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教学研究 > 教学汇报 >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创新刍议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创新刍议

时间:2022-10-30 10:00:03 来源:学生联盟网

摘 要: 《中国旅游地理》是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教学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本文从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学生兴趣及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等方面对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作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 《中国旅游地理》 教学方法 创新

根据《中国旅游年鉴》,1978年国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正式设立了旅游教育机构,同年我国第一所旅游中等专业学校——南京旅游学校诞生,第二年我国大陆的第一所旅游高校--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成立,旅游教育开始步入正轨。旅游地理教育是伴随着我国旅游教育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作为研究人类旅游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之间关系的学科,它与旅游心理学、旅游管理学、旅游经济学和旅游学一直被列为旅游学科体系中的五大基础分支学科。

在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中,规定中国旅游地理与旅游概论、旅游政策与法规、导游业务等并列为主干专业课程,是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本文从教学方法创新的角度,谈谈如何在具体教学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一、更新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兴趣

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文化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地理在初中作为副科,更加不受学生重视,很多学生连最基本的地图识图能力都不具备,而本门课程是建构旅游专业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基石,所以我们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积极贯彻教改理念,落实理实一体化思想,结合学生年龄、知识掌握程度及本专业的特点,积极采取多种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加强学科渗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国旅游地理》是介于地理学、旅游学之间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交叉学科,与历史学、民俗学、宗教学、建筑学、园林学、文学等学科也关系密切。我们在讲授课程知识的同时应该把相关联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多学科地渗透教学,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我们在讲述苏州寒山寺之前,如果首先带着大家回忆起唐代大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在学习南京中山陵的时候,首先介绍孙中山先生的事迹,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2.积极推进项目课程体系建设,调动学生参与意识。

我们在教学中打破旅游地理学科化的知识体系,积极推进项目课程模式,从导游的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出发,依据岗位工作任务,把《中国旅游地理》教材重新整合为三大项目课程,即旅游地理学科的发展与研究方法、中国的旅游资源概述、各大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在此基础上又组建了一系列行动化的学习项目。我们在制定学习项目的过程中,注意吸收来自学生的声音,引导学生一起参与到教学内容的制定、教学手段的应用中来,充分遵循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宗旨,充分考虑到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实际需求,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分类和归纳能力、比较和鉴别能力、图像与判读能力、判断与推理能力,最终养成良好的旅游地理思维品质。

3.突出乡土内容,提高学生积极性。

我校位于江苏,学生基本来自当地,毕业后主要在徐州当地工作,而徐州当地的旅行社的主要业务也集中在华东地区,根据我校办学层次和学生实际情况,在讲授我地所属的华东旅游区时,对本区旅游资源的形成、旅游资源的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讲授得特别详细,也大量扩充了教材的内容,特别是有关徐州当地的旅游资源。由于这些内容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学生相对熟悉,加上既是学生参加导游资格考试的必考内容,又是学生参加工作后经常能用到的东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4.引导学生主动性学习,凸显学生主体性。

知识只是基础,能力才是归宿,中职学生虽然基础比较薄弱,但同样自尊自强,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渴望收获学业的成功。不过他们有学习热情,但缺乏学习的方法。所以我在教学中,注意“授之以渔”,把繁杂的教学内容具体模块化,在每节课上课前,都布置给学生具体而实际的准备任务,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前做好课前预习;上课时,加强师生互动,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到上台讲述个别知识点,再到讲述知识片段,最后师生联手制作课件,共同完成教学,这样在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有了成就感,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为学生学习其他知识奠定基础。

二、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地理教学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们必须积极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新的教育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手段。只有占领知识与科技的高地,跟上时代进步的节奏,我们才能在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课程的展示手段和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地理教学中的时空变化等教学难点,创新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1.充分利用地图等传统教具服务教学。

中职阶段的《中国旅游地理》的教学是在初中《地理》的基础上进行的,旅游地理是地理学和旅游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地理学当然是学习旅游地理的基础。我们必须熟悉和掌握地图等地理教学的传统教具,利用它们来服务《旅游地理》的教学。特别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的地图,学习《中国旅游地理》必须在对地图熟悉和掌握的基础上进行。我在实际教学中较多地利用了地图,比如: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各类插图;在课堂上悬挂地图;在黑板上画出城市、景区的略图;在教学中展示自己、同事或者同学们在外出参观时拍摄的相关景点图片,等等。通过地图教学,学生在“看”中学,在“图”中做,有效地促进了教学效果。

2.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和网络,扩大信息来源。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各种传媒丰富着我们的生活,也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我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同学们观看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的《走遍中国》、科教频道的《探索发现》等节目,扩大同学们的视野;翻阅本地《都市晨报》、《彭城晚报》中的《旅游周刊》,了解本地旅游界的新动向;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布置学生带着具体的任务上网搜寻有关教学资料,等等,通过这些手段,进一步丰富了教学途径。

3.积极制作多媒体课件(PPT)辅助教学。

中国旅游地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重要课程,但是由于诸多原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能到全国各地都走一走、看一看。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利用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播放各地旅游景点的风光影片,同时积极制作PPT,辅助教学,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突破时空的限制。近几年来,我们的外地景点教学都是利用PPT完成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走出校门,深入景点实地教学。

徐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景点众多,尤以“汉代三绝”闻名全国,所以我们在本地景点教学中,带领同学们深入景点,使学生身临其境,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与其他专业教师配合,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讲解训练,多方面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5.利用网络,开辟第二课堂。

网络的发展,改变着社会,也改变着人们的交流方式,我在网络上通过开设博客和QQ空间,提供大量的学习素材,既供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又和学生即时互动,通过这样的方式既有效利用了网络这一平台,向学生提供了继续学习的机会,避免了由于受到授课时间的限制,无法向学生全面介绍相关背景知识的遗憾,又拓宽了师生交流的渠道,促进了教学相长。

中国的旅游业正在蓬勃发展,中国旅游地理的教学也必将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而继续发展,愿我们共同努力,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年鉴.

[2]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指导方案.

[3]徐州市教科所.现代教学理论与实践资料汇编.

[4]龚春燕与创新学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王雁.实用、完善、创新——评高教版《中国旅游地理》.西北职教,2007,(4).

[6]刘燕.多媒体技术在中国旅游地理学科中的应用.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