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高等教育 > 文学 > 【《鲁迅所处时代背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1200字】 谁的伯父是鲁迅先生

【《鲁迅所处时代背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1200字】 谁的伯父是鲁迅先生

时间:2020-01-18 09:17:58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鲁迅所处时代背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1200字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等等,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等等。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

鲁迅1881-1936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面临生死存亡严重威胁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中日关系:

1.19世纪末70年代,日本侵犯台湾,后勒索中国白银50万两作为撤兵条件。

2.1894年-1895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战后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

3.1900年日本参加八国联国侵华。

4.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5.1913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从而揭开侵

华序幕。

6.1932年,日本制造“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

7.1932年,日本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州国傀儡政权,使东三省成为其殖民地。

8.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同日本签订《淞沪停战协定》。

9.1935年,国民政府与日本签订《何梅协定》。  10.1935年,日本策动华北五省自治。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民族解放运动风暴 在中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1905年8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成立,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辛亥革命于1911年10月10日在武昌首先发动,占领了武汉三镇,组织了湖北军政府,定国号为“中华民国”,废除清朝的皇帝年号。12月2 日,革命军占领南京。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2月12日,清帝溥仪宣告退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皇帝专制制度,沉重打击

了中国的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作文二:《我所热爱的鲁迅先生》1300字

我所热爱的鲁迅先生

我以前常在思考:文人究竟是以什么作用出现;尤其在乱世,文人的意义又何在?也许,鲁迅先生的身体力行正为我解开谜团。真正的文人总处在社会的边缘,但也同时看到了这个社会的核心与实质。他们的功绩在于:指引人们看到,了解到这一切;让人们不再活在混沌之中。鲁迅先生做到了,且做得很好。只可惜鲁迅先生永远只有一个,再没后来者来指引如今的人。

可是分明的,鲁迅先生仍是一个普通的人,尽管他的成就许多人无法比拟。但他的内心呢?当很深很深的夜,先生只披一件单衣,躺在寒冷的阳台,有谁知道他在思索什么。他会不会忽然觉得很累?因为一切都像天空中的星辰,虚无缥缈而又遥不可及。 也是因为如此,先生也有彷徨,也有寂寞,也有孤独,也有愤懑,也有灰心,也有苦痛,也有悲悯,也有无奈,也有固执,也有浪漫,也有沉寂,也有空泛,也有困顿,也有激动乃至偏激,也有失望乃至绝望。

但,鲁迅永远是鲁迅。

我不知鲁迅先生究竟给后世留下了几张照片,至少我常见到的一张是他的黑白半身照。直挺的长衫衬着一张苍白瘦削的脸,使得

我最爱的便是鲁迅先生的杂文了,而且我认为最充分体现鲁迅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也应该首推他的杂文。高中时候,我的语文老师汪先生曾介绍了几本关于鲁迅先生的杂文集给我,并叮嘱说一定要读完,认真读完,最后还十分心痛地把他自己珍藏多年的少年时的读书笔记借我读。他是痴迷鲁迅先生的,每篇随感中都在无意之中渗透了各种对于鲁迅先生的景仰和热爱,汪老师说先生或许会是他一生中最难以割舍的一部分了。

鲁迅先生的杂文是拥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巨大的思想潜力的,那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一部“史诗”,它不但记录了鲁迅先生一生战斗的业绩,同时也记录了鲁迅先生那个时代中国的思想史和文化史。当先进知识分子要创造适应于中国现代发展的新文化、新思想时,遇到的是来自于各种不同的阶层,各种不同的人物,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的诬蔑和攻击。鲁迅先生的杂文就是在这种没有固定不变的战线、没有固定不变的论敌的思想文化斗争中自然形成的。从五四起,先生就开始用杂文的形式与反对新文化的各种不同的论调进行斗争,但那时他也许还是不自觉的。他的笔触伸向各种不同的文化现象,各种不同阶层的各种不同的人物,其中有无情的揭露,有愤怒的控诉,有尖锐的批判,有辛辣的讽刺,有机智的幽默,有细致的分析,有果决的论断,有激情的抒发,还有痛苦的呐喊。

我眼中的鲁迅先生,是最具个性的人,他刚正不阿,襟怀坦白,婷婷玉立,洁身自好,孤傲而不孤僻,清高而不自恃,入世而不流俗,树敌而无私敌,多怨

而无私怨,尖刻而不乖戾,智慧而不取巧,心系天下而不大而无当,思想深邃而不好为人师。

先生是在困苦和疲惫中逝去的。破损的躺椅上,只留一具枯萎的躯干。是不是他的隐忍生前已到极限?

徐志摩相形之下是幸福的。因为他可以随心地写下他的感受;但鲁迅先生没有也不能,他总把自己当作是唤醒年轻人的工具。可以不厌其烦地给他们回信,晓以大义,也可以夹着他们破烂的布鞋,穿过几条大街去找鞋匠。他说过

或许,鲁迅先生真正可以留给后人的,并非完全他的作品,还有这样一种精神力量。它不像助人为乐那样可以遍地开花,但这种精神只需一缕,便足可弥漫整个民族。而这,也正是我所热爱的,鲁迅先生。

作文三:《我了解的鲁迅》400字

我眼中的鲁迅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做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在我心里,鲁迅先生是个大文豪。但在读了课文之后,我知道了鲁迅先生还是一个憎恶黑暗犹如憎恶魔鬼的人,他把自己的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的民族,他是一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

但从《有的人》这首诗中我看到了一个具有为人民无私奉献精神的鲁迅。从这首诗中可以体现出鲁迅为人民服务的无私、伟大的精神。对黑暗 社会主义者进行全面的打击。这首诗热情地歌颂了鲁迅先生甘愿“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甘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的伟大精神。

鲁迅,一代文豪,永远抹不去的文坛记忆,用字造句已臻化境,那种酣畅淋漓的骂人艺术是对人类语言的一大贡献;那种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和铮铮铁骨的硬汉形象又使他成为了“中国魂”。

作文四:《我眼里的鲁迅先生和鲁迅先生的作品》1900字

我眼里的鲁迅先生和鲁迅先生的作品

鲁迅先生是我们大家认为我们最了解的中国作家, 从中学时代起, 教科书就把我们带入他的世界, 在不同程度上给读者心灵中留下了作者的形象, 然而时间使鲁迅先生的形象变得复杂。

随着我们长大,我们开始探索鲁迅先生更多的文章,不再是以前易懂且略带童趣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亦或是《阿长与山海经》,我们开始读更多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鲁迅先生其人其事也开始渐渐为我们所知。于是我想说说,我眼里的鲁迅先生和鲁迅先生的作品是如何的。

我觉得提到鲁迅先生不得不提到鲁迅精神,早在1937年,即鲁迅逝世一周年,毛主席在发表题为《论鲁迅》的讲演时就总结过鲁迅先生身上不灭的民族精神有三个,首先是政治的远见,由于中国现代各种思潮本身的政治性,由于中国现代社会阶级分裂的激化,使得斗争的选择自然而然地具有了政治内容,并且没有一定的政治觉悟就必然成为被时代播弄的糊涂虫。鲁迅先生最突出的特点——他现实主义的冷静与清醒,正是他有随着时代发展的进步意识和不断提高的政治觉悟才获得的。其次是斗争精神,并且表现在鲁迅先生看清了政治的方向,就会向着一个目标奋勇地斗争下去,决不中途投降妥协。再次是牺牲精神,鲁迅先生一点也不畏惧敌人对于他的威胁利诱与残害,他一点也不避锋芒,把钢刀一样的笔锋指向他所憎恶的一切。最后把这三点综合起来,就是鲁迅先生一生用他众多的文学作品向世人塑造和展现的他所特有的民族精神。

之所以引用毛主席对鲁迅先生的评价是因为主席的评价代表了全民族的意愿,并且我深刻的感受得到主席对鲁迅先生在逆境中所显示的反抗意识和不畏强暴的性格特征,表现出强烈的情感认同和由衷的钦佩。无疑,主席对鲁迅先生的评价是很高的,不管现在关于鲁迅先生有多少论争,我始终觉得主席的评价是正确的方向,鲁迅先生为塑造顽强不亢的民族魂做出了一个文人所能做的一切,作为中国新文学创作的开拓和先驱者, 鲁迅先生在小说、散文、诗歌、散文诗、杂文这些领域中都作出了崭新的建树,而且他的文学作品既是深刻理性思维的结晶, 却又包含着烈火燃烧般的情感, 以及鲜明灵动的形象, 璀璨华美的文采, 鲁迅先生写出了整个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在被压榨和欺凌中间, 不断挣扎、抗争、追求和探索一条崭新道路的心灵史、性格史和文化史, 从而渗透出异常独特的思想魅力和艺术魅力, 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经典。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能征服那个时代的人们,也能征服这个时代的我们,不正是因为他的精神具有新时代仍能传承的证明么,无论如何,我是很钦佩鲁迅先生的。

因为鲁迅先生涉猎的文学体裁很广泛,而我还未能把鲁迅先生的所有作品都细细品味,所以只能凭借我所读过的来谈谈我眼里鲁迅先生的作品。

鲁迅先生的作品我觉得代表了中国最广大民众(在其文章中被称为奴隶、下等人、卑贱者、被吃者)的根本利益, 反映了他们在“三座大山”压迫下求生存、求温饱、求发展的历史要求。并表现了他本人对假、恶、丑社会现象的绝不调和的批判态度,以及对中国下层人民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愤。这在其作品《阿Q正传》、《药》、《祝福》中均有体现。例如浑浑噩噩的小混混阿Q鼠目寸光、盲目跟风;孱弱可怜的小栓被封建统治阶级愚弄丧命而不知;善良懦弱的祥林嫂得不到解救竟求助于迷信的无知而悲惨的一生等等。

鲁迅先生还关注“国民性”问题,它像一条红线一样几乎贯穿了他的全部著作,是“鲁迅精神”的基本组成部分。就《阿Q正传》而言,这部作品以讽刺和夸张的艺术手法将对国民性的反思推向极致。20世纪初期的中国社会充满了病态、荒诞、畸形和丑陋,中国民众中的确有很多阿Q式的浑浑噩噩、懵懵懂懂的人物。在这样的政治文化背景之下,鲁迅先生创作一系列剖析国民性弱点的作品,是还丑以丑的本来面目,其目的是通过民族的自我反省实现民族的自我拯救。 鲁迅先生还是深刻的自我剖析者,自剖意识是驱使他从事文学创作的强大内驱力之一。在小说、散文、杂文等各种文学形式的创作中,无不活跃着鲁迅先生自己的身影,倾诉着他自己的声音,甚至带有自我传记性的特征。这表现在叙述方法上,在《呐喊》、《仿徨》两部作品中,不难发现以第一人称“我”作为叙述者参与故事并作为故事中的人物而出现的叙事模式,从数量上来说占了总数的近一半以上。其中包括《狂人日记》、《孔乙己》、《头发的故事》、《一件小事》、《故乡》、《社戏》、《祝福》、《在酒楼上》、《孤独者》等鲁迅先生的重要作品。由此看来,这种以“我” 作为叙述者参与故事并作为故事中的人物出现的“我—叙述”模式,在鲁迅小说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甚至可以说是鲁迅非常喜爱的一种叙事模式。

在我眼里的鲁迅先生是先进民族精神的化身,而鲁迅先生的作品是拨开迷雾现真实的革命雄风,是拯救愚钝懵懂的国民于水火之中的良药。我钦佩鲁迅先生,也喜欢鲁迅先生的作品。

作文五:《我心中的鲁迅先生鲁迅先生》600字

我心中的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多么了不起的人物,我就来谈谈我心中的鲁迅先生。

我心中的鲁迅先生,是个朴素的鲁迅先生。读鲁迅先生的文章,总觉得很亲切、很自然。鲁迅先生不像别人用华丽的词语来修饰文章,他用贴近生活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最真的鲁迅。

我心中的鲁迅先生,是个关心人民的鲁迅先生。对青年,他是多么的关心。关心新一代的成长,关心新一代的未来。对中老年人,他像朋友一样对待。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一个拉车夫脚受伤了。鲁迅先生仔仔细细地为他包扎伤口。在那个年代,拉车夫是受人嫌弃与鄙视的,可鲁迅先生对百姓如对亲人的。

我心中的鲁迅先生,是个勤劳的鲁迅先生。鲁迅先生视时间如生命一样宝贵,为了人民的生活,鲁迅先生常常早起、晚睡,鲁迅先生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爱惜别人的时间。在《一面》中作者6次描写了鲁迅先生的瘦,那是为人民忙碌而形成的。

我心中的鲁迅先生,是个爱书的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的书都是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鲁迅

先生的书看起来都像新的一样,鲁迅先生最讨厌别人在书上乱写乱画,把书折了、撕了。鲁迅先生在看书前是要把双手洗干净的,桌子也要抹干净的。

我心中的鲁迅先生,是个……

哎!千言万语也描绘不完鲁迅先生在我心中的印象。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就是鲁迅。他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消失了,又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这就是我心目中的鲁迅先生,让我们发扬鲁迅精神,让人人内心中包含着一颗深沉的爱国之心吧!

作文六:《我所以识的鲁迅先生阅读答案》1300字

阅读下列文段,然后答题。

我所以识的鲁迅先生

巴 金

①像先生这样懂得所谓“人情世故”,而且知道旧社会很深的上了年纪的人,怎么能够跟年轻人做朋友而且有亲密的关系呢?

②也许有人不了解。其实先生跟别的人一样,在年轻的时候喜欢跟年轻人做朋友,不同的是,他由壮年到老年,还喜欢跟年轻人做朋友,跟年轻人在一起,他也显得年轻,而且跟年轻人一样的纯真。

③对付敌人他可以利用他那些关于旧社会的知识,可以利用他那些“人情世故”;对待青年他却非常天真而善良。

④以前,他同他的学生孙伏园一起旅行陕西、厦门、广州,他看见孙伏园体弱,便常常自动地替孙伏园打铺盖卷。这一类帮助年轻朋友的事,在先生的一生中,其实是很多的。

⑤很少有人像他那样地爱护青年。我记得有一回有人请先生吃饭,几个有地位的人在席上一致指摘一个年轻编辑的缺点,先生不满意这种缺席裁判,不待终席便拂袖而去。这个年轻编辑就是《译文》期刊的编辑黄源。

⑥这以后《译文》停刊了,黄源也失了业。他为了《译文》复刊的事情四处奔走。他常常去看先生,有一回先生对他说:“看见你瘦了,我觉得很难过。”这是很自然地说出来的。

⑦正因为先生对每一个年轻朋友都这样深切地关心,所以在柔石等五位烈士牺牲后,他会写像《为了忘却的记念》那样充满悲愤的文章。

(1)开头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在本文的作用是________,这段话运用________写法,目的是突出鲁迅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

(3)鲁迅先生对于青年与敌人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第四段和第七段的内容相照应的是哪个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在横线上填全高度评价鲁迅先生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_________。”

(6)第⑤段“先生不满意这种缺席裁判,不待终席便拂袖而去。”一句中“拂袖而去”写出了鲁迅________的心理,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第⑥段中“很自然地”应如何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⑥段开头两句话删去行不行?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答案:略

解析:

(1)设问;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2)过渡;对比;青年。

(3)对待青年热情天真善良,关心爱护;对待敌人他可以利用他那些关于旧社会的知识,可以利用他那些“人情世故”。

(4)对青年他却非常天真而善良。

(5)俯首甘为孺子牛。

(6)气愤;鲁迅看不惯这种背后指责的作风,表现出鲁迅正直善良的品质。

(7)表达鲁迅先生感情诚挚。

(8)删掉不行。后面鲁迅说话没了针对性,会使前后内容不连贯。

作文七:《看了鲁迅先生所写的》900字

看了鲁迅先生所写的《阿Q正传》,发现他笔下所写的阿Q是旧社会所产生的堕落的中国人典型,鲁迅先生为何会写这篇文章,我想他只是为了想要宣泄对人性弱点的看法吧!所以鲁迅先生用讽刺意味的手法写出国人病态的社会和人性的善良与丑恶。从这篇文章里面,我感受最深的应该就是阿Q那被践踏的人权以及觉得自己永远是对的的“精神胜利法”了,这实在是一个要不得的想法,所以我想就以这个方面来讨论。“精神胜利法”是阿Q在遭受到种种挫折后所发明出来的东西,说好听一点是精神胜利法,其实根本就是驼鸟的心态,遇到困难只往地下钻,不会真正的去解决问题,只能够转身就跑。

如果现今社会中有人想靠着精神胜利法来存活下去,我想这应该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吧!因为不可能有老板会想要用这样的员工,不要说在工作了、如果再读书时就有这种心态,我想有这种心态的人未来应该是非常的惨吧,就连在同学中也有可能站不住脚。而在文章中阿Q为了减轻外力给来的欺压和凌辱,阿Q只能自我麻痹和自欺欺人来逃避现实,就因为这样使得阿Q以自负来安慰自己,于是愈陷愈深,也就使得阿Q都活在自己的世界了。也许精神胜利法是给缺乏自信心的弱者的人的人生哲学,自己明明处于劣势,但是却又因为外在种种的失落,于是只有用精神胜利法来取得心灵上的安慰,但这毕竟只是一种自我麻醉的方法罢了,它并不会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强,所以也可以说它是一个人自暴自弃的表现方法吧。  还由于阿Q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他只能靠出卖劳力才能生活,在文章中有写给人家作短工,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但是阿Q他连基本的人生权利也没有,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连一间栖身的房屋也没有,只好长年在土榖祠里落脚,然后必须强迫接受有钱人的欺负,以及村里人们的戏弄、侮辱,这个现象让我感到非常的无奈,在现今社会似乎也是有类似的现象发生,似乎有钱人在社会里就是老大、而没钱的就只能成为有钱人底下的玩具一样被玩弄。在没有人权的社会里他的这些做法是否可以给予同情呢?

这是我看完这本书体会最深和思考的一些地方,对于鲁迅先生笔下的中国人虽然被讽刺的一文不值,但是鲁迅先生想要告诉我们的应该是不要故步自封,不要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也不要对人太过自私,不然永远都不会进步。

作文八:《读鲁迅——我对鲁迅先生的散文“情愫”》1000字

我对鲁迅先生的散文“情愫”

(原创)

我喜欢散文。喜欢读,喜欢写,更喜欢体味、构想散文中的胜景。散文这种文体,总是形散而神不散,给人一种万变不离其宗的感觉。

最初接触散文是在小学六年级。那个时候,父亲将两本厚度有两指宽的《中国近现代散文》交给我,说读好了这两本书我的作文水平就会有很大进步。但是没想到,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我爱上了散文,爱上了散文的那种意境。

散文真的很“散”,可以像杂文,可以如小说,又可以是随笔,可谓是随心所欲。随着语文课程的学习,渐渐地接触鲁迅先生的文章越来越多,就被他的文章的修辞、风格所吸引。

他的散文,值得人们反复阅读和学习。比如《朝花夕拾》,讲述了自其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追忆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风俗画面。几乎包括了文化的方方面面。其不仅在思想、教育、文学艺术、民俗、礼仪制度、民俗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反映和折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了军事、技术等方面。他的文章,从些许点滴小事深刻反映了中国不良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也提出了新的思想学习方法。《拿来主义》写得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国的千年文化,博大精深。可是,就会有些人盲目的崇洋媚外,殊不知,自己国家文化的精妙。有时候,我就会想到现今社会对洋节的追捧。圣诞节、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这些洋节使得相当的中国人为其疯狂。其实,我们满可以取其精华,而不是射门都随便拿来就用,也不管我们自己的千古文化。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将儿时的故事、成年后的回忆以及对当时社会的一些看法交错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风格。这让我们这些学子对这些文章更是钟情。

鲁迅先生的散文,对我总是有一种独特的吸引力。在散文的字里行间总是能发现那样一种美景,鲁迅先生的散文更能展现那样一种让人向往的景致。从种种的小事上,我们了解到那个年代的孩童趣事;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我们了解到当时民众的困苦生活和麻木不仁;从文章的种种中,我们看到那些岁月里的辛酸、无助„„

经常阅读鲁迅先生的散文,文章中常用反语,读来非常有趣,有不知不觉中给人以深思。修辞灵活多变,措辞恰到好处。经常阅读鲁迅先生的散文,会在无形中提升我们的国学文化水平。因此,自始至终,我都热爱着文学,热爱着散文。尤其是鲁迅先生的散文。她,给了我充满美景的童年;她,提升了我的文学素养;她,给了我阅读的激情;她,让我更多的了解了国学!

是时候,再读一读鲁迅先生的散文了„„

作文九:《我的伯父鲁迅先鲁迅先生》3300字

我的伯父鲁迅先鲁迅先生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

张(  )李(  )  囫囵(  )(  )  (  )然大(  )

三(  )半(  ) (  )经风(  )  (  )声(  )哭

难以(  )受  接连不(  )

三、阅读句子并作答.

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⑴文中“这句话”指:“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这句话表面在夸自己,实际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这句话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从此以后,我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⑸“我”听了这句话,为什么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2、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⑴“四周围黑洞洞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⑵“碰壁”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这句话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这句是_____句,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这段话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仔细读课文,填空。

1.“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伯父说的这句话委婉地    “我”读书不认真。“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说明“我”(  )。

2.“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中的“四周黑洞洞的”表面上是指(       ),实际上是指(        )。“碰壁”原义是(     ),在这里比喻人民(    )。鲁迅先生的话讽刺和抨击了(      )。

3.“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里描写动作的词语是(               ),表现了伯父对劳动人民的(             )。

4.“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它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

祥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这句话中伯父的表情变得严肃是因为他从车夫的遭遇想到了旧社会(       ),而且联想到更多的(          )的中国人民,心情变得(      )。这句话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       )和对旧社会的(       )。

二.回答问题。

1.第一自然段和后面几个自然段是什么关系?

2.“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十二册语文阅读(六)《为人民服务》练习

12《为人民服务》

1、这篇文章围绕__________这个中心,分五层来写。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1、这一层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党领导的军队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党和它领导的军队的根本宗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队伍”是指怎样的队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就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用“===”画出这个片段的中心句。这一句与下面三句是(        )的关系。

2、解释下面字的意思。

固(              );或(             );于(              )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哪些人的死比泰山还重,哪些人的死比鸿毛还轻???(各写三个)

比泰山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鸿毛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这一层中,作者为了说明人死的两种不同意义,所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

和(         )。

第二课时堂堂清

第三层:

(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         )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行。(          )你说得对,我们(          )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兴旺起来。

1、在括号里填上关联词语。

2、用“==”划出这一层的中心句。

3、写出下面词的反义词。

缺点(           )  批评(           )  兴旺(          )

4、为了说明“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法。”文章举了什么例子?请用“——”画出来。

5、“精兵简政”这个词语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精—              简—

第四层: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1、请用“==”划出这一层的中心句。

2、、找出一个表示范围很广的词(               )

3、“共同的革命目标”指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条路”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把这个片段分为四小层,并用简洁的话归纳层意。

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画出2句排比句。

6、作者提出要正确地对待牺牲,主要是分三个意思来说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出你读了最后一句话的体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开追悼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学过毛泽东的诗词或文章有哪些呢?请写一写

作文十:《我所认识的鲁迅》1000字

我所认识的鲁迅

2012 。3。15  何逸

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树着,浓密的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名族魂。

第一次接触鲁迅是在六年级的一个单元:走进鲁迅。读有关他的文章实在是费解,似乎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源源不断的哲理。他在我心中也有了个深刻的印象:一张瘦削的脸庞,透露出刚毅与坚强;两道犀利的目光,仿佛能刺透那沉沉的黑夜;一头不屈的硬发,要根根显示着与恶势力的不调和的一位伟大的作家。他总是不屈地战斗着,抗争着,以思想作剑、寸笔为枪,划破漫漫长夜,带来丝丝曙光!

鲁迅的童年时期,家境中落,父亲患病死亡,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年幼的弟妹,这使得他不得不承受家庭的重担,天真的童年生活就这样结束了。他从小就爱听的变故和变故后的经历,使得他从少年时代起就亲近下层人民,深得民心,为他后来的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题材。

鲁迅最初走的是当是最为人们所不耻的“进洋学堂”,在那里,鲁迅认识到了现实世界并不是和谐完美的,而是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不能甘受命运的摆布,不能任凭强者的欺凌。

之后由于种种原因,鲁迅弃医从文,企图通过医学来启发中国人的觉悟,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先生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鲁迅的思想不但为当时大多数中国人所无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学生中也很难得到广泛响应。家计的艰难使鲁迅不得不回国谋职。

鲁迅一生作品无数,1918年5月15日,鲁迅先生在《新青年》杂志上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它奠定了新文化运动,推进了现代文学的发展。鲁迅总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阿Q正传》、《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故事新编》等等这些著名的作品都是鲁迅先生历经千辛,用毕生的心血创作的。 就像他的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这位憎恶黑暗,将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民族,越老越顽强的战士。他的一生永远闪烁着不朽的光辉!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的精神永远在我们的心中!

这就是我所了解的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