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 体育与健康大单元及课时教学计划设计的思与行——以四年级垫上技巧为例

体育与健康大单元及课时教学计划设计的思与行——以四年级垫上技巧为例

时间:2023-01-16 18:10:03 来源:学生联盟网

裴绍志 杨岚 吕俊杰 李淼华 张陆

(1.天津市滨海新区教师发展中心,300480;
2.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中心小学,300480;
3.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河西第一小学,300480;
4.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河西第三小学,300480;
5.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盐场小学,300480)

体育与健康大单元教学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策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年版)》]教学要求认为:“大单元教学是指对某个运动项目或项目组合进行18课时及以上相对系统和完整的教学。”这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认识体育与健康大单元教学的概念,应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后给予准确定义,以清晰界定什么是体育与健康大单元教学。

1.从《课标(2022年版)》角度分析

以(大)单元教学站位,要立足(大)单元,上接学科核心素养,下接知识点目标与要求[1],由此可以简单了解大单元的轮廓。再通过解读《课标(2022年版)》的课程目标与学习目标,就可以清晰了解,当下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核心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并且以发展课程核心素养为方向设计各个学段的学习目标。解读《课标(2022年版)》的教学建议,就可以认识到之所以开展大单元教学,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课标(2022年版)》的教学要求中建议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学期至少选择一项原则上是两项专项运动技能的学习,七八年级在6类专项运动技能中选择4类,每类选择1项运动技能学习,九年级1年选择1项专项运动技能进行学习,所以大单元教学目标可以围绕学期目标的实现进行细化。

《课标(2022年版)》提出了以教会、勤练、常赛为抓手,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习惯,同时提出了改革教学内容与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所以大单元教学基本抓手与方式一定要服务课程理念的落实。

2.从课程实施与教学内容的角度分析

一个(大)单元就是一个微课程,所以,大单元教学的基本结构应是包含了课程所有基本要素的完整体系,如,目标、课时、情境、任务、知识点、教学评价等要素,

教学内容一般是由3类技能下多个运动项目或一些一般和专项体能构成的,由于体育运动项目种类丰富,所以体育教材也应丰富多样。《课标(2022年版)》中分为6类。无论哪一类教学内容,都是服务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发展的载体。所以大单元教学内容的纵向形成,不是过去运动项目单一的拆分,而是环环相扣的结构化内容的组合,指向学生学以致用的深度学习需要。

综上所述,体育与健康大单元教学概念可定义为专项运动技能下运动项目或组合在一个学期内,至少进行18个及以上课时的连贯系统学习,它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为引领,以教会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为核心任务,利用环环相扣的结构化学习内容,在深度学习情境中进行教、学、练、赛、评一体化的教学。

实施体育与健康大单元教学,首先要进行大单元的教学计划设计。如何进行设计呢?在大单元设计中要综合考虑单元设计的要素,包括名称、课时、目标、情境、任务、活动、资源、评价等,并以相对规范的格式呈现出完整的设计方案[2]。体育与健康学科要考虑学科的特点,重点参考课程理念与课程实施的教学建议,在大单元设计要素上,一定要有体育的“味道”。也就是将其他学科共性的名称、课时、目标、情境、具体任务、真实活动发生、评价等要素进行《课标(2022年版)》下的体育化诠释,同时还要将课堂教学中所特有的运动负荷加入其中,使其结构完整。同时在格式设计上也要考虑体育学科的特点,在继承的基础上有创新的发展。在保留表格化的基础上,围绕课程核心素养培养进行设计。

1.大单元名称设计

从传统设计角度分析,单元名称设计一般是以运动项目或运动项目下的某项运动技术或技能,加以年级或学段直接命名。如,《三年级小篮球:行进间运球》《八年级蹲踞式跳远》等。大单元名称如果仍以运动项目进行命名,一定要考虑其所含教学内容容量,要在全包括的前提下进行名称设计,如,《七年级蹲踞式跳远与50m跑组合单元教学设计》。也可以根据单元内运动项目组合或运动项目下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进行主题命名,如,《小学五年级“篮球夏令营”主题单元教学设计》等。

2.大单元学习目标设计

依据学生特点、各学段核心素养目标,结合项目或主题本身的知识、技能、体能与方法,从3个方面设定,即运动能力(技能与体能、知识与方法)、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特别在运动能力目标的设计上一定要明确掌握什么知识和方法,学习什么技能及学到什么程度,发展什么体能及发展到什么程度。在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的目标设计上,应以教学内容所蕴含的育人价值为基础,围绕的学习内容在真实运用的情境下可能产生的育人价值进行设计,设计要具象,不能模糊。如,通过个人体育健身计划制订与实施,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在各种比赛中,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尊重对手、文明礼貌等品德。

3.大单元教学内容设计

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要出发,以掌握专项运动技能为抓手设计结构化教学内容,其结构框架要素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战术运用、体能、展示与比赛、规则与裁判方法、观赏与评价等。其内容设计核心抓手是如何服务学生“学、练、赛”一体化结构发展。如,《八年级“篮球赛季”主题单元教学设计》的教学内容设计为: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持球突破、接球三步投篮、2种“2VS1”战术、3VS3比赛与规则、发展综合体能的组合。

4.大单元重难点设计

根据目标实现与学习内容设定具体重难点。如果目标设定得非常清晰,可以不设定重难点。因为大单元的内容基本是一个运动项目的结构化内容,或是几个运动项目的组合,设计重难点本身就是一个难点。所以建议在目标设计上要具体、明确,能够真正引领教、学、评。

5.大单元课时量设计

大单元课时量的设计可根据学习内容的容量,立足目标实现,指向运动技能“学会”而确定课时量,一定是18个课时以上。要着眼学生的学习实际和技能获得的需要,尊重技能发展与掌握的基本规律,不能仅局限于18个课时。

6.大单元课时内容设计

大单元课时内容设计应服务大单元整体结构化的设计需要,从横向与纵向2个方面进行一体化设计。横向是以课时实施为纲,指向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学习评价、运动负荷的整体构建,这些要素的设计要围绕核心素养目标实现,凸显《课标(2022年版)》新理念、凸显体育“味道”。其课时教学内容设计应是结构化内容,也就是一个或一个以上运动技能与实际运用中的各种可能连接的技术。如,篮球的传球,其单一技能的结构化设计,可以开放性设想,其技能或技术运用中,可能要面对的防守、技术运用衔接等,这些与之在运用中可能发生的技能与单一技术或技能的组合,就可以设计为本课的单一技术或技能的结构化教学内容主教材内容,在辅以体能安排。《课标(2022年版)》建议每课时10分钟左右体能练习,则可以将所有显性内容全部体现;
其课时教学目标在单元中设计,设计者要考虑后期课时计划的完善,所以要设计核心素养下的核心目标即可;
在教学活动中设计者要考虑目标的实现,从真实情境的角度设计组织与要求,在具体教学策略层面的设计要从深度学习的角度,以“学、练、赛”一体化进行设计,再辅以本课教师与学生要重点评价的内容,总体形成在真实情境下(组织与要求)“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的基本框架;
在运动负荷的安排上,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在《课标(2022年版)》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调整。

课时纵向设计要充分考虑大单元结构化学习内容在整体学习的二次构建,要处理好课时与课时之间的进阶关系,其核心要素(运动技能、体能、学、练、赛)纵向关系也要具有纵向关联性,要互为基础或方向,进行滚动式推进设计。在设计中要依据“学以致用”的理念,遵照《课标(2022年版)》提出的“避免孤立、静态地进行单个动作技术、单个知识点的碎片化教学”的要求,从“用”的角度设计每个课时的运动技能学习内容,使每节课的运动技能学习内容,都能自然地融入到未来的“赛”中,从而保障所有核心要素纵向内容形成一个整体,服务于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目标实现。

7.大单元总体评价设计

《课标(2022年版)》评价建议提出:要紧扣学业质量,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以专项运动技能为主),评价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其具体评价方式要依据实际,选择过程与终结、定性与定量、相对于绝对、教师与学生相结合的方式。在实际操作中,要以“学会”为依据,设计明确的评价标准(量性与质性),评价本单元的基本学习情况。框架设计既能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要,又符合《课标(2022年版)》教学建议与评价建议的基本要求(表1)。

表1 X年级XXX与XXX组合单元教学设计(格式样例)

课时计划的设计是连接大单元设计与实施、《课标(2022年版)》理念及教学建议与大单元教学设计意图“落地”的具体体现。大单元下课时计划应立足单元计划的整体目标实现,以大单元设计格式下诸要素为基本抓手,从学情分析入手,尊重学生与教材实际,依照《课标(2022年版)》的教学要求与课程理念,以“学、练、赛”一体化教学为主线,以深度学习为主要策略,设计“学、练、赛、评”的过程。

1.课时目标设计可视化

立足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理念,围绕大单元课时核心目标,课时计划的教学(学习)目标应分层设计,让不同能力的学生在不同层级的挑战性目标引领下都得到发展。要面向所有学生从3个方面设计本课时需要达成的目标(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其中运动能力目标设计要细化并明确各个层面的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达到具体、明确、可评、可测的基本标准。

2.课时教学内容设计结构化

《课标(2022年版)》教学建议提出,教学内容要结构化,这个结构化不仅是单元设计,而是要贯彻到课时。所以在进行课时计划教学内容设计时,本课主教材(单一教材的结构化学习内容)要立足于本课的“用”进行二次结构化处理,设计中仍然要呈现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或技能组合)、体能、展示或比赛等结构化学习内容链条。在设计中,将以上结构化知识与技能,按照“学、练、赛(比赛、游戏或展示)”的顺序进行一体化设计,使“教会、勤练、常赛”课程理念落到实处。

3.课时教学重难点核心化

课时的教学重难点应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结构化教学角度入手,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3个方面入手,确定显性和隐性的重难点,同时这个重难点应是本课教与育的核心内容,从而保障课时教学中的教与育都有核心抓手。

4.教学策略深度化

设计课时计划时应以学生为主体,立足真实情境,围绕深度学习和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目标。设计中应有针对兴趣的激发和重难点的突破的教学手段;
要有交流与合作的学习过程;
教师评价设计要服务优秀方法的推展和行为品德发展的引导;
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指向技能或技术学习后小目标的实现;
所有方法与手段设计全部指向各个层级的学生“学会”。最终指向通过教师的教更好地服务学生核心素养,即“以学生发展为本”。

5.课时教学组织情境化

《课标(2022年版)》提倡情境化教学,所以在课时计划的教学组织设计时,要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考虑学以致用和学习兴趣保持的需要,从实际应用角度、学生素养发展角度出发,倒推设计出不同学段、不同能力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境,让分组与活动场景设计符合结构化内容与深度化学习的展开。同时教学组织设计前后要连贯、简练、实用,其具体形式要服务教与学,保障教学活动的真实发生。

6.课时教学要求育人化

教学要求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发展的方向标,所以课时计划设计中要明确教学要求的价值,从主导性出发,将需要引导的内容通过要求进行设计。体育教师应引导和发展的主要内容是学生核心素养,所以在要求设计中,应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3个方面的发展入手设计教学要求,从而帮助教师将学生“导”向核心素养发展之路。

7.课时教、学、评设计一体化

要保障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落地”,需要有效课堂作为支撑,而有效课堂基本的特征就是“堂堂清”。这就意味着每节课都要将教师教多少、学生能学多少、学得如何进行明确,才能保证“堂堂清”。在做好教与学设计的同时,还应做好对教与学的评价,使评价设计和教与学形成支架关系。在重要学习部分的教与学后,设计教师评价学生学得如何,学生自评学得怎么样,学到哪里等环节,从而保障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以“小步子”形式向前发展,避免教学进入结束环节,假定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却难以挽救的现象出现,支撑课堂教学走向有效。

8.课时设计练习次数要量化

《课标(2022年版)》课程理念提出了要以“教会、勤练、常赛为抓手,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习惯”。勤练是连接教会和常赛的桥梁,是学生形成运动技能的重要路径,所以勤练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评价设计是否体现出了勤练?首先,在设计中应体现学生主体性,在精讲多练理念下设计出足够练习的时间和空间。其次,安排好不同层级学生明确练习次数,使练习在量化引导下让每个练习内容都有量的积累,为学生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提供基本保障。

9.课时教学时间安排弹性化

体育课堂教学完整结构的时间设计,各个版本的体育理论(概论)基本都有清晰规定,那就是开始与准备部分的时间占比为15%~20%,基本部分时间占比为60%~70%,结束部分时间占比为10%~15%。设计中要在尊重这个基本范围的基础上,在确定具体活动时间时,考虑生成的可能性,预设时间的范围要有弹性空间,这样才能保障教学设计不是流于形式,确保未来预设与生成的时间基本保持一致,保障教学设计的价值最大化实现。

10.运动负荷实效化

《课标(2022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每节课的群体运动密度应不低于75%,个体运动密度应不低于50%,运动强度(班级所有学生平均心率)应在140~160次/min。课时计划运动负荷设计要遵从《课标(2022年版)》要求,在具体设计中,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教学内容、组织、策略实施的实际预设,预设出运动负荷量与强度值,保障学生的运动负荷在中等强度以上,确保体育课堂的健身性得到实效化体现。

11.德育教育设计细节化

课堂教学是体育教育的主渠道,是体育教育完成育人任务的主阵地。所以课时教学设计中必须将育人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给予重视,确保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目标的达成。在设计时应在课的开始、互动、交流、难度教材学习、勤练、游戏或比赛、结束等环节有意设计德育教育细节,围绕体育品德目标,健康行为目标实现进行设计,与教学要求、评价设计相融合,确保课堂“以体育德”的目标实现。

12.安全教育设计贯穿化

课堂教学安全是任何时期都要重视的问题,它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基本保障,是一切课堂教学要素设计前首要考虑的因素。因此,课时教学设计中一定要有安全教育与措施,这既是健康的需要,也是顺利开展体育课堂教学的需要。在课时计划中,在开始、准备、基本、结束部分都应该设计安全教育内容,从而服务于后期教学实施的顺利进行。

13.作业设计延伸化

《课标(2022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学生校内一小时体育锻炼、校外一小时体育锻炼”要求,加强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结合。为了能落实这些理念与要求,建议在设计中建立学习系统,形成以课堂为发端,延伸引导课间、课外活动、素质拓展课程、家庭锻炼学练链条的思路。在教学设计中,要通盘考虑学生的发展,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将课堂勤练环节练习不足的内容、服务教会的预习或微课、学生增强体质的学练内容等作为作业,服务学生“校内锻炼一小时、校内锻炼一小时”,服务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

依据《课标(2022年版)》教学建议,开展有丰富内容、有真实情境、有多种方法、有良好互动的实践活动。教师要将学、练、赛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充分“动”起来的过程中享受运动乐趣,形成丰富、深刻的运动体验,在做中学、学中思、思中得。在具体贯彻实施中,要认真依照备课的预设,开展好教学活动。同时实施大单元教学设计时,在开展过程中要重点做到以下几点,从而保障教学有深度、有实效,服务学生核心素养得到发展。

1.大单元教学设计实施要一气呵成

在大单元教学实施中,应避免将大单元进行小单元罗列设计,在实施中切割教学。应将大单元的所有课时设计在一个学期中连贯实施,保障大单元的教学设计目标得以实现,保障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发展,保障学生的运动技能得以形成。

2.面向全体提出差异性挑战性目标

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根据课时目标设计,在保障合理利用时间的前提下,面向全体学生,用简练的方式提出差异性目标,确保所有学生都知道自己本课的挑战性目标是什么,从而保障全体学生在差异性的、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引导下,核心素养都有所发展。

3.发挥教师有价值的主导作用

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确立服务学生个性发展的观念,将课堂的中心归还给学生。这不是弱化教师的主导价值和作用,而是改变了体现的方式。教师应着眼学生学习核心知识、获取方法和原理、体验成功的需要,发挥新型的主导价值,通过引导、维持、促进等方式帮助学生的学习走向深度。

4.创设真实学习情境,以问题为导向,引发沟通与交流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设计的组织预设,形成真实的学习情境,根据教学计划组织与要求的设计,创设出真实的学习情境,以保障在学习结构化学习内容时,能自然助推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在教师和同伴的引导和辅助下,解决自己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行为真实发生。

5.兴趣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参与度处于高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在遵照备课预设进行授课的前提下,教师要紧紧抓住不同年龄学生的兴趣所在及兴趣保持的要素,因势利导地将设计好的利于学生保持兴趣的手段与方法运用出来,保障学生的学习始终兴趣盎然,处于高水平的参与状态。

6.开展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让学生体会成功

没有评价就没有学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教学设计中的学、练、赛、评自然串联起来,让每一个重要的教学节点都有评价。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维持的作用,在一堂课中依据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在学练过程中通过自评、互评,验证自己的学习情况,了解自己是否达到了标准,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个过程就是体会成功的过程,也是不断建立自信的过程。

7.落实“学、练、赛”

在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要着眼“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目标,利用教学设计的结构预设进行教学,使教学服务于全体学生的学习成长,并尊重运动技能发展的规律,让学与练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勤练发展,同时着眼学生的应用需要,让练与赛(游戏、展示、比赛)紧密结合,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展示或比赛中得到应用验证,促进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发展。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体育锻炼和比赛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促成学生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

8.注重健身性,保障运动负荷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健身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做到精讲多练,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实践活动,保障学生每堂课的运动负荷能够达到《课标(2022年版)》的建议水平。

9.时时关注安全

安全无小事,在课堂教学中,从组织、器材摆放,到学、练、赛活动,都要提示安全。可以安排课堂安全员,帮助教师提示安全,或帮助教师进行管理,避免安全问题出现。通过这样的方式,建立学生安全活动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行为素养的发展。基于上述内容,本文以水平二(四年级)《垫上技巧》大单元为例,呈现大单元教学计划(附件1)。结合单元课时内容的典型性,对以复习教材横叉、纵叉、滚翻类等组合为主的第3、第4课时、以新授与复习组合的滚翻结合肩肘倒立课时为主的第8、第9课时、以复习及前后新授组合的滚翻、肩肘倒立结合跪跳起课时为主的第13、第14课时、以创编为主的第18、第19课时计划进行典型呈现(附件2~附件9),其他13个课时基本可以归类为这4个类型,此处不再具体呈现。所有课后反思略。

附件1:

四年级垫上技巧大单元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建立正确价值观、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促进学生必备品格发展与形成;
坚持“健康第一”基本理念,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服务学生运动技能形成,体能良好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选择依据《课标(2022年版)》内容要求,依据教学内容结构化的基本思路,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确定复习水平一阶段已经学过的滚翻、前滚翻、横叉、纵叉、仰卧推起成桥等基本动作;
学习适合水平二学生能力水平的后滚翻、跪跳起、肩肘倒立、前滚翻成蹲立等基本动作;
学习并掌握规则,根据基本规则选择4~6个基本动作串联形成成套组合动作,依据规则参加班级技巧展示与比赛等为学习内容。

这些学习内容可以较好地提高学生的身体自我控制能力、有效发展学生灵敏、柔韧、协调、力量等身体素质。由于学习技巧要通过不断练习才可以达到基本的学业质量标准,同时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间进行保护与帮助,这些因素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安全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与审美意识,并能较好地培养学生创新、沟通、合作、评价能力,以及文明礼貌、追求卓越、挑战自我、克服困难和战胜困难的优秀品德。体能教材是依据《课标(2022年版)》体能发展的内容要求,将11项体能敏感发展期的部分内容系统地安排在各个课时中,在满足每节课10分钟左右体能练习的基础上,确保学生体能系统全面的发展,从而为学生身体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生理特点:一般为9~10岁,总的而言,身体发育处于相对平稳阶段,由于其骨骼发育特点,要特别注意身体姿势的培养。四年级学生肌肉中含水率较高,肌肉细长而且柔嫩,因此,应多安排中、小强度的练习活动,不易安排静力性或爆发性练习内容。四年级学生的心脏容积和血管容积之比小于高年级,因此,不宜进行过分剧烈或耐久性过大的练习活动。

四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感知动作的要领比较笼统,容易混淆相似的动作。学生注意力不够稳定持久,有意注意虽有发展,但还很不完善,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较差。无意记忆还占相当优势,因此讲解不宜过长,叙述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要提纲挈领。情绪较稳定,对情绪的调节能与某种道德规范相联系。四年级学生集体意识与自我评价意识开始形成,其兴趣由个人活动逐渐转至集体而有组织的活动,特别愿意选择合得来的学生结成一组。

四年级学生已有技巧学习经验:根据学习计划,四年级学生在水平一阶段已经学习并能完成前滚翻、连续前滚翻、横叉、纵叉、仰卧推起成桥等基本动作,但对技巧练习的基本保护与帮助没有清晰的认识,对技巧学习的兴趣一般。

四、单元目标

依据《课标(2022年版)》学业要求、学业质量、学段目标、学情分析、教材分析确定单元学习目标。

体能: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发展柔韧、灵敏、速度与力量素质,简单掌握发展这些素质的基本方法,了解发展这些素质的价值。

运动技能:在游戏或其他活动情境中,巩固前滚翻、连续前滚翻、横叉、纵叉、仰卧推起成桥等技巧项目的基本动作技能、方法和知识,学习并掌握后滚翻、跪跳起、肩肘倒立、前滚翻成蹲立等技能的动作方法及要领,通过自主创新组合,掌握多套完整结构的组合动作,了解比赛规则,并能依据规则进行展示与比赛。知道简单的体操锻炼的常识,能简要、客观评价自己和同伴的活动;
了解体操的一些奥林匹克知识,能说出自己喜欢的几个项目。

健康行为:积极参与技巧课的学习,了解技巧活动的安全知识和保护与帮助的方法;
能在体育活动中主动调动自我和同伴学习热情,保持自我情绪的稳定,了解合作和沟通的基本方法,并有主动沟通的行为。掌握技巧比赛等方面的安全常识。

体育品德:在体育学练中,不怕苦累,坚持完成学习任务,愿意在原有基础上向更高目标追求,有挑战自己的勇气和行为;
在比赛中能鼓励自己和同伴挑战自我,按照规则和要求参与体育活动;
在技巧和其他活动中表现出文明礼貌、乐于助人的行为,有责任心。

五、学习内容

四年级垫上技巧运动大单元学习内容:复习前滚翻、横叉、纵叉、仰卧推起成桥;
学习后滚翻、跪跳起、肩肘倒立、前滚翻成蹲立;
基本动作自由组合与展示;
规则与比赛;
体能发展。安排如表1所示。

表1 四年级垫上技巧大单元学习内容

续表

续表

六、评价标准与方法

参考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体育与健康三至四年级全一册》教材127页及《课标(2022年版)》学业质量体操类运动水平二合格标准。评价方法如下。

1.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

操作1:根据学习目标、目标要求、学业评价等综合需要,教师制订运动技能与体能发展的分层目标,目标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制订应具体、可视、可测量、可操作。也就是应将需要评价的内容目标化,让学生清楚每节课具体目标是什么,要评价的内容是什么。将学习目标打印出来,课前让学生提前了解本节课的目标和评价什么。学生以自我运动能力为依据进行3个层次的自主选择(签字或用其他方法确定)。课后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层级目标进行自我评价并签名。小组长进行确认评价,重点关注行为品德部分,认为自评合理不再评价,认为自评有失偏颇,可在签名下面进行标记,如,标记A为减1分,标记B为减2分,标记C为加1分,标记D为加2分。教师通过整体观察最终确定加分或减分,进行拍照或直接保留纸质材料,作为平时分数的依据。

操作2:依据教会、勤练、常赛理念,结合深度学习落实策略,利用比赛的机制,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大单元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多次进行小组技评赛,以学会为评价标准,重点评价技能掌握情况,属过程性评价。以巩固提高课时学习后的小组赛为例,从学会角度出发,从18个组合中选取4~5个组合赋予分数(表格略)。然后小组组织比赛,由组内水平最高者(组内认定)作为评委,依据评价标准进行打分。扣分要素包括准备活动不正确、比赛态度不端正等;
加分要素包括与同伴合作有直接的交流与指导、安全意识强、有鼓励同伴的行为和举动等。

操作3:个人比赛,根据规则、评价标准,师生打分进行计分。

操作4:团体比赛,根据规则和评价标准,评委打分,团体分数是组内所有人的共同分数。

操作5:家庭作业,重点评价学生健身计划制订,属过程性评价。安排学生进行体能诊断,根据自身欠缺部分进行体能发展锻炼计划的制订,计划中要包括内容、方法、自我评价部分;
运动损伤中擦伤、挫伤的处理;
网上观看一场体操比赛并进行评价。教师根据学生三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操作6:计算成绩,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分数比例,进行分数计算。具体比例和计算由教师与学生沟通协作形成方案。

2.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发展学生的素养和各种能力是开展大单元教学的目的,能够评价自己和他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也是实现深度学习的主要策略之一。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化,既要有教师的评价,也要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间的评价,将三者结合起来更利于学生课程核心素养发展。

附件2:

四年级垫上技巧大单元第3课时计划

续表

附件3:

四年级垫上技巧大单元第4课时计划

续表

续表

附件4:

四年级垫上技巧大单元第8课时计划

续表

附件5:

四年级垫上技巧大单元第9课时计划

续表

附件6:

四年级垫上技巧大单元第13课时计划

续表

附件7:

四年级垫上技巧大单元第14课时计划

续表

附件8:

四年级垫上技巧大单元第18课时计划

续表

附件9:

四年级垫上技巧大单元第19课时计划

续表

猜你喜欢 课标技能目标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意林(2021年5期)2021-04-18劳动技能up up!小学生作文(中高年级适用)(2018年5期)2018-06-11拼技能,享丰收学苑创造·A版(2017年6期)2017-06-23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试题与研究·高考理综物理(2016年3期)2017-03-28“转化策略”在课标卷选考题中的应用途径探析福建中学数学(2016年4期)2016-10-19画唇技能轻松Coco薇(2015年11期)2015-11-09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中学英语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中学英语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中学英语之友·上(2008年1期)2008-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