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教学论文 > 语文教学 > [《记叙文中的抒情》2200字] 借物抒情的记叙文800字

[《记叙文中的抒情》2200字] 借物抒情的记叙文800字

时间:2019-12-17 09:28:11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记叙文中的抒情》2200字

记叙文中的抒情

一、导入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抒情就是表达情思和抒发感情,是作者把自己对人、事的喜、怒、哀、乐、悲等主观感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加以表现抒发的一种作文技法。抒情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指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在感情达到炽热的程度时, 便直截了当地把内心强烈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这又叫做“直抒胸臆”。例如《我的老师》: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她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间接抒情就是在叙述、议论、描写中隐含着作者的某种情感, 凭借所描述人、事、景、物来传情达意。 例如:《土地的誓言》中在景物描写融入了端木蕻良对故乡的热爱、思恋。

感情又看不见,摸不着,怎样抒发抽象的感情呢?

二、如何抒情?

1、形象寄情

思念是远方游子那价抵万金的一封家书,是老华侨那视若珍璧的一包乡井土;      思念是七夕时银河上的那座鹊桥,是中秋夜圆桌旁那张空椅;

思念是白发老母一次次默念儿女的名字,是驼背老爸一遍遍擦拭着装着儿女照片的相框.

化情为物,情有所托,就能具体形象

2、虚实生情

可我能感觉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像到了我的床前。我将眼睛微微睁开一条缝,妈妈果然站在我的床边,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

这个文段好不好?有没有表达出母亲的关爱柔情?

可我能感觉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像到了我的床前。我将眼睛微微睁开一条缝,妈妈果然站在我的床边,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弄,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辉映,那是秋夜月光对修竹的依恋,那是冬日里的朝阳与小草的交谈!

巧用修辞,虚实相生,深情款款。

3、细节显情

作家李准说:“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品。”情感的抒发不靠空洞的言辞,也不一定要写揪心的痛、不竭的泪,而是要选择富有情致的细节,叫人读之生情,闻之心动。

古人就很懂用细节抒情的方法。归有光《项脊轩志》中有归有光怀念早逝母亲的细节描写——“母亲用手敲着门问正在读书儿子:“孩子你冷不冷?想吃东西吗?”这极普通的动作描写,这极平常的生活话语,无关紧要,极琐碎,然而从小就失去母亲的人读了,没有不感慨落泪的。

我并不十分清楚“坚韧”具体指什么,但我知道,我绝不是那么轻易地就会被困难吓倒

的人。凄风苦雨中,患病的我独自去医院挂水;夜深人静时,我独自一人在宿舍里为演讲比赛准备稿件;考试偶尔失利时,我睁大眼睛,把泪水逼回眼眶,让信念重新升腾„„                                       ——《感谢苦难》

朴实语言概写的战胜苦难的三个典型细节,令人唏嘘不已,这样的文章自然倍受阅卷老师亲睐。

4、渲染、烘托点出感情

一位同学写了一篇题为《看病》的作文,文中刻画了一位认真负责的女医生。在描写她细心呵护病人之后,小作者渲染了一笔:她的白大褂上一个小小的红十字格外显眼,仿佛是盛开在雪地里的一朵红莲花,那么美丽,那么圣洁„„

一个有着高尚医德的白衣天使形象就站在了我们面前,作者对她的赞美之情也就溢于言表了。

作文《一缕阳光》中的片段

车来了,又到了和奶奶分别的时候了。奶奶急了:“油要不要?米有没有?把鸡蛋捎着,那只公鸡也带走吧。”父亲拿出几张钱硬塞给奶奶。“我不要,不要!我有的吃,有的穿,要钱干什么。你们在城里花销大!”说着,钱又被塞回父亲怀中。

车子缓缓启动了;车窗外,奶奶被阳光罩着,脸上沟壑分明,久久伫立。

小作者在篇末渲染一笔:车窗外,奶奶被阳光罩着,脸上沟壑分明,久久伫立。描绘出一个关爱孩子、体贴入微的奶奶形象,抒发了对奶奶的敬爱之情。

5、小结

1、形象寄情

2、虚实生情

3、细节显情

6、渲染、烘托点出感情

三、牛刀小试

请用形象寄情法,以“春天”为话题写一个片段。

春天是杨柳枝头鼓起的芽苞,鹅黄中透着一丝浅绿;

春天是山脚摇曳的一串嫩黄的小花,在料峭的寒风中舞着柔软的身姿;

春天是大河解冻时那一声脆响,翻涌的冰块撞击依然沉睡的河岸,诉说的雄性的壮美;

春天是古老的犁铧划破惺松的土地,金黄的种子掉进犁沟溅起的那一团湿气;          春天是二月和风剪裁的新绿,是谁家新燕啄起的湿泥。

春天,在我们眼里变得具体生动起来,春天气息扑面而来。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活动二:实战训练

以“母爱”为话题,用四种抒情方法中的任何一种写一个片段。

1、母爱是放学回家后一碗香喷喷的蛋炒饭,让我浑身充满了力量。

2、母爱是寒冷冬日的一件羽绒服,温暖了我的整个身心。

3母爱是考试失败后一句鼓励的话语,让我重新有了学习的信心。

4、母爱是手术前的深情一吻,让我增添了无穷的力量、、、、、、

四、布置作业:

有人说:没有爱,我们的世界将一片荒芜。因为有了爱,我们的家园才鸟语花香,因为有了爱,我们的亲人才相亲相爱,因为有了爱,我们的生活才芳香四溢,因为有了爱,我们的灵魂才熠熠生辉„„我们爱亲人,爱朋友,爱花草,爱动物,也爱家乡,爱祖国,请以“爱”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

【写作指导】

1.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就是引发谈话的由头。由某个设想好的“话题”所引出的作文就是“话题作文”。本次作文以“爱”为话题,就是围绕“爱”为主题选择材料,组织作文,万不能偏离这个主题。

2.先确定写作对象,想一想你对他(她、它)怀有的感情,然后围绕写作对象,选择最能表现“爱”这个主题的材料,拟定题目,确定立意,完成整篇作文。

3.写作中,尝试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可以直接表达对某人某物的感情,也可以把感情渗入叙事、写景中,也可以托物言志。

作文二:《记叙文中的抒情》4700字

记叙文中的抒情

【教学目标】

1.明确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在记叙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2.提倡在文章中书写真性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

学会在记叙文中运用议论抒情为文章添色。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各层次学生习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总结同学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 缺少议论抒情

2. 文体不清

3. 议论抒情不当

二、 针对性训练

(一)佳作展示:王雪瑞《一缕阳光》

一场小雨过后,推开窗,第一次发现,巷子里弥漫着淡淡的苔藓幽香。一路望下,那缕阳光穿过青黑润湿的老墙,将爱意化为七色的光彩,毫不吝啬地将美丽赋予了巷子里的花草。

不,应该是赋予那永不止步地追逐阳光的女孩。——仅仅一缕爱意编织成的阳光,她却营造了一个美如夏花却又纯如冬雪的天堂。

佳作展示:徐芳《墙》

外公院子里的树苗,一天天长过了墙头;屋山的那堵老墙,静静地泛上了黄色的涟漪。在那个黄昏,柔和的让我想哭的余晖,带走了安详的外公,留下我们的记忆,在老墙上写下一本叫做《快乐》的故事。

合上这本书,倚着老墙,似乎还有外公的温暖,丝丝缕缕的,穿过皮肤,直流进心里......

佳作展示:闫星合《一缕阳光》

放学路上,我跑到超市,买了个太阳形状的暖水袋和带有向日葵图案的贺卡,送到那位监考老师的办公桌上。

我在贺卡上写着:阳光是太阳的使者,透过一缕阳光,就能寻到太阳的踪迹。是你让

我找到我的太阳,谢谢你,我的阳光。

一缕阳光,把我带到了这片阳光普照的地方,让我有机会播撒我的阳光。光辉中的希望,温暖

了眼眶,就让这一缕阳光幻化成为幸福的彼岸,一片没有破晓,没有黄昏,没有黑夜,只有永恒的彼岸。而彼岸上,有你,有我……

佳作展示:刘明珠《手心里的温暖》

轻轻地,我托起掌心的白发。望着阳光下母亲安静的面孔,皱纹已经爬上她的额头,原本白皙的皮肤已经有了斑斑点点,厚重的眼袋在阳光下更显突兀。这一切,无不预示着母亲的苍老,可是,母亲的脸上还是一如既往的安详满足。或许,儿女的幸福已经是她最大的收获,她的付出已经有了最好的回报。

紧紧地,我握住手中的白发,一种暖流自手心蔓延全身,这暖流比春日里的阳光更温暖。 我不会忘记这手心的温暖,是它看着我慢慢成长。 我会紧握着这掌心的温暖,让它陪我走过风风雨雨。

(二)议论抒情的作用

一篇记叙文,在叙述描写中适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是一种极好的点染,会使细节得到点化,情感得到渲染,主旨得以明确,主题得到升华。

★渲染情感 爱的姿势(1)

无独有偶,当初在唐山大地震后,人们从废墟中挖掘,见到最多的场面也是父子、母子抱在一起,他们只想用自己的身躯为孩子挡住断墙残砖带给他们的恐惧,以求孩子能够生还

——爱的表现有千万种,而这生死相拥的悲壮场面却是让人最悲戚、最震撼、最不忍将其分开的伟大而平凡的爱的姿势!

点化细节 爱的姿势(2)

三天后,当救援人员赶到时,丈夫已冻昏在妻子的身旁,而他的妻子——那位伟大的母亲已被冻成一尊雕塑,她依然保持着喂奶的姿势屹立不倒。她的儿子,她用生命哺育的孩子正在丈夫怀里安然地睡眠,他脸色红润,神态安详。

被伟大的生命的爱包裹的孩子,你是否知道你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母爱可以超越五千米的高山而在风雪之中塑造生命。

★议论点睛

茶蛋在大衣里慢慢散着热,我忽然想把它们拿到班里去,让吃汉堡的同学看看这“老掉牙”的东西。这才是“最生活”的东西——外皮苦涩而坚硬,里面却是热气腾腾的,燃烧着我的心。

是生活,就逃不脱艰辛和单调,而生活的美丽和热情就蕴藏在这艰辛和单调中,需要去发掘,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和自怨自怜。

将茶蛋拿到班里,同学们没有笑我,我释怀了——生活是不会笑我的,生活不嘲笑 任何真诚而坚强的面孔!

议论点睛

铃响了,虽然那一个空没有填,但我觉得没填比填了更好。 因为得到某种东西的同时,不能失去比这更珍贵的东西。

深化主题

冰心《小桔灯》

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桔灯,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作者从小桔灯朦胧桔红的光转到写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由此及彼,以小见大,由物写到精神,深入揭示了所写事物深刻的精神,文章的主题也得到了升华。

★深化主题 爱的姿势(3)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妻子,丈夫决定将妻子最后的姿势铸成铜像,让妻子最后的爱永远流传,并且告诉孩子,一个平凡的姿势只要倾注了生命的爱便可以伟大并且抵达永恒。

(三)方法指导

★直接抒情

端详母亲,几缕花白的发丝无言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凝重,也见证着母亲几十年辛苦的历程。母亲用自己的血泪哺育了我,使我茁壮成长。母亲身为一个乡下妇女,虽然没有受过多大的教育,但是直白的话语中却孕育着对我的浓浓的关爱和对儿子深深期待。她们不图回报,只是竭尽自己的力量去为我们默默操劳。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无论家里还是田间,她永远那样埋着头劳作,似乎永远也不劳累。《守候》

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我的心再也难以平静――那是母亲用血汗奉献着自己最无私的爱,那是母亲用生命守候着自己最关爱的人的成长。这就是母亲,她用自己朴实的期待,奏响了儿女的人生之歌。

★ 妙用修辞

《暗香》

上中学时,有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才回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关上。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他才知道学校的大门十点钟就关的,他才明白,老大爷一直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当他流着泪买了一大堆礼品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我才醒悟,人只要有善念,不管有没有回报,都是令人可敬的,他们就像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着幽香,然后悄悄的凋零。

刘中基《东河歌谣》

那天,在车上,我脑海中不断浮现儿时的情景:东河,田地,那山那水,那最令我思念的外婆。下了车,蓦地发现,有一位老人,拄着拐杖,痴痴地望着路,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这痴痴的身影化作世上最美的音符,绽放了世上最温馨的爱......

叙议结合

感情的升华或许总要以物质的消融为代价。只有烂在心底的滋味才值得用一生的时间去回味。

就好像一次,母亲在大雪中等我回家,纯白一色的天地间,母亲立着,像个雪人,那天的雪花里就有一种烂苹果的甜甜的清香。

《烂了的味道》

心,被濡湿了。是花蕊中的一滴露。连日以来如同小虫一样不断噬咬我心的好奇心得到满足。

《好奇心》

你在,就心安的。这是人世间最最美丽的风景。粗茶淡饭有什么要紧?年华老去有什么要紧?你在,就心安。

我想,所谓爱,便是如此。就是我所爱的人,我惦念的人,必得在我看得见的地方,我手够得到的地方,我能够走到的地方,好好的存在着。

我庆幸我拥有好奇心,才得以知晓奶奶一辈的关心,温情与爱。我知道了,那声声呼唤是在说,有你在,整个世界,都在。

★巧引妙用

《妈妈的目光》

“妈……”看到了,妈妈微笑着站在我面前。她上上下下打量我,目光那么亲切,我的思想很快与这爱抚的目光融化为一体,声声问寒问暖的话,充满了无尽的爱意。

短暂的相聚,痛苦的别离。没有太多的话语,望着妈妈期待的目光,我理解地点了点头。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还有谁是我遮拦天空的荫蔽……”我在心中默诵着。

(四)结语

精彩的议论抒情可以揭示生活的意义,升华文章的主题。材料(记叙、,描写)是文章的“血肉”,思想(议论、抒情)是文章的“灵魂”。作者对材料的深入挖掘则是使“血肉”中生出“灵魂”的手段和过程,否则文章不会有深刻的思想。 注意避免几个问题:

一是“空”:议论和记叙脱节,各敲各的锣,让人不着边际。应该需要时才议论。

二是“浅”:议论没有切中所记事物的深刻意义,浮光掠影,成为空洞的说教和时髦的口号。

三是“滥”:议论多而且不当,即乱发议论。

(五) 小试牛刀附:

训练题:为下面几段描写添加适当的议论或抒情。

训练一: 烂了的滋味

母亲总喜欢从箱底找出已开始烂的苹果,挖去两个小洞,洗净了,把完好的一半分给父亲,自己则嚼着另一半。 张晨光《一缕阳光》

车来了,又到了和奶奶分别的时候了。奶奶急了:“油要不要?米有没有?把鸡蛋捎着,那只公鸡也带走吧。”父亲拿出几张钱硬塞给奶奶。“我不要,不要!我有的吃,有的穿,要钱干什么。你们在城里花销大!”说着,钱又被塞回父亲怀中。

车子缓缓启动了;车窗外,奶奶被阳光罩着,脸上沟壑分明,久久伫立。 万通训《总想为你唱首歌》

每当放假的那天的下午,我的心早已像离弦的箭一般飞到了她身边。当一下车时就看到站在村口有些单薄的身影时,喉咙哽塞了,一种感动悄然而生。相视,微笑,没有过多的言语,却能倾吐心中的情深。后来,我才逐渐知道,几乎是每个星期五下午,妈妈都会出现在村口,有时明知道我不会回来,她也会漫无目的地张望,好像我会突然蹦出来一样。

训练二: 手 帕

母亲有个习惯,在春夏更替的时候总会把一家大小的衣服分门别类地叠好。5月份了,她照例收拾着衣物。我躺在沙发上翻着一本旧杂志,茶几上一束纯白的栀子花发出浓郁的香。… …

我承认,我是彻底地将手帕的故事忘了,很随意地扔在了记忆的角落。况且,现在也不时兴手帕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纸巾,薄如纱,白若雪,香似兰,装在一个很精致的塑料口袋中。当我流汗了,取出一张,轻轻一擦,质感很好,且还有一阵隐约的香气,然后随手扔掉,多方便。于是很自然地,手帕便不常被人记得了。我的书包中全是柠檬香型的纸巾,手帕的概念变得淡然了,甚至要忘却。若不是母亲无意中提起,我实在无法忆起这些手帕曾属于我。

我的思想很容易接受新的东西,也很轻易地会忘记一些什么,即便是最基本、最真实的爱。而母亲则不同,她是岁月的收藏者,永远地走在我的身后,悄无声息地拾起我遗漏的心情和初始的纯真。

我感到眼中有些潮湿,低着头,轻声说:“妈,您怎么还记得这么多呢?” 母亲沉默了一会儿,才回答说:“怎么会不记得呢?”她又像是在自言自语。我的泪悄然落下,是啊,怎么会不记得呢?

因为爱着,所以记得!

训练三:

天快亮,月光陪伴街灯,像初次送他回家的恋人。 车窗外,夜色退向身后,空出一半多美的清晨。

还有谁,舍了昨天黄昏,来同我作个天涯陌路人。

想念的,孩子眼里纯真,讲了一半的故事还在等我完成。 回家,破了洞的睡衣里面让心有段自由的旅程。 回家,卸了妆的面孔背后,是我梦中细细的鼾声。 节选自林魏的歌曲《回家》

(六)课后作业

请以《回家》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有适当的议论和抒情。

(七)【课后反思】

对于高一的学生,作文要求的重点仍在记叙文。从学生的作文水平来看,基本能在课堂规定的时间内写出切合题意、通顺完整的一篇文章。但文体不清的情况比较明显,特别是面对一些亦较易于议论的话题的时候,有一部分学生就很容易把文章写成了“四不像”。我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学生在初三已经接触过议论文,再加上不能细致的进行描写和较复杂的记叙,于是写一件事,三言两语就写完了,但字数未达标,于是就用议论抒情来凑数;也可能是学生们并没有明确的文体概念,反正想到什么写什么,写到哪就算哪。

针对学生们刚写完的“欣赏”这一话题,我设计了这一作文讲评方案。“欣赏”此话题,是属于既宜记叙又宜议论的话题,却致使不少学生写成了一半记叙一半议论、既不是记叙又不是议论的“两不像”。

所以,在设计中,我通过学生成败作文的对比,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辨清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到底应该如何处理。再让学生们自己进行修改,调整叙议的比例,使记叙文成为真正的记叙文。

课后,我再思考,我认为学生叙议不清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不擅长描写,使记叙变得苍白而空洞,只好用议论来充数,所以,要想彻底改变叙议参半的记叙文的尴尬局面,还得加强对学生作文描写部分的指导和训练。

作文三:《记叙文的抒情》31000字

作文讲堂(十一)          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                                                         不少同学写的作文常常是“四不像”,文体杂糅,记叙文不像记叙文,议论文不像议论文。

就其原因,在于不清楚文体的基本特征,没有掌握好文体写作的基本要求。

【表达方式与文体特征】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之分。                                                     表达方式是文体特征的重要表志,不同的表达方式,决定了不同的文章体裁。也就是说,

作者写作一篇文章,有其明确的目的,或为叙述事件过程,或为描写事物状貌,或为抒发感

情,或为阐述道理,或为解说性状。尽管在一篇文章中,五种表达手法是交织在一起的,但

总有一种为主体,那一种为主体,就形成那一种文体。

(1)记叙性文章以叙述为主,夹杂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分写人与记事两大类;

(2)抒情性文章以抒情为主,夹杂记叙、议论、说明,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重

在抒发情感;

(3)议论性文章以议论说理为主,辅之以叙述、说明、抒情,重在阐述道理,表明立场、

观点。

(4)说明性文章解说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要求科学准确、

客观明晰。

【记叙文写作的一般要求】                                                                     写好记叙文要注意恰当选取有关人物、事件或场景。选材注意有三:真实、典型、新颖。

具体写作时的操作要领:

1、明确记叙六要素:时、地、人、事,起因、经过、结果。

2、有条有理、线索分明,中心明确、详略得当,用恰当的议论抒情点题。

3、叙事要简洁,情节要集中,情感要真挚,结构要紧凑,人物不宜过多过杂,善用修辞。

【记叙文中的抒情与议论】                                                                     记叙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为了更鲜明地表现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有时在记叙中也夹一些抒情和议论。

1、抒情:记叙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感情。这种感情的抒发有两

种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它是直接抒发作者内心情感的

手法。作者由于受到现实生活或历史事件的激发,于是打开心扉,直接诉说自己的感受。间

接抒情是作者凭借所描述人、事、景、物来传情达意。最常见的间接抒情方法有因事缘情、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三种。好的抒情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抒情的基础是:第一,要抒发感情,必先有情可抒,无情就谈不上抒情。第二,抒情要

以记叙为基础,记叙得具体,充实,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让人对所记事件

或人物有了深入的理解,产生了深深的情感,抒情才能打动人心。一篇文章抒情的语句不能

多,在关键的地方点一句或几句即可。抒情的语言最忌空洞也忌夸张。

(1)直接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倾吐自己的感情。                                        例1:

《我的老师》一文中,作者在记述了蔡老师的几件小事后这样写道:                                     “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

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                                                又说:

“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直接

抒发了对老师的依恋、思念之情。)                                                                      直接抒情的方式一般用在叙述描写人物事件的基础上。感情达到一定高度时,有利于表

达强烈的感情,感染力很强。

例2:

当我一次次的忆及往事,我无法把你的身影抹去;当我夜半醒来,我无法不为自己的无

知而自责;当我远远地看见你时,我根本没有勇气上前和你打个招呼。也许你不能谅解我,

就连我自己也一样无法谅解自己。忏悔在我心中已积得太多了,我这样表达出来,也许你根

本就无从知道,但我也真心的希望你能够谅解我。你使我备受谴责的同时,也让我明白了诚

信的重要。假如时光可以倒流,我多想回到从前,让一切重来。——01年高考满分作文《假

如时光可以倒流》

(2)间接抒情:是通过叙述、描写、议论等方式抒情,这种感情的抒发是渗透在文章的

字里行间的。  例1: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

下身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手攀着上面,两

脚再往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右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

快地流下来。”  ——朱自清《背影》                                                                    例2:

尝试着亲近父亲,父亲是这世上最易被情感忽视的人。尝试亲近父亲,在体验母亲温暖

情怀时,不妨望望父亲操劳奔波的坚强背影,在感受母爱温馨时,不妨回忆父爱带予我们的

坚强与力量,在倾听母亲诉说时,不妨深入听听父亲的心声:??                                             尝试亲近父亲,我由衷感慨。父爱无影无声,父爱坚若磐石,但需要你用心摸索,它就

隐于父亲严厉训斥下,它就藏于父亲坚强背影后。尝试亲近父亲,莫让父亲的情感流逝于岁

月潮水。    ——国光中学04届高三2班惠玲《亲近父亲》

2、议论:叙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对所记事物发表意见,进行议论。有时以叙为主,

偶发议论;有时边叙边议。议论,有时在开头,有时在结尾,或点明文章的题旨,或突出文

章的中心思想,或揭示所记事物的意义。                                                                 议论的基础是:第一,要议论得好,首先要对所记叙的事物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只有这

样,才能明确地说出你的看法,不然,就说不到点子上。第二,议论要以记叙为基础。只有

记叙得具体、充实,然后发表议论,这议论才显得有根有据。只有读者从记叙的内容中也明

白了一些道理,议论才能与读者的想法合拍,才真正起了作用。                                             议论的分寸,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议论只是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记叙文中议论

的成分不能多。一篇记叙文,什么部位发表议论为好,要依文章的具体情况而定。有的可先

在文章的开头有一点议论,以引起读者对下面将要记叙的事物的重视;有的可在记叙的过程

中一边记叙一边议论,在关键处趁热打铁,加深读者的认识;有的在文章的结尾发表议论,

以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

议论的语言。记叙文中议论的语言最忌空洞无物,大而不当,也忌词语用过头,动不动

说成是“伟大”,“崇高”,这样写,常常显得不真实,起到了相反的效果。另外,议论的语言

要注意选用恰当的句式,使用一定的修辞方法。一个道理,用反问的方式来写,常常显得更

有力量;而排比句的使用,则不但加强了语势,具有折服人的力量,而且能使所讲的道理更

加鲜明,给人留下更清晰的印象。叙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对所记事物发表意见,进行

议论。有时以叙为主,偶发议论;有时边叙边议。议论,有时在开头,有时在结尾,或点明

文章的题旨,或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或揭示所记事物的意义。                                             例:                                                                                             可是,诗人们都错了。“分明怨恨曲中论”,“公主琵琶幽怨多”,多情的诗人怜惜只身出

塞的少女,却错解了昭君当年心灵的选择。                                                               生命,不一定濒临死亡才显示深刻,用心去做,用心去选择,谱一曲美丽的生命之歌。

——2002年高考满分《昭君的选择>>

之所以要在记叙性的文章中加入抒情和议论,是为了更鲜明地表现中心意思,增强文章

的感染力。这就如我们在做菜一样,常常是把几样菜在记叙中 还常穿插一些议论和抒情。混

合在一起,才会更有味道,同样,在文章中,也应该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这样,

文章看起来才不会干巴巴,才会觉得有味道。

(1)抒情和议论要少而精。                                                                     叙述中的议论与抒情应是“点睛之笔”,所以话不在多而在精。它是叙述与描写的总结与

升华,应一语破的,能启迪读者的思考,或引起读者的共鸣,切忌不要长篇大论或肆意抒情,

以至喧宾夺主,影响了记叙文体。

(2)抒情和议论要贴切、自然。                                                                    记叙文中的议论与抒情是建立在叙述与描写的基础上的,必须使所议之题,所抒之情紧

扣叙述与描写的内容,力求做到不突兀、不生硬,不虚假,使读者有水到渠成之感,有情真

意切之感。议论部分还应特别注意力求角度新颖,含义深刻。

(3)抒情与议论密不可分。                                                                     在记叙文中,有时议论的过程中不仅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同时也表明了作者的好恶喜怒,

洋溢着感情色彩,这种和抒情密切结合的议论,既要“以理服人”,又要“动之以情”,这样

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例文点评

友爱在我们心中

望着我们班的毕业照。我心中不禁流露出深深的依恋感。三年了,在这个充满友爱的集

体里,不知不觉已过去三年了。而今,即将毕业的我们,虽然以后要各奔前程,但我们的友

爱会仍然珍藏在我们心中。                                                                     记得有一次,班上转来一位女生,叫李永馨。她初来乍到,操着一口普通话,很腼腆,

又不大和我们交谈。日子长了,我们觉得她学习很吃力,老师也担心她跟不上。于是,在一

天下午放学后,我和班长悄悄走到她桌旁,开玩笑道:“这么近看书,准有一千度吧!她被逗

笑了。当她听到我们问她学习吃力,要不要帮忙时,脸又红了:“我想问又不好意思。同桌想

帮我,可他很急躁,我又特别笨。”“没关系,我来帮你!我讲话历来啰嗦。”我大大咧咧地说。

于是,我们便常聚在一起读书、思索、讨论,咬着笔杆子做题„„在我们的互助下,在我们

的友情中,她的成绩提高了,性格开朗了。看到这种情景,谁能不高兴呢?在这样的集体里,

无论是帮助人的,还是被帮助的,都会感到温暖和喜悦的。                                                 是的,在生活中,有谁不需要支持和关怀呢?不仅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家庭中,社会

上„„还有许多互不相识的人也需要友爱。                                                               有这样一件事:别班的一个同学的父亲突然去世了,他家里有四个兄弟姐妹,生活非常

困难,团组织听到了这个情况,立刻组织募捐。我们当然响应了。令人感动的是,我们班不

少非团员也纷纷拿出自己的零用钱交给组织,他们只说了一句:“钱不多,表表心意,一定要

收。”那位生活有困难的同学和我们虽然素不相识,但是,他有困难,我们就要关心他。我们

的爱心应该献给每一个共同前进的人,应该献给这个温暖的集体。                                           在回忆这点滴往事时,不禁又想起一首歌:“„„同唱友爱友好之歌,欢乐歌声冲九霄,

让人人和睦相处,甜甜相对笑„„”是的,愿友爱充满我们的生活,愿友爱在我们心中永驻。                     点评:

在这篇文章的1、3、5自然段,很好地运用了议论抒情的方法,把记叙的内容推向深入,

把情感推向深入。较好地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可以说,正因为这三个段落的存在,才使

得另外的两个重在叙述段落不至于无所依傍。                                                             当然,这篇文章中的选材是有一定的问题的,选材不够典型,相对来说,材料上有一些

陈旧,缺乏新鲜

感,不太能够引起人的共鸣。因此,如果在保留议论和抒情恰到好处的基础上,能够替

换一些新鲜的材料,可能会出现更好的效果。                                                             心中的歌

记忆中,母亲有一头黑油油的长发,母亲很喜欢它,常精心地将它编成一条粗粗的麻花

辫,一晃一晃的,似母亲一样活泼,一样年轻。                                                           那时,我家很穷,父母日夜操劳,也仅够糊口而已。                                                   我天天穿着满是补丁的衣裤提着个“小布袋书包”上学。人们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贫穷让我过早地知道体贴父母。我从不向家里提什么要求,即使我的“小布袋书包”总让有

钱人家的孩子笑话。虽然,我当时极其渴望能得到一个像样的书包,但从没敢奢望真正的拥

有。

上学的路旁有个商店,挂有各式各样的书包,其中有个草绿色的我特别喜欢。每次经过

那里,我总会不由自主地瞟上几眼,然后,带着淡淡的惆怅匆匆走过。                                       终于有一天,我的“小布袋书包”受嘲笑的事让母亲知道了。那天夜里,我第一次听到

母亲低低的啜泣声。     第二天放学回家经过那个商店时,我又习惯地瞧瞧那个书包。咦,

怎么回事?它不见了?!肯定被别人买去了,多漂亮的一个书包„„想到再也看不见它了,心里

竟空虚起来,一种强烈的失落感蔓延向心灵深处„„     回到家里,母亲看见我好像分外高

兴,还没等我放下“小布袋书包”就含笑说:“华仔,来,娘给你样东西。”     啊,书包!

是那个草绿色的书包?!原来,买走它的是母亲!我捧着那个梦寐以求的书包,一时不知怎样表

达自己的快乐,怎样感谢母亲。                                                                     ——抬起头,只见母亲短发齐耳,粗心的我,顿时泪涌如泉。                                           从此,母亲再没蓄发,贫困与劳累使她告别了年轻的心情。那条飘逸的麻花辫在她的留

恋与记忆里越来越淡,淡得悠远,淡得不起一朵浪花。待到家境好些,我谈起了那条麻花辫,

母亲只轻轻地叹息。

这以后,我到百里外的县城求学,在一个寒冷的冬夜里,听见一段优美的音乐如潮般却

又轻盈地涌来:“你那美丽的麻花辫„„”我的灵魂震颤了,心融化了,全身升腾起独特的浓

醉的思绪,我不禁泪流满面。我想起流逝的童年,母亲那飘逸的发辫„„                                     往事如歌,母爱如歌,花开花落几度秋。草绿色的书包早已被岁月漂白,宛如母亲的头

发。可在我的心里,母亲那条粗粗的麻花辫黑亮黑亮,一晃一晃的,一如年轻时的母亲。                       “你那美丽的麻花辫,缠呀缠住我心田„„”听着这熟悉的旋律,眼又潮了。                             点评:

这篇文章以母亲的辫子为叙述的主要对象,在关于辫子和书包的置换这样的一件事情中,

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深深的爱。在结尾的两个段落中,适时的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深化

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

在选材上,如果我们有很多的阅读经验,你就会发现这个选材是取自于欧亨利的小说《礼

物》当中的一个情节,但是,对这个情节进行了很好的改造,为我所用,这是一个很好的办

法,同时,能够做到不留太多的斧凿的痕迹,既说明了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也表现了作

者在语言运用方面的能力。                                                                             作文讲堂(十)    半命题作文的补题与构思                                                           进入二十一世纪,一切都在演进变化。开放的社会、开放的思维、开放的大语文教育观,

促成广大中学生心连广宇、视野开阔、生活丰富多彩;而地域的不同、民俗的不同、经济发

展的模式与速率的不同,更使得每个中学生置身其间的生活场景,千姿百态,千变万化,千

差万别。由此,引发了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变革,促使作文的命题由封闭向开放型演变,由

机械式向机变式发展。半命题作文的兴起与流行,就是这种变革的一个标志。                                 半命题作文的填题,填充一个字一个词,貌看简单,但内中颇有奥妙。填题,实质上是

作文构思的预热与启动,是一种秤砣虽小压千斤的高层次的运思技巧。高明、机敏的填题,

当顺着以下原则去运思、操作。

一、填题,要充分吸取题中的隐含信息                                                               半命式作文题,题面不长,其间还有空白,呈残缺式。但,就是在这残缺的短小的题面

中,却隐含着不少的有用信息呢。                                                                     命题者通过题面中的某个字词或字词之间的某种关系,向考生:①暗示一定的类,即文

章的体裁及表达属类,是记叙文、议论文,抑或说明文。细而分之,是记人还是记事;是叙

事为主,还是抒情为主;是缘事说理,还是以理带事,等等。②敲定一定的质,即文题点示

考生应表达怎样的旨意,抒发何种感情,形成哪种走向的文面氛围。③框定一定的量,即对

出现在笔下的这一篇作文中的人与事、情与理、时与空的量,作出某种限定:或一人或多人,

或一事或数事,或一理或数理,或瞬间或久远,或局狭或广扩,等等。④标示一定的载体。

文以载道,具体到一篇半命题作文,文章的旨意凭借何种具体的人、事、时、空,加以显现?

这种载道的载体是题目中既定的,还是由学生自定的?对此种种,在半命题的题面中都有所

点示。

审视《我这个__迷》,题面中的“我”、“迷”两词前后缀连,表明是记人叙事的记叙文。

题中的迷,其含义是对某种事物、活动、景物特别感兴趣,全身心投入,达到如醉如痴的迷

恋程度,无疑暗点了文旨。题首的人称词“我”,表明文章的“量”局限于特定的一个人——

“我”,局限于“我”的一种兴趣爱好。至于这种如醉如痴迷恋的对象——载体,题目有意空

缺,留给学生自主定夺,填之而出。                                                                     再揣摩文题《__之风不可长》,隐含信息,次第抽出:                                                类:“不可长”一语,对社会上的某种风气作出一个明确的否定判断,表明一种决绝的态

度,行文必然议论说理,当属议论文。                                                                   质:“??之风不可长”,分明是抨击、批判不正之风,伸张正义,激浊扬清,此及本文宏

旨。   量:“之风”是偏正短语的后肢,前面填充后,自然形成不正之风、邪恶之风中的一

种。

载体:用空格隐去,由学生自揣自定,学生大可从“我”出发,为我所用。

二、填题,要与命题要求暗合神契                                                                   命题者总是从教学大纲出发,紧扣教材,巧拟半命文题,从一个角度去测试学生的认识

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面对半命文题,我们必须整体揣摩出命题者的意图,以利正确

定向下笔。知己知彼(命题者),方能百写不殆。                                                          《在——面前》是前几年湖北省的中考题,稍一端详,可知文题是一表示态势的介宾短

语。为何以态度命题?最终目的是什么?让思绪驰骋,不难看出,命题者设计这一带空白的

文题,其初衷是要学生自我营造一种环境、态势,造成特定的氛围,让生活中某一人(或数

人)置于其间,述其言,叙其行,从而显示人物的某种精神、气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

这种环境和态势,可能是有形的,如金钱、鲜花;也可能是无形的,如威胁、困难;可能是

惬意的,如奖状、成功;也可能是恶劣的,如挫折、歹徒。运思到这个程度,就不难通过填

充题,设置一个恰当的对立物、映衬面,为构思中的人事创下典型的环境,从而有力刻画人

物形象,凸现文旨意念。

面对这一文题,有的学生无视命题,随意填题为《在哥哥面前》、《在房屋面前》《在校门

面前》,如此,也能行文,但徒然增大了深层构思的困难。前一题除了点名兄弟(兄妹)关系

外,碍难形成对立、映衬关系;而后两题只是点出了人事发生的地点,除此,难以发挥举足

轻重的作用,也就使文章难以契合命题者的匠心与要求。

三、填题,要切中题旨文意                                                                     如前所述,多数半命式文题,对题旨文意都有所显露,有所暗示,一题当前,我们首先

要机灵扫瞄,将其捕捉到手,接着要深层透视,切中底蕴,以利正确填题,深层构思。                         《__长大了》一题,载体部分空缺,怎样填题为好?关键是对点明文旨的“长大”怎

样理解。对“长大”一语,有三种诠释可供思辨取舍:1.增高长重(一般生理现象),2.思想

成熟(高级智能现象),3.学业(事业)有成(有为社会现象)。对三者运思比较,可以断定,

按第一种含义填题,难脱肤浅;按第二第三种含义填题,能揭示人与事的底蕴,从动态变势

中演绎出明确的意念。

那么,题中的空白是不是只能填写人称呢?不一定,抓住事物间的逻辑联系,又何尝不

可填写动物植物静物呢?如生物小组的良种免、种植小组的新种瓜、校园内外的共青林,可

透过这些特指篇二:记叙文抒情有技巧                                                                   记叙文抒情有技巧

向明康

抒情就是作者借助文字抒发感情,表露爱憎。因此,抒情具有点明题旨,升华中心的作用。

在一篇文章中抒情文字虽不多,但各类文章却离不开它,记叙文也不例外。                                   记叙中的抒情,其实就是作者在文中用来表露自己或爱或憎的感情的文字。它常常出现

在叙事之前或之后,也可以出现在叙事的过程之中。                                                       初中生学写记叙文,抒情的文字最好安排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这样可以起到确立文章

感情基调,点明主旨升华中心的作用。即使想在文章的中间进行抒情,也要注意安排在一个

部分的开头或结尾,以领起或总结这一部分。那么,怎样在记叙文中进行抒情才能达到点明

题旨、升华中心的目的呢?

一、借助叙述抒情

写作中,当把叙述作为抒情的工具时,它与一般的叙述就不同了。这种叙述,要以作者

心理上的感受与变动为灵魂,要在客观的叙述上加上主观的感情色彩。这样的叙述,才会具

有浓重的抒情性。一般的叙述总是较为完整、详尽;而作为抒情工具时,叙述只要有一个粗

略的印象则可。例如《我追求,我快乐》中借助叙述来抒情的一段文字:                                     我是一条欢歌而行的小溪。我从一座险峻的高山流下,一路走来,我从岩石的身旁掠过,

我曾滋润茵茵的绿草,也曾触摸过大地的脉搏。我的追求是追寻大海的足迹,一路奉献。在

我前进的路上,人们喜欢用我洁净的身躯映照自己的脸庞,或者用我檫把脸。我至今仍能听

到孩子们在我身旁嬉戏的回音,和那朗朗上口的洗衣谣。我在岩石间飞漱,我在平原上飞腾,

我在乡野间飞泻,我一定要和大海融为一体。虽然前进的道路上充满艰辛,但我知道,大海

是我最好的归宿,不管追求的路上有多少痛楚等着我,只要勇敢地追求,我就会感到快乐。

这段文字叙述了“我”坚定信心,矢志追求的全过程,字里行间洋溢着一路追求的快乐与欢

欣,有力地突出了“我追求,我快乐”的主题。

二、借助描写抒情

借助描写,尤其是借助景物描写来抒情,这在记叙文中是较为常见的。其形式多为寓情

于景、借景抒情。写作中,由于作者主观感情的支配,笔下的万事万物,往往会笼上作者的

主观感情色彩,使得文中“一切景语皆情语”了。例如《小街》中借助描写来抒情的一段文

字:     小街像一条绸带由东向西飘去。那参差不齐的土屋与舒展的红砖碧瓦相间齐错排列

东西两旁;围绕房屋的短墙上披苫成丘的积草显得肥肥胖胖;错落有致的小树为这条乡村小

街镶上了一道绿边。横穿街道的电线上落着十几只归巢的麻雀,这一切,连同村东街口那棵

老榆树,一并沐浴在暮霭之中,多情的炊烟又给它蒙上了一层轻纱。                                         这段文字所描写的 黄土街交错排列的土房与红砖碧瓦房,村东街口的老榆树,暮霭中的

缕缕炊烟等景物,都满蓄着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表露了作者爱家乡、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这种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笔调,为突出题旨,升华中心,起到了很大的作

用。

三、借助议论抒情

在记叙性文章中,作者对所写的人或事,产生了强烈的感情,无限的激情涌上笔端,此

时,作者往往借助议论来抒情。这种议论,是被作者主观感情所支配的,它与一般的议论不

同,它既不需要交代论据,也不需要进行论证,仅仅是一个判断、一种认定。例如《人生有

你而精彩》中借助议论来抒情的一段文字:                                                               啊,就是你,茫茫人海中,是你点亮了我们生命里精彩的火花;是你同我们一起走过坎

坷,走向生命的坦途;是你同我们一起走过黑暗,走向黎明;是你同我们一起攀登艰险,走

向巅峰。——是你啊,友情!是你让风雨中的我们不觉孤独,一生有你,我们的人生有你而

精彩!                                                                                               在现实生活中,“我”发现了友情的珍贵,于是在写作时,借助排比的议论句式,抒发对

友情的赞美之情,从而直观而形象地突出了人生因友情而精彩的主题,升华了中心。                           湖南省沅陵县第一中学  向明康                                           邮编:

419600篇三:记叙文抒情篇                                                                             记叙文抒情篇                                                                                     记叙文中还有一类是抒情类记叙文,它是指以事物或景物为写作对象,通过对景物的描

写或对事物的记叙,以达到抒发作者某种情感的目的的散文类文体。这类题材的文章多使用

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借物抒情等写作手法,是近年来现代文阅读题中常见的文体。    抒

情类记叙文主要从整体感知、体会重点词句、修辞方法、写作角度、写作手法、情感表达等

方面命题,因此,就需要同学们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对于整体感知类试题,同学们要能够在阅读文章时迅速抓住文章的主线,根据文章的主

线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然后便可以归纳出文章的主旨,逐步体会文章所蕴涵的情感了。

对于感受和体会重点词句类的试题,同学们要能够联系上下文,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

词语或句子的意思。脱离语言环境“就词论词”的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                                     对于修辞方法的考查,一般要求识别和体会其在语段中的作用。这就要求同学们牢记各

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和特征。在识别的时候,又要特别注意区分比喻和拟人、借代和借喻等易

于混淆的修辞格。修辞的作用一般都是使所修饰的动作、情态更加鲜明生动,或使句子的语

气强烈而有气势等,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回答。                                                         有些文章从多个角度来写一个事物,这样便于立体地展示事物。因此,同学们要善于归

纳总结,平常还要锻炼从多个角度去观察事物,这样便于在考场上快速找出事物的描绘角度。

写作手法是近年来考查较多的考点,其中托物言志、欲扬先抑、对比映照、环境烘托等写作

手法是考查的重点。同学们不但要能够识别这些写作手法,还要能够说出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抒情类记叙文是最注重情感表达的,因此,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也是此类试题考查的

重点。整体感知全文,便于快速体会文章的情感。此类文章蕴涵的情感多为“赞美”“思念”

“热爱”等。拓展类试题大多都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恰当

的事例很重要。因此,同学们在平常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生活的积累和体验。                       如何阅读散文                                                                                     我们经常说:记叙文以情感人,说明文以知育人,议论文以理服人。散文,这是文学作

品的一个类别。如果从表述方式看,散文又可称为记叙文。因此,散文也是以“情”来感染

读者的一种文体。由此,就可以由“情”入手,来逐步深入地阅读散文。具体地说,可以分

为五个步骤,来逐步深入地理解、分析、鉴赏散文。

(一)把握情感。这是说阅读散文要准确把握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从我们平常阅读的

散文来看,大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比较直白地点出作者的情感。比如《世间最美的坟墓》

一文,我们从文章开头两句就可以看出,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是对托尔斯泰老人的“敬畏之

情”。另一种情况则没有直接交代作者感情的语句。但是,这类文章中流露的感情并不难体察

到。以宗璞的《报秋》为例,读了这篇散文,作者对玉簪花的赞美之情,对时光的珍视之情

是不难被我们发现的。

(二)探究情缘。所谓情缘就是指作者在文中表露出的情感,其产生的缘由是什么。这

是阅读散文需要思考的第二个问题。把这个问题抓住了,阅读便深入了一步。                                 比如读《报秋》,就应当去探究,作者为什么赞美玉簪花?为什么珍惜时光?略加思考就

不难发现,玉簪花“生命力极强”,“不挑地方,不拣土壤”,“很是谦让”,“我说它是生活上

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因而值得赞美。                                                                在阅读散文时,在把握了作者的情感之后,就应当进一步探究作者产生某种情感的原因。

(三)整理情物。我们要特别指明,这里所说的“物”是最广义的“物”,包括人物、景

物、器物、动物、植物,山川河流、日月星辰、草木金石等,一切客观存在都属于“物”之

类,乃至他人的语言、情感等都可称之为“物”。我们常说的作者的情感是“虚”的,他所想

表达的情感,则免不了要借一个“实”处以得到寄托。这个被寄托的东西就是本文所说的“物”。

我们常说的寓情于事、寓情于景、寓情于物,这里的“事”、“景”、“物”,概属于本文所说的

“物”。比如《报秋》这篇散文,作者赞美玉簪花,提到它的花、叶、形、开花期、生命力强

等不必去说,可作者又提到太阳花,写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提到朱敦儒的词章。所有这些

“物”,都寄寓着作者的情感。                                                                     作为一篇优秀的散文,其中是不应当有“废物”的,作者提到的“物”,都是有用的,都

是为表达文章的中心、为寄寓自己的感情服务的。在读散文时就应当从“物”中去体会作者

所寄托的感情。当然,高考试卷中不可能保证每选用一篇散文都是很理想的,但是命题人所

关注的那些“物”,必然都是情物融于一体的“物”。

(四)剖析情言。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当然少不了语言这个载体,离开了语言这个

载体就无以表情达意,无法感染和打动读者。因此,阅读散文,必须努力去发现、解析文中

最能表达感情的词、语,去发掘“情”与“语”之间的联系。比如读《世间最美的坟墓》,其

中有这样的语句:“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

“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

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这样的语言,就极为准确地表达了一种“敬畏之

情”,而不仅仅是敬爱、敬重、敬仰。又如《报秋》中“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

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这样的句子,尤其是几个“便”

字,把时光匆匆飞逝的紧迫充分地描述了出来,作者的惜时之情由此得到充分的表露。读散

文就要注意抓这类语句。

(五)鉴赏情艺。所谓“情艺”,说的是文章作者表达感情的艺术。在鉴赏散文的艺术手

法时,要紧扣上面谈到的两点,即(1)作者为什么要提到那些“情物”?其作用如何?(2)

文中最能表达感情的词汇、语句是哪些?作者为什么要那么说?比如,作者为什么不止一次

地提到托尔斯泰墓的形状、质地,语言又那么貌似无情?原来这里用了似贬实褒的手法。又

比如写托尔斯泰墓为什么要提到其他几个人的墓?写玉簪花为什么要提到太阳光?原来这是

起烘托作用。写瞻养托翁墓地的人,为什么不直写人们的心情、感受,而要把“逼人的朴素”

作为主体来写?写它“逼人”,写它“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原来只有这么写才能恰

如其分地写出瞻仰者的不仅是“敬”,而且还“畏”的感受。同样,写人们“没有勇气”“摘

下一朵花作纪念”,也有这样的艺术效果。再比如作者极写托翁墓地的朴素,为什么又要写到

风儿、阳光、白雪这些景物?写这些“物”有什么作用?也应当是认真思考的问题。如果在

读散文时从上述两个方面来细致地体味文章的妙处,必将使我们如同进入一个琳琅满目、美

不胜收的艺术世界。                                                                                   上述五个步骤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理解到鉴赏的过程。阅读任何一篇文章,都应当力求

这样去做,如果长期坚持,必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

如果我们回顾一下近年来散文阅读的测试题,就会发现,命题人所设臵的试题,其设问

角度基本上没有超出上述几个方面。当然,文章结构另当别论。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面谈到的五个步骤,为了讲明白,必须一条一条地讲。如果考察

一下相关的高考试题,其设问角度也大体不超出这几个角度。但是,绝不能理解为高考时每

一道题只从一个角度命题。应当注意命题的合成性,有时一道试题可以同时涉及两三个方面                     高考散文阅读指导                                                                                 难点攻略

近年来,以散文为阅读材料检测现代文阅读能力的题目,成为高考主观阅读的必考题,

且在分值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研究散文阅读的规律、技巧,对于提高学生现代文阅

读能力,提高文学素养,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不妨做到以下“四由四巧”:                                  由言及境巧开拓。这个“言”也就是命题者选中的句子,要理解这个句子,当然离不开

文章的上下文语境,而散文作品中的语言往往有着多义性、含蓄性、情感化的特点,这就需

要由句子本身这个“点”连及语境这个“面”,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去挖掘、领会这个句子所

要表达的深刻含意和丰富感情。如2008年高考全国卷ⅱ第17题:文中所说的“光与影的对

比”具体指什么?文章写马缨花有什么寓意?解答此题,就需要联系《马缨花》材料的有关

内容。这篇文章以“马缨花”为题,通过马缨花新旧时代的对比,通过对马缨花感情的变化,

表现出作者心情和生活态度的变化。结合原文内容可知,作者用“光”与“影”来分别比喻

如今长在阳光下的马缨花和昔日长在庭院里的马缨花。对于两种马缨花,作者都喜欢,毕竟

昔日的马缨花给了作者不少精神的慰藉,如今的马缨花则更加可爱。答案:(1)“光与影的对

比”是指新旧时代马缨花的对比;“光”中的马缨花长在阳光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影”

中的马缨花长在阴森凄苦的深院里,给苦闷寂寞的作者以心灵的慰藉。(2)马缨花是作者在

新旧时代情感寄托的载体;作者通过写对马缨花感情的变化,表现出心情和生活态度的变化。                     由景及情巧揣摩。散文在情物关系的处理上,常常是托物抒情、融情于景、移物就情,

就是将物拟人化,赋予物以人的精神、品格、性情、风貌;或通过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把

情完全融合在写景的文字中;或把物拉过来,赋予人的情感。根据这一特点,高考题目就常

从景入手,要求领会作者的感情这一角度命题。如2008年高考四川卷第15题:文中描述了                     什刹海四季变化的景色,请加以简要概括,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这道题就是要考

生通过对景的感受去体会作者蕴于其中的情。此题简要归纳“什刹海四季变化的景色”难度

不大,只需要锁定原文《我爱水》第六至八段即可;解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应从写景、

抒情两方面来组织答案,此外还要注意原文第四、五段中的关键句,它对下面的具体描述有

着领起作用。答案:概括:(1)冬雪皎白,薄冰试步;(2)春天温柔,生机盎然;(3)夏天

明媚,夕阳辉煌;(4)秋意渐深,秋荷摇曳。作用:(1)具体表现了什刹海景色之美;(2)

表达了作者对什刹海的喜爱之情。                                                                       由情及旨巧体味。一篇散文的情感始终贯穿全文,作者常常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他的或喜、

或忧、或悲、或思的情感,通过情感倾向的宣泄表达出文章的主旨。在答题的过程中通过对

散文情感的体味来把握文章的主旨也就不容忽视,在高考中这种题目也屡有出现。因此需要

学会在阅读过程中由体味作者的情感进而准确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如2008年高考全国卷

ⅰ第17题: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第

一问主要分析作者引用郭小川的诗句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阳关古道苍凉美》最

后一段可知,它是对今天阳关的赞美,也抒发了作者的豪迈感情。第二问一般从内容和形式

两个方面来作答。形式上,文末的句子主要是呼应开头(或标题),总括全文;内容上,主要

是点明主旨,升华主题,强化观点等。答案:(1)表现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今天美丽富饶的

阳关的赞美。(2)回应了文章开头的提问,使文章前后照应,并强化了作者的观点。                           由技及文巧分析。从近年来高考散文阅读来看,对作品方法技巧在文中运用的考查从没

放松过,这实际上是考查文章表达手法、表达技巧、分析鉴赏的能力,因此可以通过对文中

方法技巧的分析去体味文章的意境,领会文章的主旨。这种题型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

从表达手法、表达技巧所在句的内涵的理解角度入手考查,一种是对文中作者某种表现手法

或表达技巧的赏析。对这两种题型,我们只要把握住这些手段的基本效果,联系上下语句和

全文的情感基调,就能较容易地得出较为准确的答案。如2008年高考江西卷第18题:这是

一篇悼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作者却用了大量笔墨回忆十多年前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等有关情

况。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本题就是考查鉴赏散文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

力。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选材可以丰富多彩,中心应该明确统一。本文副标题已经表

明,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悼念鲁迅先生,那么,文中用了大量笔墨回忆十多年前瞻仰孙中

山先生遗体等情况,旨在衬托鲁迅先生伟大的人格,衬托那个“微跛的孩子”对鲁迅先生的

“敬慕”之情。答案:衬托。用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人格衬托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用作者孩

童时代对孙中山的“敬慕”衬托“微跛的孩子”对鲁迅先生的“敬慕”                                       散文阅读常识

散文的含义很广,凡是独立于小说,戏剧,诗歌等几大体裁之外的,都能归入散文范畴。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形式精粹亲切。表达作者对人生或自然的

感悟。     散文与记叙文的最大区别在于,散文中所写的人生、自然、事件、景物等,都是

从自身感悟出发,是作者对事物特殊意义和美的发现。这种发现,体现着作者的深思妙悟,

是散文的情、理、意、味。而记叙文是记录生活中的人和事,并不从作者的感悟出发。 记叙

文是在教学中为了区别不同的表达方式(议论、抒情、记叙、说明、描写)而约定俗成的一

种文体。与之对应的还有议论文,说明文,抒情散文。议论文,说明文,抒情散文,                           记叙文都属于散文范畴。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等又属于另外一种分类方式了,这

其中有这分类交错的现象。譬如说,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都可以以散文的方式写,也可

以以其他的体裁来写。记叙文以事件记叙为主,散文以叙事抒情为主。     散文的特点:形

散神聚。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人间万象、宇宙万物、各色人等、宏观微观无不涉及,而这

些材料一旦出现在文章中,就立即刻上了作者的主观感悟,代表着作者的人生? 散文的写法

较其他文体更活泼自由,不拘一格。常见的方式是抒情,即使是记叙,也是带有强烈感情色

彩的。散文常把记叙、抒情、议论等融为一体,夹叙夹议。表现手法上能出奇制胜,让读者

产生新鲜独特的阅读感受。散文的结构追求自然而然的境界。在材料选取上,一般运用联想

手法。   4、.散文种类?    (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 5.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

尾段的议论抒情句。针对一节中的主题句应在这一节中找议论、抒情的语句,特别是结尾处

最重要。 6.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

此文叙述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7.材料组织特点?    紧

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8.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

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

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9.叙述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

物(3)核心事件(4)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

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10.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

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文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那个词或短语。 11、

叙述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

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

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

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2.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动作和感情,使物

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如冰心的《谈生命〉    (3)夸张

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如:《皇帝的新装》 (4)

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如《卖蟹》 (5)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如《白杨

礼赞》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

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

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

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

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3.修辞

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

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 的效果。    (3)夸张:

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

增强语势。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

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篇四:记叙文中的抒情                         记叙文中的抒情

一、导入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抒情就是表达情思和抒发感情,是作者把自己对人、事的喜、怒、

哀、乐、悲等主观感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加以表现抒发的一种作文技法。抒情分直接

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指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在感情达到炽热的程度时, 便直截了当地把内心强

烈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这又叫做“直抒胸臆”。例如《我的老师》: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

她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间接抒情就是在叙述、议论、描写中隐含着作者的某种情感, 凭借所描述人、事、景、

物来传情达意。 例如:《土地的誓言》中在景物描写融入了端木蕻良对故乡的热爱、思恋。                     感情又看不见,摸不着,怎样抒发抽象的感情呢?

二、如何抒情?

1、形象寄情

思念是远方游子那价抵万金的一封家书,是老华侨那视若珍璧的一包乡井土;      思

念是七夕时银河上的那座鹊桥,是中秋夜圆桌旁那张空椅;                                                 思念是白发老母一次次默念儿女的名字,是驼背老爸一遍遍擦拭着装着儿女照片的相框.                     化情为物,情有所托,就能具体形象

2、虚实生情

可我能感觉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像到了我的床前。我将眼睛微微睁开一条缝,妈妈

果然站在我的床边,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                                             这个文段好不好?有没有表达出母亲的关爱柔情?                                                     可我能感觉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像到了我的床前。我将眼睛微微睁开一条缝,妈妈

果然站在我的床边,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

弄,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辉映,那是秋夜月光对修竹的

依恋,那是冬日里的朝阳与小草的交谈!                                                                 巧用修辞,虚实相生,深情款款。

3、细节显情

作家李准说:“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品。”情感的抒发不靠空洞的言辞,也不一定要

写揪心的痛、不竭的泪,而是要选择富有情致的细节,叫人读之生情,闻之心动。

古人就很懂用细节抒情的方法。归有光《项脊轩志》中有归有光怀念早逝母亲的细节描

写——“母亲用手敲着门问正在读书儿子:“孩子你冷不冷?想吃东西吗?”这极普通的动作

描写,这极平常的生活话语,无关紧要,极琐碎,然而从小就失去母亲的人读了,没有不感

慨落泪的。

我并不十分清楚“坚韧”具体指什么,但我知道,我绝不是那么轻易地就会被困难吓倒                     的人。凄风苦雨中,患病的我独自去医院挂水;夜深人静时,我独自一人在宿舍里为演

讲比赛准备稿件;考试偶尔失利时,我睁大眼睛,把泪水逼回眼眶,让信念重新升腾??                 ——《感谢苦难》

朴实语言概写的战胜苦难的三个典型细节,令人唏嘘不已,这样的文章自然倍受阅卷老

师亲睐。

4、渲染、烘托点出感情                                                                     一位同学写了一篇题为《看病》的作文,文中刻画了一位认真负责的女医生。在描写她

细心呵护病人之后,小作者渲染了一笔:她的白大褂上一个小小的红十字格外显眼,仿佛是

盛开在雪地里的一朵红莲花,那么美丽,那么圣洁??                                                       一个有着高尚医德的白衣天使形象就站在了我们面前,作者对她的赞美之情也就溢于言

表了。

作文《一缕阳光》中的片段                                                                     车来了,又到了和奶奶分别的时候了。奶奶急了:“油要不要?米有没有?把鸡蛋捎着,

那只公鸡也带走吧。”父亲拿出几张钱硬塞给奶奶。“我不要,不要!我有的吃,有的穿,要

钱干什么。你们在城里花销大!”说着,钱又被塞回父亲怀中。                                              车子缓缓启动了;车窗外,奶奶被阳光罩着,脸上沟壑分明,久久伫立。                                 小作者在篇末渲染一笔:车窗外,奶奶被阳光罩着,脸上沟壑分明,久久伫立。描绘出

一个关爱孩子、体贴入微的奶奶形象,抒发了对奶奶的敬爱之情。

5、小结

1、形象寄情

2、虚实生情

3、细节显情

6、渲染、烘托点出感情

三、牛刀小试

请用形象寄情法,以“春天”为话题写一个片段。                                                     春天是杨柳枝头鼓起的芽苞,鹅黄中透着一丝浅绿;                                                   春天是山脚摇曳的一串嫩黄的小花,在料峭的寒风中舞着柔软的身姿;                                   春天是大河解冻时那一声脆响,翻涌的冰块撞击依然沉睡的河岸,诉说的雄性的壮美;                     春天是古老的犁铧划破惺松的土地,金黄的种子掉进犁沟溅起的那一团湿气;

春天是二月和风剪裁的新绿,是谁家新燕啄起的湿泥。                                                     春天,在我们眼里变得具体生动起来,春天气息扑面而来。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溢于

言表。

活动二:实战训练

以“母爱”为话题,用四种抒情方法中的任何一种写一个片段。

1、母爱是放学回家后一碗香喷喷的蛋炒饭,让我浑身充满了力量。

2、母爱是寒冷冬日的一件羽绒服,温暖了我的整个身心。                                               3母爱是考试失败后一句鼓励的话语,让我重新有了学习的信心。

4、母爱是手术前的深情一吻,让我增添了无穷的力量、、、、、、

四、布置作业:

有人说:没有爱,我们的世界将一片荒芜。因为有了爱,我们的家园才鸟语花香,因为

有了爱,我们的亲人才相亲相爱,因为有了爱,我们的生活才芳香四溢,因为有了爱,我们

的灵魂才熠熠生辉??我们爱亲人,爱朋友,爱花草,爱动物,也爱家乡,爱祖国,请以“爱”

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

【写作指导】

1.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就是引发谈话的由头。由某个设想好的“话题”所引

出的作文就是“话题作文”。本次作文以“爱”为话题,就是围绕“爱”为主题选择材料,组

织作文,万不能偏离这个主题。

2.先确定写作对象,想一想你对他(她、它)怀有的感情,然后围绕写作对象,选择最

能表现“爱”这个主题的材料,拟定题目,确定立意,完成整篇作文。

3.写作中,尝试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可以直接表达对某人某物的感情,也可以把感情渗

入叙事、写景中,也可以托物言志。篇五:记叙文如何抒情议论                                             记叙文如何抒情议论

一、学习目标

1、学习记叙文写作抒情议论的基本方式。

2、通过片段作文训练理解抒情议论的方法并体会恰当运用这些方法的表达效果。

3、根据学习的方法进行写作实践。

二、记叙文的抒情

杨朔在《写作的自由》中说:“我们读完一部作品,常说这部作品打动我了,或者说这部

作品一点不动人。所谓打动不打动,就是说看作品的感情是不是戳了你的心。我觉得,在正

当的思想基础上,这种最直接的感觉常常能够衡量一部作品的价值。”

(一)那么什么样的情感能够动人呢?

1)传达出人类共通的感情,如亲情、友情等人之常情,更会激起别人共鸣,让人感动。

2)那种包含着较强冲突的情感最动人。如《雷雨》中鲁侍萍与周朴园相认的片段。

3)超出常规的、强烈的、反常合道的情感最动人。

【例文】             渴望生病的女孩                                                              这是我从一位朋友那儿听来的故事,也许那是杜撰的,也许太夸张了,可我相信了这个

故事,更重要的是为此而感动。                                                                     一个女孩生活在一个残破的家庭中。父母早年离异,她跟了父亲。父亲续弦,她便跟着

父亲和继母开始了新的生活。继母并不是那种刻薄的女人,也没有恶待她,只是冷漠--一种

彻彻底底的冷漠。用女孩的话来说:我倒真希望她能骂骂我,哪怕凶一点也可以。继母带来

的年幼的儿子自然承受母亲加倍的呵护,而且得到了父亲全部的爱心和欢声笑语。从此,女

孩变得沉默寡言。内向而收敛的个性又使她的交友范围日益缩小,莫名的自卑和抑郁纠缠着

她。

一个孤独的女孩就这样在冷漠的环境中挣扎着。这一切仿佛像浓重的雾将她裹住,任她

如何逃遁也无法摆脱。

意外的一次生病,却让她渴望了很久的温暖又回到了她身边。那次她病了,父亲为此感

到心疼,请了假在家陪伴她;继母也一改往日的冷漠,特地为她买药、做菜;顽皮的弟弟也

变得乖巧了许多。女孩在这样的一次病中,体味到了她终日渴望的关注,她成了焦点,中心

和主轴。

后来,她学会了这样一种伎俩:不断给自己增加生病的机会。严重的和不严重的,只要

不是致命的病,她都愿意!                                                                     这是一个女孩的渴求!一个孤独无援的女孩,只能采取这种自虐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理

想--渴望被爱。一个祈求终日与病榻相依的人,在她的心底却荡漾着一种明澈的情思。

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女孩将这一切推向了极致。有一次,她本想折断自己的腿,可以在

床上躺几个月享受几个月被爱的温暖;可这一次,她没有掌握好伤害的尺度,永远地失去了

自己的左腿。她的一辈子与轮椅相伴了。                                                                 她坐在轮椅上,也许这一次她将被人时刻关注,再也没有冷漠来袭击她了。                               她是不是在想:只要为了被爱,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一条腿又算什么呢?                               她是不是会安静地坐在轮椅上,脸上还挂着微笑呢?                                                   点评:人物反常的行为中往往包含着强烈的感情。当人物对某种事物痴迷、执着到难舍

难分而与常规做法不一样时,情感就开始动人了。

(二)如何抒情?

1、记叙中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人物或事物、描绘景或物的过程中,用饱含感情的语言,

在具体情境中,把自己内心的情感(或喜或悲,或热爱或厌恶,或赞美或批评)抒发和表达                     出来。

2、抒情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1)直接抒情。这种抒情形式就是作者随着文章情节的发展,事物的变化,感情达到高

潮,间接抒情已不能满足表达需要时,便直截了当地把内心强烈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这

又叫做“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这种抒情形式就是借助其它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等)渗透出

强烈的情感,或借人、事、物之口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间接抒情主要有寓情于景、寓情于事、寓情于理、寓情于物四种方式。

1)寓情于事。

如:抒发的是上大学的儿子和妈妈离别时母子间的依依深情。                                           “妈妈的一举一动是如此的轻柔缓慢,把儿子的全部衣服一件件展开,轻轻抚平,再整

整齐齐地叠好,然后小心地放入衣箱内。她就这样默默地、细心地抚摩着、折叠着、整理着,

仿佛要把自己对儿子的一片爱心、一缕深情储蓄在这衣服里。”                                              表面写的是妈妈的动作,实际上字里行间跳动的是一颗爱心!

2)寓情于景

所谓“寓情于景”,就是说要把自己对自然景物的喜、怒、哀、乐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之

中。做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练习与指导】比较下面的文字,并说说它们的优劣:

[甲]春天到了,山上的小草发出了绿芽,河水已经解冻,哗哗地流着,燕子也从南方飞

回来了,到处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面对此情此景,我的心都“醉”了,啊!家乡,你是

多么可爱呀!

[乙]春天到了,山坡上的小草冒出了嫩绿的新芽,河水欢快地流着,一只只燕子从河面

上掠过,清澈的河水映照出它们轻盈灵活的身影。朋友,假如你漫步在这山前,你一定会流

连忘返;假如你喝上一捧这清凉的河水,你一定会感到无比的甘甜。

3)寓情于理

在记叙文当中,为了把自己对所记叙的事物的认识、感受表达清楚,常常要采取夹叙夹

议的手法。

如: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

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

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强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

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

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年年月月我都到这园子里来,年年月月我都要想,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到底是什么。

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

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史铁生《我与地坛》)

藏情于理,理中含情,情理相融,催人泪下!

4)寓情于物。这在古诗中讲过很多,结合象征、托物言志等手法仔细体会,这里不详细

展开。

3、抒情的可操作步骤:

第一步:确定情感关键词。如同情、失意等                                                           第二步:从记叙描写中找到动情点,抽取记叙描写中让你感动之处,充实情感内容。。

第三步:选取合适的抒情方式进行抒情,间接抒情或直接抒情。                                             第四步:点化细节,妙用修辞,巧妙引用等。

【直抒胸臆】

端详母亲,几缕花白的发丝无言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凝重,也见证着母亲几十年辛苦

的历程。母亲用自己的血泪哺育了我,使我茁壮成长。母亲身为一个乡下妇女,虽然没有受

过多大的教育,但是直白的话语中却孕育着对我的浓浓的关爱和对儿子深深期待。她们不图

回报,只是竭尽自己的力量去为我们默默操劳。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无论家里还是田间,她

永远那样埋着头劳作,似乎永远也不劳累。                                                               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我的心再也难以平静――那是母亲用血汗奉献着自己最无私的爱,

那是母亲用生命守候着自己最关爱的人的成长。这就是母亲,她用自己朴实的期待,奏响了

儿女的人生之歌。《守候》

【点化细节】

三天后,当救援人员赶到时,丈夫已冻昏在妻子的身旁,而他的妻子——那位伟大的母

亲已被冻成一尊雕塑,她依然保持着喂奶的姿势屹立不倒。她的儿子,她用生命哺育的孩子

正在丈夫怀里安然地睡眠,他脸色红润,神态安详。被伟大的生命的爱包裹的孩子,你是否

知道你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母爱可以超越五千米的高山而在风雪之中塑造生命。《爱的姿

势(2)》

【妙用修辞】

那天,在车上,我脑海中不断浮现儿时的情景:东河,田地,那山那水,那最令我思念

的外婆。下了车,蓦地发现,有一位老人,拄着拐杖,痴痴地望着路,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这

痴痴的身影化作世上最美的音符,绽放了世上最温馨的爱......                                             《东河歌谣》

【巧引妙用】

“妈„„”看到了,妈妈微笑着站在我面前。她上上下下打量我,目光那么亲切,我的

思想很快与这爱抚的目光融化为一体,声声问寒问暖的话,充满了无尽的爱意。                               短暂的相聚,痛苦的别离。没有太多的话语,望着妈妈期待的目光,我理解地点了点头。

我在心中默诵着。

《妈妈的目光》

4、练习提升:

阅读下面片断,看看作者在抒情时犯了什么毛病?                                                     我一把扶起自己年迈的老父,望着那张微笑着、又因充血而涨红的脸,内心的愧疚、酸

楚、疼痛与感慨一并翻江倒海。一股强劲上涨的热流从心底直逼眼眶,音调哽咽地说出一句:

“爸,您都这么大岁数了,怎么还能让您这样??”没能说完,也没能抑制住情的浪潮,哭声

顿然失控,那怪怪的抽泣竟像落日黄昏乌鸦的哀鸣。我不想让父亲这样继续直面儿子揪心般

的哭泣,便掩面逃离而去。可我听到父亲却在背后宽慰着:没事的,你干嘛要这样??   评析:

情感的抒发必须注意节制,否则容易导致矫情。

三、记叙文中的议论

记叙文的议论,就是作者在记叙文中对所记叙的事物发表的意见、主张或看法。

(一)为什么要在记叙中穿插议论?                                                                 一般来讲,记叙中的议论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第一,表达作者的观点;第二,抒发作

者的情感;第三,表现人物形象;第四,深化文章的主题;第五,严密文章的结构;第六,

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我的老师》片段: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

敲在                                                                                                 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

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呵。                                                           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在假

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

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

她教我们的诗:

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远看不见山,那天边只有云头,也看不见树,那水上只

有海鸥??

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像这样的教师,我

们怎么会不喜欢她并且愿意和她亲近呢?

(二)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应掌握一定的方法:                                                       ①泼墨法。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在文章的结尾处集中一大段语言文字进行议论,

给人以“泼墨如雨”的感觉。如《一面》,专门安排了课文的第二部分进行尽情的议论,以表

达作者内心的激情。

②点示法。即用很少、很精粹、很关键的文句,或在文章的开头,或在文章的结尾,或

在文章的中间(主要是在文章的结尾)“点”一下,人们往往称这一“点”为“画龙点睛之笔”。

③呼应法。主要地表现为首尾呼应,结尾与文题呼应。这种方法使用熟了,也可以用于段与

段之间的呼应。

④穿插法。也就是以叙为主,边叙边议的方法,其笔法是在文章的一个一个的层次之中

安排议论的内容。

(三)记叙文中的议论形式,主要有三种:

1)是先议后叙。这种形式指文章一开头,先就某个人物或事物提出问题,或者发表作者

自己的观点和评价,然后引出正文。采取发表议论的方法开头的文章,都属于这一形式。先

发表议论,可以使文章开篇入题,简洁明快。                                                             茅盾在《白杨礼赞》中开篇即写:“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高度概括

了白杨树的特征,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2)是夹叙夹议。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然而能在记叙中恰当的穿插议论,会使文章叙事

更深入,锦上添花。在记叙文的段与段之间穿插议论,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如:《孔乙己》中“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

到店,才可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又如:你在,就心安的。这是人世间最最美丽的风景。粗茶淡饭有什么要紧?年华老去

有什么要紧?你在,就心安。                                                                     我想,所谓爱,便是如此。就是我所爱的人,我惦念的人,必得在我看得见的地方,我

手够得到的地方,我能够走到的地方,好好的存在着。                                                     我庆幸我拥有好奇心,才得以知晓奶奶一辈的关心,温情与爱。我知道了,那声声呼唤

是在说,有你在,整个世界,都在。              《好奇心》

3)是先叙后议。这种形式指文章先集中笔墨,对人物或事物进行详细记叙,然后再发表

议论。先叙后议的文章,议论是对记叙对象或内容的进一步阐述,是直接表达作者的评价、

感情。因此它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揭示、深化文章的主题。其笔法是在文章的一个

一个的层次之中安排议论的内容。                                                                     如: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

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故乡》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妻子,丈夫决定将妻子最后的姿势铸成铜像,让妻子最后的                     爱永远流传,并且告诉孩子,一个平凡的姿势只要倾注了生命的爱便可以伟大并且抵达

永恒。

《爱的姿势》 结尾

四、记叙文运用抒情议论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避空就实。要把记叙的人和事写得具体、生动,在此基础上抒情议论。

2.要少而精,切忌长篇大论。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毕竟是画龙点睛之笔,不允许占

有大量的篇幅,否则就是主次不分,本末倒置。

3.抒真情实感,不可无病呻吟。抒情,应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是从内心深处喷发出

来的,真情应当融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让人感觉到字字句句都在表达一种情感,这样才感人

肺腑,令人动容。

4.议论要深刻,不能太过肤浅,要中肯贴切,恰如其分。议论应是因人缘事而发,应该

与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水乳交融的整体。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使读者有水到渠成

之感,有情真意切之感。

小结:精彩的议论抒情可以揭示生活的意义,升华文章的主题。材料(记叙、,描写)是

文章的“血肉”,思想(议论、抒情)是文章的“灵魂”。作者对材料的深入挖掘则是使“血

肉”中生出“灵魂”的手段和过程,否则文章不会有深刻的思想。

五、训练提升。

1)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当堂练习在《总想为你唱首歌》文段中添加合适的抒情议论。                        每当放假的那天的下午,我的心早已像离弦的箭一般飞到了她身边。当一下车时就看到

站在村口有些单薄的身影时,喉咙哽塞了,一种感动悄然而生。相视,微笑,没有过多的言

语,却能倾吐心中的情深。后来,我才逐渐知道,几乎是每个星期五下午,妈妈都会出现在

村口,有时明知道我不会回来,她也会漫无目的地张望,好像我会突然蹦出来一样。(《总想

为你唱首歌》)

【例文1】                  爸,你进来吧                                                          轻轻地,我推开了房门,爸,一个人躺在孤寂的夜色里。                                               爸那魁梧的身材却掩不住他身体带来的痛楚。爸的两只手不住地挤压、揉搓着腰,两只

脚尽力勾住水池的下沿来缓解疼痛,呻吟声却仍时断时续地撞击着我的心。                                   没有月光,爸的身影却很清楚。我是独自住在校外的。前些天,妈走的时候告诉我,爸

的腰椎盘突出更重了,让我别让他用冷水冲凉。                                                           晚上,爸吃了两颗芬必得,睡下了。灯熄了,可耳边的竹床咯吱咯吱,像一支竹竿将白

天的紧张、晚间的烦闷全部勾了出来。我“呼”地坐起身,灯又刺眼了:“爸,别哼了,烦死

了!”

夜,一段死一般的寂静。

恍惚中,爸出去了。自责从缝隙中涌上我的心头。

看着夜色中孤寂的身影,我在彷徨。                                                                 剩下的日子不多了,白天还有任务,晚上一定要有个好的睡眠。一生中这是我最重要的

时刻,而且爸爸一定会体谅我,他为了我这些天安神,不会指责我的。                                       有一个好的成绩,来换回爸的笑容,他一定是开心的。                                                 又看看爸, 转过身,我回房了。轻轻的呻吟声又如网一般罗住了我的心,我的脚步。                      爸现在该有多疼啊,却还要忍着不打扰我。他的痛楚使他根本无法感觉到我就在他身后。

爸才四十多岁,但我却觉得他不再年轻。我已经十八岁了,却还要从他那里索取可口的食物,

索取华美的衣裳。而他,更是被我高额的学费压弯了肩膀。(冲突—理解)                                    “哌!”爸的手打在腿上,我迎上了他回头看我房间的目光。那目光是怜爱,是希望。

作文四:《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1800字

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

教学目标:

1、 通过赏析《生活告诉我—温暖无处不在》体会在记叙文中恰当的运用议论抒

情的表达方式对表达中心的妙处。

2、 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意识的抒发感想,表达看法。 教学难点: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意识的抒发感想,表达看法。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缘事而发,恰到好处”的将真实感受表达清楚。

教学方法:赏析分析发、发现法、实践法

课型:作文训练指导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辨析表达方式

①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②我10岁那年,有一天,爸爸妈妈去给奶奶过生日,临走时,忘了给我留家门的钥匙,放学回家后,我坐在楼梯上苦等,结果被邻居发现,他们热心帮助我。

③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和动物都是大地之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善待生灵,也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二、导入新课

三、写作指导

1、赏析《生活告诉我—温暖无处不在》

思考:①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中心是什么?

② 找到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体会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面对车水马龙   ,行人匆匆的大千世界,我们常常抱怨生活中有太多的烦恼,不幸福。那是因为你总仰望天空,忽略了近在身边的幸福 。其实,只要你细心观察,仔细体会,你会发现,生活中温暖无处不在。

用简单的自己感悟开篇,点题并引出下文的记叙事件。

噢,刘老师,当您做了这一举动时,也许是不经意的,也许是有意识的,但是,您知道吗?在我们这些热爱您的学生眼里,您是多么的伟大,了不起!为了不惊动这些正在熟睡的,可爱的孩子,您的举动真让我觉得受宠若惊,这样一件小事还不足够体现您对我们的爱吗?

直接表达作者对老师的热爱。

敬爱的刘老师,您的举动对于我的心灵是一次震撼。您这位美丽的女教师用阳光般的爱  温暖了一个生长在山区贫困家庭女孩的心。

其实,用简单而干净的目光去凝视,你会发现,那份纯洁真切的爱正在弥散开来。温暖无处不在!

结尾的议论抒情锦上添花,既照应了文题,呼应了开头,又给人以启迪。

3、 总结归纳

① 议论抒情在记叙文中的位置及作用

开头:引出叙述,点明题旨。

文中:过渡衔接,增强感染力,抒情更为强烈。

结尾:收束全文 揭示(升华)主题

② 记叙文中议论抒情的要求:抒发感受,提出见解要缘事而发、恰到好处。

四、写 作 实 践

(一)选择练习

我无论做什么事,都伴着妈妈的唠叨。早晨,是她的阵阵“闹钟”把我唤醒。晚上妈妈的“雷声”又猛烈的进攻,催我睡觉。因此,我没了钟,没了早晚的概念,我就编了个儿歌:“妈妈是闹钟,是雷声,常唤我起床,常催我早睡。”

但是,一但听不见妈妈的“雷声”,日子也难熬。妈妈出差了,我有条有理的生活秩序打乱了:果然一次少了本子,一次又忘了带笔。                        。

A、这时,我头一回感到妈妈的唠叨对我来讲是那么的重要,那么的好听,那唠叨就像一曲爱之歌那么亲切,那么悦耳。

B、我爱妈妈的“雷声”和“雨声”。

(二)写作练习

阅读语段,在结尾添加感受的文字

作用:揭示(或升华)中心

要求:缘事而发、恰到好处

天色越来越黑,我只好坐在楼梯台阶上等,忽然听见楼梯里有脚步声,我一阵兴奋,却见上来的不是爸爸妈妈,而是隔壁王阿姨,她看到我坐在门口,顿时明白了几分,忙招呼我:“佳,爸爸妈妈还没回来吧?到我家里等着吧!”说完拉起我的手就往家里走。“不,我就要在这里等!”我固执的说。“外面多冷啊,你穿得又不多,别感冒了!听话!啊!”阿姨话音未落,只见邻居黄叔叔风风火火走出来,边系着衣扣,边急切地问道:“佳,你爸妈去哪儿了?告诉叔叔,我去找!”说着就要去推车.楼上的张奶奶也出来了,摸着我的头说:“乖,这么晚了,还饿着肚子吧,快来先吃点饭!”张奶奶的小孙子还不满四岁,也推出玩具车,奶声奶气的喊:“姐姐别急,给你小汽车玩儿„„楼道里一下子热闹起来。

五、布置作业

以期中考试作文片断为作文主体,在开头,结尾或者中间部分添加议论抒情的语句,使文章结构完整,内容充实,主题鲜明 。

字数:600——800。

要求:缘事而发、恰到好处

六、小结

同学们,所谓记叙中的议论抒情其实就是在叙述中表达一下自己的情感,或对所叙述的内容谈点看法,它属于文章的构思。构思的成功与否,只有用心感受生活,认真品味理解材料,才能“万法从心”,大到整篇的独特构思,小至一句妙语佳言也才能从心底流淌出来。

作文五:《记叙文中的议论与抒情》3700字

写作: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

学习目标 :

1.了解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的方式、要求和作用。

2: 研讨方法,赏析范文;写作指导

3:记叙中饱含浓浓的深情

学习重点: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的方式、要求和作用。

学习难点:写作。

教学方法 :作文指导、自我训练

教具 :多媒体平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

由《都市精灵》、《幽径悲剧》中抒情、议论的语句及作用,谈记叙文中总少不了抒情、议论的成分,它们丰富了文章的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今天就学习在记叙中作必要的抒情和议论的写法。

二:起步准备 (6)

教师讲解

1 记叙文中的抒情

记叙文中的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其所记的事物、人物带有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的句子,是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之一。

(1)记叙文中的几种主要抒情方式:

A 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直接用文字表明自己的感触和动情之处。如《最后一课》中我说的一句话。‚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即是直接抒情。再如《黄河颂》中‚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直接抒情。

B 间接抒情,即作者在叙述描写中抒情。

a 寄情于景;《济南的冬天》 《春》

b 寄情于事;《幽径悲剧》

c寄情于物;《都市精灵》

C 在议论中抒情。

(2)抒情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A 抒情用在写人、叙事、写景散文的开头,能使文章充满抒情色彩。

B 在记叙、描写中穿插几点抒情,有助于理解、理清作品的思路,增强文章

意脉。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春》的结尾部分:春天像……,春天像……春天像……

2 记叙文的议论

记叙文的议论,就是作者在记叙文中对所记叙的事物发表的意见、主张或看法。在记叙文中恰当地使用议论,可以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使感性的知识上升到理性,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深刻。以下从三个方面具体谈一谈它们的作用。

(1) 议论用在记叙文的开头的作用

这种议论起着总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

(2) 议论用在记叙文的结尾的作用

这种议论一般是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之事的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有的议论用在记叙文的结尾是为了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有的议论用在记叙文的结尾既是对全文的总结,发出号召,又是点明或深化中心思想。

(3) 议论用在记叙文中间的作用。

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然而能在记叙中恰当的穿插议论,会使文章锦上添花。在记叙文的段与段中间穿插议论,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三、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其他学过的课文 , 哪些课文运用到以下议论方式? (5)

先叙后议 :《 》

先议后叙:《 》

先议后叙,再议论:《 》

夹叙夹议: 《 》

提问后教师归纳

四、范文欣赏 :(5) ( 附)

五、作文修改 :(5)

请看下面一段文字:

朱老师经常给我们讲科学家的故事:著名的科学家科尔怎样利用三年中所有的星期天证出了 200 多年来无人攻克的难题;发明家爱迪生怎样刻苦钻研,废寝忘食, 一共有一千三百多项发明;诺贝尔怎样舍生忘死地试制炸药;居里夫人怎样被放射元素夺去了健康 .... 他讲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他讲华罗庚、陈景润、李四光 ....

在这段叙述之后有这样三种议论:请选一最恰当的

1.他了解得是那么多,知识是那么渊博,讲得是那么生动,科学家的精神实在是太感人了。

2.老师在教育我们,从小要立志,要向科学家学习,努力攀登科学高峰,将来为四化作出贡献。

3.为了科学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他们甘愿牺牲个人的一切,老师在告诉我们:要这样对待事物,要这样对待工作,要这样看待生命的价值,做无愧于时代的有志青年。

六、片断训练 :(20)

给下面一段文字补上恰当的议论或抒情

离别的情思

最后几分钟到了,教室里气氛庄重。老师站在黑板前,等待那宣布我们初中三年学习生活结束的铃声。他炯炯的目光里充满着希望、叮嘱、告诫,还有爱 .... 在一阵铃声中,同学们目送老师走出教室 .... 难道我就从此离开这坐位 , 走出这教室 , 告别母校了吗 ? 我出神地坐着,目光落在书桌正中那一行用钢笔写着的小字上。虽然模糊不清了,但我却能辨认得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那是在初二第一节《平面几何》课上,老师说平面几何是古埃及最先创立的。一下课,我就用曹操的这句诗向老师说明‚几何‛是中国最先开创的。还没等我说完,老师就忍不住笑了起来,他笑得那么爽朗,眼睛眯成了一条线。在这之后,老师和我进行了一次长谈,他给我讲解了这首诗,告诉了我两个深刻的道理:凡事不能不懂装懂;真正的民族自尊心不是排挤、贬低其他民族,而是努力赶超!这件事至今还记忆犹新。

我回过神来时,发现同学们都陆续走了。我拿来了抹布,擦去了那行字,擦净了桌子, 可那字迹却在我心上记不消失 , 教我惭愧 , 催我奋起 !

时间在沉思中流逝,走廊里悄无一人,显得分外长。夕阳的余辉从窗外斜射进来,地面反射出一片金黄。

操场变得空荡荡,以往它好像没有这么大,却容得下我们所有的欢乐;而今它即使再大些,也装不下我的离愁别情。跑道也变得温柔可亲了,可往日里,我曾‚憎恶‛过它。

那是在一节体育课上,我艰难地跑着跑着,跑道似乎变得那样崎岖不平,长得几乎没有尽头。我的步子迈得越来越小,终于喘着气想停下来。这时,体育老师向我跑来,瞪起眼睛,挥舞着右手,对着我大声叫喊:‚跑下去!‛我重新振作了一下,努力加快步伐,可委屈的眼泪却溢出了眼眶。如今回想起来,眼睛又一次湿润了。

正是这位那么 " 凶 " 的体育老师和那么 " 可恶 " 的跑道 , 使我今天的身体这样健康、壮实!

阅览室的门已关闭了,透过明亮的窗户,可以看到在一排排的书架上放着各种杂志,它们似乎如同往日一样,还在静静地等待着我去阅读。

办公室里已经没有一个老师了,空前的夹竹桃开出粉红色、白色的花。透过花和叶的缝隙,依稀又见那一天的情景: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给我讲解了前几天我来请教的那道题,一共讲了四种解法。桌上的几张纸,满是用红、蓝笔打的草稿。我的心热了,直到现在,还是那样温暖。

校门口的‚映松池‛在喷着水,细细的水珠落在金鱼嬉戏的池面上。清晰的池水倒映着近旁的一棵松树。

这棵苍劲的松树,充溢着青春的朝气。

————————————————————————————————————————————————————————

(参考:这里的一切都使我难以舍弃,便我更憧憬重新回到这里的那一天。到那时,我一定会带着对母校深沉的思念和献给母校的荣誉回来 !)

七、写作指导 :(2)

教师讲解:同学们在写记叙文中运用抒情议论时要注意避免几个问题:    一是‚空‛:议论和记叙脱节,各敲各的锣,让人不着边际。应该需要时才议论。

二是‚浅‛:议论没有切中所记事物的深刻意义,浮光掠影,成为空洞的说教和时髦的口号。

三是‚滥‛:议论多而且不当,即乱发议论。

八 、写作:

以‚友爱在_____________中‛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附:范文欣赏

难忘的一次主题班会

‚1+1=?‛----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班会的标题。同学中立刻有人说开了俏皮话:‚嘻嘻,拿谁当幼儿园大班呢!‛‚还不是那个希望工程,‘1(+)1=2(爱)’!‛司空见惯的班会,大家早就不以为然了。然而,当三个朝阳地区的辍学孩子当真站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却谁都笑不出来了。

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 [ 引用名言代替自己议论 ] 在这里,

稚嫩的童音为我们讲述了三个浸满辛酸泪水的曲折经历。‛‚爹死得早,妈病着,家里没有钱 ... ‛‚俺爹娘离婚了, 俺是跟姥姥长大的,她老人家已经七十多了 ... ‛‚爸爸残废了,娘一个人干活, 她好累,好累 ... ‛也许是由于经

历过,就不觉得什么,孩子们清晰而平缓地叙述着。

这句句话语,却猛然地敲击着我的心,不知不觉地已是泪流满面。岁月啊!你过早地磨练了他们这几棵破土的幼苗,可我们这些暖房里的花朵呢?只听到门外的萧萧风吼,就已经是心惊胆寒了 。( 抒情议论,表明辍学儿童的经历对于自己心灵的震撼 )

三个孩子讲完了,班里一片沉寂,偶尔传来几声隐隐的啜泣。老师站了起来:‚同学们,现在我仍想问这个问题,一加一等于几?‛我们抬起头,却面面相觑,我们实在回答不出这道难题。老师看了看我们,用鼓励的语调说:‚来,让我们努力求出我们所能达到的最大值!‛说罢,她把手中的200元钱塞入了准备好的捐款箱。看到老师的举动,,我们如梦初醒:对呀,我们怎么没想到,辍学的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同情。大家一拥而上,争先恐后地挤向捐款箱。平时购零食买贺卡,顺手就掏钱的我们,如今面对这三个孩子,面对这小小的捐款箱,脸上一阵阵发烧,都感到塞到那里的钱太少、太少了,如果我们在大把大把花钱时能想起他们 ....

‚我捐二十!‛‚我捐四十!‛‚我捐 ... ‛叫喊声还在此起彼伏。三个孩子感动得小脸通红,不知说什么才好。老师按下录音机,那里飘邮令人难忘的旋律:‚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 ‛

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参加各种班会,欢歌笑语常相伴,唯有今天泪如泉。与其说是受到一次震动,不如说是净化了一次心灵。面对三个孩子那渴求知识的双眼,我平生第一次意识到了我所拥有的一切是多么值得我珍惜!这种感觉,我将视为珍宝,珍藏毕生 。( 结尾议论再次点出班会的难忘,净化心灵,升华思想 )。

作文六:《写景记叙文的描写\抒情》2400字

【引言】

披览近几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语文试卷之作文板块,笔者发现记叙文写作是一棵“常青树”,“写景记叙文”占有一席之地,可见学写记叙文是必要的。其实,撰写记叙文不仅是生活的必需,工作的必需,而且对于全面提高人们的写作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记叙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这里,笔者主要谈谈写景记叙文中,如何进行描写、抒情,以飨读者。

【技法指导】

写景离不开描写,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景物的状态、颜色、气味等摹写出来,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怎样才能把景物写活呢?要善用修辞手法。

拟人法。如:“这座小山多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为衫,白桦为裙,还有那红色、紫色的绣花鞋……”这里把小山当做人来写,将小山写活了。

比喻法。如:“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这句描写把美丽的水景比做一幅“画卷”,把水写得很生动。

摹声法。如:“风卷着黄沙,吹得小树发出呜呜的叫声。”这里是运用摹声的手法,把风中摇摆不定的小树写得活灵活现。

夸张法。如:“眼前的瀑布发出震耳的响声,水就像从天上倒下来的一样。”这里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瀑布的水势特点。

写景为主的记叙文对写景的要求是:要善于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点。要善于变换手法,写出景物变化。自然景物不是绝对静止的,改变观察点,以静显动,可使景物描写变化无穷。

写景常常为抒情创造条件,通过写景来抒情,是写景散文的根本特点。常见的抒情方式有:

直抒胸臆。即作者在一段景物描写后,通过议论,直接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有时也在文章开头,在奠定基调的同时抒发自己的情感。如茅盾的《白杨礼赞》的第一段以“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直抒胸臆,点明题旨,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寓情于景。这种方式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饱含着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触景生情式,即作者触及客观景物而引起情思,情由景生,有感而发;二是融情于景式,也就是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熔铸在作品的景物中,使外在景物附着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达到“移情”的目的。如王国维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运用这两种表现形式,能够使文章显得蕴藉悠长,情真意切。

寓理于景。这是把作者的意识巧妙地引入客观景物的一种手法。如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现常用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范文示例】

外公的糖葫芦

□宋晗

独自一人走在街市上,望着街市的那一头,心里猛然有种说不出的难过。

“外公,我要吃糖葫芦――”一个娇嫩而富有活力的声音冲入耳朵,循着声音望去,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拽着一位老人的手叫着,眼神里是满满的天真。我的心猛然被刺痛了,一幕幕熟悉的情景在我脑海中浮现。是啊,那个小女孩不就是十年前的我吗?

爷爷奶奶喜欢男孩,而我却偏偏是个女孩,父母不敢违背老人们的意愿,准备把我送人。这时,外公把我从父母手中抢了过来,他怒气冲天地朝我父母大喊着:“你们不要,我老头子一个人养活!”父母拗不过外公,也不敢再讲话。从此,我就和外公相依为命。

我小时候,外公家里很穷,可是他从不让我挨饿,外公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他把可以吃的东西全都给了我。每每这时,我总是眨着灵动的眼睛,盯着微笑的外公,天真地问:“外公,你怎么不吃啊?你不饿吗?”外公抚摩着我的头,笑着说:“凤儿乖,外公不饿,凤儿吃吧!”于是,傻傻的我就把好吃的东西全吃了。

那时候,一些调皮的孩子总骂我是没人要的小孩,每次都是外公赶走他们,然后抱起哭得一塌糊涂的我。这时,我总会哭着问:“外公,为什么我没有爸爸妈妈?”外公犹豫了好久,我蓦地看到他眼里闪烁着的泪光:“凤儿不哭,凤儿没有爸爸妈妈还有外公啊,外公会养你一辈子的,外公会一辈子陪在凤儿身边。”当时,我真的不懂:一个老人为什么会含着泪说出这么刻骨铭心的话。

我和外公都爱吃糖葫芦,尽管家里很穷,但外公每天都会给我买一串糖葫芦。当时的糖葫芦好甜啊,我总是骑在外公的脖子上,兴奋地大叫着,然后再低下头问一脸笑容的老人:“外公,糖葫芦真好吃啊,你也吃一颗吧!”外公总是摇摇头:“凤儿吃吧,凤儿吃了快长大。”“不嘛,凤儿要外公吃!”我一边说,一边用脏兮兮的小手揪下一颗塞进外公的嘴里,我看到外公的脸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后来,我伏在外公的背上快睡着了,手里还握着没有吃完的糖葫芦,隐约听见外公的声音:“凤儿啊,人的一生就像这糖葫芦一样,有酸有甜,走过酸涩,才有甜蜜,你一定要经得住它的考验啊!”

那一次,我病得很厉害,吵着闹着要吃糖葫芦,外公没有办法,只好冒着寒风出去为我买糖葫芦。那时已是深冬,凛冽的寒风直往人的骨子里钻。外公一家又一家地为我寻找尚未关门的糖葫芦店,终于找到了一家。当他手握着那串来之不易的糖葫芦往回赶时,一场车祸降临了,他的鲜血流了一地,手里还紧紧握着那串糖葫芦……

外公,我来看你了。我站在外公的坟前,墓碑上照片里的老人那灿烂的笑容清晰地映入我的眼眶,泪水霎时滚落了下来。

手中攥着糖葫芦,我心如刀绞。若不是这糖葫芦,外公怎会离我而去?是我害了外公啊!

我轻轻地揪下一颗糖葫芦,泪眼蒙�地望着墓碑上的照片,说:“外公,你看这糖葫芦……啊……你一颗……我一颗……”

总评

全文以“糖葫芦”为线索贯串全文。构思由一串糖葫芦触景生情引发作者对外公的回忆:被别的小孩欺负时,外公安慰“我”,外公总喜欢给“我”买糖葫芦、外公为生病的“我”买糖葫芦而出车祸去世,表达了“我”的悔恨和对外公的思念之情。

作文七:《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5200字

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

一、重点提示

1. 什么是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为什么记叙文中要有抒情和议论?

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过程中对所记叙的人和事抒发感情。这种感情,有时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有时在叙述和描写基础上直接抒发。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对所记叙的人和事发表意见,进行议论。有时以叙为主,偶发议论;有时边叙边议。

之所以要在记叙性的文章中加入抒情和议论,是为了更鲜明地表现中心意思,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这就如我们在做菜一样,常常是把几样菜在记叙中 还常穿插一些议论和抒情。混合在一起,才会更有味道,同样,在文章中,也应该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这样,文章看起来才不会干巴巴,才会觉得有味道。

2.记叙文中的抒情类型及要注意的问题:

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自己的感情。它一般可分为两大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它是直接抒发作者内心情感的手法。作者由于受到现实生活或历史事件的激发,于是打开心扉,直接诉说自己的感受。间接抒情是作者凭借所描述人、事、景、物来传情达意。最常见的间接抒情方法有因事缘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三种。好的抒情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抒情的基础是:第一,要抒发感情,必先有情可抒,无情就谈不

上抒情。第二,抒情要以记叙为基础,记叙得具体,充实,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让人对所记事件或人物有了深入的理解,产生了深深的情感,抒情才能打动人心。一篇文章抒情的语句不能多,在关键的地方点一句或几句即可。抒情的语言最忌空洞也忌夸张。   例如,在杨朔的《荔枝蜜》一文中“多可爱的小生灵啊……”那一段,在叙述、描写的过程中,恰当地进行议论、抒情,这就是“锦上添花”。因为它能引起读者联想,激起读者思想的共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记叙文中的议论及要注意的问题:

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对所记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赞扬,为什么赞扬;或反对,为什么反对。议论在记叙文中的作用是有利于更鲜明地表现中心思想,加深读者对所记事物的理解。

议论的基础是:第一,要议论得好,首先要对所记叙的事物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明确地说出你的看法,不然,就说不到点子上。第二,议论要以记叙为基础。只有记叙得具体、充实,然后发表议论,这议论才显得有根有据。只有读者从记叙的内容中也明白了一些道理,议论才能与读者的想法合拍,才真正起了作用。

议论的分寸,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议论只是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记叙文中议论的成分不能多。一篇记叙文,什么部位发表议论为好,要依文章的具体情况而定。有的可先在文章的开头有一点议论,以引起读者对下面将要记叙的事物的重视;有的可在记叙的过程中一边记叙一边议论,在关键处趁热打铁,加深读者的认识;有的在文章

的结尾发表议论,以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

议论的语言。记叙文中议论的语言最忌空洞无物,大而不当,也忌词语用过头,动不动说成是“伟大”,“崇高”,这样写,常常显得不真实,起到了相反的效果。另外,议论的语言要注意选用恰当的句式,使用一定的修辞方法。一个道理,用反问的方式来写,常常显得更有力量;而排比句的使用,则不但加强了语势,具有折服人的力量,而且能使所讲的道理更加鲜明,给人留下更清晰的印象。

例如,在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中:“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是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着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这一段由议论引出叙述,一开头就用“东京也无非是这样”的议论,表现了对东京的失望情绪。然后以冷嘲热讽的笔触描写了“清国留学生”附庸风雅、思想腐朽、不学无术的种种丑态,表达了探求救国救民之道的鲁迅对他们的思想行为十分厌恶的感情。可以说,议是中心,叙是材料,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再比如:在曹雪芹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冯家得了许多烧埋银子,也就无甚话说了。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之言寄去。此事皆由葫芦庙内沙弥新门子所为,雨

村又恐他对人说出当时贫贱时的事来,因此心中大不乐意;后来到底寻了他一个不是,远远地充发了才罢。

这段文字叙述了案子的结局。先记叙贾雨村徇情枉法,胡乱判案;最后记叙“远远充发”门子。中间插入议论,明确交代对门子处置的原因:一是因为“此事皆由葫芦庙内沙弥新门子所为”,门子把握了贾雨村徇情枉法的把柄,二是因为门子了解贾雨村的底细。显示出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真实性和故事情节的完整性。

4. 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的要求综述:

(1)抒情和议论要少而精。

叙述中的议论与抒情应是“点睛之笔”,所以话不在多而在精。它是叙述与描写的总结与升华,应一语破的,能启迪读者的思考,或引起读者的共鸣,切忌不要长篇大论或肆意抒情,以至喧宾夺主,影响了记叙文体。

(2)抒情和议论要贴切、自然。

记叙文中的议论与抒情是建立在叙述与描写的基础上的,必须使所议之题,所抒之情紧扣叙述与描写的内容,力求做到不突兀、不生硬,不虚假,使读者有水到渠成之感,有情真意切之感。议论部分还应特别注意力求角度新颖,含义深刻。

(3)抒情与议论密不可分。

在记叙文中,有时议论的过程中不仅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同时也表明了作者的好恶喜怒,洋溢着感情色彩,这种和抒情密切结合的议论,既要“以理服人”,又要“动之以情”,这样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二、例文点评

友爱在我们心中

望着我们班的毕业照。我心中不禁流露出深深的依恋感。三年了,在这个充满友爱的集体里,不知不觉已过去三年了。而今,即将毕业的我们,虽然以后要各奔前程,但我们的友爱会仍然珍藏在我们心中。记得有一次,班上转来一位女生,叫李永馨。她初来乍到,操着一口普通话,很腼腆,又不大和我们交谈。日子长了,我们觉得她学习很吃力,老师也担心她跟不上。于是,在一天下午放学后,我和班长悄悄走到她桌旁,开玩笑道:“这么近看书,准有一千度吧!她被逗笑了。当她听到我们问她学习吃力,要不要帮忙时,脸又红了:“我想问又不好意思。同桌想帮我,可他很急躁,我又特别笨。”“没关系,我来帮你!我讲话历来啰嗦。”我大大咧咧地说。于是,我们便常聚在一起读书、思索、讨论,咬着笔杆子做题……在我们的互助下,在我们的友情中,她的成绩提高了,性格开朗了。看到这种情景,谁能不高兴呢?在这样的集体里,无论是帮助人的,还是被帮助的,都会感到温暖和喜悦的。

是的,在生活中,有谁不需要支持和关怀呢?不仅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家庭中,社会上……还有许多互不相识的人也需要友爱。   有这样一件事:别班的一个同学的父亲突然去世了,他家里有四个兄弟姐妹,生活非常困难,团组织听到了这个情况,立刻组织募捐。我们当然响应了。令人感动的是,我们班不少非团员也纷纷拿出自己

的零用钱交给组织,他们只说了一句:“钱不多,表表心意,一定要收。”那位生活有困难的同学和我们虽然素不相识,但是,他有困难,我们就要关心他。我们的爱心应该献给每一个共同前进的人,应该献给这个温暖的集体。

在回忆这点滴往事时,不禁又想起一首歌:“……同唱友爱友好之歌,欢乐歌声冲九霄,让人人和睦相处,甜甜相对笑……”是的,愿友爱充满我们的生活,愿友爱在我们心中永驻。

点评:

在这篇文章的1、3、5自然段,很好地运用了议论抒情的方法,把记叙的内容推向深入,把情感推向深入。较好地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可以说,正因为这三个段落的存在,才使得另外的两个重在叙述段落不至于无所依傍。

当然,这篇文章中的选材是有一定的问题的,选材不够典型,相对来说,材料上有一些陈旧,缺乏新鲜感,不太能够引起人的共鸣。因此,如果在保留议论和抒情恰到好处的基础上,能够替换一些新鲜的材料,可能会出现更好的效果。

心中的歌

记忆中,母亲有一头黑油油的长发,母亲很喜欢它,常精心地将它编成一条粗粗的麻花辫,一晃一晃的,似母亲一样活泼,一样年轻。   那时,我家很穷,父母日夜操劳,也仅够糊口而已。

我天天穿着满是补丁的衣裤提着个“小布袋书包”上学。人们常说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贫穷让我过早地知道体贴父母。我从不向家里提什么要求,即使我的“小布袋书包”总让有钱人家的孩子笑话。虽然,我当时极其渴望能得到一个像样的书包,但从没敢奢望真正的拥有。 上学的路旁有个商店,挂有各式各样的书包,其中有个草绿色的我特别喜欢。每次经过那里,我总会不由自主地瞟上几眼,然后,带着淡淡的惆怅匆匆走过。

终于有一天,我的“小布袋书包”受嘲笑的事让母亲知道了。那天夜里,我第一次听到母亲低低的啜泣声。

第二天放学回家经过那个商店时,我又习惯地瞧瞧那个书包。咦,怎么回事?它不见了?!肯定被别人买去了,多漂亮的一个书包……想到再也看不见它了,心里竟空虚起来,一种强烈的失落感蔓延向心灵深处……

回到家里,母亲看见我好像分外高兴,还没等我放下“小布袋书包”就含笑说:“华仔,来,娘给你样东西。”

啊,书包!是那个草绿色的书包?!原来,买走它的是母亲!我捧着那个梦寐以求的书包,一时不知怎样表达自己的快乐,怎样感谢母亲。   ——抬起头,只见母亲短发齐耳,粗心的我,顿时泪涌如泉。   ……从此,母亲再没蓄发,贫困与劳累使她告别了年轻的心情。那条飘逸的麻花辫在她的留恋与记忆里越来越淡,淡得悠远,淡得不起一朵浪花。待到家境好些,我谈起了那条麻花辫,母亲只轻轻地叹息。

这以后,我到百里外的县城求学,在一个寒冷的冬夜里,听见一

段优美的音乐如潮般却又轻盈地涌来:“你那美丽的麻花辫……”我的灵魂震颤了,心融化了,全身升腾起独特的浓醉的思绪,我不禁泪流满面。我想起流逝的童年,母亲那飘逸的发辫……

往事如歌,母爱如歌,花开花落几度秋。草绿色的书包早已被岁月漂白,宛如母亲的头发。可在我的心里,母亲那条粗粗的麻花辫黑亮黑亮,一晃一晃的,一如年轻时的母亲。

“你那美丽的麻花辫,缠呀缠住我心田……”听着这熟悉的旋律,眼又潮了。

点评:

这篇文章以母亲的辫子为叙述的主要对象,在关于辫子和书包的置换这样的一件事情中,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深深的爱。在结尾的两个段落中,适时的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深化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

在选材上,如果我们有很多的阅读经验,你就会发现这个选材是取自于欧亨利的小说《礼物》当中的一个情节,但是,对这个情节进行了很好的改造,为我所用,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同时,能够做到不留太多的斧凿的痕迹,既说明了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也表现了作者在语言运用方面的能力。

三、强化训练

1、我最喜爱的一首歌

2、难忘的初中生活

3、仿照《妈妈的手》这个段落,以“妈妈的手”为题目,写200

字左右的短文。要求在仔细观察,认真记叙的基础上,通过简练的议论和抒情表达出对妈妈的爱。

妈妈的手

妈妈的手,大而粗糙,在冬天时上面还布满很多细细的小口子,妈妈的手,从没停下过,种完了麦子,又把围裙拿起。我真想轻轻地把它捧起,放在我的心窝上,在我眼里,它是世界上最美的一双手。

四、课外补充材料

1.诗歌欣赏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释]

①赤壁:汉末东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即赤壁之战的战场,在湖北蒲圻县,而苏轼所游的是湖北黄冈城外长江北岸的赤鼻矶,故有“人道是”一语。

②小乔:东吴有乔公,有两女,大嫁孙策,小嫁周瑜,事在建安三年,赤壁之战在建安十三年,说“初嫁”,意在以美人衬托英雄。   ③纶(guān)巾: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④神游:想象。

⑤酹(1èi):将酒浇在地上表示祭奠。

[赏析]

这首词是词人谪居黄州游赤鼻矶时所写。上片一开始勾画赤鼻矶边大江奔涌的宏伟画面,把壮丽河山和为之奋斗的英雄人物联系起来。接着点明赤鼻矶传说是三国时期周瑜击败曹操的古战场。然后连用三句,描写赤壁景色:石壁陡峭峥嵘,直插云天,江水汹涌,狂涛拍岸,浪花飞溅。最后用江山如画对上面描写的雄伟景色做总评价,用“一时多少豪杰”赞颂历代英雄,并引出下文对周瑜的描写。下片怀古抒情,先是形象地描绘了赤壁之战的主将周瑜潇洒儒雅的风度和临战沉着的性格,显示出作者对这位风华正茂,战功赫赫的英雄的钦慕、赞赏之情。“故国神游”以下几句,因怀古而产生感慨,想到自己年近半百,两鬓已霜,却壮志难酬,内心分外痛苦和愤懑,于是产生了“人生如梦”的感叹。结尾“一尊还酹江月”,把人带到了苍凉而深沉的意境之中。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

作文八:《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8500字

作文讲堂(十一)          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

不少同学写的作文常常是“四不像”,文体杂糅,记叙文不像记叙文,议论文不像议论文。就其原因,在于不清楚文体的基本特征,没有掌握好文体写作的基本要求。

【表达方式与文体特征】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之分。

表达方式是文体特征的重要表志,不同的表达方式,决定了不同的文章体裁。也就是说,作者写作一篇文章,有其明确的目的,或为叙述事件过程,或为描写事物状貌,或为抒发感情,或为阐述道理,或为解说性状。尽管在一篇文章中,五种表达手法是交织在一起的,但总有一种为主体,那一种为主体,就形成那一种文体。

(1)记叙性文章以叙述为主,夹杂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分写人与记事两大类;

(2)抒情性文章以抒情为主,夹杂记叙、议论、说明,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重在抒发情感;

(3)议论性文章以议论说理为主,辅之以叙述、说明、抒情,重在阐述道理,表明立场、观点。

(4)说明性文章解说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要求科学准确、客观明晰。

【记叙文写作的一般要求】

写好记叙文要注意恰当选取有关人物、事件或场景。选材注意有三:真实、典型、新颖。具体写作时的操作要领:

1、明确记叙六要素:时、地、人、事,起因、经过、结果。

2、有条有理、线索分明,中心明确、详略得当,用恰当的议论抒情点题。

3、叙事要简洁,情节要集中,情感要真挚,结构要紧凑,人物不宜过多过杂,善用修辞。

【记叙文中的抒情与议论】

记叙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为了更鲜明地表现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有时在记叙中也夹一些抒情和议论。

1、抒情:记叙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感情。这种感情的抒发有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它是直接抒发作者内心情感的手法。作者由于受到现实生活或历史事件的激发,于是打开心扉,直接诉说自己的感受。间接抒情是作者凭借所描述人、事、景、物来传情达意。最常见的间接抒情方法有因事缘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三种。好的抒情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抒情的基础是:第一,要抒发感情,必先有情可抒,无情就谈不上抒情。第二,抒情要以记叙为基础,记叙得具体,充实,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让人对所记事件或人物有了深入的理解,产生了深深的情感,抒情才能打动人心。一篇文章抒情的语句不能多,在关键的地方点一句或几句即可。抒情的语言最忌空洞也忌夸张。

(1)直接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倾吐自己的感情。

例1:

《我的老师》一文中,作者在记述了蔡老师的几件小事后这样写道:

“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

又说:

“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直接抒发了对老师的依恋、思念之情。)

直接抒情的方式一般用在叙述描写人物事件的基础上。感情达到一定高度时,有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感染力很强。

例2:

当我一次次的忆及往事,我无法把你的身影抹去;当我夜半醒来,我无法不为自己的无知而自责;当我远远地看见你时,我根本没有勇气上前和你打个招呼。也许你不能谅解我,就连我自己也一样无法谅解自己。忏悔在我心中已积得太多了,我这样表达出来,也许你根本就无从知道,但我也真心的希望你能够谅解我。你使我备受谴责的同时,也让我明白了诚信的重要。假如时光可以倒流,我多想回到从前,让一切重来。——01年高考满分作文《假如时光可以倒流》

(2)间接抒情:是通过叙述、描写、议论等方式抒情,这种感情的抒发是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  例1: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往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右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  ——朱自清《背影》

例2:

尝试着亲近父亲,父亲是这世上最易被情感忽视的人。尝试亲近父亲,在体验母亲温暖情怀时,不妨望望父亲操劳奔波的坚强背影,在感受母爱温馨时,不妨回忆父爱带予我们的坚强与力量,在倾听母亲诉说时,不妨深入听听父亲的心声:„„

尝试亲近父亲,我由衷感慨。父爱无影无声,父爱坚若磐石,但需要你用心摸索,它就隐于父亲严厉训斥下,它就藏于父亲坚强背影后。尝试亲近父亲,莫让父亲的情感流逝于岁月潮水。    ——国光中学04届高三2班惠玲《亲近父亲》

2、议论:叙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对所记事物发表意见,进行议论。有时以叙为主,偶发议论;有时边叙边议。议论,有时在开头,有时在结尾,或点明文章的题旨,或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或揭示所记事物的意义。

议论的基础是:第一,要议论得好,首先要对所记叙的事物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明确地说出你的看法,不然,就说不到点子上。第二,议论要以记叙为基础。只有记叙得具体、充实,然后发表议论,这议论才显得有根有据。只有读者从记叙的内容中也明白了一些道理,议论才能与读者的想法合拍,才真正起了作用。

议论的分寸,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议论只是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记叙文中议论的成分不能多。一篇记叙文,什么部位发表议论为好,要依文章的具体情况而定。有的可先在文章的开头有一点议论,以引起读者对下面将要记叙的事物的重视;有的可在记叙的过程中一边记叙一边议论,在关键处趁热打铁,加深读者的认识;有的在文章的结尾发表议论,以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

议论的语言。记叙文中议论的语言最忌空洞无物,大而不当,也忌词语用过头,动不动说成是“伟大”,“崇高”,这样写,常常显得不真实,起到了相反的效果。另外,议论的语言要注意选用恰当的句式,使用一定的修辞方法。一个道理,用反问的方式来写,常常显得更有力量;而排比句的使用,则不但加强了语势,具有折服人的力量,而且能使所讲的道理更加鲜明,给人留下更清晰的印象。叙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对所记事物发表意见,进行议论。有时以叙为主,偶发议论;有时边叙边议。议论,有时在开头,有时在结尾,或点明文章的题旨,或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或揭示所记事物的意义。

例:

可是,诗人们都错了。“分明怨恨曲中论”,“公主琵琶幽怨多”,多情的诗人怜惜只身出塞的少女,却错解了昭君当年心灵的选择。

生命,不一定濒临死亡才显示深刻,用心去做,用心去选择,谱一曲美丽的生命之歌。     ——2002年高考满分《昭君的选择>>

之所以要在记叙性的文章中加入抒情和议论,是为了更鲜明地表现中心意思,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这就如我们在做菜一样,常常是把几样菜在记叙中 还常穿插一些议论和抒情。混合在一起,才会更有味道,同样,在文章中,也应该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这样,文章看起来才不会干巴巴,才会觉得有味道。

(1)抒情和议论要少而精。

叙述中的议论与抒情应是“点睛之笔”,所以话不在多而在精。它是叙述与描写的总结与升华,应一语破的,能启迪读者的思考,或引起读者的共鸣,切忌不要长篇大论或肆意抒情,以至喧宾夺主,影响了记叙文体。

(2)抒情和议论要贴切、自然。

记叙文中的议论与抒情是建立在叙述与描写的基础上的,必须使所议之题,所抒之情紧扣叙述与描写的内容,力求做到不突兀、不生硬,不虚假,使读者有水到渠成之感,有情真意切之感。议论部分还应特别注意力求角度新颖,含义深刻。

(3)抒情与议论密不可分。

在记叙文中,有时议论的过程中不仅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同时也表明了作者的好恶喜怒,洋溢着感情色彩,这种和抒情密切结合的议论,既要“以理服人”,又要“动之以情”,这样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例文点评

友爱在我们心中

望着我们班的毕业照。我心中不禁流露出深深的依恋感。三年了,在这个充满友爱的集体里,不知不觉已过去三年了。而今,即将毕业的我们,虽然以后要各奔前程,但我们的友爱会仍然珍藏在我们心中。

记得有一次,班上转来一位女生,叫李永馨。她初来乍到,操着一口普通话,很腼腆,又不大和我们交谈。日子长了,我们觉得她学习很吃力,老师也担心她跟不上。于是,在一天下午放学后,我和班长悄悄走到她桌旁,开玩笑道:“这么近看书,准有一千度吧!她被逗笑了。当她听到我们问她学习吃力,要不要帮忙时,脸又红了:“我想问又不好意思。同桌想帮我,可他很急躁,我又特别笨。”“没关系,我来帮你!我讲话历来啰嗦。”我大大咧咧地说。于是,我们便常聚在一起读书、思索、讨论,咬着笔杆子做题……在我们的互助下,在我们的友情中,她的成绩提高了,性格开朗了。看到这种情景,谁能不高兴呢?在这样的集体里,无论是帮助人的,还是被帮助的,都会感到温暖和喜悦的。

是的,在生活中,有谁不需要支持和关怀呢?不仅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家庭中,社会上……还有许多互不相识的人也需要友爱。

有这样一件事:别班的一个同学的父亲突然去世了,他家里有四个兄弟姐妹,生活非常困难,团组织听到了这个情况,立刻组织募捐。我们当然响应了。令人感动的是,我们班不少非团员也纷纷拿出自己的零用钱交给组织,他们只说了一句:“钱不多,表表心意,一定要收。”那位生活有困难的同学和我们虽然素不相识,但是,他有困难,我们就要关心他。我们的爱心应该献给每一个共同前进的人,应该献给这个温暖的集体。

在回忆这点滴往事时,不禁又想起一首歌:“……同唱友爱友好之歌,欢乐歌声冲九霄,让人人和睦相处,甜甜相对笑……”是的,愿友爱充满我们的生活,愿友爱在我们心中永驻。

点评:

在这篇文章的1、3、5自然段,很好地运用了议论抒情的方法,把记叙的内容推向深入,把情感推向深入。较好地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可以说,正因为这三个段落的存在,才使得另外的两个重在叙述段落不至于无所依傍。

当然,这篇文章中的选材是有一定的问题的,选材不够典型,相对来说,材料上有一些陈旧,缺乏新鲜

感,不太能够引起人的共鸣。因此,如果在保留议论和抒情恰到好处的基础上,能够替换一些新鲜的材料,可能会出现更好的效果。

心中的歌

记忆中,母亲有一头黑油油的长发,母亲很喜欢它,常精心地将它编成一条粗粗的麻花辫,一晃一晃的,似母亲一样活泼,一样年轻。

那时,我家很穷,父母日夜操劳,也仅够糊口而已。

我天天穿着满是补丁的衣裤提着个“小布袋书包”上学。人们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贫穷让我过早地知道体贴父母。我从不向家里提什么要求,即使我的“小布袋书包”总让有钱人家的孩子笑话。虽然,我当时极其渴望能得到一个像样的书包,但从没敢奢望真正的拥有。

上学的路旁有个商店,挂有各式各样的书包,其中有个草绿色的我特别喜欢。每次经过那里,我总会不由自主地瞟上几眼,然后,带着淡淡的惆怅匆匆走过。

终于有一天,我的“小布袋书包”受嘲笑的事让母亲知道了。那天夜里,我第一次听到母亲低低的啜泣声。     第二天放学回家经过那个商店时,我又习惯地瞧瞧那个书包。咦,怎么回事?它不见了?!肯定被别人买去了,多漂亮的一个书包……想到再也看不见它了,心里竟空虚起来,一种强烈的失落感蔓延向心灵深处……     回到家里,母亲看见我好像分外高兴,还没等我放下“小布袋书包”就含笑说:“华仔,来,娘给你样东西。”     啊,书包!是那个草绿色的书包?!原来,买走它的是母亲!我捧着那个梦寐以求的书包,一时不知怎样表达自己的快乐,怎样感谢母亲。

——抬起头,只见母亲短发齐耳,粗心的我,顿时泪涌如泉。

从此,母亲再没蓄发,贫困与劳累使她告别了年轻的心情。那条飘逸的麻花辫在她的留恋与记忆里越来越淡,淡得悠远,淡得不起一朵浪花。待到家境好些,我谈起了那条麻花辫,母亲只轻轻地叹息。

这以后,我到百里外的县城求学,在一个寒冷的冬夜里,听见一段优美的音乐如潮般却又轻盈地涌来:“你那美丽的麻花辫……”我的灵魂震颤了,心融化了,全身升腾起独特的浓醉的思绪,我不禁泪流满面。我想起流逝的童年,母亲那飘逸的发辫……

往事如歌,母爱如歌,花开花落几度秋。草绿色的书包早已被岁月漂白,宛如母亲的头发。可在我的心里,母亲那条粗粗的麻花辫黑亮黑亮,一晃一晃的,一如年轻时的母亲。

“你那美丽的麻花辫,缠呀缠住我心田……”听着这熟悉的旋律,眼又潮了。

点评:

这篇文章以母亲的辫子为叙述的主要对象,在关于辫子和书包的置换这样的一件事情中,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深深的爱。在结尾的两个段落中,适时的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深化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

在选材上,如果我们有很多的阅读经验,你就会发现这个选材是取自于欧亨利的小说《礼物》当中的一个情节,但是,对这个情节进行了很好的改造,为我所用,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同时,能够做到不留太多的斧凿的痕迹,既说明了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也表现了作者在语言运用方面的能力。

作文讲堂(十)    半命题作文的补题与构思

进入二十一世纪,一切都在演进变化。开放的社会、开放的思维、开放的大语文教育观,促成广大中学生心连广宇、视野开阔、生活丰富多彩;而地域的不同、民俗的不同、经济发展的模式与速率的不同,更使得每个中学生置身其间的生活场景,千姿百态,千变万化,千差万别。由此,引发了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变革,促使作文的命题由封闭向开放型演变,由机械式向机变式发展。半命题作文的兴起与流行,就是这种变革的一个标志。

半命题作文的填题,填充一个字一个词,貌看简单,但内中颇有奥妙。填题,实质上是作文构思的预热与启动,是一种秤砣虽小压千斤的高层次的运思技巧。高明、机敏的填题,当顺着以下原则去运思、操作。

一、填题,要充分吸取题中的隐含信息

半命式作文题,题面不长,其间还有空白,呈残缺式。但,就是在这残缺的短小的题面中,却隐含着不少的有用信息呢。

命题者通过题面中的某个字词或字词之间的某种关系,向考生:①暗示一定的类,即文章的体裁及表达属类,是记叙文、议论文,抑或说明文。细而分之,是记人还是记事;是叙事为主,还是抒情为主;是缘事说理,还是以理带事,等等。②敲定一定的质,即文题点示考生应表达怎样的旨意,抒发何种感情,形成哪种走向的文面氛围。③框定一定的量,即对出现在笔下的这一篇作文中的人与事、情与理、时与空的量,作出某种限定:或一人或多人,或一事或数事,或一理或数理,或瞬间或久远,或局狭或广扩,等等。④标示一定的载体。文以载道,具体到一篇半命题作文,文章的旨意凭借何种具体的人、事、时、空,加以显现?这种载道的载体是题目中既定的,还是由学生自定的?对此种种,在半命题的题面中都有所点示。

审视《我这个__迷》,题面中的“我”、“迷”两词前后缀连,表明是记人叙事的记叙文。题中的迷,其含义是对某种事物、活动、景物特别感兴趣,全身心投入,达到如醉如痴的迷恋程度,无疑暗点了文旨。题首的人称词“我”,表明文章的“量”局限于特定的一个人——“我”,局限于“我”的一种兴趣爱好。至于这种如醉如痴迷恋的对象——载体,题目有意空缺,留给学生自主定夺,填之而出。

再揣摩文题《__之风不可长》,隐含信息,次第抽出:

类:“不可长”一语,对社会上的某种风气作出一个明确的否定判断,表明一种决绝的态度,行文必然议论说理,当属议论文。

质:“„„之风不可长”,分明是抨击、批判不正之风,伸张正义,激浊扬清,此及本文宏旨。   量:“之风”是偏正短语的后肢,前面填充后,自然形成不正之风、邪恶之风中的一种。

载体:用空格隐去,由学生自揣自定,学生大可从“我”出发,为我所用。

二、填题,要与命题要求暗合神契

命题者总是从教学大纲出发,紧扣教材,巧拟半命文题,从一个角度去测试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面对半命文题,我们必须整体揣摩出命题者的意图,以利正确定向下笔。知己知彼(命题者),方能百写不殆。

《在——面前》是前几年湖北省的中考题,稍一端详,可知文题是一表示态势的介宾短语。为何以态度命题?最终目的是什么?让思绪驰骋,不难看出,命题者设计这一带空白的文题,其初衷是要学生自我营造一种环境、态势,造成特定的氛围,让生活中某一人(或数人)置于其间,述其言,叙其行,从而显示人物的某种精神、气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这种环境和态势,可能是有形的,如金钱、鲜花;也可能是无形的,如威胁、困难;可能是惬意的,如奖状、成功;也可能是恶劣的,如挫折、歹徒。运思到这个程度,就不难通过填充题,设置一个恰当的对立物、映衬面,为构思中的人事创下典型的环境,从而有力刻画人物形象,凸现文旨意念。

面对这一文题,有的学生无视命题,随意填题为《在哥哥面前》、《在房屋面前》《在校门面前》,如此,也能行文,但徒然增大了深层构思的困难。前一题除了点名兄弟(兄妹)关系外,碍难形成对立、映衬关系;而后两题只是点出了人事发生的地点,除此,难以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就使文章难以契合命题者的匠心与要求。

三、填题,要切中题旨文意

如前所述,多数半命式文题,对题旨文意都有所显露,有所暗示,一题当前,我们首先要机灵扫瞄,将其捕捉到手,接着要深层透视,切中底蕴,以利正确填题,深层构思。

《__长大了》一题,载体部分空缺,怎样填题为好?关键是对点明文旨的“长大”怎样理解。对“长大”一语,有三种诠释可供思辨取舍:1.增高长重(一般生理现象),2.思想成熟(高级智能现象),3.学业(事业)有成(有为社会现象)。对三者运思比较,可以断定,按第一种含义填题,难脱肤浅;按第二第三种含义填题,能揭示人与事的底蕴,从动态变势中演绎出明确的意念。

那么,题中的空白是不是只能填写人称呢?不一定,抓住事物间的逻辑联系,又何尝不可填写动物植物静物呢?如生物小组的良种免、种植小组的新种瓜、校园内外的共青林,可透过这些特指

的物体增高长大,曲折地反映出科学少年、时代小主人的茁壮成长,迅速成长。

又如文题《我学会了__》,题中“学会”一词常见惯用,但纳入文题,其旨意就当仔细琢磨了。这里当指学习并掌握了某种有用的知识、技能、本领,连上前面的“我”,渗出一种可贵的自豪激情。对题旨揣度有高下,填题也就有优劣。

《我学会了骑车》、《我学会了烧菜》、《我学会了打球》——填题正确,流于一般。

《我学会了讲文明》、《我学会了自卫》、《我学会了珍惜时间》——填题深刻,题旨凸现。   《我学会了打牌》、《我学会了赚钱》、《我学会了吸烟》——填题错误,题旨走穴。

四、填题,要正中自己的生活储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下笔能否成功,有无感己感人的素材入文,至为重要。而半命题作文正是在动用生活储存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方便、自由。填题时就要珍视这一自由,加以充分利用,使填出的文题正中素材仓库之所备。

且看《一段美好的生活给我的__》一题,显示题旨的空白处可有多种填法,但要正中储存,就要慎选。一学生暑假下乡,与勤俭的祖父相处,对自己的乱用胡花深感内疚,并力戒之,可填“鞭策”。一学生考试失利后,忘情观察大风雨中蜘蛛反复织网的镜头,感触颇深,可填“启迪”。一学生在校运动会3000米赛跑中不支落伍,是班上的拉拉队热烈的擂鼓、整齐的呐喊使他干劲倍增,最后夺得第二,可填“力量”。

又如《我__同桌》,题目已经限定了载体,如何填充为好,仍视素材而定。如果同桌系新来乍到,虽印象鲜明,但交往很少,可填“的”,以便从旁观察描述。如果与同桌交往频繁,碰碰磕磕,时有冲突,填“和”为宜,以展示矛盾冲突中的人物形象。如若对同桌的某一印象和某种情感强烈,不妨选填“敬佩”、“恨”、“同情”、“鄙夷”等。

五、填题,要力求创意新颖

填题运思,在符合要求、切中题旨的前提下,还应避俗求新,使题与文,让人触读后俱为之一震。这,主要讲究填题的深加工了。

一组中学生面对《我生活在__之中》的半命题,有如下填题,试作比较:

填“家庭”、“学校”、“社会”——浅薄直露,味同嚼蜡。

填“集体”、“亲人”、“友谊”——正确平常,流于一般。

填“麻将声”、“追星族”——切中时弊,发人警醒。

填“题海”、“夹缝”、“梦魇”——比喻形象,深邃出格。

且题面的新与俗制约文面的新与俗。

拿起《__的滋味》这一文题,如果匆匆填上“咖啡”、“中药”、“甲鱼”、“黄瓜”,且只是就其滋味写滋味,必然俗气浅薄。如能扣住滋味的深含,掘而深之,写出《打工的滋味》、《得奖的滋味》、《当干部的滋味》、《掏污水沟的滋味》,则既深又新。再进一步,如能逆向填题:《作弊的滋味》——心惊肉跳,《说谎的滋味》——惶惶不安,《挨批的滋味》——打翻五味瓶,则文章的新鲜度、吸引力就更不同凡响。

六、填题,要符合情理、逻辑

填题新也好,深也好,都有个“度”,过度则不真,甚至有悖情理,违反逻辑。

有这样一道题,《我第一次__》,如若有人填上诸如“哭”、“淘气”、“唱歌”、“做梦”之类,必然令人皱眉,因为这些选项都是难以界定“第一”的,填进题中,势必陷入伪科学的泥沼。变换一下,选填印象深刻的“第一”,如“上学校”、“登台演戏”、“领奖”、“下水”则成,因为这一类“第一”都是不难确认的。如能变向运思,选填“说谎”、“当家”、“打工”、“独自远行”入题,则文旨文趣当会更新鲜可人而又合于逻辑,不违情理。

作文九:《记叙文中的抒情与议论》4900字

(一) 记叙文中的抒情与议论

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深化

记叙文的中议论,大多是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引出作者的感想、认识,直接写出对所写的人物、事件的感受及主观评价。作者犹如一个讲解员,随时随地就所讲述的人和事发表一点评论。

例如杨朔的《荔枝蜜》从看荔枝园、喝荔枝蜜,写到参观养蜂场:(齐读,无条件由教师朗读)

我想起一个问题,就问:“一只蜜蜂能活多久?”

老梁说:“蜂王可以活三年,工蜂最多活六个月。”

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是多么高深啊!

这段饱含诗情的议论,热烈赞扬了蜜蜂无私奉献的精神,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这样的议论是作者认识飞跃的产物,它既能起到点睛的作用,又可以和写人叙事互为映衬,交相辉映。

三、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其他学过的课文 , 评析是如何进行议论的 . (5)

提问后教师归纳 :

先叙后议《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故乡》: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先议后叙:如魏巍《寄故乡》:不论走到什么地方,人总是爱他的故乡的。尽管他乡的水甜,山更青,他乡的少女更多情,他乡的花草湖光更温柔,然而,人仍然是爱他的故乡的,爱它的粗朴的茶饭更好吃,爱它的乡音更入耳,爱它的淳朴的丝弦更迷人了!“

先议后叙,再议 《一件小事》开头结尾议论,中间叙事

夹叙夹议:《谁是最可爱的人》每举一个事例后就有一段议论抒情。

记叙文无论写人还是记事都必须具有真情实感。记叙文中恰当插入抒情和议论的句子进行渲染可以直接点明人物的思想性格,评价人物,阐明所写事件的本质意 义;可以更鲜明地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可以使作者的思想感情恰如其分地抒发出来,让读者如同身临其境;也可以使作者的见解获得恰倒好处的表现,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在记叙中穿插抒情和议论,学生大多在千方百计地运用,但往往造成以下的后果:①立意肤浅。②抒情和议论的内容与记叙的内容有机地融合,有游离或孤独之感,形成两张皮。③缺乏真情实感,只是套话俗话。例如:“啊,多美啊!”“这是多么叫人感动啊!”

笔者认为,进行记叙文这方面的训练必须作立体化全方位的斟酌,从整体着想,从局部着手。

1 明确运用抒情和议论的地位

记叙文的写作教学必须符合训练系列化的要求。这个系列包括许多内容,其中抒情议论难度最高。正因为如此,有些同学写作时干脆避而远之,撒手不用;或者用是用了,只不过敷衍而已。为此,在考虑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把它们的作用向学生说得一清而楚,强调它们在文章意 义,确定它们应有的位置。当然这种认识绝论文格式范文一步到位

的,必须经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途径。必须明确指出每篇记叙文应根据不同的要求确定不同的抒情和议论要求。这种要求越是具体,越是明确,教学效果就越佳,学生的这种意识就越自觉。笔者曾在所教的初三⑴班作过初步调查,发现初二时还有20%左右的学生知难而退,干脆不抒情不议论,通篇文章记叙一贯到底;30%左右的同学能用一两句两三句,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弄不清楚抒情、议论句子的样子,写得不伦不类,错把说明的句子当作议论的句子,误把记叙的句子当作抒情的句子;只有50%的同学勉强可以应付。于是,笔者给他们浅析硕士论文了抒情议论句子的的不同特点,并让学生初学时在作文本的空栏上注明“抒情”或“议论”的字样。这样,久而久之,他们就把老师要他抒情、议论变成他们自己要抒情、议论了。经过训练,这个班的同学都能自觉抒情和议论了,当然程度有差异,这也是客观存在的。

2 明确抒情和议论穿插的位置

要学会在记叙中穿插抒情和议论,首先,必须抓住关键之处。这关键之处就是指作者有情可抒,有感而发的地方,或者说是抒情、议论欲罢的地方。找准地方,然后针对上文记叙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抒情句子、议论句子或抒情兼议论的句子,以达深化主题

的目的。其次,必须突出自然衔接,即弄清楚上文的记叙与抒情(或议论)之间必定的内在联系。这种紧密联系的地方自然是自然衔接的关键位置。在指导同学训练时,笔者注重让学生寻找它们的位置,明确处在不同位置的抒情、议论的作用是不同的,“各司其职”,就是说根据文章的需要,安排要恰当。涉及具体训练时,笔者先引导同学们从范文中找出抒情和议论的位置:①有的安排在开头,如《菜园小记》

议论或抒情放在开头就先发议论:“种花好,种菜更好”。②有的把层次或一段文章的结尾,起归纳小结作用。如《菜园小记》中记叙夏夜谈心后的“一切都使人感到真正的田园乐趣”;③有的放在全文的结尾,起收拢全文、点明中心或深化主题的作用。然后让同学们针对自己的作文,寻找该抒没抒,该议没议的地方,穿插恰当的抒情或议论。这种训练,对确定抒情或议论的那个点是极有益的。

3 理解抒情与议论的内容

大家都知道,记叙文教学的关键在内容,进行抒情和议论训练的关键也应该在内容上。因为紧扣记叙的抒情、议论的内容

具体地说,就是抒情、议论的内容绝能使文章添光加彩,而且能使文章的立意获得升华。论文格式范文贴标签式的重复或高呼几句口号,而是要使记叙的内容带上条理性、形象性,从记叙的内容上挖掘出人物的宝贵精神和崇高品质,揭示人们认识事物、认识世界的客观规律,歌颂新社会,抨击旧世界。这样,能让同学们获得知识,而且能受到思想教育。当然,涉及抒情或议论的内容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有正确性和科学性,不任意拔高,成为空中楼阁;也

为此,笔者把学生任意贬低,歪曲主题思想。 典型作文印发给大家,发动大家找出没有议论抒情或议论抒情力度不足的地方,展开讨论,各抒其见,补上有关内容;然后针对自己作文关键的地方穿插抒情或议论的段落。例如有个同学描写他的表哥发现小狗的脚被玻璃片割破,马上把它抱回家,小心地洗净伤口后上药,用纱布包扎起来。写到这里,他便穿插了一段议论:“我看表哥那全神贯注的样子,丝毫不亚于

高明的大夫给重病号治病。表哥的外表虽然很一般,

但他却有一颗难得的善心。”这么一来,使文章的立意加深了,更重要的是让大家找到了那个“点”,许多同学情不自禁的脱口而出:“啊——抒情、议论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4 注意抒情、议论的“质量”

记叙文中抒情和议论的运用,必须注重“量”的优化。打个比方,正如烧菜时放味精,放多了要变苦,放少了

论的篇幅味,必须放得适量才能起调味作用。同样,记叙文抒情和议过多,否则会喧宾夺主,本末倒置;也过少,以至立意得不到升华。这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浅析硕士论文、挖掘来确定它的“量”。对于定“量”,要灵活掌握,不要呆板;要讲究实效,切记无病呻吟和强加的公式化。检验“量”是否恰当的标准是是否使文章收到水到渠成、相得益彰的效果。这里介绍两种训练的策略毕业论文:可以让学生就同一篇习作写出三至五段抒情或议论的句子,然后通过比较,选择一两段最精彩最恰当的;也可以写一段,写好后反复推敲反复修改,直至满意为止。这样,就能渐渐地摸索到其“量”的奥妙。

进行抒情和议论的训练,还必须注意它的“质”上的优化。因为记叙文抒情和议论的“量”本来就不多,如果不注意它的“质”,就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抒情的语言必须真切自然,力求字字是情,句句是情;议论的句子必须用精练的语言作确切的表达,这里说的精练是一经点明即行收笔。让学生发表对结尾的意见。有的说必须加段抒情,有的说用议论结尾好,还有的说用以议论夹抒情为佳。通过讨论,班上每人写了一段结尾,笔者有意挑选了其三段:

“我的表哥既不傻又不呆,他是大家学习的楷模。”

“由此可见,我的表哥并论文格式范文‘傻冒’,而是不计较个人恩怨的出以公心的好表哥。”

“有人说我的表哥‘傻冒’透顶了,是个‘呆瓜’,可我并不以为如此。正相反,他的灵魂深处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我为有这么表哥而自豪。”

通过比较,大家一致认为第三段好,好就好在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起到了表现人物品质深化主题的作用,同时与开头呼应,使文章一气呵成。

我们可以从以上四个方面指导学生在记叙文中穿插必要的抒情和议论,必须注意这四个方面论文格式范文孤立的,它们既互相联系,又互相渗透。因此,这种训练必须注意协作的整体,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个方面联系的规律性,使它们成为

何时抒情议论为好?

1、找准抒情议论的切入点

1)、老师同学出现时;

开门一看,原来是孩子的班主任和五位男女同学。就像一股熏风扑面吹来,我们全家人的心中流溢着温馨。同学们的一声声问侯,是多么亲切,那么温柔,那么婉转。多日来笼罩家中的一片愁云一扫而光。

2)同学拿出签名卡片时;

小小客厅盛不下师生之情、同学之谊。这些相识不满一载的少年伙伴,关系是那么亲密、融洽,友谊是那么诚挚、纯真,就像山间的溪水一样洁净、透明!我的眼角渐渐湿润了„„

3)送别老师同学时;

我望着师生们在冷风细雨中渐渐消失的背影,忽然想到一句话:“人间自有真情在。”

2、水到渠成,文末议论;

《路灯》

结尾:

(1)、“小璇,我们快到家了。”妈妈的话把我的思绪拉了回来。在两排路灯的陪伴下,我们又走完了这条路,我望着那明亮、温暖、柔和的灯光,突然一个念头跳进我的脑海,妈妈,您,不就是我生命中的路灯吗?是您照亮了我人生的道路,帮我绕过

陷阱,跨过壕沟,增强我战胜困难的勇气,我的人生之路正是因为有了您而一片光明。

路灯——————心中的明灯

实                虚

3虚拟联想法,虚实相结合

(2)、我看着弟弟的背影,隐约听见了一阵沉稳、急速的脚步声。呵,这步伐与特区前进的步伐多么合拍!我猛然想到,春回大地,这就是春天奋然前行的脚步吗?生活往往是琐碎不堪的,有时甚至如一杯苦酒。但若把这苦酒饮尽,不难发现苦的背后也有甘甜的美。

脚步————前进的步伐

实             虚

4、句子仿写式,排比比喻句

教诲

这无声的教诲,犹如一缕甘泉,深深地溶进了我孤独而凄楚的心;这无声的教诲,使我树立新的希望,增添了奋发向上的勇气;这无声的教诲,使我的成绩大大提高,一洗他日之耻。

家,我深深的眷恋

可爱的家,是你在我最需要温暖的时候,将阳光泻满我的心房。家,是我倚靠的脊背;家,是我停泊的港湾;家,是我生命的支柱„„我想,我应该用心语来与你进行爱的对话。

5、妙用诗句歌词,点明深化题旨

哦,棉鞋

„„不知为什么,我的鼻子酸酸的。这爱意好似一股清泉,“叮叮咚咚”,撩拔我心中爱的琴弦„„

接过母亲手中的棉鞋,我只觉心中一片灿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该如何去拥抱这轮太阳呢?

一曲友谊之歌

结尾:我望着师生们在冷风的雨中渐渐消失的背影,忽然想到一句话:“人间自有真情在”。

生活,让我品味到了美

一个黄昏,当我醉心于天空的广博,突然有了一种强烈的冲动,想把它画下。于是我找出画板,一会儿便完成了构思:黄昏、窗台、花瓶和窗帘是画的主体。

当时正值暑假,我雄心勃勃地想把它当成一部作品。可当完成了第一天的初稿,我就发现我错了:生硬的线条,呆板的构图,死灰般的颜色,天那!这哪是出自我手!学画四

年,却画得如此幼稚。不常画画的人是不会理解这种痛苦的。当心目中的理想世界被画得像噩梦般可怕时,愤怒往往是难以抑制的:我开始踢画板、摔橡皮、扔铅笔,整个上午一直就对着那幅画生闷气。这时候,脑中总是闪过一个念头:放弃吧!然而每当感受到日暮那种无法抑制的美时,我都会一次又一次逼着自己拿起笔,去面对那个残缺不全的破碎的画面。

就这样,我坚持了下来。经过无数次修改,整个画面渐渐变得协调而富有层次感。到了假期的最后几天,这幅画终于完成了。我带着创造者才有的喜悦端详着自己的作品:黄昏疲倦的晚风把窗帘拂起,夕阳下,那瓶中的花朵有的依然绽放,有的却已凋谢,旁边,是一本平躺着的书带给这黄昏时刻几分理性。我庆幸,在最艰难的作画过程中,我没有放弃。我再次体味到了画的美。

作文十:《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4400字

----教科室

主备人:

老舍中学语文学科课时设计活页纸

课题 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 个 人 初 备 训 练 目 标 课型 作文 第 1 课时 总课 时数 二 次 备 课

1、明确记叙文中描写、抒情的作用。 2、学会在记叙文中恰当地进行描写、抒情。

教学重、难点

记叙文写作中如何描写、抒情。

教具准备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同学们的日常写作中看,大家基本上能审清题意,中心明确,但行文空 泛,缺少生动的描写,因此,今天我们主要探讨如何在记叙文中恰当地进行描 写和抒情。 二、记叙文常用的描写方法 1、常见的人物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 描写 2、常见的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简介抒情 三、思辨与欣赏 (一)比较鉴赏,初探记叙文中描写的运用方法。 片段一:掀开那一床被子,阳光就从那儿洒了出来。那天黄昏,我还在奋 笔疾书着,门突然“吱呀”一声轻轻被推开,妈妈捧着我橘黄色的被子进来了, 走到床前,轻轻放下,铺展开来,拉直边角,不时拍打着,一阵阵清风从被子 中不经意间吹出,我嗅了嗅鼻子,似乎有阳光的味道。妈妈转过身,微微扬起 嘴角朝我笑笑。就走出房间,合上门,看着每天被妈妈理得平平整整的被子, 心里顿时充满了阳光与动力,这不就是妈妈对我的爱吗?于是,我收藏起这片 阳光,这片爱。打开那一本作业,阳光就从那洒了出来??这不就是老师对我的 爱吗?于是我收藏起这片阳光,这片爱。 片段二: 走进教室,阳光就从那儿洒了进来,这儿有我朝夕相处的朋友。 每天有不开心时,总会最先被好朋友看出,她总会关心着我,使出浑身解数让 我开心。有时她会给我讲她的糗事,有时她会向我撒娇,有时她会理智地和我 聊天,她对我的安慰总能让我重新燃起希望。和朋友们在一起时,所有烦恼和 疲惫总会烟消云散。她的言行温暖着我,如缕缕阳光,这不就是朋友对我的爱 吗?于是,我收藏起这一片阳光,这片爱。

讨论法、发现法、归纳法

----教科室

主备人:

精彩链接一: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 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 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精彩链接二: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 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 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

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 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背 影》 教师小结:对表现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的动作进行细致描写, 甚至用特写镜头把它放大,能使人物性格丰满,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 真实性。那除了动作的描写外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 (二)佳作引路,再探记叙文中描写的运用方法。 1、读下面片段,说说它运用的方法和作用。 片段一:那是一节美术课。我犯了一个老师最难以容忍的错误,就是没带 作业本。带着等骂的心情不安地来到美术室,恨不得在座位下挖个地洞钻进去 ——眼巴巴地望着同学们专心致志地描摹,自己却两手空空,一无所获。即使 是在下面遮遮掩掩, 手拿书挡着脸,心里默默祈祷免于一“难” ,可似乎还隐约觉得老师怀疑 到了我。心有余悸之时挪了挪本子,竟窥见老师起身来,好像是往我这个方向! 我战战兢兢地想:这下完了,她一定饶不了我!她的脚步逼近,我的心跳加速。 她来到我桌前, 我这时无奈又怯弱地低下头?余光瞥见她的手臂缓缓落下, 正当 我等待她“当头一棒”加喝斥时,却只听见“啪”的一声,一本崭新的作画本 落在台上。 仿佛那本作画本成了当时最耀眼 的东西, 里面凝聚的是老师对我的 宽容之心于维护学生自尊的善意。此刻,不经意间,一股暖流充溢心间,那份 感动,也将永久收藏。 片段二:傍晚,血红的残阳将那口菜地边的水井点染。奶奶在地里摘菜, 妈妈在井边淘米,能听到那哗哗的悦耳的水声。我在菜地边与她们聊天,妈妈 露出惬意的微笑,灿若桃花;奶奶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如一朵美丽的菊花。 我站在井边,在夕阳的余辉中,影子被拉得很长很长,我将每一份欢乐化作风, 在落日 下柔柔地吹拂。在那一刻,我将那傍晚的阳光收藏于心,而今念起,还能 感受那份浓浓的爱与温馨。 (画面)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还可对人物的神情、心理、环境等在内的一些细小 环节的进行细致描写,使形象更鲜明、事件更生动。而对于人物的心理描写还 可通过人物内心的感受来增强感染力。看看我们的名家怎么表达的: (投影) 精彩链接三: 1、 母亲为我流泪: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 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 “打得好” !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 , 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 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

----教科室

主备人:

2、 母亲熬

夜为我做新鞋: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 手上一针 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到滴答的钟声和可以微 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我心里暗自想念着,为着我要穿鞋,累母亲深夜工作不 休,心上感到说不出的歉疚,又感到坐着陪陪母亲,似乎可以减轻些心里的不 安。当时一肚子里充满着这些心事,却不敢对母亲说出一句。现在我的母亲不 在了,她始终不知道她这个小儿子心里有过这样的一种不敢说出的心理状态。 教师小结:细节虽小,但不可小视其作用。确实,好的细节描写能够使人 物性格鲜明,活灵活现,增强内容的真实性、生动性和感染力。下面再读一个 片段,你又有何发现? 片段三: 夕阳西沉,只留温暖不忍离开大地。回到家, 我迫不及待地钻进那残留着阳光余温的棉被,细嗅着甜甜地阳光味道。那个在 阳光下晒被的姿影又浮于眼前。母亲吃力地抱着被子走向阳台,窗台有些高, 瘦小的妈妈不得不竭力地踮起脚尖,吃力地将它搭在窗台上,右手拿着藤拍轻 轻拍打,任尘埃与阳光共舞,任棉被与阳光窃窃私语。此刻的她便如天外飞仙, 美丽至极。是啊,呵护我的哪仅仅是棉被,更是那个如阳光般呵护我的母亲, 那个时刻给我温暖的母亲。 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在特定的背景下,在叙事描写后用议论、抒情突出 事件的意义,与中心联系起来。 精彩链接五: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 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 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 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 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教师过渡:这种议论、抒情除了在叙 事、描写后运用,还常常用在首尾深化中心。下面我们来读一读我们同学写的 开头结尾。 (三)佳作引路,欣赏记叙文中抒情在首尾、段中的运用。 1、欣赏佳作 例 1:开头: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我静静地站在阳光下,任凭微风拂过 脸颊,收藏着点点滴滴的阳光。 结尾:我会去收藏这一天令我温暖的阳光,让我的内心更加坚强。这缕阳 光是面临挫折后的顽强与坚持,让我的未来更加敞亮。 收藏阳光,在春暖花开 的季节,让阳光伴随我一路成长。 例 2:开头:在阴暗潮湿的日子里,总不禁地把平常收藏的阳光拿出来晒 晒。 结尾:翻着你说过的话,细数着我收藏的阳光,我逐渐明白,那是给我最 好的礼物。很多路都是要自己走的,当阳光滑落指尖、划过麦芒,

微红的手指 盛满的是成熟的阳光。 例 3: 开头:清晨,漫步在宁静的小路上,许是因为春天的来临,阳光也倍增温 和,洒在我的脸上,瞬间觉得一股暖流涌上心房,脑海中闪现出几个温馨的画 面,我竟有了私心,想把阳光收藏起来。 结尾:收藏这阳光般的关爱和微笑,在寒冷中给我温暖,在挫折时给我勇 气,在失落时给我鼓励。我将一辈子珍藏这阳光,在我的人生之中,用它照亮

----教科室

主备人:

我的未来之路! 精彩链接六: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我抚摸了 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美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 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 的流动的瀑布。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选 自《紫藤萝瀑布》 ) 教师总结:文章结尾道出了这样的人生哲理:不幸是暂时的,生命的长河 是奔腾不息的。作者从盛开的藤萝中,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表达自 己了在花瀑精神的鼓舞下, 有了 “生的喜悦” , 决心去创造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的余地,给人以无限的信心、勇气和力量! 所以,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的恰当运用能突出中心、提升立意。那记叙文 中的议论抒情的运用有何要求呢? (四)读下列片段,思考:下列抒情句的表达有何毛病,并修改。 片段:妈妈非常地疼我。一天,天生瘦弱的我病倒了。母亲白天带我到医 院排队、挂号、看病、拿药整整忙乎了一天,夜里又一直守候在我身边,生怕 发生什么意外。可那时我完全不知道妈妈一夜没水,整整一夜,一直都在看护 着我。第二天早晨,我慢慢的睁开双眼,朦胧中,我看到了母亲的脸,黯然无 光,眼里布满了血丝。显然她已经疲惫不堪了。见我醒了,她用手轻轻的抚摸 着我的前额,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顿时我只觉得一股暖流涌上心田,啊!妈妈 的经历是多么的充沛,意志有十多么坚强啊!我真为有这样一个精力充沛,意 志坚强的妈妈而感到幸福。 交流后明确: 毛病: 片段结尾的抒情句和记叙、 描写的内容脱节, 没有准确地揭示记叙、 描写所要表现的内容。 参考修改:啊!妈妈是多么的体贴、多么的疼爱我呀。我真为有这样一个 体贴、疼爱我的妈妈感到幸福 。 教师小结:以上例子说明,在记叙文写作中运用抒情需注意 1、抒情要具体、贴切。 2、抒情要和记叙、描写和谐统一。 3、抒真情实感,不可无病呻吟。抒情,应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这样 才感人肺腑,令人动容。 四、我来总结

用一句话说说你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总结: 记叙描写是记叙文的“血肉” ,抒情是文章的思想、 “灵魂” 。精彩的描写 能使文章具体、生动,而精彩的抒情可以揭示生活的意义,升华文章的主题。 而在记叙文中将描写、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使读 者有水到渠成之感,有情真意切之感。 五、作业布置 以“收藏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 600 字,精心描写生活中的场景 或细节,并进行恰当的抒情。

----教科室

主备人:

板书设计: 记叙文中的描写和抒情 描 写: 写动作 听心声 配背景 巧修辞 抒情:具体、贴切 要与记叙、描写和谐统一

教 后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