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公文写作 > 法律咨询 > 什么是散文的灵魂【《散文的灵魂——自由》10900字】

什么是散文的灵魂【《散文的灵魂——自由》10900字】

时间:2019-10-22 09:32:51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散文的灵魂——自由》10900字

第 N讲   散文的灵魂——自由

一、自由与限制

有一句话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人是生而自由的。但无处不在限制之中。人生在世,无不渴望自由,无不渴望自己的意志在天地之间流贯实行。有一本书叫《自由与意志》,我还知道一本书叫《逃避自由》。从这些题目上你会看到自由和意志的关系,再就是自由和你本身的准备和素质的问题。当自由来了,你能不能承担这个自由呢?这是我要给大家提醒的。人都希望自己的意志能够得到合理的不伤害别人的实现,但是很多人的自由是建立在伤害别人的身上的。西方有个《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在孤岛上,你说他自由还是不自由?这个就不好说了。当那个星期五到了岛上,这时候就面临着自由和不自由的问题了。如果鲁滨逊用武力使星期五服从,这里面就有了奴役和被奴役的问题了。再比如要是再有一个人上来,一看鲁滨逊和星期五中有个主和次,这里面又面临着选择的问题,面临着争取自由的问题。你是选择强权呢?是选择星期五做奴隶呢?还是选择反抗呢?大家想一想,人特别是两人之上的群体里面就面临着反抗、奴役、选择自由的问题。 其实中国人也是崇尚自由的。特别是在先秦,中华民族的精神的源点的爆发的时期,有一位大哲学家也可以说大自由主义者叫庄子,他在《逍遥游》里面一方面论证自己与天地统一的精神的自由,但是又论证了人和动物和自然生物之间的限制、钳制、互相折磨的一种困

境。人都是有局限性的,怎样来突破这种局限性来获得精神上最大的自由呢?最后我们看到了庄子的无奈。大家知道有句话,人之患在于有这个皮囊和躯壳,我们常说一句话——形为物役,就是人从一生下来就受到自己的肉体的奴役。在这身体之上还有社会的和精神的奴役。

咱先说身体的。庄子的原话是这样的:“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不见其成功,萧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这是《齐物论》中的一段话。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在母体里面,一旦旦受精、成胎、变成形体,那么你就有了生命。中国人我一直跟大家讲,中国人算年岁,算的是虚岁,你出生下来就是一岁,这是正确的。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你在母腹里已经有十个月。但是你一旦受精成型,你以为你就是活的吗?你出生你就是活的吗?从庄子辩证来说生命的存在庄子是用这样一句话“不亡以待尽”,就是说你出生第一天你觉得你活着,其实你在等什么?等死。你活一百岁你就等了一百年,你活了八十岁你就等了八十年才死,所以西方就有一句话富含哲理,就是向死而生。向死而在,人从一生下来摇篮的旁边就放着黑漆漆的棺材。

生命象刀子一样互相压榨、互相倾轧、互相缠斗、互相克制。中国人不是讲阴阳五行吗?阴阳五行就是相生相克的。当然这里面有争斗也有暂时的和谐,但更多的是欺骗和隐瞒。而你活着的身体就象马一样,一天天向死亡奔去,没有停留。你想停下来,“马儿啊你慢点

走”就象一首歌那样,可以吗?不可以。你想把生命停留在现在,就象某些同学感觉谈恋爱很好,你想一直停在这儿,那是不可能的,你儿子也不答应。(同学笑)所以人的生命永远象马一样疾驰,你想停也停不住。这看起来多么可悲啊。

一辈子你就是做自己的奴隶。这个大家能理解吗?你做物质的奴隶。比如我们一天三顿要下厨房,买排骨、买鸡腿,吃啊,可吃了两三个小时又饿了。买包子、买馄饨,买米线又喂自己肚子,睡一觉第二天又饿了。人们一辈子就为了这个身体,你被你的身体统治着。菏泽有句话“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所以大家一天到晚都听命于自己的身体。把这个身体哄饱了又饿了,哄饱了又饿了,循环往复。这是你为了自己的身体。你为了儿子啊,为了孙子啊,为了职称,为了荣誉,我下班回家我要给儿子买上饭,为了他,所以人不单单是受自身的奴役还受家庭的奴役,你老婆脸一难看了你就想陪好话,买自行车不行你给她买电车,买电车不行你给她买汽车。终身都在服役而不见其成功。“终身役役”,终身都在服役。结果在哪里呢?“而不见其成功”,“萧然”是形容词,就是这样子;“疲役”,为生命所奴役,一辈子都在疲劳到极点的状态。我们真正的归宿在哪里?找不到。“可不哀邪!”上面来一句“可不悲邪!”这儿又来一句“可不哀邪!”我们听听,简直声泪俱下了。我看了是心惊肉跳,对这位大哲也是心怀崇敬。

人就是这样,一方面追求自由,而一方面无处不在限制之中。而对散文来说呢?散文也应该是自由的。对人和对散文,自由都是最基础的、最本质的一个元素。自由应该是第一的,最本质的东西。荣誉了、民主了、科学、理想应该都是比自由再低一个档次。自由在哪里显现呢?自由就是在限制、被限制、反抗限制中显现。

有人说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我特别关注人类的极端处境,历史上处于专制主义、极权主义统治下的困境,关注知识、思想、知识分子在权力社会中的反应及演变。在构成社会的多个层级中,知识分子与权力的冲突是最敏感、最直接、最尖锐激烈的。古有“民不堪命”的说法,实际上,其中自觉最不堪的还是知识分子。唯知识分子有这种自觉意识,启蒙也藉此而产生。人类历史上所有的革命运动,几乎无一不是由知识分子或知识分子出身的政治活动家参与或发动的。因此,不妨说,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是衡量一个国家的政治文明的最显明的标志。我说知识分子是自由的显示器和温度计。我记得瞿秋白有句诗“我是江南第一燕,为报春色上云霄。”我还知道苏轼有句话“春江水暖鸭先知”,自由不自由就看鸭子,知识分子就是鸭子。当自由的春水刚一泛蓝的时候,知识分子就开始“嘎嘎”地大叫,因为春天坐着冬天的浮冰来了,知识分子是第一个感受到了。

关于自由,1941年1月6日,罗斯福总统在致第77届美国国会的国情咨文中提出,未来的世界必须建立在四种自由的基础上。

1.言论自由。

2.宗教信仰自由。

3.免于匮乏的自由。

4.免于恐惧的自由。

我相信,这是任何正常的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一个国家的公民没有这四种自由,这个国家就不算一个好国家。只把人权理解为生存权是不够的,生而为人就必须有这四种自由。否则,生存也是低质量和没有保障的。这四种自由应该是社会发展的目标。可能大家的脑海里面还没有建立这种概念。随着中国加入世界的步伐的加快,这种普世的观念就会深入到我们大学生里面,变成我们实践的一种原则。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我看重的是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如果我们同学到清华大学去,我劝你去清华园寻找一块碑,是陈寅恪先生纪念王国维竖的一块碑。在前几年我到清华园去,我看到了吴晗的雕像,看到了闻一多的雕像,也到了朱自清写《荷塘月色》的荷塘,我也坐了一坐,但是没有找到这块碑。这碑上就提出来非常著名的一句话,碑文是这样的:“海宁王静安先生自沉后二年,清华研究院同仁咸怀思不能已。其弟子手先生之陶冶煦育者有年,尤思有以永其念。佥曰,宜铭之贞珉,以昭示于无竟。因以刻石之词命寅恪,数辞不获已,谨举先生之志事,以普告天下后世。其词曰: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

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呜呼!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彰。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是近百年来鼓励知识分子最有名的一句话,大家记住这句话。

1952年中国社科院邀请陈寅恪到北京去,陈寅恪写了一封信,信中又重提“我认为研究学术,最主要的是要具有自由的意志和独立的精神,所以我说‘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一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俗谛’在当时即指三民主义而言。必须脱掉‘俗谛之桎梏’,真理才能发挥,受‘俗谛之桎梏’,没有自由思想,没有独立精神,即不能发扬真理,即不能研究学术。学说有无错误,这是可以商量的,我对于王国维即是如此。王国维的学说中,也有错的,如关于蒙古史上的一些问题,我认为就可以商量。我的学说也有错误,也可以商量,个人之间的争吵,不必芥蒂。我、你都应该如此。我写王国维诗,中间骂了梁任公,给梁任公看,梁任公只笑了笑,不以为芥蒂。我对胡适也骂过。但对于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我认为是最重要的,所以我说‘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我认为王国维之死,不关与罗振玉之恩怨,不关满清之灭亡,其一死乃以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独立精神和自由意志是必须争的,且须以生死力争!”

并且在这封信中他还提出,我如果到研究所去,请允许我不学习毛主席和刘少奇的著作。注意他把“三民主义”当成是俗谛,而独立之精神和自由之思想是需要生死力争的。但是中国的知识分子多的是与世俯仰,特别是有了体制之后,把你放到这个单位里面,单位给你工资,给你房子,你脱离单位你怎么生存呢?毛泽东时代把知识分子比喻成皮和毛的关系。我记得第一次批顾准的时候顾准不做检讨,别人就说不给你饭吃。这使我想起来李敖说过一句话“在专制社会里面有钱就代表了你有最大自由”钱是可以买自由的。前几年一百万就可以买到加拿大的国籍。你要有一百万,你就说我不听石老师的讲课了,你可以的。你有更多的钱,你说我不在地球上,我坐俄罗斯的飞船到太空看看去。

大家对钱要有正确的认识,目前这个社会钱能给你最大的自由,但你挣钱的时候往往是不自由的。这就是自由和限制之间的关系。所以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是我们思索限制思索依附,独立的人格让我们有了批判一切的勇气,自由是从事或者不从事某种事物的权利。我说世界上只有自由和爱情在解脱束缚的过程中得到了快慰。不知大家感受没感受到我们身边的自由和爱情的限制。我有时在我们学校门口乘公交车,我们的男女同学牵着手上车的时候,我都会在内心给他们赞美,因为在80年代和90年代不可能这样的。80年代和90年代我就生活在校园里面。保安拿着手电故意照黑暗中的情侣,让他们发出尖叫。

我记得我写过一篇散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俄罗斯,一个美国记者随着俄罗斯的运送军火的车队,行进在俄罗斯的茫茫的雪野上。冬天的夜里车灯大开,在雪原上遇到一个俄罗斯的女兵和一个外国小伙子在那里接吻。看到这一幕,那个车队领头的车把车灯灭了,车队后面的车都把灯灭了。这是一个民族的素质问题。不管爱情不管自由处处都受到限制,独立是自己行使自己的权利,实现自己的资格,人人平等是上帝给我们的理想或者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热爱自由是人类的天性,而我们又无时无处不感受到我们的不自由。但是有不自由我们才有追求解脱不自由的动力和快感。

散文也是不自由的,也是在限制之中的,散文无时不在面临着剿灭,面临着指责。我记得周涛说过这样的话:散文的散意思就是自由,散文就是自由文,自由是散文的生命。他说还散文以天足。还散文以自然的天然的思想生命,让散文自由奔放地表达。大家还理解不理解这个词——天足?女同学现在不理解,如果生在六十年前,“小脚一双,眼泪一缸。”你从三岁开始,你妈妈就开始用裹脚布给你裹,裹成三寸金莲。不裹脚叫天足,明白了吧?自然的。而散文呢常常被某些人限制、缠裹,就像我在初中时接受的教育那都是散文要短小精悍,文艺的轻骑兵,形散神不散,就是受这种限制。所以周涛说要还散文的天足。他和别人的对话谈散文,他用了毛泽东一句诗:万类霜天竟自由。什么是章法?我就是章法。所以在周涛看来所谓散文的解放就是打破所有的规范和束缚。所以你看周涛的散文,他往往是不关心上

下段的照应,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地结构散文。他也反对所谓的起承转合,反对所谓的散文的笔调,对短小精悍他也是抨击。

他有一篇长散文,叫《游牧长城》,十多万字,这十多万字我感觉如果让朱自清写,恐怕写不出来。陈寅恪先生还说了一句话,“吾自由之思想在吾优美之文学”。陈寅恪先生在信中说:“碑文你带去给郭沫若看。郭沫若在日本曾看到我的王国维诗。碑是否还在,我不知道。如果做得不好,可以打掉,请郭沫若做,也许更好。郭沫若是甲骨文专家,是‘四堂’之一,也许更懂得王国维的学说。那么我就做韩愈,郭沫若就做段文昌,如果有人再做诗,他就做李商隐也很好。我的碑文已流传出去,不会湮没。”

看陈寅恪先生身上的自由的使命。1927年王国维自杀之后,陈寅恪先生去凭吊,他是在国外留学十几年的大知识分子,吃面包,用洋墨水,用鹅毛笔的知识分子,他到了王国维的灵前,他行了三拜九叩的大礼,在王国维的灵前叩头。他当时是青年知识分子,是穿西服,打领带,穿皮鞋的,他为什么在王国维灵前行如此大礼?我一直说这是个文化事件、精神事件。我想这里边有陈寅恪对自由和独立的精神担当和继承的舍我其谁的气概。为什么前几年做为冷门的陈寅恪历史研究特别风行?有一本书叫《陈寅恪的最后20年》,正是因为在文化沙漠中有一个人在坚守独立的精神和自由的思想。

德国有一个社会学家和思想家叫韦伯,这个人大家读哲学读社会学应该知道,这20年影响中国特别大。他说中国远在春秋时代是自

由的。这大家可以通过一个片段可以看到。孔子和冉有,公西华和曾点他们几个讲学,老师和同学之间不是像现在这个样子的,现在有限制,老师看起来高高在上,其实我对这个特别反对,“你坐着,我站着;你吃着,我看着。”是不是这样?而古代是平等的。你看孟子,“虽千万人吾往亦”战国时代的知识分子做的是什么呢?游士。当时在中华的大地上,我感觉有点像现在的欧盟。现在欧盟你可以一张火车票你可以随便走。战国时代的那些游士们,你鲁国对我不好,我跑到齐国去;齐国对我不好,我跑到魏国去。大家知道孔子周游列国。现在可以吗?现在你到香港还要办签证呢,你要到台湾还不一定让你去呢。所以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的散文是非常兴盛的。

再就是我一再表彰的魏晋时代是个文学自觉的时代。那也是思想自由、文学意气风发的时代。再就是晚明,再是新文化运动的前十年。但是又说了,中国的先秦时代、魏晋时代、晚明时代和民国的前十年的时代是自由的时代,散文的兴盛的时代。到专制的时候的散文往往是凋敝的。但是我这里举一个反证。我一直非常尊崇俄罗斯知识分子。他们是特殊的一群人,追求独立和自由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大家看俄罗斯的国徽,双头鹰也代表了俄罗斯这个民族双重的性格。他那里面既有专制和残暴的,又有渴望自由和热血的一种东西。

俄罗斯的文学才多少年?从普希金开始有250年吗?但是从普希金开始往下数,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果戈理、托尔斯泰、契科夫、高尔基等等数不胜数。所以鲁迅先生不只一次心怀崇敬的说中国

没有俄罗斯式的知识分子。别尔嘉耶夫在《俄罗斯思想》中指出:“知识分子是俄罗斯现象”,“知识分子感到自由受到历史的重压,他们对这种历史重负发难。”他由衷赞美道:“俄国知识分子的敏感与多情是罕见的。”俄罗斯知识分子身上有种使命,对限制的冲破、对牢笼的打破,即使在狭小的笼子里面他也要发出对自由的亮丽的呼唤。在世界文学中,正是他们,提供了以人格和思想创造文学的光辉例证。

虽然有限制,我们还是回到散文。散文对自由的追求、对自由的依傍超过所有文体。在我选编的《金美文》上有一段话,大家可以看洪堡特在比较诗歌和散文的时候,说得很有意思:“诗歌只能够在生活的个别时刻和在精神的个别状态之下萌生,散文则时时处处陪伴着人,在人的精神活动的所有表现形式中出现。散文与每个思想、每一感觉相维系。在一种语言里,散文利用自身的准确性、明晰性、灵活性、生动性以及和谐悦耳的语言,一方面能够从每一个角度出发充分自由地发展起来,另一方面则获得了一种精微的感觉,从而能够在每一个别场合决定自由发展的适当程度。有了这样一种散文,精神就能够得到同样自由、从容和健康的发展。”洪堡特接着说:“如果一个民族的智能特性不够有力,不足以上升到这一高度;或者,如果一个文明民族在智力方面走上了下坡路,其语言脱离了精神,即脱离了它的强大力量和旺盛生命的惟一源泉,那就决不可能构造出任何出色的散文;而如果精神创造变成了一大堆平淡无奇的学问,优秀的散文就会濒于崩溃。”

你比较比较满清入关之后,接连的文字狱把知识分子吓破了胆,把知识分子赶到故纸堆里面,这个时候可以用一句话形容——思想淡出,学问突出。只有少数的大学问家把思想埋藏在学术里面,也就是后来王元化先生说的“有思想的学术,有学术的思想。”千家学派都埋藏在故纸堆里,哪里有什么散文呢?没有散文。直到了龚自珍时代,散文才开始振兴,精神从萎钝走向了高昂。从这个方面来说中国人才说散文的兴盛往往是处在王纲解钮的时代。这是中国的现象。大一统快崩溃了,人们可以自由地表达了,这个时候散文兴盛了,限制解除了。

英国著名作家奥威尔——《动物庄园》及《一九八四》的作者有过不少精辟的论述。福斯特在称引奥威尔的观点时,也指出:“假如散文衰亡了,思想也将同样衰亡,人类相互沟通的所有最好的道路都将因此而切断。”倒过来看,道路一经切断,散文也就随同思想一起完结了。所以散文是同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联系最紧密的一种文体,散文就像人生的火种,就像冬天的大地上温暖的火把,这火把是有人想浇灭的。大家都知道一个寓言,高加索山上的普罗米修斯的寓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散文就像普罗米修斯从天国盗火给寒冷的人间。但是这也决定了散文的命运就像普罗米修斯被绑在外高加索山上,用铁链子拴着,用鹰啄他的眼睛,用毒蛇吸吮他的血。散文在历史上所受的磨折就像普罗米修斯一样。

作为一个散文家,也许他的肉体不敏感,但他一定是一个精神特别敏感的人。做为一个精神生产者,他的对精神的敏感度高于一般的人。这也就是龚自珍所说的“哀也过人,乐也过人。”所以强权和威压他是受不了的。这些强权和威压往往是给他一种力量。有人说的一句话我特别赞赏:打击我的力量就是我的力量。这也可以用在限制和自由的辩证上。你用十倍的力量打击自由,自由就会用十倍的力量还击,打击自由的力量就是自由的力量。斯宾诺莎指出:“思想自由其本身就是一种德行,不能禁绝。”所谓境遇问题,其实是自由的命运问题。

文学的自由,包含在政治的自由之中;而道德责任,也就必然贯穿在这里面。关于写作,萨特明确指出:“写作是某种要求自由的方式;一旦你开始了,你就给卷入了,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所谓“卷入”,就是保卫自由。在这里,摆着两个同自由有关的问题:即做“理想价值的保卫者”呢,还是要具体的日常自由?他说这是与另一个问题紧密相连的,那就是看似十分简单,因而无人问及自己的问题:“你在为谁写作?”写作是一种个人行为。就存在状态和方式而言,写作是为个人的,是不受任何力量的强迫和操纵的。作家完全按照个人的意愿写作,受自己的鼓动写作,写作成为自由的选择。在写作的时刻,作家是惟一的,至高无上的。所以,弥尔顿说:“国家可以是我的统治者,但并非是我的作品的鉴赏家。”伯尔也说:“一个和艺术打交道的人不需要国家,但他知道,几乎所有别的人都需要它。”写作不但是反国家的,也是反集体的,正如阿多诺所说:“在一个压制性的

集体主义时代,与大多数人作斗争的抗拒力存在于孤独不依的艺术创作者身上。它成为艺术的绝对必要的条件。没有这种品格,艺术就失去了社会真实性。”但是,反国家不等于反政治,反集体也不等于反社会。前者属于实体,是主流的,霸权的,因而对写作和写作者构成直接的威胁;而后者是中性的,其具体的方位和性质,是为不同的作家个人所赋予的。

布罗茨基这样称说曼德尔施塔姆:“他的世界是高度自治的,难以被兼并。”其实,所有优秀的作家都是“高度自治”的。他们决不出卖自己的灵魂,不会割让自己的思想和信念,尤其重要的是,他们必须绝对忠守自己的感情,对于世界的每一个细微的感觉。他们可能丧失一切,但是,感觉是不能失去的。就像我们学过的除法,思想不会被整除掉,自由就是余数。散文就是专制的余数。这个余数保留了思索,保留了反抗,保留了尊严。当专制一体的时候大部分人都被整除掉了,没有整除掉的往往就是有思想的散文家,这是自由作家进入创作的最初瞬刻,也是据此维持自我的最后堡垒。文学惟有保留了作家的真实感觉,才能在最接近生活的描述的语言中构成自身的特点,从根本上区别于所有科学。正由于文学是凭借了激情,感觉的活力和偏爱来推动的,因此更富于个人性,在人性和世界的表现方面,显得更完整,更真实,更自由。

二、散文是自由的言说和象征

散文的自由是精神的自由,是精神独立,也是一种真情自由和审美的自由。散文我们还要从这个高度来理解,就是自由是散文的尊严,散文实践着自由。我们《金美文》中有一段话,是鲁迅先生翻译日本的厨川白村的《出了象牙之塔》,他说“如果是冬天,便坐在暖炉旁边的安乐椅子上,倘在夏天,则披浴衣,啜苦茗,随随便便,和好友任心闲话,将这些话照样地移在纸上的东西,就是essay。兴之所至,也说些不至于头痛为度的道理罢。也有冷嘲,也有警句罢。既有humor(滑稽),也有pathos(感愤)所谈的题目,天下的大事不待言,还有市井的琐事,书籍的批评、相识者的消息,以及自己过去的追怀,想谈什么就谈什么,而托于即兴之笔,是这一类的文章。”

我们看鲁迅先生的这一段话,他定位在任心闲话,好友之间。任心闲话就是赵本山小品里边的唠嗑,就是我们菏泽人说的拉呱,北京人说的侃大山,也是我们同学回到寝室里的卧谈会。我们看所谈的题目从天下的大事到市井的琐事,兴之所至以不致于头疼为度;处理问题的方式是随随便便,即使有破绽也无妨;语言和语气呢?是暖炉边,啜苦茗,这是私人性,随意性,很亲切的。鲁迅先生把散文和随笔当成好友间的任心的闲话,自由自在。我记得苏轼有一段话说我的散文是“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当行,止于不可不止。”随物赋形。他把他的散文比成水,可方可圆,可跌宕可舒缓。

我们看散文的文体是不是这样呢?我们看我选编《外国金美文》上面的散文,长短不一, 散文短到一句话,他写蛇就三个字:太长了。我们看法国,法国的散文就短到一、两个字,三、四个字,法国的大散文家你像    他写自然史,

洋洋几十万字。所以对散文来说,散文的精神刚才已经谈到,散文代表着一种尊严,代表着一种先锋的气质。西方有句话:先锋就是自由。我们看散文是不是实践了这句话呢?当白话文运动的时候,在《新青年》上,新观念和新思维,那些自由的观念通过《新青年》迸发出来,那种自由的精神是一洗前尘。所谓的革命就是从自由的言说开始,自由的书写开始。打破旧的传统的“之乎者也”,开始了“我手写我口”的这种新的形式。这种新的形式是以自由的精神为根底的。

我们学现代文学就看到鲁迅、胡适、陈独秀对当时的文学里面的文艺载道的痛斥。所以文学革命把文艺载道冲破了,变成了直书姓名,言自己之志非谙悉他人的无病的呻吟。我说散文是一种实践自由,记得陈独秀说过这样一句话:“予愿拖四十二生之大炮,为之前驱。”为了文学革命冲破旧的桎梏我愿意拖大炮冲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散文的实践自由就是一种呼唤自由的声音,散文的自由首先是争取自由的一种行动。数千年来中国的散文大部分都是限制在所谓的文言,面对着这种不自由,你是噤声呢还是出击呢?所以我说真正的写散文的作家他的道德良知和觉悟是一种怒斥不自由的战斗。他的眼泪包含了别人的泪水,他心中的自由包含了别人的不自由,从别人的不自由里找出我的不自由,他呼喊:让我们自由!

我们看胡适,我们看鲁迅是不是在自己的文本里实践了他的对自由的渴望。所以我说真正的散文的自由是理想自由,是现实不自由的情况下的对自由的追求。在专制的时代很多散文家用他的文字记录下

他的精神史,把这种东西作为控诉不自由的证据。我们知道文革开始是拿散文开刀的,是批判邓拓的《燕山夜话》。但是就是在文化专制的时代,有一种深潜伏,深水鱼,有的称为“地下文学”,比如孙犁先生写在书的包皮上的。孙犁特别爱惜书,他每买一本书都会把书的皮给包上。大家干没干过这事?我小时候也包过书皮。孙犁先生有个习惯,他在书的包皮上都写下文字,他用这种方式来反抗。后来他出了一本书叫《书衣文录》,这是给历史留下的知识分子反抗史、受难史。

我曾写过一篇关于孙犁的《书衣文录》的文章。我记得朱学勤也写过一篇文章《思想史上的失踪者》,他是在菏泽的旁边兰考做知青,他说那时的知识分子的思考可惜没有记载下来。所以我一再说历史是非常吊诡的,历史是嫌贫爱富的,历史只相信文字的东西,不管他是不是谎言。但是就是在文革中间有些知识分子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实践着自己内心的自由,对外部的不自由进行反抗。有个作家叫陈白尘,在文革之后他的女儿整理出来了他的《牛棚日记》。还有个作家兼画家,据说他画画“不要脸”,他就是丰子恺。丰子恺的画你一看就知道,有眼睛又鼻子,非常惟妙惟肖,就是没有脸。他的随笔写得非常好,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他在文革中间重拾他的笔,写下了十多篇非常有力量的散文。所以我说散文是自由的象征,这代表着去追求自由。

散文还是一种自由的言说。我们知道苏轼被贬到黄州,这里穷,人们给了他一片地,这片地就叫东坡,他就以这片地的名字为号。他

在被贬的时候写了非常著名的散文《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还有一篇《记承天寺夜游》,八十多个字,我非常喜欢这篇散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而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黄州团练副使苏某书。”我们看苏轼即使在外部限制,不发工资的时候他还追求自己内心的自由。鲁迅说:做奴隶不可怕,奴在心上最可怕。做奴隶你还可以起来反抗,而你自己做自己的奴隶就麻烦了。即使苏轼在黄州生活拮据生活困顿,他超越了那些苦难,他获得了精神的自由。

我们看《记承天寺夜游》里面苏轼的审美的诗意的自由,没有被权力所剥夺。为什么苏轼受这么大的磨难呢?就像杜甫写李白一样“世人皆欲杀”,当时苏轼被贬黄州,人们就说了“无他,才高尔。”没有别的,就是因为你才太高了。你看看我们生活中间的,例如我们路两边的冬青,冬青不是一般高的,有冒高的园丁一剪子就给你剪掉了。苏轼“才高尔”所以受这么大的磨折,但是我说打击苏轼的力量就是苏轼的力量,苏轼用文字用思想证明了苏轼是打不倒的,思想是扑不灭的,自由的天性是不可磨灭的。但是我们还要知道,在散文的写作史上,从《尚书》开始中国的奴隶的反抗的写作是不多的,多的是奴才式的写作,有的时候社会的自由空间非常狭小,狭小到把个人的自由空间也占领了,个人自己举白旗了,投降了,这是作为一个奴才把思

想和自由交了出去,但是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我们必须坚守我们自由的底线。

在散文写作里面自由还意味着创造。散文作为自由的象征里面的要义是一种先锋性,是一种创造性,是不甘受别人评判不甘受别人围剿的一种独立的文体,如果每个散文家都说这样一句话:如果没有自由,那么自由就从我开始。如果没有自由,那么自由的喋血就从我开始,那么散文自由写作的春天就到来了。我在前面曾说“春江水暖鸭先知”,散文就是自由和不自由的一只滑动在有浮冰的春天的大江上的一只鸭子。

作文二:《有关自由的句子》2700字

1、向往自由的人,他会追求,因为他明白,鸟翼上系上黄金,这鸟便永不能翱翔天际。黄金与自由相比,黄金不过如一个漂亮的枷锁,而自由则是拥有永恒色彩的花朵,相比之下,自由珍贵直至。

2、唱响你的自由,让自由之花永远绽放在你的身旁,如影子伴你,那时,你就是最最快乐的人,你可以放飞在原野,奔驰在草原,://m.tongxiehui.net/by/1747.html聆听长江的怒吼,泰山的诉说,云儿的乐曲,人生的快乐,舒畅的心情带动着你的心扉。

3、摆脱你的束缚,在蓝天中遨游,在花的海洋中畅游,挣扎地逃离,快速地逃开,让束缚找不到你,让限制永远离开你,自由会给你翅膀,自由会给你勇气,自由会给你动力,追着自由奔跑,创造新的奇迹,从沉睡亿年的躯体中,觉醒,不要屈服,让自由给予你灵感,创造人生之精彩,会让你受益匪浅,挣脱束缚,追求自由的一片天,立下新的誓言。有关自由的句子。

4、自由的大门,会向向往追求他的人敞开,自由的人永远会有一颗不老的心,在拥有自由的同时,动力梦想追求也会向你走来。

5、自由需要环境,文明程度的高度,决定着自由的宽度。在一个权力至上,任人宰割,野蛮屠戮的环境,自由就无从谈起。

6、个人如此,民族亦如此,国家更是如此。不需说美国先驱为自由不惜丧命;也不必说印度为了自由敢于挑战日不落帝国;更不用说第三世界的国家的独立风暴。就只要看看我们祖国,她为了自由付出的代价,你就会明白,为了自由,值得以名相博。

7、人们向往的心灵的天空总是宽广无限。有关自由的句子。他们总是贪婪地渴望着一个比宇宙还大的天空,渴望着能在这片天空中自由翱翔。可是,往往人们快要到达那片自由天地时,便开始哗啦啦地往下坠了。这时,上帝听不到你的喊叫,也看不到一个快要成功的人又一次失败的痛苦。我也曾经渴望拥有过那片耀眼的天空,只是它已不知不觉地从我身边悄悄溜走,成为我生命中的过去式和我追求的将来式。

8、自由就是自然。大自然给了生命的自由,为人类的自由提供了土壤,人类的自由首先需要与大自然学习,阳光温度水分土壤,就是自由的养分。

9、歌德有这样一句名言:?一个人只要宣称自己是自由的,就会同时感到他是受限制的。如果你敢于宣称自己是受限制的,你就会感到自己是自由的。?是的。我们在获得自由的时候就受到了限制。不管他是男还是女,不管他是乞丐还是国家主席,也不管他是卑鄙还是高尚,只要他要自由,他就受到了限制。不管他是谁。

10、正因为享受了这样的自由,我才体会到?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深刻含义。成长,少不了自由;自由,才能保证我们健康地成长!

11、自由需要想象。庄子鲲鹏之志,老子的无为而治,李贽的童心说,罗素的参差多态,王小波的红拂夜奔,他们的想象智慧创造了自由的精神家园。

12、美国革命先驱曾说过:?不自由,毋宁死?!很幸运,他们成功了,他们追求到了自由。但你也许不会,永远都不会知道,有多少人,在追求自由的途中,真的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13、云飘逸,因为它自由。碧空中几点淡淡的浮云,春和景明,这是意境;夕阳边几抹殷红的流苏,残阳似血,这是艺术;夜幕里几片轻柔的薄纱,月色朦胧,这便是一种境界。自由赋予了云之飘逸,云的飘逸又使它更显自由。

14、瀑布歌唱着:?我得到自由时,也就有了歌声。?向往追求自由的梦,是唱响生命之歌的乐符。自由的殿下,生命也败于之下,因为自由是一种心声,一种灵魂,一种超越自我的动力。

15、心灵上的自由之根,是需要浇灌的。有时要时间;有时要努力;有时却要生命。只有这样,牢固的根,才能开花结果。

16、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微风轻柔地拂过,我们感到心旷神怡;当阳光温柔地洒在我们身上,自然无比舒服;当秋叶似蝴蝶翩翩,飞舞于林间,自然无限美丽;当冬雪轻盈飘落,整个世界银装素裹,分外妖娆。但是,我们须知这都是在适度自由的范围内,我们才能感受到四季的美丽,我们才能体会到自由的深意。适度自由,让我们的生活更富有诗意。

17、水倾泻,因为它自由。坚石挡不住水的奔腾,利器割不断水的精魂。因此,它温文尔雅,从容不迫地倾泻。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正因为水的平和淡定至柔至刚,摒弃了一切的私心杂念,才足以如此自由地倾泻。

18、打开一扇自由的窗户,呼吸自由的空气,让?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让自由的心飞翔起来,感受?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自由,让心灵感受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的自负与舒适。

19、风轻灵,因为它自由。风,这是一个神秘而飘缈的字眼;风,这是一个无形而无踪的事物。没有人能束缚它伤害它。风,历经了一种浅淡的轻松的生命,就像旅行者一样,历经年年日月轮回,在轻灵中追寻梦想,在旅途中不断成长。

20、自古以来,人类对于自由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自由的渴望,如同扎根在心中的大树,无法拔除。总有一天,它会突破心灵的束缚,开花结果。

21、畅游于自由的天空下,无论是风清云淡,还是烟雨蒙蒙,自由的气息总是会弥漫在你周围。畅游于自由的天空,()你会感受到?大江东去浪淘尽?是何等地壮观,自由奔腾的长江水是多么地令人羡慕。此时你不会再拘泥于心中未了的琐事,因为自由完全占据了整个心灵,直达心灵深入。

22、自由,犹如华贵的舞台,让你自由欢舞;自由,犹如一对翅膀,让你自由翱翔;自由,犹如一课参天大树,让你尽情乘凉。

23、散文在自由舞蹈,散文就是活的,我爱有灵魂的散文。

24、因为有适度的自由,风筝才能在线轴的牵引下平稳地飞翔;因为有适度的自由,溪涧才能在山谷的约束中自在地流尚;因为有适度的自由,我们才能在法律的保障下幸福地生活。适度的自由,为我们的生活撑起一方蔚蓝的天空。我希望自由似和煦的微风,似淙淙的溪流,因为只有适度的自由,才能让我们真正地拥有。

25、畅想自由,自由无处不在,自由的思绪可以带你畅游于自由的天空下,带你感受江南温婉妖娆的气息。自由的天空下,你可以感受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舒适与安详。?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然而多少次,在自由的天空里,我看到是夕阳的余辉展现着最后的光芒。向往自由,自由的思绪带你畅游于天空。

26、我们很多时候把依赖当成了爱,当看到别人没有自己也活得很好的时候,内心就会莫名其妙地生气,觉得对方不爱自己了。其实真正的爱,是给对方自由,也给自己自由。

27、我得到自由了吗?我是一个自由并快乐的人吗?我是海浪子吗?我扪心自问。崇尚自由的人天天都在祈祷,祈祷明天自由的天空开放,天使为他送来一对翅膀,带他飞向这片自由的乐土。

28、一位朋友问我,报纸上说老白山有娃娃鱼,我说,可能有,但我没有见过。为什么要捉来自己养呢,让它们自由自在的多好。我们不是一直在追求着自由吗?那么,就从给予这些鱼以自由开始,好吗?

分页: 1 2 3

作文三:《有关自由的箴言》400字

裴多斐:“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直译:我既需要自由,又需要爱情!为爱情我献出生命,为自由我献出爱情。)

罗曼·罗兰:自由向来是一切财富中最昂贵的财富。

梭罗:如果我们心中没有自由与宁静,如果我们内心深处的自我只是一潭污浊的死水,那么争取身外的自由又有什么意义?

歌德:一个人只要宣称自己是自由的,就会同时感到它是受约束的;如果他敢于宣称自己是受约束的,他就会感到自己是自由的。

法西陀:当个人的自由激起邻居的咒骂时,这种自由就应该终止。

人们追求利益和幸福,从而追求获得幸福和权利的自由。 “自由”是一个知行合一的概念,自由包括自由意识和自由行为,自由意识也就是自由思想,自由行为包括自由言行和自由体行,自由言行包括自由语言和自由文言,自由体行就是为获得自由的身体力行。

追求自由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幸福。约束是自由之母,感觉约束是产生自由的前提。心态决定自由,感觉约束是产生自由意识的前提。人们要获取幸福就必然要经历“不幸”的约束,面临“不幸”的约束,人们必然就会有自由的意识,所以从人的根本意识(本性)上来讲,自由思想人人有之。

作文四:《一个人住五年--有关于自由[散文欣赏]》1000字

下午回来的时候拉开窗户,打开音乐,我在这温和的阳光和清浅的风里收拾书桌,慢慢归类平整,拿着东西去清洗,回来的时候觉得手上满是好闻的香皂味。餐厅的饭菜实在简单,一个馒头,一份土豆块,一小盘咸菜,一碗米汤,吃完的时候觉得刚刚好,一个人,没有热闹,没有喧嚣,恐怕很多人会羡慕这种清净,而我,只要想要,天天都会有。

越来越喜欢安静,生活的越来越简单。不再喜欢吃烧烤,不喝饮料,不吃泡面,即便天气很热,也不会吃很凉很凉的东西,委屈的时候低下头不说话,难过的时候自己出去走走,流泪的时候用手指接过眼泪,我要的越来越少,我的心越来越平静。桌边的台历每一个小小的格子里我都详细的记着每天的计划和进展,不上班的格子里便随手写些心情,我在5月的第一个小格子写着:若要活的随意些,便只能活的平凡些。

曾经我很害怕自己变的平凡,那意味着没有特点,不够突出,不思上进,是对梦想的辜负和生命的不负责,完全背离自己潇洒走一回的初衷,所以一度很羡慕别人的辉煌,也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可以功成名就继而衣锦还乡,可是这每一种生活都需要付出代价,如果觉得值得,觉得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那再好不过,可是人都会变的,有时候你努力争取来的,最后你觉得不喜欢,有时候你舍弃的,是曾经千辛万苦得来的,所以在这奔赴成功或成仁的路上,要时常让自己静一静,独处的时候最好,也最清醒。

小的时候我总是外向,以致高中时候军训完第一次开班会,我自我介绍性格比较内向,引得全班哄堂大笑。可是一路走来,越来越沉静。已经记不得是怎么改变的,或许就是在这一个个独处的时光里,一点点卸下肩上的重负,放在比心脏更大的空间里,让它慢慢变轻,一点点稀释过往的忧伤,在这些酸涩的忧伤里加入更多的清水,让它渐渐变淡。

我改变不了别人,当然也没有太大的必要去改变别人,所以只能改变自己。让自己变的不那么偏激,不那么草率,所以只能交付给时间,相信生命的宽厚与美好。

自古只羡鸳鸯不羡仙,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相爱的人同甘共苦相扶到老,是幸福的 。( 文章阅读网:.san.net )

有一种苹果大而酸,有一种苹果小而甜,如果给我那个酸的,一定要感谢上天它是大的,如果得到那个小的,一定记得这一个是甜的。幸福的代价是平淡,生活的最好状态是简单。

热闹与喧嚣是生活的插曲,幸福与快乐是上天的恩赐。

只有孤独和平静,才是生活的常态。

所以,或许至少得有那么一段时间,几年的时间,一个人必须要自己生活着,才是对的,否则怎么能够听到自己的节奏,怎么能够看到最真实的自己。

作文五:《《庄子》散文中的自由精神》12300字

2006年第1期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o.1.2006第25卷Joumal

0fHenanInstituteof

Education

GeneralNo.99

(总99期)

(PhiIosophy∞dS0c湖sciences)

VoI.25

《庄子》散文中的自由精神

(四川大学历史系,四川成都610064)

摘要:在《庄子》散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构思和奇幻的色彩中,充溢着生命的自由精神。从人格独立、本性保全、天人关系等方面讨论以《逍遥游》为代表的《庄子》散文中审美式的自由精神,进而阐发庄子的情感自由、精神自由和审美自由在现时代的意义。

关键词:庄子;散文;自由;生命中图分类号:1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920(2006)01—0057—05

《庄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的奇葩。的局限与无奈,“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作为哲人和修道者的庄子,同时也是文学大家,其汪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洋恣肆的行文风格,比素称雄辩的《孟子》还要挥洒役不见其成功,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自如。有学者指出,《庄子》散文从思维方式、题材内(《齐物论》)劳碌不休而不知天命,只能是一种可悲容、神话寓言、想象意境、形象塑造、抒情风格以及章的自我束缚,而打破这种束缚的方法便是虚静无为、法结构等文学性因素,到审美意识、观点、情趣和理离形去知。

论,无不受到楚文化巫风的影响。uJ《庄子》一书,多所谓无为,不仅是不与物争,达到“天地与我共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庄子・天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的境界,而且还要下》,以下引用《庄子》只注出篇名,版本采用郭庆藩不与人争,人与人的关系应像鱼儿“相忘乎江湖”那《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版),讲述神话和寓样“相忘乎道术”(《大宗师》),由此才能在物与人两

言,代表着先秦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12J《庄子》散文方面达至真实的无为——“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

天”(《大宗师》)。而所谓去知,乃是抛却一切现成是哲学的。充盈在《庄子》散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的、概念分解的框架和机制,使自己复归于无机心、构思和上天入地的奇幻景象中的,就是生命的自由无宰制的本真状态。庄子认为能达到这种坦坦然与物与人相融,又能摒弃不自然、非天成的人工架构的中,体现出鲜活的生命感受和自由追求。

境界,便会“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人也”,“古者谓是‘帝之悬解”’(《养生主》)。在他看来,只有无为而顺

人生在世,无不渴求自由,无不希望自己的意志自然,才能解脱各种困扰,使精神得以解脱,获得真

能够得到合理化实现,这在东西方都是一样的。中正的自由——“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

国古代哲人不乏关于自由的论述,其中庄子的论述业”(《大宗师》)。

《逍遥游》列于《庄子》内七篇之首,最为典型地体现出庄子的自由精神。所谓“逍遥游”,就是一种绝对自由自在地遨游于天地之间的精神境界。只有

收稿日期:2005—06—13

作者简介:王怡(1979一),男,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学历史系2003级先秦史专业硕士研究生。

方数据・

57

最主要的艺术风格就是自由,其性质既是审美的,也精神。在思想与文辞交汇出的汪洋开阖的整体气象最为集中,涉及到生存于天地时空之中的人的局限性,以及如何突破这些局限去求得自由的精神境界等~系列问题。庄子深刻看到了人在社会和宇宙中

自由的心灵才能真正体证这样自由的生命境界。全文通过神思天外的想象,在一系列物象的跳跃性描写中托出主旨。大至扶摇上天九万里的大鹏,小至蓬蒿问决起而飞的小雀,短命如朝菌、蟪蛄,长寿如灵龟、大椿,都在世间有所依傍而不能自主。世间为俗务名利所羁绊的人,“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都是活得极不自由的;“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的宋荣子,已经高出俗流太多,但仍算不上活出了自由境界;更高一层的列子,已经能做到“御风而行”,但还得依凭于风,而不是真正的逍遥之游。只有能够“乘天地之正”(顺应天地之道),“御六气之辩”(顺应阴、阳、风、雨、晦、明的各种变化),“以游无穷”(突破时空限制)者,才是逍遥游的自由之境。要达到这种境界,必须“无己”、“无

功”、“无名”——超越自我的执著,一切名相、俗务都

完全放下,既不能执著,也不要执著于这种不执著的状态,真正顺乎自然,才有使本己的天性得到真正的敞现,也才能达到自由的逍遥游境界。

《逍遥游》一篇,把《庄子》散文中的自由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也非常典型地体现出《庄子》散文的特点:深邃的思想不是以判断、推理来表达,而是以独特的物象意象和人格形象来寓示,大量使用寓言、故事和譬喻,使文章如波澜般不断翻出新意。在奇幻的想象、丰富的比喻和智慧的论辩中,让人逐层递

进,领略到自由的生存境界和活跃的生命感受。这

种境界和体验既富于浪漫色彩,更渲染出那种超出一切之外、无待无依的精神自由。

除了《逍遥游》中的“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的神人外,庄子还在多处将这种逍遥自由的境界加以人格化、形象化:

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齐物论》)

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大宗师》)

其心忘,其容寂,其颡颡;凄然似秋,暖然似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板。(《大宗师》)

假于异物,托于同体;忘其肝胆,遗其耳目;反覆终始,不知端倪;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大宗师》)

58

方数据正如有学者指出的,在庄子之学中,自由的境界往往是通过一些得道之人的言行来具体展现的∞J。在对得道者言行的描述中体现出一种旷达的自由境界,这样的人格可说是随心所欲、超凡绝俗,富有极大的精神魅力。这种绝对的精神自由是一种高明的心灵境界和情感体验,充满了神秘的色彩,深入其中会感到极大的自由和欣悦。静如澄明之空潭,动若迅猛之奔雷,磅礴大气而深藏不露,令万物涌动却又不待于物,达到这种自由境界的人便被称为圣人、真人、至人。在玄思冥想中“乘云气,骑日月”(《齐物论》),或“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垠之野”(《应帝王》),或“游心于淡,合气于漠”(同上),或“安排而去化,乃入于寥天一”(《大宗师》),都说明这种自由是精神体验,但这种精神力量的确又是匪夷所思、奥妙无穷的。在清澄浩渺、任意驰骋的精神遨游中,修行者感受到一种莫大的愉悦、慰藉和自足,从沉重苦役的“小我”飞升到虚寂无寥的“大我”中,领略到从未有过的充实感、超越感和自由感。

庄子精神自由的表现是心灵与大道为一,小我与天地为一。有限偶在以化入无限恒在的方式来实现自身的超越。在这一超越过程中,现实的有限个体被消解、汇融到无限的天地浑元一气中,化合到生生不已大道玄冥迁化中。破除了主客分别,取消了彼此对待之后,我即是大道,大道也即是我。由此,小我也就突破了自身的有限性而超脱出来,个体之在从而成为无所不包、随处充满的整全之在。

许多人据此认为庄子否定个体的地位,因为庄子又讲安命无为,又讲“堕肢体,黜聪明”(《大宗

师》),显得不那么重视个体的具体存在。实际上在庄子眼里,无为和去知不过是手段、途径,其最终的目的、归宿乃在于精神上的逍遥和情感上的自由。个体作为一种有局限的存在者被否定或者处于从属的地位,并不是庄子的最终答案。庄子哲学的要旨在于,通过否定有限的、执著于无根基性之物的个体,从而在更高的境界中使个体得以从羁绊和束缚中解放出来,这种复归的个体,才是真实的个体。这不是自限于狭隘、封闭的世俗“小我”,而是直接通于博大无垠、光明浑融的道体的本真“大我”。

当然庄子主观上是这样去追求的,但是在客观上,有血有肉、有知有情的社会现实中的个体毕竟不是他关注的重心。他所追求的得道境界,确乎高妙无比,不过这样高超的境界毕竟只有少数根器绝佳

之人才能体会,而且还缺少必要的步骤、程序、规范和准则。正由于缺乏普遍性和具体的可操作性,使

其自由观的现实力度受到很大的削弱。

庄子的精神自由是非常纯粹的,反过来也只有纯粹精神才能完全逍遥自由。所谓纯粹即无思无

虑,无好无恶;不为智累,不为情牵;不为事物变化迷

惑不解,不为功名得失搅扰难安;是非与我之心智何干,哀乐与我之情意无涉。这是一种无心无情的生

活态度,无心者,不是茫然无知的麻木,而是无分解、

执著的狭隘之心;无情者,不是无动于衷的冷漠,而

是无计较、扭曲的偏私之情。庄子倾慕“古之真人,

知者不得说,美人不得滥,盗人不得劫,伏羲黄帝不得友。死生亦大矣,而无变乎己,况爵禄乎!若然者,其神经乎大山而无介,人乎渊泉而不濡……”(《田子方》)这样的真人、智者不为外物所动,不为美色所乱,不为强力所劫,连伏羲、黄帝那样的圣人也不够资格与他交游。像死与生这样的大事都不能动其心,何况爵禄这样的世俗之物!《庄子》中那些不热、不溺、不惊、不伤的描写,其实都是极言真人之不动心,是对无心无情的精神境界的神秘夸张。可以

说,无心无情是庄子式自由主要的特征之一,达到这

种自由境界的人,也大都安然闲适、不惊不乱,是对具体生活没有不合己分要求的遁世之士。

《庄子》散文中体现的自由,实质上是一种审美式的精神自由,是建立在安命论基础之上,在绝对无

为的基础上达到的没有任何限制和阻碍的绝对精神自由。这种自由不是实实在在的行为意义上的,而是纯精神性和纯审美性的。有学者指出,这样一种理想中的主观与客观无任何对立或矛盾的自由自在的存在和没有任何负累的心境,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可能真实地和完全地存在着的,只能以想象的形态在观念世界里表现出来。[4](P161’这种纯精神性的自

由,要求人柔顺无为,不仅与世无争,而且随顺世情,

在审美化的心灵状态中实现对世俗烦恼的超越,这样的超越方式确实有可能落人逃避现实、自我安慰的虚假幻想中,但不能因此就看不到庄子式的自由超越的真正价值所在。

在现实生活中,庄子是委顺自保的,在精神修证

上,庄子是高蹈凌虚的。庄子的“恣纵而不傥”(《天

下》)的风格全部集中在精神上,但由于庄子以精神自由为归宿,因此反过来精神自由又衡量行为、要求

方数据行为,使行为成为一种自觉,而不是盲目。作为一种有意识的行为,由于其有精神自由这一目的驱动和

价值内核,因此安命自保就是有目的的委顺,在委顺

中有不合流俗的追求。这就是庄子外圆内方、外化内不化的行为原则。没有顺其自然的行为,便不会有精神上的自由;而没有精神自由,随顺委曲的行为

也毫无意义,完全成为一种消极、懦弱的保命态度。

在精神自由的照耀下,无为的行为不但不是懦弱,反而有了一种主动苦修的色彩。这里面蕴涵着深刻的精神价值和人格力度。

纯粹的精神自由的价值诉求,除了对于个人而

言具有超现实的精神引领、审美熏染和超越关切外,还具有现实的价值。庄子精神自由的社会意义在

于,无论在什么社会境遇下都要维护人格的独立。在现实中庄子主张不谴是非,其表面的漠然之后实为对世事冷静的分析,从而避免了被表面的、一时的

“是”或“非”所迷惑,在以相对主义的态度悬搁价值判断的同时,避免了狂热和非理性的冲动。庄子反对自我标许,但随顺世俗又绝不等于媚俗附势,而是以不将不迎、不偏不倚的态度保持内心的纯正无偏,这便是隐而不彰、含而不露的深厚的人格力度。这种独立的自由精神,成为道家独特的逍遥自处、超然自持的风范和格调。

庄子精神自由的现实意义,除了捍卫人格独立

外,还对保身全性起着直接作用。庄子所处的是一

个战乱频仍、动荡不已的时代,在这样朝不保夕的社

会中,身若残叶飘零的个体,逃避现实的利害冲突,龟缩进个人的精神世界,在动荡中追求安闲宁静,这对于保全生命是有重要意义的。与世无争,视世间

名利如浮云,观人生争执如虚幻,自然可以省却太多

烦恼,即便身陷浊流,也能以平和的心境来超然物外,不至于劳心疲神、为物所役。这种顺世迁化的人

生实践虽然只是精神自由的手段,但的确能使人从

各种争夺中超脱出来,对保全性命而言,有着柔弱胜

刚强的效果。在更深意义上,追求精神自由的人不介入世事、不卷入争夺,以维护心灵的独立宁静,从

而不至于被变异、污浊的现实所扭曲浸染,使人的本

59

性也能得到完整保全。尽管行为上是委顺的,但绝不等于违心,庄子坚决反对违背本心以行勉强之事。

委顺只是顺其自然,无论物的自然、世事的自然还是本心的自然,都应顺而不悖。人的本性在庄子眼里

也不是指食色之欲等自然属性,而是淳朴未被污染

的本心,所以庄子的顺其本性并非提倡纵欲,而主要是指葆有心灵的纯净透明,倡导性情的源初本真。

庄子精神自由的积极意义还表现在对待天人关系上。古人对于天人关系,有着各种理解,有的强调天命,有的重视人为,而庄子却提出安命无为,在“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应帝王》)的自由境界中,达到“天与人不相胜”的真人境界(《大宗师》)。“天”在这里不是指天命而是指大自然,指人生死作息其间的存在世界。庄子的精神自由要求物我两忘,其引申义便是我不胜物,物亦不胜我,物我和谐统一,成为不分彼此的整体。自由境界就是直接与天地万物浑然为一的境界。所以庄子的自由观内蕴涵着普爱万物的审美式的人文精神,不仅推崇人之精神存在,而且观照到整个人类的生存环境。这与欧洲近代以来的人文主义并不完全相同,欧洲人文主义旨在把人从神的权威中解放出来,设立了人对自然的征服者身份,因而导致了人与自然长期以来紧张的斗争关系,使人的生存大环境日益恶化。庄子的审美人文精神,一开始否认了任何人格神的存在,万物只统一于混沌无为的大道,而且在大道之中人人平等、物物平等,人物平等互利、息息相关。源于道的自由不仅人人禀有,万物在本性上亦有道性,因而有其各自存在和发展的不容剥夺的权力,自然与人是平等的,没有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唯有相生相得、和谐兼容的统一关系。

当然,庄子精神自由最重要的方面还是在精神自由的独立价值和审美特性上。长期以来,人们均把自由等同于行为自由、社会自由和选择自由,庄子却很早就以极端的方式肯定了精神自由、真情自由和审美自由的可能性与独立性。这使我们思考:自由的外延是否仅仅是行为和社会,而可否包括精神、真情与审美?二者是否是自由的不同形态,或者说前者是自由的外空间,后者是自由的内空间,是否都需要人们去加以拓展?二者是否能相互转化,如何实现这种转化?对自由引发出来的这一系列反思,其意义是深远的。

在当今社会,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在物质繁荣的同时产生了物欲横流的弊病,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泛滥,人格扭曲、精神沦丧。这些早已引起思想文化界的极大关注。而振臂高呼者的声音在汹涌的物流和膨胀的物欲中显得何其微弱,在觥筹交错、灯红酒绿

・60・

方数据的喧嚣中湮没无闻。物极必反,在科技高度发达的西方社会,物质极大丰富而生态却被极大破坏,厌倦了心灵空虚紊乱状态的人们,开始转向东方哲学,试图到神秘的东方来找到治心的良方,庄子哲学因之成为西方人的热门话题。人类面临的问题往往是共同的,中国人今天便处于这样的尴尬境地:一方面要发展科技、经济,另一方面又不想丧失精神家园。《庄子》散文中体现出来的自由精神,对于今天的人们应该会有极大的启发作用。

从庄子自由精神的内在逻辑来看,本身蕴涵着平淡自守、安时无为与反抗束缚、冲决藩蓠的两种境界。就前者而言,要求修道者放弃一切世俗追求,从内心里看破世间的执著、对待和分别的观念,但在外在形迹上又与众人并无二致,从而最大限度地保全内在世界的完整和在世生命的延续。而就后者来说,要求修道者斥俗情、任真情,摒凡心、求真心,敢于与世俗的一切教条束缚和僵死规范作抗争,以追

求最大的身心自由——精神性的心灵自由和情意性

的真情自由。这两个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是彼此矛盾着的,它们都是无为,但前者是消极无为的自保,而后者是积极无为而无不为的求真。表现在境界形态上,前者是“淡”的境界,而后者是“真”的境界。在对后世的影响上,这两方面同样起着作用。

就今天的社会现实来说,庄子的自由思想无疑有着极大的意义。唯科学主义、社会进化论在给人类带来空前繁荣的同时,也给生态、人心、意识造成了极大危害。克服人类自我中心主义和科技理性至上论,是摆在人类面前的生死攸关的大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人类发展与生态保护、物质丰富与精神贫乏的矛盾,那么一个同质化的机械世界必将把人类带入绝境。以庄子为代表的东方智慧,强调“天人合一”、“和而不同”、万物平等的精神特质,讲究中节合度、勿失其分的实践艺术,这对当今社会来说尤其具有现实针对性。我们若能去除庄子思想中的消极避世因素,发掘其积极求真的精神,就能使古老的文化传统在今天的社会现实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就庄子自由观来说,我们宜以其“淡”然无营的态度养心安神,同时以其求“真”去蔽的精神破除束缚;既能以一颗平常心做人处事,又能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受放任的私欲的诱惑,更均衡更合乎自然规律地在生存世界中活出真实的意义。

如今的社会具有分化的特性,宗教与政务分开,

个体信仰与社会秩序分开,精神性私德与社会性公德分开,伦理与政治分开,修身与齐家分开,境界追求与客观认知分开等,不再有古代那样浑融不分的整体性一元性的结构了。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中,我们不能再拘泥于庄子的一些具体思想,过分强调与天地万物的合一和直觉把握、直观体悟,因为那些毕竟是古代小农经济和宗法社会在意识、精神上的一种反映,其中确有千古不灭的真义,但明显打上时代烙印的地方还是应该因地因时地加以扬弃和创造性转化的。所以我们现在阅读《庄子》,吸收庄子自由思想,不能强调明哲保身、规避现实的那一套,而应直面人生、发扬其任真敢为的一面,在遵循现代社会

需要强调的是,《庄子》散文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自由精神,蕴涵着非常丰富的真意,对于由人征服世界、人压迫人和物宰制人、心为物役的现代局面,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庄子的散文作品,绝不只是失意者的避难所或精神安慰剂、麻醉术,它更是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生存的姿态。在这种境界和姿态背后,体现着对人生、生命,对宇宙、自然的独特理解和领悟。

总之,《庄子》散文作品中揭示了深刻的人文主题,自由不仅是行动和选择意义上的,更是精神、情感和审美意义上的;自由也不仅是认识和实践层面上的,更是生存和信仰层面上的。重新发掘庄子以

的基本原则——人性、民主、平等、自由的前提下,对

之作出独特的补充和修正。比如西方的自由,多讲选择自由和社会自由,更进一步地也只讲到意志自由和精神自由,但在庄子这里,主要讲的是真情自由和审美自由,这是生存论意义上的对生命整全理解的自由。又比如西方的平等观,只是人类作为上帝选民的平等,却没有顾及与人类同在此世的万物本性。而庄子认识到,万物皆禀道性而不能夺,不能以人类中心主义的态度去宰制生息不已的万事万物,而应懂得人与万物相互哺育、互利共生的道理,在追求人之价值和意义的同时,自知限度,懂得尊重万物的存在和其有别于人的价值。

及其他伟大先民的智慧,对之进行现代阐释和创造

性转化,是我们面对同质化机械世界挑战所必需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李严.庄子文学探源[J].中国道教,2003,(6).

[2]芮宁生.近20年庄子散文艺术研究综述[J].江汉论坛,1999,

(8).

[3]华军.规范的自由与自由的规范——从《庄子》一书看自由境界

[J]。社会科学战线,2004,(1).

[4]崔大华.庄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责任编辑周军伟责任校对夏启良)

TheFreeSpiritoftheProseofZ办彩口,曙乃

WANG

Yi

(Dep口心批n£旷月瓠tD可,5ic^蚴n珈泌乃渺,蕊e,鹕也610064,现ino)

Abst均ct:The

r11ainanisticstyleofthepmse

of劢啪昭磊isfreedom.Theproseof劢啪增乃in

whichthere

an

are

rich

imagination,delicatestlllcture

and‰tastic

colorisfuUoffbe

spirit

oflife.Take觑oD

y如yo“as

example,this

paperanalysesaestheticfreespiritinpIDseof.Z^u口,曙j玩,discussestheValueofthefreespiritfrompersonalityindepen—dence,keepingnatureandheaven—humanI℃lationship.Bythisway,thispaperelucidatesfreedom,spiritfreedom,andaestheticfbedomofZhuangZiinmodemtimes.KeywOrdS:ZhuangZi;prose;thefbedom;life

themeaningofemotional

万方数据

61

《庄子》散文中的自由精神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

王怡, WANG Yi

四川大学,历史系,四川,成都,610064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EN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2006,25(1)0次

参考文献(4条)

1.李严 庄子文学探源[期刊论文]-中国道教 2003(6)2.芮宁生 近20年庄子散文艺术研究综述 1999(8)

3.华军 规范的自由与自由的规范--从《庄子》一书看自由境界[期刊论文]-社会科学战线 2004(1)4.崔大华 庄学研究 1992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杨卫 庄子散文的美学精神探微 -南方论刊2009(3)

本文就庄子散文的内质的黑格尔元素崇高美、艺术美、庄子传统美学内核构成和庄子的独特美感显现来论述庄子散文的美学精神,笔者试图从庄子散文内质的黑格尔美学元素、庄子传统美学内核构成和庄子的独特美感显现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庄子的散文特色.笔者认为庄子的散文具有朴素的美学痕迹和哲学思辨.

2.期刊论文 姜维枫 庄子哲学思想与《庄子》散文特色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7(3)

强调自然的性命之情,包容了宏大壮丽的生命境界,庄子对待情感的态度是开放的、想象无穷的、超功利的,故而其散文想象奇异、宏伟开放,给人以审美的愉悦;庄子的认识论态度是怀疑主义和直觉主义相结合,由此决定其散文常借用寓言、象征来克服语言的局限性,给人留下极广阔的想象空间.

3.学位论文 李波 清代庄子散文评点研究 2007

清代是庄子散文研究的成熟期,代表了庄子散文研究的最高成就。本文主要以清代学者林云铭、宣颖、胡文英、刘凤苞等人的庄子散文评点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考察,从而揭示出清代庄子散文研究的特点以及发展脉络。论文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介绍了中国散文评点的产生原因,重点分析了散文评点与八股文以及诗文批评理论的关系。

第二章主要对庄子散文研究史作一概述,分别对宋、明、清三个时期的发展情况以及较有影响的研究者的研究成果作一梳理。

第三章以林云铭为研究对象。林云铭是清代庄子散文研究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也是庄子散文研究史上一个划时代的重要人物,为清人治《庄》思维方式的转变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他不再像前人那样主要运用以训诂和释义的治经方法来解读《庄子》,而是从纯文学的角度探究意旨,梳理文脉,虽然显得有些琐碎和繁琐,缺乏系统性,但毕竟开风气之先,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四章探讨宣颖的庄子散文研究。宣颖不仅是清代而且也是整个庄子散文研究史上的一座丰碑。他对庄子散文的研究不再仅仅拘泥于对文章形式美的分析上,而是将《庄子》的文与意结合起来,使其艺术性与思想性达到了统一,《庄子》空灵的文学意境得到了很好的揭示。不仅如此,他还第一次创造性地总结出了庄子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和修辞技巧,使庄子的散文研究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第五章以胡文英为研究对象。胡文英的治《庄》风格与林云铭颇为相似,注重对庄子散文的形式美以及语言艺术表现力的分析,但胡氏的分析更具文学性,感悟的成分更多一些,其分析生动活泼,文采飞扬,灵活娴熟,简要精炼,往往一语中的,能让人一目了然。特别是内篇的七篇段后评,虽然简单,但完全是以审美的笔法对《庄子》进行的赏析,极富艺术感染力和美学效果,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

第六章探讨刘凤苞的庄子散文研究。刘凤苞的解《庄》思路与宣颖是一脉相承的,他全面继承借鉴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并以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和审美的态度与散文化的笔法,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庄子》进行了一次细致入微的赏析,可谓庄子散文研究的集大成者,是宣颖之后《庄子》文章学研究的又一座丰碑,代表了庄子散文艺术研究的最高成就。

4.期刊论文 陈素娥 顺乎自然 意在言外--试论庄子散文的审美价值观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22(2)

庄子散文是奇美的.它以

5.期刊论文 陈德福.CHEN De-fu 《庄子》散文

本文对散文

6.期刊论文 李波 南宋庄子散文艺术研究及其影响 -前沿2009(5)

南宋时期,学者们开始借鉴评点之法解读的散文艺术,取得了不少开创性成果.他们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的章法结构、美学特征以及文本辩伪几个方面.南宋庄子散文评点为明清庄子散文研究的繁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亦奠定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散文批评范式.本文即对这一原生态的学术研究作一探究.

7.学位论文 周群华 《庄子》散文评点研究 2006

《庄子》自郭象注解以后,其玄理正宗的解读方式就为心醉于趣意、境界的中国士人普遍接受,成为他们进入庄周精神世界的圭臬,而庄周那种思想上的绝对自由、精神上的清高孤傲、处世行为的洒脱逍遥就成为大多士人个人精神世界的终生追求目标;而与此并行的是,作为一部最富有文气、情采的诸子散文,其文学特质过多地让位于“理”的阐释了,其散文的诸多特质未曾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发觉。因此,本文就从《庄子》研究相对虚弱的散文评点入手,选取庄子学史上六部具有代表性的解庄著作进行散文评点层次的研究,试图从传统文学批评的角度探讨《庄子》文章学的批评价值。    《庄子》文学评点的延续不断,一方面固然与中国传统文章学批评密切联系,但一个客观的现实是因为庄文自身的文学魅力所在,那种激扬、恣肆而又飘逸不定的文风吸引了无数文人士子,这成为《庄子》评点得以蔚然大观的关键因素。本论文首先从中国传统评点肇始阶段的南宋时期入手,将林希逸、刘辰翁两位研究者对《庄子》文本的评点予以剖析,他们的评点包含了文学评点初期的零散性与时代性,虽如此但却为后来的解庄者提供了一条研究《庄子》散文的重要道路。明代的《庄子》散文评点逐渐走入了有意识的范畴,尤其是陆西星关于《庄子》内篇的一些文评成为庄子学史上有意而

为的评点开端,并且他对批评形式的注目也使得《庄子》评点成为一个专门领域,对清代的《庄子》研究具有强烈的引导作用;而此一阶段释德清对庄子文章结构层次的梳理虽然建立在文学评点层次之上,但却具有浓郁的理性逻辑结构,这成为《庄子内篇注》的一个显著风格。尾随而来的清代成为《庄子》散文评点研究的收获期,和当时科举时文密切联系,关于《庄子》散文的评点研究纳入了严格的文章学研究视野,林云铭、宣颖、孙嘉淦、刘风苞等研究者从层次、结构、风格等角度入手对《庄子》散文进行了细致的评点分析,他们的研究成果基本代表了传统文学评点对《庄子》散文研究的最高成就,成为今天研究《庄子》散文的重要底本。

通过对六位《庄子》散文评点内容的分析与梳理,本论文认为从中国传统文学评点入手,完全可以接近《庄子》的文学精神与艺术力量,这与中国古典文学的精神气质息息相容,这种包容了古人阅读习惯的批评方法使后来的研究者更易进入《庄子》的文本世界。

8.期刊论文 高春花 归有光散文与《庄子》关系谈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归有光散文对的继承与发展:归文对语录的征引;对思想的接纳与发展.主要从齐物,命、数、性,才与不才,无为而治四方面来阐述归有光散文中体现的思想与庄子的异同;对归有光散文特色的影响,希望通过以上三点的论述更全面的理解和把握归有光散文的思想与艺术特色.

9.期刊论文 柴砚生.CHAI Yan-sheng 论庄子散文的特色及其影响 -宿州师专学报2003,18(2)

庄子散文以寓言故事譬喻说理,用文学写哲学,创立了浪漫主义的散文风格;结构上内、外、杂三编各有侧重,又

10.学位论文 陈晖 庄子散文尚美精神探微 2007

庄子散文中意象源泉来自于生命的深层经脉。“道”是庄子思想的核心。庄子体认的“道”是“大美”、“至美”。这种思想蕴含于庄子散文中,给我们以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构思、美的语言,为我们幻化了一个美的人生境界。庄子以其个性化的智慧和创作实绩为中国文学构建了一种独特的文本范式。就其文学价值而言,庄子散文是中国文学史上难以逾越的高峰。本论文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试从空间意象、漫画意象、散文意象的思想释源等几个方面解读庄子散文,理清庄子的思想脉络,体味他的尚美精神。    本论文主要由引言、正论、结语等三大部分构成。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庄子其人其书,及研究庄子文学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本论文理论来源、基本思路和研究内容。    正论部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庄子散文的空间意象。这一章主要讲空间运用与庄子的思想线索。这种空间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审美心胸,是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生存的姿态。它体现着对人生、生命、对宇宙、自然的独特理解和领悟。

二是庄子散文的漫画意象。这一章主要从庄子对人物形体的塑造、捕捉、美丑的反衬等角度分析。从笑谑的冷嘲热讽解读了庄子的思想释源。    三是庄子散文自由之境的情感珍视。这一章论述.《庄子》散文中体现的自由,实质上是一种审美式的精神自由,是建立在安命论基础之上,在绝对无为的基础上达到的没有任何限制和阻碍的绝对精神自由。

四是庄子散文尚美精神的影响。这一章从其后文学流派的写作特色和文章风格等不同层面,阐述庄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积极影响。    结论部分简要回顾和整理本论文所涉及的内容,从总体上把握庄子散文创作的特点,并对庄学的现世意义作了展望。

本文链接:://d.g.wanfangdata../Periodical_hnjyxyxb-zxshkxb200601010.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16日

作文六:《散文:在自由的背后》2900字

在文学的诸种样式中,散文堪称是一种最为宽泛、最为自由的文体,少有局限。用排除法,诗歌、戏剧之外,一切不以虚拟的人和事为依托――只是相对而言――不好归入小说范畴的文学文本,似乎都可以划归散文的旗下。近年来一种有关“大散文”的定义,更是将其疆域扩展到了几乎是广袤无垠,连学术论文、调查报告、日记等,都可兼收并蓄。与之相表里,内容上更是体现了一种高度的开放和包容,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常态和另类,循规蹈矩与离经叛道,大言炎炎与小言詹詹,总之,举凡涉及精神生活的一切内容和表达,都可在这个叫做“散文”的超大型剧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个座位。

光风霁月,真个是无比自由。门槛似乎不存在,更无资格认证那一类劳什子。谁喜欢写都可以写,谁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尽皆悉听尊便。让人想起了那句歌词: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不过且慢。过多的自由,早晚会在某个时候让人感到不自在,觉得哪儿似乎不对头。精神情感方面的许多东西,感悟、认知、价值等等,来自于对比。童年时代物质匮乏,每到春节才能吃到一小把炒花生,那种香味足以回味一年,如今很容易就能够满足种种口腹之欲,谁还会拿它当回事?倘若有一天,鱼翅像粉丝那样可以随便招呼的时候,你是不是反而怀念连带鱼也得论斤供应的年头?

人是需要界限的。界限的缺失,往往会令心魂无所附着,进而带来精神的涣散和放纵。这首先是源于人性的一种制约,源于心理学上的一个规定性。违背了这点,你便会若有所失,忐忑不安。这方面最具体直观的体现是在空间上。你也许有财力把卧室弄得像半个足球场那么大,某些暴发户就是这样干的,可是这样的房间缺乏那种应有的温馨舒适、安稳踏实之感。躺在这样的屋子里,庶几仿佛独卧荒原之上吧。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是一个十分有名的说法,有着广泛的所指,涉及一系列的生存境遇,放在这里也是适宜的。

之所以写下这些,正是因为当前的散文写作中,存在着太多的对自由的滥用。或者说,因为尺度的相对宽松,有些人甚至不再认可尺度的存在。但这样做,最后伤害的终究还是自己。

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人愚蠢到自以为无所不能,试图包办一切。假如一个人不吝啬词汇地恭维你是全才,你很容易会怀疑他别有用心,从而警觉起来。可是在散文写作领域,所谓广泛涉猎、题材丰富的说法,却总是让人感到受用。被如此称道的作者,心安理得,脸上浮现出坦然的笑意,而倘若是一名倡导者,更会视之为天经地义,是丝毫不容辩驳的常识,仿佛两点之间最近的距离是直线那一类不证自明的数学公理一样。总之,会有相当数量的人,或竟是绝大多数,其实是欣欣然中招了,走入了一个松软舒适的陷阱。

譬如说,没有任何理由阻止你品茶或者赏画,养鸟以及种花,描绘阳台上望见的晚霞,写写脚边猫咪的娇憨和狗狗的调皮。思绪当然也不妨驰骋到另外的时空,追忆童年村边的小河,缅怀祖母慈祥的微笑,回想中学时对那个留着长辫子的女同学的初恋。仿佛走过无数次的路不需要辨认一样,这些题材天然地对作者形成一种诱惑,随时在向你招手,不觉中产生了一种惯性,笔头一滑就进入了那些话题区域。如果把自由理解为不受限制,随心所欲,那么写作者对于这一类题材的倾心以及言说,当然没有什么不对。

但这样很容易会遭遇发问:自由固然自由了,但它与作品的质量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不难发现,这是一个尖锐的、触及实质的问题。自由是必要的条件,但并不保证必然会产生什么结果。一块营养充足的土壤里,既可以种麦子,也可以种罂粟,当然还可以抛荒不管,任凭野草杂乱生长。上述那一类的写作,当然不能一概说没有好作品,但大多数篇章,对于读者的阅读经验,对于这种文体的生长和更新,没有贡献什么。说得刻薄一些,它们可有可无。

解释这一点并不困难。选项太多反而造成了无所适从。没有边际,没有限制,什么都写,往往让人忽略了真正值得写的东西。其实,由于时间、精力等资源的有限性,选择的自由,毋宁理解为不选择什么的自由。并非“拣到篮子里都是菜”,要选几样中意的菜。尤其是已经过了学徒期,当上了掌勺师傅,就不能再来回地做清炒土豆丝、西红柿炒鸡蛋了,更不能认为这些就是菜的全部。虽然我们不具备烹制那些拿手菜的手艺,但必须承认那是一种值得羡慕的本领。

回到散文写作,那么,选择什么呢?

选择陌生,选择独特,选择新鲜的感受、思索和言说,选择对于昨天的自己的超越――我用“难度”二字,来概括所有这些目标。它们相互之间或许还有着种种的不同,但不会轻易地抵达,却是它们的共性。

平地上行走固然容易,但除了刚刚学步的幼儿,以及从半身不遂中缓慢恢复的病人,谁会把它当成一项值得夸耀的技能?水涨船高,学会走路后,检验脚力的尺度便变成远足和攀登了,距离、高度的不断递增,才能给你带来满足。写作也是如此。再丰盈的累积,如果不带来――哪怕这个过程十分缓慢――一些质的变化,是难以让他拥有良好的自我感觉的,倘若他保留了一份清明的判断能力的话。这个世界不缺乏泛泛的感受或思索,它们甚至是过多了。如果仅仅是为了给这些老生常谈贴上一种个人的标签,尽管可以理解,但其必要性是大打折扣了。自言自语是一回事,但写成文章发布出来,便是进入了公共领域,要受到检验、评判。倘若你不能证明你是值得信赖的,那么,指责挑剔,冷嘲热讽,都是阅读者享有的权利。

散文易写而难工。这句耳熟能详的老话,应该在相当程度上包括了这样一重意思。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有必要考虑施加某种自我限制,收敛视野,聚焦目光。在任何一个领域里的哪怕是一个很小的题目上,多少代的前人,同辈的许多人,都已经说得很多了,简单地重复他们已经没有必要了。要争取接续上他们,再前进一步,再深入一尺。如一句西谚所说:与其到处乱刨坑,不若一处掘深井。

至于这个领域是什么,会以什么面貌呈现,那便是你自己的事情了。那些给你带来触动和叩击的,那些长久浸润你的灵魂的,那些令你不吐不快的,不论是事件或知识,都可以成为这样的素材。总之,这里面有一种神秘,一种玄奥,一种不足与外人道的声音、色彩和气息,它们萌生于你的气质、经历,你打量世界的视角,又被你的思索发酵和引领。它们常常是不可替代的,因人而异,打上了鲜明的个性烙印。

它们是史铁生有关残疾与命运的诘问,是张承志对于民间信仰的深挚守护,是苇岸倾心思索人性与土地的对应关系,是刘亮程细心聆听新疆腹地里树叶般大小的一个村庄的心跳和梦呓。一个写作者能够获得这样的一个领域,实在是命运的一大赐予。

我也知道,达到这一点有多么难。那句俗语是怎么说的?站着说话不腰痛。应然和实然,理想和现实,未来和当下,有着巨大的鸿沟,漫长的距离。作为一名散文写作者,我自忖一直是在寻找中,经年历岁,可惜,至今未曾登堂,遑论入室。

也许再经过多少年,仍然难以达到这样的目标,但寻找仍然是必要的。求法其上,得乎其中。只有如此,才能让我们有望产生出对自身的超越,收获独特的感悟,并言说这一切。天道酬勤,滴水穿石,探索总会留下一些痕迹,虽然经常是缓慢而且微弱的。当然,也不排除那种情况,所有努力都像西绪弗斯那样,将巨石推上山巅,然后石头跌落山脚,从头再来,如此周而复始。但即便如此,也仍然是有收获的――至少我们见识了什么才是高度。

所以,在《西绪弗斯的神话》里,加缪要说:西绪弗斯是幸福的。

作文七:《自由行走的花[散文欣赏]》1600字

安妮宝贝特别喜欢王菲蚀骨的天籁,而我却喜欢萨顶顶近乎回归的神语。“啦。。。。。我是自由行走的花,啦。。。。。我是自由行走的花,可曾在梦中遇见彼此熟悉的脸,人儿为美丽的缘求佛了太多年,冰山上有一朵雪莲端坐群山之巅,他们说她已生千年,有她就得到了永远。”

反复听着这首歌,突然觉得这首歌特别适合一个人,一个灵魂和身体都走在路上的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从泸沽湖畔女儿国里走出的杨二车娜姆。

长得漂亮不如活得漂亮!这是她一本书的名字,我们眯着眼管中窥豹,也能窥见她五彩斑斓的个性。她有绝对自由的灵魂和思想,绝不是那种低调和低温的女子,你看她长发飘飘,鬓上插一朵红花,一路行走一路歌唱,翩翩而来,潇洒而去,没有人能阻挡她做个自由自在的仙女。

美丽的泸沽湖,美在世人视线之外,林木葱郁,水天一色,湖中各岛亭亭玉立,姿态不一,藻花点缀其间,缓缓滑行于碧波之上的猪槽船和徐徐飘浮干水天之间的靡梭民歌,走过现代文明,她依然不食人间烟火,玉骨仙姿,独处一方,飘逸如风。就在这个环湖而立的大山里,生活着人类母系氏族社会的活化石——摩梭人,他们风俗独特,家家之主,皆为女性,其家庭成员血缘,均为母系血统。婚姻实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制度。

杨二车娜姆,女儿国的一个小百灵,13岁被四川盐源县文化馆的人来收集民歌时发现,于是带上她走出村庄,参加当时正在筹办的全国少数民族歌手大赛,得了第一名的她仍然回到大山中的家,继续做她母系氏族社会的一个村姑。但是就是这一脚的迈出,如同小溪望见大海,多么想在海浪里搏击遨游,骨子里沉睡的疏狂不羁一旦被唤醒,小小脚步并无法在泸沽湖停留。13岁之前还不会说汉语,14岁就从摩梭部落翻山越岭,徒步走过几座大山,走进上海音乐学院,走进中央民族歌舞团,成为团里最年轻的民族独唱演员。

她是谁?那样陌生的一个女子,却那么显眼,那么生动!独特的装束,尖辣的点评,那种率真与犀利让选手和观众痛并快乐着,在骂声和掌声中,她比选手红得更快,更彻底!

那场选秀最大的赢家是杨二车娜姆!她让全国人民记住了她,记住了美丽的泸沽湖,记住了神秘的摩梭族人!惊觉上帝还在我们的国度里保留了这样一块女人的乐土,人类母系氏族王国!

其实对于那些诋毁和谩骂,她真的不在乎。你且看她在博客里说:今天,人们这么爱我,又这么的骂我,我也被逼着看到了实际,就是通告一个接一个,身价也在一天天往上涨,就像家乡院子里边种的芝蔴一样,开了花就节节高,势头挡都挡不住,还好我不是太贪心的人,做事都是凭兴趣,心不甘情不愿的事,我还是打死都不做的,写到这里,还是想说几句这一阵以来的心里话:就是要感谢所有为了骂我而付出辛苦工作,并为此死了很多脑细胞的人们,我在你们的骂声中,现在开花了!!!

在骂声中我开花了,这是一朵多么勇敢的花!

“快乐男声”之前,她并不是没故事和经历的人,她之所以底气十足地坐在那里评头论足,她是有实力和张力的!从泸沽湖走出来已经足够传奇,可是这一点还远远不够丰富她精彩的人生。1990年赴美,与美国一个摄影师结婚,后离婚在美国独立生活了10年,这期间她到日本、台湾、新加坡讲学和演出,在意大利当模特,并游遍欧洲各国。1996年,在北京三里屯遇到挪威帅哥石丹梧——挪威王国驻华使馆的外交官,但是他们的爱情终究没能逃过“七年之痒”。

可是她仍然相信爱情。

她说:我42岁了,还可以恋爱的日子还有42年,我要在有机会宠爱你的日子里,宠你宠到无法无天,宠你宠到山穷水尽,然后,写一本感动天地的爱情小说,就算哪天你走了,我还有本事把小说的版税卖来当咖啡钱!女人,美好的爱情要尽兴的谈,淋漓尽致的谈,为自己合算的事,也要留点心思的做,要不然,时事难料,万一哪天,情没了,稿费还在,没有经济危机的女人,感情危机通常都不会太久。

女人如花!大抵世上有多少种花,就有多少种女人!

三毛也很浪漫自由,可是她太过幻想,她是尘埃里一朵低温薄凉的寂寞之花,而杨二是既能行走与群山之巅,又能漫步俗世百花丛中的快乐之花!

作文八:《自由行走的花[散文欣赏]》1000字

树,预备了甜美的果实,鸟儿飞在空中,只匆匆一瞥,心,便牵了去。如果一种食物可以如此美丽,还有什么理由飞翔?还有什么必要远足?

树,预备了飘香的果实,鸟儿从此经过,只轻轻一嗅,便已陶醉,如果一种食物可以发出如此诱人的气息,还有什么理由停下匆匆的脚步?

有时,弃置是新生的另一种写法!

我是一朵柳絮,长在美丽的春天里,因为父母过早地将我遗弃,我便和春风结为了知己;我是一朵柳絮,不要问我的家在哪里,愿春风把我吹送到海角天涯,我要给大海的角落带去春的消息……

记得张晓风《热爱生命》里那纷飞的柳絮,漫天飘飞的场景,更记得那惊心动魄的场景是如何让一个过路人产生深深的震撼和留下无法磨灭的印痕。

尘埃浮游天上,蒲公英去了远方,柳花与风飞翔……它们用自己纯粹的姿态触摸自然,存在着,生命着,自由地行走着,“质本洁来还洁去”,像花一样张弛着自己的生命惊羡于天地间,不娇不艳,不紧不慢,只是他们逃离了生命的束缚,努力寻找着不可替代的远方,是一朵自由行走的花。

看过《流浪的二胡》,那漂泊如三秋桂子,惆怅如初夏细雨,幽怨如深秋桂子的精灵,漂泊在六朝金粉、王谢侯府的秦淮,还有三秋桂子十里荷塘的钱塘。太多的声色犬马,太浓的绮丽繁华,留不住二胡自由的行脚,牵挽不住二胡我行我素的一腔一调,而因落魄而华丽的阿炳读懂了它的生命,在映月的二泉边为自由填词,一弯月瘦了,有一弯月瘦了。

有人说:想要忘记流浪,却铭记了丝竹;想要忘记二胡的那一抹忧伤,却记住了纤道、乌篷、雨巷、石桥、谷场、茶肆的江南。是杨柳岸、乌篷船、小桥流水绕人家的江南注定了二胡流浪的行脚。我想,虽然江南于二胡若合一契,一拍即合,但二胡天生不羁的行脚愿意为它停留终生吗?不然二胡的名曲怎能流传于世?

诗人说:流浪是另一种生命的鲜活。我不懂,然而我知道,流浪是为了寻找可以令自己安然栖居的地方,就像天上一朵漂浮的云,为了世间一颗行走的草,温情地化为一泓碧潭,把偶然的相望滋养成永恒的相守。茫茫世界,只为顺应心之所向,便要为之奔波一世,他们流浪的方式在诗人眼中是一朵自由行走的花。

沧海心灰灰,月落孤山隐,寻觅天涯路,独在杯中吟。想做一名行者,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用安然恬静的心态面对世界,感悟这一路上那些不曾驻足停留简单质朴却浪漫得清冷孤傲的梦,如果它们哀愁,我会将它们无限的哀愁永远沉淀在记忆里,隐入心底。走在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边缘上,模糊发现:不是我在用生命收藏记忆,而是记忆进入我们的生命,用一帧帧定格的年华,做成了我心中永不褪色的风景。让我明白不要在旅途中去采摘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自会开放。

后记:

作文九:《鸟的自由[散文欣赏]》1900字

四月,风摇曳着雨,雨点伴随着风一起袭来,势不可当。豆大的雨点从天而降,打在窗户上,发出清脆的响声。不停的捶打着春天绿色的杨柳草地,远处连串的雨滴像雨丝把天和地连接为一体似的,使鸟儿们在空中无处躲藏,迅速的都会躲向树林,而麻雀是一种在人的眼皮底下生活的鸟类,在高楼大厦间可以看见他们穿梭的身影,而城市中的麻雀在雨天会选择在楼房拐角处躲藏避雨,就是在这种困顿的环境下,或许会使麻雀的思想产生一时的懈怠,或许还未成熟的小麻雀在母亲的带领下会对任何的事物空间都会有好奇的心里。

记得是五年前的一天早晨,也是四月的雨天,我家刚搬到新居,因为阳台是被推拉窗封闭起来的,而在我家阳台处自己加工伸出去用铁栏做的0。4平方米留用种花的一块空间。

记得那天下了一夜雨,我在卧室斜卧着还在安睡,妻子带着孩子回娘家去了,忽听见有叽叽喳喳声,把我从美梦中惊醒心里还有几分怨气,睁开了睡朦朦的眼,顺眼看到两只麻雀,因为离得太近,可以看清一只嘴啄黑色是很年长的麻雀,而另一只嘴角却略黄像是刚刚学会飞翔的小麻雀,因为卧室的视线可以看到阳台的大部分空间,两只麻雀在花盆下抖擞着刚刚被打湿的羽毛。我的视线尽被着两只像是落难的麻雀而吸引着,它们叽叽喳喳的叫着,忽然看见小麻雀像是往阳台处蹦去,我慢慢坐起来,才发现推拉窗没有关严,看到它被雨水打着,伸着小头,张望着阳台里它不成了解的空间,或许鸟和人一样都会对未知的空间世界都会有一种好奇感。我没有想太多,我猛的趴在窗前,吓得小麻雀突然不知所措,飞到了屋里,老麻雀也因为惊慌,飞到了对面楼顶上。而我却在卧室不停的听到有撞击玻璃的声响发出,还有鸣叫声音,显的特别的凄凉,老麻雀在楼顶也不停鸣叫都像是在呼唤对方似的。我迅速到达阳台,小麻雀看到我的到来惊慌失措四处的在屋里乱飞,我赶紧把阳台的推拉窗关闭,等着去抓住这只小麻雀去取悦儿子。当时的我或许在小麻雀的心里,狰狞的露出恐怖的面容,让一个弱小的生命麻雀,感到了害怕失去了理智,它才会不断的在屋里飞来飞去,飞到离窗户略远一点的地方就会扭转头飞的很快的接二连三撞击玻璃,发出砰砰的声响,但是撞击后依然不等我抓到它再一次的飞起来,我却不停的追赶着它,而在屋外老麻雀飞来飞去,依然发出的声声悲鸣。小麻雀或许是累了,或许觉得是无助了,尽迅速的逃到了沙发的底下,哪里很黑,它觉得可以躲避一时的追赶,我还是没有叫它安歇,迅速的把沙发挪开,看见了亮光的小麻雀,又一次的飞起像亮光处飞去,再一次的撞击玻璃,从玻璃下滑落下来,精疲力竭了,一下就被我抓住了,我抓在手里,叫它露出个小头,小麻雀却本能挣扎,用起略带发黄的小嘴去低下头濯我的食指,我却感到有一点酥麻的疼,我用另一只手把它再一次的妄下按了按,让它的头没有活动的空间,看着它,头上一撮褐色的羽毛像是站立起来似的,两只乌黑的小眼睛,不停的眨巴着看着我,不知是恐惧还是无奈。它不再去反抗,我却在它的小腿上栓了个绳子,记在沙发上,我松开手,看着它不顾一切的展开翅膀,像发出光的窗户飞去,只是腿上有绳子束缚忽的一下,就掉了下来,我看到这情景,心里却感到了一时的忙然,为何,我要限制小麻雀的自由呢?我有这个权利限制它吗?它也是大自然生命的一员,都应该享有自由的权利,只是太过于的想探索未知的领域,也就像人一样,为了了解未知的世界,或许一样会遇到危险,困难。小麻雀在遇到了危险困难,之后本能的没有退缩,在遇到光亮后会毫不犹豫的的发起冲刺撞击玻璃,想去挣脱,去寻找飞翔的自由,但是因为自己的力量有限,或许因为羁绊在一个被控制的空间里不可自拔。但是追求自由的信念依然在小麻雀乌黑的小眼睛里没有改变,我没有理由为了儿子的取悦限制小麻雀的自由,如果是限制了它向往在空中自由的飞翔,我将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限制别人自由的侩子手,鸟或许和人一样都会有探索事物空间的好奇心理,没有任何人可以宰杀它的这个权利,我决定把小麻雀放飞,我把阳台的推拉窗打开,刚要解开束缚小麻雀的绳索,或许是自己没有拴的太紧,或许自己还有一份良知没有泯灭,或许小麻雀本能的向往自由的思想,忽的一下小麻雀就朝着亮光的方向飞去,当飞到对面的楼顶处。我看见它停下了脚步,那只老麻雀迅速的围过来,叽叽喳喳的叫着,而小麻雀却不停的啄着我没有来得及解开拴在腿上的绳子,老麻雀也伸着嘴也去想把我束缚小麻雀自由的绳索解开,但好像都无能为力,但是它们还是抖动着羽毛像是在像我施威,然后两腿一登飞向了刚刚还有些阴霾的天空,嘴里还在不停的叽叽喳喳的叫着,像是在述说自己刚才经历的劫难。

看着远去的消失小麻雀的身影,心却不能平静,当麻雀失去自由的时候,它用最简单的方式证明了麻雀固有的倔强品质,渺小而又卑微的麻雀高贵而又自尊,朴实无华的羽毛下面隐藏着不屈不挠的精神。试想强制和暴力可以一时的限制自由,但是自由的思想终会赢得解放。

作文十:《艺术的自由[散文欣赏]》1900字

艺术的自由

夏延民

很难想象,在如今的德国,会有一篇文章或者一部电影歌颂希特勒的伟大,因为德国的法律、公民不允许这么做。艺术的最低底线,必须符合公民国家的法律,必须符合社会积极意义的进步。如果非得加一个限定的词汇,那就是必须是“正能量”。当然,这个正能量不能让希特勒及纳粹的拥护者掌握,值得庆幸的是,国际社会公民的思想以及世界的共识,纳粹已经是全人类的死敌。当然,或许纳粹会借尸还魂,以另一种形式存在着。而这是人类或者某些民族思想进化出现的倒退,但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看,这种逆流的存在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虽然它的存在同样是灾难性的。

认识到纳粹的罪恶,是二战期间巨大的牺牲以及希特勒式人祸灾难换来的。作为一种思想,纳粹存在绝非是权力、利益、国家主义、民族主义所能解释得了的。从远古时期,人类有社会形态后,怎样才能获得最大程度的公平,最大程度消除野蛮,让人类生活的更加美好,就一直是人类探索的目标。从中国历史来看,有意识的把公平结合到政权的是朱明王朝,认识到穷人的问题,却认识不到穷人在社会中产生的原因,就只能对富人展开道德意义的追讨,于是本来可以承担社会进步、文化发展的阶层作为恶者被消灭,如果这种消灭还是在封建制度下,这种浩劫就是对民族进步思想的一种强力摧毁。朱元璋名义为穷人出了气,却从物质上根本无法满足穷人的需求,所以最后变成了劫富济权,劫贫济权,而这种荼毒民族的罪恶,却是以为了百姓的名义而展开的,你看见的或者你感受的并不是事物本来的样子,可能是反的。及到太平天国起义,你就知道一旦所谓的公平正义被邪恶控制,剩下的问题就是毁灭多大的问题。洪秀全这个借洋教买狗肉的文化土流氓,装神弄鬼的差点把南部中国弄成人间地狱。所以,不受任何控制的所谓追求公平,没有民族个体、公民个体人人可以发言的所谓大同思想,全部都是有先决条件及政体利益的邪恶。希特勒纳粹党团与洪秀全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吗?可叹中华民族受佛教宽容、悲悯的思想以及道教师法自然的思想浸淫如此之久,民族性里面还是跟邪恶走的如此之近。劫数的发生、发展,与民族性是互为补充的,而且是相辅相成的。中国的劫,从文化意义上来讲,是文化缺失人性造成的,从民族性上来讲,是唯物与唯心想结合造的孽。

艺术是工具,这是从艺术本身说的,艺术是自由,是人类的想象,是文化发展的承载,这是从艺术的历史性及人文性来说的。你所看到的艺术,毫无例外的都是作者及艺术对市场、权利、政治妥协后的产物,自由的艺术或者说完全自由的艺术当然不存在,如果说艺术是工具,假如艺术是一块麦田,它当然得遵循丰收这个大前提。丰收这个前提是结果,而艺术在这个过程中的生长,才是最主要的,灌溉、施肥这都是干涉的理由或者借口以及必须,这就是艺术的工具本质。但是,艺术自由却决定了丰收的品质,而丰收从奴隶社会开始就已经有了,而艺术自由才起到了促进丰收及人类进步的力量。所以艺术的妥协只不过是一种人类社会附加给艺术的一种影响,或者说是人类艺术的局限。而无限自由的艺术,才是人类最终追求的目标。有人说,追求纳粹是不是也是这种无限自由性允许的?当然,可是有前提,就是艺术的存在与科学的存在一样,可能好也可能坏,但是人类有掌握方向的能力。这里所提到是指人类天然的在遵循艺术的内在规律,这一点毫无疑问。艺术的大多数也必定是大多数,提供给人类向着正确方向发展的力量。很浅显的道理,人类拥有的原子弹、氢弹足可以毁灭地球成百上千次,可它作为武器仅仅在日本爆炸过两次。拥有了无限的毁灭能力,不等于可以用来毁灭,拥有了无限的艺术自由,不等于艺术就完全沉沦为邪恶的帮凶。相反的是,如果纳粹这种可控制的,符合纳粹利益的政体拥有了毁灭武器,反而更令人类处于毁灭的危险境地。纳粹的人皮艺术,也是有限艺术的结晶,而处于相对自由度的德国之外的艺术,反而没有这种邪恶的艺术,所以艺术的自由度才是艺术向正能量发展的要件,而不是相反,或者说是控制。人类对自由的控制都是问题制造的根源。当然,整个的人类自由同样也受到整体人类进步、文明程度的限制,而这原本是一个哲学的问题,并不妨碍对艺术自由度的探讨。

冯小刚回击影评人:“一帮自以为是的,打着‘不接受批评’的旗号妄图封我的嘴。谁规定只许你们批判讨伐丧心病狂的漫骂,不许我还嘴了?你们就代表正确吗?你们认清自己的本质了吗?还XX整天假装有民主的思想,要捍卫说话的权力,快撕下你们的面具露出你们文化纳粹的嘴脸吧。”( 文章阅读网:.san.net )

文化纳粹这个词,从一名文化界的人嘴里说出来,有些突兀,但是转念一想,冯小刚在艺术上所受到的荼毒,用这个词形容可能恰如其分。就在冯导的春晚上,不是样板戏也张牙舞爪的乱 舞 一回吗?可见艺术的自由不是艺术工作者能够决定的,而这恰恰符合笔者提出的,艺术的控制并不总是安全的,相反艺术能够遵循公民意愿及人类进步的控制,自由的艺术才更加的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