世俗的枷锁,随着汨罗江水流过漫漫岁月,滋润了每个志士的心田。这瞬间的悲壮,便在岁月的长河中变为永恒。

此段文字先叙后议。简洁的记叙概括了屈原光辉的一生,也为下面的议论张本,随后的精当议论紧扣论点,记叙和议论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再看高考满分作文《举手投足之间》的片段:

举手投足是一把尺,它是衡量人的内在含金量的标准,含金量高的人,必然,我敢说必然,是一个伟大的人。屠格涅夫为了施舍路边的乞丐,翻遍了自己所有的包,却找不到一分钱,只得握住乞丐的双手说“我很抱歉,朋友”;雷锋在战友们不在时,把大家的衣服都洗干净晒了;周恩来总理衣容整洁,谈吐文雅,举止大方,岂是朝夕而成的?或如《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在班里的战友整天只知喝茶打牌的时候,一个人默默地搬运石头,愣是日积月累地修成了一条路……

这几个事例均抓住最核心的内容进行叙述,重点明晰,语言简洁有力。

三、记叙清楚,详略得当。

议论文中的记叙,总体来说,都是简略的,但也要记叙清楚,并做到详略得当,一般来说要详写与论点关系最密切的内容。另外还要从环境、时代等实际情况出发,根据阅读对事例的熟悉程度作调整,如果这个材料读者比较熟悉,就可从略;读者不熟悉的内容,就要交代清楚。

如2009年高考北京满分作文《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片段:

自信是成功者迈出的第一步。从前有一个潦倒的青年。他四处求职却屡屡碰壁。最后他只好到一个朋友的朋友那里寻求帮助。那个人问青年,你会打字吗?青年低下头。你有什么特长吗?青年羞赧地摇了摇头,最后那人让青年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青年匆忙地写下自己的地址,转身正要离开却被一把拽住了。那人笑着说,年轻人,你有个优点,你的字写得很漂亮嘛。青年一愣。字写得漂亮也是优点?希望的火光在年轻人的眼中闪动,那双隐形的翅膀正在慢慢张开。坚信自己必将有所作为,青年开始努力工作,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他就是大仲马。

如果不是自信,文艺界将会失去一位伟大的作家,失去一个敏感而真实的灵魂。正是凭借着自信这双隐形的翅膀,大仲马攀上了艺术的巅峰,创造了人生的辉煌。

本段文字对大仲马成功的曲折历程做了比较详细的记叙,这也正突出了在人生的路途中自信是战胜挫折,取得成功的隐形翅膀这一中心论点。

四、记叙要有针对性。

材料往往具有多面性,一个事例,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不同的论点。论点不同,材料叙述的侧重点也要有所不同,所以我们在述料时应根据不同的论点有所侧重,有些同学叙述事实论据时,往往不假思索地和盘托出,不能根据情况加以选择,致使所记叙的事实有些不能证明中心论点。

如写“放弃,也是一种美丽”,有同学选用了鲁迅的例子,说鲁迅能够在关键时刻,学会放弃,放弃了一直以来学医救国的梦想,弃医从文。并能坚持文学创作,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到了创作上,最终,成为一代文豪。这个作者记叙事例时没有做好取舍,没有围绕中心论点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记叙,因为“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到了创作上”证明的是鲁迅勤奋或惜时,而与“放弃”无关。

再如达芬奇画蛋的故事,如果要用它论证“基础重要”,我们就要从达芬奇的角度去述料,谈他认识到基础的重要,如何苦练画蛋基本功,以及画蛋与他后来成才的关系;如果要用它论证教师的引导作用,我们就要从达芬奇老师的角度去述料,谈他如何引导,如何教学有方,以及他的引导与达芬奇成才的关系。

温馨提示:写好议论文中的记叙的前提条件是将事实材料认真研究,理性分析,准确把握内涵;关键是选好角度,对材料精心剪裁,合理概括,着重记叙符合论证需要的内容,突出某个侧面,保留与论证观点有着密切关系的部分,而不是完整地、面面俱到地叙述事实。

【例文赏析】

莫让浮云遮望眼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几百年前,文人们就通过朗朗上口的诗歌告诫后人,对待事物要站在正确的角度,切不可让其他因素干扰了你对真相的审视。

宋人的墙为雨淋坏,儿子与邻翁对他做出了相同的提醒:“修好墙,以防盗。”盗贼果真光顾后,宋人称赞儿子的先知先觉,却怀疑邻翁的手脚是否干净。同样的提醒,为何招来截然不同的态度,恐怕宋人正是被感情上的亲疏蒙蔽了双眼吧!

自古以来,人们就颇为重视感情因素对事件成功与否的影响。“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诚然,感情上的亲密对事业的成功也许会起到一定作用,然而,在认知事物本质上,感情上的亲疏有时也会给人

带来错觉以及误导。国外科学家曾做过试验,让试验者在一组照片中选出长像最符合审美标准的一张,结果受测者选出的容貌多与自己亲友相近。排除个人审美观念不谈,生活的耳儒目染对人的影响可见一斑。

视觉的评判尚且如此,事物本质的洞察更何以堪。自古以来多少人在感情因素上受到了蒙蔽,西晋王室广封王,欲使天下尽归司马氏之手,殊不知诸公之中良萎不齐,终于导致八王之乱、五胡乱中原的下场。三国中孔明因对马谡偏爱有加,忘却先主对马谡“华而不实”的评价,委以重任,终使《出师表》空有 “真名世”,也不免“长使英雄泪满襟”。

如今,不也有领导干部任人唯亲,从而祸起萧墙的事例吗?可见,认知事物,为人处世,若戴上感情的有色眼镜,危害大矣!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若要不被感情上好恶的云雾蒙蔽,身在高处,眼观四方不失为好的方法。岳家军威震四海,正是由于岳飞超越亲情,以军规处罚岳云,军风大肃,才有了“撼泰山易,撼岳家军难”的美谈。孔明事后挥泪斩马谩,以肃军纪,才没有因感情亲疏而再误军国大事。

一个公正的决断往往是建立在理性观察和思索基础上的。而摆脱感情上的干扰则是做出正确理性评价的先决因素。

也许真正完全超越情感的决定难以做出,然而,三思而后行,从多个角度思考是可以尽量避免感情上的误导。现今我国法规制度中“回避”和”协商”原则不正是对理性处事的指导和提倡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各个方面的理性观察,将帮助我们迈过感情的误区,真正认识到事物的复杂与多变性。而在一览无余的最高层,摆脱情感羁绊的我们,或许可以长吟:“莫让浮云遮望眼!”

作文八:《写好议论文的开头学案2》5700字

美人细意熨帖平

---如何打造完美的议论段

【学习目标】

1.学会扣住论点对事例进行定向转述,并运用因果、假设分析说理法打造完美议论段。

【课堂引入】

论段一:毅力成就人生。被世界上唯一的七星级酒店聘为“首席面点师”的冯三峰是一个家境贫寒的河南农民,没有高学历,好人脉。开始做白案,在老百姓眼中,做白案是最没有出息的,他每月挣1000元工资都很难。因此,很多厨师因为白案工作过于低贱而不愿从事,纷纷转行去做红案厨师。冯三峰却因家境不好,坚持做下去,练就了一身绝活,被世界上唯一的七星级酒店――位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市的伯瓷酒店挖去,成了该酒店的首席面点师。一些世界各地的达官贵人不远万里乘飞机赶来入住该酒店,就是为了吃他做的一碗面!由于白案厨艺高超,他的月薪高达6000美金,小费更是多不胜数。在短短3年时间内,他竟赚下了百万财富!人们由此可以看出,在冯三峰实现人生价值的道路上,毅力给了他无尽的助推力,成就了他辉煌的人生。

论段二:毅力成就人生。只有蛹破茧而出的勇敢与毅力,才会离成功越来越近!被世界上唯一的七星级酒店聘为“首席面点师”的冯三峰,起初只是一个高考落榜生,而后到饭店打工,再到学做面食,经历波折,受尽嘲笑,但他仍然抓住任何机会天天苦练技术,从不畏惧困难,最后终于成为“首席面点师”。如果冯三峰高考落榜后,没有超出常人的勇气与毅力,又怎么会苦学拉面技艺,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如果他没有埋头苦干,勤奋练习的毅力,又怎么能把20根拉面穿过针眼?如果他没有像梅花一样在风雪中傲放的顽强毅力,又怎么会进入七星级酒店任职,还得到了美国国务卿的夸赞?由此可以看出,在冯三峰实现人生价值的道路上,毅力给了他无尽的助推力,成就了他辉煌的人生。

比较两个论段的异同点:

【方法指导】

一、 定向转述

向:论据证明论点的指向、方向,或者说角度,就是叙例要有方向性,始终指向中心(即论点)

转述:就是不能照搬材料,而是围绕中心论点重新剪裁、组合材料,以浓缩的语言对事实进行概述。 材料:李叔同出家后,学生丰子恺仍跟他有来往。弘一法师曾到丰家,丰子恺请法师就坐。法师把藤椅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坐下去。多次如此后,丰问何故,法师答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动,突然坐下去,要把他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

一枝一叶一世界(2005浙江高考优秀作文)

一枝见佛性,一叶见禅心,一枝一叶足见丰富的内心世界。弘一法师是大家,精通诗画、书法、戏剧,但一枝一叶的平凡小事中足以显现其真性情。他到丰子恺家做客,落座前总是先轻摇藤椅,先让蛰居的小虫走避,然后才安然落座。法师修佛真是到了至高境界,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心中皆装着佛,皆装着大千世界,皆装着万千生灵。这一枝一叶的举动中足见其心胸之博大,这一点一滴的细节中足见其心中的大千世界。转述的侧重点:弘一法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体现出他的内心世界,心胸之博大。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2005年湖北高考优秀作文)

万事万物只有“入乎其内”深入探究,弄懂其中蕴含的哲理,才能“出乎其外”,表现在一言一行中。弘一法师每次到丰子恺家做客,总是先轻摇藤椅,让里面的小虫走避,然后才安然落座。大师之所以有这种“出乎其外”的表现,做出这种匪夷所思的举动,全在于它“入乎其内”,参悟天人合一、自然和谐的至理。用心灵感知生命,才能用行动尊重生命。大师“出乎其外”的举动,正是源于他“入乎其内”的不懈参悟。转述的侧重点:                                                                        启发:

二、分析说理

(一)因果分析说理法(因果排比分析说理法)

一定的原因必然会产生某种特定的结果;相反,某种特定结果的产生也一定基于一定的原因。写作时可以由原因推出结果,也可以由结果推出原因。

例1:叩问心灵。人生中追求无止境,幸福无大小。然而,肯定这份追求,这份幸福,只需在夜深人静时,叩问自心,当听到那句——“我愿意。”一生无悔,足矣!陶渊明收获了那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充实与幸福,那是因为他能够坚守自己的理想,坚守人格的尊严,坚守心灵的自由;欧阳修具有于深山与民同乐的高洁情怀;那是因为他能够在纷争的社会中,竭尽忠诚,坚守自己的追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那是因为他能够对自己的心灵负责,坚守住心中的净土,„„往事如烟话沧桑,相信在抵过千百般困难后,他们叩问心灵,会振臂齐呼:“我愿意!”

例2:找准自己的位置,有助于走向成功!人生路途漫长又曲折,在前行的路上我们也许会沉迷于路景,很多的迷雾和错误的路标会误导我们,此时,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马克˙吐温是我们都熟知的幽默大师,著名的作家。开始时,他看到出版商出版自己的书,赚了许多钱,他觉得这钱为什么不能自己赚呢?于是他亲自经手出版图书,谁想他根本不是那块料,不久便债台高筑。当他意识到自己找错了位置时,立刻投身到写作和演讲中,以致取得巨大的成功。为什么马克˙吐温能够由一个债台高筑的出版商成为一名伟大的作家,正是因为他没有将自己所处的错误位置一直延续下去,而是积极的去寻找自己正确的位置,并最终发现“写作”和“演讲”才是自己所处的正确位置,才到达如此一个高度。清朝诗人阮元在《吴兴杂诗》中写到“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其目的就是要告诉我们要正确找准自己的位置。

思路:                                                                                       典型句式:

(二)假设分析说理法

假设分析说理法就是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使事例和析例正反映衬,很有说服力。

假设排比分析说理,即对假设情况进行排比铺叙(单例排比、多例排比),以达到增强语势,是文章更具有说服力,议论更加丰富,更加深入,更加充分!

假设反问分析说理,对假设的结果进行反问使议论更加丰富,更加深入,更加充分。

注意:对语段进行假设分析时,如果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就应从反面来假设分析;如果举的例子是反面的,那么就应从正面来假设分析。

例1:毅力成就人生。只有蛹破茧而出的勇敢与毅力,才会离成功越来越近!被世界上唯一的七星级酒店聘为“首席面点师”的冯三峰,起初只是一个高考落榜生,而后到饭店打工,再到学做面食,经历波折,受尽嘲笑,但他仍然抓住任何机会天天苦练技术,从不畏惧困难,最后终于成为“首席面点师”。如果冯三峰高考落榜后,没有超出常人的勇气与毅力,又怎么会苦学拉面技艺,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如果他没有埋头苦干,勤奋练习的毅力,又怎么能把20根拉面穿过针眼?如果他没有像梅花一样在风雪中傲放的顽强毅力,又怎么会进入七星级酒店任职,还得到了美国国务卿的夸赞?由此可以看出,在冯三峰实现人生价值的道路上,毅力给了他无尽的助推力,成就了他辉煌的人生。

例2:走出属于自己的步伐,才会彰显个性,取得成功。燕国人觉得楚人走路好看,便盲目模仿,落得最后忘记了自己的步伐只得爬回去的下场。东施羡慕西施的美丽,觉得她一肌一容,尽态极妍,便学习她的姿态,照搬她的动作,可她终究不是西施,在别人看来她不但不美丽,反而成为做作的典范。真是偷鸡不成反蚀米,她的一腔苦水只能硬生生地吞进肚里。倘使燕国人能在学步之时,融入自己的步伐特点,在借鉴的同时取长补短走出自己的一步,形成独特的步伐特点,可能他就不至于爬回去,说不定还会走出他人推崇的步伐;假若东施能充分认识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优势而不是盲目模仿,或许也会成为一种新形式的“美”的代表,使欣赏她的人在她的石榴裙下拜倒。可见学会借鉴会助你成功,但一味的模仿则必然导致失败。

思路:                                                                                       典型句式:

【当堂演练】

1.根据下列所给论点提取材料中的定向信息。

被称为点子大王的何阳,1988年毅然辞去公职,并把大学文凭付之一炬,怀里揣着280元辞职金,办起了民营的技术研究所,专门给人咨询,出卖点子。曾为一个厂滞销的卫生筷提出在筷子上印上星期几星期几,顿时使该筷子受到各大宾馆的青睐,何阳也一举成名,获得了40万元的营利提成。

这个事例证明以下三个观点时,转述时的侧重点就不相同:

“黄金有价,知识无价”应侧重                                                                  “敢于创造,敢于求新,才能出奇制胜”应侧重                                                  “青年人要有大胆地走自己的路的决心和自信心”应侧重

2.请为下面的议论文段添加上探究原因的语句,使论据能够很好地证明观点。

观点:向你的对手敬杯酒

论据:康熙大帝在位执政60年之际,特举行“千叟宴”以示庆贺。宴会上,康熙敬了三杯酒:第一杯敬孝庄太皇太后,感谢孝庄辅助他登上皇位,一统江山;第二杯敬众位大臣及天下万民,感谢众臣齐心协力尽忠朝廷,万民俯首农桑,天下昌盛。当康熙端起第三杯酒时说:“这杯酒敬给我的敌人,吴三桂、郑经、噶尔丹还有鳌拜。”众大臣目瞪口呆。

康熙为什么要向他的敌人敬酒?因为他明白,

3.请为下面的议论文段添加上几个假设分析的语句形成排比,使论据能够很好地证明观点。

观点:坚持不懈,获得精彩。

论据: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文学巨著《红楼梦》。李时珍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数十年如一日的整理搜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司马迁忍辱负重,呕心沥血,坚持不懈。写成《史记》。 因为他们坚持不懈,所以得到精彩的生命。(提出论点)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曾坚持不懈,做出非同寻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辉煌的业绩。试想,如果没有                             ,哪里会有                                ?如果没

有                                         ,哪里会有                                ?如果没有                                         ,哪里会

有                                ?„„正是因为他们坚持不懈的付出,才活出生命的精彩!

【迁移运用】

请运用以下事例,以“笑对苦难,做生活的强者”为观点,分别用因果排比分析法或假设排比分析法写一段不少于80字的议论性文字。

2005年的春天,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在为这样的一个人感动,她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她就是用毅力演绎了《千手观音》的邰丽华。

【课后演练】

针对下列所给论点对下列材料进行定向转述并运用因果或假设说理法进行分析。

一次,股神巴菲特举办“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盛宴,众媒体争相报道。一个小报记者艾格伊独辟蹊径,没有正面报道盛宴,而是报道了餐厅外一个在垃圾桶欣喜地拣吃过期食物的流浪汉,结果获得了巴菲特颁发的最佳报道奖奖杯。巴菲特在奖杯上题了字:对一个人来说,生理需求是非常容易满足的,而永远都填不满的,是无边的贪欲。

①独辟蹊径才能走向成功。

②知足使人快乐。

③战胜自身的贪欲,才能抵御外界的诱惑。

【课堂小结】                           议论文段写作口诀

证明论点要论据     扣点定向巧转述

论点论据要分析     细分缕析道理明

原因结果联系密     假设分析层次清

排比设问成气势      完美论段已成型

守住心灵的契约

我常常被那个叫做尾生的古人感动得落泪。“尾生与女子约,女子三日不至,遇大水,尾生抱柱而死。”尾生就是这样一位执著得可爱的君子,为了那一个或许并不重要的约定,为了守住自己心灵深处写给自己的那一份契约,他竟然用生命来壮烈地捍卫它。我从他的身上看到了闪光的两个字———诚信。

我常常怀念远古,那是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时代。那些君子翩翩风度的背后,是一个用诚实、信用、执著的信念支撑的人的结构。那别萧萧易水而去的壮士,难道他不留恋自己的家园故国?难道他不知道深入虎穴的险恶与危难?他之所以义无反顾地去了,去得那样坚定,是因为他带着一腔对国君的忠诚和满怀对誓言的忠贞。那手执和氏璧在秦王殿上慷慨陈词的蔺相如,难道不知秦王的阴险与贪婪?他之所以与秦王周旋不屈,因为他在出发前已经许下完璧归赵的诺言!他正是循着一条实践诺言的艰难道路在英勇地捍卫国家的利益和个人心灵深处那份不朽的契约。 (用例恰当,以荆轲易水送别、蔺相如完璧归赵之例展开因果分析,说理透彻。)

这些都是古老的故事了,历史和时间或许把它们打磨得有些褪色了,市井的喧嚣与霓虹灯的艳影淹没了人性的光华,我们不得不为那些失落的品质扼腕叹息。

那些唱着“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浮躁的人们,或许忘记了婚姻是一份幸福的契约,更是心灵的契约,只有用心守护、才能获得幸福的果实。

那些想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贪婪的人们,或许忘记了当初在党旗下旦旦的誓言,那是行为的约束,更是信仰的直白,一个连自己的信仰都可以抛弃的人,社会也会最终将他抛弃。

一颗缺乏约束的心灵是空虚的,游离的,就如同失去了家园的灵魂,失去了根的大树,失去源头的大江,只能堕落,只能枯萎,只能干涸„„

一种来自灵魂的声音在呼喊:守住吧———心灵的契约:诚信!

●点评:本文活用了历史故事,巧妙地选用了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将书本与生活巧妙地融合了起来,从古到今,以古讽今,以今衬古,结构严谨。倒数第三段体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体现出理趣美;“守住心灵的契约”等语言,富有诗意美;用排比的方式组段,体现出气势美与雄辩美。因此,如何在作文中活用学过的书本知识和观察到的现实生活,是写作训练的重要内容。

作文九:《写好议论文的思考》300字

写好议论文的思考

作文者,情怀为上,文采辅之,方成正道。古语云:在心为 志,发言为诗。作文主要是展示志的。志者,情怀也。情怀者, 扬真善美也,批假丑恶也。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情怀,就是堆砌文 字,食之无味也,弃之无憾也。情怀,是文章的灵魂。古语云: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说的是文章如果没有文采,即使有好的情 怀也不会流传很久。文采者,艺术技法也。或比喻之、 或引用之、 或对比之,或用典之、或渲染之、或衬托之,不一而足。文采, 是文章的装扮。 文章有了情怀和文采,还是不够的。还需要两个要素一是结 构,一是材料。结构是文章的骨架,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结构者, 起、承、转、合,行文顺畅、清楚也。材料者,古、今、中、外、 正、反,古今皆然、中外概莫、正反取道,则言之有理、言之有 据,而览者心悦诚服。

作文十:《写好议论文的开头结尾》2400字

议论文的开头

1、直入法

例:现在有些年轻人慨叹自己生不逢时,没能让自己的才华在兵荒马乱之时大显身手。然而我却要说:“我是时代幸运儿,因为我有幸生逢改革时。                   -----《有幸生逢改革时》

2、反入法

例:古语说:“君子动口不动手”,讲的是有德之士的有理智的言行,然而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这种教化仍然能成为现代人的行动标准。                          ---《有感于“君子动口不动手”》

3、引出法

例:

马谡师心自用痛失街亭,关羽大意轻敌卒命荆州。历史用三个字简洁而严正地告诉我们一个真理:骄必败!                         ————《骄必败》

4、设疑法

例:也许你很聪明,也很勤奋,但你却没有成功。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让我来告诉你:因为你没有机遇,或者你有机遇,但是你没有及时抓住它。     ——《机遇》

5、引用法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原是三国时期蜀国刘备告诫其子刘禅时说的。这就是说,不要因为恶小就去做它,不要因为善小就不屑去做它。           ----《勿以恶小而为之》

鲁迅先生说:“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他的话很有道理,对我们很有启发性。不论在学习上,还是在工作上,我们都应该牢记这句至理名言。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6、比喻法

一滴水是小的,一块石是硬的。但一滴滴的水不断地滴在石头的同一地方,天长日久,水滴竟可穿石,同样一个人一次努力的作用是渺小的,但是坚持不懈,不断努力,旧后就会成功。   ------《贵在坚持》

7、抒情法

为了爱的荒野吹拂一缕和煦的春风,为了给心的坟墓开垦一片清新的绿洲,为了让世界更加美好,为了让人间充满温情,让我们来关心别人。                           ------《学会关心别人》

议论文的结尾

1、总结

总而言之,《截错了》这幅漫画正是以其生动的画面,深刻的内涵和动人心弦的生活共鸣深深地吸引、打动着欣赏者。确实,正因为诸此种种,我更喜欢漫画《截错了》。       -----《我更喜欢漫画》

2、回应法

“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致江海。“这两名言恰为“飞瀑之下,必有深渊”的含义从反面作了最好的诠释,如果每个人都能学一些“飞瀑”精神,那么成功决不会是遥远的了。我赞扬“深渊”,我更赞扬“飞瀑”。我期望有“深渊”似的成就,我更愿付出“飞瀑” 似的辛劳。“深渊”啊,你使我神往倾倒;“飞瀑”啊,你催我奋发自强。    -------《飞瀑之下必有深渊》

3、照应法

(首)有一种光华,笼罩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有一种火苗,跃动在民族灵魂的奥林匹克山上;有一种烈焰,温暖了绵远的文明情思,那就是友善!

(尾)我们不能因为屡受伤害就失去与丑恶斗争的信心,因为我们需要守卫我们的精神火种——友善!

(《守卫精神的火种》)

4、建议法

我们都是学生,充分利用时间,就会学得更多知识,浪费时间就等于毁灭自己的前程。漫无目的的闲谈更是在埋葬自己;要知道“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我们时时刻刻地勉励自己,不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朋友们,生命是有限的,让我们珍惜时间吧!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不要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要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 -------《闲谈不过五分钟》

5、引用法

马克思曾引用过这样一句话:“伟人之所以看起来伟大,只是因为我们自己在跪着。站起来吧!”是啊,让我们正视自己,相信自己,不要跪着,站起来,站起来吧! ------《谈自信力》

6、引申法

当你看着满湖鲜艳美丽的荷花,可曾想到她们是从湖底黑色的烂泥中长出来的吗?改革开放,国门打开,鱼目混杂,泥沙俱下。愿没每一个有自己人生原则的人,无论在什么环境 ,都能像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近墨者未必黑》

一.排比开头

如何用瞬间造就永恒

荆棘鸟用荆棘刺破自己的瞬间,造就了一种永恒——无比动听的歌声,一种永恒的美;飞蛾扑向火光燃烧自己的瞬间,也造就了一种永恒——对光明的追求,一种永恒的精神;  流星划过天空的那一瞬间,也造就了一种永恒——不屈于黑暗的行为,一种永恒的气概……这些事实告诉我们:瞬间可以造就了永恒。

二.名言引入

为何真心付出会有好的回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讲这句话的时候往往是肯定这样一个道理:有付出就会有回报。

席慕蓉说:“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在生命之河的左岸是忘记,在生命之河的右岸是铭记。我们乘坐各自独有的船在左岸与右岸穿梭,才知道——忘记该忘记的,铭记该铭记的。

三.设问开头

在等待中奋起

等待是什么?等待是起跑前的下蹲,是起跳前的弯曲。等待是姜太公的垂钓,是诸葛亮的躬耕南阳。等待是意志的锻炼和耐心的蓄积。等待是冰冻三尺排一日之寒。我们应该学会在等待中奋起

也许你很聪明,也很勤奋,但是你却没有成功,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没有机遇,或者你有机遇,但是没有抓住他

四. 对比引入法古今中外,凡是在事业上有所造就、取得成功的人,没有不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反之,那些懒惰昏庸的人,就难得成就事业。由此,我们可以说:勤则成事,惰则败业。

例、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立谏言者事业有成而名垂千古,拒忠言者祸国殃民而遗臭万年。

请以“人生的价值”为题,运用“对比引入法”写一则议论文的开头。

示例:

一位孔繁森,光芒四射,人们提起他的名字,总是与伟大、光明、进步联系在一起。

一位王宝森,臭名昭著,人们提起他的名字,总是与贪婪、黑暗、丑陋联系在一起。

两个人都走完了人生。但一个永存人间,一个早已被人唾弃。人生的价值,在两人的鲜明对比中,不是已经显现出来了吗?

请以“宽容”为话题,运用“引用名言法”写一则议论文的开头。

示例:“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实属至理名言。其实宽容别人,也就是宽容我们自己。给别人一些空间,你获得的将是一片蓝天。让我们拥有这片蓝天,拥有宽容吧!

五.事例引入法

马谡刚愎自用痛失街亭,关羽大意轻敌卒命荆州,历史用三个字简洁严正的告诉我们一个真理:骄必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