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教学研究 > 教学汇报 > 《写景的作文片段》900字_片段作文200字

《写景的作文片段》900字_片段作文200字

时间:2020-01-10 09:17:49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写景的作文片段》900字

【学校的花坛】

郑怡佳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到处莺歌燕舞,柳绿花红。田野的风景,海边的美景,校园的风光,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学校的花坛里有许多花儿,春天到了,百花盛开,花儿争鲜斗艳,美丽极了。最引人注目的是各种颜色的玫瑰花,有红色,黄色的,粉红色的,还有蓝色的,它们的香味吸引了许多蜜蜂和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到了秋天,许多花儿都凋谢了,菊花却开得很美丽。

学校的花坛真美啊!

【夏日的海边】

郑宇婕

傍晚,当你来到海边的时候,你就会觉得海边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在海滩上有许许多多的小朋友在玩耍。有的在放风筝,有的在捡贝壳,有的在堆沙堆……向海边望去,有许多渔夫正划着小竹排在撒网捕鱼。

笑声、说话声、海浪声混成一片,热闹极了。我喜欢这美丽的大海。

【动物园】

郑仰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到处莺歌燕舞,柳绿花红,田野的风景,海边的美景,校园的风光,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那我最喜欢的动物园,动物园里有狮子,猴子,老虎,白兔,灰兔,熊猫,梅花鹿,我最喜欢梅花鹿,因为它的两个角像两棵小松树,它跑起来可快了,人们看了纷纷夸奖。

【家乡的小河】

周雪津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到处莺歌燕舞,柳绿花红。田野的风景,海边的美景,校园的风光,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我最喜欢家乡的小河。美丽的太阳倒映在小河里,像一只鲜红的气球。月牙倒映在小河里,像一只弯弯的小船。星星倒映在小河里,像许多闪亮的珍珠。大树倒映在小河里,像一把绿色的大伞。

家乡的小河真美啊!像五彩缤纷的图画。

【海边的沙滩】

郑奕妍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到处莺歌燕舞,柳绿花红,田野的风景,海边的美景,校园的风光,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我最喜欢的是沙滩。

海边的沙滩上有许多各式各样的贝壳,有圆形的,扇形的、叶形的……漂亮极了!柔软的沙滩上,一个小男孩赤着脚在沙滩上捡贝壳。向远处望去,一艘艘渔船在捕鱼,浪花不停地向岸边涌过来。许多人在游泳、洗澡。

这就是海边的景色,你们看,美吧!

家乡的小河真美。

【学校的花坛】

郑悦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到处莺歌燕舞,柳绿花红,田野的风景,海边的美景,校园的风光,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但我最喜欢的是我们学校的花坛。

尤其是到了春季,它就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有月季花、玫瑰花、牡丹花还有各种各样的花,它还会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可香了!

有时候还有许多蝴蝶、蜜蜂在花坛上翩翩起舞,我们学校的花坛真美啊!

作文二:《【小学片段作文指导】写片段作文的要求》6000字

写片段作文的要求

同学,你喜欢写作文吗?你练习过写片段作文吗?写片段作文,就是在练习写一篇完整的记叙文之前,就人、事、景、物的某个断面或局部进行的单项写作训练。例如写事件的一个情节、一个场面;写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活动;写场景的一个角落、一个镜头;写物体的形状、色彩、方位、陈设;写动物的样子、特征、动作,等等。经常练习写片段作文可以提高写作能力,还能为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的大作文积累素材,练好扎实的写作基本功。

那么,写好片段作文的要求是什么呢?

(一)要把内容写得具体

“空洞无物”是一些同学在作文中常犯的毛病,有的同学无论是叙述一人一事,还是描写一景一物都喜欢笼统地叙述,用一些大词概括,这样,写出的作文就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片段作文训练,就要求我们如实地描写所见、所闻、所感,把内容写得具体、生动、形象。

要把作文内容写得具体,必须细致观察事物,这和写生一样。写生是把眼睛看到的东西用笔描绘出来。我们用语言描述事物也是这样。首先要用眼睛抓住事物的特征,而且要认真地看,确实认识了才能动笔写。只有观察得全面、细致,才会写得具体、真切。因此,我们练习写片段作文,首先要学会并掌握观察的方法。应当怎样观察事物呢?被观察的事物不同,观察的重点也不相同。

观察人,重点要看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

两个红军战士

吹笛子的是一位老红军。他坐在石头上,赤着脚,身上的衣服很破了,腰里挂着驳壳枪,帽子上的五角星红得十分鲜艳。他颧骨很高,额上的皱纹很深,浓浓的眉毛下面,一双眼睛特别有神。一位十几岁的小红军偎依在他的身旁,右手托着下巴,侧着耳朵倾听。小红军也赤着脚,衣服也很破,搂着一支跟他差不多高的步枪。

这篇文章运用细节描写,勾勒出一老一少两位红军战士的神态。描写得简练、生动,富于生活感。阅读这段文字以后,这两位英雄的战士就仿佛浮现在我们眼前一样。作者为什么能描写得这样形象逼真呢?这是由于作者在仔细观察他们的容貌、服饰、举止、神态等方面,抓住了他们的一些特点,又如实地描写出来。你瞧,战士们的衣服“很破”,“腰里挂着驳壳枪”,表明他们的生活很艰苦,经受了战火的考验;老红军的“眼睛特别有神”,表露出他对胜利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小红军“右手托着下巴,侧着耳朵倾听”,好像那悠扬的笛声,引起他对无限美好未来的憧憬。作者观察了人物的整体形象,又观察到了人物的细节特征,才描写得这样感人至深。

观察一个人,除了观察人物的外貌、服饰外,还要重点注意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想了什么。要多侧面、多角度地观察一个人,抓住特征表现出来,才能把人物形象写得丰满,性格突出,给人的印象更深刻,更鲜明。

观察事,重点要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果。如:

忆铁人

一天,他带我到家属基地去。刚踏进托儿所外门,就听见哇哇的哭声。铁人急步推开保育室的门进去,只见一个小娃正坐在地上哭鼻抹泪。铁人提高声音问:“阿姨呢?”一个敦实淳朴的中年职工家属,抱着个孩子匆匆走来。铁人激动地批评她:“钻工们在一线苦战,你却任由他们的孩子哭?……”她望着铁人,不做声,不辩解。……赶我们回去的时候,一位干部随车到前边办点事。当他到了地点下车时,说:“老铁同志,刚才你批评的那个阿姨是个好同志。她抱的是别人的孩子,坐在地上哭的那个娃,倒是她的亲骨肉咧!”铁人睁大了眼:“噢?……咳!”他向司机喊道:“掉头,回去!”小车急扭过去,冲向托儿所。一下车,铁人就闯进门,四下找着,发现那小娃已洗净了泪眼,正坐在小凳上抱着球玩。他一把把娃娃举起来看着,看着,紧紧地搂在胸前。

这篇短文记叙了铁人视察托儿所的一件事,表现了铁人关心群众,勇于承认错误,严格要求自己的高尚品质。先写铁人批评阿姨任石油工人孩子哭;次写铁人领悟到错怪了阿姨的心境;最后写铁人再次前去看孩子和阿姨。作者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束的顺序观察和写作,事情的前因后果十分清楚、明白。叙事离不开写人,只有细致地写出人物的活动,才能把故事写得有血有肉,具体生动。你看,当铁人明白批评错了阿姨以后,作者观察了铁人的神态和语言,刻画他“睁大了眼睛”,展现出铁人恍然大悟的神情:“噢……咳!”仅两个字的语言描写,突出了铁人是多么内疚啊!

这个实例使我们懂得,观察一件事,要调查研究它的全过程。细看故事是怎样发生的,怎样发展的,结果又是怎样的。既要观察事情的进程,又要观察人物的表现。一件事写得生动感人,是与作者认真细致的观察分不开的。

观察环境,重点还要看各种陈设、建筑位置、物体的轮廓和构造。如:

三味书屋

书屋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上的古树底下有一只梅花鹿。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一张八仙桌,一把高背椅子,桌子上照老样子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戒尺。学生的书桌是从自己家里搬来的,分列在四面,东北角上的那张是鲁迅用过的。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有时把纸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绣像。

《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上学的地方。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具体、真切呢?这是由于作者身临其境地进行了认真地观察,所以才能具体如实地写出来。观察环境,还要按照方位,有一定的顺序。这段文字先写书屋正中,墙上有一幅画,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再写四面是学生的书桌;最后写东北角上鲁迅用过的书桌。全段仅用六句话,就把鲁迅小学时候学习的环境,交待得一清二楚。

观察环境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或从外到里,或从里到外,或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或从中间到四周,或从四周到中间。不管按照什么顺序观察,都要抓住环境特点,确定好观察点,按照空间位置的顺序仔细看,才能把环境写得既有条理,又形象逼真,使人读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观察景物,要看清景物的形状、色彩和动态。世上千景万物,总各有一定的样子,具有不同的色彩,而它们的姿态又是各式各样的。如:

小城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发散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从天际飘来的一片片红云中。小城的花园更美。这里栽着许许多多榕树。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阳光,挡风雨。树下摆着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

这段景物描写,就像是一幅恬静优美的风景画,使我们受到强烈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小城多美,多么可爱啊!所以产生这样的效果,是因为作者描绘了树木的颜色、形状和动态。你看,“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从天际飘来的一片红云中。”用“红云”作比,贴切地写出了凤凰树花的颜色和形状;用“热闹,笼罩,飘来”等词,形象地勾勒了凤凰树花盛开时的动态。你再看,“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阳光,挡风雨。”用“绿绒大伞”作比,把榕树的颜色、形状描绘得十分形象;而“密不透风”,则夸张地写出了树叶的茂密。“撑开”,准确而鲜明地写出了榕树的姿态。由于作者观察得精细,抓住了小城景物特征——凤凰树花和榕树的特征,才把小城的景物写得有声有色,充满诗情画意,使人产生“人在画中”的感触。

观察描写景物,还应该把自己的体验写进去。这就要求我们,不仅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嘴尝,用手摸,用这五种器官观察、体验,能多角度、多侧面地接受信息,把观察、体验到的景物全面地、真实地描绘出来。

除注意观察环境、观察景物外,还要注意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气候下,环境、景物的不同变化。同一环境、景物,春、夏、秋、冬,各不相同;早上、中午、晚上、夜间,也不一样;而在风、雪、雨、雾、霜中,更有差异。

从上面讲的看来,必须在平日养成观察的习惯,并且善于观察。只有在生活中,时时、事事、处处都注意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才能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把文章写得具体、形象、生动。

(二)叙事要做到条理清楚

“言之有序”,是写好片段作文的第二个要求。一个片段是由一个个句子组成的。片段要一句一句地叙述,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要有一定的顺序,条理要清楚。

写人叙事的片段,可以采取先总述,后分述的方法。总述部分,可以对所写的人和事先做总的叙述和介绍,使读者先对人和事有个完整的印象,然后再举出实例,具体加以介绍和叙述。如:

推车

王小刚同学是个助人为乐学习雷锋的好孩子。有一天放学后,他背着书包走在马路上,看见有位农民伯伯吃力地拉着一辆满载蔬菜的车,慢慢地在上坡。王小刚三步并做两步地跑过去,把书包挂在后车帮上,弓着背、弯着腰,猛地一推后槽帮,那车轱辘突然陷进了一块小洼地,一动也不动。小刚抬起头,看了农民伯伯一眼,大声喊:“一、二、三!”猛地一使劲,车又平缓地上了路。农民伯伯望着小刚涨红的面孔,感激地说:“谢谢你!”小刚摆摆手,背起书包回家了。

这段文字的开头,先用一句话对王小刚做了总的介绍。这样,我们就对王小刚有了总的印象:助人为乐。他到底怎样助人为乐呢?接下去,叙述了一件具体事情,采取了先总后分的写法。总述,要写得概括,一般可用二三句话点明总的情况;分述,要具体地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把人物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一一具体地写出来。写出事情的特点、人物的特征,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为了表达的需要,也可颠倒总述、分述的位置,先分述,再总述。

写人的片段离不开写事,因此可以按照事情发生先后的顺序叙述。

雨夜

夜很深了,周总理还在灯下紧张地工作。突然一阵雷声,下起大雨来了。

不一会儿,邓妈妈一手打着雨伞,一手拿着雨衣,来到小郭站岗的地方。邓妈妈对小郭说:“总理让我给你送雨衣来了,快披上吧。”

邓妈妈帮小郭披上了雨衣,又说:“总理让我告诉你,打雷下雨的时候,不要站在大树下。”小郭听了,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记叙了敬爱的周总理让邓妈妈送雨衣给警卫战士小郭,并叮嘱小郭,打雷时,不要站在树下。这篇短文,为什么脉络写得那么清楚、有条有理呢?这是因为作者严格地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的顺序,一步步地有条理地写出来的。按照顺序写,动笔之前,应该反复考虑文章的内容,什么先写,什么后写,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段与段之间怎样过渡,怎样照应,文章的脉络要理得一清二楚,然后再动笔写。

状物的片段,还要特别注意描写顺序,使句与句之间衔接紧凑,意思连贯。如:

我的“小花鹿”

小花鹿可真讨人喜欢。圆圆的脑袋上,一对粉红色的小耳朵向上竖着,仿佛在倾听周围的动静。脸上嵌着两只明亮的眼睛,透蓝的眼眶里,那圆溜溜的黑眼珠还真有神采呢!一张小嘴微微撅着,像是要跟我说话。“小花鹿”的身体是桔黄色的,上面还有大红色的梅花斑纹。它那条又小又短的尾巴向上翘着,显出一副调皮的样子。我在它的脖子上系了一条绿丝带,打了个蝴蝶结。这一下,它变得更加神气和漂亮了。它整天静静地蹲在我的写字台上。

这是一段状物的文字。状物,就是对动物、植物、器具、建筑等做具体生动的描摹,类似美术中的素描或写生。这段文字,先写小花鹿的脑袋,再写身体,接着写尾巴,最后写脖子上的装饰物。而脑袋,又是依照耳朵——眼睛——嘴的顺序从上到下写的,句与句之间衔接得也很紧凑,条理分明,丝丝入扣。

写景状物,要紧的是抓住特征,有条不紊,写得具体生动,给人以亲眼所见、身临其境的感受。

通过以上实例分析,我们可以领悟到,写好任何一个片段,重要的是要按照顺序观察,按照顺序描述,只有这样,才能写得有条理。

(三)围绕中心展开段落

一篇文章,从开头到结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的每个段落,都紧紧围绕中心意思展开。一段文章,实际就是一篇文章的雏形。每个段落,都有各自不同的中心。这一段文字,就是围绕这个中心展开的。凡是中心明确的段落,人们读后就能抓住这段话的主要内容。而中心模糊的段落,材料必然组织得紊乱,使人读了不知所以然,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淡漠了。

一个段落的结构,一般可以分为三部分:段的中心,段的展开,段的收笔。段的中心,往往用一句话来概括,点明本段的主要意思、写作重点和范围。全段围绕这句话选择材料,组织材料,展开段落。段的收笔,指的是一个段落的结束句。

这些段落,中心句写在开头,开宗明义指示读者。下面内容就是围绕一个中心展开的:

松鼠

松鼠喜欢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十分机灵。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树干,它就躲在树枝底下,或者连蹦带跳地逃到别的树上去。晴朗的夏夜,松鼠喜欢在树上高兴地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它们好像怕强烈的阳光,白天常常躲在窝里歇凉;只有树枝被风刮得乱摇晃的时候,它们才到地面上来,但从来不接近人的住宅。

这段话讲的是松鼠的生活习性。全段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段落的中心句,它揭示了全段的主要内容,规定了所叙述的范围。段的展开部分,具体描述了松鼠“怕人”,喜欢“跳着叫着”、“怕阳光”、“不接近人的住宅”等几方面特点。由此可见,段的展开部分写什么,怎么写,都要围绕段的中心进行叙述。只有这样,才能既突出了段的中心,又能叙述具体。

有些段,中心句写在段的中间。这种中心句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如:

南京长江大桥

清晨,我来到南京长江大桥。今天的天气格外好,天空飘着朵朵白云。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波涛滚滚的江水中九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正桥连接着22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桥上面。大桥分为两层。底下一层是火车道,铺着双轨;上面一层是公路,公路两边是人行道。宽阔的公路上,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

这段话的中心是:“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它夹在八句话的中间,把本段自然分为两个层次。前一个层次,依次交待了人物、时间、地点;后一个层次,具体叙述大桥究竟怎样“壮丽”。中心句把两层意思巧妙地连接起来了。

有些段落,中心句写在段落的结尾。它起到突出段的重点,小结这一段主要内容的作用。如:

缝纽扣

放学后,王老师把我叫到她的身边说:“瞧,你的纽扣掉了,怎么都想不到缝一缝。”说着,她戴上了老花镜,从抽屉里拿出针和线,准备帮我缝纽扣。可是,丢掉了的纽扣到哪里去找呢?我刚想发问,只见王老师打开一个小盒子,咦,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扣子。她选了一个和我衣服上相同的扣子,就一针一线地缝起来。一会儿,纽扣缝好了,她拍拍我的肩膀说:“回家去吧,当心别再掉了纽扣。”我望着王老师慈祥的面孔,心想:她对我们是多么关心啊!

这一段话,具体叙述了王老师为“我”缝纽扣的全过程。段的展开部分,抓住人物特征,细致地描绘了人物的语言、动作。最后一句:“她对我们是多么关心啊!”既收拢了全段,又表达了作者对王老师感激、赞扬的深情。

认识中心句,对我们提高写作能力是大有帮助的。它能促使我们读文章时抓住中心,理解内容,读懂文章;写文章时能紧紧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组织材料。

中心明确,篇幅短小,条理清楚,语言活泼,内容具体,这是写好片段作文的基本要求。

要想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就需要我们扎扎实实地从练好片段作文入手,多观察,多体验,多实践,多练笔,奠定坚实的写作基础。

作文三:《【小学片段作文指导】写片段作文的要求》6000字

原文地址:【小学片段作文指导】写片段作文的要求作者:浩友玉汝

写片段作文的要求

同学,你喜欢写作文吗?你练习过写片段作文吗?写片段作文,就是在练习写一篇完整的记叙文之前,就人、事、景、物的某个断面或局部进行的单项写作训练。例如写事件的一个情节、一个场面;写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活动;写场景的一个角落、一个镜头;写物体的形状、色彩、方位、陈设;写动物的样子、特征、动作,等等。经常练习写片段作文可以提高写作能力,还能为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的大作文积累素材,练好扎实的写作基本功。

那么,写好片段作文的要求是什么呢?

(一)要把内容写得具体

“空洞无物”是一些同学在作文中常犯的毛病,有的同学无论是叙述一人一事,还是描写一景一物都喜欢笼统地叙述,用一些大词概括,这样,写出的作文就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片段作文训练,就要求我们如实地描写所见、所闻、所感,把内容写得具体、生动、形象。

要把作文内容写得具体,必须细致观察事物,这和写生一样。写生是把眼睛看到的东西用笔描绘出来。我们用语言描述事物也是这样。首先要用眼睛抓住事物的特征,而且要认真地看,确实认识了才能动笔写。只有观察得全面、细致,才会写得具体、真切。因此,我们练习写片段作文,首先要学会并掌握观察的方法。应当怎样观察事物呢?被观察的事物不同,观察的重点也不相同。

观察人,重点要看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

两个红军战士

吹笛子的是一位老红军。他坐在石头上,赤着脚,身上的衣服很破了,腰里挂着驳壳枪,帽子上的五角星红得十分鲜艳。他颧骨很高,额上的皱纹很深,浓浓的眉毛下面,一双眼睛特别有神。一位十几岁的小红军偎依在他的身旁,右手托着下巴,侧着耳朵倾听。小红军也赤着脚,衣服也很破,搂着一支跟他差不多高的步枪。

这篇文章运用细节描写,勾勒出一老一少两位红军战士的神态。描写得简练、生动,富于生活感。阅读这段文字以后,这两位英雄的战士就仿佛浮现在我们眼前一样。作者为什么能描写得这样形象逼真呢?这是由于作者在仔细观察他们的容貌、服饰、举止、神态等方面,抓住了他们的一些特点,又如实地描写出来。你瞧,战士们的衣服“很破”,“腰里挂着驳壳枪”,表明他们的生活很艰苦,经受了战火的考验;老红军的“眼睛特别有神”,表露出他对胜利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小红军“右手托着下巴,侧着耳朵倾听”,好像那悠扬的笛声,引起他对无限美好未来的憧憬。作者观察了人物的整体形象,又观察到了人物的细节特征,才描写得这样感人至深。

观察一个人,除了观察人物的外貌、服饰外,还要重点注意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想了什么。要多侧面、多角度地观察一个人,抓住特征表现出来,才能把人物形象写得丰满,性格突出,给人的印象更深刻,更鲜明。

观察事,重点要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果。如:

忆铁人

一天,他带我到家属基地去。刚踏进托儿所外门,就听见哇哇的哭声。铁人急步推开保育室的门进去,只见一个小娃正坐在地上哭鼻抹泪。铁人提高声音问:“阿姨呢?”一个敦实淳朴的中年职工家属,抱着个孩子匆匆走来。铁人激动地批评她:“钻工们在一线苦战,你却任由他们的孩子哭?„„”她望着铁人,不做声,不辩解。„„赶我们回去的时候,一位干部随车到前边办点事。当他到了地点下车时,说:“老铁同志,刚才你批评的那个阿姨是个好同志。她抱的是别人的孩子,坐在地上哭的那个娃,倒是她的亲骨肉咧!”铁人睁大了眼:“噢?„„咳!”他向司机喊道:“掉头,回去!”小车急扭过去,冲向托儿所。一下车,铁人就闯进门,四下找着,发现那小娃已洗净了泪眼,正坐在小凳上抱着球玩。他一把把娃娃举起来看着,看着,紧紧地搂在胸前。

这篇短文记叙了铁人视察托儿所的一件事,表现了铁人关心群众,勇于承认错误,严格要求自己的高尚品质。先写铁人批评阿姨任石油工人孩子哭;次写铁人领悟到错怪了阿姨的心境;最后写铁人再次前去看孩子和阿姨。作者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束的顺序观察和写作,事情的前因后果十分清楚、明白。叙事离不开写人,只有细致地写出人物的活动,才能把故事写得有血有肉,具体生动。你看,当铁人明白批评错了阿姨以后,作者观察了铁人的神态和语言,刻画他“睁大了眼睛”,展现出铁人恍然大悟的神情:“噢„„咳!”仅两个字的语言描写,突出了铁人是多么内疚啊!

这个实例使我们懂得,观察一件事,要调查研究它的全过程。细看故事是怎样发生的,怎样发展的,结果又是怎样的。既要观察事情的进程,又要观察人物的表现。一件事写得生动感人,是与作者认真细致的观察分不开的。

观察环境,重点还要看各种陈设、建筑位置、物体的轮廓和构造。如:

三味书屋

书屋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上的古树底下有一只梅花鹿。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一张八仙桌,一把高背椅子,桌子上照老样子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戒尺。学生的书桌是从自己家里搬来的,分列在四面,东北角上的那张是鲁迅用过的。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有时把纸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绣像。

《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上学的地方。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具体、真切呢?这是由于作者身临其境地进行了认真地观察,所以才能具体如实地写出来。观察环境,还要按照方位,有一定的顺序。这段文字先写书屋正中,墙上有一幅画,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再写四面是学生的书桌;最后写东北角上鲁迅用过的书桌。全段仅用六句话,就把鲁迅小学时候学习的环境,交待得一清二楚。

观察环境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或从外到里,或从里到外,或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或从中间到四周,或从四周到中间。不管按照什么顺序观察,都要抓住环境特点,确定好观察点,按照空间位置的顺序仔细看,才能把环境写得既有条理,又形象逼真,使人读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观察景物,要看清景物的形状、色彩和动态。世上千景万物,总各有一定的样子,具有不同的色彩,而它们的姿态又是各式各样的。如:

小城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发散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从天际飘来的一片片红云中。小城的花园更美。这里栽着许许多多榕树。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阳光,挡风雨。树下摆着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

这段景物描写,就像是一幅恬静优美的风景画,使我们受到强烈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小城多美,多么可爱啊!所以产生这样的效果,是因为作者描绘了树木的颜色、形状和动态。你看,“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从天际飘来的一片红云中。”用“红云”作比,贴切地写出了凤凰树花的颜色和形状;用“热闹,笼罩,飘来”等词,形象地勾勒了凤凰树花盛开时的动态。你再看,“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阳光,挡风雨。”用“绿绒大伞”作比,把榕树的颜色、形状描绘得十分形象;而“密不透风”,则夸张地写出了树叶的茂密。“撑开”,准确而鲜明地写出了榕树的姿态。由于作者观察得精细,抓住了小城景物特征——凤凰树花和榕树的特征,才把小城的景物写得有声有色,充满诗情画意,使人产生“人在画中”的感触。

观察描写景物,还应该把自己的体验写进去。这就要求我们,不仅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嘴尝,用手摸,用这五种器官观察、体验,能多角度、多侧面地接受信息,把观察、体验到的景物全面地、真实地描绘出来。

除注意观察环境、观察景物外,还要注意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气候下,环境、景物的不同变化。同一环境、景物,春、夏、秋、冬,各不相同;早上、中午、晚上、夜间,也不一样;而在风、雪、雨、雾、霜中,更有差异。

从上面讲的看来,必须在平日养成观察的习惯,并且善于观察。只有在生活中,时时、事事、处处都注意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才能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把文章写得具体、形象、生动。

(二)叙事要做到条理清楚

“言之有序”,是写好片段作文的第二个要求。一个片段是由一个个句子组成的。片段要一句一句地叙述,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要有一定的顺序,条理要清楚。

写人叙事的片段,可以采取先总述,后分述的方法。总述部分,可以对所写的人和事先做总的叙述和介绍,使读者先对人和事有个完整的印象,然后再举出实例,具体加以介绍和叙述。如:

推车

王小刚同学是个助人为乐学习雷锋的好孩子。有一天放学后,他背着书包走在马路上,看见有位农民伯伯吃力地拉着一辆满载蔬菜的车,慢慢地在上坡。王小刚三步并做两步地跑过去,把书包挂在后车帮上,弓着背、弯着腰,猛地一推后槽帮,那车轱辘突然陷进了一块小洼地,一动也不动。小刚抬起头,看了农民伯伯一眼,大声喊:“一、二、三!”猛地一使劲,车又平缓地上了路。农民伯伯望着小刚涨红的面孔,感激地说:“谢谢你!”小刚摆摆手,背起书包回家了。

这段文字的开头,先用一句话对王小刚做了总的介绍。这样,我们就对王小刚有了总的印象:助人为乐。他到底怎样助人为乐呢?接下去,叙述了一件具体事情,采取了先总后分的写法。总述,要写得概括,一般可用二三句话点明总的情况;分述,要具体地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把人物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一一具体地写出来。写出事情的特点、人物的特征,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为了表达的需要,也可颠倒总述、分述的位置,先分述,再总述。

写人的片段离不开写事,因此可以按照事情发生先后的顺序叙述。

雨夜

夜很深了,周总理还在灯下紧张地工作。突然一阵雷声,下起大雨来了。

不一会儿,邓妈妈一手打着雨伞,一手拿着雨衣,来到小郭站岗的地方。邓妈妈对小郭说:“总理让我给你送雨衣来了,快披上吧。”

邓妈妈帮小郭披上了雨衣,又说:“总理让我告诉你,打雷下雨的时候,不要站在大树下。”小郭听了,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记叙了敬爱的周总理让邓妈妈送雨衣给警卫战士小郭,并叮嘱小郭,打雷时,不要站在树下。这篇短文,为什么脉络写得那么清楚、有条有理呢?这是因为作者严格地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的顺序,一步步地有条理地写出来的。按照顺序写,动笔之前,应该反复考虑文章的内容,什么先写,什么后写,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段与段之间怎样过渡,怎样照应,文章的脉络要理得一清二楚,然后再动笔写。

状物的片段,还要特别注意描写顺序,使句与句之间衔接紧凑,意思连贯。如:

我的“小花鹿”

小花鹿可真讨人喜欢。圆圆的脑袋上,一对粉红色的小耳朵向上竖着,仿佛在倾听周围的动静。脸上嵌着两只明亮的眼睛,透蓝的眼眶里,那圆溜溜的黑眼珠还真有神采呢!一张小嘴微微撅着,像是要跟我说话。“小花鹿”的身体是桔黄色的,上面还有大红色的梅花斑纹。它那条又小又短的尾巴向上翘着,显出一副调皮的样子。我在它的脖子上系了一条绿丝带,打了个蝴蝶结。这一下,它变得更加神气和漂亮了。它整天静静地蹲在我的写字台上。

这是一段状物的文字。状物,就是对动物、植物、器具、建筑等做具体生动的描摹,类似美术中的素描或写生。这段文字,先写小花鹿的脑袋,再写身体,接着写尾巴,最后写

脖子上的装饰物。而脑袋,又是依照耳朵——眼睛——嘴的顺序从上到下写的,句与句之间衔接得也很紧凑,条理分明,丝丝入扣。

写景状物,要紧的是抓住特征,有条不紊,写得具体生动,给人以亲眼所见、身临其境的感受。

通过以上实例分析,我们可以领悟到,写好任何一个片段,重要的是要按照顺序观察,按照顺序描述,只有这样,才能写得有条理。

(三)围绕中心展开段落

一篇文章,从开头到结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的每个段落,都紧紧围绕中心意思展开。一段文章,实际就是一篇文章的雏形。每个段落,都有各自不同的中心。这一段文字,就是围绕这个中心展开的。凡是中心明确的段落,人们读后就能抓住这段话的主要内容。而中心模糊的段落,材料必然组织得紊乱,使人读了不知所以然,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淡漠了。

一个段落的结构,一般可以分为三部分:段的中心,段的展开,段的收笔。段的中心,往往用一句话来概括,点明本段的主要意思、写作重点和范围。全段围绕这句话选择材料,组织材料,展开段落。段的收笔,指的是一个段落的结束句。

这些段落,中心句写在开头,开宗明义指示读者。下面内容就是围绕一个中心展开的:

松鼠

松鼠喜欢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十分机灵。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树干,它就躲在树枝底下,或者连蹦带跳地逃到别的树上去。晴朗的夏夜,松鼠喜欢在树上高兴地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它们好像怕强烈的阳光,白天常常躲在窝里歇凉;只有树枝被风刮得乱摇晃的时候,它们才到地面上来,但从来不接近人的住宅。

这段话讲的是松鼠的生活习性。全段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段落的中心句,它揭示了全段的主要内容,规定了所叙述的范围。段的展开部分,具体描述了松鼠“怕人”,喜欢“跳着叫着”、“怕阳光”、“不接近人的住宅”等几方面特点。由此可见,段的展开部分写什么,怎么写,都要围绕段的中心进行叙述。只有这样,才能既突出了段的中心,又能叙述具体。

有些段,中心句写在段的中间。这种中心句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如:

南京长江大桥

清晨,我来到南京长江大桥。今天的天气格外好,天空飘着朵朵白云。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波涛滚滚的江水中九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正桥连接着22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桥上面。大桥分为两层。底下一层是火车道,铺着双轨;上面一层是公路,公路两边是人行道。宽阔的公路上,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

这段话的中心是:“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它夹在八句话的中间,把本段自然分为两个层次。前一个层次,依次交待了人物、时间、地点;后一个层次,具体叙述大桥究竟怎样“壮丽”。中心句把两层意思巧妙地连接起来了。

有些段落,中心句写在段落的结尾。它起到突出段的重点,小结这一段主要内容的作用。如:

缝纽扣

放学后,王老师把我叫到她的身边说:“瞧,你的纽扣掉了,怎么都想不到缝一缝。”说着,她戴上了老花镜,从抽屉里拿出针和线,准备帮我缝纽扣。可是,丢掉了的纽扣到哪里去找呢?我刚想发问,只见王老师打开一个小盒子,咦,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扣子。她选了一个和我衣服上相同的扣子,就一针一线地缝起来。一会儿,纽扣缝好了,她拍拍我的肩膀说:“回家去吧,当心别再掉了纽扣。”我望着王老师慈祥的面孔,心想:她对我们是多么关心啊!

这一段话,具体叙述了王老师为“我”缝纽扣的全过程。段的展开部分,抓住人物特征,细致地描绘了人物的语言、动作。最后一句:“她对我们是多么关心啊!”既收拢了全段,又表达了作者对王老师感激、赞扬的深情。

认识中心句,对我们提高写作能力是大有帮助的。它能促使我们读文章时抓住中心,理解内容,读懂文章;写文章时能紧紧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组织材料。

中心明确,篇幅短小,条理清楚,语言活泼,内容具体,这是写好片段作文的基本要求。

要想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就需要我们扎扎实实地从练好片段作文入手,多观察,多体验,多实践,多练笔,奠定坚实的写作基础。

作文四:《【小学片段作文指导】写片段作文的要求》4200字

【小学片段作文指导】写片段作文的要求

【小学片段作文指导】写片段作文的要求浩友玉汝

写片段作文的要求

同学,你喜欢写作文吗?你练习过写片段作文吗?写片段作文,就是在练习写一篇完整的记叙文之前,就人、事、景、物的某个断面或局部进行的单项写作训练。例如写事件的一个情节、一个场面;写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活动;写场景的一个角落、一个镜头;写物体的形状、色彩、方位、陈设;写动物的样子、特征、动作,等等。经常练习写片段作文可以提高写作能力,还能为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的大作文积累素材,练好扎实的写作基本功。

那么,写好片段作文的要求是什么呢?

(一)要把内容写得具体

“空洞无物”是一些同学在作文中常犯的毛病,有的同学无论是叙述一人一事,还是描写一景一物都喜欢笼统地叙述,用一些大词概括,这样,写出的作文就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片段作文训练,就要求我们如实地描写所见、所闻、所感,把内容写得具体、生动、形象。

要把作文内容写得具体,必须细致观察事物,这和写生一样。写生是把眼睛看到的东西用笔描绘出来。我们用语言描述事物也是这样。首先要用眼睛抓住事物的特征,而且要认真地看,确实认识了才能动笔写。只有观察得全面、细致,才会写得具体、真切。因此,我们练习写片段作文,首先要学会并掌握观察的方法。应当怎样观察事物呢?被观察的事物不同,观察的重点也不相同。

观察人,重点要看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     两个红军战士

吹笛子的是一位老红军。他坐在石头上,赤着脚,身上的衣服很破了,腰里挂着驳壳枪,帽子上的五角星红得十分鲜艳。他颧骨很高,额上的皱纹很深,浓浓的眉毛下面,一双眼睛特别有神。一位十几岁的小红军偎依在他的身旁,右手托着下巴,侧着耳朵倾听。小红军也赤着脚,衣服也很破,搂着一支跟他差不多高的步枪。

这篇文章运用细节描写,勾勒出一老一少两位红军战士的神态。描写得简练、生动,富于生活感。阅读这段文字以后,这两位英雄的战士就仿佛浮现在我们眼前一样。为什么能描写得这样形象逼真呢?这是由于在仔细观察他们的容貌、服饰、举止、神态等方面,抓住了他们的一些特点,又如实地描写出来。你瞧,战士们的衣服“很破”,“腰里挂着驳壳枪”,表明他们的生活很艰苦,经受了战火的考验;老红军的“眼睛特别有神”,表露出他对胜利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小红军“右手托着下巴,侧着耳朵倾听”,好像那悠扬的笛声,引起他对无限美好未来的憧憬。观察了人物的整体形象,又观察到了人物的细节特征,才描写得这样感人至深。

观察一个人,除了观察人物的外貌、服饰外,还要重点注意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想了什么。要多侧面、多角度地观察一个人,抓住特征表现出来,才能把人物形象写得丰满,性格突出,给人的印象更深刻,更鲜明。

观察事,重点要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果。如:

忆铁人

一天,他带我到家属基地去。刚踏进托儿所外门,就听见哇哇的哭声。铁人急步推开保育室的门进去,只见一个小娃正坐在地上哭鼻抹泪。铁人提高声音问:“阿姨呢?”一个敦实淳朴的中年职工家属,抱着个孩子匆匆走来。铁人激动地批评她:“钻工们在一线苦战,你却任由他们的孩子哭?„„”她望着铁人,不做声,不辩解。„„赶我们回去的时候,一

位干部随车到前边办点事。当他到了地点下车时,说:“老铁同志,刚才你批评的那个阿姨是个好同志。她抱的是别人的孩子,坐在地上哭的那个娃,倒是她的亲骨肉咧!”铁人睁大了眼:“噢?„„咳!”他向司机喊道:“掉头,回去!”小车急扭过去,冲向托儿所。一下车,铁人就闯进门,四下找着,发现那小娃已洗净了泪眼,正坐在小凳上抱着球玩。他一把把娃娃举起来看着,看着,紧紧地搂在胸前。

这篇短文记叙了铁人视察托儿所的一件事,表现了铁人关心群众,勇于承认错误,严格要求自己的高尚品质。先写铁人批评阿姨任石油工人孩子哭;次写铁人领悟到错怪了阿姨的心境;最后写铁人再次前去看孩子和阿姨。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束的顺序观察和写作,事情的前因后果十分清楚、明白。叙事离不开写人,只有细致地写出人物的活动,才能把故事写得有血有肉,具体生动。你看,当铁人明白批评错了阿姨以后,观察了铁人的神态和语言,刻画他“睁大了眼睛”,展现出铁人恍然大悟的神情:“噢„„咳!”仅两个字的语言描写,突出了铁人是多么内疚啊!

这个实例使我们懂得,观察一件事,要调查研究它的全过程。细看故事是怎样发生的,怎样发展的,结果又是怎样的。既要观察事情的进程,又要观察人物的表现。一件事写得生动感人,是与认真细致的观察分不开的。

观察环境,重点还要看各种陈设、建筑位置、物体的轮廓和构造。如:

三味书屋

书屋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上的古树底下有一只梅花鹿。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一张八仙桌,一把高背椅子,桌子上照老样子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戒尺。学生的书桌是从自己家里搬来的,分列在四面,东北角上的那张是鲁迅用过的。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有时把纸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绣像。

《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上学的地方。为什么能写得这样具体、真切呢?这是由于身临其境地进行了认真地观察,所以才能具体如实地写出来。观察环境,还要按照方位,有一定的顺序。这段文字先写书屋正中,墙上有一幅画,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再写四面是学生的书桌;最后写东北角上鲁迅用过的书桌。全段仅用六句话,就把鲁迅小学时候学习的环境,交待得一清二楚。

观察环境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或从外到里,或从里到外,或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或从中间到四周,或从四周到中间。不管按照什么顺序观察,都要抓住环境特点,确定好观察点,按照空间位置的顺序仔细看,才能把环境写得既有条理,又形象逼真,使人读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观察景物,要看清景物的形状、色彩和动态。世上千景万物,总各有一定的样子,具有不同的色彩,而它们的姿态又是各式各样的。如:

小城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发散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从天际飘来的一片片红云中。小城的花园更美。这里栽着许许多多榕树。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阳光,挡风雨。树下摆着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

这段景物描写,就像是一幅恬静优美的风景画,使我们受到强烈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小城多美,多么可爱啊!所以产生这样的效果,是因为描绘了树木的颜色、形状和动态。你看,“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从天际飘来的一片红云中。”用“红云”作比,贴切地写出了凤凰树花的颜色和形状;用“热闹,笼罩,飘来”等词,形象地勾勒了凤凰树花盛开时的动态。你再看,“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阳光,挡风雨。”用“绿绒大伞”作比,把榕树的颜色、形状描绘得十分形

象;而“密不透风”,则夸张地写出了树叶的茂密。“撑开”,准确而鲜明地写出了榕树的姿态。由于观察得精细,抓住了小城景物特征——凤凰树花和榕树的特征,才把小城的景物写得有声有色,充满诗情画意,使人产生“人在画中”的感触。

观察描写景物,还应该把自己的体验写进去。这就要求我们,不仅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嘴尝,用手摸,用这五种器官观察、体验,能多角度、多侧面地接受信息,把观察、体验到的景物全面地、真实地描绘出来。

除注意观察环境、观察景物外,还要注意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气候下,环境、景物的不同变化。同一环境、景物,春、夏、秋、冬,各不相同;早上、中午、晚上、夜间,也不一样;而在风、雪、雨、雾、霜中,更有差异。

从上面讲的看来,必须在平日养成观察的习惯,并且善于观察。只有在生活中,时时、事事、处处都注意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才能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把文章写得具体、形象、生动。

(二)叙事要做到条理清楚

“言之有序”,是写好片段作文的第二个要求。一个片段是由一个个句子组成的。片段要一句一句地叙述,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要有一定的顺序,条理要清楚。     写人叙事的片段,可以采取先总述,后分述的方法。总述部分,可以对所写的人和事先做总的叙述和介绍,使读者先对人和事有个完整的印象,然后再举出实例,具体加以介绍和叙述。如:

推车

王小刚同学是个助人为乐学习雷锋的好孩子。有一天放学后,他背着书包走在马路上,看见有位农民伯伯吃力地拉着一辆满蔬菜的车,慢慢地在上坡。王小刚三步并做两步地跑过去,把书包挂在后车帮上,弓着背、弯着腰,猛地一推后槽帮,那车轱辘突然陷进了一块小洼地,一动也不动。小刚抬起头,看了农民伯伯一眼,大声喊:“一、二、三!”猛地一使劲,车又平缓地上了路。农民伯伯望着小刚涨红的面孔,感激地说:“谢谢你!”小刚摆摆手,背起书包回家了。

这段文字的开头,先用一句话对王小刚做了总的介绍。这样,我们就对王小刚有了总的印象:助人为乐。他到底怎样助人为乐呢?接下去,叙述了一件具体事情,采取了先总后分的写法。总述,要写得概括,一般可用二三句话点明总的情况;分述,要具体地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把人物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一一具体地写出来。写出事情的特点、人物的特征,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为了表达的需要,也可颠倒总述、分述的位置,先分述,再总述。     写人的片段离不开写事,因此可以按照事情发生先后的顺序叙述。

雨夜

夜很深了,周总理还在灯下紧张地工作。突然一阵雷声,下起大雨来了。

不一会儿,邓妈妈一手打着雨伞,一手拿着雨衣,来到小郭站岗的地方。邓妈妈对小郭说:“总理让我给你送雨衣来了,快披上吧。”

邓妈妈帮小郭披上了雨衣,又说:“总理让我告诉你,打雷下雨的时候,不要站在大树下。”小郭听了,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记叙了敬爱的周总理让邓妈妈送雨衣给警卫战士小郭,并叮嘱小郭,打雷时,不要站在树下。这篇短文,为什么脉络写得那么清楚、有条有理呢?这是因为严格地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的顺序,一步步地有条理地写出来的。按照顺序写,动笔之前,应该反复考虑文章的内容,什么先写,什么后写,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段与段之间怎样过渡,怎样照应,文章的脉络要理得一清二楚,然后再动笔写。

状物的片段,还要特别注意描写顺序,使句与句之间衔接紧凑,意思连贯。如:     我的“小花鹿”

作文五:《作文写作的精彩片段》4300字

高考作文精彩片段集锦

1.鲁迅先生说:“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如果有人自以为很有才气,单枪匹马可以闯天下,而不注意与社会、与他人的合作,势必会闹得“人仰马翻”。真正有头脑的人会懂得,要成功一件事,就必须考虑多方面因素,借鉴各种事例,与各种各样的人合作,与各种各样的环境合作,才能取得成功。

所以,最新教育理论——合作教育学由俄罗斯的教育专家提出来了。师生在教育领域建立起崭新的合作伙伴关系,进行研究性学习,在知识的海洋里和谐奋进。(《谈合作》)

2.你可以在梅雨潭边感受朱自清描述的绿色的陶醉,你也可以在西湖边聆听柳浪与黄莺的对答;你可以小桥流水人家,也可以古道西风瘦马;你可以手持常剑,独立朔漠,感受“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你也可以手握画笔船头赏花写韵,领略一下“斜风细雨不须归”的闲适。从西域到东海,从朔北到江南,绮丽的风光给世界增添一抹耀眼的两色。

3.古往今来,“诚信”便是英雄们惺惺相惜,成就大业的根本,无论儒法,还是老庄。“诚信”,“诚”总是作为君子最重要的美德出现的,古书上处处写着君王以诚治国,诸侯以诚得士的故事。信陵君正因诚信,打动了诸葛孔明,三分天下,成就霸业。而梁山上,那些英雄好汉,一诺千金,为诚信两肋插刀的豪情,更被写进才子名著,感动着千百万读书人。

诚信是对别人的尊重,是对过去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承诺,背上“诚信”,我们便会感到一种责任感,那是对自己的要求。“诚信”是一只背囊,背上它,我们便势必要面对一种可能,一种被抛弃,被欺骗,乃至被诋毁、被利用的可能。可诚信绝对会还你一份轻松,一片坦荡,一身磊落。(《难舍诚信》)

4.有了它,才有了“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承诺,才有了五关之前“赤兔胭脂兽”的一骑绝尘,才有了“三分天下有其一”能坐上聚义厅的头把交椅,将替天行道的大旗扯得迎风飘扬。因为诚信,平遥小城诞生出来的“日升昌”,才将分号开遍大江南北,将半个中国的财富汇集一堂。同样是因为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诚信之约,嘉兴南湖的微波,井冈山的星火终于汇成滔天巨浪,熊熊烈火,席卷了古老的神州大地,一个年青政党走过了八十载的漫漫征程。(《千年的呼唤》)

5.人类之所以能走出蛮荒,摆脱愚昧,踏进文明,就是因为人类有不尽的希望。梁启超曾说“夫有希望者,人类之所以异于禽兽,文明之所以异于野蛮,而亦豪杰之所以异于凡民者也。”希望带给人们无穷的信心、勇气和力量,激励着人们去克服艰难和困苦。希望使人类战胜了自然,战胜了自我,带来了人类的光明,点燃了生命的火光。古希腊统治者亚历山大在远征前,把所有的金银财宝、土地庄园等皆赠给大将元帅,一大臣见状十分不解问道、“陛下,您把全部财产分掉了,那?把什么留给你自己呢?”亚历山大答道、“我把希望留给自己,它将给我无穷的财富!”亚历山大之所以赫然昭示于古今,是希望带给他无穷的力量。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受阻于匈奴,九死一生,仍怀希望,终排除万难,凯旋归汉;史可法、谭嗣同、秋瑾、李大钊、江姐„„太多太多的英雄抛头颅、洒热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又是希望幻化成的执著信念带给他们巨大的勇气和力量。是希望使人们在险境、绝境中勃然奋发,努力抗争;是希望使人类代代生生不息,永远在历史的大道上奋勇向前。(《论希望》)

6.我觉得语文是初升的朝阳,喷薄而出,霞光万道;语文是一颗草尖上久久不肯滴落的露珠,晶莹剔透,清澈灵动;语文是黄昏天边如血的夕阳,映照旅人,染染红山川。

语文是古都洛阳国色天香的牡丹;语文是夜星下静谧的荷塘;语文是古道边长亭外无声的冷月;语文是那一双看清世界寻找光明的黑色眼睛。

语文就是青天里那一行白鹭;就是沉舟侧畔的千点白帆;就是秦皇岛一望无垠的大海中冲破万里玻璃皱的打鱼船。

语文是当阳桥张飞石破天惊的怒吼;语文是水浒好汉闯神州的风风火火;语文是林黛玉泪珠下飞红万点愁如海的片片花瓣。(2000,河北考生《最后一课》)

7.身形憔悴的屈子行吟汨罗江畔,向我们蹒跚而来;衣袂飘飘的李白持酒仰天放歌,向我们狂奔而至。古老的历史与文化的流程中,我们的民族曾有太多的辉煌与记忆。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甘愿让我的父老乡亲们永远铭记中华民族的苦难与辉煌,记住我们神色庄重的祖先,如何从绿草如茵的古黄河流域,踏遍荆棘跋涉到今天的艰难历程,以及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引以自豪的远古文明的中华儿女„„(1999,湖北考生《铭记民族的苦难与辉煌——假如记忆可能移植》)

8.假如记忆可以移植,那我要三毛流浪天涯的洒脱;要柏杨的嬉笑怒骂间仍在担忧吾国吾民的真情;要鲁迅先生的一身傲骨,“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决心与勇气;还要张海迪的生命力,诸葛亮的智慧„„(1999,陕西考生《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9.“人是不能被打败的,你可以把他消灭,但你却不能打败他。”

每每看到这句名言,我的脑海里便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汹涌澎湃的大海上,一只小渔船,一只由一位老渔民驾驶的渔船。老人正用他古铜色的身躯,铁一般的臂膀,挥动着船桨,与鲨鱼搏击。溅起的浪花,洒在老人的身上,射出落日的余辉。

这就是桑提亚斯——海明威笔下的响当当的铁骨。(《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10.第一次看到红棉,我便深深为之折服,为之感动。红棉,也称木棉,木科植物。谈到红棉,第一个印象便是“直”,笔直的树干高耸入云。没有一株红棉是弯着长的,也没有一株红棉矮矮的便生出许多枝条。一排排,一行行,像许多坚毅的战士昂首伫立着。了解红棉,第一个感受就是“韧”。红棉不怕旱也不怕涝,不怕冷也不怕热,即使遭受虫灾,也能尽快恢复。因此不管这一年它过得多么艰苦,来年一样能开出满树火红火红的红棉花,绚丽如霞。(1998,天津考生《此生愿为红棉》)

11.苏轼在千年以前就曾说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莎士比亚的研究者们也说过、“一千个人的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许有人看哈姆雷特是勇于思而怯于行的懦夫,有人看他是深思熟虑的勇士。鲁迅先生在评价《红缕梦》时,也曾经说道学家看见的是淫,文人才子们看到的是情。(江西考生《横看成岭侧成峰》)

12.同是交战赤壁,苏轼高歌“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杜牧却低吟“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同是“谁解其中味”的《红楼梦》,有人听到了封建制度的丧钟,有人看见了宝黛的深情,有人悟到了曹雪芹的良苦用心,也有人只津津乐道于故事本身„„(2000,四川考生《回答》)

13.风是春使。“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柔柳轻舞,摇动细细的柳叶,漾出春的绿意。是谁把春带到这里?作者随即指出、是那剪刀似的“二月春风”。

风是绵绵深情。柳永词中、“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把一腔的相思、无奈与寂寞赋予一词,“千种风情”,使作者的愁思跃然而出。更有一首歌中的、“你是风儿我是沙,缠缠绵绵到天涯„„”这句歌词不乏现代都市的摩登感,把深浓之情以一“风”字尽传无余。(2000,河南考生《文学与多彩风》)

14.王维,少有诗才,17岁就写出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样脍炙人口的诗篇。早年尊崇宰相张九龄,然而张九龄受到李林甫排挤,他也不免有些失意。后遭贬官,就隐居山林,他的诗的伟大成熟从此开始。一首《竹里馆》,把你带入他的陋室,听着他的琴声,感受着他的淡泊宁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使你迷入他的境界,流连忘返。“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引出了多少诗词佳话。“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雕刻出他的“诗佛”的称号。(2000,河南考生《诗人的答案》)

15.如果没有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我会背上一个旅行包,与王维一起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人间佳境,与他“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我会与李清照登上那叶诗的扁舟,在黄昏后共饮一杯酒,分担她“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相思忧愁;我会与苏东坡一再游赤壁,看“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激狂壮观景色;我会与李白“举杯邀明月”,在花园里痛饮。(2000,河南考生《你想做什么》)

16.创造的人生也同样是最美的。只有波涛汹涌的浪花,才能显示出大海磅礴的气势;只有一望无际的森林,才能创造出大地的翠绿与娇美;只有敢于跋涉,登上峰顶,才能领略山川的壮丽风光,才能体会创造的欢欣快乐。钱三强的人生最美丽,因为他领导制造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刘庆峰的人生最美丽,国为他身为中科大的研究人员,实现了人机对话,他还梦想创造中国的贝尔实验室;袁隆平的人生最美丽,因为他培植出了超级杂交水稻。他们的人生都是创造的人生,无疑是最美的。(2000,河南考生《丰富多彩的答案》)

17.有这样三面墙,它们如同一座座无字的耻辱碑,为我们映照出人类历史不光彩的一面——中国的长城,如同一道蜿蜒而倔强的屏幕,它用鲜血与泪水为我们投影了从秦始皇开始,中国封建王朝数千年的残酷镇压与血腥统治。封建王朝统治者的灵魂中无不镌刻着四个字:天下为私。

德国的柏林墙是历史的见证者,它告诉我们一个本来和睦的大家庭怎样由于人类自身的弱点而分崩离析,民族的分裂怎样如一把钢刀插入了这个民族的膏肓。

巴以边境上的哭墙早已被无数的泪水浸泡。每天清晨,你都能看到有人虔诚地跪在那里,用心灵向哭墙讲诉着自己的愤懑、惆怅与悲伤。(《不要忘记那一半》)

18.湛蓝的天空,像玻璃一般明净,如大海一般蔚蓝,水汪汪的,似乎要滴下水来,几朵祥和的白云飘浮在天空,一切都是那么明朗。初秋的风迎面吹来,像母亲湿润而又柔婉的手从脸上滑过,爽快温馨极了,真是天凉好个秋哇!(2000,河南考生《美是丰富多彩的》)

19.汉语是什么?汉语是君子好逑的《诗经》,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执过羊鞭者的兵法,是受过宫刑者的《史记》,是为求一字捻断的数茎须,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受正统文化熏陶的学究如是说。(2000,河南考生《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20.在神圣的文学殿堂里,我也可以感受到恬美空灵的自然之息——我可以站在梅雨潭边感受朱自清描写的绿色的陶醉,也可以站在西湖边聆听柳浪与黄莺的对答;我可以乘着刚朵拉去描绘东方威尼斯的图画,也可以静坐在荷花池边欣赏如舞女裙般洁白的荷花;我可以手执长矛独立朔漠,感受那“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也可以在夕阳下看那“古道西风瘦马”——在文学里融入自然会感到别有一番风味。

在文学的殿堂里,我可以朝谒曹子建,拜访李太白;悲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叹孟姜女寻夫哭长城,扬鞭策马驼铃古道,玉扇踯躅杏花南——人类那永恒的美、悲壮的爱,在历史长河中闪烁,在我的心灵中升华。

我还可以欣赏战国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秦时的明月汉时的雄关,西晋竹林七贤的隐逸,唐的繁华与宋的儒雅,元的四海归一以及明清的肃穆庄严。

作文六:《描写未来的作文片段》1100字

★我觉得未来的汽车应该是这样的: 它可以在天上飞行,可以在水里游;它还有自动驾驶功能。车里还有空调、冰箱、电视、电脑。而且不用汽油作燃料,只要有空气就可以行驶。——郑志胜

★我觉得未来的课桌应该是这样的:可以放大,缩小,能让值日手更轻松,如果考试作弊,上课走神,桌子就会提醒你,警告你。——郑宇岚

★我觉得未来的黑板应该是这样的:黑板能自动写字,只要你对着黑板说话,它就会把你说的话显示出来。如果你要擦掉黑板上的字,你就按一下清除按钮,黑板上的字就会自动消失。—郑欣儿

★我觉得未来的钢笔应该是这样的:如果你的字写错了,就按一下钢笔上的清除按钮,它就马上把错字擦得一干二净。如果你把这支钢笔弄坏,你就要按钢笔上的复合按钮,笔就马上修好了。——郑梦欣

★我觉得未来的汽车应该是这样的:未来的汽车有很多的按钮,按红色的按钮就自动驾驶,按蓝色的按钮汽车就会飞上天空,按绿色的按钮就可以在海里游玩,汽车还是光能的,只要有太阳的亮光或者月亮的亮光就能开动。——郑育楷

★我觉得未来的服装应该是这样的:它能自动调节温度,比如:“夏天很热,你可以按下清凉按钮,它就把衣服变得凉爽;冬天很冷,你也可以按一下温暖按钮,它也同样可以把衣服变得很暖和。它还有另一个功能。它能为遮风挡雨。比如:你没有带伞,而现在下起了倾盆大雨,你只要按下“防雨”二字,你就不会被雨淋到了。它还有一种自动按摩的功能。当你工作疲劳的时候,它就会帮你按摩,让你感到舒服。-——姚晓仪

★我觉得未来的房子应该是这样的:未来的房子看上去不高,一般是三四层,但它能增高,最多能升到十二层。它的墙壁是由泡沫建成,遇到水,能浮起来;遇到火,能释放干粉灭火。它还能自动调节温度。——郑欣纯

★未来的服装还能自动换装,只要主人把想穿的衣服在大脑中想象出来,那件服装就马上穿在主人的身上了。如果主人的衣服的颜色变旧了,主人只要想:让衣服变新,衣服就会马上变成新的。——郑育楷

★它有多种功能。它既可以自动驾驶,带你到想要去的地方,又可以让你像小鸟一样,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还可以像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探索海底世界的奥秘。

——姚仰童

★未来的房子大门外有一根竖杆,上面安装着风向标。它同室内的电脑相连,将室外的温度、湿度、风力和风向等数据输入电脑。电脑根据这些气象资料,为主人提供一个既节能又舒适的家居环境。——郑志胜

★如果活动时,突然下起了大雨,大操场上便会自动地张开一顶顶绿色植物大伞,并互相“手牵着手”连成一片,丝毫不影响正在进行的文体活动。——郑杏宜

★如果你用铅笔写错字的时候,就按一下铅杆上的红色按钮,铅笔就流出一点点透明的液体,液体流到错字上,错字就会立刻消失不见了,一点痕迹也没有。——郑钦旭

作文七:《作文细节的描写片段》1600字

作文细节的描写片段

1、《我眼中的色彩》

开头: 天空是蓝色的,点缀着白云淡淡的闲散;大海也是蓝色的,激起浪花的浩瀚深邃。心情也是有色彩的,火一般的愤怒,金光般的激情,半月似的忧郁……

结尾: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这是白发的爷爷奶奶眼中的色彩。是的,不管追求哪一种快乐,最终都会成为夕阳的色彩,因为有过努力,有过奋斗,所以显得那么鲜艳,那么辉煌,那么光彩夺目。

2、《温暖的时刻》

开头: 温暖是初春的河上泛起的第一道涟漪;温暖是夜晚的庭院满溢的银色月光;温暖是傍晚天际擦过的飞鸿;温暖是令你怦然心动的一抹温存。

结尾:我几乎是躲在妈妈的怀里穿上了衣服,这时候我才感受到我和妈妈的心贴的是那么近。我一手推着车,一手挽着妈妈的胳膊,一股暖流传递过来,暖暖地激荡在我的胸口。

3、《浇灌一棵文学之树》

开头:如同春风携来的种子想要和大地在一起,于是它便住进了大地的心里;如同夏阳洒下的热烈想要和大地在一起,于是它便擦亮了嘹亮的蝉鸣;如同秋夜飘下的期许想要和大地在一起,于是它便陶醉在大地的款款深情中;如同无声的冬雪落下的洁白想要和大地在一起,于是它便将大地装扮得冰清玉洁。文学,这个 “智慧”的代名词,也有其款款深情,使我决意和它生死不离。

结尾:我,如同春天的种子,想要埋进文学中;如同夏阳的热烈,想要擦亮文学的鸣奏;如同秋叶的期许,想要陶醉在文学中;如同冬雪的洁白,想要装扮文学的色彩。

4、《成长的脚印》

开头: 在成长过程中,我悲叹,因为年少轻狂浪费我太多的时间与精力;我庆幸,庆幸每一次遇到挫折并把它战胜之后,我又成熟几分。暮然回首,是几行深深浅浅歪歪扭扭的脚印……

结尾: 成长如一叶扁舟,经过千辛万苦,越过险滩,穿过急涧,绕过明明暗暗的礁石,终有顺流直下的时候。多年之后,当一生的酝酿,终成醇香的美酒时,我会说:我无怨无悔!

5、《我是它们的宝贝》

开头:他们的爱也许注定会被忽略,因为是那样平常、那样每时每刻都存在着。但他们依然义无反顾地爱我,给了我一个充满爱的家。因为我是他们的宝贝。

结尾:我想,也许我是一条飞鱼,可以腾空而起,却离不开水,因为水是我的父母,而我是他们的宝贝。但我们都离不开大海,因为大海是我们的家。

6、《人类,你将走向何方》

开头:我看到,天空中飘落着滚滚浓烟;我闻到,空中弥漫着浓重的汽油味;我听到,隆隆的机械声震荡大地。我知道这是人类发展的必然结果。可是人类啊!你真要走向这不归路?

结尾:人类,你将走向何方?是灭亡还是生生不息?不是说要保护环境,谋求发展吗?对自然的打击得到的是自然的报复,是紧接着的灭亡。对自然的尊重,善待,得到的是自然的爱抚于慷慨馈赠。人类,你将走向何方?

7、《时间,在那一刻冻结》

开头:校园里的玫瑰花开了,真艳真美,全校的同学都非常惊喜。一天早晨,幼儿园的一位四岁小姑娘摘下来一朵玫瑰,从容地往外走,恰好这时校长走来看见了。他很想知道这小女孩为什么摘花,便亲切地问她:“孩子,你为什么摘花,能告诉我吗?”小女孩说:“我昨天告诉邻居老奶奶,学校里开了很美的玫瑰。奶奶很想看,可她病很严重,走不动,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小女孩的话,校长……

结尾:真的,那些虽然一纵即逝却潮湿我眼眸的那份对瞬间的感念,都会在心底漫长沉积,成为一份最凝重,最隽永的温馨,任岁月侵蚀,任心境变迁,都不会漠视,永远地珍惜——那是因为爱让时间冻结在了那一刻,永远地冻结在了那一刻。

8、《永保生命的执着》

开头:曾几何时,我们沾染了“成熟”的字眼,稚气未脱的脸上不知在何时竟出现了那种捉摸不透的茫然和神秘。曾经天真无邪的脸上却又不知在何时表现出了那种成人才有的沉稳和老练。

结尾:莫让生命随着滚滚长江东逝水;永不回头,灰飞烟灭,丧失了它应有的意义!希望永远保持那生命的执着!

9、《每一块都是崭新的》

开头:当一个生命降临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他是崭新的。我追求的是漫漫人生路上的每一刻都是崭新的,都焕发着耀眼的光彩。

结尾:于是,无数个日子了。夕阳像刚摘的新鲜草莓带着我的记忆凄美无比。我将带着无悔的快乐体验死去,在那一瞬间也许我才能感悟生命的真谛……

作文八:《作文:蚕的世界(片段仿写)》400字

那天,我又坐在那儿--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边上。在烈日下,在闹钟“嘀嗒嘀嗒”的节奏声中,来到了那个奇妙的世界,开始了一次全新的游历。

空间慢慢变大了,纸盒子变成了一幢大房子,几片桑叶组成了座绿色的大森林。一只蚕,一只身披雪白衣服的蚕,正端正地站立着,不时左右观望。我想它一定是在等候好朋友的到来。哦,朋友终于来了,它们互相问好,并肩向一片森林走去,消失在我的视线中……

在一大片嫩绿的桑叶底下,是三只小蚕的新家。较大的那一只蚕正跑来跑去,照顾弟弟妹妹们吃饭。那只小巧可爱的大概就是妹妹吧,瞧,她正眯着眼睛,津津有味地咀嚼着桑叶,满足地望着她的大哥哥。那只调皮的蚕大概就是弟弟吧,瞧,他贪婪地、无休止地吃着桑叶,直到将肚子撑得滚圆才慢悠悠地回到自己的床上。

……

蚕的世界丰富多彩,远远不止这些,还有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等我们去感受。

2015-09-09

作文九:《作文:描写动作的片段》500字

描写动作的片段

五(6)班 李妍ﻩ ﻩ小 荷 作文网

“要不,比赛打羽毛球。”

“来就来,谁怕谁啊!”爸爸一听,拿起放在一旁的羽毛球拍。

“开始了!”随着我的一叫,妈妈便开始发球了。只见她把球往上一抛,然后看准时机,重重的拍出去。爸爸弓着身子,手紧紧的握着球拍,看见球发过来,轻轻一跳,看准球后,似乎使出了全身的力气,把球漂亮地打给了妈妈。可妈妈还没有反应过来,球已经掉在了地上,爸爸轻而易举得了一分。

休息了几分钟后,比赛开始了。先是爸爸发球,爸爸把球往上一抛,轻轻一跃,重重的把球发给了妈妈,给妈妈来了个“下马威”,妈妈早有了“防备,”她瞄准了球,把球击了回去。爸爸还没瞄准球,本来想给妈妈一个“扣杀”的,没想到自己丢了一分。哎!

妈妈得了一分。嘴边露出了一丝微笑。对着自己说“:这种状态要继续保持下去!”

爸爸大意丢了一分,要把这分赶回来了!

再是妈妈继续发球,妈妈把球一抛,用球拍打了出去,爸爸看准了球,来了一个完美的“扣杀,”,妈妈也不甘示弱,也把球重重地拍了过去。

指导老师  周水华

作文十:《写片段作文的要求》6000字

小学片段作文指导

写片段作文的要求

同学,你喜欢写作文吗?你练习过写片段作文吗?写片段作文,就是在练习写一篇完整的记叙文之前,就人、事、景、物的某个断面或局部进行的单项写作训练。例如写事件的一个情节、一个场面;写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活动;写场景的一个角落、一个镜头;写物体的形状、色彩、方位、陈设;写动物的样子、特征、动作,等等。经常练习写片段作文可以提高写作能力,还能为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的大作文积累素材,练好扎实的写作基本功。

那么,写好片段作文的要求是什么呢?

(一)要把内容写得具体

“空洞无物”是一些同学在作文中常犯的毛病,有的同学无论是叙述一人一事,还是描写一景一物都喜欢笼统地叙述,用一些大词概括,这样,写出的作文就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片段作文训练,就要求我们如实地描写所见、所闻、所感,把内容写得具体、生动、形象。

要把作文内容写得具体,必须细致观察事物,这和写生一样。写生是把眼睛看到的东西用笔描绘出来。我们用语言描述事物也是这样。首先要用眼睛抓住事物的特征,而且要认真地看,确实认识了才能动笔写。只有观察得全面、细致,才会写得具体、真切。因此,我们练习写片段作文,首先要学会并掌握观察的方法。应当怎样观察事物呢?被观察的事物不同,观察的重点也不相同。

观察人,重点要看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

两个红军战士

吹笛子的是一位老红军。他坐在石头上,赤着脚,身上的衣服很破了,腰里挂着驳壳枪,帽子上的五角星红得十分鲜艳。他颧骨很高,额上的皱纹很深,浓浓的眉毛下面,一双眼睛特别有神。一位十几岁的小红军偎依在他的身旁,右手托着下巴,侧着耳朵倾听。小红军也赤着脚,衣服也很破,搂着一支跟他差不多高的步枪。 这篇文章运用细节描写,勾勒出一老一少两位红军战士的神态。描写得简练、生动,富于生活感。阅读这段文字以后,这两位英雄的战士就仿佛浮现在我们眼前一样。作者为什么能描写得这样形象逼真呢?这是由于作者在仔细观察他们的容貌、服饰、举止、神态等方面,抓住了他们的一些特点,又如实地描写出来。你瞧,战士们的衣服“很破”,“腰里挂着驳壳枪”,表明他们的生活很艰苦,经受了战火的考验;老红军的“眼睛特别有神”,表露出他对胜利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小红军“右手托着下巴,侧着耳朵倾听”,好像那悠扬的笛声,引起他对无限美好未来的憧憬。作者观察了人物的整体形象,又观察到了人物的细节特征,才描写得这样感人至深。

观察一个人,除了观察人物的外貌、服饰外,还要重点注意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想了什么。要多侧面、多角度地观察一个人,抓住特征表现出来,才能把人物形象写得丰满,性格突出,给人的印象更深刻,更鲜明。 观察事,重点要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果。如:

忆铁人

一天,他带我到家属基地去。刚踏进托儿所外门,就听见哇哇的哭声。铁人急步推开保育室的门进去,只见一个小娃正坐在地上哭鼻抹泪。铁人提高声音问:“阿姨呢?”一个敦实淳朴的中年职工家属,抱着个孩子匆匆走来。铁人激动地批评她:“钻工们在一线苦战,你却任由他们的孩子哭?„„”她望着铁人,不做声,不辩解。„„赶我们回去的时候,一位干部随车到前边办点事。当他到了地点下车时,说:“老铁同志,刚才你批评的那个阿姨是个好同志。她抱的是别人的孩子,坐在地上哭的那个娃,倒是她的亲骨肉咧!”铁人睁大了眼:“噢?„„咳!”他向司机喊道:“掉头,回去!”小车急扭过去,冲向托儿所。一下车,铁人就闯进门,四下找着,发现那小娃已洗净了泪眼,正坐在小凳上抱着球玩。他一把把娃娃举起来看着,看着,紧紧地搂在胸前。

这篇短文记叙了铁人视察托儿所的一件事,表现了铁人关心群众,勇于承认错误,严格要求自己的高尚品质。先写铁人批评阿姨任石油工人孩子哭;次写铁人领悟到错怪了阿姨的心境;最后写铁人再次前去看孩子和阿姨。作者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束的顺序观察和写作,事情的前因后果十分清楚、明白。叙事离不开写人,只有细致地写出人物的活动,才能把故事写得有血有肉,具体生动。你看,当铁人明白批评错了阿姨以后,作者观察了铁人的神态和语言,刻画他“睁大了眼睛”,展现出铁人恍然大悟的神情:“噢„„咳!”仅两个字的语言描写,突出了铁人是多么内疚啊!

这个实例使我们懂得,观察一件事,要调查研究它的全过程。细看故事是怎样发生的,怎样发展的,结果又是怎样的。既要观察事情的进程,又要观察人物的表现。一件事写得生动感人,是与作者认真细致的观察分不开的。观察环境,重点还要看各种陈设、建筑位置、物体的轮廓和构造。如:

三味书屋

书屋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上的古树底下有一只梅花鹿。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一张八仙桌,一把高背椅子,桌子上照老样子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戒尺。学生的书桌是从自己家里搬来的,分列在四面,东北角上的那张是鲁迅用过的。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有时把纸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绣像。 《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上学的地方。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具体、真切呢?这是由于作者身临其境地进行了认真地观察,所以才能具体如实地写出来。观察环境,还要按照方位,有一定的顺序。这段文字先写书屋正中,墙上有一幅画,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再写四面是学生的书桌;最后写东北角上鲁迅用过的书桌。全段仅用六句话,就把鲁迅小学时候学习的环境,交待得一清二楚。

观察环境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或从外到里,或从里到外,或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或从中间到四周,或从四周到中间。不管按照什么顺序观察,都要抓住环境特点,确定好观察点,按照空间位置的顺序仔细看,才能把环境写得既有条理,又形象逼真,使人读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观察景物,要看清景物的形状、色彩和动态。世上千景万物,总各有一定的样子,具有不同的色彩,而它们的姿态又是各式各样的。如:

小城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发散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从天际飘来的一片片红云中。小城的花园更美。这里栽着许许多多榕树。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阳光,挡风雨。树下摆着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

这段景物描写,就像是一幅恬静优美的风景画,使我们受到强烈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小城多美,多么可爱啊!所以产生这样的效果,是因为作者描绘了树木的颜色、形状和动态。你看,“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从天际飘来的一片红云中。”用“红云”作比,贴切地写出了凤凰树花的颜色和形状;用“热闹,笼罩,飘来”等词,形象地勾勒了凤凰树花盛开时的动态。你再看,“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阳光,挡风雨。”用“绿绒大伞”作比,把榕树的颜色、形状描绘得十分形象;而“密不透风”,则夸张地写出了树叶的茂密。“撑开”,准确而鲜明地写出了榕树的姿态。由于作者观察得精细,抓住了小城景物特征——凤凰树花和榕树的特征,才把小城的景物写得有声有色,充满诗情画意,使人产生“人在画中”的感触。

观察描写景物,还应该把自己的体验写进去。这就要求我们,不仅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嘴尝,用手摸,用这五种器官观察、体验,能多角度、多侧面地接受信息,把观察、体验到的景物全面地、真实地描绘出来。

除注意观察环境、观察景物外,还要注意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气候下,环境、景物的不同变化。同一环境、景物,春、夏、秋、冬,各不相同;早上、中午、晚上、夜间,也不一样;而在风、雪、雨、雾、霜中,更有差异。

从上面讲的看来,必须在平日养成观察的习惯,并且善于观察。只有在生活中,时时、事事、处处都注意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才能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把文章写得具体、形象、生动。

(二)叙事要做到条理清楚

“言之有序”,是写好片段作文的第二个要求。一个片段是由一个个句子组成的。片段要一句一句地叙述,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要有一定的顺序,条理要清楚。

写人叙事的片段,可以采取先总述,后分述的方法。总述部分,可以对所写的人和事先做总的叙述和介绍,使读者先对人和事有个完整的印象,然后再举出实例,具体加以介绍和叙述。如:

推车

王小刚同学是个助人为乐学习雷锋的好孩子。有一天放学后,他背着书包走在马路上,看见有位农民伯伯吃力地拉着一辆满载蔬菜的车,慢慢地在上坡。王小刚三步并做两步地跑过去,把书包挂在后车帮上,弓着背、弯着腰,猛地一推后槽帮,那车轱辘突然陷进了一块小洼地,一动也不动。小刚抬起头,看了农民伯伯一眼,大声喊:“一、二、三!”猛地一使劲,车又平缓地上了路。农民伯伯望着小刚涨红的面孔,感激地说:“谢谢你!”小刚摆摆手,背起书包回家了。

这段文字的开头,先用一句话对王小刚做了总的介绍。这样,我们就对王小刚有了总的印象:助人为乐。他到底怎样助人为乐呢?接下去,叙述了一件具体事情,采取了先总后分的写法。总述,要写得概括,一般可用二三句话点明总的情况;分述,要具体地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把人物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一一具体地写出来。写出事情的特点、人物的特征,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为了表达的需要,也可颠倒总述、分述的位置,先分述,再总述。写人的片段离不开写事,因此可以按照事情发生先后的顺序叙述。

雨夜

夜很深了,周总理还在灯下紧张地工作。突然一阵雷声,下起大雨来了。

不一会儿,邓妈妈一手打着雨伞,一手拿着雨衣,来到小郭站岗的地方。邓妈妈对小郭说:“总理让我给你送雨衣来了,快披上吧。”

邓妈妈帮小郭披上了雨衣,又说:“总理让我告诉你,打雷下雨的时候,不要站在大树下。”小郭听了,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记叙了敬爱的周总理让邓妈妈送雨衣给警卫战士小郭,并叮嘱小郭,打雷时,不要站在树下。这篇短文,为什么脉络写得那么清楚、有条有理呢?这是因为作者严格地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的顺序,一步步地有条理地写出来的。按照顺序写,动笔之前,应该反复考虑文章的内容,什么先写,什么后写,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段与段之间怎样过渡,怎样照应,文章的脉络要理得一清二楚,然后再动笔写。 状物的片段,还要特别注意描写顺序,使句与句之间衔接紧凑,意思连贯。如:

我的“小花鹿”

小花鹿可真讨人喜欢。圆圆的脑袋上,一对粉红色的小耳朵向上竖着,仿佛在倾听周围的动静。脸上嵌着两只明亮的眼睛,透蓝的眼眶里,那圆溜溜的黑眼珠还真有神采呢!一张小嘴微微撅着,像是要跟我说话。“小花鹿”的身体是桔黄色的,上面还有大红色的梅花斑纹。它那条又小又短的尾巴向上翘着,显出一副调皮的样子。我在它的脖子上系了一条绿丝带,打了个蝴蝶结。这一下,它变得更加神气和漂亮了。它整天静静地蹲在我的写字台上。

这是一段状物的文字。状物,就是对动物、植物、器具、建筑等做具体生动的描摹,类似美术中的素描或写生。这段文字,先写小花鹿的脑袋,再写身体,接着写尾巴,最后写脖子上的装饰物。而脑袋,又是依照耳朵——眼睛——嘴的顺序从上到下写的,句与句之间衔接得也很紧凑,条理分明,丝丝入扣。

写景状物,要紧的是抓住特征,有条不紊,写得具体生动,给人以亲眼所见、身临其境的感受。

通过以上实例分析,我们可以领悟到,写好任何一个片段,重要的是要按照顺序观察,按照顺序描述,只有这样,才能写得有条理。

(三)围绕中心展开段落

一篇文章,从开头到结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的每个段落,都紧紧围绕中心意思展开。一段文章,实际就是一篇文章的雏形。每个段落,都有各自不同的中心。这一段文字,就是围绕这个中心展开的。凡是中心明确的段落,人们读后就能抓住这段话的主要内容。而中心模糊的段落,材料必然组织得紊乱,使人读了不知所以然,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淡漠了。

一个段落的结构,一般可以分为三部分:段的中心,段的展开,段的收笔。段的中心,往往用一句话来概括,点明本段的主要意思、写作重点和范围。全段围绕这句话选择材料,组织材料,展开段落。段的收笔,指的是一个段落的结束句。

这些段落,中心句写在开头,开宗明义指示读者。下面内容就是围绕一个中心展开的:

松鼠

松鼠喜欢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十分机灵。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树干,它就躲在树枝底下,或者连蹦带跳地逃到别的树上去。晴朗的夏夜,松鼠喜欢在树上高兴地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它们好像怕强烈的阳光,白天常常躲在窝里歇凉;只有树枝被风刮得乱摇晃的时候,它们才到地面上来,但从来不接近人的住宅。

这段话讲的是松鼠的生活习性。全段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段落的中心句,它揭示了全段的主要内容,规定了所叙述的范围。段的展开部分,具体描述了松鼠“怕人”,喜欢“跳着叫着”、“怕阳光”、“不接近人的住宅”等几方面特点。由此可见,段的展开部分写什么,怎么写,都要围绕段的中心进行叙述。只有这样,才能既突出了段的中心,又能叙述具体。

有些段,中心句写在段的中间。这种中心句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如:

南京长江大桥

清晨,我来到南京长江大桥。今天的天气格外好,天空飘着朵朵白云。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波涛滚滚的江水中九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正桥连接着22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桥上面。大桥分为两层。底下一层是火车道,铺着双轨;上面一层是公路,公路两边是人行道。宽阔的公路上,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

这段话的中心是:“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它夹在八句话的中间,把本段自然分为两个层次。前一个层次,依次交待了人物、时间、地点;后一个层次,具体叙述大桥究竟怎样“壮丽”。中心句把两层意思巧妙地连接起来了。

有些段落,中心句写在段落的结尾。它起到突出段的重点,小结这一段主要内容的作用。如:

缝纽扣

放学后,王老师把我叫到她的身边说:“瞧,你的纽扣掉了,怎么都想不到缝一缝。”说着,她戴上了老花镜,从抽屉里拿出针和线,准备帮我缝纽扣。可是,丢掉了的纽扣到哪里去找呢?我刚想发问,只见王老师打开一个小盒子,咦,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扣子。她选了一个和我衣服上相同的扣子,就一针一线地缝起来。一会儿,纽扣缝好了,她拍拍我的肩膀说:“回家去吧,当心别再掉了纽扣。”我望着王老师慈祥的面孔,心想:她对我们是多么关心啊!

这一段话,具体叙述了王老师为“我”缝纽扣的全过程。段的展开部分,抓住人物特征,细致地描绘了人物的语言、动作。最后一句:“她对我们是多么关心啊!”既收拢了全段,又表达了作者对王老师感激、赞扬的深情。

认识中心句,对我们提高写作能力是大有帮助的。它能促使我们读文章时抓住中心,理解内容,读懂文章;写文章时能紧紧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组织材料。

中心明确,篇幅短小,条理清楚,语言活泼,内容具体,这是写好片段作文的基本要求。

要想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就需要我们扎扎实实地从练好片段作文入手,多观察,多体验,多实践,多练笔,奠定坚实的写作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