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公文写作 > 法律咨询 > 《关于傣族的资料》7400字_傣族的资料20个字

《关于傣族的资料》7400字_傣族的资料20个字

时间:2019-12-21 09:19:02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关于傣族的资料》7400字

关于

自称“傣”,意思是“自由”或“人”。按分布地区又有“傣那”、“傣雅”、“傣绷”等。

人口及分布

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西双版纳、耿马、孟连及新平、元江、金平等3O余个州、市、县。人口为 102.513万人(1990年)。

历史及由来

自古以来,傣族先民就生息在滇、桂、黔地区,与壮族、水族、布依族、黎族等有密切的关系,同源于古代的“百越”。他们以“纹身断发”为共同习俗,而又互相杂处。他们的足迹还在老倭、泰国北部、缅甸和印度地区。他们是最早栽培水稻和使用犁耕的民族。公元前1世纪,汉文史籍就有了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汉晋时,其先民被称为“滇越”、“掸”或“擅”,唐、宋朝时称“金齿”、“银齿”、“茫蛮”等;元、明朝时称“白衣”、“百夷”,清朝以后称“摆夷”或“摆衣”。

唐、宋朝时属南诏、大理国管辖,元、明时属云南行省,实行土司制度,建有“彻(车)里军民总管府”及金齿宣抚司等政权机构。

清代沿袭明的制度,并在内地部分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委派流官统治,国民党时期在边疆置县和设治局。解放前,内地和杂居区较早产生封建地主经济,西

生活在云南省境内的傣族共有101.46万人(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南部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西南部临沧地区的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和思茅地区的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其余的散居在云南省境内30余县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共有傣族270,531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共有傣族289,678人;另外,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有傣族51,950人、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有傣族43,459人、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有傣族39,094人、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有傣族22,075人、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有傣族21,444人、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有傣族15,188人、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有傣族8,391人;滇南的思茅地区有傣族126,354人、滇西南的临沧地区有傣族92,334人、滇东南的红河州有傣族85,238人、滇西的保山地区有傣族34,594人。

文化民俗

⒈服饰

傣族妇女都会纺线织布,衣服都是自己做。傣族男子的服饰各地

差异不大,上穿无领大襟或对襟白布短褂,长及腰下臀上,袖口较窄;下身穿黑色、褐色或白色长管裤,裤裆较肥大;头缠黑色布、白布包头,有的戴毛呢礼帽;脚不套鞋,一年四季均赤足。天冷时身披棉毯或毛毯。晚上,小伙子去串姑娘时,除了一把长刀,便是披毯,方便谈情说爱。如果男女双方都情投意合,这床毯子就是两个年轻人的藏身之物,相互依偎在一起。男子的其它服饰还有戴牙套、镶牙或纹身。出门赶摆(佛事活动),则打旱伞,背“通把”(背包)。傣族妇女的服装以美观大方著称,民族特点突出,而且各地不同。西双版纳的妇女,上身穿白色、绯红色或色彩鲜艳的紧身背心,外穿大襟或对襟无领、白色或绯红色短衫,袖管和腰部很窄,下摆宽,没有扣子,用布带扎结;下身穿能盖住脚的筒裙,多为褐色的,喜用银质腰带。德宏、耿马、孟定的妇女,穿颜色艳丽的筒裙,上衣较短,仅齐腰部。潞西、盈江等地的傣族姑娘穿白色、浅蓝色对襟短衫,黑色长裤,围青色绣花围腰;到结婚年龄的姑娘改穿裙子;已婚妇女,改穿对襟上衣,下身穿黑色裙子。新平、元江一带妇女的裙子,都用彩色布镶边,并用银泡缀成花纹,耀眼夺目,尤其围腰更为鲜艳,故被称为“花腰傣”。各地傣族人民都跣足不履。

妇女的发式,各地也不一样。西双版纳和瑞丽、孟定、孟连都挽髻,但挽法略有不同。西双版纳妇女的发髻挽于头顶,常插以梳子、鲜花,有的用大头巾包上。瑞丽、孟定妇女,将发髻结于脑后,有的将余发打散,使其自然下垂。已婚妇女将发盘在头顶上,终年带着用

黑布缠成的高筒帽,帽边用绿色发绳缠绕作装饰。

妇女的首饰主要有耳坠、项圈和手镯,多系银质,耳坠和项圈上还镶有翡翠、玉石、玛瑙等制品。银质腰带是西双版纳妇女的特殊装饰,此外,妇女的特殊装饰还有墨齿和戴牙套。现在傣族的服饰和发式也逐渐有所改变,慢慢趋于简单化。

⒉饮食

傣族地区以产米著称,一日三餐都吃米饭;德宏傣族人吃粳米,其它地区的吃糯米。西双版纳的傣族是用脚踏碓舂米,每天舂够当天食用的,这就是傣族“不吃宿粮”的习俗。傣族吃米饭不使用筷子,习惯用左手将饭攥成团后往咀里添,右手夹菜。傣族常吃猪、牛、鸡和鸭肉,但吃法独特,做成酸肉和“剁生”(把生肉剁成肉泥,加上辣椒、姜、葱、食盐和香菜等佐料,用温开水调匀。),下着酒吃,这是傣家的佳肴之一。鱼、虾、螃蟹、青蛙、螺蛳、黄蟮和青苔也是傣族人民爱吃的好菜肴。总之傣族人喜酸味及烘烤水产食品,嗜酒,喜嚼槟榔。

西双版纳是“普洱茶”的故乡,所以傣族人民都有喝茶的嗜好,

且常用来招待客人。中年以上的男女,常把草烟丝、石灰、槟榔合在一起嚼,据说可保护牙齿。

⒊建筑

民宅  傣族居住在亚热带河谷平坝,地势低洼潮湿,天气炎热,他们住的房屋是为适应这些特点而建筑的,一种是竹楼,一种是平房。史书说他们“楼居,无城廓”,称这种竹楼住房为“干栏”,是巢居的发展,以西双版纳最为典型。通常,竹楼建在靠近水的地方,用篱笆墙围住,四周栽种香蕉、木瓜、柑柚、芒果、椰子、菠萝密和仙人掌等热带水果和花木,一幢竹楼就是一个傣族家庭。竹楼一般为6、70平方米,呈正方形,楼板距地面约2.5米;竹楼的梁、柱用木料,房顶用茅草覆盖,墙壁、地板都是用竹子;竹墙的缝隙很大,通风透光,楼顶成“A”形。分上下两层,楼前有阳台,楼侧有走廊,楼后有厨房,楼上住人;楼梯一般为9级,在竹楼的一端。室内以竹墙隔成两部分,外为堂屋,内为卧室。堂屋一侧的厢房为两间,有火堂,是吃饭、喝茶、招待客人的地方;另一侧为配房,多是上下两层楼房,上层储存粮食、什物,下层圈栏牲畜、家禽、放农具、舂碓和织布机。傣族有席地而坐,席地而卧的习惯。

佛寺、佛塔 傣族地区建有大量的佛寺和佛塔,这些佛寺与佛塔在造型艺术上把东南亚诸国的造型艺术和本民族的造型艺术巧妙地结合起来,结构别致,造型优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一座佛寺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大殿,是人们诵经拜佛的地方;二是僧侣住处和学习经书的地方;三是藏经房,很多佛教经典和其它书籍都藏在这里。佛寺建筑的规模与它的等级和村寨的历史长短、富裕程度有关。一般村寨的佛寺比较简单,规模小;级别高的佛寺的建筑规模大,有寺有塔。如西双版纳州的“曼飞龙笋塔”(傣语叫“塔糯”,始建于傣历607年,即公元1207年)、“景真八角亭”,德宏州的“树包塔”等。这些佛寺、佛塔和傣族地区的自然风光、风土民情构成了一幅幅极富民族特色、十分优雅的民族风情画。

许多佛寺都有壁画,绘有天堂、人间、地狱图,佛寺的墙壁和幡竿上都有宗教故事的连环画,西双版纳勐遮、勐连等地佛寺的绘画有历史传统,且壁画的绘画水平较高。

傣寨水井 傣族村寨边的水井建筑,与内地通常见的水井不同。傣族水井的建盖别具匠心,尤其是井罩的建筑,式样美观,技艺精湛。有的井罩象一座佛塔,尖顶挂着一串串的银铃;塔外壁嵌镶着各式各样的珠宝和明镜。有的井罩东西两面是两头白象的塑像,北面雕刻着正在开屏的孔雀,顶端也象一座佛塔。有的井罩壁上雕刻着《召树屯》、《兰嘎西贺》等叙事长诗故事。这些雕刻、塑像、壁画都有一定的象

征性,且独具民族特色。

⒋婚姻家庭

傣族婚姻,在解放前有阶级限制。在领主阶层,车里宣慰使和各勐土司组成互相通婚的集团,但纳妾不受此限制。贵族一般是多妻,老百姓则实行一夫一妻制。新中国成立后,傣族家庭普遍是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小家庭,恋爱、结婚、离婚都比较自由。青年男女到了17、8岁就开始谈恋爱,一般利用赶街、赕佛、纺织、婚娶和各种节庆活动作为社交和恋爱的机会。青年男女婚前社交自由,有的还有晚上吹葫芦笙“猎少”(串姑娘)的习俗。当小“卜冒”(小伙子)找到合意的小“卜少”(小姑娘),如果姑娘也满意,便拖出裙边藏着的小凳让小伙子坐下,两人谈得投机时,小伙子便把毯子展开,与姑娘依偎在一起。“丢包”活动不仅是男女青年们的一种娱乐,也是他们择偶的好机会。青年恋爱虽然较自由,但缔结婚约要通过父母,并托媒人带一些礼物到女家提亲。订婚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男方又托媒人到女方家商定婚期,是否从妻居以及从妻居的年限等等。结婚当天,双方都要杀猪、杀鸡来招待宾客。婚礼中的重要环节是“拴线”,即在结婚当天,人们把新郎送到新娘家里,由老人用白线分别给新郎、新娘拴线,表示他俩的灵魂和心永远联结在一起。

西双版纳的傣族普遍存在男子上门从妻居的婚俗,从妻居的年限不等。一般是3年住女家,3年期满再到男家居住,即所谓“三比拜、三比马”(3年去,3年来)。如此往返,直到继承了一方的财产,建立了家庭才算定居。。

傣族对偶婚的残余,具体表现为比较轻易的结婚和离婚。由于意见不和或一方提出离婚,就可以解除婚约。如果男方因事离家数月,杳无音讯,女方可另找配偶。离婚的手续非常简单,如果是女方提出离婚,只要村寨头人同意,妻子送给丈夫一对蜡条,丈夫就得带着自己的衣物和用具回自己父母家;如果是从夫居,双方不和睦,妻子即可带着自己的物品回娘家,若丈夫不去接妻子回来,就算离婚了。如果一方死去,不管多大年纪,也要办理离婚手续。通常是生者用一棉线绑在死者的棺木上,举行葬礼时,由一老人用刀将线割断,表示生者与死者从此无夫妻关系。由于对偶婚的普遍存在,各地傣族已婚男女终身只结一次婚的较少。再则由于妇女离婚次数多,离婚后与各个丈夫所生的孩子又都跟母亲,因此形成许多孩子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状况。

傣族家庭一般习惯儿子结婚后大都与大家庭分居,只有幼子随父母居住,家庭财产也主要由幼子继承,幼子负责赡养父母;已分居的儿女也可分得部分财产。傣族家庭很少有兄弟同住一屋的大家庭。无

子可以招赘或过继,寡妇可以再嫁。傣勒已有姓氏,家庭婚姻关系比较稳定。

⒌生育习俗

傣族妇女怀孕期间的行动,要受到一定约束。如不许挨近佛寺,更不许给正在赕佛的老人备办供品和担送斋饭;不许偷看日食月食;不准观看人家打灶;不许食用狗肉、蛇肉和猫肉一类动物肉,更不许食用生肉„„„。规定这些禁忌一是因为傣族人认为妇女怀孕身子不好看,傣语叫作“朵憨杂”,所以要处处避人耳目;其二,妇女在怀孕期间,被视为不干净时期,所以不能备办圣洁的赕佛供品。总之,凡是孕妇,若违背了以上禁忌,就认为是不吉利的,轻者受人冷眼斥责,重者被人驱赶。

过去,西双版纳傣族妇女生育一般都在火塘边,认为火预示着傣族人命运兴旺。生第一个孩子的妇女,都要由有生育经验的妇女来帮助接生。婴儿落地,胎衣由丈夫拿去埋在自家的楼梯下面或屋后园子边。生了婴儿,无论是男是女,都要在上楼梯的木柱上挂上竹篾编制的形同星星的“达了”标志,向本寨人或过路人表示此家已生育,男子要回避。产妇在满月前,多食用蛋类和绿菜,所食用的鸡是有选择

的,一般食用白鸡或黑鸡,严禁食用啼鸣的公鸡、花鸡、黄咀黄脚鸡。生育后一年内,禁止吃花生、洋丝瓜。产妇要在火塘边住上一星期左右才搬入室内。

婴儿出生7天后,要由家里的老人主祭家神。婴儿是男的,就杀一只鸡,并在祭桌上放上一支笛子、一把胡琴和一杆秤,由丈夫家族中的老人念祝福词,念毕给产妇和婴儿拴线;如婴儿是女的,也杀一只鸡,只是祭桌上摆的祭品不同,笛子换成了纺织工具,胡琴换成了盐巴,秤换成了饭团,祭时,同样念祝词和拴线。

⒍葬俗

傣族通行土葬、火葬和水葬。对于正常死亡的人,无论贫富,通常实行土葬;佛寺里的大佛爷、和尚病故,则行火葬。尤其是著名祜巴的葬礼非常隆重,在火化前,先将死者的尸体用薄棺盛殓,放在一个3、4尺高,装有4个木轮的木架上,然后于轮车两端系上若干条数丈长的粗试绳,再将轮车拉回广场,几十、甚至几百里以外的僧侣和群众都携带食品、行李前来参加拉尸活动。几天后,才将棺木拉向用木柴垛成的塔形火化处,在群众的围观中火化。火化毕,将骨灰盛于瓦罐葬于寺后,并在葬处建一石塔,以为标志。凶死者(即死者被

认为不吉利、不干净的)或因流行病暴死者,亦采用火葬或水葬。

西双版纳傣族一般习惯在人临死前,即要由亲属为他念经,并从佛寺取一块黄布,盖在身上,证明是信奉佛教的。妇女死后,要穿最好的衣裙,戴上首饰,并将小件首饰或金银碎块塞入口中,做为殉葬物,用白布裹尸,放入用白布铺底的棺材后,再盖上白布,然后封棺。根据家境和本人身份,停柩1至3天。停柩期间,全村群众停止生产,为死者守灵,办丧事;并请僧侣念经,制做冥房。冥房的大小和层次的多少,是根据死者的身份和经济情况而定的。出殡时,由村人抬棺至墓地,挖坑埋葬,亲人不送葬,有的用火烧后再掩埋。西双版纳傣族习惯人死埋后不留坟堆,不守孝,不祭拜,不扫墓,夫妇也不合葬。《百夷传》载:“父母亡,不用僧道,祭则妇人祝于尸前,诸亲戚邻人,各持酒物于丧家,聚少年数百人饮酒作乐,歌舞达旦,谓之娱尸„„。”

⒎节庆

傣族人民的节日多与佛教活动有关,泼水节、开门节、关门节是傣族民间最重要的3个节日。此外,傣族受汉族影响较多,有过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的习俗。傣族的节日主要有:

傣族春节 由于受汉族影响,傣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时间与汉族大致相同,但节庆具有民族特点。傣族春节一般带有较浓的宗教色彩。佛寺是节日的活动中心,老人们都到这里拜佛,祈祷丰年。

泼水节 傣语称“桑罕比迈”,即傣历的新年,是傣族人民迎新送旧的日子,时间一般在傣历六月六日至七月七日(相当于公历4月中旬),节期3、4天。节日的第一天为除夕,傣语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旧”,娱乐项目有放高升、划龙船等;第二天傣语叫“宛脑”,意思是空日。按传统习俗,人们或在家静养,或上山狩猎;第三天为元旦,傣语称“宛叭宛玛”,即“日子之王到来的一天”。这日晨,人们要前往寺庙拜佛,并在寺院里用细沙堆3、5座宝塔型沙堆,然后围塔而坐,聆听诵经和历史传说,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人丁兴旺。中午,每位妇女各挑一担清水为佛像洗尘,紧接着,人们就开始相互泼水,表示祝福,希望用圣洁的水冲走疾病的灾难。入夜,鼓乐相闻,人们纵情歌舞。整个节日期间,除有赛龙船、放高升、放孔明灯、泼水、丢包等传统娱乐活动外,还有斗鸡、放气球、游园联欢、物资交流等新的活动项目。

堆沙节 实际上是傣族传统的傣年节,时间在公历每年4月15日前后3天举行,民间常以插完早稻小秧后为过节的日子。该节在西双版纳等地是“泼水节”活动的一部分。

祭龙节 傣语称为“干莫”,傣族传统农祀节日,每年农历六月择日举行。到了择定的日子,全村寨要杀鸡,作为供神的牺牲。然后举行集体祭祀仪式。参加祭祀的村民都自带米饭,祭祀结束后,大家聚餐欢宴。

关门节 又称“进洼节”,傣语为“毫瓦萨”。是云南省信奉小乘佛教的傣族、布朗族、德昂族等民族传统宗教节日。时间为每年傣历的九月十五日举行。从这一天开始的3个月为小乘佛教的安居斋戒期。节日之后,佛教寺庙开始了净居斋期,直到开门节(傣历十二月十五日).这天前,僧侣们在佛寺中净居修学,接受供养,不许出外巡游。民间的信徒也到佛寺中静坐参佛,听佛爷讲经说法,每隔7天进行一次赕佛活动。傣历九月十五日,相当于农历的芒种日,往后的3个月里,傣族地区正值雨季,民间也暂时停止婚庆、娱乐,集中精力忙于生产。

献经节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信奉小乘佛教的傣族民间宗教节日,傣语称“赕佛”,于每年关门节以后,傣历十一月十日至望日之间举行。它是“关门”期间的一次大“赕”,通常要举行3天3夜。节日时候,由佛爷、和尚集中诵读经文,信徒们都到佛寺里静听经文。每户人家要给佛寺奉献一部或多部经书。节日期间,民间白天举行盛大的“赶摆”,晚上还要举行放火花、烧爆竹、燃放孔明灯和赛鼓活动,十分热闹。

赕萨拉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地信奉小乘佛教的傣族宗教节日,各地时间略有差异,通常在开门节,即傣历十二月十五日后举行。赕萨拉实际上是人们悼念死去的亲属所举行的一种祭祀仪式。

傣族中秋节 时间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这天晚上,傣家寨子里的人们,要在自家屋顶的平台上放一张篾制小桌,摆上丰盛的食物,在桌子四个角各放上一个糯米圆饼,每个饼上插一柱香。明月升空时,全家老小祭拜月亮,祈求丰收。随后全寨各家还有对天鸣放火枪的习俗。祭过月亮后,合家围坐在小桌旁,笑语相谈,一边赏月,一边品尝节日食品。

开门节 是傣族传统的宗教节日,傣语称“奥瓦萨”,德宏地区又称“出清”。也是信奉小乘佛教的布朗族、德昂等民族共同的宗教节日。节日时间为每年傣历的十二月十五日。至开门节时,为期3个月的“毫瓦萨”(小乘佛教的关门节)已经期满结束。相传这一天是佛到西天讲经重返人间的日子,所以各傣族村寨都要举行盛大的节日聚会。人们除了到佛寺赕佛,举行隆重的“扛朵”(忏悔)仪式外,还开展各种娱乐活动。

傣族吃新米 各傣族地区传统民间节日,时间在每年稻谷成熟的先后,由各家单独举行。节日时候,人们要先收“田头”的稻谷回来

煮新米饭吃。节日的祭祀活动主要是感谢祖先神及民间崇拜的诸神明保佑,以求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波宰曼 傣族的祭祀节日。宰曼,即寨心,是全村寨的心脏、灵魂,起着村寨保护神作用。作为宰曼的象征物,通常是木桩、巨石、大树等,位于村寨中央,村寨四方,各设一寨门。竖立或更换宰曼时,都要择吉日举行隆重的宗教祭典。每年要由寨主组织全村举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祭祀活动。平时,婚嫁、迁离、迁入首先要祭祀宰曼,以求许可。宰曼竖起后,不许触摸,不许在附近丢污物,不许拴牲口。

赕帕 西双版纳、德宏等地信奉小乘佛教的傣族传统宗教节日,于每年傣历十二月十五日举行。赕帕是向佛寺的僧侣布施袈裟,这种宗教活动是以夫妻为单位进行的。节日期间,村寨里的每对夫妻都准备一段用来做袈裟的黄布,送到佛寺捐献给寺内的僧侣们,念经拜佛,以示虔诚,并祈得吉祥如意。

赶摆 又称“做摆”。德宏州傣族民间的节日。因做摆的规模不一样,有的以村为单位举行,有的几个村联办,时间也各有不同。个人通常在傣历十二月中旬的开门节以后3天举行,公众办的也有在正月举行的。到了赶摆的日子,村寨的群众一齐汇集到佛寺内诵经,男人们击鼓敲锣,迎请佛像。待佛像一到,身着盛装的妇女们立刻献花、供果、焚香燃烛。节日里,人们还常常唱傣戏或作其它表演,开展娱

乐活动。当日做摆的主人还要宴请众人。按照传统习惯,自己做了1次摆,在宗教上的地位就升为“坦”,2次升为“帕戛”,3次升为“帕戛勒”,4次升为“帕戛勒相”。地位越高,越得到村里人的尊敬。

作文二:《傣族的风采作文》500字

傣族的风采作文    陆璐    泱泱盛夏,盛开着五十六朵鲜花,每朵鲜花都有自己的色彩,每一朵鲜花都展现着独特的魅力。让我带领你们去领略一下傣族那独具特色的风姿吧!    走进傣族人的生活,可以看到傣族人最具特色的挂包“筒帕”。傣族人生产的筒帕历史悠久,制作精美。从前筒帕用麻、棉纺织而成,现在用丝、手和棉混纺,筒帕式样美观,制作精致,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筒帕上有许多彩色的条纹,交错在布包上,错落有致。一条银色的铃铛挂在布包上,有时还发出异常清脆的响声,十分悦耳。精致美观的筒帕搭配上有民族风味的傣族服装,更是别具一格。傣族的筒帕不仅漂亮,对傣族的姑娘小伙来说,筒帕还是表达爱慕之情的信物。    傣族除了有精致美观的服饰,还有热闹的泼水节,泼水节在公历的四月中旬,节日一般持续3至7天。傣族的男女老少都穿着盛装,挑着清水,互相泼水,祝福对方能吉祥、幸福、健康。在水花四溅的空地里,人们一起翩翩

起舞,热闹非凡!傣族人用泼水的形式祝福每一个人,在泼水节里,喜悦洋溢在人们的脸上。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傣族虽是少数民族,但是他们的热情、古朴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那精美的服饰装点着这片土地,装点着傣族人幸福美满的生活。    评:在你的带领下我们了解了制作精美傣族挂包“筒帕”,饶有趣味的泼水节风俗,结尾直抒胸臆,勾起了我们特别盼望自己能够亲自参加泼水节的愿望。

作文三:《傣族的泼水节_500字》500字

泼水节是傣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阳历四月十三至十五日)。傣语叫做“楞贺尚罕”,即“六月新年”或“傣历新年”。实际上泼水节就是傣历的元旦,因为傣文历法,新的一年是从六月开始计算的。关于泼水节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呢。  很早以前,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们满怀仇恨,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一天夜里,年纪最小的姑娘侬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点。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头发勒住自己的脖子,机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勒住他的脖子。果然,魔王的头就掉了下来,变成一团火球,滚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哪里。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为了扑灭邪火,七个姑娘轮流抱着魔王的头,其他姑娘不停地向上面泼水,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并把魔王的头扔进了江里。乡亲们又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从此,为了表示对七位姑娘的怀念和感谢。这项活动延续至今,成为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祝福吉祥的节日--泼水节。在傣族人看来,水是圣洁、美好、光明的象徵。世界上有了水,万物才能生长,水是生命之神。  泼水节来临,傣家人便忙着杀猪,杀鸡、酿酒,还要做许多“毫诺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种粑粑,在节日里食用。    六年级:877953103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文四:《六年级想象作文 : 傣族_750字》700字

我跟大家介绍的是傣族,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傣族的舞蹈种类有很多,比如:孔雀舞、象脚鼓舞、双面鼓舞、鱼舞、大鹏鸟舞、蝴蝶舞、鸡舞、十二马舞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孔雀舞,孔雀舞既来源于孔雀优美动作的模仿,也来源于傣族美丽动人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傣族的领袖召麻粟带领四千人去寻找幸福,到了“来少勐”后,听到了水果掉进水中的声音和鱼吃水的声音,看到孔雀随着这动听的声音跳起优美的舞蹈,他们回来后,就模仿这些声音和孔雀的动作。以鼓、镲来伴奏,跳起孔雀舞。孔雀在傣族人民心中是吉祥、幸福、美丽、善良的象征。学了第一课,我了解到傣族人居住的是竹楼,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竹楼近似方形,以数十根大竹子支撑,悬空铺楼板;房顶用茅草排覆盖,竹墙缝隙很大,既通风又透光,楼顶两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竹楼分两层,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堆放杂物,也是舂米、织布的地方。傣族以大米为主食,最具特色是竹筒饭。傣族人大多有日食两餐的习惯,以大米粳米和糯米为主食。民间认为:粳米和糯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普洱茶是云南西双版纳特产,越冲泡到后面,甜味越来越浓。吃着香甜可口的竹筒饭,喝着香醇浓郁的普洱茶,又何曾不是一种享受呢?泼水节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泼水节的傣历的新年,节期在六月六日至七月六日之间,相当于公历4月。泼水节这一天人们要拜佛,姑娘们用漂着鲜花的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起初用手和碗泼水,后来便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泼水节期间,还要举行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美丽的云南,热情的傣族人民,真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六年级:Cinderella

作文五:《傣族作文》700字

傣族是云南独有民族之一,全省傣族人口有110.67万人,占全省少数民族人

口的8.35%。据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傣族有1142139万人。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西部和南部边疆,主要聚居区有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

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傣族男子一般上穿无领对襟袖衫,下穿长管裤,以白布或蓝布包头。傣

族女子的服饰各地有较大差异,但基本上都以筒裙和短衫为共同特征。筒

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

最多的节日。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

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鼓锣之声响乇云霄,祝福的

水花到处飞溅,场面真是十分壮观。

傣族地区以产米著称,糯米是主要食品。用糯米加工成的食品有香竹饭、黄米

饭、紫米饭、米干、米线、粽子、千层年糕、各种糯米粑粑等,多达数十种。

傣族菜肴琳琅满目,有浓郁的民族风味。这些菜肴色、香、味、形俱佳,具有

香、酸、冷、辣等特点。从制作方法上分为烤、蒸、炸、腌等几大类,从原料上

分又可分为肉类、水产类、禽蛋类、山珍类和蔬菜类等。                                   在滨水而居的河谷坝区,因受炎热、潮湿、多雨、竹木繁茂等生态环境

的影响,傣族的居民建筑以竹楼为主。上下两层,以木、竹做桩、楼板、

墙壁,房顶覆以茅草、瓦块,上层栖人,下养家畜、堆放农具什物。对防

热保凉防寒保暖起到了独特的功效。平面屋顶厚达五至十寸,夏夜可在平

顶上纳凉,秋收时又可在顶上翻晒谷物,有效地利用了空间。

作文六:《傣族的风俗习惯作文》2000字

2.丧葬。旧城傣族丧葬分土葬与火葬,正常病故实行土葬,非正常死亡和僧侣则实行火葬。

3.饮食。旧城傣族饮食以大米为主,喜爱酸味食品。独特的菜肴有:酸扒菜、刹撇、刹大噜、剁生、酸肉等。

4.服饰。旧城傣族男子服装,上衣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的短衫,下穿长官裤,上白下蓝。青年男子鼓龙凤纹身,至今仍保留此遗风俗。女子喜穿艳色短上衣,紧束腰身,下装为各色艳丽的长统裙,结发辨绕于头顶,已婚妇女多缠白花头巾。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傣族男女青年追求时尚,不管在布料和服装款式上都比过去更加新潮美观。

(二)传统节日

傣族对小乘佛教的信爷带有民族性、群众性,佛(缅)寺遍及各村寨,群众的赕佛活动极为频繁,而且很虔诚。因此,傣族的节日大多与宗教有联系。傣族一年之中有三大节日。

1.泼水节。是傣族一年中最有全民性的传统节日,泼水节来历于一个美丽的传说,是傣族人民为纪念古代七个傣族姑娘为民除害战胜魔王,为姑娘们泼水,洗除身上污血的日子,泼水节时间在傣历六月,公历四月中旬,为期3-4天,每一天傣族青年男女敲锣打鼓到山上采花,和经二天清晨,男女老幼沐浴更衣到缅寺赕佛,全寨人为佛像泼水“洗尘”。待赕佛仪式完毕,大家不分彼此只要愿意都可以参加,互相泼水,相互祝愿,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第三后还要进行丢包、放高升、超摆、嘎光等娱乐活动。

2.关门节和开门节。关门节在棒历九月十五日(公历7月中旬);开门节在傣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公历10月中旬)。从关门节到开开节是傣族的关门时间,在此期间,忌男青年串姑娘,不办婚事,不提亲,老人不出外过夜等习俗。在节日各两天里,各寨傣族到缅寺举行“赕”活动,向佛爷、佛像供奉美味食品、鲜花和钱,听佛爷育经赕费,讲解教义成律。

泼水节实为傣族的新年,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傣历四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为期三至四天。一般在阳历4月13日至15日这三天。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这一节日。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泼水节源于印度,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 到了节日,傣族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妇女各挑一担清水为佛像洗尘,求佛灵保佑。"浴佛"完毕,人们就开始相互泼水,表示祝福,希望用圣洁的水冲走疾病和灾难,换来美好幸福的生活。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水花放,傣家狂","泼湿一身、幸福终身"!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笑声朗朗,全身湿透,兴致弥高。入夜,村寨鼓乐相闻,人们纵情歌舞,热闹非凡。整个节日期间,除有赛龙船、放高升、放孔明灯、泼水、丢包等传统娱乐活动外,还有斗鸡、放气球、游园联欢、物资交流等新的活动。云南民族村的傣族、佤族男女也身穿盛装与游客一起欢度泼水节。

傣族 傣族现有人口102.5万。傣族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少数散居在附近其他县

傣族服饰也就充分体现了这些地理特点,淡雅美观,既讲究实用,又有很强的装饰意味,颇能体现出热爱生活,祟尚中和之美的民族个性。

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这一节日。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泼水节源于印度,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 到了节日,傣族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妇女各挑一担清水为佛像洗尘,求佛灵保佑。"浴佛"完毕,人们就开始相互泼1.酸肉。傣族传统风味菜肴,用牛肉经过腌制,而后炒制而成。特点是酸香味浓,可帮助消化。制法是将新鲜的黄牛肉用淘米水洗净,切成大片放入盆中,加入鲜花椒叶、盐、米饭拌匀,装入瓦罐,淋入白酒压实,上盖,用草木灰与泥巴合泥密封罐口,腌渍一个月即成。将腌好的黄牛肉切成丝,与青蒜苗炒熟。

2.火烧鱼。傣族传统家常风味菜,,特点是软嫩鲜甜,原汁原味。制法是将鲜鱼去鳃和内脏,洗净,将葱花、姜末、蒜末、青椒末、青姜叶末、芫荽末、野花椒叶末、薄荷、茴香叶末、香茅草叶末、草果粉、味精、盐、料酒拌制成馅,装入鱼腹,头尾折拢,再用香茅草捆成十字,外面包以芭蕉叶,埋入木柴烧后的炭或热灰中烧熟,取出去掉芭蕉叶和香茅草,装盘即成。

3.腌牛头。傣族传统家常风味菜。其制法是将牛头、牛脚去毛、去蹄壳,砍成块煮烂,去骨,切成肉条,入盆加入淘米水浸泡3—4小时,取出改用冷水洗净,再将野花椒叶、红辣椒粉、生姜和蒜泥放入牛肉盆内,加盐、白酒拌匀入味,装入瓦罐压实,盖上盖密封,半月后即成。食时可蒸、可炒,是佐酒凉菜,脆嫩酸香、麻辣清凉。

水,表示祝福,希望用圣洁的水冲走疾病和灾难,换来美好幸福的生活。

作文七:《[优秀作文]傣族的泼水节》700字

中国的傣族是一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人口近百万。主要散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等自治县。

泼水节是傣族最为重要的节庆。每年阴历四月举行,一般为期三至四天。至今傣族人民中还流传着一个神话:远古的时候,傣族地区有一个恶魔,他作恶多端,人们恨透了他,可什么办法都对付不了恶魔。后来,七位姑娘发现了恶魔的致命弱点,只有恶魔的头发才可置于死地。一天夜里,姑娘们勇敢的杀害了恶魔。但恶魔的头一着地,就燃起了大火。此时,姑娘们立即轮流抱起头颅。每年换一次,当换人时。人们都给抱头颅的姑娘泼水,冲去身上的血污和疲倦。后来就形成了傣族最为重要的节日——泼水节。

在“麦日”也就是节日的第一天。人们一清早就要采集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但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洗浴”完毕,集体性的泼水便开始了。一群男女青年带着清水,涌出大街小巷,

逢人就泼。“水花放,傣家旺,”“泼湿一身,幸福终身”一朵朵吉祥.幸福.健康的水花在空中绽放。   划龙舟是泼水节最为精彩的节目之一,常常在泼水节的“麦帕雅晚玛”(第三天)举行。那日人们都穿上节日的盛装聚集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江上停泊着各色各样的龙舟,船上坐者数十名强壮的选手,号令一响,龙舟便像离弦的箭往前飞去。到处都是锣声.鼓声.号子声.喝彩声,节日的气氛在这里达到了高潮。

“放高升”是泼水节的另一项节目。高升是傣族人民一种自制的烟火,将竹竿底部添以火药和其他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塔上,街上引线,常在夜晚燃放。在空中放出绚丽的烟火,犹如花团锦族,光彩夺目,甚是美妙。泼水节是傣族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一个快乐而幸福的节日.

作文八:《作文:傣族的风俗习惯》400字

傣族主要居住在西双版纳地区。这里山川秀丽,气候温和,雨量充足,有大片的热带原始森林。森林里栖息着珍贵的野生动物,大个头的亚洲象和美丽的孔雀,都是这里的“居民”

傣族主要从事种植业。傣族村寨有一幢幢竹楼组成。竹楼多为两层,样式很漂亮,上层住人,下层没有墙,存放杂物或关养家畜。

小 荷 作文网

傣族的重大节日是傣历新年——泼水节、入夏安居节(关门节)、出夏安居节(开门节)

傣族泼水节在农历三月中旬,正值傣历六月,是傣历中一年的开始,所以泼水节就相当于咱们的春节。

泼水节期间,傣族人要到佛寺中向佛祖敬献贡品,青年男女则要穿上漂亮的衣裳,走到街头相互泼水嬉戏。按照傣族风俗,用清水泼洒可以洗去一年的污垢,祝福未来吉祥。

傣剧发源于有一定人物情节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经讲唱,后吸收滇剧、皮影戏的艺术营养,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形式。

傣族以大米为主食,最具特色是竹筒饭。制作方法是将新鲜的米装进竹筒后加水,放在火上烧烤,吃起来清香可口。

作文九:《傣族的民风民俗作文》700字

民风民俗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五十六朵鲜花一齐绽放,每朵鲜花都有着不同的民风民俗,最吸引我的还是傣族。

对于我这种业余“吃货”,最先要干的事就是品尝傣族的独特小吃——竹筒饭。将新鲜的竹节砍下,将糯米放在竹节里,加水侵泡若干小时,用芭蕉叶或干净的甘蔗叶将筒口塞住,放到火上烤,再将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上,轻轻敲击,剥去竹筒的薄皮,便获得一条圆柱形的米饭。傣族的竹筒饭美味菜谱,将糯米放入竹筒里烤熟,融入糯米香、青竹香于一体,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风味食品。

傣族是一个盛产竹子的民族,所以除了竹筒饭,就连他们住的房子都是竹楼。之所以用竹子,是因为竹子可以防酷热和湿气。

如果你是阳历的4月13日至4月15日到傣族来游玩,那么你要小心啦,因为这是傣族在过新年——泼水节,所以稍不留神,就会成为“落汤鸡”!到了泼水节,傣族的男女老少就穿着节日的盛装,挑着清水,先来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在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所以在泼水节自然也少不了舞蹈,孔雀舞优美、雅致、抒情,孔雀舞是傣族舞蹈的灵魂,舞蹈以孔雀的各种姿态为基础,在去与美的再创造中,集中凝集傣族儿女的审美旨趣。还有不少的舞者尽情的挥洒自己的即兴之作,有的边跳边唱,有的甚至边跳边喝酒,如痴如醉,不拘一格,连续跳上几天似乎也不会累。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傣族虽然是少数民族,但他们的热情、古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精美的服饰装点着这片土地,装点着傣族人民幸福美满的生活。

作文十:《[优秀作文]傣族的泼水节》800字

傣族的泼水节

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的节日风俗各有不同。比如说:苗族的龙船节,藏族的望果节,壮族的中元节„„每个民族的各种节日都各具特色。下面,我就给大家说说傣族的泼水节吧!

在我刚上三年级的时候,我去了一次云南,知道了泼水节的来历。   我们到云南的那一天,刚好就是泼水节。

在开始之前,我拉住了一位傣族的小姐姐,让她给我讲讲泼水节的来历。   小姐姐在我的“死缠烂打”之下“举白旗投降了”,开始娓娓述来:“泼水节,可是我们傣族最隆重的节日呢!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的。泼水节要举行三至七天。第一天叫做麦日。”

“嗯?麦日,干什呀?割麦子?”我好奇地问。

“唔——其实和你们那里的农历除夕差不多,就是送旧。这一天,每家都要收拾房屋,打扫卫生,准备年饭和节日中的各种活动。”

“也就是扫房子嘛。不过,为什么要准备年饭啊?又不是过年。”

“就知道你会这么问,哎呀,是因为泼水节的第三天就是傣历的元旦哟!而且,每到泼水节,我们就跑到附近的山上采集一些鲜花和树叶。在今天,男女老少就都穿上节日的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前洗浴,之后,就开始互泼啦!”小姐姐越说越兴奋,让我也忍不住想“一泼为快”了!

“那还等什么?赶紧走吧!”我拉起小姐姐就跑了。

在广场上,人们都拿着采集的鲜花和树叶,然后沾了些水,就开始互泼。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晶莹的水花在空中盛开,这朵朵水花象征着吉祥、幸福与健康,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都是水的洗礼,到处都是水的祝福,到处都是水的欢歌!一朵朵水花,一串串笑声,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

到了晚上,人们都站在广场的空地上,将灯烛点燃,放进了自制的“大气球”里,利用空气的浮力,把一盏盏孔明灯放飞上天。

漫天的孔明灯像星星一样,一闪一闪的飞向远方,给漆黑的夜空点缀的十分美丽。

在皎洁的月光下,孔明灯带着傣族人民的美好祝愿,和那颗善良朴实的心,渐渐的飘向远方,而人们,却还留在广场上久久不肯离去„„

泱泱中华,孕育了傣族人民,也是他们有了一颗纯洁朴实的心。泼水节,就是傣族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啊!我喜欢这个民族,但我更爱他们那颗善良而朴实的心!

河南省平顶山市卫东区平马路小学六年级:李诺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