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教学论文 > 语文教学 > 《坚守原则的事例》400字:坚守原则的事例

《坚守原则的事例》400字:坚守原则的事例

时间:2020-01-19 09:24:21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坚守原则的事例》400字

天下的江河很少有直直的,大多是拐来拐去的。为什么?水要跟大地妥协。当然,最后水还是往东流了,那是挡不住的。

中国作家木心曾对陈丹青言:“没有纲领,无法生活。”志坚求成,不改初衷,以此衍生的妥协只是作为前行的手段,正如浆之于船。木心坚定着自己的审时度势从未改变,在文革时,“白天是奴隶,晚上是王子”,如此般的坚定与审时度势我们怎能不去拥有?

作家和表演艺术家的对话让我知道:我们人人都生有一个大脑,它能够帮助我们,灵活处理各种事情。剧本要不要改变台词,从剧作家的角度看,他认为应该坚守,不可改变。从表演艺术家的角度看,可以改变,因为演员有自己的客观情况。其实,人生很多时候,都会面临这样的抉择——坚守还是变通?

人生路上,正是因为敢于坚守,我们的生命才能展示属于自己的绚丽风采;人生路上,正是因为变通,我们的生命才能奏出属于自己的美丽音符,找准自我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因此,我们的生命历程时时刻刻昭示我们:人生路上,我们应该以坚守为本,把变通作为辅助!”

坚持原则是正确的,审时度势未必,审时度势可以是见风使舵也可以是做好事。而且物以稀为贵,坚持原则的人越来越少,趋炎附势之辈越来越多。

作文二:《关于规则的作文:在规则面前,我坚持原则_400字》400字

家有家规,校有校纪,国有国法,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遵守规则,任何人都不例外。而我每当想到这里,我就会记得一见我永远都忘不了事。ﻩ  在某一个星期天,我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又完成了父母给我的练习题,而且得了“检察官”妈妈的通过,妈妈请我去吃德克士。而在这里,这件事发生了。到了德克士,找好位置之后,点完我最喜欢吃的东西以后,就在给阿姨付钱的时候,因为人多,阿姨多给我找了二十元。当时也没有数,就走了。回到家时才发现,我心想:赶快给人还回去。但妈妈说:“不要去了,你看,天很黑了,何况离那很远,再说你白拿钱有什么坏处啊!可我还是自己走下来,骑着自行车去德克士那里还钱。我钱还回后。阿姨夸我,妈妈夸我,连老爷爷家养的小狗见我就叫,并向我跑来。天晴了,鸟儿叫声也更好听。我整个人高兴起来。ﻩ  在规则面前,我坚持正义,坚持了做人的原则,判断出了正确的道德问题,就像《钓鱼的启示》中的小詹姆斯一样,可以骄傲的告诉别人。

作文三:《站在儿童的立场——小学作文教学应坚守的原则》7300字

维普资讯 ://.cqvip.

站在 儿 童 的立 场

一 一

小学 作 文 教 学 应 坚 守 的 原 则

◇ 邹勋华 刘祖 莲

作文是一种复杂 的精神 生产劳动, 是学 生用 自己的语 言表  达 自己的认识和情感 的活动 。它包 含了许多 因素和变项,如学生  的知识 、生活领域 、个性 、智力、兴趣 、态度等 。因此作文是主  体性极强的语言实践活动 。 学生的作文内容虽然简单,感情 的  小 流露也很直接,但也是小学生调动他们已有 的生活积累,知识积  累和语言积累等一切 能调动 的作文 因素,用 “ ”在 写。因此在  深入 了解的结果 。 心   整个小学语文学习活动中, 作文仍然是最能体现学生主体性 的语  2 、小学生那么小,他们能表达 自己感情吗 ?是的,小学生  言实 践活动 。   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对 自己的感情不 能完全正确 的对待,   作文教学 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语 言文字 进行写作 以及  在具体的作 文中或许会有不恰 当的感情流露 。 曾经有则小学生 日   形成与之相适应的作文态度和习惯 的活动 。 基于适应社会生活和  记大致是这样的 : 一天,小学生的牙掉 了,内心十分悲伤 。他  有 发展 语言能力 的需 要,作文教学 一 向占有重要地 位。在小学 阶  爷爷安慰他说 : 不要伤心,小孩的牙掉 了还会长 出更漂亮的新牙  段,随着年级 的升高,作文教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   的 。这个学生反 问爷爷 : 爷爷,为什么你 的牙掉 了没有长 出新牙  传统作文教学的开展是教师遵从教材编排体系中所体现的作  呢?爷爷告诉他 : 爷爷老了,再也长不 出新 牙了。这个学生最后  文教学计划,由教师按照教材编排的顺序, 依次开展的。 具体的作  写的一句话是 : 了真可怕。 人老 对于这则 日记, 老师的批语 是 “ 主  文教学过程则是由命题 、指导、批改、写后指导组成的。评价学生  题思想不对” 。在这 里我想 为这个学生抱不平 。为什么学生正常  作文的水平以是否符合教学要求为标准,评价作文教学 的效果 以 的感情 流露而老师要用成人 的标准来衡呢?为什么我们的老师在    是否完成 了作文教学的计划为标准 。这种作文教学模式实质上是  作文教学 中只管讲 自己的正确的废话, 喜欢听儿童正确 的假话而  站在教师和书本的立场上的,是为 “ 应试”服务的。 学生所写的作  不喜欢听儿童错误的、片面 的真话呢? “ 感情 真实”不是小学生  文大多为 “ 奉命”作文。无法真正体现学生的内心认识情感。小学  作 文的基本 要求吗?   生 的生活丰富多彩与差异

性并存, 学生的个 陛差异很大, 学生的感  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参差不齐, 为了同一个教学 目标, 不同的学生  把 “ 牵”进同一个作文的 “ 方框” ,引上同一条道路,从本质上违背了  学生作文的基本特性,使作 文这项最具主体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没  能体现出主体性来。 目前,学生作文中表现出的内容上空涮无物、   情感上的枯燥乏 味、 作文态度上的心理障碍等, 在一定程度上是 因  为在作文的教学没有 “ 站在儿童的立场上”造成的。

能教条化。让成人 的思想感情和儿童 的思想感情一致,儿童 的表  达能力与成人的表达能力一致,这是 困难的和不现实的。 目前,   学生作文表现出的许多弊端往往就是这样造成的。因此在 “ 站在  儿童 的立场 ”进行的作文教学 中,应提倡 “ 站在儿童的立场上 ”   让学生 “ 有感而发 ” 。针对这个 问题 笔者认为有必要作以下论述 :   l 、小学生那 么小,有那 么多感情需要表达吗?确实,小学  生年龄都很小,他们 的感情也许没成人那 么深沉和持久,但他们  都有一双好奇的眼,一颗敏感的心。正因为如此,小孩们 内心情  感 虽不深沉,但更为丰富。也因为他们 的思想少受束缚,心中之  话 、肺腑之言会比成人更急于表达。他们可 为一件小事争 执得面  红耳赤 , 他们可为教师 的暂 时离开而全班 痛哭 , 他们可为一场 比   赛 的胜 利而狂欢不 已, 也可以为一次细小 的失误而跺脚大叫……   小孩也是人 , 他们有他们的世界,他们有他们 的情感,认为小学  生因为年龄小 “ 而发” 无感 ,实质上是对学生的生活和内心缺乏

3“ 、 有感 而发” 否会脱 离 材的作 文教 学体 系,而使作文  是 教 教 学的 目标无从 实现呢。“ 小学语 文课标标准》不管 是中段强调  “ 能不拘 形式地写下见闻 、感受和想象 ” ,还是小学高 段强调 “ 内  容具体,感情真实” 。都 说明 “ 有感而 发”不但不会脱离教材 的

作 文 教 学 体 系 ,而 且 正 是 《 小学 课程 标 准》 的具 体 体 现, 是实 现

作文教学 目标的有效途径 。 在这里关键的是我们教师 怎样把教学  的 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生活 、 社会生活 、 家庭生活,深入 了解学生  “ 站在 儿童的立场上”开展 作文教学 的核心是 以素质教育思  的 内心世界,寻找作文教学 目 标与 “ 有感而发” 的有效结合点。   想为指导,肯定学生 作文是学生认识和情感的表达, 充分尊重学  4 有感而发 ”还是实现作 文态度和思 想涵养 目标的有效途  、“ 生的主体性,承认学 生的差异性,发现和 照顾学

生作文过程 中的  径 。“ 有感而发”为学生提供 了一 个宽松 的写作环境 ,给学 生主动  一 不 同指导需要,引领学生 自由的走过每次作 文的教学 过程 , 使作  表达的机会 ,能激发学 生的写作兴趣 ,使学生愿 写、乐写,形成  文练 习体系主动适应学生现实表达 的需求及其差异性, 促进学生  良好的作文态度 。“ 有感而发”的作文过程 由于伴 随着感情的活  在作 文这种语言实践过程中提高语 言表达能力, 使学生受到感情  动,再加之教师的引领 ,实质上作文的过程也是学生受到感 晴熏  的熏陶,并形成 良好作文态度和 习惯 。   陶、 感情升华的一个过程, 能有效地 实现态度号 晴 感方面的 目 。 标  作文教学过程 中究竟怎样 才能 “ 站在儿童的立场上” 呢?正  二、 在小学生 “ 写什么” 的问题上 , 站在 儿童 的立场上 ”   “ 的 确 的做法是 以学生作文的过程来确 立教师作文教学的过程。 学生  作文教学应提倡写 “ 学生们自己的故事”   作文过程 ,无 非是解决 “ 为什 么写 、写什 么、怎样写” 的问题 。   目前小学生作 文难 就难 在作文的时候不知道写什 么。文学  在这 三个 问题上 笔者提 出以下肤浅的看法 :   作 品来 源于生活 ,同样,小学生 的作文也应来源于小学 生的生

为什么要写作文? “ 站在儿童的立场上”的回答应该是  学生 的 “ 感而发” 有   小学生为什 么要写作文? 关于这 个问题 教师最常见的 回答  是: 教材上的安排 ,考试的需要,或者说是为 了提高学生的语言  表达 能力 。从中可以看 出,教师在作文教学 的问题上大多是站在  “ 书本”或 “ 教师”的立场上的,存在着 十分严重的功 利 目的。特  别是在教学进度步步紧跟的情况下更显得急切, 总希望在最短的  时间内达到 《 课程标准) )的要 求,这就 是为什么一些 “ 快速作文  法 ”在小学极受欢迎 的原 因。我 们再 来听学生 的回答 : 老师要求  写的,书上要求写的 。学 生基 本上是 “ 奉命”作文 。在这里实质  上呈现 出小学生个性差异 、 造性 与作文要求的统一性 、 范性  创 规 严重矛盾的现象,其本质 是作 文教学没有 “ 站在 儿童的立场上 ” 。   太规矩 、太统一是很不好的 。小学生不能成人化,作文教学 更不

活 。现在的小学生较之 以前 ,可 以肯定地说,他们的生活更加 丰  富多彩,各方面能力也更强,应该说小学 生作 文时 “ 写什么 ”的   问题是容易解决的。然而事 实并不如此 。 了解决这个问题 , 为 教  师往往在加强指导学 生观察和增加学生语

言积累上下功 夫, 这确  实 是条行之 有效 的道路 ,对学 生长远 的发展 有着重 要的作用 。   “ 站在儿童的立场上” ,那就是写 “ 学生们 自己的故事” 。语文学  习是母语学 习, 言接触并不 限于课堂, 语 在课外各种形式的阅读  活动和社会生活的交际中,通过 丰富的文化传播体,学生还接触  到了大量生动活泼的语言材料 。同样,学生作 文的素材不仅来源  于课堂和书本,而且更多地来源于生活 。回归生活解决作文素材  问题 ,积累语言解决表达 问题,二者相得 益彰 。这 既是 “ 感而  有 发”的基础,也是 “ 到内容具体”的途 径。我们或许会认 为r  做 J 、 学生生活简单,可供写作的 内容太少,其实这是不必要 的担心 。

28o0  0.   0N 8

维普资讯 ://.cqvip.

语文课 内外结合 的教 学途径探索

◇ 孙 大 勇

语文教学的课内外结合,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方法。 究  为 ( 《 的数学理论 一书, 通讯 从而真正建构信息理论 。 所谓信息,

其实质, 就是要求语文教学注 重课 内 、 课外 ( 包括书刊 、 影视 、 现  实生活 、 会活动) 社 的对接沟通 , 使学生拥有广 阔的思维 空间 、 认  识空间 、话语 空间 、作业空 间。   课 内外结合 的理论支撑  种思想,一种理念,并非空穴拂来之风, 闭门造车之 物。   课内外结 合思想的诞生 ,离不开古今 中外先 贤思想汇聚的沃土 。   大教育家孔子以 “ 文行忠信 ”为教育 目标 (忠信”为品行操  “ 守 目标指向,“ 文行 ”为学 生能力 目标指 向) ,要求学生 “ 志于道 ,   据于德 , 依于仁 ,游于艺” 《 语 ・ (论 述而  ,“ ) 博学于文”   (论语 ・   雍也  。它启示我们 : ) 教学,不 能局 限于书本 、课堂 ,学生还应  面向现实,走出 “ 庠序” ,否则,为学难 “ ” 博 。汉儒王充笃信  孟子 “ 尽信书不如无书”之说,强调 “ 信见闻” 明效验” 博  、“ ,   取互证 , 方有其 成。南宋 大儒朱熹直承孔子之说,在 自己制定的  《 白鹿洞书院教条  中明确提出 “ 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  辩之 ,笃信之 ” 。这 既是要求,又是途径, 且 “ 笃行 ”二字还 包  含着学 习和实践性 因素 。可见,不拘泥于课堂,早成古代 教育 大  家共识 。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 明, 人的认知水平 的提高 , 以多方 位  须 感知外部世界为前提 。获取 的感知材料多,方能 比较鉴别 ,从 而  使理解深入深 刻。“ 识的客观性就隐含在这些符号 及其公共论  知

它为 “ 两次不 定义 之

差” ,即信息要给人们新知 ,减少或消除原  先的 “ 不定性 ” 。教学过程 中,充满着新 旧信息传递转换 的若 干  “ 两次 ” 。语 文学习尤为如此 。没有众多 的 “ 两次” ,就 没有 “   已 知”的巩 固、丰富、提升或纠偏 、更正 、扬弃 。杜甫云 “ 读书破  万卷,下笔如有神 ” 破”理解) 。“ ( 的对象为 “ 万卷 ”书。古人所  谓 “ 读万卷书,行 万里路” ,实际上 旨在通过若干 “ 两次 ”获取  众 多信息,积累经验,提高认 识。没有信息的量的积累,就没有  理 解的质 的飞跃 。其实教 与学是互 动的, 教学 内容 并非线性排  列 ,而是广阔空间下 的交叉 、组合 ; 教师应积极诱导 ,大力拓展  空间,使课堂 内外无限 、有 限的 结合 。   二、课 内外结合 的有 效途径  课 内外结合 作为对传统语 文教学大胆反 叛的成果, 在教学  实践 中贯穿 下去非常必要。 么, 那 如何进行课 内外结合?其途径  是什 么?   是要 建构全新 的语文教 材统整观 。作为学校 教学 中的科  目 和进程 , 课程 ’可能被界定为一种知识的结构,一种文化的    选择 ,一 种学 习活动的模式 或一 种学 习技术”罗厚辉)   ( 。而传统  语文课程首先 表现 为一 种知识结 构, 其次表现为教学的若干讲解  活动 。 知识结构层面 的传统语 文课程 ( 讲解活 动的弊端不言 而喻 ,   且前文有所论 述,在此不提) 则是表现 为若 干文本的集合一 教

语的使用之 中” 罗厚辉 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只有通过诸 多  材,其僵化的范式往往使 “ ( ) 占支配地位的价值观不经任何批判地

材料的认识把握,才 能真 正索 隐探 颐,获取 客观性真谛 。 语文学  科的知识传递 、 能力 培养的渐次性 、 旋上 升性 决定 了语文教学  螺 应采取 “ 广种薄收 ”的策略,走厚知感 、薄认 识之路, 多联 系,   广辐射,最终 收 “ 广种丰收 ”之 效。   信息论的理论成果 同样给予我们有益 的启示 。“ 信息 ”最先  由美国数学家维纳于 14 年提 出,后 由美 国数学 家 申发生发而  98

被灌输到年轻 人的头脑 中” 罗厚 辉) ( 。而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  个开放性 、 文化多元化 的时 代,充满着不确定性的时代挑战 。 这  需要我们对传统教 材予 以突破 。 在凭借 、 利用的 同时, 大力扬弃 、   拓展,构建全 新的语文 教材统 整观 。   全新的语 文教材应 由如下几 部分构成 :   () 1 传统教材 。它指人教 出版社 出版 的全 国可通用的教材 。

关键在于 教师怎样 去发现, 怎样去 引领 。学 生们 自

有他们 的天  其实,“ 儿童在本义上是 自由者 和探 索者 ” 作文练习不管是  。 地 ,教师不但要了解他们的学 习,还应 深入他们 的卡通世界 、深  写话也好 、习作也 好、作文也好,其首要要 求是让学 生愿 写、鼓  入 他们的 动画世界 、深入 他们的游戏 乐 园、深入他 们的 内心 世  励 自由表达 。 因此笔者认为小学生作 文教学 最主要的教学 方法 是  界……。让我们这些成人 珍惜小学 生们的儿童世界吧,毕竟小学  肯定与鼓励 。充分肯定学生点滴 的进 步,鼓励学生大胆写,想写  生还 是小学生,他们不 可能用他们的铅笔去表达 成人的世界啊 。 什么就写什么,让学生在作 文过程 中享受 自由和发现。其次,任    为了实现 “ 让学 生们 讲 自己的故事” ,这就 要求教师必须改  何能力都是在相关活动中形成的,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同样在作文

革作文的命题。 在学生的生活中去找适合学生的命题,在统一命  题 的同时,还应鼓励学生 自己命题,灵 活多样 的命题 ,将作文命  题 出字学生的心坎上 ,这 才能使学生的作文写 “ 学生们 自己的故  事” 说真话 , 达真 情实感。小学生作文练 习的 目的不仅仅是为  表 了写好几个固定题目的作文, 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  达 能力 和良好的态度和 情感,这 才是作文 的根 本。   三 、在 “ 怎样 写”的问题上 ,“ 站在儿童立场上 ”的作文教  学提 倡发现和 引领  小学 的作 文教学 , 来被放在语 文教学的难点位置上,因此  历 在不少教师头脑 中形 成了一种定势,总认为学 生小,作文难,离  开 了教 师的各方 面指导学 生就 不能写 出符合要求 的作文 来, 以 所   教 师每 次作文都 大加指 导 : 审题 应做 到哪些 、选 材应做 到哪些 、   表达方 法技巧上 要注 意哪些 、 大致 应该 分几 段写 、 一段 又该写  每 什么 …・ 这许多的许 多,事实上教师的 良好愿望 把学 生 “ 牵”进  了同一个框里,本应生动活泼 的作文教学变得那么 的毫 无生气,   本应丰富多彩的作文内容 变得那 么雷 同。 这极大 的桎梏 了学 生的  表达愿 望,限制 了学生的表达途径 ,势必将刚开始 的作文 教学 引  上一条越来越窄 的道路 。

活动中形成 的。因此,在学生愿写 、多写、 自由写的基础上,教  师的适当引领,让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感悟,领会写作的方法。   第三, 作文的时间也不一定要一致 , 个体作文与集体作文相结合,   尽量不放过一个学生有表达需要的机会。 第四, 儿童的学问是所  “ 有学问中最重要而又最不完备的”

因此, , 作文的批改应采取多种  形式 ,特别要注意纠正以教师的代替学 生的观点 ,不尊重学生意  愿的做法。正确对待学生的感情表达,尊重学生个人隐私,保护  学生的表达热情 。一句话,就是在具体的作 文指导 中,严格控制   过多 的作 文概念 、 方法技巧的传授 。 至于小学 作文教学应先 “   放” 再 “ ”后 “ 扶 收”的方式,笔直认 为小学生 的作文,从整体上 来  说,都 是作文的起步阶段,不宜 过早地谈 论 “ 收”的问题。   综上所述,“ 站在 儿童的立场上”进行作文教学符合素质教  育思想 的要求 ,理论上是正确的,现实中是 可行 的, 同时也充分  体现了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的要求。对 克服 目前作文教学站在书  本和教师的立场上而产生的弊端有着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  意义 ,应该成为小学作文教学 坚持的原则 。当然,前文中肯定存  在有失偏颇和粗略之处, 限于认识水平, 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探究。   ( 作者单位 : 市江津 区先锋 小学校 ) 重庆

 ̄8o0  ;8 N

作文四:《作文:坚守规则》900字

坚守规则

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

把一把沙子撒到纸上,微微振动纸的边缘,沙子就肆意的流动。在纸上涂一层胶,再撒一把沙子,那么沙粒就粒粒安分地站在之上。如果把人类比作沙子,把社会比作纸,那么规则就像是那一层胶,它使人与社会相辅相成,并使每个人发挥各自的作用,从而凝聚成为一个坚实的集体。如果这个社会没有规则的话,人心就像是一盘散沙。 2009年美国某航天公司一颗卫星在距离地面约800公里的轨道上,与一枚报废的俄罗斯卫星发生碰撞。这是人类发展航天事业以来,首次卫星与卫星在太空间碰撞。太空专家renwei,有相当多的卫星在附近轨道运行,这次相撞产生的碎片有可能威胁到在相似轨道中的其它卫星,甚至可能引发一连串相撞.在相撞事件发生后,欧盟呼吁为太空活动制订规则。在首颗人造卫星升空后的50多年里,国际社会一直没有就跟踪卫星或者确保卫星不发生相撞事故制定过规则。

对于浩瀚渺茫的太空而言,地球也好,人类也罢,都不过是沧海一粟、甚至微不足道。人类迈向太空的每一步,都时刻伴随着不可预期的风险和挑战。人类的航天事业,必须尊重宇宙的规律,有序进行。

有时候,由于情感和利益的诱惑,会让我们容易无视规则。而面对情感,利益,与规则,我们往往应在不产生坏影响的基础上,以规则为主

当年的哈佛牧师立遗嘱时,把他的一块地皮和250本书赠给了当地的一所学校,这所学校就是现在的哈佛大学。哈佛大学一直把这250本书珍藏在哈佛楼里的一个图书馆内,并规定学生只能在馆内阅读,不能带出馆外。1764年的一个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楼。在大火发生前,碰巧有一名学生把一本书偷偷带出了馆外,打算在宿舍里优哉游哉地阅读。第二天,他得知了大火的消息,意识到自己从哈佛楼里带出的那本书就是哈佛捐赠的250本书中仅存于世的一本。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后,他找到了当时的校长,并把书还给学校。校长收下了书,感谢了他,然后下令把他开除出校。理由是,他违反了校规。这就是哈佛的理念——让校规看守哈佛的一切,才更为安全有效

规则是神圣的。它规范着社会的行为,租金人类的发展与进步。我们要以我们无限的智慧不断探索者最适合生存与发展的环境,也在世代的繁衍中不断去旧取新,追寻着最有利于社会进步的规则

作文五:《合作原则的违反和礼貌原则的遵守》8300字

【摘 要】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合作原则是由美国著名哲学家,语言学家格赖斯提出的,他认为交谈双方遵循这一原则,并在会话中向对方提供相关、真实、清晰、准确的信息。事实上,人们在自然谈话状态下常常违反合作原则及其准则,基于这一现象,礼貌这一概念得到了关注和发展。不同于莱考夫、布朗和莱文森,利奇提出了与合作原则形式相仿的礼貌原则,并认为礼貌原则可以“援救”合作原则。本文将以实例介绍人们对于合作原则的违反以及对礼貌原则的遵守,同时进一步阐明礼貌原则如何“援救”合作原则。

【关键词】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准则

[Abstract]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originated by the famous American philosopher and linguist H. Paul. Grice, is an influential theory in pragmatics. Conversational participants are supposed to observe this principle, provide sufficient information and speak sincerely, relevantly and clearly when talking to each other. However, it is worth noticing that speakers sometimes do violate the CP and its sub-principles in their natural talks. Based on this, another important concept—politeness is focused and developed. Differing from Lakoff, Brown and Levinson, the British Linguist G. Leech proposed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 analogous to the CP and he suggested that the PP could “rescue” the CP.This essay attempts to introduce the violation of the CP and the observance of the PP. And it is also devoted to set examples to illustrate how the PP rescues the CP from serious troubles.

[Key words]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s;the Politeness Principles;maxim

合作与礼貌是语用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在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的著作中,合作已经被提升到独立原则的地位。他认为在会话中,双方必须首先愿意合作,否则就不可能继续对话,这个原则被格赖斯定义为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简称 CP)。合作原则连同四个准则被认为存在于我们的脑海,并在有意无意的指导着我们的自然交谈。我们试图清楚明了的谈论真实的、相关的和有信息量的事物,听者也会以同样的方式理解听到的话。但有趣的是,人们不会总是那样谈话。对话双方有时的确会违反合作原则和它的四个准则。虽然在他的文章中缺乏进一步的阐释,格赖斯仍旧简短的提示说,除了合作原则下的四个准则,“当然,还有其他准则(美学的,社会学的,或性格上的),比如‘讲礼貌’,这些也通常为交谈双方所遵守。”(格赖斯,1975)。在格赖斯理论的基础上,语言学家提出了礼貌的理论作为必要的补充和进一步的发展。莱考夫、利奇、布朗和莱文森都提出礼貌是,除了合作原则的规则之外,另一个交流的层次。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al,简称PP), 是利奇(Geoffrey Leech)基于格赖斯的合作原则而提出的。作为礼貌理论的代表,它向我们阐释:讲礼貌的需求可以合理解释我们故意违反合作原则和四个准则的原因,或者我们选择暗示而不是直陈观点的理由。

一、合作原则的违反

格赖斯提出,所有的说话人,不论他们的文化背景如何,都坚持一项支配交谈的基本原则—合作原则。它这样描述:“使你的话语量依照要求,在它发生的阶段,通过被接受的目的或者朝你正谈话的方向”。这项原则包含四个准则或范畴。(格赖斯,1975)

1.数量准则

使你的话语如(交谈的当前目的)所要求的那样信息充分。

不要使你的话语比所要求的信息更充分。

2.质量准则—设法使你的话语真实

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

不要说缺乏证据的话

3.关系准则

要有关联

4.方式准则—要清晰

避免含混不清

避免歧义

要简练

要有序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这四项准则(范畴)明确了说话人在交流时应该怎样做,即他们应当在讲话时做到真挚、清晰并且提供足够的信息。正如格赖斯所说,“如果你正帮我修车,我需要四个螺丝钉,我期望你递给我四个而不是两个或六个;如果我做蛋糕时需要糖,我不期望你递给我盐;而如果我正给蛋糕加调味品,我不期望接到一本好书,甚至一条围裙。”(格赖斯,1975)

根据格赖斯的理论,如果对话双方遵守合作原则并以理智和合作的方式谈话,就会非常高效和顺利。这种观点似乎在描述一个哲学家的理想状态。而事实上,合作原则及其准则常常不被严格的遵守。即使说话人在内心深处赞同合作原则,他们也往往会选择有意的违反和不遵从四项准则。格赖斯同样指出了这种现象,并提出,说话人在以下四种情况或许不能满足准则。(格赖斯,1975)     1.他可能悄悄地或低调的违反一项准则;如果是这样,有些时候,有些情况下,他可能想要误导别人。

2.他可能不受合作原则和准则的支配;他或许说出、暗示或者明显表示他不愿以准则要求的方式合作。他也许说,例如,我无话可说;我不能说。

3.他可能面对一种矛盾:例如,他或许不能达到第一项数量准则(如要求的那样信息充分),除非违背了第二项质量准则(不要说缺乏证据的话)。

4.他可能无视一项准则,也就是说,他或许显而易见的无法遵守它。

基于以上情况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四项合作原则的准则,常常以不同的方式被违反。在自然交谈中,说话人常常故意撒谎、提供信息不足、模棱两可、毫无关联或者难于理解。接下来,本文将提供一些实例来解释说明每项准则的违反:

1.甲:你去哪了?

乙:出去了。

2.安妮:甜点好吃吗?

麦克:安妮,草莓派就只是草莓派。

在第一组对话中,乙仅简单回答“出去了”。他没有确切告诉甲自己的去向。他的回答没有像甲所需要的那么信息充分。因此他违背了数量准则,暗示“这是我的私事”或者“跟你无关”。在第二个例子中,麦克使用了同意反复(tautology)。从字面上看,他说的话等于没说,并且是违反数量原则的典型例子,但他真正要表达的是“不好吃,草莓派太老套了,没什么新鲜的。”

3.甲:你好吗?

乙:我死了。

4.丙:我想鲍伯已经结婚了,家里有个母狮子。

甲询问乙的状况,乙说自己已经死了。我们当然知道乙仍旧活着。在这里,乙说了自知是虚假的话,夸张的表达了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也就是说,他度过了糟糕的一天并且感觉极不舒服。

在第四个例子中,丙的语言听起来也很荒唐。他违反了质量准则,因为我们都知道人和动物没法做夫妻。丙似乎在说不可能的事,而实际上,他正向听者暗示,鲍伯娶了位强势的太太,并为此而饱受折磨。除此之外,丙运用了暗喻的手法。鲍伯的妻子被描述成一个母狮子。除了暗喻,反讽、夸张等修辞手法也很可能在违反质量准则的时候使用。

5.甲:烤牛肉怎么样了?

乙:小狗看上去似乎很开心。

6.甲:我们要去看电影。

乙:我明天有考试。

在第五个对话中,乙没有谈论烤牛肉,反而回答说,“小狗似乎很开心。”它提供了不相关联的信息,因而违反了关系准则。但是,乙真正想做的是建议甲,烤牛肉很有可能已经被小狗吃掉了。在第六个例子中,乙宣布第二天有考试而对去电影院的事情不予评价,通过表面上没有关联的语句,乙表达了自己不能和对方看电影的失望。

典型的违反关系准则的例子相对少见。但马上闪现在我们脑海中的是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Donald Rumsfeld),评论伊拉克情况的话:

“如我们所知,有一些为人所知的已知的事情。有一些事我们知道自己知道,我们也知道有些已知的不为人所知的事…”

根据一些语言学家分析,该句合乎语法,但及其绕口和晦涩。在这里,拉姆斯菲尔德在说些站不住脚的事情。就像一些人评价,他的真实意图是,“企图推销一场没有正当理由的战争。”

然而,为什么人们常常故意违反合作原则和四项准则,并且为什么人们有时宁愿暗示而不是直接表达,虽然合作原则本身不能作出解释,格赖斯却又在著作中提到,这可能与礼貌,甚至美学、社会学和道德因素有关,其中礼貌比其他因素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伴随着大量的学术研究,礼貌逐渐成为语用学的另一个核心概念。

二、礼貌原则的遵守

礼貌是一个社会文化现象,一种达成良好人际关系的手段,一项由社会常规强加的标准。它可以被粗略的定义为表示,或表面上流露出对他人的关怀。礼貌被视为一项人们彼此交往的社会指南。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而语言的运用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关于礼貌,有两大语用学观点:用作维护面子的礼貌以及从原则和准则上谈礼貌。

1.礼貌和维护面子

礼貌拯救面子的观点是与布朗和莱文森密不可分的。在他们的研究分析中,礼貌与我们顾及别人的脸面有关。这些语言学家写道,“脸面”是指我们的公众自我形象。这种自我形象包含两个方面:积极面子是指我们需要被别人认同和喜欢,并且需要感到我们的社会成员共享同一目标。消极面子指的是我们独立行动的权利和自身利益不受别人侵犯的需要。如果你的言语对别人的自我形象构成一种威胁,这被称作威胁面子行为(Face Threatening Act, 简称FTA),而当你的言语减少了威胁他人面子的可能,这就被称作拯救面子行为。例如,深夜里,一个年轻的邻居还在大声的音乐,而一对老夫妇正要睡觉:

男:我要去跟他说,让他立刻停止这可怕的噪音!

女:或许你该问问他是否打算休息,因为太晚了,人们需要睡觉。

这个例子中,男士提议威胁面子行为,而女士建议拯救面子行为。

2.从原则和准则上谈礼貌

其中一位最早使用哲学方法描述和解释礼貌的有莱考夫。她提出“语用能力”有两个首要的规则:“表达清晰”和“有礼貌”(莱考夫,1973)她将格赖斯的准则看作是清晰和重要的规则,并提出自己关于礼貌的三项准则:

1.亲疏关系:不要强加

2.遵从关系:给予选择

3.同志关系:友好相待

例如,如果你给朋友拿食物,然后问:“你想再来个三明治吗?”而不是说“你必须再吃个三明治!”你不会强迫他而是让他选择吃或不吃。这样才能让对方感到舒服,从而达到礼貌的要求。

另一个有影响力的关于礼貌的理论是利奇的礼貌原则。利奇也是第二位主张用哲学准则和原则的方法解释礼貌的语言学家。他将礼貌原则作为一系列原则的一部分,他把这一系列原则称作人际修辞。人际修辞包含的其他重要原则还有格赖思的合作原则和讽刺原则。这些原则连同文本修辞的其他原则,在社会中以各种方式制约着交流行为。     与格赖斯的准则相仿,利奇讲礼貌原则分为许多次准则。(利奇,1983)

1.得体准则,尽量少让别人吃亏,尽量让别人多得益

2.慷慨准则,尽量少让自己得益,尽量多让自己吃亏

3.赞誉准则,尽量少贬损别人,尽量多赞誉别人

4.谦逊准则,尽量少赞誉自己,尽量多贬损自己

5.一致准则,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

6.同情准则,尽量减少双方的反感,尽量增加双方的同情

遵守礼貌原则的例子有:

1.得体准则

“有没有可能向你借点钱?”

2.慷慨准则

“你愿意来杯茶吗?”

3.赞誉准则

“你是咱们校园最棒的歌手!”

4.谦逊准则

甲:多聪明的女孩!你总是得满分。

乙:谢谢,我有很多好老师。

5.一致准则

甲:她的发型看上去真清爽,你不觉得吗?

乙:没错,的确如此。

6.同情准则

甲:我爸爸上周过世了。

乙: 听到这消息我也很难过。

利奇同时指出,各种文化对于礼貌原则的重视程度有所不同,例如,一位英国来的老师对他的中国学生说,“你的书法真漂亮!”学生听到夸奖不好意思急忙说:“哪里哪里,您一定是说笑话!”老师听到只好耸耸肩膀表示无话可说。这个示例表明了老师和学生在遵守礼貌原则上的差异,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英语国家的人们在受到赞誉时会立刻接受,并用“谢谢”等言语表达对赞誉的欣赏。而中国人会极力否认夸奖的事实,通过贬损自己来表示谦逊。因为在中国文化中,自我贬损作为礼貌概念的核心已经有两千余年的历史,而谦逊准则始终居于一致准则的上风。

尽管存在一些固有的问题,但较之于莱考夫、布朗和莱文森,利奇的礼貌原则提出的假设更适用于解释跨文化中礼貌的不同。更重要的是,对于分析合作原则和准则的违反,利奇简明清晰的方法于本文更适合。

三、礼貌原则“拯救”合作原则

在合作原则中,格赖斯陈述自己的准则,目的是最大限度的有效交流信息。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往往与合作原则和准则不一致。实际上,为了讲礼貌,有时人们确实要牺牲合作原则和准则。例如,想象这样一个在教室的场景,学生甲刚要开始记笔记就发现钢笔没墨水,他看着坐在身旁的学生乙一言不发,学生乙也感觉到:

学生甲:(注视学生乙不做声)

学生乙:(拿笔)给,用这个。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于礼貌的重视。为了他人的利益或面子需求,我们会避免自己的言行粗鲁。尽管足够和有用的信息是必要的,但有些情况下,它就显得没那么重要,我们常常选择一言不发而让别人揣测。因此礼貌和合作很难达到平衡。如果我们主要考虑到礼貌,合作就会被忽略,反之亦然。

由于礼貌—交流过程的这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被格赖斯所忽略,利奇的礼貌原则给予我们一种合理的解释。就像他所说的,礼貌原则可以“援救”合作原则而避免麻烦。我们可以参看以下实例:

1.甲:我们都想念比尔和玛丽,不是吗?

乙:嗯…我们都想念比尔。

2.家长:有人把蛋糕上奶油吃了。

孩子:不是我。

在第一个例子中,乙的回答违反了数量准则。甲想要寻求认同,即大家都思念比尔和玛丽,而乙只提及比尔。为何乙不回答:“我们想念不是玛丽”?因为即使乙不喜欢玛丽,为了表示礼貌以及拯救玛丽和他人的面子需要,他遵守了一致准则而故意违反了数量准则。

第二个例子是家长与孩子的对话。家长清楚地知道孩子极有可能已经吃掉了蛋糕上的奶油。但她使用不定代词“有人”而不是直接责怪孩子。因而她遵守了礼貌原则并违反了合作原则。

3.甲:约翰刚刚借了你的车

乙:嗯…我喜欢这样

当乙听说约翰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借走他的车时,一定很生气。他很有可能在内心深处说“我讨厌那样”。相反的,他用“我喜欢”来表达他的慷慨和善良。他在遵守慷慨准则的同时违反了质量准则。

4.甲:你觉得我的裙子怎么样?

乙:嗯…颜色很漂亮。

5.甲:某太太真是个老家伙

乙:今天天气不错。

在第四个例子中,乙非常有技巧的回答“颜色很漂亮”.因为乙可能不喜欢这条裙子,但为了拯救甲的面子,乙遵守了一致准则而不是说“我一点也不喜欢”来制造冲突,从而违背了方式准则。

在第五个例子中,会话可能在一个正式的场合下发生,乙察觉甲使用了粗话,试图改变话题。因此乙的言语与甲的话题无关,并暗示在这种场合下议论他人是不礼貌的。这是另一个遵守礼貌原则而违反关系准则的例子。

6.甲:你妈妈呢?

乙:她要么在家,要么在市场。

乙不确定他母亲的去向。他本可以说“我不知道”,但他宁愿为了讲礼貌而给予模糊的回答,以此来满足甲的面子。

7.甲:某女孩唱《家,甜美的家》

乙:这女孩发出一系列声音同《家,甜美的家》的曲调很接近。

乙的回答违背了方式准则,暗示某女孩并不擅长唱歌。如果乙以直截了当的方式评论女孩的演唱,她很可能在公众场合失面子。因此,乙为了遵守得体、赞誉和同情准则,不惜用词繁复。

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礼貌原则如何援救合作原则。合作原则自身无法解释人们为何故意违反合作原则及四项准则,或者,为何人们经常间接表达意图。离开礼貌原则,合作原则就得不到完整全面的解释。

四、结语

总之,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相互作用。合作原则限制了交谈的内容和语言的使用,而礼貌原则针对保持对话双方的友好关系进而实现社交成功。有些情况下,对话的最重要目的是交换信息,说话人会尽力有逻辑、有效率的讲话。礼貌要让位于合作。但有时,礼貌占据优先权。为了拯救他人的脸面,而在公众场合表现得优雅得体,人们会讲错误或虚假的话。尽管这不是全部情况,但很多场合下,人们违反合作原则主要源于礼貌的需要。而在所有的礼貌理论中,这种现象可以在利奇的礼貌原则中得到合理的解释。不仅形式相仿,礼貌原则提出本身就好像利奇所述,是为了“援救”合作原则。在遵守礼貌原则时,讲话人应当尽量少让自己得益,尽量多让自己吃亏。以此给对方留下好印象而获得双赢。只有将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结合在一起,我们才能更好的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参考文献:

[1]Grice, H. Paul. Studies in the Way of Words.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Harvard: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2]Levinson, Stephen C. Pragmatics.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3]Mey, Jacob L. Pragmatics: An Introduction. Second edition.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 Ltd. 2001.

[4]Peccei, Stilwell Jean. Pragmatics.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London: Rutledge. 1999.

[5]Fasold, Ralph. The Sociolinguistics of Language.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 Ltd. 2000.

[6]Yule, George. The Study of Language.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London: Rutledge. 2000.

[7]Yule, George. Pragmatics.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8]何兆熊. 新编语用学概要. [C]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9]何自然.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

余志娟(1982-),女,河北传媒学院教师,硕士,讲师,从事大学英语教学。

作文六:《合作原则的违反和礼貌原则的遵守》900字

合作原则的违反和礼貌原则的遵守

【摘 要】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合作原则是由美国著名哲学家,语言学家格赖斯提出的,他认为交谈双方遵循这一原则,并在会话中向对方提供相关、真实、清晰、准确的信息。事实上,人们在自然谈话状态下常常违反合作原则及其准则,基于这一现象,礼貌这一概念得到了关注和发展。不同于莱考夫、布朗和莱文森,利奇提出了与合作原则形式相仿的礼貌原则,并认为礼貌原则可以“援救”合作原则。本文将以实例介绍人们对于合作原则的违反以及对礼貌原则的遵守,同时进一步阐明礼貌原则如何“援救”合作原则。

【关键词】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准则

[abstract]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originated by the famous american philosopher and linguist h. paul. grice, is an influential theory in pragmatics. conversational

participants are supposed to observe this principle, provide sufficient information and speak sincerely, relevantly and clearly when talking to each other. however, it is worth noticing that speakers sometimes do violate the cp and its sub-principles in their natural talks. based on this, another important concept—politeness is focused and developed. differing from lakoff, brown and levinson, the british linguist g. leech proposed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 analogous

作文七:《合作原则_遵守_违反_分析合作准则在面试会话中的应用》5300字

教 育 广 角

合作原则: 遵守?违反?

——分析合作准则在面试会话中的应用

◎叶婷婷

(西南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 四川・成都 610074)

摘 要 近几年, 国内就业形式十分严峻。本文重点以语用学的合作原则作为理论依据, 试图通过分析一篇成功的英文 面试材料, 分析受试者是如何灵活运用合作原则 (遵循或是违反准则) 从而完成一次成功的面试, 最终赢得面试官的认同。 关键词 合作原则 违反 会话含义

一、 引言 求职者最终能否得到其梦寐以求的工作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求职者在面试中的表现。今年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 招聘 会上挤满了成千上万的求职者们。 如何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 颖而出, 成功赢得自己青睐的职位?本文试图从语用学中的 合作原则为视角, 为那些忙得焦头烂额的求职者们提供一些 面试中需要考虑的语言小技巧, 帮助他们完成一次成功的面 试。 二、 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 会话含义是由牛津大学的格莱斯提出的。 其中包括合作 原则, 合作原则即 cooperative principle, 简写为 CP。为了进 一步说明 CP, 格莱斯引入了下面四条准则: 数量准则 1) a.使所说的话正好满足当前交谈所需要的信息。 b.所说 的话不要多于需要的信息。 质量准则 2) a.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 b.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关联准则: 要有关联。 3) 方式准则: 要清晰 4) a.避免晦涩。 b.避免歧义。 c.要简练。 d.要有序。 (胡壮麟, 197-198) 当人们遵循或违背其中的一条或几条准则时就会产生会 话含义。它是一种隐含的意义。 三、 英语面试语境 根据 Malinowski, 语境又可分为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 前者指说话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文化背景, 后者指言语行为 发生时的具体情境。 英语面试语境无疑属于情景语境。由于 此语境中交际双方身份的特性决定了在该语境中交际双方在 权势上存在悬殊, 并由此形成了不平等交往的特征。受试者 在面试中的表现、 乃至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能否根 据这一语境的主、 客观因素, 恰当地选择合适的语用策略。 四、 案例分析 在此, 本文主要从语用学的合作原则这一角度分析面试 中的英语语篇。 下面这则对话语篇对受试者来说算是一篇较为典型的成 功的英文面试样本。 从第一句可以看出此语篇只是从整个英 文面试节选的一部分。而且, 毗邻话对在这段材料中也是相

当明显的。根据面试中一问一答的对话方式, 此语篇中总共 有 9 个毗邻话对。总体来看, 不难发现大多数句子都是符合 合作原则的四个次准则的。下面就让是对语篇的具体分析 (A 为面试官, 为受试者) 。 B [1]A: can see by your

resume here that you studied busiI ness administration. [1] B: That's right. [2] A: I wonder why you want to work for a newspaper. So [2] B:I did reporting for the university newspaper at my school. And I've always been very interested in journalism. 第一个毗邻话对是符合合作原则的典型例子。 面试官用 陈述句讲述受试者专业的问题, 无需多加任何信息, 因此简 B 单一句“That's right”就足够了。 面试对话和我们平时的生活对话有很大不同。 因为面试 官试图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掌握尽量多的有关受试者的信息, 所以大量使用提问的方式不失为一种掌握对方信息的好方 法。 基于第一个相邻对, 面试官很自然地会在第二轮对话中 提出这个问题,“I wonder why you want to work for a newspa根据合作原则的四点, 受试者 B 的回答违反了数量准则 per” 的第二次准则- 所说的话不要多于需要的信息” “ 。面试官的 问题是为什么 B 想在报社工作, 就这个问题而言, 回答的 B 第二部分就足以充分回答 A 所提出的问题。但是 B 在足够 回答问题的第二部分前又加了一句。这样就违反了数量准 则, 而这一违反就产生了会话含义。加入的那部分信息表面 上似乎与问题无关, 但是正是通过这一补充信息, 受试者可以 提供有关自己在报社工作方面更多又用的个人信息, 以此加 深面试官 A 对他的印象。 而这就是这里所产生的会话含义。 [3] A: new reporter must expect to work many hours. A [3] B: know that the profession requires dedication. I [4]A:You should expect to work over fifty hours a week. And there is a lot of pressure in this job. You have to get stories in by the deadline. You have to be independent. You have to know how to arrange things by yourself [4] B: know that beginning reporters work many hours. I I am willing to take on the challenge. 在这两个毗邻话对中, 面试官实际上是在用陈述句发问。

290

2009 年第

3期

安徽文学

教 育 广 角

[3] 中陈述句的隐含意义显而易见:这项工作非常辛苦, “ 你准 备好了吗?” 而受试者的第一次回答不太令人满意。因此在 [4] 中, 面试官 A 通过加入三个 you-have-to 这样信息充分、 内 容具体的句子来继续上面的提问。 这时这一加入成分终于产 生了效果, 面试者 B 终于领会 A 的用意回答到“十分愿意接 受该挑战” 从而成功地结束了这两轮对话。 , [5] A: May I ask how well you know the city? [5] B: grew up here. I [6] A:But you t to college in Maine. So you haven't lived here for almost five years, yes? [6] B:Yes, that's true. But I grew up on the north side of town. And I know this city very well. I have no trouble getting where I need to go. 毗邻话对 [6] 中问题是个一般疑问句。尽管五年都没有 住在这个城市的

这一事实对受试者 B 来说是个劣势, 但诚实 对话是对话的基本准则即是对质量准则的遵循, 应该按事 B 实说话。 但他可以通过添加适当的信息把面试中的缺点转化 成优点。正如数量准则的第一条次准则 “.使所说的话正好满 足当前交谈所需要的信息” 所说, 受试者应提供足够的信息来 提升自我形象。B 在近五年中的确没在那住过, 但是通过补 充信息, 面试官得知受试者对该市还是十分了解的, 并不会造 成工作上的不便。 而这一信息的补充并没有与方式准则中的 “要简练” 次准则相冲突, 因为这一次准则的完整形式是 “要简 练 (避免不必要的冗长) , ” 而补充的内容对于急于求职的受试 者 B 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7] A: What is your weak point? [7] B: Well, I'm afraid I'm a poor speaker. However I'm aware of this, so I've been studying how to speak in public. [8] A: What is the main strength of your personality? [8] B: I suppose my strengths are I'm persistent and a fastlearner. 以上两个问题是面试中的高频问题。 当被问到有关其短 处的问题时, 受试者应诚恳地面对而不该逃避问题甚至是撒 谎。就 B 在毗邻话对[7]中的回答, 第一句足以。显然这个回 答违反了数量准则的第二次准则:所说的话不要多于需要的 “ 信息” 。这里所产生的会话含义即我诚实地告诉了你我的缺 点, 但我已意识这一缺点到并正在努力克服它。 这里对数量准则的违反在改变考官 A 对 B 的印象上起 了很大的作用。诚然, 受试者 B 的缺点远不止不善于在公众 场合上讲话这一个, B 却只提了这个是由于它对报社这份 但 工作来说无关紧要, 报社所需要的更多是写而并非说的能力。 对于个人优点的问题, 受试者 B 的回答得简单明了, 完 全符合合作原则。但假如 B 试图给面试官留下深刻印象而 说了一大堆自己的优点, 这同样也违反了数量原则的第二次 准则, 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关于薪水的问题也是面试中常常会涉及到的一个问题。 面对这种问题时, 受试者常有两种解决办法。一是直截了当 地回答该问题, 给出自己所期待的具体薪水额度。这一方法 比较适用于那些熟悉市场行情的职场老手。 对于那些初出茅 庐的毕业生来说, 用模糊语言回避这个敏感问题则是更好的 选择。下面的毗邻话对[9]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9] A: What are your salary expectations? [ 9] B: I expect to be paid according to my abilities and the pany's rule. 这里受试者 B 并未直接回答此问题给出具体薪水数。 这 违反了数量准则的第一次准则: “使所说的话正好满足当前交 谈所需要的信息。 [9]中的问题其实就是“How much do you ” 的委婉的表达方式。处在进退两

难的尴尬境地, 受试 want?” 者担心说多了不合适说少了工资又不够用。因此 B 在此采 用了回避策略, 即话语没有达到所要求的详尽程度。对待这 一类型的问题时, 受试者往往采用违反数量准则的回避策略, 而面试官也不会一味地追问下去了。 五、 结语 在面试过程中, 面试双方的地位、 身份往往是不平等的。 面试官处在主动地位, 而受试者则处于被动地位。对于迫切 求职的受试者们, 怎样合适地巧妙地回答面试官所提出的问 题是面试成功的关键。 本文通过运用格莱斯所提出的合作原则分析了一篇成功 的英文面试语篇, 通过以上分析, 最终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1.面试对话是高度遵循合作原则的。这是因为受试者们 求职急切而招聘企业也想尽快找到理想的职员。 但违反合作原则的 2. 尽管面试对话高度遵循合作原则, 情况同样也存在。 何时该遵循合作原则何时该违反合作原则 是面试者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就违反合作原则的情况而言, 此语篇共有九个毗邻话对 [ 其中有四处是违反合作原则的, 它们分别是毗邻对 [2]、 6]、 [7]、9], 而所有这四处违反都是对于数量准则的违反。在这 [ [ 是面试 四处违反合作原则的情况中, 有两处即毗邻对[7]、9], 者在回答面试中的一些高频问题时 (受试者的缺点和他期待 的工资额度这两个问题) 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数量准则。这 可以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出来:

表格 1 总 数 关于合作原则 遵 循 CP 9 个 毗邻对 违反 CP 数量准则 其它准则 数量 5 4 0 比例 55.6% 44.4% 0%

因此可以从本文得出, 在面试对话中违反合作原则的情 况主要是违反合作原则中的数量准则。 对数量准则的违反主 要又两个原因: 其一受试者为了加强和提高自我印象, 这一违 反体现在毗邻对 [10] 对其弱点的回答中; 其二受试者试图避 免面试官所提出的敏感问题, 如毗邻 [12] 中所反应的对薪资 问题的回答。 总而言之, 在面试中, 不论是遵循或是违反合作原则, 受 试者都应根据面试官所提问题的性质及重要性来灵活地应 对, 沉着回答。 只有这样才有能成功完成一轮面试, 从而最终 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2] 姜望琪. Pragmatics Theories & Applications.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0. [3]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 (修订版中译本)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4] 张敏.谈英语话语语境与话语批评意识.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 9) ( .

2009 年第

3期

安徽文学

291

作文八:《中外文化交流应坚守的原则》21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