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高等教育 > 医学 > 祈使句否定语义探微

祈使句否定语义探微

时间:2021-04-08 09:39:30 来源:学生联盟网

  摘要:语句按交际目的或言语行为的概括意图区分为陈述句、祈使句和疑问句。逻辑否定是语言否定的核心,逻辑学只研究可以直接表达命题的陈述句,但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并不陈述句否定,而是语言研究过程中所受关注较少的祈使句否定。
  关键词:逻辑否定;命题;语言否定;陈述句否定;祈使句否定
  逻辑学关注真值条件和以命题为前提的推理,命题是反映事况的思维形态,符合事物实际情况的命题是真命题,反之则为假命题(黄华新,张则幸2005:28-29)。命题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而语句则是命题的表现形式,但并非自然语言中的所有语句都可以表达命题。语句按交际目的或言语行为的概括意图区分为陈述句、祈使句和疑问句(张家骅2006:195-197)。陈述句(повестовательное предложение)的言语行为意图通常是报道说话人认为的肯定或否定的事实,符合现实情景的陈述句意义是真的,不符合现实情景的陈述句意义是假的,陈述句的肯定和否定的对立是一种是与非,有与无的对立。陈述句有真傎,其意义相当于逻辑判断,逻辑学只研究可以直接表达命题的陈述句。逻辑否定是语言否定的核心,因此,我们通常以陈述句中的否定为阐释对象,而忽略了对祈使句否定与疑问句否定的语义研究。限于篇幅,本文仅以祈使句否定作为研究对象。
  祈使句(побудительное предложение)表达的是一种意愿,说话人希望受话人做或不做某事,并认为自己的意志应该实现和被执行,但并非总有具体的执行人(信德麟,张会森,华劭2004:485)。能够被祈使的是尚未发生的行为,祈使句不描写客观现实,不直接表达命题,无所谓真假。祈使句中存在肯定与否定的形式对立,但不是是非、真假的对立,而是由否定手段表达的与肯定形式不同的说话人意向。(1a)表达的意义是‘我请求你打开门’,(1b)的意义不是‘我不请求你打开门’,而是‘我请求你不要打开门’,否定将请求行为转变为禁止行为(Падучева 2013:252)。
  (1)a.Открой окно!‘请开门’。| b.Не открывай окно! ‘别开门’。
  俄语中的否定祈使句可以表达两种意义,禁阻意义和警告意义。前者表达说话人禁止或劝阻受话人执行行为的意愿;后者表达说话人警告或提醒受话人避免发生某一行为的意愿(孙淑芳1999:42-44)。否定祈使句的这两种意义对动词的体和词汇语义类别具有选择性。自主行为动词,可用于构成肯定和否定两种祈使句,如句(2),在否定祈使句中体的选择不是自由的,不能用完成体形式,只能用未完成体表达“不必”“不该”实施的行为,如句(3)。汉语动词没有独立的体范畴,但有体标记词,如“了”可被视为完成体标记,(3c)(3d)的情况貌似说明汉语规则与俄语有所不同,自主動词在表禁阻意义的否定祈使句既可用未完成体又可用完成体。但“了”在汉语中有两个,“了1”是完成体标记,用在动词后,而“了2”不能被视为动词后缀,不是完成体标记,仅表示事况或状态发生变化(张家骅2011:280-281)。(3d)中的“了”是“了2”,(3e) 中的“了”是“了1”,标记动词完成体,可见汉语与俄语中的规则是基本一致的。
  (2)a.Купи мне мороженое!‘给我买个冰淇淋吧!’ |b.Не покупай мне мороженое! ‘别给我买冰淇淋!’。|c..喝了这杯酒吧!|d.别喝这杯酒!
  (3)a.Не читай во время еды! ‘吃东西的时候别看书!’* Не прочитай во время еды! | b.В комнате душно,не закрывай окно!‘屋里闷,别关窗!’* В комнате душно,не закрой окно! |c.别卖;别修;|d.别卖了;别修了。|e.*别卖了这幅画;*别修了那辆自行车;|f.别卖这幅画,我喜欢;别修那辆自行车,你修不好!
  逻辑否定是语言否定的核心,但并不是语言否定的全部,不应忽视祈使句中的否定情况。受词汇语义因素和语境因素的影响,某些祈使句中的否定并不表达否定的祈使意义。祈使句不直接表达命题,没有真值,否定词在这些句子中的作用不同于其在陈述句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华新,张则幸.逻辑学导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28-29.
  [2]孙淑芳.俄语否定祈使式的词汇语义特点探析[J].外语研究,1999(2):42-44.
  [3]张家骅.俄罗斯语义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280-281.
  [4]张家骅.新时代俄语通论(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195-197.
  [5]Падучева Е.В.Русское отрицательное предложение[M].М.: Языки славян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2013.Стр.19-20,252.
  (作者单位:沈阳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