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节日范文 > 建党节 > 2023年度党课: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百年红色血脉(全文完整)

2023年度党课: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百年红色血脉(全文完整)

时间:2024-03-27 17:00:10 来源:学生联盟网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党课: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百年红色血脉(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党课: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百年红色血脉(全文完整)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炼概括出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全面、深刻地诠释伟大建党精神,解锁了党在百年历程中永葆青春活力的密码,彰显了党不断推进创新的精神伟力,淬炼了党忠诚担当的为民造福品质。精准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时代意蕴、弘扬路径,深入理解伟大建党精神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这里,我讲几点意见,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

人无精神不立,党无精神不振,国无精神不强。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政党、任何一个国家没有赓续传承的精神谱系就没有继续奋进的生命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面回顾了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伟大建党精神则是百年党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着力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既是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髓要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凝聚发展共识的必然选择。

(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坚守共产主义崇高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信仰之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实践马克思主义真理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又指导中国共产党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取得了伟大成就。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百年历程也是坚守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百年历程,它们是百年发展史的信仰基础和精神力量,因此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信仰之基。

坚持真理是指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马克思主义给近代以来的中国指明了光明前景,带来了新的选择,是我们科学认识世界、正确改造世界、主动把握规律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灯塔和方向。百年沧桑巨变,马克思主义并未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退出历史舞台,它以与时俱进的科学品质彰显着真理的力量和道义的光辉,指导着中国共产党克服艰难险阻,不断冲破既有的思想局限、制度藩篱和时代禁锢,不断推进理论创造和论断创新,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过程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理论不断指导着党和国家的事业从青青小苗成长为参天大树,从涓涓细流发展为万里长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就是追求、捍卫和信仰马克思主义真理的践行史。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在血与火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用生命追求马克思主义信仰,在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践行马克思主义奉献全部青春和热情,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引导多元文化思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诡谲多变国际环境中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引领时代发展,以科学态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更好指导中国发展。

坚守理想是指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艰难困苦中的精神支柱,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残酷生命考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无私奉献,还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仍然坚守共产主义理想,抑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共产主义理想始终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砥砺前行。中国共产党从十月革命的炮火中看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曙光,悟到了马克思主义真理,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没有辜负人民、没有辜负社会主义,历经挫折而自力更生,克服困难而矢志不渝,这就是崇高理想的强大感召力量。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用事实科学地证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无坚不摧的力量,是传递红色文化的火种,是凝聚人民意志的明灯,是指引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方向标。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建立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因而社会主义实践出现曲折反复并不代表社会主义的失败,更无法证明共产主义理想遥不可及。因此,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守共产主义信念既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把握,也是对历史规律的科学遵循。

(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安身立命之本。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始终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一切实践行动的源头活水,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寄托和力量支柱。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带着历史的重托和人民的厚望,面对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黑暗社会,革命有了坚定不移的精神旗帜、坚不可摧的领导力量、坚如磐石的精神家园。无数英雄烈士前仆后继的牺牲是为了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大任,是为了坚守为民生、为民兴的使命初心。中国共产党由弱变强,历经苦难而奋起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中华民族休戚与共、与中国人民生死相依。实践证明,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就是与民族发展共命运、与人民群众心连心,伟大建党精神薪火相传的动力就在于紧紧依靠人民,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全力实现民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标。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坚守初心与使命的伟大建党精神。从挽救中华民族于历史存亡之际,拯救人民大众于水深火热境地伊始,中国共产党就始终坚持用行动践行初心与使命。毛泽东同志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把人民安危记在心间,把人民关切着力解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甘愿牺牲生命推翻了压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结束了一盘散沙、任人欺凌的屈辱历史。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意气风发地为国家发展奉献全部,使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使中国人民有尊严地生活。从螺丝钉雷锋精神到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中国共产党人以实际行动为忠于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作了最好注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极大解放的生产力提高了中国的整体经济实力,大胆创新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使中华民族再次为世界瞩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目标。数百万优秀的共产党员扎根扶贫第一线,赢得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绝对贫困问题的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发展中所累积的宝贵经验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方面深刻阐述了未来发展所遵循的方针政策,成功揭示了未来党继续发展的道路,在新征程上要坚持初心使命,倍加珍惜已有的政治财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中国共产党的立身之本,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政治优势和奋斗方向。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共产党必须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全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早日实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新的高峰,以伟大建党精神谱写人类发展史上新的篇章。

(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动力之源。不怕牺牲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底色,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的红色气概,无畏牺牲、敢于斗争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动力之源。早期冒着生命危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们在组织工人运动中随时都有可能被反动军阀杀害。大革命失败后,陈乔年、夏明翰、向警予、周文雍等一大批共产党员被国民党反动派残忍杀害。当日军的铁蹄践踏中国的领土时,中国共产党率先扛起抗日的大旗,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无数中国人民志愿军带着保家卫国的热忱牺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为兴国发展创造了和平环境。和平时期,每一次抢险救灾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冲在最前面,将生死置之度外保护好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脱贫攻坚斗争中,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从为民族独立抛头颅洒热血到为国家经济发展奉献全部青春,从以实际行动坚决捍卫祖国每一寸领土到打击海盗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到威胁时总是毫不犹豫地选择牺牲自己。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对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的批判斗争挽救了党,保存了红军力量,延续了革命火种。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斗争和否定。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一方面肃清封建买办思想影响,批判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思想,另一方面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政治孤立和军事威胁展开全方位斗争。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在批判阻碍改革的各种国内因素时,积极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开展斗争。以壮士断腕的极大勇气进行全面从严治党的自我革命,以零容忍的态度“打虎”“拍蝇”,净化政治生态。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斗争中成长,在斗争中淬炼坚定意志,在斗争中锻造精神伟力。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的牺牲史、斗争史和奋斗史,为了救国救民、兴国兴民、富国富民、强国强民而勇于牺牲、敢于斗争的历史。无数英雄烈士的鲜血成就了今天的伟大事业。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价值底色,是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精神力量。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动力之源,在当前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主题下,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环境和瞬息万变的战略局势,中国共产党人要时刻准备为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奉献自己的生命,勇于斗争、善于斗争,提高斗争本领,夺取斗争胜利,用实际行动赓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党性之魂。对党忠诚是一名合格共产党员最重要的政治品质,不负人民是共产党人最基本的责任担当。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决定了党和人民始终是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自成立那天起就把“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要求,两者共同构成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党性之魂。一百年来,从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走向创造辉煌的新时代,靠的就是党员的忠诚和不负人民的高尚道德情怀。唯有对党忠诚,才能旗帜鲜明地面对各种诱惑和考验,无愧于党;
唯有不负人民,才能为民而生、为民而兴,无愧于人民。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党性之魂,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忠诚干净担当的鲜明党性品格和为民造福的高尚情怀。

对党忠诚是中国共产党经久不衰的政治保障,是每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是共产党人对着党旗作出的庄严承诺。党的一大纲领明确指出凡是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必须对党忠诚,承认党的纲领和政策。忠诚于马克思主义信仰、忠诚于党组织、忠诚于党的伟大事业是对党忠诚的三大主要表现。首先,忠诚于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共产党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是中国共产党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念力量。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实现最高理想就需要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当前,我们面临着来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霸权和意识形态渗透,一些党员干部动摇了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忠诚,或是言谈中把马克思主义挂在嘴上,实际内心里对马克思主义并不真正认同。而共产党人一旦失去对马克思主义的忠诚,就会导致政治方向错误,甚至加速政党组织衰亡。其次,忠诚于党组织。忠诚于党组织就必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强化对党的纲领、宗旨、政策的理性认识,坚定对党组织的情感态度。忠诚于党组织不是忠诚于领导个人,不是不讲原则的“愚忠”和“小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能把党组织等同于领导干部个人,对党尽忠不是对领导干部个人尽忠,党内不能搞人身依附关系。”忠诚于党组织就意味着党员要相信组织,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接受组织的纪律约束,依靠组织,自觉服从组织的安排,维护组织的利益和团结统一。最后,忠诚于党的伟大事业。党的伟大事业是紧紧围绕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而开展的,当前党的伟大事业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忠于党的伟大事业要求共产党人以实际行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利益不懈奋斗。邓小平同志曾说:“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撸起袖子加油干”更是生动形象地强调党的伟大事业要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工作中。

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的责任担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不负人民是践行党的宗旨的重要体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跨越百年坎坷而不断走向新的胜利,依靠的是人民群众的绝对信任和无条件拥护。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人民群众宁愿牺牲生命也要保护共产党员,是人民群众无私为党提供生活资料和援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人民群众凝聚力量实现新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新时期,是人民群众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立足自身优势,创造更多经验,把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更稳。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是无法离开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与人民休戚与共、风雨同舟。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为己任,后又经历打土豪、分田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除绝对贫困问题,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党用实际行动诠释“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党与人民同舟共济、共同进退。

二、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意蕴

要精准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意蕴,必须将其置之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发展史、创造史中。中国共产党在一百年间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取得辉煌成就,究其根源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长久激励。新时代,我们要赓续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接续伟大征程,凝聚核心力量。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意蕴绝不局限于特定的历史舞台和限定的时空阶段,对党的建设、国家发展和人民面貌具有深远历史价值和长久的现实影响。

(一)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

伟大建党精神深刻体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中国共产党是鲜明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来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始终是为人民利益奋斗,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党性和人民性高度统一的百年发展史。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同人民群众就紧紧依靠在一起,为了人民解放事业浴血奋战28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时任美国国务卿艾奇逊以嘲笑的口气说:“每一个中国政府必须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政府成功。”而中国共产党成功地解决了人民吃饭的难题,新时代的中国更是从满足人民物质生活需要到满足人民更高层次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一高速发展背后的根源是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生动诠释,是中国共产党不辜负人民选择的全面注解。今天的中国正跨步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个高瞻远瞩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仍然需要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是提高党的政治认识、强化党组织建设和严格党风建设的理论依据和现实遵循。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首先要增强政治意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遵守党的纪律,承认党的纲领,践行党的政策,恪守政治纪律,突出对党忠诚,不断提高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其次,强化党组织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严密的组织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和保障,加强组织建设关键是要依托制度。健全完善制度才能更好地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执行力,真正解决人民群众关切的问题。最后,加强党风建设。党风建设是指导政风建设、引领民风建设的关键,群众路线是衡量党风建设的重要标尺。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是永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党鲜明政治本色的重要保障,是擘画新时代蓝图的如椽巨笔,是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伟大力量。

(二)正确历史观和科学实践观相统一

伟大建党精神深刻体现了正确历史观和科学实践观的统一。深刻领悟伟大建党精神需要将其放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正确把握党的百年历史发展主线、主题和主流,不能以少数支流来掩盖主流发展,更不能以现实主流代替支流存在,不能因个别现象忽视本质探索,更不能因本质问题而回避现象分析。党在百年历史发展中,有过曲折,有过失误,有过彷徨,但恒久不变的是坚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初心和使命,丝毫没有自己私利可言,全心全意为国家、为人民作出巨大贡献,这就是百年党史的主题、主流和主线。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一大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救国于危难之时、救民于水火之中,走过披荆斩棘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穿过顶风冒雪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越过栉风沐雨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迎来了意气风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它是正确历史观和科学实践性的统一,是无数人民群众用生命及汗水谱写的奋进之歌,是指引党和人民科学实践的行动指南。回首百年征程,英勇无畏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伟大建党精神指引下始终同人民群众风雨同舟,向中国、向世界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路,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到突破“洋教条”、打破“土教条”,创造性地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一带一路”伟大倡议的提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实践的科学性,以不断创新的智慧和巨大的勇气为其他国家提供可资遵循的发展路径。如今中国共产党又站在新征程新起点,即将书写人类文明史上的新篇章。“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当然,我们必须清楚民族复兴伟大目标的实现绝不是轻轻松松的,前方面临各种未知的风险和挑战,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和科学的实践观,以全面的、辩证的历史观积极应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局势,以科学的实践观强化历史定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让伟大建党精神在新征程中闪耀出更为夺目的光辉!

(三)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相统一

伟大建党精神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伟大建党精神是对党的历史、党的传统、党的精神的高度凝练,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的出色运用,是积极探索规律和实现目的的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以改造千疮百孔的中国为己任,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国人走出愚昧和无知,打破了照抄照搬、全盘西化的迷梦,敲醒了固执坚守复古主义的警钟,以唯物论和辩证法彻底改造了中国人的主观世界,拉开了救国兴国强国的历史巨幕。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开启“以俄为师”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按照苏联模式建设社会主义中国成为当时我们党的主要选择。毛泽东同志就曾经指出:“他们已经建设起来了一个伟大的光辉灿烂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的最好的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论十大关系》正式打破苏联模式的禁锢,开始重新思考中国社会的建设规律。毛泽东同志指出:“前八年照抄外国的经验。但从一九五六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从“以俄为师”对苏联模式的盲从,到“以苏为鉴”积极探索本国建设规律,中国共产党实现了积极探索规律与实现目的的有机统一。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更是创造性地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富国的目标。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积极向历史寻求治国智慧,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兴衰更替演变机理,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全面把握时代格局风云突变,以高度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觉明确未来发展方向,用实践创造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

三、伟大建党精神的弘扬路径

精神的价值在于为实践提供动力。伟大建党精神跨越时空、赓续传承,为兴党强党提供了强大动力和丰厚滋养。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只有沿着“理论认知—情感认同—实践养成”的方向,把伟大建党精神内化为人格修养、外化为行动指南,全面加强伟大建党精神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才能更好地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阔步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

(一)立足理论学习,补足精神之“钙”。认识是实践的先导。只有通过理论学习才能深化人们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认识,深刻领悟其科学内涵,让其成为人们的精神之钙。因此,要不断创新理论学习方式,强化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认同。首先,在历史中学习伟大建党精神。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历史性贡献始终贯穿于百年发展史中,而伟大建党精神始终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贡献发展史的主流。中国共产党要号召人们深入学习“五史”,尤其是深入学习党史,在历史的学习中理解伟大建党精神。其次,在红色文化中学习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是红色文化的具体体现,红色文化是伟大建党精神的见证和载体,蕴含着伟大建党精神。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讲红色经典故事、红色文化展览、红色文化主题讨论、红色歌曲比赛、红色短视频制作、红色知识竞赛等方式感受伟大建党精神。最后,在舆论宣传中学习伟大建党精神。舆论宣传有助于影响各阶级、集团和民众的思想。因此,要充分运用好媒体,用好融媒体,做强主题报道,加大信息推荐力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共同构建集体回忆,以加强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宣传。

(二)强化情感认同,共筑思想之“基”。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缺乏情感,人们不可能对伟大建党精神入脑入心。情感因素是人们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助推器和催化剂。因此,要采取多种方式推进人们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情感认同。首先,从影视作品中感受伟大建党精神。影视作品的情景直觉体验能够让人们置身于故事情境中,通过情景渲染、重温历史撬动人们的情感共振点,实现情感认同。曾经的《觉醒时代》《建国大业》《开天辟地》等影视作品很好地激发了人们的情感共鸣,让人们在影视作品中深刻感受到伟大建党精神。当前,要创作出更多以伟大建党精神为题材的影视作品,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增强作品感召力,最大限度发挥影视作品情感育人的作用。其次,从榜样崇拜中感受伟大建党精神。榜样崇拜是指人们对所喜爱的偶像或榜样加以尊崇和敬拜。任何年龄阶段的人都有可能产生榜样崇拜,因喜爱榜样而喜爱其价值理念。我党曾经树立了坚定革命信仰的方志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者雷锋、亲民爱民的县委书记焦裕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孔繁森等榜样,这些榜样拉近了人们与伟大建党精神的感情距离。新时代,我们也要充分发挥榜样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最后,从红色旅游中感受伟大建党精神。旅游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人们在旅游中不仅能够放松心情,而且能够陶冶情操、增长学识。红色旅游可以帮助人们从革命先辈那里汲取精神养分,激发人们内心情感,提高人们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情感认同。

(三)注重实践养成,提供奋进之“力”。无论何种精神,真正被人们接受的标准在于是否给人们提供了奋进的动力。伟大建党精神作为来源于实践的意志观念形态,其能够发挥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威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因此,要让伟大建党精神成为指导人们奋进的力量,就需要通过多种措施促进人们对伟大建党精神进行实践。首先,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到奋斗目标之中。所谓奋斗目标是指通过努力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都有自己近期、中期、远期的奋斗目标。一般而言,奋斗目标的指导思想愈科学,奋斗目标愈容易实现。伟大建党精神是一种把握过去百年党史、审视当下实践、展望未来的科学思想,运用其到奋斗目标中,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实现奋斗目标。其次,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人们日常生活的形式和内容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那么,人们就要根据具体的日常生活有针对性地开展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实践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最后,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中。任何理论都不是僵化不变的教条,而是根据现实需要不断发展创新的。《共产党宣言》发行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其序言先后修改了7次,就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待理论的态度。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实践中形成的重大理论不仅需要弘扬,也需要在弘扬中根据现实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

同志们,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前进道路上,面对变化而复杂的形势,担负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