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教案大全 > 地理教案 > 《杨家岭》500字:杨家岭观后感1000字

《杨家岭》500字:杨家岭观后感1000字

时间:2019-11-11 09:26:02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杨家岭》500字

杨家岭是中共中央驻地旧址,位于延安城西北2公里处。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居住。1942年在此建成中央大礼堂,1945年4月23日至6月21日在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全国121万党员。“七大”选举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从此,毛泽东一直担任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共也成为仅次于苏共的世界第二大党。七大是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毛泽东1938年11月至1943年5月在此居住,1940年秋,因修建中央大礼堂搬到枣园居住,1942年又搬回杨家岭。1943年,毛泽东等领导人又从这里陆续搬往枣园。毛泽东在此期间,写下了《五四运动》、《青年运动的方向》、《被敌人反对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发刊词》、《纪念白求恩》、《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的序言和跋》、《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等光辉著作。此地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延安居住时间最长的驻地,期间发生了不少有影响的事件。

作文二:《杨家岭的早晨》2000字

红个艳艳的老阳儿白亮亮的照

沉睡的杨家岭醒来了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老乡们跨着腰鼓围拢来

满川的钻天杨秀个溜溜长

一世界的人尖尖向着共产党

翻一道道梁来走一道道川

一群群的好后生奔延安

苦苦菜花开蓝个英英

走过苦走过难才见天明

一沟沟松柏万年青

共和国的旗帜火一样的红

六十年的岁月转瞬就落

甜蜜蜜的日子红火火过

吼一嗓信天游把情歌场

永永远远不忘咱共产党

这是组诗《延安,延安》杨家岭的早晨中的一段。

为的就是能早一天看见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还有杨家岭的早晨,枣园的灯光;还想看一看那羊肚子手巾,再听一回信天游......

清晨,当列车员把我从梦中叫醒,告知马上就到延安时,太阳出来了,车窗外的山绿了,白云在山间缭绕,天空是湛蓝湛蓝的,那种恬静那种美丽那种祥和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那首老歌:“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延安,我来了!

安顿停当,我们首先来到杨家岭。杨家岭是中共中央驻地旧址,位于延安城西北2公里处。从外表上看,和普通的农家小院并无区别,但这里却曾经是当年党中央的中枢所在。当年,毛泽东主席坐镇杨家岭,为中国革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时至今天,当我们伫立在黄土窑洞前,仍然能从那些粗糙的门窗、简陋的桌椅中感受到平凡中蕴藏的伟大,感受到革命先驱“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从容。悠悠岁月,能涤荡尽“千古风流人物”,但却不能消减至今还萦绕在宝塔山、延河水的革命先驱的丰功伟业。

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居住。这期间,中共中央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1942年在此建成中央大礼堂。

1945年4月23日至6月21日在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全国121万党员。“七大”选举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

中央大礼堂除了召开“七大”负有盛名外,当年中央机关的同志以及延安的一些文艺团体经常在这里举行文艺晚会和演出活动,歌剧《白毛女》的首场演出就是在这里进行的。

中共中央办公厅旧址

杨家岭毛主席旧居

顺着讲解员的指引,我用长焦镜头拍下山谷深处毛主席种过的菜地~~

我们看到山坡下有一块菜地,那就是在大生产运动中毛主席亲自开垦出来的。繁忙的工作之余,他总是身体力行,抽出时间参加生产劳动。当年地里种着辣椒、西红柿、土豆等蔬菜。在主席的精心管理了,地里的菜长得非常好,他用这些菜招待前来谈工作的中央首长,还招待过华侨领袖陈嘉庚呢!大家见主席工作很忙,都劝他不要种地,主席却笑着说:自己动手,克服困难嘛!大生产运动是党中央的号召,我应当和同志们一样,响应党的号召,参加生产劳动。

多年前小学《语文》教材里的有一篇《杨家岭的早晨》的课文。

还记得小学课本上《杨家岭的早晨》的文章吗?

“太阳刚刚升起来。毛主席走出窑(yáo)洞,来到他亲手耕种的地里。

毛主席一手扶(fú)着水桶(tǒng),一手拿着瓢(piáo)。瓢里的水缓(huǎn)缓地流到小苗上。毛主席身边的小八路端(duān)着水,望着小苗笑。他好像在说:“小苗啊小苗,你喝了延河的水,长吧,快长吧!

远处,八路军战士也在忙着挑水浇(jiāo)苗。

杨家岭的早晨,一片金色的阳光。”

因为是一年级所以都标上拼音。时光飞快地流逝,小学最初几册课本里的那些课文尽管简单,大多数已经从后来的课本上消失了,对于7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它们却是终生难以忘怀的。那些课文如同清泉一样,久久地流淌在心头……

由此在多少稚嫩的心中早早埋下了对革命圣地的思慕与向往。毛主席浇灌着小禾苗,宛如清泉滋润了一颗颗年轻的心。

树下的这个小石桌却不同寻常,这是当年毛泽东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谈话的地方。斯特朗来延安访问时,正值全面内战爆发,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扶植下,依靠军事上的暂时优势,扬言要在3~6个月内消灭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能不能打赢这场战争,就成为全世界十分关注的问题。斯特朗也就是带着这样一些问题来拜访毛泽东的。

毛泽东逐一回答了斯特朗提出的各种问题。为了说明自己的论点,他利用石桌上的茶壶、茶杯等做了形象的比喻。他揭露了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的腐朽本质,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翻译把“纸老虎”译成英文中“地里吓鸟的稻草人”,毛泽东摇头表示不对。翻译又译成 “papertiger”即“纸做的老虎”时,毛泽东满意地笑了。后来斯特朗把这一论断称做是 “一个现时代的伟大真理”,传播于世界各国。

那时的延安,是金戈铁马,是战火连绵,是鱼水情深,是艰苦朴素,也是自力更生,那些剥落了油漆的木门、那些老一辈革命家用了许久的桌椅以及那些经过风吹雨打的窑洞上的窗格子,都是历史留给我们后人感知那个烽火年代艰苦和创业精神最好的史料。

难忘啊!这杨家岭的早晨!

作文三:《杨家岭解说词》5600字

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讲解词

各位朋友,欢迎大家参观杨家岭革命旧址。

杨家岭,原是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村口有明代吏部尚书杨兆的陵墓和祠堂,而因此得名杨家陵。 1938年11月20日,日本飞机轰炸延安后,中共中央各机关陆续迁到这里,才改名为杨家岭。

党中央在这里居住期间,领导了敌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领导解放区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领导全党开展了伟大的整风运动,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

1947年,胡宗南侵占延安,这里的多数建筑被破坏。解放后陆续按原样修复,并在四周栽植了许多常青树木。

现在这里开放参观的有:中央大礼堂、中央办公厅以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同志的旧居,还有毛泽东和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谈话的地方等。

下面我将带大家陆续参观。

中央大礼堂

这是中央大礼堂,由延安自然科学院杨振才同志设计,建成于1942年,是当时延安唯一没有木梁和木柱的大型礼堂。我们可以发现,它采用四个大石拱为主梁,避免了阻挡视线的两排柱子,反映了设计者的独具匠心。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礼堂内部全部是按照“七大”会场原貌陈列的。那边是主席台,台前是当时中央书记处5位书记的座位,台上方“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的横幅标语是“七大”时的政治口号。墙上的V字型木架是英文VICTORY即“胜利”的缩写,上面插着的24面党旗,象征着我们党从1921年到1945年所走过的胜利的24年。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隆重召开。会议期间,毛泽东代表中央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朱德作了《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还通过了新的党章,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同时选举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这次会议,使我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此外,在这里还举行过其他一些大型活动。1946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在这里为朱德总司令举行了60寿辰的庆祝活动。著名歌剧《白毛女》的首演也在这里举行。

中央办公厅楼

这是中央办公厅楼,建立于1941年。因为造型看起来很像飞机,所以人们也称它为“飞机楼”。

西厅是餐厅。东厅是作战研究室。第二层是办公室。第三层是会议室。中央政治局常在这里召开会议。著名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就是在这里经过多次会议讨论后通过的。

1942年5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在这里召开了延安文艺工作者座谈会。这幅照片就是当年参加座谈会的全体同志的合影。这次座谈会分三次召开。第一次在5月2日下午,毛泽东作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引言部分。第二次在5月8日,毛泽东、朱德等到会听取大家发言,座谈会开得非常热烈。第三次在5月23日下午,当时毛泽东准备做结论,在讲话前问大家是不是还有话要讲。有人站起来要求发言,于是又进行了一个下午的讨论。发言结束后,毛泽东和与会人员在院中合影,留下了门口展出的那张照片。之后,毛泽东作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结论部分。

“讲话”阐明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根本方向和文艺工作者与工农兵相结合的根本道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进一步推动了延安文艺界和全党整风运动的深入开展。在“讲话”精神的鼓舞下,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实际进行锻炼和改造,创造了许多好作品。这幅照片就是当时工农兵秧歌队活跃在延安街头的情景。

还有大家熟悉的歌曲《东方红》,就是在文艺座谈会后,农民歌手李有源根据陕北民歌《骑白马》的曲调编唱的。

周恩来同志旧居

1943年7月周恩来和邓颖超由重庆回到延安参加整风运动。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观,统一了全党的认识,有力的推动了整风运动的深入开展。

这里是周恩来同志旧居。右起第一孔窑洞是寝室,第二孔是办公室,第三孔是工作人员住室。周恩来同志生活非常简朴,并且严于律己,始终享受一个普通工作人员的待遇。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住室几乎没有什么陈设,显现出一个共产主义者的情怀。这张照片摄于1939年,当年周恩来在延河边骑马时,不慎摔倒,右臂严重骨折,后在苏联医治痊愈,但因损伤过重,留下了终身残疾。这是周恩来从苏联回来后,利用工作间隙锻炼手臂。

1944年11月初,周恩来同志迁往枣园居住。

朱德同志旧居

1940年3月,朱德指挥太行山区军民,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5月经洛阳、西安回到延安。

这是朱德同志的旧居。第一孔是工作人员住室,第二孔是朱德办公室,第三孔是寝室。

朱德回到延安时,正是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的时候。他在处理军务的同时,还对边区经济建设进行了周密的调研,作出了重大贡献。大家所熟知的陕北好江南——南泥湾,就是朱德根据中央“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指示,领导边区留守部队实行屯田政策的成果。

1941年3月,朱德迁往王家坪。

毛泽东同志旧居

1938年11月20日,日本飞机轰炸延安后,毛泽东由凤凰山麓迁到这里。中间这孔是办公室,室内有一防空洞。

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毛泽东在这里从事了巨大的理论工作,著有《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其中收入《毛泽东选集》的有40篇。

这是毛泽东的办公桌。它还有一鲜为人知的故事。当时杨家岭有位老小伙子杨志孝,30多岁还娶不起媳妇。毛主席就把十几元的稿费给了他。新年前夕,杨志孝准备娶亲时,新娘子却因没有花轿不肯过门。毛主席知道后,就让身边同志把这张办公桌搬出来作成了一顶花轿,新娘子高高兴兴过了门,两口子过上了甜蜜的生活。

这是防空洞,和朱德的窑洞相通。大家知道窑洞冬暖夏凉的特点,尤其是这个防空洞到夏天,里面透出来阴冷的风。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把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比喻成从窑洞里吹出来的一股阴风,这大概是他在这里亲身体悟的缘故。

毛泽东处处以身作则,和同志们同甘共苦,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常带着补丁的粗布衣。我们看到的这张照片就是1942年,毛泽东穿着补丁裤给干部作报告。

这张照片是1939年延安电影团拍摄的党第一部电影《延安与八路军》时留下来的。

1943年初,毛泽东迁往枣园。

刘少奇同志旧居

1942初,党中央调刘少奇回延安工作。刘少奇11月底回到延安后,就是居住在这里。左边是寝室,右边是办公室。

当时边区经济困难。刘少奇患有胃病,但在生活上从不提特殊要求,和大家一样吃粗米淡饭。

刘少奇非常爱动脑筋,常在屋里、院里踱来踱去,认真思考问题。

1944年10月,刘少奇迁往枣园,参加书记处的工作。

毛泽东和斯特朗谈话的地方

这是毛泽东会见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地方。

1946年8月,全面内战已经爆发,这场战争成为世界的焦点。斯特朗此时来拜访毛泽东。

谈话一开始,毛泽东向客人询问了美国各方面的情况。接着毛泽东逐一回答了斯特朗提出的问题。为了说明自己的论点,他用石桌上的茶壶、茶杯等做了形象的比喻,做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揭露了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的腐朽本质。谈话结束后,已是深夜。毛泽东用马灯把客人送到卡车旁。后来斯特朗称毛泽东的论断是“一个现时代的伟大真理”。

毛泽东种过的地

在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经常带头参加劳动。同志们劝他不要劳动,他笑着说:“自己动手,克服困难嘛!大生产运动是党中央的号召,我应当和同志们一样,响应党的号召,参加生产劳动。”下边河渠旁那块地,就是他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和工作人员一起开垦出来的。

杨家岭革命旧址内容介绍完毕,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再见。

是中共中央1938年至1947年的所在地。1938年11月,因日本飞机轰炸延安,中央机关由城内搬到杨家岭。中央书记处、办公厅、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运会、妇委、青委等单位均设在这里。党中央在这里居住期间,领导了大生运动和延安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也是在这里举行的。1943年10月,中央书记由此迁驻枣园,中央其他单位仍留住这里。

毛主席在这里为张思德烈士开了追悼会的

杨家岭

寻常村落土沟梁,烽火年华龙虎藏。

帷幄运筹驱恶寇,纵横捭阖退顽帮。

礼堂有义布陈迹,窑洞无言卧夕阳。

领袖挥师从此去,独留肖像饰泥墙。

延水桥上望宝塔山

当年众志汇成城,义士奔来共抗争。

晚照依然耀塔影,河边不再战歌声 编辑本段风味小吃

种类

1、 油糕:由软米、大枣精制而成,经植物油炸后,其味清香细腻、香甜可口。

2、 凉粉:由纯天然植物绿豆或荞麦加工而成,清爽可口,酸、辣、香味具全,具有清热解毒,消暑止渴之效。

3、 煎饼:由精制荞麦糁加工而成,可与豆腐干、热豆腐、各种炒菜相配,食用方法多样,凉爽味鲜,口感舒适,有减脂抗癌之功效,是一年四季均可食用的最佳食品。

4、 荞面????:由精制荞麦制作成粉条状,与陕

杨家岭革命圣地(19张)

北羊腥汤相配食用,味道鲜美可口,有减脂降压的功效。

5、 羊杂碎:由羊的头、蹄、血、肝、心、肠、肚、肺等烩制而成,有很好的滋补效果。

6、 果馅:把面粉加油和匀,擀成长片,卷起压窝,包入调好的馅,放入烤炉反复翻烤至熟。特点是酥香甘甜。根据馅的内容,可分作枣果馅、糖果馅、豆沙果馅。

7、 抿节:抿节在陕北方言中读"抿节儿",所以也写作"抿尖"。所用杂面系由豌豆和麦子磨合而成,调水和成软面团,放在密布筛孔的抿节床上,用手掌抿压而下,形似,很短,只有寸长。抿节营养丰富,清淡可口,易于消化吸收。

8、 油馍馍:圆形,环状,炸熟后,金黄似铜钱,在延安民俗中是富裕吉祥的象征。黄米磨面、细箩,用软米熬成滚米汤烫面,置热炕发酵。面发后,摊制成一个个中间有孔的小圆饼,入油锅炸至红褐色即可。

9、 洋芋擦擦:取洋芋若干,用擦子擦成寸长的薄片儿,拌入花椒、葱丝、姜粉、盐未等,同面粉搅匀,上锅蒸熟。食用时,盛入大碗,调入蒜泥、辣面、酱、醋和葱炝清油,酥绵可口,久吃不厌。

10、 密汁南瓜:用陕北优质八棱南瓜,削皮去籽,平剖两半,再顺天然瓜沟切为若干小瓣,拼复完整,入锅蒸熟后,浇以糖汁。口感绵软,香甜怡人。南瓜富含维生素A、C、钴、锌等营养元素,对糖尿病及肥胖症有独特疗效。

11、 钱钱饭:粗粮精制的钱钱饭。黑豆经浸泡,膨圆胀大,放在碾上压成片,形如铜钱,所以百姓称"钱钱饭"。豆钱二成米八成,对掺起来,

逐次下锅,待豆钱半熟时,再放小米。可驱寒保暖,通体舒泰。据说貂(婵就)是常钱钱饭才变得美艳动人的。

陕西小吃乡土味浓

陕西不仅风景名胜多,特色小吃也多,其中最为出名的有以下几种:    黄桂柿子饼 是一种用柿子和面制成的风味食品。西安黄桂柿子饼是用临漳县产“水晶柿子”为原料,这种柿子的特点是:果皮、果肉橙红色或鲜红色,果实小,果粉多,无核,肉质细致,多汁,柿面粘甜,黄桂芳香。    葫芦头 来源于宋代街市食品中的“煎白肠”。因猪大肠油脂较厚,形状像葫芦,因此叫葫芦头。到了上世纪30年代,葫芦头已由肉类发展到包括海味类的众多品种,猪肉类葫芦头在用料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汤中增加了骨头和鸡,使汤味更加浓醇,成为秋冬季时节的风味小吃。

灌汤包子 灌汤包子有1000多年的历史,用料考究,制作精细。它以精粉烫面制皮坯,选用肋条肉为馅心,用鲜骨髓汤打馅,配以十多种上等调料佐味。灌汤包子是清真风味小吃,以西安北院的“贾三”名气最大,有牛肉汤包、羊肉汤包、鸡味汤包、三鲜汤包几种,鲜香肉嫩、皮薄筋软,外形玲珑剔透、汤汁醇正浓郁、入口油而不腻。

陕西小吃:圪坨

圪坨,陕北语,关中称麻食、猴耳朵。以荞面为料,掐指蛋大面团在净草帽上搓之为精吃,切厚块以手揉搓为懒吃。圪坨煮出,干盛半碗,浇羊肉汤,乃羊腥圪坨。

吃圪坨离不开羊肉汤,民歌就有“荞面圪坨羊腥汤,死死活活紧跟上”之句。

圪坨是一种富饭,羊肉汤里有什么好东西皆可放,如黄花、木耳、豆腐、栗子。

此物有一秉性:愈剩愈热愈香。但食之过甚则伤胃,切记。  陕西小吃:粉鱼

名曰鱼,其实并不似鱼,酷如蝌蚪。外地人多不知做法,秦人有戏谑者夸口为手工一一捏制,遂使外人叹为观止。

秦人老少皆能作,依凉水加白矾将豆粉搓成硬团,后以凉水和成粉糊,使其有韧性。锅水开沸,粉糊徐徐倒入,搅,粉糊熟透,压火,以木勺着底再搅,锅离火,取漏勺,盛之下漏凉水盆内;“鱼”,则生动也。    漏勺先为葫芦瓢作,火筷烙漏眼;后为瓦制;现多为铝制品。

漏雨可凉吃,滑、软,进口待咬时却顺喉而下,有活吞之美感。易饱,亦易饥。暑天有愣小子坐下吃两碗,打嘈松裤带,吸一支烟,站起来又能吃两碗,遂暑热尽去,液下津津生风。

冬吃则讲究炒粉,平底锅烧热,淋少许清油,将葱花稍炒后,倒粉鱼炒,加糖色、调料,以瓷碗捂住,一二分钟后,色黄香喷即成。卖主见妇人牵小孩路过,大声吆喝,小孩便受诱不走,妇人多边喂小孩,边斥责小孩嘴馋,却总要喂小孩两勺,便倒一勺入自己口中。

陕西小吃:羊肉泡

骨,羊骨,全羊骨,置清水锅里大火炖煮,两时后起浮沫,撇之遗净。放旧调料袋提味,下肉块,换新调料袋加味。以肉板压实加盖。后,武火烧溢,嘭嘭作响,再后,文火炖之,人可熄灯入睡。一觉醒来,满屋醇香,起看肉烂汤浓,其色如奶。此羊肉制法。

十分之九面粉,十分之一酵面。掺和,搅匀,揉到。做馍胚二两一个,若[左食右乇][左食右乇]状,[左食右乇]边起棱。下鏊烘烤,可悠悠温酒,酒未热,则开鏊,取之平放手心,在上骚骚,手心则感应发痒,此馍饼制法。

食客,出钱并非饭来张口,净手掰馍,碎如蜂[左月右上夭下韭]。一是体验手工艺之趣,二是会朋友谈艺文叙家常拉生意,馍掰如何,大、小、粗、细,足可见食者性情;烹饪师按其馍形,分口汤、干泡、水围城、单走诸法烹制,且以馍定汤,以汤调料,武火急煮,适时装碗。烹饪十年,身在操作室,便知每一进餐人音容相貌,妙绝比柳庄麻衣相师有过之而无不及。

西安五味巷有一翁,高寿七十。二十年前起,每日来餐一次,馍掰碎后等候烹饪,又买三馍掰碎,食过一碗,将掰碎的馍带回。明日,将碎馍烹饪,又买新馍掰。如此反复,不曾中断。临终,死于掰馍时,家人将碎馍放头侧入棺。

作文四:《走进杨家岭(外二篇)》4800字

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林木葱葱郁郁、群山掩映的杨家岭,令人难以置信,这和谐宁静的山岭,曾历经纷飞战火的洗礼。但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从1937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就驻在这里,他们带领着无数仁人志士,为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艰苦创业,在低矮阴暗的窑洞里谱写了惊天动地的篇章。   在读小学的时候。我就知道在祖国陕北遥远的黄土高原上,有―个革命的圣地:延安。在延安,有一个小村庄叫杨家岭。记得在语文课里有那么一段:……杨家岭的早晨,太阳刚刚从山坳坳里冒出来,毛主席推开门。走出了窑洞……   在金色的秋天,穿行万水千山,移过阡陌交通。我终于从孩提难以名状的幻想里长出了可以飞翔的翅膀,来到了梦寐以求的杨家岭。踏着坚实的黄土地,跟随在络绎不绝前来参观的人流中,抚触着似曾相识的窑洞门窗,我确信我真的来到了杨家岭,真真切切实现了童年的―个梦想。   此时的杨家岭,虽然并不是小学语文课本里那样一个豪放的信天游和美丽的朝霞同时飘荡着的清晨的杨家岭,但也正值午间,阳光明媚,清风爽快,举目四望,周围的群山翠绿欲滴,岭上的花草树木在微风中轻轻摇动,树木掩映下排列着的窑洞沉默洁净,纷至沓来的游人大都不像在别的风景区一样谈笑风生,人们凝视着杨家岭的一草一木,久久沉浸在悠远的思索和深深的敬意之中。   走进杨家岭,走进党中央的故乡,好像走进党的怀抱,似乎有一种人怀母亲般浓浓的亲切感,一种柔融了亲情般的深稠情愫,一种纯朴而又深情的爱意浮动在我们周围。说实话,从现代高楼大厦走出来的我,凝视着山岭上那些低矮的围墙、袖珍的小院、简陋平凡的窑洞,那些曾经包容了数以万计的中国巨人的奇特的“小屋”,我不禁感慨万端……虽然,每一座伟人旧居和会议旧址的房屋、窑洞,每一口窑洞的门栏、窗棂,都有些斑驳,但在柔和的阳光下,这里的一切始终闪烁着一种圣洁的光环,一种高尚纯洁的精神,这种无限纯洁高贵的精神,不经意地浸透我的整个视野,浸透我的身心,也浸透了我干涸的神魂。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默念着毛泽东主席的诗词,静静地走过一段又一段崎岖曲折的小径,走进一个又一个洞口,慢慢浏览陈列的图片、资料,希望从这些发黄的图片中追忆伟人的飒爽英姿,从文字记录中品读战争年代的硝烟、艰难与壮烈。是的,咀嚼着那一页灿烂而又辉煌的历史。瞻仰着伟人的旧照,我知道,浅薄的我无法走进伟人博大精深的思想,也无法走进伟人们崇高广远的境界,但我却用思维的双手捧住了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用心灵的硬盘保存了岁月留给我们的美好记忆。他们忠贞不屈、大义凛然、堂堂正正、浩然正气。展现了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坚不可摧的革命气节和远大的理想信念。同时,这也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下的千千万万共产党人所具备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我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去感受党在这里历经的悠悠岁月,心里充满着无限的激情,心潮一次又一次涌荡,泪花一次又一次闪动,我无法言说,我弱小的心湖,如何去承载这厚重的历史?   缓缓移步,聆听讲解员耐心细致的解说,明白了杨家岭之所以名垂青史,就是因为当年在这里,党中央领导解放区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解决了解放区军民吃饭穿衣的基本问题,带动和发展了解放区的经济,让解放区的天更加朗润,让解放区的军民更加团结;正是在这里,我们党开展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声势浩大、真抓实干的整风运动,党的风气和威信得到了进一步的纯正和提高。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在世界政治史、军事史、革命史和思想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和意义的毛泽东思想真正确立起来,党因为沿着毛泽东思想这条求真务实的思想道路不断奋进,不断地开拓创新,中国才有了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社会;也就是在这里,在那座叫做“飞机楼”的中央大礼堂召开了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从而掀起了百花齐放的文艺新风,涌现了诸如艾青、贺敬之、丁玲、何其芳、周立波、冯牧、赵树理等一大批被称之为延安鲁艺“红色艺术家”的文学家、艺术家,打造了《兄妹开荒》、《拥军花鼓》、《东方红》、《生产大合唱》等一大批脍炙人口、人民喜爱的文艺作品……沐浴在午后杨家岭暖暖的阳光里,我似乎又听到了毛泽东那一腔浓浓的湖南话:文艺的基本出发点是爱,是人类之爱!(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正是有了这样的大爱,这样的人民之爱,延安时期的文艺才会结出累累的硕果,才会绽放出绚丽无比的华彩。同时,延安也让世人晓得:中国共产党不仅能带领中国千千万万的人民大众进行无产阶级革命,还能指引和缔造出一条光辉灿烂的先进文化之路。   在杨家岭,我们静静地聆听,静静地观看。静静地思索……我们重温历史,感慨当年革命的真切与丰实,感受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坚定信念、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我们的思想和精神真正受到一次强大的冲击、一次深刻的洗礼,我们被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所感染,他们的革命精神让我们受到了一次很好的思想教育,给予我们较大的精神启发。   时间过得很快,大家看得起劲,又要返程了。我们依依不舍地往外走,在频频回首之中,那一孔孔宁静的窑洞仿佛是伟人们慈祥的眼神,在目送返程的旅人,我不由自主向前挥动手臂:杨家岭,万语千言又如何能表达我涌动的思绪?我的心里啊,激情的浪潮如何能平静……我匆匆地走,正如我匆匆地来,我挥一挥手,却留下了永恒的记忆……杨家岭,你将铭刻于我的心间!      凤凰之舞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我们来到了凤凰山。   凤凰山位于延安城西北,山下的凤凰村是党中央进驻延安的第一站址,直走进去,场院里有一尊毛泽东主席高大的巨幅雕像,后面是几幢具有北方特色的四合院,我们分别走进挂有“毛泽东故居”、“周恩来故居”、“朱德故居”等牌子的小院,穿过小院往屋内走,可以看到,这里虽然比窑洞好一点,屋内陈设之简单。是令人想象不到的,这里曾经居住过历史的巨人,但每间屋子内,除了一张简陋的木板床,一套简单粗糙的桌椅外,再找不到其它的物品,惟独在毛泽东主席所谓的“办公室”内,有一个皮座椅,听说是在战场上缴获了敌人的车子,从车子后坐上撤下来的坐垫。下面用自制的木棒安上的脚,低头一看,果真是木器足,我们都感叹不已。   展开历史的画卷,我们知道,七十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走完了震撼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带着血雨腥风的历练、带着革命的火种,翻越万水千山、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了重重困难来到陕北,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胜利会师,他们首先驻扎在凤凰山麓的凤凰村一位开明绅士的家中。在凤凰山时期。党中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毛泽东发

表了著名的《论持久战》,为全国人民指明了争取抗战胜利的方向……,直到穷凶极恶的日军飞机轰炸延安城,中央机关才被迫搬离至延安城郊外的杨家岭。   “除夕将近的空中,飞来飞去的一对凤凰……衔着枝枝的香木飞来,飞来在丹穴山上……我们便是他,他们便是我。我中也有你,你中也有我。我便是你,你便是我。火便是凰,凰便是火。”在从凤凰山下来的路上,我不禁想起郭沫若先生的长诗《凤凰涅磐》,吟咏着“象征着中国的生”的诗句,她起源于一个神奇的故事,东方古国有神鸟名菲尼克司(PHOENIX),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鲜美异常,不再死……凤凰在烈焰中涅磐并不是一种死前悲泣的痛苦,而是代表意志坚定及对未来充满希望且坚持到底的伟大精神。勇敢无畏、有着无尚精神的凤凰为了得到精神的永生,不惜将身躯投于火海。   殊途同归啊,中国共产党人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也演绎了一段“凤凰更生”的真实历史:1938年初冬。日军飞机凶残地轰炸了延安,轰炸了党中央所在的凤凰山。日本帝国主义的险恶用心没有让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屈服,反而让他们更加坚定了抗日救国的信念与责任,坚持了长达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了,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带领成千上万的革命战士在水深火热中进行不屈不挠的民族解放运动,多少革命前辈鞠躬尽痒、死而后已,多少仁人志士不畏艰险、前赴后继,这不正是一种凤凰精神的再现吗―不畏牺牲、积极奉献、敢于斗争、坚持到底!   凤凰山,不仅孕含着一个美丽的传说,也谛造了一段真实的革命历程,演绎了一曲磅礴大气的“凤凰之舞”,让中国共产党以“凤凰般”潇洒舞步,在中华儿女的心灵之窗,挥舞出延安精神的壮丽与豪迈。      枣园思绪      早晨八九点钟,我们来到枣园,园内景色秀丽。环境清幽,置身其中,虽然气候略有凉意,但我们的心却是热乎乎的。   走进枣园,迎接我们的是一场西北豪放歌舞的盛宴,管理处在枣园门口的小舞台专门为我们安排了一场文艺演出。头戴白羊肚毛巾、扎着红腰带的延安汉子一曲曲粗犷的陕北民歌,那一首首高亢嘹亮、民风纯朴的信天游,那么的亲切,那么的悠扬动听,让人感觉天高地阔、胸畅心舒,心儿仿佛随着放歌,一下子飞出了枣园、飞到了黄土高原高远的太空。   “咚咚,咚咚咚……”噢,大气豪迈的安塞腰鼓又闪亮登场;“咚咚,咚咚咚……”安塞腰鼓节奏明快。鼓声沉实密集;“嘿嘿,嘿嘿嘿……”号子悠然自得。抑扬畅快,让所有的观众顿觉振奋,让来人不知不觉湮没在如潮的鼓声中。那些击鼓欢舞的延安汉子飞快地挥动着腰间那根长长的红带子,熟练地在身前身后击鼓、舞动,红扑扑的脸上喜气扬扬,让人看了眼花缭乱又欣喜若狂,恨不得参与进去,击鼓舞动,发泄出内心早就涌动的情感之潮。恰在此时,演员们从台后抱出了一大堆彩扇和红腰带,抛向台下的观众。同伴们乘势而上,抢了扇子和红腰带,跑向舞台,和演员们一起使劲跳起来。虽然动作有些生硬,样子也有点滑稽,但跟着演员们边跳边学,很快就熟练了。舞得像模像样……大家笑着、唱着、跳着,鼓声、歌声、欢呼声混成一片热闹的海洋,枣园的文艺联欢达到了高潮。   一会儿,主宾互动的文艺演出在欢歌笑语中结束后,大家四处散开去。带着观看精彩演出的欢心,兴致勃勃地在枣园里参观、游览。不料,浸步在枣园,又沉浸在另一种氛围中。枣园树木成荫,花草齐整,林间的小路用大青石板铺垫着,墙壁粉刷得洁白,当年伟人们的音容笑貌仿佛在林间时隐时现,为宁寂而又秀丽的枣园增添了一分愉悦,让游人畅快徜徉在其中,有一种闲适而舒散的心境。当然更多的是一种敬仰之情,敬仰当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的崇高精神。   怀着这样一种心情,我们参观了中央书记处小礼堂,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总司令等党的领导人的旧居……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此期间。继续领导了全党的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引导全国军民为争取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同美蒋反动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并为粉碎国民党发动的全国内战做了充分的准备……在枣园,毛泽东会见了罗斯福的私人代表赫尔利;在枣园,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在枣园,毛泽东亲笔题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恩德同志致敬!”并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讲话;在这里,军民纺线比赛时,周恩来和任弼时被评为“纺线能手”,周恩来亲自为边区人民放映电影……直到1947年3月,阎锡山率领了50多万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发动了大规模的“围剿”,妄图一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他们侵占了延安城,党中央和八路军被迫向陕北转移……   历史的脚步已匆促而去,党中央带着八路军走了,去追求和实现中华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惟有枣园依然驻守在这里,仿佛是守候着一个并没有结束的大梦。留下的枣园,依旧山青水秀的模样,把党中央在此带领边区人民奋发图强的光辉历史镂刻在园子的花草树木、屋舍砖瓦之间。让今天的旅人留连忘返……枣园,你亲切的名字,已深深印在我的脑海。

作文五:《刘成章:我的杨家岭》3300字

我的杨家岭

作者:刘成章

(作者:刘成章,系散文家,首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陕西省作协原副主席)

《光明日报》( 2017年05月26日 15版

本来是陕北高原上一道普通的山谷,东边的山顶上却还有生了苔藓的倒了或站着的石人石马,述说着历史曾在这儿闪烁过一些什么。就在这道山谷里,一直生息着十多户扛犁牵牛的庄户人,如长了一些随处可见的黄蒿和酸枣。在一个大时代的风云际会中,几乎在一夜之间,这儿却齐臻臻地出现了许多伟大人物,如满目耸起了千丈大树,霜皮溜雨,黛色参天,风摇着它们的光影时,整个神州都会感到晦明的变幻。这便是延安杨家岭了。

作为一个小草似的小学生,在稍后的一些日子,我有幸在这儿生活过好几年。

我和同学们每人扛了两三个课凳,或者两人抬了一张课桌,从刘万家沟的延安二保小出发,汗流浃背地走了近三十里路,来到杨家岭。一路上我们碰见的人,都好奇地望着我们,不知这些公家娃娃在干什么,也许会联想到蚂蚁搬家。杨家岭当时是延安一保小的驻地。当我们把课凳课桌从肩上放下来的时候,延安一保小、二保小就随之在历史上消失了,两校合并成一个新的学校——延安保小。

我以十二岁少年的目光环视着杨家岭:被战争破坏成废墟的中央大礼堂,依然十分雄伟;部分损毁了的中央办公厅的造型如飞机的“飞机楼”,也显得气度不凡;山坡上一排长长的石窑洞,整齐而又敞亮。阳光暖暖地洒了一沟,把石头都照得像上了些釉子。原一保小的同学们热情接下了我们手中的桌凳,放到早已安排好的地方,然后玩耍去了。他们滚铁环、弹珠珠、翻双杠,这些就不用说了,最特别的是“顶拐拐”。“顶拐拐”不借助任何玩具,只用分开的两手把左腿扳成一个三角状,用成了锐角的左膝盖与同样是此种姿态的同学互顶起来,右腿则支撑着身体,跳动着。

我们第二天就在领袖们当年住过的那一排石窑洞里坐下来了。杨家岭应能感到,这里多了一些孩子圆溜溜的黑眼珠,其上下的睫毛总是在眨眨闪闪。

我太喜欢这里的石窑洞了,它简直是奢侈的教室。我们原来在刘万家沟时的教室都是低矮寒碜的土窑洞。学校计划让我们二保小来的五年级,与这儿的五年级合并为一个班,但合并前要检验一下我们的水平。于是老师出了语文题考我们。题目中有邹韬奋文章中的一些成语,比如“颠沛流离”“甘之如饴”等等,让我们解释。我们几乎百分之百地如坠十里雾中,抓耳挠腮,回答不出。我们从未学过这类东西。我不由再次注目杨家岭了。我立时感到这儿的文化再不是“东山上点灯西山上明”了,这儿的文化非常深奥。要想在杨家岭得意扬扬地学习并玩着,是需要一种高度的。结果,我们只能被插入四年级。

其时,边区时代已然渐行渐远,但它把这浑厚的土地,内含新鲜汁液的梨树和木瓜,以及传统气息,悉数留给我们。我们自己种起了蔬菜。

从杨家岭沟里走出来,再沿着山根向城里的方向走去不远,有一处从石缝中渗出的水源很足的山泉,那儿就是我们班的菜地。我们种了西红柿、黄瓜、茄子和辣子。肥料是从学校的厕所里抬去的茅粪。那茅粪滴滴答答地洒了一路,味道很有点臭臭的,而我们走得趔趔趄趄,也显得丑丑的。但臭臭的和丑丑的加起来,未尝不是一首绝妙好诗。由于水足肥饱,我们的菜蔬长得非常可爱。我们总是在那里一边吃着西红柿或黄瓜,一边欢乐地浇水施肥。我很喜欢看一勺勺茅粪浇到渠水里去,随着水流急急地向菜根们奔去;菜们好像立时唰唰变着颜色,很是动人。收工的时候,我们总要抬了满筐子的菜蔬,送到灶房。

也像边区时代一样,每天早晨和傍晚,我们都要以班为单位集体歌咏。差不多每班都有一两个指挥人才,十分帅气地抡着嫩胳膊,很有几分冼星海当年指挥《黄河大合唱》的样子。除此之外,拉胡琴,弹三弦,吹笛子,蔚然成风。乐器大多是自造的。我就曾从延河边抓了一条花蛇,剥下它的皮张,做了一把音色极好的二胡。每天晚饭之后,艳红的夕照之中,杨家岭的山山峁峁、旮旮旯旯,都有同学们在神气十足地歌唱、演奏。杨家岭简直成了一个音乐谷。

每当元旦或者春节,我们都要去延安市区演秧歌,这也应是边区时代风气和作派的一种延伸。我在秧歌剧中扮演过不少角色。要是秧歌剧曲子不好,我们的教导主任王老师就信手另写出一批,我因之对他肃然起敬。我从此嘴里常哼哼着,很想自己也能哼出一支好听的曲子。

我们的同学有的六七岁,有的已经十六七岁了,多是烈士或有一定资历的干部的子女,也有革命队伍中的伙夫或马夫的子女,这无疑透露出一种平等。那时低班还配有保姆,就住在教室窑背上靠山的土窑洞里,我们高班宿舍在最高的山旮旯里,每天由两个值日生给山上抬去洗脸水和饮用的开水。我们宿舍周围没什么好看的景色,但我们的班主任杜老师是个能人,他把一颗颗吸去蛋清蛋黄的鸡蛋壳涂抹成鲜艳的什么水果,高高悬挂于荆棘枝上,照得我们单调的心灵有光有色。

就是这个杜老师,一次在课堂上讲了叶圣陶的《古代英雄的石像》后说,希望我们的同学们中间将来也能出现一两个作家。后来,杜老师倡导我们班办起了名叫《火星报》的壁报,并不断督催我在壁报上写文章。

那些年,解放战争还在进行中。当解放了拥有大型纺织厂的宝鸡之时,上级特别关怀我们这些孩子,在大家都穿劣质粗布衣的情况下,给我们每人发了一身蓝色卡其布制服。我们当然很得意,常常穿着那衣服在街上显摆,总能吸引不少目光。穿脏了的时候,我去杨家岭沟口的延河畔洗,谁知一不小心,衣服竟被激流冲走了。我怎会甘心失去它,硬是顺着水流的方向冒险蹚入下游的深水区,水都淹到胸前了,但还是没有找到,好多天闷闷不乐。谁知当我完全将它忘却了的时候,杜老师却拿来一件衣服,在我眼前晃了晃。我一看,正是我的呀。杜老师笑眯眯地对我说:“衣服肯定是要归你的,但是有个前提条件,你要认真写一篇文章,给《延安报》寄去。”于是,我便写了一篇题名为《我真佩服田双》的文章。不料刚过几天,文章就发出来了,还寄来了一些稿费。这事在学校震动可大了,于是一些同学找上我来,组织了一个通讯组。

延安的夏天有时酷热难当,但是已成废墟的中央大礼堂凉风习习,是练习写作的好去处。那儿四壁高如悬崖,空空的顶上是天和云彩;里面没有桌椅,却长了半人高的蒿草,时有麻雀和燕子啼鸣着飞来飞去。我常和通讯组的同学钻进大礼堂,随手搬几块砖坐下,分头写作或是一起讨论。有时蚂蚱还会猛地跳到我们的怀里,仿佛也想说点什么。

那是在草丛之中,诗意之中,浪漫之中。许多草是开了花的,有的上面还颤着雾般的蜂翅,愈显得诗意和浪漫。

不久我们的稿子接二连三地在《延安报》上发表出来了,有报导,有短文,也有诗歌和快板。

其时,那座飞机楼——国宝级的建筑,学校却是用来做灶房的。柴烟、蒸气和香味,常从那儿飘漾而出,游走在杨家岭的角角落落和我的呼吸道中。飞机楼前面的院子,那应该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院子之一。人们说,在1942年的某一天夜晚,这里曾经高挂过一盏汽灯,出席延安文艺座谈会的作家艺术家们,在灯下聆听过毛主席的总结讲话。而此刻,它既是我们的操场,又是我们的饭场,每次开饭的时候,我们就集聚在这儿用餐:每班蹲作一圈,圈里放着菜桶和笸箩,笸箩里盛的是作为主食的馍馍或肉卷子或小米干饭。抬头看天,有时候蓝得虚虚幻幻,有时却有黄风刮过,发出一阵阵哨声,但这些都不能左右我们的食欲。我最喜欢吃的当然是肉卷子了,那是剁成丁丁的猪肉和大葱,用发面卷了上笼蒸出来的。至今想起来,仿佛在回味一个美梦。

有一天我们正蹲在这儿吃饭,霍校长兴冲冲地走来了,让我和通讯组的另一个同学饭后到他的办公室。霍校长的办公室就是毛主席住过的那孔窑洞。霍校长说:“你们发表在报上的文章我都看到了,现在,连报社都表扬你们了。好好写!”其实我们已经知道了,《延安报》以编辑部的名义发表短论,号召全地区通讯组向我们学习。随后,他给我们每人发了两支铅笔和一个硬皮本子。我们能体会到那是一种庄严的奖励。那时候,一切都朴素简洁得让人终生难忘。

越过我们的当年向前看去——许多著名文学家都曾是杨家岭的常客;许多秧歌队都曾在杨家岭闹得热火朝天;《白毛女》的首演地也是杨家岭。杨家岭有着厚重的艺术积淀,那积淀无形中在我当年稚嫩的细胞里蠕动和发散。我之后之所以能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一路上长出的棵棵草儿,开出的朵朵花儿,我常想,其中的一些定力、悟性和尚可称得上翠艳的东西,至少有四成是得之于此。

作文六:《延安市杨家岭革命旧址》900字

中国旅游景点介绍:陕西省延安市杨家岭革命旧址

杨家岭是中共中央驻地旧址,位于延安城西北2公里处。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居住。杨家岭革命旧址位于陕西省延安市西北约3公里的杨家岭村。1938年至1940年、1942年至1943年,中共中央曾在此领导中国革命。于1944年从杨家岭迁往枣园.毛泽东在这里写有《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许多重要文章。1945年在此召开了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45年4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也在此召开。现作为革命圣地,对外开放。这期间,中共中央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1942年在此建成中央大礼堂,1945年4月23日至6月21日在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全国121万党员。“七大”选举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从此,毛泽东一直担任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共也成为仅次于苏共的世界第二大党。七大是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毛泽东1938年11月至1943年5月在此居住,1940年秋,因修建中央大礼堂搬到枣园居住,1942年又搬回杨家岭。1943年,毛泽东等领导人又从这里陆续搬往枣园。毛泽东在此期间,写下了《五四运动》、《青年运动的方向》、《被敌人反对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发刊词》、《纪念白求恩》、《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的序言和跋》、《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等光辉著作。此地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延安居住时间最长的驻地,期间发生了不少有影响的事件。

本文转载自征战全国旅行天下《2010年国庆节游览陕西省延安市杨家岭革命旧址》

作文七:《【七一特稿】杨家岭的早晨》1300字

提起杨家岭,每个70后的人们肯定还会想起那篇著名的课文:杨家岭的早晨,一片金色的阳光。

到达杨家岭的时候,才刚刚六点半,我打听了路,直到看见“杨家岭革命旧址“的石碑时,心情才放松下来。早晨的杨家岭还没有车辆,人迹也不多,只有几个清洁工在打扫路面。我问其中的一个,她说,要到8点才开门。

位于延安城西北2公里处的杨家岭,可以说代表了中国共产党革命史上一个很重要的时期。1938年11月,因为日本飞机轰炸延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不得不从延安城内搬到杨家岭,直到1947年3月迁走。这期间,中共中央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谱写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新篇章。

沿着宽敞的大道,我看见了几个石碑,碑文依次是中共一大至六大的介绍,看那样的碑文,似乎是一种对火种的追溯,从南湖那个飘摇的小船,一直到延安,革命的火种愈烧愈旺,理想和目标愈来愈清晰,而在延安杨家岭召开的七大,似乎更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走过那些石碑,便是召开七大的中央大礼堂。从正面看,古朴的礼堂大门,镰刀斧头麦穗的标志,而门楣上的“1940”,则预示着礼堂建筑的年代,据介绍,中央大礼堂是一个叫杨作材的建筑工程专家设计的。除此之外,他还设计了杨家岭中央办公大楼、枣园书记处礼堂、王家坪军委大礼堂等,留下了许多中国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

尽管我曾从影视和图片资料中多次看到过中央大礼堂,可是身临其境,那种神秘和神圣感还是油然而生,简单的木凳,普通的装饰,却导演了中国革命的风起云涌。在那些木凳上,标示着当年那些伟人参加七大时所坐的位置,举目望去,却是一片惊心动魄。当年,他们就是这样肩并肩地坐在一起聆听和讨论啊。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把毛泽东思想写进了党章,也是在这次会议上,选举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从此,毛泽东一直担任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共也成为仅次于苏共的世界第二大党。

在大礼堂的墙上,我竟然发现了一副锦旗,是129师全体指战员敬祝的,上书:在毛主席军事思想上团结起来,争取中国人民解放的胜利。如果从时间上推断,“七大”召开的时间是1945年4月23日至6月21日,而那时候以河北涉县为根据地的八路军129师正是即将挥师大别山的前夕,做为从涉县来的游客,看到这样的锦旗真有一种别样的情感。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土地,却有着一样的革命烽火和战斗硝烟。

参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的故居,心情是复杂的,一样的窑洞,闪烁出来的智慧和革命态度也是一样的。面对着那些革命文物和图片,我的思绪往往会跟着讲解员的解说回到那个遥远的时代: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无论谁要抢占去,我们就和他拼到底。

这一拼,中国革命便胜利了,杨家岭也成了革命的圣地和摇篮。

在毛泽东窑洞前,我终于看到了那个小菜园,豆角,西红柿,卷心菜,那么小的一片土地,却承载了几代人对伟人的深情厚谊。“小苗啊小苗,你喝了延河的水,长吧,快长吧!”现在它们依旧生长着,枝蔓葳蓐,摇曳多姿。

人生易老,江山却永在,此时的杨家岭,依旧是一片金色的阳光。

作文八:《中共中央旧址杨家岭》300字

(2011-06-01 10:27:20)

转载▼

标签: 陕西

延安

杨家岭

旅游

分类: 陕西

2011年4月27日参观了革命时期(1937年11月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在延安杨家岭的旧址。

李福爱现场剪纸

李福爱为我购买她的十二生肖剪纸册签名

李福爱手举我购买的十二生肖剪纸册

延伸阅读: 中共中央旧址杨家岭 - 延安游记 - 味如清茶的游记 | Yododo 游多多 ://.yododo./area/blog/013048F32E2F0C2FFF80808130479642#ixzz1NzHZscY7

(本文转载自游多多旅行网)

分享:

喜欢

赠金笔

阅读(24)┊ 评论 (0)┊ 收藏(0) ┊转载(0) ┊ 喜欢▼ ┊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前一篇:从壶口瀑布到延安路线图

后一篇:枣园革命旧址

作文九:《游杨家岭革命旧址有感》1100字

游延安革命旧址有感

一说起延安,人们都会感到分外亲切,油然而生敬意。这不仅是因为,延安在革命战争年代曾是我们党的指挥中枢和战略后方,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在这里运筹帷幄,作出了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坚实基础;还因为,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延安,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这次有幸随党支部组织活动,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让我兴奋不已。延安是我们党和军队革命时期的根据地,勤劳勇敢的老区人民用生命和鲜血哺育了中国革命。

在此学习期间,我们参观了中共中央驻地旧址杨家岭、枣园革命旧址,现场感受深刻。特别是当我来到杨家岭革命旧址时,我内心很是激动,因为我很想知道在1935年至1948年期间, 我们党的领导人在如此艰苦恶劣的条件下,是怎样克服武器装备的落后,粮草的短缺。在当时的不利形势下而取得伟大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真让我感到无比骄傲与钦佩!来到这儿,我找到了答案“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一切东西我们自己创造。忆苦思甜,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没有老一辈革命家的努力奋斗,我们也不会有今天和平,繁华的社会及生活!作为当代的青年人,我深知我们此时肩上的责任有多么的重大!国家培养了我们,我们也要为国家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们今天的形势和条件同延安时期相比有着翻天覆地变化,但我们无论现在和将来都应该坚持和弘扬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我们所弘扬的延安精神不会过时,它在现时代仍然有着伟大的现实意义,对于我们今天振奋民族精神,光大革命传统,弘扬时代精神具有强大的社会效应。

随后在去往西安的路途中,虽然出现了一点点瑕疵,但是通过这件小事却令我感觉到党支部领导对我们职工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我单位职工在遇到事情的时候那种团结协作的精神。我觉得我们河西卫生监督所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是一支任何困难都能解决、任何工作都能胜任的优秀团队。

作为卫生监督队伍的一名成员,我感到非常的光荣,却又感到工作的艰巨,任重道远。只有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才能胜任卫生监督工作,只有不断提高政治素养,才能成为合格的国家公务员。为适应新时期的工作要求,我将坚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自己的理论水平、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和进步;工作中还须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依法行政意识,慎重对待每项工作,认真学习卫生法律、法规几相关法律知识,学习业务知识和技能,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克服和改进不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卫生监督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文十:《参观杨家岭旧址有感》1100字

参观杨家岭旧址有感

教育的力量

——参观杨家岭旧址有感

都说陕北的剪纸出名,今天,我们有幸见到了安塞乃至陕北出类拔萃的艺术家——李福爱,她的作品充满灵性和智慧。她一边剪纸,一边唱着陕北名歌,不经意间,我想起了我的奶奶(她说话的语气,声音,动作,都和奶奶极其地像)奶奶也喜欢剪纸,唱歌。只可惜,同样出身在陕北,由于重男轻女的原因,奶奶是没有进过学堂读过书的。   奶奶这一生,13岁就开始做大人干的活,做饭,刺绣,搬砖……什么活她貌似都干过,  到现在,奶奶的手变形到我已经认不出那是手的地步,摸起来就像树皮一样粗糙,奶奶因为个头高(176)所以脚比较大,为了不挨打,每天都逼自己裹着脚,忍着疼痛,还要干又重又累的活,她每天咬着牙,过着这苦日子,每天,奶奶都会背着她妈妈偷偷地哭几次。童年这么可怜也就算了,然而,奶奶这一辈子都这样苦命。20岁,因为文化水平低,在家也没有说话的权利,所以在什么都还迷糊的时候就被嫁了出去,爷爷年轻时总是在生产队里呆,一年也才回几次家,家里全靠奶奶一人,忙里忙外,每每遇到旱情,这一年就算白忙活了,一家人的吃穿就都成了问题,'愁啊,苦啊,这样的日子何时才能熬出头!',这是奶奶常念叨的一句话,现在,虽然社会进步了,国家兴旺了,但是,奶奶由于年幼时受过太多苦,现在,各种病缠身,都说,老了才是享福的时候,然而奶奶……

再看看李福爱,延安市第一届政协委员,中国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剪纸研究会会员,陕西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创作各类艺术品八万余件,奖项多的已经不能再多。

现在,尽管生活再苦,再累,奶奶还是喜欢唱歌,没事的时候哼上两曲儿。要知道,凡是奶奶听过的歌,她都能记住调,只是因为不识字,所以她都是按照自己的理解,自己编词,现在,只要说起上学识字,奶奶心里的委屈汇成眼泪,吧嗒,吧嗒……没有读过书是奶奶这辈子最大的遗憾,没有人给奶奶读书的机会是奶奶这辈子最大的委屈。同样也埋没了一个极其有天赋的艺术家,此刻,看到李福爱老师的成就,再想想奶奶,我的眼眶已充满泪水,这就是教育的力量。

乌申斯基曾说过,教育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它的事业,从表面来看虽然平凡,却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之一。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不愁吃穿,有如此多的机会去接受教育,我们是幸运的,想要以后能成功,现在必须好好被教育。好好学习,才是自己通向未来美好前程的捷径。

不错,就像伯克所说,教育是国家的主要防御力量,要想使国家壮大,一切从教育开始。

东北大学15级机械学院赴延安调研团   朱婷婷

杨家岭是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地、是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发源地、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策源地、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吹响地。杨家岭的早晨只是一个符号,是一个以新媒体传播为载体的文化聚合的平台。杨家岭的早晨一片金色的阳光,杨家岭的早晨让我们一起文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