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公文写作 > 法律咨询 >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1100字]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1100字]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时间:2019-11-01 09:27:16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1100字

读《牛奶可乐经济学》有感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书名就已经很吸引我了,怎么会把牛奶可乐和经济学联系在一起?于是带着这份好奇心翻开了这本书,接着便一发不可收拾。读完这本书之后,发现这本书俨然就是一本类似于十万个为什么的经济学通俗读物,即便是像我这样的经济学门外汉,这种故事的方式也让我兴趣盎然。

一百多个为什么,一百多个解答,串成了一百多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在给我们传达一个经济学的知识,而且让我们记忆深刻。就比如作者通过一个演唱会免费门票的例子就很好的阐述了机会成本这个概念,同时又让我们对机会成本有了很深刻的了解。在通读完这一百多个故事之后,会发现,其实这本书的核心只有一个——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而这个核心也能够很好地解释“为什么我们能方便的租到影碟,却很难租到书”、“为什么零售商9月就摆上了圣诞商品”、“为什么酒吧清水收费而花生却免费”、“为什么全新得二手车要比新车便宜得多”。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的启示不是说让我了解了多少相关经济学的概念或是让我以后学会从经济学的视角去思考问题,而是让我懂得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学会多问几个“为什么”,让我培养一种QBQ的思维。我们在读完这本书之后,会发现其实作者在叙述每一个故事的时候,都在大量运用QBQ。例如在解释“为什么最畅销的书和CD卖的比不那么畅销的要便宜,而最热门的电影,票价却比不热门的电影要贵”的时候,作者首先解释了电影院不愿意给热门电影提供折扣券的原因是因为电影院经营者利用了消费者愿意为更流行车产品多付钱的心态,那么问题来了,卖书和卖CD为什么不这样做呢,为什么背离电影院的这种模式呢?作者在提出这个疑问之后,开始寻找答案,这是因为所有的零售商都会库存最畅销的书籍和CD,但不同的商店库存的非畅销书籍和CD却各不相同,这样零售商面临的竞争压力相比电影院经营者来说更大,所以给最畅销的书籍和CD打折可以吸引更多顾客

进商店,购买其他物品,以此获得更多利润。

那么同理,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我们商场的同一品牌的衣服就是没有另一个商场的卖得好?那么我们首先得了解另一个商场卖得好得原因在哪?与我们相比,他们的优势在哪?我们是否可以借鉴或者超越?等等,通过这样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我们不仅可以找到原因,同时我们还能去想到更多解决的办法,这对我们的工作能起到很大的帮助。

可以说,《牛奶可乐经济学》是一本生活常见问题的经济全书,它唤起了我思考的热情,从书中出发,我们可以处处找到经济学的影子,从工作生活出发,我们可以处处多问几个“为什么”,虽说我们很多人并非是经济学家,但我们至少可以更积极地用心去思考,并把思考用于生活,这才是这本书所带来的最大的收获。

作文二:《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3700字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一直以为经济学都是披着恐怖外衣的铺天盖地的令人费解的公式和概念,直到读了《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读完后真有种牛奶可乐的感觉,似乎书中充溢了一种淡淡的轻快的味道,有一种特别的轻松愉悦。在这本书中,罗伯特·弗兰克教授用生活中的小例子让我们了解了一个不一样的经济学。阅读了这本书,我发现,其实经济学正生动地编织着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身边的大事小事都可以用经济学原理来一一破解。

书中,弗兰克教授从现实中司空见惯而又易被忽视的生活现象着手,先提出一连串看似简单却又一时之间竟让我们难以回答的问题,充分调动起读者的好奇与求知心理。然后,才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娓娓道来。这样做,既让我们看到了生活小现象背后蕴藏的巨大智慧,也借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现象加深了我们对经济学的理解。

全书阐述了作者认为最基础最重要的两个经济学概念:机会成本和成本效益原则。机会成本是指为从事某活动而放弃其他事情的价值;成本效益原则意为唯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大于额外成本时,才值得这么做,它是所有经济学概念的源头。例如为什么牛奶要装在盒子里,可乐要装在圆的瓶子里?这个问题其实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不会去留意它。《牛奶可乐经济学》回答:一是产品的差异导致,牛奶大多需要放入冰柜保鲜,如果是圆的,会降低冰柜的利用率;可乐不需保鲜,不存在这个问题。二是圆形可乐适合拿在手上喝,而很少有人拿着牛奶盒子喝。还有“路边躺着一张貌似百元钞票的东西,要不

要捡”、“罚款能不能制止迟到”等问题。没有公布答案时,估计许多人会心里没底不敢回答,但见到答案后,就会觉得原因竟这么简单。所以弗兰克教授写这本书的一个出发点就是让读者感受到经济学离我们很近,贯穿到生活的每个角落。

整本书以新奇的方式勾起读者的好奇心。然后逐渐深入,将经济学的原理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融入叙述中。为什么牛奶的盒子是方的,可乐的瓶子是圆的;为什么酒吧中不值钱的水要收费而花生米却免费;为什么女模特的收人高于男模特;为什么几乎全新的二手车比新车便宜的多;为什么外表富有吸引力的人也更为聪明等等。

在解释这些例子时,作者用得最多的是“成本效益原则”这一经济学原则。成本效益原则,是所有经济学概念的源头。它提出,惟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效益大于额外成本时,你才应该采取该行动。它不仅仅被运用在经济中,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我们解决问题时也经常用到。即用最低的成本获得最高的效益,用最便捷的方法获得最大的成功,在有意无意间,我们遵循了这一原则。在分析成本和效益的关系、了解投入和产出比之后,相信我们今后在作出决定时会更加理性一些.

书里有很多例子都是用这一原则来解释的:  1.有些酒吧一杯清水卖四块钱,但免费的咸花生却可随意索要。花生的生产成本肯定比水高,那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理解这种做法的关键在于,弄明白水和咸花生对这些酒吧的核心产品--酒精饮料的需求量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花生和酒是互补的。酒客花生吃得越多,要点的啤酒或白酒也就越多。既然花生相对便宜,而每一种酒精饮料又都能带来相对可观的利润率,那么,免费供应花生能提高酒吧的利润。

反之,水和酒是不相容的。酒客水喝得越多,点的酒自然也就越少了。所以,即便水相对廉价,酒吧还是要给它定个高价,打消顾客的消费积极性。

2.为什么一辆售价2万美元的新车租金为40美元一天,而500美元一件的晚礼服租金却要90美元一天?主要原因是,汽车租赁公司的库存汽车,往往比礼服租赁店的库存礼服利用率高得多。大多数礼服只有星期六晚上的重要场合才租得出去。在星期六,一家有上千套礼服的租赁店,大概能租出去一百来套;可在一个星期的其他日子里,最多只能租出去五套。反之,一家汽车租赁店的出租率,随便哪一天都差不多。  另外,为了顾客穿着合身,礼服租赁店大多要改衣服,这并产生的裁改费用,几乎跟租金本身一样高。每套礼服出租之前还必须干洗,这又带来了10美元的额外支出。反之,汽车租赁公司收车之后,只要把它加满油就又能租给别人了。

所以,不足为奇,尽管一辆车的零售价差不多是一套礼服的40倍,它的租金却只相当于一套礼服的50%。

3.为什么机票现卖价格更高,而演出门票现买却更便宜?  因为航空业主管们发现,出公差的商务人士更倾向于临时决定出行安排,而他们往往是高收入者,对价格并不敏感。而演出不一样,高收入者一般不愿意到最后一刻才买票,临时买票毕竟要面对不知道能不能买到、也不知道还有什么样的座位等不确定因素。事到临头才在售票口买票的,大多是对价格比较敏感的人。

4.为什么“维多利亚的秘密”要提供价值数百万美元的镶钻胸罩,虽说从来没人买过?  因为镶钻胸罩显然是个很能够吸引眼球的新闻噱头,而且成本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它的主要价值在于镶钻,而

钻石很容易回收,可以重复使用。但是,它 起到的作用却非常明显。它改变了人们对送礼物该花多少钱的参照系,把“别人花了几百万美元”的想法悄悄灌输到人们的意识里,于是,花几百美元买上一款高级胸罩就显得没那么荒谬了。

5.为什么某企业奖励员工一辆豪华轿车,而不是等值的现金?  经济学家有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观点:最好的礼物,往往是我们想要但是又不舍得买的东西。被奖励,等与别人帮着自己做出了选择,自己可以开开心心享受奖品,又无需为自己的奢侈行为感到愧疚。

书中提出了100多个这样的问题,全部来自于日常生活经验,涉及产品设计、供求关系分析、公用品、人际关系、心理学等各个方面,作者说“这些生活中的问题不是公式和概念,它们并没有标准确切的答案,每个人都有可能给出更多更合理的解释。”这也许正是此书的魅力所在。人人都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经济生活现象,人生因此充满乐趣。这本书别出心裁,以独特的观察角度,如同一场美妙的智力探险,情趣盎然,尽量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没有高深的数学模型,成本效益原则,边际效益分析,机会成本分析„„都是基础的经济学概念。

本书的作者和他的学生,用妙趣横生的语言,以经济学原理解释身边许多看似无心,实则“饱含深意”的小现象,稳稳站在红尘万丈之中,用兴致盎然的眼神看待周遭的现象,思索现象背后的原因。有时看完一个小例子,就会自己联想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情,不由得偷着乐,原来商家在搞这种小伎俩啊。

《牛奶可乐经济学》里的问题千奇百怪,分析工具却相当简单——成本效益原则。当一个行动带来的收益大于成本时,人们就会采取

行动。这是绝大多数举动的根源。

每个人观察问题的视角可能不同,但是从这本书里我还是收获了一种思维方式,学会了怎么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待分析问题。同时也得到启示如下:

(1)要养成观察和思考生活的习惯,生活中蕴含了很多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

(2)不管在阅读什么书籍,都应该学会用带着挑刺的眼光去阅读,这样才不会被书左右思想。

(3)“请不要急于去书中找寻答案。这些生活中的问题不是公式和概念,它们并没有标准确切的答案,每个人都有可能给出更多更合理的解释。虽说,不是每一个人都是经济学家,但至少,我们可以更积极地去思考,并把思考用于生活。这样,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名博物经济学家。”正如同弗兰克教授的话,其实经济学的基础并不那么高深晦涩,每个人都可以理解并将这种思维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之中。

这是一个资源有限却欲望无穷的世界。身处于资源不均的现实社会中,总会面临不同选择的挣扎。其实无所谓好与坏的决定,乃是就每个人自身利益不同而有所差异,最重要是在各种需求上取得一个平衡点,从最小的资本上获得最大的收益。

身处于忙碌的现代社会中,事业与课业似乎占据了一日中大多数的时间,而一天为二十四小时是固定不变的,因此时间的分配便成了一项重要的课题。时间其实是一种隠形的成本,然人们却常常将其视为理所当然而忽略了它的重要性。时间的概念可以经济学中「机会成本」解释,「当你选择某样事物而相对放弃的最高成本」便是它的基

本概念。就如同花费数个小时排队抢购年终打折货品,真的算是捡到便宜吗?抑或是你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做些有意义的事?若是为贪图加班费而使身体过度疲累,在加班的时间上犠牲的健康成本又是否值得?我想在众多的事物中,如何取得一个时间的平衡点才是最重要的关键。

总的来说,挺喜欢这本书的,也许在众多经济学书中本书谈不上是有深度的,但它所引领的对知识的一种趣味掌握确实很重要,这部书不仅能为你提供基本的微观经济学知识,同样也能为你打开一种全新的眼界,让你对身边的现象有一种理性的经济学思考,这时,身边的现象不是一晃而散的浮云,更是你的教材,也是你一种趣味的谈资。    通过这本妙趣横生的书,我惊喜地看到了生活更深的层面,一个经济学视角中的社会,仿佛灰色高墙后面是一片烂漫的春野。无论是饕餮盛宴还是可爱的小点心,只要能够人们引发更深的思考,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改造世界,那么这便是研究与前进的目的。是的,经济学也可以是优雅的、睿智的、快乐的,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会认识到这一点,越来越多的人会重视这一点。在追求所没有的东西之前,应该先认清已经拥有的是什么,我们的购买力和竞争力更多的来自于自我认知而不是他人的煽动,这是经济学中最宝贵的冷静。

作文三:《《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3100字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可乐牛奶经济学》,原名《经济博物学家:破解日常生活的密码》,作者罗伯特·弗兰克,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为美国康奈尔大学管理学院的教授,作者罗伯特·弗兰克喜欢在课堂上给学生布置博物经济学的书面作业。他要求学生运用经济学原理来探讨身边观察到的事件或者是行为模式中有趣的问题。经过几年的积累,这些问题被收集成册,成为了《可乐牛奶经济学》的蓝本。

通常在我们印象中的经济学书籍,都一定要拽一堆常人不理解的冗繁术语才能觉得深刻,只要扯上大篇幅对社会政府的批判再加上一点矛盾重重漏洞百出的经济原理论证就能迅速热销,作者就能迅速荣登经济学家的宝座。几乎没有人真的试图弄懂论证过程到底说了什么,甚至越看不懂越好,只要结论是让人心满意足的。但《可乐牛奶经济学》一书并非是一部学术大巨头,作者也并没有阐述什么高深的学问,它只是一部生活小智慧,解释生活中一些有趣的,让人不解的,或是没有人思考过的现象。他把这些现象中潜藏的利益关系告诉我们,用经济学原理来一一破解生活中的大事小事——这就是博物经济学。

书中,弗兰克教授从现实中司空见惯而又易被忽视的生活现象着手,先提出一连串看似简单却又一时之间竟让我们难以回答的问题,充分调动起读者的好奇与求知心理。然后,才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娓娓道来。这样做,既让我们看到了生活小现象背后蕴藏的巨大智慧,也借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现象加深了我们对经济学的理解。

全书阐述了作者认为最基础最重要的两个经济学概念:机会成本和成本效益原则。机会成本是指为从事某活动而放弃其他事情的价值;成本效益原则意为唯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大于额外成本时,才值得这么做,它是所有经济学概念的源头。例如为什么牛奶要装在盒子里,可乐要装在圆的瓶子里?这个问题其实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不会去留意它。而在《牛奶可乐经济学》我们便可以找到答案:一是产品的差异导致,牛奶大多需要放入冰柜保鲜,如果是圆的,会降低冰柜的利用率;可乐不需保鲜,不存在这个问题。二是圆形可乐适合拿在手上喝,而很少有人拿着牛奶盒子喝。还有“路边躺着一张貌似百元钞票的东西,要不要捡”、“罚款能不能制止迟到”等问题。没有公布答案时,估计许多人会心里没底不敢回答,但见到答案后,就会觉得原因竟这么简单。这本书让我感受到经济学离我很近,贯穿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

在本书中看到许多生活中不谋而合的例子,又加深了我对它的许多认识。由此看来,一条正确的原理,适用的绝不仅仅是一个领域、一个方面。就像这看似

简单的成本效益原则,原来不只是某一方面的科学决策能力的基础,也是经济学的基石与核心。

在产品设计中的经济学这一章里,留给我最深印象的是这一句:产品设计既要包含最符合消费者心意的功能,又要满足卖方保持低价、便于竞争的需求,这也就是说,产品设计必须在两者之间实现平衡。看了这一章,许多曾经在我脑子里一闪而过的疑惑与不解得到了解答,这让我在高兴之余也不由得开始反思起来——为什么我自己也曾在生活中发现过这些可以深究与思考的现象和问题,而我却选择将它抛之脑后、置之不理呢?像冰箱的问题、方盒子牛奶的问题等等,我也都曾疑惑过,但从来没有放在心上,也懒于去找答案,久而久之,连这些曾经一闪而过的疑惑都消失了。看来,生活中,不只需要善于发现的眼睛,还需要勤于思考的大脑。

再仔细想想牛奶的纸质方盒子,我发现它还有许多合理之处。第一、由于牛奶的保质期短,生产到饮用的周期短,所以采用纸制,以减少成本;而可乐等软性饮料的容器却不能用纸制,因为它们的保质期、周期都较长,纸制相对而言过于脆弱,不适宜长期保存。第二、牛奶的盒子是纸质的,如果做成圆柱形,在挤压碰撞之下,相信只会变得不方不圆、不伦不类,而方形反而更加稳定;而可乐等软性饮料多为玻璃或金属容器,显然制成圆形要容易得多,何况这些材质本身足够坚固,不易变形。第三,牛奶特别是大盒装的牛奶,通常都是一家人共饮或者一人分几次饮用,相信许多人都会将大盒装的牛奶分几次倒在杯中,这个时候,方形盒子打开所呈的直角口子,十分方便倾倒,相反,圆形的口子常常会使牛奶倒到被子外面来,不仅浪费,而且不卫生;这大概也是为什么软性饮料的圆口子做得相对整个瓶子而言十分小的原因吧。

小小的产品设计,其中的智慧也是精深无比的。产品设计所追求的最符合消费者心意的功能与满足卖方保持低价、便于竞争的需求这两者之间的平衡,也就是哲学中所说的辩证统一,也类似于当今社会所流行的和谐吧。这也上我体验到经济学中的趣味。

有关供求关系的相关理论知识,在高中的政治经济学课上也学过,只觉得死板枯燥。然而经弗兰克教授一番生活实践运用,顿感妙趣横生。小到电池、胶卷等低价物品,大到电脑、汽车等高价商品,从物质消费品到享受消费品……生活中所有的商品和市场,都需要巧妙地运用供求关系才能有利可图,并且使自身获利倍增。

其中有“一价定律“指出:任何试图利用夫人愿意多花些钱的想法的供应商,都会给竞争对手创造出直接的获利机会。如果有可以取利的机会,在市场经

济中,谁会放过?而市场经济中卖方的不良竞争就会造成市场经济的混乱,最后只会造成整个经济的衰退。如何来避免这种悲剧?竞争者之间本身存在的“一价定律”是免除这种灾难的有效方式之一,它很好地制止了竞争者之间的恶性竞争。平衡价格,即市场清算价格,是供求达到完美平衡的状态。这种状态在市场中几乎是不存在的,但是它对于衡量市场中特定产品的平衡程度,是一把很好的尺度。

书中还讲了当心理学遇上经济学。这其实说的是行为经济学,即把心理学引入到经济学中。经济理论是客观的,自然是理性的,然而,运用经济学的主体和对象都是带有主观意识的人类本身,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心理上的感性认识的影响。所以在做决定时,人们有时会依赖错误的信息,还有些时候,它们会从正确的信息推导出错误的结论。从这里我们知道,人的固有认识,或者先入为主接收到得错误信息,都会造成结论和决定上的错误。这是需要我们克制和规避的。

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人的心理亦如是。抓住了人的心理弱点,或是擅于投其所好,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巨大利益。行为经济学告诉我们,如果要想理解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实际所做的选择,必须对人类的动机加以更细致的分析。从理论上说,先进奖励胜过同等价值的其他奖品。可人们往往偏好其他形式的奖励,这正是源于人类微妙的心理与动机。所以,只要细致分析,抓住了人类的真正心理和动机,就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拜读了弗兰克教授的这本《牛奶可乐经济学》,我才发现生活中处处都蕴含着经济学,《牛奶可乐经济学》教会了我在处理复杂问题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被问题的表明现象所蒙蔽,其实抽丝剥茧,拨开云雾看本质,并没有我们想象的复杂。弗兰克教授高举“机会成本”及“成本效益”两个标准旗帜去判断复杂的经济问题,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因为这两个标准触及了经济学的精髓。同样的,我们在处理实际问题的时候也可以借鉴他的这种做法。

可以说,《牛奶可乐经济学》是一本生活常见问题的经济全书。它唤起了我们思考的热情和对经济学的兴趣,从书中出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处处找到经济学的影子。虽说并非每一个人都是经济学家,但我们至少可以更积极地用心去思考,并把思考用于生活。这样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已成为一名博物经济学家,尽管我们没有德谟克利特那么伟大,能一生以探求事物间因果必然性为至大乐趣,尽管我们的思索或许并不正确,我们的答案或许并没有科学依据,我们的努力或许并不能对世界有任何改变,但通过自己的眼光与思维了解自己置身的世界,了解自己参与的活动,了解身边事情背后的原因,总是件有意义的事,积极的思考,总胜过浑浑噩噩的无知。

作文四:《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800字

读《牛奶可乐经济学》有感

经济学真是一门范围广而又有趣的学问。我以前以为它很复杂,什么经融危机,通货膨胀紧缩,都是很复杂的名词,所以我自然地已为经济学就是专家们一起讨论股票的一门学问。

没想到它尽然可以这么贴近生活。罗伯特·弗兰克的《牛奶可乐经济学》写的充实而具体,虽然说都是经济学知识,但是并不全都很高深,甚至多数取材于现实生活,一边读一边深有体会。

平时我们都会去买方盒子的牛奶和瓶装的可乐,又有谁会去留意这一微小的区别呢,我们都已经习惯了这么常见的产品设计,却不知设计者其中运用的知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甚至是节省了我们的开支,这便是设计中的奥秘。

书中第二章,讲述的是供与求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因此不能只单看供应空间和需求空间。酒与水是不相容的,酒多则买方买水越少,因此酒吧理所当然地选择赠食物给买方,增加买方的开支,这也就是为什么酒吧喝水要钱,又免费提供花生米小餐了,这是供求关系的实践。

以上只是几个小的例子,而这本书里的小例子太多了,每一个都在讲述一个被我们忽视而又奇特的经济学现象。果然是经济解释生活。弗兰克先生通过一个个小而风趣的故事,配上简单的数据,就可以抓住初学者的眼球,可以想象教授的教课时该是多么的有意思,真希望能感受一下那种笑料百出,严谨求实结为一体的课堂是什么样子的。

读完整本书,你会惊讶于经济学的范围之广,产品设计,供求关系,职场上,折扣中,公用品,所有权,市场中,现实中,心理学和人际关系,无不存在着经济学的身影。经济学涉足于几乎每一个能够想到的领域,它不只是货币与纸币,更是决定人们生活态度的基础。

虽然作者是美国人,这些一个个的现象也来自于美国,但是同样的现象在中国也出现,同一本书的内容,作为中国的居民也能在此中深有体会。经济学不分国界。国与国之间,钱币有分界,经济水平有分界,但是最细小的经济现象是大同小异的。

也许像我这样的学生读这本书会更有体会,因为其中很多的小论文都是与我们一样的学生编写的,思维更活跃,想法更独到有趣。这些都是我读完这本书总结的喜爱之处吧。

这只是第一本,我还期待阅读第二本,第三本,甚至更深刻地学习这么学科。

作文五:《《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1200字

学术小点心:《牛奶可乐经济学》

一直对经济学感到困惑——很多人被它的火热搅得晕头转向,却无法参透个中内涵。这反而引起了我对它的兴趣——经济学到底是什么?经济学会如同无数的高深学说一般,令人深感迷惑与不解吗?

于是我选择推荐这本名字极具诱惑力的书,《牛奶可乐经济学》。似乎这与晦涩的大部头理论不搭边,事实上作者也并没有阐述什么高深的学问,而是在解释生活中一些有趣的,让人不解的,或是没有人思考过的现象。他把这些现象中潜藏的利益关系告诉我们,用经济学原理来一一破解生活中的大事小事——这就是博物经济学。诚然,对于整天潜心研究经济学、分析数据搞研究的人来说,这本书或许会是他们很不屑的小儿科,如同小点心;但对于喜欢寻根问十万零一个为什么的人来说,这确实是个appetizer(开胃菜),虽然没有大快朵颐的酣畅淋漓,但是却能满足对博物经济学管中窥豹的胃口。

我很喜欢里面生活化的例子。书中大多数例子都是学生的作业,但是有一些例子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例如“为什么鲸鱼濒临灭绝,鸡却没有繁衍之忧?”“为什么DVD格式各地区不同,而CD格式却到处都一样?”等等。当然,看到最后还有一个压轴的经典问题:“为什么通常外表富有吸引力的人也比其他人更聪明?”学生十分巧妙地搬出了心理学家Satoshi Kanazawa和Jody Kovar提供的具有说服力的证据:“(1)聪明人更容易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较高的收入;(2)男性大多把外表迷人的女性视作更合意的婚姻伴侣;(3)女性一般把有着较高收入和较高社会地位的男性看作更合意的婚姻伴侣;(4)智力和外表吸引力都是重要的可遗传特征。”这看似与经济学有所距离,却体现着一种规律与分析的经济学思维方式。这也是这本书的馈赠——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

在谈到这些各色各样的博物经济学问题时,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教授的观点显然不同于传统经济学课堂的要求。“请不要急于去书中找寻答案。这些生活中的问题不是公式和概念,它们并没有标准确切的答案,每个人都有可能给出更多更合理的解释。虽说,不是每一个人都是经济学家,但至少,我们可以更积极地去思考,并把思考用于生活。这样,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名博物经济学家。”

正如同弗兰克教授的话,其实经济学的基础并不那么高深晦涩,每个人都可以理解并将这种思维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之中。我虽然不是什么学术研究者,不过我一直在努力让自己学习更多知识,明白更多道理。

通过这本妙趣横生的书,我惊喜地看到了生活更深的层面,一个经济学视角中的社会,仿佛灰色高墙后面是一片烂漫的春野。无论是饕餮盛宴还是可爱的小点心,只要能够人们引发更深的思考,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改造世界,那么这便是研究与前进的目的。是的,经济学也可以是优雅的、睿智的、快乐的,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会认识到这一点,越来越多的人会重视这一点。在追求所没有的东西之前,应该先认清已经拥有的是什么,我们的购买力和竞争力更多的来自于自我认知而不是他人的煽动,这是经济学中最宝贵的冷静。

作文六:《《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1200字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一看到书的标题,就让人不由地放下了芥蒂。因为通常而言,与经济学相关的书籍都是以公式图表为主,往往让人感觉晦涩难懂,这也正是大多数人不愿意阅读这类书的原因吧。然而对这本书而言,初次接触,仿佛就有一种能让人感到放松的魔力。

作者罗伯特·弗兰克,世界著名的博物经济学家,起初,看到博物经济学这个概念,我感到很陌生,后来慢慢发现它其实就是指用经济学的概念去理解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建立在经济学的简单常识上,通过基本的推理去理解并解释事物的本质,也就是用最简单的话去诠释经济学的知识,对普通大众来说,这无疑是最好的学习经济学知识的方法。

书中最先用“机会成本”引入主题,通过比较去观看两场演唱会的成本,得出机会成本的概念。而且在得出这个概念的同时,作者也对当下经济学教学中的弊端进行了抨击,认为经济学的复杂化让普通学生无法明白最基础的经济学概念。

之后作者使用成本效益这一经济学中最简单的理论之一来为我们解释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经济学行为。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以下一些事例。

比如,为什么最畅销的书常常打折销售,而最热门的电影却不打折?    因为对电影院来说,最稀缺的资源不是电影本身,而是座位。大受欢迎的电影即使不打折也会满座,出于收益最大化的考虑,电影院有理由不给票价打折。但是书不一样,如果预见到哪些产品更热门,卖家往往可以提前准备好充足的库存。卖家给书打折以促进销量,是更有利的做法。

为什么很多酒吧喝一杯清水卖四块钱,但咸花生却可随意索要?

理解这种做法的关键在于,花生的生产成本虽然比水高,但花生和酒是互补的。客人花生吃得越多,要点的酒或者饮料也就越多。水虽然几乎没有成本,但是客人水喝得越多,点的酒自然也就越少了。所以,即便水成本更低,酒吧还是要给它定个高价,打消顾客的消费积极性。

还有很多生活中的例子„„在读过之后,使我对自己的消费行为也有了重新的审视,才发现生活中果然处处充满经济学,原来商家促销并不是简单的带给消费者实惠,很多便宜我们看似占了实则是吃了亏。

作者还提到了“产品设计中的经济学”比如为什么笔记本电脑能在任何国家的供电标准下运作,其他大部分电器却不能?

一开始,我也觉得很奇怪,但是通过作者的解释,我才理解原来每个电器都可以安装这个变电装置,但是其他家用电器很少会被携带出去,安装这个装置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成本的上升也是需要消费者来承担。但笔记本电脑就不一样了,他经常被携带到世界各地,这种时候变电装置有了用武之地,当时增加的成本在这里也实现了其价值。

其实,生活本身并不是简单随便的,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处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关注的是前途名利,担忧的是落后失败,因此几乎很少有机会去细细品味生活,真正享受生活本身的乐趣,所以也不难理解之前的我们没有从中发现生活与经济学的联系了。在我看来,本书最大的价值,是让你去关注生活,用心去体验生活,这样,你从中学到的也将不仅仅是经济学。

作文七:《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3300字

《牛奶可乐经济学》

读后感

电科132

苑根基

1305B222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读过《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以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本书是我曾经对经济学误解的救赎。对于刚刚开始接触经济学的我来说,每天面对一些令人头疼的公式,一些学术的名词,让我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不过,通过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生活中到处存在着经济学,经济学正生动地编织着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身边的大事小情都可以用经济学原理一一破解,这让我对经济学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下是我读过本书以后的一点小小的感受。

经济学?!并不是我们司空见惯的披着恐怖外衣的铺天盖地的令人费解的公式和概念,在这本书中,罗伯特·弗兰克教授用生活中的小例子让我们了解了一个不一样的经济学。平日里,我们总是抱怨课堂上的经济学早已经抛弃生活,百无一用。阅读了这本书,我发现,其实经济学正生动地编织着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身边的大事小事都可以用经济学原理来一一破解。

教授在前言中提到自己志愿参加和平队到尼泊尔,出发前的尼泊尔语训练中,他的尼泊尔语老师用13周的时间采用模仿婴儿学说母语的方式教会他们讲尼泊尔语。这是一种训练思维的方式。讲师从常见语境中找一个简单的例子,让他们反复朗读,然后稍加变化,再反复朗读。等到能在当前程度进行对话时,再教更深的内容。其目标是让他们能不家

思索的作出回答。这种“教的少,学的多”的方式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使弗兰克教授,将此方法应用于学习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教授给学生的不只是书本上大部头的经济学原理,更多的是教授一种思维模式。

一、生活中多问几个“为什么”也许我能收益很多

全书以发问的方式来引起读者的兴趣,我是一个好奇心很重的人,所以自然对这本书有着浓厚的兴趣让我把它吃透。作者会在开篇发问,“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卖?” “为什么打开冰箱时,冷藏柜会亮,冷冻柜却不会亮?” “为什么女装的扣子在左边,男装的扣子却总是在右边?”······这一系列的设计方式问题,其实都是蕴含着经济学的道理。产品的设计既要包含最符合消费者心意的功能,又要满足卖方保持低价、便于竞争的需求,这也就是说,产品设计必须在两者之间保持平衡。产品设计的功能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并且细节上的设计还与几何学原理有一定的关系。就拿牛奶可乐的例子来说,一是因为消费的习惯,可乐大多是直接就着容器喝的,所以圆柱形拿在手里更方便,而牛奶却不是这样,虽然有的配了吸管。二是产品的不同特性,牛奶需要专门装在冰柜里,运营成本高,用方盒子装无非就是能节省点贮存空间,我们在超市看到可乐大多放在开放式货架上,运营成本低。冰柜里的存储空间相当宝贵,从而提高了用方形容器装牛奶的收益。因此,多问几个“为什么”,可以减少我们的成本,提高收益。

书中提出了100多个这样的问题,全部来自于日常生活经验,涉及产品设计、供求关系分析、公用品、人际关系、心理学、职场风云等等

各个方面,作者说“这些生活中的问题不是公式和概念,它们并没有标准确切的答案,每个人都有可能给出更多更合理的解释。”这也许正是此书的魅力所在。人人都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经济生活现象,我思故我在,人生因此充满乐趣。作为一个“从没上过经济学课的亲戚”,这种书让人读得真是高兴。别出手眼,独特的观察角度,如同一场美妙的智力探险,情趣盎然。不枝不蔓,一个圈子也不绕,尽量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没有高深的数学模型,成本效益原则,边际效益分析,机会成本分析……都是最基础的经济学概念。如同高手,无招胜有招,手中不需藏利器,拈花飞叶,皆可伤人,何必非要倚天剑、屠龙刀?

二、经济没有多么的复杂,它来源于生活,我们也要将它运用到生活

这本《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没有沉闷感觉,至少给我们一是它讲了个朴素的道理:经济学也没什么了不起。现在经济学被经济学的精英们越挖越深、越整越难了,没有研究出几十个看不懂的公式,没有成堆的术语创新,那就成不了好专家。所以大家都怕了,不敢琢磨。其实,就拿最低成本、最大产出这个原理来说,无非就是牛奶用方盒子装能节省点冰箱空间,可乐用圆瓶子拿在手里方便的道理而已,就是没有读过书的人都知道装箱子的时候放方的东西能归置得整齐一些。想起了“理论来自于生活”这句简单的道理。“为什么在酒吧喝水要钱,却又提供免费的花生米呢?”在生活中我们会认为自己占了多大的便宜,而因此津津乐道的时候,却不知道自己的钱已经悄悄被商家赚取。酒和花生米是

互补的,酒客花生吃的越多,要点的酒自然也就越多,而酒精饮料的利润又是相当可观的,所以花生是免费的。而没有人愿意一边喝酒一边喝水的,所以食客如果选择水那酒的量自然也会下降,因此水的价格也是不菲的。这也因此提醒了大家一个道理:“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所以这也提醒了我要在生活中时时都擦亮我的双眼,减少自己的利益损失。

三、每个人其实都是自己生活中的经济学家

庄子曾今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从古至今,我们都受到利的困扰,也因此这么多人都选择经济学,因为每个人都想争取到自己最大的利益,当然我也不例外。但是这本书告诉我,抛开那些烦人的公式,其实生活中我就是自己的经济学家。从这本书的名字上就不难看出,牛奶、可乐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饮品,而牛奶对于我这种身体差的人来说更是已经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品。但是我却从来没有对这里面所蕴含的经济常识有丝毫的察觉,这一问题给我也敲响了警钟。在前不久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据报道常识题中最后一道选择题,让许多考生傻了眼:在超市常看到牛奶装在方形的容器中出售,而碳酸饮料则常装在圆形容器中出售。下列关于此现象的原因解释不合理的是?

A、视觉上圆形比方形更柔和舒缓,吸引更多的顾客购买;

B、圆柱形易拉罐下底可做成半球形凹槽以承受更大的压力;

C、牛奶通常需要存放在冷藏柜中,立方体容器更节约空间;

D、碳酸饮料通常直接用包装罐饮用,圆柱形拿在手里更舒服。   对于读过这本书以后的人来说答案无疑选A。我想这就是读书的好处,它不仅让我对自己的生活实践多了许多思考,更是增长了我的见识,让我对自己生活有了不同角度的认识,更加合理的安排我的资金。让我在生活中成为一名正真的经济学家,做到学以致用。   我依葫芦画瓢,也举出两个故事来试试看。

第一,限塑令一出,为什么大超市积极响应,农贸市场的商贩却我行我素?是他们缺乏环保意识吗?

这不是素质问题,是成本收益对比问题。通过限塑令的实施,大超市不但可以节省下每年几十万元的的免费塑料袋,而且还可以从几毛钱一个的环保塑料袋、几元一个的无纺布袋中获取利润,同时还营造了环保的正面形象,当然积极得多。而农贸市场的多家商贩们面临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不能提供免费塑料袋的,可能就把顾客赶到隔壁那家菜摊去了。   第二,为什么买盗版书会有内疚感,而从网上在线收看、下载视频,大多数人完全不内疚?

首先,是书籍往往是个人作品。我们买盗版书侵害到了这个人的利益,一个具体的受害者很容易引起我们的内疚感。而电影背后往往是一个团队、一个实力雄厚的大公司,我们就不太容易惭愧。而且,很多小众电影,在院线市场和碟片市场根本无法看到,因为这种电影的市场太小,商家无法从上映和出版碟片中获利。这种即使想花钱买正版也无处可买的无奈也冲淡了负疚感。

这样观察、分析身边的现象,着实很有趣。德谟克利特说,宁愿找到一个因果的解释,也不愿获得波斯的王位。我们没有德谟克利特那么伟大,能一生以探求事物之间的因果必然性为至大乐趣,但起码,了解我们置身其中的这个世界,了解身边发生的事情背后的原因,总是有意义的吧?积极地思考,总胜过浑浑噩噩,不是吗?

当然,如果你拒绝动这类脑筋,坚信只要存在的事物必定有它的道理,然后心安理得地接受,然后见怪不怪,当然也是一种活法,也未为不可。

生活中许多的小例子都可以用机会成本和成本效益原理解释清楚。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工作中要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的技巧也不尽相同,要想全面的自如应付,就必须对本行业的一些原理有深刻的理解和透彻的领悟,因为不同的表象归结起来都是不变的道理,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学习领悟原理的过程,就是将书本知识内化成自身能力的过程。悟出了原理同时也就提升了思想水平和行为能力。我们追求速成更要追求功力。

以上就是我对《牛奶可乐经济学》的一些小小见解。

作文八:《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1600字

生活中的经济学

——读《牛奶可乐经济学》有感

引言:弗兰克将经济学原理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融入叙述中,将复杂多样的生活例子中背后的本质揭示开来,让原本在人们心目中高深神秘的经济学变得平民化,更具亲切感。经济学教给我们的是运用所学经济知识来重新认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经济学的基础并没有那么高深,每个人都可以理解并将这种思维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之中。学习借鉴他人的对待同一件事的思考方式,试着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解决生活中的疑问,我们要更积极地去思考,并把思考用于生活。

我一直以为经济学是一门非常深奥且吸金的学问,阳春白雪,与国家的政策方针和市场的自我调节息息相关,读完罗伯特·弗兰克的《牛奶可乐经济学》我才知道,大多数情况,经济学教给我们的不是如何去赚钱,而是运用所学经济知识来重新认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这本书更多的是阐述朴素的生活经济小贴士,作者将经济学原理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融入叙述中,让我明白了为什么牛奶装在盒子里卖,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为什么打开冰箱时,冷藏柜会亮,冷冻柜不会亮;为什么自动机贩卖报纸时,允许顾客付一份钱,拿若干份报纸,卖饮料的时候却不是这样;为什么很多酒吧喝水要钱,却提供免费花生;为什么女模特的收入高于男模特的收入;为什么外表富有吸引力的人也更为聪明等等。其实,经济学生动地编织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身边的大事小事都可以用经济学原理来一一解释。书中对经济学的各方面的知识进行了阐述,将复杂多样的生活例子中背后的本质揭示开来,证明了作者的那句话“经济学不需要借助于任何花哨的技巧,其本身足以娱人心智,令我们乐而忘返。”

《牛奶可乐经济学》里的问题千奇百怪,解释这些问题时,作者用的最多的是“成本效益原则”这一经济学原则,即当一个行动带来的收益大于成本时,人们就会采取行动,这是所有经济学概念的源头。它提出,唯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大于额外成本时,你才应该采取行动。它不仅仅被运用在经济中,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我们解决问题也经常用到。用最低的成本获得最高的效益,用最方便的手法获得最大的成功,在有意无意间,我们都遵循了这一原则。“一百个人有一百个阿姆雷特”,每个人观察问题的角度可能不同,我们要学习借鉴他人的对待同一件事的思考方式,试着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解决生活中的疑问,发现生活中蕴藏的小知识。

现在的经济学课堂上,老师们多数是将书本上的经济学原理原封不动的复述给我们,我们只是被动地灌输陌生的公式复杂的图表,缺乏自己的思考,无法消化吸收难懂的经济学原理,理论难以联系实践。然而任何理论脱离实践就会变得一无所用,读再多的书,上再多的课也无济于事。茅于轼教授曾说“我从事研究有一个信条,即不论多深奥的理论,如果透彻地理解了它,必定可以还原为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书中弗兰克教授坚持自己的教学风格,从日常生活提取例子,再加以普遍适用的经济学原理解释说明,让原本在人们心目中高深神秘的经济学变得平民化,更具亲切感。“请不要急于去书中找寻答案。这些生活中的问题不是公式和概念,它们并没有标准确切的答案,每个人都有可能给出更多更合理的解释。虽说,不是每个人都是经济学家,但至少,我们可以更积极地去思考,并把思考用于生活。这样,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名博物经济学家。”正如弗兰克教授的话,经济学的基础并没有那么高深,每个人都可以理解并将这种思维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之中。照他说的这样观察、分析身边的现象,的确很有趣。生活中每件看似不起眼看似习以为常的小事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每解开一个疑惑就会有不同的收获,就像德谟克利说的“宁愿找到一个因果的解释,也不愿获得波斯的王位”。

这本书说的虽是日常琐事,却给了我很多的启示:利用经济学知识或许并不能帮我们赚更多的钱,但懂一点经济学知识还是非常重要的。处理复杂问题时,换种角度,换种思维方式,问题或许就迎刃而解了。总之,《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唤起了我对生活中的经济

现象的兴趣和思考,从书出发,在日常生活中随处找到经济学的影子。“虽说并非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经济学家,但我们至少可以更积极地用心去思考,并把思考用于生活。”

作文九:《《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500字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一年一度的寒假到来,作为宅女的我又将在电脑手机这两点一线中来回奔波。但这次不同往日,自从参加了寒假互助读书会,便慢慢地养成了每天读一会儿书,竟也不知不觉读完了一两本书。这里我就以《牛奶可乐经济学》谈一下我对这本书的感受。

之所以会看这本书,是因为它的书名,怎么会把牛奶可乐与经济学联系到一起?看完这本书的人就会知道牛奶可乐出自这本书中的一个问题“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卖?”这似乎是常识,每个生产商都是这样做的,但也想不到这个常识背后的道理。作者在书中给出了他的解释,我稍加概括一下:方形容器能比圆柱形容器更经济地利用货架空间。软性饮料而用圆柱形可能的原因:人是直接就着容器喝软性饮料的,圆柱形容器更称手,抵消了它所带来的额外存储成本。并且牛奶需要冷藏而可乐只需摆在货架,冰柜的运营成本比货架高,故冰柜内存储空间宝贵。

对于一个从未接触过经济学的路人而言,这本书确实让人耳目一新,改变了传统经济学枯燥无味的格调,让经济学充满妙趣横生的味道。书中并没有很多的经济学专业名词,用最普通的话语,最浅显的道理解释生活中被我们忽视的经济问题,很多经济现象都让我兴趣十足。美中不足的地方也是有的,在有些经济现象上作者解释的还是有点牵强的。

作文十:《《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1000字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的名字很温暖,它的内容也很有趣,改变了传统经济学书本枯燥无味的格调,让经济学充满妙趣横生的味道,它没有阐述什么高深的学问,而是在解释生活中一些有趣的,让人不解的,或是没人深究的现象,把这些现象中潜藏的利益关系告诉我们。通过这本书,我惊喜地看到了生活更深的层面,一个经济学视角中的社会,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改造世界。

经济学也可以是轻松优雅、睿智快乐的。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通过这些事例和解释来加深对经济学的理解。这样观察、分析身边的现象,着实很有趣。了解我们置身其中的这个世界,了解身边发生的事情背后的原因,是很有意义的,并不是一定要通过各种复杂的公式和模型才能让人们理解经济学道理。

通过读这本书我也发现了生活中的经济学,比如说,时下越来越流行的电商,每年的双十一、双十二和年中大促等,借着全年最低价的噱头,吸引大批网民的点击量,虽然不一定人人都会买东西,但无形中还是提升了店面人气和销量。还有某些购物网站上的低价秒杀活动,店家正是利用“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原理,用低价吸引人们的目光,虽然很难秒杀的到,但是店里别的物品说不定就被人看上并买走了,看则秒杀活动是店家亏本了,实则只是借秒杀平台给店里其他物品打广告,在秒杀物品上亏的钱完全可以从别的物品中赚回来。“没有免费的午餐”原则提醒我们,要小心提防那些太过美好的机遇,因为太美好了,反倒不像是真的。

近年房市呈上升好趋势,使得其他相关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比如各大家具厂商,为了获得更高利润,层出不穷的搞各种促销活动,年终的时候“家美家具”

会推出10元抢购100元抵用券或者50元抢购200元抵用券等等的活动,等到活动当天买家具的时候就可以用抵用券,并在现场派发小礼物或抽奖活动,有需要买家具的人们确实省了一笔钱,而本来没有计划添置家具的部分人,为了用掉抵用券而不得不买一些自己不需要的家具回去,厂家利用人们这种心理在降价基础上使用抵用券,卖出了比平时更多的家具,当然利润也相应提高很多。这便是利用了“看不见的手”原则,生产者采用节省成本的创新,是希望获取更高利润,但由于竞争公司的群起效仿,产品的价格下跌了,最终得益的是消费者。市场中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往往造福了所有人。

通过对生活中一些习以为常的经济现象进行提问,引发我们去思考。但是这些生活中的问题不是公式和概念,它们并没有标准确切的答案,每个人都有可能给出更多更合理的解释,而这也恰恰是经济学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