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 > 中国伊斯兰教正义观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中国伊斯兰教正义观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时间:2021-04-08 09:41:47 来源:学生联盟网

  摘 要:中国伊斯兰教优秀文化作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其所坚持和倡导的正义观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又继承了中华民族的美德思想,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文化资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提供了思想传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提供了重要途径,因此,中国伊斯兰教正义观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伊斯兰教;正义观;重要意义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这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而中国伊斯兰教的正义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思想精髓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正义对于中国伊斯兰教整体发展而言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伊斯兰教核心经典《古兰经》中充满了对正义的呼吁与教导,我国清初“回儒”刘智又进一步把伊斯兰教的正义观与中华传统思想有机融合,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中国伊斯兰教正义观,这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与涵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伊斯兰教正义观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文化资源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凝聚了中华人文精神和中华传统美德,这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同样地,中国伊斯兰教正义观既继承了伊斯兰教经典的要义,又融合了儒、道、宋明理学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更加强调将个人利益同社会利益的紧密相连,把维护正义由“出于义务的行为”转化成“合乎义务的行为”,即人人应当遵守的应然道德,由此引导人们克己复礼、履行义务、承担责任、乐于分享,不断保持怜悯谦卑的美德,形成了中国伊斯兰教正义观的基本内涵。在后来的發展中,中国伊斯兰教不断适应中国社会的发展,使广大信教者在处理公与私、义与理的问题上更加有道可循,它并不限制人们的正当私欲,但当“私欲”与正义原则相冲突时应当坚定维护正义而不能一味的顺从私欲,也就是不能把私欲当做内在价值来对待,人们可以在“利己”与“利他”之间做出衡量,但衡量的结果必须是不致偏私
  的[1]。中国伊斯兰教思想是追求和平与和谐的,“伊斯兰”本义就含有“顺从”与“和平”的意思,而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关于和平与正义倡导也一度占据主流,《论语·学而》中所言:“礼之用,和为贵。”倡导通过“礼”的教化使人与人之间保持亲近和顺;老子所言的“小国寡民”也描绘了一幅充满平等、和谐、正义的世外桃源景象。同样地,《古兰经》中有言:“谁促成善事,可因之而得福;谁助长坏事,可因之而受苦。”(5:85)其中的“善事”和“恶事”是一个笼统的表述,但在主观意愿上必须是促使事情向好的态势发展的,只有这样才会因此获得福报,反之则会受到真主的惩罚;《天方典礼》中刘智在自序中道:“礼之于人,若甘于蜜。蜜无甘无以为蜜,人无礼何以为人?”甘甜是蜜的本质属性,刘智以甘之于蜜为例对比礼之于人的重要性,意为遵循“礼”所要求的人伦、秩序、和平等法则是人的基本属性之一。
  中国伊斯兰教正义观中蕴含了丰富的传统美德文化,其倡导的伦理规范和道德观念寓礼于行,重视言行一致,认为“真主”会无时不刻的审查个人行为,然后惩恶扬善,也就是说,个人的修为是与信仰紧密相连的,也与真主的回赐成正比,修为越深,信仰就越坚定,赐予的福报也会越丰厚。刘智简而言之为“以敬事为功夫”,敬事是真主的要求也是劝导,期待人们能够在日常中彰显正义,弘扬美德。“敬”恰到好处的提出了以德相待的基本要求,而“事”包含了一切人们所能预料的大小事务。敬事有“心敬”和“身敬”两种形式,心敬是观念上的一心归向真主,身敬则是按照真主的要求而修行身心,刘智强调,心敬创造了使事物向好的方面发展的可能,但没有身敬的推动,则以一切都是白费苦功。《天方典礼·原教篇》中言:“敬以事君,则忠;敬以事亲,则孝;敬于视、听、言、动之间,则循规蹈矩……故凡从事圣教而奉主宰者,先乎敬而已矣。敬,则无往不善。”只要信奉伊斯兰教并且归向真主的人,则必须以敬事为做人的根本,以修为和美德为追求,对上要廉洁奉公、忠心不二,对亲人要孝老爱亲、谨遵孝悌之义,敬事要体现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间,只有这样,才能够愉悦自己并善化他人。
  刘智认为,美德在个人修为中得以弘扬,而修为的深浅体现在细节之处,其言行是否贴近人伦、合乎天道就要看修行功夫的深浅[2]。《天方典礼·原教篇》所言:“敦崇五典,人道尽矣;学业精粗,存乎其人;用行舍藏,遵乎其义;婚姻有礼,丧葬有制。一切动止,皆有经常达变之法也。”也就是说,美德可体现在人伦、知识、施舍、礼制等四个方面:人伦即尊崇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的“五典”,也称作“五成”,它们分别构成了国家、家庭、家室、社会、德性的基本因素,五典是“人禽之别”的标志,一切美德都要以尊崇五典为基础;知识即学业粗精,刘智认为,个人对待知识的态度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这个人的品德修养,同一件事情,不屑于思考的人往往会片面看待,难免混淆是非,而善于思考的人则会明辨是非,做出正确的回应。学习知识要勤勉,没有哪一位智者可以通过捷径获取知识,默罕默德也曾说:“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莱比尔圣训集4:19》),这就表明,追求知识与真理是尊贵的美德之一,每个人都应该克服懒惰,注重学业,不断提升自身修养;施舍即用行舍藏,要在施舍与私藏之间做出衡量,这是“义”的重要表现[3]。一个人在经济状况良好时应当适度施舍财务,帮扶那些暂时贫困或遇到困难的人,而等受助者情况好转后,应当转而再去回报于社会,这样一来一往的互助精神,就是“义”的体现。同时,守义也要守道,要在合乎人道、完全自愿的前提下施“义”,秉承自重自爱的原则,绝不可沽名钓誉,为争求名利而做出违心违道的施舍;礼制即红白规范,中国伊斯兰教极为重视婚姻、生死之事,其原则就是不论贫富、贵贱,都应当无差别的遵守礼制规范,人人平等,不得出现特权、歧视、怠慢等不合乎人道的陋习,凡遇新生、婚姻、死亡等人道大事,都应像对待自己的事情重视,要做到礼制完备得当[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