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教案大全 > 地理教案 > 李白诗歌中的意象

李白诗歌中的意象

时间:2021-10-23 00:30:16 来源:学生联盟网

李白诗歌中的意象李白诗歌中的意象月1意象,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范畴之一,是由主观与客观结合交融,即外物形象和诗人的 情意相结合而形成,它是诗人根据抒情言志的需 要,对种种现实生活现象进行艺术概括,从而创 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 体的审美图像。月亮本是自然界的一个纯客观的物体,但自 从人类意识到它的存在,它便成为原始神话或传 说的内容之一,如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 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由此可见,月亮这一物象 早已进入了人的审美视野,当诗人将月亮作为寄 寓诗人主观感情的载体后,“月亮”这一意象便 有了复杂的思想内蕴,起到了一般词语难以替代 的传情达意的作用。一、在李白的诗作中,“月亮”这一意象有 什么样的精神内核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面来认识1、月亮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理想人格 的追求。漆黑的天幕下,月与夜互相辉映、互相衬托,这种美丽的自然景象往往勾起诗人对美好事物 的向往,皎洁的月光更使人联想到月亮的高洁,在这种情况下,诗人的文思如泉涌。

  宣州谢眺 楼饯别校书叔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 天揽明月。”一个“上”字和一个“揽”字就表 达了对高洁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赠孟浩 然“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用“醉月” 意象,表现浩然不慕名利、自甘淡泊的高致,描 绘其超群脱俗、风流儒雅的高人形象,表达了诗 人的敬慕之情。2、月亮是孤独与失意的象征,寄托着诗人 思乡和相思的深情,及仕途失意的苦闷。月亮与故乡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人一旦离 开故乡,便会感觉到一种深沉的孤独和感伤,诗 人往往借望月来寄托对故乡的思念,以缓解远离 故乡的孤苦无依感。

  李白在静夜思 中说“举 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不仅仅以月寄思乡 之情,更将其阐发到对亲人、友人、家国的思念。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我寄愁心与 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诗中“明月”是多情 的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诗人通过它将自己的关 切与同情带到遥远的夜郎西,交给不幸的友人王 昌龄。又如峨嵋山月歌 “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 渝州。”“峨嵋山月”的意象寄托着作者“仗剑 去国,辞亲远游”时,对故国故人的深深依恋之 情。3、月亮是宇宙永恒的象征,寄寓了诗人对 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月亮是亘古不变的,象征永恒的月亮常常作 为生命有限的对照物出现在诗人的构思中,它唤 起了人们苍茫浩渺的宇宙与历史意识,唤起了面 对广大时空的人生喟叹,触发起悠远荒古的文化 原始意象,因此月亮意象的出现总伴随着阔大苍 凉的宇宙情怀、浩渺悲壮的天问意识和雄浑高古 的审美境界。以把酒问月为例,“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 如此。”月亮以其永恒的存在阅尽历史沧桑,因 而引发对人事匆匆、宇宙无穷、人生有限的思考。李白对明月的描写,贯穿了他的一生。

  月亮 始终照着诗人的身影,照着诗人的足迹,照着诗 人的心灵,伴着诗人走过了曲折的一生。

  李白创 造的符合中国人深层文化心理的富有文化内涵 和情感意蕴的“月亮”意象,成为古典诗词审美 领域的明珠。二、“月”激发了诗人的灵感,诗人也以各 种方式亲近“月”。1、泛月体现圣洁与柔情李白描写月,常常有水相伴。

  诗人喜欢在月 光照射的水面上,泛月而行。东鲁门泛舟“轻 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月亮皎洁明 媚,水色晶莹澄澈,月光水光交织无间,相映成 趣。水和月都具有柔婉的性情,李白也圣洁如月,柔情似水,因而,月光之下,波光之上,泛舟而 行,闲适快意,一片柔情蜜意完全清融在这水月 一色之中。2、醉月体现浪漫与超脱 李白喜欢在月下饮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酒后看月,月也与之同醉。

  于是“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 功名富贵不能长在,不如纵酒放诞,与月同醉,暂脱世俗。

  “醉月”是李白的夫子自道,表现出 他思想中傲然出世的一面。3、邀月体现孤独与寂寞孤独是诗人玄妙的灵感和内心的吟唱,孤独 是哲人超凡绝俗的大智慧。

  李白在孤独中独守着 心灵的月亮,于是就有邀月的行为。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 成三人。”将明月和身影作伴,既歌且舞。表面 看来,诗人自得其乐,好像是不孤独的,可是背 后却有无限的悲凉。

  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是找 不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遥远的上天仙境再见。4、揽月体现豪迈与洒脱 李白常有触云近月之想。

  登太白峰 “西 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 关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以“举手可 近月”的丰富想像力,极写出太白峰的高峻。像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中,诗人已经不是 “近月”了,而是想“揽月”,“长风万里送秋 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 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 诗人登上谢朓楼,想起自己年华已逝,而功名难 就,于是把酒临风,高楼酣醉,意气豪迈之时,神思飞越,他想乘风归去,他想拥月入怀。上天 揽月,固然是一时兴到之语,但这飞动健举的形象却让我们分明感觉到诗人超越时空的想像,诗 人将遨游太空当作人生无穷乐趣。5、赊月体现童心与纯真 在月的国度里,有着最真的李白。

  陪族叔 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 “南湖秋 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清秋佳节,月照南湖,在被 月色净化的境界里,最易使人忘怀尘世一切琐屑 的得失之情。湖面清风,湖上明月,自然美景,人所共适。诗人要乘兴远游,直至九天,如果天 光暗淡怎么办去赊月吧李白曾说过,“清风 朗月不用一钱买”,“不用一钱买”是“赊”的 最好注脚。月色岂能“赊”,然而著此一字,便 将自然人格化,八百里洞庭俨然一位富有的人,拥有湖光山景月色清风等无价之宝,面对取之不 渴的月亮,他并不贪婪,只赊取一点,便知足而 乐,而既是“赊”,是要还或是用钱兑付的,这 又表现出诗人的谦虚与可爱。6、问月永恒的时空感 李白是一位诗人,有时又是一个哲人,他向 月叩问宇宙、历史与人生之谜。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今人 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如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劈头而来,便是一个千古万 世之问,是醉语,从而倍有诗味。月与人的反复 对照,来来往往,反反复复,无始无终,是对宇 宙的遐想,又是对人生哲理的探求。

  月亮亘古永 存、普照四方,于此相对,人生短暂,其间有不 尽的坎坷曲折、孤独和寂寞。而这种孤寂,有明 月作证,“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于是,李白式的痛苦,便有了穿越时空的永恒感。他对月亮似乎情有独钟,不仅生和月亮有 缘,死也和月亮有关。

  生时,其母梦见长庚星 (又 称太白金星 )入怀而生下李白;死时,又传说他 去捉月亮。李白的月亮意象充分展示了他在诗歌领域 无所不可的艺术表现才能。

  他在组象领域的表现 有两个基本点 一是将月亮作为最美的物象; 一 是最亲近的物象。

  由此构建意象,造就了一个纯 净、宁静的世界。李白诗歌中的意象月 2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一个独特的概念,简 单说,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

  早在 先秦时,诗经、楚辞中就大量的运用意 象传情达意了,有诗经中的月、柳、日 楚辞中的香草、恶花,而月亮则成为了 一个让无数文人墨客着迷的“象”,让人有一种 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广阔感觉和遐想。

  关于月亮 的意象指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中国文学 长河里各有不同。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 “悲欢离合”,作为客居他乡的游子,他们以月 来寄托思念,李白的“举头望明白,低头思故 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王 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 诗句。而张若虚的一曲春江花月夜,则对月 亮展开了宇宙人生的质疑和探讨,南朝周祗的一 曲月赋形象地描述了月亮的美感,月被赋予 高远、润洁、清幽的审美内涵。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到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如 思乡、思亲人、惆怅、感叹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而在唐代诗人中,李白可谓写月高手。“经对全唐诗的搜索统计,李白共做诗 1059 篇,其中仅仅出现“月”意象的就有 341 篇之 多。” 1 这些数据足以说明李白对于月亮的特 殊情怀,对于李白来说,恐怕最美好的,最感亲 切的,而且最能抚慰他心中无限情思的东西莫过 于始终潜藏在他心中的那一轮明月了。

  李白一生 与月结下了不解之缘,只要通读李白诗,就很容 易确知“月”在其诗中所占比重之大,在他的诗 中月亮被赋予多情明丽,情意绵长,亲切依人等 诸多的形象。有美丽得令李白欲挂于东溪松的 月“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有秋天明丽 清冷的峨嵋山月 “峨眉山月半轮秋”; 有给诗 人美好回忆的月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有可寄愁心的解意之月“我寄愁心与明月”; 也有一往情深的山月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 归”。还有引发人生短暂,宇宙永恒,时空不可 扭转的感叹之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 照古人”。在他的诗中出现了形态各异的明月,如古朗月行中把月亮喻为玉盘,把酒问 月中把月亮喻为嫦娥,还有的喻为蟾蜍,天镜,玉镜而且给月赋予了感情,出现了如 把 酒问月中的问月,姑孰 咏桓公井中的 孤月,赠孟浩然 中的醉月,还有思月、邀月、弄月等被人性化了的月,甚至“欲上青天揽明 月”(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但是现 实生活总是不尽人意,只能“且就洞庭赊月色” (陪族叔哗及贾至游洞庭),由此可见李白 对明月之喜爱。还有“李白入水捉月而死的传 说,与其说它表达了后人对李白的思慕之情,莫 如说是特别为李白设置了那水中散碎月影 的景致更确切。” 2 虽然这只是一种传说,但 很多人却愿意相信,也只有在李白身上才能显示 出对月的痴迷而死的浪漫气息。“近人曾指出 明月和月光对李白来说是一种皎洁 真率象征 (王瑶李白 ),同时也指出李白,字太白,妹称月圆,孩子称明月 奴” 3 在生活中李白也显示出对月亮的眷 恋。他这样恋月,离不开传统历史文化的积淀,早在商周时就有了对月亮的崇拜,而且还要祭祀 月神,至秦汉以后,民间流传关于月亮的传说,将月亮进一步神化,如“嫦娥奔月”、“月中玉 免”、“月中蟾蜍”等等。这一系列传统历史文 化积淀在李白心里,成为诗人李白迷恋月亮的文 化底蕴,再加上他独特的心理倾向,使他笔下的 月亮呈现出各不相同的意境,如果对此作以分类,就会更清楚李白诗中关于月亮的意象之美 了。李白笔下的月是一个多情的月亮,是一个 融合了诗人全部情感的月,月亮在李白眼里就是 他的精神之所在。他以明月作为诗歌中的 “象”,表达对故乡、亲人、友人的思念,或以 明月来象征美人和恋情,或以明月来象征自己对 人生理想的执著追求,或以明月来象征哲理的启 迪等等,诗人通过独特的月之意象和幻想,给月 赋予了新的生命,以下就李白诗中的月之意象,粗略谈谈。一、月亮是美的映衬物 中华民族历来对月亮有着特殊的感情,诗 经陈风月出 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即以月光映衬人物美,可见先秦时期人们已注意 到了月之美。而谢庄月赋中则把秋月的纯净 之美在山水的衬托下写的更加的清美,陶渊明的 闲情赋 中“月媚景于云端。

  ”一方面说明月 本身是美的,另一方面说高挂云端的明月可以为 世间景物增添美感。

  这些以月象征美的神韵在李 白的诗中大可见到,如李白的玉阶怨“玉 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 月。”新月如眉,让人想起玉阶伫立楚楚动人的 月下佳人,构成了一种宁静的美景,月亮意象的 出现,使得全诗的意境立刻变得优美起来。

  再如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中“跪进雕胡饭,月光明 素盘”,“素白的盘子在月光下显得分外纯洁和 晶莹,正是农妇淳朴心地的象征。” 4 在月光 的映衬下,这颗淳朴的心在诗中被美化的那么纯 洁与美丽。皓月当空,不尽的意象创造着不尽的 月亮审美世界,李白的月亮显示出优美动人的物 境之美,月在李白笔下总是表现得美丽非凡。

  如 自金陵溯流过白壁山玩月过天门山寄句容王 主簿中“沧江溯流归,白壁见秋月。秋月照白 壁,皓如山阴雪”,此诗描写了江水和白壁山的 夜景,诗人着意突出秋月这一景象,夜幕中的山 峦本是漆黑的,却在明月的映照下如白雪一样明 亮,这种黑与明的反差,使人感到夜幕的漆黑中 白壁山的美丽。“月”是李白诗中情景兼融之 物,它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纽带,贯穿上下,触处 生美。诗人在描写月色时,总是有水相伴,月光 与水交织在一起相映成趣。

  如送王屋山人魏万 还王屋“万壑与千岩,峥嵘镜湖里。秀色不 可名,清浑满江城。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湖水如同一面镜子,宇宙万物皆倒映其 中,月下乘舟,湖水与岸的真实感被月夜模糊了,眼前倒置的景观反击着诗人传统习惯思维,诗人 感觉上产生了错觉,恍惚行进在空中,向月亮游 去。”5 诗人如入仙镜,诗句也显出“仙气”,呈现出一种超凡境界。

  李白写月的诗总能给人以 美的享受,他的月诗像被涂上了一层模糊不清的 “朦胧色”,让人感到一种朦胧的美感,又像诗 人与月融合同构,因为月,诗人创造了一个迷离、清美、朦胧、浪漫的境界。二、月亮是诗人失意的寄托 李白一生政治不得志,一生之中的伤痛太 多,在现实中屡遭打击,他需要更多心灵的慰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他找不到可以安慰他当时心 情的寄托之物,而只有明月皓月当空,陪伴着他,所以月亮便成了他一生的投影,成了他的精神家 园。他把整个月亮都拥在怀中,装在酒壶中,始 终坚定执着的在月亮上寻找着一片可以慰藉他 心灵的宁静之地。如玉壶吟“三杯拂剑舞 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

  ”他在酒后月下拔剑而 起舞,高歌泪下,何等悲壮 长相思中“孤 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诗人对着明 月暗暗心中诉苦,对月倾诉自己被迫离京后的痛 苦心情。又如夜泊牛渚怀古中“登舟望秋 月,空忆谢将军。”诗人面对秋月,心情无限孤 寂,政治上的远大抱负不能实现,世上无处寻找 知音,只有明月时刻陪伴自己,久而久之,明月 成为失意时李白的精神寄托。

  以上诗人寻找心灵 慰籍的愿望和表达自己孤独与失意的心情在 (月下独酌其一)这首诗中写的尤为突出。

  如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 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 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 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 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 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 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这是诗人在月下的独白,(中国诗苑英华 李白卷)云“此诗写饮酒以解孤寂愁怀,邀月 对影,饮酒歌舞,以热闹场面写寂寞心境” 6 诗人在月下悟道,体验尘世孤独,寻找精神的依 托。诗人明知孤独,却不甘寂寞,于是,他请出 了明月作证,在月光下既舞既歌,写活了明月,也写出了诗人真实的自己。

  但诗人并没有被孤独 击倒,而是执意与月光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 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表现了诗人与明月在精神 上的契合。虽然此诗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 与孤独,但诗人找到了失意时情感的寄托,在月 下独酌时,孤独,无情,短暂都化为一片银色的 月光。同样在李白留居京城长安时被闲置于翰林 院,他非常不满现状,写下了古朗月行 古朗月行(李白)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疑瑶台镜,飞在白云 免捣药成,问言与谁 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鸟,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论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此诗以月寄情泄愤,唐诗宋词十五讲 云 “借月影被蚀暗喻天宝时政治逐渐黑暗的形 势,表达了诗人的忧怨与沉痛。

  ”7以 蟾蜍蚀影 为喻,诗人把起伏不平的思想寄托在明月上,诗 中月亮载负着诗人愤闷不平的感情,使诗人的文 辞如行云流水,发人深思。

  尽管诗人长期被拒绝于政治之外,但诗人在旅途 中难免望月思乡、思亲、想起边塞上戍守的将士。三、月亮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 用的笔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诗经 陈风月出 这首诗,它对我国以月来表达相思之情的诗歌传 统具有开创意义。

  在李白那个时代,人们只有以 普天之下共有的那一轮明月传达思念。

  傅绍良在 论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与哲人风范 一文中这 样说过 “在情感寄托阶段,月亮已由独立的客 观景物内化为人类情感的组成部分,创作主体以 象征、移情等手法,将自我感情倾注到月亮意象 上,主客体通过某种制定的感情活动和谐地融合 在一起。

  ”8的 确,李白借月抒情的诗很多,李 白诗中月亮首先是思乡、思亲人的代名词,以静夜思为例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达了李白的思乡之情,诗中的月 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了,而是加入了诗人感 情的意象了。“思故乡 ”是由“明月”到“故乡”的联 想,诗人的神思飞越千里之外。

  唐诗三百首 云 “诗人抬头一望,明月在天,此时才清楚知 道自己身在外乡,因而触发起思念故乡的情 怀。”9秋 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凝望着月亮,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中的亲人。

  一个普普通 通的月亮,经过诗人的一番加工,成了最能表达 人们的离愁别恨之物了。

  望月便能勾起诗人心中 的思念之情,但月影是无法拂去的,相思之情也 是无法排遣的。

  其次,李白诗中还有一种边塞月 下的相思,表达了征夫与思妇的怀念之情,同时 又从另一侧面对人民蒙受的苦难寄予深切同情。

  如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 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 征 ”通过描写妇女月夜为亲人捣衣的心情,表 达了他们对远征丈夫的深切怀念。而关山月 则描写了塞外征人的见月思乡之情。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关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戊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乐府古题要解指出此诗乃 “伤离别 也。

  ”10这 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冷苍茫的月夜图,将关山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思乡情怀融入月夜 高楼,表达对家乡与亲人的思念,可 “春风不度 玉门关 ”,这一片思念之情无法让亲人知晓,于 是他们只能把这段思念寄托于明月了。

  这类边塞 诗还有很多,但李白的独到之处就是以万里边塞 月下图景来引发这种感情,他把广阔的空间和时 间做为背景,把眼前的思乡离别之情融入月亮中 去,从而展开更深远的意境,这是其他一些诗 人所难以企及的。月亮在李白眼中不仅代表美,引起他的相 思,而且在李白看来月亮是永恒的象征。四、月亮是永恒的象征作为天才诗人的李白,他的月亮诗蕴藏着 巨大的人格力量和深刻的哲理性。月亮高悬天 空,它唤起了诗人的宇宙意识和历史意识,让人 们产生一种寻求生命真谛的哲理,它启示着诗人 对宇宙永恒的思考。

  诗人站在月光下便有一种掩 饰不住的思古之意,月亮此时成了历史的见证,张若虚在 春江花月夜 中将月亮与人生紧紧联 系,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之奥秘。

  李白的把 酒问月更将月亮的哲理升发到一个高度。把酒问月(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免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作者描述了月亮的不可知性,他剖析月亮运 行的空间与孤寂的变化规则,提示月亮所蕴含的 生命启迪,他通过对人与月在时间上的差距,突 出了人的悲剧性。(中国诗苑英华 李白卷)云 “诗人借问月以发人生之感慨。

  ” 11由 此可以看 出人生是短暂的,其间有不尽的坎坷、曲折、孤 独、寂寞,但李白认为只要明月常相伴,忘却一 切,人生一样可以像月亮自由自在,人生虽然是 短暂的,但其精神可以永存。在这些诗句中,人 与月成了鲜明的对比,而月则成为宁静而永恒的 存在,然而人终不能像神仙一样,所以,此时,亘古不变的明月成了李白对酒当歌的倾诉对象。

  在这种情景下,诗人可以暂时逃脱残酷的现实,去追寻短暂的欢乐。正是由于明月的亘古永存,李白才达到了对人生、社会、宇宙的透悟。综上所述,月亮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显著地 位,即使在今天,中国人对月亮仍是情有独钟的,月亮所具有的意象之美仍影响着我们的文学创 作。本文选择了一些李白的关于月亮的诗词,根 据月亮意象不同的象征意义,将它们进行分类、整理,总结出以上几点李白诗中的月亮所具有的 意象之美。希望有助于我们对李白诗词有更深入 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