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公文写作 > 思想汇报 > 利润率与劳动收入份额的“双降”耦合性分析

利润率与劳动收入份额的“双降”耦合性分析

时间:2021-05-08 10:30:11 来源:学生联盟网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smgy/smgy201812/smgy20181243-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smgy/smgy201812/smgy20181243-1-l.jpg
  摘 要:马克思的利润率下降规律与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息息相关。用利润率下降的规律来解释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我国经济社会运行的科学规律有着重要意义。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结合数理分析的方法,把看似矛盾的一般利润率下降的规律与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结合起来。进一步研究得出:利润率趋于下降的规律驱使资本追求相对剩余价值率,进而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利润率与劳动收入份额的“双降”具有耦合性的,表现为两者存在内在理论支持的确定内在联系进而导致的趋同性。
  关键词:劳动收入份额;一般利润率;劳动价值论
  1 引言
  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亦引起了党和政府部分的注意。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提出“缩小收入差距,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健全科学的工資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对于收入分配问题的阐述隐含了在新常态经济环境下,对收入分配问题需要重新思考及审视。如何真正地做到“两个增长、两个提高”同步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对利润率下降一般规律下的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进行研究,这对于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的改革以及能否理论联系实际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具体的研究议题为:利润率与劳动收入份额的“双下降”是否具有耦合性?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范式下,利润率下降的规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机制又是什么。
  2 文献综述
  收入分配的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1817)。大卫·李嘉图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讨论了工资与利润的对立,曾指出“利润的高低与工资的高低成反比”。新古典经济学摒弃了古典经济学的剩余价值理论,从边际原理出发分析收入分配问题。
  早期对劳动收入份额的研究主要是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的框架来进行的。新古典经济学曾把要素相对份额保持稳定作为经济增长的特征事实,即“卡尔多特征事实”。但此后,随着世界范围内各国的劳动收入份额逐渐下降,这一特征事实饱受质疑。而对于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解读,也不乏真知灼见。新古典经济学家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经济结构变化。产业结构变动对劳动收入份额变动有着显著的影响(白重恩和钱震杰,2010;周明海等,2010);(2)技术进步(Blanchard, 1997;Acemoglu, 2003)和资本产出比的变化(Bentolina and Saint-Paul, 2003;白重恩和钱震杰,2009b);(3)要素市场扭曲主要表现为产品市场的垄断、要素的谈判能力和制度等因素间接导致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白重恩等(2008)认为产品市场的垄断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主要导致了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4)全球化因素以及贸易自由化也显著地影响了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Harrison, 2005;蒋为和黄玖立,2014)。
  西方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很多可以值得我们借鉴。而相对于新古典经济学的边际原理的分析框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优势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再生产均衡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把劳资双方的收入分配看作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命题。
  有学者从生产力的角度对劳动收入份额进行研究,认为生产率的快速提高造成了我国合理的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对增加消费需求的作用超过它对投资和净出口的抑制作用(刘盾等,2014)。而姬旭辉和邱海平(2015)则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价值形态和价格形态两种方法对我国的剩余价值率做了测算,结果发现,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时间的延长促使剩余价值率的提高。此外,也有学者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对劳动收入份额进行研究,认为生产关系的格局发生了变化以及生产关系所对应的分配关系向不利于劳动者方向发展从而根本性地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齐昊,2011)。无论是从生产力还是生产关系的角度对劳动收入份额下降进行分析,都揭示了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更深层次的原因。
  3 矛盾与解释:利润率下降与劳动收入份额下降
  3.1 利润率下降的一般规律:争议与证明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在资本积累和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生产中的不变资本会不断增加以及可变资本比重将不断减少,在剩余价值率不变或提高的情况下,平均利润率有下降的趋势。
  平均利润率可以表示为:
  r=MC+V=MVCV+1=μφ+1(1)
  r为平均利润率,M为剩余价值,C为不变资本,V为可变资本,μ为剩余价值率,φ为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的不断积累将会引起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资本的有机构成是由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力的价值即工资总额的比率来决定的。
  3.2 劳动力收入的约束与劳动收入份额下降
  在资本雇佣劳动制度中,劳动者的收入是被约束在劳动力价值水平甚至之下的。劳动力以商品的形式存在,同其他商品一样,劳动力商品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资本家要进入生产过程,进行剩余价值的生产,就要购买劳动力。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所支付的工资就是劳动力的价格,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在这一制度下,作为社会认可大多数的劳动者的收入被约束在劳动力价值的水平甚至以下,劳动力的价值量就是劳动者收入量的基本约束。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下,劳动收入份额可以表示为:
  LS=VC+V+M=1CV+MV+1(2)
  结合利润率公式(1),我们可以推算出利润率和劳动收入份额的关系式:
  LS=MμMr+M=1μ1r+1(3)
  从公式(3)上来看,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率r越小,[(1/r)+1]越大,1/[(1/r)+1]越小,也就是劳动收入份额LS也会越小,利润率下降与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是不矛盾的;而矛盾可能出现在公式(3)的分子上,当平均利润率r越小,剩余价值率μ越小,1μ越大,劳动收入份额也就越大,利润率下降和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就会出现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