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教学论文 > 历史教学 > 艾滋病毒携带者是不是艾滋病 [《艾滋病毒VS艾滋病》1800字]

艾滋病毒携带者是不是艾滋病 [《艾滋病毒VS艾滋病》1800字]

时间:2020-01-19 09:25:59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艾滋病毒VS艾滋病》1800字

艾滋病毒VS艾滋病

什么是HIV?什么是AIDS?

人体有一个可以抵挡病菌入侵的免疫能力,但是,有一种病毒却能瘫痪并直接瓦解你的免疫系统,让你丧失这种能力。“HIV”(人类免疫缺乏病毒)就是这个破坏你免疫系统的病毒,简称“艾滋病毒”。当免疫系统无法再抵挡病菌入侵及保护我们身体之后,一些原本对人体影响不大的小病菌就会趁虚而入,使我们生病。这些一个接一个因为缺乏免疫系统保护而产生的许多疾病,被统称为“AIDS”一即“后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是感染HIV的末期表现,一般将AIDS称为“艾滋病”。所以艾滋病其实并不是一种疾病的名称,而是身体遭受一系列疾病侵袭情况下的名称。

艾滋病的简史

艾滋病《AIDS)于1981年在美国纽约首次被人发现,而艾滋病毒(HIV)则是在1984年被发现及命名。依联合国艾滋病组织(UNAIDS)与世界卫生组织(WHO)所发布的统计数字来看,到2002年年底,在21年内,全球有6000万人感染艾滋病毒。其中已有2000多万人死于艾滋病。

男女艾滋病症不尽相同

虽然肺囊虫肺炎是男女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感染,男女感染艾滋病毒的症状还是有一些差异,如:女性妇科疾病和艾滋病的关连,是在防治女性艾滋病上应该注意的。

当女性的免疫系统因HIV的侵入而转弱时,一些会发生在一般妇女身上的妇科疾病,就可能会不断地出现,并且变得非常严重,例如:阴道感染、骨盆发炎、月经不规则等症状对大多数女性来说是常见且容易治愈的疾病,但是对罹患艾滋病的女性来说,这些症状通常会一直持续而且难以治疗;此外,女性艾滋病患者也较容易发生子宫颈细胞病变及子宫颈癌,因此,美国疾病管制局(CDC)其1994年艾滋病例新定义中,已把子宫颈癌列为艾滋病指标疾病之一。

防治女性艾滋病,妇科的症状应该要更常被考虑,甚至要有定期、完整的妇科检查。而一般的女性也要有妇科疾病与艾滋病关联的警觉性。

女性比男性更易得艾滋病?

国外研究报告指出,女性感染艾滋病的风险约为男性的2.5倍,可能是因为:

(1)大多数的女性感染者是透过异性恋的性行为所传染,女性因为不知道性伴侣或配偶有其它的危险性行为,而未采取保护措施;

(2)已婚女性由于无法要求配偶使用保险套,也提高了感染艾滋病的机会;

(3)研究指出,在性行为中,因为女性的阴道接触到精液的范围很大,且精液中所含的病毒量远多于阴道分泌物之含量,这种生理上的情形亦容易增加女性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为何女性艾滋病患者的存活率较男性低?

一般女性不觉得自己有感染艾滋病的危险,她们也不会将妇科疾病视为感染艾滋病的警讯,而就医较晚,再加上医师诊断上也没有性别差异的思考,使得女性治疗延误。此外,有的女性因社会经济地位低,得不到良好的医疗资源或健康照护、家庭暴力、无家可归、缺乏社会性的支持等也都是使女性感染者存活率较低的因素之一。

艾滋病毒的传染途径

艾滋病毒的传染主要是藉由体液交换,如: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或母婴的垂直感染。传染途径包括:

1、危险性行为

不论你发生性行为的对象是同性或异性,只要没有全程正确使用保险套,就是危险的性行为,就有可能暴露在感染艾滋病毒的风险中。所以全程正确使用保险套是在性行为中预防艾滋的不二法门。

2、血液传染

主要是透过输血感染、血友病病友使用污染的血液制剂、消毒不良的医疗设备、共享注射针头等。

3、垂直感染

带有艾滋病毒的女性,可经由怀孕或生产的过程,透过胎盘或产道,导致新生儿的感染。此外哺喂母乳也可能使婴儿受到感染。

艾滋病的预防

艾滋病毒无法在空气中存活,它同时怕热、怕消毒药水,当它进入胃肠道时,胆汁会分解艾滋病毒的脂肪包膜,使它失去感染能力。因此生活中的握手、拥抱、一起吃饭是不会造成传染的。

预防艾滋病应注意下列事项:

1、避免危险性行为:在从事性行为时,应正确、全程使用保险套,避免性交易或性服务。

2、不要与别人共享可能被血液污染的用具,如剃刀、刮胡刀、牙刷或任何尖锐器械、穿刺工具。

3、使用抛弃式空针、针头。

4、避免不必要之输血或器官移植。

5、性病患者尽速就医。

6、当你的性伴侣不愿做好艾滋病防范措施、不愿使用保险套时,就应拒绝与他发生性行为。

作文二:《7艾滋病题》1100字

艾滋病考试试题

1、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需同时具备哪些条件(A)A、出口、数量、体液的交换B、出口、数量、质量、缺口C、入口、出口、数量质量

2、以下行为中的不安全性行为是()A、拥抱、礼节性接吻B、使用避孕套性交C、未使用避孕套性交

3、最容易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是()A、性乱人群、男性同性、吸毒人群B、高收入人群、青少年人群C、无偿献血者

4、同性恋者感染艾瀚司蟀是否一定比异性恋大()A、是的B、异性恋更大

C、不一定,只有在无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同性恋者感染艾滋病几率比异性恋大5、预防艾滋病的错误认识是()

A、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质量可靠的避孕套,洁身自爱,不在婚前婚外发生性行为B、远离毒品:不吸毒不共用针具C、远离艾滋病感染者,不与他们接触

6、HIV感染主要导致下述哪种损害而并发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A、细胞免疫B、体液免疫C、非特异性免疫

7、目前,全球的HIV感染者经性行为传播的比例是BA、50%B、70%C、80%

8、以下不会传染艾滋病病毒的是A、握手、拥抱、共用牙刷B、咳嗽、打喷嚏、蚊虫叮咬C、吃饭、共用剃须刀

9、从机体感染HIV到产生相应抗体的这段时间叫窗口期。95%以上HIV-1感染者产生抗体的时间是

在感后(A)时间以内?A、2周(2-6周)B、半年C、3个月

10、下列哪些不是预防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普遍性防护原则

A、安全处置锐利器具

B、直接接触体液时不使用防护措施C、认真洗手

11、如果感染性血液溅入眼睛等部位应立即用大量(D)长时间彻底冲洗A、生理盐水B、清水C、自来水D、以上都对

12、美沙酮替代疗的作用是()

A、社绝吸毒者继续注射海洛因,从而避费了艾滋病的传播

B、用量少、省钱、方便、见效慢C、比海洛英更难戒断,易成瘾

13、HIV经针头刺伤皮肤传播的概率是(A)A、1:300B、1:500;C、1:1000

14、当一个人的血液中没检测出HIV抗体,而他又有过感染艾滋病的高危险行为,那么什么时间应再去做一次血液HIV抗体检测DA、一周后B、三周后C、一个月后D、三个月后

15、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A、通过外表判断B、通过实验室血清学鉴定C、通过危险行为的厉史

16、我国第一例艾滋病患者是哪一年发现的A、1989B、1981C、1985

17、己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平均经过()年的时间

(潜伏期)才发展为艾滋病病人A、3-6个月B、1-2年C、7-10年

18、至今()研制出可似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疫苗一A、已有B、还没有C、可能有

19、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是A、禁止HIV感染着结婚B、提倡自然分娩C、鼓励母乳喂养D、替婴儿注射疫苗

E、母亲在妊娠期及围产期、婴儿在出生后应用抗HIV药物

20、下列哪一项不是高危行为的干预工作(D)A、业主干预B、同伴教育C、外展活动D、自愿咨询检测

答案:ACACCABBABDAADBCCBED

作文三:《2015.12.1艾滋病》900字

艾滋病(AIDS)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该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而引起的,发病时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发烧,盗汗,乏力,腹泻,全身淋巴结肿大,导致被感染者免疫功能的部分或全部丧失,各部器官都会受到侵害,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一、传染源(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病病毒携带者)

1、艾滋病病人:在艾滋病病人体内的各器官、组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汗液、泪液、乳汁等均存在该病毒,因此他们有较强的传染性。

2、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也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他们虽然受到HIV的感染,但还没有出现临床症状,却有传染性。由于正常生活不受影响,又不易识别,所以他们是最危险的传染源。

二、艾滋病是怎样传播的(3种)

1、性传播:在没有采取保护措施的前提下与已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同性或异性性交,并伴有体液交换。

2、血液传播:共用未消毒的注射器注射毒品或者输入了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

3、母婴传播: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在怀孕期间通过胎盘把母体的病毒传给胎儿,在分娩和母乳喂养过程中,也可以把病毒传播给她的孩子。

三、日常生活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的

艾滋病病毒是一种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很弱的病原微生物,它传播的先决条件是必须有人与人之间的体液直接接触,艾滋病病毒一经离开人体,

在干燥、高温、日光照射等外界环境中会迅速死亡,因而失去传染力,所以只要没有造成体液直接接触的条件,日常的生活接触是不会传染艾滋病的。比如:礼仪性接吻、拥抱和握手,咳嗽、打喷嚏,共用毛巾、马桶、茶杯和餐具,共用游泳池、公共浴池、电话等公共设施。

四、怎样知道自己是否感染艾滋病

1、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潜伏期平均为7---10年,甚至10多年,即病毒携带者,具有传染性。

2、感染该病毒6周至3个月后,血液中出现艾滋病病毒抗体,这时检测抗体,便可以知道有没有感染。

五、如何预防艾滋病

1、洁身自爱,不搞性乱,不卖淫嫖娼,性行为安全。

2、不吸毒,特别不要与人共用针管静脉注射毒品,不输入未经检测的血液。

3、任何注射,最好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不到医疗器械消毒不可靠的医疗单位打针、拔牙、针灸、手术等。

4、不要注射未经国家批注进口的血制品。

5、不用未消毒的器具穿耳、纹身、美容。

6、不要与人共用剃须刀、牙刷。

作文四:《《艾滋病》》9300字

艾滋病

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或称后天免疫缺乏综合症,英Acquired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音译为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乏病毒(简称HIV)的反转录病毒感染后,因免疫系统受到破坏,逐渐成为许多伺机性疾病的攻击目标,促成多种临床症状,统称为综合症,而非单纯的一种疾病,而这种综合症可通过直接接触黏膜组织(mucosa)的口腔、生殖器、肛门等或带有病毒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而传染。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

1 病原学   艾滋病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中的人类慢病毒组,分为1型和2型。目前世界范围内主要流行HIV-1。HIV-1为直径约100~120nm球形颗粒,由核心和包膜两部分组成。核心包括两条单股RNA链、核心结构蛋白和病毒复制所必须的酶类,含有逆转录酶、整合酶和蛋白酶。HIV-1是一种变异性很强的病毒,不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是导致病毒耐药的重要原因。HIV-2主要存在于西非,目前在美国、欧洲、南非、印度等地均有发现。HIV-2的超微结构及细胞嗜性与HIV-1相似,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HIV-1相比明显不同。

HIV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较弱,对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的抵抗力较低。对热敏感,56℃处理30分钟、100℃20分钟可将HIV完全灭活。巴氏消毒及多数化学消毒剂的常用浓度均可灭活HIV。如75%的酒精、0.2%次氯酸钠、1%戊二醛、20%的乙醛及丙酮、乙醚及漂白粉等均可灭活HIV。但紫外线或γ射线不能灭活HIV。

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

2 流行病学

1.流行概况:WHO报告2010年全世界存活HIV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共3400万,新感染270万,全年死亡180万人。每天有超过7000人新发感染,全世界各地区均有流行,但97%以上在中、低收入国家,尤以非洲为重。专家估计,全球流行重灾区可能会从非洲移向亚洲。中国CDC估计,截止至2011年底,我国存活HIV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约78万人,全年新发感染者4.8万人,死亡2.8万人。疫情已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目前我国面临艾滋病发病和死亡的高峰期,且已由吸毒、暗娼等高危人群开始向一般人群扩散。

2.传染源: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

3.传播途径: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①性行为: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包括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②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HIV传播途径。③母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HIV的母亲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④血液及血制品(包括人工受精、皮肤移植和器官移植)。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

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

4.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高危人群包括:男性同性恋者、静脉吸毒者、与HIV携带者经常有性接触者、经常输血及血制品者和HIV感染母亲所生婴儿。

3 发病机制

(一)病毒感染过程

1.原发感染

HIV需借助于易感细胞表面的受体进入细胞,包括第一受体和第二受体。HIV进入人体后,在24—48小时内到达局部淋巴结,约5天左右在外周血中可以检测到病毒成份。继而产生病毒血症,导致急性感染。

2.HIV在人体细胞内的感染过程

吸附及穿入:HIV-1感染人体后,选择性的吸附于靶细胞的CD4受体上,在辅助受体的帮助下进入宿主细胞。经环化及整合、转录及翻译、装配、成熟及出芽,形成成熟的病毒颗粒。

3.HIV感染后的三种临床转归

由于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完全清除病毒,形成慢性感染,在临床上可表现为典型进展者、快速进展者和长期不进展者三种转归。

(二)抗HIV免疫反应

抗HIV免疫反应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以特异性免疫反应为主。包括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特异性细胞免疫,人体免疫系统主要通过针对HIV蛋白的各种特异性抗体、特异性CD4+ 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和CTL直接或分泌各种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等),抑制病毒复制。

(三)免疫病理

1.CD 4+ 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

感染HIV后体内CD4+ T淋巴细胞数量不断减少,分为3个阶段:①急性感染期:CD4+ T淋巴细胞数量短期内一过性迅速减少,大多数感染者未经特殊治疗,CD4+ T淋巴细胞数可自行恢复至正常水平或接近正常水平;②无症状感染期:CD4+ T淋巴细胞数量持续缓慢减少,多在800~350/mm3之间,此期持续数月至十数年不等,平均持续约8年左右;③有症状期:CD4+ T淋巴细胞再次较快速的减少,多在350/mm3以下,部分晚期病人降至200/mm3以下,并快速减少。

2.CD4+ T淋巴细胞功能障碍

主要表现为T辅助细胞1(Th1)细胞被T辅助细胞2(Th2)细胞代替、抗原递呈细胞功能受损、白细胞介素-2产生减少和对抗原反应活化能力丧失,使HIV/AIDS病人易发生各种感染。

3.异常免疫激活

HIV感染后,CD4+、CD8+ T淋巴细胞表达CD69、 CD38和HLA-DR等免疫激活标志物水平异常的升高。异常的免疫激活状况不仅可以衡量血浆病毒载量的变化,还可以预测CD4+ T淋巴细胞减少的速度。

4.免疫重建

指经抗病毒治疗后,上述HIV所引起的免疫异常改变能恢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与艾滋病相关的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率下降,艾滋病病人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减少。但抗HIV治疗并不能使所有艾滋病病人获得免疫重建,也不能重建抗HIV的CD4+ T淋巴细胞特异性免疫反应,CD8+ T淋巴细胞特异性抗HIV的能力也下降,这意味着病人需长期维持用药.

4 病理改变

(一)免疫系统病理变化:包括HIV相关性淋巴结病、脾脏淋巴细胞的高度耗竭,儿童患者的胸腺过早退化和晚期患者骨髓细胞减少等。

(二)临床病例变化:艾滋病是累及全身多器官系统的疾病,皮肤粘膜、淋巴结、眼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除免疫系统病变,还包括多系统机会性感染(如病毒、细菌、真菌和原虫)和恶性肿瘤(包括卡波氏肉瘤、恶性淋巴瘤和子宫颈癌),构成了艾滋病复杂的临床病理变化。

5 临床表现

我国将HIV感染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

(一)急性期: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HIV后2-4周左右。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痛、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持续1-3周后缓解。

此期在血液中可检出HIV-RNA和P24抗原,而HIV抗体则在感染后数周才出现。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一过性减少,CD4/CD8比例可倒置。

(二)无症状期

可从急性期进入此期,或无明显的急性期症状而直接进入此期。

此期持续时间一般为6-8年。但也有快速进展和长期不进展者。此期的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型别,感染途径,机体免疫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

(三)艾滋病期

为感染HIV后的最终阶段。病人CD4+ 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多

HIV相关机会性感染及肿瘤的常见症状:发热、盗汗、淋巴结肿大、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头痛、呕吐、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吞咽困难、食欲下降、口腔白斑及溃疡、各种皮疹、视力下降、失明、痴呆、癫痫、肢体瘫痪、消瘦、贫血、二便失禁、尿储留、肠梗阻等。

常见的机会性感染

呼吸系统: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肺结核、复发性细菌、真菌性肺炎。

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弓形虫脑病、各种病毒性脑膜脑炎。   消化系统:白色念珠菌食道炎,及巨细胞病毒性食道炎、肠炎;沙门氏菌、痢疾杆菌、空肠弯曲菌及隐孢子虫性肠炎。

口腔:鹅口疮、舌毛状白斑、复发性口腔溃疡、牙龈炎等。

皮肤、淋巴结:带状疱疹、传染性软疣、尖锐湿疣、真菌性皮炎、甲癣、淋巴结结核。   眼部:巨细胞病毒性及弓形虫性视网膜炎。

常见肿瘤:子宫颈癌、恶性淋巴瘤、卡波氏肉瘤等。

6 疾病危害

1. 对患者自身的危害: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因未及时诊治、病毒耐药或药物的副作用等原因,而死亡或致残。同时由于社会对感染者的歧视,也常常给感染者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

2. 对他人的危害:感染者无保护的性行为、多个性伴、共用针具静脉吸毒及经过母婴途径等可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3. 对家庭及社会的危害:虽然我国早已实施对HIV感染者“四免一关怀”的政策,但晚期并发症的治疗仍可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问题。

7 疾病检查

诊断鉴别HIV感染的辅助检查

①HIV抗体初筛试验(ELISA):敏感性高,可有假阳性出现。对于初筛阳性的患者,应经确证试验确证。②HIV抗体确证试验(WB):WHO规定,只要出现2个env条带即可判定为阳性。③HIV-RNA:敏感性为100%,但偶尔会出现假阳性,但假阳性结果通常低于2000cp/ml,而急性感染期病毒载量通常很高,平均在106cp/ml。④p24抗原:有助于早期诊断,灵敏性及特异性均较高。⑤快速检测试验:可采集全血或毛细血管的血液,一般15-30分钟可出结果。但假阳性及假阴性率均较高,不作为常规检测。

并发症的辅助检查

艾滋病是一种可以累及全身各个器官的疾病,因此总体上可能会涉及到所有种类的血液检查、排泄物、分泌物、体液检查(包括尿液、粪便、痰液、肺泡灌洗液、脑脊液、胸水、腹水)、骨髓检查及针对不同部位、不同种类的并发症的影像学检查(包括各部位的超声、X线、CT、MRI、PET-CT),活组织病理或细胞学检查(对肿瘤,分支杆菌、真菌、巨细胞病毒等感染的诊断及鉴别意义重大)。以上检查需要针对每名患者的不同并发症进行选择性检查。

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各期的患者,无论病情是否稳定,均需要监测CD4+ T淋巴细胞计数和HIV-RNA,以便及时开始抗病毒治疗和抗病毒用药调整。

8 诊断标准

1.HIV感染的诊断:①流行病学史:不安全性生活史、静脉注射毒品史、 输入未经抗HIV抗体检测的血液或血液制品、 HIV抗体阳性者所生子女或职业暴露史等。②临床表现:各期表现不同,见下述。③实验室检查:诊断HIV感染必须是经确认试验证实的HIV抗体阳性,而HIV-RNA和P24抗原的检测有助于HIV/AIDS的诊断,尤其是能缩短抗体“窗口期”和帮助早期诊断新生儿的HIV感染。

(一)急性期

诊断标准:病人近期内有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HIV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即可诊断,或仅实验室检查HIV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即可诊断。80%左右HIV感染者感染后6周初筛试验可检出抗体,几乎100%感染者12周后可检出抗体,只有极少数患者在感染后3个月内或6个月后才检出。

(二) 无症状期

诊断标准:有流行病学史,结合HIV抗体阳性即可诊断,或仅实验室检查HIV抗体阳性即可诊断。

(三)艾滋病期

(1) 原因不明的持续不规则发热38℃以上,>1个月;

(2) 慢性腹泻次数多于3次/日,>1个月;

(3) 6个月之内体重下降10%以上;

(4) 反复发作的口腔白念珠菌感染;

(5) 反复发作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或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6)肺孢子虫肺炎(PCP);

(7) 反复发生的细菌性肺炎;

(8) 活动性结核或非结核分支杆菌病;

(9) 深部真菌感染;

(10)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

(11)中青年人出现痴呆;

(12)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

(13)弓形虫脑病;

(14)青霉菌感染;

(15)反复发生的败血症;

(16)皮肤粘膜或内脏的卡波氏肉瘤、淋巴瘤。

诊断标准:①有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查HIV抗体阳性,加上述各项中的任何一项,即可诊为艾滋病。或②HIV抗体阳性,而CD4+ T淋巴细胞数

9 艾滋病并发症

1.机会性感染

(1)原虫感染:①弓形体病:常有头痛、发热、脑膜脑炎、视网膜脉络膜炎等,诊断主要靠检测血中抗弓形体IgM抗体(+)或头颅CT见典型环圈状病变。②隐孢子虫肠炎:主要有腹泻,为水样便,有时量很多,可致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2)细菌性感染:有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常继发于一些并发症,最多见的是结核杆菌和鸟型分支杆菌,临床肺结核进展很快,可见空洞和痰菌阳性,治疗较困难亦有全身播散性结核。

(3)真菌感染:①常见口腔念珠菌感染,亦有食管气管或结肠念珠菌感染;②卡氏肺孢子虫肺炎:近年发现卡氏肺孢子虫的DNA更像真菌,因此将之归在真菌性感染。主要表现为低热、干咳少痰,呼吸困难活动后加重,体检有轻度紫绀,两肺偶有痰鸣音,很少闻及湿?音,血气氧分压下降明显,胸片可见肺纹理增多,或斑片阴影,严重时两肺有大片融合阴影呈毛玻璃状,若作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液检查可找到卡式肺囊虫滋养体和包囊;③隐球菌脑膜炎及组织胞浆菌或青霉素的全身性感染亦屡见报道。

(4)病毒性感染:可见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单纯疱疹病毒(HSV)、带状疱疹病毒(HZV)、巨细胞病毒(CMV)和EB病毒等感染。

2.恶性肿瘤

(1)卡波济肉瘤:可在皮肤或黏膜上包括肺和食道胃肠均可见,诊断需靠活检做病理检查。

(2)淋巴瘤:常有持续发热,全身淋巴结肿大,诊断亦要靠活检送病理。

3.常见营养不良 由于发热、腹泻各种感染或肿瘤消耗过多,而患者又食欲减退,时间长会造成营养不良甚至于恶液质。

10 疾病治疗

10.1 抗HIV治疗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是艾滋病的最根本的治疗方法。而且需要终生服药。治疗目标: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的复制,保存和恢复免疫功能,降低病死率和HIV相关性疾病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艾滋病的传播。

开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指征和时机:

①成人及青少年开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指征和时机

下列情况之一建议治疗:艾滋病期患者;急性期;无症状期CD4+T淋巴细胞105cp/ml;心血管疾病高风险;合并活动性HBV/HCV感染;HIV相关肾病;妊娠。开始HAART前,如果存在严重的机会性感染或既往慢性疾病急性发作,应控制病情稳定后再治疗。

②婴幼儿和儿童开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指征和时机

以下情况之一建议治疗:小于12个月的婴儿;12至35个月的婴儿,CD4+T淋巴细胞比例

抗反转录病毒(ARV)药物:

①国际现有药物:六大类30多种。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蛋白酶抑制剂(PIs)、整合酶抑制剂(raltegravir)、融合酶抑制剂(FIs)及CCR5抑制剂(maraviroc)。

②国内ARV药物:有前4类,12种。

某些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合并结核、肝炎及静脉吸毒者)的抗病毒治疗均有其特殊性,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照搬以上方案。

依从性很重要。抗病毒治疗前,应与患者有充分的交流,让他们了解治疗的必要性、治疗后可能出现的不适、依从性的重要性、服药后必须进行定期的检测,以及在发生任何不适时应及时与医务人员联系。同时要得到其家属或朋友的支持,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应监测CD4+T淋巴细胞、HIV-RNA及常规血液检测,以评价疗效及副作用。   并发症的治疗

对于各种感染均进行针对各种病原的抗感染治疗。如:念珠菌感染用氟康唑或伊曲康唑;单纯疱疹或带状疱疹用阿昔洛韦或泛昔洛韦,局部应用干扰素;PCP应用复方新诺明,或联合克林霉素,重者联合糖皮质激素,甚至呼吸支持;细菌感染应用针对敏感菌的抗生素;活动性结核给予规范的抗结核治疗,出现结核性脑膜炎或结核性心包积液时需联合糖皮质激素;鸟分枝杆菌感染需乙胺丁醇联合克拉霉素(或阿奇霉素),重症可同时联合利福布汀或阿米卡星;深部真菌感染根据真菌的种类可选二性霉素B、卡泊芬净、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氟胞嘧啶等;巨细胞病毒感染应用更昔洛韦或膦甲酸钠,累及神经中枢时需二者合用;弓形体脑病需乙胺嘧啶联合磺胺嘧啶,过敏者用克林霉素。

并发肿瘤者:子宫颈癌:根据分期不同需根治手术、放疗、化疗。淋巴瘤需联合化疗。卡波氏肉瘤:局限者仅需抗HIV治疗,播散者需化疗。

11 疾病预后

1.无症状长期稳定:见于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好,且未出现病毒耐药及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者。也见于感染后长期不进展者。

2.致残:部分患者因并发症未能治愈,可能导致失明或其它器官功能障碍。

3.死亡:见于晚期患者,未及时抗病毒治疗,常死于并发症或药物的副反应。   疾病预防预防HIV感染

①传染源的管理: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测HIV抗体,医疗卫生部门发现感染者应及时上报,并应对感染者进行HIV相关知识的普及,以避免传染给其他人。感染者的血液、体液及分泌物应进行消毒。

②切断传播途径: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禁止性乱交,取缔娼妓。严格筛选供血人员,严格检查血液制品,推广一次性注射器的使用。严禁注射毒品,尤其是共用针具注射毒品。不共用牙具或剃须刀。不到非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及治疗。

③保护易感人群:提倡婚前、孕前体检。对HIV阳性的孕妇应进行母婴阻断。包括产科干预(终止妊娠,剖宫产)+抗病毒药物+人工喂养。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医疗操作程序,避免职业暴露。出现职业暴露后,应立即向远心端挤压伤口,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的清水冲洗伤口;污染眼部等粘膜时,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对粘膜进行冲洗;用75%的酒精或0.5%碘伏对伤口局部进行消毒,尽量不要包扎。然后立即请感染科专业医生进行危险度评估,决定是否进行预防性治疗。如需用药,应尽可能在发生职业暴露后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在2小时内)进行预防性用药,最好不超过24小时,但即使超过24小时,也建议实施预防性用药。还需进行职业暴露后的咨询与监测。

并发症的预防

对于并发症最好的预防就是及时抗HIV治疗。①CD4+T淋巴细胞

饮食及生活注意

每日摄取足够的能量,需肉、蛋、奶等高能量、高蛋白、好消化的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注意饮食卫生,尤其不进食生冷肉食。对于腹泻及消化不良的患者应保持足够水分摄入,多进食液体食物。

戒烟酒。适当锻炼。保持良好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12 疾病护理

艾滋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致死性传染病,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除HIV外,还包括并发症的护理。除注意HIV的消毒隔离外,还应针对患者的并发症的不同病原,作好呼吸道、体液及接触隔离。要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消毒隔离;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时,应带好手套、口罩或防护眼镜、穿好隔离衣,做好自我防护。

另外,针对艾滋病患者出现的不同临床症状,如发热、腹泻、皮肤疾病、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等进行不同护理。

心理护理:艾滋病患者不仅要面对疾病的折磨、死亡的威胁,还要承受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和歧视,因此常常出现情绪异常,甚至自杀倾向。这就需要加强心理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注意倾听患者诉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帮助他们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家庭护理:艾滋病是一种可控的慢性传染病,家属应了解关于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如何防治等基本信息,给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帮助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同时注意自我防护,防止HIV的进一步传播。

13 专家观点

虽然目前艾滋病是一种可控的慢性传染病,但在我国仍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患者也承受着很多痛苦和压力。目前传播途径以性行为为主,尤其是男-男性行为。建议高危人群固定性伴,避免不安全性行为。

14 治愈新闻

美国首次"功能性治愈"艾滋病 提醒仅涉单一病例

[1]一个美国医疗研究小组最近宣布,他们首次“功能性治愈”了一名出生时就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女婴,如今,这名女婴健康状况良好,已经不需要继续服药,在艾滋病治疗领域创下了新的奇迹。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儿童医疗中心研究员3号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2013年逆转录病毒与机会性感染大会”上报告说,他们在两年前选取一名被母亲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女婴为治疗对象。这名来自密西西比州的婴儿出生30小时后,医疗研究人员在密西西比大学医疗中心对其进行了组合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检测证明,经过治疗,该女婴血液中艾滋病病毒的数量明显递减,在其出生29天后,体内的艾滋病病毒已经检测不到。研究人员在随后18个月内继续对她进行抗逆转录治疗,

并在停止治疗10个月后发现,其体内的艾滋病病毒抗体仍为阴性,常规血液检测中未发现艾滋病病毒存在。

一般情况下,艾滋病患者停止治疗后,艾滋病毒都会复发。因此,这个发现让医生们大为惊讶,特别是主治医生汉娜·盖伊。“我的第一反应是恐慌,我在想,我的天哪,难道我一直在治疗的艾滋病婴儿实际上没有感染艾滋病?”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目前的指导标准,对于感染艾滋病毒母亲所生的婴儿,应在确定婴儿是否携带艾滋病毒前,以每日适量的抗逆转录病毒疗法连续治疗四到六周。如果婴儿艾滋病病毒检测呈阳性,那么可对其进行更积极的治疗。但世界卫生组织没有具体要求在婴儿出生后便采取更积极的药物疗法,原因之一是很少有研究报告探讨过这个问题。此外,也很难过早就确定婴儿的艾滋病毒抗体检测是否呈阳性。

美国研究人员认为,医生在该女婴出生后31个小时内决定开始采用积极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这是女婴被治愈的重要原因。研究人员分析,对新生儿进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可以阻止体内藏匿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宿主细胞,该疗法能够清除、抑制艾滋病病毒,在非终身治疗的情况下实现“功能性治愈”。所谓“功能性治愈”,指的是感染者体内的艾滋病病毒被完全抑制,机体免疫功能正常,即便不接受治疗,用常规方法也难以在患儿血液中检测出病毒。

据报道,目前世界上每年会有30万名新生儿被确诊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而这些新生儿大部分来自中低收入家庭。佩尔绍德认为,这个发现意义重大。“这是人类历史上有记录可查的第一次功能性治愈艾滋病病毒婴儿感染者,意义重大,它给艾滋病患儿的治疗带来了变革,如果我们能将这些发现应用到对其他新生儿的治疗中,我们可以更早地对那些艾滋病患儿进行治疗,他们也不必再接受终身治疗。”

但是,美国研究人员提醒说,有关这个女婴的报告仅涉及一个病例,而且报告结果与成年或青少年时期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患者似乎没有什么直接关联性。

同时,美国艾滋病研究基金会的副主席罗威娜·约翰斯顿认为,现在还不能过早地认为,这样的治疗方法同样适合其他艾滋病患儿。“首先我们确实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然后才能决定可否将这个做法推而广之,用于治疗艾滋病毒高危易感新生儿。那样的话,这次发现对那些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母亲及婴儿来说,才是真正的意义重大。”

15 红丝带

红丝带是对HIV和艾滋病认识的国际符号,1991年在美国纽约第一次出现。它代表了关心,这一标志被越来越多的人佩带,用来表示他们对HIV和艾滋病的关心,关心那些活着的HIV感染者,关心那些已经死去的病人,关心那些受艾滋病影响的人。红丝带愿意成为一种希望的象征,象征疫苗的研究和治疗感染者的成功,象征HIV感染者生活质量的提高。红丝带代表着一种支持,支持HIV感染者,支持对未感染者的继续教育,支持尽全力去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疫苗,支持那些因艾滋病失去至爱亲朋的人。

作文五:《艾滋病ABC》2800字

艾滋病ABC

吴庆华

经国务院同意,由国家四部委联合制订的《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下简称“规划”)中指出:“建立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参与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体系,在全社会普及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控制艾滋病的流行与传播。”现简要介绍艾滋病的基础知识:

1 我国面临的严峻形势

自美国1981年6月5日发现世界第1例艾滋病病人以来,至1998年底,全世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达3500万人,波及的国家和地区达200多个,死于艾滋病人数平均每年达10多万人。世界卫生组织推算,2000年全世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将达4000万~1亿,其中,将有100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亚洲。有人预言,21世纪亚洲将成为全世界艾滋病传播的中心。

我国自1985年6月发现第1例艾滋病病人(境外来华旅游者)以来,至1998年底6月底,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0676例,其中,艾滋病病人301例,死亡174例。据国内专家测算,我国艾滋病病毒实际感染人数已超过30万人。到2000年,我国艾滋病病毒实际感染人数有可能超过120万人。我国艾滋病加速流行的趋势十分严峻。

2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全名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DIS)。

2.1 艾滋病的病死率极高

自1981年以来,关于艾滋病的记载表明,60%的病人在1年内死亡;80%的病人在3年内死亡;100%的病人在5年内死亡。这是因为医学界目前还找不到治疗艾滋病病人的有效方法。数以百万计艾滋病病人死亡,说明目前患上了艾滋病,无疑就是被宣判了死刑。

2.2 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一种抵抗力较低的逆转录病毒

1983年5月和1984年5月、8月,法国和美国科学家分别从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中分离出来一种新病毒。1986年,国际微生物学会及病毒分类学会将这同一种病毒的三种不同变异株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称艾滋病病毒)。研究发现,HIV的遗传物质是RNA,具有逆转录能力,变异率极高;不耐高温、抵抗力较低,离开人体不易生存;对热敏感,在56℃条件下30min灭活;对许多化学物质,如75%酒精、2.5%磺酊、0.5%次氯酸钠等一般消毒剂敏感,1min灭活;对紫外线不敏感。HIV分为Ⅰ、Ⅱ两型,许多亚型。其中HIV-Ⅰ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HIV-Ⅱ主要流行于西非。

2.3 艾滋病病人和HIV感染者

我国有关部门联合发布的《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若干规定》第三十条规定:“艾滋病病人是指HIV抗体阳性,临床上出现条件性感染或恶性肿瘤者。HIV感染者是指HIV抗体阳性,无症状或尚不能诊断为艾滋病病人者。”HIV感染者最终都将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

2.4

HIV进出人体的门户

HIV只存在于人体的体液中,且主要存在于血液和淋巴液中。最常分离出HIV的体液还有精液和阴道分泌物。其它体液,如唾液、泪液、乳汁和尿液也分离出HIV,但数量非常少。

2.4.1 HIV从传染源向体外传播的出口──随体液排出 艾滋病传染源的血液及精液、阴道分泌物是传播HIV的最好媒介,其它体液中的HIV不足以造成他人感染。

2.4.2 HIV进入易感人群的入口──破损的皮肤或体表粘膜

正常情况下,皮肤和体表粘膜对HIV起屏障作用。若屏障一旦受损,受损处就成了HIV进入人体的大门。

2.5 HIV致病的原因

HIV致病是通过破坏人体正常的免疫能力实现的。经历了HIV侵入人体淋巴细胞、HIV在淋巴细胞内大量生长繁殖、人体免疫系统崩溃、出现条件性感染或恶性肿瘤等阶段。

2.6 艾滋病病人死亡的原因 主要有两个方面:条件性感染和恶性肿瘤。

2.6.1 条件性感染

指一些侵袭能力较低、致病能力较弱的病原体,在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不能致病;但当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则为这些病原体造成了感染的机会,引起平时不会发生的疾病。这种感染叫做条件性感染。条件性感染是艾滋病的首要特点。美国报道的世界第1例艾滋病病人所患的肺孢子虫肺炎就是一例条件性感染。艾滋病病人最终都死于条件性感染。

2.6.2 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即癌症。HIV的致癌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HIV逆转录产生的致癌基因整合到人体细胞;二是严重破坏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使癌变细胞更易发展为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常与条件性感染合并出现。

3 艾滋病的传播

HIV从传染源的出口到易感人群的入口,即HIV的传播,只能通过体液,经直接接触破损的皮肤或体表粘膜这一条路径实现。

3.1 艾滋病的高危人群

指那些有可能被HIV感染,但目前还没有被感染上的人群。主要包括:性病患者、共用注射器吸扎毒成瘾者、性乱者、HIV感染者的配偶及性伙伴、血友病患者、用过进口血制品者、带HIV的母亲所生的婴儿、流动人口等。

3.2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主要有三条:一是性接触传播,约占75%,包括男性同性恋传播、卖淫与嫖娼传播和性乱传播;二是血液传播,约占15%,包括共用注射器吸扎毒传播(数名吸毒者共用一个未经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静脉注射毒品而引起HIV的传播,约占10%)和医源性传播(输入由HIV感染者提供的血液或用其提供的血液制取的血液制品、使用被HIV污染的医疗器材而引起HIV的传播,约占5%);三是母婴传播,约占10%,由母亲通过妊娠和分娩将HIV传给婴儿的传播。

科学研究还证明,与艾滋病

病人及HIV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3.3 我国艾滋病传播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感染者大多数是青壮年;二是以共用注射器吸扎毒导致的血液传播为主,且传染迅猛;经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亦逐年增多;三是共用注射器吸扎毒导致的血液传播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边疆地区;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中原和东南沿海地带。

4 艾滋病的预防

目前全世界还没有研制出治愈艾滋病的药物,也没有研制出艾滋病疫苗,因此,在预防上以宣传教育为主。

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大会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全世界通过这个特殊的日子,共同行动起来,进一步向大众宣传预防艾滋病的知识。1997年、1998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分别是:儿童与艾滋病、青少年──迎战艾滋病的生力军。

《规划》要求:“各类高等和中等学校要将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列为学校健康教育或人口与青春期教育的重要内容,向学生讲授预防艾滋病、性病的知识。”向广大学生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的要点是:①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接触传播艾滋病的根本措施;②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③拒绝毒品,珍爱生命是预防经共用注射器吸扎毒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④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经HIV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⑤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HIV感染者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⑥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等等,提高广大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对高危人群要加强禁毒禁娼等法制教育,促使其改变不良行为,共同切断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自生物学教学,2000年第3期

作文六:《关爱艾滋病艾滋病征文》1300字

丝带相连, 丝带相连,让“艾”永远被爱他们惧怕病魔,可更怕冷漠。 ----题记 即使我们可以在菁菁校园肆意享受和煦的阳光, 即使 我们能够在缤纷世界贪婪吮吸时代的清新,但我一直知 道,并且从未忘记,在这个世界的一些角落,永远有一群 需要关心,却不需要施舍的人们期待我们的大爱拥抱。 作为日益蔓延的艾滋病魔,抗击艾滋,关爱艾滋患者 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共同持久话题。关爱艾滋病患者,这 个口号正在越来越广泛的被关注,每年的 12 月 1 日被定为 “世界艾滋病日” ,这一天,种类繁多的宣传活动,除了告 诉大家“关爱生命,学会保护自己”之外,还会呼吁大家对 艾滋病患者“消除岐视,关爱生命” 。作为正在大学经历自 己人生黄金时代的自己,也想希望通过平实但真挚的语言来 唤起大家对艾滋患者的内心关爱。就像我们每人胸口的那条 红丝带,它是爱的纽带,连接你我,它是爱的雨露,滋润心 田。 艾滋病,英文缩写 AIDS,1981 年在美国首次注射和被 确认。分为两型:HIV-1 型和 HIV-2 型,是人体注射感染了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又称艾滋病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 艾滋病被称为“史后世纪的瘟疫” ,也被称为“超级癌症”ﻬ和“世纪杀手” 据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估计,截 。 至 2007 年底,我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 70 万, 其中艾滋病病人 8.5 万。 而卫生部日前工作的统计数据显示, 截至今年 9 月 30 号,我们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 人 264302 亿。其中艾滋病病人 77753 例,报告死亡 34864 亿。 艾滋病的可怕之处正在于它的无药可治,也正是人们的 这种恐惧,偏见,岐视以及自我保护心理,将那些艾滋病患 者推向无助及绝望的境界。可是光凭“关爱与消除岐视”的 口号并不能真正的解决艾滋病给社会带来的危害,他们更加 需要的是国际社会提供必要的资源,采取必要的行动,切切 实实的将艾滋病列为工作议程的头等大事中,研发出可以抑 制及治疗的药物出来。而在提倡消除岐视艾滋病的同时更应 该加强宣传预防的力度,因为防范给治理更加重要。 艾滋病患者在现实社会受到岐视是显而易见的,所以除 了对于这些人群的理解与关怀之外,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自重 与自我保护,毕竟经过性乱感染此病的也不在少数。如今, 艾滋病已经不仅仅是人类的健康问题了,而是涉及到了诸多 的社会因素,因为有些染上艾滋病的患者,因为绝望而产生 对社会的报复之心,刻意隐瞒自己的病情而加速此病的传 播, 这样的人是非常可怕的。 所以在呼吁关爱与理解的同时,ﻬ更应该加深艾滋病患者的社会责任感,不要将自己的不幸扩 大开去。 记得预防艾滋病的爱心形象大使濮存昕曾说过: “我希 望有一天,我们能和所有的艾滋病人生活在一个没有歧视的 世界里! ”让我们伸出双手,打开心怀,像彭丽媛一样拥抱 艾滋病儿童,像孔耀辉一样用正确的医学知识来帮助那些艾 滋病人,像千万条红丝带一样带给他们拂面的春风和暖人的 阳光! 我们的关爱,让那绝望的双眸闪烁出幸福的光芒,让仇 恨远离我们的世界,让爱撑起一方蓝色的天空!让我们那纯 净的心灵在天空中肆意飞翔,让我们如诗如歌的人生迸发出 迷人的光芒,直面艾滋,我们相互关爱。共享生命,我们将 爱与美和谐交织。

作文七:《艾滋病与世界艾滋病日》3100字

艾滋病与世界艾滋病日

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 AIDS) ,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称艾滋病病毒)引起。通俗地讲,艾滋病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被艾滋病病毒破坏,使人体对威胁生命的各种病原体丧失了抵抗能力,从而发生多种感染或肿瘤,最后导致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这种病毒终生传染。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功能受到病毒的严重破坏、以至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感染者便发展为艾滋病病人。随着人体免疫力的降低,人会越来越频繁地感染上各种致病微生物,而且感染的程度也会变得越来越严重,最终会因各种复合感染而导致死亡。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血液、不正当的性行为、吸毒和母婴遗传。艾滋病目前仍是不治之症。鸡尾酒疗法,即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是治疗艾滋病有效的方法之一。

HIV病毒的感染过程

艾滋病病毒简称HIV ,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细胞作为攻击目标,大量吞噬、破坏T4淋巴细胞,从而破坏人的免疫系统,最终使免疫系统崩溃,使人体因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而发病并死亡。科学家把这种病毒叫做“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12年至13年。在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外表看上去正常,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便能够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艾滋病临床上分为3期:1.艾滋病病毒感染。病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后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仅血液中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2.艾滋病相关综合征。病人出现腹股沟淋巴结以外的两处以上原因不明的淋巴结肿大并持续3个月以上,同时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疲劳、食欲不振、消瘦和腹泻等;3.艾滋病阶段。病人突出的表现是致病性感染、恶性肿瘤的发生以及找不到原因的细胞免疫缺陷。

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只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高温、干燥以及常用消毒剂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虽然目前还没有能够

有效预防

艾滋病的

疫苗,但已

经有用于

临床治疗

的多种抗

病毒药物

能有效地

抑制人体内HIV病毒的复制,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艾滋病病人的症状和延长患者的生命。

自1981年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世界首例艾滋病病例后,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2001年6月,联合国大会艾滋病问题特别会议通过了《关于艾滋病问题的承诺宣言》,为国际社会防治艾滋病行动制订了统一目标和行动规划,以达到在2015年年底以前遏制并开始扭转艾滋病蔓延趋势的总体目标。

多年来,国际社会为防治艾滋病作出了不懈努力,并取得积极进展。

【全球艾滋病状况】 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统计,目前全世界有3340万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其中2240万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亚洲约470万;北美及中西欧约230万;拉美约200万;东欧约150万。全球每年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70万,其中近200万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全球每年200万人因艾滋病死亡,其中170万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

据统计,2001年至2007年,欧盟及其周边国家的艾滋病患者人数从150万人增至220万人,其中欧盟成员国有73万人。2009年10月26日,欧盟委员会通过了2009年至2013年防治艾滋病新战略,旨在减少欧盟和周边国家艾滋病患者的数量,改善艾滋病的预防、治疗以及护理等工作,提高艾滋病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质量。

截至2010年7月,美国有大约110万人感染艾滋病毒,每年新增感染人数约为5.6万。2010年7月,美国公布预防艾滋病新战略,目标是在未来5年内将新增的艾滋病毒感染人数降低25%。

毒品消费助长了艾滋病的蔓延,目前全世界的注射吸毒者约有300万人,在一些国家,40%的注射吸毒者携带艾滋病病毒。现在全世界每年防治艾滋病所需的资金总额已经超过160亿美元,全球正在接受治疗的艾滋病患者有470万人,这一数字虽然已经是5年前的10倍,但仍有约1100万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没有得到应有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强调,成功防治艾滋病需要3个关键因素,即资金、药品和训练有素的医护人员。目前很多艾滋病防治项目因缺少资金而无法开展,在一些艾滋病高发地区,缺少专业医护人员的问题尤其突出。2011年6月3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布的一份题为《艾滋病30年:各国处于十字路口》报告说,全球抗艾工作在过去30年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面临投入不足等问题。

截至2010年底,全球中低收入国家中约有660万人接受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比2001年增长了近22倍。此外,全球至少有42万名儿童接受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比2008年增长了50%以上。虽然全球在扩大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方面取得了进展,但截至2010年底,仍有900万需

要获得治疗的患者无法得到满足,其中儿童获得治疗率在2009年仅为28%。国际社会对中低收入国家防控艾滋病的投入在2010年首次出现下降。据艾滋病规划署估计,到2015年,全球抗艾工作需要至少220亿美元的投入,而目前只有60亿美元到位。

2011年6月9日,一项旨在消灭儿童感染艾滋病病毒和保证母亲健康的全球计划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正式启动。 美国出现新型艾滋病病毒   美国每年新增5.6万艾滋病患者  美国100多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  法国皮内注射艾滋病疫苗试验取得重大进展 欧洲HIV总体感染率8年增近一倍 俄艾滋病患者平均每天增加百余人  肯尼亚百万人不知自己感染艾滋病病毒 非洲艾滋病大会关注“高危人群”  非洲抗击艾滋病任重而道远 拉美地区艾滋病现状和对策 印度艾滋病防控形势严峻

【研究】

自1983年人类发现艾滋病病毒以后的近30年间,各国科研人员在开发艾滋病疫苗方面可谓“屡战屡败”,有科学家甚至一度认为,人类可能永远无法找到有效的艾滋病疫苗。

1997年,美国时任总统比尔·克林顿提出,要在8到10年内研制出有效的艾滋病疫苗。之后,美国曾掀起艾滋病疫苗研制热,一度曾有几十种疫苗进行临床试验,但效果均不理想。

2003年10月,美国和泰国研究人员开始进行“联合疫苗”试验。  2009年9月24日,美国和泰国研究人员共同宣布,双方合作开发试验的一种“联合疫苗”可以将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降低31.2%。这是人类首次获得具有免疫效果的艾滋病疫苗。

“2.0治疗方案”是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提出的治疗并预防艾滋病的综合方法。该计划核心内容是降低费用、简化治疗过程、减轻卫生部门的负担,并改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生活质量。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表报告称,“2.0治疗方案”可保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获得大为简化的治疗方案,2025年内可避免1000万人死于艾滋病,同时每年防止100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

2011年11月,新加坡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的艾滋病病毒变种。它是由当地原来常见的两种病毒毒株以基因重组的方式结合生成,其危害性也可能比现有的一般毒株强。 科学家证实艾滋病病毒起源于野生黑猩猩  重大发现:肠黏膜是艾滋病病毒“避难所”

动态演示HIV病毒的感染过程   艾滋病基本知识 艾滋病的一些专业科学用语

科学家公布艾滋病“超级感染”研究报告  第一个艾滋病“超级感染”病例

研究表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在家接受治疗  国际专家组更新艾滋病治疗方针

调查显示“鸡尾酒疗法”能显著延长艾滋病患者寿命  研究人员首次破译艾滋病病毒完整基因组  艾滋病病毒可能百年前就在人群中传播  研究显示基因变异令艾滋病病毒危害减弱 第一个艾滋病“超级感染”病例  全球艾滋病研究在希望中前行  世卫组织发布艾滋病用药指导意见  德研发出快速判断艾滋病病毒感染情况的电脑程序

作文八:《了解艾滋病、预防艾滋病》900字

了解艾滋病、预防艾滋病

各位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

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了解艾滋病、预防艾滋病。

12月1日是第23个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是联合国确定的当今三大国际公害之一,目前,全世界有四千多万艾滋病毒感染者,每年新感染人数高达五百多万,死亡三百多万。中国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处于世界第14位,在亚洲排名第二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每年以40%的速度在递增。专家预测,如果缺乏有效的控制,再过10年,艾滋病将成为中国的“国家性灾难”。

爱滋病目前是一种不治之症,又称“后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是由爱滋病毒引发的疾病。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血液、母婴遗传和两性不正当行为等。这种疾病会破坏人类的免疫系统,使人类失去抵抗疾病的能力,导致病毒、原虫、细菌、霉菌等可轻易侵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及发生恶性肿瘤,最后百病俱发而丧失宝贵之生命。艾滋病是死神最有力的呼唤,艾滋病是人类活着的最大的栅栏;它的入侵无法阻挡,它的力量,使免疫系统毁于一旦。它能让人毫发无伤,却能让人带着痛苦走向死亡。艾滋病可以毁掉一个人的前途与希望。篮球巨星“魔术师”约翰逊因艾滋病而失去光芒,南非总统曼德拉的儿子因艾滋病让父亲狼狈不堪,一代作曲大师高峰因艾滋病而不幸身亡。

艾滋病已经不仅仅是卫生问题,更是发展和安全问题。因

此,关注艾滋病,可以让许多人逃离死神的魔掌。联合国将2009年至2010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确定为:“普遍可及和人权”,意在强调实现艾滋病预防、治疗、关怀和支持的普遍可及是保护人权的当务之急。所以我们要积极传播艾滋病防治知识和防治政策,倡导积极向上的理念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来远离爱滋病。这里,我对同学们提几点要求: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努力学习,追求进取,避免空虚无聊,正确交友,把握自己的行动,做到洁身自好,以免感染艾滋病。

2、娱乐场所是艾滋病传播的高危地带。因此,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不喝酒,毒,不涉足青少年不宜进入的场所,包括歌舞厅、游戏厅、网酒吧等地方。

3、另外我们还要注意马路卫生,不到街边小店扎耳朵眼,不找街头牙医拔牙补牙,不到没有消毒措施的诊所注射等等。

同学们,我们作为未来人类健康的卫士,积极预防爱滋,这不仅是我们保护自身健康的需要,这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作文九:《艾滋病毒与艾滋病》7900字

课 程 论 文

题    目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职    称

艾滋病毒与艾滋病 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

2008 年 12 月 6 日

重庆工商大学课程论文成绩评定表

学院: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论文题目:艾滋病毒与艾滋病

指导教师评定成绩:

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艾滋病毒与艾滋病

重庆工商大学  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  2008级旅游管理1班   李发明

指导教师:徐亮

摘要:众所周知,艾滋病是一种病,而且是一种令人谈虎色变的病,因为艾滋病在人们的记忆中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然而到底艾滋病是什么?其来源于哪里?对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如何感染它?感染后又有什么临床表现?以及如何预防?恐怕这些问题至今任困扰着人们。为此本文仅将就一些关于艾滋病的知识进行描述,总结已到达让人们更多的了解艾滋病。

关键词:艾滋病毒  艾滋病   知识    预防

一、病毒的发现

首先,在慢慢的历史长河中,到底艾滋病到底是什么时候来到我们身边的呢?。也许在这之前有该病例,由于医学条件的限制所以并无记载。对于艾滋病的发现应该是在20世纪才最终被发现,当时人们就将其称为21世纪的杀手。大约在该世纪的70年代末期,医生们开始碰到一些奇怪的病例。患病者虽然曾经十分的健康,但患病后全身的免疫系统几乎完全崩溃,所有的医生都不能挽救他们的生命。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发布报告:在1980年10月到1981男5月期间,先后发现5例病例,经检查确诊为免疫功能几度衰竭,患者均为同性恋者,这是世界上关于艾滋病的首次记载[1]。到1982年9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正式以“获得性免疫综合症”AIDS为名。由于艾滋病患者全身所有的器官几乎都出现病变,起初并没有意思到它实际仅仅由一种病源引起。直到1982年末,一些病毒实验研究室才开始研究引发艾滋病的病原。

尽管对于该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但是对于真正导致疾病的病因还没有确定。科学家们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试图发现导致该疾病的真正原凶。1983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 Friancoise Barre'-Sinoussi和Luc Montagnier等人首先从一位持续性淋巴腺病综合征患者的淋巴结中分离出

一种新的逆转录病毒,并将其命名为“淋巴腺病相关病毒”(Lymphadenopathy Associated Virus,LAV)。与此同时,美国NIH Robert

C. Gallo领导的实验室研究认为HTLV-Ⅲ(Human T-cell Leukemia Virus-Ⅲ)是导致艾滋病的病原体。此后,Jay A. Levy等从不同类型的高危人群中分离到了一种病毒,并命名为“艾滋病相关逆转录病毒”(AIDS-associated retrovirus,ARV)。1985年,Montagnier等人从艾滋病患者的血清与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Ⅲ型同源性较小(小于55%),抗原性明显不同,致病性较弱的一种病毒,被命名为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IV型(HTLV-IV)[2]。

二、病毒的起源

随着对艾滋病毒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在不同的灵长类动物身上分离到类似于HIV的猴免疫缺陷病毒,简称为SIV[3]。SIV同HIV在基因大小和组成上基本相同,但是SIV在其自然宿主猴体内并不引起任何疾病。可是当把从自然宿主内分离到的SIV接种到非自然宿主猴时,将会导致类似于人类的免疫缺陷综合症状。例如将从佛罗里达长尾猴分离到的SIVsm接种到恒河猴时,经过一段临床潜伏期后,则产生类似艾滋病的临床症状,如腹泻、体重下降、CD4和CD8细胞比例失调等等。人们还发现在野生的非洲绿猴体内分离到的病毒相互间的遗传变异非常大,并且这一变异和不同种属猴的进化关系相一致,提示猴免疫缺陷病毒已在猴体内共同进化了相当长的时间。所有这些研究都提示人类的艾滋病毒可能是通过不同种属间交叉传播的形式从猴类传播到人。

一直到了90年代初,高峰及汉(Hahn)等人在进行非洲边远地区HIV-2的流行研究中,为艾滋病毒的起源提供了较直接的线索,进而证明B型艾滋病毒起源于猴艾滋病毒。该研究的最重要的发现是从一名HIV-2健康携带者身上分离到一株同猴免疫缺陷病SIVsm和SIVmac相类似的病毒(HIV-2/FO784)。在进化分析中,由于FO784同SIVsm/mac的高度同源性,它们

相互间在进化树上已不能被区分开,强烈地提示人类艾滋病毒起源于猴免疫缺陷病毒。这不但为后来的类似实验所证实,同时大量的流行病学结果也支持这一结论。首先,大约有30%的野生佛罗里达长尾猴感染有SIVsm。大比例的野生猴携带有SIV,直接地证明了佛罗里达长尾猴为SIVsm的自然宿主。第二,SIVsm和HIV-2共同流行于非洲西部的几个国家的同一地理区域内。并且共同生活在西非的人和佛罗里达长尾猴有着密切的接触,例如人们常猎取佛罗里达长尾猴作为宠物或食品。第三,感染有SIVsm的佛罗里达长尾猴并不产生任何临床症状,可是当把SIVsm接种到恒河猴时,则产生类似于人类的免疫缺陷综合征。所有这一切说明SIVsm同佛罗里达长尾猴已形成一种共生关系,即佛罗里达长尾猴已成为SIVsm的自然宿主,并且已不再因为SIVsm的感染而产生任何临床症状。可是当SIVsm感染一个新的宿主时则引起在其自然宿主所没有的临床表现。同SIVsm感染恒河猴一样,当SIVsm感染到新的宿主人时,则在感染者产生免疫缺陷综合征。因此人类免疫缺陷综合征实际上是一种动物传染病,即一种在自然状态下由动物传染到人的疾病。当然最完善的证明应是获得直接SIVsm从佛罗里达长尾猴传播到人的大量流行病学和遗传学证据。然而在得到这一资料是几乎不可能的前提下,从人类分离到SIV类似病毒,为HIV起源于猴艾滋病毒提供了最有说服力的证据。HIV—2的D亚型和E亚型同其相应的SIV密切相关,并且在进化分析中同相应SIV形成同一组群,而不能将其同SIV区分开来。这说明至少D和E是通过二次独立的从猴到人的传播造成的。目前已发现至少5种不同的HIV—2亚型,提示这种在不同种属间的传播对HIV—2来讲可能至少发生了5次。不久前,在一次意外事件中,一名实验人员由于没有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条例而感染了SIV。在随后2年多的追踪调查中,从该实验人员体内成功地检测到病毒和相应抗体,表明该实验人员已被SIV所感染。该意外事件直接地证明了免疫缺陷病毒从猴类传播到人类的可能性。

三、艾滋病的传播

艾滋病毒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体液及器官组织内感染者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伤口渗出液中有大量艾滋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播性。 性传播 与艾滋病毒感染的异性或同性进行性交、肛交、口交均可感染艾滋病毒,性传播是造成艾滋病流行的最重要的原因。

血液传播[4] 共用不消毒的针具注射毒品;输入含有艾滋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骨髓移植、器官移植、人工受精内的检查器械;理发、美容、穿耳、纹身、修脚的刀具或 针具不消毒;共用刮脸刀、电动剃须刀等;体育运动的外刷伤和引起流血的打架斗殴;救护流血的伤员时,救护有破损的皮肤接触伤员血液[5]。

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 已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妇可通过胎盘,或分娩时通过产道,也可通过哺乳,将病毒传染给婴儿。 母婴传播的机率约为30%  性传播  通过两性行为传播是艾滋病病毒的主要传染途径:不论同性恋还是两性之间的肛交、 口交有着更大的传染危险。  经性接触传播是目前 全球主要的HIV传播途径,大约全球(全球大约)70%~80%感染者是通过性接触感染上HIV,其中异性间性接触传播占70%以上,而男同性恋性接触传播占5%~10%。发生一次没有保护的性交,在男性同性恋中的传染HIV的概率约为0.5~3%。而在异性性接触中,男性传给女性的概率是0.1~0.2%,女性传给男性的概率是0.03~0.1%。 四、艾滋病易感人群

人们经过研究分析,已清楚地发现了哪些人易患艾滋病, 并把易患艾滋病的这个人群统称为艾滋病易感高危人群,又称之为易感人群。艾滋病的易感人群主要是指男性同性恋者、静脉吸毒成瘾者、血友病患者,接受输血及其它血制品者、 与以上高危人群有性关系者等。

1.男性同性恋者

包括双性恋者,由于肛交,所以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但同性恋不等于艾滋病。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在对中国61个城市同性恋进行调查后发现,通过同性传播的艾滋病患病率最高的城市达18%,最低患病率为4%,平均患病率为4.8%。

2.吸毒者

经静脉注射毒品成瘾者约占全部艾滋病病例的15%~17%,主要是因为吸毒过程中反复使用了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注射器、针头,其中被艾滋病毒污染的注射器具造成了艾滋病在吸毒者中的流行和传播,使吸毒者成为第二个最大的艾滋病危险人群。滥用成瘾性药物和毒品是艾滋病多发和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欧美使用毒品的风气盛行并逐渐蔓延到亚洲(特别是泰国),据美国国家毒品滥用问题研究所最近作出的调查报告指出,在全美国2.4亿人口中,约有1亿人非法使用过毒品,有3000万到4000万人经常使用一种或多种毒品,另有200万人经常使用迷幻药,而迷幻药可直接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在亚洲的泰国,估计有10万静脉吸毒者,其中75%在曼谷。有不少吸毒者同时又是同性恋者或其他性淫乱者,艾滋病在这些危险因素重叠者中发病更多。美国吸毒人群中艾滋病抗体阳性者约40万人之多,男性为女性的两倍,另外据报导,与男性吸毒者有性接触史的妇女,艾滋病发病率比一般人群高30多倍,表明因吸毒而引起的艾滋病发病率之高。但在不同地区,因社会文化、风俗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因吸毒而染上艾滋病毒的比例也大不一样。美国大部分艾滋病人来自男性同性恋者和双性恋人,而在欧洲来自吸毒的艾滋病患者较多,比如因注射吸毒成瘾者而受感染的在意大利特别高,在罗马、米兰等大城市中,估计约为20%~70%。据1986年的资料,在意大利有51%的艾滋病是来自注射吸毒者;在西班牙48%的艾滋病患者来自吸毒者,瑞典为32%~ 42%,而在美国则为17%。由于吸毒者使用未消毒的针头,还可染上其他传染病

如乙型肝炎等,并对免疫功能造成直接损害作用,从而使吸毒者更易成为艾滋病的攻击者。

3.血友病患者

第三大易感人群为血友病患者,在所有艾滋病患者中,因血友病而感染病毒的占1%左右。因为血友病是一种因体内缺乏凝血因子Ⅷ(Ⅸ)(还有其它因子缺乏者,主要且最多的发病者是因子凝血因子Ⅷ或Ⅸ)而得的疾病,如 果不输入外源性凝血因子Ⅷ(Ⅸ),则病人可以在受轻微外伤后就流血不止。据报导,凝血因子Ⅷ(Ⅸ)主要存在于治疗血友病的血液制品冻干浓缩制剂中。而这种冻干浓缩制剂是近年的产品,暴露于传染性病原体的危险性较大,每一批号浓缩剂来自2000 至5000个不同供血者的血浆,目前在美国约有6%~8%的 供血者带有艾滋病毒,故有许多例子证明用美国生产的凝血因子Ⅷ或者和Ⅸ引起血友病病人感染艾滋病。据统计,接受这种因子Ⅷ(Ⅸ) 治疗的A型血的血友病人,血清艾滋病抗体阳性率高达60% ~90%。在我国大陆曾有数例因使用因子Ⅷ(Ⅸ)而染上艾滋病的 报导;在香港的一次调查中,有71.2%的感染者为血友病患者。另外,根据对血友病的检测分析,普通血友病患者本身机 体中淋巴细胞成份已有轻度失调,这种免疫功能本身就有轻 度异常的患者,就更易感染上艾滋病病毒。

4.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

除了抗血友病制剂外,其他血液与血液制品(浓缩血细 胞、血小板、冷冻新鲜血浆)的输注也与艾滋病的传播有关。首 次报告的与输血相关的艾滋病患者是一名婴儿,该婴儿接受 了1名艾滋病病人提供的血液后发病。最近,有人总结了美国 18例与输血有关的艾滋病病例的资料,这18例患者从接受 输血到临床症状出现的时间为10~43个月(平均24.5个月) 出现卡波济氏肉瘤的时间是在受血后16个月。这18例艾滋 病病例分别接受了浓缩血细胞(16例)、冷冻血浆(12例)、全 血(9例)和血小板(8

例)。在调查中至少发现8名供血者属于 艾滋病危险人群。所以受血者受染与否与供血者是否艾滋病 人或是否属艾滋病危险人群有关。另据广州卫生检所在 1986年9月至1989年期间对我国进口的10批丙种球蛋白进行艾滋病毒检测,其中有8份(80%)艾滋病抗体阳性,这表明使用进口丙种球蛋白者也可成为艾滋病毒感染对象。 因为现在全世界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因为输血而得艾滋病病毒的机率是越来越小了。

5.与高危人群有性关系者

与上述高危人群有性关系者是艾滋病的又一易感人群。 同性恋的易感性在前面已提过,这里主要讲一下与高危人群 有异性关系者对艾滋病的易感性。有许多例子可以证明艾滋病可以在异性性生活中相互传播。有人报告过两例非静脉 吸毒成瘾者的女性艾滋病患者,她们也没有输血史,但是她们 都有固定的男性艾滋病患者的性伙伴,尽管这种性关系是在 男患者诊断之前就已存在,但是轻症或无症状的艾滋病同样 有传染性。与同性恋者、血友病患者、受血者、静脉吸毒者等高 危人群发生性关系都可能染上艾滋病,因而成为艾滋病传播 的易感人群。另据我国10个省市性病及艾滋病感染联合调查组最近报导,对性病高危人群中的2687人进行了分析统计,男性 1027名,占38.2%,女性1660名,占61.8%、 15~29岁年龄组的2119名,占78.9%,平均年龄24.3%岁。在2687名被调查者中,发现性病患者885例,以淋病为主(占74.3%),女性患病率(34.0%),是男性(16.0%)的2.1 倍,2687人中,艾滋病抗体虽然全部阴性,但是为艾滋病发病危险人群。如有艾滋病流行,这批人将为主要发病对象。

6.艾滋病的其他高发人群

艾滋病从理论上说任何人群都可易感,但真正的艾滋病 易感人群主要为上面所提的五类人群。从年龄上,艾滋病虽可 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但事实说明90%以上发生于50岁以下的人群,而其中又主要发生在两个年龄组,即20~40岁的 成人组和婴幼儿组。据从美国对21726例艾滋病的分析

中可看出,发病率以中青年为主,20~49岁占89%,其中30~39 岁占47%,这里最值得特别说是当代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容易受到艾滋病的威胁,因此对他们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扎伊尔病人中,平均患病年龄为33.6岁,其中 3/4的病人在20~39岁之间。这说明青少年在艾滋病发病者 中居于重要位置。而且青少年艾滋病患者在以前大多为男性, 但是统计数字表明女性患者正在增加,男女性别比例已由 1985年的4:1下降到1988年的3:1,在1987年~1988年 间女性患者增加了80%,那么,青少年患艾滋病的危险因素 有哪些呢?低年龄组(20岁以下)主要因使用血制品和接受输 血而感染。据报导在15~16岁因接受输血或血制品患者的比 例为72%,但随着年龄增长,这个比例则下降,到17~19岁 降为20%;但是因性行为而染上艾滋病的则随年龄的增加而 增加,从13~14岁的9%上升到15~16岁的24%和17~18 岁的

69%,而20~24岁的男性患者中,90%以上是由于性接 触而染上艾滋病的,其中36%的患者是因同性恋行为而感 染,有7%还有静脉注射毒品史。在女性中,最常见的原因是 异性恋接触(约占44%);其次为静脉注射毒品成瘾者(占 28%),但是在所有女性青年成人的艾滋病患者中,有28%的 人其配偶为男性静脉注射毒品成瘾者。 由于性别、民族或种族的不同,青少年艾滋病的发病率及 发病原因也不同。在美国13~19岁年龄组中艾滋病发病率男 性(18/百万)为女性(4/百万)的4.5倍,黑人患者(27/百万) 和拉丁美洲人患者(25/百万)分别为白种人(7/百万)的3.8 倍和3。6倍。在白人青少年中,大部分(50%)经血制品感染。 24%经同性恋接触感染;在黑人中,44%的艾滋病患者经同性 恋接触感染,19%因异性关系感染;在拉丁美洲青少年患者中 有35%经静脉注射毒品感染,29%经同性恋性接触感染。与白人相比,黑人和拉丁美洲青少年中异性恋性接触和静脉注 射毒品者比例较大,这是因为他们中女性患者所占比例较多。由于患有艾滋病的母亲也可通过胎盘、产道、乳汁传播给出生前或出生后

的婴幼儿,因而由患有艾滋病的妇女所生的小孩,也是艾滋病的易感者。

五、艾滋病的临床表现

急性期:50%-70%以上患者在感染后2周-2个月出现,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关节痛,头疼,乏力,淋巴结肿大,呕吐,出汗等也可出现神经性症状,2-4周可缓解。无症状期:有些病人在急性感染过后,尽管血清HIV抗体阳性,但没有临床症状[6]。检查可见不典型淋巴细胞、血沉轻度增高和总免疫球蛋白水平增高。此期病人应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临床和免疫功能检查,对任何共患疾病都应注意其与疾病进展的关系。 症状户主要为: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除腹股沟以外,在受体其他部位发现两处以上直径在1厘米以上的淋巴结持续肿大3个月而原因不明者。淋巴结肿大的常见部位为颈前和腋下。质硬且大的淋巴结肿大提示卡波氏肉瘤的可能。疲乏、腹泻、夜汗、体重减轻、口腔念球菌病和痴呆、脊髓病、末梢神经病的症状[7]。

六、艾滋病的预防

目前,艾滋病已经成为危害公共健康的重要杀手[8]。截止2006年我国的艾滋病人累计报告也已达到183733例[9]。所以对艾滋病的预防尤为重要。

1)、避免与患者、疑似者及高发病率者发生性接触;

2)、不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

3)、不接受患者、疑似者及高发病率者的献血;

4)、防止口、眼、鼻、粘膜与可疑感染物的接触;

5)、对艾滋病病人的标本、污染物、排泄物进行彻底的终末消毒处理。

6)、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 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7)、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正规医院能提供正规、保密的检查、诊 断、治疗和咨询服务,必要时可借助当地性病、艾滋病热线进行咨询。

8))、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拒绝毒品,珍爱生

第11页(共12页)

命。

9)、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注射、使用没有严格消毒器具的不安全拔牙和美容等,使用经艾滋病 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10)、不吸食毒品,不共用注射器注射毒品[10]。

11)、 针对知识的不足,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及教育[11]。

参考文献

[1]许婧 《谈虎蛇变—艾滋病》《医学与卫生》,2006年[2]胡勤学,黄鑫,杜涛《1/4世纪的病毒研究—艾滋病的研究获得2008年或诺贝尔物理学奖或医学奖》《生命科学》,2008年

[3]keele BF Van Heuswynf Chim panzeereservors of panden

[4《警钟:艾滋病源于输血》

[5]六全离 《爱滋病的感染途径与预防措施》《科研》

[6]何颖  《浅析艾滋病的的病因病机》《湖北中医药研究》

[7]李敏,于水仙《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2009年

[8]徐莉 《艾滋病 公共健康的危机 WTO》《ETU经济论坛》

[9] 六全离 《爱滋病的感染途径与预防措施》

[10]石健,林新勤,陈世海,刘昊辉,孟宪荣《广西某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及高危行为调查》《实用预防医学》2009年十月

[11]韦建珠《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预防中的效果研究》《中国民间医药研究》2009年

第12页(共12页)

作文十:《艾滋病与世界艾滋病日》300字

艾滋病与世界艾滋病日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世界卫生组织将今年的活动主题确定为“弥合艾滋病病毒防治领域的差距”,中国的活动主题为“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    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终生传染,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丧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自1981年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之后,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为提高公众对艾滋病危害的认识,更有效地唤醒人们采取措施预防艾滋病病毒的传播和蔓延,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1月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一天 。

【传播途径】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4种途径传播:血液、不正当的性行为、吸毒和母婴传播。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12年至13年。

艾滋病目前仍是不治之症。鸡尾酒疗法,即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是治疗艾滋病有效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