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 倾听的魅力 《倾听的魅力》6700字

倾听的魅力 《倾听的魅力》6700字

时间:2019-11-02 09:26:29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倾听的魅力》6700字

倾听的魅力

——解析《可凡倾听》

摘要:

《可凡倾听》是东视文艺频道在上海文广集团领导、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领导的支持、鼓励下,于2004年2月1日起开设的一档以经营文化为及时的文化名人访谈类节目。栏目每周日晚21.42在东视文艺频道播出,播出时长30分钟(2006年后,栏目播出时间、平台都有调整)。该栏目是以主持人曹可凡为品牌,他们希望通过这档节目聆听文化大家口述的历史,挖掘辉煌成就背后的人生感悟;结合曹可凡的文化底蕴,塑造他知性沉稳的中年男子形象。

关键字:个性主持人,文化内涵,精英访谈,小成本,精致

正文:

从央视的《实话实说》《艺术人生》栏目一炮走红至今,电视谈话类节目在观众群中一直深受欢迎,荧屏掀起了一阵又一阵谈话节目热潮。关心电视栏目建设的人们早已发现,在众多的谈话类节目中,有一种以人物访谈形式出现的、表述的内容主要是历史事实但却有别于电视纪录片(用镜头记录历史)的、有人称之为“口述历史”的新型电视节目。这些年已在中国的荧屏悄然兴起并开始形成了一个实力雄厚的集团军。其中较为引人注目的、甚至已可堪称品牌的。有央视水均益主持的《高端访问》,朱军主持的《艺术人生》,王志的《面对面》,崔永元的《电影传奇》,凤凰卫视陈鲁豫的《鲁豫有约》,第一财经叶蓉的《财富人生》等。跻身其间的上海东视曹可凡所主持的《可凡倾听》,颇值得一议。

作为人际传播的谈话,一旦如演唱、舞蹈、杂技、魔术那样以节目的形态展示在大众传播的电视中,也就成了英文所谓的“talk show”(汉语可直译作“谈话展示”,香港音译为“脱口秀”)。水均益、曹可凡等人的人物专访节目,属于节目主持人与专门的采访对象就一定的主题在特定场景进行谈话的一种节目形态。它具有在相对固定的主持人节目(或栏目)中,由主持人做谈话的引导者,以主持人对采访对象相对完整的人物专访过程为主线、并辅以其他电视手段传播给观众等多种特征,其核心任务则是对被采访人物内心世界的关注和揭示。就其内容作横向比较,有别于水均益对“高端”、朱军对艺界名优、叶蓉对财经商圈的专题关注,《可凡倾听》可称是一档文化名人访谈类栏目。

栏目创办理念及定位

由于《可凡倾听》是以围绕曹可凡个人品牌为标志的栏目,因此从栏目开办伊始,栏目中就带有很强烈的曹可凡自身对于栏目的思考。正是出于对现在文化界,尤其是对很多文化老人的关注不够的情况下,同时本着“做一档经得住时间检验的精品谈话类节目”的节目策划目标和“倾听思修的舞动,倾听真知的火焰,深刻与智慧交融” 的节目宗旨,曹可凡创作了这个栏目。

现在的电视节目越来越娱乐化、快餐化,现在的电视文化是属于“老娘舅”文化、“超级女声”文化。我们需要“老娘舅”、“超级女声”这样的节目,因为在我们的茶余饭后,看看这些节目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愉悦的感受,能够满足一些大众的审美和情趣。1但是相比“大众文化”的精英文化类节目的数量却是少之又少。在受众需要大众文化的同时,我们同样需要精英文化,通过和许多文化名人的交流,我们可以从他们的人格魅力,道德感召力等方面得到很多的启示和启发。

创办《可凡倾听》也基于这样的事实,在栏目开办之前的一年即2003年2,在这一年间,就有吴祖光、施蛰存、王辛笛、朱家溍、谢添、英若诚等大师一一辞世,这些人都是曾经在中国文化史上做出过重要贡献的文化大家。当大家在扼腕痛惜的同时,不得不从中国大文化的角度重新审视他们给我们留下了些什么。在我们审视我们的文化缺失的时候,有没有想到为这些真正的大师留下些什么;在我们关注多集中在他们作品中,有没有想到有他们口述的那段无法在线的历史和与之息息相关的文化群落。因此,《可凡倾听》用电视媒体的方式记录下这些文化老人的音容笑貌,也就是“口述实录”,把他们的生活和学术上的种种细节用电视的方式记录下来。

这些文化大家在文化领域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在专业领域内有着相当高的造诣,并且经历了历史的波折,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往往富有传奇色彩。这些任务是世界、国家的重要宝藏,其思想、事迹都有记录并且保存的重要价值,同时这些名流大家很多都年事以后,比如吴光祖、施蛰存等人都是因为辞世而失去了采访机会,而陈逸飞、郁风、启功等人则是在被采访后不就辞世,如果没有不及时保留他们的音容笑貌,也许真的是后悔1

2 引自《倾听,一种文化姿态》 曹可凡  上图讲座  2006年1月号  在2004年间,这个数字中就包括周而复、马烽、臧克家、张岱年、常香玉、郭全宝、夏青、陈省身、黄沾等人,而且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个数字还在增加。

莫及。

因此,《可凡倾听》尽量抛开了经济利益的范畴,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做到精致的内容。做到了全新的风格:历史与时代在这里融合,悠久的、优雅的的文化传承和时尚的前沿的文化热点被贯彻起来。

栏目受访嘉宾以及主题内容

《可凡倾听》从2004年2月正式开播至今,努力遵循着精英文化路线的走向,注重学术性、思想性的真实体现,具体反映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学术方针,并着力于弘扬人文精神,倡导先进文化。面对如何将收视率与栏目所追求的文化内涵相结合就成了栏目的客观问题,因此,在选择受访嘉宾和内容上,主要包括有以下几点:

(1) 与国内外文化艺术领域的大师级人物对话

(2) 紧紧追踪社会热点:把镜头对准当前某一社会热点人物,同时

追踪文化社会现象。

(3) 以“团聚”为主题的特别节目:围绕一个主题,选取具有一定

历史积淀的文化事件,邀请这些事件的参与者、见证人一起来回忆

往昔,畅谈今朝,留下宝贵的口述历史资料。1

根据我所找到的资料2,《可凡倾听》的受访人群如下表(截止到2009年5月15日):

1  由于该节目是在春节的特殊时期进行的专题节目,所以本次讨论不做分类重点。该节目有:《红楼梦园——越剧电影〈红楼梦〉的故事》《经典声音——上海电影译制片系列节目》等。

2 资料来源价值中国网—百科全书 《可凡倾听》

://.chinavalue.net/Wiki/ShowContent.aspx?TitleID=349447://.chinavalue.net/Wiki/ShowContent.aspx?TitleID=349447

在这些嘉宾中,很多人也是非常难界定的,比如,我将杨丽萍归为第一类,而将音乐人李宗盛归为第二类,其实这两个人就很难说谁是文化大家谁是社会热点人物,只会在于人们的主观经验的判断。但是,不论怎么分类,节目的质量都是本着严谨的态度规划的。因此,栏目在注重思想性、知识性的同时兼顾趣味性、可看性,得到了广大电视观众的认可。根据AC 尼尔森的收视率数据显示,本栏目平均收视率超过1.2,并呈稳步上升趋势,在湖上同类访谈类栏目中始终处于领先位置。

栏目特色

一、 主持人风格与栏目定位相融合

《可凡倾听》的本质特征就是对大师的文化传承,本着这个宗旨,栏目注重某些层面上的主流取向或是传统性,对于某些非主流观点也不哗众取宠的进行宣扬,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栏目的收视率,在这样的框架内,选取观众感兴趣的话题,进一步使一部分观众变成忠实受众。

节目中的主持人曹可凡在电视屏幕前面总是一副知性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他知识广博、气度不凡、具有丰富的知识底蕴,这样的文化背景使他在面对这些大师的时候没有显得自己单薄。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不仅担任了栏目的主持人,还兼有栏目的形象(因为是以曹可凡的名字命名的节目),凸显出节目的文化厚度。

《可凡倾听》将这两者相结合,就变成了大众传媒与经营知识分子的综合体,因为双方都有深厚的知识底蕴,因此在切入问题的角度上会与其他栏目略有不同,进而在对待问题的看法上也会另辟蹊径,取得与其他栏目不同的结论,展现栏目的人文风格,这就变成了栏目的自身魅力,也就是吸引嘉宾和观众的源泉。

二、 节目制作精益求精

1.  文案策划求精致

由于嘉宾的知名度很大,就给《可凡倾听》自身造成很大压力,

非同寻常的阅历使他们对媒体的了解十分清楚,因此,每一期节目

既是在审视嘉宾,也是嘉宾审视栏目,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栏目创作

团队要制作出精致的访谈文案。

《可凡倾听》的创作团队,在每次节目开始之前都会到各处去

搜索有关嘉宾的资料,比如网站、上海图书馆等等,比如在做戴爱

莲的节目时需要一段背景资料,栏目组就拜托了一位从北京来的老

师那里拿到了《荷花舞》《飞天》的资料。

2.  后期制作求精致

《可凡倾听》在后期对于栏目整体结构的把握也是精益求精。

由于是现场的采访节目,因此,即便前期文案策划的再精致,在实

施的时候也会出现意外,这就要求后期编辑对节目进行再梳理。

比如在做《濮存昕的鲁迅缘》的节目时,问道濮存昕演鲁迅是

否有很大压力,他只是回答导演给了很多书,以供他学习,导演觉

得这样的回答还不够,于是就在整片采访中挑选了一些濮存昕从小

对鲁迅感兴趣的镜头和他看很多书组合在一起,这样使人能够接

受。

在节目一般的制作过程中,都会留出少许的素材备份,一共栏

目的导演进行筛选、梳理,这就是栏目能够有严格的把关。

三、 俗人雅做,雅人俗做

所谓“俗人雅做”,就是换一种方式、换一种角度、换一种思考来重新审视和解读一批处于新闻“风口浪尖”上的人物,尽可能从人性的角度,、人文的观点、人本的理念出发,探索其深层次的人生况味和生命体验。比如赵忠祥,张国立,余秋雨等几期,

所谓“雅人俗做”,即对一些“仰之弥高”、“自叹弗如”的文化界名流、大家的专访,从平实、质朴的生活点滴感受入手,折射其高尚的人格和不凡的魅力。这样的角度会使观众对这些大家有更全面的理解,也是节目的访谈更加丰满、通透,符合观众的收视需求。

“俗人雅做,雅人俗做”彰显出主持人的独特视角,曹可凡本人的个性,独特的思想见解、思维方式,尤其是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在这样的视角中体现出来。这样给了主持人更大的活动空间,可以根据自己对栏目定位的理解,选择既展现个性,有符合主题,同时具有吸引力的问题。

四、 提问的策略

访问者的好奇心是驱使访问者问出问题的源泉,由于这个人类的天性,访问者往往会涉及被访者的“隐私”,这就不仅使被访者感到尴尬,访问者有时也会不知所措。受访者来参加访问,本身就带有一种距离感,如果提出的问题不合适,就会加重这种距离感,使采访无法进行下去。在曹可凡与王群合著的《谈话节目主持艺术》中提到提问要掌握:精度、角度和坡度1。这样才能使你的提问有亮点。

在《可凡倾听》中,每个问题都是站在理解受访者的基础上提出的,进而用真实的情感使被访者接受问题,这样就使受访者消除了距离感。在交谈中通过对整体节奏,问题的转换的控制,使自己的访问能够顺利进行,取得预期的效果。

五、 运用非语言符号

因为访谈类节目是与嘉宾一对一进行进行交谈的,在人际传播中,双方交流的不仅是语言,还有很多非语言符合。彼此的动作,表情都可能对采访的进行产生影响。

人与人的交往中,双方的距离不宜太近,要给对方留有自己的空间,但在《可凡倾听》的现场,双方的双膝距离小于0.5米,之间没有障碍物,这是能够为双方进行深谈营造气氛。

访谈的主持人的动作主要表现在手势上,手势的恰当使用会强化主持人的语言效果。曹可凡的手势主要是双手交握在胸前,或者双手手掌合十在下巴之下,这是凝听的姿态。有时,再提问过程中,曹可凡也会用手比划,起一种强调作用。

最后再谈一下曹可凡的表情,曹可凡有着招牌的微笑,再加上外形偏旁,会给人一种莫名的亲切感。随着节目的进行,曹可凡也会通过微笑来传递信息,或收敛,或爽朗大笑,或收起笑容,表情严肃,总之,他会充分调动自己的表情符号。

与其他栏目的比较 1 精度指问题要提在节骨眼上,提在关键之处;角度是指要求你要与众不同;坡度是指要有起伏,单一问题与整组问题、组与组的问题之间要有内在的逻辑关系。

一、 与《艺术人生》(“口述历史”类电视访谈类节目)相比

艺术人生》是中央电视台在2000年底推出的一档谈话类节目,每期邀请一位文艺界的明星,与主持人、现场观众一起回忆过去的艺术、过去的生活,讨论人生与世界。其宗旨是:用艺术点亮生命,用情感温暖人心,探讨人生真谛,感悟艺术精神。它与《可凡倾听》的相似处就是记录时代人物。

首先,谈一下两个栏目主持人的区别。两个人的主持风格有很大的不同,朱军可以说从小就是在艺术气息上成长起来的,而且朱军的主持生涯也是一直在文艺节目中,因此,他是一个有着扎实艺术功底的经验型主持人。曹可凡则是有着很高文化素养的主持人,医学硕士的学位使他比起现在的主持人有很高的文化基础,也就是他能够和各行各业的人物侃侃而谈。

其次,主持人的不同就导致栏目的定位不同。《艺术人生》主要追求情感,关注的是影视艺术类的知名人士,希望看到文艺明星背后的普通情感,带有大众的风格;《可凡倾听》则更关注人物在成长中的精神和状态,对于理想和信念的追求,即大师的风范,倾听大师的智慧之音。

最后,因为两个栏目的嘉宾不同,导致两个栏目虽然都带有艺术家的风格,但是却一“显”一“敛”。《艺术人生》带有煽情性,常常使被访者在采访过程中落泪,很容易激动;而《可凡倾听》显得比较温和,是和文化大师们的精神交流,气氛平和,同时也显得比较正式。再补充一点,朱军在采访过程中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常常会打断被访者的谈话,而曹可凡则是不紧不慢,与受访者相互交融。

即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是这两个栏目最大的区别。

二、 与《咏乐汇》(主持人为品牌的访谈类节目)相比

《咏乐汇》是以主持人李咏邀请朋友做客吃饭为形式的一场闲谈,这位嘉宾既可能是一位经济商业领域的风云人物,可能是科技界的大腕,也可能是文化体育界的名人,还可能是电影明星,总之,这是一场与成功人士畅谈经营人生智慧的访秀。它与《可凡倾听》的相似点就是为某个主持人专门打造的节目。

与《艺术人生》相比,《咏乐汇》的娱乐化风格就更加浓重了。因此,“娱乐化”就是《咏乐汇》与《可凡倾听》的最大区别,因为李咏完全是娱

乐节目出身的主持人,因此他在主持节目的时候,总会带有娱乐化的节目的影子。比如,场景布置成自家饭厅里,与受访者边吃边聊,聊天中穿插娱乐表演,场边带有观众,这些都是为了有娱乐效果。《可凡倾听》通常是选在曹可凡带有老上海风格的家中,布满藏书的书架,显示了节目内容的厚重,同时,没有旁人的面对面交流更能使受访者表达出自内心的真实情感。

《咏乐汇》的邀请嘉宾主要是娱乐体育名人,希望通过节目享受中传达他们的成功过程,加上穿插娱乐表演,就能够吸引当下受众的注意力,因此,《咏乐汇》的受众基本上都是忠实受众。《可凡倾听》则是本着传递大师思想的使命在制作节目,因此,每期节目都本着严肃的态度,基本上不会见到娱乐的影子。

即娱乐文化与精英文化是这两个栏目最大的区别。

三、 其他

在栏目特色上面,《可凡倾听》有些类似于央视的另一套节目《大家》,两个都有相同的关注点,即在各种领域有着突出贡献的大家。

《大家》是一个一个以传承人文精神为宗旨的栏目,《大家》在介绍大师们学术贡献及成长过程的同时,还着力铺叙他们所亲历的时代风云,以期借助他们的慧眼看世界、看历史。节目在演播室访谈中间,穿插有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和鲜为人知的故事,力图在真实的时代背景下,展现当代知识巨子们独特的生命历程与探索精神;以一个个典范式的例证,反省个人与时代、科学与人文的重大主题,并在大师们不经意的讲述中领略人生的真谛,掘取文明的碎金。这里不仅是大师们讲述人生经历,展示精神风范的窗口,更是他们播撒智慧的讲坛,广大观众分享光荣的殿堂。

但是,在《大家》栏目中,更多的则是谈论大家们的历史,似乎在对于他所采访的任务的前期准备中稍显不足,没有能够找到与其他访谈不一样的地方,结果只有自己的嘉宾以及名头有吸引力,其中的内涵似乎并不深厚,相反的《可凡倾听》在前期准备中可以说是非常充足,搜索所有关于嘉宾的资料,以及他所参与过的访谈类节目,争取能够做到自己做的节目与其他所做的节目的采访不同,找出自己的着眼点。举两个很鲜明的例子,一个是在著名作曲家谭盾接受完采访后,对《可凡倾听》的采访很欣赏,因为和他历

次采访不同,角度很新颖,就特意在采访结束后借阅了栏目的文案;另一个是在采访何赛飞时,经过努力找到了早期浙江刊物,了解何赛飞从小和父亲生活,当抛出这个问题时,连何赛飞也很吃惊,因为很少有人知道这件事情。将栏目另辟蹊径,品质精益求精,是《可凡倾听》能够在众多访谈类节目中脱颖而出的优势之一。

参考书目:

1.  王嘉钰 沈萌萌著 《访谈类节目经典案例 曹可凡与〈可凡倾听〉》  2008

年9月 第一版

2.  李玲涛 李德刚 陈鹏著 《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的十大CCTV 栏目》

2009年6月 第一版

3.  王晓玉 《新栏目及其文化意义_从_可凡倾听_栏目谈起》

作文二:《倾听的魅力》3600字

倾听的魅力:如影随形的力量

大纲

一、倾听的魅力之源

1.人类的本能需求

2.人的三种自我状态

3.倾听的神奇力量

二、倾听的多种效用

1.倾听是态度的有效表达

2.倾听是一种行事策略——以退为进

3.倾听是收集信息的有效途径

4.倾听是一种验证方式

5.倾听是良好沟通的基础

三、倾听的能力基础

1.自我认识的不断提升

2.加深对倾听的再认识

知识点汇总

TO1:  人类的本能需求

TO2:  人的三种自我状态

TO3:  倾听的神奇力量

T04:  倾听是态度的有效表达

T05:  倾听是一种行事策略——以退为进

T06:  倾听是收集信息的有效途径

T07:  倾听是一种验证方式

T08: 倾听是良好沟通的基础

T09: 自我认识的不断提升

T10: 加深对倾听的再认识

正文

倾听是沟通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不仅是一项技巧,更是一种修养,甚至是一门艺术。学会倾听,是人不可或缺的素质之一,更是每个成功领导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职业自觉。有效的倾听是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的技巧,认识自己的倾听行为将有助于你成为一名高效率的倾听者。例如:著名的汽车企业管理者艾柯卡,他就是通过系统训练成为一个良好的沟通能手。

一、倾听的魅力之源

1.人类的本能需求

(1)每个人最关心的是谁?

A.自己

B.与自己最亲的人

C.自己最爱的人

(2)自我与自我满足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理论分为五个层级:一、生理需要。二、安全需要。

三、归属和爱的需要。四、尊重需要。五、自我实现需要。一般来说,是先要满足比较低级的,才会去追求高级的。四川灾区的救援工作中很多方面体现了这点。

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得到尊重、被爱的愿望。

人对自己的兴趣远胜于世界上任何事物。

人认为自己的存在很重要,同时常希望自己的存在能更有价值。

人希望通过别人的赞赏以满足自己。

人的自我没有满足就不会主动考虑关心别人。

人的自我满足了就不会对别人采取敌对态度。

人常有意或无意地保护、满足“自我”

2.人的三种自我状态

相互作用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理论,是由加拿大的伯恩博士在其《人间游戏》一书中提出的一种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促进信息沟通的方法,他提出,每个人在心理上有三种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Parent)、成人自我状态(Adult)、儿童自我状态(Child),这三种状态在每个人身上都交互存在,也就是说这三者是构成人类多重天性的三部分。这三种状态是一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逐步成为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所以这种理论又被称为PAC分析理论。

无论人们是以坚决还是非坚决的方式相互影响,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作出回应时,存在一种社会交互作用。这种对人们之间的社会交互作用的研究叫做交互作用分析。

(1)父母自我状态(Parent)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通常表现为统治、训斥、责骂等家长制作风。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P成分占优势时,这种人的行为表现为凭主观印象办事,独断独行,滥用权威,这种人讲起话来总是“你应该„„”、“你不能„„”、“ 你必须„„”。

(2)成人自我状态(Adult)表现为注重事实根据和善于进行客观理智的分析。这种人能从过去存储的经验中,估计各种可能性,然后作出决策。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A成分占优势时,这种人的行为表现为:待人接物冷静,慎思明断,尊重别人。这种人讲起话来总是:“我个人的想法是„„” 。

(3)儿童自我状态(Child)像婴幼儿的冲动,表现为服从和任人摆布。一会儿逗人可爱,一会儿乱发脾气。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C成分占优势时,其行为表现为遇事畏缩,感情用事,喜怒无常,不加考虑。这种人讲起话来总是“我猜想„„”,“我不知道„„”。

(4) PAC分析理论的人际交往十种类型

①PP对PP型

在这种类型中,甲乙双方都表现出一种颐指气使的武断,如,甲方说:“你把这任务完成一下。”乙方却说:“你不见我正忙着吗?找别人干去吧!”

②AA对AA型

在这种交流类型中,双方都能以理智的态度对待对方,如,甲问“你能把这项任务完成吗?”乙说:“如果没有什么干扰,我想是能够的。

③CC对CC型

在这种类型中,甲乙双方都易诉之于感情。比如,甲说:“过不到一起干脆离婚。”乙答:“离就离,谁离不开谁呢!”

④PC对CP型

在这种交流类型中,甲乙双方表现出权威和服从的行为,即甲方以长者自居对待乙方,乙方亦能服服贴贴不以为然。如,甲作为上级对乙说:“这件事完不成要受批评。“乙作为下级回答:“真完不成,我甘愿接受批评。”

⑤CA对AC型

在这种交流类型中,一方表现为小孩子脾气,而另一方则表现为有理智的行为,这在同事之间、夫妻之间经常会发生。

⑥PA对AP型

在这种交流类型中,甲方表现为有理智,但又担心自己控制不住自己。为此,甲方经常要求乙方担作P的角色,起到对甲方的监督和防范作用。这在上下级、同事、夫妻之间经常会发生和利用这种类型的相互作用。

⑦PC对AA型

在这种交流类型中,甲方要求乙方以理智对待他,但乙方则以高压方式对待甲方,这在上下级、同事之间经常发生。

⑧CP对AA型

在这种交流类型中,甲方讲理智,而乙方却易感情用事,这种现象也经常发生在不同人之间的交流中。

⑨PC对PC型

在这种交流类型中,一方采取命令式而另一方不服,也采取同样方式回敬。这种交流方式必然会引起矛盾冲突。这经常表现在上下级、家长和子女之间。

⑩CP对CP型

在这种交流类型中,甲乙双方都把对方作为权威看待而表现出一种服从的意向,这在同事和朋友之间经常发生。

根据PAC理论分析,人与人相互作用时的心理状态有时是平行的,如父母—父母,成人—成人,儿童—儿童。在这种情况下,对话会无限制地继续下去。如果遇到相互交叉作用,出现父母—成人,父母—儿童,成人—儿童状态,人际交流就会受到影响,信息沟通就会出现中断。一般来说,工作中最有效的交互作用是成人剌激—成人反应的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作用促使问题得到解决,视他人同自己一样有理性。如果上级或主管以家长对孩子的模式开始交流,员工往往会以孩童的心态作出反应。不幸的是,传统的上级——下属式关系往往会导致家长—孩童式的交互作用,特别是当发出指示或进行评估时。如果上级或主管的行为主要以这种交互作用模式进行,人际和群体效果将会降低。例如,主管问:“小张,你认为我们应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员工则不是以成人的心态回答,而是以孩童对家长的模式说:“那不是我的事。你是主管,该由你来做主。”当出现交叉式交互作用时,沟通往往被堵塞,不会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冲突经常是紧跟其后。

3.倾听的神奇力量

倾听能够使讲述者感到安全,让说话人感到自己受尊重,逐渐解除内心的壁垒,从而使倾听者能走近说话人的内心,为双方真诚、有效的沟通打下基础,提升和恢复人的理性力量,而这一切神奇的变化来自于良好倾听。

二、倾听的多种效用

1.倾听是态度的有效表达

认真、投入的倾听给人的信息是:倾听者对说话人的内容感兴趣、重视,显示了倾听者对说话人的关注度。倾听中能不断传达倾听者对说话人的关心态度,如:认同、理解、同情、尊重„„。历史上和生活中善于沟通的人通常是善于倾听的人,其原因就是倾听是种很好的传达关心态度的有效方式。

2.倾听是一种行事策略——以退为进

倾听能够避免匆忙做出决定,让自己有一定的冷静和思考的时间,不急于求成。例如:重庆的哥事件中重庆市市委书记薄熙来的处理方式。

3.倾听是收集信息的有效途径

倾听各方面人们的说法,往往能够帮助倾听者收集人们或事件的各种相关情

况,更全面地谋求解决之道。

4.倾听是一种验证方式

任何事情和人的出现,人总是会有一些预设,这是很自然的反应,但未必是事实情况,所以需要事实验证,倾听是验证事实的一种方式。

5.倾听是良好沟通的基础

良好倾听是一种有效的舒缓讲话人情绪的方式,能够贴近人的内心,了解人的真实需求,从而进入良好的沟通状态。

三、倾听的能力基础

1.自我认识的不断提升

倾听能力的提升,基础是对自身自我状态的不断深入认识与评估,才可能提升对他人状态的进一步判断与认识。在此基础上,倾听者才能选择自然、合适的沟通倾听方式。

2.加深对倾听的再认识

不断解读与深入理解倾听的作用。对于倾听有效性的提升,以及倾听的形式与目的能有更清晰的感悟与认识,使倾听成为自己的一种自然习惯。

链接信息 Eric Berne

1964年在《人间游戏》(Game People Play)一书中,提出了这个著名的理论。他将传统的理论加以提升创立了整套的PAC人格结构理论。是一种针对个人的成长和改变的有系统的心理治疗方法。 马斯洛

Abraham H Maslow,(1908年—1970年)美国心理学家,智商高达194的天才,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伟大的先知,犹太人。他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美学,主要著作是《动机与人格》、《存在

心理学探索》、《人性能达的境界》等。他没有美学专著,其美学思想是融合在其心理学理论中的。

作文三:《倾听的魅力》800字

倾听的魅力

新沂市阿湖小学张翅远

一个酷爱拉小提琴的姑娘,刚开始学琴时,拉出的上声音就像锯木头的声音一样,但是,她一有空就在家拉,家人和邻居受不了了,最后,她只好独自一人每天早上跑到公园的小树林里拉,可是每天早上都有一个老奶奶在那里晨练,为了不影响老奶奶的晨练,小姑娘曾叫老奶奶去别的地方去晨练,可是,老奶奶却用手势告诉小姑娘,自己是个聋子,根本听不见小姑娘的拉琴声,小姑娘尽力在这尽情的拉,就这样,每天早上,再小树林里都会谁时发现这一老一少,小的提琴,老的晨练,不知练了多久,有一天放学回家后,小姑娘手痒难忍,想拉琴,再也顾不了在家里了,拿起琴便拉,拉着拉着,便忘了时间,当她的父母下班回家刚走到楼道里便听了悦耳的琴声,他们惊呆了,便问明原由,后来一打听,才知道,老奶奶并不聋,而是个音乐家,他们便领着女儿登门感谢,老奶奶婉言谢绝,对他们说,她并没有教小姑娘什么,只是把自己当一个听众,全心的来倾听小姑娘的琴声,去欣赏小姑娘,小姑娘顾为有了听众,有人欣赏,有了自信心,才越拉越好,听过这个故事后,我不禁反思,一个老奶奶的倾听,使一个刚学会拉小提琴的小姑娘的琴艺越拉越好,最终拉出了悦耳的琴声,如果我们能静下心来去听一下学生的心声,去听一下学生的心里话,这对我们的教育是有帮助的,我认为,孩子是可塑的,每一位学生都是一张白纸,虽然他们因为各自的智力原因,这张白纸有好有坏,但是我们只要努力,倾听一下他们的需要的,耐下心来,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多给学生一点自我的表现的机会,学生会成功的,这张白纸终会变成一幅五彩缤纷的图画。要想倾听学生的心声,首先要和学生交朋友,让学生觉得你是和蔼可亲的,不从内心惧怕你,有什么话都和你说,这样,你对学生才能有所了解,其次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真正所需要的,尽可能达成学生合理的切实可行的心愿。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最后,由于个别现象发展到全班,带动全班学生完成各自的心愿努力奋斗,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根据学生不同的进步情况适时鼓励,树立信心,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成功。

作文四:《感受倾听的魅力》2200字

一、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理论价值

如何在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活动中通过体验教育活动开展对低年级学生倾听习惯的教育,这是我们的一种自觉探索。本课题着眼于当前教育心理学的联结理论,立足于本校的课堂教学实践,力求对学习联结理论与认知理论中关于学生倾听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由此拓展的关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策略理论作尝试性的探索。联结理论认为:个体学到的是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有自动化倾向。学会倾听并养成习惯是学生必备的的一项重要学习技能。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力图综合运用联结理论与认知理论中符合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方法理念,创设有利于学生倾听的课堂氛围,组织有吸引力的语言,使学生乐于倾听,善于倾听,以此激发学生持久浓厚的学习兴趣。本课题将在当前鲜活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本校课堂教学实践,以课堂倾听习惯培养的阶段性成果为切入点,更切实的为服务与有关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策略理论的研究作铺垫,以期更有效的致力于课堂教学实践。

2、实践意义

对学校的意义:只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抓住课堂主阵地,才能稳步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才能为学生一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近阶段培养学生良好倾听习惯是改变本校教育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为改变我校课堂教学中学生听课现状提供一定的实践基础,最终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服务。

3、对教师的意义

只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我们的教学任务才能落到实处。当学生慢慢感受到倾听的魅力,感受到倾听带给自己的快乐时,我们的课堂上就不仅有活跃、热烈的讨论、争论的场面,也会有静静的倾听和思考的情形。学会倾听,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会使我们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优。

二、策略研究

1、做个忠实的倾听者

李政涛先生在《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文写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倾听可以增进沟通,促进理解。课堂上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有个性,有喜好。他们的生活环境不同,原有的知识储备不等,课外的阅读量不均,对某一问题的看法也就不可能在同一个层面上。成绩平平的学生,还有少数的学困生,他们也爱动脑筋,也想发表自己的见解,但往往因为他们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不合老师心意,老师就不满地让他坐下了。当学生发现教师无心倾听自己的看法、感受,甚至给予打击时,他们的学习热情被浇灭了。在提出问题时,某学生手举得很高,一叫到他站起来,他就愣在那儿,并且是脸红脖子粗的,显然他是很少回答问题,心里特别紧张。如果就这样叫他坐下去,责怪他不懂装懂,显然是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别紧张,再想一想”,实在不行用手势、表情等科学地、巧妙地向他提个醒。这样,你会发现他们接下去能把问题回答得很有见解。

2、做倾听的激趣者

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故事是对学生进行倾听训练的绝佳媒介。教师生动、形象、精炼、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饶有兴趣的故事,可使学生的神经中枢引起兴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巧妙的提问也是吸引学生耳朵的好方法。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又极富童趣的问题往往能吸引孩子们的耳朵。比如某名师在教学《小松鼠找花生》一课时,质疑:“花生是长在地下的,这么简单的常识怎么小松鼠会不知道呢?”孩子们对这个问题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听得认真,想得仔细,纷纷思考回答,有说小松鼠还没有上学所以不知道这个常识的,有说鼹鼠没有交代清楚,有说花生和平时看到的其他果子不一样所以小松鼠不知道的……一时学生的思维熙熙攘攘,课堂的气氛热热闹闹。

教师对学生发言的及时、精妙的点评,也能让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比如学生回答异常精彩时,教师可以表情夸张些:“天哪,多么绝妙的回答,谁听见了,能再说给我听听吗?”然后指名另外的学生重复,这样处理能大大激励回答精彩的学生,也能给认真听的学生以鼓励,更给走神的学生以提醒。

3、做倾听的方法指引者

(1)学会注视。在课堂上倾听别人讲话时,眼睛要注视讲话者。因为这样便于集中注意力,听明白讲话的内容,同时也便于互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成绩好的学生,都非常专注于倾听,眼睛一刻也不离开讲话者。因此,倾听时,注视讲话者是首先要养成的习惯。

(2)边听边想。注视讲话者是为听明白讲话者的话,但仅停留在明白的层面上还不够,还要听懂。听懂就要求倾听者一边听一边思考。思考对方的观点是否正确,说理是否有据,叙事是否合理,说明是否恰当、准确,思考自己是否从中生成新观点等。

(3)强化训练。平时熏陶固然重要,强化训练也必不可少。如教师定期在学生中开展“按指令行事”的游戏,训练学生是否听得全面;开展传话游戏,训练学生是否注意倾听,都不失为一些好方法。

有这么一句名言:“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但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老师经常的提醒、督促和长期的指导。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就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听老师讲解、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学会倾听,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会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简介:王雅,常州市武进区卜弋小学,研究方向:教育学。

作文五:《善于倾听的魅力》600字

善于倾听的魅力

倾听者的过程,就是其倾听能力、交流效率不断提高的过程。 下面是对倾听四个层次的描述

倾听者心不在焉,几乎没有注意说话人所说的话,心里考虑着其它毫无关联的事情,或内心只是一味地想着辩驳。这种倾听者感兴趣的不是听,而是说,他们正迫不及待地想要说话。这种层次上的倾听,往往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是一种极其危险的倾听方式。

倾听者被动消极地听所说的字词和内容,常常错过了讲话者通过表情、眼神等体态语言所表达的意思。这种层次上的倾听,常常导致误解、错误的举动,失去真正交流的机会。另外,倾听者经常通过点头示意来表示正在倾听,讲话者会误以为所说的话被完全听懂了。  倾听者主动积极地听对方所说的话,能够专心地注意对方,能够聆听对方的话语内容。      这种层次的倾听,常常能够激发对方的主意,但是很难引起对方的共鸣。

同理心积极主动地倾听,这不是一般的“听”,而是用心去“听”,这是一个优秀倾听者的典型特征。这种倾听者在讲话者的信息中寻找感兴趣的部分,他们认为这是获取有用信息的契机。这种倾听者不急于做出判断,而是感同身受对方的情感。他们能够设身处地看待事物,总结已经传递的信息,质疑或是权衡所听到的话,有意识地注意非语言线索,询问而不是辩解质疑讲话者。他们的宗旨是带着理解和尊重积极主动地倾听。这种感情注入的倾听方式在形成良好人际关系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是一门艺术。以上都是讲倾听的好处,那就是仔细地倾听,有助于你圆满地解决问题。实际上,善于倾听还有其他两大好处:

作文六:《作文:聆听的魅力》1100字

聆听的魅力

彩虹中学 冯学思 高三四班

听觉,是五感之一,万物皆有声,声本无好坏之分,只是由内心的情感来为它作一个意义,左右好坏罢。我们往往习惯用视觉观察一切物体,听觉却是作了陪衬,殊不知五感一样重要,无法用心去听,也是无法领会到聆听的魅力的。

我以为,只有把五感中的四感封闭起来,达到忘我的境界,才能把这一感发挥到极致。我是喜欢雨的,常常一个人打着伞到人烟稀少的地方去听雨,有人也会说我是个孤僻的人,喜欢待在自己的世界里。其实他猜对了一部分,我既不孤僻也不自卑,我喜欢一个人听雨是因为我喜爱清静,我到人烟稀少的地方是因为这里最像自然,我心里自嘲我就像脱离了这个世界的、雨中忙碌的人们的身影。车子疾驰而过,我悠闲的散步夹杂在他们中间是多么显眼,我有时在想也许正是这样,我才稍微发现了一点聆听的魅力吧。我听过的雨有许多,但每一次的感受都不尽相同。

春天是生命的季节,万物复苏,温暖归来,一切都变得欢快起来,绿意盎然。这时的雨最是养人。我伞都不打,静静地聆听着,许久一些特别的声音才被我捕捉到,那牛毛细雨穿过空气带来的柔柔雨声滋润着我的心田,不光是我,我听到了万物欢呼雀跃的快乐之声,就连雨也变得轻快,这是沉默的喜悦,所有人都在这雨下变得舒畅。这是聆听的魅力。

夏天,是旺盛的季节,澎湃的能量炽热的燃烧着,不觉已是口渴难耐,大汗淋漓,似是蒸干了全身的水分,这时突然乌云滚滚来,一下子就下起了暴雨,如倾盆之水,冲刷着一切。我望着窗外,不觉又闭上了双眼,我的耳朵里只剩下了雨声。大,大,大,还是大,“哗啦啦”的声音,仿若放大了数倍,如波涛般一波又一波充塞了双耳,萦绕不绝,我听到了雨那肆意的咆哮。痛快,我心中惟一的感觉还是痛快,宣泄了我一天的憋闷,畅快无比。这是聆听的魅力。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纵使万物凋零,但那累累硕果却是不变的,枯黄遍地,但这是新生的条件。我也是很喜欢这个季节,秋雨来临,最是有意境。绵绵的秋雨贯穿了整个季节,我便打伞到了郊外,这雨意味深长,我听这雨淅淅沥沥,却是绵绵的不绝于耳,这悠悠秋意,却是让我饱尝了个够,也暗含了这饱和的硕果的季节意义,我听到了这雨虽有些萧瑟的悲意,却不失了对收获的喜悦,这样奇特悠远的意境。这是聆听的魅力。

冬天,是寂灭的季节,本是没有雨的,但在这寒冷的初冬,盈盈的小雪还未落地,便悄然融化,下起了小雨,这雨便是真正的静悄悄,下得丝毫声音都没有,但我依然能听见,这是因为心,为什么听雨一定要有声音?雨在心中,照样能听得到,心之所向,即为真实,冬天的雨让我更清醒,使得我自己能静静聆听心的律动,这也是聆听的魅力。

学会聆听,即使再微小的事物也不平凡,即使再冰冷的物体也有自己的心声,即使再难听的声音也有自己的意义。学会聆听,让聆听的魅力在生活中飞扬。

作文七:《聆听的魅力作文》3800字

篇一:聆听的魅力

双休日,一个人静静地躺在床上,总能听到隔壁传来的钢琴声,悠扬动听。疲惫的身体像揉皱的纸被再次展平,一种难以言说的惬意由心头滋生,向周身扩散……有时候,我们需要学会静静聆听,那是困倦之后放松自己的一种极好的方式。

其实,你周围的一切每时每刻郡在以自己的方式演奏着不一样的乐响,只要你愿意聆听便能听见——春雨过后嫩草萌发的声音,夏日里树木蓬勃生长的声音,秋日里百草凋零的声音,冬日的午后温瑗的阳光掉落在地上的声音……或许那些声音并不真正存在,但是你愿意听,用心听,不就有了吗?世间万物,无论什么都应该或多或少地在每个人心里留下些许痕迹。即使是那些极其微小的东西,也会像一滴水滴入水面似的在你的心底荡起层层涟漪,留下一串串清脆的声响。但前提是,我们必须留心生活,愿意聆听每一种声音,记录每一个细节。

不仅该留心我们的周围,有时我们更该学会聆听自己。我们其实并不完全了解自己,或者说我们并没有自己所想象的那样了解自己。盯着镜子里的自己久了也会觉得镜子里的那个人陌生,更何况那不同于双目可及的外表,而是处在更隐蔽处的内心呢?所以,我们更需要聆听自己。

偶尔静下心来,全身心地放松,细细地聆听自己身体的每个细节的脉动,你会越来越清晰地听见心脏有力的跳动和血液流经身体各处的声音。试着聆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慢慢地回想起以前自己做过的事,客观地检讨,这时往往才能发现自己是否还存在着不足。这是修缮一个人的灵魂的过程。没有人生下来就是完美的,只有在经历了磨难和自我修复之后,你才能一步步向着正确的目标迈进。聆听自己,了解自己,进而完善自己。

这个世界并不安静,也不可能绝对安静。别以为白云淡淡飘过的蓝天是安静的,也许当我们真的用心聆听,静心观察,便会发现它原来在以一种喧闹、奔腾的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学会聆听后,那些看似平静的过去会被点点滴滴地放大起来,丰富起来,记忆开始变得清晰,脉搏的跳动震动着你的耳膜——一个更广阔的世界便会被你唤醒。

篇二:聆听的魅力

听,你聆听到什么?你聆听到生活,人们匆匆的脚步,你聆听到海面,浪花的碰撞与海水渗入沙滩的声音,不只是用耳朵听,而且用心聆听世界,你将会了解到万物的蕴意,这就是聆听的魅力。

或许你正在公园一角的长椅上,感受聆听的魅力,你聆听到鸟儿展开翅膀,将冲上蓝天,羽毛划过弧线的自由,你聆听到微风拂过青草地,草儿微颤,摇摆的舞步,你聆听到草丛中一朵花蕾慢慢舒展花瓣,绽开的活力,。闭上眼睛,你将聆听到阳光穿过林隙,洒在你身上,溢进你心中,温暖明亮。

或许你在人来人往的生活中忙碌,请你也体会聆听的魅力。你聆听笔落在纸上,画出哲学字符的舒适,你聆听汽车飞驰而过,那扣人心弦得速度,你聆听路上行人匆匆忙忙工作,往来穿梭紧张的气氛,你聆听教师中,孩子的欢笑,入银铃,回荡在耳际,你聆听失意的人,在角落落下泪水,而晶莹的液体落地的悲伤,你聆听在躺着坐着聊天的老人,长长的睫毛扑闪扑闪发出细碎的在风中的意绪,你聆听时间在你身边流过,滴滴答答的身影。

或许你在读一本书,聆听它的故事,你聆听“花飞花谢花满天,”花在空中飘荡的哀愁,你聆听“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来的”梦与现实混合的壮烈,伟大的志向,你聆听“梧桐细雨,”手笔中的憔悴,悲凉凄惨。。。。。

聆听自然,聆听生活,聆听书本,用心去聆听,你将来会理解更多,也可以了解自然,领悟生活,品味书籍,而得升华,。聆听的魅力,将我们领进灵位一个世界,一个更细腻,更美妙,更丰富多彩的世界,聆听风雨,花绽放的声音,人们生活的声音,酝酿出更多的感动,更多的情义。

让我们学会聆听,感受聆听的魅力,品味点滴,升华心灵。

篇三:聆听的魅力

抚一曲高山流水,聆听花开花落;奏一曲泉月如殇,聆听雁过留声;颂一首三月梅影,聆听竹韵清香;吟一首拓荒之歌,聆听大漠驼铃。

聆听有着怎样的魅力?聆听又有何等妙用?朋友,让我悄悄地告诉你:因为聆听,我们可以感受自然的那份惬意;因为聆听,我们可以体味自然的那份优雅;因为聆听,生命的四时便有了令人心动的异彩。

春花烂漫

春季,于田野之间,听万物复苏的声音。当冰雪逐渐消融,当小草开始抽出嫩芽,当风儿吹过村边的树林飒飒作响,当鸟儿开始喳喳欢唱,当春季的花朵开始绽放,当新的一年的时针开始铮铮驱动,时光不停地流走……这一切的一切,这来自上帝的清音在洗涤和陶冶着人世间的一切。你只要用心聆听,便会听出细腻,温柔,几分清丽,更有那新芽悸动、春花傲寒的不可压抑的生机和顽强。

夏舞妖娆

夏季,于山野水乡的青石板小路上,踏碎黎明的寂静,聆听溪水铺成的荷塘。一声声蛙鸣晨曲,为荷塘展开了美丽的画图: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朋友,学会聆听,学会用心去聆听,你会听到荷塘上红蜻蜓的激情萌动,会听到红鱼白藕蚌蛤的和谐,更会听出荷花摇曳它的裙摆,张扬着的青春活力与风采。

秋雨淅沥

秋季,于故园的窗前,听雨滴缠缠绵绵辗转于耳畔。在这样一个萧索的季节,学会聆听,听秋雨,听雁过,听花残,听秋风,你会听出一种忧伤,一种感慨,一种遭遇挫折的泪眼婆娑。然而,当泪水风干之后,你会听出万物再度蓬勃奋发的希望。你看,雁阵排空,魂系着远方;你瞧,金菊斗寒,演绎着勇敢者的刚强。

冬雪纷飞

冬季,于校园楼宇,聆听窗外雪花纷飞的声音。蓦然回首,于冬雪深处,你会听到冬特别的韵律和情调。虽严寒而凝重,虽沉寂而淡泊、宁静。因为有了冬雪沉重的呼吸,浮躁的尘埃将被滤去,一份成熟,一份睿智,将从冬雪的深处溢出,生长在人们的心灵。你再凝神谛听,大漠驼铃,叮当作响,稳稳重重,那是人在旅途的开拓前行。

学会聆听,用心的耳麦去聆听,聆听自然,聆听四季,聆听人生的节拍和韵律。

篇四:聆听的魅力

我以为,听觉是世界上最美妙的感觉,它具有视觉所没有的魅力。在这祖国六十华诞之际,我们学校举办了“班级有歌声”的活动,让全校师生聆听青少年们的嘹亮歌声,聆听青少年们的雄心壮志,我们是祖国的接班人!

活动中第一个上场的是六班,他们歌颂的中国少年阳光活泼、勤奋刻苦、热爱劳动的向上精神。我在聆听他们的歌声时,仿佛有一群可爱的阳光少年们向我们微笑。

轮到我们班上场时,歌咏活动已经过去一半了。想其他班级那么好的表现,我的手心里不禁沁出了些许汗水。由于十分紧张,我都没怎么唱,只是对对口型而已,但看到台下观众们都仔细地聆听着,听到边上的同学都卖力地歌唱祖国,我也情不自禁地放开了歌喉,应着“阳光牵着我的手”的主题,轻轻摇晃起来。

下台后,一位好友悄悄对我说:“唱得不错嘛!我真想再听一次!”我心里不禁美滋滋的。

最令我难忘的歌声来自初一(七)班,他们唱的是《祝贺祖国生日》。

他们用甜美的歌声表达了青少年对祖国的深深祝福,并表达了以后造福祖国的决心!少年特有的微笑洋溢在他们脸上,但这微笑远远比不上那动人的歌声。他们仿佛是一只只活泼的百灵鸟,让在台下聆听的观众们陶醉了,我们仿佛正站在天安门广场上,一股为祖国喝彩的激动之情油然而升。正如他们所唱的那样,正如我们所听的那样,我们一定要造福于祖国!

我要说,听觉是世界上最美妙的感觉,它拥有视觉所没有的魅力!它能够打开我们心灵的大门,用那两扇小小的耳朵来感受大千世界!

听啊,我们那为理想奋斗的歌声;听啊,我们成为祖国接班人的雄心壮志;听啊,我们歌唱的嘹亮歌声;听啊……

篇五:聆听的魅力

聆听让我们体会到了生命的光芒四射;聆听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迷人风光;聆听让我们读懂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我想,这就是聆听的魅力。

春季,于田野之间,听万物复苏的声音。当冰雪逐渐消融,当小草开始抽出嫩芽,当风儿吹过村边的树林飒飒作响,当鸟儿开始喳喳欢唱,当春季的花朵开始绽放,当新的一年的时针开始铮铮驱动,时光不停地流走……这一切的一切,这来自上帝的清音在洗涤和陶冶着人世间的一切。你只要用心聆听,便会听出细腻,温柔,几分清丽,更有那新芽悸动、春花傲寒的不可压抑的生机和顽强。

夏季,于山野水乡的青石板小路上,踏碎黎明的寂静,聆听溪水铺成的荷塘。一声声蛙鸣晨曲,为荷塘展开了美丽的画图: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朋友,学会聆听,学会用心去聆听,你会听到荷塘上红蜻蜓的激情萌动,会听到红鱼白藕蚌蛤的和谐,更会听出荷花摇曳它的裙摆,张扬着的青春活力与风采。

秋季,于故园的窗前,听雨滴缠缠绵绵辗转于耳畔。在这样一个萧索的季节,学会聆听,听秋雨,听雁过,听花残,听秋风,你会听出一种忧伤,一种感慨,一种遭遇挫折的泪眼婆娑。然而,当泪水风干之后,你会听出万物再度蓬勃奋发的希望。你看,雁阵排空,魂系着远方;你瞧,金菊斗寒,演绎着勇敢者的刚强。

冬季,于校园楼宇,聆听窗外雪花纷飞的声音。蓦然回首,于冬雪深处,你会听到冬特别的韵律和情调。虽严寒而凝重,虽沉寂而淡泊、宁静。因为有了冬雪沉重的呼吸,浮躁的尘埃将被滤去,一份成熟,一份睿智,将从冬雪的深处溢出,生长在人们的心灵。你再凝神谛听,大漠驼铃,叮当作响,稳稳重重,那是人在旅途的开拓前行。

用心去聆听,感受聆听的美丽,感受生命的活力,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吧!

作文八:《倾听历史的声音感知文化的魅力》3400字

倾听历史的声音  感知文化的魅力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认识历史,理解革命的艰辛,弘扬民族精神,我校精心组织和安排一次宣城泾县的红色之旅。我们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加深对革命历史的了解,进一步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热情,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投身于各项工作之中,在此次活动中,我们踏着先人的革命足迹,切身体会那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感受红土地上英雄们的壮丽诗篇,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又一次的洗礼。

首先我们来到了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宣纸”的故乡宣城泾县。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古法宣纸制作工艺影像为引子,徐徐展开一幅真正的中国画卷,它告诉人们,今晚演出将从一幅中国画卷开始。而我们也来到了宣纸文化园——国宝宣纸的正宗产地,全面了解宣纸的制作过程。首先将青檀树的枝条先蒸,再浸泡,然后剥皮,晒干后,加入石灰与纯碱再蒸,去其杂质,洗涤后,将其撕成细条,晾在朝阳之地,经过日晒雨淋会变白(此过程要经历长时间的风吹日晒)。然后将细条打浆入胶:把加工后的皮料与草料分别进行打浆,并加入植物胶充分搅匀,用竹帘抄成纸,再刷到炕上烤干、剪裁后整理成张。宣纸制作过程多而不繁琐,一张平白无奇的青檀树皮经过无数次打磨最终成了我国文房四宝之一的宣纸。让我们同样也知道了,想要成为人上人,首先要吃得了苦上苦。没有无数次的磨砺,永远都是

一张平白无奇的树皮。

看完了宣纸文化,我们也该去看一下革命历史。于是我们来到了泾县新四军军部旧址,此纪念馆现保存完好的有军部司令部、大会堂、政治部、中共中央东南局等10处旧址,是全国著名红色旅游圣地之一, 享有“南方延安”的美称。1937年“七七”事变后,南方八省14地区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同年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武汉成立,并于1938年8月2日进驻云岭,新四军军部设此,指挥华中敌后各抗日战场的新四军部队。中共中央东南局也同时设此。直至1941年1月。新四军军长叶挺居住于此,叶挺革命一生,功勋卓著,位高至极,但他谦虚谨慎,勤勤恳恳,朴实无华,忠厚仁慈,给世人留下了质朴而崇高的将军形象。1927年,他与周恩来等人在南昌打响了中国革命第一枪——南昌起义。然而,一场令国人愤慨的事变,在其发生后周恩来愤然写下“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这就是国民党反动派发起的一场阴谋——皖南事变。1941年1月,在皖南事变中叶挺将军被国民党扣押,之后入狱五年。在狱中作《囚歌》:“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

中得到永生!”此后,1946年叶挺参加了国共谈判三人军事会议。却在

4月8日,他乘美军的飞机由重庆回延安,飞机在山西兴县黑茶山失事,不幸遇难身亡。一位将军就此消逝。即使我们前面艰难险阻,只要我们心中有自己的梦想,属于自己的梦想,我们就能克服困难,迎来光明。在黑暗中也能前行。

让我们从革命历史的悲痛中暂时回来,一起去追寻诗仙李白的足迹。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一首《赠汪伦》,使汪伦与李白的友情成千古绝唱,桃花潭却因之流芳千古。李白为何会来桃花潭? 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唐天宝年间,泾州(今安徽省泾县)豪士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下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阳家,欣喜万分,遂修书一封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酒乎?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来,汪伦便据实以告之:桃花者,实为潭名;万家者,实为一家姓万的人开的一家酒店。李白听后大笑不止,并不以为忤,反而被汪伦的盛情所感动。适逢春风桃李花开日。桃花潭,此处不仅风景秀丽,也有被称为“中华第一祠”——翟氏祠堂。一个桃花潭将李白和汪伦俩人联系一起。观今,是否还会有下一个李白和汪伦。

离别了李白和汪伦,我们来到了马克思主义者王稼祥的故居。王稼祥,原名嘉祥,又名

稼啬。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对外工作的开拓者之一。1949年后以外交部副部长的身份担任第一任驻苏联大使,他参与完成了安排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的重要任务,参加了中苏会谈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进入王稼祥纪念馆,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尊王稼祥同志青少年时期的汉白玉雕像,他面色沉静、目光有神凝望着远方,眉宇之间微蹙,左手拿着《申报》,右手握着拳头,表现了他投身革命的勇气、决心和对未来前途的思索与展望。《王稼祥生平陈列展》的主题是“永远的稼祥”。展厅共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风华年代,第二部分是忠诚战士,第三部分是三大贡献,第四部分是卓越领导,第五部分是杰出外交,第六部分是永远的缅怀。每一部分段首画面都有主题色调,主要体现其不同时期不同生活、思想状况。整个展厅的表现形式分三种:一是平面、二是立体、三是灯箱。意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全方位地将王稼祥的一生展示给大家。王稼祥故居是一幢具有皖南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书房是少年稼祥学习的地方。在这里,他背着家人读过《新青年》、《向导》和《中国青年》等进步报刊,为他后来走上革命道路,成为杰出的革命领导人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想成为伟人,必须有常人没有的意志。古之立大事者,不为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正处于风华正茂的我们,为何不为我们的理想去奋斗,即使失败,我也可以无悔。

恋恋不舍的离开王稼祥的故居,我们又来到了一处被世人遗忘的皖南最大的古民居——査济古镇。  如果不是又游客到那里去,似乎可以说那里是个世外桃源。在这里主要是明清民居古建筑群,雕粱画栋,翘角飞檐。关于它的特色,有诗曰:“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汇流万户间,寺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据说古代的查济有一百零八座祠堂,一百零八座庙宇,一百零八座桥梁,孝子坊、贞节坊、官宦牌坊十八座。村外钟秀、石门、巴山、平岑四门,有如松、青山、巴山三塔,村内岑溪、许溪、石溪三条小河穿村而过。现在我们看见的只是陈旧破碎的景象,农妇在溪水中洗衣,狗在巷中慢走,昔日的繁华变成了今日平静的农居生活。古宅的门坊、墙裙、柱础上、窗棂和门楣上,都有精美的雕饰。而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徽式建筑中的“三雕”,那令人骄傲的飞檐木雕、柱础石雕与高大的门头砖雕。如今的查济更像一个熟睡的老人,在其苍桑的眉宇间透露出昔日的繁盛。查济是个规模很大的村庄,可是似乎在建村时不曾整体规划过,因此整个村子的布局略显得有些零散。在我看来这个村子像个迷宫一样,数不清的巷子让你不知身在何处,又像这里已经走过了。但查济的巷子又处处相通,七弯八拐终有出口。脚下清一色的石板路被踩磨得溜光锃亮,记录着古老的印迹。在那里,你的内心似乎有着从未有的平静,浮躁的心在那里一下子就静了下来。内心的平静,让我们更好的去放飞属于我们自己的青春梦想。

告别了世外桃源,告别了在这个喧噪的世界我们内心少有的平静。我们来到了皖南事变的发生地,在这里人们为了纪念那些烈士,在此修建了“4117广场”——用石头砌成的“4”“1”“1”

“7”的字样, 寓意是皖南事变的发生时间1941年1月7日。  1940年10月19日,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强令长江以南的新四军、八路军在一个月内全部撤到江北;中国共产党从维护抗战大局出发,答应将皖南的新四军调离;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的支队9000多人由云岭出发北移;6日,行至皖南泾县茂林时,遭到国民党军8万多人的伏击;新四军奋战七昼夜,弹尽粮绝,除约2000人突围外,大部分被俘或牺牲;叶挺与国民党军队谈判时被扣押,项英、周子昆被杀害。 两党交涉期间,双方火线冲突进行了七天七夜,新四军因兵力薄弱陷于绝境。这就是“悲壮七日 ”。

至此,为时两天的追寻红色足迹已经结束了。但这次的活动让我牢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弘扬艰苦奋斗、勇往直前、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牢记党宣誓,增强党性观念,永远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既然要成为党员,我们现在就应该发挥出党员的作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革命精神弘扬方面应该起带头作用。现在的我们缺少的是梦想,习主席也说了“中国梦”, 我理解的“中国梦”就是,中国的青少年应该有梦。我们的先辈就是因为有梦想,他们才会有勇气去前进,去为了自己的梦想奋斗不止。既然降生到这个世上,我们就要好好看看它,找到属于自己的世界第一。

现在我们已经追寻了红色足迹,是时候放飞我们的青春梦想了。

作文九:《《倾听者》的艺术魅力》3300字

《倾听者》(The Listeners)是英国著名诗人瓦尔特・德拉梅尔(Walter De La Mare)的代表诗篇,最早出版于1912年。然而,就是这首诗,在出版后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吸引了世界各国无数读者的眼球。根据Google的搜索(2006年1月17日),互联网上关于瓦尔特・德拉梅尔的诗歌《倾听者》的信息就多达11400多条,可见这首诗的恒久魅力。

《倾听者》让无数读者着迷的同时,也一直吸引了众多文学评论家的旷日持久的研讨。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珀塞尔(Purcell,1943)等评论家就努力进行过种种解读;到了五十年代,评论家格温(Gwynn,1954)更是明晰的指出:“困难不在于寻找这首诗中的旅行者和倾听者的寓意,而是因为能够找到的寓意实在太多。”到了六十年代,皮尔逊(Pierson,1964)认为这首诗表达的是那位旅行者的英雄气概、忠诚、迷惑以及那些倾听者的冷漠。当代德拉梅尔研究专家安妮・本廷克(Bentinck)认为:那位旅行者代表着人类的英雄气质,他是“面对种种黑暗势力,仍然坚守承诺的人”。

德拉梅尔本人在与其友人的通信中说道:“关于《倾听者》,经常有人要我解释它的寓意,而我通常的建议是他们应该保留自己从诗中感悟出的寓意。”德拉梅尔的诗学理念是:“诗歌不在词语中”,“诗歌存在于你的反应之中”。

《倾听者》一诗为什么会有如此恒久的魅力?毫无疑问,这与它高超的创作艺术、诗人独特的艺术追求密切相关。

《倾听者》一诗描绘的是一位神秘的旅行者,无人知晓他来自于世界的何方,在一个万籁俱寂的月高之夜,人困马乏,匆匆赶到黑色森林中一座荒废的别墅之前,前后三次扣响了别墅的大门。谁会前来迎接这位孤寂的旅行者?唯见荒弃的别墅内,幽灵般的幻影,在缓缓移动的月光下,叠叠重重。眼前的一切让孤寂的旅行者神情紧张,仿佛濒临绝境。他情不自禁地高声呐喊:“屋里有人吗?”。他竭力的呼喊了三声,别墅之内唯有一群幻影在倾听。孤寂的旅行者也感觉自己是在与别墅内的“幻影倾听者”交谈。他内心深感蹊跷,跨上马背,疾驰而去。幽静,重新笼罩黑色森林。

一、奇异浓郁的幽静氛围

英国文学史专家哈里・布拉迈尔斯指出:“在二十世纪善于塑造氛围的诗人中,瓦尔特・德拉梅尔堪称他们中间的大师。”德拉梅尔塑造氛围的艺术,尤其是幽静奇异的氛围的艺术已是炉火纯青。

众所周知,诗歌只有拥有了诗的特质氛围,才能成为一首好诗,才能吸引读者。无论是英语诗歌还是汉语诗歌,一概如此。在《倾听者》中,德拉梅尔成功地塑造出一种整体混一的幽静氛围。诗人首先巧妙地选择了适宜的背景:时间:一个月高之夜;地点:黑森林、废弃的别墅;人物:孤独的旅行者和他的马匹。随后还有:别墅内幽灵般的幻影;旅行者心底里蹊跷的感受。凭借这些特定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景色,诗人就轻易地为我们渲染出一个虚幻缥缈的境界。

“虚实交融”、“以动衬静”。德拉梅尔善于使用并经常采用“以动衬静”、“虚实交融”等有效的艺术技法来渲染诗歌的氛围。这一点与很多英语诗人的艺术偏爱相去甚远。比如,诗歌第九行至第十一行所描绘的就不是眼前的“实景”,而是源自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但这些虚景(空白)却与诗中的实景相得益彰,有力地渲染了幽静的氛围,艺术效果绝妙。德拉梅尔还采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突出黑森林的幽静:马的嚼草声,惊飞而出的鸟声,都迫使本来就寂静的环境更为静幽。特别是惊飞之鸟的描绘,多么类似我们的“鸟鸣山更幽”,唯独多了一丝恐惧色彩。

意象丰富,内涵深刻。德拉梅尔是刻苦追求艺术之完美的诗人。他从不在自己的诗歌里直抒胸臆。他要挖掘诗歌语言的无穷表现力,要凭借诗歌字里行间的魅力,来呈现难以言说的内蕴。德拉梅尔认为,唯有通过想象力,人们方能摆脱现实世界的束缚,更加逼近“真实的世界”。这种艺术追求在英语诗歌史上难能可贵。

语言质朴,韵律优美。德拉梅尔的诗歌凭借的是质朴的语言和简洁的句式。《倾听者》的语言平淡如话。简简单单的几行诗句,不事雕琢,给人一气呵成的感受。运用普通的话语创作出不普通的诗歌,是大诗人的功力。德拉梅尔也喜欢使用一些“古词汇”,纯粹是为了渲染“遥远”、“古久”的氛围。他的诗歌音乐效果迷人,韵味醇厚,耐人咀嚼。

二、梦幻境界的人生探索

德拉梅尔是一位严肃的作家,他的艺术创作就是他的人生追求。他的艺术情趣就是要通过一些看似不可理喻、不可确知的事物编织起来的梦幻境界探索人生的真谛。评论家乔・格里非思(Griffiths)说:“他(德拉梅尔)利用鬼怪故事或对人生前世的透视,这是他探索人生中令人惶恐不安的问题的一种曲折迂回的方式。”。德拉梅尔对于二十世纪以来,那种把功利主义、物质财富奉若神明的社会风气,深感不满。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作,塑造出迷人的文学形象,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使人们重新审视一味追求物质享受的做法。

德拉梅尔是一位梦幻境界的人生探索者。《倾听者》全诗以旅行者先后三次的敲门为线索而展开。诗歌描绘的内容看似简单,其实许多细节内容都寓意深刻,体现了诗人的人生追求。我们就以旅行者的三次敲门为线索,展开分析。

在旅行者第一次敲门时,德拉梅尔着力描绘了背景:黑色森林,神秘的“旅行者”,单人匹马,在一个万籁俱寂的月高之夜,风尘仆仆地赶到一座废弃的别墅之前,敲响了别墅的大门。这是一种介于现实与梦幻之间的特殊境界:

“那儿有人吗?”旅行者问,他敲响了月光笼罩下的门。

德拉梅尔贯于在梦幻的境界中进行人生真谛的探索。因而,诗中看似神秘、恐怖的氛围只是诗人呈现主题的一种艺术手法而已。正如拉赛尔・霍本(Hoban)所说:“他是一位精神探险者,不断地探寻人的命运和世界之谜的答案;不断往来于有形世界与无形世界的相接边缘。”

旅行者第二次敲门时,仍不见任何人前来迎接。唯见别墅大厅之内,月光朦胧,幻影重叠。这让旅行者心绪复杂,他从灵魂深处感受到幻影的蹊跷。经过短暂而焦虑万分的等待,他情不自禁的再次大声疾呼:“那儿有人吗?”

旅行者的呼喊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此时此刻的旅行者,好比人生道路上的一位不畏艰辛的探索者,探索着人类精神领域的“新大陆”。当人孤寂地面对苍茫天地之时,人的灵魂深处难免感到一丝对宇宙的无可名状的困惑和蹊跷,禁不住要迸发出一声震天撼地的呼喊。这位旅行者的呼喊,显得那样的苍老,仿佛他已进入非人世间所能拥有的境界,唯有“幻影倾听者”给予了他“无声的回答”。

对德拉梅尔而言,《倾听者》中的“幻影倾听者”象征着人类生活中一切无法理喻的事物。诗人希望通过象征的联想,创造出人类常情难以理喻的境界,从而更加逼近“真实的世界”。我们可以说,德拉梅尔就是诗中的旅行者。他既是人生路途上的探寻者,也是未知世界的倾听者。正如诗中所描述的:他是“一位来自于人类世界的、唯一的醒悟者”。

当旅行者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敲门之时,诗歌浓郁的幽静氛围已经形成。缓缓移动的月光使旅行者在视觉上产生了奇异效应:客厅之内的重重幻影,被他想象成一群“幻影倾听者”,一群可怕的“怪物”,窥视着他的一举一动。旅行者从其灵魂深处,感悟到这群“幻影倾听者”的蹊跷。他终于“绝望”地发出了雷鸣般的呐喊:

“告诉他们我来过了,没人迎接我,可我履行了诺言。”

这两行是意义非同寻常的诗歌之“眼”。它唤起了读者的丰富想象。它让读者对旅行者的古怪行为仿佛有了合乎情理的猜想:旅行者既然是前来赴约。可是他单人匹马,星夜奔走,为的是怎样的约言?是十年前约定下的骑士般的生死决斗?还是约在二十年后的朋友会面(像美国作家奥.亨利所描绘的那样)?其实,我们人类的一生难道不也是一种约言?对于读者的类似疑惑,德拉梅尔从不会提供任何答案。这是由德拉梅尔“开放性”的诗歌特征所决定的。

德拉梅尔的许多作品,包括诗歌和小说,描绘的场面始终给人一种似梦似真、难以捉摸的感觉。这是德拉梅尔诗歌主题的虚淡空灵的特征。虽然主题显得虚淡空灵,场面也超越了现实世界的常情,然而它“却符合一定时代、民族的心灵运动的情理,具有艺术的本质真实性”。

刘仪华,男,江苏南通人,江苏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作文十:《倾听的作文》1500字

。我的心情糟透了,比我们乡下的酒糟还糟。因为我不久就要面临高 考大决战,如此下去那肯定是猪八戒娶妻,有上文没下文了。 而就在此时,我发现了班上一名奇特的同学 L,L 一直就没有午睡的习惯, 总是一人在校园里晃荡着。

有时就会站在树荫下,撮一片叶子在口里,发出种种 古怪的声音,不知是逗弄鸟虫还是逗弄自己。我第一次发现叶子还有这种功能, 就如崔永元第一次发现秋波原来是指秋天的波菜。在阳光与热风的挑逗下,一树 的叶子闪闪的亮亮的摇曳着,放出白光。我不知道叶子有不有作息时间表,有不 有烦恼。在我看来,叶子在任何时候都没有区别,没有和风细雨的轻快感,也没 有凄风苦雨的痛楚感。就像 L 一样,上课从不瞌睡,成绩一直是稳稳当当,不好 也不坏。 L 手中的叶子当然是绿色的。我在思考为什么它一定要是绿色的。

难道是因 为我们的祖先生活在树上吗?我们的祖先好斗, 火爆。 而绿色不耀眼, 也不沉闷, 正可以中和那些极端分子和极端因素,让环境舒缓下来?那是上帝的杰作,上帝 不想让这个世界老是处在宇宙大爆炸中。所以,我看到思想了,它是绿色的,到 处飞舞。我在飞舞中澄清为一杯清水。 从另一个角度看,一片叶子是武林人手中的得力工具。一片叶子可以是一苇 渡江,救人于水火之中。也可以被高手贯以气功充当刀砍斧削的功能。我为什么 不能乘坐一片叶子作一次浪漫之旅呢?

那年乘坐飞机飞过琼州海峡时, 就像一片 叶子漂浮在云团之上。小时候在旷野望见飞机从上空飞过,觉得那就是一片会叫 的大枫叶,那时感到自己是不可能去享受的。

人生真是奇怪,好比上楼梯,第一 级没有上去是不会奢求以上几级的,而一旦上去,总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哈,想起来了,有一次回老家,去了一趟十年未曾到过的山窝,觉得里面实在是 太小了,以前怎么会没感觉到,那时一村人在里面叽叽喳喳呢,真的就是红杏枝 头春意闹。 如果将一片叶子放在手心观察,其逻辑性是相当的强。

叶骨,叶液,叶肉, 其生命系统相当完美。难怪一片叶子也有思想,向我呢喃了如此之多。 感谢叶子,我一直在追随着你,倾听你的教诲。 倾听那些美丽的声音 听过雨滴落入水中那种清脆的声音吗?听过风吹树叶那种细碎的声音吗? 听过鸟雀起飞拍打翅膀那种富有力感的声音吗? 你倾听过生活的声音吗? 当第一缕阳光划过黎明的黑暗时,寂寂无声的世界喧嚣起来。

早上醒来,一切的声音都清晰可“见”。时钟秒针跳格的嘀嗒声,厨房里沸 水翻腾的咕噜声,自来水笼头的哗哗声,锅碗碰撞的叮当声。所以的声音携着无 数的信息扑面而来,让你明白自己的下一步是什么。 然而,你记住了怎样的声音?这些有意义的无意义的信息撞击着我们的鼓 膜。 可是, 能够真正在心中感受的又有什么?事实证明, 我们记住的也许并不多。

有些声音我们真的是听而不闻,而这也许恰恰就错过了世间最美丽的声音。也许 那是一句赞叹,也许那是一句关怀,也许那是一个美丽的暗示,也许什么也不是 而只是一种美丽的展示。我们的世界是有声有色的,为什么我们往往忽略声音 呢? 假如这个世界没有了声音,生活就是一场哑剧,再美好的声音也无法感受, 生活将是多么的悲哀。

闭上嘴巴吧,竖起耳朵倾听。 听时间流逝的声音,听花开花落的声音,听妈妈唠叨的声音,听朋友喜怒哀 乐的声音,听一切生物呼吸的声音。

这些,是生活的声音。 留意身边一丝一缕的声音,你会发现,自己的生活多出了许多有趣的东西。 也许是小巷拐角处老大爷煎油饼的滋滋声,也许是公园里小朋友玩皮球的啪啪 声,也许是充满活力的车铃声。 生活是多么悦耳,只要你留意它们,只要你欣赏它们,只要你记住它们,它 们都是你的丰收乐曲。 听,那些看不见却能在记忆中带来美妙感觉的声音,收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