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节日范文 > 母亲节 > 三毛优美散文 《三毛散文》400字

三毛优美散文 《三毛散文》400字

时间:2019-09-23 09:20:13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三毛散文》400字

【作家简介】: 三毛(1943~1991):原名陈懋平,又名陈平,台湾著名女作家。发表作品23部,约500万字。三毛祖居系其祖父陈宗绪于民国年间建造,位于定海区小沙镇陈家。五间正房现已修复成为“三毛作品陈列室”,以“充满传奇的一生”、“风靡世界的三毛作品”、“万水千山走遍”、“亲情、爱情、友情、乡情”、“想念你,三毛”等为主题,分别陈列三毛的遗物、作品、照片。三毛祖居被定海区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本名陈平,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六日生,浙江省定海县人,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肄业曾留学欧洲,婚后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迦纳利岛,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一九八一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一九八四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一九九一年一月四日去世,享年四十八岁。

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也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在大陆也有广大的读者,生平著作和译作十分丰富。共有二十四种。

作文二:《散文赏析》5700字

散文推介之一:

夜深了,花睡了

三毛

我爱一切的花朵。在任何一个千红万紫的花摊上,各色花朵的壮阔交杂,成了都市中最美的点缀。

其实我并不爱花圃,爱的是旷野上随着季节变化而生长的野花和那微风吹过大地时的感动。

生活在都市里的人,迫不得已在花市中捧些花回家。对于离开泥土的鲜花,我总有一种疼惜又抱歉的心理,可还是要买的。这种对花的抱歉和喜悦,总也不能过分去分析。

在所有的花朵中,如果要说“最爱”,我选择一切白色的花,尤其是长梗的百合。

许多年前,我尚在大西洋的小岛上过日子,那时,经济拮据,丈夫失业快一年了。我在家中种菜,屋子里插的是一人高的枯枝和芒草,那种东西,艺术品位高,并不差的。我不买花。

有一日,丈夫和我打开邮箱,又是一封求职被拒的回信。那一阵,其实并没有山穷水尽,粗茶淡饭的日子过得没有悲伤,可是一切维持生命之外的物质享受,已不敢奢求。那是一种恐惧,眼看存款一日日减少,心里怕得失去了安全感。这种情况只有经历过失业的人才能明白。

我们眼看求职再一次受挫,没有说什么,去了大菜场,买了些最便宜的冷冻排骨和矿泉水,就出来了。不知怎么一疏忽,丈夫不见了,我站在大街上等,心事重重的。一会儿,丈夫回来了,手里捧着一小束百合,兴冲冲地递给我,说:“百合上市了。”

那一瞬间,我突然失了理智,向丈夫大叫起来:“什么时候了?什么经济能力?你有没有分寸,还去买花?!”说着我把那束花“啪”一下丢到地上,转身就跑。在举步的那一刹间,其实我已经后悔了。我回头,看见丈夫呆了一两秒钟,然后弯下身,把那些撒在地上的花,慢慢拾了起来。

我向他奔过去,喊着:“荷西,对不起。”我扑上去抱他,他用手围着我的背,紧了一紧,我们对视,发觉丈夫的眼眶红了。

回到家里,把那孤零零的三五朵百合放在水瓶里,我好像看见了丈夫的苦心。他何尝不想买上一大缸百合,可口袋里的钱不敢挥霍。毕竟,就算是一小束,也是他的爱情。

那一次,是我的浮浅和急躁伤害了他。之后我们再没提过这件事。四年后,我去给丈夫上坟,进了花店,我跟卖花的姑娘说:“这五桶

满满的花,我全买下,别担心价钱。”

坐在满布鲜花的坟上,我盯住那一大片花色和黄土,眼睛干干的。 以后,凡是百合花上市的季节,我总是站在花摊前发呆。

一个清晨,我去了花市,买下了数百朵百合,在那间房中摆满了它们。在那清幽的夜晚,我打开家里所有的窗和门,坐在黑暗中,静静地让微风吹动那百合的气息。

那是丈夫逝去了七年之后。又是百合花开的季节了,看见它们,我就仿佛看见了当年丈夫弯腰从地上拾花的景象。没有泪,而我的胃,开始抽痛起来。

(原题为“夜深花睡”。选自十月文艺出版社《你是我不及的梦》一书,有删改)

22.读完全文,你认为作者为什么最爱“百合花”?(2分)

23.读下面的句子,联系前文,试揣摩此刻“丈夫”内心的复杂情感。(2分)

他用手围着我的背,紧了一紧,我们对视,发觉丈夫的眼眶红了。

24.通读全文,试简要分析“丈夫”的性格特点。(2分)

25.文章写了哪些往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6.本文与朱自清的《背影》在结尾部分有异曲同工之妙。阅读下面语段,分析二者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3分)

(1)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背影》)

(2)又是百合花开的季节了,看见它们,我就仿佛看见了当年丈夫弯腰从地上拾花

的景象。没有泪,而我的胃,开始抽痛起来。(《夜深了,花睡了》)

参考答案:

22.(2分)百合花是纯洁的象征,更是作者夫妇刻骨铭心的爱情的象征。

23.(2分)一是为买百合花送给妻子,反遭妻子责骂感到委屈;(1分)二是为自己失业,不能让妻子过上幸福生活而感到愧疚。(1分)

24.(2分)深爱自己的妻子,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忘给妻子买百合花;(1分)能忍受委屈,在遭到妻子责怪时,不发火、不辩解,默默地弯腰拾起百合花。(1分)

25.(3分)作者回忆了夫妻所度过的艰难岁月,重点写了丈夫为“我”买百合花,反遭自己责骂及丈夫死后上坟等事件,(1分)表达了作者对丈夫深深的爱和追悔莫及的怀念之情。(2分)

26.(3分)都是触景生情,睹物思人。(1分)即由眼前所见引发回忆,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2分)

给我的孩子们(节选)

丰子恺

①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可惜到你们懂得我的话的意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

②瞻瞻!你尤其可佩服。你是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你什么事体都像拼命地用全副精力去对付。小小的失意,像花生米翻落地了,自己嚼了舌头了,小猫不肯吃糕了,你都要哭得嘴唇翻白,昏去一两分钟。外婆去普陀烧香买回来给你的泥人,你何等鞠躬尽瘁地抱他,喂他;有一天你自己失手把他打破了,你的号哭的悲哀,比大人们的破产、失恋、心碎、丧考妣、全军覆没的悲哀都要真切。两把芭蕉扇做的脚踏车,麻雀牌①堆成的火车、汽车,你何等认真地看待,挺直了嗓子叫“汪——”“咕咕咕„„”,来代替汽笛。宝姐姐讲故事给你听,说到“月亮姐姐挂下一只篮来,宝姐姐坐在篮里吊了上去,瞻瞻在下

面看”的时候,你何等激昂地同她争,说“瞻瞻要上去,宝姐姐在下面看”!甚至哭到漫姑面前去求审判。

③你要我抱你到车站里去,多多益善地要买香蕉,满满地擒了两手回来,回到门口时你已经熟睡在我的肩上,手里的香蕉不知落在哪里去了。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

④你们的创作力,比大人真是强盛得多哩:瞻瞻!你的身体不及椅子的一半,却常常要搬动它,与它一同翻倒在地上;你又要把一杯茶横转来藏在抽斗里。要皮球停在壁上,要拉住火车的尾巴,要月亮出来,要天停止下雨。在这等小小的事件中,明明表示着你们的弱小的体力与智力不足以应付强盛的创作欲、表现欲的驱使,因而遭逢失败。然而你们是不受大自然的支配,不受人类社会的束缚的创造者,所以你的遭逢失败,例如火车尾巴拉不住,月亮呼不出来的时候,你们决不承认是事实的不可能,总以为是爹爹妈妈不肯帮你们办到。同不许你们弄自鸣钟同例,所以愤愤地哭了,你们的世界何等广大!

⑤阿宝!有一晚你拿软软的新鞋子,和自己脚上脱下来的鞋子,给凳子的脚穿了,划④袜立在地上,得意地叫“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的时候,你母亲喊着“龌龊了袜子!”立刻擒你到藤榻上,动手毁坏你的创作。当你蹲在榻上注视你母亲动手毁坏的时候,你的小心里一定感到“母亲这种人,何等煞风景而野蛮”吧!

⑥瞻瞻!有一天开明书店送了几册新出版的毛边的《音乐入门》来。我用小刀把书页一张一张地裁开来,你侧着头,站在桌边默默地看。

后来我从学校回来,你已经在我的书架上拿了一本连史纸印④的中国装的《楚辞》,把它裁破了十几页,得意地对我说:“爸爸!瞻瞻也会裁了!”瞻瞻!这在你原是何等成功的欢喜,何等得意的作品!却被我一个惊骇的“哼!”字喊得你哭了。那时候你也一定抱怨“爸爸何等不明”吧! ⑦孩子们!你们果真抱怨我,我倒喜欢;到你们的抱怨变为感谢的时候,我的悲哀来了!

⑧我在世间,永没有逢到像你们这样出肺肝相示的人。世间的人群结合,永没有像你们样的彻底地真实而纯洁。

⑨但是,你们的黄金时代有限,现实终于要暴露的。这是我经验过来的情形,也是大人们谁也经验过的情形。我眼看见儿时的伴侣中的英雄、好汉,一个个退缩、顺从、妥协、屈服起来,到像绵羊的地步,我自己也是如此。“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你们不久也要走这条路呢!

⑩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

注:①麻雀牌:麻将  ②划chan袜:脱掉鞋只穿袜  ③连史纸:江西出产的一种纸。

1.“吾爱童子身,莲花不染尘。骂骂唯解笑.打亦不生嗔。对境心常定,逢人语自新。可慨年既长,物欲蔽天真。”是丰子恺刻在烟斗上的一首诗。请结合这首诗,概括上文主旨。(3分)

2.揣摩第⑦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2分)

3.写孩子们的时候,作者采用第二人称的写法有什么好处?(2分)

4.简要分析作者在第⑤段描写阿宝时运用的描写方法及其效果。(3分)

5.作者在第⑨段写道:“你们的黄金时代有限”,“你们不久也要走这条路。”为什么会是这样,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案:

1.(3分)通过对自然、纯真的童真世界的赞美,批判“不自然的、病的、伪的”(虚假的,做作的)成人世界(2分)。表达对童真世界的赞美向往之情(1分)。

2.(2分)“抱怨我”,表明你们的世界是率真的、自然的,成人的世界是虚假的、做作的,我更向往的是你们的世界,因此我更欢喜(1分)。“感谢我”,表明你们已经被成人世界同化,再也不复曾经的童真,因此是一件悲哀的事情(1分)。

3.(2分)拉近距离,亲切自然(1分)。便于直接抒情(1分)。

4.(3分)本段运用了动作、语言、心理描写(1分,答出其中两个即可得全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阿宝的淘气、率真(天真、顽皮)(2分)。

5.(4分)言之成理即可。可从如一FJL方面作答:①受社会风气影响,纯真的少年会逐渐被同化,由率真、自然、热情而世故圆滑。②面对强大的社会压力。弱小的个体会妥协、屈服,由率真、自然、热情而沉默、含蓄、世故、圆滑起来。③有些人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会屈意迎合不良风尚,丢掉纯真,刻意世故、圆滑、虚伪。

(共4分.观点明确、正确1分,能围绕观点适当阐述2分,语言通顺得体1分。)

恒久的滋味

蒋勋

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味觉,这些味觉停留在记忆中,成为生命的滋味。

小时候,喜欢吃糖,甜味停留在孩童时代记忆,不只是口腔四周的快乐,同时呼唤起许多满足、幸福、受宠的回忆。

几乎每一个儿童都有过爱吃糖的记忆,在许多民族的语言文字中,“糖”、“甜”,都已经不单单只是生理味觉上的反应,“sweet”、“candy”,也同时包含了满足、幸福、爱等等心理上的感觉。

甜味如果是人生第一个向往的味觉,甜味停留在记忆里,也就有了童年全部的幸福感受。人不会一直停留在童年,因此人也不会一直满足生命里只有甜味。甜味是幸福,但是甜味太多,也觉得腻。

我不知道为什么开始喜欢上了酸味。

大概是在身体发育之后,十二、三岁左右,被称为青少年,被称为惨绿少年,好像没有熟透的果实,透着一种青涩的酸味。没有放糖的柠檬汁,盐腌渍的青芒果,那种酸,好像初尝到生命里的一种失落、怅惘,一种不严重的感伤。

酸是一种味觉吗 ?

为什么我们说一个人“好酸”,当然不是他身上的气味,而是他透露出的一种在得不到时的一点点忌妒、讥刺、不满足的愤怨委屈吧。记忆里嗜吃甜食的童年,偶然吃到母亲调了许多醋的面条,立刻皱起眉头,酸得全身皱缩起来,那时还不懂得“酸”的意味。等到我在青少年时期,挤了满满一杯纯柠檬汁,不放糖,咕嘟咕嘟喝着,忽然彷佛懂了生命原来除了“甜”,还有别种滋味。

但是我品味着“酸”的时候,还是不能了  解,为什么母亲会顿顿饭都吃苦瓜,极苦极苦的瓜,加上极臭极臭的豆豉,加上极辣极辣的辣椒,极咸的小鱼干,用热油爆炒,还没有吃,远远闻着,扑鼻一阵咸、辣、臭、苦,呛鼻刺激的气味,呛到使人喉头都是哽咽,呛到眼泪止不住。我长大之后,看着母亲耽溺在这样的味觉里,听她叙述战乱里人的流离,她描述炸弹下来,刚才说话的人,不见了,肠子飞起来,挂在树上。她在咸、辣、臭、苦里,回忆着她五味杂陈的一生吗?

五味杂陈,说的是味觉,但也是人生。

人生应该只有甜味吗?还是在长大的过程,一步一步,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生命经验的扩大,我们的味觉也在经验不同的记忆?我

在甜味里记忆幸福满足,在酸味里学习失落的怅惘,在辣味里体会热烈放肆逾越规矩的快感。

我终于也学会了品尝苦味,在母亲临终的时刻,我怀抱着她的身体,在她耳边诵念金刚经,我懂得一种苦味,比甜味安静,比酸味丰富,比辣味深沉庄严。我难以形容,但是我知道,我不能拒绝生命里这样苦味,我终于知道:我多么眷恋不舍,母亲还是要走!我也终于知道:我人生的滋味大部分从母亲处学来。

从小到大,记忆里最不能忘记的滋味都从母亲的菜饭里学来。我们很少上餐厅,母亲总是一边摘菜叶,一边娓娓说着故事,她用小火煎着一条赤鯮,鱼的酥香的气味久久停留在空气中,至今也似乎没有消逝。母亲的菜有糖醋,有盐渍,有抹了花椒的辛香,有酸辣,有辣苦,也有臭豆腐奇特使人迷恋的臭香。她教会了我去品尝各种味觉,品尝各种味觉混合的不可言喻的滋味。

但是母亲的滋味里有一种仪式,她会特别慎重料理,那滋味却只是米麦五谷的平淡。

每一年过年,母亲要蒸一百个馒头,发面的面头要特别挑选过,蒸锅里的水,大火煮沸,蒸气白烟缭绕,馒头要蒸得白胖圆满,用来在年夜祭拜祖先,也象征预兆一年的平安祥和。母亲在揭开蒸笼的盖子时,慎重庄严肃穆的表情,使我难忘,她没有任何宗教信仰,但是她有生活的虔诚。

馒头饱满丰圆,透着淡淡五谷的香。我负责的工作是在每一个馒头正中心用筷子点一个红点。红染料用天然胭脂调成液体,用筷子头

蘸着,刚好一个圆圆的红点。母亲在一旁叮咛:要点在正中心哦!那时候还没入学,大概四、五岁,我也开始学会了慎重庄严的举止。

我如此贴近那些馒头,好像麦  子在土地里、阳光里、雨水里的全部饱实的生命都给了我,平淡悠长而且沉着,在所有的滋味之上,是更恒久的滋味吧!

20.文章第6段中加点的“惨绿少年”有怎样的含义?(2分) 答:

21.在作者的生命历程中,甜、酸、苦等滋味,各代表了什么样的人生阶段?甜味、酸味和辣味各自包含怎样的感觉?(4分)

答:

22.本文行文有两条线索,请指出。(2分)

答:

23.画线的问句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3分)

答:

24.年夜祭祖的白馒头给作者的启示是什么?(3分)

答:

答案:

20.本意指风度翩翩的青年男子,文中指青涩、强说愁的青少年。

21.甜:童年,酸:青少年,苦:成年。  甜味里记忆幸福满足,在酸味里学习失落的怅惘,在辣味里体会热烈放肆逾越规矩的快感。

22.一是体验各种生命的滋味,一是"我"的成长历程。

23.用问句更能引起读者注意与思考,对母亲艰辛一生的感叹,引起下

文对人生的感悟。

24.生活平平淡淡才恒久;生命平平安安才是真,从母亲身上得到的人生启迪是恒久的。

作文三:《散文赏析》13600字

散文赏析

一、散文赏析概述——散文的特点

散文或许是一个内涵较空疏、外延极宽泛的模糊概念。就文学体裁分类的传统 而论,诗歌、小说、戏剧文学无不特征鲜明、疆域了然。惟独散文包罗万象、融汇大千。似乎不宜归入前三类体裁者,都应划作散文的范围。

散文在表现方式上,自由自在自主,记人叙事、摹景状物、抒情论理皆纵意所如;在题材对象的选择上,无拘无束无穷,笼天地于形内、聚万物于笔端,全然一副海纳百川的博大气象。形散神凝——历来被视为散文的本质特征。其所以散者固然是指题材的无穷无尽,更是指格局结构、章法笔意的无拘无束。对此,一代文宗苏轼颇多妙喻:

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

吾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常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

散文崇尚真诚。唯真诚方能自然。它记真人事,绘真景物,抒真性情;所以如泉涌瀑泻、风流云起,无心营构、随意命笔;当行则行,不可行则止。欣赏散文当然要珍惜这一特性,认真体味作者的心境意图,感受其喜怒哀乐。

散文是灵魂的倾诉、心弦的交响。强烈的精神个性、真切的生命体验,通过自然景物的灵性透视、世态人情的静观默察而渗露挥发,化作一种无法抑制的抒情冲动。这便是散文与诗歌血脉相通的共质。散文中那些托物言志、寄怀山水之作,因其意象丰富、情景交融、洋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而最接近于诗。如果稍加韵律修饰,这样的散文便可称为“散文诗”了。

在文言文中,那些本属于应用文体的散文,其文学价值的形成更依赖情感的表现。诸葛亮的《出师表》是公文,可通篇流溢着忧国忧政的苦心孤诣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耿耿忠心 。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也属公文,但以简洁朴素的文笔将作者的坦荡襟怀披肝沥胆地倾吐出来。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以深沉苍凉的笔调传达了为事业忍辱发愤的悲痛心情,表现出作者崇高的人格境界。此类散文都是实用的,并非以发表为目的的文学创作,作者的心绪情怀更坦诚真挚,诗歌的情蕴意味也因此而生成在语体特征方面,散文也是多姿多彩诸体皆备且独具风貌:含蓄凝练、形神兼备、声韵并美的诗歌语言比比皆是;真率质朴、本色天然、如话如诉的日常口语也屡见不鲜。由于在题材、结构、篇制、语言等方面少有局限,散文的审美空间更为广阔。诗歌的本性在散文中已经扩张放大。唯此,诗歌的赏析方法、思路大都可移用于散文。

二、散文赏析概述——散文的分类

散文分类的标准不太严格,大体上可分为三种:

1.抒情性散文

抒情性散文指侧重于表现思想感情、内心体验的散文。它们或咏物状景中言志抒怀,或在叙事记人中传达情思。此类散文往往以小见大,追求诗情画意的统一和语言的精粹,以获取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一般说来,最受人们喜爱、历代传诵不已的散文,如周敦颐的《爱莲说》,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就多属此类。

抒情性散文大都以作者情感的展现为构制线索,溶吉光片羽式的描写、画龙点睛式的议论、浮光掠影式的叙述为一体,所以有形散神凝之谓。抒情散文同诗歌一样注重意象和意境的表现。不过,意象、意境与其它诗歌要素都因溶解稀释到更大的语言系统之中而相对地“淡化”了。

2.记叙性散文

记叙性散文或以记人为主,或以叙事见长,也有二者并重难分主次的综合类型。除了经典的文学散文之外,报告文学、人物传记、回忆录、游记等也属于记叙散文。

3.议论散文性

议论性散文不同于政治性、科学性论说文。它托物言理、寓论于事、寄说情景,以充沛的感情、雄辩的论理汇成一种情理交融的气势和意韵,具有较鲜明的文学性和审美特质。它虽以论说见长,但注重选取生活中的典型现象或言行,以生动形象的语言由表及里地剖析、议论,在理性精神的指导下生成强大的艺术冲击力、感染力。

议论性散文中影响较大的是杂文和小品文。

杂文侧重抒写杂感随想。优秀的杂文体式短小精悍,行文泼辣尖锐,多用讽刺幽默的笔调,极富感染力、说服力。鲁迅先生的杂文堪称颠峰之作。其关注视野之广阔、批判锋芒之犀利、哲理议论之精辟、文化底蕴之深邃、语言 表达之精纯完美,在文学史上罕见其匹。

小品文是一种短小精练带有较强抒情意味的议论文。所谓知识小品、科普小品、随笔、札记即属此类。小品文篇制虽短但立意集中,行文挥洒自如,语言或诙谐幽默或雅致蕴籍,溶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兼知识性休闲性之并长。虽然社会意义、时代精神有限,但可拓展视野陶冶性情,满足人们求知、审美、休闲的文化需求,因此也拥有大量读者。

三、散文赏析点

1、了解创作背景:

了解创作背景本是文学赏析的一般方法,其渊源可上溯到孟子的“知人论世”之说。但对散文赏析来说,它别有一番意义。散文创作求真实、忌虚构,其背景对于内容解读的指示作用更显重要。例如,古代散文中多应用文体,其内容往往涉及一些具体的人物、事件和历史环境。无论议论性散文或是记叙性散文,凡涉及具体背景的,总要先把背景搞清楚。

了解创作背景的另一个任务是熟悉作家的生活经历、创作概况。也就是从作家的角度了解背景。散文篇制短小,集中阅读一个作家的作品并无多少困难。这样,从作家生平切入了解背景就更为必要了。了解创作背景的方法主要是查阅有关资料。好在一般散文选本都附有注或提示,作到大致了解并无困难。重要的问题是在平时学习中扩展阅读范围,积累大量的文史知识,将大致了解提升为深刻了解。

2、分析作品结构:

结构解析应为散文欣赏的着眼点。这是因为散文样式差异较大,结构灵活多样。 要透过繁复各异的形态去把握凝聚贯注的神韵,似乎非由此不可。前述散文大致分为抒情、记叙、议论三类,是说它们的表现对象、内容、方式有所不同。这些不同必然导致结构的差异并形成一定的模式化趋向与文体化特征。无论任何对象,只要其结构呈现出规律性,那么由此开始认识的进程都是较便捷的。

现代散文的结构可以分为两重:思想内蕴结构和艺术形式结构。古代散文往往还要多出一重文体结构。古人作文非常重视文体特性。其立意谋篇、记事说理都要受到文体的规范。现代散文的文体结构比较自由,模式化趋向不太显著。

例如,古文中的“记”以记叙为本,要先记地点,次记景物、传说,再叙事件经过或事物特性,最后还要说明作文原由。“记”的这种写法说明:文体结构实质上是一种表达模式。早在魏晋时代,曹丕就曾指出:“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由此可见,文体结构对文章的内容、风格也会产生较直接的影响。熟悉文体结构对提高欣赏效果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请看下例:

3、感受审美内蕴 :

艺术要表现人生的况味与真韵,怎能回避对思想哲理的呼唤?散文在这一领域中也有着数不清的成功尝试。余秋雨先生认为:艺术哲理的本质,在于对世界、人生的内在意蕴的整体性开发。

哲理性的文学作品,既不侧重于故事情节的叙述、人物性格的塑造,也不着重于表扬好人好事,一般地抒发爱憎感情,揭示一般的人生道理,褒赞一般的品格,而是对社会的总体感悟,对人生意义的普遍开发。例如一只羽毛未干的麻雀幼雏被大风从树巢里摇下来,痴呆地、绝望地蹲在地上。这时一条猎狗慢慢地接近它。突然,一只黑胸脯的老麻雀从附近一棵树上飞快地冲下来,落在狗鼻子前面,它蓬松着羽毛,惊恐失态,迎着獠牙狰狞的狗嘴跳着,要以自己软小的身躯掩护幼雏。如果到此为止,只是把"老雀护雏"这一件事真实地记下来,不去突破故事框架作更多的构想,那么,这篇散文的内容未免矢之琐碎,意义就有限得很,没有多少美学价值;或者如某些惯于结笔点睛、开拓哲理者所做的那样,下面用一段文字,就老雀的行动议论开来,落实到母雀无所畏惧的勇敢精神上。这样写,对原先的故事框架虽有所突破,思想意义增强了,但是,它所揭示恶毒仅限于庸常的道理,而不是对人生意义的整体性开发;而且,这种脱离故事、缺乏形象意蕴的孤立发挥,不能给人以美感享受,与艺术哲理相距很远。可是,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散文《麻雀》(见〈屠格涅夫散文选〉)的写法却不同,它突破如上故事框架,使其在理性光辉的照耀下,显示出非凡的意义。在叙述老雀从树颠冲下,迎着凶犬“绝望而哀戚地吱吱地叫着”之后,文章这样写道:

它俯冲下来救护。它用躯体掩护自己的幼雏但瘦小的躯体,吓得浑身颤抖,小小的叫声变野,变哑了。它垂死挣扎。它准备牺牲自己!对它来说,猎狗是多么庞大的怪物呵!可它不能稳坐在安全的高枝上,一种比它的意志更强烈的力量,把它从那里抛了下来。我的猎犬特列佐尔停下步子,后退了一下,显然,它也承认了这种力量。爱,我认为,比死亡和死之恐惧更强大。只有它,只有爱,才能维持和推动生活前进。

作者既没有纯然叙事,也没有简单地用叙事加议论的方法拔擢事件的内蕴,而是把力量大小悬殊的两个动物对比着描写,以收到超出故事之外的特殊意义。这里有两组艺术比照:凶猛庞大的猎犬与躯体瘦小、惊恐失态、哀凄绝望的麻雀比照;浑身颤抖、吱吱哀鸣、勇敢冲向狗的嘴边,以死相拼的麻雀,与凶猛的猎犬一时停下、向后退一步相比照。这种反差强烈的比照,具有异常鲜明动人的美学效果;同时也就自然地于寻常意义的琐碎的故事中,渗透着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道理:“爱,比死亡和死之恐惧更强大”,“只有爱,才能维持和推动生活前进”。这就是屠格涅夫对社会爱的哲理认识。

散文对哲理的追求,往往通过作者精神活动得以实现。日本散文家得富芦花在“相模滩”观看落日,看着,看着,片刻之间,作者内心涌起一种非同寻常的体验:

在风平浪静的黄昏看落日,大有守侍圣哲临终之感。庄严之极,平和之至。纵然一个凡夫俗子,也会感到已将身子包裹于灵光之中,肉体消融,只留下林灵魂端然伫立于永恒的海滨之上。落日溅沉,接近山顶。终于剩下最后一分了,猛然一沉······

举目仰视,世界上没有了太阳。光明消逝,海山苍茫,万物忧戚。太阳沉没了。忽然,余光上射,万箭齐发。遥望西天,一片金黄。伟人故去皆如是矣。 (《相模滩落日》)

我们所见过的写落日的散文,一般侧重于山光水色、余光反照的客观描写,或从中引出悲喜之情,而《相模滩落日》却不同。作者不是纯客观描写落日与后辉下的海滩奇景,而是把自己置身于风平浪静的黄昏滩头那“庄严之极,平和之至”的气氛中,描写心灵上引起的触动、顷刻之间产生的特有的感受—“大有守侍圣哲临终之感”,“伟人故去皆如是矣”--一种“宏大无比的悲喜的情绪性体验”。这种体验当然是一种情感,但不是个人的悲喜之情,所以作者说:"有物,幽然浸乎心中,言"喜"则过之,言"哀"则未及。"经过理性纯化而超乎"喜""哀"之外的这种感情,无疑是哲理化感情。

赏析: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葵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与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虽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故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列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敢于斯文。

赏析:              通达幽远的生命放歌

——读《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历来被誉为书、文兼美的艺术珍品。作者一扫风靡流行的骈偶时尚,以清新自然的散体笔法记述了那次在中国文化史上著名的雅集盛会;并触景生情,临境兴叹;将自己对生命的热爱与眷恋,对人生价值的感悟与自然真谛的追问,坦诚且酣畅地倾诉于人性觉醒的启示录中。一千六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重读这篇佳作,仍然真切地感受到这一曲生命之歌的巨大魅力。

这篇文章的记叙成份只有短短三行文字,其中还包括这一段细腻精巧的景物描写。自“俯观宇宙之大”句后,都是亦情亦理的论说感叹。由于语言浅显晓畅,其表层文似无疑碍,但要深谙其底蕴,则必须了解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精神个性。关于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前辈学者宗白华先生的评说似可代表学术界之公论: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由于政治腐朽而导致的严重内乱,西晋王朝存在仅三十多年就迅速崩溃。北方少数民族的大举入侵使士族地主阶级同普通民众一样,在战火烽烟中经历了惨痛的生离死别、颠沛流

亡、国破家亡。东晋王朝所提供的相对稳当的生存环境,使他们有机会在噩梦般的回忆中,细细品味那可怕的历史灾变和人生苦难。为了寻求慰籍、解脱以至麻醉,玄学与清谈之风在士人中长期流行。这其中自然会生发出对人生苦难、生命意义、生活理想的深刻思索与大胆探求,进而形成富有时代特征的社会思潮与文化氛围,孕育出象王羲之那样以超迈、旷达甚至叛逆的精神姿态,勇敢追求个体人格自由与心灵解放的“魏晋名士”。

王羲之虽出身与士族名门,但并不热衷于仕途经济。他为人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狂放不羁。那段“东床坦腹”的传说,那泰山般屹立在书法史上的“书圣”地位,活灵活现再现出他的性情、才华和精神个性。在这篇文章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他对人生价值的肯定,对生活理想的探求。“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春日,四十多位名士会聚在"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的“清流激湍”之上,修禊嬉游、流觞赋诗、畅叙幽情,真可谓“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正是在这种特定的自然环境、人群环境中,作者怀着由衷的欣喜与陶醉道出了自己理想的生活境界: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在这里,我们不难体会:浩浩茫茫的天宇、林林总总的万物所引发的不仅仅是作者惊异、欢快,而且也激活了作者的思考与联想。能够听到、看到这无穷且神秘的宇宙,这繁盛且生机勃勃的世界,为什么"信可乐也"?当然因为这种感觉提供了主体生命存在的确证。作者大概不曾得到这一结论,但他的确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妙与珍贵。于是他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人生理想:真挚坦诚地与朋友交游;摆脱物欲世情的束缚,追求心灵的解放、精神的自由;超逸生活的常轨,忘却生老病死的压迫,在"快然自足"的心灵状态中尽情地享受生命。

孔夫子曾经说过,不知生,焉知死。其实反之亦然:生之疑虑释于死之洞彻,生之快乐始于死之通达。王羲之对生命的珍视,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同样来自于对死亡的超越。他也为“修短随化,终其于尽”深感痛惜。但是,这不能被误解为消极颓废的悲观情绪。正因为勇敢地直面自然规律,他才会认同“生死亦大矣”的古训,发出“岂不痛哉”的长叹;才会斥责庄子“一生死”、“齐彭殇”的荒诞,文中散发出来的哲学意识却不难感悟。

赏析:                   荷塘月色

朱自清

这几天心里颇不安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润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世间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到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是肩并肩的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愣愣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得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辩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边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购员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有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今晚若有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一九二七年七月,北京清华园。

赏析:                       如诗如画 情远韵幽

——读《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品通过对月下荷塘的描写,抒写作者在政治形势剧变之后,在严酷现实的重压下的苦闷、彷徨和寂寞的心境,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面情绪以及对未来美好自由生活的朦胧追求。

《荷塘月色》起句简洁,为排遣心中的郁闷,于是踏着月光向清静的荷塘走去。“心不宁静”是全文的情感线索,它给荷塘、月色染上了不同一般的色彩,也给以后的抒情写景创造了特定的条件。在淡淡的月光下,独处于荷塘世界,感到是个“自由的人”。于是徜徉于荷塘,沉醉于月色,一幅美不胜收的荷塘月色画便呈现在读者面前。作者先鸟瞰月下曲曲折折的荷塘全景,给人以总的印象,然后有层次地从上到下写来,田田的荷叶,美如舞女的裙;荷花零星点缀,姿态万千,如星星熠熠,似明珠乳白;微风送清香,叶动花颤,流水脉脉含情。在这幅画里,作家不满足于对客观景象作静止的摹写,而动静结合,形象地传达出荷塘富有生机的风姿。接着作家着力写月光之美。光是难以捉摸的,作家却借助于景物,创造出一种勾人心魂令人陶醉的意境。那流水一般的月光,倾泻在花和叶上,如“薄薄的青雾”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既有实写,也有虚写,虚中见实,贴切地表现了朦胧月色下荷花飘忽的姿态。为强化月光效果,作者着力摹写月的投影,如有“参差斑驳”丛生灌木的“黑影”,也有“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而这些“影”又像是“画在荷叶上”,这里光影交错,岸边的树、塘中的荷连结,着意写月色,但处处不忘荷塘,满塘光与影的和谐的旋律,细腻地展现了荷塘月色的令人惊异之美,使人神醉。最后写荷塘四面,着墨较浓的是柳树,写下

月下的情景,面对树梢的远山,树缝里的灯光,以及蝉声蛙鼓则是随意点染,只为增加生气,静中有声,浓淡相间地反衬了荷塘的幽静。作者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是片刻的,回到现实立刻又感到重压,心里越发不平静了。文章最后写了作者遥想古代江南采莲胜景,虽不在现实之中,然而借助联想,使荷塘画面扩展,更显清新雅致,同时也表达作者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荷塘月色》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首先文章追求的是一种诗情画意之美。作者调动一切艺术手法,着意创造一个诗意盎然、情景交融的境界。作品中满贮诗意的是风采绮丽的荷塘月色。作者层次有序地时而以荷塘为主景,月色为背景,动静结合,运用鲜明的比喻,通感手法,由远及近,从里及外地描绘了月光下荷塘的无边风光。作者时而又以月色为主景,荷塘为背景,别出心裁地虚实为用,浓淡相宜地勾勒了整个荷塘的月夜风采。作者努力挖掘蕴含在大自然中的诗意,让声、光、色、味都透出神韵,共同点染荷塘月色绰约的风情。这样的以景衬情,情景交融的写法,不仅使作品富有诗情画意,也使作品具有情趣美。

精于构思、巧于布局,是《荷塘月色》又一显著特色。作品开头写心情颇不宁静,这是作品抒情线索的缘起,文章以“我”去观赏荷塘为脉络,以人物的行止为线索,全文的写景抒情过程,都是随着作者的脚步和视线的移动逐步深化的。行文中以荷塘、月色为中心,又适当点染周围背景。布局上层次清晰分明,详略得当,疏密相间,自然舒展。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典雅清丽、新颖自然。《荷塘月色》保持了这一持色。朱自清很注重语言的锤炼,且以轻笔淡彩的口语来绘神状态,表情达意。《荷塘月色》中动词与叠字叠词的运用,不仅准确而传神地渲染和强化了诗情画意,而且节奏明朗,韵律协调。富有音乐美。

背 影

朱自清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他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成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一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儿。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儿,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三两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真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个胖子,走过

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解放前,“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封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十月在北京

赏析:

透视心灵的背影

——《背影》艺术特色再探

《背影》写于1925年10月,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抒情散文。文章写的是1917年冬,因祖母去世作者从北京至徐州,和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办完后,父亲去南京谋事,作者返北京上学,父亲同行一段路以后,不得不在浦口车站分手时的情景。

《背影》的题材极其平常,表达的感情却极为真挚深沉。它通过描绘父亲为给儿子送行时无微不至的父爱,抒发了拳拳思亲的感情,同时也真实地反映了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一般人们的困苦生活境遇以及凄凉灰暗的社会世态。

《背影》篇幅短小,却具有经久不衰、叩动人心的艺术魅力。首先它构思巧妙有新意,布局凝炼更精美。作者把描写的焦点凝聚在一个极普通又典型的细节--父亲的"背影"上。作品开门见山地写道:"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文章全篇写提真切感人的父子之情,开头却只说忘不了他的"背影"。这是用诗的具象方法来构思并点题的。但是点题的,作者也没有扣住背影写下去,而是由远及近地、层次有序地描述了祖母的丧事,父亲的亏空,并再三强调父亲对远行儿子的慈爱温情。在这简洁的叙述中,笼上了一层浓郁的悲切气氛,这为下文重点描写父子离别情景作了铺垫,十分自然地为主题的展现起了过渡作用。作品在着力刻画背影时,避免平均着墨,尽量做到浓淡相宜,虚实结合。如作品中除开头以背影点题外,又三次提到背景。第二次是为给儿子买橘子父亲过铁道,作品饱含深情,用笔较重,具体细腻地勾画了父亲的背景,实中有虚。第三次是写离开车站时,父亲一刹那的背影,只虚带一句:"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这淡淡的一笔,将父子不忍分离的悲酸怅惘都活画了出来,是对前面描写的有力补充,这里虚中又有实。第四次则是结尾,作者引用父亲来信中的话说明父亲晚年心境的凄凉,仿佛又一次见到父亲的背影,这完全是记忆中的背影,是多年后由强烈的思念而产生的景象,是幻觉,也是实情,它把全篇情感升发到不可逾越的高峰,并与开头呼应。可见作者非常重视剪裁艺术,紧扣前影这一中心来提炼素材,精心构思,布局详略得当,虚写实写结合,紧凑而和谐地表现了丰富的思想内容。

其次,作者以简洁有力的文笔,透过背影描写,由表及里地展示了父亲复杂的内心世界。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特写境头,作者没有静止地描绘父亲的背影,而是通过白描的手法,层次分明地先描摹他的形态:身体肥胖、穿着臃肿、步履蹒跚,这简朴的形体素描,不仅给背影提供了实感,而且写出了父亲老态、憨厚。接着作者深情地写出了父亲的一系列动作,字里行间充溢着父亲对儿子的慈爱。父亲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探身下去","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两手攀着","两脚向上缩","身子向左倾"„„父亲艰难的举动,肥胖的背影打动了儿子的心,使他禁不住落下泪来。这里背影的描写,把父亲对儿子的一腔爱怜之情以及儿子的心理变化和盘托出。

第三,抒情和叙事有机结合。《背影》是一篇至情文章,是作者在读了父亲的来信后,"泪如泉涌",感情十分冲动的情况下写成的,作者的感情和父亲的背影完全融在一起了。对于父亲的深切眷念,作品在追叙之中巧妙地以自己悔恨的情绪加以反衬,这样使思念之情格外深沉。

第四,《背影》的语言,追求用词的朴实和口语化,文字简约素淡,体现了朱自清散文自然、朴素、隽秀的风格。全篇用字惜墨如金,话短情深,父亲的话虽然只有六句,却有力地表达了主题。

赏析:               燕  子

席慕容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爱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一次:“长亭外,古道边„„”

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不得:

“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的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竟然这么多年是听错了,好可惜!”父亲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然后就走开了,留我一个人站在空荡的屋子里,不知道如何是好。

前几年刚搬进石门乡间的时候,我还怀着凯儿,听医生的嘱咐,一个人常常在田野里散步。那个时候,山上还种满了相思树,苍苍翠翠的,走在里面,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小鸟的鸣叫,田里面也总是绿意盎然,好多小鸟也会很大胆地从我身边飞掠而过。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的呆住了。 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不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燕子吗?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吗?

在南国的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开始一遍一遍地唱起外婆爱唱的那一首歌来了:“燕子啊!燕子啊!你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燕子啊„„?”

在以后的好几年里,我都会常常看到这种相同的小鸟,有的时候,我是牵着慈儿,有的时候,我是抱着凯儿,每一次,我都会兴奋地指给孩子看:“快看!宝贝,快看!那就是燕子,那就是妈妈最喜欢的小小燕子啊!”

怀中的凯儿正咿呀学语,香香软软的唇间也随着我说出一些不成腔调的儿语。天好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国的阡陌上,注视着那一只黑色的安静的飞鸟,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

一直到了去年的夏天,因为一个部门的邀请,我和几位画家朋友一起,到南边的一个公园去写生,在一本报道垦丁附近天然资源的书里,我看到了我的燕子。图片上的它有着一样的黑色羽毛,一样的剪状的双尾,然而,在图片下的解释和说明里,却写着它的名字是“乌秋”。

在那个时候,我的周围有着好多的朋友,我却在忽然之间觉得非常的孤单。在我的朋友里,有好多位在这方面很有研究心得的专家,我只提出我的问题,一定可以马上得到解答,可是,我在那个时候惟一的反应,却只是把那本书静静在合上,然后静静地走了出去。     在那一刹那,我忽然体会出来多年前的那一个下午,父亲失望的心情了。其实,不必向别人提出问题,我自己心里也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但是,我想,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我实在是舍不得我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

赏析:                平淡素朴的神韵与精彩

——读席慕容的《燕子》

这是一段平淡素朴的生命记忆,一支幽远缠绵的抒情小曲,一种纯真且深沉的心灵探索。掩卷静思,除了品味那绵长的余韵,我们还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叙事散文所独有的精彩与魅力。     作者讲述的两段往事本算不上什么故事。第一件事只是尘封于记忆深处的一张发黄的照片:一个初中的孩子,无法理解父亲的失落和懊丧。因为,在那“长城外,古道边”的淡淡愁绪之中,沉积着父亲全部的人生体验--不单单是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怀乡自然是其中最深郁的、最敏感的情结。

于是,作者只好“一个人站在空荡荡的屋子里,不知如何是好”。这个富有象征意味的镜头,为我们解读第二件往事留下了一条伏线。

那时,她已经有了两个孩子,有了“外婆歌里唱的"而"我没有见过的燕子”。     “燕子啊!燕子啊!你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的燕子啊„„”

她在心中一遍一遍地唱着这首歌,唱给自己和自己的孩子,也唱给了自己的外婆。至此,我们又一次强烈地感受到叙事中的象征与寄寓。正是这种言外之意、象外之象,将情感的潜流引导出文意的表面,使平淡的生活琐事沉重起来,丰厚起来。

那么,是什么样的情思萦绕在作者的心中?甚至隐约回荡在从外婆、父亲到孩子四代人几十年的生活空间之中?是剪不断的往昔,是理不清的乡愁。

因而,当燕子变成“乌秋”而飞走的时候,作者“忽然体会出来多年前的那一个下午,父亲失望的心情了”。于是,才有了文章结尾的深刻追思:

“我想,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这是一种交织着省悟与震撼的生命体验,一种源于严肃的生活态度、博大的人生襟怀的生命智慧。感情升华为哲理,乡愁成长为旷达。对文章自身来说,含蓄蕴籍的回忆与叙事,以情理交融的议论画上了一个沉甸甸的句号。

作文四:《三毛散文集》3900字

【作家简介】: 三毛(1943~1991):原名陈懋平,又名陈平,台湾著名女作家。发表作品23部,约500万字。三毛祖居系其祖父陈宗绪先生于民国年间建造,位于定海区小沙镇陈家。五间正房现已修复成为三毛作品陈列室,以充满传奇的一生、风靡世界的三毛作品、万水千山走遍、亲情、爱情、友情、乡情、想念你,三毛等为主题,分别陈列三毛的遗物、作品、照片。三毛祖居被定海区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本名陈平,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六日生,浙江省定海县人,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肄业曾留学欧洲,婚后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迦纳利岛,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一九八一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一九八四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一九九一年一月四日去世,享年四十八岁。

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也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在大陆也有广大的读者,生平著作和译作十分丰富。共有二十四种。

三毛部分作品:

1、赴欧旅途见闻录 >>>>>[阅读全文]

2、三毛致贾平凹的信 >>>>>[阅读全文]

3、我的写作生活 >>>>>[阅读全文]

4、高原的百合花玻利维亚记行 >>>>>[阅读全文]

5、背影 >>>>>[阅读全文]

6、拾荒梦 >>>>>[阅读全文]

7、石头记 >>>>>[阅读全文]

8、梦里花落知多少 >>>>>[阅读全文]

9、惊梦三十年 >>>>>[阅读全文]

10、沙漠中的饭店 >>>>>[阅读全文]

11、故乡人 >>>>>[阅读全文]

12、哑奴 >>>>>[阅读全文]

13、遗爱 >>>>>[阅读全文]

14、雨季不再来 >>>>>[阅读全文]

15、秋恋 >>>>>[阅读全文]

16、三毛经典语录 >>>>>[阅读全文]

17、一生的爱 >>>>>[阅读全文]

三毛散文世界读解:

三毛是一个用生命去写作的作家,她的散文世界就是她散文化的生命世界,读解三毛散文世界即是读解三毛,散文形式对于三毛来说就是一种生命存在的形式,在这个意义上,三毛的这种三毛体的散文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特点,这个世界是一个随意而非刻意的世界,它们是游记而非游记体,是叙事而非小说体,是抒情而非诗歌体,是随感而非日记体,三毛用她

机智诙谐朴素的语言给我们构筑这样一个独特的文本形式.在她的散文世界中主要有这样三个形态,即早期散文的忧郁感伤,远离都市的二人世界,孤独平淡的回归时期.

关键词:三毛、三毛散文、三毛体、生命、散文世界、语言、沙漠

关于三毛,现代著名作家贾平凹曾经这样说过:年轻的坚强而又孤独的三毛对于大陆年轻人的魅力,任何局外人作任何想象来估价都是不过分的。许多年里,逢人说三毛,我就是那其中的读者。艺术靠征服而存在,我企羡着三毛这样的作家。1与一些著作等身的名家相比,三毛显然算不了什么,但她的文章却赢得了海内外一大批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喜爱,在我们当中曾经掀起了一段为时不短的三毛热。三毛以她四十八年的生命历程构筑起一个自我生命的散文世界。它也许永远无法成为经典性的文文本,但正如贾平凹所说的,三毛是一个真正的作家,这是因为她是用生命去写作,其散文世界即是其自我生命存在的世界。读解三毛散文世界即是读解三毛。

一、散文化的生命世界三毛体

与其说三毛是在进行文散文创作,不如说她是为自己找到了一种生存方式。在这个意义上,如同三毛的生命是一次性的一样,三毛的散文也是一次性的,它是别人不会的。我们可以把三毛那种独有的的散文叫做三毛体,它不同于一般的散文。三毛散文除了具有一般散文所共有的特征,即题材广泛多样、结构自由灵活、抒写真实感受之外,它还是一种生命纪实。三毛的散文世界是其散文化的生命世界,这位万水千山走遍的女子,一生走过的是一条曲曲折折、充满神奇色彩的路。她的作品,好似一首无声的歌,在向人们缓缓倾诉她的快乐与忧伤,在向人们尽情展示她那颗丰富而疲惫的心灵。正是因为此,散文形式在三毛那里具有了不同于寻常的意义,也就是说,在她那里,与其说散文形式是一种文形式,不如说是一种生命形式,它已经超出了作为一种文体裁的性质和范畴。三毛是在用她的生命去写作,她象是一个神秘、虚幻的人物,又象是地一片飘动的云,人们为她的色彩、光芒所炫惑,却看不清,猜不透;然而她又是一个极真极纯的真实存在,通过那一篇篇极为坦诚的内心独白,使我们能够清晰地触摸到她的心灵。她的全部作品,就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及发生在她周围的人与事的真实记录。三毛的作品全部采用第一人称,作品里有一个永恒的主人公,即她自己三毛Echo,与同时期的琼瑶等作家相比,她不是着意去描绘动荡的社会生活而是执着地向自己内心深处去探求。这是开成她独特的三毛体的根本原因,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三毛体的散文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首先,三毛散文世界是一个随意而非刻意的世界。巴金认为艺术的至高境界是无技巧,而读者读三毛的作品时,就像是在品尝一杯清茶,有一缕清香,却丝毫没有雕琢的痕迹。三毛自己在《衣带渐宽终不悔》里说:我的人生也不刻意,一切顺其自然。说宿命,太悲观了,说是大自然的定律比较好。《老子》里有一句话:万物作焉不辞’,天地万物都循着自然运作而不推辞。我是个自然主义者,一切发生的事都是合乎自然的定律。顺其自然,没有意外。2因此,无论是《雨季不再来》中那个封闭而多梦的少女,还是《撒哈拉的故事》中那个向漫天风沙的少妇,或者是《梦里花落知多少》中那个平静而淡泊的寡妇,三毛丝毫没有掩饰自己的欢乐与悲痛、幸福与坎坷。她如同一位好友,在与你谈心,在向你展示一个复杂而真实的灵魂。她的作品没有也无须人工的雕琢,情真意切而又挥洒自如,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的。她说我的写作,原本是一种游戏,我无拘无束的坐下来,自由自在地把想定的东西涂在纸上。在我,是这么自然而又好玩的事情。3正是因为她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写作

态度和顺其自然的处世态度,使得从她笔下流淌出来的文字率真而不做作,作者的灵明与智慧在作品中任意挥洒,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三毛用她充满灵性的笔给我们构筑了这样一个随意而非刻意的散文世界。

其次,三毛的作品在文本形式上也具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特点,它是游记而非游记体,是叙事而非小说体,是抒情而非诗歌体,是随感而非日记体。

游记体是用于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很多作家都写过一些记录沿途风光、风俗人情、放行经历的游记体散文,但三毛所写的游记显然与他们不同,有人认为流浪才是三毛的名字,她一生喜欢流浪,甚至选择了流浪作为自己的生存方式,所以她的游记对于她来说就成为她生命经历的记录。看她的《逍遥七岛游》、《马德拉游记》、《墨西哥幻行》等等游记作品,三毛以一个实实在在的我将我们引向她的私人生活和内心世界中去。三毛带你去看爱情、生死以及种种神秘和未知,她把你几乎忘却的好奇心重新点燃了,她让你重享闯五湖三江的喜悦。4从这些游记当中,三毛向我们展示了她眼中的大自然,而读者也正是从她的游记当中体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关系。在那远离都市的自然中,她去哭、在笑、去疯狂,游记只是她展示自己生命的一个载体,流浪才是她的目的。

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样式,它具有这样一些特征,如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等等。三毛在她的作品中也讲述了一个一个的故事,但是小说中的叙事故事情节不同,三毛所叙述的故事大都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她的散文《寂地》描写的是几位朋友野营时讨论一种叫做脸狺的怪物,故事没有所谓的开头、结尾,从天黑时写起到第二日天亮时便嘎然而止,整篇都是以对话的形式展示,仅有的两段景物描写是为了突出当时恐怖的气氛,作者只是要在其中表现她对神迹的看法。此外作为小说的叙事,都是一些虚构的情节,而三毛作品中的叙事却都是真实的。对于她这样一位有着独特经历的作家来说,她根本用不着虚构,因为她的生命中就有许许多多伸手可及的人物和事件。她的作品都是纪实性的,都取材于新身经历、实见实闻的流浪旅游生活三毛只是要在这一个一个故事中表现她对于世界的认识、对生命的理解。

三毛的作品有一种强烈的抒情意味,她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悲天悯人的情感,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感贯穿于她的整个生命过程中,仅映在她的文学作品中时,我们可以看到《搭车客》中,她对那些在沙漠中艰难行进的沙哈拉威人的慷慨无私;《故乡人》中,她对从未谋面的中国人曾君雄的赤子之情;《娃娃新娘》中,她对于十岁新娘姑卡的同情之心等等,几乎每一篇文章都浸透着一种爱心,抒情性非常强。但这又和一性的特点,因此它显然不是一种诗歌体的文学作品。

三毛的散文大多是一些随感,抒发作者对于一些生活现象的感悟,对一般的诗歌不同,它没有诗歌所具有的那种语句凝炼、结构跳跃、富有音乐些现实的人和事的看法。但它又和一般意义上的日记不同。日记是对于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的记录,有时兼记对这些事情的感受。并且三毛的随感有一条贯穿始终的情感基调,即上文所提的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感。在这个意义上说,三毛的作品是随感而非日记体。此外,日记相对来说是记录一些相对比较隐私的事情,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而三毛的随感中所抒发的情感和一般日记中所表现的显然是有区别的。

其三是三毛散文中的机智、诙谐、朴素的散文话语。

文学作品的风格特点,往往通过语词表现的特点呈现出来,而读者对作品风格的认识和感受,也首先是从词语的格调、色彩、气势和节奏的特点中获得的。我们所了解的三毛作品所具有的洒脱不羁的风格,也就是从她的语言开始的。作为一种生命纪实,三毛散文的语言也略上了她本人的痕迹,乐观向上追求自由的三毛将自己对于生命的执着、对于世界的认识形成了文字,使它天然的具有一种机智、纯净的特点。

作文五:《三毛散文集》2000字

三毛,原名陈懋(mào)平(后改名为陈平),中国现代作家,1943年出生于重庆,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后去德国、美国等。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1991年1月4日在医院去世,年仅四十八岁。 点击下列目录进入阅读

三毛散文集:赴欧旅途见闻录

三毛散文集:拾荒梦

三毛散文集:梦里花落知多少

三毛散文集:石头记

三毛散文集:雨季不再来

三毛散文集:秋恋

三毛散文集:一生的爱

三毛散文集:撒哈拉的故事

三毛散文集:倾城

三毛散文集:温柔的夜

点击下列标题进入阅读欣赏

理睬百科知识总导航

★电脑使用与维护知识★

自己有电脑不看后悔一辈子(一)

自己有电脑不看后悔一辈子(二)

自己有电脑不看后悔一辈子(三)

自己有电脑不看后悔一辈子(四)

有电脑不看后悔一辈(WIN7、8)

QQ使用技巧大全(最新、最全)

网站申请设计教程总汇(值得珍藏)

网站(博客、空间)推广技巧总汇

★软件使用与音图制作★

各类常用软件下载总汇

Photoshop CS 6教程全集(入门精通)

Photoshop实例教程总汇(一)

Photoshop实例教程总汇(二)

PS抠图技巧教程总汇FLASH8.0专业教程全集(入门到精通)

PS融图视频教程合集(共11集)  Flash软件实例教程总汇

U5、SW、3DX、会声等教程总汇

SwishMax入门教程66集(Flash教程)

Flash CS5实例制作视频教程共70集

Photoshop鼠绘教程大全

U5专业动画制作教程合集35集

★生活保健与美容穿着★

养生保健知识总汇(一)

养生保健知识总汇(二)

医疗特效妙方常识大全

百病饮食宜忌全书

健康之路视频全集(共850集)

投资理财基础知识大全(值得收藏)

日常生活妙招大全(不收藏是您损失)

家庭厨艺饮食常识大全(值得收藏)

中国茶艺全集(共7集)

职场法则处事技巧大全

《黄帝内经》解读大典藏(共66集)

美容衣着打扮知识总汇

★史海钩沉与奇闻探索★

毛泽东传合集  说不尽的毛泽东

古今中外风云人物风采再现

古今中外史海钩沉大揭秘(一)

古今中外史海钩沉大揭秘(二)

中国历史人物事件真相还原总集

奇闻怪事诡异大揭秘

世界揽胜习俗风情大展现

天文地理探索知识大全

中外民间秘术技能大全

古今中外智谋策略大全(建议收藏)

古今中外军事资讯大搜索(一)

古今军事国防资讯大搜索(二)

《解密大行动》精选合集(共46集)

独门绝技极限表演大展示

百家争鸣杂谈调侃总汇

花草树木宠物收藏总汇(值得珍藏)

★空间装扮与素材总汇★

常用查阅、制作网站总汇

博客(空间)装扮技巧总汇(入门篇)

博客(空间)装扮技巧总汇(提高篇)

博客(空间)精美时钟素材总汇

图片、动画特效制作方法大全

博客(空间)特效字体制作方法大全

最新最全FLASH动画素材总汇(一)

最新最全FLASH动画素材总汇(二)

精美的GIF动态图片素材总汇

音画制作PNG免抠图素材总汇

精美的日志套装边框总汇(一)

精美的日志套装边框总汇(二)

博客(空间)装扮综合素材总汇(一)

博客(空间)装扮综合素材总汇(二)

新颖播放器素材总汇

日历天气IP显示素材总汇

超爽好玩游戏素材总汇

背景图片素材素材总汇

文字各种特效素材总汇

静态图片素材总汇

绝对漂亮的空间顶区图片素材总汇

各式静态动态分割线素材总汇

★最美风景与名胜古迹★

远方的家《边疆行》全集(共100集)        远方的家《沿海行》全集(共112集)

远方的家《北纬30度中国行》共189集

远方的家《百山百川行》全集(共239集)

远方的家《江河万里行》(共280集)

中国的世界遗产总目录(绝对值得珍藏)

世界最美十大风景巨献(游遍全世界)

中国最美十大风景巨献(史上最全)

中国最美的100个景点(值得珍藏)

中国最美的100个地方

走遍中国《中国古镇》全集共105集

你所不知道的中国(34集,凤凰卫视)

高清绝伦美图总汇(美得让人窒息)

全球最迷人的风景总汇(值得收藏)

★汽车手机与数码摄影★

汽车使用技巧大全 手机使用技巧总汇

数码单反摄影技术总汇

玩转微信实用大全(史上最全)

手机摄影教程总汇(共22集)

艺术摄影视频教程(全套)

照片后期处理教程大全(调色调清晰)

★文化精髓与美女娱乐★

春晚精彩33年全部高清视频          中国小品王赵本山历年小品合集

文化教育知识培训总汇        书画鉴赏珍品收藏总汇

博览群书在线阅读大汇编        佛学知识心态修炼大全(值得收藏)

中华风水命理忌讳大收集(精品)        中国民俗文化大观(高清视频100集)

古典诗词阅读与写作基本知识大全        十二生肖起名十大原则

中国民间藏禁毁本(绝对值得珍藏)          中华艳史全集

柔术瑜伽体坛美女大汇集

娱乐明星爆料大曝光

【理睬】原创音画专栏

原创情感美文

原创杂谈随感

博友(Q友)点评祝福

精美音画、珍贵视频作品总汇(一)

精美音画、珍贵视频作品总汇(二)

励志名言名句大全

国学全集《四部》

余秋雨经典散文集《文化苦旅》

免费的高清电影

作文六:《《绿》散文赏析》4800字

【 训练 目标 】 欣赏、 分析、 表 达  【 训练 内容 】《 绿》   【 学生 作品 】

意象 深 远 的绿  朱 自清 的散 文 往 往 给 读 者 营 造 出一 种 朦 胧 的 意 境 。 特 别是一些 游记散 文 , 像 《 桨

声 灯 影 里 的 秦 淮 河 》和 《 荷 塘 月 色 》,以 及 这 篇 小 , 虿 的《 绿 》, 都 是 以 这 种 意 象 而 著 名

的。

全文 的起 笔 , 一 下点 出 了绿 的 特 点 :“ 惊 诧 ”。第一 句 就 写 出了 “ 绿 色”, 不仅 给人  以 色彩 纷 呈 之 感 , 还 引 起 我 们 的 追 问 :“ 作 者要 写 什 么 绿 呢 ?”紧接 着 , 下一段 的总起 句   就 点 出了梅 雨 潭 。

但 出乎 意 料 的 是 ,第二 段 的 所 行篇 幅 , 极 少描 写 “ 绿 ”意 , 像 “ 一 只 苍 鹰 ”写 出 的

雄 宏 气 势 :“ 飞 花 碎 玉”写 出的 水 珠 一 色 散 ,“ 杨 花 飘 散 ”写 出 的 水 雾 浩 淼 , 似乎 与 “ 绿”

毫 无 关 联 。但 实 际 上 ,这 是 对 “ 绿 意 ”的 一 种 秘 藏 ,一 种 积 淀 ,一旦 提 笔 便 尽 致 淋 漓 。

于是 , 第三 段 的 起 笔 就 “ 招 引” 起那 “ 离合 的 神 光 了”,“ 汪 汪一 碧 ”的 梅 雨 潭 ,

1   0 9

便 成 了一 块 巨大 的 翡 翠 , 让作 者 的心 “ 随 潭 水 的 绿 而 摇 荡 ”。接 着 , 诗 意 的 跳 荡 联 想

逐 步展 开 :“ 极 大的荷 叶 … ‘ 少女 的 裙 幅… ‘ 处女 的心 … ‘ 明油… ‘ 碧 玉 ”以 及 “ 什 刹 绿

XI nZ U 0W 0 n

杨… ‘ 虎跑 绿 壁 … ‘ 西 湖 明波 ” “ 秦 淮 暗 澜 ”, 以浩 大的 气魄 , 一 气呵 成 写 出 了 “ 绿 ”的 意

象之 深远 , 可谓 是 神 来 之 笔 。   最后 , 作 者 展 开 了一段 “ 赠予 ‘ 绿 … 的 联 想 ,“ 舞 女 ”,“ 盲妹… ‘ 少女 ” 和那 “ 女 儿

绿 ”, 几 近 以梦 幻的笔调 , 为“ 绿 ”开 创 了崭 新 的 格 调 。   “ 绿 ”的 深 远 意 象 , 在 字 里 行 间 弥散 不 绝 。

— —

( ( 绿) ) 散文赏析

张 睿 洋

绿

朱 自清 的 散 文 , 常 常有很 强烈 的情 感 , 如 《 匆 匆 》中 的 感 慨 与 叹 息 ,《 背 影 》里 的  伤 感 与 温 情 。这 篇 《 绿 》也 是 如 此 。

文 章 开 头 便 不 凡 。只 一 句话 , 便 带 出了 “ 惊 诧 ”, 而为 4 - - 1 - 惊诧 却放 下不 提 , 开 始 平  淡 地 描 写, 读 者 的 情 感 便 有 了些 许 落 差 。这 样 平 淡 的 语 气一 直 延 续 下 去 , 却 迭 生 波  澜— — “ 那 醉人 的绿 呀 ! ”感 情 从 此 愈 发 浓 烈 起 来 , 仿 佛 随 着 作者 对 绿 的 感触 、 将 绿  进 行 比喻 、 把 绿 同其 他 色 彩 比 较

的 同 时 一 步 一 步 积 蓄 , 随 即 迎 来 情 感 的 喷 发 :“ 可 爱

的, 我 将 什 么 来 比 拟 你 呢 ?我 怎 么 比 拟 得 出呢 ?” 作 者用极 其 炽热 的情感 , 赞 美那 比拟

不 出的 极 致 的 绿 。那 情 感 已 不 可 抑 制 , 唯有用 “ 你 ”这 种 亲 切 的 称 呼 来 承 载 。之 后 的  种种, 就 是 对 绿 的 生命 力 的 赞 颂 , 对 绿的依 恋与不舍。   结尾 如 开 头一 般 , 平平淡淡, 4 - , - , 重读 之下, 似 有 戛然 而止 后 萦 绕不 绝 的余 韵 , 在

平静 之 后 的 , 是 依 旧荡漾的心 绪。“ :  禁 ”, 是对 “ 惊 诧 ”的 注 释 与 升 华 。

《 绿 》的 开头 , 犹 如 深 潭 之下 隐隐的 波 纹 ;《 绿 》的中间 , 犹 如 激 流 直下 陡壁 , 飞

瀑 落 下 深 潭 ;《 绿 》的 结 尾 , 犹 如 倏 忽 间平 静 的 海 面 下 暗 潮 翻 涌 。

浓烈 的情感 , 激 荡 出对 绿 的 赞 美 。

— —

钱 蝶 飞

那 一抹 醉人 的绿

最 让 我 着 迷 的 ,是 那 句 “ 大约 潭是 很 深 的 , 故 能 蕴

朱 自清 的散 文可以算得 上是 一绝 , 而《 绿》 又是 具 有

代 表 眭 的 —篇 。   《 绿 》结 构 精 巧 , 文 中 四 段 文 字足 以 让 读 者 一 览 无

余 。开 门见 山 的 写 法往 往 给 人 以 明 朗 的 感 觉 , 作者 游 览梅  雨 潭, 无 尽 的 美 景 只化 成 了 一 个 字 :“ 绿” 。

蓄着这 样奇 异 的绿 , 仿 佛蔚蓝 的天 融了一块 在 里面似 的 ,

这 才这 般 的 鲜 润 呀 ”, 朱 自清 的 散 文 似 乎 都 有 这 “ 仙 乎仙  写 ,凸显 的 不 只 是 那 奇 异 的 绿 , 不 只 是 那 对 自然 的 着 迷 ,   还 有他隽丽文笔的张 显 。

为屋 子 深 , 显 得 阴暗 些 , 可 是 古 色古香 , 阴暗 得 好 。 ’ ’ ’ 可见 ,

乎 ”的 味 道 , 这 张 扬 中不 失 风 趣 , 炽 热 中又 不 乏 深 情 的 描

那 一抹 醉 人 的 绿 , 始 终 在 文 章 中灵动 着 , 文章 用 比

喻、 拟 人 等修 辞 手 法 , 从 多个 角度 描 绘 了这 可 爱 、温 润 的  梅雨潭, 动如 脱 兔 , 静 如 处子, 让 人 不 禁产 生幻 想 , 好 像

联 想 至 朱 自清 《 南京 》一 文 中说 :“ 这 里 虽也 临 湖 ,因

这 又 与 本 文 中写 梅 雨 潭 明 暗 适 宜 的 “ 绿 ”交 相 辉 映 , 折 射  出那 倾 心 的 喜 爱 。

置 身 于梅 雨 潭 间 , 甚至可 以触到 那 闪亮亮的绿 波 , 作 者 亲  切 地叫她 “ -  ̄ - ) L 绿 ”, 情 感 柔 美到 极 点 。这 饱 含 诗 情 , 充 满  生机 的 绿 意 中, 无 处 不 洋 溢 着作 者 对 生 活 的 热 爱 与 向 上 之

情。

由远 及 近 ,

由静 为 动 , 由看入 思 , 怕 是 都 不 敌 他 文 中

由表 及 里 的 “ 绿 ”吧 !

— —

涨 诗 琪

全 文 丰 富的 想 象 和 真 挚 的 情 感 , 让 我们 的阅读 情 味

无 限 。

— —

绿

安 佳怡

读 罢 朱 自清 的 散 文 《 绿》 后, 每 个人 胸 中也 许 都 会 蓄

满绿 色 , 这 生命 的颜 色 , 在 朱 自清 的 笔 下,浓 透 纸 背,穿越

闪闪的 绿色

时空, 活 化 成 一 块 硕 大 的 翡翠 , 令 人 赏 心 悦 目。

这 闪 闪的绿 ,“ 招 引 ”着 我 们 , 于是 , 我 们 开始 “ 追

捉 ”。

“ 微 微 ”的 云 ,“ 深 深 ”的 梅 雨 潭 ,“ 纷纷… ‘ 点 点 ”的

水花 , 写 出轻 柔 的 情 态 美 ;“ 油 油… ‘ 滑 滑… ‘ 清 清 ”的 湿

我 们揪 着, 攀 着, 探 身, 鞠躬 , 多 么急切 , 在 努 力追 求 。   她 是这 样可爱 , 似 少女 拖 着 裙 幅 , 柔软 ;

nZ UO W e n

意, 给 人 以娇 嫩 、透 明 的 质 感 ; 描 摹 梅 雨 潭 的 水 声 ,更 是

悦 耳动 听, 韵 味 无 穷。

似 少女 的心 , 纯净 ; 似 鸡蛋 清 , 鲜嫩。

这样 “ 闪 闪的 绿 ”, 如 此 醉人 , 如 此可爱 , 简 直 无 法 用

写 梅 雨 潭 绿 色 的魅 力 , 是 “ 梅 雨 潭 闪闪 的 绿 意 招 引 着

我们 ; 我 们 开 始 追 捉 她 那 离合 的 神 光 了”, 一个 “ 招 引”,

的倾 心 喜 爱 。

1   1   0语 言

, ' 是  媚 , 不 由得 叫 人 心 生 荡 漾 。   ,这 么 亲 切 , 如此妩

写出了 梅 雨 潭 绿 色的 无 穷魅 力 , 一个 “ 追 捉 ”写 出了对 绿 色

写 山, 写岩 , 写 亭, 写草 , 这 些 都 是 为 了衬 托 梅 雨 潭 的

关, 而 写 梅 雨 潭 又 是 为 了衬 托 梅 雨 潭 的 绿 !

— —

我 “ 拍着… ‘ 抚摸… ‘ 掬 着… ‘ 吻 着 ”,满 满 的 都 是 对

这 闪 闪的 绿 色的 爱 恋 之 情 。   这 “ 闪 闪 的 绿 ”, 美到极 处。   北 京什 刹 海 绿 杨 的 “ 淡 ”。 杭 州虎 跑 寺 “ 绿 壁 ”的

受 艳芸

浅 醉绿 一潭  抬 首, 浓郁 满怀 , 皆绿 意 , 醉 心 荡漾 。

“ 浓 ”, 西湖 渡的 “ 明 ”, 秦 淮河 的 “ 暗 ”, 梅 雨潭这 “ 闪 闪

的 绿 ”,是 明暗 适 度 。

在 山边 , 仰视 梅 雨潭, 未 见其 潭, 先 闻其声 ; 至亭内,

平视 梅 雨 潭 , 形 美姿 丰 ; 驻 潭旁, 俯视 梅 雨潭 , 碧 意入 心 。

梅 雨潭却 浓 淡相 宜 , 恰 到好 处。   贝妮

三个观 察点 , 由远 及 近 , 让你 感受梅 雨 潭的醉人 。

“ 舟行 迤 逦情 不尽 , 岸 柳 垂 丝 拂 鬓 绿 ”, 这 一 汪 潭 水

绿

可 不

是 巧 笑 倩 兮 、美 目盼 兮 的 绿 佳 人 么 ?作 者 以 绿 杨 之

宛 若 一首婉 转 清丽的 诗 , 这篇 《 绿 》颇有 些 “ 愿 岁月

静 好, 现 世 安 稳 ”的 恬 静 气 息 。柔 美娇 艳 、温 润 柔 和 、 奇

淡, 绿 壁之 浓 , 西 湖波 的 明, 秦 淮河 的暗 , 衬 托 出梅 雨 潭

的明暗 适度 , 淡浓 相 宜。

异可爱的潭身, 也 难 怪 作 者 笔 下称 她 为 “ 女 儿 绿 ”, 贴 切 而  又亲切 , 不 禁 让 人 回味 其 中。   “ 微 微 的云在 我们 顶 上 流 着, 岩 面 与 草 丛 都 从 润 湿

中透 出 几 分 油 油 的 绿 意 ”, 岩 面透 绿 意 , 淡 雅 配 醉人 , 不

绿了 作 者 的心, 翠了 读 者 的眸。

巧用 “ 少女 的 裙 ,处 女 的 心 , 温 润 的 玉”, 从 视 觉 、感

觉 、触 觉 呈 现 梅 雨 潭 之 绿 的 清 亮 , 柔 软 ,纯 净 , 让 读者在

的芬芳。

媚; 作 者愿挹 绿 为眼 , 赠 盲妹 , 绿 自然 是 明澈 、生 机 。

此 邂逅 那抹 绿 , 静 赏那绿 的优 雅 , 从 容 地 盛 开层 层 缕 缕

难解 释 “ 惊 诧 于梅 雨 潭 ”的 情 感 了, 倒 又 给 了那 “ 不知 不 识  未 曾为 这 个繁 华 富 丽 心 生 了惊 怯 ”的 唏 嘘 , 意象深 远 。“ 轻

风 起 来 时 ,点 点 随 风 飘 散 ,那 便 是 杨 花 了”, 如 此一言 ,   道 尽 内心 感 受 , 以 此 为衬 , 那 水 花 的 色 泽 与 形 状 更 是 美 不

胜 举 了。

再后 来 , 作 者 想 裁 绿 为 带, 赠舞女, 绿果真轻盈、 妖

潭 水青 绿 , 浅 醉清欢 , 动 静 自然 , 此 乐何 极 。

— —

陈 苏文

作文七:《散文上赏析》1500字

书香伴我成长

古诗赏析作文 | 2014-09-06 10:17

夕阳无限好,我漫步在操场边的小道上,抬头看那一片“绿盈盈”的天空,因为头顶已被苍翠挺拔的大树遮住,只从叶缝中透射下斑斑点点的细碎的日影。每天,操场小道都是我的必经之道,每天,我都会沉醉其中。啊!学校!我们的学校是一个百年老校,走近她,你会觉得,她是那样的端庄秀美,道旁的树荫摇曳成风,朗朗的书声传遍四周。

也许,在一百多年前,在我身处的地方,也许也能听到那老师和学生一起摇头晃脑地朗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人之初,性本善”。也许还能听到那动听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也许还能听到老师的谆谆教导——“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是啊,我们学校,也许纯朴,甚至简陋。但是,永远不变的是,那一挽淡淡的书香! 淡淡的书香伴我长大,伴我养成了爱看书的习惯,每天我都要与书相伴,平日里,只要一有空,我就会一头扎进书海,用书来充实自己。在我看来有时它是一位饱经风霜的思想深邃的老人,耐心给我指点迷津;有时它像一位朝气蓬勃,开拓进取的年轻人,让我热血沸腾,信心百倍,从而勇敢的把心中的梦想追寻;有时它又像一位勤勤恳恳的老师;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我学习到真、善,美;有时他还是一位宽厚的智者,不失时机的诠释着人生的种种难题。书是我心灵的伙伴,精神的寄居地。它给了我一个明净的世界。

我爱读书,书不但给了我知识和智慧,还给了我力量和勇气。记得我读五年级时的一个暑假,中心学校领导挑选我做小演员,和两个老师一起表演小品,而且要参加市教师节的庆祝联欢活动。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比赛,我既激动又兴奋,那时,我天天冒着酷热去中心学校排练,由于我没有一点基本功,练得相当辛苦,也没有一点自信。开学后,镇政府在电影院试

演,快开始了,电影院里坐满了同学、老师,还有许许多多的家长呢。看到台下那密密麻的人群和那一双双雪亮的眼睛,我胆怯了,只觉得两脚在颤抖,额头直冒冷汗,台词也记不住,表情也很僵硬。好不容易挨到表演结束,可我心里真不是滋味。第一次表演,我居然一败涂地。我辜负了老师的期望,我伤心、悲痛、迷茫。回到家,我痛哭了一场。第二天来到学校,我低着头无颜见老师。谁料老师不但没有责怪我,还送给我一本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希望我能从中受到启发。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书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工地上的磨难和病床上的痛苦与考验,他用坚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战胜了艰难险阻,使自已炼成了一块“钢铁”。书看完了,书上一个个故事使我感叹,一幕幕催人奋进的情景时时出现在我眼前。与保尔相比,我又是多么渺小啊!只因一次失败就丧失信心,这不是很可悲吗?我要感谢保尔,它激励我奋发向上,战胜了一次又一次胆怯、失败。所以教师节那天城市广场的表演让我赢得老师和观众们的一致赞扬,我们的节目也获奖了。从此我更爱读书了,一年中,我给自己制定了读书计划,我读了不少书,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冰心散文》、《谁动了我的奶酪》、《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傲慢与偏见》、《福尔摩斯探案集》。鲁迅的《二心集》、《海岩文集》等中外名著,经典散文和古诗赏析。另外,《读者》、《青少年文摘》《意林》等优秀杂志是我形影不离的伙伴。书与我如影相随,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草木鱼虫,大至立身处世,小至人情物理,尽在其中,我学到了丰富的知识,也学到了做人的道理,更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同学们,让书成为我们的伙伴吧!让读书成为一种时尚吧!让我们美丽的校园充满书香,让明天的太阳绽放出美丽的光芒吧!让未来美好的是我们!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游,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愿学校书香满园,桃李满天下!

作文八:《灯 散文赏析》1400字

半夜我从噩梦中惊醒,感觉到窒闷,便起来到走廊上去呼吸寒夜的空气。

夜是漆黑的一片,在我的脚下仿佛横着沉睡的大海。但是渐渐地像浪花似地浮现起来灰白色的马路。然后夜的黑色逐渐减淡。哪里是山,哪里是房屋,哪里是菜园。我终于分辨出来了。

在右边,傍山建筑的几处平方里射出来几点灯光,它们给我扫淡了黑暗的颜色。

我望着这些灯,灯光带着昏黄色,似乎还在寒气的袭击中微微颤抖。有一两次我以为灯会灭了。但是一转眼昏黄色的光又在前面亮起来。这些深夜还燃着的灯,它们(似乎只有它们)默默地在散布一点点的光和热,不仅给我,而且还给那些寒夜里不能睡眠的人,和那些这时候还在黑暗中摸

边不是起了一阵

城里走回乡下来

黑影在我眼前晃

好像在跑,又像

忙赶回家去的心索的行路人。是的,那急促的脚步声吗?水从了?过了一会儿,一个一下。影子走的极快,在遛,我了解着个人急情。那么,我想,在这个人的眼里、心上,前面那些灯光会显得更明亮、更温暖巴。

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验。只有一点微弱的灯光,就是那一点仿

佛随时都会被黑暗扑灭的灯光也可以鼓舞我多走一段长长的路。大片

的飞雪飘打在我的脸上,我的皮鞋不时陷在泥泞的土路中,风几次要把我摔到在污泥里。我似乎走进了一个迷阵,永远找不到出口,看不见路的尽头。但是我始终挺起身子向前迈步,因为我看见了一点豆大的灯光。灯光,不管是那个人家的灯光,都可以给行人——甚至像我这样的一个异乡人——指路。

这已经是许多年前的事了。我的生活中有过了好些大的变化。现在我站在廊上望山脚的灯光,那灯光跟好些年前的灯光不是同样的么?我看不出一点分别!为什么?我现在不是安安静静地站在自己楼房前面的廊上么?我并没有在雨中摸黑夜路。但看见灯光,我却忽然感到安慰,得到鼓舞。难道是我的心在黑夜里徘徊,它被噩梦引入了迷阵,到这时才找到归路?

我对自己的这个疑问不能够给一个正确的答案,但是我知道我的心渐渐地安定了,呼吸也畅快了许多。我应该感谢着些我不知道姓名人家的灯光。

他们点灯不是为我,在我们的梦寐中也不会出现我的影子,但是我的心仍然得到了益处。我爱这样的灯光,几盏灯甚至一盏灯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彻黑夜,可是它也会给寒夜里一些不眠的韧带来疑点勇气疑点温暖。.

孤寂的海上的灯塔挽救了许多船只的沉没,任何航行的船只都可以得到那灯光的指引。哈里希岛上的姐姐为着弟弟点在窗前的长夜孤灯,虽然不曾唤回那个航海远去的弟弟,可是不少捕鱼归来的邻人都得到了它的帮助。

再回溯到远古的年代去。古希腊女教士希洛点燃的火炬照亮了每夜泅过海峡来的利安得尔的眼睛。有一个夜晚暴风雨把火炬弄来了,让那个勇敢的情人溺死在海里。但是熊熊的火光至今还隐地亮在我们的眼前,似乎那火炬并没有跟着殉情的古美人永沉海底。

我想起了另一位友人的故事:他怀着满心难治的伤痛和必死之心,投到江南的一条河里。到了水中,他听见一声叫喊,看见一点灯光,模糊中他还听见一阵喧闹,以后便失去知觉。醒过来时他发觉自己躺在一个陌生人的家中,桌上一盏油灯,眼前几张诚恳、亲切的脸。“这人间毕竟还有温暖”,他感激地想着,从此他改变了生活态度。“绝望”没有了,“悲观”消失了,他成了一个热爱生命的人。这已经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了。我最近还见到这位朋友。那一点灯光居然鼓舞一个出门求死的多活了这许多年,而且使他到现在还活得健壮。我没有跟他重谈起灯光的话。但是我想,那一点微光一定还在他的心灵中摇晃。 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

作文九:《三毛散文简析》9800字

小学教育专业 本科毕业论文       贵州 ● 铜仁 2014年6月

目   录(文科)

摘要„„„„„„„„„„„„„„„„„„„„„„„„„1 ABSTRACT„„„„„„„„„„„„„„„„„„„„„„„„„„„„„1

引言„„„„„„„„„„„„„„„„„„„„„„„„„„2

一、浅谈三毛散文创作背景„„„„„„„„„„„„„„„„„„2

二、三毛散文文体特点概述„„„„„„„„„„„„„„„„„„3

(一) 私小说„„„„„„„„„„„„„„„„„„„„4

(二) 散文„„„„„„„„„„„„„„„„„„„„4

三、三毛散文形象解读„„„„„„„„„„„„„„„„„„„„„„„„5

(一)“我”与荷西„„„„„„„„„„„„„„„„6

(二) “小人物”„„„„„„„„„„„„„„„„6

(三) 秀丽美好的自然审美意象„„„„„„„„„„„„„„„7

(四)爱的传达„„„„„„„„„„„„„„„„„„„„„„„„„„7

四、三毛散文的语言特色„„„„„„„„„„„„„„„„„„„„„„„8

(一)平实„„„„„„„„„„„„„„„„8

(二)自然„„„„„„„„„„„„„„„„9

(三) 幽默„„„„„„„„„„„„„„„9

结语„„„„„„„„„„„„„„„„„„„„„„„„„„„„„„„10 注释„„„„„„„„„„„„„„„„„„„„„„„„„„„10 参考文献„„„„„„„„„„„„„„„„„„„„„„„„„„„„„10 致谢„„„„„„„„„„„„„„„„„„„„„„„„„„„„„„„11

三毛散文简析

摘要:三毛是当代台湾著名女作家,曾引发大陆的一阵“三毛热”,即使是到了现在,仍有许许多多的青年作家受其影响。三毛在中国作家中是极具个性的一位,坎坷多变的人生经历,斑斓新奇的异域风情,不停的流浪和不断的寻求构成了三毛散文作品的内容。本文通过四个方面对三毛散文进行分析:一、三毛散文创作的背景,主要从三毛的生平经历去分析;二、三毛散文的文体特点,一从三个角度去分析三毛的文体特征,分别是“私小说”、“散文”;三、散文中的典型形象,文章总结出四个最常出现在三毛文中的典型形象:“我与荷西”、“小人物”、“美景”、“爱”;四、三毛散文的语言特色。

关键词:三毛  散文  分析

ABSTRACT: Shaggy is the contemporary Taiwan famous authoress had raised the continent a

Key words: sanmao  prose  Analysis

1991年初,伴随着从远方隐隐传来的歌声,著名台湾女作家三毛离开了人世,去寻找梦中的橄榄树。她给人们留下的,是她给许多人带来的欢乐、希望;是她那传奇的经历带给人们的憧憬、向往;是关于她死因的种种悬疑、揣测;而最重要的,是让她被人们所熟知、所铭记的那一篇篇优秀的散文作品:《亲爱的三毛》、《雨季不再来》、《撒哈拉的故事》、《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

据不完全统计,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至今不到20年的时间里,仅在中国大陆,三毛著作就有不下十种版本,另有多种版本的全集或选集,至少有四种三毛传记。对三毛作品的阅读热潮以及三毛的突然辞世,更是引起大众对三毛的研究评论的热潮,这些人有学者、作家、批评家也有普通读者。从1994-2003年学界最新的研究状况来看,与三毛有关论文共计61篇。从这些论文来看,对三毛的研究有许多不同的角度:有的探讨三毛作品的思想内涵,有的重点研究三毛的创作技巧,有的研究三毛与传统文化关系,还有的涉及三毛的人生体验或情感历程与三毛作品的相关联系;有的研究者拿三毛与同时期或不同时期的一些作家进行对比研究,如三毛与海明威、三毛与琼瑶、三毛与池莉等;也有从三毛作品中探索三毛的现实形象,但在这方面的论文中似乎更侧重于三毛的情感体验。在成果形式上,有以传记形式进行的述评,有以三毛著作为对象的专论,有兼顾其作品一方面特色的赏析性文章,也有文学史中专列一节对三毛及其同时代散文家着力一点的短评。i

为了更好地去解读三毛的作品,在这里,笔者从四个方面对三毛的散文进行分析:一、三毛散文创作的背景;二、三毛散文的文体特点;三、散文中的典型形象;四、三毛散文的语言特色。

一、浅谈三毛散文创作背景

三毛,原名陈平,1943年出生于重庆,家里排行老二。三毛从小身体瘦弱、性格孤僻。这样的三毛却是无比的喜爱读书,仅仅三岁,就时常跑到家里的书房去看书。《红楼梦》是三毛一生的灵物,三毛五岁便开始读《红楼梦》,这对于常人简直是无法想象的。由于课业的加重,为了阅读课外书,三毛常常逃学。从小学一直到初中,三毛戏称“逃学为读书”。初一时,三毛找到了家中尘封的《水浒传》、《儒林外史》、《今古奇观》等,她又倾尽零用钱,在租书店租了所有俄国小说家的书,有《复活》、《罪与罚》、《死魂灵》、《战争与和平》、《卡拉马卓夫兄弟》、《猎人日记》、《安娜·卡列丽娜》等。到了初二时,就连坐公车,三毛也手不离书、眼不离文,这时的她又在伯父那里找到了《孽海花》、《六祖坛经》、《阅

微草堂笔记》、《人间词话》等,同时还阅读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ii从小大量的阅读,使得三毛在很小的时候就拥有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大量的积累沉淀最终迸发出耀眼的光芒,这为三毛之后的文学之路奠定了基础。然而长期的痴迷课外书,使得三毛的学习成绩不如人意,在父母的劝告下,三毛勉强收心,开始努力认真学习,而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影响三毛一生的事。

当三毛成绩回升后,一个不负责任的老师,怀疑三毛考试作弊,便拿出了一张超出三毛年级的试题给她做,在看到三毛无法解题后,他竟然用浓浓的墨汁在三毛的脸上画了两个大黑圈,还让三毛出现在全校师生面前,受到同学们的嘲笑。在这件事过后,三毛便患上了严重的自闭症。直到她遇到了那个人生的重要拐点——顾福生。顾福生发现了三毛的文学才能,便将她推荐给白先勇,在两位老师的大胆接纳下,三毛从此走上了文学之路。

之后,三毛留学西班牙,开始流浪的一生。西班牙只是第一站,而就在这里,她遇到了一生中最爱的人——荷西。两人确定恋爱关系后,便一同前往流浪的第二站:撒哈拉。在这里,三毛度过了人生中最幸福快乐的时光,同时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三毛也达到了文学之路的巅峰,写出了一系列优秀的作品。然而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在一次潜水作业中,荷西意外身亡。让三毛又回到了孤寂,自闭的心理状态中。于是她开始周游世界,企图寻找那梦想的归宿,可惜仍然没有解开心结。最终,三毛回到台湾,开办谈心节目,在高校进行演讲。1991年1月4日,三毛自缢于台北市荣民医院,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对于三毛的死,这里不做评价,也不去为其死因释疑。三毛就如同那红尘中的精灵,当受够了尘世的喧嚣,便去远方寻找那梦中的归宿。庆幸的是,我们有机会去欣赏这位精灵洒落凡间的羽毛,那一张张羽毛上,记载着美丽的精灵之歌。

二、三毛散文文体特点概述

三毛的一生,是短暂的,从1943年出生,到1991年离开人世,只有短短的四十八个春秋。然而,就在这短短的四十八个春秋中,三毛足迹印过亚洲、非洲、美洲、欧洲、大洋洲,遍布大半个地球,真可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得万卷章”。在她浪漫而又凄婉的一生中,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这些作品类型多种多样,有歌词、剧本、散文、译著等等。

三毛的文体一直是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三毛自己说过:“我的作品,也是我生活和遭遇的记录”、“我写的其实只是一个女人的自传”,因此可以说是“自传”或“私小说”;但三毛兴之所至信笔游弋,抒情、叙事、议论都融入文中,又似

“散文”;而在三毛文中,皆以其行踪为线索,并介绍所到之处风土人情,称之为“游记”亦无不可;其中相当一部分文章,情节生动完整,首尾呼应,于“小说”并无二样。给三毛的文体定位似乎颇难,但正是这介乎真假虚实之间的“游于戏”的文体iii,更使得三毛的文章被大众所接纳,喜爱。

(一)“私小说”

三毛成名的年代,大众还没有“私小说”的概念,那么究竟什么是“私小说”呢?

私小说,也被称为“自我小说”,起源于日本,日本文学有两个对私小说的解释,广义的解释是:在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故事,被称为私小说。狭义的解释是:凡是作者脱离时代背景和社会生活而孤立地描写个人身边琐事和心理活动的,称为私小说。

三毛的文章,都是以第一人称来写的,三毛也强调,她是一个“我执”很深的人,“只会用第一人称写作,不会用第三人称写别人的事”。她说她写的故事是她个人的经历和经验。写真实,这是三毛对现代文学的贡献。她说:“我的作品几乎全是传记文学式的。不真实的事情,我写不来。我希望不要再等十年我就能够再拿笔写,我以后要走我的路,找寻我的路,但是有一点,我知道我做不到的,就是写不真实的事。”就是因为如此,市面上流通的许多三毛的传记都参考了很多三毛的作品,有的甚至直接套用三毛的作品。

在三毛的作品中,站着两个人,一个是“我”,另一个就是荷西。三毛说,“我的写作生活,如果不是我的丈夫荷西给我自由,给我爱和信心,那么一本书都写不出来。„„我的写作生活,就是我的爱情生活。”在三毛的作品中,随处可见荷西的身影,如在《撒哈拉的故事》一书中,每一篇文章中都有荷西;及时在荷西亡故后,三毛的作品中仍充斥着对荷西的思恋。这或许也是三毛的文章被称为“私小说”的原因。

(二)散文

很多人都认为,三毛的作品应该属于游记的范畴。所谓“游记”,其实就是一种散文的类型,它是一种纪实性的文学散文,记叙作者亲身游览的经历、见闻、情思。

三毛的足迹遍布全球,游历过许许多多的地方,每到一处,她都会用她的笔记录下来,热情却愚昧的撒哈拉、温柔恬静的大加纳利、神秘亲切的拉丁美洲,

在她的文章中活灵活现。阅读三毛的作品,就如同跟随着三毛的脚步,一起环游世界。

三毛在流浪的过程中,是以一个东方人的视角去观察走过的地方,她用心去体会双方文化、风俗的差异,用幽默的语言在文中进行比较或联系,在尊重对方文化的同时,也表达自己对这种文化的见解,如《沙漠观浴记》中,三毛亲身体验了当地人洗澡的过程,之后还拉着荷西去偷看当地人特别的“洗澡”方式,整篇文章诙谐幽默,但在幽默的语言中仍可以看出三毛对当地人的尊重。

三毛的游记文学有着自由、轻松和浪漫的风格和色彩,小说的主题,内容广泛而独特的个性。三毛常常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民众中发现当地独有的世态人情、不同民族之间迥异的文化背景和生存境遇。如《娃娃新娘》里的姑卡、《哑奴》中的哑奴、《温柔的夜》中的讨钱人等等。

三毛一生走过将近六十个国家,自称为“走世界的人”,她的这种旅行行为让她随时随都对生活有着新的感觉,她自己也认为读书和旅行是最快乐的事,三毛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后给人们带来了一篇篇生机勃勃、活灵活现的游记文章,同时更是将三毛这位风尘仆仆的奇女子形象凸显的淋漓尽致。三毛将“游记文学”推向了一个高峰。

很多的研究者都把三毛的文章看做散文,笔者也是这样认为的。事实上,前面所说的“私小说”和“游记”都属于散文的范畴。所谓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议论等方式表达。

在笔者看来,三毛的文章是将“私小说”与“游记”一起运用的一种散文。“私小说”与“游记”在三毛的文章中更像是一种表达方式而不是文体。用游记的方式去描述身处的环境,周围的情况,故事的背景;用“私小说”的方式去描绘“我”所经历的人和事,“我”的心理情况和意识。三毛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来一种只属于三毛自己的散文文体和散文风格。

这就是只属于三毛这位凡尘精灵的精灵之歌。

三、三毛散文形象解读

文学艺术离不开形象,艺术的力量在于形象的力量。在三毛的小说中,最先诉诸于读者情感的,便是那一个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形象:迷人魅力的沙漠、壮观

平静的加纳利岛、憨厚痴情的荷西,懒惰势利的佣人玛利亚等等。

(一)“我”与荷西

“我”与荷西,是三毛作品中出现的最多的人物,用主人翁来形容都不为过了。

在三毛的作品中,“我”是一个喜欢旅游的居家女人,但又和一般的居家女人不同,三毛热爱旅游,喜欢收集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爱玩,同时也爱学习。在三毛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三毛的人生之旅可谓“游学四海,半玩半读”,从南京到台北,后来在西柏林学校、在美国的伊利诺州立大学、在撒哈拉、在加那利群岛、在拉丁美洲,三毛将自己游遍四海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我”就是三毛在作品中的化身。“我”还是一个热心,性格潇洒、随和的人,每走到一个地方,都和当地人、和邻居和睦相处,偶尔吃点亏也不放在心上。如在《芳邻》中,三毛描写了“我”在撒哈拉是与邻居相处中的一些琐事,邻居们频繁的像三毛索要物品,甚至“自己动手拿”,如果三毛不借,他们会说:“你拒绝我,伤害了我的骄傲。”整篇文章三毛都是用一种平和、轻快地语气描写,“感谢这些邻居,我沙漠的日子被他们弄得五光十色,再也不知寂寞的滋味了”。

荷西,陪伴三毛度过了最快乐幸福的时光。男主人翁是一位性格憨厚老实,坚强勇敢的好男人。为了爱情,他放弃了最爱的潜水,来到沙漠陪伴三毛,三毛来到沙漠,第一眼看到荷西:他那天穿着卡其布土色如军装式的衬衫,很长的牛仔裤,拥抱我的手臂很有力,双手却粗糙不堪,头发胡子上盖满了黄黄的尘土,风将他的脸吹得焦红,嘴唇是干裂的,眼光却好似有受了创伤的隐痛。„„他说:“你的沙漠,现在你在它怀抱里了。”(《白手成家》)这个憨厚、善良的人,每当他出现在文中,总是有一种甜蜜的感觉伴随着,即使在他去世之后,三毛的作品中仍然会出现这个影响了三毛一生的人物。

(二)小人物

有人环游世界,关注的是美丽的风景;有人环游世界,关注的是环境的变化;有人环游世界,关注的是经济、社会。三毛环游世界,关注的却是与人相处,她通过对生活社会底层的人进行描写,反映出当地的人文风貌,曝光一些社会的黑暗面。三毛笔下的“小人物”何其多也,撒哈拉的姑卡、哑奴,加纳利岛的玛利亚、老加里,拉丁美洲的哈娃„„这些“小人物”在三毛的作品中出现,给三毛的世界之旅增添许许多多美丽的故事,给三毛的文章增添了许多的人文色彩。而这些人物形象以及他们所经历的事、他们与三毛发生的故事,也体现出了三毛善

良,热心的性格,她同情这些“小人物”的命运,渴望帮助他们,却总是无能为力,长期存在的落后风俗或是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生疏、现实使得三毛无法真正帮助到这些人。如同老加里死后,三毛诉说的那样:这是一个美丽动人的世界,一切的悲哀,离我们是那么的遥远而不着边际啊!(《一个陌生人的死》)

(三)秀丽美好的自然审美意象

一个游历了世界的人,能够观赏到多少美丽的风景呢!而一个游历世界的作家,又有多少美景会出现在她的文章中?三毛就是一个游历了世界的人,她,更是20世纪杰出的作家之一,于是,在她的作品中,优美的语言构筑出一道道迷人的风景。

“满山遍野的白色杏花,像迷雾似的笼罩着这寂静的平原,一幢幢红瓦白墙的人家,零零落落的散落在绿的如丝绒的草地上。细雨里,果然有牛羊在低头吃草,有一个老婆婆在喂鸡,偶尔传来的狗叫声,更衬出了这个村落的宁静。”(《逍遥七岛游》)这是拉芭玛岛的“世外桃源”;“沙堆是因为风吹积成的,所以全是弧形的,在外表看去一模一样。它们好似一群半圆的月亮,被天空中一只大怪手抓下来,放置在撒哈拉沙漠里,更奇怪的是,这些一百公尺左右高的沙堆,每一个间隔的距离都是差不多的。”(《荒山之夜》)这是撒哈拉的“迷宫山”„„太多了,真的太多了。这一道道美丽的风景装饰着三毛的作品,使它显得更加绚丽缤纷。而三毛那优美、雅致的文笔,更是赋予了我们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四)爱的传达

三毛天性淳朴,从小受到良好的家教,又深受东西方文化中善意的影响,这些因素形成了三毛心中坚定不移的爱的信仰。三毛作品中时时流露的就是至情至性、宽容博大的爱。这是三毛在作品中深深透露出来的一种情感。她爱弱者、爱亲人、爱荷西,至真至诚;三毛用自己的人生来讲述爱和生命,在她的作品中流露着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一种崇尚自由的品格,一种追求平等的思想。

哑奴是三毛笔下一个令人难忘的人物,他从沙漠里被抓来当做奴隶,失去了人身自由。但就是这样一个奴隶,他从未受过教育,却有着比沙漠中沙哈拉威贵族更高的教养,性格温和,诚实守信,明辨是非。三毛在了解到哑奴的身世后,尽其可能地去帮助他,给他送去布匹、食物,还从经济上给予接济,甚至还与荷西想方设法的让哑奴重获自由„„哑奴也知恩图报,为三毛补好被羊踏坏的天棚;夜晚为三毛洗车;刮大风时帮三毛家收衣服等等。这就是三毛文章中流露出的爱。但这并不是全部,在三毛的作品中,这样的事例随处可见:《爱的寻求》

中帮助沙伦追求爱情;《悬壶济世》里给周围邻居看病治疗;《温柔的夜》帮助讨钱人„„太多了,三毛用自己的经历,用自己的笔,给现实社会注入一剂强心针,让人们重新认识人性中的善良与关爱。

四、三毛散文的语言特色

美丽的精灵之歌啊,让我将你细细品味

20世纪的中国文坛,不同流派争奇斗艳,百家争鸣。在璀璨的群星中,有那么以为漂洋过海的精灵,用中国最传统的创作手法描写她海外旅居的异国见闻及自己的情感经历,以五百万字的著作和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给文坛吹来一股清新之风,她就是三毛。在二十世纪末读者测评“你最喜爱的作家”排行榜上,三毛的名字赫然与鲁迅、冰心、余秋雨等大家同列。

三毛的作品深受大众的喜爱,她的作品中,弘扬优美的人性,对社会人生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和道德感,大胆歌颂人们渴望拥有却无法轻易表达的情感,读者能在其中获得情感上的释放。再加上三毛的文字语言清新晓畅,多为短篇,读者阅读时能深深体会到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

(一)平实

看三毛的小说,就是阅读她的人生。三毛说:“我的作品几乎全是传记似的,就是发表的东西一定不假。”三毛生活得认真,爱得认真,她仔细地感受生活中的快乐和痛苦,并毫无保留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三毛常说:“我的文章是身教,不是言传。”三毛以自身的经历展现给大众读者,使读者读起来感到自然、亲切,而三毛鲜明的自我个性,以及文章中生动的体现,使读者拥有深刻的印象。这样的例子太多,任举一例:当荷西毅然放弃心爱的潜水来到沙漠等待三毛并向三毛求婚,三毛便决定嫁给她,然而,比起求婚的浪漫,他们的婚礼却显得儿戏:奇怪的婚礼时间、从未举办过婚礼的教堂、比新人还紧张的法官。尤其是在法官说完话后,“我一听这拘束的仪式结束了,人马上活泼起来,将帽子一把拉下来当扇子扇。许多人上来和我们握手,秘书老先生特别高兴,好似是我们家长似的。突然有人说:‘咦,你们的戒指呢?’我想对啦!戒指呢?转身找荷西,他已在走廊上了,我叫他:‘喂,戒指带来没有?’荷西很高兴,大声回答我:‘在这里。’然后他将他的一个拿出来,往自己手上一套,就去追法官了,口里叫着:‘法官,我的户口名簿!我要户口名簿!’他完全忘了也要给我戴戒指。”(《结婚记》)多么混乱而滑稽的景象,但从三毛的口中说出,却显得亲切而幽默。可爱的三毛,将自己的经历展现给我们,带着邻家的口

吻,是我们倍感亲切。这就是真实的魅力,让读者敞开心扉进入三毛的艺术世界,带着毫无掩饰的真心。她的坦率真诚也是赢得读者们信任、喜爱的原因之一。

(二)自然

刘大魁在《论文偶记》里有这么一段话:“华正与朴相表里时,以其华美,故可贵重。所恶于华者,恐其近俗耳,所取于朴者,为其不着脂粉耳。”三毛散文的语言正如“不着脂粉”一般,像衣着朴素的美人,像烟雾朦胧的鲜花,华而不俗,朴而不拙,是真正的美丽在一种自然、和谐之中不着声息的流露。如她钟爱的沙漠,“早晨的沙漠,像被水洗过的干净,天空是碧蓝的,没有一丝云彩,温柔的沙丘不断地铺展到视线所能及的极限。在这种时候的沙地,总让我联想起一个巨大的沉睡的女人的胴体,好似还带着轻微的呼吸在起伏着,那么安详、沉静而深厚的美丽,真是令人近乎疼痛的感动着。”(《搭车客》)朴素的语言,不加粉饰的语句,组合起来却有着一样的美感,这样的手法贯穿了三毛所有的文章,如《温柔的夜》:在那个老旧的大厅里,流浪的人好似睡去了一般动也不动,垂着眼睑,上身微微向前倾着,双手松松的摊放在膝盖上,目光盯在前面的地下,悲苦和忧伤像一个阴影,将她那件水红的衬衫也弄褪了颜色,时间,在他的身上已经永远不会移动了,明天的太阳好似跟这人也不相干了。

(三)幽默

除了朴素,三毛的文章中总是有着淡淡的幽默感。一件平常事,甚至是不那么有意思的事,三毛总能用一种幽默风趣的语言来表述,如在《芳邻》中,邻居家的羊常常踏坏三毛家的屋顶掉到三毛家里,三毛戏称之为“飞羊落井”,形象又不失幽默,却又透露着些许无奈。

三毛一生爱读书,读很多书让三毛有很高的文学素养, 在写作中,她喜欢“把唐诗宋词新诗,都拿出来诵读,以自己的声音,将这份文字音节的美,再活出它一次重新的生命”。三毛有着纯熟的文字驾驭能力,在作品中,她不仅直接引用名句,还能将名句再次加工,融入自己的语言中,是散文在朴实平白中流溢出优雅的韵味,像《梦里不知身是客》:“失去爱情,总是令人怀恋的,这三个外国人,开始天天想念饺子,像一群失恋的人般曾经沧海起来,做什么菜伺候都难为水哦。”这就是脍炙人口的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化用。

结语

总的来说,三毛的散文中散发着浓浓的的人文情怀,无论在她哪个时期的作品中,都流露着三毛对生活的热爱,对人性的关怀,“爱”是三毛作品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特点,在其作品的情节、语言中都充分体现;语言的朴实淡雅则是三毛散文重要的语言特点;而自传性的散文风格就是三毛散文最为独特的特征了。

三毛在世界流浪,游学四海,浪迹天涯。一篇篇优美、雅致的文章就在这世界旅途中就成,淡淡的文笔,流露着浓郁的情感:爱与恨、善良与忧郁;美丽的景色,三毛的笔在其中缓缓流过,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那些在三毛文中留下身影的人,有小人物,有大人物,但在这里,三毛用自己的情感,感染着他们。三毛的散文世界,犹如一首首美丽的精灵之歌,真实地给我们再现了三毛这个凡尘精灵的一生,感动着我们,启迪着我们。

月落乌啼,涛声依旧。斯人已去,文著长留。 i 李琪.三毛作品及三毛形象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4 ii 师永刚,陈文芬,沙林.三毛:1943~1991[M].作家出版社,2001

iii 李琪.三毛作品及三毛形象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4

【参考文献】

1、三毛.万水千山走遍【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

2、三毛.温柔的夜【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

3、三毛.撒哈拉的故事【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

4、三毛.梦里花落知多少【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

5、三毛.稻草人手记【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

6、三毛作品集【M】.西藏人民出版社,1998。

7、师永刚,陈文芬,沙林.三毛:1943~1991【M】.作家出版社,2001。

8、李超.论三毛的游记作品分类及其创作特点【J】文学评论

9、李琪.三毛作品及三毛形象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硕士研 究生学位论文,2004

10、张倩.用生命跳舞的女子——浅析三毛散文创作的特色【J】德阳教育学院院报,2005

11、肖霞.自由优雅的心灵之歌——论三毛散文的特色【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

致谢:

历时将近六个月的时间,我终于将这篇论文写完。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尤其要强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石征宇老师,他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的帮助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另外,在对三毛散文进行分析的时候,我的家人也给我提供了很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

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和指正!

作文十:《三毛【一】[散文欣赏]》600字

这是一九七八年的一天,天空湛蓝湛蓝的,硕大垂柳摆动着她长长的柳丝,一个叫三毛小姑娘长的柳叶眉,圆圆的红扑朴脸蛋,一双小眼虽不大但很有神,她的头发剪成一个学生头,她已经是一个一年级小学生,此刻他真在家门口玩石头游戏。

正玩着高兴有一个年轻的阿姨过来跟三毛说:“三毛你爸爸在医院病得很重,你爸爸得了肝炎脸黄很黄,而且医生说你爸爸肚子已经腹水,三毛想起上次她去看父亲情景,三毛的父亲住在一个大病房里,这是男人病房里面住的有七八个男人,三毛去的时候付秋正在打吊针呢?他的父亲是个和蔼的中年男人,一双很大的眼睛,长长眉毛显得十分英俊,父亲对她说:"你来不要告诉你的妈妈和妹妹。”

三毛是一个幸福四口之家,三毛的爸爸妈妈都是教师,除了三毛以外,又给三毛生了一个小妹妹,爸爸妈妈经常带着三毛和三毛妹妹去乘公共汽车去新华书店和公园玩,有一次在新华出店里妈妈给妹妹买了一小画书,三毛也要买一本自己小画书,爸爸妈妈不肯,三毛就鼻涕一把泪一把哭着赖着不走,最后没办法爸爸妈妈给三毛买了一本小画书。

还有一次三毛全家上公园回来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定走路回家,三毛哭着闹着不走,最后三毛叫爸爸妈妈叫爸爸背回家。

就在一九七八年这一年,三毛爸爸因生病离开三毛,在爸爸去逝的那一天,三毛这位有这宝石一般大眼睛,长着瓜子脸长满黑痣,受过高等教育中年妇女嚎啕大哭不已,邻居大妈说:‘不要哭了,你都哭了两天两夜了,以后有什么为难的事我们大家来帮助你,由于三毛妈妈哭的十分伤心,她的单位领导派人照顾她,问他家有什么困难?三毛父亲去世那天

在开追到会那天,三毛妈妈领导用轿车姐妹开追悼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