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节日范文 > 建军节 > 先秦两汉诗歌表演化现象及其特点探微

先秦两汉诗歌表演化现象及其特点探微

时间:2021-04-08 09:37:20 来源:学生联盟网

  摘要:先秦两汉的诗歌与后世诗歌有着一定的区别,其中最关键的在于其生成期主要是以歌唱的形式进行传颂的,所以,其与后世诗歌的书面文学有着明显差异。不同的文学传播方式对先秦两汉诗歌的存在形态有着直接性影响。据此,本文主要对先秦两汉诗歌的表演化现象及其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先秦兩汉;诗歌;表演化现象;特点
  一、《诗经》的表演化现象及特点
  (一)“单唱体”的表演方式
  单唱体的表演方式主要就是在演唱时,没有角色分工,是由一个人单独演唱,这是《诗经》的一大主要演唱方式。首先,在《诗经》中,通过部分诗歌能够判断作者,所以最初的演唱者就是作者自身,演唱方式也就是单唱。其次,就《诗经》的内容和语言环境进行判断,即语境、语气、角色、人称、人称变化等。根据这两方面进行判断,《诗经》中的大部分诗歌都是单唱体的表演方式,演唱主要包括三类,其一,应酬性演唱,也就是在一定的应酬场合,为主人表演,其中的情绪情感有真有假。其二,以歌传情的演唱,其所演唱的情感是真实的,包含着演唱者的各种情绪,具有较高的演唱艺术性。其三,讽刺统治阶级的演唱,在《诗经》中一些诗歌是先民表达对统治阶级不满和嘲讽的。
  (二)“对唱体”的表演方式
  对唱体则就是在演唱时有明确的角色分工,有人唱,还有人附和。《诗经》的对唱体表演方式还可以根据其文本的具体内容和语言环境进行判断。如《齐风·鸡鸣》总共有三章,都是由对话所组成的,整首诗歌就像一座幽默的小戏曲,表现着妻子对丈夫的关心和爱,丈夫的风趣也得以显现,是一种两人对唱的表演方式。由于角色分工比较明显,因此判断的时候相对容易。另外,在《诗经》中还有一些群体互唱的形式。
  二、楚辞的表演化现象及特点
  楚辞的演唱方式主要是单唱体,就《离骚》来讲,首先,其是配乐进行演唱的,所以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表演性。其次,《离骚》主要是以代言体的方式进行演唱,这主要是因为其中的第一人称称谓各不相同,其所代表的诗歌中所塑造的主人公在进行自述式的演唱。再次,《离骚》中的其他人物都是使用的第三人称,把人物对白转变成了叙述式,实际上对话只是一种虚设,是用来突出其中情感的,但是其实是表演者在模拟各种人的身份和语气来演唱。但是,《九歌》例外,在表演的时候,有角色分工,由不同的人表演出来。
  三、汉乐府的表演化现象及特点
  (一)汉乐府“文事相依”传播特点的臆测
  汉乐府诗歌大部分都带有一个本事,在此背景下,文事相依得以流传,其主要有三种情况,即文事共存、文存事隐、文隐事存。汉乐府在音乐和乐器的辅助下,进行表演,并在表演的时候包括说唱两种形式,说故事和唱乐府诗,两者部分上是统一的。说故事实际上就是乐府诗和相关的故事,而其主要是为了让听众进一步理解所演唱的内容,表达的情感,如果将两者相结合,就是说唱文本,但是,说故事的部分并没有被保留下来,这主要是因为其只是承担着配合表演的任务,所被记载的则是唱词文本。由于汉乐府歌辞的保存形式不同,所以表演场所也各不相同。总之,汉乐府的一些诗在演唱时,是和本事密切相联的,虽然占据了很小的一部分,但是也不能忽视。而且本事与乐府诗在传播时,势必会产生一定的流变。
  (二)汉乐府的说唱形式
  汉乐府的诗歌主要是以说唱形式表演,其中汉画像石可以作为重要依据。其中说唱俑可以被看作说唱艺人在主人家的说唱表演,由此可知当时非常盛行说唱。另外,在《孔雀东南飞》中,包含了序的部分,根据序的内容和语言看,是表演者通过说的形式开展,主要讲述了此歌辞的缘由,促使欣赏者可以在观赏之前,对所表演的故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感受,并为表演奠定一定的感情基础。而其他的汉乐府诗歌篇幅比较短,所以,不必作序,直接进行演唱就可以。同时,叙事者+代言的演唱方式,需要表演者不仅是叙事者,还是诗歌中的主人公,其需要模拟两种身份进行对话,有明显的角色表演,开始更接近说唱形式了。叙事者+人物对话的演唱模式主要以《孔雀东南飞》为典型,为了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将其改编成诗剧文本的方式。在演唱过程中,虽然有代言成分,但是基本上还是第三人称叙事体的说唱文学,主要是叙事者通过说唱形式,为听众讲述故事。总之,汉乐府主要以说唱形式传播,以娱乐为目的,因为表演者在说唱时,需要扮演人物,模仿人物,还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从《诗经》到楚辞,再到汉乐府,其进行表演的场所开始渐渐固定下来,这是其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吸收发展和借鉴的良好成果。而且,这些表演场所和表演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为后世诗歌和剧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笑飞.先秦两汉的“诗言情”观[D].山东大学,2017.
  [2]李玲玲.论先秦两汉诗歌的表演性[D].山东大学,2011.
  [3]陈淑丽.先秦两汉诗歌对话艺术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4.
  [4]魏代富.先秦两汉时期的和唱研究[J].民族艺术,2013(2):123-126.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