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公文写作 > 应用文范文 > 5.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维”的实践研究

5.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维”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1-07-23 13:20:03 来源:学生联盟网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维”的实践研究【摘要】本文从高中音乐教育不同于普及式的义务教育的视角,根据高中音乐教育主要是通过聆听体验的方式,培养有个性发展的学生,使他们具有良好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的目标,阐述了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深度思维”的有效参与对学生探究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独特的视角,多样的方法,丰富的课例,从问题引领,引发学生进行“深度思维”,从而捕捉作品中的音乐特性价值,文章内容详实,课例生动,对一线音乐教师的鉴赏教学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关键词】高中 音乐鉴赏教学 引导 深度思维 记得礼记中庸中有这样一句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里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几个递进的阶段。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广泛地学习,详细地询问,周密地思考,明确地辨别,切实地实行”。而其中的“审问-慎思-明辨”,是研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也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高中阶段不仅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学生增长知识才干的关键时机。高中生思维活跃,爱争论,注意力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情绪体验较初中阶段强烈,明辨是非、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增强。高中音乐教育不同于普及式的义务教育,高中音乐教育的目标主要是通过聆听体验的方式,培养有个性发展的学生,使他们具有良好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而音乐审美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探究各类音乐风格形成的原因与特点,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是文化现象的产物,对审美的最高要求就是对音乐风格的把握,而这个探究过程需要“深度思维”的有效参与才能很好地完成。何为“深度思维”深度思维是指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某一特定客观事物除了对其外像的了解,还要通过质疑、调查、探究等严格的逻辑论证形式深入到对象的内在本质,论证它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音乐鉴赏教学中为何要进行“深度思维”呢哲学家叔本华认为“人的本质就表现在他的意志的奋求、满足、再奋求、再满足这样一种永恒不断的循环中,音乐也具有人的这种特征。”音乐中每个乐音都由自身振动频率发出一定的表情信息,把这些单个的乐音有机地组织起来就会产生相对完整的表情意义,不同的音乐材料的构成组合方式也是千变万化的,因此,音乐思维的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精神活动过程,它需要丰富的想象、敏锐的直觉、深度的思考、个性的建构。一个低思维水平的教学,学生能做的只是“记忆再现”,只有加大思维深度,才能延伸思维广度、提升思想高度,从而对音乐作品中一些复杂现象作出快速的判断,并形成清晰的思路。深度思维对于加深知识印象,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法国雕塑家罗丹说得好“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而我们的鉴赏教学,就是要用耳朵去发现音乐作品中的美与价值。因此我认为,“如何引导高中生上有思维深度的音乐课”是当前高中音乐教师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那么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该如何引领学生进行深度思维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教学研究。一、刨根问底 追本溯原(知其然)要想使思维具有深度,首先要对音乐的形成与结构有清晰的认识。即不但要认识到其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关系,也要了解该作品是什么人在什么年代、背景、动机下创作的即作品发生、发展、转化的来龙去脉。假如思维不能理解认识对象的来龙去脉,那么这种认识就很难说具有思维深度。在鉴赏音乐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首先要有深研细掘,刨根问底的精神。比如上“京剧大师梅兰芳”一课前一周,我设计了以下问题布置学生利用周末时间进行自主探究,搜集整理资料并制作成PPT课件回到课堂上进行展示与探讨“梅兰芳明明是个男人,为何要取女人的名字(名字的由来)为何解放前旦角绝大部分由男演员扮演和现在一些舞台上男扮女装的演员性质一样吗男旦与坤旦(女旦角)比起来有何优势你如何看待中国京剧中“男扮女装”这个问题中国的三百多个戏曲剧种中,为何偏偏把“京剧”定为国剧而不是其他剧种京剧乐队中给演唱伴奏的文场三大件为何是京胡、月琴和小三弦,而不是其他乐器京剧中为什么有的唱腔要拖那么长的音京剧中一字多音的拖腔有什么作用 京剧的唱腔分成哪几种对比聆听梅兰芳先生的唱段看大王在帐中睡稳与海岛冰轮初转腾,它们在各自唱腔的运腔风格上有何不同梅兰芳到底有哪些成就与贡献,使他坐稳了中国京剧四大名旦之首伶界之王的头把交椅”于是下周的音乐课堂上,出现了同学们争先恐后登上讲台介绍自己研究成果的场景,资料之丰富,讨论之热烈,场面之火爆,前所未有,讲台上的同学讲得头头是道,座位上的同学听得津津有味。都说真正的有效教学是要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没有收获、进步与发展事实证明,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不仅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对京剧艺术的研究兴趣,也可以很好地培养了他们独立自主探究、深度思维的能力。二、切准要点 深挖细掘(知其所以然)要想使思维具有认识深度,必须深入到音乐作品之中做深入具体的分析。音乐的表现是一种动态的形式,其间充满了高低起伏、紧张舒缓、扩展浓缩、协调冲突等各种矛盾的对立与统一,音乐作品的创作就是在这些千姿百态的音响运动中,激起矛盾,不断发展,求得平衡对称与协调统一。因此,音乐的思维过程就是对这些声音的优化组合进行体验、理解与感知。以乐音为主的声音是音乐的重要属性,高中的音乐鉴赏课中必须靠聆听,甚至可以不用看画面。其实音乐表现了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我们要让学生关注的是音乐是如何表现的音乐的表现当然离不开“音乐要素”,“音乐要素”是探究各类音乐风格形成原因与特点的法宝,我们要充分运用“音乐要素”引领学生去关注音乐,问题的设计不要过多牵扯到音乐之外。一些过于形式的参与活动也不必加入太多,要处理好音乐体验与非音乐体验的关系,要知道内容永远比形式更重要,形式太多则会忘了音乐,音乐的问题一定要用听辨音乐的方式来解决。比如在聆听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命运“动机”的发展进行刨根问底似地深度思维探究“众所周知,在此曲中贝多芬是以著名的命运“动机”“短-短-短-长”开始其第五交响曲的创作,这个“动机”贯穿全曲,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可言喻的感动与震撼,并被多次重复,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记录,关注以下问题”1、这个短-短-短-长节奏的“动机”,一共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在每次的重复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音高乐器音色音符数节奏速度力度调性2、这些“动机”除了在头尾出现外,中间还有没有用于强调主题或乐段的过渡在过渡段中出现时,贝多芬是通过哪些创作手法来加强乐曲的紧张度哪个调更低”3、在小提琴演奏的抒情主题乐段中,“动机”是消失了还是潜伏在新旋律的下面这样的创作有何用意对推进乐曲的情绪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4、把第一乐章开头出现的“动机”与第一乐章结束的“动机”音乐做个聆听比较,感觉上有哪些变化是哪些音乐要素发生了变化情绪是更自信还是更忧虑5、对比这个“动机”从第一乐章最初出现时的“惊惶不安”到第一乐章尾的“威风凛凛”,再到第四乐章曲终“辉煌明亮”地再次响起,其间经历了怎样纠结矛盾的过程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情绪课堂上我注意到,有了这些问题的引领,学生聆听音乐的注意力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状态,思维更加活跃深入,对音乐要素的细节变化越发关注,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的印象。事实证明,这些层层深入的探究方式,对培养学生深度思维能力和提高学习兴趣都是非常有效的。高中音乐的审美教育最重要的是情感体验,情感不是教育出来的,是体验出来的,所以课堂上让学生安静地聆听很重要,老师的讲课不要过多地替代学生去思考去体验;也不要轻易给出具体的答案来框住学生的想象力,而是应该在学生聆听前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起到点拨、引领、把准思维方向的作用即可;更不需加入一些无效的参与活动。纵观许多公开课教学,课堂上动不动就进行合作学习或小组讨论,而教师没有进行有效的指导、更没有提具体的要求,讨论流于形式,放任自流,有活动没体验,有探究没内容,有合作没价值,对话变成问答,其实这样的探究活动根本毫无意义。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探究是一个高层次活动,比他低的层次叫对话,高中音乐课堂上大多是问答对话,学生答对一些初浅问题的答案,不一定是探究的结果,而是因为口才好。在教学中教师在参阅教辅材料时,不要满足于书上的答案,还应对音乐作品的主题变化、音乐要素的巧妙搭配、艺术空间感、音乐文化、历史背景、教育意义等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了解。备课时要预想通过哪些问题的巧妙设计来了解学生是否已听懂全曲当学生答对问题时,应不止得到答案,还应引导其回答思考的过程,适时地追问“你是如何想到的”从而看清其思考的入手点和思考的路径,这样才可以了解到哪些是直接经验哪些是间接经验从而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如在古琴曲流水一课的教学中,通过观看古琴水墨动画片山水情,让学生关注如下问题进行深度思维“影片的背景音乐为何种音乐形式配乐中出现了哪些乐器通过欣赏古琴曲流水的演奏录像,观察演奏者分别运用了哪些演奏技巧来演绎流水的各种形态古琴的按音、散音与泛音三种演奏技巧分别有哪些特点音乐常常会给人带来一种空间感,如远景(模糊、朦胧)、中景(拉伸、过渡)、近景(明朗、清晰),古琴曲流水中的各段分别给了你哪种空间感三种演奏技巧在塑造各段落的音乐空间感时起到了什么作用古琴曲流水给了你怎样的画面感乐曲中的起承转合段落暗喻着怎样的人生哲理在中国古代,古琴为何被尊为“国乐之父”、“圣人之器”张艺谋在2008奥运会的开幕式演出中为何使用了古琴来演绎儒家的“和”文化”其次,停留在我问你答的方式还不够,我们还可以采用其他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认知,如通过肢体表演、做手势、凹造型、画线条等方式模拟音乐主题的音高、节奏、速度等变化,这些辅助手段的运用对学生理解音乐形象与主题发展也能起到很好的启示作用。在2015浙江省普通高中音乐教学“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训活动公开课中,来自绍兴的马林华老师就充分利用自己的舞蹈特长,在穆索尔斯基的荒山之夜欣赏课一开始,配合三段音乐主题用自己的舞蹈表演,来塑造了黑暗之神、女妖、群妖等三个不同的妖魔形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来自永康六中的林雅老师,则在柏辽兹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舞会的教学中,邀请一名男生做舞伴,随着圆舞曲主题音乐优雅地翩翩起舞,让在场的同学们直观地感受到了华尔兹带来的旋转之美和圆舞曲音乐的独特魅力。

  三、慧眼识珠 求新独创(知其所竟然)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除了逻辑思维之外,还有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创造性思维等等形式的存在。创造性思维主要表现方式为想象、直觉、灵感及顿悟,其思维的状态是发散式的,其思维特征是求异性、灵活性和突发性。在创造性思维中,其“独到”与“新颖”的指标占据着重要的分量,“与众不同”“别出心裁”的效果则更是衡量其成果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如悉尼歌剧院的设计者就得益于桔子瓣诱发出的联想而创造出了歌剧院奇特的外型,因此,在鉴赏音乐的深度思维中,关注音乐作品的独创性很重要。任何一部音乐作品都是经过作曲家的思维活动精心创作出来的,他们用这些规则去排列组合声音的时候,无不渗透着创造性。他们也总是不满足于一些常见的技巧写作,而是通过独特的想象力试图超越现有的技巧,突破常规去追求个性与独创性,进而开创出更为新颖的创作手法和结构体裁。比如巴赫在积极发展主调和声的同时,又把复调音乐的对位技巧发挥到了极致;海顿、贝多芬等大师对奏鸣曲式以及交响套曲的完善做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贡献,尤其是贝多芬在第九合唱交响曲中加入人声合唱的创举,把交响乐的发展推向了巅峰;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在创作中打破了旧的逻辑原则,借鉴了美术中光影、色彩的变化法,创造出了富有梦境般的音响色彩。在音乐鉴赏聆听过程中,我们就是要去发现这些音乐作品的独特表现方式、创造性的技巧、创新的手法与作品独有的鉴赏价值。有时候课堂上老师一句带有启发性和方向性的引导语,就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就如同小学科学老师给出一句“人的救生圈在外面,而鱼的救生圈在里面”的话,课堂上即能引发小学生饶有兴趣地去思考、探究,从而得出结论并理解掌握相关知识。如果教师本身对于教学中的任何问题,始终有一个审慎的态度,用自身的求知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那么学生自然会在面对问题时,敢于多问“为什么”。问答时随时会有“亮点”出现,教师要善于抓住“灵光一现”的课堂契机,引发进一步深层思考。即使是提出的问题一时无法解答,也可以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求知主动性与思维的深刻性。有时候教师给学生设计的问题不够精准或任务过于简单,也不利于深度思维的参与,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深入、环环相扣、要有挑战性。如上到格林卡的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一课时,我采用了这样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深度思维能力。首先先向学生介绍“这是一部俄罗斯化的交响乐作品,乐曲以俄罗斯民歌从山上,高高的山上和舞曲卡玛林斯卡亚为素材创作而成,写成了一部民族风格浓郁的双主题变奏曲,作品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俄罗斯人民的双重性格与精神的两面性”。接下来请学生针对老师的这段话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逐个进行探讨学习,于是学生七嘴八舌开始发问,提出了很多问题,老师适当加以补充、提示、评价与总结 1、什么是双主题变奏作曲家是如何对这两个主题进行发展变化的2、民歌从山上,高高的山上原曲是怎么样的(原名北方的星)歌变成曲之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仅仅是因为由器乐来表达就多了一种表达方式吗为什么它的主题旋律跟柴可夫斯基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的旋律很相似 3、柴可夫斯基在庄园里偶然听到窗外一位泥瓦匠哼出的俄罗斯民歌孤独的凡尼亚后,深深被曲调中暗淡、忧伤及深沉、苦难的情绪所感染,据此创作出了著名的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俄罗斯民歌孤独的凡尼亚的歌曲旋律到底是怎么样的4、俄罗斯民歌从山上,高高的山上和舞曲卡玛林斯卡亚两个主题在性格、体裁、结构、调式等各个方面都不同,记住旋律并能哼唱出来,听辩对比两个主题节奏的不同音色的不同速度的不同调性的不同乐曲发展过程中两段主题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5、舞曲卡玛林斯卡亚主题音乐第一组经历了13次变奏,从木管传递到整个乐队,配器发生了哪些变化期间运用了哪些变奏手法主题音乐第二组结尾段的18次变奏中,其和声背景里出现了一些不协和的长音,分别是哪些乐器发出的这是为了制造什么效果6、两个主题的交替对比变奏,通过威严庄重、活泼欢快等不同情绪的变化,勾画出一幅生动的俄罗斯民间生活风俗画。为何说这两个具有浓郁俄罗斯民族文化特征的主题,决定了俄罗斯人民的双重性格与精神的两面性(备课时老师事先做的教学课件中已经准备了相关的资料,在学生讨论后逐个展示在屏幕上并加以评价总结,课件中没有准备到的内容,布置作业给学生课后进行自主查询、探究。)通过这样的创新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古典音乐的兴趣,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能力。让我充分体会到音乐思维与创造性思维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内联与外延的关系,经典音乐作品中充满了创造性,而深度思维的过程,又充满了发现创造性带来的快乐效应,师生间教学相长,让学习变得轻松、有趣而充实,收获满满。我想,一节好的音乐课应该是可以启迪智慧,发人深省的,它甚至可以影响、改变学生一生对音乐的认识和兴趣,我们音乐老师有责任上好每一节音乐课,平时加强对小学、初中、高中每个教学阶段的教材内容、教学目标等整体知识的研读积累,把握不同时段的特点和内在的逻辑性,采取更有效多样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引领高中生去探寻众多经典音乐作品背后独特的艺术价值。

  【参考资料】1、聆听音乐第五版 美 克雷格莱特著(余志刚 李秀军译)2012年4月第一版2、谈音乐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共性冯振琦 河南南阳师范学院 选自艺术教育 2005年01期3、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与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学位论文李蕾,2004年 东北师范大学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