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节日范文 > 教师节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9、古诗两首》800字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9、古诗两首》800字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

时间:2020-01-19 09:24:40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9、古诗两首》800字

29、古诗两首

授课人  :左兴东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背诵古诗《乞巧》,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故事。

教学重难点:

背诵古诗《乞巧》,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故事。

一、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的古诗,谁起来背一首与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九月九日亿山东兄弟》。这一节课我们再来学习29课古诗两首。先学习生字。

二、出示我会读和我会写让学生读字组词。

三、出示古诗:

1、学生读古诗先试着背诵。

2、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林杰所写的。这是一位精通书法棋艺的诗人,而且非常的聪明,六岁的时候就能写诗。

3、学生自己读说你读懂了什么?

4、把古诗句中不明白的词语的意思写出来,学生根据字词的意思说一说古诗句的意思。(1、“碧霄”是什么样的呢?2、诗句中的“乞巧”是什么意思?

3、不理解“穿尽红丝几万条”)

5、如下: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6、乞巧节是古时候人们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同学们,你们最喜欢的是什么节日啊?(六一儿童节)

想想你们在过六一儿童节时,周围是怎么样的节日景象呢?(学生自由说) 那古人在过乞巧节又会是怎么样的节日景象呢?再读读三、四行。(学生再次读)

5、反馈。

a、你怎么知道人很多?读出诗句。(家家乞巧望秋月)是啊,每家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瞧,在小院里,在家门口,在„„(指学生说,在田野,在山坡,在河边,在花园„„)所有能够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们都在穿红丝线,哪怕夜深了,她们还在不停地穿,为什么啊?(他们想象织女一样心灵手巧)

b、她们穿了多少条呢?(几万条)真的有几万条吗?(没有)那是多少条?(很多很多)什么多?(红丝多)在第四行里,还有哪个字可以看出少女们穿的红丝很多呢?(穿尽)

c、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而美好啊!诗人林杰发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你能像老师这样读吗?(指名读,齐读)

四、练习

1、背诵古诗和说古诗的意思。

2、试着默写古诗。

作文二:《人教版三年级下册29古诗两首》1300字

鸭绿农河场校导学案

执学 教 肖男亚审 批学 案B 3001 学 生 8备课 .9 5使 用 人人  编 号姓 时名 时间 间第 章八: 课题2:9《古两首诗—巧》 课乞:型 新授 课时课: 1【习学标】目 1、识认乞“霄、烛、晓、4” 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 8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感情有朗地读古,背诗诵诗古。3、了 解中诗含着蕴民的传说,间愿并讲意别人给听 【学习重。点、点】有难感地朗读情诗古背,古诗诵,确明诗古大意了。解中蕴诗含着的间民传说。 【自预习主】备 注 1: 拓展、伸:延① 林杰(83 1-847),字智周福建人,,代唐人。诗时候非小常聪明,岁就六赋 能诗,笔下成即。章精又法棋艺书卒时。仅年七。十②织女:是天上 的仙女七她,聪明善、、良美丽比,无重更要是的心她手灵巧,她织得锦缎又光又亮, 光的粼粼像闪光河的水,亮比的上天的云霞亮。还们人她给的织 缎取锦个了很听好名字的叫云锦,。女在云锦织上织的图案更是美胜不啊收!她织花的, 似火,白红似雪娇艳欲滴,,来引蝴蝶翩翩起舞。她织鸟,的栩如生,真栩像了一样,活孩子们 见了,都看想捉呢去!2 、我读下会面词的:语讨乞灵巧  云霄渡船 屏 风蜡  报晓 小烛偷 、3会解我释 .1(乞巧: )(2)河: 长【堂课习学】1 、学们同已经了很学多古诗,愿意谁你把欢的喜古诗背给大听家?2、  小自由朗读组读正,确读、利流首这。生诗字霄” “认读、,词组与,“宵区别。 3”尝、试出诗读节奏韵的味 4、。小组作,合据根课后料袋资和“郎织女牛的”事来故理诗解。 意5全班、交流,吟诵句。诗 课【堂测】检 、默写古诗一 。巧乞作者_ ________ 代朝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q  qiǐúq ǎoi mià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1、 夕指七是农的历___________,是说中传________和_________鹊_桥会的日子。相因 织女为___________所,人间以女的子望希在这一能向天女织___________。宵意思的 _____是______组,( ) 词,的意思是_____霄______,词(组)   2、这。首表现人诗们乞巧过__节_______的心_和情____________、________的_愿。 心3、请 写出一你带句“月” 字 的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我会二。辨乞 ( ) 巧 (  ) 愉(   宵)(   继 ) () 旅(   )气 () 功 (  )偷   ( 霄)(   )断 () 旋 (  ) 、三按要改求子句 1。、沙滩遍上地贝是。壳(把句子写 具)体2 时、间过得非常。快 (改谚为)语3 、们要发我挥他勇、敢定的坚神。 (修精改句病 4、)师老我们讲了给一个多关于许牛织郎的女人感故事。 修(病改

句) 整【理思反】

作文三:《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400字

29、古诗两首

课题解读

古诗两首是指《乞巧》和《嫦娥》。《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嫦娥》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认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

自主学习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首古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3、讲讲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了解有关乞巧节的民风民俗。

阅读理解

重点难点

重点: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首古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难点:理解诗中丰富的想象,蕴含的深意,了解有关乞巧节的民风民俗。 学习方法

1、自主学习,初步感知。读正确、读流利这首诗,尝试读出诗的节奏韵味。2、再读感悟,品味诗意。根据课后资料袋和故事来理解诗意。3、练说促背,趣味识记。一个节日中蕴含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一首诗又取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看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的故事,背诵古诗。4、拓展阅读。阅读《寒食》《元日》《清明》等以节日为题的古诗。

生字全解

作文四:《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29课古诗两首之》5000字

紧扣神话,教学《嫦娥》

——《古诗两首》之《嫦娥》教学设计

四川省眉山市大北街小学 刘利平

文本分析:

《嫦娥》为人教版三年级下册29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编者将其归入“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旨在通过诗文学习,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并能扩展开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此诗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关于此诗的解释,过去的注家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认为是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认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认为是借咏嫦娥是另有寄托。一般认为是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借嫦娥飞月的故事书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引自《教师教学用书》)《嫦娥》诗字数不多,却具有三位一体、多重意蕴的特点:幽寂高洁的月宫仙子,哀怨多情的道家女冠,更寄寓着诗人孑然兀立而不甘从俗的高远情怀。读罢《嫦娥》,只觉得李商隐把一种无可捉摸的,在谁都会有的一种情绪表现得灵活可感,淋漓尽致,引起读者的共鸣。至于说作者诗中的这种情绪究竟是什么,是因为思念别离的妻子,永夜不眠;是因为怀才不遇,自悲身世,才孤寂落寞;或者还是代那个入道的女子抒发思凡而又不能的精神苦闷。这些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但值得关注的是诗中的“偷”是源于宋之前的“嫦娥奔月”神话,而今天的孩子们普遍接受的却是“逢蒙”版的“嫦娥奔月”,所以有必要将此作为一个切入点引领孩子们感受神话传说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把自然加以形象化。”(马克思)并且这一过程必然打着时代的烙印,体现着那个时代的普世价值观。

文本作者分析: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

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代表诗人,才学兼具,却多愁善感。二十多岁便考取进士,他原来也有很高的政治抱负,但一生中却被政治派别和感情的痛苦所纠缠,以致于抑郁不得志,而造成他伤感忧郁的性格。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正是唐代牛、李两派排挤倾轧最激烈的时候,他原依靠牛派的令狐綯考取进士,后与李派的王茂元的女儿结婚,婚后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但不久王夫人死了,他非常感伤。政治上的冲突,情感上的失落,使他的诗呈现忧愁悲伤的情调。

设计理念:

1、以生为本,紧扣“神话”进行预设。站在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角度,在他们思想认识情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借用“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去解读古诗,让他们基本明白古诗的意思,对古诗描述的艺术形象有所感悟,对古诗饱含的情感有所体会,对诗人有所了解,对本诗的特点有所发现,从而激发起他们对神话传说的好奇,对“嫦娥奔月”不同版本的兴趣。2、以诗为本,体现古诗教学特色。站在古诗的角度,抓住古诗的节奏、韵律、语言、意境、情感、哲理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一首诗初步感知“嫦娥意象”。3、以学定教,注重生成。教学过程中不能死守教案,而应顺学而导,敏锐地抓住课堂生成调整教学,追求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基本流程:

1、以图引入,“窃药”版故事铺垫,写“偷”字。

2、直入古诗后两句,读懂“悔”, 抓住诗眼“夜夜心”,感受嫦娥的心。

3、感知诗人,回读前两句,理解主人公生活的环境,感受诗人的心。

4、诵读古诗,浅浅地体会古诗“三位一体”的效果,产生情感的共鸣。

5、再叙故事,感受神话。讲述“逢蒙”版的“嫦娥奔月”,了

解中秋节的来源,感悟神话传说丰富的想象。

6、作业布臵,拓展延伸。收集关于嫦娥的不同版本的神话传说(在班队会上交流),激发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浓厚的兴趣。 教学目标:

1、  会认“烛”“晓”两个生字,会写“屏”“烛”“晓”“偷”四个字。

2、借助“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理解嫦娥的心;再借助“嫦娥的心”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

2、  能背诵《嫦娥》,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  了解不同版本的“嫦娥奔月”故事,感受神话传说丰富的想象,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喜欢的版本。

教学重难点:

重点:借助“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理解嫦娥的心;再借助“嫦娥的心”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并在多样的读中识字、写字、自然成诵。 难点:理解诗句意思及其表达的情感,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教学流程:

一、图片引入,故事铺垫

1、(ppt出示嫦娥图)师:孩子们,认识她吗?(师板书“嫦娥”,学生书空)关于她,有个千古流传的神话传说,读——(出示:嫦娥奔月)(“奔”字的读音有可能出错,需注意)注意,这是一个“神话传说”!(师板书“神话传说”)说明并非真实,而是远古时候的人关于月亮的想象。

2、师(讲“窃药”传说):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人们无法生活。一个叫后羿的人,搭弓射箭,顷刻间太阳被射去了九个,这就是“后羿射日”的故事。后来后羿娶了美丽的嫦娥为妻。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求得两粒长生不老之药,吃一粒可以长生不老,吃两粒可以成仙。后羿把它交给嫦娥,要她好好保管,想挑一个吉日两人一起

吃。可是,嫦娥却想成仙,一天晚上,趁后羿不在家,从葫芦里倒出灵药,全吞下肚子去 ,立时飘飞升月成仙。

3、师:在这个故事里,嫦娥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自私、不计后果„„)(根据孩子的发言板书,也可请发言孩子自己板书。)师:这都是因为她“偷吃”了灵药啊!(师板书大大的“偷”字,提示写偷字时左窄右宽,千万不能“偷掉”右边的短横,生在习字本上写两个。)

二、直入古诗,理解形象

1、师:偷吃了灵药的嫦娥飞到了月亮上,她过着怎样的日子呢?唐朝诗人李商隐对此作出了想象。

2、(出示ppt《嫦娥》诗)师:这就是李商隐所作的《嫦娥》。请认真读两遍,注意读正确、流利。师抽读检查。

3、师:接着再默读两遍,你觉得在李商隐的诗里,嫦娥过着怎样的日子?把你注意到的字、词做上记号,有感受赶快批注在旁边。

4、师生交流。

(1)学生最可能抓住“悔”字,此时顺势出示后两句诗并引导:你从哪里看出来?这一句是什么意思?(“嫦娥应悔偷灵药”是诗中理解最没有难度的,就让孩子自己说出来。)(如果学生先说出了其他理解,顺势而引就行了。)

(2)再引:她后悔什么?(偷吃灵药)“偷吃了灵药”的嫦娥失去了些什么?(丈夫、亲人、幸福、快乐„„)那她得到的又是些什么呢?此处若孩子有困难,则再引:失去了丈夫的嫦娥会怎样?(孤单、寂寞,没人疼爱——这就是她“得到”的啊!)师相机板书。

(3)回顾板书:失去了那么多,却只能“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夜夜——,夜夜——(板书有几个就说几个,“碧海青天夜夜心”学生自我理解是有难度的,所以由教师不露痕迹地串缀一下。)这就是嫦娥在月宫中的“夜夜心”! “长生不老”其实变成了最残忍的惩罚!面对着这样的嫦娥,你有什么感受?(此处引导孩子带着自我的感受去读。孩子也许会有同情,也许会有“自讨苦吃”之感,师

要注意引导孩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三、感知诗人,回读古诗

1、师过渡:其实,生活中也有像嫦娥这样孤单、寂寞、没人疼没人爱的人,比如李商隐。

(ppt出示李商隐简介: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的抒情诗人,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其诗意境朦胧,情感忧郁感伤。)当学生读后,师再出示:李商隐为唐朝的党争所害,做官处处受排挤,幼年丧父,成年后母亲去世,深爱的妻子也早逝,晚年生活困顿。

2、(出示前两句诗)师:这也许就是李商隐经常过的日子。谁来读?(这两句其实是古诗的难点,首先要引导孩子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

3、师:这两句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屏风、烛影、长河、晓星。孩子还有可能会说“云母”,借助ppt链接理解即可。)

4、借助ppt链接分别理解这几种景物并描绘画面,指导朗读:

(1)屏风:放在室内用来挡风或隔断视线的用具,有的单扇,有的多扇相连。云母屏风:用云母做的屏风。烛影:蜡烛的影子。(此处借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烛”表示微弱的光,因为光弱,所以影子更暗、更深。)师:你看到了什么画面?(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影。此处应尊重孩子自己的理解,只要说到大概意思即可,困难的时候,教师可不露痕迹地串一下。)

(2)师:李商隐坐在幽暗的屋子里,眼望窗外,他看到的是什么?(师根据孩子的发言相机帮助孩子理解——长河:银河,天河。晓星:晨星。此处让孩子根据“晓”的一字多义先选择再理解。)

(3)师:一个“渐”字你知道了什么?(理解主人公“一夜未眠”。)

(4)面对着这样的李商隐,你想怎么读这两句诗?

四、诵读古诗,深华感受

1、师:也许就是这样一个不眠之夜,孤寂、落寞的诗人想起了

天上那个和自己一样孤寂、落寞的嫦娥,情从心中来,于是写下了这样一首诗——男生读全诗。

2、虽然是神话传说中的仙女,但嫦娥想必也觉得李商隐写出了自己的心思吧。让我们替嫦娥吟诵——女生读全诗。

3、也许,生活中还有无数的人,也会孤单、寂寞,甚至痛苦、悔恨,而李商隐的《嫦娥》正好能表达他们的心声,让我们把心融进去,也替他们读一读吧——师生齐读全诗(师只需复读后三个字)。

4、师:这就是李商隐的高明之处,借神话“嫦娥”的典故既写出了嫦娥的悔恨,又表现了自己的孤寂,还替那些有相同心境的人传达了心声!一首《嫦娥》把李商隐和嫦娥,还有那些像嫦娥的人融为一体!虽然从古至今写嫦娥的诗非常多(出示补充诗句:白兔捣药秋复春,姮娥孤栖与谁邻?李白  月宫清冷桂团团,岁岁花开只自攀。边贡   孀居应寒冷,捣药青冥愁。陈陶),还是李商隐的这首流传最广。让咱们记住这首《嫦娥》。配乐背诵。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

五、再叙故事,感受神话

1、师:作为一个神话传说,嫦娥已经伴随了我们几千年,它在历史的长河中,在人民的口口相传中不停演变,想听它的不同传说吗?

2、师播放朗读“逢蒙”版“嫦娥奔月”(见苏教版教材)(此处应根据教学时间做相应调整,朗读mp3是5分钟,如果让孩子讲可能2分钟,教师直接说“逢蒙”,孩子其实都知道,就只需1分钟了):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天上突然出现了十个太阳,直晒得大地冒烟,老百姓实在无法生活下去了。

有一个力大无比的英雄名叫后羿,他决心为老百姓解除这个苦难。后羿登上昆仑山顶,运足气力,拉满神弓,“嗖——嗖——嗖——”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他对天上最后一个太

阳说:“从今以后,你每天必须按时升起,按时落下,为民造福!”

逢蒙的,为人奸诈贪婪,也随着众人拜在后羿的门下。   后羿的妻子嫦娥,是个美丽善良的女子。她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乡亲们都非常喜欢她。一天,昆仑山上的西王母送给后羿一丸仙药。据说,人吃了这种药,不但能长生不老,还可以升天成仙哩。可是,后羿不愿意离开嫦娥,就让她将仙药藏在百宝匣里。   这件事不知怎么被逢蒙知道了,他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药弄到手。八月十五这天清晨,后羿要带弟子出门去,逢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到了晚上,逢蒙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地闯进后羿家里,威逼嫦娥把仙药交出来。嫦娥心里想,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于是,她便机智地与逢蒙周旋。逢蒙见嫦娥不肯交出仙药,就翻箱倒柜,四处搜寻。眼看就要搜到百宝匣了,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吃了仙药,突然飘飘悠悠地飞了起来。她飞出了窗子,飞过了洒满银辉的郊野,越飞越高。碧蓝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嫦娥一直朝着月亮飞去。

后羿外出回来,不见了妻子嫦娥。他焦急地冲出门外,只见皓月当空,圆圆的月亮上树影婆娑,一只玉兔在树下跳来跳去。啊!妻子正站在一棵桂树旁深情地凝望着自己呢。“嫦娥!嫦娥!”后羿连声呼唤,他不顾一切地朝着月亮追去。可是他向前追三步,月亮就向后退三步,怎么也追不上。

乡亲们很想念好心的嫦娥,他们在院子里摆上嫦娥平日爱吃的食品,遥遥地为她祝福。从此以后,每年的八月十五,就成了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

3、(出示ppt图片)师:相传中秋节就是这么来的。 六、作业布置,拓展感悟 1、师:你看,围绕太阳和月亮,我们的古人想象是多么丰富啊!在这个故事里,嫦娥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师根据孩子发言再板书)

2、师:(对比板书)为什么同是“嫦娥奔月”,却会给我们留下不同的印象呢?李商隐根据“嫦娥奔月”的典故,写下了传达自己心声的《嫦娥》,明清乃至近现代,还有许多作家写出了不同的“嫦娥奔月”,有兴趣的孩子下来收集收集吧,你一定会有许多惊人的发现!下周班队活动时就请选一个最喜欢的版本讲给大家听。

板书预设:

神话传说 嫦     娥                       偷

(思念、痛苦、寂寞„„)         悔 自私、不计后果  美丽、善良、机智

作文五:《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古诗两首教案》600字

1、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 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 背诵两首诗。

3、 能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的感情,感悟大

自然的美好。

4、 重点难点:

重点: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难点:了解这两首诗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看图朗读感悟。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二、 朗读引入课文题目,了解作者:

1、 教师范读,板书题目。

2、 解题。

3、 介绍作者。

三、 自读自学:

1、 熟读这首诗。

2、 认读生字。

3、 边读边看图思考:这首诗主要讲的是什么?

四、 交流自学情况。

1、 认读生字。

2、 练习读诗。

3、 理解重点词语。

五、 逐句理解: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六、 欣赏诗句,体会诗的意境:

1、 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 后两句写的是什么?

3、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七、 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一、 指导预习:

1、 自渎古诗。

2、 检查预习。

3、 简介作者。

4、 解释诗题。

二、 逐句学习,理解诗意。

1、 理解“胜日、寻芳、泗水、滨”。

2、 全句意思。

3、 理解“光景、一时、。 ”

4、 全句意思。

5、 理解“等闲、识得、东风面”。

6、 全句意思。

7、 理解“万紫千红、总是”。

8、 全句意思。

三、 欣赏诗句。

1、 诗中哪一句描写了作者看到的景色?

2、 作者是怎样描写春天的景色的?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 练习背诵。

板书设计

2、 古诗两首

写实

咏柳          赞美春天

想象

写景

春日               赞美春天        千古名句

作文六:《人教版三年级下册2《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100字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准4个生字的音,能正确书写“咏、碧、妆”等生字和“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能有感情背诵和正确默写两首古诗。

3、能用自己的话大致说出诗意,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4、感受春色无边的美好景象,体会诗人寻春的愉悦心情。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入情入境的品读古诗,体会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引入: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

(学生个别背诵)

2、揭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先学习《咏柳》,它的作者是唐朝的贺知章。板书课题:古诗两首 咏柳 唐 贺知章

(学生齐读诗题1遍。)

3、学习写生字:咏(用口吟诵)

4、释题:咏柳就是描写柳树,赞美春天。

二、初读

1、出示《咏柳》:借助音节,自己练习把古诗读得字正腔圆?

(学生自由读  个别读   齐读)

2、随机正音:裁   妆   绦  似

三、组织学习

1、回忆学法: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学习古诗? (学生个别说)

2、小结学法。

3、借助工具书或注释自学古诗,用——?标出疑点。 (学生自由学习)

4、相互释疑。

四、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五、置疑问难。

六、指导书写: 碧(猜字谜:王白二人石上坐)   妆(打扮,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裁(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

第二课时

一、以旧带新,导入古诗。

(一)读春。

师:同学们,我们在学习过许多关于春天的古诗,谁来做能干的小诗人背一背?

(二)导题。

师:是啊,春天好美!古往今来,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咏春佳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颂春的精品诗,南宋诗人朱熹的《春日》。(板书:春日。)

(三)解题。

师:读了课题,“春日”两个字给你怎样的一个画面?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悟。

(一)诵读古诗,读通读顺。

1、自由读。

2、全班交流读诗,个别读——纠正读——个别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

(二)整体感悟,体会心情。

师:读了这首诗以后,你能猜测一下诗人朱熹在踏春时的心情吗?(生说)

三、精品细读,感悟意境。

(一)自学自悟,小组交流。学习提纲:(课件出示)

(二)自学汇报,集体交流。

师:你读懂哪句话?从哪里找到体现诗人心情愉快的词、句?

1、展开想象2、激趣引读

四、总结升华,指导背诵。

(一)师:万紫千红的春天是谁送来的?如果你是春光中的一份子,有什么话对春风说?

(二)读诗:

师:让我们把所有的话语化为这首诗,读。(配乐)

师:让我们看着刚才一起合作创造的配画来吟诵。

板书设计:

2、古诗两首

咏柳

春天真美啊!

春日

作文七:《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语2古诗两首》1600字

语文教案设计

课 题 2、古诗两首 月 日 课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重 难

总课时:第

型 精读 赵敏 主备人

3节

课 时 安 排 本教案使用人 2—1

1、学习《咏柳》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点 理解诗句内容。 点 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多媒体课件 收集有关春天的古诗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个案使用时,结合实际在此教案上用蓝笔或黑笔进行修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 许 认真倾听 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 谁来背 背古诗 以诗导诗, 挖掘 背有关春天的诗歌?今天我们还要 学生已有的知 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熹一起 识经验, 唤起学 走进迷人曲春天, 看着他们分别赞 生初步的情感 美了春天的什么? 体验, 为学习新 2、板书课题:2、古诗两首 齐读课题 课作铺垫。 这节课学习第一首《咏柳》 3、教师解题并介绍作者。 了解作者 出示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这首诗。 2、认读生字。 3、边读边思考:这首诗主要讲了 什么? 交流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2、指名读古诗。 3、看注释理解重点词语。 教师 学生

课前准备

环节 情景导入

初读古诗

按自读要求读古诗 学 生 已 有 了 学 习古诗的经验, 充分激活学生 的学习欲望, 给 学生一片自主 认读生字 研究的空间, 提 指名读古诗 高学生的自学 理解词语 能力。

朗读感悟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 逐句理解诗意。 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全班交流。 3、欣赏诗句,体会诗的意境。 (1)、全诗共四句,哪两句写的 说一说 是诗人看到的实景? (2) “碧玉妆成一树高、学习《春日》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点 理解诗句内容。 点 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多媒体课件 收集有关春天的古诗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个案使用时,结合实际在此教案上用蓝笔或黑笔进行修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指名背诵《咏柳》 ,用自己的 认真倾听 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背古诗 复习相关古诗, 2、这节课学习第一首《咏柳》 齐读课题 既巩固了古诗, 教师解题并介绍 了解作者 又达到触类旁 通的作用。 出示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这首诗。 2、认读生字。 按自读要求读古诗 提 高 学 生 的 自 3、边读边思考:这首诗主要讲了 学能力。 什么? 交流自学情况: 4、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5、指名读古诗。 认读生字 6、看注释理解重点词语。 指名读古诗 理解词语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 的理解。 逐句理解诗意。 让学生大胆猜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测诗人当时心 3、欣赏诗句,体会诗的意境。 全班交流。 情, 整体感悟古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 他看 诗基调, 再去自 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 “焕然 说一说 学寻找 “证据” 。 一新”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 充分体现了 “古 生活积累具体感知 “无边光景一时 诗教学要注重 新”) 让孩子们自学 (2) “万紫千红” 是说春天的什么? 自悟” 的指导思 能具体说说吗? 想。 (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 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教师 学生

课前准备

环节 复习导入

初读古诗

朗读感悟

(3 )作者是怎样描写春天的景色 的?(虚实结合) 4、有感情朗读全诗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 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 答。 5、学习了《春日》这首诗,你有 什么感想?你从中领悟到了什 么? 6、熟读成诵。

读诗,说体会

练习朗读 指名读 师生合作读

小组交流

总结全诗, 点出 东风是春天之 源。看图读诗、 唱诗让学习变 得轻松自在, 在 兴趣盎然中享 受学习的快乐。

练习背诵

拓展应用

课下阅读朱熹写得《观书有感》

读一读

总结升华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自由说

板书设计 2、古诗两首 春日 无边光景——新 }赞美春天 万紫千红——春

作文八:《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经典诵读古诗》2700字

《大风歌》

西汉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注释

①刘邦:—公元前196年,秦末汉初名将。   ②威:威力;威武。加:凌驾。

③“海内”,四海之内,就是“天下”的意思。我国古人认为天下是一片大陆,四周大海环绕,海外则荒不可知。   ④“兮”表示语气的词,类似现在的“啊”。   ⑤安得:怎样得到。

译文

大风刮起来了,

云随着风翻腾奔涌啊!

我威武平天下,荣归故乡。

怎样得到勇士去守卫国家的边疆啊!

《易水送别》

唐 骆宾王

此 地 别 燕 丹,壮 士 发 冲 冠。

昔 时 人 已 没,今 日 水 犹 寒。 【前言】

《易水送别》是初唐诗人骆宾王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该诗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借咏史以喻今。整首诗寓意深远,笔调苍凉。

【注释】

⑴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 ⑵此地:原意为这里,这个地方。这里指易水岸边。   ⑶别燕丹:指的是荆轲作别燕太子丹。

⑷壮士: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勇士。这里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

⑸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冠:帽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 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⑹昔时:往日;从前。《东观汉记·东平王苍传》:“骨肉天性,诚不以远近亲疏,然数见颜色,情重昔时。”

⑺人:一种说法为单指荆轲,另一种说法为当时在场的人。   ⑻没:死,即“殁”字。

⑼水:指易水之水。

⑽犹:仍然。

【翻译】

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少年行(其一)》

唐       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

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

系马高楼垂柳边

【注释】

①新丰:在今陕西临潼(tóng)县西北,是出产美酒的地方。

②斗(dǒu)十千:一斗酒值十千钱(钱是古代的一种货币),形容酒的名贵。斗是古代的盛酒器,后来成为容量单位。  ③咸阳: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④游侠(xiá):游历四方的使客。 ⑤少:读shǎo。

⑥意气:指两人之间感情投合。

⑦系(xì)马:拴马。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古代少年侠客的日常生活,颂扬了他们的友情和豪爽气概。

《晚   春》

唐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释

此乃《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诗人已年近半百。  不久归:将结束。

杨花:指柳絮

榆荚:亦称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

才思:才华和能力。

译文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 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1)大林寺:在江西庐山附近。

(2)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指花凋谢了。

(5)山寺:指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6)长恨:常常怨恨。

(7)春归:春天回去了。(8)觅:寻找。

(9)不知:岂料、想不到。(10)转:反。

(11)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12)始:开始。

【译文】

四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但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开始盛放。

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此时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

《乐游原》

唐  李商隐

向 晚 意 不 适,

驱 车 登 古 原。

夕 阳 无 限 好,

只 是 近 黄 昏。

【注释】

1. 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2.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陶推举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常失意,著名诗篇《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

3.意:感到。

4.不适:不悦, 不快。

5.近:快要。

【翻译】

傍晚以至,我心中有些不惬意,于是就乘坐马车,到古时的乐游原上游玩。这时望见将要西落的太阳,落日余晖洒向大地,无限美好,可惜已近黄昏,美好的太阳也就渐行渐远了。

《闲  居》

唐    高适

柳   色  惊  心  事,

人 春  风  厌  索  居。 方  知  一  杯  酒, 犹  胜  百  家  书。  《赠王九》 唐    孟浩然 田 家 远,山 中 勿 久 须 早 去,稚 子 望 陶

淹。潜。     日   归

《野居书情》 唐    韦应物

世 事 日 可 见,  身 名 良 蹉 跎。  尚 瞻 白 云 岭,  聊 作 负 薪 歌。

《题秋江独钓图》

清   王士禛(zhen)

一   蓑   一   笠   一   扁   舟,

一   丈   丝   纶   一   寸   钩。

一   曲   高   歌   一   樽   酒,

一   人   独   钓   一   江   秋。 注释:这首诗描写秋江边渔人独钓的逍遥。一个渔人,一件蓑衣,一顶斗笠,一叶轻舟,一枝钓杆,渔人一面歌唱,一面喝酒,逍遥中却又深藏着几许萧瑟,孤寂。

《登飞来峰》  宋    王安石

飞 来 山 上 千 寻 塔, 闻 说 鸡 鸣 见 日 升。 不 畏 浮 云 遮 望 眼, 自 缘 身 在 最 高 层。

【注释】

①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县(今山东诸城)飞来,故名。

②千寻: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

③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句意。

④浮云: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汉陆贾《新语》:“邪臣蔽贤,犹浮云之障白日也。”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⑤缘 :因为。

⑥最高层:最高处。

【译文】

飞来峰上耸立着极高的宝塔,我听说鸡叫时可以看见太阳升起。

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只因为人已经站在山的最高峰。

《中秋月》

宋  苏轼 暮  云  收  尽  溢  清  寒, 银  汉  无  声  转  玉  盘。 此  生  此  夜  不  长  好, 明  月  明  年  何  处  看。 注释

(1)银汉:即银河。玉盘:指月亮。

译文

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作文九:《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古诗词》2900字

必背优秀古诗词

△三年级△

上学期(共30首)

●教材篇目(5首)

1、小儿垂钓(P15)      (唐·胡令能)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P36)(唐·王维)

3、夜书所见(P35)      (宋·叶绍翁)4、望天门山(P84)      (唐·李  白)

5、饮湖上初晴后雨(P85)(北宋·苏 轼)

●补充篇目(25首)

1、长歌行(珍惜时间类)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夏西归。

2、杂诗(二)(珍惜时间类)

(东晋·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此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3、今日歌(珍惜时间类)  (明·文  嘉)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

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4、明日歌(珍惜时间类)  (清·钱鹤滩)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滚,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5、昨日歌(珍惜时间类)  (作者不详)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懊恼。

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

万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4、无题(热爱劳动类)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5、大风歌(离别感悟类)(西汉·刘 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16、塞上听吹笛(离别感悟类)(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7、别董大(离别感悟类)(唐·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18、惠崇春江晓景(亲近自然类)

(北宋·苏 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9、西江月· 问询湖边春色(亲近自然类)

(南宋·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悠。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

20、观猎(离别感悟类)  (唐·王  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21、示儿(离别感悟类)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2、牧童(快乐生活类)  (唐·吕  严)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23、秋思(珍惜时间类)  (唐·许  浑)

琪树西风枕簟秋,楚云湘水忆同游。高歌一曲掩明镜,昨日少年今白头。

24、谢亭送别(离别感悟类)(唐·许  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25、送梁六自洞庭山(离别感悟类)

(唐·张  悦)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下学期(共30首)

●教材篇目(5首)

1、咏柳(P5)           (唐·贺知章)2、春日(P6)           (宋·朱  熹)

3、游子吟(P88)        (唐·孟  郊)4、乞巧(P122)         (唐·林  杰)

5、嫦娥(P)         (唐·李商隐)

●补充篇目(25首)

1、春思(离别思乡类)   (唐·李  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2、春歌(一)(离别思乡类)  (南朝乐府)

春风动春心,流目瞩山林。山林多奇采,阳鸟吐清音。

3、春歌(二)(亲近自然类)  (南朝民歌)

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春风夏多情,吹我罗裳开。

4、春望(感恩他人类)      (唐·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乡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春日(亲近自然类)     (宋·秦  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

6、登高(感恩他人类)    (唐·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国。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7、锦瑟(感恩他人类)   (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8、伤田家(感恩他人类)  (唐·聂夷平)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9、登幽州台歌(感恩他人类)(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0、邯郸冬至夜思家(感恩他人类)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1、鸟(感恩他人类)     (唐·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12、别老母(感恩他人类)  (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13、岁末到家(感恩他人类)(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14、凉州词(一)(热爱祖国类)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芜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5、凉州词(二)(热爱祖国类)(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6、出塞(热爱祖国类)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7、枫桥夜泊(人生感悟类)(唐·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8、书湖阴先生壁(热爱劳动类)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9、咏柳(亲近自然类)   (唐·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更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20、江楼感旧(怀念旧友类)(唐·赵  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21、春行即兴(亲近自然类)(唐·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回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22、农家(热爱劳动类)  (唐·颜仁郁)

夜半呼儿趁晓耕,赢牛无力渐艰行。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23、步虚(感恩父母类)  (唐·司空图)

阿母亲教学步虚,三元长遣下蓬壹。云韶韵俗停瑶瑟,鸾鹤飞低拂宝炉。

24、山中问答(快乐生活类)(唐·李 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25、兰溪棹歌(亲近自然类)(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3

作文十:《20 古诗两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18000字

20  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鹤、孟、陵,辞、唯”五个生字,会写“孟、浩、陵”等七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古诗。

3、结合注释、工具书、画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4、积累反映人间真情的古诗词,从中感受友爱、友情的温馨。

教学重、难点

结合注释、工具书、画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课前准备

1、搜集并积累反映人间真情的古诗词1—2首;

2、预习这两首古诗,了解李白与王维的生平;

3、课文插页的挂图。

教学方法:朗读体会法

教学过程: 一、对联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吟诵一对《红楼梦》中的对联,并写下来:

“黄金万两容易得,人间知己最难寻。”

2、导语,揭题。

人生苦短,在漫漫人生路上,除了亲情之外,还有一种情感也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友情。有人说,友情是真挚且宝贵的。的确,正如对联中所说的,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录。今天我们所要学习内容便与友情有关。(师板书课题) 二、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初读古诗,读准读通。

a、生试读,诵读(注意“孟、陵、辞”的读音)。

b.师范读(也可录音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想:古诗描述了一件什么事?你是从哪里听出来的?

2、学法“引路”,自学古诗。

a、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我们应怎样来学习古诗?

b.归纳如下学习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理诗句——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3、“知诗人、解诗题、理诗句”。

a、指名简介李白。

b.说说诗题给了我们哪些信息?

c.指名学生朗读,注意咬音的准确。

4、明诗意。

a、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熟读古诗。

b、查字典或借助课文提供的注释,把它们“移注”到诗行中,读懂诗句的意思;记下不懂的问题,标注在书中,寻求同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不了的,在全班交流。

5、入诗境,悟诗情。

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从具体的诗句中体会到的?

6、围绕“学法”,自主合作学习。(提示:指导各组采用不同的汇报形式,如:介绍李白与孟浩然;说诗句意思,用逐句朗读逐句解释的方法;抓住“黄鹤楼”“之”烟花”“尽„‘唯见”等重点词,解释、朗读、品味;抓课文插图,结合自己的理解阐述画面,小组合作将

李白与

盂浩然在黄鹤楼边依依惜别的情形表演出来等。)

7、小组汇报、交流。

(提示:在交流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烟花”来想象烂漫的春天景象,并能用

一小段话描写下来,当场点评。)

8、诵读诗句,体会情感。

a.找出一对近义词(孤——唯),想象:当时李白伫立在岸边,他可能做了些什么? b.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李白与孟浩然的心情。

c、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三、拓展延伸,自主学习

1、出示唐朝王维的《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注释]

a、罢:完了;完毕。b.柴扉:柴门。

2、出示自学要求。

a、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该诗。

b.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自学古诗,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尝试赏读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心得。 四、作业

1、背诵两首古诗。

2、预习《送元二使安西》。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鹤、孟、陵,辞、唯”五个生字,会写“孟、浩、陵”等七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古诗。

3、结合注释、工具书、画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4、积累反映人间真情的古诗词,从中感受友爱、友情的温馨。

教学重、难点

结合注释、工具书、画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课前准备

1、搜集并积累反映人间真情的古诗词1—2首;

2、预习这两首古诗,了解李白与王维的生平;

3、课文插页的挂图。

教学方法:朗读体会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上节课所学的两首古诗。

2、在浩如烟海的诗歌王国里,有关友情的古诗也是非常多的,今天老师又要和同学们一同来学习两首古诗。

二、“内外联动”,扩大“容量”

1、先出示课文中古诗:《送元二使安西》,再出示唐代高适的诗:《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董大:高适友人,生平不详。曛:太阳落山时的余光,这里指昏暗的意思。

2、学生按照上节课的方法,自主、合作学习这两首古诗。

3、学生交流、汇报。

(形式自选。可先说第一首,也可先说第二首,更欢迎两首一起说。)

a、在交流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描述“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意境。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故人”与“故人西辞黄鹤楼”中的“故人”一样吗?分别指谁?

c.“故人”一词与“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中的哪个词相似?体会两位诗人与友人别离时的心态一样吗?为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

三、自由“选点”,进行“练笔”

1、请学生就这四首古诗做一番赏析,从中品读出友情的珍贵。

2、师出示小练笔要求:

自由选择下列的一道题,进行描述性的练笔。

a、当时李白伫立在黄鹤楼边,目送着好友的船渐渐远去的帆影,请展开合理想象,把李白的神情、动作等描述下来。

b.王维与元二借酒饯行,请想象一下,当时二人会有怎样的表情流露,并会说些什么。 c、请用具体、生动的文字,将“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场景描述下来。

3、学生练笔,师课堂巡视。

4、师生点评学生练笔。 四、课堂总结

请学生们尝试用一句话谈谈自己对友情的理解。 五、作业

1、默写《送元二使安西》。 2、修改课堂小练笔。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21   搭  石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谴、惰、俗”等7个生字。会写“洪、暴、猛、涨”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山洪暴发、猛涨、裤子、平稳、平衡、联结、清波荡漾、理所当然、有序、伏下”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学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教学重、难点

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

课前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课文插图,乡亲们协调有序走过搭石的图片。(有条件的可制成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质疑定标

1、激趣导入

(出示几幅有关桥的图片,或课件展示桥的图景。)

同学们,你们见过哪些桥?你们知道桥的作用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搭石》,作者没去赞美雄伟壮丽的大桥,没去描绘古老的桥梁,而想念起家乡小河里那些不起眼的石头,(出示课文插图),这些石头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呢?你们想了解吗?

2、质疑定标。

“搭石”这个词对绝大多数同学一定都感到陌生,看了这个题目,你一定想弄明白一些问题,你有什么疑问?

教师适时引导,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如:

a、什么是“搭石”?

b.搭石是怎样铺成的?

c、人们是怎样过搭石的?

d.为什么搭石留给作者这么深的印象?

„„ 二、个性自读,自主感知

1、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2、第二遍:试着从课文中寻找同学们提出问题的答案,并提出自己通过努力但没能解决的问题。

3、第三遍,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段并写上旁注,说明为什么喜欢。 三、合作交流,释疑解难

1、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欣赏、评价。

2、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交流自己的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组内相互帮助解决。

3、全班交流,反馈。

解决几个问题,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a、什么是“搭石”?

b.作者围绕着搭石描绘了哪几个生活场景?

c、作者为什么要写家乡的搭石? 四、练习

1、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a、自学生字,读准字音,特别注意俗(su)、绰(chuo)、序(xu)的读音。

b.交流识记方法,写字经验。(“涨、衡”左中右结构的布局;“惰”右上角是“左”;“序”里面勿写成“矛”。)

c、练习书写生字。

2、抄写本课的词语,给生字表中的生字并扩词。

3、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巩固“谴、惰、俗”等7个生字。会写“洪、暴、猛、涨”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山洪暴发、猛涨、裤子、平稳、平衡、联结、清波荡漾、理所当然、有序、伏下”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学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教学重、难点

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

课前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课文插图,乡亲们协调有序走过搭石的图片。(有条件的可制成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检查反馈,复习巩固

1、抽读生字卡片。

2、听写部分词语。 二、寻美悟情,晶读熏陶

1、寻美,知情。

课文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把你认为美的句段读给你的同桌同学听,并向他(她)谈谈你的体会。

2、赏美,悟情。

组织学生交流感受到的美。(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受,赏美悟情。)     例一:“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关联词(“无论„„只要„„“直到„„才„„’’)从中体会老人的公益之心。

例二:“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a. 看图,品读这段话,想象那优美动人的画面,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什么情景。     b.请几个同学上台表演,体会动作的协调有序。

c.朗读,读出叠词给人的韵律感。

例三:“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a.“风景”是什么意思?

b.作者用文字向我们描绘由搭石引发的一道道风景,如果你是画家或摄影师,你会画下或拍下哪几道风景呢?你能给你的画或照片取个题目吗?把你的想法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 c、各小组推举代表汇报。

(如:背老人过搭石;相让;流动的画;紧走搭石„„)

例四:“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

a、你是怎样理解最后一段话的意思?

b.赞颂了搭石什么精神?联结着乡亲们什么美好的情感?

c、文章的结尾表面是赞美搭石的,如果改为以赞美“家乡人”作结的,你准备怎样写?请试写几句。

3、诵美,传情。

a、读一读,把你认为“美”的语段,高声诵读,把你体会到的情感表达出来。

b.评一评:指名朗读,让学生在评议中增强语感。

4、创美,抒情。

a、有个作家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其实,你我的生活也处处有美的存在,你发现了吗?

b.学生交流平凡事物中的“美”。 三、课后延伸,拓展

选做题:

a、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b.小练笔:把你发现的平凡生活中的美的事情或场景写下来。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8个,会写“峡、桂、移”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海峡、桂树、移植、台湾、彼岸、袭击余震、满怀、空旷、暂停、同胞、血脉”等12个词语。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

课前准备

1、收集两岸同胞互相关爱帮助的故事。

2、一张中国地图(或制作课件)。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搭石》的作者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了人间的真情。今天要学习的却是从挽救生命的大事中去赞美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

2、揭题。出示地图(或课件),引导学生理解“台湾海峡”,适当讲解一些两岸现状,突出两岸同胞的亲情。指导写“湾、峡”。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注意时、地、人、事这四要素)

2、从地图上找出“杭州市”和“台湾花莲”,理解“跨越”。

3、思考:“生命桥”在课文中指什么? 三、自学生字词

1、自学,互教互帮,借助拼音读准确。

2、分类检查读音:a,8个生字词;L其他注音的字词。注意区分:平舌音与翘舌音,如:暂(zan)、髓(sui)、绽(zhan)、辗(zhan);U的拼读:躯(qu)、腥lv);多音字读法:间(jian、jian)。

3、写字指导。9个左右结构的字归一类,以“峡、湾、脉”为重点;2个上下结构的字,以“暂”

为重点;另一个为一类。

4、指名分段试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 四、学习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2、出示重点句,与课文原句对比阅读: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如果不尽快移植骨髓,将面临死亡。

3、讨论:你觉得哪句写得更好?为什么?(师引导从“含苞的花朵„“凋零”“惟有„„才能”等词句理解小钱病情严重,急需救助,体会生命的宝贵。)

4、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原句。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收集两岸同胞骨肉亲情的故事。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巩固生字8个,会写“峡、桂、移”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海峡、桂树、移植、台湾、彼岸、袭击余震、满怀、空旷、暂停、同胞、血脉”等12个词语。

2、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

课前准备

1、收集两岸同胞互相关爱帮助的故事。

2、一张中国地图(或制作课件)。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谈话:两岸同胞怎样全力抢救小钱的?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2、学生自读课文第三至六自然段。

@3、

4、教师的引导策略:

可以从正面引导,如:

a.面对地震,这位青年躺在病床上,想到的是什么?

b.面对余震,李博士和这位青年是怎么做的?(仍沉着地站、仍静静地躺)他们为什么能这样做?

c、李博士怎样将骨髓带到杭州?

也可以从侧面引导,如:

a、这位青年难道不想念家人是否平安?

b.李博士和青年难道不怕余震吗?

c、李博士是怎样“奔波”的?(想象“奔波”的情景)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二、升华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七自然段。

2、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a、小练笔(或口头填空):联系课文内容,用“终于”写(说)一句话。

小钱几经辗转,终于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                    。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李博士终于    。

经过两岸同胞的全力救助,小钱终于    。

b.完成练笔(或填空)之后,说说自己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3、理解结句的含义。(“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a.想象: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 b.4人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材料,再向班上汇报,畅谈两岸的血脉亲情。

4、朗读背诵全段。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作文:以小钱的名义,给台湾花莲慈济医院李博士写一封感谢信,表达你对李博士和那位青年的感激之情,表达两岸骨肉的血脉亲情。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23*  卡罗纳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们对卡罗纳的关爱之情。

2、了解人们对卡罗纳的真切关爱,并将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们交流.

3、能在这篇课文的引领下,自觉阅读《爱的教育》,接受爱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了解人们对卡罗纳的真切关爱,并将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们交流.

课前准备

1、课文插页的挂图。

2、写有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小黑板或幻灯片。

教学方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过程 一、推介新书,揭示课题

导语:同学们,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往往是永恒的,令人百读不厌。今天,老师特地带来了一本书,该书曾在19世纪轰动了意大利文坛,并且先后被译成了许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你们想知道这书叫什么名字吗?《爱的教育》真的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吗?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里边的一篇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步阅读,读通课文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比较长的句子,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出示小黑板,读准9个词语。(遭到不幸、怜悯、屏息凝神、俯下身来、千叮咛万嘱咐、号啕大哭、目不转睛、端详、恍然大悟)

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出现的问题,同学互相帮助纠正。

4、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提纲导读,感悟理解

1、出示“导读提纲”,学生自读课文。

a、当知道卡罗纳所遭遇的不幸时,老师是怎么做的?

b.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失去母亲的卡罗纳是万分伤心的?

c、“我”和同学们是怎样传达对卡罗纳的关爱的?

d.当“我”跑过来扑进母亲的怀抱时,她为什么把“我”推开了?“目不转睛”是什么意思?

你从母亲的“目不转睛”里读懂了什么?“我”恍然大悟了什么?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2、学生读读、画画、议议。

3、提供范例,指导交流。(以第2个问题为例)

小黑板出示三个句子,理解卡罗纳的伤心。

a、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两脚站不稳,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

b.他的脑海里一下子闪现出往日的情景。那时候,母亲差不多每天都来接他。要考试了,

母亲总是俯下身来向他千叮咛万嘱咐。

c、当他看到一幅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时,突然双手抱住脑袋,趴在桌子上号啕大哭起来。

4、学生交流。(要求: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评议。) 四、欣赏评价,延伸教育

1、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以不同的方式传递一种相同的关爱,假如你当时也在场,你会怎样去宽慰卡罗纳呢?

2、你对卡罗纳身边的人们是怎么看的,请选择一个作一番评价。

3、师小结: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她能给人以春天般的温暖,她能融化一颗冰冷的心,我们相信,卡罗纳在这么多爱的笼罩下,心头的悲伤会渐渐消褪的。爱,让人间充满温馨。同学们,让我们有空多读读《爱的教育》D巴,她将提升我们每个人爱的浓度。 五、布置作业

1、积累9个词语。

2、摘抄文中最令自己感动的语句。

3、谈谈自己对本课课题的理解,这个标题好吗?若不好,你能给它换一个更好的课题吗?并用文字将自己的想法记述下来。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24*  给予是快乐的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男孩的心愿,体会“给予是快乐的”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男孩的心愿,体会“给予是快乐的”的意思。

课前准备

1、词语卡片。

2、收集有关“无私奉献,爱心无价”的故事或成语。

教学方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愿望,都可以体现对别人的爱。我们今天要认识一位小男孩,他对腿有残疾的弟弟百般关怀,令人感动。(板书课题)

2、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问题? 二、出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或借助注音。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学习小组,按段落轮流读课文,互相纠正读不好的地方。

3、反复读读以下词语:

圣诞礼物   饶有兴趣   闪亮   羡慕   宽裕   惊叹

不由自主   显然       神气   湿润   喜悦

4、说说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探究情感

1、自由读课文,想想你对课文哪部分内容特别感兴趣,或感受特别深刻,在书上作些批注。

2、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a、小男孩喜欢保罗的圣诞礼物吗?从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b.保罗的想法一错再错,你能说说他的两次错分别是错在哪里吗?

c、小男孩最大的心愿是什么?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句子感受到的?表达了小男孩怎样的思想感情?

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提问:你怎么理解“给予真是令人快乐的”?请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感悟人物的内心活动。     四、拓展阅读,感悟主题

1、轻声朗读《给,永远比拿愉快》,说说短文讲了什么事?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的理解。

3、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无私奉献,爱心无价”的故事或格言名句。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语文园地六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

感受人间真情,倡导乐于助人的社会风尚;通过模拟生活场景,分角色对话,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课前准备  课件

重点难点: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方法:指导法

教学过程: 一、再现课文情境,模拟对话

1、假如有一天,小钱跟那位台湾青年相遇,他们会说什么呢?

a、分角色模拟对话。

b.指名上台对话,引导评议。

2、假如你是卡罗纳的同学,你想怎么安慰他?(方法同上)

3、师小结:生活不可能总是那么一帆刚匝的,难免会碰到困难、烦恼的事,我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与安慰;别人碰到了困难,送去一句安慰的话,伸出援助之手,是多么温暖人心呀! 二、模拟生活情境,引导交际

1、课前收集或拍摄学生有关的生活情境,如:

(情景1):下午放学回家,我发现钥匙忘记带出来,只好坐在家门口等,可爸爸、妈妈今天

偏偏迟迟不回家。这时,邻居的阿姨回来„„

(情景2):放学了,天气突变,狂风骤雨,我站在校门内的大厅里,冷得瑟瑟发抖,焦急地

望着天。这时,爸爸顶着风,冒着雨为我送来了雨伞和外套„„

(情景3):下课了,同学们都跑出去玩,只有莉莉坐在位子上,趴在书桌上,闷闷不乐。原

来这次语文单元测试,她考得极不理想,正难过呢!

(情景4):我和同学约好一起去踢足球,兴高采烈走在路上,住同一条街的张婆婆双手提着

菜呀、肉、鱼,远远走来,走一步,歇一步,十分艰难„„

2、四人小组合作:两个同学配合选择其中一个情境进行口语交际,另外两个认真听,听后进行评议。

3、派代表上台进行口语交际,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当好评委。

4、小结:平时我们肯定碰到过不少类似的事情,现在我们进入“心灵沟通室”,也来讲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三、心灵沟通,感受真情

课件出示:“心灵沟通室”字样,播放轻音乐。

1、四人小组介绍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

2、分角色模拟对话,其他两个当听众进行评议。

3、在同学老师中自由选择交谈对象,向他(她)表示感谢或安慰,倾诉情感。

4、指名表演对话情景。

小结: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让我们学会感谢,感谢我们的亲人,感谢关心、帮助过我们的人;让我们学会关心,多一些安慰和奉献。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第二、三课时  习作指导

学习目标

看图作文,或者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写清楚事情经过;表达真情实感;学习修改习作。

课前准备

收集或拍摄学生有关的生活情境。

重点难点:写清楚事情经过;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方法:指导法

教学过程: 观察画面,整体感知

1、出示挂图,引导观察:图上画着谁和谁?她们在干什么?她们也许是什么关系?

2、读提示,理解题目的含义。

“胜”是什么意思?

“胜似亲人”说明了什么? 二、合理想象,丰富画面

1、想象老奶奶与小姑娘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2、引导根据周围的景物进行推想。(木盆子、脸盆、衣服、被单)

3、引导进一步思考:她为什么要为老奶奶洗衣物?

4、老奶奶的亲人呢?小姑娘平时是怎么做的?

5、想象画面上的人物会讲些什么,想些什么,让画面上的人物活起来。 三、仔细观察,捕捉细节

1、引导观察她们的服饰各有什么特点?想想这反映了什么?(苗汉亲如一家)

2、引导仔细观察图上老奶奶、小姑娘的动作、神态,想象她们的内心活动。

3、指导写细节抒真情:把老奶奶的表现,小姑娘的表现用一段话表达出来,体现“亲”字。 四、试写片段,评议修改

1、学生动笔写片段,教师巡视及时指导。

2、现场点评该片段:可选择学生写的几个片段进行点评,也可用老师写的“下水文”进行点评。

(片段1)小姑娘晾好衣服了,老奶奶走过来,一把把她紧紧地搂在怀里,感激地说:“孩子,

谢谢你,谢谢你!”小姑娘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片段2):小姑娘晾好衣服了,湿漉漉的双手在围裙上擦了擦。这时,老奶奶扶着墙壁颤巍

巍地从里屋走了出来,望着架子上的衣服,眼角有些湿润了。她抬起手,用袖口

擦了擦眼角,一把将小姑娘搂在怀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像一朵盛开的菊花。她枯瘦的手轻轻地抚摸着姑娘油亮的秀发,又爱抚地拍拍,满是皱纹的脸紧紧地

贴着姑娘白嫩、红润的脸蛋。小姑娘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嘴巴抿着,双手不自在

地绞着围裙。老奶奶一个劲地说:“孩子,总是让你忙着,奶奶真过意不去!谢谢

你,谢谢你!”小姑娘的两颊飞起了红云,洋溢着快乐的笑意。

(这两段话的赏评重在指导学生把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写具体。) 六、明确要求,口头交流

1、读作文提示,明确要求。

2、四人小组交流藏在心中的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小组振代表发言,组织评议。

评议要点:a.是否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

b.是否把重点部分说具体。

c.是否能表达自己的感受,或对这件事的看法。 七、范文引路,学习表达

1、提供片段供学生赏评,学习表达情感的方法。如:

(片段):我望着阿姨,明亮的眼睛,白皙的面庞,这是一张善良的面孔。我又一次望了望窗外,白皑皑的雪仍铺天盖地地下着,凛冽的西北风仍呼呼地刮着,而我却一点也不感到冷。我想,这苹果可能是阿姨给自己的孩子买的。我感到这苹果虽很常见,这时却凝聚着人与人之间的关怀。

冬天是寒冷的,而我却感到了春天般的温暖。

2、引导学生赏析,初步理解表达感受的多种手法:直接抒发,借景色描写抒发,对比衬托„„ 八、习作与修改

1、学生起草初稿,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2、把习作读给同学或家长听,再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第四课时    讲评

教学过程: 我是小小鉴赏家

教师推荐几个写得较精彩的片段供学生欣赏。 二、我是啄木鸟医生

1、出示学生习作中的典型病例。

2、引导诊断“病因”,并进行修改。

a.图意是否抓得准;

b.语言是否符合人物身份;

c、小女孩Jb理活动与她的所作所为是否相吻合;

d.在语文文字的表述上是否恰当。

3、个人自诊或互诊:学生自己评析、修改自己的作文,或找要好的同学交换互评、互改。

修改誊写,习作展览

将修改誊写后的习作张贴在班级的习作园地中。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第五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鼓励学生善于运用和总结各种方法学习词语。

2、熟读、背诵有关“乐施好善”美德的名言,积累语言。

3、了解“杏林春满”的成语故事和用法。

课前准备

收集学生习作常见的错例。

重点难点:积累、运用

教学方法:指导法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读小林和小东的发现。看看他们有什么发现。

a、学生读对话,谈谈“小林”和“小东”的发现。

b.他们的读书方法给我们什么启发。

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善于使用工具书;懂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联系自己的学习经验谈体会。

a、在学习词语的过程中,你也可能有过类似的体会或经验,或还有其他理解词语的方法,请你回忆一下,举个例子与同学交流交流。

b.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理解词语的方法。

c、班级交流。

3、小结:在阅读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不理解的词语,我们可以借助同学们的经验,如: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情景等方法,只要我们肯动脑,善于总结,就能自己排除“词语”障碍的。 二、日积月累

1、激情导人。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向来以助人为乐,乐善好施为高尚美德,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这方面的警句,劝勉世人做个善良的有道德的人。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2、练读名言。

a.学生练读,及时正音。

b.尝试理解: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c、学生质疑,组织解疑。

3、背诵名言。

4、励学导行。

a.尝试运用:老师描述情景,让学生选用这些名言加以运用。

b.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毛笔或钢笔写下来,或制作一张贺卡,送给朋友共勉。

5、扩充积累。

摘抄、背诵颂扬高尚情操的其他名言。

三、成语故事(杏林春满)

1、了解内容,明白含义

a、学生自由读“杏林春满”,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b.交流阅读收获:“杏林春满”这个成语是怎样来的?

c、“杏林春满”用来说明什么?

2、联系生活,畅谈启发。

a、从这个故事,你体会到什么?

b.你知道哪些医生称得上“杏林春满”?能说说他们的事迹吗?(如:李时珍、林巧稚、抗击“非典”的医生„„)

3、激发动机,练讲故事。

这样有意义的故事,好多比你们小的同学还没听过,说不定,你们的爸爸、妈妈也还没听过,请你们回去讲给他们听听并告诉他们这个成语的含义。

4、课后延伸,积累成语。

读更多的成语故事,井把读过的成语摘抄下来。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第六单元检测 学习目标

1、了解本单元知识点掌握情况。

2、针对情况查漏补缺。

教学重、难点 达到教学目标的各项要求

课前准备

检测题  学习检测要求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测题)

一、积累与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10分)

chãng  xìn  gù   zhàng     zã  rân            dì  zhǐ       bō   dîng(     )  (          )  (        )     (         )    (        ) xìn  lài      táo  qì    huáng  bǎng     líng  hún           chì   zã   (      ) (      )   (          ) (           )   (         )

2.按要求写成语。(4分)

⑴形容人知识渊博的成语:                                            ⑵形容人讲诚信的成语: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9分)

⑴(     ),这小家伙只在(         )  活动,随后就在

(              )    ,一会儿落在(      ) , 一会儿 站在

(                 ),一会儿把灯绳撞得(            )。

⑵白天,它(             )着我,傍晚,它就在父母的(          )中,飞到笼子边,(       )滚圆的身子,(     ) 那绿叶钻进去。

⑶“不,人与人之间还有比 (              ),你给我留下了

(             ),这比(           )。我再一次感谢你!”

⑷学了这单元的一组课文后,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人(或物)是(          ),因为(                           ) 。

⑸言必信,(            )。(           ),驷马难追。黄金失去可再得,(                     )。这些话都是告诫人们要

(                                    ) 。

4.按要求写句子(8分)

⑴把句子写具体:

学生              读书。

⑵把下面的句子改成“把”字句。

一辆小红车的反光镜被我的车碰碎了。

⑶写一句平时积累的歇后语。

⑷写一句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5.修改病句。(6分)

⑴我们要运用和理解已经学过的词语。

⑵这学期,我们学校扩充的许多教学仪器。

⑶他经常一贯地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

6.将下列错乱的句子重新排列(5分)。

(  )借着楼道的灯光,我将教室门锁好,走下楼去。

(  )走到操场,我忽然想起楼道的灯没有关。

(  )我收拾好书包,熄灭教室里的灯,走出教室。

(  )写完作业,教室里只剩下我一个人了。

(  )一夜要浪费多少电啊!于是,我转身又上了楼。

二、课内阅读

(一)

九色鹿非常(    ),指着调达说:“陛下,您知道吗?正是着个人,在快要淹死时,我救了他。他发誓永不(        )我的住地,谁知道他竟然(         )!您与着种灵魂(   )的小人一起来残害无辜,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4分)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4分)

竟  然                                                        残害无辜

3.把划红线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2分)

4.假如你是国王,听了九色鹿的话,心理会想些什么呢?(2分)

(二)

1.“我很后悔,居然没有问他的姓名、地址,也不知道他的年龄、职业,但他的话却深深的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他的话”是指哪句话?(1分)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2. “没有关系,已经换上了。我打电话是向你表示感谢的。”

仔细读句子,联系课文内容,先问一个为什么,再自己解答。(2分)

提出的问题:                                                         自己的解答:

三、课外阅读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受人爱戴的国王。他年纪很大了,但是没有孩子,这使他很伤心。有一天,国王想出一个办法,说:“我要在全国挑选一个最诚实的孩子,作我的继承人。”于是,他吩咐大臣给全国每一个孩子发一些花种,还宣布:“如果哪个孩子能用这些种子培育出最美丽的花朵,那么,他就是我的继承人。”     孩子们都把花种种下了。他们给它浇水、施肥、松土,管理得非常精心。     有个叫雄日的孩子,他也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种。可是,十天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花盆里的种子依然如故,不见发芽。“真奇怪!”雄日有些纳闷,“种子为什么不发芽啊?”他去问他的妈妈:“妈妈,为什么我种的花不出芽呢?”“你再给它浇点水看看。”妈妈说。雄日又往花盆里浇了些水。他天天看啊,看啊,可种子还是不发芽。妈妈又说:“你再把花盆里的土换一换,看行不行。”雄日又照妈妈的话做了。可是种子还是不发芽。国王规定看花的日子到了。许许多多穿着漂亮衣服的孩子,捧着盛开着鲜花的花盆,涌上街头。过了一会儿,国王来了,他从一个个孩子面前走过,看着一盆盆鲜花,脸上没有一丝高兴的表情。国王走到一个店铺前,看见正在流泪的雄日。他捧着空花盆站在那里。国王问他:“你为什么端着空花盆呢?”雄日抽泣着,把花种不发芽的经过告诉了国王。国

王听了雄日的回答,高兴地拉着他的双手,说:“ 你就是我可靠的继承人!”为什么您让一个端着空花盆的孩子做继承人呢  孩子们问国王  国王说  孩子们  我发给你们的花种都是煮熟了的  这样的种子是不会培育出美丽的鲜花的     听了国王的话,那些捧着美丽花朵的孩子,都羞红脸,低下了头。

1.给短文加个题目。(1分)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带点词语的意思。(2分)

纳闷:

抽泣:

3.给文中未加标点的一段加上标点符号(4分)。

4.“看到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国王为什么高兴地说:“你就是我可靠的继承人”?(2分)

5.那些捧着美丽花朵的孩子,听了国王的话后为什么都羞红了脸,低下了头?(2分)

四、习作:(30分)

围绕“          真是人们的好朋友”写一篇文章

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一种动物名称。

2、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了解写出这种动物对人类的用处、帮助、启示等。 ※附加题:

1.根据意思写成语。(10分)

最快的流水(     )  最短的季节(       ) 最昂贵的字(       ) 最长的一天(     )  最吝啬的人(   ) 最难做的饭 (     )

最没文化的人(  ) 最大的手掌(       )

2.诗填“花”。(10分)

⑴竹外(     )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别样红。

⑶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    )出墙来。

⑷满地(     )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第二课时    试卷讲评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第七单元

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伯父、模范、巡警、吵嚷、惩处、抱负、胸怀、喝彩、帝国主义、灯红酒绿、热闹非凡、风和日丽、耀武扬威、左顾右盼、得意洋洋、振兴中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与同学合作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

3、在阅读中能比较深入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目标。 4、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了解别人是怎样成长的。

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中能比较深入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师生搜集有关周恩来同志生平的资料。 2、师生搜集反映20世纪初中国社会状况的资料。 教学方法

自学指导法

教学过程:

一、了解周恩来同志的生平事迹

1、出示周恩来同志的照片,请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周恩来同志的生平及主要事迹。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作适当补充。

2、周恩来同志能为共和国的缔造和成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立下卓著的功勋,是和他少年时代的经历息息相关的。周恩来同志从小就心系民族振兴,立下从危难之中拯救国家的远大志向,刻苦学习。

二、提示课题,范读课文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讲周恩来同志少年立志的故事。板书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解题:“中华”在这里指中国,“崛起”就是兴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为了中国的振兴而读书。

3、教师范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练习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自学生字,读准字音。

3、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用查字典、词典,联系生活实际等办法初步了解词语的意思。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伯父、模范、巡警、吵嚷、惩处、抱负、胸怀、喝彩、帝国主义、灯红酒绿、热闹非凡、风和日丽、耀武扬威、左顾右盼、得意洋洋、振兴中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与同学合作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

3、在阅读中能比较深入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目标。

4、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了解别人是怎样成长的。

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中能比较深入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师生搜集有关周恩来同志生平的资料。

2、师生搜集反映20世纪初中国社会状况的资料。

教学方法

分析体会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听写本课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说说课文写了哪三件事。 二、分段朗读,体会思想感情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a 、让学生读这一部分课文,想想周恩来的语言和心里想的几个问题应该怎样读。   b.同座位的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a、仔细阅读这一部分课文,想象当时的情景。

想一想当时这位妇女、中国巡警、那个大个子洋人以及围观的中国人都会说些什么?     学生分小组说一说,把当时的情景表演一下。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理解“中华不振”的含义的。

b.联系全文的内容,想想周恩来一个人沉思时都在想些什么,并把想到的写下来,互相交流。

c.思考:课文在第九自然段里为什么不把周恩来沉思的内容写出来。

3、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a、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b.利用教室的环境进行现场表演。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少年周恩来的远大志向。

c.分析一下少年周恩来的读书目的与其他学生读书目的到底有什么不同。

d.再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在写周思来的读书志向之前先写了同学们的回答,为什么具体写了魏校长在听到周恩来的回答之后的反映。

4、学习课文第四部分。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联系全文,深入思考

1、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2、课文中的三件事情之间是什么关系,文章又是怎样把三件事连在一起的。 四、积累词语

找出课文中的四字词语,读一读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然后写一写。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伯父、模范、巡警、吵嚷、惩处、抱负、胸怀、喝彩、帝国主义、灯红酒绿、热闹非凡、风和日丽、耀武扬威、左顾右盼、得意洋洋、振兴中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与同学合作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

3、在阅读中能比较深入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目标。

4、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了解别人是怎样成长的。

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中能比较深入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师生搜集有关周恩来同志生平的资料。

2、师生搜集反映20世纪初中国社会状况的资料。

教学方法

分析体会法 教学过程: 一、拓展阅读,理解诗句

1、教师出示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一诗手迹的图片。

2、学生自由读“阅读链接”中的短文。

3、教师提供“大江歌罢掉头东”一诗注释,请学生试着说说诗意。

4、联系课文内容谈谈阅读后的感受。 二、自主习作,小组交流

1、自拟题目,把自己阅读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材料想到的写下来。

2、把自己写的内容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三、布置综合性学习

1、我们已经了解总理小时候的故事,让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来了解更多人成长的故事吧。

2、分小组,说说你想了解那些人成长的故事,你打算用什么渠道去了解。说说你想用什么方式来展示你了解的故事。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莫名其妙”等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感受叶老的认真、质朴,懂得学作文应先学作人。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课前准备

1、搜集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

2、推荐阅读《爬山虎的脚》生字生词卡片。生字课件。

教学方法

自学指导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生交流搜集的有关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

2、两位作家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通过读课文来了解。

3、板书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4、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试读课文,自学生宇新词

1、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教师相机出示卡片,正音巩固生字、新词,引导学生结合积累,运用多种方法记住字形。   推荐   眼帘   删掉   规范   燥热   融洽

黄昏   客厅   余晖   蕴含   摇曳   莫名其妙

3、汇报交流自学情况。读词语和生字卡片。

4、重点指导书写:篇、翻、糊,几部分要写紧凑(课件演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2、组织朗读比赛,要读得正确、流利。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莫名其妙”等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感受叶老的认真、质朴,懂得学作文应先学作人。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课前准备

1、搜集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

2、推荐阅读《爬山虎的脚》生字生词卡片。生字课件。

教学方法

朗读体会法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突出重点

1、读读、想想、画画。

边默读边想边画:叶老是怎样批改“我”的作文的?我有何感受?

2、读读、说说。

a、分组读读各自所画的句子,说说从这些语句中可以品味出叶老是个怎样的人。

b.指名汇报,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叶老的认真、平和及温暖(做人与作文)。 c、指导朗读:表达出对叶老的崇敬之情读书。

3、议议、记记。

a、分组议议:通过看叶老为“我”批改作文,参照课后的批改稿,联系个人实践总结今后写作文、改作文的方法。

b.全班交流修改作文的方法。自己动笔在笔记本上记方法。 二、深读课文,突破难点

1、通过比较,体会内涵。

将直接描写爬山虎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引导学生抓住两个语句中的不同点进行对比,体会描写爬山虎是为了表达“我”当时的心情。

2、感悟词句,升华感情。

抓住“绿”字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使学生感悟出作者对叶老的感情。相机指导朗读进行评价。

3、积累语句,丰富语言。

把描写爬山虎的语句抄在积累本上。朗读、背诵这些语句。 三、通读课文,回归整体

通读课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解决揭示课题时的疑问。 四、布置综合性学习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中都会遇到一些良师益友。失败时他们会激励我们要振作,重新再来;成功时他们会劝慰我们要谦逊,成绩只代表过去。想一想他(她)给我们的帮助,写下来,并用学到的修改作文的方法进行修改,最后把文章送给他(她),以表达自己的谢意。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