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教学论文 > 化学教学 > 秦始皇为什么是千古一帝【《千古一帝秦始皇--读后感》2200字】

秦始皇为什么是千古一帝【《千古一帝秦始皇--读后感》2200字】

时间:2019-09-20 09:19:36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千古一帝秦始皇--读后感》2200字

千古一帝秦始皇

----读后感

(广西师大政行学院08级马哲硕士 李圣雷)

前天我去乐意超市购物顺便在二楼看书找到一本好书《千古一帝秦始皇》,首先我被李白的诗句所吸引: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雄图发英断,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啊!也只有我们的诗圣才能够把嬴政说的那么伟大,那么?古绝后。秦始皇为什么能够名垂千古?为社么能够功高三皇,绩胜五帝?

要知道他是帝王,他是天子啊!他的命可不是凡夫俗子的命,他是脚踏三山,手托日月代表上天在人间统治与管理百姓的帝王。当然这样说是唯心的,我只是想告诉大家他虽然与我们一样有血性,但是他却做出了我们望尘莫及的事情。毛泽东有句诗说的好: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乾坤不自由。个人盛衰得失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互相作用。

我们都很熟悉《吕氏春秋》的作者吕不韦(当然那部书得益于他的众多门客)他是一个慧眼识珠的人。他是个大商人,在经商中赚的钱很多,富可敌国。是他发现了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王子异人,他帮助他回国称王,他把自己的心爱女人赵姬忍痛割爱的献给了异人,当然他有自己目的,因为他说异人是“奇货可居”。吕不韦跟赵姬关系是很暧昧的,传闻他把赵姬送给异人时候赵姬已经有两个月身孕,而后来赵姬跟异人所生孩子嬴政就是他们真爱之结晶。他费劲周折总算把嬴政跟他“爹”妈平安护送回到秦国,使得异人受到华阳夫人宠爱做了国君,后来吕不韦又帮助嬴政登基称帝,没有他就没有秦始皇也没有秦始皇的一切!秦始皇在他的保护和派专人调教下更是聪慧过人卓尔不群,再者小嬴政因为经历过重重磨难,很小就少年老成谙世颇深,他深知自己的一切来之不容易,他很尊重吕布韦,当他做王位继承人后把他封为丞相称之为“仲父”,但是他隐隐约约知道自己母亲跟他的暧昧关系,所以这种无名的恨就记在心里了……首先嬴政在吕不韦辅助下除掉了异己王成蛟,为自己顺利登基扫除障碍,独立掌权时他把自己的母亲赵姬和吕布韦给赵姬找的供她满足自己淫欲之心的替身??币约捌渥屿粞盎??空恫莩???丫?焙煅鄣馁???乱桓瞿勘晁??俗约旱摹爸俑?--吕不韦”,他执掌政权期间给了吕布韦想要的一切,最大程度去报答他的知遇和教养之恩,但是由于他自己的身世早已有绯闻传入自己耳朵,他还是决定让吕不韦从自己眼前消失,他首先把吕相爵位削夺,收缴其财产,接着把他迁到蜀地(我们知道史记说:孙子摈脚兵法修利,布韦迁蜀世传吕览就来于此),最后他还是不甘心,觉得吕不韦威望高唯恐他结党营私,对己不利,决然赐死了他了却心头之病。已经羽毛丰满翅膀结实的嬴政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开始了他统一中国的帝王霸业,得知韩非有才对法家思想有研究,自己读过其书想重用他,但是韩非同学李斯心胸狭窄用计陷害死了他,而自己得以被秦始皇所用,李斯给秦始皇征战六国立功提供了法家理论武器,还有当秦始皇驱逐秦国以外之人时,李斯的《谏逐客书》为秦国重用各国人才帮助秦国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秦始皇威服四方,雄霸中原,先后剿灭六国,弃王称帝,连年战争早已令生灵涂炭,为了向世人昭示自己以后不想再发兵打仗,他颁令收起天下兵器全部销毁。同时他传诏向世人表明他发动战争只是为了天下人以后能稳定发展,他只是想用战争消灭战争,让老百姓不再经受妻离子散之苦,不再遭受东躲西逃抛家舍业之罪。接着他又统一度、量、衡,统一了文字、车轨使得“车同轨、文同书”。为了抵御匈奴的侵扰他征发无数人为国家修建万里长城,当然他认为这是一大功绩而绝对不会考虑老百姓的死活或者说农奴们的死活(我认为这里说农奴更确切),“长城之下有血泪”我们熟知的孟姜女哭长城只是其中一个典故而已。为了能够长生不老,他迷信世上有仙药,派懂得长生之术的徐福率500童男童女带着好多钱财不远万里毫无意义的去寻找仙药,最后知道没指望就巡游散心,结果死在途中。始皇帝很早时候就为自己的死建造墓穴,真是想得周到啊!兵马俑、骊山墓、阿房宫,那是何等的气派啊!可惜他最终还是死在了途中,本想把远在边关的长子扶苏召回宫中料理自己的丧事顺便传位于他,遗诏都已写好,但是他没等到啊,办理丧事后继承王位的不是扶苏而是导致秦朝二世而亡的胡亥。被宦官赵高看好做为傀儡的胡亥在赵高接过诏书后召来李斯与他合谋篡改诏书接着传旨赐死了扶苏辅助小儿胡亥做了皇帝。然后他又把掌握兵权的蒙氏家族铲除,接着用“指鹿为马”的典故把跟自己不一路的一个个都送上了黄泉路,李斯也被赵高用计利用胡亥给除掉。这样赵高控制了国家大权,为非作歹,混淆黑白,无恶不作,任意杀戮弄得朝中上下乌烟瘴气。当然随着各地起义军的造反,在秦二世控制不了局势时候,赵高又设法派自己干儿子去逼死了胡亥,赵高让胡亥的儿子子婴称帝,赵高本想利用子婴谁知他并不是他爹,最后还反而被子婴兄弟给除掉了,不可一世的帝王之业已经是明日黄花了……

历史是个大舞台啊!历史上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得民心者得天下!你把别人装在心里,别人把你放在台上,秦始皇刚开始的时候的确值得史家笔墨浓评,可惜他太缺乏仁爱之心,不懂得仁义之施攻守之势,不懂得体恤民力爱惜自己子民,连年穷并黩武战争不断,弄得国力消耗过大,就像一个人体力透支太多了,根本没希望复活,这就导致了他没民心支持把自己辛辛苦苦创建的基业自掘坟墓般的摧毁了,当然宦官专权二世无用也是重要原因,真是“创业容易守业难”啊,作为当世之人我们一定要吸取教训,误踏前人之车辙!

作文二:《千古一帝《秦始皇》读后感(作者:天辰)》1000字

千古一帝——秦始皇

——读《秦始皇》有感

五(5)班  郑天辰

当我读完《秦始皇》这本书后,对秦朝的历史以及这位千古一帝——秦始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对秦始皇的一生有了自己的看法。

秦始皇十三岁便继承了秦国王位,从二十二岁开始亲理朝政,也是从二十二岁起开始了统一中国的大业。仅仅历时十年多,便将当时各自雄霸一方的六国统归于秦,先后灭了韩、赵、魏、燕、楚、齐六大实力都不在秦国之下的诸侯国。整个过程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势如破竹。但为什么秦王嬴政统一天下会如此顺利迅捷呢?这主要靠的是嬴政身边的一群当时最优秀的文臣武将。也正是有了他们,他的顺利才会来的如此迅捷,如此轻松。秦王身边的武将最值得一提的便是王翦、王贲父子,因为这父子两为秦灭六国立下了不世之功。文臣最值得一提的当属吕不韦和李斯了。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做的首件事便是改称呼。在一番讨论后,他下令,称自己为皇帝,发布的政令称为“诏书”,自称“朕”。可见,嬴政最在乎的还是自己的称号。

秦始皇的贡献不只是统一了天下,他还统一了天下的文字,改用小篆;统一了货币,控制经济;统一了“度量衡”,

巩固了大一统的大秦帝国的统治;制定了车辆的标准轨距;使战国时期的混乱局面得到了有效控制与规范。秦始皇虽然已无人能及,但他唯一担心的是自己的生命,人非圣者,生命都是有限的,所以秦始皇便开始迷信,极度信任“方士”,并召集了一大批“方士”,让他们上山下海,为自己寻找仙药,以得长生。虽说如此,但秦始皇还是在第五次大巡游中途,突然暴毙在沙丘。这位千古一帝,在史册上留下了彪炳千秋笔墨的人,终究还是难逃死亡,在四十九岁就撒手人寰。此后,便发生了“赵高谋反”,“胡亥篡位”,最终使整个大秦帝国灭亡。

我对秦始皇有着自己的看法。我认为秦始皇虽说是一代暴君,费财费力,修建阿房宫,但他功大于过,且功高三皇,绩胜五帝。如果我们设想,没有他统一六国,那么历史可能将被改写,中国可能都不复存在。他为我们留下了世界奇迹——万里长城,他统一了制度,使混沌一团的天下变得整齐,他废除了分封制,设郡县制,使天下不再只有皇族的人有资格当官,也不再是只有贵族才有极多的金钱。虽说赵高奸诈,胡亥昏庸,使秦朝灭亡,但秦始皇及秦朝在历史上留下的遗迹,千古不亡!后人是这样赞叹秦王的丰功伟绩的: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雄图发英断, 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 函谷正东开。 〃〃〃〃〃〃

指导老师:徐俊英

作文三:《千古一帝-秦始皇》800字

千古一帝——秦始皇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铭功会稽岭,骋望琅邪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额鼻象五岳,杨波喷云雷。 鯮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秦始皇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暴君、伟人,这要从不同角度来才能看出,说他是个暴君,是的他是个暴君,例如焚书坑儒、残害百姓、,肆意妄为,建血肉长城、咸阳宫,大兴土木,唯吾独尊的思想十分的根深蒂固,但是要说他是个伟人,也是对的。他创立了皇帝制度,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相对统一的国家,无论他对百姓怎么样,但是至少他给了人民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不是吗?他还创立了中央集权和宰相制度,为之后的多有王朝树立了一个典范,结束了长年的战乱,所以说他既是个伟人又是个暴君,再者说了,没有一定的浪子野心和手段,是不可能坐上皇帝这个位置的,俗话说“最是无情帝王心”啊!我们也应该表示理解,因为并没有人知道······也许秦始皇所作的一切都也只是为了巩固江山呢?也只是为了给人民一个稳定的生活呢?

评价秦始皇是一个暴君的人不在少数,而我却觉得,秦始皇是一位明君。建长城、骊山墓,耗尽木土人力。在当时看来,的确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弊政,不过,到21世纪的今天来看,这又何尝不是一个伟大政绩!血汗长城抵御了多少年的匈奴,为人民带来了多少的安宁,这些都是不言而喻的。他就是为天下统一改革而生的。他励精图治,在政治军事人文民族方面下足了功夫,大修驰道,统一货币,统一文字,哪一个不是造福人民的政策?他是违背了秦国节俭的观念,是残忍无情,可是,自古君王最是无情,皇位本就是用鲜血铸成的。他的不足怎能抹杀他所有的政绩?他的政治实在是抱有一种伟大的理想的。

总的来说,秦始皇是功大于弊的。

作文四:《千古一帝秦始皇》10800字

在中华大地这个历史舞台上,上下五千年中来去匆匆走过了许多位风云人物。秦始皇就是在这个历史舞台上留下了重重脚印的一位。他从父亲秦庄襄王手中接过了秦国先公先王传下来的统一六国事业的接力棒,奋力拚搏,终于跑到了终点,建立了一个空前统一的秦帝国。

秦始皇在中国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我国历史发展长河中,树立起一块新的里程碑,其功绩是伟大的。但是,秦始皇横征暴敛,农民被迫把收获物的三分之二上交赋税,还要负担沉重的遥役,被征去修阿房宫、陵墓、筑长城达200多万人。秦始皇的暴政,给自己种下了覆灭的恶果。

离奇身世

战国末期,各国之间的争斗异常激烈。秦是当时的七雄之一,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听取了范雎“远交近攻”的战略,把进攻的矛头先对准了邻近的韩国和魏国,而和较远的赵国联合。遵照当时的惯例,两国互换人质以示真诚。秦国派到赵国的是秦始皇的父亲子楚,子楚是秦昭王的孙子,即太子安国君(秦始皇的爷爷)的儿子。子楚的母亲夏姬不被安国君宠爱,子楚又在安国君二十多个儿子中排在中间,不是长子,所以地位很低,挑选人质时便选中了他,于是他便作为人质送往赵国居住。

当时,阳翟有个叫吕不韦的大富商经过赵国国都邯郸时,遇到了子楚,吕不韦是个善于投机钻营的人,一遇到子楚便觉得“奇货可居”,打起了要利用他来赚取功名利禄的算盘,于是便倾心结纳。子楚身在异国他乡,备感孤独寂寞,现在竟有人如此关心自己,不仅令他感激万分,于是两人渐渐成为好朋友。

吕不韦决定想方设法让子楚不但能够回到秦国,而且还要在秦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此他做了一系列精心的策划――他很熟悉当时秦国的内幕,知道安国君虽然最宠爱华阳夫人,但华阳夫人却没有儿子,于是他便打定主意要让华阳夫人过继子楚为子,那么以后在太子安国君即位后,子楚也就是太子了,自己肯定会利用特殊的政治资本赚来无数的钱财。

于是,吕不韦拿出千金送给子楚,让他广交朋友,他自己则带着大批奇珍异宝,去了秦国。到了秦国之后,他首先找到了华阳夫人的姐姐。吕不韦施展口才,说子楚如何贤达,如何聪慧,广交天下朋友,富有大志。虽然身处异乡,但天天想念安国君和华阳夫人,有时思念得都泪流满面。吕不韦又劝说华阳夫人的姐姐去游说华阳夫人,让她尽早在众公子中过继一个,并立为储君,不然等到自己年老色衰的那天,有何依靠呢?现在子楚在赵国做人质,日夜思念太子和夫人,何不趁此机会,立子楚为嫡嗣,这样子楚必感恩不尽,夫人也就终身有靠了,何乐而不为?

虽然深受太子宠爱,但无子嗣一直是华阳夫人耿耿于怀的心事,经姐姐一番游说,华阳夫人欣然同意了吕不韦的主张,于是她便利用安国君的宠爱,说服了他立子楚为继承人。

从此,子楚的处境和地位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安国君和华阳夫人给了子楚足够的钱财,还让吕不韦做他的师长,扶助子楚。 而吕不韦与子楚的交情也越加深厚,他们一起期盼着子楚回国做太子,准备以后继承王位的那一天早点到来。

吕不韦是个深谋远虑的人,此时他已经开始为将来依靠子楚在秦国大展宏图做准备了,他先是不惜重金买来邯郸的一位名歌妓赵姬为妾,等她怀孕之后,吕不韦就对她说:“我打算谋取秦国的天下,现在子楚在赵国做人质,尚未娶妻,我打算将你送给他,因为他以后必定要回到秦国,也必定会登基,等他去世之后,我们的儿子就必定会被当作子楚的子嗣,继承王位了,那么秦的天下不就是我们的了吗?”赵姬答应了。

于是吕不韦便刻意制造了个机会让子楚与赵姬见面,子楚一见赵姬,便立刻被绰约多姿、风情万种的赵姬迷住了,吕不韦便借机“慷慨”地把美人拱手相让,而美人已怀有孩子的事却隐匿不提。不明就里、感激万分的子楚当即表示若他日后为秦王,必与吕不韦共享富贵。

子楚得到赵姬之后,与赵姬日夕绸缪,八个月后,赵姬生下了一个儿子,子楚也就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儿子,因孩子出生之日恰好是农历正月元旦,因此取名为正,后来就改为政,又因为出生在赵国,所以就叫赵政。

三年后秦赵失和,邯郸被围,赵国在秦国围攻时想杀死子楚,结果吕不韦重金贿赂了守城门的官员,于是子楚得以逃出了邯郸城,跑回秦国。赵政和母亲在外祖母家的掩护下,逃过了杀身之祸。

子楚回到秦国见了华阳夫人就哭着诉说多年离别的思念之情,因为华阳夫人本是楚女,所以子楚就特地改穿楚服。华阳夫人激动不已,对子楚说:“我本是楚人,你能曲体我心意,我愿养你为子。”于是子楚便拜只比他大三岁没有子嗣的太子妃华阳夫人为母。从此早晚问安,格外殷勤。

六年后,公元前215年,秦昭襄王死,安国君即位,这就是秦孝文王,华阳夫人立为王后,子楚立为太子。此时,秦国和赵国的关系也恢复到以前的友好状态,秦始皇和母亲得以回到秦国。秦孝文王在位时间很短,先是为父亲服丧一年,正式即位后仅仅三天便死了。于是子楚即位为秦王,就是秦庄襄王,尊华阳夫人为华阳太后,生母夏姬为夏太后,立赵姬为王后,赵政为嗣子,这时的赵政因为回到了秦国,因此已改成了国姓嬴,改名为嬴政。子楚没有违背当初的诺言,不但让吕不韦做了相国,还封他为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还拥有上万名家僮,吕不韦终于靠投机实现了自己的夙愿。

因为子楚过着糜乱的宫闱生活,精血耗尽元气大伤,即位四年之后便中风身亡,年仅三十六岁。于是公元前247年,刚13岁的嬴政便登上了秦王的宝座,因为年幼,便由太后赵姬听政,国事都委任吕不韦,称为“仲父”。

发奋图强吞六国

当年赵姬与吕不韦的感情就非常好,现在虽然做了太后,地位尊贵,但守寡时间一长,耐不住深宫寂寞,便和吕不韦又重新走到了一起。可是,随着嬴政一天一天长大,吕不韦惟恐奸情败露,引来杀身之祸,于是便给自己找了个替身,他向赵姬推荐了��,让��冒充宦官进宫,入宫服侍赵姬。从此赵姬与��在后宫朝夕贪欢,不久赵姬就怀孕了。��与赵姬密商,买通卜人,假称宫中不利母后,应该迁居避祸。嬴政不知有诈,就请母后徙往雍宫。从此母子不在一处,不必顾忌,以至于赵姬连生两个男婴,嬴政均不知晓,反而在母亲的要求下,封��为长信侯,赐他数千奴婢,食邑山阳。

这样,在嬴政的身边有了两个对他政权构成威胁的人:一个是吕不韦,一个就是��。在秦王八年,即公元前239年,嬴政满二十一岁,依照秦国的旧制,第二年要举行加冠礼,然后就可以亲政了。而吕不韦和��却在此时向他示威,尤其是��则依仗赵姬的势力,私自分土封侯,甚至私下与赵姬密谋,打算将他们的私生子,立为嗣王。可是嬴政在挑衅面前不动声色,而是按计划举行了加冠礼,暗地里却在寻找机会,铲除威胁。

��虽然威权日盛,但毕竟是个市井小人,得意时难免会忘乎所以,有一天,他与一个大臣饮酒,喝得酩酊大醉,便与之起了口角,��叱骂对方说:“我是秦王的假父,你敢与我斗嘴?你难道有眼无珠,不识高下么?”那位大臣不甘心受辱,便将这些话告诉了嬴政。嬴政听到此等消息,不禁勃然大怒,立刻秘密派人暗中调查。后来得到密报,说��本不是阉人,确与太后有通奸且生子的丑事。��得知消息后,不甘坐以待毙,便伪造诏书想乘机叛乱,杀掉嬴政,结果被早有防备的秦始皇平息。��被捉,最后被五马分尸,诛灭三族。他的同党被诛杀的有二十多人,牵连的多达四千多家。赵太后和��生的两个私生子也被杀,赵太后则被软禁起来,最后经过群臣的劝说,嬴政才亲自把母亲接回咸阳。

[ 2  ] [ 3  ] [ 4  ]

吕不韦因送假太监进宫伴太后,犯下欺君之罪,本当连坐,因念他侍奉先王有功,功罪相抵,被免去相国职衔,勒令去河南乡下闲置。吕不韦在河南住了一年多,山东各诸侯国,多派遣使问讯,使者络绎不绝。这件事被嬴政知道后,为了防止他谋变,嬴政就派人给吕不韦送去绝命书,信中对吕不韦大加斥责:“你对秦国有什么功劳,却能封土洛阳,食邑十万?你和秦国又有什么亲缘,却得到仲父的称号?你快给我滚到西蜀去吧!” 吕不韦看完书信,长叹数声,几乎泪下。他想如果告知嬴政自己是他的生父,那么性格暴戾高傲的嬴政,为了不让家丑暴露,肯定不会放过自己,可是如果去了西蜀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想来想去,他觉得不如就此自尽,免得受苦。便取了鸩酒,勉强吞下,顷刻间毙命。几年后赵姬也死了,赵姬死后,嬴政把母亲悄悄埋在了子楚的陵墓中。

至此,嬴政可以说是清除了对自己政权构成威胁的所有对手,于是他便开始对六国采取了军事行动。在嬴政手下,有一批很有才干的文臣武将,在他们的辅佐下,嬴政采取了远交近攻,集中兵力,先易后难,中间突破,后扫两翼,最后灭齐的方针。在执行中又及时抓住可乘之机。灵活机动地变通主攻方向,在军事进攻的同时,配合以政治上的分化瓦解,两者结合,得心应手,加速了统一的进程,前后用了十年的时间灭掉了六国,统一了中国。

最先灭掉的是韩国,秦王十四年,即公元前233年,韩国割地称臣,也没能挽救败亡的命运。三年后,秦国俘虏了韩王,灭掉了韩国;然后秦国攻打赵国,俘虏了赵王,公子嘉逃到了代郡,称代王。到秦王二十五年,代王也被俘,赵最后灭亡。

在秦王二十年,大将王翦领兵攻燕。在易水西面秦兵打败了燕、代联军。攻占了燕国都城蓟城(今北京)。燕王向辽东方向出逃。后来,燕王只得杀死了曾经派荆轲刺杀秦王的太子丹,把他的头献给秦军求和。到秦王二十五年,燕国最后的一个王――喜被俘获,燕国也被灭了。同时,魏国也被秦军灭掉。

秦王二十三年,攻打楚国的秦军因为兵力太少,被楚军打败。秦王又派老将王翦出征,并听从他的建议,给了六十万重兵,结果,王翦用了三年时间,终于拿下了楚国。

最后灭掉的是齐国。在秦国先后对其他五国用兵时,齐国不但袖手旁观,而且和秦国结盟,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前途和其他五国一样。因此,齐国没有做任何战争准备。等到秦王二十六年,五国都被灭掉后,齐国这才派兵准备抵御秦国,并和秦国断交,但为时已晚。秦国大将王贲在最终灭掉燕国后,领兵大举南下,一战俘获了齐王。从此,春秋战国以后在中国大地上形成的诸侯争霸,连年混战局面结束了,六国统一于秦。秦的疆域异常辽阔,北到长城和阴山,南到南越,即现在的岭南地区,秦还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进行管理。疆域的西界是陇西,东则延伸到了辽东。

这时,嬴政才三十九岁。

实行改革建帝国

统一六国以后,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于是将皇和帝并称为“皇帝”,因而称自己为始皇帝,意即从他开始,从此以后,中国历代君主均称皇帝。羸政称始皇,意即从他开始,他的后世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传之无穷。他推行了一整套维护统一封建帝国的改革措施,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统一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秦始皇认为必须由皇帝来掌握全国的政权,不能再像西周那样分封诸侯,各管一地,致使最后诸侯各自独立,中央无法控制,这才导致了天下大乱。 于是他废除了自殷、周以来的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即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有两个名称,一是县令(万户以上),一是县长(万户以下)。县以下依次是乡、亭、里、什、伍,是一种准军事化的管理体制,基层百姓五家为一个单位,由伍长负责。什则由十家组成,由什长负责。

在中央设三公九卿,帮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三公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是最高行政长官,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同时负责对文武百官的管理。太尉则是最高的军政长官,负责军事事务,但他平时没有军权,战时也要听从皇帝的命令,而且要有皇帝的符节才能调动军队,军权实际上也是掌握在皇帝手中。御史大夫是负责监察百官的,也是副丞相,皇帝的诏令一般由御史大夫转交给丞相去执行。

三公的下面是九卿:奉常,掌管宗庙礼仪;郎中令,负责传达皇帝命令,以及皇帝的警卫;卫尉,就是宫廷的警卫首领,负责皇帝住所的日常守卫;太仆,主要工作是负责侍从皇帝,掌管皇帝的车马;廷尉,掌管全国的司法事务,负责审理重案要案;典客,负责国家的外交事务,同时负责内部少数民族的事务;宗正则是专门管理皇室事务的官员;治粟内史,管理中央财政,并负责全国的税收工作;少府是皇帝个人的财政官员,管理归皇帝私有的山泽湖泊和宫廷手工业。

秦朝对于官吏的管理是很严格的,制定了很多处罚官吏的法令。官吏犯法,不是像西周那样享有特权,而是加重处罚。这使得秦朝的吏治非常清明,政府的办事效率极高。对于官吏要求很严,必须通晓法律,但也给了很高的地位。

这样从中央到地方,一切权利均集中于皇帝,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制的君主统治。

除了政治体制改革外,秦始皇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巩固集权统治。

为了保卫北方领土,他让大将蒙恬率军北防匈奴,并把战国时期各国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以抵御匈奴的袭击,秦的长城西起甘肃岷山,东到辽东,共一万多里,号称“万里长城”。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也是世界奇迹之一。

秦始皇还下令修建官道,即弛道。以咸阳为中心,共修成三条,一条向北通到了内蒙;一条通向东面的河北和山东,直到海边;一条向南,通两湖和江苏。弛道宽达五十步,两旁每三丈远就种一棵青松树。弛道的建立,大大缩短了信息传播的时间,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政令的及时传达。

为了根绝先前六国后裔的反叛行动,秦始皇将后裔贵族们连同富豪等12万余户,一律迁到了咸阳附近,这样便于监视,同时也繁荣了都城的经济。

同时,秦始皇还改革并统一了原来混乱的度量衡和货币,汉字也得到了统一,以秦小篆为全国通用文字,这大大促进了各地文化的交流。

苛政猛于虎焚书又坑儒

秦始皇在统一天下之后,志满意骄,凶暴残忍,酷法严刑。无休无止地征调赋税和夫役,修长城、建宫殿、筑陵寝、开边戍守使刚刚脱离战乱之苦的广大农民,又陷于疲于奔命的劳役之中。

秦始皇很喜欢六国华丽的宫殿,所以,每当灭掉一个国家,他都要让人将宫殿的图画下来,然后在咸阳照样仿造。秦始皇修建了很多的宫殿,单单咸阳的周围就建有二百七十多座,行宫在关外有四百多座,关内三百多座。在这些宫殿中,最大最有名的还是阿房宫。因为在秦末已经被项羽烧毁,所以其规模究竟有多大,现在无法估计,但根据历史记载,光阿房宫前殿的东西就宽达五百步,大约相当于七百米。南北有五十丈,相当于一百一十五米。殿的门用磁石砌成,主要是用来防止人带兵器行刺。在殿门前排列着十二个铜人,即用没收民间兵器熔铸而成的那十二个铜人。但在秦始皇死在出巡的路上时,阿房宫还没有建成,这个巨大的工程,每年都要调用民工七十万人。

另一个宏大的工程是修建秦始皇自己的骊山墓,每年也用工七十多万人。加上其他的用工,如修建长城,修弛道,常年的兵役征发,致使秦朝每年服役的人达三万之多,男子征发不足使用,有时还要征发女子。

为了聚集财富以供自己大兴土木,秦始皇就制定了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本来按照传统,人们都主张和长辈同住,以便尽孝,而秦始皇则要成家的男子和父母分居,这样国家可以按照户数多收赋税。

[ 1  ] [ 3  ] [ 4  ]

秦始皇的暴政导致民怨沸腾,为了防止老百姓对自己的反叛,秦始皇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秦法仅死刑就分为戮、腰斩、车裂、坑(活埋)、 凿颠(凿破头脑)、抽胁、枭首,并推行连坐法和族诛,这些严重刑法的实施,就是为了镇压人民的反抗。严酷的法律,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老百姓动不动就触犯了法律,处罚当然就相当严厉,常将人的脚砍断,造成大量的残废人。原来百姓渴望统一,结束无休止的战争,是想从此过上安宁的日子,现在秦的暴政让他们失望至极,秦的民心丧失是它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以残暴著称的封建统治者。焚书坑儒是他最骇人听闻、震烁古今的暴行之一,数千年来受到千夫所指,众口所矢,几乎妇孺皆知,被称作知识文化和知识分子在中国遭受的首次大规模的浩劫。

秦始皇由于实行严酷法律,引起了士人的不满,纷纷指责秦始皇。丞相李斯主张严厉镇压这些胆大妄为的士人,他给秦始皇写了一封奏疏,要求进行焚书。即除了《秦记》之外的所有史书一律烧毁,全国百姓和士人私自收藏的经书及诸子百家的典籍,也全部由官府统一烧毁。敢再违抗命令,议论政事的人一律处死。如果官吏知情隐瞒不报,也和藏书的人同等治罪。除了少数史书之外,其他的最后只留下了关于农业、卜筮和医药的书籍。 秦始皇同意了李斯的意见,下令全国进行焚书,这是对中国文化的一次清洗,和法律一样是秦朝暴政的集中体现。

在秦统一之前,秦王政对人才的意见可以说是相当重视。但这些是他为了实现其至高无上的统一目标而暂时将其暴戾的一面掩藏。现在统一大业已经实现了,他暴戾的性格便不再掩藏,也没必要掩藏了。因此有人敢批评他,挑战他的权威,秦始皇便不能容忍了。当时很多人对秦始皇的暴政怨愤异常,对他不利的言论遍布天下。这使秦始皇勃然大怒,派出御史到全国各地追查,最后抓到四百六十多人,秦始皇下令一块押到骊山的山谷中,全部坑杀,也就是活埋。因为这些人绝大部分是儒生,所以被后人称为“坑儒”。他还将不少人流放,长子扶苏劝阻他,也被他外放到边疆。

向东求仙寿终归西

秦始皇非常迷信,有一次他因风水受阻而不能渡湘水,归罪湘君女神作崇,于是遣发3000囚徒,去砍伐山上的树木以资报复。

秦始皇做了皇帝之后,他为了能永居帝位,幻想成神成仙。最初他想皇帝的宝座由他一家独坐,要“传之万世”。但传之万世还不如他自己坐万世更惬意,于是他便迷信成仙,妄想长生不死,于是就千方百计地寻求仙丹妙药。他听信了当时著名的方士,徐福、卢生、韩终、石生、侯公等人的欺骗,多次入海求仙,寻找长生不老的仙药。秦始皇后来率领百官群臣到泰山封禅,五次大规模的出巡,前呼后拥,浩浩荡荡,劳民伤财,虽有向天下人炫耀自己文治武功的目的,但到东海寻求长生不死药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为了找到神仙,求得仙药,秦始皇的出巡总是到海边去,因为他听说神仙总是在海边出现。到碣石(现在的河北昌黎)一次,到成山(现在山东成山角)两次,到琅邪和之罘三次,就是因为这些地方传说是神仙常来登陆的地点。每到一个地方,秦始皇都要派很多的方士去求仙找药,著名的徐福东渡日本就是秦始皇所派,为秦始皇去求采“长生不死”之药的。

为了兴建阿房宫和骊山墓,秦始皇从全国各地共征发了七十多万民工,耗费了无数的钱财物资,因而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反对。到公元前211年,在东郡(今河南濮阳一带)就发生了一起咒骂秦始皇的严重事件。那一年,有颗陨石落到了东郡,有人因为痛恨秦始皇,就在上面偷偷地刻了七个字:“始皇帝死而地分”。这件事传到京城,可把秦始皇气坏了。他马上派御史大夫到东郡去,追查是谁在陨石上刻的字。御史大夫在那里追查了许多天,始终没有查到一点儿线索。秦始皇非常生气,索性下令把陨石附近的老百姓全都抓起来杀了。

秦始皇本来就迷信,自从发生了这件事,就更加疑神疑鬼,整天是坐卧不安。后来,他找来卜筮令,给自己算了一卦,卜筮令对他说:“陛下今年犯了点儿灾星,不太吉利,只有搬家或者到外边去巡游,才能消灾免祸。”秦始皇听了卜筮令的话,就决定到东方去巡游。秦始皇大规模的巡游一共有五次,这也是最后一次。

公元前120年,秦始皇率领大队人马外出巡游。他从都城咸阳出发,直奔南方的云梦(现在的洪湖和洞庭湖地区),并到九嶷山祭祀了祖先舜。接着,乘船东进,在丹阳(现在安徽当涂)上岸,到了钱塘(现在浙江杭州),又向西渡江登会稽山,祭祀了治水的大禹,然后刻石于会稽山。下山后,从吴中(现在江苏吴县)北上,继续他的求仙之旅。为了能见到神仙,秦始皇一直是沿着海边北上,但总是一无所获,最后,失望的秦始皇只得往回返,没想到到达平原津(现在山东平原县)时,由于旅途劳顿、身体疲惫加上高温等因素,使得秦始皇一病不起,随行的赵高、李斯和胡亥等人知道秦始皇时日不多,但因为秦始皇忌讳说“死”字,所以没有人敢向他问身后的国事如何安排。随着病情越来越重,秦始皇也知道自己已日薄西山,活不了多久。他这时想到了死后的皇位继承问题,便想到了老成持重富有政治头脑的长子扶苏,想让扶苏继位,可是此时扶苏因提出反对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政策,而被派往北方监军,于是秦始皇让随侍的中车府令赵高赐公子扶苏书信,叫他速回咸阳,守候丧葬,准备即位。书信好后,赵高却迟迟不出发,藏在手中。当出行的车队到沙丘(今河北平乡)时,秦始皇就断了最后一口气。秦始皇死时仅五十岁,他在秦王位共二十五年,称皇帝十二年,总共三十七年。

为了防止秦始皇的儿子们争夺皇位而导致天下大乱,丞相李斯封锁了消息,将秦始皇的尸首放在车里继续向咸阳赶路,但热天中尸体开始腐烂,散发出臭气,为了掩盖,李斯让每辆车上都装了一石鲍鱼,用鱼臭掩盖尸体的腐臭。

赵高是个宦官,他的父母都是秦国的罪人,据说是秦统一战争中灭赵时的俘虏。赵父受秦宫刑,母亲是官奴婢。赵母在秦宫中生下赵高兄弟几人,都是生而为奴。后来秦始皇听说赵高身强力壮,懂点“狱法”,提拔他作了中车府令,是专管宫廷乘舆车与印信、墨书的宦官头儿,秦始皇还命令赵高教自己的小儿子胡亥学习法律。赵高始终以坐上皇帝的宝座为目的,可是无奈他无法左右活着时的秦始皇。现在秦始皇死了,对他来说无疑是天赐良机,于是他决定假传遗诏,一步一步实施他篡权夺位的计谋。为了拉拢李斯,他竟借扶苏不喜欢李斯的事实来蛊惑李斯和他一起篡改了诏书,让胡亥继承了皇位。同时,还以秦始皇的名义指责扶苏为子不孝,让他自杀,不得违抗。在得到扶苏自杀的消息以后,胡亥、赵高、李斯这才命令车队日夜兼程,迅速返回咸阳。

秦二世即位后,残暴的统治不在其父亲之下,仅仅三年,不但秦二世被赵高所杀,秦的江山也在风雨中分崩离析,秦始皇想传到千代万代的王朝仅到二世便结束了。

秦陵之谜

秦始皇死后被葬在骊山墓中。墓高有五十丈,像座山陵一样。皇帝原来的墓都是依山而建,所以叫陵墓,后来,皇帝的墓不都依山而建,而是建成山丘一样高,所以,“陵”除了指小山外,就是指皇帝的墓了。按照规定,皇帝的墓可以建九丈高,但至高无上的皇帝陵墓总是超过这个高度。至于百姓的墓,不但要称为“坟”,还限制在三尺以下,否则就是触犯法律,要受处罚。其他大臣们的坟墓也有规格限制,不能随便超越。

秦始皇陵位于西安以东30公里的骊山北麓,南依骊山,北临渭水。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景色优美,环境独秀。

[ 1  ] [ 2  ] [ 4  ]

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初即位就开始修建陵墓,直至公元前210年入葬,陵墓的修建工程长达37年,用工最多时达70余万人。陵墓的封上呈平顶的四方锥体,底部南北长515米,东西宽485米,高115米。经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现封土底部南北长350米,东西宽345米,高76米。陵墓的周围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周长3875米,外城周长6210米。内外城均四面有门,并有门网建筑。

陵墓建得很豪华,因为墓室很深,有泉水渗进,为了阻止泉水,便用铜汁浇铸。墓顶则用无数珠宝镶嵌,做成日月星辰的样子,底部用水银做成江河湖海的样子。墓室里还有文武百官排列两边。一切都仿照在世时的样子。为了防止偷盗破坏,墓中遍设机关,如有人进入,弓箭会自动发射。

秦始皇陵周围陪葬坑众多,内涵丰富,规模空前,例如秦兵马俑坑,自1974年被发现以来,引起国内外考古学者、历史学者以及广大旅游者的高度重视和浓厚兴趣。兵马俑坑建造规模宏大,埋藏的文物丰富、精湛,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秦兵马俑坑布局严整,结构奇特,布成军阵的陶人或着铠甲,或披战袍,手持矛、戈、戟等兵器,姿态神情各异,显示出各自不同的身份、兵种、性格、可谓如生。由于兵马俑坑建造近于秦始皇陵,因此自发掘以来,国内外学者一般都认为,这是秦始皇的陪葬坑。也就是说,这支装备齐全、威武雄壮的兵马俑队伍,是守护黄泉之下的秦始皇。……这些陶俑的数量如此巨大,仅被发掘出土的就近万个,且它们真实而规范,又带有不同的个性。兵马俑在流传至今的任何史书中都毫无记载,可以说是连蛛丝马迹都没有,实在很令史家惭愧。

除闻名遐迩的兵马俑陪葬坑、铜车马坑之外,后来又新发现了大型石质铠甲坑、百戏俑坑、陪葬墓等600余处。数十年来秦陵考古工作中出土的文物多达10万余件,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肯定还会有更大的、意想不到的发现。

秦始皇陵是中国第一座皇家陵园,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奋和聪明才智的结晶,是一座历史文化宝库,在中国近百座帝王陵墓中,以其规模宏大、埋葬丰富著称于世,一九六一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七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和文化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这位叱咤风云的旷世君主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千秋伟业,还留有这座神秘莫测的皇家陵园。

中国古代帝王均立后,秦始皇却未曾立皇后,致使秦始皇陵园内一墓独尊,没有皇后墓。秦人在秦孝公(公元前4世纪)以后对于立后和立太子之事已制度化,秦国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各种国家制度已臻完善,秦统一中国后更全面建立了各种制度,并定出了皇帝的正妻为皇后、母亲为皇太后的制度。但是秦始皇帝始终没有设立皇后,这成为令人费解的千古之谜。

秦始皇陵在今陕西省临潼县成城东五公里外,南靠骊山,北临渭水,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保存较好的一座帝王陵墓。陵墓的朝向为坐西向东,这是一个奇特的布局。众所周知,我国古代以朝南的位置为尊,帝王即位常称“南面称孤”,这“南面”也就是面朝南的意思。历代帝王的陵墓基本上都是坐北朝南的格局,而统一天下的秦始皇,为什么愿意坐西向东呢?一种意见认为,秦始皇生前派谴徐福东渡黄海,寻觅蓬莱、瀛洲诸仙境,又多次亲自出巡,对东海仙境十分向往。可惜徐福一去杳无音信,回归无期,使始皇帝亲临仙境的愿望如同泡影,这不能不成为秦始皇晚年的一大遗憾。即使生前得不到长生之药,死后也要面朝东方,以求神仙引渡而达天国。于是秦始皇建造了这坐西向东的陵墓。

而对于秦始皇的死亡原因,长期以来史学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说死于疾病,一说死于非命,这两种观点,至今尚无定论,不过,人们对解开此谜充满信心,因为据考察,秦始皇陵没受破坏,秦始皇遗体尚在,而且墓中大量的水银形成的水银蒸汽对遗体有冷凝防腐作用,待秦始皇陵发掘之时,不仅秦始皇死亡之谜可以解开,而且还可能看到秦始皇入葬时的遗容。

选自《一生必读的中国帝王史 》

[ 1  ] [ 2  ] [ 3  ]

作文五:《千古一帝——秦始皇》700字

千古一帝秦始皇,是一位功勋卓越的人,他造就了中国第一个封建制的朝代——秦朝。

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然而,秦始皇统一中国也不是他一个人的造就的,因为他的前六代,都是明君,虽然有的在为不久,但是他们也为统一六国做出了贡献。

从襄公立国,到秦始皇统一天下,其中秦国的故事都很有趣。

秦国的始祖秦非子给周孝王养马,周孝王很赏识他,所以把秦地给了他当封地。不过这时秦非子只能算是卿大夫,还不能算是诸侯王。等到了秦襄公时代,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等到西戎真的打来的时候很多人以为周幽王又在耍他们,所以没来勤王。而秦襄公这次来了,虽然周幽王被杀了,但因为他作战勇敢,并且派兵护送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东迁,所以被周平王封为诸侯。

就是从这里开始,秦国才就拉开了序幕。

但是秦国还是很弱小,所以从穆公开始,穆公就攻打西戎,让秦国的地盘扩大,一直到后来始皇帝统一六国,秦国由弱变强,由小变大,统一了全国。( 书村网 .mcqyy. )

在始皇帝统一中国后,他开始骄傲自满,大规模颁布以法家思想的政策,他焚书坑儒,杀人成性,他听信术士的话,给那些人钱和物资,朝拜鬼神,闹得秦朝乌烟瘴气,而到了秦二世更是变本加厉,毁掉了一个秦朝,让刘邦攻破,只让秦朝成立十几年。

而秦始皇也非完全都是过错,他创造了秦半两,统一了数字和文字,还统一厉法,统一了货币,统一了重量,长度,尺寸……

虽然秦朝非常短暂,但却是辉煌的,它的法律,和许多东西,都被后面朝代所模仿。

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六年级:何毅阳

作文六:《千古一帝秦始皇》2000字

千古一帝秦始皇:一个伟大的凡人

2011级博物馆 桑佳琦 1154

始皇其人——噩梦般的童年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父亲是“秦质子于赵”,出生在赵国的嬴政起先被冠以赵姓。战国时动荡的社会环境和无法从父亲那里得到应有的庇佑注定了他悲凄多舛的童年。两岁的时候,秦赵两国关系恶化,父亲异人借着吕不韦的帮助逃回秦国。母亲赵姬带着他躲在赵国的乡下,受尽了别人的嘲笑和排挤。小小的嬴政缺少同龄的玩伴,变得孤僻而寂寞。在这种压力下生活,嬴政生了重病,导致了发育不良。出生时的“帝王之相”变成了“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也许这段痛苦的经历造成了始皇后来手段残酷,为人凶暴的性格。 我很认同大梁人尉缭对于秦王嬴政的评价:“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於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嬴政虽出身贵族,但从小过着颠沛流离受人排挤的日子,养成了忍耐的性格,就是为达到目的而能够忍气吞声。

统一六国——韬略和纳贤

关于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不需我在这里多言,而我相信的是,无论当时秦与六国的形势如何,统一是如何的大势所趋,秦国当时有多少能征善战的猛将或是足智多谋的权臣,秦国能够在短短十年间灭六国,统一天下,秦始皇始终是不可或缺的。我并非英雄主义史观,而是秦始皇的功绩不能掩盖,他的韬略和铁血的性情确实是统一六国的一把利剑。

《史记》中记载,始皇先是听取了齐人茅焦的谏言,“迎太后於雍而入咸阳,复居甘泉宫”之后采纳了李斯的建议,收回了逐客令。后又听从尉缭的建议“亡三十万金,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从这几件小事可以看出,在统一六国时期的秦始皇,是比较善于纳谏和纳贤的。

法不容情——巩固政权

国家统一了,始皇开始制定一系列的制度,巩固他得来不易的帝国,这毫无疑问是艰难的。我想,他是一个伟大的人。在他之前,没人像他一样,面对着这样的天下。一切都是陌生的,他没有多少前人的经验来学习如何治理这么庞大的国家,如何稳定民心,收服六国之民。还好他不是孤立无援的,在臣子的进谏和建议下,他颁布了皇帝制度,郡县制度,官僚制度。他还统一了文字,度量衡和货币。他在全国范围内拆除壁垒和战御工事,修栈道„„

与此同时,他制定了严苛的法律。《史记》关于这点记载了一个细节。始皇推崇五德之说,认为秦属水德,而水主阴,所以“刚毅戾深,事皆决於法,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後合五德之数。”这是对嬴政的法律为什么严苛凶暴而少仁义和善的一种神化的说法。

我还注意到了一个细节:《史记》记载,始皇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规定自己是始皇帝,后世则以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至无穷。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始皇并不是像世人所传的那样狂傲自大,目无先人。反而是有些敬祖的心理的,这虽然不能掩盖他凶狠残暴的一面,但是这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始皇。

他的帝国——巡游和残暴统治

国家统一,制度也初步建立,始皇在万人之上俯瞰他的帝国。他志得意满,得意洋洋,心中的满足无限膨胀。始皇二十八年,他开始巡游,一次向西,为了向匈奴示威,之后四次向东,东至大海边上并立下石碑,歌功颂德,教训世人。

前215年,即始皇三十二年,始皇北除匈奴,南灭百越,国家的边境已经安定。他突然失去了人生的目标,没有人告诉过他,没有敌人可以消灭的时候,要怎么办才好。他的人生就在这一年发生了悲剧的转向,他把怀疑的目光放到了身边的人上,焚书坑儒,驱走忠臣,迷信方士,寻仙问药。对百姓们乃是狠烈暴戾,稍有小错就施以重刑,刚刚经历过无数战火的中华大地,被笼罩在阴沉的气氛中。

始皇之死——帝国的崩溃

前210年,在他第五次巡游的时候,始皇染病,七月在沙丘死去。死前下诏立公子扶苏为皇帝,可是赵高死改诏书,害死扶苏和蒙恬,立公子胡亥,即秦二世。可以说始皇在位时,帝国已经岌岌可危,他颁布的制度,并没有真正落实到百姓身上,国力也日渐衰微。而赵高的乱权和秦二世的荒淫无度,让秦朝加速了灭亡。随着始皇闭上了他的眼睛,秦帝国辉煌也随着他去了。

没有早些立太子,而被赵高等小人钻了空子,这是始皇的悲哀。也体现了他的自大和盲目自信。他的晚年几乎是被人操纵着,过着被蒙蔽的日子。可怜千古一帝,竟然在后期迷信方士,被人蛊惑,相信莫须有的事情,出了亲信谁都不见,就这样,走入了赵高等小人的圈套,走向了帝国的覆灭之路。

叹息始皇

他是一个伟人,他一手创造了神话——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他也是一个凡人,高高在上的他封闭着自己,仍然有希望长生不老的凡人的心情。纵观他的一生,我总是感到由心底散发出的凉意,他这一生,承受了太多,面对了太多同时又拥有了太多。面对着那样庞大的国家,那样沉重的担子压在他身上,那样巨大的荣耀架在他身上,他一定茫然无措过。他独自一人身处高位,有又终身没有立皇后,他是寂寞的,无怪他后来变得越来越沉郁压抑,暴戾无情。

历史不能重来,秦始皇戏剧性的一生值得我们后人探究和深思,寻找其带给我们的现实意义。

作文七:《千古一帝秦始皇》1200字

千秋功过秦始皇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是大诗人李白对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生动写照。后人亦有云: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这是对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巩固政权采取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高度评价。秦王赢政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同时也是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王朝的建立者。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 赢政是一位富有雄心壮志的君主。他完成了统一大业,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废分封,立郡县,这是第一措施。他把以前周朝建立的分封制废除。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他们互不统属,都对皇帝负责。在地方,他建立了群县二级行政机构,群下设县。群的长官称群守,县的长官称县令。

车同轨,书同文,这是第二措施。我们设想一下:如果秦始皇在游行的时候,坐着一辆大而美观的马车,几乎把路给占满了,连别人摆的摊子都给撞倒了,那他的面子岂不是被丢光了。再说了,就算没撞到别人,要是来到以前别的国家,比如说燕国或齐国,人家路要是比较窄的话,那秦始皇岂不是要丢掉车子,而自己走路了吗?我想这是不可能的。书同文,我们也设想一下:如果秦始皇派一个大将军(从以前别的国家招降来的)到边疆去抵御匈奴,与他们僵持了很久,最后“弹尽粮绝”。于是,大将军写了一封信(当然用的是自己的文字),叫一个部下把信交给秦始皇,希望他能运些粮食来增援。秦始皇接到信后,傻眼了,因为他看不懂大将军的信,秦始皇马上召集所有大臣进行研究。可是,等他们研究出来,仗都打完了。由此可看出:统一文字的重要性。

统一度量衡,这是第三措施。这对秦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之所以要统一度量衡,我个人认为还有一个简单的道理:避免缺斤少两的现象。

焚书坑儒,这是思想上的措施。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重视以法治国,秦始皇继承了这个传统,十分推崇法家人物韩非,曾自叹“若与其同游,则无恨矣”。对将领赏功罚罪,皆依法。秦始皇虽专制,认为“朕即天下”,但有秦一代,仍是依法治国。陈胜、吴广起义,其理由也是“秦法严苛”,其罪当死,不得不反,乃是法逼民反。这一措施在主观上实现了思想的统一,但焚毁大量典籍史料等珍贵文献,是人类文明的一次重大挫折,不利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此外,秦始皇还修筑长城,虽然在修筑过程中死了成千上万的人,但是如果不修的话,

匈奴来犯,还是会牺牲这么多人,甚至还不止呢!

对于秦始皇的功过是非,后人评价褒贬不一。他是中国第一位皇帝,也是皇帝尊号的创立者,同时也是中国皇帝制度创立者,使中国进入了中央集权帝制时代的人。他也使中国第一次完成了政治上的统一,形成了“车同轨,书同文”的局面,为其后各朝代谋求统一奠定了基础。但秦始皇也有其残暴的一面,自古以来,秦始皇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

参加南安市中学生优秀历史小论文评选活动

论文题目:千秋功过秦始皇

学    校:

组别(初中高中): 初中

学生姓名:  吴志

指导教师:    吕振

联系电话(手机):  13067020511

作文八:《千古一帝秦始皇》1200字

千古一帝秦始皇

秦始皇(祖龙),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中国的第一位皇帝,也

是皇帝尊号的创立者,建立了封建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主要功绩:1.统一六国,建立了封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2.经济文化上,书同文,度同制,统一度量衡,整治交通,车同轨,

行同伦 。

3.开疆拓土;南征百越(史禄灵渠 ,嚣和赵佗),北击匈奴(蒙恬),开

拓西南(五尺道),修筑长城(蒙恬)。

古人评价:

西汉政论家贾谊在《过秦论》里以气势磅礴的笔法评述了他的显赫功绩:及至

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执敲扑而鞭笞(chī)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

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fān)篱,却匈奴

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残暴的统治手段:于是

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qián)首;隳(huī)名城,杀豪杰;收

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dí),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

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

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官逼民反: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

牖(yǒu)绳枢之子,氓(méng)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

有仲尼、墨翟(dí)之贤,陶朱、猗(yī)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

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

集响应,赢粮而景(y

ǐng)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亡国之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

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yōu)棘矜(qín),非铦(xiān)

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

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duó)

长絜(xié)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

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xiáo)函为宫;一

夫作难而七庙隳(huī),身死人手,为(wèi )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

攻守之势异也。鄙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

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

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有诗云:               古风(其三) 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

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毛泽东还认为秦始皇缺少文学才华。

附件:统一六国示意图

疆域:东临大海,西到陇西,南濒南海,北抵长城一带

话题【谋略,志向远大,仁义,以民为本】

作文九:《千古一帝——秦始皇》5100字

姓名:沈志龙

2009165102

班级:09级经济二班                                    学号:

秦始皇——千古一帝

摘要:他是中国第一位皇帝,也是皇帝尊号的创立者,同时也是中国皇帝制度创立者,使中国进入了中央集权帝制时代的人。他也使中国第一次完成了政治上的统一,形成了“车同轨,书同文”的局面,为其后各朝代谋求统一奠定了基础。然而秦始皇就是为了中华民族多数人的利益,而损毁了极少数人的利益,而被后来对立的统治者抓住把柄,适合其统治需要而编成了‘暴君’,而最后也成大多数活在秦始皇功劳中的利益既得者——自以为是、自我标榜‘正义人民’眼中的暴君!让我们千古一帝秦始皇背负了几千年的历史骂名。虽然已过二千多年,但是功垂千古的秦始皇帝的丰功伟绩如今依然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不管是精神文化的,还是物质层面,这种影响必将继续下去,必将永远下去„„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关键词:秦始皇 暴政 利益

正文:元前259年农历正月,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国的创立者秦始皇诞生了。在西方人眼里他是中国的拿破仑。他13岁就继承了秦国国君的王位,22岁正式登基

项羽、刘邦打天下必然更需要一个反抗的对象来招兵买马,需要一个‘暴君’迷惑大众。然而当时秦始皇以法治国的一些政法就完美的成为了他需要攻击的目标、旗号,加上一些修饰的词汇,秦始皇就会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暴君,刘邦夺取天下之后,对于他的汉天下统治来说秦始皇就必须的一定的要成为暴君,只有这样才符合汉天下的统治,古代都讲大义,秦始皇是暴君,那么刘邦自然就成了义君,这就是正邪相衬的道理。布什说得好叫"假话说一百遍之也成了真理",在汉天下的几百年的统治当中,秦始皇每一天都被统治者为了政治统治而说成是暴君,几十年后呢„„更不要说汉天下可是几百年,秦始皇不管在谁的眼里都成了暴君。今天我为秦始皇翻案,还英名于我们中华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今天秦始皇被攻击最多的地方就是修陵墓,修阿房宫,修长城,梵书坑儒。

修陵墓。在古代的家天下历史轮回中,是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个帝王将相都会去做的事情,唐太宗、武则天、康熙„„是任何一个国君都会做的勾当!有人会说秦始皇修的时候死了很多人,难道说其他的帝王将相修的就没有死人吗?不同的只是这种勾当规模大小不同罢了,可是到了秦始皇却就成了暴君的说词。他当时陵墓,阿房宫,长城用的都是犯重法的。修陵墓和阿房宫的时候死了很多人,后来犯人不够了,地方政府就违背了中央政府的意愿,慢慢的就用轻犯,后来也不够了,地方为了完成任务就抓人,后来秦始皇的大儿子扶苏视察民间,知道这种情况之后,把情况反应到了秦始皇那里,秦始皇就下令将陵墓,阿房宫停工。以至于最后陵墓一直到秦始皇死的时候都是没有再开工,最后也是没有完工的,阿房宫也同样。然而从当时的来讲帝皇修陵墓不是错的,用犯人修理,也就等于我们今天的劳动改造是一样的。修陵墓在当时的社会来说是不分对错的,而今天却是我中华民族的巨大财富,它的影响是深远的,应该是永远的„„      修阿房宫。秦始皇规定自己每天必须批一百石奏文,是所有封建皇帝当中给自己最多工作量的人,每一天批文都会工作到半夜,第二天同样坚持早朝,从做皇帝那一天开始就坚持不解,直到死去,自始至终秦始皇就是一个严于律已的帝王。我想从为国家工作这个角度来讲,也许除了我们的周总理就再也没有其他人可比了,并且这些工作全都是他给自己安排的。其实阿房宫是一个国家办公的地方,是一个国家地位的象征。秦国原来做为边垂小国,当他统一了中国之后,原来的行政机机构,远远无法满足统一后的政府机构工作需要的,同时也是展示一个大国风范所必须有的东西,就像美国一样独立战争之后就建白宫是一样道理的。当时秦始皇修阿房宫还一点就为了让国家稳定,以中原分成很多个国家的时候每一个国家都有很多工匠,可统一之后这些人都失去了工作,所以他就接受建议修建阿房宫,同时也是为了保证国家新定之后不能因为这些人没事做而做乱,同也是为了保证出色的工艺得于流传下去。

修长城。秦始皇统一大业完成以后,发动的第一场战争就是对匈奴的战争,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因为中原纷战,匈奴人就抓住难得机会不断的吞噬中原,在边疆烧抢,占领了大片的土地,也就是如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山西内蒙古自治区那些地方,所以秦始皇就让蒙恬领兵三十万去攻打匈奴,收复了所有的失地。当时那些边疆地区,因为经常被匈奴烧杀,已经基本没有什么人烟了,所以秦始皇移民充实边关,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匈奴问题,就开始用范人修筑长城,将原来秦国,赵国,燕国的长城连接起来,修长城并没有像修陵墓和阿房宫死那多人,生活也没有那么艰辛,当是修长城是蒙恬和公子扶苏负责,从他们被边民的爱戴程度里就是知道了,当赵高利用假圣诣杀了扶苏之

后,边关兵民都自发的聚集起来请求蒙恬发兵诛杀奸臣。长城留给后世的价值是无价的。长城并不是一个给大家观光游玩的地方,它是一个军事设施,就如同我们今天要建航空母舰是一样的,知道为什么俄罗斯远东地区那么容易就占领我们的了吗?没有强大的军事,国民的生命都无法保证,小日本的南京大屠杀就是很好的例子,修长城就是为了不让国家受到外族的侵略。和平是靠强大的军事力量保证起来的,是要强大到没有人敢来惹你,那你就和平了!

梵书坑儒。春秋战国的时候,各种思想学派百家争鸣,在中原六国当中都是儒家思想占了主导地位,唯独秦国是以法家为主。当秦国一统六国之后就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秦国的以法治国。以法治国这是多么前占的思想,欧洲直到资本主义发展成熟之后才出现,而我们呢,却经历了几千年曲折过程,只能说直到今天我们也才喊出这样的口号而已,要真正的实现以法治国我国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儒家学派的是以德治国,儒家对中国有其重要的作用,但也可以说它毒害中国几千年,说到底它就是一个愚民治国。就是用所谓的道德观念来控制人民,把人民都教成愚民来实行思想统治。当秦一统中原之后,那些儒生,就失去了生存的空间,秦始皇为了稳定这些人,就把他们征集到咸阳,让他们做一些无所事是的事,让他们研究古典礼议。然而他们却伙同一些术士、道士欺骗秦始皇。秦始皇查明真相之后,把他们都赶出了咸阳,加上秦始皇在一次的祭典大礼中没有使原鲁国的儒生。是用原周室的。从而与这些儒生彻底决裂了。儒生开始在全国伙合原六的王孙贵族扇动各种反抗运动,到处发表诋毁反秦的言论,秦始皇没有办法只有禁止民间谈论,不许民间收藏儒书,将术士全都坑杀了(这一事件更主要是因为术士和道士对秦始皇的欺骗引起的,而也并没有坑儒),这也就为秦国最后的灭亡埋下了一个很大的危机。但这些书籍在国家里还是馆藏的,并不是所有都烧毁。而那些儒生相对秦国来说已经是判乱分子,不管那一个国家那一个王朝都是会采取行动的,这一种国家行为,肯定是对的,梵书坑儒却也从另一个反面文化更加快速的统一,同样也存在其正面不右磨灭的作用。

看完了秦始皇的‘过’那就看看秦始皇的功。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统一了文化。就这一点的功劳就盖过其他任何帝皇所做的一切。为什么中国在经历这么久历史长河当中,不管分裂多次,最终都必定会走向统一,这是为什么?是因为有一个共同的根,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统一了文字,统一衡量,统一货币。这些对社会民族的大溶合,社会的发展是非常非常远大的!统一了文字,从而统一了文化,统一了民族的根源。所以中国在以后的社会发展当中不管怎样分裂最终都会统一原因就在这里。台湾问题大家也不必担心,最终也必定会走向统一的,因为都有一个共同的根在一起。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心底深处那大

统一的民族这么强烈的原因。  修筑都江堰,修筑郑国渠。让长江中游,汉中地区,从此富饶起来,对当时低下的社会生产力来说,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使农业得到高速的发展,秦国是一重农社会,在全国修筑的各种大大小小水利工程不计其数。 除此而外还有京杭运河部分和基础原形,相当于今天的高速公路一样的直道纵横全国。让全国货物通畅无阻。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

秦始皇在位之时,吞并六国,并发兵南征北讨,史载“百越之地,尽皆俯首”,“北扩千里”,按战国地图看,领土几乎比战国七雄控制范围扩大了一倍。而且秦始皇“设置郡县”,对征服后的土地注重统治和制度建设,不似其它同时代的征服者如马其顿的亚力山大,或罗马只重征服,不重制度建设;因此使统一的土地统治稳固,这才为中国现在的版图奠定了基础。后人认为,“功莫大过秦皇汉武”。意指秦始皇在武功方面,排在汉武帝之前,历史上无出其右。至今,英语中对中国的称呼China,也是从罗马语Chin(秦)演变过来的,这在一个侧面上表现了秦帝国的影响力。

对将领赏功罚罪,皆依法。秦始皇虽专制,认为“朕即天下”,但有秦一代,仍是依法治国。陈胜吴广起义,其理由也是“秦法严苛”,其罪当死,不得不反,乃是法逼民反。而并非如后世“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般因严重腐败,而官逼民反。后世儒家倡导人治,治国不依法,由君主一言而决,而至今日人治之风,马屁之风犹在。

秦始皇首创驿站制度,并修驿道。为庞大帝国的政令通达以及由此而来的郡县制皇权国家奠定了技术基础。同时期的罗马不能有效控制占领区,只能设权利极大的总督(总督总揽一地的军政大权,都是贵族,基层组织都依靠当地的原有组织),

对贞节的女子,秦始皇更是倍加赞赏,有一寡妇名清,青年守节,克勤克俭,秦始皇特垂青眼,赐令旁座,秦朝制度相当讲究阶级等级观念,就是当朝丞相,也只能是站着的份,从不闻有赐座之情,更何况秦始皇还为这寡妇筑一怀清台,旌扬名节,至今蜀中名有台山,又称贞女山。

不仅如此,在他的带领下,秦朝的科技发展也挺迅速的。秦人还有许多项技术就是今天的科学家也百思不得其解。按照科技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先进的科学技术总先用于战争,战争结束后才逐渐转为民用。按照科学技术史发展的这个一般规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秦人用于制造武器的先进技术会逐渐转化为民用。古代历史上的中国,只能算是一个大国,而算不上强国。因为科技含量比较低。例如,中国的古代历史上的马车一直是两轮,因为中国人解决不了四轮马车的转向问题。如果以秦人科技水平为基础继续发展的话,不要说解决四轮马车的转向问题,甚至工业革命都有可能首先发生在中国。遗憾的是,

秦人历史被拦腰斩断了,也就结束了秦人先进的技术转化为民用的过程。

秦国是一个重农尚武的国度,只可惜秦史太短暂了,没能让这种精神发展起来,不然就不会再有这种悲惨的历史了,即使有也是我们对别族的屠杀。最可惜的莫过于秦朝实行的治国之道,当时秦朝实行的是以法治国,当时行政体系也接近于今天的君主立宪制,如果秦朝能走得更远一些,这种制度必然能很好的继承下去,中华民族的发展必然是另一翻景象。也正是因为秦朝的短暂以至于后来的帝王都不敢再实行这种改革,不敢实行以法治国,都实行儒家的中庸愚民之道的无为而治。正是因为刘家天下将儒家思想的成功实践,使后来所有的帝皇而效之,使得后来所有的历史发展当中,永远都是改朝换代而已,可社会并没有得到真正实质发展,社会制度没有变革,就不可能得到新的实质发展,如果没有西方列强的到来,我们也将永远是在这种封建制度继续愚昧的轮回发展下去,西方比中国先出现资本主义,先于中国工业化,这不是偶然,而两文化相较的必然结果!因为正是由于建立在中庸愚民治国之道下的封建制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只会出现王朝更替,而不会出现新的制度。也是大家会说这有什么不好,中国还不是一样傲立东方几千年。这想法和井底之蛙是没有什么两样。那是因为世界还没有真的连接在一起,中国在东方一直是一家独大而造成的假象,在东方是没有任何一个民族的规模能和汉族相比的,可是汉族却还一样被别小数民族统治了几百年,这是为什么,这个应该值得广大中国人好好深思吧。今天我们也只能哀叹秦朝的历史太短暂,没能使以法治国之道得于发展和延续。

对任何一个历史人物,我们不能仅仅站在今天的文化社会里和现在的社会道德观念里去评价,很多很多的事物经过发展之后会和原来的东西根本对立的,更不能仅以一般人做事的对错观念去评判一个君王的对错,这完全是一个质变层次,我们不仅要看他所做的每一件事以后的社会发展,历史演变,所产生的功责,还要以当时的道德观和社会背景去评定对错与功过。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国为之后近一千七百年的时间,中国在政治制度上先进于西方,从而比西方发达奠定了基础。所谓“汉承秦制”,“自秦以来,其制未变”,“百代猶行秦法政”。两千年的皇权时代的中国,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沿袭了秦朝的制度。故李白有首诗写到“秦始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桑弘羊的论著中也肯定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 清代的章太炎在1913年撰写的秦政记也赞扬秦始皇。

2010年4月17日

作文十:《千古一帝——秦始皇》500字

秦始皇姓嬴,名政。生于秦昭襄王48年(前259年)正月朔旦。秦庄襄王之子。十三岁登基成为秦国国君。国政为相国吕不韦与宦官??卑殉帧G?38年亲政,免去吕不韦相职,平定??迸崖摇S美钏梗?剧缘热恕V贫ㄍ骋徽秸?恼铰杂氩呗浴

从前230到前221年的十年间,嬴政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实现统一,结束了长期诸侯纷争的局面。建立秦朝。嬴政统一六国后,立即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新创“皇帝”这一名词,自称始皇帝。后人称其为秦始皇。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分掌政、军、监察大权,最后决断权归皇帝一人,“三公”互不隶属。秦始皇在地方实行郡县制,把各地统治权控制手中。并统一车轨,货币,度量衡,带动了秦帝国的经济发展。并统一文字,巩固政权。北击匈奴,南征百越,扩大了统治领域。

然而,秦始皇穷奢极欲,动用大量人力物力为他修宫殿陵墓,仅阿房宫和骊山陵就动用了37余万人力。还焚书坑儒,制定残酷的刑法。繁重的徭役,兵役,与残暴的统治,为秦的灭亡埋下了深深的祸根。

秦始皇37年(前210年)秦始皇在出巡北归途中病死沙丘。葬于骊山。

秦始皇一生,有功亦有过,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名重要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