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个人因素影响下的集体行动

个人因素影响下的集体行动

时间:2021-05-08 10:30:01 来源:学生联盟网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smgy/smgy201812/smgy20181236-1-l.jpg
  摘 要:在集体行动研究领域,集体行动的社会认同模型提出认同、不公和效能共同决定了人们的集体行动。但该经典模型过分强调认同的作用,将个人因素对行为的重要作用不适当地忽略掉了。在探讨该模型缺陷的基礎上,进一步分析了以其为基础演化而来的包含规范和非规范集体行动的动态模型的改进和不足,提出社会认同和个人因素共同决定了人们是否参与到集体行动中去,由此得到集体行动的个人-集体综合模型。最后,利用这一模型对我国近年频发的群体性事件的最终解决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集体行动;社会认同模型;动态模型;个人-集体综合模型
  集体行动一直是国内外社会科学关注的重点,也备受各国政府的重视。以社会认同理论为基础的集体行动的社会认同模型将获得研究者们公认的认同、不公和效能作为影响人们集体行动的最重要因素,并将其整合为一个综合性的框架,遂成为该领域研究的里程碑。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包含规范和非规范集体行动的动态模型则注意到情绪的作用以及集体行动本身存在规范和非规范之分,从而在改进的框架中纳入了更多相关变量,也让集体行动的研究更加动态化。但该理论一脉相承地将集体行动和个人行动相区分,于严格意义上和实际相去甚远。本文致力于探讨个体潜能对集体行动的解释,尝试提出集体行动的个人-集体综合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我国实际。
  1 集体行动的社会认同模型
  20世纪早期,集群行为通常用来描述人们非理性表达的群体行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往往基于威权者视角,关注这些群体行为对社会控制组织的破坏甚至瓦解,并以非理性情绪作为中心议题。及至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提出,学界转而关注人们群体行为的理性方面,集体行动亦逐渐替代集群行为,成为广泛使用的术语。但这一时期的集体行动理论存在过度强调理性作用的倾向,由此诞生的资源动员理论则无视其他,完全将集体行动归结为社会资源或政治机会有效利用的理性产物。
  20世纪末,学界重新意识到非理性因素的重要,认为心理因素可以激发群体的非理性情绪,进而导致集体行动。以社会认同理论为基础,结合相对剥夺理论和资源动员理论,研究者们逐渐提炼出激发群体非理性情绪的认同、不公和效能三个重要因素,并尝试进行整合。
  在社会认同理论中,人们所在群体的弱势或劣势地位引起了人们的负面社会认同,这促使人们尝试改善其社会地位。在这一过程中,人们的相关策略偏好部分取决于他们对某些现实情况的感知,也部分取决于人们对所处群体的认同。考虑到人们对所处群体的认同有部分影响了他们对上述现实情况的感知,故而可以认为,这些社会结构变量中介了认同和人们相关策略间的关系,人们也因此在不同程度上愿意以个人或集体模式改变现状。
  着重于强调不公的相对剥夺理论认为,人们有时会发现他们希望得到更多,或认为自己现在拥有的少于应该拥有的,从而导致诸如愤怒、怨恨等的相对剥夺感,这会引起他们做出特定的行为反应。该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有许多共同之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它们都有助于解释在广泛的社会环境中关于人们行为的一些关键问题,比如人们如何对自身所处的低下社会地位做出反应、如何改善处境等,尤其是,有助于解释人们采取集体行动的前提。
  资源动员理论则提出,只有当人们相信自己拥有足够的资源以有效挑战社会不公,相对剥夺才会引起集体抗议行为。人们参加集体行动是因为人们相信集体行动可以比个人行动更有效地达到目的,由此得到基于群体的效能概念—人们能够感觉到一种集体的力量感,正是这种集体力量感使他们相信所在群体的状况和命运能够改变。Klandermans最后总结道,当人们认为参与抗议有助于以可承受的成本纠正他们的不满,他们将更加愿意参与其中。
  由此,认同、不公和效能这三个影响集体行动的重要因素被逐一提炼,但此时,学界对这三个因素是独立作用还是相互影响以及如何相互影响还存在很多分歧,直至集体行动的社会认同模型的诞生。该模型将认同居于中心地位,提出认同、不公和效能共同决定了人们的集体行动,其中不公和效能中介了认同对集体行动的作用。它比之前的模型更包容、简约和明确,因其承认认同的独立作用,认识到认同可以带有政治色彩并独立影响集体行动,也承认不公和效能的独立作用,认识到不公和效能的体验对集体行动的潜在激发,它同时也显示了认同对不公和效能主观体验的影响。
  2 包含规范和非规范集体行动的动态模型
  集体行动的社会认同模型将获得研究者们公认的认同、不公和效能这三个影响人们集体行动的最重要因素整合进一个综合性的框架,成为近年该领域的理论经典。但与此同时,一些重要的新观点和新变量也在不断出现,其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是对集体行动动态视角的分析。
  在过去的集体行动研究里,情绪往往被描述成人们对群际不公感知的结果。但也有研究者认为,将这些情绪视为行动的前因可以对集体行动提供更详细的解释。如Tausch、Becker和Spears等经研究指出,对不公的评价会引起愤怒和蔑视,其中,愤怒与规范行动正相关,而蔑视则与非规范行动正相关。研究者们同时还参考了在体育和教育领域广泛使用的成就情绪概念,用以检验参与集体行动给人们带来的成功自豪感和挫败愤怒感这两种情绪的激励作用:由参与一次集体行动所带来的情绪对参与者继续参与下一次行动的意愿可能存在影响。Becker和Tausch梳理和总结了这些理论,并将其与社会认同的集体行动模型整合,提出包含规范和非规范集体行动的动态模型,在以下三个方面对集体行动的社会认同模型提供了改进。
  首先,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受不同的情绪和效能感驱使,集体或许将更倾向于采取规范的集体行动而不是非规范的集体行动,冲突双方可以理性解决争端。这一研究丰富了集体行动的社会认同模型对群体效能感可以促使集体行动的简单预示。
  其次,不同于集体行动的社会认同模型,包含规范和非规范集体行动的动态模型还强调了集体行动的障碍。其一,劣弱势群体的成员在处理消极的社会认同上可能存在另外的认同管理策略。众所周知,个体的向上流动会抑制群体成员对社会变革的兴趣,但除此以外,当特定的群体间比较发生时,由于相对剥夺感的降低,劣势群体成员也可能失去对关乎社会变革的集体行动的兴趣。其二,群体间的接触可能会抑制弱势群体的集体行动,在这一点上,“沟通”可能非常重要,当接触者能清楚描述群体间不平等的非法性,群体间的接触或许就不具破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