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公文写作 > 各类材料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2500字]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2500字]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时间:2019-11-03 09:24:03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2500字

薛店镇岗周小学导学案

五 年级 语文 课 题 学科 第一 单元 导学案序号 姓名 吴倩倩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1.认识 3 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默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 习活动。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作家作品 季羡林 文学翻译家、 学者生于 1911 年, 山东临清人著有 《印度简史》 、 《18571859 年印度民族起义》 、 《印度古代语言论集》 ,译有《沙恭达罗》 、 《五卷书》 、 《优哩婆湿》 等,还曾在《人民日报》 、 《光明日报》 、 《人民文学》等报刊上发表多篇散文 《三国演义》 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 ,也称《三国志演义》 ,是我国第一部 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水浒传》 创作于元末明初, 作者施耐庵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全书围 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描写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杆而起, 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全过程小说塑造了 108 个农民起义英 雄形象 《彭公案》 《施公案》 《三侠五义》 均为清代侠义小说,以行侠仗义、惩恶扬善 为主题 《古文观止》 自清初定稿以来,流传城乡,雅俗共赏,影响甚广代表了中国古 典散文的最高成就,是学习文言文散文的入门读物熟读了其中的文章,就把握了中 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大体轮廓 2.对词语的理解 滚瓜烂熟:形容朗读、背诵得熟练流利 偏科:指单独着重某一科,不能全面发展 注:用文字解释字句文中指对《古文观止》中难以理解的词句加上注释

知识链接

学法指导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的阅读方法。 2、要充分预习,品读重要语句,感悟人物形象并认真做好批注。本文的批注不 少于 4 处,并写出你的理解。反复朗读课文,力争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限时 40 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 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薛店镇岗周小学导学案

五 年级 语文 学科 第一 单元 导学案序号 姓名 吴倩倩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一、导入

备 注

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家,采访一下这位德高望 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听听他对读书的见解。

(板书课题) 二、做采访准备 说一说自己想采访的感兴趣的读书问题。 (教师做好记录) 讨论一下在采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礼貌问题、作记录问题„„) 三、读课文,找到自己的答案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在季老的话语中,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 四、感悟课文内容 1.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 (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2)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 (3)进行古诗文积累。 2.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我们在访问爱读书的人时,用这样的记录方式就很好。希望同学们把我 们的读书活动继续进行下去,开展得丰富多彩。 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 “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 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 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 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能成才的内 容。 五、个性阅读,独特见解 1.在小组内就感兴趣的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还可以 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形成小组意见全班交流,达成一些共识,得到启发。进一步感受阅读 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3.谈谈你对闲书的认识。 六、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 1.同位俩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薛店镇岗周小学导学案

五 年级 语文 学科 第一 单元 导学案序号 姓名 吴倩倩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2.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 3.全班对于他俩的读进行评价,说出理由。 如: “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 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 ”从 中可以看出季羡林老先生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说得形象生动,听来如临其 境。 “爷爷,我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着头 看《水浒传》 ,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 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 看《水浒传》了。 ”从话语中可以感觉出苗苗的童稚与可爱。 “三贯通, 这才是 21 世纪的青年。 ” 对下一代青年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 „„ 七、学技巧,指导综合性学习活动 通过读这篇文章,说一说进行访谈活动还应注意些什么。 八、辩论 对课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闲书、学

生偏科、背两百首诗和五十篇古文多 不多;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等问题进行辩论,说出自己的见解。 九、拓展 调查一下同学阅读的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 份访谈记录。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个名叫苗苗的小学生与季羡林先 生的“访谈录” , 全文运用对话形式,没有复杂的句式、过多的 修辞和深奥的词句,完全口语化。这两个人虽然在年龄、阅历、 学识上有着差距,但在交流的过程中却平等和谐。所以,在他们 的对话中可以感受到苗苗的天真、可爱和季羡林先生的和蔼、亲 切及对下一代人的殷切希望和关爱。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是根据意思写汉字 水浒传( ) 济公传( ) 绿( )林好汉 一百单八将( 三侠( )五义 古文观( )三国( )义 课堂检测 2.回答问题 a.“三贯通”则是指什么? b.小苗指什么,大树指什么你如何理解? )

归纳小结

薛店镇岗周小学导学案

五 年级 语文 学科 第一 单元 导学案序号 姓名 吴倩倩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学习反思

作文二:《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辅导与练习》1500字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一、①多音字

lù 绿营  绿林好汉         jiāng将来                    chuán传说                          将                           传ǜ 绿色                    jiàng 将士  将领            zhuàn 传记

②近义词:

困难—艰难     主张—提倡     鼓励—激励     起码—至少 兴趣—兴致     培养—培育     建议—意见     采访—访问   喜欢—喜爱     贯通—沟通     可靠—牢靠

滚瓜烂熟—倒背如流

③反义词:

困难—容易     主张—反对      随便—拘束、慎重

鼓励—打击     喜欢—讨厌      快乐—忧伤       起码—至多   通顺—拗口     贯通—中断

④生字组词:

2彭[péng]姓彭       侠[xiá]侠客、侠义           嗯[g]

二、词语解释:

绿林好汉:原指西汉末年在绿林山(今湖北大洪山一带)聚集起义的

农民起义军,后来泛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者的人们。

滚瓜烂熟:形容朗读、背诵得熟练流利。

一百单八将:文中指梁山上的一百零八个好汉。

三、中心思想:

本文是一篇访谈录,记述了一名叫苗苗的小学生与季羡林老爷爷的交流对话,在轻松和谐的谈话气氛中,让我们感到了苗苗的稚气与礼貌,季老的亲切幽默与平易近人,表达了季老对下一代成长的深切关爱之情。

四、感悟心语:

每一棵小树都羡慕大树的枝繁叶茂、茁壮挺拔,但不要忘记,大树也是从小树开始,历尽艰辛,努力生长,才有日后的蔽日参天。所以,只要我们抱着坚定的信念,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热爱阅读,勤于积累,不断吸收各种营养,就一写会茁壮成长,成为有用之才。

五、课文结构:

话题(1讨论看闲书——多读课外书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话题 ⑵谈学习偏科——提倡三贯通  平易近人

话题 ⑶请教学外语——鼓励早学习  关爱少年

话题 ⑷背诵古诗文——加大积累量六、写作手法:

访谈录是以记录采访、谈话内容为主的一种文体。作者(苗苗)有条理地记录了自己与著名学者季羡林老先生的谈话过程,读后既让人了解到双方的谈话内容,又使人感受到了季老平易近人、循循善诱、关心少年儿童成长的人格魅力。

七、基础练习:

一、①多音字        lù(      )        jiāng(      )         chuán (

绿                 将                     传lǜ(      )       jiàng (      )       zhuàn(

②近义词:

困难—(      )   主张—(      )   鼓励—(      ) 起码—(      )   兴趣—(      )   培养—(      ) 建议—(      )   采访—(      )   喜欢—(      ) 贯通—(      )  可靠—(      )   滚瓜烂熟—(      ) ③反义词:

困难—(      )   主张—(      )     随便—(      ) 鼓励—(      )   喜欢—(      )    快乐—(      ) 起码—(      )   通顺—(      )    贯通—(     ) 2(      )           (      )             (      )     彭(    )(     )  侠(     )(     )  嗯(     )(     ))             )

作文三:《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练习7第二课时》1000字

五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七单元 第11课时    总第74课时    主备人:曾先进 课    题:练习7

教学内容:练习7(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2. 熟记十二条成语或四字词语。

教学重点:观察钢笔字帖的行款,注意整体布局。

教学难点:熟记十二条成语或四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读题,明确要求。

(2)诵读古诗

(3)看清字型,结构。

2.描红

3.仿写练习,要求把字写得匀称、美观,并有一定的速度。老师随时提醒学生保持良好的姿势。

4.交流。展示写得好的。

二、教学第三题(诵读与积累)

1.指导。

(1)自己读题,明确要求

(2)老师范读生字后,学生自由读

(3)学生大体说说词意。

先让学生自己说说已经理解的词语,有不懂的词语学生质疑,其他学生可以提供帮助,教师做好补充说明的工作。

哀鸿遍野:悲鸣的大雁遍布原野。比喻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啼饥号寒的灾民。 逆来顺受:对不公正的待遇和不幸的遭遇采取忍受的态度。

逼上梁山:原指《水浒传》种林冲等人因遭遇官府的迫害不得已上梁山造反。后来比喻被迫进行反抗或采取某种行动。

劫富济贫:夺取富人的财产,救济穷人。

铤而走险:因走投无路而采取冒险行动。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敌人来了,就派将官摔军抵挡;洪水来了,就用土来筑堤拦截。比喻对待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对策。

志存高远:形容志向远大。

这些成语和什么内容有关?体现了怎样的一种精神?

2.练习。

(1)学生自由读,同座互背

(2)自选一两个成语说句子。

3.反馈。

(1)指名背诵。

(2)集体齐背。

三、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课前准备

(1)提前一个月安排学生阅读《水浒传》。

(2)学生选择《水浒传》中的一个的精彩或自己感兴趣的故事作为重点阅读,并自己有表情地练说故事。

2.审题

(1)自读要求,明白题意。

(2)复习《林冲棒打洪教头》。

(3)教师简介《水浒传》,引出故事。

(4)老师讲清步骤:同座互讲故事,代表上讲台讲故事,大家评议

要求:声音洪亮,举止大方,感情丰富,可适当做些动作。

3.学生按以上步骤练讲故事,

4.反馈

(1)老师对学生所讲故事进行评议。

(2)鼓励课后给同学、朋友、家人讲“水浒”的故事。

四、教学第五题

1.认识所写的偏旁及字。

2.指导

(1)读帖

(2)老师范写,讲解“北、戏”的结构特点和写法。

3.学生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的,进一步纠正。 作    业:

抄写成语两遍。

教学反思:

作文四:《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练习5第二课时》1400字

五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五单元  第9课时  总第52课时  主备人:曾先进

课    题:练习5

教学目标:

1.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2.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观察钢笔字帖的行款,注意整体布局。

教学难点:用毛笔写好金字旁、绞丝旁。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左偏旁:金字旁、绞丝旁。两个例字是:钉、给。

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偏旁和例字的写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老师边范写讲解书写方法。

(3)学生初练,老师及时指导。

3.练习。

(1)学生临摹,教师巡视,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

(2)练习“钉、给”的写法。(注意米字格中的位置)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教师现场指导,写几个字让学生评议,当一回小小评议家。

二、认识公益用语

1.在出示几条公益用语,让学生诵读欣赏。

2.观察这些公益在哪些地方可以经常看到,说说它们的作用。

3.学生交流,讨论什么是公益用语。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再汇报。

教师总结(屏幕出示):

凡是在公共场所书写张贴的,或者在电视和报刊杂志上登录的,主要用来劝告人们爱护

绿地,珍惜资源、热爱生命、遵纪守法等等的一些用语,都叫公益用语。

4.交流课前搜集的公益用语,并猜想其设计意图。

(教师将几条较好的共益用语随学生回答即时打出,以便于赏析。)

三、学会设计公益用语

过渡:既然公益用语有这么多的用途,现在就让我们学习设计公益用语。我们刚才看了一些公益用语,也交流了一些公益用语,你觉得这些句子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交流:有的对仗,有的压韵,有的富有诗意,有的富有哲理,能启迪他人。所以要设计一条好的公益用语是很不容易的。不光要从内容上考虑,还要从用词造句方面去考虑。我们先来试着写完整如下公益用语:

1.爱花惜草,(珍视生命)。

2.共织一片绿阴,常留(一分深情)。

3.(小草青青惹人怜,)劝君款款绕道行。

4.播种(爱心),收获(美德)。

(注:以上答案并不一定,可以按学生的回答在WORD文档里随时打出)

学生设计后交流,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设计。

四、设计一条公益用语

1.播放两段录象(图书馆和街头扔垃圾,选自教材编辑部摄制的《小学生口语交际百集》),看录像后让学生设计。提醒学生注意,千万不要写“(        )人人有责”之类的正确的废话。

2.小组交流。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设计。师巡视指导。

3.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来说说设计了什么用语。其他小组提问。

五、为学校设计公益用语。

1.想一想,我们学校除了图书馆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设计公益用语。

2.分小组讨论:

3.交流:食堂、水池边、草坪、校门口、楼梯、联合器材„„

4.各小组从以上各项中选定一项设计。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写出初稿。师巡视指导。

5.汇总。每小组派代表把设计的公益用语写在黑板上。

6.讨论后确定:(参考)

地点         公益用语

食堂门口    爱惜粮食增进健康

水池边      请爱惜每一滴生命之水

水,生命的摇篮,请您珍惜。

草坪        这苍翠的绿茵有你的一份关爱,谢谢。

请脚下留情

校门口      为了提升您的素养,请讲普通话

楼梯       上下楼梯靠右行

体育器材室  请勿损害公共财物

7.集体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到要这样设计的。鼓励有创意的设计,有个性的发言,评选出最佳创意奖。

8.集体评议补充,互相完善。

六、师总结

今天同学们设计了许多条合理优美的公益用语,希望大家在平时生活中不仅自己要遵守这些公益用语,还要把我们设计的公益用语在学校和家庭多多宣传,关注公益事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教学反思:

作文五:《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2导学案》1300字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的阅读方法

2、要充分预习,品读重要语句,感悟人物形象并认真做好批注本文的批注不少于4处,并写出你的理解反复朗读课文,力争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限时4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知识链接】

1、作家作品

季羡林 文学翻译家、学者生于1911年,山东临清人著有《印度简史》、《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义》、《印度古代语言论集》,译有《沙恭达罗》、《五卷书》、《优哩婆湿》等,还曾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文学》等报刊上发表多篇散文

《三国演义》  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水浒传》 创作于元末明初,作者施耐庵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描写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杆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全过程小说塑造了108个农民起义英雄形象

《彭公案》《施公案》《三侠五义》 均为清代侠义小说,以行侠仗义、惩恶扬善为主题

《古文观止》 自清初定稿以来,流传城乡,雅俗共赏,影响甚广代表了中国古典散文的最高成就,是学习文言文散文的入门读物熟读了其中的文章,就把握了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大体轮廓

1.   对词语的理解

滚瓜烂熟:形容朗读、背诵得熟练流利

偏科:指单独着重某一科,不能全面发展

注:用文字解释字句文中指对《古文观止》中难以理解的词句加上注释

【自学导航】

1.    读一读,写一写(用你智慧的眼光发现课文中重要的字词,积累下来,再通过组内交流补充)

2.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苗苗的见解      我的感受    季先生的见解

2.结合课文内容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3..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练练测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是根据意思写汉字

水浒传(   )       济公传(    )    绿(   )林好汉     一百单八将(   )    三侠(    )五义    古文观(    )    三国(   )义

2.回答问题

a.“三贯通”则是指什么?

b.小苗指什么,大树指什么你如何理解?

【拓展提升】

1.调查一下本班同学阅读的书目;

2.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作文六:《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练习2第二课时》900字

五年级语文(学科)上册第二单元第11课时总第22课时主备人:曾先进(天王) 课    题:练习2

教学内容:练习2(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口语交际:训练学生的看图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合理想象和连贯表达意思。

教学难点:

合理想象能够连贯表达意思。

教学具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学生自读题目的要求,观察书上的漫画。

(2)教师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观察并理解图意,合理想象第二幅图的情景;将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说出来。

2.指导。

(1)让学生认真看图并思考:

这几幅图中共有几人?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是什么人?

(分别给它们取名:晓鸣、小强、小静)

(2)组织讨论:已有的三幅图分别画的是什么内容?

(3)学生小结出图意。我们先按一定的顺序整体感知图画的意思,再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观察、思考,找到说话的依据。

(4)学生讨论:这幅四格漫画可以怎样命名?(《一张令人发笑的照片》)   第二幅图应该是个什么内容?

(晓鸣拍的是什么情景?为什么笑得前仰后合?) 把想象的第二幅图补充进去,然后用自己的话把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说给同学们听。

(5)分组交流。

3.练习。

(1)每组指派代表说出他们的想象。(教师以鼓励为主)

(2)让学生互相评说各自的想象,对想象不合理的地方加以改正。

(3)学生把想象的第二幅图补充进去,然后用自己的话把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说给同学们听。

二.教师小结

看连环画不仅要看懂每幅图的意思,还要将图与图联系起来,弄清前后之间的联系。多幅图或反映一个情节,或突出一个主题,或围绕一条线索,一个图一个要点,环环相扣,形成整体。看这样的图,我们先按一定的顺序整体感知图画的意思,再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观察、思考,找到说话的依据。然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身边的事物,加深对图画主题的理解和体会。最后,将图中活灵活现的形象转换为条理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学会合理想象和连贯表达意思。然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身边的事物,加深对图画主题的理解和体会。

板书设计:

练习2

口语交际

一张令人发笑的照片

作    业:

1.回家把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说给父母听,再写下来。

2.预习第8课《成语故事》。

教学反思:

教学中,教师注意学生的诵读的积累,注意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读,体会一些名言的表达意思,感悟其中的道理。

作文七:《湘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导学案》900字

五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授课人: 授课时间: 姓名: 【学习目标】 备注: 1、认识、会写“湾、港、榕、筑、商、挪、签、吨、扭、赢”10 个生字。 (学生自主找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出的问题及收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香港人爱树护树的赞美之情,激发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 获) 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了解这棵榕树的昂贵之处。 难点:理解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和内涵,明白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 【学习内容】 A、学生自学部分 一、读准字音,写正确字形 wān gǎng róng zhù shāng 湾( ) 港( ) 榕( ) 筑( ) 商( ) nuó qiān dūn niŭ yíng 挪( ) 签( ) 吨( ) 扭( ) 赢( ) 二、用自己的话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沧桑: 谈何容易: 措施: 见缝插针: 榕圃: 举世瞩目: 别扭: 显而易见: 三、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写出了老榕树的哪些特点?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从文中找出你 想要知道的内容,通过总结归纳,写在横线上。 《2、香港有棵老榕树》导学案 执笔:张爱萍 班级: 小组:

B、对学内容 一、梳理课文结构,总结大意 第一部分( 1 ) : 第二部分(2- ) : 第三部分( - ) : 第四部分( -13) : 二、“树,活的树,又不买,何言其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哪些句段能得出 答案?

三、朗读课文。讨论“香港社会的进步是显而易见”这句话是怎样通过老榕树来体现的。

四、课文中写到一位老作家访问香港时的感受, 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讨论得出的结论写在 横线上。

C、群学部分(小组) 一、用如此昂贵的保护措施来保护这棵老榕树,你认为值得吗?先组内交流,再写下自己 的观点。

二、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句子的含义,小组交流感受。

D、学生课堂展示 1、对于以上内容作汇报性展示。 2、自由展。 (说出你的疑问,你最想说的话) E、教师对重点部分、疑难问题进行精讲(写作方法) 【达标测评】 一、比一比,再组词 湾( ) 弯( ) 二、多音字组词 bié( 别 biè( 三、用词语写话 措施: 显而易见: 举世瞩目: 四、写一写。运用所学的列数字的写作方法,试着写一作文片断,内容自选。

榕( 溶(

) )

挪( 娜(

) )

扭( 妞(

) )

) 厦 )

shà( xià(

) )

作文八:《22课第二课时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00字

芙蓉学校 2012-2013 学年度下学期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执笔:蔡晶晶 课题 教学目标 教 材 分 析 重 点 难 点 教 具 审核: 教研组长签名: 计划上课时间:第 15 周星期二

22、狼牙山五壮士

理解课文内容,重点学习写五位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时的动作、神态和语言 的句子,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的献身精神。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重点学习写五位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时的动作、神态和语言 的句子,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的献身精神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中领悟一些写人记事的表达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 力。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出疑问,揭示课题 1、为什么把他们叫做“五壮士”? 2、自由读课文,回顾每段的主要内容,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3、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他们是五位壮士?将自己找的内容画出来。 把自己画出来的内容大声地读一读, 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 用概括的词语标注在书上. 二、交流感悟 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时,老师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语句. a. “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 腔怒火.”(这一句话描写出人物的动作与神态,生动地表现了壮士对敌人的无 比仇恨以及面对敌人时的英勇无畏.) b.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 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为了群众和主力部队,班长带领战友毫不 犹豫地选择了绝路,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人民,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这是 多么难能可贵的舍己为人的精神啊!) c. “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 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那一块又一块石头接连不断地向敌人狠狠砸去,表 现了五位战士顽强不屈、毫不畏惧的精神.) d. “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 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

审稿修订

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 党万岁!’’(感人至深的场面,充分显示了五壮士坚强不屈、不怕牺牲的英雄 ’ 气概.)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语句.

三、情感升华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狼牙山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形象仿佛就在眼前,请 看录像.(播放影视资料五壮士跳崖的一幕.) 同学们,读了课文,看了画面,现在你们对“壮士”一词又有了怎样 的理解呢?(五名战士不仅仅是战斗勇猛,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勇敢与豪迈表现在 他们是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的利益而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直至献出

宝贵的生 命.) 请同学们带着此时的理解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 6~9 自然段. 四、总结 这篇课文表现了五壮士的什么精神? 总结: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记住这悲壮的历史场面。做一个坚 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作业布置

完成第 22 课语文辅 导作业

板书设计

英勇壮举

气壮山河

教学后记

作文九:《21课第二课时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00字

芙蓉学校 2012-2013 学年度下学期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执笔:蔡晶晶 课题 教学目标 教 材 分 析 重 点 难 点 教 具 审核: 教研组长签名: 计划上课时间:第 14 周星期五

21、圆明园的毁灭

理解课文内容,领略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了解圆明园毁灭的经过,收集相关 资料激发爱国情。 领略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了解圆明园毁灭的经过 .通过相关资料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 “神入“圆明园,激发情感 同学们有谁去过圆明园吗?老师布置了查阅有关圆明园的资料,有谁向大 家做个介绍? 1、学生介绍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2、出示有关圆明园的风光图。 二、 “聚焦”圆明园,感悟珍贵 1、认识价值 出示: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 不可估量的损失! (1) 重读“不可估量”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3、探究价值 (1) 昔日的圆明园究竟有些什么,使我们说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让我们读课文,结合 2、3、4、自然段说一说。 (2) 学生找出来,并做汇报。 如: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 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 ,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 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 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

审稿修订

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板书:、、、 、、、、有、、、 、、、也有、、、) 、、、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 和各种奇珍异宝。 (3) 出示相关的景物图片、时间及价格方面进行说明,鼓励学生自我 理解,教师领读第 4 自然段,读出骄傲和自豪的感情。 三“伤痛”圆明园,表达真情 1、找出圆明园毁灭的时间,谁毁灭的?如何毁灭的?找出相关的句 子读一读。 2、学生自读自评,应该读出怎样的感情。 (悲伤、激愤) 3、说说你的体会,将你的体会带到课文中去,一起读一读。 4、想象,假如回到一百多年前,你是当时的人,看见英法联军要烧 毁圆明园你会怎么做? 布局 完成本课的语文辅 导 景物 板书设计 文物 不忘国耻 烧毁 振兴中华 掠走 毁坏

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

作文十:《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课时》5400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同步巩固课本内容,拓展加强课外阅读,在阅读中学会练笔。(难点)

2、学习作者表明观点的说明方法和运用假设、设问、反问、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方式。(重点)

课堂同步秀

《走遍天下书为侣》

近义词: 犹豫(     )  熟悉(      )      继续(      ) 忽略(     )           选择(      ) 环绕(      )

反义词:犹豫(      )   熟悉(     )   继续(     ) 轻松(      )

四、词语听写

《我的“长生果”》

近义词: 犹豫(     )  熟悉(      )      继续(      ) 忽略(     )           选择(      ) 环绕(      )

反义词:犹豫(      )   熟悉(     )   继续(     ) 轻松(      )

五、词语听写

知识小磨坊

能借用技巧去判断并能自己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

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一般判断标志:1、有比喻词(好像、似的,犹如,仿佛) 2、有两件相似的不同类的东西进行比喻

(3)拟人。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一般判断标志:1、动词 2、修饰词  3、句子不是写人的 如:小鸟在树上唱歌。    玫瑰花羞答答地开放了。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如: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7)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10)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 作用: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如: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

(11)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

强化巩固

一、将句子补充完整。

1、春雨像(         )一样细。(比喻句) 2、月亮(        )躲进云朵里。(拟人) 3、蓝天、白云构成(            )(比喻句)

4、高梁(         )脸、稻子(           )腰。(拟人句)

二、判断,是夸张句的在括号里划“√”,不是的在括号里划“×”。 1、桂了花开,十里飘香。(      ) 2、春雨贵如油。(     )

3、公共汽车里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    ) 4、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      ) 5、冬风生气地吹掉了老鸦的住宅。(  ) 三、照样子,写句子。

例1、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

例2、鸬鹚像等待命令的士兵,整齐地排列在船舷上。

例3、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四、判断下列句子是否用了修辞手法,如果运用了,在括号里注明类型;没有运用则在括号里划“×”。 1、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      ) 2、人群在欢跃,小草也从地下伸出头来向人们微笑。(       ) 3、旷野里一片黑暗,天地交融在一起,什么也看不见。(      ) 4、我好像在哪儿见过你。(       )

5、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 6、他是在介绍白杨吗?不是的,他是在表白自己。(          )

7、清清的溪水,照着蓝天的影子、照着彩霞的影子、照着山上松树林的影子、照着行人来往的影子。(      ) 8、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五、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在括号里写出一到两种。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

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

5、渐渐的,天边的鱼肚白变成了淡色,好像人们喝了一点酒,脸上呈现出红晕一样。(  )

把 书 读 好

伍立杨先生以极其精辟隽永之语概括几位名家的读书,言鲁迅“弥漫开放,精骛八极,而善于收束聚集”,说钱钟书“精锐挺进,浩瀚渊深”,论董桥“如攻城掠地,速战速决,而建设还要超过攻掠”,道李敖“姿态罕见之开放,如硕大公园,推倒围墙,吸纳周遭风光,而自有中心”。

书籍自有其生命,惟有读书人身移心入,才能与之共思共语,与书中人物同欢笑同洒泪,或拍案叫绝,或喟然①长叹,或怆然②涕下。此时此刻,书因人而生动、鲜活,人因书而淡泊、宁静,掩卷深思,“把思想扛在自己的肩上”,随着智慧之门豁然洞开,读书人心如春雨秋水,荡涤浮躁的尘埃,悠然进入天人合一的忘我境地。

读书,需要时间。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有没有时间读书,只取决于读书人自己。一个天天喊忙,言“无时间读书”的人,一个不愿读书、不屑读书的人,即便有闲心闲空,也是决计不会与读书沾边的。无论再忙,还有谁能比毛泽东更忙?一个要思考整个民族命运、革命时期个人生命没有任何保证、建设时期又要解决几亿人吃饭问题的领袖,尚且能够挤时间博览群书,何况吾辈!其实,一个真心想读书的人,时间总是能够被挤出来的。挤时间“亦无他”,“唯见缝插针耳③”。此作何解?当释“在别人不读书的时候你仍然读书”。     读书,需要姿态、悟性、精气。当读书人在知识的跑道上,在思想的“楼道”中,在时间的“隧道”里,完成一次又一次“文化苦旅,“就这样把书读好”的时候,是否可以毫无愧色地对自己说“我很充实,我很快乐”了呢?

注释:①喟然:叹气的样子。②怆然:悲伤的样子。③耳:而已,罢了。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文章第一自然段中为了避免用词重复同时用四个“说”,但是“说”字各不相同。请从文中找出了       、         、        、        。 2、说说下列文言词语或句子的意思。

(1)书籍自有其生命,唯有读书人身移心入,才能与之共思共语,

“之”指              。句意是:                                                                    (2)或拍案叫绝,或喟然长叹,或怆然泪下。

“或”的意思是          。句意是:                                                                     3、按要求各写出两个字数不同的表示“说”的词。

一个字:            两个字:               三个字:              四个字:                        4、不改变句意,也不添加词语,将下面的长句子缩句。

一个要思考整个民族命运、革命时期个人生命没有任何保证、建设时期又要解决几亿人吃饭问题的领袖,尚且能够挤时间博览群书,何况我们这些人呢!

5、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海伦〃凯勒既失明又失聪尚且能够读完大学,何况                                               (2)                   尚且                        ,何况像你家庭经济条件这么好的人家呢! 6、给自己的读书特点画像,并说说你准备向谁学习读书方法和学习精神。 7、分别用一个词组写出各自然段的意思。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8、现在,我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牛刀小试

非雪天不能读书

徐少康

读书不分四时。春天读书,有杏花春雨,别具一番风情;夏天读书,有接天莲叶相伴,也令人神往。而我半生读书,都似乎与杏花、春雨、莲叶无缘,飘满记忆中的是山乡茅屋的一天风雪。

我年少时即插队山区,那里地旷人稀,劳动很紧张,每年繁忙的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秋收秋种,常常是忙得两头摸黑。虽然有时雨天不出工,但能够留给我读书的时间毕竟太少,也太零碎。

只有冬天,对我来说是shē chǐ的日子,会有整把整把的时日供我闭户读书,我可以在火炉里煨上几只红薯,让书香伴着薯香。书读足了,就从灰烬里拨出几只又香又烫的红薯来吃,吃饭后又翻开喜爱的书来再读。这种时日,我往往将平日里想读而无xiá读的书堆满一床,逐本读过去,或者将一年中零零散散读过的书全翻出来,恣意地重读一遍。

雪夜读书在我也是欢乐的事。一炉红火,满室雪光,四野静谧的落雪声,我时而默诵,时而低吟,一直到雄鸡初啼才恋恋不舍地吹灯睡觉。现在回想起来,我平生所读的书,在那些雪天里读的最多,也记忆最深。     我常常思忖:为什么我一回忆起读书的生活,总是想到那些苦寒的雪天?难道我就没有杨柳岸边书相伴

的日子吗?难道我今天在窗明几净的书房里读书不值得留恋吗?可是近年来我的读书成了消遣qiǎn,时期的锐志没有了,更常常禁不住灯红酒绿的诱惑。许多书买来,一堆一堆还没翻过,有些书只看了开头的几页就再也没有碰过。现在我似乎懂了:人的一生,可用来读书的日子数来不少,但真正用在读书上的时间却不多。读书,是需要一点生存压力的。清人袁枚在《黄生借书说》里道,年轻时因家贫,他如饥似渴地借书读,做官后,生活安顺,书也“俸去书来”容易得到了,反而“素蟫灰丝,时蒙卷轴”,读书的时间反倒不多了。

袁枚说的是书非借不能读,而我则想说书非雪天不能读。寒冬,是时令的雪天;艰难逆境,是人生的雪天;清静寡欲,是情志的雪天。雪天读书,正如旅人在风雪之夜里对家园的思念,更有一番神思的投入和彻骨的深味。

1、填空。

(1)第一段中,“有接天莲叶相伴”一句,是由       朝诗人         的诗句                                    转化而来。

(2)第一段中“一天风雪”中“一天”的意思是            ;第四段中“恋恋不舍”一词体现出一种情感,它与本段中            一词相呼应。

(3)“奢侈”的本义是花大量钱财追求过分享受,它在第三段中如何理解?

(4)综观全文,题目中的“雪天”既指           的雪天,也指               的雪天。 (5)“开卷有益”。很多名人都对读书的感悟,请你写出两句来:

2、用//将全文分作两大段,并概括各段大意。

第一大段:                                                                                           第二大段:                                                                                            3、根据概括出的段意,写出本文主要内容。

练笔二:《走遍天下书为侣》

写作特点:本文作者巧妙大量运用了灵动鲜活的                   ,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和对反复读一本书的独到见解。

仿写思路:以常见的事物为喻,可以生动而巧妙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形象地说明道理。运用比喻时,必须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找准喻体和本体的内在联系,最后根据表达的需要,对比喻作进一步的说明,表达自己的情感。你能模仿本文运用的写作方法写一写自己对某个物品的情感或见解吗?

我的练笔:铅笔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

关于读书的名言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2、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5、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7、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10、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故事大道理

一头狮子早上醒来,自我感觉好极了,力量和骄傲充满了他的身心。他开始在丛林里游荡。

狮子首先遇到一只兔子。他向兔子大吼:“谁是丛林之王?”兔子战战兢兢地说:“是你,狮子老爷!”

狮子又遇到一只猴子。他向猴子大吼:“谁是丛林之王?”猴子用颤抖的声音说:“是你,狮子老爷!” 然后狮子又遇到一只大象。狮子向大象狂吼:“谁是丛林之王?”

大象没有回答,用长鼻卷起狮子,在大树的树干上敲打了十几次,又把狮子摔在地上,几乎把他踏成一张狮毛地毯,然后扬长而去。

灰头土脸的狮子跳起来,对着大象背影大吼:“虽然你不知道答案,可也用不着恼羞成怒!”

大道理:有良好的自我感觉并没有错,问题在于不要到处炫耀,不要轻易向人挑衅。记住,谦虚使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