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节日范文 > 植树节 > 桂西南地区辣木主要病虫害防治

桂西南地区辣木主要病虫害防治

时间:2021-05-08 10:31:31 来源:学生联盟网

  摘 要 辣木(Moring oleifera Lamarck)又名鼓槌树、山葵树、洋椿树等,为白花菜目、辣木科、辣木属落叶木本植物,原产于印度,现广泛种植于亚洲、非洲和南美州热带。辣木是风靡世界的多用途健康植物,与美国的西洋参、中国灵芝并称为“世界植物三宝”。同时,辣木也是一种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极高的植物,尤其在植物蛋白营养、医药保健、日用化工、植物環保等领域的价值独占鳌头,无以替代。历经几年的栽培以及试验,初步掌握了桂西南地区辣木主要病虫害的种类、生活习性、为害症状及发生规律,并提出了一系列综合防控技术措施,旨在为该地区辣木产业的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辣木;病虫害;防治措施;桂西南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09.011
  1 辣木主要病害及综合防治
  桂西南地区辣木主要病害有根腐病、果腐病、落叶病、嫩梢萎蔫病、回枯病、溃疡病。
  1.1 辣木根腐病
  1.1.1 症状
  辣木感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当出现叶片无光变为浅绿色时已进入发病后期,可在1~2 d内突然萎蔫、叶子脱落。病株根部腐烂,后期变褐色;病、健组织交界明显,病组织部位腐烂。在空气湿度大时将病株根部挖开裸露后,可见有白色的霉层状。
  1.1.2 病原菌
  半裸镰刀菌(Fusarium semitectum Berk &Rav.),菌落呈绒毛状,表面菌丝直立,卷曲。白色。基部棕黄褐色,底部淡棕褐色。菌丝无色,分枝,生长温度在18~30 ℃,最适温度25 ℃。
  1.1.3 发生规律
  以分生孢子梗在土壤及地表植物寄生,次年遇雨后产生分生孢子,引起病害的大范围发生和流行,辣木根腐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幼龄辣木园植株受害严重,6—10月为病害高峰期。
  1.1.4 防治措施
  结合辣木园冬季修剪清园,多施有机肥,保持土壤疏松透气,减少病源的发生。辣木园修建排水沟,避免产生积水。结合药物,可用50%多菌灵8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800倍液进行地面消毒。
  1.2 果腐病
  1.2.1 症状
  嫩果感病后失去光泽,停止生长,果实萎蔫,变褐缩小,干枯;生长期和刚进入成熟期的果荚,感病初期病部呈水渍状,病斑呈褐色,在持续阴雨天气过程中,病斑扩展迅速,果荚变短变薄,最后整条果腐烂,种子萎缩。天晴后果荚表面出现黑色、干枯。本病害最明显的特点是果实受害后末端缩小、变色,病果在枝条上风干而不脱落。
  1.2.2 病原菌
  半裸镰刀菌,形状和根腐病的分生孢子相同。
  1.2.3 发生规律
  病害主要发生在4—7月果实快速生长期和接近成熟期,连续的低温阴雨天气就可造成病害流行,多雨年份尤为明显。
  1.2.4 防治措施
  1)结合修剪,及时剪除病虫枝、过密枝、内膛枝,适当疏花疏果。2)3—6月及时防治蚜虫、夜蛾、小菜蛾、红蜘蛛、蝽蟓类的为害,最大限度减少病原菌入侵的伤口。3)发现病害后及时用药,喷洒7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绿亨2号(多福锌)800~1 000倍液,用药时间间隔为7~10 d,连续用药两三次[1]。
  1.3 落叶病
  1.3.1 症状
  病株大量落叶,脱落叶片多为黄绿色或黄色,脱落叶片上有不规则病斑,形状有点状和椭圆形,近圆形,部分为不规则形,边界明显;中央淡褐色,周围呈绿色。发病初期,病斑呈水渍状,发病后期,病斑扩大,叶片变成黄绿色和黄色,病斑周围呈绿色,随时脱落。
  1.3.2 病原菌
  黑星菌(Fusicladium sp.),菌落周围呈白色,绒毛状,后期变为粉红色的菌丝和分生孢子。
  1.3.3 发生规律
  一般发生在连续高温降雨之后,病菌以菌丝在杂草和植物体上寄生,在温度、环境适宜条件下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气流传播,7—9月是发病高峰期。
  1.3.4 防治措施
  1)结合中耕除草,及时清理病虫枝、干枯枝,下垂枝,保持园地通风透气。2)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供肥能力,增强辣木树抗病能力。3)化学用药,进入雨季后喷雾50%的多菌灵800~1 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 000~2 000倍液等杀菌剂进行防治,5~7 d用药一次,连续用药两三次。
  1.4 嫩梢萎蔫病
  1.4.1 症状
  新梢感病后,嫩叶、嫩芽萎蔫脱落或不脱落,而后干枯死亡。当空气湿度大时,可在干枯的病枝上有黑色点状厚坦孢子堆和白色菌丝体。
  1.4.2 病原菌
  黑星菌、半裸镰刀菌。
  1.4.3 发生规律
  本病害主要发生在雨季和有露水的早晨,一般常见于采摘嫩梢的辣木园地。每年5月至次年的2月均可出现,7—11月为发病高峰期。发病严重时植株停产。
  1.4.4 防治措施
  1)避免在雨天或露水未干时采摘嫩梢。2)增施有机肥,提高树体抗病能力。3)在雨季,出现持续降雨的天气过程后,采摘嫩梢后要及时喷雾75%的多菌灵6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1 000倍液等杀菌剂进行防治,5~7 d用药一次,连续用药两三次。
  1.5 回枯病
  1.5.1 症状
  1)枝条回枯。在高温多雨季节采摘后的植株上出现,枝条干枯、萎缩,枝条伤口感病初期呈褐色。后期向下扩展,枝条萎蔫干缩,不能正常抽生[2]。2)剪口回枯。植株修剪和采摘形成伤口后,剪口部位干枯,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逐渐向下蔓延,干枯部位出现厚孢子堆,往往造成植株衰弱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