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教案大全 > 英语教案 > 从《我是女兵,也是女人》与《锌皮娃娃兵》的对比中看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人性关怀

从《我是女兵,也是女人》与《锌皮娃娃兵》的对比中看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人性关怀

时间:2021-04-08 09:42:05 来源:学生联盟网

  摘 要: 白俄罗斯女作家斯维特兰娜·亚历山大诺芙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凭借其对时代苦难的纪实性的复调书写,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本篇文章通过将女作家的两部作品《我是女兵,也是女人》和《锌皮娃娃兵》相对比,挖掘其作品中蕴含的浓厚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对民族时代苦难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战争 苦难 复调 人文关怀
  白俄罗斯女作家斯维特兰娜·亚历山大诺芙娜·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记录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蘇联解体等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以及苏联人民所经历的种种苦难,充满了深沉的人文情怀。
  《我是女兵,也是女人》一书是作者历时四年时间采访曾经参与过苏联卫国战争的几百位苏联妇女而写成的。作品真实地记录了这些妇女在战争中的血泪经历和战后生活的剧烈变化。作品主人公的女性身份和战争以及战争文学的男性化特点相互冲突、碰撞,吸引了读者的注意。
  而《锌皮娃娃兵》则真实记录了长达十年的阿富汗战争(1979-1989)中苏军军官、士兵、妻子、亲人、父母和孩子的痛苦回忆。所谓的锌皮娃娃兵,指的是在战争中丧生的那些为数众多的苏联士兵。他们风华正茂,在国家的号召下征战异国他乡,为了心中认定的正义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尸身会被军方包裹在锌皮棺材中,经历长途跋涉,最终安葬在家乡的墓地中。
  两部作品都是以战争为主题,用被采访者最真实、最原本的话语记录下所经历的战争的苦难。然而作品中参战者主体的性别不同,战争性质的差异以及作品精神价值取向的趋同性使得我希望通过将两部作品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更加深刻地挖掘出作者斯维特兰娜·亚历山大诺芙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创作作品时所饱含的人文精神和人道主义情怀。
  一、差异性
  (一)主人公群体的差异
  《锌皮娃娃兵》中记录的阿富汗战争的参战者大多是一些16-20岁左右的青年,即兵娃娃,虽然这些兵娃娃中虽然也有女性,但回忆叙述文本中占绝大多数的还是男性士兵。而《我是女兵,也是女人》这部作品中的口述回忆者全部是参加过卫国战争的苏联女性。她们曾经是女学生、女教师、女医生等,在战场上她们成为了女狙击手、女炮手、女卫生员……在生死较量的战斗中完成和男兵同等的使命,承受着比男性更为沉重的生理与心理压力。这些女人在战争中有自己的感情空间,对战争独立的解读。
  似乎女性这个充满柔情与脆弱的词语与战争的男性解读并不相融,甚至是排斥的。很长时间以来,俄罗斯战争文学的聚焦点一直停留在男性的英雄主义之上,而战争中的女性话语权问题则鲜少有人关注,即便后来有人涉及此类问题也是将女性形象及女性的话语雄性化或者中性化,着力向叙事行文中人物形象的男性化靠拢,换言之,都是在有意或者无意地将女性人物进行了男性化的设计与再包装,以更贴近战争的雄性化特征。
  因为女人是带来生命的,杀人,对于女性来说,是更加艰难的,所以战争对于参与其中的女性是格外痛苦的。但从另一个方面讲同时她们也更坚强,更有韧性,更能承担,更能背负。可能这就是作为女人的特性。战场因为有了女人而变得不同,多了那么一丝或多或少的柔情与生存的希望。而在《我是女兵,也是女人》这部作品里作者希望在男权书写的战争文学中发出女性的声音。
  在作品《锌皮娃娃兵》的人物设定方面,作者阿列克谢耶维奇并没有选取那些已经习惯将杀人当成职业的职业军人,而是将创作的目光转向了刚刚军校毕业,涉世未深,一心想保家卫国,建立功勋的 “兵娃娃” 们。兵娃娃们心灵的单纯和阿富汗战争的非正义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是通过这种反差甚至本质上的对立将战争的残酷,战争背后鲜为人知的肮脏龌龊用放大镜暴露在读者面前,更能打动读者,传递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
  (二)战争的正义性
  《我是女兵,也是女人》记述的是1941-1945年期间苏联妇女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战地经历。毫无疑问,这是一场反对纳粹德国入侵的民族自卫正义之战,人民自愿自发参战。《锌皮娃娃兵》中的阿富汗战争中,很多或者是绝大多数青年都是在当时政府的号召下被蒙蔽地去履行“国际主义使命”,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所去何地,有的就只为了能开枪,能开新的军用汽车。如果拒绝,轻者降级、被打、不得重用,重者开除军籍,根本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经历了战火之后才发现这场战争与自己概念中的光荣使命截然不同,甚至回国后一些士兵是这样定义这场战争的——这是一场荒唐透顶,一场充满谎言的战争。前者战斗是为了保卫家乡、祖国;后者杀人仅仅是为了生存,为了能活着回家。
  (三)写作手法方面的差异
  《我是女兵也是女人》中记录的全是妇女的话语,加上作者淡淡的描述。《锌皮娃娃兵》中除了参战士兵、军官、医护人员等人的回忆外,还有参战者家属的血泪回忆。《锌皮娃娃兵》中几乎没有作者的任何描述,但有更深一层的感受,即战争中人潜在的思想活动与朦胧状态的意识。作者努力将作品中主人公的心掏出来展示给读者,让读者看看人的心在战争中是如何跳动的。
  二、共性
  (一)文本的复调式书写
  复调理论最早见于巴赫金的理论著作《诗学与访谈》中, 在巴赫金的复调理论中,强调了复调小说的三格方面:第一,复调小说的人物不仅是作者描写的客体,同时也是表现自己意识的主体;第二,复调小说不只是展开情结、表现人物性格,更重要的是展现具有同等价值的各不相同的独立意识;第三,复调小说的作者不支配一切,作品的人物与作者都作为具有同等价值的一方参与对话;第四,复调小说虽然是由各自独立的声部构成的,但它仍然是个统一体,而且是比单声结构高出一层的统一体。①
  同样,复调理论也适用于分析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在她的作品《我是女兵,也是女人》和《锌皮娃娃兵》中作者平等地让每一位被采访者发声,讲述各自不幸的经历,每个故事各自独立,但又都围绕着同一个主题——战争带给他们的创伤。看似不经意甚至在时间和空间上略显散乱的文本排列,却是作者有意而为之,以更能打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