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高等教育 > 哲学 > 【《《袁隆平》》1000字】袁隆平的贡献100字

【《《袁隆平》》1000字】袁隆平的贡献100字

时间:2019-09-12 09:12:30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袁隆平》》1000字

中共浮山县委组织部 中共浮山县委宣传部 文件 中共浮山县委统战部

浮统发(2010)15号

———————————————————————————

关于认真组织观看电影《袁隆平》的通知

县直各单位、各企事业单位及学校:

袁隆平同志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杰出的科学家、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他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科技工作者,立志解决人民群众的吃饭问题,50多年如一日,全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科学研究,提出了水稻杂交的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使中国水稻产量不断迈上新台阶,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他还是杰出的无党派代表人士,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极参政议政、献计出力,为统一战线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影片真实生

动地反映了袁隆平同志胸怀祖国、一心为民的坚定信念和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和教育意义。

为充分发挥影片的宣传教育作用,根据市委组织部、宣传部、

统战部《关于认真组织观看电影〈袁隆平〉的通知》(临统[2010]9号)文件精神,现就做好该片的宣传、组织观看工作通知如下:

一、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党外知识分子、职工观看影片,引导党员干部、党外知识分子和广大群众学习袁隆平同志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

二、各单位要以此为契机,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力足岗位,锐意进取,为推动科学发展,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做出积极贡献。

三、新闻单位要重视影片的宣传,积极报道有关放映动态,宣传影片的思想艺术内涵,报道广大干部职工对影片的反应拓展影片的放映效果,充分发挥影片的教育、引导和激励作用,在社会上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影片的组织发行放映工作由电影《袁隆平》山西发行办负责落实。

四、具体事项安排

1、放映地点:浮山宾馆二楼会议室 2、放映时间:2011年1月   日9:00

3、票价:30元/张

联系人:袁玉红     15535738239 五、各单位观看人员安排见附表

中共浮山县委组织部部      中共浮山县委宣传部

中共浮山县委统战部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电影   组织观看   《袁隆平》   通知 中共浮山县委统战部办公室         2010年12月25日印

(共印80份)

各单位观看电影人数分配一览表

作文二:《袁隆平院士》7100字

出生年月:1930年9月7日 籍贯:江西德安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职位:主任

毕业院校:西南农学院

袁隆平院士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汉族,江西德安人。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1964年开始杂交水稻研究,1971年调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1978年晋升为研究员,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的籼型杂交水稻研究获我国迄今唯一特等发明奖;湖南省委、省政府授予袁隆平“功勋科学家”称号;我国发现的国际编号为8117的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他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等8项国际奖励。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

六十年代以来,袁隆平的科研成果使中国在矮杆水稻、杂交水稻育种和超级杂交水稻育种上三次领先世界水平。前两阶段的研究成果在中国推广后,中国的水稻单产从四百公斤左右提高到六百公斤左右,近二十年内为全国增产粮食三千多亿公斤。

七十年代初,袁隆平发表了水稻有杂交优势的观点,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种的禁区。国际上的同行们称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和推广上:

一九六0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

一九六四年提出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观点,并开始水稻杂交研究。

一九七三年与他人合作实现了杂交水稻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配套,在世界上首次育成强优势杂交水稻。

一九七四年突破制种难关,研究出一套籼型杂交水稻生产技术,使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的人。

一九七六年至一九八七年间,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累计达到十一亿亩,增产稻谷一千亿公斤。

一九七九年,杂交水稻作为中国第一个农业技术专利转让美国。

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荣誉:

一九七九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一九八0年至一九八一年,赴美任国际水道研究所技术指导。

一九八一年获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

一九八五年获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 金质奖章。

一九八七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

一九八八年获英国朗克基金会“朗克基金奖”。

一九八九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一九九一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

一九九三获得美国菲因斯特拯救饥饿奖。

一九九五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获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发的“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章”。

一九九六获首届“日经亚洲技术开发大奖”。

一九九七年在墨西哥获得“先驱科学家”荣誉称号。

一九九八年获“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

一九九九年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为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二000年五月三十一日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隆平高科(资讯 行情 论坛)”在深交所上网定价发行。这是中国证券市场首次以科学家名字命名上市公司和股票。

二000年八月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高等院校“袁隆平科技学院”在湖南成立,袁隆平出任名誉院长。这是中国首家以科学家姓名命名的高等院校。

袁隆平是国家高科技“八六三”计划生物技术的学科带头人,撰有《杂交水稻制种和高产的关键技术》、《杂交水稻培育的实践和理论》等论文,主编《杂交水稻》一书。

虽年届七十,袁隆平仍然活跃在科研和生产第一线,工作之余他的爱好是看书、听音乐和拉小提琴。

1.创新,是中国杂交水稻第一人;

2.时刻关心人民,他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

3.不重名利,如果他申请专利的话,或许他现在是中国最富有的人,可是他却把专利无私的贡献给国家;

4.对艺术的追求,他擅长小提琴,平时喜欢广博群书;

5.简朴,即使已经成为百万富翁,他的生活依旧简单。

【袁隆平精神】

袁隆平院士作为科学家,不仅贡献巨大,更是一位精神可贵、品德高尚的人。他杰出的科技成就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达到了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赢得了社会的普遍尊重。他的人品、精神和作风,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典范。

一是为国为民为事业不畏艰难,勇于付出的精神。袁隆平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应该把个人的理想同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统一起来,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社会的改革实践结合起来,牢固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和永远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

二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的务实精神。袁隆平院士认为:成功的要决在于“知识、汗水、灵感、机遇”,20世纪60年代初,米丘林、李森科遗传学说盛行、他视野开阔,通读外文资料,了解到了孟德尔、摩尔根现代遗传学理论研究的新动向,于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打开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我认为前辈已为我们这代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立人,学一生,爱一行,钻一行,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挫折不屈服,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弘扬时代精神,乐于服务,甘于奉献,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

三是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自从事杂交水稻研究起,他都是从大处着眼,从难处着手,从全局着想,所以课题一上马就能带动不同地区和单位的合作攻关。20世纪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组发现的“野败”材料毫无保留地分送给全国18个研究单位,从而加快了协作攻关的步伐,使三系配套得以很快实现。我想作为一名办公室工作人员更需具备这种精神。团结同志,倾听大家的呼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做到“雪中送炭”而非“雨后送伞”做一名合格的服务员,围绕全局决策,统一认识,理顺关系,全力以赴把事办成、办好、办到位。加强自身素质休养树后勤人形象。

同时,袁隆平院士还具有非常好的人品、作风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谦逊豁达,不以权威自居;他作风纯朴,关心他人;他热爱生活,健康乐观。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当代知识分子忧国忧民、造福人类的宏大报负、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奋斗意志、淡泊名利、奉献社会的思想境界。我为我院出了个袁隆平院士而感到骄傲,更为自己生活在这个时代而感到自豪。

袁隆平的名字在中国家喻户晓。他的了得不仅仅在于从国家和国际的最高奖台上领回了一大堆金灿灿的奖牌,并在农业科技史上塑就了万众景仰的里程碑,更在于他的努力为中国庞大人口的口粮丰足上了保险,为全人类远离饥饿铺就了希望之路。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公。

杂交稻是世界级科技难题。发达国家较早涉足并投入巨大。能在中国首先突破得益于袁隆平的创新思维和一往无前的执着探索。起步于“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重大使命,袁隆平在失败——探索——再失败——再探索的反复试验中,实现了对既往理论的重大校正,突破了被认为毫无可能的多种关键技术,艰难而执着的一步步走向成功。他的眼里永远有下一个目标,他的脚下一直是从头攀登的原点。从异形稻到杂交稻再到超级稻,从三系法育种到两系法再到一系法。袁隆平一直在思考、一直在创新、一直在突破。天梯不尽攀爬不止,难关未绝奋争不息,永不止步的科学探索成就了袁隆平的伟大事业,同时提示了对大成就者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规律。

袁隆平的过人之处,还在于他的胸襟与品德。初期探索,卧薪尝胆,来自方方面面的打击接二连三,能坚持下来已属难能可贵,有所突破更是弥足珍贵。然而袁隆平对渗透着血汗的成果从不视为己有,一有突破便立即告知同行,让大家共享成果。他一次次用个人成就垫高了全国同行的起跳点,迅速造成千军万马高起点上协同攻关的局面。科研进程和推广效果因此千百倍提升,庞大团队中的杰出成就和人物因此灿若群星。舍一己之名利,促全局之伟业,袁隆平的道德选择令人肃然起敬,而立足全局评判得失的思维方式更是大有深意。当今社会,合作是基本攻关方式,大课题必须群策群力,为个人争功争利是全局的公害,但愿合作共事的人们都能用袁隆平的尺子量一量自己。

袁隆平给人的突出印象是本色朴素、低调平实。田里作业,他是一位地道的农民,高层论坛演讲,他是幽默睿智的科学大师。辉煌的殿堂和简陋的茅舍对于他仅仅是工作场所的转换,倾心科研不计较生活的背后,是科学大家对生活的超世俗理解,是杰出人才对人生深刻领悟,作为举世称颂的大师,永远的本色与朴素正是他高风亮节的一部分。有句老话说“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用在袁隆平身上似乎颇有道理

昨日上午,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揭牌仪式在郫县犀浦镇石亭村隆重举行。

提起“杂交水稻”,我们的脑海就会在第一时间浮现出“袁隆平”这个闪光的名字  。这位被国际同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常委、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先生,昨日上午与四川省委常委、副省长郭永祥,成都市委常务副书记邓川一同为西南第一个杂交水稻科研基地——成都分中心揭牌。

袁隆平年事已高,除了繁重的科研和生产管理工作外,还有许多繁杂的社会事务随时随地找上他。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欣然接受了我们的专访。(相关报道见今日02版)

“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水稻像高粱那么高,稻穗像扫把那么长,稻粒像花生米那么大,和朋友们走路累了就到水稻底下乘凉。”

这是袁隆平年轻时的梦想,梦想指向的,是一位科学家朴素的济世情怀。当荣获我国迄今为止唯一的特等发明奖、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和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以色列“沃尔夫奖”、美国世界粮食奖基金会“世界粮食安全奖”等13项国际大奖的袁隆平一次又一次地载誉归来,当全世界都得以在他种植的水稻底下乘凉的时候,我们感受到了这种情怀中博大的爱。

作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发明家,袁隆平给予了中国乃至全世界伟大的贡献。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认为袁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是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

袁隆平是中国这块沃土孕育出来的大知识分子。传统士大夫文人深富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经邦济世情怀与重农文化精髓,在袁隆平的身上有很明显的体现。当1960-1962年中国连续3年粮食几乎颗粒无收,无数农民饿死之际,袁隆平立下志愿:一是把“超级杂交稻”合成;二是让杂交稻走向世界。他成功了。有人奇怪袁隆平为什么不申请专利,那样的话,他就会成为世界级大富翁。可袁隆平的回答是,我没有想这么多,谁想种都欢迎,而且越多越好。

“民以食为天。”袁隆平的理想就是解决中国人乃至全地球人的吃饭问题。正是在这“天大”理想支撑下,袁隆平才以其极大的毅力,投身于杂交水稻研究工作中,实现了为中国和世界增产粮食的美好愿望。

经世济用,伦锦德厚。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如果说,“东方魔稻”是袁隆平奉献给我们这个世界的一份宝贵的物质财富的话,那么,袁隆平朴素的济世情怀和关怀民生疾苦的崇高追求,则是他馈赠给我们的一份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 要对袁隆平进行客观中肯的评价首先应当将他的职业做一个精确的定位,他是一位科学家,一位农业科学家。但是目前对于农业科学家的定义却并不十分确切,我认为比较客观的一种说法是: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研究,取得一定的成就,撰写出一定的农学著作及对当时当地和后世农业有一定影响的人。农业科学家的首要职责是对农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袁隆平是一位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他和他的团队所取得的成就是不需要赘述的,全球水稻的产量是最好证明。他之所以被推上当下所处的极高地位,这不仅仅是他个人成就使然,这反应的更多是全世界对粮食安全的重视,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粮食产量直接影响到7亿农民的生活,粮食的安全也直接关系到所有国民的基本生活状况,这个让粮食产量翻番的科学家自然很容易出现在全民的关焦点上。他的研究是一个大众的研 究,是惠及全民的研究,所以受到全民的关注。特别是中国这样一个饱受饥寒的古老农业文明国家,每年都能吃饱饭的愿望是几千年来一代又一代底层百姓的夙愿,靠天吃饭的极不稳定产量经常带来巨大的饥荒,就连解放后的三代人也没能逃脱挨饿的困境。但是,这些所有关于饥饿的悲剧随着杂交水稻的诞生而消失了,每一个受过饥寒的人能不纪念感谢袁隆平吗?这种贴近民意的科学研究是百姓最渴望的研究,是最有用的研究。他被推上当下这样高的地位实在是民意所向。我们研究机理的目的是为了借此创造出惠及人类生存、生活的发明,如果牢牢抓住他在机理上研究上的不足而否定袁隆平的贡献实在是有失偏颇,这是对科研意义的本末倒置。 袁隆平的研究是服务大众的研究,而不是只

为一小撮人服务的“贵族研究”,他研究的成果是每一个国民都在生活中切实享受到的科技进步,而不是那些普通百姓消费不起的昂贵成果;他的研究带来的利益是雪中送炭的关怀,而不是锦上添花的装饰和奢侈享受。他不是幸运儿,而是埋头田间失败千万次依然坚持的科学家,他是有责任心,有担当的科学家。他做的这类科研才是最底层、也是最大群体的人民最需要的科研,他受到所有人的尊重和推崇反映出大多数普通百姓对科研最淳朴的夙求,这些实在是他所当值的。  他认为,杂交水稻成果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他把“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为毕生最高的追求,并为促进杂交水稻的国际发展做出了极大的努力。他慷慨地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技术和某些育种材料,传授或赠送给其他国家的科学家,以帮助他们发展杂交水稻。

同时,袁隆平还具有非常好的人品、作风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他谦逊豁达,不以权威自居。杂交水稻的成功虽带给了他许多的荣耀和光环,可他却从不摆名人架子,待人坦诚。在研究中心,他经常组织研讨,鼓励大家发表见解,集思广益;他经常接待国内外同行的友好访问,十分珍惜这样的交流机会,常常邀请客人举行学术讲座,以开阔眼界,互通心得。往往在这种时候,他把自己当成学生,虚心地请教问题。

他作风纯朴,关心他人。他不讲究吃穿,办公室的设施也很简单。他捐出百万元作科研基金,自己添置衣服时却挑选便宜的,有一次,他花100元买了7件衬衣回来,还和大家吹嘘可以穿好几年。然而他非常关心农民后代,捐助了多名困难学生。

他热爱生活,健康乐观。他认为保持身体健康是做好工作的前提。除了工作,他每天还腾出时间参加文娱体育活动,拉小提琴,打麻将,游泳,打排球,一点也不亚于年轻人。按他的话说,这叫劳逸结合。

打麻将时不带彩,输了要往桌子底下钻,有人说算了吧,他不听,弯着身子硬要钻,引起众人拍手大笑。他给孩子取名也是有意思的,他有三个儿子,分别取小名为五一、五二、五三。他说:“我家孩子是单一品种,都是雄性,要有个女孩多好!”到了下一代,他的愿望得以实现,有了大孙女又有了二孙女,两个孙女的名字都是他取的,有意义又富有幽默感:大孙女叫袁有晴,因为出生前一直不停地下雨,生下当天,雨过天晴。第二个孙女是2005年2月18日生的,这天正好逢农历的“雨水节”,便取名“袁有清”。他说:“这两个名字不但叫起来顺口,而且合起来有晴有清,晴就是太阳,清就是雨水,有太阳有雨水,万物自然就会茁壮成长。”

袁隆平是我们党培养出来的当代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当代知识分子忧国忧民、造福人类的宏大抱负,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奋斗意志,淡泊名利、奉献社会的思想境界。他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我国当代知识分子的突出典型,

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一面光辉旗帜。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把袁隆平精神概括为:

热爱祖国、一心为民的坚定信念;淡泊名利、奉献事业的崇高品德,不畏艰难、求真务实的科研作风,胸怀全局、协作攻关的团队意识,与时俱进、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服务“三农”、富民兴农的高尚情怀。

汤·巴来伯格(美国普都大学名誉教授):在他著的《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一书中,专门写了“袁隆平和杂交水稻”作为该书的第16章。这位曾经当过4届美国总统农业顾问的知名教授在文章中对袁隆平给予了高度评价:“袁隆平赢得了中国可贵的时间,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使人口增长率下降了。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袁隆平领导着人们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他把西方国家抛到了后面,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了水稻杂种优势的伟大科学家。”

斯瓦米纳森(国际水稻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当之无愧的。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世界带来了福音!

路甬祥(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袁隆平先生有着鲜明的荣辱观,他在将近半个世纪的科学探索道路上,经历了种种磨砺和失败,当他的科研处于低谷时,他失意不失志,始终坚忍不拔地拼搏;当他事业有成,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及10多项国际大奖,荣誉潮水般涌来时,他冷静对待,志存高远,淡泊名利,甚至将在国内外获大奖所获得的奖金捐赠给基金会,用以表彰科技工作者和扶植新人,表现出他的人格魅力。

庞道沐(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袁隆平院士是我们湖南的骄傲,是我国农业界和科学界的骄傲!他尽管年逾古稀,但仍壮心不已地奔波于杂交水稻研究事业上。他有生之年仍有两大心愿:一是把超级杂交稻研究成功,大面积应用于生产;二是让杂交稻进一步走向世界,“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国内外同行誉他为“永无止境的科学巨人”。

作文三:《袁隆平院士》800字

袁隆平院士在安江农校纪念园挂牌庆典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11-5-25 22:42:53作者:怀化职业技术学院点击次数:362

袁隆平

(2010年8月12日)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今天,我很高兴参加这次纪念园挂牌庆典。我又回到我工作生活了多年的地方,看到熟悉的环境,见到了很多当年的朋友,我的心情是激动的、高兴的。 安江农校,是我人生最重要的驿站,我对这里的感情很深,我人生最美丽的三十多年年轻时光就是在这里度过。“宾朋问姓喜相见,老友称名忆旧容”,今天我重新来到这里,寻找当年杂交水稻科研的根,回想起了许多往事,回想起了当初充满坎坷的工作和人生经历。

安江农校这片土地,见证了杂交水稻研究从起步到成功的整个过程。1960年,我在这里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优势,决定进行杂交水稻研究,尽管当时权威教科书都宣布水稻是自花授粉植物,没有杂交优势,但我更相信自己的眼睛,相信实践。我和我的杂交水稻研究团队在这里开始了杂交水稻研究,杂交水稻也是在这里开始走向了世界。在科研过程中,当时安农不少人给了我极大的帮助,我很感谢,这里也可以说是杂交水稻研究起步和我取得成功的重要土壤。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民生问题是最大的问题,粮食是民生最关键的问题。我一直认为杂交水稻研究,是人民的事业。安江农校的历史是为杂交水稻的研究、推广及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做出重要贡献的历史,是我国教学与科学实验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在杂交水稻的研究、推广历程中,广大科技工作者、基层农业科技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都付出了极大的精力和辛苦。功劳归于人民群众。现在,这里建设纪念园,我感到欣慰。纪念园不

是属于个人的,它是杂交水稻研究的形象历史,是一种精神文化载体。我年纪已经80了,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我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走上科研之路。

同志们、朋友们,欢聚是短暂的,事业是永恒的。我要在此向关心支持纪念园发展的国家文物局单局长以及为纪念园奉献心血,汗水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我相信:有国家文物局领导的重视,有省市领导及各部门的指导和关心,有校友们的支持,安江农校纪念园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作文四:《走近袁隆平》1300字

2001年2月19日,袁隆平被授予2000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位杂交水稻之父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了“超级稻”目标,还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活像“田间农民”

1980年5月9日,袁隆平作为首席专家,率领一个由三人组成的中国杂交水稻专家组,乘飞机到美国访问。在机场,著名的美国圆环种子公司总经理威尔其满面笑容,热情迎接。可笑的是,威尔其与第一个向他伸过手来的首席专家袁隆平只礼貌性地握手之后,就紧紧地握住第二位过来的陈一吾副研究员的手,又是拥抱,又是贴脸,并连声欢呼着:“您好,尊敬的袁先生!”

显然,威尔其认错人了。在他的想象中,被称为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应该有着一副养尊处优、气宇轩昂、书卷气十足的派头。而实际上,生活中的袁隆平朴实无华,甚至其貌不扬,脸皮黝黑,衣着简单,活像个勤劳朴实的田间农民,难怪威尔其搞错了。

成功的秘诀

有人曾问袁隆平成功的秘诀,他以“知识+汗水+灵感+机遇”作了精辟的回答。

他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从1953年到1966年,我在农校一边教课,一边做育种研究,每年都去农田选种。从野外选出表现优异的植株,找回种子播种,再看它第二年的表现。1962年,我在一块田里发现一株稻穗鹤立鸡群,穗特别大,而且结实饱满、整齐一致,我是有心人,没有放过它。第二年我把它种下去,辛苦培育,满怀希望有好的收获,不料大失所望,长出来的稻子高的高,矮的矮,穗子大小不一。这时候一般人就放弃了,我坐在田埂上想为什么会失败呢?我想到第一年选出的是一棵天然杂交种,不是纯种,因此第二年遗传性状出现了分离,而如果按照那棵原始株杂交种的产量来计算,亩产能达到1200斤,这在60年代是非常了不起的――我突发灵感,既然水稻有杂交优势,我为什么非要选育纯种呢?从此我便致力于杂交水稻育种的试验。”

就这样,一次关系着13亿中国人吃饭问题的伟大探索,在袁隆平的一个意念中开始并最终诞生了。

为了杂交水稻的试验,袁隆平几乎奉献了自己的一切,知识、汗水、灵感、心血,没有什么不是为了那梦寐以求的杂交水稻。在研究的初期,为了获得一株必需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在农民的稻田里时常出现袁隆平的身影。

在风雨中等待,在烈日中寻找。一年之后的一个夏天,旱稻正在扬花吐穗,袁隆平头顶烈日,脚踩泥水, 手持放大镜,在“万绿丛中,寻它(水稻雄性不育株)千百度”,终于发现了3株水稻雄性不育株。袁隆平激动不已,正是这3株雄性不育株,为后来的杂交水稻试验成功打下了基础。

如今,袁隆平已届古稀之年,但他仍魂牵梦萦着杂交水稻。他说:“在我的有生之年,我还有两大心愿:一是把超级杂交稻研究成功,大面积应用于生产,这样,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的问题就解决了。再一个是让杂交稻进一步由中国走向世界,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

2004年,袁隆平又被评为本年度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当时的颁奖辞是这样评价他的: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时,已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时,却仍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作文五:《袁隆平新宅》2000字

1980年1月美国圆环种子公司与中国种子公司达成协议,由美国圆环种子公司首期付给 中国20万美元技术转让费,中国即派出以袁隆平为首的制种专家组赴美国传授杂交水稻制种 技术,专家在美工作期间,由美方支付工资,直到美国科技人员熟练掌握该技术为止。消息传到湖南,袁隆平兴奋地对妻子邓哲说:“邓哲,看样子,我们的穷日子快要结束了。我这 次去美国工作四个月,国内工资照发,美国公司还每月另发3000美元报酬。3000美元就是2 万多人民币。你想想看,有这一趟美国之行,我们就要成万元户啦。”

可是,四个月后,当袁隆平重又回到妻子所在的安江农校那套住着8个人的三间低矮小 平房时,他向妻子许下的将成为万元户的诺言,却成了一个不吹自破的泡影。原来当时有规 定,出国人员在国外所得收入必须全部上缴。因而,他们回到北京,向农业部有关司局汇报 完,办事官员就向他们下令上缴美国工资。

“嘿嘿,真对不起。我原以为美国工资可归个人所有,谁料农业部规定得全部上缴,只 能每天领20元人民币的生活补贴。我们的万元户梦想破灭了。”袁隆平回到家里,有点不好 意思地对邓哲说。“能成千元户也不错呀,我们家还从来没一次进过两千多块钱呢。” 邓哲安慰丈夫。她从不让家庭负担在丈夫心理上形成压力。

1981年6月6日,国家科委、国家农委在北京联合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科学技术特 等发明奖授奖大会,以袁隆平为首的全国籼型杂交水稻荣获该项大奖。除奖状和发明证书由 袁隆平带回湖南保管外,一共10万元奖金,由当时的国家科委按照民间传统的“上山打虎,见人一股”的办法,略有差别地分发给了所有到海南岛参加过杂交水稻学习研究的全国各地科研人员。袁隆平本人分得奖金5000元整。

“哎呀,这么高的奖金。”当袁隆平喜不自胜地自北京归来,从兜里掏出一大叠钞票交 到妻子手里时,邓哲惊喜得连钱都不知该怎样拿法了。“这倒正应了你那‘有福不用忙,无 福跑断肠’的俗话了。虽说还没达到万元户的标准,但也总算第一回实现吃饭有余,略有存 款了。看样子,我们结婚第二天,我向你承诺‘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现在也算是兑 现了。”袁隆平不无得意地说。

这话说过没几天,更好的日子又来到了。据农业部通知,美国有一个电影摄制组来湖南 拍摄一部题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花园里――中国杂交水稻的故事》的纪实影片。为了不 丢中国人的脸面,必须使影片的主角袁隆平的家庭生活条件看上去像个中国一流专家的样子 。具体标准是,必须有独户居住的花园小洋楼,客厅里要有沙发、酒柜和电视机,厨房里要 有冰箱,室外要有网球场和游泳池。

这一下可把湖南省农业厅、农科院和安江农校各方面都忙坏了。6月得到通知,7月电影就要开拍。这住房设施无论如何建不及了,好在安江农校刚刚建成了一栋相当漂亮的科研小 楼,让他一家8口搬进去住正合适;只是少了厨房和卫生间,这不打紧,靠着小楼后侧再加 盖两间小平房,看上去浑然一体很是紧凑。于是,住房问题解决了。电器、家具让袁隆平自 己买一些,学校借一些,包装一番,也就很有点专家居室气象了。至于室外设施么,花园虽 没有,但整个安江农校绿树成荫,花果飘香,环境十分幽雅,足以代替私家花园;网球场没 有,但是学校有篮球场,田径场,简易体操场,反正专家原本就不爱好网球而喜欢篮球。游 泳池没有不行,因专家正好最爱游泳。恰好小楼旁边有一口池塘,用砖石水泥铺底砌岸,装 上进、排水管道,安上钢梯和扶手,半个月工夫便弄好了。

于是,7月,当美国电影摄制组来到安江时,袁隆平的家居已是一派初级阶段的美国中 产阶级模样。“喔,好极了,袁先生,您真会选地方,这里的环境简直美极了。这个大院的 资产肯定都是您的啦。”劳克先生羡慕地说。“不是的,劳克先生。我们中国科学家的生活 设施都是国家配给的。这里的一切设施我都可以无偿享用,但不能说是我私有的。只有我房 里面的东西才是属于我私有的。”

袁隆平一面大体真实地回答着,一面心里想,刚刚还住在贫民窟里,连现在家里的家用 电器还是公家借的呢。“噢,那中国科学家也很幸福,在美国,可一切都得自己买。花钱不 用说,还要劳神费心啊。”劳克先生还是感到羡慕。“这就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好处呀。所以 ,您这电影也就要给我们做足这方面的文章▲。”袁隆平顺水推舟地说。“那当然。我们跟那些被专门派来搜集中国社会黑暗面的新闻记者是不同的,我们不参与政治攻讦。严格地说,我们连一般政治活动也不参与。”劳克先生肯定地表示。这部影片,后来除在美国等西方多个国家放映外,1983年7月还被日本各电视台拿去,在全国各地播放。

鉴于袁隆平的国际影响,他的生活条件问题也确实不可忽视了。于是,电影拍完后,各 方面再也没叫袁隆平重新搬回旧房里去住,而让他在这所新宅里正式安居下来,直至1990年 他的夫人随调长沙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时为止。

(摘自《绿色王国的亿万富翁》华艺出版社出版)

作文六:《袁隆平资料[2]》2200字

袁隆平:推广超级稻可保中国

粮食安全

://.sina..  2009年08月25日17:59  人民网

袁隆平曾经说过,“我”和“他”有很大的区别,“我”只有一个,而“他”却有千千万万。这是一句很朴素而又很深刻的科学箴言。尽快攻克杂交稻这一世界难题,不仅要需要“我”的力量,更要想到“他”的力量。这种博大胸怀,使得他意识到大联合的无穷力量。他说:“要把‘野败’转育成不育系,还要做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一个人单打独斗不成气候,必须发动更多的科研人员进行研究,开展协作攻关。”野败制种成功后,他无偿地分赠给全国的协作单位,大大加速了全国杂交稻的研制进程。   原福建农科院院长谢华安是当年参与协作人之一,听说报道袁隆平,不顾年老体衰从福州赶过来,他对记者说,袁老师的“野败”令全国同行一下子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全国大协作很快红火起来,袁老师这种崇高无私的境界今天看来愈加珍贵。

袁隆平算了一笔账:“中国的粮食安全线是4.7亿吨,全国4.5亿亩的水稻种植面积,如果每年推广种超级稻1亿亩,每亩就算增产150公斤的话,一年就可以增产150亿公斤呐。这相当中国一个中等省的全年的粮食产量,可以供养4000万人口哩!到2010年实现超级杂交稻的第三期的目标,大面积示范亩产达到900公斤,实现超级杂交稻的大面积应用,可以在5年内,节省土地2000万亩,为农民致富创造条件,同时也保证了中国的粮食安全。”

袁隆平满怀信心地说,如果国外的推广面积达到1500万公顷,以每公顷增产2吨稻米计算,就能实现总增产3000万吨,真正造福全人类。

谈及超级稻第四期时,袁隆平表示目标是亩产1000公斤。“水稻亩产的最高极限是1500公斤左右,潜力非常强大。我们还要继续努力,争取到2010年将超级稻推广到1亿亩”,再多养活4亿人。他的话没有志得意满的浮华,也没有不切实际的誓言,只有天人合一、人类与粮食的一种新型和谐关系。在本质上,这种关系是一种生死攸关的深沉哲学。

袁隆平,一个貌似农民而内心却燃烧着如火激情的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从60年代发现野生的“天然杂交稻”开始,寻找到“雄性不育株”,冲

破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的传统经典理论束缚,极大地丰富了遗传育种的理论,开启了的杂交水稻王国丰产增收的大门,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找到了有效的办法,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43年里,他和他带领的科研团队付出了自己所有的青春年华,付出了自己所有的精力汗水。

美国著名农业经济学家帕尔伯格热情赞誉:“他把西方国家远远甩到了后面,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了水稻杂种优势的伟大科学家,袁隆平为中国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这样也降低了人口增长率。随着农业科学的发展,饥饿的威胁正在退却,他必将引导中国和世界过上丰衣足食的美好生活。”   一粒小小的种子改变了世界。

一位新中国“当代神农”终结了全人类的饥饿,   一种心系天下苍生的博大胸怀在科学史上树起了新的丰碑。

采访中,袁隆平很风趣地说:“老骥伏枥,壮心不已,我现在是77岁的年龄,50岁的身体,30岁的心理,20岁的肌肉。”这位具有湖湘文化浓重传奇色彩的老人,举止之间,人淡如菊。

网友热议袁隆平逛车展:仇富

不仇袁隆平

://.sina..  2009年08月25日17:59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网友们为什么没开骂:袁隆平家里有六七车辆车了》,《何以从袁隆平的“奢侈”中看不到网友仇富?》,最近几日各大主要论坛里流传着如上一些疑问帖。

7月19日,在湖南车展上,袁隆平先生为自己老伴挑选座驾,并无意透露出“家里已经有六七辆车”的信息。但出乎意料的是网友们对袁隆平并没有口诛笔伐,而呈现众口一词的支持态度。

虽说袁老家里有六七辆汽车,但是他的子女很多,这些车辆并不是他一人独用的。

“给袁隆平爷爷配飞机都不过分”

前日,网友“fers”就在新华网发帖《网友们为什么没开骂:袁隆平家里有六七辆车了》,对袁隆平院士即将要购买第8辆汽车的“奢侈”行为,我们在众多网友跟帖中看不到质疑与指责,更多的是尊敬,

支持与理解。山东青岛有网友甚至表示:“给袁隆平爷爷配飞机都不过分!”

从王石“十元门”到声讨垄断企业高薪,网友们在嬉笑怒骂中掀起一轮又一轮“讨伐”富人的热潮。向来背着"仇富"名号的网友们,这次却全体倒戈,集体支持袁隆平院士。形成再鲜明不过的对照。网友“minws”说:“合法致富为何要骂?但有太多的富人并非合法致富就该骂!”网友“东咸西欢”道:“事实证明,中国百姓辨别是非的能力是非常强的。再一次印证了‘老百姓心中似明镜’这句名言。”  网友“韭菜”指出,这几天网友们正在对中国平安老总拿6000万年薪大加挞伐。现实告诉我们,中国缺少的正是像袁隆平院士这样的富人,这样的富人,中国越多越好”。袁老有再多的车、再好的车都不过分!并祝他身体健康,祝愿他长寿。

网友“地中海之鹰”表示:“大家的言论代表了人民的心声。袁老有钱,他富,那是他靠自己的劳动、智慧、知识,靠对人类的奉献获得的。不是巧取豪夺,不是以权谋私,该他买车。没人会仇他。”袁隆平有钱,没有人眼红,是因为他对人类的贡献,是因为他的贡献,是因为人们不会忘记有功之臣。国家奖励他五百万元,没人眼红,是因为他有一份热发一份光,

是因为不仅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而且解决了世界上许多地方的粮食问题,正如一些网友所说:人民敬重真正靠劳动创造财富的富人。

(本报记者 杨蕾 综合报道)

作文七:《袁隆平记趣》10200字

报载: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同事站在湖南湘潭田野里,接受对他的二期超级杂交水稻大面积产量验收评定――亩产八百公斤,并附有他的照片,还是那种憨厚而又透着智慧的微笑,还有几分俏皮;800公斤!他真的做到了!记得两年前,就在长沙,在他的试验田坎边,我疑虑而又故意挑逗地对他说:“两年要实现大面积亩产800公斤?!老爷子!你莫吹牛,现在吹牛可要上税的啊!”他较真地愤愤然:“吹牛!?我这个人从来不吹牛,吹牛要吹死人的!”是的,他没有吹牛,从前没有,将来也决不会。他的“中国杂交水稻之父”、“民众的救星”、“当代神农”是实实在在做出来的,是民众口碑镌出来的;从江泽民手里接过五百万元的重大科学贡献奖,那是极严格筛选出来的;围绕太阳转的小行星中有一个叫“袁隆平星”,那是中国科学院申报,国际有关机构命名,世界承认了的。行星不落,袁隆平这名字不朽。

2001年,清华同方文化公司要拍摄100位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的专题片,我有幸间于导演之列。第一批选定对象就有袁隆平。他是湖南的,我是湖南人,非我莫属;其实我非要把他争到手,是另有原因的。

八十年代中期,我回到家乡……湖南湘西吉首市的一个苗家山寨。一天,和几位我同辈的房族兄弟蹲在田坎上神聊。那正是谷子吊边黄的季节,我很奇怪地问他们:记得我小时候有两句谚语:“五荒六月,鬼也饿瘪。”“谷子吊边黄,屋里饿死娘。”而现在你们家家户户还有闲心悠哉游哉地扯乱谈,不慌不急;我在家时,寨上才八十多户人家,也就是说,每人平均有一亩多田,现在是一百二十多户人家了,人口多了许多;修水利、造公路又占了不少田,平均每人才七八分地,可日子倒过得神仙起来了,怎么回事?他们颇为愕然地看着我。堂弟说:哥,你数数那谷子穗子,看有多少粒?我仔细地数起来,两百六十多粒。堂弟说,你在家那会儿,才多少粒?最大的也就一百四五十粒。我们现在种的都是袁隆平的杂交稻,穗子大,而且不倒。袁隆平?!袁隆平是什么人?惭愧,那时我真的不知道袁隆平其人。这回他们大大地惊讶得面面相觑,你连袁隆平都不晓得?我常年在上海,又远离乡村,我只得羞愧地摇头。堂弟说,告诉你吧,天上有神仙,地上有能人,我们的日子靠“两平”!什么“两平”?我真是孤陋寡闻得可以。他们抢着说:一个是邓小平,是他把地还给了我们,农民只要有了地,日子怎么扒拉都能活;而袁隆平教给我们怎么种杂交稻,你看随便弄弄就是千把斤,弄得好点,千二三百斤也没问题。因为有他,我们这穷山沟里才有今天的日子。这是我第一次真真切切地知道袁隆平,说是如雷贯耳,实不为过。我问,你们见过他吗?他们七嘴八舌:这样了不得的大人物,怎么能随便见得到呢,甚而说他是星宿下凡,是玉皇大帝见到困难时期,饿死那么多人,就派他下来拯救百姓的.

......继而他们议论起:大家捐钱准备给他造个庙,问我的意见,我说这事儿大概需要审批吧。这下他们愤愤然了,要什么批?关公、包公、观音菩萨都可以造,为什么袁隆平这样大的活菩萨不能造?!他们说的也似在理,我说人家造庙是在人过世以后,人家袁隆平现在活得好好儿的,你们就造,这不是咒人家么!这下他们哑然而悻悻然了,只得说以后再议。接着他们矛头对着我来了,你们搞导演的拍了那么多片子,为什么袁隆平这样的人物你们不拍,难道袁隆平还不够主旋律?……是呀!为什么不拍?我也在问问自己。

打那以后,我就留意有关袁隆平的信息,而且有了想见见这位“星宿”的强烈愿望。这次是机遇难求,我岂能错过。我也深知袁隆平现在是名人了,采访的人太多太多太多,很难见的。我于是先与湖南中国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联系。“中心”的党委书记、全副主任是我的朋友,是袁的得意门生。有朋友之谊,他答应尽力协助安排,天助我也。

我即赶赴长沙,接待我的魏干事告知,袁到省里开会去了,但明天回来即可安排拍摄。我心中一阵欣喜,大功成矣!

然而不曾想后面的事,却七波八折,喜怒丛生,轶趣横呈。

当天晚上,全主任带我去袁家做礼节性拜访,我也想和他商量一下拍摄事宜。多年从影经历,我也算是见过一些大场面、大人物的,但不知为什么,在去的路上,我竟心怀惴惴,心跳加速,躁动不安起来。这大约和当年与家乡的亲人们谈论要为他造庙的情景有关,潜意识中,我也把他当成神了。及至见面,站在我面前的是个子不高、衣着随意的干瘦老爷子。短发染霜,面色黝黑,皱纹交错,双眼细眯,神情冷然。他猛吸着香烟,白雾萦绕,似有一种阻隔之感。没有握手寒喧的客套,“坐,抽烟。”这是他对我讲的第一句话。我环视一下客厅,惊奇地发现,几乎每张茶几上都放着香烟,主人瘾君子无疑。我把家乡父老乡亲对他感激、崇敬之情向他转述,尽力说得感情些。他却很冷漠,只说知道知道,湘西我去过。我说起拍摄的事,刚一提起,他面色顿变,冲着全主任发火:“不拍不拍!我都拍十二次了,我又不是明星,我不要宣传,我是搞科学实验的,没时间,不拍!”我很惊讶,不知他哪来的火气,一时很尴尬。全主任却微笑着不说话。我急于向他解释这次拍摄的意义和重要性,他却调转屁股气呼呼上楼去了,把我们凉在那里。我心里在骂:怎么架子这么大?出来后,全主任直安慰我:“不要紧的,他今天有点感冒,情绪不好;他这人特情绪化,上次杨澜她们来拍,也是这个样子的;没关系,等他情绪好点,我再做工作……”那天晚上,我的情绪也特不好,见到“神人”了,却是这番情景,不是“神”,也不是常人,难理喻;无法,只得再作计议。

第二天,他的秘书告诉我:昨天老爷子不高兴了。我问怎么回事?辛秘书说,昨天是全省科技颁奖、表彰大会,省里党政主要领导和中国科学院的领导、专家来了好多,介绍领导和来宾的时候,群众都礼节性鼓掌,可是当介绍到老爷子的时候,全场群众都站起来了,拍手两分多钟,还欢呼了。当时主席台上的领导和佳宾好像有些惊讶和尴尬。老爷子在台上坐了一会儿,脸色不好,会没开完,就走了。一路上虎着个脸,一句话也不说,也不敢问他;他是有点咳嗽,但这不是主要的,要是高兴了,就是感冒他还游泳呢。那他为什么不高兴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对群众的鼓掌欢呼不高兴,这不合逻辑,因为他绝对是一个与民众心气相通、血肉相连的人;由于别的人对群众如此鼓掌欢呼的尴尬而引发他的不高兴?我想了想,似乎可能,这种“成功者的隔膜”,高处不胜寒的处境是难以言喻、难以沟通不易排解的。我在想:袁隆平的科学课题,在科技领域里的难度,我无法置评,但它绝不是“哥德巴赫猜想”式的象牙之塔,而是置于千千万万民众之中的,它解决了千百万人的肚皮问题,民众对他忘情地鼓掌、欢呼是顺理成章的事了,犹如我的那些乡亲们要为他造庙一样,是不难理解的。唉!

老爷子,您又何必为这情绪化呢!

第二天,全主任告诉我:情绪仍然不好,没法谈。这下我可急了,因为拍摄周期很紧,我带来的资金也有限,拖不起啊!,我说是不是找有关领导疏通一下。全主任说,千万别,这老爷子不高兴的事,你就是天王老子来,他也不买账。这可咋办!

辛秘书悄悄告诉我,老爷子无论多忙多么情绪,每天下午五点到七点,他都要到他的实验田去转,和技术人员交流,到那里,他情绪就会好了(辛秘书还告诫不可讲是她说的)。我想这是个好主意,在稻田里埋伏偷拍,此时光线又好,偷拍的画面更生活、更有情趣。我交代摄像师,老爷子如果不干,由我去和他吵,你们照拍不误,大家取得默契。于是五点不到,我们就在稻田埂上选好了角度,架好机器,守株待兔。可是直到快七点了,仍不见其踪影,看着已傍山头的太阳,大家极为失望,我只好命令收机器回家。就在我们刚要装车时,忽然听到了一阵摩托车声,不知谁喊了一声“来啦!”我一回头,老爷子已驾车从我身边一闪而过,我命令“追!”于是,摄影车尾随而去,我都来不及上车。可老爷子使坏,他尽窜田埂小道,摄影车没法跟,一溜烟窜得无影踪。我们正懊丧地骂“这可恶的兔子”,又见他竟在远处的田头停了下来,与几位技术员指手划脚地聊着什么。于是我叫摄影师扛着机子匍匐前进,别让他发现。摄影师功夫了得,右肩扛着机器拍着,左臂撑地前进。从远处看这情景,真像打鬼子似的,真可气可笑。摄影师为了换角度,只得站起来,这下被他发现了,他站起来跳上摩托,开着就走。可气的是,划过我面前的时候,还回头诡谲地一笑,彷佛在说:“我就不让你拍,气死你,怎么样!

”目睹他远去的背影,我暗中骂道:哼!老爷子,你跟我玩这手,我湘西人的牛劲上来了,我要像蚂蝗似的叮上你,非拍成不可。而摄制组其他人嘻嘻哈哈:嘿嘿,这老爷子好玩好玩!

回到宾馆,我就给北京制片人打电话,请再寄钱来,我跟袁隆平耗上了。

我已摸清,他每天九点即离开家骑摩托上班。我们八点半就在其家门口,架好机器恭候。一人埋伏在大门外侦察,来往的人瞧见了,都觉得好笑,我们却是如临大敌般的严肃。“来了!”侦察员发出信号,从袁推开门的那一刹那起,我们的机器就开始转动,当他到旁边走廊推摩托车时,我喊摄像师把镜头推近,他耳朵也够尖的,听到了,故意撅着屁股对着机器,气得我直喊:“屁股也拍!”出门时,反正我们已经暴露了,我叫摄像师贴近去,袁却故意低头,用头顶对着。出得门,他即一踩油门,呼啸而去,还抬头扬手,一副得胜回朝的模样。摄像师扛着机器追击,搞得像拍惊险片似的,惹得围观者大笑不止。摄像师气喘吁吁跑回来:“导演,能用能用,有意思!”这叫干什么呢?从影几十年了,还从来没这般干过。

因为我惹恼他了,全主任不便找他了,辛秘书也不敢惹他,得靠我自已了。我的办法是“缠”!只要他在办公室里,我就在门外的走廊里转悠(进屋要影响他工作,怪罪下来担承不起)。他走出来,我就盯着他,也不说话(该说的都说过了),那意思是,我铁定了要拍,你看着办吧!他也看看我,随即转身就走,进另一间屋(也不定是他要进的屋)。这样的次数多了,他就干脆低头不看我,我也不拦他,只是表明:我还盯着您呐!

一天,我看见一群七八岁的小朋友在走廊叽叽喳喳,往各个房间里窥视。辛秘书告诉我:湖南的一个台要拍小朋友采访他。他们在找他呢!

我一看有门,即通知做好准备随时加栓。终于他从一房间出来,来不及逃,就让一群小雀儿给包围了,“爷爷!爷爷……”又拉又拽,这下他没咒念了,露出了笑脸,只是还回头狠狠地瞪了带队老师一眼:“你真厉害!”他被小朋友们拥进了会议室。献花、戴红领巾、献祝辞……我发现,袁隆平那多皱黝黑的脸笑得很灿烂。“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呀?”孩子们面面相觑,我也愣神,过糊涂了,什么日子?“小朋友们,今天是九月十八,是小日本占领我们东北的纪念日,是中国人受欺侮受难的日子……”哎哟!

都说袁隆平不关心政治,谁说的?!他有着超乎常人的政治意识啊。他对孩子们款款道来:“爷爷小的时候,这样的苦难、屈辱的日子是很多的,逃难、挨饿,被打……”他说得上心,孩子们听得入神,他还真会做思想政治工作呢!

“爷爷,听说您从江爷爷手里接了五百万元的奖金,这么多钱您怎么用呀?”这问题问得好,因为也正是我想问的。他很认真地回答:“钱是好东西啊,没有钱好多事就做不成,可是一个人有吃,有穿,有用,有房子住,也就行了!爷爷从江爷爷那里得了那么多钱,主要做科学实验用的,做科学实验是很花钱的,爷爷这里还有好多叔叔、伯伯在做科学实验,要用好多钱呐。将来你们长大了,谁要到我这里来做科学实验,我也可以给他钱,你们谁愿意来呀?”于是顿时举起了一大片手,一个共同的声音:“我愿意!”绽开的是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斤斤计较、惜时如金的他,竟和孩子们神聊了近两个小时,可见他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

我与他的“冷战”还在继续,我是铁了心,不达目的绝不罢休。过了两天,他又在院子花坛边接受央视十频道的采访,我自然也借风使船地加栓。我见他谈笑风生,情绪很好。正事谈完后,我就插进去打诨:老爷子,听说你会游泳,真的么?当然,当年在重庆参加比赛,我还拿过冠军呢!那也是代表一个省呐。在武汉读书时,我拿过武汉市亚军,不过亚军没意思,我这人只看重冠军。那你现在还行么?什么还行么?他们都是我的手下败将,不信你问他们!

他环指着围观的研究中心的同事们,一副鹤立鸡群的神情。那我跟你比试比试怎么样,敢不敢?我故意激他,如果他真肯比,输赢无所谓,拍下来,那该多有意思。他藐视地盯着我,你!?肯定手下败将,望尘莫及。那我们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好,我这人从来说话算数!

后来,因为他感冒没全好,水又凉,中心领导坚决不同意,这场“比赛”没能举行,遗憾!

一天,要接待一个非洲国家议会代表团,人家的车队都快进大门了,他才匆匆赶来,特意换了件淡蓝色衬衫,扎了领带。我一看,哎哟!后背衬衫留了一半在裤子外面,成何体统,我赶紧提醒:哎!老爷子,您这衣裳怎么穿的?他一摸,憨笑起来:“嘿嘿!不拘小节,不拘小节!”竟当场解开裤腰带重新扎起来,惹得众人一阵嘻笑。笑声中,奔驰车已开到面前。

经几次零距离接触,我感到我们之间的关系有所松动,于是我决定晚上再登门攻关。他家是一栋别墅院落,门口有保安,我也决定闯。因为多次在这里活动,保安也不怎么为难。客厅里透出昏黄的灯光,说明有人在。大铁门虚关,这就好办了,我已入院子,没想到,二道门、三道门都是虚设,我直闯而入。

他一人站在小房间里吞云吐雾,看见我,一惊:“你怎么来了?”语气凛然。“我要找你谈谈!”我语气强硬。“我没有空!”“十分钟,十分钟就行。”我不退让。“那也不行,我要找人谈重要事,要不你先去客厅看电视。”我一想,先到客里找他夫人邓老师谈谈,搞点“曲线救急”也未尝不无补益。“那好,我在客厅等你。”我走进客厅,他匆匆出去了。客厅里电视开着,一个人也没有,显然把我凉在这儿了。我转身在院子里追上了他,“你怎么把我一个人扔在家里?”“没关系的。”“老爷子,你们家的门怎么都不锁的?”“我家从来不设防。”“老爷子,你很不公平,看人下菜呐,怎么同意别人拍,就不同意我拍呢?”“你不是也都拍了吗。”“我那是插人家的档抢拍一点的,各人角度不一样,我的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我知道,你们的问题以前我都拍过,你从他们那里面剪点就行了,拍那么多干什么,我又不是明星。”“好东西不嫌多,一篇好的重要文章,全国有上千家报纸刊物转载,各有自已的读者群;那你为什么同意央视十频道拍,不叫他们去剪资料,他们拍了多少!”“唉!那是湖南种子总公司介绍来的,等了好几天了,那是我们的老关系户,一年几百万斤的种子是通过他们卖出去的,上千万呐,没办法。”这下让我抓住把柄了。“老爷子,你也是嫌贫爱富的呀,他们关系到上千万,而我因为……!

”这话显然刺痛了他,盯着我:“你,你怎么这么说话?!”我毫不退让:“我怎么啦!老爷子,您七十多了,淡泊名利;我也是六十多岁的人了,已经过了追星的年龄,就是拍了您,也不会给我增添什么财富、名望;要拍您,是我出于对您的崇敬,也代表我山沟里的那些苗家兄弟亲人完成一个心愿,否则我何苦来呢!”他沉默了,看着我,那眼神多了些内容:“好吧,明天上午给你,随你怎么拍。”“说话算数?”“驷马难追!”就这样,我总算把他搞掂了。

第二天上午,他果然兑现诺言,而且带来他的得力助手罗孝和研究员。他说许多事是罗做的,他才能说得更清楚。而罗研究员却说,他是掌方向盘的,自已是往锅炉里加煤的。后来我才发现,他们不仅是事业上攻关的战友,而且是谈话中的最佳搭档,那一唱一和,插诮打诨,真如舞台上的牛群、冯巩,使人捧腹难禁,难怪他一定要把罗拉来。他们谈了创业的艰难,道路的坎坷,人事的复杂,文革中的灾难;也谈了攻坚上的曲折,失败的痛苦、茫然,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啊,这种时候,罗往往会捅他一把:“喏!

这种时候就看他了,他一拍脑袋,指个方向,大家又接着干,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了。”他们说了许多科学数据、理论、关节,什么“母株”“子株”“不育株”,什么“一系、二系、三系”……我至今也弄不明白、更没法说清,这里就略去了,“记趣”吗,就说点有趣的事儿吧。

他说:一次他和助手罗在海南出差,住人家招待所里,最后结账回家,都走出好远了,罗一拍脑袋说:“哎呀,出了大事了!”就匆匆赶回去,硬要和人家算账,原来是人家少找了我们半斤粮票。你们看,这就是乐哈哈(他把罗研究员称乐哈哈),小气鬼!说着捅了罗一拳,大笑不止,而罗却一板正经地:“小气鬼?!那时半斤粮票,可以混一天呐!”我却笑不出来,是啊,我们曾经有过半斤粮可以难倒英雄汉的时日啊。他又说有一次,他们打扑克,输了钻桌子,他和罗搭档是对家,他们输了,他看到对手拿出了照相机,大事不好,他蹭一下就钻过去了,那家伙照相机还来不及打开,等到罗磨磨蹭蹭钻的时候,人家拍个正着,后来这照片还在报纸上登了出来,他人又胖,撅着个大屁股,哈哈……袁隆平此时眼泪都笑出来了,一副顽童恶作剧欺负人的神情。罗却苦着脸憨笑。这就是大科学家袁隆平真实的另一侧面,你能想象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吗?

我问他:哎,听说,你真的反对八字宪法,怎么回事?他说,嗨!我哪儿敢反呀,那是六十年代,一次讨论农业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保、管、工”,我说,还缺少一个“时”字,农业要讲季节时令,农村还有谚语:“芒种不种棉,夏至不栽田;夏至栽田禾线短,芒种种棉有个卵”……旁边有个老师就捅我:你莫乱讲来,八字宪法是毛主席亲自定的。这下不得了,当时有一位女老师就记在小本子上了,“文革”时,她就把这交给了造反派,这下就不得了啦,罪大恶极,把我隔离,把培育的种子给砸了,把试验田毁了,幸亏当时有领导保了我一下,否则就在劫难逃;不过后来毛主席好像也听到了我这个意见似的,所以在解释八字宪法时,加了一句:“不误农时”。

一个上午就这样谈笑风生、嘻嘻哈哈地过去了,最后他给我书录了一首他写的诗:“山外青山楼外楼,科学探索永无休,成功易使人陶醉,莫把竿头当尽头。”这应该是他对自已的清醒自铭吧。对科学上的事,对杂交水稻的事,我仍是懵懵懂懂;对袁隆平其人,我感到近了,懂了,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我却说不好,但我喜欢他,爱他,这爱是平等的爱,平民的爱!

所以我把他谓之为“平民科学家”。

他生在平民中,长在平民中,一辈子混在平民中,即便他有了别墅院落,仍然一年四季不设防,随便各色人等出入;配给他桑塔纳专车,他一般不坐,还是一天到晚骑他的小摩托,他说这样自由自在。据说为此,省委书记还亲自劝阻他骑摩托,但他一直阳奉阴违。据说他那座别墅的来历,还有故事:八十年代,杂交水稻(一期)成功,在国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美国有一个电影摄制组专程来中国拍摄袁隆平,摄制组在北京时,随意谈起:像他这样的科学家,要是有专利在美国,那就是亿万富翁,至少是洋房别墅、网球场、游泳池、小轿车……这信息传到了湖南,天呐!

那时袁隆平还窝居在没有煤气、没有自来水的两间平房里,这未免太丢中国人的脸面了(彼时,中国的这类事是很多的),于是就找到了当时已经不用的一个校舍,临时改装一下,命他搬了进去,以应付洋人,挣面子。事后领导们就干脆把那地方划拨给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于是乎他就真的住上别墅了。他的平民意识、平民习性是他与中国百姓同样经历了这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习习相关。三年困难时期,他曾经饿倒在路野。(那时他只是个普通的农校教师,还没有黄豆、营养品补助什么的。)他亲眼目睹饿殍陈野的情景,使他深深陷于忏悔之中,连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我算什么农业科技工作者!其实他这完全是出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知识分子良知。中国是几千年的泱泱农业大国,水稻最早训化就在我们的江西。(他是江西人。科学考证,最早的人工栽培水稻出土于江西,距今七千余年。)于是,他决心将杂交水稻的攻关作为已任。真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他真做到了,八十年代末,就解决了大面积亩产六百公斤;九十年代初又跃上新台阶,大面积亩产七百公斤。这意味着什么呢?有人算过一笔账:光杂交水稻增产部分,就能解决六千万人口的吃饭问题。即以当时中国十一亿人口计,每年人口净增长2

%,每年增人口约两千五百万,也就是说,光杂交水稻增长部分,就足以抵消人口增长的压力而且有余。这你可以理解: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你生活中须臾不可离开的粮票为什会逐渐失去了价值,以至于它是什么时候消失的,你都不曾留意。你也可以理解,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交通、水利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占去了大量的农田耕地,我们的粮食产量还会自足有余,为什么我们还会胸有成竹地实施退田还湖,退耕还林;为什么改革开放的决策者、指挥者们在中国人吃饭的问题上还会那样的从容不迫,游刃有余。要知道,几千年来,吃饭问题一直困扰着国人啊!

而历来的社会动乱、烽烟迭起大多与肚皮问题联系着。农民出身,伟大如毛泽东者,对粮食问题就更有切肤之痛了,建国方略就明确地提出“以农业为基础”,又一再提出“以粮为纲!”、“深挖洞,广积粮”,他一直期盼着“手中有粮,办事不慌”的境界。而现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意识里,粮食已经不是问题的问题了(我们相信领导们绝不会掉以轻心的),这说是天渊之别,也决不为过啊!

当然,这一切绝不能仅归功于杂交水稻,更不能仅归功于袁隆平个人。有着种种的综合因素。但袁隆平作为这一对人类有着难以估量意义事业的始发轫者、中坚和指挥者,功莫大焉。

在袁隆平所获的林林总总的奖章中,有一枚特别吸引我的眼球,“联合国粮食安全奖”。开始我有些困惑: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与联合国的安全有什么关糸?后来我看到一位美国学者的文章,才有所释惑。作者预计:二十一世纪中期,中国的人口将达到16―18亿,而中国的耕地在缩小、在恶化,彼时中国的土地将如何承载18

亿张嘴的冲击?应该说,这位先生并非杞人忧天。就是在中国,也不乏这样的学者。现在袁隆平的三期杂交稻的实现,应该说大大缓解了中外学者的“世纪之忧”。最近,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庄司百合子透露:“中国已经不需要传统的粮食援助。相反,中国现在可以通过该组织向缺粮的国家提供援助,同时作为世界最大的谷物生产国,中国还有可能成为世界粮食计划署重要的粮食采购市场。”

袁隆平的声名某种意义来说,是“出口转内销”,在国内尚不见经传的时候,在国际上已经大大的有名了,他的许多奖章、奖状都是外国给的,他的诤友、学生遍天下,联合国粮食计划署曾高薪聘他为顾问,被他婉拒。美国曾经用15万美元买他的100粒杂交稻种,国人总把贵重物品与黄金论比,黄金一克约合人民币100元,100粒稻种约4克,15万美元,约人民币125万元,那么一克稻种就是41万元,一粒约1.2万元,孰贵孰贱?

在他的杂交水稻研究刚起步时,日本人也在搞这个项目,而且做出了巨大的投资,他们决心要抢在中国人前面。可是到上世纪末,日本人终于承认失败。他们终于来到中国,找到袁隆平,寻求帮助、合作!当他们在袁隆平面前,九十度的鞠躬,恭谨地叫声“袁老师”的时候,真让人有种说不出的痛快!

袁隆平于2000年,评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时,非常高兴,“嘿!总算评上了!”我曾经很奇怪地问他:“老爷子,怎么,您对这个也很在乎么?”他说:“唉!

在国外讲坛上讲学时,主人总是先介绍:请中国袁隆平院士演讲,我总是得先忙着申明,我不是院士,台下总是一片哄然。事后记者还要追问,为什么不是,我也莫得办法讲清楚,现在好了,我可以理直气壮,名正言顺了。

前面我讲过,我家乡的父老兄弟要给他造庙,而据我知道,湖南郴州地区有一位四十多岁农民已经为他造了。那是2000年,一位专业种植蔬菜的农民给他寄来一张图纸和一封情辞恳切的信,那信上把他尊为多灾多难饥饿百姓的大救星,他说用袁的方法种出的菜比别人产量高,他现在生活富裕了,将用余钱为大恩人造庙,要比用来大吃大喝胡玩乱用有意义得多……信写得很朴实感人。那图纸却是让人忍俊不禁了,一座红墙绿瓦的庙宇式建筑,两排兵勇拥着一台八抬大轿,袁隆平端坐轿内,却不穿官服,素常模样,从衙门里走出,门口一群老少农民夹道相迎。制图者解释说,袁隆平对老百姓是立大功的,他理应得到这样的奖赏。袁隆平看后,哈哈大笑说,这一来,我不是成了抚台大人了吗!

于是去信竭力劝阻他不要搞,把余钱用到发展生产上。但这位农民还是搞成了,不过不是八抬大轿,是花了五万多元,搞了个与真人大小的袁隆平汉白玉雕像,袁手里拿着稻穗,面带欣慰的微笑,颇为生动传神。据说立雕像处已变成了个旅游点。但真神袁隆平却没有去看过,因为他既不能责难人家侵犯肖像权,又不能褒奖他的虔诚盛赞,显得尴尬无奈。但我以为不管他本人怎么想,他的形象――有形的、无形的、汉白玉的、大理石的、檀香木的……已在千百万黎民百姓的心田树立着,千秋万代。

和袁隆平打交道也就几天时间,可他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却不时地在我脑际里萦绕,有时吃着饭,回想起他对我的“恶作剧”,想到与他“斗智斗勇”,想到和他的争吵,想到他的小节不拘,真会喷饭。这倒不完全是出于对他的伟大的景仰,而是为他的真实、生动,本真,有趣!说实话,在我脑子里,他更是个农民,一个千年难遇的伟大而智慧的农民。

2003. 12 .26 于上海寒斋

吴天忍,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现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导演。作品有《小街》《烛光里的微笑》等。

作文八:《袁隆平观点》900字

袁隆平说对转基因食品不能一概而论,抗病虫转基因品种推广时应慎重。

“转基因食品不能全否,也不能全肯,它们中有的不存在安全问题,但也有的还要对其安全性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袁隆平说,通过转基因技术,人类可以获得更符合自己要求的品质好、产量高、营养丰富和抗病虫强的优良品种,但也可能会造成生物遗传基因污染。

“比如说毒蛋白基因,对于防虫效果非常好,但人们担心对人体的健康也可能产生不利影响。”袁隆平表示,这是有道理的,国家对这一问题也很慎重,抗病虫转基因品种并没有放开生产市场,目前仍处于试验阶段。

“但我们不能将转基因食品一棍子打死,认为转基因食品都是坏的,有部分转基因食品并没有毒性,不能一概认为都是有问题的。”袁隆平介绍,水稻和小麦属于碳3植物,玉米、甘蔗属于碳4植物,后者的光合效率要比前者高30%~50%,他们已将玉米的碳4基因转移到水稻身上,以提高其光合效率。“对于这样的转基因品种,我认为就不存在食品的安全问题。”

袁隆平说,利用生物技术开展农作物育种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转基因技术是分子技术中的一类,因此必须加强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待转基因食品,特别是可直接食用的转基因品种应持科学慎重的态度,但也不能简单拒之。

他表示,由于转基因食品存在潜在风险以及基因污染、增殖、扩散及清除途径不确定等因素,因此一旦转基因生物出了问题,根本无法控制,谁也担不了责任。“转基因食品对于人体是否有伤害,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来考察,至少需要两代人才能得出结论。”

袁隆平坦言,公众对转基因作物之所以存在安全顾虑,主要是有些转基因作物特别是抗病虫的转基因品种,其基因是来自一种细菌中的毒蛋白。由于虫子吃了毒蛋白可以被毒死,因此长期摄入该物质对人是否有害很难说。实验不能让人来做,都是通过小白鼠。但人是人,白鼠是白鼠,对白鼠没有任何危害,但对人不一定就没害,人与它们的机体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一些抗病抗虫的转基因食品要慎之又慎,要做好系统的安全评价。

“如果转基因抗病虫的水稻要人体作实验,我将第一个报名。”袁隆平说,只要两代人不出现问题,就说明这种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

作文九:《作文:袁隆平》800字

我们中国是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吃饱肚子,摆脱饥饿,就成了人类历史的不朽主题之一,滚滚历史长河中的历朝历代各君各王,虽处在不同国度,不同疆域,都拥有着同一个亘古不变的梦想:解决粮食问题。而中国自古以来人口众多,吃饭成了国人最大的问题,尽管古代历朝历代想尽办法,也末能解决。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这个局势才得已改变。

改变这个局面的就是——袁隆平。ﻩ ﻩ小 荷 作文网

袁隆平,一个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的名字,他发起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

我在历史书中曾看过有个外国人,好象是美国学者,叫布朗吧!他抛出“中国威胁论”撰文说到下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到时候谁来养活中国,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粮食短缺和动荡危机?就在这时,袁隆平说出一句震憾人心的话,这句话深深地激励了我,他说“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能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袁隆平这样说,确实也这样做了,他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前进,再前进,真至完成。

这是怎样的决心让他不辞辛苦的工作。一年都在追着太阳跑,夏天在湖南,秋天在广西,冬天在海南,一年能种三季水稻,一年就这乡跑。

现在, 人人都吃着香甜可口的大米饭,这些福利可都是袁隆平带给我们的,我们要懂得感恩。

请让我尊称您一声:袁爷爷吧!

作为中学生,我们除了要像袁隆平爷爷那样胸怀大志,艰苦奋斗,同时,还要从小事做起,一丝不苟,必须学会爱惜粮食,节约粮食, 这可都是众多人努力的结晶啊!

真可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巴金曾说过:“我家乡的泥土,我祖国的土地,我永远同你们在一起,接受阳光和雨露,与花、树、禾苗一同生长。我唯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肢印里。

每当在周一升国旗中,我的心里感慨万千,你可知现在这美满幸福的生活,是经过多少人浴血奋战,与敌人搏斗,拼杀才换来的,那五星红旗是由千万人的鲜血染成的啊!

读了这篇文章,我以我为一个中国人骄傲,我以有袁隆平爷爷这样的许许多多为人民公仆的人而骄傲。

作文十:《菌界“袁隆平”》400字

这组图片的主角,名叫李明焱。他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他是一位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他主持完成的20多项科技成果,领先国际水平,被誉为“菌界袁隆平”。   他是非遗传承人,成功的创业者,一手创办了金华寿仙谷药业有限公司。如今,“寿仙谷”商标已被国家商标局行政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寿仙谷中药炮制技艺被列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他是个热心慈善事业的人,每年都会拿出100多万元用于支持新农村建设、孤寡老人资助、困难学生结对等,并出资设立了“寿仙谷药业杯”德育奖励基金,用于表彰优秀乡村教师和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农家子弟。   他连任三届省人大代表、两届金华市人大代表、四届武义县人大代表。10多年来,不管日常事务多忙,他都坚持以饱满的热情参加每一次会议、每一次代表活动,先后向省、市、县三级人代会领衔和参与提出议案、建议百余件,其中大部分得到了有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