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节日范文 > 建党节 > 从粉丝经济到社群经济:互联网品牌策略新思路

从粉丝经济到社群经济:互联网品牌策略新思路

时间:2021-04-08 09:42:50 来源:学生联盟网

  摘 要: 现代社会,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粉丝经济和社会经济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详细分析了粉丝经济和社群经济的异同,并且解析企业如何实现从粉丝经济走向社群经济,从而达到品牌成功打造的目的,对“互联网+”时代下的企业有一定现实指导意义。最后提出对未来粉丝经济和社群经济的展望。
  关键词:互联网 粉丝经济 社群经济
  一直以来,人群中出色、有独特魅力的人身边总会有“粉丝”追随,而“粉丝”由于喜爱自己的偶像并且愿意为其买单,那么粉丝经济就此形成。此外社群也是自古有之。只是在微信问世的互联网时代,使得社群的“线上”大幕正式启幕。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在创造讯息和传播信息,通过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平台,可以聚集追随者,形成一个个独立的、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的粉丝群体。有的粉丝群发展到后期从而释放出社群的价值。此时,粉丝经济正式走向社群经济。
  “社群”一词最早在美国作家凯文·凯利《失控》中有所提及。美国经济趋势基金会主席杰里米·里夫金在《零成本边际社会》也曾较早地探讨了有关协同共享的全新概念,详细地描述了人们社会生产及生活模式的转变。国内学者也对粉丝经济和社群经济有相关文献著作如《粉丝经济》《社群经济》等,都分别准确定义了这两种经济状态和阐述了各自的运转模式。只是目前现有的研究、文献主要是分别将粉丝经济和社群经济做了定义和划分,或是仅仅在宏观上研究了相关社会组织和经济体,并没有将粉丝经济和社群经济结合起来分析,找出两者间的关系;也没有从实际案例中体现两个经济模式的转换经过。
  一、粉丝经济的实质、特点及运行模式
  粉丝经济泛指架构在粉丝和被关注者关系之上的经营性创收行为,被关注者多为明星、偶像和行业名人等[1]。通俗的讲就是粉丝为了支持自己喜愛的明星偶像,持续消费与偶像相关的一切产品。他们通过消费的方式进行自我表达——“我喜欢你”,其主导核心是粉丝的情绪资本。
  明星、名人有粉丝群体,同样企业也能拥有粉丝群体。例如鹿晗的“鹿饭”、乔布斯的“果粉”、小米的“米粉”等粉丝群体。
  粉丝经济是由粉丝、偶像、产品和品牌四个元素构成的,偶像和粉丝良好的互动是为了让粉丝和产品、品牌建立起信任关系。粉丝经济的主要特点表现为:群体组织性、消费持续性、中心辐射性。
  因此企业大力借力粉丝经济,通常选定一个聚焦的发展方向。给自己贴一个明显的、独特的品牌标签让大家快速选择并且站队。因此,该企业在粉丝同类别的消费或者使用过程中就具有一定的目标购买导向。
  快速聚集这些忠实粉丝,品牌选择的“偶像”必须要和品牌、产品有一定的基因匹配度。比如苹果的乔布斯就将自己的名字打造成了一种文化的符号,他的名字与苹果这一品牌紧密关联。自主打造的偶像优势就在于偶像高度符合自身品牌需求的定位,从另一方面说,企业打造“偶像”也可以增加产品的标签化记忆点,“偶像”可以更好地为产品品牌的传播进行信任背书。
  同时,企业准确找到目标粉丝的痛点,树立出清晰而准确的品牌定位,那么挖掘出的潜在粉丝和用户才会有更高的忠诚度和更高的黏性。小米因为解决了用户使用智能手机高成本的产品痛点而抓住一批喜欢高性价比的用户,海底捞因为解决了用户用餐前的等位时间长且无聊的服务痛点而抓住一批推崇高质服务的用户。由此可见,粉丝的认同感是粉丝经济的基础,他们通过对一个人或一个产品的喜爱,找到了组织,获得了认同感。
  另外,粉丝经济本质是粉丝和偶像间的情感连接,那么在偶像打造成功之后,偶像与粉丝的情感纽带建立与维护就是粉丝经济的最大关键。[2]情感纽带的建立就是品牌或者偶像与粉丝形成高频的互动,使得粉丝群体情绪投入更持续、参与性更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粉丝经济的前提是打造一个“偶像”,而它的基础是构建在粉丝的认同感和参与感上面,通过与偶像的互动增强粉丝的黏性,最终结果显而易见,粉丝经济必然带来丰富的商业价值成果。
  二、社群经济的实质、特点及现状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社群经济”,就是基于移动社交平台,遵循某种兴趣图谱,为特定目标群体提供产品和服务,促进粉丝深度交互和情感体验,激发粉丝自主的参与度、传播力和创造力,通过富有创意的社群运营,形成可持续性的商品价值和情感价值的生产和消费。[3]
  人类一直以来都是群居状态,移动互联网时代,社群依托移动互联网在快速发展、用力成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更加扁平化,可以随时随地随心地与群内成员建立链接与互动。社群经济的主要特点是:(1)情感连接;(2)弱中心化;(3)自组织和再生产性。
  在社群时代中,自组织和再生产都是基于信任的情感连接才能维系,在信任的基础上,社群的成员间才能交互,产生信息和情感等的再生产,而再生产则进一步加强了彼此的信任关系。社群内部的再生产性是社群经济的核心本质。
  粉丝群一般以各个受关注体来分类,形成一个个不同的小群体,而社群的分类则略有不同,加之互联网的普及,现今的社群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能够随时随地真正实现社群内人与人之间的聚合和联系,最大限度地释放社群的价值,所以社群的功能也更加多元化。我们身边的社群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产品型社群——三只松鼠;品牌型社群——苹果手机;兴趣型社群——丽子美妆;知识型社群——知乎、豆瓣;工具型社群——公司微信群;相互交融的社群——“逻辑思维”。
  根据社群经济的特点和分类,我们不难总结出企业如果想玩转社群经济,他需要将原有的粉丝群质变成社群。而只有当你的客户变成用户,用户变成粉丝,粉丝变成朋友的时候,才算得上是社群。
  企业的社群生命力要想持久,必须实现产品和品牌的边际效应最大化。边际效应目前有个误区,很多企业都认为只要粉丝消费、购买的多就是最大的效应。其实不是的,边际效应是让粉丝消费上升到喜爱、形成口碑、并对产品和企业建立信仰的一个升级过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