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 【《PSI/SI表的描述》1100字】 表示看的字

【《PSI/SI表的描述》1100字】 表示看的字

时间:2019-10-25 09:40:18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PSI/SI表的描述》1100字

节目特定信息(PSI)。

PSI数据提供了使能够接收机自动配置的信息,用于对复用流中的不同节目流进行解复用和解码。

PSI信息由四种类型表组成。每类表按段传输。

1)节目关联表(PAT):

- 针对复用的每一路业务,PAT提供了相应的节目映射表(PMT)的位置(传输流(TS)包的包标识符(PID)的值),同时还提供网络信息表(NIT)的位置。

2)条件接收表(CAT):

- 条件接收表提供了在复用流中条件接收系统的有关信息。这些信息属于专用数据(未在本标准中定义),并依赖于条件接收系统。当有EMM时,它还包括了EMM流的位置。

3)节目映射表(PMT):

- 节目映射表标识并指示了组成每路业务的流的位置,及每路业务的节目时钟参考(PCR)字段的位置。

4)网络信息表(NIT):

- 本标准定义的NIT表的位置符合GB/T 17975.1-2000 规范,但数据格式已超出了GB/T  17975.1-2000 的范围,这是为了提供更多的有关物理网络的信息。本标准中还定义了网络信息表的语法及语义。

除了PSI信息,还需要为用户提供有关业务和事件的识别信息。本标准定义了这些数据的编码。PSI 中的PAT、CAT、PMT只提供了它所在的复用流(现行符复用流)的信息,在本标准中,业务信息还提供了其他复用流中的业务和事件信息。这些数据由以下九个表构成:

1)业务群关联表(BAT):

- 业务群关联表提供了业务群相关的信息,给出了业务群的名称以及每个业务群中的业务列表。

2)业务描述表(SDT):

- 业务描述表包含了描述系统中业务的数据,例如业务名称、业务提供者等。

3)事件信息表(EIT):

- 事件信息表包含了与事件或节目相关的数据,例如事件名称、起始时间、持续时间等。

- 不同的描述符用于不同类型的事件信息的传输,例如不同的业务类型。

4)运行状态表(RST):

- 运行状态表给出了事件的状态(运行/非运行)。运行状态表更新这些信息,允许自动适时切换事件。

5)时间和日期表(TDT):

- 时间和日期表给出了与当前的时间和日期相关的信息。由于这些信息频繁更新,所以需要使用一个单独的表。

6)时间偏移表(TOT):

- 时间偏移表给出了与当前的时间、日期和本地时间偏移相关的信息。由于时间信息频繁更新,所以需要使用一个单独的表。

7)填充表(ST):

- 填充表用于使现有的段无效,例如在一个传输系统的边界。

8)选择信息表(SIT):

- 选择信息表仅用于码流片段(例如,记录的一段码流)中,它包含了描述该码流片段的业务信息的概要数据。

9)间断信息表(DIT):

- 间断信息表仅用于码流片段(例如,记录的一段码流)中,它将插入到码流片段业务信息间断的地方。

作文二:《"最"的描述》400字

最深的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最多的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

最害羞的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

最消瘦的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

最憔悴的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

最忧愁的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眼力最差的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

架子最大的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

最穷得夫人: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白居易)

最快的船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

最高的楼: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李白)

最大的瀑布:飞流之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

最深的雪:夜来城外三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白居易)

最长的头发:白发三千丈,缘何似个长(李白)

被风吹得最远得房子:茅飞渡江撒江郊,高者挂之长林梢(杜甫)

世上最长得脸: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刚流到腮边(苏小妹戏谑苏东坡句)

作文三:《--JwordNet类的描述》2200字

[Ontology知识点滴]JwordNet类的描述

读书笔记,  科学研究

saleemlz 发表于 2005-3-2 15:48:08

(1)Synset类的定义:描述了WordNet 的pos.data文件中的同义词组。每

一个Synset表达了一个概念,并且其包含了一组同义词。Synset被Pointers

链接成相关概念的网络,这就是WordNet的Net;getTarget可以从这个链中

抽取出目标;getPointer可以抽取出pointers自己本身。

A Synset, or synonym set, represents a line of a WordNet

pos.data file. A Synset represents a concept, and contains a

set of Words, each of which has a sense that names that concept

(and each of which is therefore synonymous with the other words

in the Synset). Synset‘s are linked by Pointers into a network

of related concepts; this is the Net in WordNet. getTarget

retrieves the targets of these links, and getPointer retrieves

the pointers themselves.

(2)、A Pointer encodes a lexical or seman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dNet entities. A lexical relationship holds between

Words; a semantic relationship holds between Synsets.

Relationships are directional: the two roles of a relationship

are the source and target. Relationships are typed: the type of

a relationship is a PointerType, and can be retrieved via

getType.

(3)、An IndexWord represents a line of the pos.index file. An

IndexWord is created retrieved or retrieved via

DictionaryDatabase.lookupIndexWord(edu.gwu.wordnet.POS,

java.lang.String), and has a lemma, a pos, and a set of senses,

which are of type Synset.

(4)、POS:Instances of this class enumerate the possible major

syntactic categories, or part‘s of speech. Each POS has a

human-readable label that can be used to print it, and a key by

which it can be looked up.

(5)、A Word represents the lexical information related to a

specific sense of an IndexWord. Word‘s are linked by Pointers

into a network of lexically related words. getTarget retrieves

the targets of these links, and getPointer retrieves the

pointers themselves.

(6)、A PointerTarget is the source or target of a Pointer. The

target of a semantic PointerTarget is a Synset; the target of a

lexical PointerTarget is a Word.

(7)、PointerType:Instances of this class enumerate the

possible WordNet pointer types, and are used to label

PointerTypes. Each PointerType carries additional information:

a human-readable label, an optional reflexive type that labels

links pointing the opposite direction, an encoding of

parts-of-speech that it applies to, and a short string that

represents it in the dictionary files.

作文四:《不可描述是不可描述的》1300字

这两天,有个短句忽然火了,这个短句叫做“不可描述”。究竟什么是不可描述呢?原来是一种天气。中央气象台官微@天气预报 说有种“不可描述再度来袭”,当然,由于某些“不可描述”的原因,该微博应该没存在过,天佑贴个图纪念一下。

关于这种“不可描述”的天气,中央电视台资深预报员宋英杰也发过微博:不能说的那个字,又要来了...

一会儿'不可描述',一会儿'不能说的那个字'究竟是什么?老百姓心里都明白。可是问题来了,不就是一种现象吗?为什么'不能说',为什么'不可描述'?

以前有微博的时候,天佑跟宋英杰互粉,所以他的一本书《哪片云彩会下雨》我买了,在这本书的自序中,宋英杰写了这样一个笑话:问:谁是世界上最不靠谱的人?答:(1)CCTV不靠谱;(2)天气预报不靠谱;(3)男人不靠谱——所以,在CCTV播天气预报的男人是世界上最不靠谱的人。但是,在我的心里,宋英杰还是央视现有的男主持人里少有的靠谱儿的男人。

好了,不说宋英杰了。咱们还说“不可描述”。这个短语一出,网上立刻沸腾起来了。网友纷纷说这个短语用得出神入化,就连演员李晨都来凑热闹,他来问“看不懂了,那我们带(戴)不带(戴)口罩呢?”大家都明白,他这个“带”字用得也是出神入化。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笑翻网络的短语“不可描述”呢?原来,前几日,总局下文称霾不是气象,要求今后不预报不预警(承认霾属于污染,归环保局管)。在其他部门没有对霾发布预报预警的情况下,气象局借“不可描述”发布霾预警,也是让人醉了。“不可描述”的荒诞现实主义风格天气预报,让我们看到了这个时代的荒诞,让我们明白了这个时代的“不可描述”。

这个时代到处都是敏感点,连天气预报都这样,世界幽默史上可能又要添上一笔,这是怎样的一种“不可描述”啊!古有“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今有“不可描述”,此时我的心情“不可描述”。堂堂中央气象台官微@天气预报 居然不敢说某个字,只能用“不可描述”来代替,这是则样一种“不可描述”的言论自由啊!其实,这也没什么奇怪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很多饿死的人都号称“二号病”,老百姓同样知道那是一种“不可描述”的病。我相信,在若干年以后,辞海词源,现代汉语大词典一定会加上这个词的解释,成语大词典也会加上这个词的出处。

不过,除了“不可描述”,@天气预报 小编的“再度”一次也用得出神入化,“再度”很好的诠释了“不可描述”的难以启齿的程度,让我们普通老百姓瞬间就知道了“不可描述”的严重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天气预报 的小编也是挺勇敢的,只是不知道这条微博被删除以后,他的命运是什么?

写到这里,天佑忽然想起一个极品幽默。五代时候,有一位政坛不倒翁,应该叫冯道,此人作了好几朝的大臣,偏爱道教。有一次让门客给他讲解《道德经》,天哪!那第一句就让门客发愁: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而冯道的名讳就是“道”,提到了冯道的名讳还了得?轻则赶出去,重则有杀身之祸。于是,门客战战兢兢开始讲了:不敢说可不敢说,非常不敢说!……

当然,此时,天佑也想起哈利波特里面的伏地魔,就是不可描述,呵呵!

这个“不可描述”很像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的剧情,慢慢的好多词都成了禁言,然后天下就“安宁和谐”了……当然,我相信,或许有一天,“不可描述”也许也不能说了。

作文五:《运动的描述》3400字

物理《运动的描述》单元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如右图所示,由于风的缘故,河岸上的旗帜向右飘,在河面上的两条船上的旗帜分别向右和

向左飘,两条船运动状态是(  )

A.A船肯定是向左运动的         B.B船肯定是向右运动的  C.A船肯定是静止的             D.B船可能是静止的 2、关于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研究微小的灰尘时,灰尘一定可以看成质点

B.计算火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的时间,火车可以看成质点

C.研究行驶在京九铁路上北京到深圳的火车,火车可以看成质点 D.研究体操运动员在空中的动作时,运动员可以看成质点

3、如右图所示,滑雪运动员不借助雪杖,由静止从山坡匀加速滑过x1后,又匀减速在平面上滑过x2后停下,测得x2=2x1,设运动员在山坡上滑行的加速度大小为a1,在平面上滑行的加速度大小为a2,则a1∶a2为(  )

A. 2∶1      B.1∶2    C.1∶1  2∶1

4、右图为某质点作直线运动的v-t图线,由图可知该质点(      )  A.8s末时加速度大于12s末时加速度 B.10s末时位移最大

C.6-14s内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D.14s末时位移最大

5、一物体从h高处做自由落体运动,经时间t到达地面,落地速度为v,那么当物体下落时间为t/3时,物体的速度和距离地面的高度分别是(     )

A.v/3 , h/9        B.v/9 , h/9       C.v/3 , 8h/9       D.v/9 , h/3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多个选项....

符合题意.

6、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位移的大小一定相等

B.奥运会上牙买加飞人博尔特以9秒69的成绩夺得百米短跑冠军,这里的“9秒69”表示时

C.瞬时速度的大小通常称为速率

D.速度不变的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零。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

B.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所以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C.放在桌子上的皮球受到的弹力是由于皮球发生形变之后产生的 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8、某质点运动的v-t图象如右图所示,则(  )

A.该质点在t=10 s时速度开始改变方向

B.该质点在0~10 s内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3 m/s2 C.该质点在t=20 s时,又返回出发点 D.该质点在t=20 s时,离出发点300 m

9、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运动应该是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即它的速度是均匀变化的,速度的均匀变化意味着(  )

A.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B.速度与位移成正比

C.速度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    D.位移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

10、甲车在前以V0速度匀速行驶,乙车在后以较大的速度同向行驶.为避免相撞,乙车以大小为 2m/s2的加速度匀减速运动,经5s时两车相距最近为20m,则(     )  A.5s时刻乙车速度为V0     B.4s时两车相距22m  C.4s时两车相距21m

D.因不知V0数值和两车原来的距离,无法知道4s时两车的距离 三、实验题:请把答案填在答卷纸上相应位置。

11、图为某汽车直线运动的图像.从图像可知,汽车在前10s做的是       运动,初速度大小等于       ,加速度大小等于       ,发生的位移等于       .汽车在10s末至40s末这段时间内做       运动,发生的位移等于       .汽车在最后10s内做       运动,初速度大小等于       ,末速度的大小等于       ,发生的位移等于       .汽车在50s时间内的总位移等于       。

12、下图是某同学在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的一条纸带,实验时电源应选择

______________电源(填交流或直流),图中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中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Hz的电源上。

则B、C两点的速度vBm/s,vC,纸带的加速度am/s2。

四、计算或论述题: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汽车由静止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中先后经过相距50m的A、B两点,所用时间为5s,已知汽车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vB=15m/s,求:

(1)汽车经过A点时的速度vA; (2)汽车的加速度a;

(3)A点距出发点的距离xA。

14、从离地面80 m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取g=10 m/s2

,求:

(1)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

(2)自开始下落时计时,在第1 s内和最后1 s内的位移; (3)下落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时的位移。

15、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以3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由于在前方出现险情,司机采取紧急刹

车,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为 5 m/s2

,求:

(1)汽车刹车后20 s内滑行的距离;

(2)从开始刹车汽车滑行50 m所经历的时间; (3)在汽车停止前3 s内汽车滑行的距离。

16、甲乙两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甲以16m/s的初速度2m/s2的加速度作匀减速直线运动,乙以4m/s的初速度、1m/s2的加速度和甲同向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求两车相遇前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和相遇时两车运动的时间。

参考答案

三、实验题

11.速度—时间  匀加速直线,5m/s,0.5m/s2;75m;匀速直线;300m,匀减速直线;10m/s;0;50m;425m

12.交流         0.375 m/s,     0.625m/s          2.5 m/s2 四、计算或论述题 13.解:(1)

x10 m/s

由

v0v

可得v0=2v5 m/s

(2)a=△V/△t=2 m/s2

(3)xv

A2a

6.25m

14.(1)由x12

gt得,下落总时间为

t=

2x=

2×80

10

=4 s. (2)小球第1 s内的位移为

x1211=122

×10×12 m=5 m

小球前3 s内的位移为

x1223=2

×10×3 m=45 m

小球从第3 s末到第4 s末的位移,即最后1 s内的位移为

x4=x-x3=80 m-45 m=35 m.

(3)小球下落时间的一半为

t′=t

=2 s

这段时间内的位移为

x′=1gt′2=122

2 m=20 m.

15.(1)由于v2

0=30 m/s,a=-5 m/s,由vt=v0+at, 汽车的刹车时间tvt-v00为:t0=

a0-30

-5

s=6 s 由于t0

x=1v120t=2

×30×6 m=90 m.

(2)设从刹车到滑行50 m所经历的时间为t′,由位移公式x=v12

0t′+2′,

代入数据: 50=30t′-12

2t′

整理得t′2

-12t′+20=0

解得t′1=2 s,t′2=10 s(刹车停止后不能反向运动故舍去) 故所用时间为t′=2 s.

(3)此时可将运动过程看做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则x1212

1=2at2 m=22.5

m.

16.两车同时同向出发,开始一段由于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将使两车距离拉开。由于甲车作

减速运动,乙车作加速运动,总有一时刻两车速度相同,此时两车相距最远。随着甲车进一步减速,乙车进一步加速,乙车速度大于甲车速度,使两车距离变小。当乙车追上甲车时,两车运动位移相同。

当两车速度相同时,两车相距最远,此时两车运动时间为t1,速度为v1,取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a甲=-2m/s2,a乙=1m/s2      对甲车:v1v甲a甲t1     对乙车:v1v乙a乙t1     两式联立解得tv甲v乙4

1

a乙a

1621

4(s) 甲

此时两车相距xx11x

2v甲t1

2a2v12甲t1乙t12a乙t1



164

12242441

142

24(m)

当乙车追上甲车时,两车位移相等,设运动时间为t,则:     v甲t

12at2v1

甲乙t2

a乙t2     解得:t'0,t''

2(v甲v乙)2(164)

a乙a

21

8(s).

t’表示出发时刻,不合题意舍去。

作文六:《《运动的描述》》14200字

《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些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山师大附中2010年学分认定考试)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和观察日食时,可以把太阳看成质点

B.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

C.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

D.原子核很小,必须把它看成质点

2.(广东惠阳08-0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2008年9月25日晚21点10分,我国在九泉卫星发射中心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7号”宇宙飞船成功地送上太空,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圈时间为90分钟.则(  )

A.“21点10分”和“90分钟”前者表示“时刻”后者表示“时间”

B.卫星绕地球飞行一圈,它的位移和路程都为0

C.卫星绕地球飞行一圈平均速度为0,但它在每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不为0

D.地面卫星控制中心在对飞船进行飞行姿态调整时可以将飞船看作质点

3.甲物体以乙物体为参考系是静止的,甲物体以丙物体为参考系又是运动的,那么,以乙物体为参考系,丙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

A.一定是静止的

B.运动或静止都有可能

C.一定是运动的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4.(福建厦门一中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两个人以相同的速率同时从圆形轨道的A点出发,分别沿ABC和ADC行走,如图所示,当他们相遇时不相同的物理量是(  )

A.速度

C.路程    B.位移   D.速率

5.(山东潍坊08-0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两个质点甲和乙,同时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乙静止,质点甲的初速度为零

B.质点乙运动的速度大小、方向不变

C.第2s末质点甲、乙速度相同

D.第2s末质点甲、乙相遇

6.某人爬山,从山脚爬上山顶,然后又从原路返回到山脚,上山的平均速率为v1,下山的平均速率为v2,则往返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是(  )

v1+v2v1+v2     22

v1-v2v1-v222

v1-v2C.0,  v1+v2

2v1v2D.0, v1+v2

7.(银川一中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速度不为零,其加速度也一定不为零

B.物体具有加速度时,它的速度可能不会改变

C.物体的加速度变大时,速度也一定随之变大

D.物体加速度方向改变时,速度方向可以保持不变

8.(江西高安二中08-09上学期高一期中)下表是四种交通工具的速度改变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②的速度变化最慢

C.③的速度变化最快

D.④的末速度最大,但加速度最小

9.在百米决赛时(如图),甲、乙两位计时员同时记录第一名的成绩.甲看到发令枪的

烟雾时开始计时,乙听到发令枪响开始计时.当运动员到达终点,甲、乙同时停止计时,已知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0×108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那么(

A.甲、乙两位计时员所记录的时间相同

B.甲计时员所记录的时间比乙计时员所记录的时间大约少了0.3s

C.甲计时员所记录的时间比乙计时员所记录的时间大约多了0.3s

D.甲计时员所记录的时间不正确

10.(广东执信中学08-0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小船匀速逆流而上,经过桥下时箱子落水了,船继续前进一段时间后才发现,并立即调头以相同的静水船速顺流而下,经过1h在下游距桥7.2km处追上.则河水流动速度为(  )

A.7.2km/h

B.3.6km/h

C.1m/s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把答案直接填在横线上)

11.目前实验室用的打点计时器有________计时器和________计时器两种,它们所接电源均为频率为50Hz的交变电流,所以都是每隔________s打一个点.但前者所接交流电压为________V,后者所接交流电压为________V.

12.“大洋一号”配备有一种声呐探测系统,用它可测量海水的深度.其原理是:用超声波发生器垂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超声波在海底会反射回来,若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波速,通过测量从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到反射波的时间,就可推算出船所在位置的海水深度.现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波速为1500m/s,船静止时,测量从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到反射波的时间为8s,则该船所在位置的海水深度是________m.

13.(山东潍坊08-0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如图所示是一位同学用手拉动纸带通过电磁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在纸带旁边附着一把毫米刻度尺,电磁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个点.根据纸带上点的排列情况可判定,手拉动纸带时,手的运动速度怎样变化________;由A到C这段距离上手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打C点时手拉动纸带的速度约为____________m/s.

14.(浙江萧山三校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在上海的高架道路上,一般限速80km/h,为监控车辆是否超速,设置了一些“电子警察”系统,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路面下相隔L埋设两个传感器线圈A和B,当有车辆经过线圈正上方时,传感器能向数据采集器发出一个电信号;若有一辆汽车(在本题中可看作质点)匀速经过该路段,两传感器先后向数据采集器发送信号,时间间隔为Δt,经微型计算机处理后得出该车的速度,若超速,则计算机将指令架设在路面上方的照相机C对汽车拍照,留下违章证据.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试写出微型计算机计算汽车速度的表达式v=________.

(2)若L=5m,Δt=0.3s,则照相机将________工作.(填“会”或“不会”

三、论述、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36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8分)如图所示,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公路上有一只小鹿,于是立即刹车,汽车在4s内停了下来,使小鹿免受伤害.试求汽车刹车过程中的平均加速度.

16.(8分)小李讲了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按照小李讲的故事情节,作出兔子和乌龟的位移图象如图所示,请你依照图象中的坐标,并结合物理学的术语来讲述这个故事.你在讲故事之前,先回答下列问题.

(1)小李故事中的兔子和乌龟是否在同一地点同时出发?

(2)乌龟做的是什么运动?

(3)兔子和乌龟在比赛途中相遇过几次?

(4)哪一个先通过预定位移xm到达终点?

17.(10分)(成都航天中学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一辆汽车从原点O由静止出发沿x轴做直线运动,

为研究汽车的运动而记下它的各时刻的位置和速度见下表:

(1)(2)汽车在前3秒内的加速度为多大?

(3)汽车在第4秒内的平均速度为多大?

18.(10分)一辆客车在某高速公路上行驶,在经过某直线路段时,司机驾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司机发现其正要通过正前方高山悬崖下的隧道,于是鸣笛,5s后听到回声;听到回声后又行驶10s司机第二次鸣笛,3s后听到回声.请根据以上数据帮助司机计算一下客车的速度,看客车是否超速行驶,以便提醒司机安全行驶.已知此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为110km/h(如图所示),声音在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1.关于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B.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线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C.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D.非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2.图2-9所示是几个质点的运动图象,其中是匀速运动的是              (      )

① ③

④ ②

图2-9

v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

3.对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      ) vA.速度大的加速度大     B.速度变化大的加速度大

C.速度变化率大的加速度大D.速度不变,加速度也不变

4.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图2-10 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相等时间内的位移相等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相等

C.任一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相等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D.如果物体运动的路程跟所需时间的比是一个恒量,则这个物体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5.汽车在一条平直公路上行驶,其加速度方向与速度一致。现有加速度减小时的四种说法:

(1)汽车的速度也减小;(2)汽车的速度仍在增大;(3)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静止;

(4)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的速度达到最大。其中正确的是 (      )

A.(1)(3)     B.(2)(4)     C.(1)(4)      D.(2)(3)

6.如图2-10所示为初速度v0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图象,其末速度为vt,在时间t内,物体的平均速度v和加速度A是 (      )A. v>v0vt,A随时间减小    B. 2

v=v0vtvvt,A恒定C. vg    D.匀速直线运动

4、小球自距地面17m的高度自由下落,空气阻力不计,则小球在落地前通过最后1m所用的时间是它通过最初1m所用时间的

A.(

-4)倍    B.

111

倍  C.倍  D. 倍 1715、在某高度h1处自由落下一物体A,1s后从另一较低高度h2处自由落下另一物体B。若A从开

始下落处算起下落45m后赶上物体B,并且再过1s落地,则物体B从下落到着地所经历的时间是

A.3s      B.约3.3s      C.3.5s      D.约4s

6、在一根轻绳的两端各系一个小球,一人用手拿绳上端的小球站在三层楼的阳台上,放手让小球自由下落,两球落地时间间隔为t,如果站在四楼阳台上重复上述实验,则两球落地时间间隔会

A. 不变  B.变大  C.变小   D.由于层高不知,无法比较

7、雨滴自屋檐由静止滴下,每隔0.2s滴下一滴,第一滴落下时第六滴恰欲滴下,此时测得第1、2、3、4滴之间的距离依次为1.62m、1.26m、0.9m,落下的雨滴运动情况完全相同。则此时第二滴下落的速度为

A.8.00m/s       B.7.84m/s    C.7.20m/s  D.7.00m/s 二、填空题

8、甲、乙两物体从不同高度自由下落,但同时落地,已知甲物体自由下落的时间为3s,乙物体自由下落的时间为1s。那么当乙物体开始降落时刻,甲物体距离地面高度是_______m。 9、假设一个物体在某行星的一个悬崖上,从静止开始自由

下落.1 s内从起点落下4 m,再落下4 s,它将在起点下       m处.           10、一跳水运动员,从离水面10m高平台上跃起,举双臂

直体离开台面,此时其重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跃起后重心升高0.45m达到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直,手先入水(在此过程中,运动员水平方向的运动忽略不计)。从

离开跳台到手触水面,他可用于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是________s.

11、某科技馆中有一个展品,该展品放在较暗处。有一个不断均匀滴水的龙头(刚滴出的水滴速度为零)在平行光源的照射下,可以观察到一种奇特的现象:只要耐心 地缓慢调节水滴下落的          ,在适当的情况下,看

到的水滴好象都静止在各自固定的位置不动(如图中A、B、C、D所示,右边数值的单位是cm)。要想出现这一现象,所用光源应为       光源,滴水时间间隔必为      s.光源闪光频率为       Hz

三、计算题

12、在自来水龙头下放一空罐头盒,调节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地流出,并调节到使第一滴水碰到盒底的瞬间,第二滴水正好从水龙头口开始下落,且能依次持续下去.若给实验者的

测量仪器是直尺和秒表,如何利用上述仪器测定重力加速度g的大小? 需测定哪些物理量? 写出计算g的表达式.

13、A球从塔顶自由落下,当落下am时,B球从距塔顶bm处开始自由落下,结果两球同时落地。求:塔的高度。

14、水滴从屋檐自由落下,当它通过屋檐下高为1.4m的窗户时,用时0.2s,空气阻力不计,

取g=10 m/s,求此窗户的窗台离屋檐的距离?

15、一根长度为L的细杆悬挂着,在杆的正下方距杆下端Lm处有一长度也为L的空心直圆筒,剪断悬挂细杆的绳子,使杆自由落下,从圆筒中穿过。 求:细杆穿过圆筒所需要的时间。

v0

16.水龙头开口竖直向下,直径为1cm,安装在离接水盆75cm高处,现打开水龙头,水沿竖直方向流下,仔细观察将会发现连续的水流柱的直径在流下的过程中是不断减小的,现测得水h 在水龙头出口处的速度大小为1m/s,求水流柱落到接水盆中

时的直径。(g=10m/s)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测试题

1.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4s后停止,若在第1内的位移是14m,则最后1s的位移是          A.3.5m         B.1m         C.2m          D.0 2.已知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第5s末速度为10m/s,则物体

A.加速度一定为2m/s2  B.前5s内位移可能是25m C.前10s内位移一定为100m  D.前10s内位移不一定为100m 3.如图所示的位移(s)—时间(t)图象

和速度(v)—时间(t)图象中,给出四条曲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图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  B.s—t图象中t1时刻v1>v2  C.v—t图象中0至t3时间内3和4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两图象中,t2、t4时刻分别表示2、4开始反向运动 4.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   高度,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取 g=10m/s2,则小球   (   )  A.下落的最大速度为5m/s  B.第一次反弹的初速度大小为3m/s   C.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0.45m  D.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1.25m

5.对于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常数

B.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最初的那个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差的两倍 C.该物体运动过程中任意两个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速度改变量均相等 D.该物体运动过程中任意两个相等的时间间隔内位移大小之比一定是奇数 6.利用光敏电阻制作的光传感器,记录了传递带上工

件的输送情况.如图甲所示为某工厂成品包装车间的光传感记录器,光传感器B能接收到发光元件A发出的光.每当工件挡住A发出的光时,光传感器就输出一个电信号,并在屏幕上显示出电信号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若传送带始终匀速运动,每两个工件间的距离为0.1 m,则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传送带运动的速度是0.1 m/s B.传送带运动的速度是0.2 m/s

C.该传送带每小时输送3600个工件 D.该传送带每小时输送7200个工件 7.在北戴河旅游景点之一的滑沙场有两个坡度不同的滑道AB和AB′,(都可看作斜面)。甲、

乙两名旅游者分乘两个滑沙橇从插有红旗的A点由静止出发同时沿AB和AB′滑下,最后都停在水平沙面BC上.设滑沙橇和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

滑沙者保持一定

姿势坐在滑沙橇上不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在B点的速率等于乙在B′点的速率    B.甲的滑行总路程比乙短    C.甲全部滑行过程的水平位移一定比乙全部滑行过程的水

平位移大

D.甲、乙停止滑行后回头看A处的红旗时视线的仰角一

定相同

8.一个小石子从离地某一高度处由静止自由落下. 某摄影爱好者恰好拍到了它下落的一段轨迹AB.该爱好者用直尺量出轨迹的长度,如图所示.已知拍摄时用的曝光时间为1/1000 s , 则小石子出发点离A点约为     A.20 m       B.10 m

C.6.5 cm     D.45 m

9.根据给出速度和加速度的正负,对下列运动性质的判断正  确的是(      )。

A.v0 >0,a0, 物体做加速运动

C.v0 >0,a >0, 物体做加速运动       D.v0

10.2006年我国自行研制的“袅龙”战机04架在四川某地试飞成功。假设该战机起飞前从静

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起飞速度v所需时间为t,则起飞前的运动距离为(    )   A.vt      B.

vt

C.2vt       D.不能确定 2

11.电梯以加速度a=0.6g从静止由地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内有用细绳吊着的小

球距电梯的地板2m,电梯向上运动了2s,绳突然断了,小球落到地板上需要的时间为__________ s,当小球恰好落到地板上时,小球离地面的高度是__________  m,。  12.滑块在某一水平面上滑行,利用速度采集器获取其初速度v,并测量出不同初速度的最

大滑行距离x,得到下表所示几组数据:

(1)一同学根据表中数据,作出xv图象如图甲所示.观察该图象,该同学作出如下推

理:根据x—v图象大致是一条抛物线,可以猜想,x可能与v2成正比.请在图乙所示坐标纸上选择适当的坐标轴作出图线验证该同学的猜想.

图乙

图甲

(2)根据你所作的图象,你认为滑块滑行的最大距离x与滑块初速度平方v2的关系是          。

13.气球以v=4m/s的速度竖直匀速上升,其下方悬挂一重物,在气球上升到离地某一高度

时悬绳突然断开,则此时重物的速度是______m/s,若重物经7秒钟落地,则悬绳断开时重物离地高为______m。

14.一小球沿光滑斜面向下运动,用每隔0.1s曝光一次的频闪照相机拍摄下不同时刻小球

的位置照片如图28所示,选小球的五个连续位置A、B、C、D、E进行测量,测得距离s1、s2、s3、s4的数据如表格所示。(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根据

以上数据

可知小球

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的大小为______m/s2

(2)根据以上数据可知小球在位置A的速度时______m/s 15.某次实验纸带的记录如图所示,图中前几个点

模糊,因此从A点开始每打5个点取1个计数点,则 小车通过D点时速度是___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  度是________m/s2.(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是50Hz) 16.如图所示,是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时,

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段纸带,A、 B、C、D是连续打出的几个点。测得

AB=4.20cm,AC=8.80cm, AD=13.80cm,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

50Hz,则物体的加速度为_______m/s2,打B点时速度为        m/s.(结果保

留三位有效数字)若物体是在打下第一个点开始运动的,则A点是打出的第______个 点.

17.调节水龙头,让水一滴滴流出,在下方放一盘子,调节盘子高度,使一滴水滴碰到盘子

时,恰有另一滴水滴开始下落,而空中还有一滴正在下落中的水滴,测出水龙头到盘子的距离为h,从第一滴开始下落时计时,到第n滴水滴落在盘子中,共用去时间t,则此时第(n+1)滴水滴与盘子的距离为多少?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多少?

18.甲车以加速度3m/s2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乙车落后2s钟在同一地点由静止

开始,以加速度4m/s2作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的运动方向相同,求: (1)在乙车追上甲车之前,两车距离的最大值是多少?

(2)乙车出发后经多长时间可追上甲车?此时它们离开出发点多远?

9.甲乙两个同学在直跑道上练习4×100 m接力,他们在奔跑时有相同的最大速度。乙从静

止开始全力奔跑需跑出25 m才能达到量大速度,这一过程可看做匀变速运动,现在甲持棒以最大逮度向乙奔来,乙在接力区伺机全力奔出,若要求乙接棒时奔跑到最大速度的80%,则:

(1)乙在接力区需奔出多远距离? (2)乙应在距离甲多远时起跑?

20.要求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走完一段直道,然后驶入一段半圆形的弯道,

但在弯道上行驶时车速不能太快,以免因离心作用而偏出车道.求摩托车在直道上行驶所用的最短时间.有关数据见表格. 某同学是这样解的:要使摩托车所用时间  最短,应先由静止加速到最大速度v1= 40m/s,然后再减速到v2=20 m/s

tv11

a;tvv

221;  1a2

t= t1+t2

你认为这位同学的解法是否合理?若合理,请完成计算;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并用你自己的方法算出正确结果.

作文七:《TCPIP协议的描述》11000字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的简写,中译名为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又名网络通讯协议,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由网络层的IP协议和传输层的TCP协议组成。TCP/IP 定义了电子设备如何连入因特网,以及数据如何在它们之间传输的标准。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网络来完成自己的需求。通俗而言:TCP负责发现传输的问题,一有问题就发出信号,要求重新传输,直到所有数据安全正确地传输到目的地。而IP是给因特网的每一台电脑规定一个地址

从协议分层模型方面来讲,TCP/IP由四个层次组成: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TCP/IP协议并不完全符合OSI的七层参考模型。OSI是传统的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一种通信协议的7层抽象的参考模型,其中每一层执行某一特定任务。该模型的目的是使各种硬件在相同的层次上相互通信。这7层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而TCP/IP通讯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网络来完成自己。由于ARPNET的设计者注重的是网络互联,允许通信子网(网络接口层)采用已有的或是将来有的各种协议,所以这个层次中没有提供专门的协议。实际上,TCP/IP协议可以通过网络接口层连接到任何网络上,例如X.25交换网或IEEE802局域网

物理层是定义物理介质的各种特性:   1、机械特性。   2、电子特性。   3、功能特性。   4、规程特性。   数据链路层是负责接收IP数据报并通过网络发送之,或者从网络上接收物理帧,抽出IP数据报,交给IP层。   常见的接口层协议有:   Ethernet 802.3、Token Ring 802.5、X.25、Frame relay、HDLC、PPP ATM等。

网络层

负责相邻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其功能包括三方面。   一、处理来自传输层的分组发送请求,收到请求后,将分组装入IP数据报,填充报头,选择去往信宿机的路径,然后将数据报发往适当的网络接口。   二、处理输入数据报:首先检查其合法性,然后进行寻径--假如该数据报已到达信宿机,则去掉报头,将剩下部分交给适当的传输协议;假如该数据报尚未到达信宿,则转发该数据报。

三、处理路径、流控、拥塞等问题。   网络层包括:IP(Internet Protocol)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控制报文协议、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转换协议、RARP(Reverse ARP)反向地址转换协议。   IP是网络层的核心,通过路由选择将下一跳IP封装后交给接口层。IP数据报是无连接服务。   ICMP是网络层的补充,可以回送报文。用来检测网络是否通畅。   Ping命令就是发送ICMP的echo包,通过回送的echo relay进行网络测试。   ARP是正向地址解析协议,通过已知的IP,寻找对应主机的MAC地址。   RARP是反向地址解析协议,通过MAC地址确定IP地址。比如无盘工作站和DHCP服务。

传输层

提供应用程序间的通信。其功能包括:一、格式化信息流;二、提供可靠传输。为实现后者,传输层协议规定接收端必须发回确认,并且假如分组丢失,必须重新发送。   传输层协议主要是: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应用层

向用户提供一组常用的应用程序,比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访问、远程登录等。远程登录TELNET使用TELNET协议提供在网络其它主机上注册的接口。TELNET会话提供了基于字符的虚拟终端。文件传输访问FTP使用FTP协议来提供网络内机器间的文件拷贝功能。   应用层一般是面向用户的服务。如FTP、TELNET、DNS、SMTP、POP3。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是文件传输协议,一般上传下载用FTP服务,数据端口是20H,控制端口是21H。   Telnet服务是用户远程登录服务,使用23H端口,使用明码传送,保密性差、简单方便。   DNS(Domain Name Service)是域名解析服务,提供域名到IP地址之间的转换。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是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用来控制信件的发送、中转。    POP3(Post Office Protocol 3)是邮局协议第3版本,用于接收邮件

网络层中的协议主要有IP,ICMP,IGMP等,由于它包含了IP协议模块,所以它是所有基于TCP/IP协议网络的核心。在网络层中,IP模块完成大部分功能。ICMP和IGMP以及其他支持IP的协议帮助IP完成特定的任务,如传输差错控制信息以及主机/路由器之间的控制电文等。网络层掌管着网络中主机间的信息传输。   传输层上的主要协议是TCP和UDP。正如网络层控制着主机之间的数据传递,传输层控制着那些将要进入网络层的数据。两个协议就是它管理这些数据的两种方式:TCP是一个基于连接的协议;UDP则是面向无连接服务的管理方式的协议。   TCP/IP模型的主要缺点有:   首先,该模型没有清楚地区分哪些是规范、哪些是实现;其次,TCP/IP模型的主机—网络层定义了网络层与数据链路层的接口,并不是常规意义上的一层,和接口层的区别是非常重要的,TCP/IP模型没有将它们区分开来。

数据格式

数据帧:帧头+IP数据包+帧尾 (帧头包括源和目标主机MAC地址及类型,帧尾是校验字)   IP数据包:IP头部+TCP数据信息(IP头包括源和目标主机IP地址、类型、生存期等)   TCP数据信息:TCP头部+实际数据 (TCP头包括源和目标主机端口号、顺序号、确认号、校验字等)

产生背景

在阿帕网(ARPA)产生运作之初,通过接口信号处理机实现互联的电脑并不多,大部分电脑相互之间不兼容,在一台电脑上完成的工作,很难拿到另一台电脑上去用,想让硬件和软件都不一样的电脑联网,也有很多困难。当时美国的状况是,陆军用的电脑是DEC系列产品,海军用的电脑是Honeywell中标机器,空军用的是IBM公司中标的电脑,每一个军种的电脑在各自的系里都运行良好,但却有一个大弊病:不能共享资源。   当时科学家们提出这样一个理念:“所有电脑生来都是平等的。”为了让这些“生来平等”的电脑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就得在这些系统的标准之上,建立一种大家共同都必须遵守的标准,这样才能让不同的电脑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谈判”,并且在谈判之后能“握手”。   在确定今天因特网各个电脑之间“谈判规则”过程中,最重要的人物当数瑟夫(Vinton G.Cerf)。正是他的努力,才使今天各种不同的电脑能按照协议上网互联。瑟夫也因此获得了与克莱因罗克(“因特网之父”)一样的美称“互联网之父”。   瑟夫从小喜欢标新立异,坚强而又热情。中学读书时,就被允许使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电脑,他认为“为电脑编程序是个非常激动人心的事,„只要把程序编好,就可以让电脑做任何事情。”1965年,瑟夫从斯坦福

大学毕业到IBM的一家公司当系统工程师,工作没多久,瑟夫就觉得知识不够用,于是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博士,那时,正逢阿帕网的建立,“接口信号处理机”(IMP)的研试及网络测评中心的建立,瑟夫也成了著名科学家克莱因罗克手下的一位学生。瑟夫与另外三位年轻人(温菲尔德、克罗克、布雷登)参与了阿帕网的第一个节点的联接。此后不久,BBN公司对工作中各种情况发展有很强判断能力、被公认阿帕网建成作出巨大贡献的鲍伯·卡恩(Bob Kahn)也来到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在那段日子里,往往是卡恩提出需要什么软件,而瑟夫则通宵达旦地把符合要求的软件给编出来,然后他们一起测试这些软件,直至能正常运行。   当时的主要格局是这样的,罗伯茨提出网络思想设计网络布局,卡恩设计阿帕网总体结构,克莱因罗克负责网络测评系统,还有众多的科学家、研究生参与研究、试验。69年9月阿帕网诞生、运行后,才发现各个IMP连接的时候,需要考虑用各种电脑都认可的信号来打开通信管道,数据通过后还要关闭通道。否则这些IMP不会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接收信号,什么时候该结束,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通信“协议”的概念。70年12月制定出来了最初的通信协议由卡恩开发、瑟夫参与的“网络控制协议”(NCP),但要真正建立一个共同的

标准很不容易,72年10月国际电脑通信大会结束后,科学家们都在为此而努力。   “包切换”理论为网络之间的联接方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卡恩在自己研究的基础上,认识到只有深入理解各种操作系统的细节才能建立一种对各种操作系统普适的协议,73年卡恩请瑟夫一起考虑这个协议的各个细节,他们这次合作的结果产生了目前在开放系统下的所有网民和网管人员都在使用的“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Control Protocol)和“因特网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即TCP/IP协议。   通俗而言:TCP负责发现传输的问题,一有问题就发出信号,要求重新传输,直到所有数据安全正确地传输到目的地。而IP是给因特网的每一台电脑规定一个地址。1974年12月,卡恩、瑟夫的第一份TCP协议详细说明正式发表。当时美国国防部与三个科学家小组签定了完成TCP/IP的协议,结果由瑟夫领衔的小组捷足先登,首先制定出了通过详细定义的TCP/IP协议标准。当时作了一个试验,将信息包通过点对点的卫星网络,再通过陆地电缆,再通过卫星网络,再由地面传输,贯串欧洲和美国,经过各种电脑系统,全程9.4万公里竟然没有丢失一个数据位,远距离的可靠数据传输证明了TCP/IP协议的成功。   1983年1月1日,运行较长时期曾被人们习惯了的NCP被停止使用,TCP/IP协议作为因特网上所有主机间的共同协议,从此以后被作为一种必须遵守的规则被肯定和应用。

开发过程

在构建了阿帕网先驱之后,DARPA开始了其他数据传输技术的研究。NCP诞生后两年,1972年,罗伯特·卡恩(Robert E. Kahn)被DARPA的信息技术处理办公室雇佣,在那里他研究卫星数据包网络和地面无线数据包网络,并且意识到能够在它们之间沟通的价值。在1973年春天,已有的ARPANET网络控制程序(NCP)协议的开发者文顿·瑟夫(Vinton Cerf)加入到卡恩为ARPANET设计下一代协议而开发开放互连模型的工作中。   到了1973年夏天,卡恩和瑟夫很快就开发出了一个基本的改进形式,其中网络协议之间的不同通过使用一个公用互联网络协议而隐藏起来,并且可靠性由主机保证而不是像ARPANET那样由网络保证。(瑟夫称赞Hubert Zimmerman和Louis Pouzin(CYCLADES网络的设计者)在这个设计上发挥了重要影响。)   由于网络的作用减少到最小的程度,就有可能将任何网络连接到一起,而不用管它们不同的特点,这样就解决了卡恩最

初的问题。(一个流行的说法提到瑟夫和卡恩工作的最终产品TCP/IP将在运行“两个罐子和一根弦”上,实际上它已经用在信鸽上。一个称为网关(后来改为路由器以免与网关混淆)的计算机为每个网络提供一个接口并且在它们之间来回传输数据包。   这个设计思想更细的形式由瑟夫在斯坦福的网络研究组的1973年–1974年期间开发出来。(处于同一时期的诞生了PARC通用包协议组的施乐PARC早期网络研究工作也有重要的技术影响;人们在两者之间摇摆不定。)   DARPA于是与BBN、斯坦福和伦敦大学签署了协议开发不同硬件平台上协议的运行版本。有四个版本被开发出来——TCP v1、TCP v2、在1978年春天分成TCP v3和IP v3的版本,后来就是稳定的TCP/IP v4——目前因特网仍然使用的标准协议。   1975年,两个网络之间的TCP/IP通信在斯坦福和伦敦大学(UCL)之间进行了测试。1977年11月,三个网络之间的TCP/IP测试在美国、英国和挪威之间进行。在1978年到1983年间,其他一些TCP/IP原型在多个研究中心之间开发出来。ARPANET完全转换到TCP/IP在1983年1月1日发生。[1]   1984年,美国国防部将TCP/IP作为所有计算机网络的标准。1985年,因特网架构理事会举行了一个三天有250家厂商代表参加的关于计算产业使用TCP/IP的工作会议,帮助协议的推广并且引领它日渐增长的商业应用。   2005年9月9日卡恩和瑟夫由于他们对于美国文化做出的卓越贡献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

运作机制

1.IP

IP层接收由更低层(网络接口层例如以太网设备驱动程序)发来的数据包,并把该数据包发送到更高层---TCP或UDP层;相反,IP层也把从TCP或UDP层接收来的数据包传送到更低层。IP数据包是不可靠的,因为IP并没有做任何事情来确认数据包是按顺序发送的或者没有被破坏。IP数据包中含有发送它的主机的地址(源地址)和接收它的主机的地址(目的地址)。   高层的TCP和UDP服务在接收数据包时,通常假设包中的源地址是有效的。也可以这样说,IP地址形成了许多服务的认证基础,这些服务相信数据包是从一个有效的主机发送来的。IP确认包含一个选项,叫作IP source routing,可以用来指定一条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之间的直接路径。对于一些TCP和UDP的服务来说,使用了该选项的IP包好像是从路径上的最后一个系统传递过来的,而不是来自于它的真实地点。这个选项是为了测试而存在的,说明了它可以被用来欺骗系统来进行平常是被禁止的连接。那么,许多依靠IP源地址做确认的服务将产生问题并且会被非法入侵。

2.TCP

TCP是面向连接的通信协议,通过三次握手建立连接,通讯完成时要拆除连接,由于TCP是面向连接的所以只能用于点对点的通讯。   TCP提供的是一种可靠的数据流服务,采用“带重传的肯定确认”技术来实现传输的可靠性。TCP还采用一种称为“滑动窗口”的方式进行流量控制,所谓窗口实际表示接收能力,用以限制发送方的发送速度。   如果IP数据包中有已经封好的TCP数据包,那么IP将把它们向‘上’传送到TCP层。TCP将包排序并进行错误检查,同时实现虚电路间的连接。TCP数据包中包括序号和确认,所以未按照顺序收到的包可以被排序,而损坏的包可以被重传。   TCP将它的信息送到更高层的应用程序,例如Telnet的服务程序和客户程序。应用程序轮流将信息送回TCP层,TCP层便将它们向下传送到IP层,设备驱动程序和物理介质,最后到接收方。   面向连接的服务(例如Telnet、FTP、rlogin、X Windows和SMTP)

需要高度的可靠性,所以它们使用了TCP。DNS在某些情况下使用TCP(发送和接收域名数据库),但使用UDP传送有关单个主机的信息。

3.UDP

UDP是面向无连接的通讯协议,UDP数据包括目的端口号和源端口号信息,由于通讯不需要连接,所以可以实现广播发送。   UDP通讯时不需要接收方确认,属于不可靠的传输,可能会出丢包现象,实际应用中要求在程序员编程验证。   UDP与TCP位于同一层,但它不管数据包的顺序、错误或重发。因此,UDP不被应用于那些使用虚电路的面向连接的服务,UDP主要用于那些面向查询---应答的服务,例如NFS。相对于FTP或Telnet,这些服务需要交换的信息量较小。使用UDP的服务包括NTP(网络时间协议)和DNS(DNS也使用TCP)。   欺骗UDP包比欺骗TCP包更容易,因为UDP没有建立初始化连接(也可以称为握手)(因为在两个系统间没有虚电路),也就是说,与UDP相关的服务面临着更大的危险。

4.ICMP

ICMP与IP位于同一层,它被用来传送IP的的控制信息。它主要是用来提供有关通向目的地址的路径信息。ICMP的‘Redirect’信息通知主机通向其他系统的更准确的路径,而‘Unreachable’信息则指出路径有问题。另外,如果路径不可用了,ICMP可以使TCP连接‘体面地’终止。PING是最常用的基于ICMP的服务。

通讯端口

TCP和UDP服务通常有一个客户/服务器的关系,例如,一个Telnet服务进程开始在系统上处于空闲状态,等待着连接。用户使用Telnet客户程序与服务进程建立一个连接。客户程序向服务进程写入信息,服务进程读出信息并发出响应,客户程序读出响应并向用户报告。因而,这个连接是双工的,可以用来进行读写。   两个系统间的多重Telnet连接是如何相互确认并协调一致呢?TCP或UDP连接唯一地使用每个信息中的如下四项进行确认:   源IP地址 发送包的IP地址。   目的IP地址 接收包的IP地址。   源端口 源系统上的连接的端口。   目的端口 目的系统上的连接的端口。   端口是一个软件结构,被客户程序或服务进程用来发送和接收信息。一个端口对应一个16比特的数。服务进程通常使用一个固定的端口,例如,SMTP使用25、Xwindows使用6000。这些端口号是‘广为人知’的,因为在建立与特定的主机或服务的连接时,需要这些地址和目的地址进行通讯

IP地址

在Internet上连接的所有计算机,从大型机到微型计算机都是以独立的身份出现,我们称它为主机。为了实现各主机间的通信,每台主机都必须有一个唯一的网络地址。就好像每一个住宅都有唯一的门牌一样,才不至于在传输资料时出现混乱。   Internet的网络地址是指连入Internet网络的计算机的地址编号。所以,在Internet网络中,网络地址唯一地标识一台计算机。   我们都已经知道,Internet是由几千万台计算机互相连接而成的。而我们要确认网络上的每一台计算机,靠的就是能唯一标识该计算机的网络地址,这个地址就叫做IP(Internet Protocol的简写)地址,即用Internet协议语言表示的地址。   目前,在Internet里,IP地址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地址,为了便于记忆,将它们分为4组,每组8位,由小数点分开,用四个字节来表示,而且,用点分开

的每个字节的数值范围是0~255,如202.116.0.1,这种书写方法叫做点数表示法。

地址分类

IP地址可确认网络中的任何一个网络和计算机,而要识别其它网络或其中的计算机,则是根据这些IP地址的分类来确定的。一般将IP地址按节点计算机所在网络规模的大小分为A,B,C三类,默认的网络屏蔽是根据IP地址中的第一个字段确定的。   1. A类地址   A类地址的表示范围为:

1.0.0.1~126.255.255.255,默认网络屏蔽为:255.0.0.0;A类地址分配给规模特别大的网络使用。A类网络用第一组数字表示网络本身的地址,后面三组数字作为连接于网络上的主机的地址。分配给具有大量主机(直接个人用户)而局域网络个数较少的大型网络。例如IBM公司的网络。   127.0.0.0到

127.255.255.255是保留地址,用做循环测试用的。   0.0.0.0到

0.255.255.255也是保留地址,用做表示所有的IP地址。   一个A类IP地址由1字节(每个字节是8位)的网络地址和3个字节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0”,即第一段数字范围为1~127。每个A类地址理论上可连接16777214台主机(-2是因为主机中要用去一个网络号和一个广播号),Internet有126个可用的A类地址。A类地址适用于有大量主机的大型网络。   2. B类地址   B类地址的表示范围为:

128.0.0.1~191.255.255.255,默认网络屏蔽为:255.255.0.0;B类地址分配给一般的中型网络。B类网络用第一、二组数字表示网络的地址,后面两组数字代表网络上的主机地址。   169.254.0.0到169.254.255.255是保留地址。如果你的IP地址是自动获取IP地址,而你在网络上又没有找到可用的DHCP服务

器,这时你将会从169.254.0.0到169.254.255.255中临时获得一个IP地址。   一个B类IP地址由2个字节的网络地址和2个字节的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0”,即第一段数字范围为128~191。每个B类地址可连接65534(2^16-2, 因为主机号的各位不能同时为0,1)台主机,Internet有

16383(2^14-1)个B类地址(因为B类网络地址128.0.0.0是不指派的,而可以指派的最小地址为128.1.0.0[COME06])。   3. C类地址   C类地址的表示范围为:192.0.0.1~223.255.255.255,默认网络屏蔽为:255.255.255.0;C类地址分配给小型网络,如一般的局域网,它可连接的主机数量是最少的,采用把所属的用户分为若干的网段进行管理。C类网络用前三组数字表示网络的地址,最后一组数字作为网络上的主机地址。   一个C类地址是由3个字节的网络地址和1个字节的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10”,即第一段数字范围为192~223。每个C类地址可连接254台主机,Internet有2097152个C类地址段(32*256*256),有532676608个地址(32*256*256*254)。   RFC 1918留出了3块IP地址空间(1个A类地址段,16个B类地址段,256个C类地址段)作为私有的内部使用的地址。在这个范围内的IP地址不能被路由到Internet骨干网上;Internet路由器将丢弃该私有地址。   IP地址类别 RFC 1918内部地址范围   A类 10.0.0.0到10.255.255.255   B类

172.16.0.0到172.31.255.255   C类 192.168.0.0到192.168.255.255   使用私有地址将网络连至Internet,需要将私有地址转换为公有地址。这个转换过程称为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通常使用路由器来执行NAT转换。   实际上,还存在着D类地址和E类地址。但这两类地址用途比较特殊,在这里只是简单介绍一下:   D类地址不分网络地址和

主机地址,它的第1个字节的前四位固定为1110。D类地址范围:224.0.0.1到239.255.255.254 。D类地址用于多点播送。D类地址称为广播地址,供特殊协议向选定的节点发送信息时用。   E类地址保留给将来使用。   连接到Internet上的每台计算机,不论其IP地址属于哪类都与网络中的其它计算机处于平等地位,因为只有IP地址才是区别计算机的唯一标识。所以,以上IP地址的分类只适用于网络分类。   在Internet中,一台计算机可以有一个或多个IP地址,就像一个人可以有多个通信地址一样,但两台或多台计算机却不能共享一个IP地址。如果有两台计算机的IP地址相同,则会引起异常现象,无论哪台计算机都将无法正常工作。   顺便提一下几类特殊的IP地址:   1. 广播地址目的端为给定网络上的所有主机,一般主机段为全1   2. 单播地址目的端为指定网络上的单个主机地址   3. 组播地址目的端为同一组内的所有主机地址   4. 环回地址127.0.0.1在环回测试和广播测试时会使用 网关地址

若要使两个完全不同的网络(异构网)连接在一起,一般使用网关,在Internet中两个网络也要通过一台称为网关的计算机实现互联。这台计算机能根据用户通信目标计算机的IP地址,决定是否将用户发出的信息送出本地网络,同时,它还将外界发送给属于本地网络计算机的信息接收过来,它是一个网络与另一个网络相联的通道。为了使TCP/IP协议能够寻址,该通道被赋予一个IP地址,这个IP地址称为网关地址。

注意事项

内部地址和外部地址在局域网的IP地址分配中,并没有区别,都可以使用。   在局域网的IP地址分配中,子网屏蔽的“1”部分只要和对应的IP地址分类规定的前几个二进制数一致即可。

子网划分

若公司不上Internet,那一定不会烦恼IP地址的问题,因为可以任意使用所有的IP地址,不管是A类或是B类,这个时候不会想到要用子网,但若是上Internet那IP地址便弥足珍贵了,目前全球一阵Internet热,IP地址已经愈来愈少了,而所申请的IP地址目前也趋饱和,而且只有经申请的IP地址能在Internet使用,但对某些公司只能申请到一个C类的IP地址,但又有多个点需要使用,那这时便需要使用到子网,这就需要考虑子网的划分,下面简介子网的原理及如何规划。

子网掩码(Subnet Mask)

子网划分、内网搭建的术语

网络编码(网络号):经过子网划分后,子网掩码序列中“1”对应的IP地址部分。一个网络编码,对应一个网域(或网段)。包括申请到的网络地址的全部和主机地址的部分。   主机编码(主机号):经过子网划分后,子网掩码序列中“0”对应的IP地址部分。一个主机编码,对应一个网域(或网段)的一台计算机。包括申请到主机地址的部分。   子网掩码:用于子网划分,它将能够改变的主机地址分为主机编码和网络编码的一部分。同时,它将网络地址全部确定为网络编码

主要特点

(1)开放的协议标准,可以免费使用,并且独立于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操作系统   (2)独立于特定的网络硬件,可以运行在局域网、广域网,更适用

于互联网中   (3)统一的网络地址分配方案,使得整个TCP/IP设备在网中都具有惟一的地址   (4)标准化的高层协议,可以提供多种可靠的用户服务。 协议优势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IP逐渐取代其他网络。这里是一个简单的解释。IP传输通用数据。数据能够用于任何目的,并且能够很轻易地取代以前由专有数据网络传输的数据。下面是一个普通的过程:   一个专有的网络开发出来用于特定目的。如果它工作很好,用户将接受它。   为了便利提供IP服务,经常用于访问电子邮件或者聊天,通常以某种方式通过专有网络隧道实现。隧道方式最初可能非常没有效率,因为电子邮件和聊天只需要很低的带宽。   通过一点点的投资IP 基础设施逐渐在专有数据网络周边出现。   用IP取代专有服务的需求出现,经常是一个用户要求。   IP替代品过程遍布整个因特网,这使IP替代品比最初的专有网络更加有价值(由于网络效应)。   专有网络受到压制。许多用户开始维护使用IP替代品的复制品。   IP包的间接开销很小,少于1%,这样在成本上非常有竞争性。人们开发了一种能够将IP带到专有网络上的大部分用户的不昂贵的传输媒介。   大多数用户为了削减开销,专有网络被取消。

作文八:《1运动的描述》7000字

运动的描述

一、一周内容概述

直线运动是形式比较简单的运动。本周我们从与机械运动有关的几个概念入手,例如机械运动、参考系、质点、轨迹、时间与时刻等。从而引出了加速度的概念.下周我们将讲解有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二、重难点知识讲解 (一)基本概念

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自然界中任何一种事物及运动都是相当复杂的,研究问题时要暂时撇开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这是一种抽象过程。通过抽象,建立一个理想化的模型,这种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见的重要方法。

质点是实际物体在一定条件下的一种理想化模型,忽略它的形状和体积,但它占有位置,且具有质量。一个物体能否被视为质点,并不是由物体的形状和体积大小决定的,而要看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是否占主要因素来确定。今后,可视为质点的运动物体有以下两种情况:

(1)运动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跟它所研究的问题相比可忽略不计,如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可把地球当作一质点。

(2)做平动的物体,由于物体上各点的运动情况相同,可以用一个点代表整个物体的运动。 2、位移和路程

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而路程是质点通过的实际轨迹的长度。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用由质点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而路程则是表示质点通过的实际轨迹长度的物理量。

(2)位移是矢量,有大小,又有方向,位移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如果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当选定一个正方向后,位移可以为正值,也可以为负值,但不过此时的负号仅仅表示位移跟选定的方向相反,并不表示数量的大小关系。而路程是标量,其运算法则是代数加减。

(3)位移与质点的运动路径无关,只与物体的初、末位置有关,而路程不仅与质点的初、末位置有关,还与路径有关,从甲地到乙地,位移是唯一确定的,而路径却不是唯一的,路径不同路程可能不同。

3、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大小等于物体的位移和发生这段位移所

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为:,速度是矢量。

(1)平均速度: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内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即:。

(2)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叫该时刻或该位置的瞬时速度。瞬时速度大小叫速率。

(3)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例1、下列各种运动物体中,能被看作质点的是( )

A.从广州到北京运动中的汽车          B.运动中的人造地球卫星 C.做花样滑冰的运动员                D.从斜面上滑下的木块

分析:如果运动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跟它研究的问题相比可忽略不计,就可把它当作质点处理。运动中的人造地球卫星,其本身形状与大小和轨道半径相比很小,可以当作质点处理,而做花样滑冰的运动员,有着不可忽略的旋转动作,身体各部份的动作不全相同,故不能当作质点。从广州到北京运动中的汽车,由于汽车的长度与广州到北京的距离相比要小得多,故可视为质点。但从斜面滑下的木块,各部分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可以当作质点。 答案:ABD

注意 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一种科学的抽象,它抓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2、一质点绕半径为R圆周运动了1/4周,求对原出发点的位移和路程。

分析:如图所示,以出发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原位置(0,0),末位置(R,R),

位移大小:;

方向:,故α=45°

路程:

答案:位移大小为,方向如上图,路程为.

注意:本题考查位移和路程的区别,位移是矢量,有大小、方向,路程是标量。只有当物体作直线运动,且运动方向不变时,路程与位移大小相等,当物体作曲线运动时,位移大小不等于路程。 (二)位移—时间图象 1、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匀速直线运动。

(2)位移和时间的关系:物体发生的位移s和所用的时间t成正比,

即:为定值,由此可得到位移公式:s=v·t.

(3)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如下图;图象

的物理意义在于反映了运动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象可以清楚地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变化情况,便于从总体上认识过程的特点。

说明:

定义中的“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相等”意味着“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位移相等”,它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模型,实际中是不存在的,但只要我们所要求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相等,就可认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位移图象的应用

(1)根据图象的特征判断物体运动的性质。图线为倾斜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线平行于t轴,表示质点静止;图线为曲线,表示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注意图线并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2)图线的斜率表示了物体运动的速度:v=k=tgθ,k>0,则v>0,表示运动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一致;k

(3)从图象直接求出任意时刻物体相对坐标原点(参考点)的位移及某段位移所需的时间。

(4)图线在纵轴上截距表示计时起点物体相对于参考点的位移,图线在横轴上的截距表示从参考点出发的时间。

(5)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的时刻及位置。

例3、如图是“龟兔赛跑”的位移—时间图象,看图回答:哪一条图线表示乌龟的运动,哪一条图线表示兔子的运动?兔子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开始睡觉?在什么地方乌龟悄悄地爬过兔子身旁?兔子睡了多长时间?兔子醒来时乌龟在什么地方?谁先到达终点?相差多长时间?

答案:OBCE(红线)表示乌龟运动的图线,OADF(兰线)表示兔子运动的图线。   兔子在20s时开始睡觉,此时兔子离出发点50m,在40s时刻、50m处乌龟悄悄地爬过兔子身旁;兔子睡觉的时间为70s-20s=50s,兔子醒来时乌龟在离出发点80m,乌龟先达到终点,兔子比乌龟迟到100s-80s=20s的时间。

注意:位移—时间图象能直观地反映运动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图线与t轴平行表示物体静止,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

例4、物体在A、B两地作往返运动,设从A到B平均速率为v1,由B到A平均速度为v2,物体往返一次,平均速度的大小与平均速率分别是( )

A.0,     B.0,       C.都是    D.都是0

分析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之比值,物体在两地往返一次,位移△s=0,

其平均速度.

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往返一次的平均速率为答案:B

注意: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其物理意义不同,平均速度是矢量,而平均速率是标量,在单向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与平均速率相同。其余的情况下二者的数值一般不等,一字之差,相去较远。 (三)加速度 1、加速度

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间的比值。

公式:。在国际单位制中,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符号为m/s2。

加速度是矢量,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加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加速度的方向就是速度改变量(vt-v0)的方向。

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在加速直线运动中,vt-v0>0,a与v0方向相同, 在减速直线运动中,vt-v0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均匀变化的,比值为恒量,即大小、方向不变,

因此,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可直接用公式求加速度。

在非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不是恒量,即加速度是变化的,利用公式求得的

加速度是时间t内的平均加速度。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匀变速直线运动是一条倾斜的

直线,如图所示,加速度a=大小能反映加速度的大小。

,即加速度等于v—t图中直线的斜率,斜率的

3、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三者的区别

速度等于位移(位置的变化)跟所用时间的比值,是位置对时间的变化率,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改变量(vt-v0)是指一段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变化了多少,是描述速度变化的物

理量;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跟所用时间的比值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是描

物体的速度大(某一时刻),其速度的改变量(一段时间内)不一定大,加速度也不一定大。加速度与速度、速度的改变量没有直接关系。

因此,“加速度越大,速度一定越大”,“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等都是错误的。

在线测试

一、选择题

1. 某校高一的新同学分别乘两辆汽车去市公园游玩。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甲车内一同学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而乙车内一同学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那么,上述观察说明( )

A. 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            B.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

C. 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 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都向东运动 2. 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 B.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C.凡轻小的物体,皆可看作质点

D.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作质点

3. 某人沿着半径为R的水平圆周跑道跑了1.75圈时,他的( )

A.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3.5πR          B.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R

C.路程为3.5πR、位移的大小为R     D.路程为0.5πR、位移的大小为R

4. 甲、乙两小分队进行军事演习,指挥部通过现代通信设备,在屏幕上观察到两小分队的具体行军路线如图所示,两小分队同时同地由O点出发,最后同时到达A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分队行军路程s甲>s乙               B.小分队平均速度

C.y-x图象表示的是速率v-t图象         D.y-x图象表示的是位移s-t图象 5. 某中学正在举行班级对抗赛,张明明同学是短跑运动员,在百米竞赛中,测得他在5 s末的速度为10.4 m/s,10 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 m/s,则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

A. 10.4 m/s        B. 10.3 m/s        C. 10.2 m/s     D. 10m/s 6. 下面的几个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 )

A.子弹射出枪口的速度是800 m/s,以790 m/s的速度击中目标 B.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40 km/h C.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72 km/h D.小球第3 s末的速度是6 m/s.

7. 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的v-t图象。对于甲、乙两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甲向所选定的正方向运动,质点乙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

B.质点甲、乙的速度相同            C.在相同的时间内,质点甲、乙的位移相同 D.不管质点甲、乙是否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一定越来越大 8. 下列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里速度的变化

B.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又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C.速度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         D.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 9. 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越大          B.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也为零 C.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      D.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10. 出行,是人们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环节,出行的工具五花八门,使用的能源也各不

根据此铭牌中的有关数据,可知该车的额定时速约为( )

A. 15 km/h     B. 18 km/h          C. 20 km/h      D. 25 km/h

B 卷

二、填空题

11.有一只小老鼠离开洞穴沿直线前进,它的速度与到洞穴的距离成反比,当它行进到离洞穴距离为d1的甲处时速度为v1,则老鼠行进到离洞穴距离为d2的乙处时速度v2=____________.

12.某一施工队执行爆破任务,已知导火索的火焰顺着导火索燃烧的速度是0.8 cm/s,为了使点火人在导火索火焰烧到爆炸物以前能够跑到离点火处120 m远的安全地方去,导火索需要________________m才行。(假设人跑的速率是4 m/s)

13.足球守门员在发门球时,将一个静止的质量为0.4 kg的足球,以10 m/s的速度踢出,若守门员踢球的时间为0.1s,则足球的平均加速度为______________m/s2;足球沿草地作直线运动,速度不断减小,设加速度大小恒为2m/s2,3s后足球运动到距发球点20 m的后卫队员处,则此过程中,足球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后卫队员接到球时,足球的速度为______m/s.

14.我国列车第四次提速后,出现了“星级列车”。T14次列车从上海始发,途经蚌埠、济南等城市,最后到达北京。T14次列车时刻表如下,由其时刻表可知,列车在蚌埠至济南区间段运行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________km/h.

T14次列车时刻表

三、综合题

16.亮亮星期天跟妈妈去商厦购物,亮亮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发现,乘自动扶梯上楼,如果站在扶梯上不动,扶梯可以在3 min内把他送到楼上去.若扶梯不动,他可用 1.5 min沿扶梯走到楼上.试计算亮亮在仍以原来的速度沿扶梯向上运动,同时扶梯也开动的情况下,需用多长时间才能到楼上?

17 一架飞机水平匀速的在某位同学头顶飞过,当他听到飞机的发动机声从头顶正上方传来时,发现飞机在他前上方约与地面成60°角的方向上,据此可估算出此飞机的速度约为声速的多少倍?

第1题正确答案为 D 第2题正确答案为 D 第3题正确答案为 C 第4题正确答案为 A 第5题正确答案为 D 第6题正确答案为 B 第7题正确答案为 A 第8题正确答案为 A 第9题正确答案为 D 第10题正确答案为 C

提示1、甲看到乙没动,那么甲乙是相对静止的;而乙看到树木向西运动, 那么乙相对地面是向东运动的。

3、

运动1.75圈后,如图,由A运动到了B点.

所以位移的大小.

路程的大小.

4、这是物体的运动的轨迹。所以排除CD。而初末位置相同,所以位移相同,所用的时间相同,所以平均速度相同,B错。由图就可以得到甲的路程大于乙的路程,所以正确答案是A。

5、平均速度只与位移和发生这段位移的时间有关,位移是100m,而时间是10s。

10.C      提示:1 min内,车子前进的距离(即车轮转过的周长)为

210×3.14×0.508 m=335 m,所以,车的额定时速约为335×3600/(60×1000)=20 km/h。故C选项正确。本题属于图表信息题,考查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高考解析

1.(2009安徽理综)大爆炸理论认为,我们的宇宙起源于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除开始瞬间外,在演化至今的大部分时间内,宇宙基本上是匀速膨胀的,上世纪末,对1A型超新星的观测显示,宇宙正在加速膨胀,面对这个出人意料的发现,宇宙学家探究其背后的原因,提出宇宙的大部分可能由暗能量组成,它们的排斥作用导致宇宙在近段天文时期内开始加速膨胀,如果真是这样,则标志宇宙大小的宇宙半径R和宇宙年龄t的关系,大致是下面哪个图像( )

11

答案:C

解析:题目提供的信息是宇宙先匀速膨胀,后加速膨胀,反映到R-t图像上就是图像的斜率先是不变的,后来斜率逐渐变大,所以应该选C项。

2.(2009广东单科)某物体运动的速度图像如图,根据图像可知( )

A.0~2s内的加速度为1m/s2                B.0~5s内的位移为10m

C.第1s末与第3s末的速度方向相同         D.第1s末与第5s末加速度方向相同 答案:AC            解析   v-t图像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A正确;第1s末与第3s末速度均沿正方向,C正确。

3.(2009江苏单科)如图所示,以8m/s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绿灯还有2s将熄灭,此时汽车距离停车线18m,该车加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2m/s2,减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5m/s2,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2.5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可能通过停车线

12

B.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通过停车线汽车一定超速

C.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一定不能通过停车线

D.如果距停车线5m处减速,汽车能停在停车线处

答案:AC

解析如果汽车立即做匀加速运动,2s内速度可以达到12m/s,小于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12.5m/s,汽车的位移s=20m>18m,可知A项正确,B项错误,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2s内的位移s=6.4m,故C项对D项错。

4.(2009广东理基)“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使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图中的点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末画出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实验时应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      B.(s6-s1)等于(s2-s1)的6倍

C.从纸带可求出计数点B对应的速率    D.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 答案:C        解析:中间时刻瞬时速度等于全程的平均速度,所以, 所示C正确。,所以B错误,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1s,D错误,按照实验要求应该先开通电源再放开纸带,所以A错误。

13

作文九:《12.1运动的描述》2900字

教学设计

12.1 运 动 的 描 述

主备人:钏助孝  适用班级:九年级    使用时间:   第四周

一、 教学内容及分析

1、 内容:本节主要内容有:机械运动的定义,参照物的选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分析:教材从最普遍、最简单,学生最熟悉的机械运动入

手,通过学生对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判断,认识参

照物的概念,通过不同的例子让学生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

对性,为下一步学习力学知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节的

重点是理解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根据不同的参照

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难点是能根据不同的参照物判断

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 教学目标及分析

1、目标

(1) 认识机械运动的概念。

(2) 知道参照物的概念,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可以根据需要选

择参照物。

(3) 理解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分析

(1) 列举大量的生活中物体的运动的实例,通过天体、地质、

动物等各种物体运动的视频,引导学生对运动的特征进行

概括、抽象出机械运动的概念。

(2) 引导学生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判断,认识描述物体的运

动状态必须选择一个标准,由此引入参照物的概念。

(3) 通过不同的参照物对同一个物体 运动状态判断,让学生认

识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三、 教学问题及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中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

学生在判断物体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时,对参照物的选择可

能会有一定的疑问,甚至会出错。(教师多举实例,引导学生正

确选择参照物)

四、 教学支持条件

本节内容需要准备的器材有:教学视频、长方体彩色海绵。

五、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基本流程

视频引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举出实例——师生分析例子——训练巩固——小结

(二)问题及例题

视频引入:人在行走、汽车奔驰、飞机翱翔、小鸟飞翔、猎豹追赶猎

物、彗星运动、火箭升空天体运动等。教师边演示,边解

说。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让学生形象的了解万事万物的运动。

师生活动: 学生通过视频认识万事万物的运动,并且自学教材及图

12.1-2,教师提问:对于上述现象,同学们能否用一句话

加以概括?

结论: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问题1、什么是机械运动?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运动物体的位置改变——机械运动。

师生活动:教师再次播放前面的视频,学生边看边思考:在同学们的

眼里,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运动的物

体有什么特点?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学生自学教材

第一、二自然段并分析得出: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是运动

时,它们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它们所进行的是机械运动。

结论:物体 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问题2、万事万物都在运动,而有的物体却是静止的,是怎么回事?

什么是参照物?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判断标准的选

择——参照物。

师生活动:(1)播放视频:站在路边看汽车运动;坐在车厢里看车内

外的物体;火车与自行车的不同运动形式的比较等。

(2)教师提问:路边的人看见汽车飞快的从他面前驶过,

车上的司机看车上的人没动,但看路边的人却觉得在向

后运动,司机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坐在运动火车上

的人,看路边同方向运动的自行车时,觉得它们都在后

退,再看车上的乘客,却觉得它们不动,为什么会有这

种感觉呢?

(3)学生自学教材第三、四自然段讨论分析,教师引导

得出:要描述物体的运动,要确定一个标准,判断物体

怎样运动,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

结论: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标准就叫做参照物。

(4)学生自己举例描述某物体的运动情况,看看选什么

物体作为参照物。

问题3、让学生做下面的实验:把课本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杆笔,推

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学生思考回答:

(1) 选取课桌为参照物,笔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

(2) 选取课本为参照物,笔和课桌是运动还是静止?

(3) 选取笔为参照物,课桌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得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师生活动:(1)教师提问,学生实际操作实验并分析,讨论得出:描

述物体的运动还是静止,与所选的参照物有关,参照物可以

根据需要来选择。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个物体

的运动时 结论也不一样。

(2)学生自学教材最后两段及分析图12.1-3,观看电梯视

频。

结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学生分析图12.1-3、12.1-4甲,教师介绍什么是相对

静止。

(三)目标检测

动手动脑学物理:P30页1-4题。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

(四)小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综合归纳。

板书:

12.1 运动的描述

一、运动的世界: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二、机械运动: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三、参照物: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

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实际应用例子:

四、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五)配餐作业

1.苏州环太湖景区风光无限美。周末,小王和同学坐在行驶的游艇上游览太湖,若以游艇为参照物,小王是      的;若以太湖大桥为参照物,小王是     的。

2.五一假期,小明与父母乘长途汽车外出旅游,小明看见前面的小车与他的距离保持不变,后面的卡车离他越来越远。如果一长途汽车为参照物,小车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卡车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小明爸爸说小明没有动,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

3.下列关于参照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的,跟参照物的选取有关

B.参照物不能选取运动的物体

C.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D.不选定参照物就无法确定物体是否运动

六、教学反思

学案

12.1 运动的描述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和视频了解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

思考题1、万事万物都在     ,它是宇宙的一种普遍现象。

2、学生对运动物体的分析得出机械运动。

思考题2、物体的               叫机械运动。

3、学生通过视频和实例分析了解参照物。

思考题3、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必须选择一个标准——            。

4、通过实例分析认识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思考题4、运动和静止是           。

二、问题及例题

1、什么是机械运动?(自学、视频)

2、什么是参照物?(视频、例子)

3、运动和静止是怎么判断的?(实例)

三、目标检测

动手动脑学物理:P30页1-4题。

四、配餐作业

1.苏州环太湖景区风光无限美。周末,小王和同学坐在行驶的游艇上游览太湖,若以游艇为参照物,小王是      的;若以太湖大桥为参照物,小王是     的。

2.五一假期,小明与父母乘长途汽车外出旅游,小明看见前面的小车与他的距离保持不变,后面的卡车离他越来越远。如果一长途汽车为参照物,小车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卡车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小明爸爸说小明没有动,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

3.下列关于参照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的,跟参照物的选取有关

B.参照物不能选取运动的物体

C.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D.不选定参照物就无法确定物体是否运动

五、学后反思

作文十:《1运动的描述》11000字

年级:高一   备课:丁立   讲授教师:              时间: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质点 参考系 坐标系

学习目标:1、理解质点的概念.能明确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作质点.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选取参考系时,要考虑到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3、知道坐标系的概念.能够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 学习重点:

质点概念的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坐标系的建立

学习难点:理想化模型——质点的建立,及相应的思想方法 学习过程: 主动完成与小组探究 1、 机械运动 定义: 力学: 2、 质点 概念:

看成质点的条件:

例:下列运动的物体可以看做质点的有(    ) ①观看做花样滑冰的运动员的表演

班级:        小组成员:                              小组长:

②远洋航行的巨轮在海洋中的位置 ③环绕地球的人造卫星公转的时间 ④研究砂轮上某一点的转动情况 ⑤研究地球的公转时 ⑥研究乒乓球的弧圈技术时 3、 参考系 概念:

该注意的几点事项:

例:两列火车平行地停在一站台上,过了一会儿,甲车内的乘客发现窗外树木向西移动,乙车内的乘客发现甲车仍没有动如以地面为参考系,上述事实说明(          ) A.甲车向东运动,乙车不动 B.乙车向东运动,甲车不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向东运动

例:敦煌曲子中有这样的诗句:“浦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怡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

参考系分别是(    )                                          A.船和山     B.山和船    C.水面和山   D、.河岸和流水 4、 坐标系 概念:

学生姓名: 1

年级:高一   备课:丁立   讲授教师:              时间:

课内达标: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中的地球不能看做质点,而原子核可以看做质点   B.研究火车通过路旁一根电线杆的时间时,火车不能看     做质点

C.研究杂技演员在走钢丝的表演时.杂技演员可以看做     质点来处理

D.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研究汽车运动速

度时可将汽车看做质点

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是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以看成质点 B.只要是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以看成质点 C.体积和质量很大的物体都一定不能看成质点 D.由于研究的问题不同,同一物体有时可以看成质点.   有时却不能看成质点

3、一人转车由南向北行驶,这时有辆汽车也由南向北行驶   并从转车人身旁疾驶面过,若以这辆汽车为参考系,此   人(      )

A.向北运动   B.向南运动   C静止       D.无法判定

4、飞机上,“空姐”热情地为旅客服务.为了描述“空姐”的 运动情况,可选为参考系的是(    ) A飞机场       B.飞机

班级:        小组成员:                              小组长:

C沿航线的山、树成云朵    D都可以

课外提高:

1、甲、乙、丙三人各乘一个热气球,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在匀速上升,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那么,从地面上看甲、乙、丙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A.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停在空中 B.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匀速上升

C.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匀速下降,且V丙>V甲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2、一质点在x轴上运动,各个时刻的位置坐标如下表:

(1) 请在下面的x轴上标出质点在各时刻的位置。

-7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x/m

(2) 哪个时刻离开坐标原点最远?有多远?

-7 -6 -5 -4 -3 -2 -1 0 1 2

6 x/m

学生姓名: 2

年级:高一   备课:丁立   讲授教师:              时间: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转中的地球不能看做质点,而原子核可以看做质点 B.研究火车通过路旁一跟电线杆的时间时,火车可看做质点

C.研究2004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冠军张怡宁打出的乒乓球时,不能把乒乓球看做质点

D.研究在平直的高速路上飞驰的汽车的速度时,可将汽车看做质点 4、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以看成质点B.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以看成质点

C.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物体一定可以看成质点D.质量和体积都很大的物体有时也可以看成质点

5、下列关于参考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连接在一起的物体B.被研究的物体必须沿与参考系的连线运动

C.参考系必须是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或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

D.参考系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那个物体 6、下列物体运动中,可以看成质点的是(    )

A.火车从北京开往上海的途中,计算火车与上海的距离时、、 B.航天飞机绕地球飞行,研究航天飞机相对于地球的飞行周期时 C.体操运动员在地面翻滚前进时 D.比较两辆行驶中的车的快慢时

7、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内,乘客以自己所乘的车作为参考系向车外观察,他看到的下列各种现象中能符合实际的是(    ) A.公路两旁的树木是不动的

B.与汽车同向行驶的自行车车轮转动正常,但自行车向后运动 C.公路两旁的房屋向前运动

D.有一辆卡车总在自己车前不动 8、坐在行驶的列车里的乘客,看到铁路两旁的树木后退。“行驶的列车”和“树木后退”的参考系分别是(    )

班级:        小组成员:                              小组长:

A.地面,地面           B.地面,列车     C.列车,列车             D.列车,地面

9、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追赶一辆正向前行驶的自行车,超过它并继续向前行驶。对此,下面哪些描述是正确的(    ) A.以汽车为参考系,自行车是向后运动的,汽车是静止的

B.以汽车为参考系,自行车与汽车都是向前运动的,但运动的快慢不同

C.以自行车为参考系,汽车是向前运动的

D.以自行车为参考系,汽车是向前运动的,汽车司机是静止的 二.填空题 10、“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是以__________为参考系,“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是以__________为参考系,平常我们说太阳升起和落下是以________ 为参考系。

11、在无云的夜晚,看到月亮停在天空不动;而在有浮云的夜晚,却感到月亮在很快的移动。这是因为,此时我们选择了__________为参考系的缘故,而此时是有风的夜晚,__________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12、某人在t=0时开始从出发点向东沿直线运动,第1秒内走了1m,每秒比前一秒内多走1m,若以这一直线为x轴,出发点为坐标原点,向东方向为正方向,则第4秒末的位置坐标为x=_________ m。

纠错记忆:

学后思考:

学生姓名: 3

年级:高一   备课:丁立   讲授教师:              时间:

2、时间和位移

学习目标:1. 知道矢量和标量,知道位移是矢量,知道位移和路程的不同.   2. 知道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置及位移,并能利用直线坐标系的坐标和坐标变化来表示

学习重点:矢量和标量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学会在坐标轴上表示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

学习难点:标量和矢量在计算方法上的不同 学习过程: 自主完成与小组探究

1、时刻:指某一瞬时,是事物运动发展变化所经历的各个状态先后顺序的标志.在时间轴上表示为______________.

2、时间: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间用来表示事物运动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长短的量度,在时间轴上表示为______________.   3、位置:是质点某时刻所在空间的一点,位置在一维坐标中可用坐标x来表示.

4、路程: ______________.单位通常用米(m),还有千米(km)、 厘米(cm)等.

5、位移:______________.位移的大小等于有向线段的长度, 位移的方向  ______________.

6、位移的大小与路程的关系是:                     。  7、标量:______________.举例:______________. 矢量:______________.举例:    ______________.

8、时刻与______________.(填“位移”或“位置”)相对应,时间

班级:        小组成员:                              小组长:

与  ______________.(填“位移”或“位置”)相对应.

课内达标: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时刻表示时间极短,时间表示时间很长  B. 某人跑步成绩13秒是时间

C. 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均表示时刻               D. 1min内有60个时刻 2、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5秒时指的是物体在5秒末时,指的是时刻  B. 物体在5秒内指的是在4秒末到5秒末这1秒的时间  C. 物体在第5秒内指的是在4秒末到5秒末这1秒的时间  D. 第4秒末就是第5秒初,指的是时刻 3、正确的是( )

A. 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B. 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C. 物体通过一段路程,其位移可能为零  D. 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但其位移可能相同

4、一支队伍前进时,通信兵从队尾赶到队首又立即返回,当通信兵回到队尾时队伍已经前进了200m,求整个过程中通信兵的位移

学生姓名: 4

年级:高一   备课:丁立   讲授教师:              时间:

5:一质点沿东西方向做直线运动,先从A运动到B,位移大小为30m,方向向东;接着由B运动到C,位移为40m,方向向西,求从A到C过程中质点的位移和路程

课外提高:

1、下列关于时刻和时间说法正确的是(  )  A. 时刻对应位置、时间对应位移

B. 第3秒内指的是第2秒末到第3秒末这1秒的时间内  C. 第3秒指的是3秒的时间  D. 2秒末就是3秒初,指的是时刻

2、下面是时间的是(   ),时间最长的是(   )  A. 第2秒末         B. 第4秒 C. 第9秒内 D. 4秒内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做曲线运动时,某段时间内位移的大小一定小于路程  B. 两个质点位移相同,则它们所通过的路程一定相等  C. 质点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路程  D. 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等于路程

4、物体先向正西方向沿直线走了3m,然后向正北方向沿直线走了4m,则整个过程中物体的总路程是多少?总位移大小是多少?

纠错记忆:

学后思考:

班级:        小组成员:                              小组长:

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学习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知道速度是矢量,知道速度的单位、符号,了解生活实际中的某些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数据;

3、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的定义式,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4、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及意义,知道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学习重点:解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 学习难点:理解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区别 学习过程:

自主完成与小组探究

1、坐标与坐标变化量

当质点沿一条直线运动时,我们可以以这条直线为x坐标轴,规定正方向,这样就可以用    表示质点的位置。  用       表示质点的位移。用        表示位移的方向。 2、速度:

(1)定义:物理学中用           ,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

(2) 速度公式:v

注:速度是矢量, 比较这里的速度与初中所学的速度的区别与联系。3、平均速度: (1)、定义: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间隔内的   与              学生姓名:

年级:高一   备课:丁立   讲授教师:              时间:

的比值.

(2)说明:①平均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由位移的方向决定,它的大小表示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

②平均速度是对变速直线运动快慢的粗略描述.平均速度与一段特定的时间间隔有关。

③区别平均速度的大小与平均速率,平均速度是     与    的比值;平均速率是     与    的比值。只有在            运动中二者的大小才相等。 4、瞬时速度:

(1) 概念:瞬时速度是              (或           )的速度. (2) 矢量性:瞬时速度是矢量。大小:反映了物体此时刻的运动快慢,方向:就是物体此时刻的       ,即物体运动轨迹在该点的       .      叫做瞬时速率.

5、速度和速率: (1)概念: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叫速率.

(1) 说明: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

于平均速率。平均速度=位移

时间

平均速率=

路程

时间

课内达标:

探究1. 区别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 [例1]判断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B.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C. 汽车以速度

v1经过某一路标,子弹以速度v2从枪口射出,v1和v2均

班级:        小组成员:                              小组长:

指平均速度

D. 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瞬时速度,它是矢量

探究2.  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例2]  位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时刻速度是10m/s,那么这个物体(    )

A.在这一时刻之前0.1s内的位移一定是1m B.从这一时刻起1s内的位移一定是10m C.从这一时刻起10s内的位移可能是50m

D.如从这一时刻起开始做匀速运动,那么这继续通过1000m路程所需的时间一定是100s 探究3:求平均速度

[例3]  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时

间的平均速度为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如果前一半位移的平

均速度为v1,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2,

全程的平均速度又为多少?

怎样理解速度的矢量性:

速度作为一个矢量,其方向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方向,即速度的方向跟运动的方向相同,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各司其职,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要完整表达一个速度,需要同时指出它的大小和方向。速度的运算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如果物体在一直线上运动,速度的方向可用正、负号表示。规定某一方向作为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速度取正值,相反的速度取负值。此时,正负只表示两个不同的方向,不表示大小.

[例4]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设向右为正,甲质点的速

学生姓名:

年级:高一   备课:丁立   讲授教师:              时间:

度为+2m/s,乙质点的速度为-4m/s,则可知(    ) A. 乙质点的速率大于甲质点的速率

B. 因为+2>-4,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 C. 这里的正、负号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运动的方向 D. 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则10s后甲、乙两质点相距20m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关系:

平均速度大小与瞬时速度大小无必然关系,不能说某时刻瞬时速度很大,则某段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就很大,因为平均速度反映的是一段时间内或一段位移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而瞬时速度只反映某时刻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例5.下列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每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任一段时间内平均速度一定等于零

B. 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等于零

C. 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D. 变速直线运动中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不等于它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匀速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

B.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来说,路程就是位移

C. 初速度越大,末速度越大,平均速度一定越大

D. 物体在某段时间内平均速度越大,在其间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也一定越大

课外提高:

1. 下列关于瞬时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瞬时速度可以精确地描述物体做变速运动的快慢,但不能反映物体运动的方向

B.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的物体在一段非常非常短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班级:        小组成员:                              小组长:

C.瞬时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D.某物体在某段时间里的瞬时速度都为零,则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静止

2.下面的几个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   ) A、子弹出枪口的速度是800m/s

B、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40km/h C、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72km/h D、小球第3s末的速度是6m/s

3.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经过A点时的速度为3m/s,这表示    (    )

A. 质点在过A点后1s内的位移是3m B. 质点在过A点前1s“内的位移是3m

C. 质点在以过A点时刻为中间时刻的1s内的位移是3m

D. 若质点从A点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以后每1s内的位移是3m 4.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瞬时速度为零,平均速度一定为零  B. .瞬时速度为零,平均速度可以不为零

C.瞬时速度不为零,平均速度一定不为零    D. .瞬时速度不为零,平均速度可以为零

5. 物体通过两个连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l0m/s,v2=15m/s,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 13. 75   B.  12. 5m/s  C. 12m/s   D. 11. 75m/s

6. 短跑运动员在l00m比赛中,以8m/s的速度迅速从起点冲出,到50m处的速度是9m/s,l0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是10.2m/s,则运动员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 A. 9m/s   B.10.2m/s  C. 10m/s    D. 9. 1m/s 7.从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v=S/t可知(  ) A.速度与位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B.速度等于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与速度和位移无关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或位移而变化

学生姓名: 7

年级:高一   备课:丁立   讲授教师:              时间: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决定于运动的位移

纠错记忆:

学后思考:

4、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学习目标:

1、理解加速度概念、物理意义及与速度快、慢的区别,知道加速度的公式、符号、单位。

2、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能判断物体是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 学习重点: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及与速度快慢的区别 学习难点:对加速度概念的理解 学习过程:

自主完成与小组探究 1、 加速度:

(1)定义:加速度是                    与     的比值。 (2)定义式:

(3)物理意义:表示        在数值上等于             ,或者说等于速度的变化率。

(4)矢量性: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     方向相同,与v方

班级:        小组成员:                              小组长:

向无必然关系。在直线运动中,如果是加速,a的方向与v方向   ;如是减速,a的方向与v方向

(5)特别注意:a与v无论在大小上还是在方向上都无必然关系! 2、 平均加速度与瞬时加速度:平均加速度表示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平均快慢。瞬时加速度表示物体在某一时刻速度变化的快慢。 3、 匀变速运动:加速度保持

注:在匀变速运动中,平均加速度与瞬时加速度相等

4、 在v-t图象中 课内达标:

探究1. 求加速度

[例1]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10s内速度由20m/s减为5m/s.求10s内物体的速度变化和加速度. 解:

探究2.  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

[例2]  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B. 速度变化所用时间越短,加速度一定越大 C. 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

D. 物体的速度大,加速度就大;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 [变式训练]下列运动过程可能实现的是                        (    )

A. 运动物体的速度很大,但加速度很小B. 运动物体的速度很小,但加速度很大

C. 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减小,速度却增大D. 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增大,速度却减小  探究3

1、加速度和速度的区别:

学生姓名: 8

年级:高一   备课:丁立   讲授教师:              时间:

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速度的改变量Δv与发生这个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即a

v

t

,Δv很大时,若Δt也很大,则a可能较小,而Δv很小时,若Δt也很小,则a可能较大。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即位置改变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小与加速度大小无关,速度很大的物体只要速度不改变,其加速度就等于零,相反,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可能不等于零。

总之,加速度不是速度,也不是速度的变化,而是速度变化的快慢,即速度的变化率。速度与加速度无论在大小还是在方向上都无关 2.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决定物体运动是加速还是减速:

若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相同,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相反,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看物体速度是增是减,不是看加速度的大小而是看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是相同还是相反 3.对加速度概念的理解

公式avtv0

仅是加速度的定义式,不是加速度的决定式,因此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定义式中的vt、v0、vt-v0以及t都无关,物体运

动的加速度由物体本身的性质和物体所受合外力共同决定,这一点将在

第三章学到 [例4] 根据给出的速度、加速度的正负,对运动性质进行判断,下述说

法正确的是(     )

A.v>0,a0,物体做减速运动  D.v>0,a>0,物体做减速运动 [变式训练]一质点在x轴上运动,初速度v0>0,加速度a>0,当a的值开始减小时,则该质点   (    )

A. 速度开始减少,加速度减为零时物体停止

B. 速度开始减少,加速度减为零时物体速度不为零,也不再变

C. 速度继续增大,加速度减为零时达到最大速度,改做匀速直线运动

班级:        小组成员:                              小组长:

D. 速度继续增大,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反[答案] C 〖综合拓展〗

[例5]  下列关于瞬时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加速度a的说法正确的是(      )。

A.v为零时,a也一定为零      B.v不变时,Δv必为零,a也必为零

C.v越大,a也越大      D.v不断变化时,a可以不变

课外提高:

1、关于物体的下列运动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加速度逐渐减小,而速度逐渐增大 B.加速度方向不变,而速度的方向改变

C.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改变,而速度保持不变

D.加速度和速度都在变化,加速度最大时速度最小;加速度最小时速度最大

2、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速度变化率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    ) A. 速度变化量越大,速度的变化率一定越大 B. 速度越大,速度变化量一定越大 C. 速度的变化率为零,速度一定为零 D. 速度很大,速度变化率可能很小;速度为零,速度变化率不一定为

零 3、若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当加速度减小时,则    (    )

A. 汽车的速度也减小    B. 汽车的速度仍在增大

C. 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静止

D. 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的速度达到最大

4、一质点在x轴上运动,初速度v0>0,加速度a>0,当a的值开始减小,则该质点   (    ) A. 速度开始减少,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   B. 速度开始增加,直到      学生姓名:

年级:高一   备课:丁立   讲授教师:              时间:

加速度等于零为止

C. 速度继续增加,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   D. 速度继续增大,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反

5、一辆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第8s末开始刹车,经4s停下来,汽车刹车过程也在做匀变速运动,那么前后两段加速度的大小之比是        (    )

A. 1:4    B. 1:2    C. 2:1    D. 4:1

6、几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了相等的时间,则在这段时间内   (    )

A. 加速度最大的那个物体末速度最大 B. 初速度最大的那个物体末速度最大 C. 末速度最大的那个物体平均速度最大

D. 初速度最大,加速度也最大的那个物体平均速度最大

9、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1s末的速度是6m/s,第2s末的速度是8m/s,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 物体零时刻的速度是3m/s     B. 物体的加速度是2m/s2

C. 任何1s内的速度变化都是2m/s   D. 第1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 7、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1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在这1s内该物体的     (    )

A. 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小于4m/s     B. 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

C.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2         D.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2

8、一个质点沿直线运动,到A点时,速度为3m/s,然后匀加速运动到B点时速度变为12m/s,历时6s;到B点后又匀减速运动,再经6s到达C点,并停下来,求:

(1)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 (2)从B点到C点过程的加速度的大小。

班级:        小组成员:                              小组长:

9、卡车原来用10m/s的速度匀速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因为道口出现红灯,司机从较远的地方即开始刹车,使卡车匀减速前进,当车减速到2m/s时,交通灯转为绿灯,司机当即放开刹车,并且只用了减速过程的一半时间卡车就加速到原来的速度,从刹车开始到恢复原速过程用了12s。求:

(1)减速与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

(2)开始刹车后2s末及10s末的瞬时速度。

纠错记忆:

学后思考:

学生姓名: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