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教案大全 > 生物教案 > 《参观博物馆有感》1000字|参观博物馆有感1000字

《参观博物馆有感》1000字|参观博物馆有感1000字

时间:2019-10-27 09:28:17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参观博物馆有感》1000字

今天,东方今报的老师组织我们去参观济源市博物馆。如果你有兴趣,也跟我一起来吧。

老师先让我们换上小记者的衣服,带上小记者的帽子,我可开心了。一进博物馆的大门,心情就很激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的图案,上面印着《女娲补天》。讲解员告诉我们,女娲先用老龟的四条腿支撑住了天,当地还有一条易东河,那里面还有很多五彩斑斓的石头,传说这个地方就是女娲炼石的地方。在我们济源邵原镇的东北方,还有一座鳌背山,这座山的外形从远处看就像一座硕大无比的龟。我心里想,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后来,我们跟着讲解员来到二楼,那里有很多汉代人用的东西,如:汉代人用的镜子、碗,还有熨衣服的东西……看得我眼花缭乱。我最感兴趣的是百花灯,百花灯有分三层,最下面一层雕刻有很多动物,都是按照顺时针在转。为什么有这个百花灯呢?那是因为汉代人死了之后,想让自己的灵魂上天堂和神汇合。每当人死了以后,汉代人就把百花灯里面倒点油点燃,祈求平安。你们看,古代的东西真得很有价值,值得我们去探索。

这次活动很有意义,让我知道了一些以前不知道的事,也让我们心灵受到了震撼,希望多有机会去参加博物馆,更多了解人类,了解历史。——————

参观博物馆有感

今天,学校为了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家乡的悠久历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举办了参观齐齐哈尔市博物馆的活动。

来到博物馆,解说员阿姨带我们参观了抗日战争馆。其中介绍了王宾章在望江楼唤醒同胞抗日的题词:“千重江山收眼底,万家夏乐上心头”。日本人看见了,就把他抓起来,可恶的日本侵略者……

参观航天英雄展馆,里面介绍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翟志刚和刘伯明都是我们齐齐哈尔市人,翟志刚在太空首次出舱行走,迈出了中国航天历史性的一步,这让我身为齐齐哈尔人感到骄傲。

最让我感兴趣的是第三个展馆,走进去仿佛进入了原始社会,我看到了原始人烤鱼的样子,看到了卖药的铺子,看到了普通百姓人家。看着这些,自己好像也进入了那个时代。

最让我感动是抗日英雄展馆,他们吃不饱穿不暖,用鲜血和生命捍卫国土,换来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低下头,为在战争中牺牲的英雄们默哀。

最后我们看到了新中国成立六十一年来的成果。通过全国民的努力,我们的国家富强了,人民生活富裕了。相信我们的国家会发展的更好,中国是最棒的!

这次参观博物馆,让我看见了中国的过去和未来,了解了齐齐哈尔的历史。以后我要加倍努力学习,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我爱您,中国!

作文二:《参观博物馆有感500zi》3600字

位于上海闸北区天目东路宝山路口的上海北站,又称上海北火车站,旧称上海站,全称应该是上海火车北客站。新的上海火车站建成后,该站改名为北站、老北站。而现在所看到的,只是按原比例80%在原址所建的上海铁路博物馆。那里曾是人们熟悉的老北站的前身、中国最早的铁路站屋,再现了有近80年历史的上海铁路站屋的英式风格建筑。这次重建老北站,让昔日旧貌在这里重现具有历史意义。作为中国铁路发展史和一系列重要事件的见证地,上海铁路局还将把还原后的这座建筑布置成历史陈列馆,里面将陈列珍贵的遗物、不同历史时期的列车照片,还会在室外展区中展示中国最老的火车头,并有计划通过声光电互动等方式,让参观者触摸历史。老北站是我们每个人都很熟悉的地方,过去的岁月历历在目。

上海北站曾经是沪宁、沪杭甬以及淞沪铁路的交汇处。当年这里近邻租界,门前的界路(天目东路)是上海公共租界和华界的分界线。

如今,要在天目东路上寻找租界与非租界的分界线——“界路”的遗迹需要有点耐心。在天目东路80号上海铁路局的对门,有个居民小区叫均益小区,前几年,还有一家名叫嘉露的旅社在铁路局对面,现在,真正的嘉露旅社已经搬到均益小区的里面了,只是在外面留了一块硕大的广告灯箱。

嘉露与界路,为什么我们今天要说及嘉露?因为嘉露和界路,在吴语中读音有很大的相似性,这里保留着关于界路的仅有的信息,从中我们便可以探求界路的历史渊源。如果没有“嘉露”这两个字,关于殖民地的上海,关于老北站门前那条名声显赫的大马路,剩下的最后一点基因,恐怕真的要湮没在时间的长河中了。

上海最早的火车站,沪宁铁路是1908年通车的,上海滩那么大,车站选择在哪里,这就要从先于沪宁铁路之前的两条铁路说起,一是吴淞铁路,另一条是淞沪铁路。

中国这块古老土地上最早的一条营业铁路,于1876年在上海建成,名叫吴淞铁路,站址就在今河南北路、七浦路口。前几年,河南北路上还有一家商场残留着吴淞铁路的信息,解放后,那商场一直叫铁马商场,我清楚记得,那里还有个叫铁马路菜场的,我去过,不过如今己难寻踪迹。铁马,是铁马路的意思,这是一个多世纪前人们对铁路的通俗称呼。现在河南路七浦路,铁马商场已经拆除。时称上海火轮房的上海最早火车站。站场占地500平方米,车站南面是一条小河,这条小河后来被填没,筑成七浦路,如今这里是闻名遐迩的服装批发市场,河南北路拓宽后,成为一条通衢大道,原来的车站就湮没在路中了。

1898年,清政府主导建成了淞沪铁路。淞沪铁路上海站的站址在上海县和宝山县的界浜北岸(今天目东路)北侧。当时,这里四周相当荒僻,很少有老百姓居住,周边多沟浜、荒地。当时的站屋只有两间房,砖木结构,房子是中国江南传统建筑的模样,尽管没有英式建筑那样的气派,但这种式样更符合国人的心态。这个车站,售票房20平方米,行车房仅有售票房的一半,而旅客乘车的月台则是泥土夯制而成的。尽管车站很简陋,但毕竟是自己的,所以当时上海老百姓都踊跃来乘坐,有钱的公子小姐自不待言,就是那些拉黄包车的小伙子,或是在四马路书寓里卖唱的女子也来赶一赶时髦。

淞沪铁路上海车站对老北站的最终定位起到了推动作用。淞沪铁路上海站是中国人主导建造,不必优先考虑租界,因此朝北侧开阔地带移动了大约数百米。后来,沪宁铁路造好后,自然就有了淞沪铁路和沪宁铁路接轨的问题,于是,新的上海站又被沪宁铁路所吸引,往西侧移动了数百米,完成了最终的定位。

当时界路以北是一大-片芦苇荡,很少有人家居住,因此就减少了拆迁的麻烦。沪宁铁路上海车站是1908年4月开始建造的,次年7月竣工,取名沪宁车站。这个车站和上海此前任何车站都不可同日而语,规模宏大,气派华美。站场占地10.5公顷,一幢气派华美的4层英式洋房拔地而起,洋房占地1950平方米,内有房屋76间共5000平方米,集办公、候车、售票于一体。老北站体现了英国古典建筑风格,正面是两个对称的塔楼,外形简洁,窗户宽大,立面看上去凸凹起伏。室内用深色的桃木做护板,板上有浅浮雕。建在大厅中央的售票亭完全是木构造。广场开阔空旷,面积达1000平方米。开站初期,每天有10对旅客列车出发和到达,每天有1000多名旅客在此上车下车。货运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每天有20车货物到达,棉纱、蚕茧、火柴、肥皂、时髦的服装、当天出版的报纸都通过铁路昼夜传递。

日本侵华战争打响后,“一二八”和“八一三”两次炮火使老北站惨遭破坏,北站还一度被日军占领。抗战胜利以后,两路局于1945年10月30日接管车站,随后对车站进行了修、扩建,使车站面貌有了一定的改观。解放后,上海作为国际、国内经济与科学交往的中心,北站承担了70%以上的陆上客运任务,改革开放后以来,陆上大门的客流量与日俱增,接发列车最高时达58对,发送旅客最多时达11万人次,高峰时,列车密集,平均每2.5分钟有一列车接发。至1987年底,上海新客站建成投入运行;同日,上海北火车站宣告退役。

老字辈上海火车站,就位于闸北区东南部宝山路向西处,紧夹在天目东路、虬江路和交通路三岔路口之间,自从“老北站”诞生后,近80年此处便成为上海陆上交通中心和南北枢纽。上世纪80年代,“老北站”春运高峰时期曾创下日运输近15万人的纪录,滚滚人潮给火车站周边带来商机,“不夜城”也渐成上海火车站的专有名词。

老北站和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是紧密联系的,见证了一个个历史的瞬间,随举数例便知:

1,意气风发、对建立共和充满信心的孙中山,从这里乘火车去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已经定格成为永恒。

2,1921年的夏天,上海老北站做了一件足以让全世界震惊的大事,不知不觉中帮助中共一大代表转移到浙江嘉兴,在南湖里开完了会议。

3,1930年4月4日的《中央日报》文中提到的“花车”就是宋美龄的公务车,现在作为文物停在了上海铁路博物馆的大院里。那一年,宋美龄33岁。巧的是,2003年“花车”刚运到上海。粗看花车与普通的绿皮车没有什么两样,但走近仔细看,车厢别有一番古朴雍容的气度。车身外镶满了铆钉。木制窗框的玻璃车窗内,白色的窗帘虚掩着,仿佛主人的身影随时会在那里出现。这节车厢是向美国车辆进出口公司订购的,1930年运抵中国。车底转向架上的铸字“USA”及车厢踏板上的英文字样依然清晰可辨。全车采用钢结构,以4500多颗铁钉铆接而成,十分坚固耐用。虽然经过70多年,车辆的走行部分依然完好。

这辆车的传动部分非常独特,与所有的车辆都不相同,这是因为,这辆车是美国的厂家特制的,用了最好的钢材和当时比较先进的油棉纱轴箱。车身长22.96米,宽3.2米,高4.8米,看上去显得高大气派。车内设施齐全,有客厅、起居室、小会议室、卧室、卫生间,还有可以做西餐的厨房。车内装饰显得富丽豪华,车顶灯、壁灯的灯座皆为白银制成,会客室有橡木桌椅一套,椅面和靠背均为牛皮包蒙。车厢的末尾是个小巧的瞭望台,铜制栏杆围出了一个小小的空间,乳白色的廊檐体现出一点悠闲与温馨。

这节车厢曾随宋美龄女士走遍大江南北,见证了中国历史的风雨沧桑。解放后铁道部将该车先后配属给部专运处、北京铁路局,1964年又调配给铁四局,成为工程指挥车,跟随筑路大军转战南北,先后因工程需要奔赴过詹东线、通让线、枝柳线、皖赣线、阜淮线、商阜线和合九线等。幸运的是该车在文-革中被调到成昆线上的沾益,在险峻闭塞的大山中躲过了一劫。

1995年后,该车被停放在安徽淮南的大通老站,由铁四局车辆管理中心负责日常管理和保养。2003年9月由上海铁路博物馆收藏。现在的这辆公务车经整修,已基本恢复了原来的历史旧貌,既再现了它的实用价值,又突出了欧式造型的古朴与庄重,显得非常华贵典雅。

4,红卫兵大串联、知青上山下乡,离不开老北站。

当上海加快改革开放发展脚步时,80高龄的老火车站,明显有些力不从心。1987年12月28日,“老北站”因设备、场地等已达饱和极限,再也无法修建改造,只得迎来退出历史舞台的最后一声汽笛。就在这老一代火车站西侧处,崛起了一座年轻、宽广的新客站,当时,新客站规模大、设备新、技术先进,成为国内知名的铁路客运站,拥有日上下客流量25万人的巨大吞吐量,将上海与全国更快地连接在一起。但“新客站”的“新”,时经不到20年,位于徐汇区西南部的铁路上海南站的崛起,铁路上海南站,即不断见证了中国铁路发展迈向新高度的新起点。

上海老北站与我也是情有独钟,无论是童年时跟随家人来上海,毕业后分配来上海,工作后公差进、出上海,还是假日、春节探亲返乡,虽说日后的公差也都是以航空飞机为首选,但在那上海老北站总是会留下来、去的足迹。

我想,上个世纪十年代上海火车新客站落成前,位于闸北区的上海火车北客站,我不知道对众多从上海北站进入上海,或从这里离开上海的人来说,上海北站意味着什么?但对于我,上海北站留在生命中的印记,就如蒙了灰尘的瓷器一样,稍加擦拭便会釉彩鲜亮。

“前方到站,是本次列车终点站--上海……” ,“上海到了”, 多熟悉的声音,那时的到了是《上海老北站》……。

作文三:《参观博物馆有感600》600字

今天,是国庆放假的第二天,妈妈带我去参观了辛亥革命博物馆.

博物馆周围绿树成荫,人们坐在长椅上尽情地沐浴着这温暖的阳光.有的在看报纸;有的在吃零食;有的在聊天;还有的在逗自家的小宝宝玩.到处是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

走到博物馆的大门口,两面中华民-国的旗帜呈现在了我的眼前.那国旗是由九个金黄色的圆圈围起来的,外面是一个黑色的有九个角的大星星,星星的每个角上也都有一个金黄色的圆圈.虽然不知道这个九代表着什么,但是我依然对这面国旗充满了敬意.因为,这面国旗代表了中华民族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艰苦历程,也体现了中国人不屈不挠的精神.想到这里,我便大步流星地走了进去.

我和妈妈首先参观了毛泽东家史家事管.一进大门,一个金光闪闪的毛主席雕像呈现在了我的眼前.雕像中的毛主席嘴巴紧闭,眉头紧锁,双手背后,显得十分严肃,好像在思考着什么.两只脚分开成八字形,像是在来回踱着步子.

从毛主席的介绍中,我了解到了毛主席平时是一个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人.而从毛主席与家人的照片上我由懂得了毛主席在家中是一个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而有对子女要求严格的父亲.他总是喜欢给子女讲一些关于革命的故事,还鼓励全家人投身到革命事业当中去.平时家里有什么事情总要和家人商量之后再做决定,从不自作主张.毛主席有一句话使我特别感慨,他说:我是国家的主席,而不是毛家的主席.平时我们在学校当了一个芝麻大点的官都要回去炫耀一翻,还指使家人替自己做这做那的,我们真应该向毛主席学习,学习他那不以名利压人的精神.

参观完博物管之后,我突然觉得自己在这一天中明白了许多,许多……

作文四:《参观博物馆有感1》1500字

姓名:王芸                                   学号:540912070319                                指导老师:郭晓先                                  班级:国教环艺093 参 观 “ 河 南 省 博 物 馆 ” 有 感

参观“河南省博物院”有感

2012年4月26日,我与朋友一起参观了位于郑州市农业路上的河南省博物院,占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展馆整个院区绿草成茵,环境幽雅,馆中有园,园中有馆,展厅内部陈列精致,文物荟萃。 建筑造型如金字塔般的三角锥模样,经艺术夸张演绎成戴冠的金字塔造型,简洁质朴而不失典雅大方,非常吸引行人的目光。

河南博物院最重要的大型基本陈列。展览分布在主展馆一、二层八个展室内,据有关数据显示,该陈列总面积3200平方米。展览由序厅、“文明曙光”、“三代辉煌”、“兼容并蓄”、“盛世荣华”、“余光明媚”及观众参与部分组成,汇集河南出土的精美文物约2000件,河南博物院藏品。走进馆内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单人牵双象的大型雕塑,象征着河南简称”豫”的来历和意义。雕塑后面是描绘河南整体地理人文面貌的壁画,折射出河南作为中华文明发源地的悠久绵长的历史文化底蕴。

我们按照一定的历史顺序进行参观,首先看到的是原始族民生活的面貌,展示了新旧石器时代的遗物,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裴李岗文化,他们都别具特色。进入兼容并蓄的两汉及魏晋时代展厅,可以看到馆藏相当丰富的汉代器物,陶制的房屋建筑模型,汉代的人物陶俑,涵盖乐舞等各行各业,形态各异,制作精致,投射出千姿百态的风致,这些出土的文物,对研究当时的建筑思想已经时人生活形态都有很大的帮助。记忆中很深刻的是西汉时期的金缕玉衣,金缕玉衣

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大致出现在西汉文景时期。据《西京杂志》记载,汉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铠甲,用金丝连接。这种玉匣就是人们日常说的金缕玉衣。当时人们十分迷信玉能够保持尸骨不朽, 更把玉作为一种高贵的礼器和身份的象征。河南省博物院的玉衣为西汉时期梁王的殓服。

在盛世华容的隋唐时代展厅,文物的展示更是让人应接不暇,首推的当然是唐三彩。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宋金元展厅,首先自然少不了代表着宋朝经济文化繁荣,人民生活姿态的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一级国宝。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卷中,画中主要分开两部分,一部份是农村,另一部是市集。画中有814人,牲畜83匹,船只29艘,房屋楼宇30多栋,车13辆,轿8顶,桥17座,树木约180棵,往来衣着不同,神情各异,栩栩如生,其间还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情节,构图疏密有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颇见功底。它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图中描绘的景致,完全呈现出立体风貌,每个建筑,每个人物,都刻画的惟妙惟肖,十分逼真。明清的文物保留相对完好,大部分文物是与明清时代人生活娱乐关联的,如衣物,饰物,餐具,家具,玉器,古玩,字画等等,展品十分

丰富。

河南省博物院中的藏品,上至夏商,下至民国的东西,都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看过之后,我对我们的中华历史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也感受到了中原地区悠久历史文化的厚重和灿烂。

参观“河南省博物院”有感

姓名:王芸                   班级:环艺093班                   院系:国际教育学院

学号:

作文五:《参观博物馆有感》400字

参观博物馆有感

今天组织开展了第一次班级活动,主要参观了上海博物馆。早上八点从学校出发到达目的地时正好开馆,位于人民广场的上海博物馆远远看去,形似一只青铜巨鼎。这只青铜巨鼎的造型就来源于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西周青铜重器大克鼎,而大克鼎正是来源于著名收藏家潘达于先生的捐赠。 经过了安检进入到了馆内,一共四层, 一楼是大件的文物,青铜器和雕塑馆,放在一楼方便搬动。二楼是瓷器和陶器,三楼是古代书画展,四楼是古代生活用品器具展。内部的展览流线也是多种多样。青铜器展是双线的流线组织,由展墙相隔,大致为s形路线,一些重要展品单独放置在中央,成组成套的展品放在展墙里。雕塑馆则用片墙隔开。

古代瓷器艺术展览中展出的一件件精致的瓷器,无不体现出古代人民的智慧,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古代瓷器艺术的魅力;佛造像的展示,演绎了不同朝代,不同地域佛像的精彩故事。我们不仅欣赏了古代各时期的珍品,还了解了一些原本不太知道的知识,如陶器的主要制作方法啊,瓷器与陶器的区别啊,唐三彩的工艺啊,还看到了整个烧窑过程的模型。从主要瓷器的品种简介和实物观赏,真的使自己和同学们获益匪浅 。

作文六:《参观博物馆有感》11900字

参观博物馆有感

2011年3月19日星期六的下午,阳光明媚,万里无云,西苑中学历史兴趣小组的老师带着我们踏着和煦的春光来到了淮北市博物馆参观!

几经周折,我们来到了淮北市博物馆的大门口,那苍劲有力的“淮北市博物馆”立刻吸引了我们的目光,这六个金色的大字便是我国近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郭沫若先生于1977题写的。淮北市博物馆(又名中国隋唐大运河博物馆)是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始建于2001年8月,2004年9月开馆,占地40余亩,建筑面积10670平方米,总投资3500万元被誉为,淮北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

淮北市博物馆是一座把煤文化与隋唐运河文化巧妙结合起来的建筑。象征着淮北这座煤炭城市犹如一艘乘风破浪的航船,在历史长河中勇往直前,奔向光明的未来。其建筑风格既有历史的沧桑感又有现代的节奏感。淮北市博物馆共设八个固定展厅:隋唐瓷器厅、汉画像石厅、十二大名人厅、运河遗韵厅、宋代瓷器厅、书画厅规划厅、古相贵珍厅,分别展出淮北地区出土文物和征集的全国名人字画,这些展品都产生了极大的社会效益,为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做出了积极的作用!

随后我们便跟随讲解员进入了展馆。首先我们参观的是淮北市博物馆的序厅,在这里我知道了淮北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

化遗存。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尔后,春秋宋国的别都,秦之泗水郡,西汉沛郡,东汉沛国的治所设于相城。现已在相城地区发现、清理古墓葬、古文化遗址数百处,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这些文物以鲜明的时代风格和地方特色为世人所瞩目。

接着我们进入了淮北市博物馆的隋唐瓷器厅,内展出了很多瓷器,它们不仅精致优美,还有着很深的历史意义。其中我最喜欢的就要数青釉刻花执壶和长沙窑青釉题诗执壶了。青釉刻花执壶高21.2厘米,口径8.8厘米,腹径12.6厘米,底径6.7厘米,它侈口,长颈,平沿,斜肩折收,弧腹,圈足,肩部饰有对称的一弯曲形长流和一条形把,上下分饰两道凹弦纹,中间刻花纹,腹部用坚纹分隔为四个区域,刻有对称的牡丹纹。通体施青釉,釉色青中闪黄,是一件艺术珍品。长沙窑青釉题诗执壶高18.6厘米,口径9.6厘米,底径

9.4厘米厘米,它敞口,长颈,溜肩,瓜棱形筒腹,平底。肩部对称装一棱形短流和一长条形把,流下题一五言绝句诗:夕夕多长夜,一一二更初,田心思远客,门口问贞夫。通体施青釉,有着很深的历史意义。

随后我们进入了淮北市博物馆的心脏—运河厅内的码头遗址。这里以木刻画和古船遗址为展览重点,在这里我了解到了:1999年初,安徽省在改造宿永公路淮北市柳孜段时,陆续发现一些唐宋时期的文物,这引起了淮北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立即向省文物局、国家文物局报告。同年5月,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省考古所与淮

北市博物馆、濉溪县文管所组成联合发掘队进驻柳孜。经过多年的努力,隋唐大运河遗址的发掘与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与专家的关注。先后被国家文物局评为1999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001年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着很深的历史价值,与其一起出土的文物也有很多,像巩县窑三足、磁州窑白釉黑花罐、寿州窑黑釉双系罐和三彩虎枕都是极佳的集艺术与历史为一体的珍贵文物,令世人和外国友人刮目相看、嗔目结舌! 然后我们又参观了汉画像石、宋代瓷器厅的精美产品,这些展品都带给了我们视觉得顶级享受。

这次的参观使我感受到了快乐,收获到了幸福。真是我打开眼界,增长知识。博物馆真是太棒了,我们的家乡真是太繁荣了,我们的祖国真是太伟大了!我爱历史,更爱我的祖国!

西苑中学七六班

孟祥升

2011年3月23日

一、鹅头桶

正月初一,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温州博物馆参观。在博物馆里最让我留连忘返的是艺术品展厅。在展厅里各个年代各种造型的艺术品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特别是有一只造型独特的木桶吸引了我的眼球。那是一只什么桶呀?一只圆圆的桶上有一个长长的把,这个把的造型是一只鹅头,桶沿是高低不平的,因为它代表着鹅的翅膀和尾巴,整个桶看起来就像一只浮在水面、回头展望的鹅,使我想起一首古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爸爸告诉我说:这种桶是温州最有特色的木桶,叫鹅头桶,是古人用来装洗衣服的,因为古人洗衣服是到河里

的,人们把洗好的衣服放到桶里,然后用手挎着鹅头桶提回家,这样既轻松又好看。我心想古人真聪明,我也要好好读书,假如我也发明一些东西放到博物馆,让将来的观看,那该多好啊!

二、蝴蝶盘

呀,博物馆里怎么会飞进蝴蝶来呢,哦,是我老眼花眼了,那不是蝴蝶,是蝴蝶造型的木盘子,它是用一块木板刻出来的,上面有一圈圈的年轮,整个盘子漆成棕红色的,可好看了。听爸爸说,“这是古代人在过大年的时候装水果,瓜子招待客人的,叫蝴蝶果盘。”我们家也有果盘,但那是玻璃做的,虽然看起来很洋气,也很好看,可我还是喜欢这只蝴蝶盘。不知道现在还有这种盘子卖不?

三、活字印刷

在展厅里,我看到了木刻的和泥土烧制的活字印刷字盘,在爸爸的讲解下,使我知道了印刷的基本发展史。

最早的时候,我们的祖先要印书,先在一块磨平了的蜡石上将文章刻上去,然后一张纸一张纸地拓印出来,如果要印第二篇文章,就把原来刻好的文章磨掉再刻,这样很费时,而且无法再版。后来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人们觉得方便多了,毕升把一个个字刻在特制的泥块上。然后烧硬要排版时,就按文章将这些字排在一个特制的字盘里再去印刷,印完了放起来以后还可以再用。到了近代,人们发明了机械印刷,印刷的速度是快了但是排版还是要手工操作的,其实也没多大进步,现在可好了,采用电脑激光排版了,不但印刷速度加快,质量也越来越好,不知道将来的印刷还会发展到什么程度

2009年3月7日到区博物馆参观,看到了上至商周下及明清的出土文物。展览的品种繁多,有石器,青铜器,铁器,玉器„„

其中,印象最深的要数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剑。剑身一尺来长,其造型大致均为宽窄宽窄结构,看过关于兵马俑的研究的电影《复活的军团》的人都知道,这是一种防振结构。青铜剑由于青铜本身的属性很容易被折断,铸造使用宽窄宽窄的防振结构可以延长铜剑的寿命,同时可以增强他的杀伤力。于是不得不感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能让青铜剑的优点发挥到极致。

再次给我予震撼的便是在家乡西林出土的西汉时期的铜鼓。鼓身遍为青铜铸造,直径约为一米,由上鼓和下鼓两个部分构成。上鼓和下鼓分别为鼓身的上部和下部,上部和下部合起来便是完整的鼓身。鼓面绘有精致的图纹,至今仍清晰可见。关于铜鼓的功用,据说是用来盛放古代句町国国王尸骸的,因为铜鼓出土时鼓内盛放有人的骸骨。那何以见得这骸骨便是国王的呢?据导游解释,西汉时期铸造青铜价格还比较昂贵,铸造这么精美铜鼓的花费一定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一般人根本没有办法支付,平民死只有用陶瓷罐盛放,故推断为国王等贵族的尸骸。利用铜鼓盛放尸骸这种现象在全世界范围内虽非绝无仅有,但亦是凤毛麟角。铜鼓和铜鼓葬是我国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其源地便是中国,便是广西,便是西林。西林素有“铜棺铜鼓之乡”的美称。于是思绪便飞到那个历史上闪亮的句町王国。

出门在外求学,每当提及家乡,我的内心总是一种隐隐的痛。在外人看来,家乡永远是原始和野蛮的代名词——包括我自己也曾这样认为。那是一片荒蛮的土地,穷山恶水。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穷山恶水养刁民”,家乡的人受教育程度有限,故相比之下较不讲理,兼之好事。据说某地的工厂拒收家乡的男性民工。这也是我心头的痛楚之一。住在这

里的人世代自给自足;那是封闭在群山怀抱里一座小村庄,仅有一条泥泞不堪的“公路”与外界相通。这样的一条路,来往的车辆便顺理成章的少,于是每当放假回家,等车,坐车便成为了我心头不可磨灭的痛。就这样,在众人面前,我羞于提及自己的家乡„„

站在铜鼓面前,我不停的思想着,原来家乡曾经也用有过这么一段辉煌的文明。紧接着,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于是我在众人面前大胆的站了出来——我就是铜鼓衣钵子孙。如今,家乡日渐发生改变,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祝愿家乡的明天更加美好。我爱我的家乡。

散文在线(.sanzx.)首发网址:://sanzx./suibi/xushi/2009/4319.html

《参观国家博物馆有感》简介:

从门头沟坐26路小巴到苹果园,改乘1线地铁,大概半个多小时后到了西单,在一家面包坊买到了妻爱吃的法国

《参观国家博物馆有感》正文开始>> 从门头沟坐26路小巴到苹果园,改乘1线地铁,大概半个多小时后到了西单,在一家面包坊买到了妻爱吃的法国面包。因为早晨起的晚没有吃早饭,因此两人就地将法国面包解决了一部分,安慰了一下肚皮后,坐22路公交到前门。前门的人很多,携妻穿过

众多来自不同地方的游客,来到国家博物馆正门的“北京2008奥运会倒计时”纪念牌前。妻的学生证在毕业时没有被学校收回,因此钻了个空子,凭借妻的学生证为妻买了张学生半价票,而我,只能买张成人票。还好,国家博物馆的票价不是很高,总共花去我们45元。存好包、拿着票,我们步入博物馆,开始了在时光长河中的荡漾„„

一、印加人祖先及其珍宝展

曾经听说过印加人及其创造的古代文明,但因为以前对历史的不在意,对古代文明的缺乏了解,所以,对印加文明并不是很了解。今天去了博物馆,才知道有印加文化的展览。带着一头的雾水进入展厅,在消逝了的古文明发掘文物中参观。虽然说通过参观,对印加古文化的了解没有多少系统的深入,但却被古代印加人的智慧和由他们创造的古文明所征服。

此次的印加人祖先及其珍宝展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秘鲁国家文化委员会共同组办。展厅分为六个部分,依次向游人展示了印加文化的起源、发展、壮大、鼎盛、衰落及灭亡的

全部过程。通过大量的出土实物,向参观者再现者昔日印加人的生活、宗教、政治等各个方面。展示的文物以陶器、金银饰品以及纺织品为主,各种形象的陶制品向游人展示着古代印加人在生活和生产的过程所展现的聪慧,金银饰品显示着古印加人的富足,纺织品让游人对古印加人的灵巧感叹不已。

古代印加帝国的疆域主要区域在今天的秘鲁共和国,古代印加人早在一万四千年前就已经抵达秘鲁,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开始在那片神秘的土地上创造古代文明。1438年印加王帕查库齐即位时建立的印加帝国使印加文明走向辉煌。1532年贪婪的西班牙殖民者皮萨罗侵入印加帝国,使印加帝国逐渐消亡,印加文明逐渐湮灭。感谢考古学者的研究和发掘、出土的很多的珍贵文物,使得今天的我们还能在废墟和残存的文物中领略和感受往日的文明。

站在仿制的马丘比城的巨石城墙边,似乎能感觉到古代印加人在富贵的马丘比城里举行祭祀活动的庄严;透过展厅墙上张贴的“太阳神庙”图片,感觉自己已经站在古印加人的祭祀队伍中对古代神灵进行庄严的定礼膜拜;透过防护玻璃看着展柜里那些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陶器,想象着妻和我在亲手或拿、或端、或抱着那些陶器行走在大地上。古代印

加人对猫科动物有着很强烈的图腾崇拜,在这些展示的陶器文物中有着很大的体现。在很多的陶器上可以看到有猫科动物造型,包括他们的淘制的武士都是以猫科动物作为头饰。

由于时间太短,加之妻与我当时的准备又不是很充分,所以,现在只有凭借我模糊的记忆,将此次对印加人祖先及其珍宝作一个不是准确的描述。

“葵布”,是一串串打着结(打结的部位不同、打结用的绳子的颜色也有差异)的细绳在竖向依次连结在一条横向绳子上组成的物品。它是古代印加人来传递信息和计数的工具。由于古印加人没有文字,因此,葵布成了传递日常信息的主要工具。佩服古印加人通过绳索上不同部位的打结来记录当时所需要的信息,更佩服他们能通过这种方式来建立和维持古印加文明,这是需要极大的智慧和坚韧的。

一颗中年女性的头骨。之所以对这个展品记忆深刻,倒不是我有什么异常的嗜好,主要是这件展品向参观者展示了古代印加人的高超医术。在这颗成年女性的头骨上,可以看到前后共有五个环切的一指粗细的孔。正是这五个孔让这颗头骨有了特殊的意义,因为它向后人展示了当时的古代印加人所拥有的高超医术:古代印加人可以通过复杂的头部环切外

科手术来治疗某些疾病,使病人康复(通过对出土的环切头骨的研究表明,头骨切口周围有感染的痕迹,肯定手术是在活着的人头骨上施行的,这是很大胆的外科手术,而且令人惊讶的是做了环切手术的病人都完全康复。这位病人大约做了五次这样的手术,每次手术后似乎都痊愈了。——引自博物馆对该展品的说明)。

鱼纹棉制方巾。在一尺长宽见方的棉布上,古印加人利用高超的纺织技艺,象蜘蛛布网一样,在棉布上有序列的排布着鱼纹和双线纹,黑白相间的颜色让鱼纹在双线纹上紧凑有序的排列着。

人头形陶瓮,是用来承载液体的容器。它的大肚子造型很有意思。瓮颈部呈人头像形,椭圆形大肚子的瓮腹,腹一侧有系绳用的直耳,瓮底为平底。这个陶瓮将彩绘与雕塑有机地融为一体:人物帽子上的垂直条带纹和螺旋纹饰、垂至肩部和背部的黑发以及纤细的双眉、瓮体上的战利品头像、艺术化的猫科动物图腾纹饰等均系彩绘而成,而人物的双耳、鼻和嘴则采用雕塑的方式加以处理。如果这个陶瓮装上液体的话,整体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大肚子的男人因为喜欢那样的液体而忘乎所以的将自己的腹部喝的滚瓜溜圆。

金猫头。古代印加人对猫科动物很图腾,这个金子做的猫头又一次应证了我的感觉。金猫头为圆头造型,圆眼、内嵌贝壳,宽鼻,鼻孔圆张,嘴部半张,吐出长舌,露出三角形尖牙,双耳略微前倾。耳、前额、胡须上垂挂金属圆片。记得博物馆的说明上写的是这个金猫头属于“比库斯文化”(印加文化的一个过程)的雕刻作品,富于艺术表现力,对猫头以一种极其夸张的形式表现出来,好象主要用于祭祀。

以上是我在自己模糊的记忆中将各类展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件写了出来,当然,每件展品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灵魂,一件展品就是一段历史,就是一个场景的再现,但因为记忆的模糊和篇幅的限制,就不再累述了。

二、中国蜡像馆

被誉为“立体摄影”的超现实写真主义雕塑艺术——蜡像,以前只是听说过,从来没有近距离观察和真正接触过。今天,有幸在中国蜡像馆将这个空白做了一个稍微的填补。

蜡像馆展厅在博物馆左侧的二楼,分为一、二两个展厅,主要以人物蜡像为主。在到达蜡像馆的时候,第二展厅的游客相对少些,于是我们先进入了第二展厅进行参观。由于对蜡像这门艺术的了解不是很多,加上我本身的艺术细胞少的可怜,因此,刚开始准备参观的时候,只是图个新鲜、看个热闹,没有什么太多的心理准备,但当我们进入展厅看到人物蜡像之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蓝黑色的太空背景下,我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英雄航天员“杨利伟”同志微笑着向进入展厅的参观者们挥手致意。如果不是事先知道我们进入的是蜡像馆的话,如果不是在“杨利伟”同志所站的台子前竖立着一块“请勿触摸蜡像”的警示牌的话,我可能会跑过去和这位英雄交谈。在艺术家的精心制作下,这个活生生的“杨利伟”站在我们的面前,那种为祖国航天事业做贡献的信心和决心、那种能为祖国航天事业奋斗的自豪感毫无保留的展现在了“他”的脸上。我和妻在“杨利伟”的左侧、右侧反复看了多次,越看越觉得比真人还真,越看越被艺术家的精湛技艺所折服。妻忘记了“不可触摸蜡像”的警示,不由自主的触摸了一下“杨利伟”的“手”确认“不是真人,只是有些软和弹性”后,才拉着我走进“杨利伟”左侧的入口,进入里面的展厅。

手按剑柄的“秦始皇”威猛地站在游客面前,头发花白的“康熙大帝”笑咪咪的摸着自己的胡子,“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人”在“笑谈”中憧憬着共和国的明天,“邓小平”在注视着改革开放的繁荣景象,“十大元帅”向人们展示着共和国将军们的风采。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艺术家的手中被再现了,仿佛让我们也回到了过去,领略到了这些伟大人物的真实风采。

展厅里面专门设置了一个小块,向游客展示蜡像的制作过程。原来,蜡像是先用石膏制作一个实体模型,然后将特殊配比的蜡加热成液体注入石膏模型,待蜡液凝固后将石膏模型脱除,将形成的蜡像修饰完成。说似简单,但在实际的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十分复杂,需要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

带着新学到的知识,经历了因为看到那么多活生生的人物所带来的激动而忘乎所以的差点撞到了墙上的危险之后,我和妻依依不舍的离开二展厅,进入一展厅。

一展厅的人物更多,有体育明星、科学家、艺术家等不同行业的人物蜡像,“斗酒诗百篇”的“李白”斜倚酒坛醉卧在地上酝酿着新的诗句,“巴金”和“冰心”两位老人笑容

满面的谈论着共和国的文学潮流,“‘小巨人’姚明”紧紧的保护着似乎是刚刚抢到的前场栏板球准备传给队友进行反击,“‘外星人’罗纳尔多”留着他夺取“大力神”杯的新发型准备抬脚射门了„„妻和我在一个个蜡像前留恋,在游客们照相机闪光灯的闪烁中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地域。

蜡像被做的太逼真了。艺术家的想象力更加的丰富!有位艺术家做了一个坐在椅子上熟睡的男人蜡像摆在休息厅的过道处,恰巧在不远处有位游客可能因为参观累了,坐在长椅上靠着墙熟睡了。蜡像的逼真让妻子搞不清楚那个是真,哪个是假,仔细观察了蜡像后,又将游客也当作蜡像去观察,结果发现后者是个真人,引的在休息厅休息的其他游客一阵欢笑,不好意思的妻羞红了脸„„

佩服着艺术家们对蜡像人物深刻的揣摩和恰倒好处的把握,感叹着艺术家们的高超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在领略和回味着一个个人物昔日的风采中,妻和我告别了蜡像馆。

三、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特展

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特展的展厅在博物馆右侧的二楼。博物馆一楼右侧的展厅原先是“文化遗产日特别展览”,已于前一天结束了,里面正在收拾整理,不再对游客开放,让我和妻感到很大的遗憾,还好,在接下来在二楼的参观中看到的大量宝贵文物,让我们减少了些许的遗憾。在楼梯口检票后,将打过孔的票张进口袋,同妻一起顺着楼梯来到二楼。感觉到有些累,正好展厅门口的长椅上有空闲的地方,于是让妻一人进去先看,我喝了点水,在椅子上少时休息后进入展厅参观。

展厅分左室和右室两个部分,我从左厅开始参观。顺着门左侧在选购纪念品的众多游人往去,第一件展品就深深的吸引住了我的目光。那是一件青铜器方鼎,具体的名字我现在记不清了,大概叫做“虎耳牛头鼎”。五头形态各异的长角、虎耳的铜牛首尾衔接的站在鼎口上围成一个圈,刚好将鼎口围住;鼎腹两侧各有一只头朝上、尾朝下、呈爬行状的铜虎,威猛之势自然流露;三只虎足形鼎脚均匀的分布在鼎腹底侧,使圆鼎稳稳的站在展柜上。整个圆鼎结构紧凑,布局合理,想象丰富,造型逼真,铜绿色显示着它年代的悠久,让我驻足许久不忍离去,尽情感受着那段昔日的历史。

1959年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墓地第10号墓出土的“彩陶背壶”是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在展厅://.chddh./bbs/中部展出。壶的腹壁一面扁平,两侧各有一环耳,另一面中部有一竖鼻与扁平腹部的一面相对,3个附耳系绳之后便于背在肩后携带。背壶为红陶,近口沿处绘有3个等距离的黑白彩同心圆;壶颈与环耳之间的肩部内白外黑两道细线形成一带状圈,沿带绘有黑地白彩涡纹;壶腹绘有黑白彩同心等边三角形,顶角上下相对沿壶腹排列;腹下绘有黑色细带,在其上等距白点排列;底部绘有白色圆点。我不是一个专业的文物工作者,更非一个历史研究人员,无法从专业角度进行解释和说明这件文物的特点和意义,能做的,仅仅是将我眼中看到的记录下来罢了,以后当我读到相关的资料时,能从我的记忆中找到相关的记忆片段,来让我重温这段历史,引起相应的共鸣,那或许便达到了做为一个普通老百姓所需要的精神享受了吧。

在展厅靠近里侧的中间位置,横列着一个长约2m、宽1m左右的的展台,著名文物“金缕玉衣”就静静的“躺”在里面。对金缕玉衣是早在初中的历史课本中就已经知道了,但对它的认识只是停留在文字的记载上,没有一个实际的或者更可以说是基本成形的概念,今天得以在众多的参展文物中见到了它的庐山真面目,实属幸事、庆事。在我面前的金缕

玉衣是由一块块红白色的大小不一的玉石片组成,大的平均长约10cm、宽5cm,小的平均长约3m、宽1cm,最大的玉石片是脚底的那片,长约25cm、宽10cm左右,所有的玉石片,无论大小,厚度都不到1cm,表面光滑、纹理清晰。在每块玉石片的四角上各有一个米粒大小的孔,金丝穿过这个小孔,将所有的玉石片串连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将要穿戴金缕玉衣的人从头到脚、丝毫没有放过的包裹保护起来。能看出,展示在我面前的这件金缕玉衣是为男性制作的,因为在其大腿根部有用小块玉石片穿接而形成的小筒子,用来盛装男性的生殖器官。头部用小块玉石片穿接起来、按照人的五官巧妙的分开鼻、眼、耳器官,躯干及臂膀、腿部用大块的玉石片错落有秩的穿接,手掌及脚部用大小不同的玉石片按照一定的顺序交叉穿接、用一大块整片的玉石片坐为脚底,脚趾前端用小块玉石片竖立串起,使整个脚部能合适地放入。整个金缕玉衣浑然一体,大小不同的玉石片在金线的连接下有序地成为一个整体,紧凑而不拥挤的将穿戴的人包裹在金与玉的氛围中。据资料显示,这件金缕玉衣整整花费了当时数百名技艺精湛的玉石匠人两年多的时间,花费的资产相当于几百户富裕人家一年的所有花销总和。花费这么大的人力、物力来制作出的金缕玉衣,显示出当时的统治者希望通过这种外在的保护来达到自己尸骨永存的愿望,但后来发上的事实可与他们的想法背道而驰,往往在他们穿上金缕玉衣不久的

以后,他们的坟墓就被垂涎于墓室宝物的盗墓人所挖掘,宝物被偷盗,而他们的尸骨却落的个荡然无存的地步。

一件件的珍品,在我的眼底出现,一段段的历史,在我的脑海中重现。宋呆瓷器珍品“官窑贯耳瓶”、两汉时期的“碧玉谷纹璧”、唐代的“骑驼乐舞三彩俑、三彩马”、商朝的“玉援铜内戈”、两汉时期的“市楼画像砖”、汉代青铜灯具“彩绘铜雁鱼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陶牛车”、让我痴迷的“四羊方樽”等等珍贵的文物,在我的面前一一闪过,让我通过它们去解读和感受那段昨日的辉煌,所有的这一切让我留恋、让我驻足、让我忘记了去分辨左右两个展室布局上的不同,更让我忘记了朝代的更替、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恍惚间不同朝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展现在我的面前,而我,也贪婪的呼吸着那已经久远了的熟悉的祖先的气息,深切感受着祖国母亲的博大精深。

四、中国青少年书画大赛获奖作品展

妻和我的艺术修为都很肤浅,加上我们对于书画作品本身的兴趣不是很大,因此,对于在博物馆一楼中间展厅展出的

“中国青少年书画大赛”获奖作品,兴趣不是很大。对于书画作品的作者们我们很尊敬,也很佩服他们的扎实功底和精湛技艺,只是我们不懂欣赏罢了。在这些作品中间犹如例行公事般走马观花的匆匆穿行了一圈,脑子并无多少印象的情况下,便由进入的门走出了展厅,朝下一个展厅走去。

五、商代江南-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文物精品展

对青铜器的认识不多,对那个时代的了解更少的可怜,只知商朝是青铜文化发展的最高时代,今天,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江西省文化厅共同举办的“商代江南-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文物精品展”,让我和妻在领略美妙的青铜器皿的同时,更增加了许多关于青铜时代的认识。

此次展出的展品,发掘与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乡,它是是继河南安阳殷墟、四川广汉三星堆之后又一震惊世界的商代青铜器遗存。(1989年9月20日,新干县大洋洲乡程家村村民在涝背沙洲(古称“三把伞”)取土修护赣江大堤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十多件呈墨绿色的青铜器,后经科学发掘,出土物极其丰富,主要有铜器、玉器、陶器等,共1478件,其

中铜器475件,玉器754件,陶器139件,以青铜器最为引人注目。这是目前在同一遗迹单位内出土商代青铜器最多的一次,分为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和杂器5类,仅作为礼器的鼎就有方鼎、圆鼎、扁足鼎、鬲鼎4类共30件,品种多,器类全,铸造精工,造型奇巧,在器耳上装饰圆雕虎、鹿、鸟一类动物的造型让人耳目一新——以上资料引用于江西文物信息网)。

我与妻漫步在展厅,解读着青铜器所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美丽与古老。展厅分为“发现与探索”、“ 来源与融合”、“铸铜与琢玉”、“造型与纹饰”四个部分。通过参观,我和妻在领略到新干大洋洲商墓出土文物的精美造型与纹饰,同时也学习了不少的青铜器知识。

在展厅的出口,模拟再现当时发掘这批青铜器文物的场景,看着一件件的“青铜文物”在刚刚被发掘出后静静的躺在地上,静静的任自己的身躯在土中掩埋,似乎等着人们围过去后,开始讲述哪个古老的过去。

顺着展厅的通道慢慢的走着,不时的和其他的游人一样,驻足于某一件展品前,静静的站着、盯着展柜中的展品,“听”着它娓娓述说着它的由来,还有它哪个时代的我们的祖先如

何样的生活。每一个展品都是一部生动的历史,同样,每一个展品都是一本厚厚的史书。

我被青铜器的美丽所征服了!

伏鸟双尾铜卧虎的奇妙造型,让我不由的记住了它。半卧欲起的老虎四足屈蹲,却又腹空且底部不联,竖耳的面目显得狰狞,獠牙前露、凸目粗眉,尾尖上翘的双尾后垂,但在如此凶恶的威虎背部,却伏着一只短尾小鸟,尖尖的喙,圆睁的眼睛,抬着头不知道在看什么。整个青铜器的造型独特、形象逼真,使我们这些游人们的眼睛不忍转到别处。

面对着展览的珍贵青铜器文物,我深感自己文字能力的不足,更为自己有限的记忆而遗憾,如果我能多些记忆,如果我能强些文字,那这些青铜器的美丽和神秘,就将多些和久些陪伴在我的周围,让我继续心醉,让我继续感受祖先们的气息。

六、意大利视觉印象——意大利建筑和设计展

欧洲的现代工业革命曾一度在带给人类高度的工业文明的同时,也将环境污染和自然环境恶化的负面效果带给了欧洲大陆,所幸的是欧洲人民逐渐的认识到环境问题的峻迫性。欧洲大陆的民众们已朝着环保、节能型的社会努力,此次的“意大利视觉印象——意大利建筑和设计展”让妻和我领略了他们在这方面的风采和努力的成果外,更领略了意大利的美丽和独特的风格。

经由博物馆右侧售票处旁边的楼门上到五层的顶楼,在展厅门口平缓了一下刚刚快速爬楼后的急促呼吸,缓缓的与妻进入展厅。屋顶的投影在10m长短通道两边的墙上打出意大利的秀丽风光,让刚刚进入的我们被意大利紧紧的包围。

展厅中间由木板按照不同的主题隔成各自独立的空间,意大利人的日常生活、体育运动、影视艺术、机械制造、建筑、幼儿教育等主题在不同的独立空间中向游人展示。通过对每个主题内展示物品的参观,游人们了解和感受着同处一个地球的意大利人的方方面面。

以前曾经在杂志上看到过的“红唇”造型的沙发、“棒球手套”式样的沙发此次以实体方式出现在我的眼前,让我在感叹意大利设计师的浪漫之余,对他们充满想象力的作品赞

不绝口,更佩服意大利人享受生活的方式和舒爽;在日常生活的小展厅里,我被两幅完全由各种水果拼凑而成的人物肖像征服;巨型的万花筒和设计精巧的玩具显示出意大利人在婴幼儿教育方面的独特与智慧;高速铁路的纵横显示着意大利交通的发达;而不同年代的各种款式和性能的摩托车,又在向参观者诉说着意大利悠久的重工制造业的故事;浓缩比例的建筑模型则向人们展示着意大利建筑风格的独特和创新;而在体育展厅里,万花筒式的布置中放映的刚刚夺得“大力神杯”的意大利足球队的精彩射门,使喜欢激情的意大利足球的游人驻足不前。

注重环抱节能的意大利人重视废弃物的回收再生利用,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索取和掠夺,一件用废弃的钢管连结在一起做成的软式书架,中间用废旧的铁片做成搁挡,在环保和节省资源的同时,突现着使用者的个性,体现出意大利人注重实效和依然浪漫的特点。

体味着意大利人的激情和浪漫、智慧和严谨,感受着意大利的风光和秀色,我和妻意尤未尽地离开了意大利主题展厅。

七、后记

中国国家博物馆于2003年2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直属文化部,是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基础上建成的,是一座以历史与艺术为主、系统展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1959年8月,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大楼落成,同年10月1日,在国庆十周年之际,开始接待观众。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于2004年正式开始进行改扩建,计划于2007年底完成。改扩建后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建筑面积将由现在的

6.5万平方米增加到15万平方米,将建设成与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相称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博物馆。

由于妻和我的历史知识都很匮乏,加上准备不充分,忘记带笔记本和照相机,在参观的过程中没有做相应的笔录和相应的图片记录,丧失了许多的历史知识和珍贵照片;但我们又是幸运的,能够参观到这么多的宝贵文物。当我们一起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众多的文物中间漫步时,感受到了不同时代的历史气息,领略着昔日的时代风采和古代文明的繁荣昌盛。在时间的流逝中,每种文明都经历了各自的产生、发展、鼎盛与衰败的过程,都最终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今天,我们的现代文明也在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向前、向着鼎盛发展,

在走出国家博物馆的刹那间,我不禁在自己的心中轻轻的问道:我们的文明,将会怎样的前进呢?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段历史又在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我找不到答案,又或许这个答案,只有等到我们都烟消云散很久之后,才可能由我们的子孙后代给出一个客观的评述吧!

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我和妻在历史的长河中荡漾。

本文来自:长大导航助学网【://.chddh./bbs/】详细出处参考:://.chddh./bbs/html/18718.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作文七:《参观博物馆有感》2700字

参观博物馆有感

篇一:参观博物馆有感

又一次参观了历史博物馆,每一次都会有新的体会和发现,而且永远感觉不到厌烦。走进历史的长河,沉浸在五千年华夏文明的辉煌之中,在赏心悦目的同时,更感叹于汉唐时期的政治开明,文化自由,科学缜密,经济开放,艺术灿烂,军事强大。根植在统治者内心的,不是玩虚假的数字游戏,搞面子工程,与民夺利,而是建设一个“外硬内软”的国家,让生活在这里的人感到自豪和满足。人民也不用为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发愁,连税负也降到了最低,医疗是完善的,教育是公平的。他们绝对不会想到,几千年以后,在这片土地上,“有尊严地生活”竟成为统治者卖弄的噱头和人民的奢望。

一千多年前的大唐长安,拥有三百万人口,城市规划谨偌棋盘,文人墨客多入牛毛,各国商贾穿梭其间,市民百姓安居乐业。女人们可以不用为了病态美的骨感身姿而放弃享受美食的权利,可以身着男服甚至胡服,骑马,射箭,狩猎,蹴鞠,马球,摔跤„„或是批上羽衣弥裳翩翩起舞,放肆地炫耀出自己丰腴的身材。女人是可以当皇帝的,只要她有能力。儿媳妇是可以娶的,只要有真爱。

走出博物馆,回到这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盛世,心中不免有些遗憾和不甘,方才想起历史发展中出现倒退。

篇二:参观博物馆有感

就在前天冒着寒冷的天气缓步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 以饱满的革命精神和深重的历史情怀参观我们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更加了解了我们祖国成长的历史。我在参观过程中深刻的体会到了祖国母亲的伟大,决心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奉献终身。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在展览中最深刻体会是此刻我们所要承担的责任。祖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处于列强的屠戮和欺辱之中,这印证了“国家弱注定要被外族侵略”的规律。为了避免让历史重演,建设祖国。因为我们是祖国还未绽开的花朵,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奉献自我我们是祖国的希望。

梁启超说过“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正处于风华正茂,挥斥方遒的少年时期。我们应该不断完善自我,积累知识,锻炼能力,磨练品质。只有少年强大才会给祖国有一个良好的基础。

在这次参观中使我愤愤不平的那就是有很多国家来侵占中国的领土在听见解说员慷慨激昂说到南京大屠杀时我仿佛看见那惨目人睹的场景时我的心里是阵阵凄凉但是我也仿佛看见中国人民在顽强与日本侵略者斗争时我立刻就想到英雄的中国共产党不畏强暴,以大无畏的革命牺牲精神,带领顽强的中国人民,与国民党积极合作,坚忍不拔、坚苦卓绝的英勇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这次我参观了明、清与抗日战争时看见了虎门销烟、八国联军攻打中国、签下不平等条约等在清代无能统治下迫使这些事情一一发生。 抚今追昔、缅怀历史,我们不能不认识到这样一个真理,不能不谨记这样一个教训,那

就是:落后就要挨打。这是无数中国人民和革命先烈用他们的鲜血所印证了的真理和教训,也是历史上无数国家和人民用他们的命运所引证了的真理和教训。社会发展局面,使我们的国家永保安全、稳定、繁荣、文明和强大。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人民,更应紧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以真抓实干的精神、以严谨活拨的态度、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去迎接时代的挑战和开辟美好的未来„„

一、鹅头桶

正月初一,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温州博物馆参观。在博物馆里最让我留连忘返的是艺术品展厅。在展厅里各个年代各种造型的艺术品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特别是有一只造型独特的木桶吸引了我的眼球。那是一只什么桶呀?一只圆圆的桶上有一个长长的把,这个把的造型是一只鹅头,桶沿是高低不平的,因为它代表着鹅的翅膀和尾巴,整个桶看起来就像一只浮在水面、回头展望的鹅,使我想起一首古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爸爸告诉我说:这种桶是温州最有特色的木桶,叫鹅头桶,是古人用来装洗衣服的,因为古人洗衣服是到河里的,人们把洗好的衣服放到桶里,然后用手挎着鹅头桶提回家,这样既轻松又好看。我心想古人真聪明,我也要好好读书,假如我也发明一些东西放到博物馆,让将来的观看,那该多好啊!

二、蝴蝶盘

呀,博物馆里怎么会飞进蝴蝶来呢,哦,是我老眼花眼了,那不是蝴蝶,是蝴蝶造型的木盘子,它是用一块木板刻出来的,上面有一圈圈的年轮,整个盘子漆成棕红色的,可好看了。听爸爸说,“这是古代人在过大年的时候装水果,瓜子招待客人的,叫蝴蝶果盘。”我们家也有果盘,但那是玻璃做的,虽然看起来很洋气,也很好看,可我还是喜欢这只蝴蝶盘。不知道现在还有这种盘子卖不?

三、活字印刷

在展厅里,我看到了木刻的和泥土烧制的活字印刷字盘,在爸爸的讲解下,使我知道了印刷的基本发展史。

最早的时候,我们的祖先要印书,先在一块磨平了的蜡石上将文章刻上去,然后一张纸一张纸地拓印出来,如果要印第二篇文章,就把原来刻好的文章磨掉再刻,这样很费时,而且无法再版。后来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人们觉得方便多了,毕升把一个个字刻在特制的泥块上。然后烧硬要排版时,就按文章将这些字排在一个特制的字盘里再去印刷,印完了放起来以后还可以再用。到了近代,人们发明了机械印刷,印刷的速度是快了但是排版还是要手工操作的,其实也没多大进步,现在可好了,采用电脑激光排版了,不但印刷速度加快,质量也越来越好,不知道将来的印刷还会发展到什么程度。

篇三:参观博物馆有感

今天我去了广东省博物馆参观了荆楚地区和鄂尔多斯地区出土的青铜器展览。

在展出的鄂尔多斯地区(今内蒙古地区)出土的青铜器有小型的兵器和一些动物形状的小饰物。展出的荆楚地区(今湖北省)的出土青铜器有兵器、器皿等等。相比鄂尔多斯地区的青铜器只是简单模仿动物外形来说,荆楚地区的青铜器除了外形比较大、比较多之外,刻在兵器和器皿上的图案款式多而复杂,这些图案有人、动植物甚至几何图形。无论在鄂尔多斯地区或者是荆楚地区的出土青铜器都是工艺精细,形态逼真。如果不看介绍,恐怕你不会相信这些青铜器是我们的老祖先在二千多年前制造出来的。

展品中有一口青铜簋,外形象现在的饭锅,簋的两边各有一只耳环,一条不算长的铜链系着两只耳环,每个环上竟然看不到任何一点的接驳的痕迹,真是鬼斧神工!

我注意到展出的青铜器都是三只脚的,成语“三足鼎立”大概就是指这种鼎。为什么那时的器皿做成三只脚而不是模仿动物做四只脚呢?是为了节省材料或者从审美角度做出如此的设计呢?难道在二千多年前的古人就有如此环保意识了吗?另外,设计三足鼎比四足鼎难得多,如果三足之间距离分布不当的话,鼎很容易就会倾倒。古人是用数学公式计算出三足之间的准确的距离还是用什么土方法来确定的呢?

我带着一声声的感叹,一个个的疑问离开了博物馆。我惊叹我们的祖先是如此聪明绝顶,要解答所有的疑问将成为我今后努力学习又一个新的动力。

作文八:《参观博物馆有感》1100字

参观博物馆有感

临澧县实验小学六年级81班 刘小裕

今年清明节,为了缅怀我们临澧伟大的革命先烈,爸爸、妈妈带我去参观了博物馆。

那天的天气不像往日那样阳光明媚,天阴沉沉的,还不时地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可我们的心却是澎湃的,依旧在爸妈的带领下来到了目的地。我们挨个参观了馆内的各个展室。展室内真是琳琅满目,每一个展室又有各自的特点,让我们一时半会儿还真不能一一看清。我们一边仔细地看,还一边小声地议论着。我觉得在所有的展室中,最令我难忘的是丁玲奶奶和林伯渠爷爷的生平纪念厅。

丁玲,原名蒋冰之,1904年出生于我们临澧,是我国近代影响文坛的著名女作家,一生创作了众多作品,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食粮。1922年,丁玲怀着对自己封建家庭的强烈不满离开了临澧,从此走上了艰苦的革命道路。丁玲的性情豪放,不拘束,也不比排场;不摆架子,也不和当官的套近乎。在孩子的眼中,她是慈祥的奶奶;在大人们的心目中,她是一位可敬的母亲!在白色恐怖的年代,丁玲被关进了监狱,可她始终想党会把自己救出去。怀着这种信念,丁玲在狱中还创作出了《韦护》、《水》、《在黑暗中》等作品。她的一生,正如毛主席很准确的概括“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我真为自己是她的同乡而骄傲!

再来看看林伯渠吧。 林伯渠,临澧修梅人,是我国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教育家。他曾经与毛主席一起经历了二万五千里红军长征,是甘为新中国成立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孺子牛!大家知道吗?1949年10月1日,党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大声地向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的时候,林伯渠就站在他的身边,而且还是当时开国大典的主持人呢!新中国成立后,林伯渠并未居功自傲,而是很快投入到新中国建设之中,为我们祖国的发展耗费了毕生的心血.     参观完博物馆,在回家的路上,我跟着爸爸情不自禁吟诵起诗来:

沅澧汤汤,浮山苍苍。

可亲可敬的丁玲奶奶!

是沅澧的琼浆滋润了您的灵感,

是浮山的巍峨挺拔了您的脊梁,

您用毕生的心血歌唱着祖国,歌唱着人民,歌唱着您所钟爱的文学事业,

您用满腔的热情呼唤正义,维护和平,推动着女权运动蓬勃开展。     您是一位受人敬仰的巾帼英豪,

您是一位享誉世界的文学巨匠!......

你一生笔耕不辍,把近四百万字的优秀作品留给了人 类, 从《莎菲女士的日记》到《我到霞村的时候》,

从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到《魍魉世界》,

丁玲奶奶,

您用母性的细腻,演绎了荡气回肠的文学之歌。

您是耀眼的世界瑰宝。……

我一边吟诗一边思索,眼前总浮现出丁玲奶奶和林伯渠爷爷的身影,耳边似乎还回荡着我的誓言: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好好读书,学好本领,将来振兴中华,再造辉煌!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更加富饶!我希望习近平总书记率领全国人民收回钓鱼岛,千万不能让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历史重演!

指导老师:周兰英

作文九:《参观博物馆有感》600字

参观博物馆有感

今天又一次参观了历史博物馆,不得不说,每一次都会有新的体会和发现,而且永远感觉不到厌烦。走进历史的长河,沉浸在五千年华夏文明之中,感慨辉煌,浸润徜徉。 今天有幸参观到了林加冰老师的作品。其在艺术上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对未知领域的大胆探索深深感染了我。其对绘画观念深入的理解和独到的判断也让我惊叹。

走进西厅,首先看到的是一篇宏图大作,其全新的油画表现方式震撼了我,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人惊叹,展现了对生命存在的本质和自我生命意识的博大的探索。进而是一系列油画作品。独特的表现方式和强烈的颜色对比进一步吸引了我。让我久久不能动足。 在赏心悦目的同时,我对博物馆以前的藏品又一次感叹。生命中必须有春天,才有萌芽时的欢欣;也必须有秋天,才有落叶时的惆怅。每当换季的时候,人们心中会有一种异样的感觉。这微妙的心境,正如人类历史中形成的有机变化,使我们听得见岁月流动的节奏和旋律,生命不会无声无息地流失。我最感兴趣的是从远古到近现代的雕塑艺术展示。感受了古代的政治,文化、科学、经济、艺术、军事等的发展。陶器,瓷器,冰刃,玉石见证了时代的更替。在一件件的文物熏陶下,失落的记忆被找回,朦胧的思绪清晰了。尤其是后馆的古遗物藏品,进入门后犹如进入了原始时代,我们看到了栩栩如生的恐龙蛋化石、无盾龟化石、犀牛化石、硅化木等大量古生物化石标本有恐龙,用巨象,有剑齿虎,有鳄鱼,还有原始人,美轮美奂。在感受中国浓厚文化历史的同时也让人进入了那个时代。

安徽省博物馆的这些文物,在不同方面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在我的心灵留下了刻痕。走出博物馆,回到这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盛世,感慨良多。

作文十:《参观博物馆有感.doc》900字

参观博物馆有感

2011年暑假期间,在线团委的号召下,本着加深对社会的了解,我参观了博物馆。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我到博物馆的经历。

7月16号,我陪同我的几个好友一起去个地方玩,本来想到好玩的地方旅游一番,但在我们路经博物馆的门口时,不仅对博物馆的建筑风格所吸引。于是我们不约而同的走进博物馆,明显一种古典风格嘛!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历史文化。

于是我们便径直走向博物馆门口,我们在工作处登记以后, 在馆内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对博物馆各个展厅进行了参观。首先来到第一展厅——大汶口文化介绍展厅。在这个展厅中,我们了解到,大汶口文化距今4500~6400年,上承北辛文化下接龙山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转变的重要阶段,为新石器时代遗址。随后,大家参观了石器展厅,石头镯、项链、石刀、石锛等均已显示出当时人们已懂得开垦土地、砍伐树木,特别是石头镯和项链的出现反映出当时的人们已有“爱美之心”。

在陶器展厅中,我们看到,出土的陶、石、玉、骨、牙器等不同质料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装饰品都异常精美。

生活用具主要有鼎、豆、壶、罐、钵、盘、杯等器皿,分彩陶、红陶、白陶、灰陶、黑陶几种,特别是彩陶器皿,花纹精细匀称,几何形图案规整。生产工具有磨制精致的石斧、石锛、石凿和磨制骨器,而骨针磨制之精细,几乎可以与现在用的针媲美,骨针、骨梭的应用证明了“衣着方面”的进步。

从工作人员的介绍中,我们得知,大汶口文化遗址位于泰山南麓泰安市郊区大汶口镇,大汶河东西贯穿,将其分为南北两部分。遗址总面积80余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2~3米,是大汶口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大汶口遗址包括了大汶口文化发展的全过程,为新石器时代遗址。1980年被固镇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因首先发现于大汶口,人们遂把以大汶口遗址为代表的文化遗存,命名为“大汶口文化”。

逛完了所有的地方我们还意犹未尽,我们开始走向回家的路。回想起所见到的历史文物,那真是无价之宝。他记录了历史的点点滴滴,使我们对历史有一定的了解,让我们勿忘历史!

此行不仅开阔了我们的眼界,还让队员们意识到保护文化遗址的重要性。更加丰富了我的历史知识,让我们更加的

了解历史,肩负起我们的历史使命,是我们的历史使我们更加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