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高等教育 > 哲学 > 发现离不开用心观察作文【《作文离不开观察》3400字】

发现离不开用心观察作文【《作文离不开观察》3400字】

时间:2019-11-02 09:27:45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作文离不开观察》3400字

作文离不开观察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写过作文的同学都知道,要想把作文写好,先得有话可话;这“话”就是写作的材料。没有材料,有多大的本事也写不出好文章,正如俗话所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写作来说,这材料就是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是写文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怎样从生活中获取这些材料呢?重要的途径和方法就是观察。要使文章写得言之有物,写得生动具体,就要学会观察生活,学会捕捉生活的浪花——写作的素材。

观察是直接获取生活素材的最主要的手段。鲁迅说过:“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巴金说:“五十年来我在小说里写人,我总是按照我的观察、我的理解,按照我所熟悉的人,按照我亲眼看见的人写出来的。”茅盾也曾强调过:“尤其不能不下苦功的是观察力的养成„„”。可见,观察对于初学写作的中学生来说,是何等重要啊!

观察是我们认识和发现客观事物的基础,对写作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我们要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同学们首先要从观察社会中具体的人、物和景开始。

1. 观察人物

社会生活的中心是人。生活就是各种各样的人物活动。在观察对象中首要的就是人。 观察人,包括观察人的外貌、语言、行动、性格作风。观察人的生活、工作、学习等。 观察人物一般都从外表开始,但又不能停留在外表上。观察者特别要注意通过人物的外在特征去探索内在的个性。老舍说:“要想把小说、剧本写好,要先从练习写一个完完整整的人、一件完完整整的事做起。你要仔细观察身旁的老王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录下来。

例如鲁迅在《孔乙己》里是这样描写孔乙己的: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高大,脸色青白,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这段文字对孔乙己的外貌、衣着作了传神的描写,可见鲁迅对生活中的这一类人相当熟悉,并且是作了长期的细致观察的,所以能准确地表现出这种人物的外在特点以及精神状态。

2. 观察实物

这里的物是指客观存在的物体,包括静物和动物,如桥梁、楼房、道路、树木、飞禽走兽等等,观察实物要注意观察其外貌、形态、性状和特征。如要介绍天津火车站,就需要经过有意识、有系统的观察才能将这座建筑物的位置、外形、建筑特点准确地描述出来。

3. 观察环境

观察环境包括对社会环境、自然景物等方面的观察。观察环境既要注意观察整体,也要留心观察局部,要将二者结合起来。观察环境还要注意观察的立足点和角度。有的景物从一个角度就可以反映出它的特征,有的景物要从几个角度才能反映它的面貌,还有的景物不仅要写外观,还要写内部,不仅要写表面,还要写深处,才能反映出它的全貌。如峻青在《瑞雪图》中这样写雪景:

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都笼罩上一层白茫茫的厚雪。极目远眺,万里江山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看近处,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

的雪球儿。一阵风吹来,树木轻轻地摇晃着,那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就簌簌落落地抖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在清晨的阳光下,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作者从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初态,从颜色、形状和声音等方面对雪后美景作了多角度的观察,由于细致,因而描写具体生动。

以上说的是作文为什么离不开观察和观察什么,下面说说怎样观察?

首先,要有正确的观点,认真的态度。要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生活,认识人生。具体说就是要全面地从现象到本质地看问题,从发展变化中认识事物,不能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更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表面不看实质。要热爱生活,满腔热忱地投身于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认识生活,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感受生活,体悟人生,产生创作的灵感。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一般讲,观察事物的范围,包括事物的总体、特征、变化过程和意义等各个方面。所谓事物的总体,是指事物的概貌、轮廓。要观察其各部分的组合情况,以获得较准确的总体印象,这是认识事物的开始。事物的特征,是指人的个性特点、物的差异,事物之间的主要区别点。事物的变化过程,是指事物不同阶段的变化情况。事物的意义是指隐藏在事物背后的社会价值。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观察要全面细致、点面结合

所谓全面,就是要看清事物的各个方面,诸如大小、粗细、颜色、形态、气味、味道、变化等等;看清事物发展的全过程;看清构成事物的各个部分,主要和次要的关系。所谓细致,就是观察时要深入,注意细节。只有这样,才能对观察对象有全面、深入的了解。例如观察奔流不息的江水,衬着万里碧空,它是瓦蓝的;冲击礁石时它是雪白的;披着灿烂的晚霞时它是桃红的;而在柔和的月光下,它是乳白的;在繁星闪烁的夜晚,倒映着黛蓝的山峦时,它又是墨绿的。要全面细致观察事物,就要眼看,耳听,鼻闻,口尝,手触,调动各种感官去感知事物。

观察还要做到点面结合,就像拍电影,既要有全景,又要有中景、近景、甚至还有特写镜头。面,解决文章内容的广度;点,解决文章的深度。

2. 观察要抓住特点、抓准特点

在观察过程中,抓住和抓准人物、事物的特点是至关重要的。由于身世、环境、年龄和教养等方面的原因,人的性格是各不相同的。有的暴躁,有的温和;有的懦弱,有的勇敢;有的拘谨,有的冒失;有的爱说爱笑,有的沉默寡言。儿童和年轻人,年轻人和老人,男人和女人,语言和行动也各有其特点。如能通过多看,多听,摸准人物的性格,抓住事物的特征,就能克服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毛病。

世界上的人和物千差万别,而这些差异恰恰就是他们的特点。“奇、秀、险”是桂林山的特点;“静、清、绿“是漓江水的特点。抓住差异就抓准了事物的特点。寻找事物差异的最好方法就是比较。鲁迅在小说《故乡》中对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外貌的描写,就是抓住了年龄、环境、时代种种变化所带来的差异,形象地表现了闰土的性格特征,从而深刻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3. 观察要有顺序和条理

对事物的观察要做到全面细致,就要按照一定顺序,有一定条理地逐步观察,不能跳来跳去,来回颠倒。观察点大体有三类:① 定点观察。观察者固定在某一位置上,角度可分成平视、仰视、俯视和环视等。② 动点观察。观察者沿着一定的路线,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③ 散点观察。观察者选取某一范围内的若干景点分别观察。

一般观察静物,可按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里到外,从外到里,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等顺序进行观察。

一般观察景物和景色,可按从近到远,从远到近的空间,时间、游览等顺序进行观察。

观察一件复杂的事(包括活动)应当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观察一件简单的事,应当按照事情前后的顺序。

观察人也要有顺序。观察一个人,可先看外貌,再观察服装,然后再听其言观其行。 总之,观察要有一定顺序,写作时才能言之有序,层次井然。

观察生活,观察社会是写作的起步,要随时随地留心观察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在观察活动中培养和发展自己的观察能力。

记住:作文离不开观察

【励志故事】

生命无草稿

小时候练书法,开始我都是用废纸来写。学了很长时间,一直没有大的长进。父亲的一位朋友是书法家,他对父亲说:“如果你让孩子用最好的纸来写,他可能会写得更好。”父亲便叫我按照书法家所说的去做,果然,没过多久,我的字进步得很快。父亲很惊奇,去问那位朋友。他笑而不答,只在纸上写了一个“逼”字。父亲顿悟:这是让我因为惜纸而逼迫自己写好字。

的确,平常的日子总会被我们不经意地当作不值钱的“废纸”,涂抹坏了也不心疼,总以为来日方长,平淡的“废纸”还有很多。实际上,这样的心态可能使我们每一天都在与机会擦肩而过。

记得有一则谚语是这样说的:“如果你想过河,请先把帽子扔过去。”因为你的帽子已经在那边,你别无选择,只能想方设法地过河。正是有了“逼迫”,人才会尽全力发挥自己的潜能,兵家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也是这个道理。

生命并非演习,而是真刀真枪的实战。生活也不会给我们“打草稿”的时间和机会,人们一页页漫不经心或全心全意写下的“草稿”,都会成为人生无法更改的答卷。

[心灵感悟]生命只有一次,必须全力以赴。生命不给我们“打草稿”的时间和机会,但是每个静夜里想一想明天的计划、明天的目标,就像面对一张白纸创作一样,需要先在心里揣摩无数遍,胸有成竹才会运笔如风。

人生需要态度,也需要方法!

作文二:《作文离不开生活》900字

作文离不开生活

摘要:生活即作文,写作离不开生活,作文教学只要细心挖掘现实生活就能事半功倍。本文就作文如何紧密联系生活作了探讨。

关键词:作文  生活  写作能力

一提到作文,学生往往望而生畏。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密切联系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的充实是没有止境的。”写作也离不开生活。作文教学只要细心挖掘现实生活,就能事半功倍。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始终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三个圈子。

1   联系家庭生活作文

爸爸妈妈风雨中的等候、爸爸妈妈省吃俭用帮助孤寡老人的无私精神、爸爸妈妈的争吵、爸爸妈妈与孩子的争吵、我第一次洗碗等家庭生活的事件与风波,都是作文取之不尽的原材料。家庭中的有幸与不幸、磕磕碰碰、悲欢离合等,信手拈来,皆可成文。

我家最有低碳意识的是妈妈,别看平时从周一到周五妈妈都是开车上下班,那是因为每天要赶时间,可一到星期六、星期天,妈妈接送我去上英语补习班,都是带着我走路,妈妈说现在人们生活节奏快,平时没有时间锻练身体,周末出去我们尽量步行,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汽油,而且还可以锻练身体,岂不是一举两得吗?还有就是在节约用水上妈妈做得也非常好。妈妈会将水储在浴缸里,洗完澡的水妈妈先用来泡衣服,剩下的水用来拖地或是浇花。妈妈说现在地球上很多地方的水资源都特别匮乏,我们不能让白花花的水就这么浪费掉,所以我们平时要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妈妈还很有节约用电的意识,她也非常注意节约用电。

在她的影响下,我家的每个成员都知道从生活细节中懂得去如何节电和节约用水。首先说爸爸吧,以前爸爸的手机充电时,不管什么时候充,他都要等到第二天早上才将手机从插座上拨下来,可现在一充完电,他一刻也不敢怠慢,立刻将插座拔下。我家最逗的就是奶奶,奶奶说虽然她年纪大了,但也要为“低碳”尽一份力。现在是夏天,奶奶将饭煮熟后不再像以前一样让电饭锅一直烧着,而是将插头拔下,这虽是举手之劳,但如果每个家庭都能像奶奶一样,那么也将是一件功不可没的事情,现在我家每个人都能自觉地随手关灯,尽量做到节约用电。

我们家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那就是我,别看我年纪小,但我在全家人的感染下,也要加入到“低碳生活”中来,作为中学生,我也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以上学生的作文让一家人的低碳生活跃然纸上。

2   联系学校生活作文

作文三:《成长离不开作文》1500字

成长离不开 作文

正所谓“绳锯木断,水落石穿”,是呀!我们的成长的确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而是靠坚持,日积月累而来的。

史蒂夫·乔布斯,多么熟悉的名字,是苹果公司的CED,他家境富裕?不,他只是贫穷人家的养子;他性格合群领导能力出众?不,他性格孤僻,不善言辞;他当时创业环境优越?那为什么当时的7亿美国人中,偏偏就他1人成功呢?

坚持!这样是乔布斯成功的密绝。

自从乔布斯毕业于斯坦福大学,他便建立了自己的公司——苹果,苹果公司一经建立便推出了苹果I电脑,创立之初资金缺乏,又没有客户,乔布期好心的邻居便订购了两台,结果愿望落空,她只收到了一堆电路板,没有外壳,除了电路什么都没有。

可是这样的小小挫折对乔布斯根本不算什么,接着,乔布斯花了几年的时间在硅谷的富人堆里寻求帮助。那几年里,硅谷的企业家经常被乔布斯堵在家门口,堵在办公室,总之无处没有乔布斯,终于,一位企业家被乔布斯的坚持不懈打动了,给了它50万美金的帮助。

终于可以推出苹果II了!乔布斯欣喜若狂,终于,苹果II的发售期就要到了,在前日凌晨3点,电脑到了出售点,等待乔布斯验收。乔布斯打开货箱,不禁流了一身冷汗——电脑机身在那,是他设计的流线型?不全部都是呆板的方块!怎么办?海报上漂亮的苹果II与实货截然不同,是连夜赶工,还是维持现状?坚持!对!坚持就是胜利!奋斗了几年不就是为了发售的一刻?到了今天却为了一件小事而破坏了完美?不可以,于是,乔布斯命令他的全体员工连夜赶工,能重造多少机身,就造多少。

最后,到了发售日,乔布斯成功了!他终于成功了!苹果外型优雅,速度极快,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同时他的苹果II售出后损坏率极低,到了最后,几乎每一幢办公楼都配备了苹果II。

乔布斯的一生可以说是成功的,但是他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一个简单的字眼——坚持,的确,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坚持。

成长离不开 作文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既离不开鲜花和掌声,也离不开荆棘与失败。但我觉得,成长中更离不开对手。

我读小学的时候有个对手叫做小红,她的数学、语文很不错,但是英语却总是不好。所以我在英语上就松懈一些——没有选对手。

第一次英语考试,我认真复习,谨慎答题,原以为小红还是会比我考得好,但结果恰恰相反,我考了满分100分,她却只考了94分。我开始慢慢松懈,心想:反正她在英语上也不是我的对手,我也不必给自己加那么大的压力。所以每次写英语作业都懒洋洋的,心不在焉,恨不得趴在桌上睡觉。随着课程的难度逐渐加大,我的成绩也开始慢慢下滑,从开始的100分变成96、94、92、86分,眼看着我的排名在一次次下降,我非常着急,这时才有了紧迫感,每天学到深夜,妈妈怎么催我也不去睡觉,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从86分赶到了98分,但我却怎么也得不到满分了。成长离不开对手。

但我的数学却总是没她好。

每次不知怎的,我的数学就是没她好。我去请教老师,老师说:“你每次就是不认真,要是认真一点,写完后再检查几遍,就可以得高分了。”但我并没有把老师的话放在心上,我依旧没有小红数学成绩好。那天,我和小红手挽手一起回家,听到有两个人议论我们,一个人说:“快看快看,那个是小红,她的成绩很不错哟!她旁边的那个,成绩好像不咋地。”另一个人说:“真是的,还跟别人小红一起走。”“嗯。”我心中的怒火一下子就升起来了,我愤怒地想:我一定考出个好成绩来给你们看!我按老师说的,认真答题,认真检查。成绩下来后,我以99分超过了她的97分,我终于考到了高分!从这以后,我每次考试都比她分高,我高兴极了。成长离不开对手

现在,进入了新的学校,我的下一个对手会是谁呢?

作文四:《作文离不开生活》1600字

作文离不开生活

黄许小学    李代强

文章是信息的载体,写作过程就是人脑对有关信息的处理过程。学生所接触的一切,看到的、听到的一切,亲身实践的以及感受到的都是学生已知的信息,这些信息都可以成为文章的内容。这就是“生活作文观”,这一观念应体现出:一、让学生把作文看作是一次聊天,一次愉快的放松的充满乐趣的交流。把作文当作自己的挚友,有了苦闷,向它倾诉,有了烦恼,向它表达,有了高兴或痛快的事,它也高兴、痛快,当你要把说的都说出来,都写在纸上,你就会觉得心情无比舒畅,得到一种超脱。二、让学生体会到作文即是一种生活。生活在一个家庭里,享受父母的宠爱,聆听父母的教诲,感受父母的辛苦,熟悉家里的环境,了解家庭和邻居及其他家庭的来往,了解社会发生的行行色色的事件,这样一种自觉的观察体验,实际就是一种生活。基于以上认识,我在作文教学中作了下面一些尝试:

1、创设情景作文:学生由于生活圈子窄小,加上过重的作业负担蒙蔽了孩子们的眼睛。为此,老师应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生活,不断的提示并强化学生生活中的情景,并让这些情境生成无数细微的画面,储存在学生的记忆中,成为他观察、思考的参照物或者材料,更多的时候,是把学生的一些生活情境通过综合取舍,形成新的生活情境再现于课堂,指导学生写作,成为作文的题材和指导学生做人的范例。每学期刚开学,学生发了新书都有包书的习惯,但有的同学是靠父母完成,有的同学尽管包了书但不爱护书,尤其是不爱护学校图书馆的书。为此,我设计了这么一个情境:艾书同学刚从学校图书馆借来一本渴望已久的新书,回到家,亲自给书包皮。然后让学生来表演这一情境,体会一下艾书同学包书的细节。学生表演的十分成功,文章也写得具体生动,同时受到一次很好的教育,掌握包书的基本技巧,为学生今后的成才做了一些有益的引导。

2、多作生活练笔:首先让学生写一句话,把生活中有感触的内容用一句话写下来,看到太阳出来了,写“太阳象个大球”;看到树叶落下来了。写“黄蝴蝶飘舞”;自己吃雪糕时树上掉下一颗水珠,写“树在流口水”。只要是有感而写,不在长短,实在没有感受,可以收集听到的精彩的一句话。不断总结,提出新的要求,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及时记下一瞬间的灵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写作习惯。在此基础上,写生活小练笔,考试前写写自己是如何准备的,心情如何;受到老师表扬,写写老师是怎样表扬的,自己的心情如何;上学的路上有什么奇怪的举动;购物时是怎么和售货员交流的;天气突然变化,引导学生观察一下怎么变的,雨、风有什么特点,雨中的行人及风景如何等。

3、利用课文学习作文:课本的文章既是学生学习的范文,通过它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又提供了练习材料。向课文学习,做到读写结合,既密切了读写的联系,又充分发挥两者相互促进的作用,做到读写相长,不断提高。课文选材广泛,寓意深刻,对学生作文的

启示和引导是各方面的。学生学了《放风筝》一课,然后指导学生练习扎风筝,再写《扎风筝》,借鉴书中关于风筝的外形描写,降低的难度,学生在学中动手,动中练写,以课文为基础,又强化了对课文的学习,练笔效果十分好。学了《鸟的天堂》要求学生想象一下鸟的天堂里鸟儿是怎么生活的,写一篇童话。

4、充分肯定学生的独特性:现在的作文教学,大多是老师固定题目,即使是些发散型作文题,老师总会提出自己的思路来固定学生写作方向,这样促使学生选材千篇一律。作家郑渊洁说过一件事:有个教师要学生写下雪,结果一个学生写因为下雪,不能出去玩,就在家里把玩具摆好,搞了一个玩具总动员,写得非常生动有趣。本来是一篇非常贴近生活的好作文,因为没有按老师的意图写打雪仗、堆雪人,被退回来重写。这样的事,在我们日常作文教学中最常见,许多老师总是要把自己的思维强加给学生,如果不按老师的思路去写就是离题,不注重学生的独特性,次数多了,学生的灵感被麻木了,写出的作文怎么能不干巴巴的。所以我们作文教学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独特性,对有独特见解的作文要大加赞赏,激发学生去挖掘生活中平凡的经历个别特异点,作文就会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和思想内涵,学生的作文兴趣和水平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作文五:《作文离不开生活》3900字

作文离不开生活。要想写出好作文,必须要有丰富的内容和巧妙的手法。这“巧妙的手法”也就是写作方法,它是写作要表达的一种手段,是老师所要教授的内容。而“丰富的内容”,就是文章的“骨架”,是小学生写作的重点和难点,这需要的是丰富的生活体验,需要的只能是家长在生活中给孩子以方方面面的具体指导。

方法归纳为:一、观察比较二、实践体验。三、读书感悟。四练笔投稿

一、多观察,多比较。

由于小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观察。观察是获取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学会悉心观察,写文章时才会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具体、生动。茅盾先生十分强调观察对于写好作文的重要性,他说:“初学者,尤其不能不下苦功的是观察能力的培养。”家长该怎样引导孩子们做有心人,去寻找、去发现生活中的写作材料呢?其实,很简单,就是教孩子怎样积极启动他们的耳、目、鼻、舌等感官去感知事物的声、形、色、味等具体表象,教孩子时时、处处注意留心周围的事物,观察人、观察事、观察景、观察物,这样就能不断得到作文的新鲜材料。

家长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呢?

1、激发孩子观察的兴趣,培养观察的敏感性。家长您可能都有体会:让孩子看蚂蚁搬家,他能够看一下午,也不会觉得蹲得腿疼。这就是因为他有兴趣呀!孩子来到这个对他来说完全陌生的世界,他充满了好奇,万物对他都有强烈的吸引力,家长可以借任何一种孩子感兴趣的事物鼓励孩子开始观察。孩子喜欢吃,您就可以让他比较各种美味的不同,就是同一种食品,也可以让他比较哪家的好吃,怎么吃会更好吃„„也就是说,对身边事物总保持一种新鲜感:别人未看到的自己能看到;别人知道个大概的,自己观察得很仔细;同一个事物,每次观察都有新的发现。

2、教给孩子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条理性。因为小学生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概括性都比较薄弱,故而引导孩子观察时,要先教给孩子观察的方法,使孩子有目的、有准备地去观察。要教给孩子要按一定的顺序,让孩子有重点、有主次地观察,使他们学会有条理地观察事物,从而在作文时就会有条理地表达。我们周围的客观事物,无论是动的还是静的,虽然错综复杂,但都有一定的序。以静物来说,方位有远近、里外、上下、左右、前后之分;一件事也有起因、发生、发展、结果的过程。因此,在观察时,要引导孩子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同样,观察的顺序也有多种: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由近而远或由远而近,由景物到人物或由人物到景物,由部分到整体或由整体到部分。所以,观察时,应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选择观察顺序。比如,观察一个较为常见的草莓就可以同时采用几种不同的观察顺序:由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由外到里、由看到尝的顺序。

3、启发孩子边观察边思考,培养观察的全面性。小学生观察最大的毛病是观察事物笼统,往往满足于表面认识,所以要教给孩子从细处着眼,深入细致的观察方法。实践告诉我们,只有仔细观察,才能看得细,看得全面,也不难看出甲事物乙事物的区别,观察能力也从中得到提高。

怎么训练孩子观察事物呢?最好的训练方法就是用“问题”导向目标,即:根据作文训练的过程,确定观察的范围、对象,再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重点,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在观察中寻根溯源,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直到逐个弄清问题为止。有了这些问题作引导,孩子会不知不觉地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观察要领,从而积累大量作文素材。

鲁迅曾经说过:“对任何事物必须观察透彻,方能下笔。”我相信,只要家长重视对孩子观察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养成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周围人和事的习惯,从生活的海洋里一点一滴地捕捉浪花摄取素材,学生的作文不再担心无米下锅,写的内容自然达到言之有物,写作水平一定会随之提高。

二、多实践,多体验。

我们生活在社会上,每天会碰到许多人,遇到许多事;碰到的人、遇到的事就是作文的材料。如果能仔细想想这件事包含了什么道理,正确认识后将它写下来,就可能是篇好作文。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孩子的生活丰富了,感受才会深刻,写起文章来才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尤其是小学生,作文以记叙文为主,就是写身边的人和事。如写“第一次__”,很多孩子都不知道该写什么,一是好多都忘记第一次是怎么做的了,二就是没有什么值得写的第一次。大多数写“第一次洗碗”、“第一次洗衣服”、“第一次滑冰”„„有的比较与众不同,写“第一次自己睡觉”、“第一次独自在家”、“第一次自己乘坐公交车”„„单从这些题目中就可以看出:孩子们缺少生活!再如写“一件有意义的事”或“一个令人难忘的人”时,孩子的作品更是令人叹为观止:事例“千篇一面”,具有典型性的也多是从作文书上看来的!有很多事情本来该做的没有做过,该经历过的更没有经历过,面对这样的题目,孩子怎么会知道该怎么写呢?家长就应该让孩子多经历一些这样的事情,如让孩子自己支配零花钱,买自己的学习用品、捐款等;帮助家长做家务;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和朋友一起郊游等。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叶老的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要抓好作文训练这个流就必须抓好生活这个源。让孩子观察大自然、接触社会,与各种人打交道。总之,作文训练的触角应该伸向孩子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孩子在生活中长知识、受教育、得到启发,用情感的波澜、生活的需要,激起他倾吐的欲望。

三、多读书,多感悟。

世界十大文豪之一的鲁迅说过:“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我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读多看,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高尔基也只是如痴如醉地大量读小说,再加上他的丰富阅历而已。

习作能力的根,是阅读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一是说,“怎样写”,大多是从阅读中悟到的。就写论写,往往捉襟见肘,以读促写,才能海阔天空。二是说,“厚积才能薄发”。要加强课外阅读,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开阔眼界,丰

富知识,提高认识,增加文化和语言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于读书,大量阅读,必能促进作文能力的提高。

但是也有家长向我反映,说:“我的孩子看书是真爱看,每天捧着本书,看个没完没了,可就是作文水平不见提高,写来写去就那么回事,那是怎么回事啊?”这不就跟我说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相违背吗?其实不然。读书的效果并不是看读了多少,读了多长时间,而是看记住了多少,领悟了多少,能用多少。所以,读书并不是“捧着书一直看”。

培养孩子读书的好习惯也要有要求:

1、选择好书。这个“好”包含着内容好、思想健康、文笔优美„„孩子通过大量的阅读欣赏,欣赏文中的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从中受到熏陶,提高鉴赏能力的同时理清文章思路,接着诱导孩子回忆生活所见到的美景,让他们模仿作品畅所欲言,激发创作欲望,为下面的写作做铺垫。“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此言就是劝诫我们通过大量阅读与欣赏去培养和获得语感,去熟悉和掌握语言规律,增强语文修养,提高语文能力。

2、善于积累。好文章,一定要孩子们好好学习,积累词汇,积累句子,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把好的文章背诵下来,成为自己的语言,以后要用到了,就自然会联系上的。巴金曾说过,他背了很多文章,虽然自己没有仔细地去研究过它们,但在背了这么多的文章之后,至少知道文章是怎么一回事。

3、勤做读书笔记。好记性比不上烂笔头。优秀的作品给人的启示太多,光靠脑记不行,还要教育孩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勤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摘抄好词好句或片段,可以记录当时读后感受„„学生在欣赏中积累大量的写作知识与写作素材,为今后写作作好充分的准备。

4、多思考。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无非是想心思。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想出来的。可见,构思对于作文的重要性。读书就要多想想作者的心思。想什么?不外乎想作者为什么写(文章主旨);写了哪些,不写哪些(文章内容);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叙述顺序);怎么写(语言和表达方法)。

只有加入了自己的思想去读书,书才能够读活,书中的知识才能够为己所用。

四、多练笔,多投稿。

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识,空讲文章作法是无济于事的。一定要勤动笔,少束缚,要放手让孩子写,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路写自己想写的内容。

要想自己的孩子能够形成很强的作文能力,不能单靠课程安排的每学期八次习作,更不能指望老师对孩子有多么多的“单独辅导”,家长应该把这种练习渗透到日常生活当中。

1、用笔对话。当发现孩子有什么优点或缺点时,当您有什么心里话想说给孩子听时,您不妨写给孩子看,那他就会写给您一个回复。

2、请孩子帮忙书写一些“文件”。例如,过节了,让孩子给朋友写张贺卡寄过去;爷爷奶奶过生日了,让孩子写一段生日贺词读给老人听;给远方的亲人联系时放弃使用电话、电脑等工具,用书信„„这一系列的“文件”可是使孩子体会到学习写作是很用的,同时也提高了起书写的兴趣。

3、投稿。这就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关注各种比赛或征稿,然后鼓励孩子去参与。这样,孩子就能够在竞争中衡量自己的水平,体会失败的痛苦或胜利的喜悦,查找不足迎头赶上或再接再厉。

4、写日记。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但也是最难坚持的一个习惯。要想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要么家长和孩子一起写日记,要么就需要老师在学校统一要求。这个习惯只有在大家多交流的环境中才能得以坚持,才能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小学生学写作文犹如婴儿学走路,刚起步时,引导孩子就需要家长和老师这两只手同时用力,牵着学步。只有当孩子有了一定的自我控制和约束能力之后,才可以慢慢放开家长的这只手,然后是老师在适当的时候鼓励孩子不依靠别人自己走,并放手让他自己走。相信,在孩子学习写作的路上,有了家长的帮助和辅导,孩子一定能够走得更快、更好!

作文六:《学生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作文》1900字

摘 要:作文训练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帮助学生思考生活、思考人生。但在具体的训练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写作,从而不断提高写作兴趣,提升写作能力。

关键词:写作;生活;兴趣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但在现实的写作中却存在动力性困难和能力性困难,即既在写作兴趣、写作热情、写作积极性方面有畏难情绪,又在写作技巧等操作方面存在困难。而其中两种困难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能力性困难的持续又会转化为动力性困难。例如,学生在写作技巧能力上越出现问题,没有写作的成就体验,就会越怕作文,甚至最后厌恶作文,更谈不上作文的兴趣了。就此笔者经过反思,反复探究如何才能使学生喜欢写作,其体会是:

一、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写作、学会做人

作文课应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学生能做到投入生活,那么他们就能从生活中寻找提高写作水平的养分。所谓养分就是指生活中丰富多彩的语言和材料以及生活的真谛,这样的养分越多,那么对写作水平的提高就越有利,所以,它又是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陶冶情操、欣赏生活的重要途径。

每当春天来了,桃花开了,窗外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时,学生在野外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写作也是很轻松的。学生可以一边观察,一边写作,在欣赏春光的同时获得写作的灵感,在感受生活的同时陶冶情操。

二、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事物要循序渐进,鼓励创新

首先,分阶段训练,每天布置观察任务,并写出感受。从景到人,从家庭到社会生活,从熟悉的环境到陌生的环境,从简单到复杂,从小范围到大范围,分层训练,循序渐进,不可急功近利,否则就达不到目标。其次,对同一个问题要求学生寻找不同的感受,教师要给创新者以鼓励。这样,不仅能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让他们明白生活是复杂的,应从各种角度思考生活、思考人生。从不同方面看待同一个问题,得出的结果也各不一样,这其实也是一件有趣的事。

三、给学生提供阅读对象,积累写作材料

生活是作文材料的重要来源,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学生通过读书,可以间接地看到许多平时生活中未曾见到的事物,学到许多不曾学过的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认识,陶冶了学生的感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这些都是作文中必不可少的储备。

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材料,首先要让学生读懂课文,每读一篇都要确有收获,而且尽可能做到熟读成诵,使课文中的词语句式,精彩段落,成为自己语言仓库中的材料。

在开展课外读书活动中,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读有益的课外书,指导学生把书中的好词佳句灵活运用于写作中,使文章语句变得生动,这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个途径。

四、打开学生乐写的匣子

长期以来,一直困扰学生写作的大问题是他们无话可写,无材料可选。每次学生写作时,往往是内容空洞,流水账式的记录,极少有作文的欲望。这固然和学生的生活不够充实丰富有关,更主要的是平时对周围事物不留心,也不动脑去想去观察,许多值得写的内容从眼皮底下滑了过去。要使学生有内容可写,教师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时刻做个有心人,把所见、所思、所想、所感用日记的形式写下来,这就是取之不尽的作文材料。

在检查自觉写日记练习中,我发现洪××、胡××等六位同学是写得最多的,其中胡××在一次日记中写出主题鲜明而有实际意义的内容。她写到:由于自己贪看电视,以作业多为理由,推搪母亲吩咐做的家务,当母亲忙完家务叫她吃饭时,发现自己没有完成作业,仍然还是逍遥在电视游戏中,担心母亲会责骂,可是等来的却是母亲晓之以理的说服教育。从母亲的教育中,她体会到母亲的关爱。这么朴实有意义的日记,取之生活,所以在写“记一件印象最深的事”的作文中,胡××同学就以上文为基础,产生了强烈的写作欲望,写出了一篇感情挚深的好文章。

五、调动学生的情趣,灵活多变

用真实的人、景、事作为写作对象,让学生参与到写作中,积极调动他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产生写作灵感,为以后随时写作做准备。比如,可以采用先说出自己所见、所闻、所感,再把内容有序地组织起来,这样在锻炼写作能力的同时又锻炼了学生说的能力,也可以让学生表演他们的作文片段,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总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关键在于教者持之以恒的善导、善诱,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因为生活五彩缤纷,生活中时时有作文,处处有作文。

参考文献:

[1]鲍大剑.作文离不开生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7).

[2]王静.浅谈写作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4(34).

作者简介:鲍社昌,男,江西婺源人,1963年9月出生,函授大专学历,中小学语文一级教师.

编辑 杨国蓉

作文七:《成长离不开挫折作文》600字

成长离不开挫折

“叮、叮、叮”上课了,数学成老师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叠试卷,见到这叠试卷,我心想:“哦!太好了,要考试了。”

铃声落了,成老师已经站在了讲台上。一脸的严肃,说:“组长上来发试卷考试,九十分钟。”

试卷落在了我的桌子上,我提起笔就写名字,飞快的做了起来,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    十分钟、二十分钟、三十分钟,四十分钟„„

“停笔,收卷!”我得意洋洋的把试卷交了上去。我对数学有着决对的自信心。卷子写完了,连检查这道程序都被我省略。写完了试卷就闭目养神。

下午老师公布着分数,“张孝宇„„”我心想:“少说也得考90分吧!”“八十六分!”我听到这几个字心凉的差不多了,这回完了,又要被骂死了的。

风呼呼的吹着,我仿佛要被吹走似的,风渐渐的停,我下步当做三步走,好希望可以永远的这样走着,不回家。这毕竟是不可能的。

过了一会儿到家了,我什么话也没说,就写作业了,不知过了多久作业只有一项了,就是,试卷改错签字。我提心吊胆把试卷拿到爸爸面前签字。

爸爸把分数一看,心情立刻由晴转阴,“怎么只考了86分?”“大意马虎。”我吞吞吐吐的说。“下次加油,我相信你这次是大意马虎,下次要认真检查。”我轻轻点了下头,爸爸在试卷上签下了两三行密密麻麻的字,我也懒得再看这张卷子一眼。

第二天老师又举行了一次考试,我可是写完了后检查了一遍又一遍,写的时候那怕是2×3都要在草稿纸上算一遍。下午分数出来,是97分。

失败是成功之母。

作文八:《好作文离不开好构思》2500字

摘 要:没有构思很难写出好的作文。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构思的重要性,通过记日记、读书等方式增加他们的素材积累和情感训练,从而使学生在充足的情感酝酿中顺利完成一篇优秀的作文。

关键词:作文教学;作文构思;写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8-0035-02

DOI:10.16657/j.ki.issn1673-9132.2017.08.021

郑板桥画竹讲究要“胸有成竹”,“成竹”就是指在心中已经完成了对竹子的创作,这在心中完成竹子创作的过程就是写作过程中构思的过程。如果眼中无竹,心中无竹,也就很难做到手中有竹。什么是构思呢?构思,从宏观上讲,就是选择文体,确定主题,想用什么形式来表达什么情感或者观点;接下来,就是更加详细的构思,包括在什么地方揭示主题,以及怎么揭示主题,文章对原始材料怎样取舍,哪些地方需要调整和拔高,需要在什么地方抒情等。总之,起草之前的一阶段之中的思维活动,均属于构思范围。

一、构思的必要性

如果没有构思能写出作文吗?对于这个问题,当然不能断然否定,许多优秀的作家都能够起笔为文,纵�M千里,倚马可待。在许多人看来,他们似乎不需要构思,而是一气呵成,文不加点,甚至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写到哪里再想到哪里。其实,这是个不全面的认识。其一,尽管是文不加点,倚马可待,但他们在下笔前仍然会对文章的走向有一个大体把握,包括情感的酝酿、语言的组织和材料的取舍,都会烂熟于胸。这个过程很快,但不是没有。这仍然是构思的范畴。其二,这些优秀的作家有着长期丰富的写作过程和经验,有的作家甚至是经过了刻苦的锻炼的。比如,老舍先生到了晚年仍然坚持每天至少五百字的练笔;唐代的李贺,经常骑着驴挎着书袋行走,在驴上偶然得了诗句就赶紧写下来。他们都是经过了长期的锻炼,所以各种题材,各种文风,各种情感与感慨,各种句式和写法,各种修辞与行文方式,都已经很熟练。在这样的基础上,他们才能够在偶然刺激下,将所有想写的在瞬间的思考中轻松获得。

而我们的学生没有经过长期的写作训练,也很少有学生在写作上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加上生活经验不丰富,写作素材积累少,经常写一句都要想下一句,十分容易写偏,又受到作文字数的限制,当然不能写出好的作文来。

古人讲“意在笔先”,这个“意”就是立意、意向,包括写作目的、情感酝酿等各种要素,它是写作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稍不留神就会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遗憾。所以,构思活动是一个反复比较、斟酌、弃取、梳理、不断深入、逐渐明晰,直到落笔成文才能停止的动态活动过程,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二、作文构思要做准备

构思固然重要,但构思不是凭空来的。换一个角度说,构思就是唤醒写作经验,在写作经验的帮助下选择行文方式方法,对心中的写作素材进行筛选和加工的过程。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他们既缺少写作经验,又没有足够的素材积累,只能在构思的时候着急。古人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况且,学生们都不是“巧妇”。所以,作文构思不能仅仅体现在一节课上老师的一句命令和鼓励,功夫应该下在平时。

比如,对生活素材的积累和练习。学生的生活相对来说比较单调,但这并不是说不可以积累。生活是物质的,而写作是精神的,物质生活的单调并不影响内心世界的丰富。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记日记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写作习惯,善于发现生活中可感可写的素材。除了写日记,教师还要让学生多读书,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又是如何把生活素材进行升级、提炼,从中发现值得写的内容的。

不仅如此,平时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教师还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是语言艺术的教学,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语言说得好,在乎思维的正确。思维锻炼相当重要。”学生之所以没有可写的,就是因为对自己所经历所看到的没有感觉,没有反映,不能引起自己的思考。感知的深浅之别,主要原因是由于思维能力存在差异。思想水平对构思起导向作用。如果学生能把读书目的与自己的人生志向相结合,认识到青年立志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从而怀有对社会的责任感,那么这种责任感,就如同向下深入的树根,汲取大地的营养,就会显得根深叶茂,必定能结出累累硕果。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如能长期重视学生的思想工作,是十分有意义的。

三、如何进行构思

首先,确定主题。主题这个词语较为宽泛,意蕴丰富,不仅包括要表现的人或物的美,对事物的思念,对美的歌颂,对丑恶的抨击,还包括对某种情绪的抒发,对某种社会现象的评论,这些都是主题范畴内的,都要在构思的时候想好,我要在文章中表现的是什么,我想要通过这篇文章告诉人们什么,让人们看到什么,想到什么。需要注意的是,主题最好要单一和集中,有的同学往往思考不清,是这个也想表达清楚,那个也想表达出来,结果常常导致文章不知所云,不知道到底要说的是什么。

其次,素材选择。生活的片段杂乱无章,应该节选哪些片段写到文章里来,这需要周密的思考和大胆的取舍。写作文和电影的剪辑有类似之处,剪辑师不去考虑样片拍摄的顺序和时间,也不在乎场景的连贯,他通过重新的编排,让这些镜头联系起来,产生新的意义。素材选择同样如此,写作者不用太注重某一件事的联系性,而应该考虑对于主题表达的意义。好的写作者是个优秀的裁缝,剪一剪,缝一缝,就能做成合身的衣服。

最后,情感酝酿。许多人认为写作就是组织文字,其实,写作是情感表达。如果没有适合的情感在心中,就不能用情感去调动所选素材,也就不能够写出充满情感的文字。没有情感的文字是干枯没有生命的。所以,要让学生在写作前沉静下来,沉浸在要写的主题和情感中,在事件的关联中去体会生活,感知生活中那份美好的感情。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富有情感的文章来。

参考文献:

[1] 章熊.中国当代写作与阅读测试[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112-135.

[2] 张云鹰.开放式习作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45.

[责任编辑 冯红伟]

作文九:《好作文离不开好语言》1200字

作文是什么?作文就是用自己所习惯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叙写自己所熟悉的社会生活。因此,要想让自己的作文表现得更加与众不同,就必须更多地使用自己比较熟悉比较习惯的语言。例如:

人说读书苦,我以读书乐,渐渐的,竟在读书中寻找到了一些乐趣。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史实,马克思当年在图书馆里一边看书、一边蹭地,日久天长,竟然在地毯上留下了一行深深的脚印。我也曾在自己家的复合地板上试过,也许是地板太硬,也许是“功力不足”,我没能蹭出什么脚印来,但是我对读书的兴趣绝不比马克思老前辈差。

这是中考佳作《读书之趣》一文的开头两段,从这两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不仅深得语言使用之法,还用自己比较熟悉、比较习惯的语言来叙事说理,且不乏幽默感。

虽说“课文是最好的例子”,他人优美流畅的作文语言也的确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但“例子”仅仅是“例子”,仅仅供我们“学习借鉴”罢了。过多的引用,会有抄袭之嫌;刻意地仿写,会生套作之疑。而最有效最实用的还是坚持使用与自己的学生身份相符合的语言。如:

自习课上,老师缺位。同学们见机会难得,便三个一群,五个一堆,有探讨问题的,有说笑打趣的,还有唠嗑的、作画的、写诗的、看小说的,那叫一个热闹。忽然,耳畔传来“笃笃笃”的声响,高跟鞋!老师的高跟鞋!于是个个正襟危,装模作样,有读“学而不思”的,有背“地球绕太阳”的,有画抛物线的,有比划左手定则的……你别说,同学们的反应还是蛮灵敏的。

这是中考佳作《初三之乐趣》一文中描写“淘之趣”的一段话,寥寥几笔,就把“淘之趣”表达得淋漓尽致了。显而易见的,在这段话中,我们没有看到书面语为主、长句子居多、更重于理性的成人化的语言,而是看到了口语为主、短句子居多、更重于感性、且符合人物身份的中学生的语言。

俗话说“文贵出新”,而一篇作文的“新”,既可以体现在它所写的内容、主题、结构方式上,也可以体现在它所使用的语言上。学会使用时代感比较强的鲜活的语言,可以给人以新意。如:

一个人的勇往直前,可以铸就个人的成功,一个国家的勇往直前,则可以铸就国家的辉煌。……最近几年,我们国家可谓饱受磨难:冰雪灾害不断,地震频发,各种矿难事故多发,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但是在困难面前,中国人民表现出了应有的素质,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手挽手,心连心,果敢地迎难而上,不服输,不放弃,度过了一个个难关,重建了美好家园,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随着拉动内需政策的到位,我们国家又奋起直上,一马当先了。

这是中考佳作《勇往直前》一文中的一段话,作者先是承前启后提出了“一个人的勇往直前,可以铸就个人的成功,一个国家的勇往直前,则可以铸就国家的辉煌”的观点,然后摆事实讲道理,对观点的后半句进行了论证,而作者所使用的正是时代感非常强的鲜活的语言,其中不乏“冰雪灾害”、“不放弃”、“拉动内需”等一些语汇。

总之,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要运用一些自己较熟悉的,符合自己身份的,具有鲜活时代感的语言来叙写作文为好。

黑龙江省富裕县教育局(161200)

作文十:《写作文离不开观察(上)》2500字

亲爱的小读者,从本期开始,炫炫姐姐会邀请一些大家喜爱的作家(哇,作家啊)来为大家讲写作文的秘诀哦。亲们期待吗?本期首先和大家见面的,是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王宜振老师――(哇,好棒啊――)

一、要在生活中学会观察

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有两只眼睛,这两只眼睛像两个小小的窗口,用来观察世界。

世界很大很大,我们的观察只能是世界的一个小小的部分,也就是一个小小的局部。儿童文学作家孙震先生《海滩上的雕塑》,一开始就用自己的眼睛进行观察,写出了潮落时的海滩。

哟,谁在海滩上设计出这么多有趣的图案?那一对对的小沙眼,若隐若现,是蛤蜊们为呼吸新鲜空气打开的小小窗口吗?那条歪歪扭扭的曲线,是海龟匆匆爬走留下的痕迹,还是螃蟹大摇大摆,横步沙滩留下的脚印呢?

海滩,也是偌大世界的一个小局部。对这个小局部的观察要细致。作者首先着眼于海滩上的图案,海滩上又有哪些有趣的图案呢?首先是一对对的小沙眼,这些小沙眼是干什么用的呢?原来它是蛤蜊的家,是蛤蜊向外面的世界打开的一个小小的窗口。接着,作者写海滩上歪歪扭扭的曲线,这曲线究竟是海龟留下的呢?还是螃蟹留下的呢?作者没有正面回答,留给小读者去思考。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金蝉脱壳》:

一天,我发现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亮光的蝉正沿着柿子树往上爬。当爬到一个枝丫上时,它那锐利的脚紧紧地抓住树皮上的一处裂口,停在那里不动了。我轻手轻脚地爬上树,躲在一个枝丫后面,目不转睛地盯着这只蝉。

它整个身体来回地抽动了几下,背上立刻裂开了一道口子,蝉背露出来了。背上那一层保护甲的颜色很快地变化着,先是极淡的绿色,一会儿变成了深绿色。接着,头钻出来了,一双透明发亮的大眼睛像两颗花椒籽,又黑又亮,闪闪发光。六只脚出来了,整个身子在慢慢地活动着。未出壳的蝉尾使劲地抖动着、伸缩着。金蝉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猛地向后仰去,又敏捷地向前扑来,再用前脚抓住蝉壳用力一抽,又白又嫩的蝉尾就抽出来了。整个动作配合得自然协调。脱壳的蝉静静地趴在蝉壳上,过了好一阵,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蝉壳。

这是作者对蝉脱壳过程的细致观察,可谓细致入微,惟妙惟肖。作者按照金蝉脱壳的时间顺序和脱壳的先后顺序进行观察,从颜色的变化到动作的变化,从头至脚至尾,每一个环节都写得栩栩如生,可见作者观察生活的能力之强。

观察事物,有时候要盯住一个目标,仔细观察动、静之间的变化。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林焕彰的《小猫》,就生动地描摹了这种变化:

午睡时,风走过窗口,摇了几下风铃,――叮当地,飞走了。

我养了一只小猫,跳上床来,很惊奇地瞧着窗外。

那时,一片白云飘过,以为是一条鱼,它很快地冲出去。

林先生观察小猫,先写窗外的风,风摇响了风铃,走时带走了风铃的响声。这一小节以静写动,第二小节,写风铃的响声传来,小猫的反应和举动。首先是跳上床来,以为窗外发生了什么事情,很惊奇地张望着。这一小节,以动写静。第三小节,写一朵白云飘过来,白云的形状很像一条鱼,小猫以为真的飘来一条鱼,便像箭一样冲出去。这一小节,先静后动。整个事物的发展,就是动、静之间的变化;作者描写了动、静的转换,这就把事物写活了,可谓活灵活现。

观察是一种基本功。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勤于观察。我们不妨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以培养和训练我们的观察能力。

二、要在观察中学会发现

我们去观察一个普通事物,然后把它写下来,这很有必要。如果大家都去这样做,写下来的东西虽有差异,但基本上会大同小异。如果我们把要描写的事物,赋予它一定的感情,也就是把自己的感情移到这个事物身上,那就不一样了。譬如我们看到的树,就会感到树是有感情的;我们看到的花,就会感到花是有感情的;大海呀,星星呀,月亮呀,太阳呀,统统都会认为有感情的;就是一块冰冷的石头,也是有感情的。这种用自己的感情来同化要描写的对象,使观察不再是客观的,而是带上了一定的主观因素。我们不妨看看林焕彰的《影子》:

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一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

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一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

影子是一个客观事物,本身是一个无生命的东西。可是,把我们的感情移到影子上,影子就不再是无生命的东西了,而是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体,即好朋友和小黑狗。这就是作者在观察中独到的发现。这一发现可不得了,它使影子来了一个质的变化。我们说,一个人玩文字游戏,把文字玩出生命来,那才真叫高手。一个有生命体进入小读者的视野,会给小读者的视角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终生挥之不去。

我们再看看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的《绿叶》:

这里有多少棵大树呢?每棵大树上有多少片绿叶呢?

我走进大森林的时候这样想。

但谁能回答我呢!

一阵微风吹过,树叶沙沙地响起来,那是一种多么和谐的声音!

我听不出来是哪一片绿叶的声音,他们已经汇成了一支森林的合唱曲。他们一起向我唱着:不要问我们有多少。我们是一个整体。我们永不分离!

我看见,绿叶虽然是一片一片的,但树的枝干把它们连接在一起;而土地又把大树连接在一起。

从此,我知道了:

一片绿叶怎能叫大树呢?

一棵大树怎能叫森林呢?

作者对绿叶和大树的观察,不是一般的观察,而是在观察中深入思考,在思考中有新的发现。那就是一片绿叶不能叫大树,一棵树不能叫森林的道理,暗示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哲理。这篇短文文字不长,却给小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考和回味的空间。

我们再来看看儿童文学作家王宜振的《红蜻蜓》:

我捉住一只红蜻蜓,放进小小的标本夹;想不到春天竟哭了起来,春天说她丢失了一只脚丫……

红蜻蜓本来是大家习以为常的熟悉的事物,有人认为,熟悉的事物才更易于发现;而我却不以为然。我以为,新的思想、新的角度,往往会从不熟悉的事物中发现。王宜振恰恰从熟悉的事物中有了发现,这个难度非常大。红蜻蜓是春天的一只红脚丫,这不是一般的思考所能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