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节日范文 > 中秋节 > 《生命的信仰》1400字_生命信仰

《生命的信仰》1400字_生命信仰

时间:2019-09-12 09:17:41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生命的信仰》1400字

书香伴我行

----再读《生命的留言》

文字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书籍则承载着文字的鲜艳色彩和丰富形态。有着如同时间一般静静流淌的永恒力量,书籍锤炼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人们近乎贪婪地分享那些愉悦或愤懑,不停地索取认知,和一切完善自我(止于至善)寻获幸福的方法。我也常常在闲暇时享受读书的兴味,那种沉浸其中的感受,不亚于女孩们穿行繁华街市或花掉月薪买到美美的衣裳,相比之下,消费带来的满足总有些许苍白浮躁,唯有书籍,让心回归静谧。

我是一名医生,医技尚未达到良工巧匠的水平,但自问从医后的这4年,遇到每一个健康或者患病的生命,我有没有尊重他的感受,有没有珍惜他托付的时光,有没有如同大学那年握拳宣读医学生誓言般坚定而热情满满,我的回答是:一如既往地有,因为,生命是我的信仰。指引我发现这信仰的导师之一,是这样的一本书:书名叫做《生命的留言》,作者陆幼青起初写下它时原本叫做《死亡日记》,因他写了自己胃癌晚期度过最后生命时光的所见所思,有人说字里行间有太多的无奈和悲哀,也有人说,这些并不是主题所在。

记得我怔怔地看着白岩松记者采访他的电视画面,震撼于此人面对死亡时的淡定,出于好奇和惊异,每每路过新华书店都会搜索着那书的踪迹,终于有一天被我等到了它的出现,只看它一眼,就拿出不吃早餐省下的钱带它回了家,在书的第一页,我很努力想写得整齐却歪歪扭扭地写下了:“屡次听说他的经历,感动;终于见到柜台上的,冲动;现在它属于我了,激动。二〇〇一,六,十九”。那年我18岁,半生不熟的年纪,对世界有些半生不熟的认识,对生命却所知甚浅,更加没有思考过“死亡”这样黑暗冰冷的东西,于是读着他的绝望细碎,可怜他年幼的宝贝女儿和他精致善良的妻子,更因

他的患病忿恨不平又无可为之,只是默默流着泪反反复复地读。放下他的书,我总是小心地过马路,小心地吃东西,我想我可能是变得很怕死,怕生病,怕失去父母,怕父母失去我。现在想想,小心地认真地活着,就是珍惜生命。

这本书陪我一路搭火车到衡阳求学,室友们说向我借什么我都不心疼,唯独借书时眼神里总是带着些担心,借它时更要承诺洗了手承诺不折角我才肯拿出来。我曾问她们看过的感受,得到疑似教条的答案“这本书教育我们以后一定要当个好医生,减轻病人的痛苦,延长病人的生命„„”我想这并不是敷衍的回应,陆幼青在死亡日记里写人生感悟,写不舍,写世间种种的细碎,给我们演示着生命本身的静谧执着和珍贵,重申着生命的尊严。能努力地活着,谁会忍心每一天看着生命这样流逝而全无珍惜?无价的是时光,而活着,有尊严地活,乃至幸福美好地活,是生命赋予时光的意义,是人类争先恐后立志奋斗、止于至善的动机。笔者之所以记录这些,正是为了影响更多人,提醒人们健康太珍贵,你不得不爱惜,生命很短暂,你不得不清醒。

因为这样,我们的职业有着很好的意义: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们尊重和爱护每一个生命,并为此承担着误解、风险和艰辛,就像《六六心术》提到的纠纷和抱怨,有时会让我们无奈到满心委屈,而当我们面对生命的脆弱,面对那些渴求健康权力的眼神,还是选择坚持走下去。那些在交流中一点一滴积累的宽容和坚定,足以使我们战胜愤懑和不满的情绪;我们该试着像开导病人一样开导自己疲乏的生活方式,借书籍培养淡定谦和的心态,和所有的生命一起,不说明媚,只道寻常,慢慢地从容地前进,且行且珍惜。

市二医院内分泌科   陈 贞                                              2011年9月23日

作文二:《生命的信仰》1400字

生命的信仰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幸福的家庭有同样的幸福,而不行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而在某个不知名的时间契合下,史铁生曾说,人生就像是一出舞台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要扮演,哪怕是剧中人物调整人生,却并不能改变整体的剧情走向。个人理解为这是史铁生所说的“幸”与“不幸”,只不过,史铁生将它们放在了生命的尺度上,而仅仅是家庭。

死亡犹如白昼和黑夜,彼此相依,却对彼此没有丝毫的留恋。“人生是由啜泣、抽噎和微笑组成的,而抽噎占了其中绝大部分”,这是欧·亨利抽丝出的人生。但是,一些坚强生命的璀璨之花却在静静地绽放,以一种自觉的方式来填补黑白的生活。马·普顿尔曾说“人活着就要用生命去解释自己的信仰”,史铁生的人生在别人看来是抽噎,而在他自己看来则是信仰。

史铁生的在文中说道,“你站在尘世仰望天空时,它因永恒的缺陷而向往美满,因肉体的缺陷而寻求超越,这便是信仰。史铁生在轮椅上度过了漫长的三十余载,但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他又被确诊双肾衰竭。残缺的身体、愤懑的心情乘以史氏信仰造就了丰满而又达观、超然的文章。生命即文字,灵魂即脉络,最通透的心境写下了最声势的文章。史铁生,并不是一个具有明确单一宗教的教徒,只是用“上帝”、

“佛”、“耶稣”来彰显自己的精神世界。那种早已超越了具体宗教的信仰体系,就是——史氏信仰。

史氏信仰的水土是苦涩的,也许是世界上最贫瘠的土壤之一。史铁生在《宿命的写作》中写道:“人生的困难,很多或者根本,是与生俱来的,并没有现实的敌人,比如残、病,甚至无冤可鸣。这类不幸无法导致恨,无法找到包袱或声讨声的对象”无缘无故地受苦,才是人根本的处境。只有看透了尘世所谓的境遇,与灵魂孤独的对话,才能汲取信仰最精华的力量。没有人可以对史氏信仰可以下一个明确的定义,旁人只能从单薄的文字试着碰触,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对史铁生而言,也许这个命题就是他的白天和黑夜。先锋派作家余华曾在《活着》中写道::“一波接连一波的苦难波浪拍打着颠沛流离的人生,活着本来就很艰难,延续生命就得艰难地活着,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了。”某种程度来说,余华对活着的思考就是活着大众的思考。

眼泪没有边界,绝望无存不在,是为活着而活着,还是为生命的支点——信仰而活着,这也是一个问题。梁祝的爱情某种程度来说是一种含着眼泪的绝望。“化蝶双飞”是无奈更是绝望,祝英台选择了爱情作为自己的信仰,作为了生活的方式。他们经历了生活中的波澜,也许化蝶才是一个新的生命层次支撑。也许传说故事中的信仰不够深刻,只有现

实生活中某个主人公的故事才能让我们来记忆信仰之于生命的意义。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故事未免有些过于残酷。而史铁生用自己有些残酷的生活事实让我们感受,让我们记忆,让我们知道怎么去践行自己的生命信仰。

一个人枯竭的心灵滋生出来最为灵活的生的希望。一种俯世的心境,超越生死的领悟,对心灵的诘问。苦难本就是人生的常态。认真生活的人使西藏一尘不染而成为至纯至净的净土。在前来朝圣的路上,他们一步一叩首,他们早已经实现了与自己信仰的对话。不用走到现实生活中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带着虔诚的心态,伴以执着的脚步,每一个脚步的画面都是布达拉宫和大昭寺。正如史铁生所说,凡是坚持行走在路上的人,行走本身就是一种信仰。史铁生用苦难铸成的信仰早已经升华在他的人生之中,找到了心魂的由衷所在。

践行生命的信仰,致有信仰的生命!

作文三:《生命的信仰》500字

鹿志锋   生 命 的 信 仰 朋友,如果你想懂得什么是信仰,就欣赏一下自然生命对信仰的追求吧! 花儿问鸟儿:你的信仰是什么? 鸟儿说:自由和飞翔。 鸟儿问花儿:你的信仰是什么? 花儿说:美丽和开放。                                     花儿和鸟儿的信仰很简明,源于自然生命的内在精神、欲望和意志,因而,追求信仰是种自然的生命逻辑。                                      如果我们观察一株水杉树,就会惊讶它向上挺拔的伟岸精神; 如果我们注视一条常春藤,就会钦佩它向上盘旋的坚韧意志; 如过我们欣赏一棵向日葵,就会赞叹它追求太阳的价值取向。                                     生命是求真的,生命是向善的,生命是唯美的。 坐在地平线上,看着太阳从东方升起,鸟儿自由飞翔,花儿美丽开放,树木挺拔向上, 我理解了什麽是生命的信仰。

太阳问向日葵:你的信仰是什么?  向日葵说:向着你开放。  向日葵问太阳:你的信仰是什么?  太阳说:照耀一切生命的成长与梦想……                              朋友,如果你不能做一颗太阳,那么你就做一盘向日葵吧,让自己的信仰之花开放在太  阳的光芒下……

作文四:《信仰的生命》17900字

万物皆由神开始

生命的重心不是在你。

人生的目的不单是追求个人的满足和喜乐,它远比你的家庭事业甚至比你最疯狂的梦想与抱负意义更重大更深远。若要知道你活在这世上的原因,你必须从神开始,因为你是因他的目的而生,也是为他的目的而活。

数千年来,找寻人生目的一直是困扰人的问题。因为我们往往错误地以自己为起点来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我们问一些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比如:我要做什么样的人?我该如何运用我的人生?我的人生目标我的雄心壮志我的梦想我的将来是什么?专注于我们自己,永远都无法发现人生目的。圣经说:“神指引他所造万物的生命,每一个生命都在他的权柄下。”

与一般畅销书籍电影讲座所标榜的正好相反,你不可能从自己的内在去寻求生命的意义;或许你已经尝试过了。你不是自己的创造者,怎能知道自己被造的目的?假若我交给你一件从未见过的新发明,你不会知道它的作用;那物件也不能告诉你。你只有从其创造者或它的说明书,才能知道这物件的功用。

有一次,我在山里迷了路。当我停下来询问前往露营区的方向时,人家告诉我说:“你不能从这里到那里,你必须从山的另一边开始!”同样地,你不能以自我为出发点去寻找生命的目的。你必须从神,你的创造者开始。你的存在是神的旨意,你是被神所造,也是为神而被造。除非你明白这一点,否则生命便毫无意义。只有在神里面,我们才能明白自己的根源身份人生意义目的重要性以及命运。采取其他途径只会徒劳无功。

很多人尝试利用神以遂一己之私,这种反其道而行的做法是注定要失败的。你是为神而被造,神却不是因为你而存在。神使用你去成就他的目的,不是你用神去达到你的目的。圣经说:“沉迷于自己是一条绝路;只有仰望神,我们才可以走出死胡同,进入辽阔自由的天地。”

我读过很多教导如何发现人生目的的书,这些都可归类为“自我提升”的书籍,因为它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来探讨。这类参考书,甚至有些基督教书籍,通常会提供一些可预期的步骤来发现你的人生目的,比如:追求你的梦想、理清你的价值观、设定目标、找出你的优点、向高处瞄准、放胆去做、要自律、有信心、让别人与你一起来、永不放弃。

当然,这些建议通常可以令人成功。一般来说,只要你全心投入,往往就能成功地达成目标。但“成功”与“实现人生的目的”是两回事!从世界的标准来看,可能你达到了个人的目标,并且非常成功,却仍然错过了神创造你的目的。自我提升的办法是不够的。圣经说:“单靠自己是徒然的,自我奉献和牺牲才是觅得真正自己的良方,亦是我(耶稣)的方法。”

那么,我们怎能明白神创造我们的目的呢?你只有两个选择。首先,你可以推测,大部分的人都是这么做。他们推想、估计或空论。当人们说:“我一向以为生命是„„”,意思是说:“这是我所能猜想到的最好的了。”

数千年来,很多杰出的哲学家不断讨论及推断生命的意义。哲学是一门重要而有用的学问;然而,在决定人生的目的时,最聪明的的哲学家也不过是在猜测而已。

美国伊利诺斯东北大学的哲学教授摩修博士曾写信给二百五十位著名哲学家、科学家、作家及学者,问他们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然后,他将这些回答编辑出版了一本书。有些学者提出他们的猜想,有些则承认自己只是为人生虚拟出一套目的,还有些人诚实地说全无线索。事实上,好几位学者反问摩修博士,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除了凭空想象,幸好还有一个方法可以探索人生的目的和意义,那就是启示。我们可以转向神,从他的话语中去寻索;其实最容易的方法是问我们的创造者—神,他创造我们的目的为何?

神没有让我们在黑暗中摸索、猜想,他借着圣经明确地启示五个人生目的。这是人类的“使用说明书”,清楚地解释我们为何而活、怎样生活、当远避合适、将来有何盼望。它为

我们说明那些自我提升或哲学书籍无法得知的事。圣经说:“神的智慧„„深藏在他的旨意中„„这不是最后的讯息,而是神预定的计划———神决意要以此方法,将他赐给我们的福分显露出来。”

神不单是我们生命的起点,他也是我们生命的源头。若要找寻人生目的,你先要转向神的话语,而不是倚靠世上的才智。你必须将生命建造在永恒真理上,而不是建立在通俗心理学追求成功或励志故事上。圣经说:“我们在基督耶稣里知道自己是谁,为何而活。远在我们首次听闻基督、寄予厚望之前,他已看顾我们,为我们荣美的生命作好预备,因为我们都是他古往今来、包罗万事和万物大计划的一部分。”

你的存在绝非偶然

你的存在绝非偶然。

你的出生不是一个错误或不幸,更不是自然界胡乱拼凑而成。你的父母未必有计划地将你生下,但神却是。事实上,你的出生在他意料之中,是他所期待的事。

在你父母还未孕育你的时候,你的生命早已在神的意念中成形。是他首先想到你。此刻你有生命气息,并不是命运注定,也不是时机;不是侥幸,更不是偶然。你活着,是因为神定意要创造你!圣经说:“耶和华必成就他在我身上的目的。”

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节都是神精心策划的。他处心积虑地选择你的种族、肤色、头发及每一个特征。他特意量身订造你这个人。他也选定了你的天分和你独特的个性。圣经说:“你完全知道我,你知道我的每块骨骼,你准确地知道我是如何被造,你从虚无中把我塑造出来。”

神是为了某个目的而造你,所以,他早已决定你要何时出生,以及要活多久。他预先为你筹算一生的日子,为你定明生辰和寿数。圣经说:“在我还没有出生以前,你已经认识我;我开始呼吸以前,你已经计划好我一生的日子,并且把每一天记在你的册上。”

神也计划好你在哪里出生以及在哪里为他而活。你的国籍和种族也出自他的计划,总之,一切绝非偶然,全都根据他的目的来计划。圣经说:“他从一人造出各族,„„并且定准了他们存活的期限和生活的地方。”你生命中没有随意出现的事物,它们都是为了一个目的。

令人赞叹的是,神已决定你是怎样的人。不管你在哪种情况下出生,父母是谁,是好是坏,都毫不重要。神知道这两个人拥有合适的遗传因子,把“你”照着他的心意创造出来。他们身上有着神要造你的基因。世界上有不合法的父母,却没有不合法的孩子。很多孩子的出生是未经他们父母计划,但却是神所安排。神往往把人为的错误,甚至罪恶,都计算在他的旨意中。

神所做的一切都不是意外,更不会出错。他创造每一样东西都有因由。每一颗树、每一只动物都是在他计划中,每一个人更是为特定的目的而设计。神创造你的动机是因为他爱你。圣经说:“当世界的根基未立定之先,神已经计划并且拣选我们,让我们成为他爱的焦点。”

在创造世界之先,神已经挂念着你。正因为如此,他创造了世界!神设计这个星球的环境,让我们可以生活在其中。我们是他爱的中心,并且是所有创造物中最宝贵的。圣经说:“神定意要借着真理的话语,将生命赐给我们,使我们成为他所造万物中最宝贵的。”可见神是何等爱你、珍视你!

神做事绝不随意,他的计划精密而周祥。当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和其他科学家对这个宇宙的奥秘理解越多,我们便越明白这个宇宙的构造是如何特别适合我们在其中生存,宇宙显然是为人类生存而刻意精确打造的。

为何神要这样做?为何他要不厌其烦地创造宇宙让我们居住?因为他是充满慈爱的神。这样的爱难以测度,却稳固可靠,神创造你,你是他钟爱的对象!他把你造出来,然后才能去爱你。你的生命应当建基于这个真理上。

圣经告诉我们:“神是爱。”这并不是说神有爱,乃是神就是爱!爱是神性情的本质!神并不需要造你,因为在三位一体的相交之中,神并不寂寞;他造你是因为要向你显明他的爱。

神说:“你一出母腹,我就抱着你;自你出生,我就一直照顾你。即使你年老了,我还是一样。即使你的头发变白,我还要照顾你。我造了你,也一定会照顾你。”

假如没有神,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过是个意外,是宇宙中随机出现的产品。果真如此,你大可不必继续读下去,因为这样生命便没有目的、没有意义,也不重要;人世间也没有对或错,在短暂的人生之后也没有盼望。然而神确实存在,他特意创造你,使你的生命有深远的意义!只有当我们以神为生命的根据点,才能找到人生的意义和目的。罗马书十二章3节说:“只有知道神是怎样的,以及他为我们做了何事,我们才能准确了解自己。”

你是你总有因

柯罗素

你是你总有因,

你是神精密计划地一部分。

你是他完美宝贵的独特设计,

是他至爱的男人或女人。

你像你总有因,

神是绝不会出差错,

他把你孕育成形,

正是他所深爱的那人。

神为你挑选双亲,

不论你感受如何,

他们是神照他计划为你量身特制,

并盖上大师的特许印章。

不!你所面对的不幸遭难绝非易事,

神也为你伤痛泪痕湿,

神允许这一切发生来塑造你的心,

要你长成他的样式。

你是你总有因,

上主用杖练你成形。

亲爱的,你是你,

因为我们有一位神。

什么在主导你的人生?

每个人都由某种事物主导他的人生。

大多数字典给“主导”的解释是:“引导”、“控制”或“指向”。当你开车、钉钉子、打高尔夫球时,你便是在引导、控制、指向。你人生的主导动力是什么呢?

此刻或许你正被困难、压力、期许所驾驭,或是被痛苦的回忆、不断地恐惧或潜意识的信念所控制。人生会被千百种不同的情况、价值观和感情所支配。以下是其中最普遍的五种:

被罪咎驾驭的人

这些人一辈子不停地后悔并隐藏他们的羞耻感;被罪咎驾驭的人受回忆彻底掌控,他们让过去操控自己的未来。他们往往不自觉地借破坏自己的成功,以此自我惩罚。当该隐犯了

罪,他的罪咎使他与神隔绝,神对他说:“你必四处漂泊,在地上流浪。”这正是今日许多人的写照,漫无目的地四处漂泊流浪。

我们都是过往的产物,却不一定要成为过往的囚徒。神对你的目的不会受制于你的过往。他曾使杀人犯摩西变成领袖,也曾把懦夫基甸变为勇敢的英雄,他当然也可以在你的余生中成就奇妙的事。神常给人重新开始的机会。圣经说:“蒙主赦罪的人多么有福啊!„„心里没有诡诈,上帝又算他为无罪的人是多么有福!”

被忿恨驾驭的人

这些人紧抓着所受的伤害,不愿赦免。他们不愿借着饶恕解除痛苦,反而在心底不断重复回想。被忿恨驾驭的人,有的把怒气压抑在心底,有的发泄出来迁怒他人,二者都既不健康又无济于事。

其实,忿恨对你所造成的伤害,远比对你所忿恨的人伤害为大。当你不断为过往的伤害困扰煎熬之际,得罪你的人可能早已将这件事忘得一干二净,继续过他的日子了。请记住,过去的伤痛无法再继续伤害你,除非你仍不肯把它放开。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无法改变,忿恨苦毒只不过是自己伤害自己。为你自己的缘故,不如就把这件事当作一次教训,让它成为过去。圣经说:“终身怀恨是既愚昧又无聊的事。”

被恐惧驾驭的人

恐惧可能来自伤痛的经历、不切实际的期望,或因自小在高压的家庭成长,甚或是遗传的倾向。不管原因何在,被恐惧驾驭的人往往因怕冒险而坐失良机。他们但求保持现状,安全第一而不愿冒任何风险。

恐惧是自制的牢笼,使你不能成为神计划中的人。你必须靠信心和爱心去对付恐惧。圣经说:“成熟的爱可以驱除恐惧。因为恐惧是有害的,一个充满恐惧的人,恐惧死亡、恐惧审判,是未有成熟的爱。”

被物质享受驾驭的人

想要拥有成为他们人生的惟一目标。他们受那错误观念所驱使,相信拥有越多就越快乐、越重要,也越安全;其实这三个想法都不真确。拥有物质只能提供短暂的快乐,因为再好的东西也会令人日久生厌,到头来必然又期望得到更新更大更好的。

另一个迷思是拥有越多,自己就越重要。自我 评价与真正的价值是不同的,你的价值并不能以你拥有的物质去衡量,神说人生最有价值的东西并不是物质。

最普遍的迷思是认为越有钱便越安全,其实不然。财富可能一夕之间便因各种不同原因而失去。真正的安全感只存在于永远无法从你夺去的事上,那就是你与神的关系。

被别人的期望驾驭的人

这些人容许他们的父母、配偶、儿女、老师或朋友的期望操纵自己的人生。有些人则被同侪压力所驾驭,总是担心别人会怎么想。很可惜的是,那些随波逐流的人最后往往迷失其中。

我并不知道所有成功之道,但是我确知想要取悦每一个人注定失败。让别人来操纵自己的人,肯定会错失神在他生命中的计划。耶稣曾说:“一个人不能侍奉两个主。”

人生有目的,生活才有意义

我们的存在是有意义的,因此有些人用各种方法,如星象或通灵等,去寻求这些意义。人生有了意义,就可以忍受任何事。人生若无意义,任何事都会叫人难以忍受。

一位二十多岁的青年曾写过:“我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因为我努力挣扎着想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却连那是什么都不知道,只能过一天算一天。除非有一天我真的找到我的人生目的,我才会觉得自己开始真正活着。”

没有神,人生就没有目的;没有目的,人生就没有意义;没有意义,人生就无关紧要,毫无希望。在圣经中,不同时代的人都曾表达这份绝望之情。以赛亚曾埋怨:“我劳碌是徒

然;我尽力是虚无空虚。”约伯曾说:“我的人生在单调乏味中拖行——毫无盼望地日复一日。”他又说:“我毫无生趣,厌弃生命,别理睬我吧!我的生命毫无意义。”人生最大的悲剧不是死亡,而是没有目的。

希望就如空气和水,是人生的必需品。有希望才能面对一切。希伯尼医生发现,他能预知哪些癌症病人会痊愈;他只要问癌症病人:“你想活到一百岁吗”那些对于人生目的有深切意识的病人会说:“当然想!”而这些病人大多数可以痊愈,因为人生有目的就有希望。

若你感到绝望,请等等。只要你决定过一个目的导向的人生,你的生命就会有奇妙改变。神说:“我知道我为你们安排的计划是要赐福,不是要降祸,乃是要使你们有前途、有希望。”你也许正面临一个无法面对的景况,但圣经说:“神„„能成就的事,甚至是我们不敢求,甚或没梦想过的„„远远超过我们最高的祷告,也高于我们所想所求。”

知道你的人生目的,能简化你的生活

人生目的能帮助你划分你该做和不该做的事,也成了你衡量取舍的准则。你只需自问:“这事会帮助我完成神在我人生中的目的吗?”

当你要作出决定、安排时间或运用资源时,若没有明确目的就没有准则。你会因当时情况、压力或当时心境来决定。没有目的的人会工作过量而疲于奔命,引致不必要的压力、疲乏与冲突。

你不可能做到别人要求你做的每一件事,你只有足够时间去行神的旨意。如果你无法完成一切,便意味着你想做的多过神要你去做的。目的导向的人生会导致更简单的生活形态以及更简明的行程表。圣经说:“虚假炫耀,却是贫乏可怜,简朴清淡,却有丰盛生命。”目的导向的人生会带来心境平和。“耶和华啊,你会将完全的平安赐给那些坚定持守目的并信靠你的人。”

知道你的人生目的,使人生更专注

人生有目的,你就会集中精力在最要紧的事上,办事就有果效。

人的天性很容易被琐碎的事分心,我们以自己的人生来玩追逐琐碎事务的游戏。梭罗观察发现,人们过着一个“安静的绝望” 的人生;今天,更好的描述则是“无目标的骚动”。许多人就像陀螺,毫无目的不停地以高速转动,但始终留在原地,毫无进步。

没有清楚的目的,你会不停地转换方向、工作、人际关系、教会或其他外在事物,期望每一次改变会解决你的困扰或填满你内心的空虚。你心想:“或许这次会不一样。”可是真正的问题——缺乏焦点与目的——并没有解决。圣经说:“不要做糊涂人,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

我们可以从光学中看到焦点的重要。分散的光只有极少的能量和作用,但把它们凝聚起来却可以形成巨大的能源。用一面放大镜可以凝聚太阳光,而点燃甘草和纸张。当光被集中成为镭射线时,连钢铁都能穿透切断。

专注又有目的的人生是大有能力的。能改变历史的伟人,都是生活专注的人。例如使徒保罗,他几乎是一手独力把基督信仰传遍罗马帝国。他的秘诀就是过一个专注的人生。他说:“我将我所有的精力专注在一件事上,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

如果你要有所作为,便要专注!不要在池边戏水,不要想什么都做;少做些,甚至删除一些好的活动,只专心做真正要紧的事。不要将活动与绩效混为一谈,你很可能非常忙碌却毫无目的,那有何意义呢?保罗说:“要专心竭力追求目标,我们心里所想要的一切,神都会赐给我们。”

知道你的人生目的,生命才会有动力

目的往往会带来热忱,没有任何东西比清晰的目的更有动力。反之,缺乏目的的人,不会有热忱,对他来说,就算是起床这样简单的事,也是一件大事。我们疲累乏力和失去喜乐,常常是由于一些无意义的工作,而非因工作过劳。

萧伯纳曾说:“人生真正的喜乐是当你感到自己是为伟大的目的而活,是当你觉得自己是大自然的力量,而不是无病呻吟、自怨自艾。只懂得埋怨世界不能令你快乐。”

知道你的人生目的,预备你面对永生

许多人穷毕生之力要在世上名留千古,希望死后仍然被人所怀念。但至终最重要的却不是他人对你的看法,而是神对你的看法。人们往往没有领悟到,所有的成就最终都会被超越,纪录会被打破,名声会褪色,贡献会被遗忘。杜布森博士在大学读书时的志愿是要当学校的网球冠军。当他的奖杯被永久存放在学校的奖杯陈列柜时,他觉得非常自豪。多年之后,有人把奖杯邮寄给他,并告诉他那是他们在学校装修时从垃圾箱里找到的!杜布森说:“不久之后,所有奖杯都会被人当废物丢弃。”

在世上留下遗产是短视的,智者会花时间去建立不能朽坏、永恒的基业。你生存在世上不是为了要人记念,而是为永恒做准备。

终有一天,你会站在神的面前,在你进入永恒之前,他要查核你的一生。圣经说:“我们都要站在神的审判台前„„这样看来,我们各人都要把自己的事向神交代。”庆幸的是,神原希望我们通过这个考试,因此他把试题预先给了我们。根据圣经,神会问两个重要的考题。

第一,“你怎样对待我的儿子耶稣基督?”神不会查问你的宗教背景或对教义的看法;惟一要紧的是,你曾否接受耶稣为你所做的一切?是否学习爱他并信靠他?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

第二,“你怎样运用我给你的一切?”你的一生做了什么?这包括神给你的恩赐、才干、机会、精力、关系和资源等等。你是把它们全都用在自己身上呢?抑或是用在完成神为你预定的人生目的上?

有目的的人生是平安的。

为永恒而被造

生命绝非仅止于此生。

人生在世其实只是彩排,为未来公演之日作准备。死后,在永恒中,你度过的时间将比今世要长久得多。人世间只是进入永生之前的预备区、学前期和试演。此生本为来生而预备。

你活在世上最多不过百年光景,但在永恒中你度过无穷的岁月。你在地上的日子,正如布朗爵士所说:“不外乎是永恒中的一个小插曲。”你原是为永恒而被造。

圣经说:“神已经„„永恒植在人的心中。”你天生便是有追求永生的本性。因为神原是照着他自己的形象造人,要人活到永恒。虽然我们知道人人终有一死,但死亡看来还是既不自然又不公平的,原因是神在我们的脑中早已种下寻求永生的意念。

你的心脏总有停止跳动的一天,那便是你物质生命存活的终止,人生在世的句号,但却不是你的终局。你的肉体不外是你灵魂的暂居之所。圣经形容你的肉体是“帐篷”,而你将来的身体则被喻为“房屋”。圣经说:“我们在地上居住的帐篷——地上的身体——被拆毁之后,必得着神在天上为我们预备的房屋,就是他亲手所造的永存居所。”

人生在地上或许有很多选择,但永恒却只有两个选择:天堂或地狱。你与神的永恒关系将由你与他在地上的关系所决定。你若学会如何爱慕、信靠神的儿子——耶稣,你就会被邀请与他共享永生;但若拒绝他的爱、宽恕与救赎,你将永世永远与神分离。

刘易斯说:“世上有两种人,一种人对神说:‘愿你的旨意成就’;另一种人,神则对他说:‘好吧,随你所欲。’”可悲的是,太多的人选择了今生不与主同行,以致要在永恒中与他永别。

当你明白,今生不是只有目前,而是为未来的永生做准备时,你的生活方式自然会有所改变;你会开始按照永恒的准则来生活,这将会影响你处理人情世故的态度与方式。很多以往认为十分重要的活动、目标与问题,煞那间变得不值一提了。因为你越接近神,万物就越

变得微不足道。

当你活在永恒之光下,你的价值观便会有所改变。你会更懂得善用金钱和时间。你会重视人际关系和品格超过财富、成就、甚至欢乐。你会重整优先次序;追上时代脉动、时装潮流或流行的新价值,都会显得无关紧要了。保罗说:“我先前以为对我非常重要的,现在因着基督所行的,不再看重了。”

如果你在这世上的生命便是你的一生,我会促请你马上好好享受生活。别管什么道德美善,更无须忧虑后果,只管放纵私欲,因为你的行为不会有任何长远影响。但事实并非如此,死亡不是终点站,而是你进入永恒的中继站,因此你要承担在世上所做的一切后果。今生所作所为的一切,都将在永恒中发出回响。

现实生活最可怕的就是只顾目前。若要能善用你的今生,必须时刻存有永恒的意念与价值观。今生绝不只限于目前!今天只是冰山一角,永恒才是你没有看见的全貌。

在永恒中与神同在会是如何呢?坦白说,以我们有限的头脑实在无法完全领略属天的奇妙与伟大。这好像你向一只蚂蚁解释什么是互联网一样,徒劳无功!用来形容解释永恒之乐的字句,确实还未被创造出来!如圣经所说:“上帝为爱他的人所预备的,是人所未见,闻所未闻,甚至是想也想不到那么地美好。”

然而,神早已在他的话语之中让我们隐约一瞥永恒的点滴。我们知道,此刻神正在为我们准备永久的住处。在天堂我们会与已信主的挚爱亲朋相会,不再有痛苦愁烦;我们亦会领受我们在地上尽忠的奖赏,并且会获派去做我们喜欢做的工作。我们并不是头戴光环,卧在云上弹竖琴!我们将会与神共聚,永不分离。有一天,主耶稣会说:“你们这蒙我父赐福的,可来承受那创世以来为你们预备的国。”

(续)神对你这一生有一个目的,但这目的却不限于此生。他的计划远超过你在这地上度过的几十年。你所拥有的不是“一生难得一次的机会”,而是跨越今生的机会。圣经说:“神的计划持续到永远;他的旨意延展至永恒。”

人们通常只会在葬礼上才想到永恒的问题,而且往往流于肤浅、伤感的思维,都是基于无知。你或许觉得整天想着死亡是病态,但其实逃避死亡的事实,才真正是不健康的想法。只有傻瓜才会完全不为人人都知道终要发生的事做打算,浑浑噩噩地度过他的一生。我们其实应该多思想一点永恒,而不是不加理会。

你在母腹中所度过的九个月,并非是行程的结束,而是为生命的开始做准备,同样地,此生是为来生做准备。你若借着耶稣与神结合,便无须惧怕死亡,这正是通往永生之门。当面临死亡时将是你人生在世最后的一刻,却不是你的尽头,乃是进入永生的生日。正如圣经记载:“我们在这世上原来就没有永久的家,乃是寻求那将来在天上永恒的家。”

以永恒做准绳,我们在世时光不过是一瞬间,但其结果却存至永远。今生的行为就是来生的命运。我们应该“晓得我们住在肉体内的日子愈久,便和主耶稣在天家重聚的分离愈久”。数年前有句流行的口号鼓励人“每天活得像是你剩余生命的第一天”,其实,更聪明的说法应该是:“每天活得像是生命的最后一天”。亨利马太说:“我们每天都该为自己最后的那日做准备。”

从神的观点看人生

你的人生观塑造你的人生。

你对生命的看法,决定你一生的命运。你的看法会影响你怎样投资你的时间、运用金钱和才干,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态度。

想了解别人最好的方法之一是问他们:“你对人生的看法如何?”你会发现人人都有不同的答案。有人告诉我:“人生是一个马戏团、一片地雷阵、一列云霄飞车、一块拼图板、一首交响曲、一趟旅程、一支舞蹈。”有人曾说:“人生是一部旋转木马,有起有落,有时只是不住地转。”又有人比喻:“生命有如一辆配备十段变速的脚踏车,有些挡却从未用到。”

更有人说:“生命有如一场牌局,无论手中握的牌如何,你都得玩。”

倘若请你描绘你的人生图像,你脑海中会出现什么?那图像就是你的人生比喻,这就是你自觉或不自觉的人生观,也反映你对人生的看法和期望。人们往往透过衣着、饰物、汽车、发型、保险杠的标语,甚至纹身,把他们的人生比喻表现出来。

这个隐藏的人生比喻对你的影响远超过你所知晓,它决定你的期望、你的价值观、你的人际关系、你的目标,以及你处事的先后次序。举例来说,如果你认为人生是一场派对,那么你最重视的是如何寻开心;如果你看人生是一场赛跑,你所重视的是速度,因而你经常匆匆忙忙;如果你看人生是马拉松比赛,你所看重的是耐力;如果你看人生是一场战争或游戏,你会看重输赢。

你的人生观是怎样的呢?你或许是建基于一个错误的比喻上。要达到神造你的目的,你就要挑战传统智慧;以圣经的人生比喻来代替。圣经说:“不要向这世界看齐,要让神完全改变你们的心思意念,你们就会明白神的旨意,知道什么是良善、完全,是他所喜欢的。”

圣经提供了三种比喻来教导关于神对人生的看法:人生是一场考验、一个信托,以及一项暂时性的任务。这些看法就是目的驱动人生的基础。现在我们一一来看。

人生在世是一场考验

这种比喻在圣经中多次出现,神不断在试验人的品格、信心、顺服、爱心、正直以及忠诚。试验、引诱、熬炼、考验等字眼在圣经中出现超过二百次之多。神考验亚伯拉罕,要他献祭以撒为祭;也考验雅各,要他多付出几年的劳力,才可娶拉结为妻。

亚当、夏娃在伊甸园的考验中失败了,大卫也曾多次在考验中失败,但圣经中也有许多胜过考验的例子,如约瑟、路德、以斯帖、但以理等等。

经过考验,品格就能够被塑造及显明出来,而整个人生就是一场考验。神总是考验你,他经常注意你如何面对他人、困难、成功、冲突、疾病、失望,甚至天气!就连替人开门或从地上拾起废物,以及你对服务员和侍应生的态度等等简单的行动,神也在留心观察。

我们不知道神要你面对的所有考验,但基于圣经,我们可以预估其中一部分。你要面临的考验包括:重大的变故、延迟兑现的承诺、不可能解决的难题、未蒙应允祈求、无理的批评,甚或无辜的悲剧。在我的人生中,我发现神用难题来考验我的信心,以处理财物的态度来考验我的盼望,也透过人来考验我的爱心。

人生很重要的一个考验就是当你感觉不到神的同在时,你会如何反应。有时神会故意退隐,让我们感受不到他的同在。犹大王希西家就曾经历过这个考验,圣经说:“神就离开了他,为要试验他,好知道他心中的一切。”希西家曾经享受与神亲密相交的喜乐,但在他生命中的重要时刻,神却叫他孤立无助,以此考验他的品格,显露他的弱点,为的是要预备他能担当更多的责任。

当你明白人生是一场考验时,你就会知道人生没有一件事是无关痛痒的。即使最微不足道的事件,对你品格培养都至为重要。每一天都很重要,每一刻都是你成长的机会,会让你的品格继续成长,更能表达爱心,更倚靠神。有些考验似乎势不可挡,另有一些你可能全然不觉,但这一切都有永恒的意义。

可喜的是神要你胜过这些人生的考验,因此,他绝不容许你面临的考验大过他给你去应付的恩典。圣经说:“神信守他的应许,不会让你受考验过于你能承受的;在你受考验的时候,他要赐你能力,使你足以忍受这考验,因此,他会为你开出路的。”每一次你胜过一个试验,神都知道,并且他经过考验之后,必得着生命的冠冕,这冠冕是主应许给爱他的人的。”

人生在世是一个信托

这是圣经提供的第二个人生比喻。我们在世上的时间、精力、才智、机会、关系、资源等等,都是神的恩赐,托付我们为他照顾并管理。无论神所赐的是什么,我们都只是他的管家。要明白这个管家的观念,先要承认神是世上所有一切的主宰。圣经说:“地和地上所充

满的,世界和住在世上的,都是属于耶和华的。”

我们在世上短暂的年日中,其实并没有真正拥有什么,都不过是神借给我们在世时使用而已。在我们出生之前,一切原是神所有,而当我们离世之后,神会把这一切借给其他人使用,你只不过暂时享用罢了。

神创造了亚当、夏娃后,委派他们管理万物,委派他们作他的财产信托人,圣经说:“(神)赐福他们,对他们说:‘要生育众多儿女,以致你们的子孙能住满全地和统管全地。我现在把它交给你们管理。’”

神给人的一份工作,就是管理并照顾神在世上的东西。他从来没有废除这个角色,这也是我们今天人生的目的之一。我们应视所享有的每一样东西为神所托付的。圣经说:“你们有哪一样不是上帝所赐的呢?若你们一切都是从上帝而来的,那又有什么值得你自尊自大、目空一切、好像什么都是自己的功劳的呢?”

我们的文化告诉我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你必不会珍惜。”但基督徒的人生有更高的准则:“因为这全是属于神的,我一定要尽力爱惜保管。”圣经说:“那些受托看管贵重物品的人,就得显出他们是值得信任的。”在按照才干接受托付的故事中,一个商人在出国前把家业交托给仆人看管,回来后论功行赏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得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

当你行完人生路时,神会察看给予你的托付,对你作出评价和奖赏。因此,你所做的每一件事,就算是日常简单的琐事,都有永恒的意义。倘若你看一切都是神的信托,神应许会在永恒中有三个奖赏。首先,你会得到神的赞许,他会说:“你尽忠职守,做得好!”其次,你会获得提升,在永恒中接受更重大的责任:“我要让你管理更多。”最后,你会受尊荣,获邀参加一个庆典:“进来一同分享你主人的快乐。”

大多数人都未能明白金钱是从神而来的考验与托付。神以钱财来教导我们信靠他;对许多人来说,金钱的确是最大的考验。神察看我们如何使用金钱,以此考验我们是否值得信赖。圣经说:“如果你们在属世的财富上不可靠,谁会将天上真正的财富托付给你们?”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真理,神说一个人处理钱财的态度与他的属灵生命有着直接的关系!他怎样管理和使用自己的金钱(属世的财宝),决定神可以托付他多少属灵的福气(真正的财富)。让我问你一句:你处理金钱的态度有否阻碍了神在你人生中更多的作为呢?你配得更丰富的属灵财宝吗?

耶稣说:“多给谁,就向谁多取;多托谁,就向谁多要。”人生是考验和信托,神给你越多,他也期望你负更大的责任。

人生是一项暂时性的任务

人生在世,是一项暂时性的任务。

圣经有许多比喻,教导我们关于人在世生命的短暂与虚幻无常。生命被形容为一滴朝露,一名快跑者,一次呼吸,一缕轻烟。圣经说:“因为我们只是昨天才生出来的„„我们在世的日子像影儿般短暂。”

要善用你的人生,必须不忘两个事实:第一,和永恒相比,人生极其短暂;第二,尘世只是暂时的居所,你不会在这里停留很久,所以,不必太过依恋。求神帮助你学习从他的眼光中去看人生。大卫祷告说:“主啊,求你使我明白我在世的年日何其短暂,让我了解我在这里只能再留片刻。”

圣经一再地用他乡客旅来形容人生在世的短暂,这不是你永久的家乡,也不是你最终的归宿,你只是个过客,暂时往访罢了。圣经中用外地人、客旅、外国人、陌生人、访客、旅客等字眼,来形容人生在世的短暂,大卫说:“我不过是人间的过客。”彼得也说:“你们既称神为你们的父,就应该在世上像寄居者那样生活。”

在我所居住的加州,有许多人从世界各处移民来此地工作,却仍然保留自己祖国的公民

身份。按照规定,他们必须携带居留证(一般称作“绿卡”),准许他们虽然不是本地公民,也可以在此工作。基督徒也应该携带属灵绿卡来提醒自己,我们的公民身份是在天堂。神说他的儿女对人生的想法应该有别于非信徒,“他们只想着地上的今生。但我们是天上的公民,主耶稣基督现正生活在天上。”真正的信徒明白在地上的几十年生命之外,还有更长远的生命。

你的身份系于永恒,你的家乡是天堂。当你掌握到这个真理时,你就不会再汲汲营营地要赚得全世界了。神对于那些只为现今而活、认同属世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人率直地警告其危险。当我们与世俗的试探眉来眼去地调情时,神称之为属灵的奸淫。圣经说:“你们是在欺骗神。你们若只想走自己的路,跟世界给你们的机会调情,你们至终便会成为神的敌人,敌挡神的道路。”

假设你被指派代表你的国家到敌国去担任大使,你可能需要学习那国的语言,适应一些当地的文化与风俗,有好的礼节并完成任务。作为使节,你不可能在敌阵中孤立自己,你必须和他们保持联系才能达成使命。

但倘若你在那里过得非常自在,甚至爱上那个国家,把它当做自己的家乡,你的忠贞与使命将会改变,作为使节的角色也将有所妥协。本来是代表你的祖国的使者,却成了叛徒。

圣经说:“我们是基督的使者。”可悲的是,许多基督徒出卖了他们的王和他的国度。他们愚昧地以为既生活在世上,这世界就是他们的家乡。他们错了!圣经清楚地说:“朋友,这世界并非你家,不要太自得其乐,千万别因纵容私欲而赔上灵魂。”神警告我们不要太过于依恋周遭的一切,因为它们都是暂时的。圣经告诉我们说:“在世上有享受的,要学习对世界毫无留恋,因为我们眼所见的世界,很快就要过去了。”

与以往世代相比较,现今多数西方世界的生活是前所未有的舒适,我们不断被娱乐、取悦与迎合。面对五光十色魅惑人的媒介,确实容易让人忘记:追寻幸福快乐并不是人生的目的。惟有当我们谨记人生是试验、是信托、是暂时性的任务时,这些东西的吸引力才不再能支配我们的生命。我们是为更美好之事而预备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

“世界不是我们最终的家乡”,这个事实也解释了为什么基督徒在世上要经历许多困难、忧伤与拒绝。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些神的应许似乎还未曾兑现,一些祈求似乎未得应允,一些处境似乎很不公平。因为还不到故事的结局!

为了让我们不至于太过依恋这个世界,神容许我们的人生有一种深刻的不满足感,那是一种在今世永远无法被满足的渴望。我们在这里不可能完全快乐,因为本来就不当如此!这里不是我们终极的家园,我们是为更好的事物而被造的。

鱼绝不会喜欢住在陆地上,因为它是为在水中生活而被造的;你若不许鹰展翅飞翔,它必然无法满足。你在世上永远不会完全满足,因为你是为更大的目的而被造的。你在此生会有一些欢乐的时光,但与神为你所安排的相比,这些欢乐都显得微不足道。

了解“人生在世只是暂时性的任务”,必会完全改变你的价值观。你会以永恒的价值为决策的关键,而不着眼于短暂的价值。正如刘易斯所说:“不是永恒的,就毫无用处。”圣经说:“原来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短暂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

你若以为,神对你的人生期望一如世人的想法,就是物质丰厚、功成名就,这便是致命的错误。丰盛的生命和丰富的物质扯不上关系,对神的忠心也并不保证事业成功,甚或事奉成功。因此,绝对不要注目于暂时的荣誉。

保罗是极其忠心的人,最后却要坐牢;施洗约翰也尽忠,下场却是被斩首。千千万万忠心的人,有的做了殉道者,有的丧失所有,也有的到了生命的终点仍是籍籍无名。不过,这个“生命的终点”,却绝非真正的终点!

在神的眼中,最伟大的信心英雄并不是那些在世飞黄腾达、有钱有势的人;而是那些认定人生是暂时性任务、忠心服事、向往永恒奖赏的人。圣经提到这些神国英雄榜时,是这样说的:“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却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又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他们却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就是在天上的。所以神被称为他们的神,并不以为耻,因为他已经给他们预备了一座城。”你在世的时间并不是你生命经历的全部,必须等待到达天堂时,后半部的经历才会揭晓。故此,我们要靠信心才能在世上过客旅的生活。

你到达天堂不用两秒钟便会大声自问:“为什么我把那些暂时的东西看得那么重要?”“我到底在想什么?”“为什么我浪费这么多时间、精力和才智在那些不能持久的事物上?”

当人生遇到困难,当你被疑惑击倒,或当你质问为主而活是否值得时,请记住,你还未回到家中。当你过世时,你不是离家,而是回家。

所有一切的缘由

一切都是为了他。

宇宙存在的最终目的是显明神的荣耀。这是所有一切(包括你)存在的缘由。神创造一切全是为他的荣耀。没有神的荣耀,一切都归于无有。

神的荣耀是什么?那是他自己,也是他的本质、尊贵、光辉、能力的彰显,以及他临在的氛围。神的荣耀是他的美善以及一切真实、永恒的本质的表达。

神的荣耀在哪里?只要我们举目观看,神创造的万物都反映出他的荣耀。我们随处可见神的荣耀:从微小的生物到广大的银河,从日落和星辰到风暴和四季,全都把造物者的荣耀显明了。从大自然我们看到神是大有能力的;他欣赏变化,他喜爱美丽,一切都井井有条,满有创意和智慧。圣经说:“诸天宣布神的荣耀。”

自古以来,神用不同的境况向人彰显他的荣耀。首先在伊甸园,再向摩西,在会幕、在圣殿,然后借着耶稣,直到现今借着教会将他的荣耀显现。神也用火、云、雷、烟和灿烂的光彩,把他的荣耀表达出来。神的荣光在天上照亮一切。圣经说:“那城内又不用日月光照;因有神的荣耀光照。”

神正邀请你,以成就他造你的目的生活来荣耀他。这实在是生活的惟一道路,除此以外都只能算是生存罢了。真正的生命始于完全把自己交托给耶稣基督那一刻,假如你不清楚是否已做到,你要做的只是相信并接受就行了。圣经应许说:“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赐他们权柄做神的儿女。”

你要接受神的邀请吗?

首先,你要相信。相信神爱你,并为他的目的造你,相信你不是偶然诞生在这世上,相信你被造是为要活到永远,相信神拣选你,并要你与为你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有一份美好的关系,相信不管你曾做过什么事,神都会饶恕你。

其次,你要接受。接受耶稣进入你的生命,作你的救主和生命的主,接受他赦免你的罪,接受他的灵,这圣灵能赐给你力量来成就你人生的目的。圣经说:“凡是信和倚靠子的,就能得到一切,并有永永远远的生命。”不论你此刻在哪里,我邀请你低头安静做这个会使你永远改变的祷告:“耶稣,我相信你,我接受你。”请照着做吧!

假如你刚才诚意祷告,恭喜你!欢迎你加入神的大家庭!现在你已经可以开始经历并成就神在你生命中的目的。我极力劝你把经历与人分享,因为你会需要别人的支持。

人生中最重要的事

生命全关乎爱。

因为神是爱,所以神最盼望我们在世上学习的功课就是如何去爱。当我们去爱的时候便最像他,因此爱是神给我们所有命令的根基:“因为全律法都总结在一条命令:爱人如己。

学习不自私地去爱不是易事,因为这违反我们自我中心的本性,所以要穷一生之功去学

习。神要我们爱每一个人,但他特别要我们爱神家里的人。正如我们所指出的,这是你人生的第二个目的。彼得说:“特别要爱信主的弟兄姊妹。”保罗回应这个意见说:“我们一有机会帮助别人就该做,但是对于在神家中的信徒,更应该加以特别的照顾。”

为什么神坚持我们要特别关爱其他信徒呢?为什么我们要先爱他们呢?因为神盼望他的家以爱见称。耶稣说我们向世界最好的见证,不是我们信仰的教条,而是我们彼此相爱。他说:“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在天堂我们永远享有神的家,但首先我们在世上却需要努力为那永恒的爱准备自己。神给我们一些“家庭责任”来训练我们,其中最重要的是学习彼此相爱。

神要我们与其他信徒经常紧密地交往,来学习爱的技巧。与人疏离无法学习爱,你必须处在人际当中——与一些令人厌烦、不完美、令人沮丧的人相处才能学会。透过团契生活,我们学习到三个重要的真理。

爱是人生最好的功用

爱应该是你最优先的次序,最基本的目标,最伟大的志向。爱不是你生命中很好的一本分,而是最重要的部分。圣经说:“让爱成为你最大的目标。”

只说“我人生目标之一是爱”是不够的,这听起来好像爱只不过是你十大目标之一。关系应该是你生命中的首要。为什么呢?

生命没有爱就毫无价值

保罗指出:“无论我说什么、信什么或做什么,若没有爱,我便一无所有。”

我们往往把关系当做可有可无。我们会有找时间才陪孩子或挪时间见朋友这样的说法。这听起来令人觉得关系只是生活中诸多日程表的一部分。但是神却说,关系是生命中最重要的。

十诫中有四诫论及我们与神的关系,其余六诫则是我们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全部十诫都是关于关系!耶稣把神最看重的事总结为“爱神”与“爱人”。他说:“你们必须全心„„爱主你们的神。这是最重要的第一条诫命。第二条诫命同样重要,就是爱你们的邻居如同自己。其他一切诫命和先知的一切命令,都是以这两条诫命作为基础。”学习爱神,然后学习爱其他人,这是你人生第二个目的。

生命里最重要的不是成就或财富,而是关系。那么,为什么我们往往允许我们的关系被牺牲呢?当我们忙碌时,便省略关系,减少花时间、精神、精力在爱的关系上。神认为最重要的事已被其他紧急的事代替了。

忙碌是关系最大的敌人。我们的生活常被生计、工作、账单、目标挤得满满的,好似这些事情是人生的重点,其实人生的重点是学习去爱——爱神和爱人!人生减去爱等于零。

爱永远存续

神要我们将爱放在首位的另一个原因是爱永远存续。“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

爱能流传后世;你如何待人,而不是你的成就或财富,是你能存留在地上最持久的影响。德蕾莎修女说:“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么事,而是你为这事付出了多少爱。”爱是永远存续的秘诀。

我陪伴过许多人度过他们生命最后的一刻,当他们面临永恒的边缘时,我从来没有听过一个人说:“拿我的证书来,我想多看它一眼。取我从前所得的奖状、金牌、金手表来给我。”当生命即将终结时,人们要的不是被东西包围,而是被人包围——我们所爱的人、与我们有关系的人。在人生的最后一刻,我们都了解,关系才是人生命的全部。懂得尽快学会这真理的人便是智者。莫等到临终时,才明白关系才是最重要的。

神根据我们如何去爱评估我们

将学习去爱当做人生目标的第三个理由是,神会根据我们如何去爱作出评估。神评估我

们属灵成熟度的方法之一,就是根据我们关系的品质。在天堂,神不会说:“告诉我你的职业、你银行的存款,以及你的嗜好。”他会检视你如何对人,特别是那些有需要的人。耶稣说,爱他就是爱他的家人,照顾他们实际的需要。“这些事你们既要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当你进入永恒时,你必须留下一切,所能带走的就是你的品格特质。这就是为什么圣经说:“惟一重要的便是经由爱表达出来的信心。”

既然如此,我建议你每天清早起来,在床边跪下或坐着祷告说:“神啊,不管我今天成就了什么,我要确定我花时间爱你并爱人,因为这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我不想浪费了今天。”若你会将今天浪费掉,神何必要多给你一天呢?

最能表达爱的方式是付出时间

事情的重要与否,可由我们愿意花多少时间在上面来衡量。你花时间越多,就显示那件事对你的重要性和价值越多。你若想知道一个人看重什么事情,只要看看他怎么使用时间就知道了。

时间是你最珍贵的礼物,因为你只有一生那么多的时间。你可以多赚金钱,但不能多获得时间。因此当你付出时间给某人,乃是将你生命的一部分送给他,而那是绝对要不回来的,因为时间就是生命。所以,时间是你所能给人的最大礼物。

单单口头上说“关系很重要”并不足够,你还必须花时间在关系上来证明;只有言语是没有用的。“我的孩子们,我们爱人,不要只在言语和谈话上,总要借行动将真爱表明出来。” 关系需要花时间与努力,而表达爱的最好的方式是付出时间!

爱的真谛不是我们为别人想或做或提供什么,而是将自己给出去多少。男人大多不明白这一点,很多人对我说:“我真不懂我太太、小孩,我供应他们一切所需,他们到底还要什么呢?”他们要的是你啊!你的眼睛、你的耳朵、你的时间、你的关心、你的同在、你的专注!这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的。

最令人渴慕的爱的礼物不是钻石、玫瑰或巧克力,而是专注。爱是如此地凝聚专注在另一个人身上,令你在那一刻忘了自己的存在。专注等于说:“你是如此珍贵,以至于我不惜将我最宝贵的资产——我的时间——给你。”每当你付出时间,你就是做出牺牲,而牺牲就是爱的真谛。耶稣为我们作了榜样:“要凭爱心行事,正如基督爱我们,为我们舍了自己,当做馨香的供物,除去我们的罪。”

你可以“付出”而没有“爱”,但你不能“爱” 而不“付出”。“神爱世人,甚至赐下„„”爱意味着放弃,为别人的好处放弃自己的喜好、舒适、目标、安全感、钱财、精力和时间。

去爱的最佳时刻就是现在

拖延有时是应付琐碎事的最好方法,但因为爱是最重要的,所以要立刻去做。圣经一再强调说:“有了机会就当向众人行善” 、“利用每一个机会行善” 、“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辞,就当向那应得的人施行。你那里若有现成的,不可对邻舍说:去吧,明天再来,我必给你”。

为什么现在是你表达爱的最佳时刻呢?因为你不知道还有多少机会。环境会变,人会死去,孩子会长大,你不能保证有明天。你若要表达爱,最好现在就行动。

既然知道有一天要站在神的面前,你便要认真考虑一下的问题:你要如何解释那些你看重工作企划案或某些事情胜过人的时候?谁是你需要多花时间与之在一起的人?你要从你的日程表上删去哪些事使之可能?你需要做出什么牺牲?

爱是人生最好的功用,最能表达爱的方法是付出时间,去爱的最好的时刻就是现在。

作文五:《爱情是一种以生命作为代价的信仰》2100字

人,必须要有信仰,继而才有精神支柱、恒心与毅力!为何相爱的人可以携手同赴生死,相依共担苦乐?那是因为他们把爱当成一种信仰,一种以生命作为代价的信仰!

题记——紫檀情缘

晚上,小区群里的菜菜问我:“玉儿,你还相信爱情吗?”“我相信爱情!”我想,这个答案是我不假思索给出的。这或许与爱情无关,与信仰有关。其实爱情的本身并不伟大,也可以说是一文不值。伟大的不是爱情,而是信仰。当爱情成为你心中的一种信仰时,它才会变得伟大。只不过我不能确定,是否每个人都会遇到爱情!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s://gl.baidu.

已经过了做梦的年龄,三十多岁的我,面对爱情这个问题,我敢说:我相信,这世间有真正的,至死不渝不顾一切的爱情!因为爱情它其实就是一种信仰。如果你相信它,它就一定会存在,并会带给你幸福与快乐的感受。如果你不相信它,那么它就无法存在。因为你那里根本就没有让它存在的土壤与空间,所以它不会再跟你有任何瓜葛。

信仰,首先就是要给自己定个位置。信仰,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世俗生活的一种超越。它并不是以世俗生活中获取的功名和利益作为衡量标准,而是以人的精神境界抵达到某种信仰高度为准则。它在世俗中更多关心的是精神世界,是一种持久的信念。如:有些人信仰佛教;有些人信仰基督教;有些人信仰天主教;有些人信仰伊斯兰教;有些人信仰自由;也有人什么都不相信,也就是所谓的无神论……等等。也可以这么说,信仰,就是人生最神圣的一种理想,是一个人赖以生存的支柱,是人生的一个生死眷恋支点。

“我感觉你把事物都看得比较透彻,一般这样的女人不太会相信爱情,对甜言蜜语有点不屑一顾。”这是菜菜看过我的文字后对我的评价,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中肯的。是的,甜言蜜语对于我来说,虽然没有特别抵触,但确实是会让我很感冒。但相不相信爱情跟把事物看透无关。有信仰的人从来不会轻言爱情,因为当她说出爱情的时候,那一定是超出了她的一切,甚至是她的生命。当她爱上他的时候,就已经把他融入了自己的生命中。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s://gl.baidu.

如果你进入爱情的第一站就已经不相信爱情,开始怀疑爱情的持久性?那么可以这么说,你是个好嫁的、容易嫁出去的人;但却不是一个能拥有真爱的人。需要计算和手段的爱情,一定是一场交易,抑或是一场有利用价值的游戏。当你感受到异性的吸引,并在心里不断计算着付出和得到的性价比的时候,你一定不是在爱这个人,而是在追捕你的某一种目的。就算最终让你猎获了什么,那也一定是没有太高价值的东西。因为可以计算的东西永远不会太有价值。真正的爱情,无论是爱人还是被爱,无论有没有得到回应,都只需两个字——付出!因为在你的一生中,你爱过;因为你爱,所以才愿意去付出。需要索取才得以生存的爱情,只是爱情的假象。真正信仰上的爱情,是以付出即是幸福!

信仰是什么?信仰就是一种执著,是一种坚持。人,一旦有了信仰,就不会轻易言弃。爱情能够维持多久?就要看彼此的信仰能够坚持多久。如果说没有了共同的信仰,那么爱情也就随之死去。如果没有爱情的信仰去爱一个人,这样的爱情,只能称其为激情。而激情这东西大家都知道,来得快,去得也快。当激情一过,他又需要去找另一个激情来代替。

信仰,它与物质无关。是人生中一种无形的东西,但它却超越生命,甚至比生命更重要,让人觉得是为它而活着,值得为它生,为它死。信仰,它是一种力量,虽然无形,但足以震颤世界的力量。一个人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s://gl.baidu.

如若心有信仰,哪怕有一天你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也会有柳暗花明的奇迹出现。谁拥有了这种力量,就有可能拥有奇迹,拥有最后的胜负底牌。如果你有爱情的信仰,我相信,这样的爱情是可以维持一辈子的。

信仰可以约束人生,信仰是一种让人安身立命的东西。没有信仰,就没有超越精神的东西。没有超越精神的东西了,那就只剩下现实了。现实是什么?现实是权、财、名、利、色……我有清晰的价值观,有明确的生活目标,有足够的幸福感与满足感。我告诉自己:不许贪婪、不许做犯法的事,并要对疾苦之人施以量力而行的关怀。所以我觉得,我是一个有信仰的人!正因为有了信仰,才会有所追求,才会有所节制。

所以说一个人活着,就必须要有信仰。只不过每个人的信仰都有所不同,就如我上面所说的,各人有各人的信仰。但不管他们的信仰是什么,总之都是他们的精神支柱。信仰错误的人是可悲的;但没有信仰的人却是可怕的。没有信仰的人仿佛置身于黑暗中摸索,既看不清世界,也无法分辨自己,只能在世俗潮流与欲望的驱使下随波逐流。灵魂被私利所困扰,永远都无法挣脱肉体,只能可悲的在懵懂中耗尽一生!而一个拥有正确信仰的人,以世俗标准来衡量其命运,无论最终是幸福的还是悲惨的,他们都会因为自己认识真理而深感欣慰与快乐,更是无悔的!这种信仰使他们超脱了世俗欲望的羁绊,也正是那些世俗眼光所无法理解和改变的!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s://gl.baidu.

作文六:《[优秀作文]信仰,生命的支点》900字

人生,是一片暗流汹涌的深海。信仰,是海面上扬起的风帆,载生命出海,燃那时的人烟。它是生命的支点,时光阅,天地鉴。

大海,是诗人的信仰,是诗人生命的支点,是它引领诗人走向远方,找到心中的天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时海子毕生的追求。他把他对理想的渴望倾泻在他对大海深沉的爱里,倾泻在无数个静谧的夜晚他挥笔而写的诗篇里,倾泻在一个又一个下着寒雨的黎明里。他的身体里奔腾着他为理想而沸腾的血液,它们在血液里愤怒地奔腾。最后,它们在火车滚滚地铁轮下爆发,那朵绽放在铁轨下的血色花朵,是那个春天最美的风景。铁轮碾不碎他心中的大海,碾不碎他挺直的脊梁。他的信仰,他生命的支点,随着西去的列车去了他心中最美的天堂。

忠诚,是孔明的信仰,是孔明生命的支点,是它引领孔明走向指挥千军万马的城墙。“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如果不是那刘备三顾茅庐带来的感动,恐怕孔明还会在他的草庐里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哪里会有无妄的早生华发,也亦没有历史上的三分天下。然而,是忠诚让他在风云乱世中出山,做了中军帐里的英雄。他,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排八阵,列七星,东结孙吴,西和羌族,北拒曹操,南下平夷。中军帐里,他运筹帷幄,坐观天下。他用赤壁的一把火温暖了东吴,他在翠屏山留下了智慧的足迹。他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点亮了自己的生命。忠诚,是孔明生命的支点,它滋养了孔明的生命,让忠诚之花开在生命的枝头,灼灼其华。

精忠报国,是岳飞的信仰,是岳飞生命的支点,是它引领岳飞走向马革裹尸的沙场。狼烟四起,江山北望,驰骋沙场,剑气如霜。如此的豪情壮志却被昏庸的皇帝二十二道金牌召回临安。纵使空悲切白了少年头也抵不过奸人佞臣的几句谗言,纵使八千里路云和月也抵不过被陷害的悲惨命运,总是有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赤子忠心也最终备受冤屈含恨长辞。在千村寥落的年代里,他高举着沾满鲜血的金幡,一举就是千百年硝烟弥漫。血滴刺荆报国心,肝胆相照精忠魂。精忠报国,他的信仰,他生命的支点,让他驰骋沙场,笑傲八方。

信仰,是生命的支点,

诗人以月光为笺,驶向远方,

英雄以长剑为旗,笑傲疆场,

所以请记住,如果有信仰,那么以它为支点,扬帆远航,

千万别停留,因为

黄昏在前,历史在后。

作文七:《信仰的作文》1900字

信仰的作文

信仰的作文(一)

信仰是什么?信仰可以是虚无缥缈的,也可以是真实存在的。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时代也有着,不同的信仰有着不同的含义。在古代,古人因对大自然知之甚少,所以他们以虚无缥缈的神仙为自己的信仰。在抗日时期,许多有志之士以共产党为自己的信仰。由于物欲横流,以金钱为信仰,认为钱是万能的。

现在,许许多多的人因钱,失去了人之初时的善良。因为钱,毫不犹豫的抛弃了自己的良心。因为钱,遗失了珍贵的友情。因为信仰钱,地沟油才会横空出世,瘦肉精才会半路杀出。由此可见,一个人的信仰是多么重要,他能指引你明确的道路。如果你信仰的是梅花,那你便会拥有高洁的气质。如果你信仰蜡烛,你便会拥有付出的精神。   作为高中生的我,我也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信仰。我的信仰并不是那些宗教,我认为高中生还是学生,不应该有去迷信。但我认为,每个都需要有信仰,所以我把匡衡当做自己的信仰,他的勤奋是我学习的榜样,虽说我不会像他一样凿壁偷光,但他的学习的精神是我精神上的信仰。中学生所谓有信仰就应该是信念吧,

我们对于我们的信仰,我们要相信它,敬仰它,感谢它,赞美它,爱慕它,走近它。信仰,当别人迷茫时你清醒,当别人疑惑时你坚信。它对我们的行为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决定着我们的道德行为,价值追求,审美情趣。

信仰的作文(二)

信仰是指人们心中最崇高最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那里长满青青的小草,绽放着的花朵不时招来拼命拍动翅膀的蜜蜂。那里生长着我们的灵魂。那里是我们不可剥夺的净土。

信仰如同浩渺星空中的北极星,众星围绕,是我们生命的方向;信仰是熊熊燃烧的烈火,不论何时,都给予我们战胜一切的力量;信仰是清泉,不论我们如何狼狈不堪,他总能将我们的心灵净化。

铁蹄踏遍欧洲的拿破仑,拥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但更让人敬畏的确实他麾下那一名名骁勇的士兵。一句“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道出了他们的信仰,信仰着在某一天,元帅的权杖会出现在自己的背包里,在沙场之上点兵拨将,奋勇抗敌。这是他们的信仰,使他们英勇无畏的源泉,是他们势不可挡的法宝。恐惧丝毫不敢侵袭他们,胜利女神自然也不肯离开这些英勇的将士们。沙场之上,他们所向披靡,傲视全球。   信仰,是人们生命的支撑,是人们前进时拥有的坚强后盾,他不能像利剑那样刺入敌人的胸膛,却可以让你有力量去划破前方的一层层的围墙。拥有信仰,便如同点燃生命之火,活力不枯,勇气无竭。

马丁·路德金,这位黑人的英雄,全人类的领袖,引导我们来到和平平等的世界,引导我们去采摘和平的花朵去送给不同肤色不同民族却拥有共同信仰的同胞们信仰成为黑人战胜种族歧视,战胜一切不公的力量,不可遭到抑制,更不可被毁灭。正是凭着对信仰的执着,他们感染了更多人,号召了更多人加入了他们的队伍。《我有一个梦想》阐释了他们的信仰,更强壮了他们的信仰,相信平等会来临,相信信仰不会只驻留在精神中。

正是这股信仰,让我们感受到在那黝黑的皮肤下面,炙热的心包着神圣的信仰,皮囊可丢弃,信仰却不能容忍任何一点亵渎,如今,这股信仰也成为我们信仰的一部分,我们愿将他们作为我们最真诚的朋友,成为我们携手共同追求信仰的伙伴。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人们可以在努力中失败,在黑暗中挣扎,但决不可让信仰的光芒受到抑制。

信仰的作文(三)

风吹过,吹不散你所经历的苦难,雨飘过,飘不去你所历经的沧桑。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在你的手中沉淀,你斑驳的纹路是历史所留下的痕迹。

我亲爱的祖国,你是世界林群中一棵屹立不倒的苍松,虽历经千年,但你却依然昂首挺胸。你凝重的告诉我们:不要低头!

是的,中国不能低头,虽然曾经堕落,但不屈的中国没有低头,如今,中国正在崛起。尽管我们不是最强,尽管我们还在拼搏,但是我们决不能低头,我们要昂首挺胸,要用行动告诉这个世界:我们这个民族很强!

那些艰难的岁月啊,我未与你一同走过,不知是应该庆幸还是应该遗憾?当敌人的炮火无情的摧残着你的身躯;当尖锐的刀剑刺穿你的胸膛;当战火的硝烟弥漫在你的周围,你却从未说过屈服,你的历史告诉我们:要学会坚强!

我们是应该坚强,是该坚强面对现实的磨难,我们应该有你那样不屈的心,即使黑暗一次又一次笼罩到我们头上,我们也决不会说不,我们会勇敢的、坚强地走下去,因为这是你告诉我们这新一代的学生所应具备的坚忍。

曾经的那些荣辱都已成为过去,留下的只是深沉的回忆。你怀念那些过去荣耀的时光,多少附庸对你俯首称臣;你懊悔自己那些自以为是的行为,让自己走向没落;你痛恨那些奸诈的小人,为何出卖自己,使自己伤痕累累„„过去的一切不堪回首,你只愿风吹散,也在告诫我们,成功时不要得意,失败时不要气馁。

我相信你所说的胜不骄,败不馁。在未来的人生里,我会一直以你作为我忠实的信仰。

你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国的辉煌从你开始起步。你虽历经千万年,却历久弥新。   我愿把你作为我的信仰,让我的幸福从你手中起航!

作文八:《作文仰视生命的高度》2500字

翻开最新一期的《格言》,一篇名为《那些数学“零分”的奇人》霎时吸引了我的目光,细细品读,竟油生怆然之感。

1930年的某一天,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发布:一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为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杂感:“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

相信,如果这篇文章不是被闻一多先生看到的话,这位考生是一定不会被录取的,而这一位幸运的考生也从此成就了自己的人生梦,站到了新的高度去眺望未来。这个人就是臧克家。

“要是在今天,我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被录取的。”就连臧克家本人也曾这样戏谑地说道。现在的应试化教育确实有一定的好处,它解决了社会的公平问题,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培育出综合性人才。但是并不是所有人在各个方面都具有天赋,那些像臧克家一样,对某些学科一窍不通、却在某些学科上有一技之长的学生,有多少能在几科拉分的情况下考上理想的大学,又有多少能遇到像闻一多先生那样的伯乐。于是人就变成了木桶,最短的那个本板就决定了人生的高度,而那些有个性、有特点的学生,就只能在低处仰视着他们向往的天空。

现今的时代用统一的度量衡将人们分成三六九等,也将职业分成了三六九等:最好的学生就从事经济,差一点的学生就学工科,再差一点就选择历史、文学等等。那些少数人选择的学科并不代表这些学科就不好,只是因为当下这些学科所对口的职业并没有那么高的经济价值,不能马上带来利益的回报,所以大多数人只看重眼前的利益选择那些也许并不适合自己的学科。因此,很多人不情愿的将一生“奉献”给了自己不爱的职业,慨叹着时代的枷锁,含恨而终。

然而,人们从来没有真正考虑过为什么自己一定要选择这个专业。你去问一个学金融的学生,他也许会告诉你:因为美国的华尔街可以掌握全球经济的脉搏。可是,真实的情况却是:在未来10年内,经济学家会越来越多,市场方面供大于求,会有将近一半的学子惨遭淘汰,转入别的行业,另觅出路。况且,人们很难预测出未来十年又会兴起一个怎样的产业,如今天的经济学一样,再次席卷全球,等到你选完了专业,读完了本科和研究生,再看世界时,却发现自己已是明日黄花了。

与此同时,这种选拔方式对社会却造成了更大的弊端,由于人才的极度集中,很多非常重要的职业却缺少了高素质的人才,造成极大的社会隐患。我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学生学习非常的差,高中三年在远离家长的情况下度过,性情行为也不免有些放纵,在高考中他没有考上任何学校,于是家长无奈让他跟着一个当中医的亲戚学习中医、为人治病。听说这件事后,我不禁打了一个冷战。医者,乃民之生计,若百姓生病后无处寻医,那社会将是一种怎样的动荡。试想,若我们必须将我们的生命安全托付给曾经不思进取、被逼无奈才选择这个职业的人,我们能放心吗?也许他们在成人后品格会有所改变,但我们也总会心有余悸。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医生会将手术刀落在病人身体里,为什么有些医生会给病人开截然相反的药······

人与人之间本无等级差别,职业与职业之间也没有高下之分,错只错在我们用势利的眼光去看待问题,错只错在教育用死板的分割线将人们划清了界限,错只错在我们没有勇气去选择自己的人生高度。如果未来,人们能用长远的眼光审时度势,在个性化的教育体制下,选择自己擅长并且喜欢的专业,那未来将是怎样的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

1、呼唤历史责任。全国卷三(川、陕、滇等地区用)和四川省高考作文同时以撏怯朊菙为作文话题,广东卷则以“纪念”为作文话题。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忘记与铭记”“纪念”这样的命题显然带有某种特殊的人文色彩。它既可以是国家、民族对已有荣誉的回忆,对过去痛苦的祭奠,也可以是家庭和个人对往事对亲朋表示的怀念。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坚守信念,传递勇气;它珍藏感动,分享幸福;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忘记与铭记”“纪念”诸如此类的作文命题无疑具有告戒年轻一辈铭记历史、勇于承担历史责任的深远命意。

2、关注青春成长。全国卷二(黑、吉、桂等地区用)以“位置和价值”为话题。提示语说“生活中,每个人的位置可能不同,但各有其价值”,其劝导意味溢于言表。湖南卷以“跑的体验”为话题,这一命题所蕴涵的“理性审视成长历程”的动机是显而易见的。重庆卷以“自嘲”为话题,其命题用心当然是提醒青少年如何正视成长中的挫折,如何合理宣泄成长中的烦恼。上海卷则把目光投向多元文化对青春成长的影响这一方面。可以预见,在一段时期内,关注自我、关注成长、理性成长、健康成长将成为高考作文命题不可或缺的主题。

3、聚焦社会热点。北京以“说‘安’”为作文话题,这一话题让人产生许多联想,容易想到“矿难”、“洪灾”、“生产安全”……可以说人心思安,举国求安,吻合了时代要求。看到山东的作文话题“智慧的双赢”很多人可能要会心一笑,因为“双赢”一词在经济生活中、在国际政治领域中频频现身,它往往与社会热点、焦点相关联,只有采取正确对策,才能获得“双赢”局面。不能不说文题紧扣时代脉搏。

4、启迪人生感悟。湖北的作文题要求围绕王国维《人间词话》的一段话谈对人生、事物的看法,寓意人生的玄妙就是“内”与“外”的玄妙。天津的“留给明天”的作文命题暗含生命不妨乐观、豁达的生存哲学。浙江的作文话题“一枝一叶一世界”简洁明快,提示语“‘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之中”旁敲侧击,二者共同点出纷繁世界的识破之道。福建的作文题的生存命意则更为形象直观,所提供的两幅图一幅是标准的圆形,周长小,面积大,比较稳定;一幅是带有棱角的圆形,周长大,面积小,比较多变,这两幅图可作“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有得必有失”“生活不可能十全十美”等多重解读,而每一种解读都代表着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判断。

5、陶冶道德情操。江西的作文话题“脸”意味深长。脸是大家熟悉的器官,正是因为熟悉,在有些时候、在某些人群中脸被忽略、被冷落,甚至被抛弃;而另一方面,为顾及所谓“脸面”,不少人扮出“假脸”,打出“肿脸”。青年的道德水平关乎国家的道德水准,在腐败不见收、世风日下之声不绝于耳之时,重拾羞耻之心、重谈善待“脸面”的话题着实必要,特别是对即将升入高校或踏入社会的青年。

作文九:《生命与信仰的叩问》4700字

作者:朱黎航

外国文学研究 2011年12期

《丧钟为谁而鸣》这一书名首先让人联想到的是20世纪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同名小说,其实海明威并非原创,而是引用了17世纪一位英国先哲的名言:“没有人是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个人都是大地的一部分;如果海流冲走一团泥土,大陆就失去了一块,如同失去一个海岬,如同朋友或自己失去家园;任何人的死都让我受损,因为我与人类息息相关;因此,别去打听钟声为谁鸣响,它为你鸣响”(142)。①这位先哲即为英国玄学派大诗人约翰·多恩(John Donne,1572-1631),时任英国伦敦圣保罗大教堂教长,这段话是其1624年出版的宗教祈祷文集《丧钟为谁而鸣:生死边缘的沉思录》(原书名为《紧急时刻的祷告》[Devotions upon Emergent Occasions],以下简称《沉思录》)中最著名的一段。

如原书名所示,《沉思录》是一部宗教祈祷文集。祈祷文和布道文同属宗教散文,它们和神学诗一起组成多恩后期的主要创作。多恩的宗教散文堪称17世纪英国散文中的精品,在当时民众中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给他带来玄学诗名的诗歌。与多恩的绝大多数诗歌都在其身后收集出版不同,《沉思录》是多恩生前公开出版的少数作品之一。写作《沉思录》时的多恩早已放弃了世俗野心和诗文抱负,一心侍奉上帝,传道众生。此时距离多恩接受英国国教神职已有8年,他担任伦敦圣保罗大教堂的教长也已有两年。此时的多恩早已和青年时代那个纵情声色的浪荡子判若两人:尘世间的爱情已随着妻子的逝去彻底尘封,多年来折磨他的叛教的痛苦和彷徨也已悄然淡去,晚年的多恩全身心地投入了上帝的怀抱。悔罪与救赎、生与死、人与上帝的关系成为其后期作品的主要议题。神学诗如此,《沉思录》亦是如此。

在1623年的伦敦大瘟疫中,多恩不幸罹患重病,《沉思录》则记录了他病情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也记载了他病中复杂紧张的整个精神历程。多恩本人对此次写作的认识在书前的献词中有一个清楚的说明,对我们理解本书颇有裨益:第一,这并非属于个人创作,是“上帝通过我的口诵出这些祈祷”(2),书写的是上帝之辞;第二,这是对《圣经·以赛亚书》中描述的好国王希西家的效仿。据说希西家得病将死,在病榻上他向上帝祷告,上帝从而增添了他15年的寿命。病愈后的希西家著文歌颂上帝神恩。“向好国王学习,也是上帝的诫命”(2)。因此,在多恩看来,这是一次效仿希西家的神圣书写,遵循的是上帝的旨意。作品完成后,多恩很快以教长身份将其公开出版,并题献给查尔斯王子(即后来的查尔斯一世)。由此,作品的意义就不仅仅是多恩个人的宗教冥想与祈祷,也是多恩向王室感恩效忠的行动,更是作为圣保罗大教堂教长向民众的一次公开布道。这些使得这部本来极具私人化的精神自传同时具有了开放性的公众色彩。

《沉思录》共有23章(篇),每一章又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思考”(Meditation)、“自我勉励”(Expostulation)、“祷告”(Prayer)。“思考”部分是对由病引发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深思和反省;“自我勉励”是作者与上帝的对话,其中既有娓娓的倾诉、也有约伯式的质问,更有痛彻心扉的忏悔;“祷告”主要是向上帝感恩和祈祷。虽然多恩本人不认为这是一次文学创作,但不可否认的是,除了宗教神学及心理学上的突出价值,《沉思录》在文学性上丝毫不比成就多恩玄学派大师诗名的诗歌创作逊色。玛丽·阿莎格尼就认为这是多恩最成熟、或许也是最复杂的作品,“也许超越了多恩的其他经典,在这部作品中,诗人多恩和传道者多恩达到了统一”。②托马斯·J·莫日塞也称赞《沉思录》是“传统基督教智慧和精湛的文学技艺的独特混合”。③虽然多恩是从信仰角度进行冥想,阐发的是宗教教义,但他的宗教思想是通过诗人的笔触来传达的,从而使这部作品和他的神学诗一样成为英国祈祷文学中的佳作。

与传统祈祷文学相似,多恩将身体的罹病视为精神染疾的象征。他依靠象征和隐喻,平行地记录和思考自己在肉体和灵魂两个层面的患病和得救过程。他不仅将一个病人的全部心理活动纤毫毕露地加以描述,更是将这次死里逃生的经历隐喻成为上帝对其灵魂的一次探访、一次拯救。期间多恩的精神生活随着病情的走势在生死边缘起伏跌宕,肉体上的痛苦刺激着他折磨着他,伴随着对苦难体验的步步加深,他的思考也愈发尖锐深邃。他思考了许许多多的问题:人的处境、灵魂与肉体、孤独与恐惧、时间与规律、苦难与死亡……这一个个极具哲学内涵的概念看似纷繁芜杂,最终都指向一个终极问题:“人怎样才能获得救赎?”

多恩的思考沿着这个问题不断地深入、拓展,心境由起初的紧张、不安、恐惧逐渐走向宁静、平和、喜悦。《沉思录》一开篇,多恩就对人自身、人的危险处境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多恩看来,同时拥有肉身和灵魂的人在宇宙中处于一个特殊的位置,灵魂向往天国,肉身则奔向尘世,人就好比一颗流星悬置在天国和尘世之间。显然,多恩对人的认识来自于西方古老的“存在之链”理论,这也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自身的普遍认识。然而,人的可悲在于“肉身不用推力朝着尘世坠落,灵魂没有帮助就无法奔向天国”(11)。人的二元性使人分裂痛苦,处境艰难。一方面,基督教人文主义思想使多恩像哈姆雷特一样夸赞“人是尘世间万物之灵长”(11),拥有上帝的呼吸,拥有灵魂,拥有自由翱翔的思想;但另一方面,文艺复兴末期弥漫英国的悲观忧郁情绪,同样使多恩发出与哈姆雷特相似的悲叹:“人虽为万物之灵长,实际上何其渺小”(89),“几乎没有什么不可以用来杀死一个人:一根细绳,一块皮革就行”(54),“人痛饮不幸,对幸福却只能浅尝辄止——”(105),“除了不幸,人没有别的圆心,人被不幸的圆心所限定,只有在不幸的圆心,人才有把握找到他自己”(180)。人活在世上总是被各种诱惑包围,难以洁身自好。回想自己荒唐的青春岁月,多恩深感自己罪孽深重。他努力地悔罪、祷告,希望能够得到上帝的救赎。在这段他以为自己必死的日子里,多恩反复思考死亡对于人的意义。凭着对上帝无限的谦卑、敬畏和虔信,多恩最终战胜了对死亡的恐惧,达到了内心的平和。多恩相信,伴随着肉体消亡的同时是灵魂的升华和再生:“我更愿意在你的怜惜中死去,并藉此与那为我而死的耶稣融为一体”(58);“藉助死亡,他被带到你身边,并且在你身边拥有难以言喻的幸福”(154-155)。这种向死而生的勇气和期盼无疑给这部一直笼罩在死亡阴影下的作品增添了一些亮色。

在创作手法上,本书最鲜明的特征无疑是象征和隐喻,这也是多恩自觉的追求,在他看来这是对上帝的模仿。在《沉思录》的第19章,多恩这样赞美上帝:

你也是象征的上帝、隐喻的上帝;你的话语充满了形象和比喻,是四通八达的航线,是遍布大地的旅程,通向深远而珍贵的隐喻;你的话语充满张力,意蕴广大,宛如缀满比喻的帘幕;你的话语是夸张手法的天穹,充满了如此和谐的雄辩、如此幽远和含蓄的表达,它们是如此不容申辩的劝说、如此有说服力的诫命;它们甚至柔醇如乳汁,同时又强劲如肌腱;你的话语中应有尽有;如果说任何渎神的文字看起来像毒蛇的种子,那么你的话语就是飞翔的鸽子。(161)

这是对上帝之辞《圣经》的由衷赞美。作为象征和隐喻宝库的《圣经》正是多恩创作《沉思录》的原型文本。《沉思录》中的23篇祈祷文处处指涉圣经,多恩不停地援引圣经原文来阐明自己的信仰。圣经就是上帝的话语,传达的是上帝的旨意和启示,因此《沉思录》既是多恩的独白,也是与上帝的对白,是人与上帝的心灵交通,上帝一直存在于文本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象征和隐喻的创作手法不仅体现在《沉思录》的思想内容上,在形式结构上也有鲜明的体现。前者一目了然,多恩在19章的“自我勉励”部分也有清楚的示例(162);至于后者,多恩在第14章也做了说明。他将自己的这次生病过程比作上帝对自己历时七日的造访,第七日是安息日,因此多恩的这次病程及精神漫游实际历时六日,多恩指明在此“一日如一周”(117),这样就与多恩真正的大约六周的患病时间完全相符了。据约翰·彼得·库斯佳的研究,《沉思录》全书23章正是以这样的象征性结构进行编排:第1-3章(第1日)、第4-9章(第2日)、第10-15章(第3日)、第16-18章(第4日)、第19-21章(第5日)、第22-23章(第6日)。全书以病情的发展为依据划分成六个日子,加上安息日,正好七日,不难看出,这是对上帝七日创世的隐喻。每章分为三个部分,则象征着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④上述分析与多恩在第14章“自我勉励”部分的说明细加比照,显得甚有说服力,让人不得不佩服多恩的匠心独具。以多恩在第14章中对第4日的描写为例:“第四天是我就此消亡解体的一天和重生的一天。……是我禁食的日子,是我毁灭之盛宴的前夜”(118)。多恩直言这是个死亡的日子,与第16-18章的“死亡”主题完全相符。这三章正是作品的高潮所在,只消浏览一下这三章的标题就可以心领神会:第16章“耳边传来教堂的钟声,那是我在他人葬礼上为自己悼亡”;第17章“钟声为别人温柔鸣响,他告诉我:你必死”;第18章“钟声响起,他告诉我,我已死”。《沉思录》是多恩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并马上出版的,但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多恩并非任凭思绪天马行空,《沉思录》也绝非多恩一挥而就之作,相反,多恩对它进行了精心的构思与编排,从而使《沉思录》从内容到形式都不愧为隐喻的文本、象征的文本。

《沉思录》在很多方面都与多恩的“敬神十四行诗”(Holy Sonnets)非常相似,无论是悔罪与救赎的主题还是象征与隐喻的创作手法,二者之间根本的区别也许只是散文和诗的文体差异。可以说《沉思录》就像是“敬神十四行诗”的散文扩展版,只是前者的内容更系统些、性质更公众化些,后者是多恩完全写给自己的,私密性的东西保留得更多些。

国内学界对约翰·多恩的研究一直聚焦于他玄学风格的诗歌,而当时他在英国民众中传播得更为广泛、影响更为巨大的宗教散文却一直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不论是《沉思录》这样的祈祷文,还是其数量更为巨大的布道文,在中国都少有译介。这种忽略,其一在于散文这一文类由于其种类的驳杂和文学性的晦暗不明,一直游离在文学研究的中心之外,祈祷文、布道文等宗教散文更因为其在中国文学的匮乏而难入国人视阈;其二在于宗教文字太难,背后涉及的东西太多,对于中国人来说显得尤为隔膜和难以理解。这都使得约翰·多恩的大量文学色彩浓郁的宗教散文在国内湮没无闻。《沉思录》中译本的出版必将推动多恩散文在中国的接受,促进中国的多恩研究走向深入。

注释:

①本文所有相关引文均出自约翰·多恩:《丧钟为谁而鸣:生死边缘的沉思录》,林和生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09年)。下文只标注页码,不再一一说明。

②See Mary Arshagouni,"The Latin 'Stationes' in John Donne's Devotions upon Emergent Occasions," Modern Philology 2(1991):210.

③See Thomas J.Morrissey,"The Self and the Meditative Tradition in Donne's Devotions," Notre Dame English Journal 1(1980):29.

④See John Peter Kooistra,"The Structure of John Donne's Devotions upon Emergent Occasions," .

作者介绍:朱黎航,浙江工商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及比较文学研究

作文十:《信仰是生命最大的财富》4500字

(八月初四上午寂静法师)   信仰是生命最大的财富

感恩常住三宝慈悲,感恩恩师上人慈悲,感恩诸位法师慈悲,感恩诸位同修慈悲,阿弥陀佛,大家好!

好久没有参加佛七法会了,其实我心中是很想参加的,但是我也有害怕的地方,因为参加佛七法会要开示,然后有人要来找我,感觉有点胆怯,就是不安心。回想过去不开示,别人不认识的时候,念佛念得最舒服、最好,没人找我,每天能按时起床,按时念佛,按时吃饭,吃完饭了赶快睡觉,睡觉起来就准备念佛。所以我现在看到大家能这么安静地念佛,这就是有福报啊。我曾经真的这样设想过,我也穿在家人的衣服,就跟同修在一起念佛。念佛对我们生命太重要了!

师父给我们开示,我们真正的命在哪里啊?我们的命就是一句佛号,我们的命就是我们的信仰。刚才我在拜佛的时候,看见前面的佛像,要是看到心中有佛,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多么富有啊!我们回头看,其实很多有名有利的人,他们心中没有信仰,他们心中没有佛,虽然他们坐的是名车,住的是豪宅。下次看到他们不要羡慕,要念四个字:“好可怜啊!”

我们在座有些同修也有灾难了,这些灾难怎么来的呢?这些灾难就是由于过去我们心中没有信仰,过去心中没有佛,只有自己。我们想一想自己的灾难,就知道那些心中没有信仰心中没有佛的人,灾难在等待他们。所以我们来到念佛堂,不光是简单想治病,消灾,保佑我们的家庭,最重要的是建立一个信仰,把信仰建立了,就等于找到了永远平安的方法。当我们有灾难的时候,当我们有烦恼的时候,我们就有方法了。过去我们没有方法来应对麻烦,我们采用的是世间法,世间法对不对呢?暂时可以用一下。真正要保障生命,保障我们趋吉避凶,保障我们遇难呈祥的唯有佛法。

昨天晚上我听大家分享了,佛法不可思议,第二个感觉就是仁焕师父不可思议。他到哪里,即使不是寺院,即使他不出现,但是有一个会出现,就是神奇。这里面有些道理很深奥,为什么师父到哪里哪里就会有奇迹呢?你们说那是因为念佛就有奇迹,这个说法也是对的。可是我们出家很久了,很多人也学佛很久了,念佛也念了很久,就是没有那么大的奇迹。过去我生病的时候,有人帮我念佛,二十多个人,一天一夜不睡觉地念,没有一点奇迹,真的很奇怪哦。我们大家来到这里,创造了种种的奇迹,那最根本的力量就是佛的力量,但是如果没有师父上人的慈悲,没有师父上人的愿力,没有师父上人的功德,这个念佛产生奇迹的效率就不是这样的。所以我们来到这里,真的要心生无限的感恩,好好地念佛,也感恩这些法师带领我们念佛。

今天想跟大家讲一点:信仰是生命最大的财富。我们过去追逐外

在的东西,把我们里边的忘记了,我们追逐学问,也是把自己内在的美德忘记了,觉得文凭最重要,觉得地位最重要,觉得名声最重要,觉得钱财最重要。凡是有这种想法的就表明灾难在等待他,灾难是绝对要来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外面的一切名利、地位、学问,灾难不怕它们。那灾难怕什么?(大众:佛。)对,怕我们心中有真正的信仰。当我们心中有坚定的信仰以后就好像是黑暗中有了探照灯,灾难就像是小偷一样,看到探照灯就要躲。当我们心中有六字洪名的时候,心中就有光明,所以生命就会变得美好。我们现在看看桌子上的花,各有不同。为什么花的颜色不一样,为什么形状不一样,开放的季节也有区别,香味也不一样,这些不一样从哪里来的?这些花都是在同样的天空下面,同样的土壤,同样的水分,同样的空气,为什么却开出不一样的花?是因为外边不一样引起的吗?是种子不一样。

我们这个世界有不同的人,他们却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同一片天空,同一块土地,呼吸的是同样的空气,为什么命运不一样?命运从哪里来的?是不是这百合花开得比较大,它就是拼命去抢阳光、抢水分抢出来的?不是的!都是因为它的种子不一样。比方说在念佛堂这么多人,我们每个人的命都不一样。为什么?因为每一个人的心是不一样的。比方我们念佛的时候,有人念得特别认真,也有人边念边打妄想,当然产生的结果就不一样了。这个心就是生命的种子,就是命运的种子,所以我们要改变命运,必须改变一个根本的东西——改变我们的心,改变我们的思想,改变我们的观念。那我们身上的表现在哪里呢?就是改变我们的言语和行为。我们虽然学佛了,但是身口意依然还没有完美。学佛就是不断地完善我们的身口意,也只有完善我们的身口意,我们的命才会慢慢地改变。

在今年夏令营的过程中,我看到有这么一个人,他学佛,是一位老板。有几个学生没有来上课,跑出去了,他把他们找回来,就一直骂他们。我看到了,又不方便去干涉,就在他的面前走来走去。他看到我走来走去就骂得更起劲,可能他是想在我面前表现骂人的技术。(现场听众大笑。)也就是说,他学佛了,但是他不知道用慈悲心来对待学生。有些时候我们过多地骂人,要注意我们的身口意啊,对待每一个人都要有慈悲。也是在夏令营的过程中,我去讲课,有些义工会把这些听众很粗暴地推开。其实我看到这样不会喜悦的,我觉得我就是一个和尚,又不是希特勒过来了。(现场听众大笑。)人始终要有慈悲心!不是说我们来参加法会就一定会改变生命,也不是说我们做善事就一定会有好报。做善事虽然会有好报,可是当我们的心不善时,善报就不容易得到。打个比方,有个人把三百块钱捏成一个团,然后扔给乞丐,再说一句:“拿去,滚!”请问,他这样有没有善报啊?他说我给钱了,他说我行善了,但是他的心并没有善,所以这一颗心对

我们的生命影响很大。

刚才说到这个花的问题,其实讲的是佛法的一个重要原理,叫做因果的原理。所以学习佛法的一个基本就是相信因果,相信我们动一个念头是因,未来它一定会结果,只不过它可能不会今天结果,可能不会今年结果。但是我们动的一个念头,它就是一粒种子,当这粒种子遇到条件的时候,它必然会发芽、生长、开花、结果,这就是因果。那么,我们的一句言语、一个行为也是一样,它就是一粒种子,这粒种子只要存在了,迟早都会结果。所以学佛最重要就是对因果坚信:因为相信因果我们就害怕做坏事了;因为害怕做坏事,我们就不做坏事了;因为不做坏事,我们就没有恶报了;因为害怕做坏事,我们赶快就做好事;因为做了好事,在我们的生命中就不断地有善报了。

那我们曾经所做的恶怎么办呢?打个比方,我们前三天在地里面把那个种子扔下去了,到现在还没有发芽,若一发芽就会有恶报,现在还没有恶报的时候怎么做呢?是不是要赶快把种子掏出来?弄一个工具把这些已经埋下去的种子掏出来,然后我们再把这个种子放在石头上,再拿另外一个石头把它砸坏,它就不会发芽了。

回忆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过坏事,都动过恶念,也都犯过恶口,说过不好的话,那怎么办呢?如果每一个念头是一粒种子的话,每一句话是一粒种子的话,每一个行为都是一粒种子的话,大家想一想,我们到底是善的种子多还是恶的种子多?恶的种子太多了,有多少呢?如果每一个恶业都算成面粉那么小一粒,《普贤行愿品》说整个宇宙都装不下我们无始劫所造的恶业。太可怕了!我们不知道上辈子干了什么,但现在我们要好好想一想这辈子做了多少恶业,所以我们要想办法把这些恶的种子都掏出来,靠着南无阿弥陀佛把这些恶业清除了,靠着我们生惭愧心、忏悔心来把过去的恶业清除了,这样我们就把恶报清除了。所以我们要常生善念,我们坐在汽车上要为所有坐车的人祈祷、祝福、皈命,要为所有马路上的车辆皈命,祝福它们平安,坐飞机也这样,坐火车也这样。我们平常到饭店吃饭,不管是大饭店还是小饭店,总有很多人,我们要为所有的人祝福,这就是一粒善的种子。时时去积累,把过去的恶念转成善念,把过去恶的行为转成善的行为,把过去恶的语言转成善的语言。

比方我们去买东西,也很容易给对方不好的语言。我们会嫌人家“你卖得太贵了”,让人家不欢喜。或者是我们心中总想买便宜的,希望别人都赔本卖给我们,这就是恶念——别人赔本卖给我们他就活不下去了,我们岂不是在希望别人死亡吗!?举个例子可能大家都会有体会:我们进到菜市场去买菜,第一个希望菜是最好的,第二个希望价格是最便宜的,第三个希望称秤的时候秤称得翘翘的,第四个走的时候还想拿一点。从我们去买菜这个小小的行为,如果用心去看,

会看到我们多少恶念。

我相信在座的都有去买莴笋,一个老农挑着一担莴笋过来,我们买三斤五斤,先是把两箩筐的莴笋全部翻过,选最好的,然后把老叶子都拔掉,只剩一个小尖,再给他砍价,最后还说这个秤太平了,要少给两分钱。讲这个例子你就看到我们人简直不可思议啊,我们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了。(大众大笑。)那我们想一想,为什么今天我们贫穷,贫穷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来的。看起来我们捡了几片莴笋叶子的便宜,在我们的生命中失去了多少的福分啊。所以一定要学习佛法,一定要长智慧,一定要生慈悲心、利他的心,这样我们的生命才会好。讲到这里,我们立刻就要对过去到菜市场所造的恶进行忏悔,等一会我们念佛的时候,要把这一生所做的恶事都忏悔,都要把它清除掉。

最后给大家一个公式,这个公式是这样的:因+缘=果。记住咯,有恶因,必须有恶缘才会结恶果,有善因,必须有善缘才会结善果。再念下一句,善因加善缘等于善果,恶因加恶缘等于恶果。那现在要考你们咯,善因加恶缘等于什么?(一部分人回答:没有。)善因加恶缘不结果。那反过来呢,恶因遇到善缘结不结果呢?(有人回答结恶果,有人回答不结果。)也不结果。这个公式特别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趋吉避凶、消灾免难。“恶因加善缘不结果”的意思是,我们过去做了恶事,种下了恶因,但是现在我们不做恶了,只做善了,过去的恶就不会结果。过去我们也做过善事,但是为什么我们老是得不到善报呢?因为我们没有给善缘,所以我们时时善念,天天善行,就会把过去善的种子浇灌,使它发芽,最后就结出善的果子了。信仰是生命最大的财富,念一句六字洪名是最大的善因、最大的财富,我们要好好地念佛。

现在一起来皈命:

把身体调整一下,坐好,坐舒服,身体放松,我们要通过六字洪名,把内心的黑暗照亮,把内在的恶业清除了。把身体放得非常松,心慢慢地放松,慢慢地放大,跟整个宇宙一样大,跟极乐世界一样大,观想我们坐在极乐世界的莲花上面,佛的光明照耀我们,让我们的生命、身体完全地融化在佛的光明中,融化在佛的慈悲中,让我们身体生病的地方也完全地融化,我们生命中那些不好的事情、烦恼,也让它在极乐世界、在佛的光明中完全地融化。我们带着自己的老祖宗,带着自己的冤亲债主,带着自己曾经杀生的、吃肉的、堕胎的、伤害的众生,也一起回到极乐世界,把他们交给佛,让他们也在极乐世界,在阿弥陀佛的慈悲光明中融化、解脱。也把我们心中曾经做过的恶事、恶念,生命中所造的恶业带上。我们生命中所有的不如意,所有讨厌的人和讨厌我们的人,恩人仇人都把他们带上,一起回归极乐世界,

一起在极乐世界解脱自在。

我等冥阳两界,乘佛本愿,一心皈命,十念必生,极乐世界,舍命全交,南阿弥陀佛(十念)。

用心体会,把一切交出去,交到极乐世界,交到佛的光明中的感觉,空空的,一无所有,充满光明。南阿弥陀佛(十念)。

我们把一切的问题,把生命中的冥阳两界都交给佛了,都交到极乐世界了,所有的冥阳两界在佛的光明中、慈悲中解脱了、自在了、安详了。

谢谢大家,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