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节日范文 > 中秋节 > 憧憬中学生活作文500字_《在生活中学作文》7200字

憧憬中学生活作文500字_《在生活中学作文》7200字

时间:2019-12-20 09:21:22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在生活中学作文》7200字

在生活中学作文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作文是生活的反应,更是独特生命的旗帜,作文教学应该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作文。生活中到处存在着写作的资源,写作时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写作素材,多观察,多实践,多发现,多体验,感悟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生活的点点滴滴。让学生在实践、观察、发现、体验中作文,这样的作文才能体现学生的个性。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写作,教师要改变我们的作文教学理念,要把写作教学与育人结合起来,把作文的外延向生活延伸,早日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质。 关键词:生活  作文  作文教学  观察实践  体验发现

一、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作文,就是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是一个人能否较好地运用语文知识及其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衡量的重要尺度。”可见,小学作文教学对学生的发展十分重要。但是现今中小学写作教学,由于没有独立的作文教学时间,没有完整的作文教学体系,缺乏独立的写作教材等原因,小学作文教学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学生怕上作文课,怕写作文,提笔就头痛。很多学生不爱写,不会写,不想写,经常感到没东西写,无话可说。写作对他们来说苦不堪言。有些学生为了应付检查、考试,干脆抄范文,背范文,闭门造车现象屡见不鲜。教师怕教,认为写作是学生的天赋,好的学生不用教,差的学生再教也不会,对学生作文指导若有若无,草草收场。个别认真的,重视作文指导,但指导方法单一,重在教学生怎么写,怎样运用一些优美的词句,怎样谋篇布局,而轻内容表达,忽视学生的情感需要。分析当前小学生的习作,学生作文千篇一律,内容大都相似,写法相似,学生没有自己的语言,张嘴说别人的话,甚至模仿大人的语气,说一些老气横秋、虚情假意、言不由衷的话,以致失

去应有的童真童趣,失去应有的儿童生活气息,抑制学生个性的发展。“造成学生作文出现假、大、空、虚、套的现象背后,很大原因是学生对人生、对社会的麻木迟钝、自私冷漠,缺少对生活的观察、感悟。”[1]

如何改变这种作文现状呢?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说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孔子的话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可见,生活是写作的基础。七十多年前,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2]叶圣陶先生也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他还说:“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

[3]《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4]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是生活的产物,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写作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学生写生活作文。

二、生活作文的理念

贾志敏老师说过:“前苏联著名的作家高尔基没有跨进过大学的门槛,他把社会视作自己的大学,照样写成《我的大学》等光辉的篇章,成为不可多得的大文豪;我国的高玉宝文化程度很低,连小学也没有毕业,由于他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在人们的帮助下,也写出了曾经影响了几代人的《高玉宝》吗?由此可见,生活也是一个大课堂,凡事留心,就可以从中学到不少写作方法。”[5]

那么,什么是生活作文呢?由浙江嘉兴市陶研会朱建人等倡导的生活作文,重建写作与生活的关系,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在生活中学写作文,写反应生活的作文;并构建起写作与生活、与学生成长的内在联系,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主体性人格的形成,在作文中学会做人。从而建立起“学习通过写作”、“生活通过写作”的康庄大道。

依据“生活作文”研究对其基本内涵的界定,“生活作文”是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为作文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以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需要的一般写作能力为作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将生活与作文紧密连缀在一起,从拓展学生的作文视野与表达方式,鼓励学生真实而富有创造力地写出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体验与理解入手,关注和悦纳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写作意识与习惯,激发学生的写作内驱力,实现学生书面语言运用能力与其思维水平、人格修养之间的相互促进,和谐发展的一种作文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

三、在生活中学作文的教学策略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教授认为:生活作文的价值并非在于倡导,而在于大规模的实践,创造性的实践,去实现它,尤其是使教育活动更具有实践性。”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写作文,培养生活作文能力。

既然作文离不开生活,那么写作教学就要立足于现实生活,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从学生的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如何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写作呢?下面就来谈谈生活作文的一些教学方法。

1、从生活中提炼写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学生习作上一个大问题是提起笔来不知道写什么。

其实,学生写作,就是用笔描述生活中的事,歌颂生活中的人,抒发生活中的情。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再没有更可靠的预备方法……”可见,充实的生活积累是学生习作的起点和源泉。《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必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和语言材料。

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采集积累写作素材,建立一个写作素材仓库,要求每个学生备积累本,通过各种途径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从而知晓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素材值得去写。每周举行一次发现交流课,目的是把学生一周中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相互作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根据他人提供的素材,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回忆、思考、联想,把他人收集到的材料变为自己素材的一部分。在交流中教师要适时进行点拨,拓展学生的思路,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生活中有数不尽的新鲜事,以此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写作素材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地进行整理,让学生用简短的语言记录在积累本上:不仅要积累写事的,还要积累写人的;不仅要积累写景的,还要积累状物的。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讲究方法,做到归类积累,并持之以恒,做到常观察、善发现、会思考、勤记录。这样,学生写作时就不会再出现抓腮挠耳、愁眉苦脸的现象了。

2、在实践中作文

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生活是教育的大课堂。作文教学改革就是要引领学生走进社会和自然,在实践中学习写作。注重实践是陶行知先生“知行做合一”教学思想的真谛,它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谓“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有行动之勇敢,才有真知的收获。” [6]观察和分析能力需要在活动中培养出来,深刻的人生感悟来自手脑并用去接触社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所谓实践出真知,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尽可能地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让多彩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景物映入学生的脑海,丰富学生的感受与现象。例如在指导学生写《我的发现》,教师在课前就可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到大自然中观察熟悉的花、草、虫鱼,在自然中采风,学生兴致勃勃,写作愿望被激发。课堂上回忆自己的所见、所闻,自然能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我们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

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乡村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还可以组织学生亲自去做,去实践,去体验。如春天来了,让学生走出家门,到野外去踏青、春游,触摸春的脉搏,欣赏自然界的勃勃生机。秋天来了,让学生走进田园,体验秋的成熟,感受丰收的喜悦。要求学生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事情。在校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如中队活动,体育比赛,各种竞赛。平时还要组织学生开展社区服务,或调查访问。

教学中还要充分借助研究性学习,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培养他们接触社会、观察社会、并独立分析的本领。在组织学生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学会独立完成实践任务,逐步提高动手动脑能力。要让学生走入生活,培养解决生活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教学做合一,是以生活为中心,从生活中发生出来的困难和疑问,才是实际的问题,用这种实际的问题来求解决才是实际的学问。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如学会技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做了好事受到他人赞扬的欢乐;遇到困难、挫折时的懊丧;受到责难、误解甚至讽刺打击时的愤慨„„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

总之,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动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生活的丰富多彩,同时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

3、在观察中作文

观察对作文而言是智慧能力的重要来源。老舍先生说过:“„„身边有许多激动人心的新人新事,可是他没有仔细观察,人与事都从他身边溜走了。”所以在生活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观察中积累素材,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的值得观察的事物,教师要多引导,多提醒。不错过宝贵的生活画面,及时捕捉观察的对象。要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在生活中观察、感

知。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留心家庭中一些生活设施的添置,观察校内所熟悉的花草树木,观察校外的乡村田野„„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如民警指挥交通,退休老工人维持社会秩序,医生热情为病人治病,营业员服务周到,教师关心热爱学生,爷爷奶奶勤劳俭朴,叔叔阿姨尊老爱幼,同学之间友爱帮助„„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虫鱼鸟兽、日月星空、小河田野、瓜果蔬莱„„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如有一位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观察的。有一天遇到一场难逢的大雪,整个校园白茫茫的一片,他就领着学生利用各种感官去进行观察,体会。让学生先站在室内观察,然后走进雪中体会。上课了,学生仍兴奋得手舞足蹈、滔滔不绝地发表演说,争先恐后地叙述他们所看到的,所感到的。这种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头头是道的说话训练已在无形中达到了水到渠成的功效,然后他就让学生把刚才所说的话整理一下写下来,结果一篇篇精彩的小作文诞生了。

还有一位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观察。有一次,一位学生对她说起他家养的小狗看见他吃火腿,忽然不动了,眼睛盯着他手里的火腿,好像很想尝一尝,他便把火腿给小狗尝了一口,发现小狗吃得津津有味。她听了马上问:你怎么知道小狗吃得津津有味呢?你再试一次,仔细观察一次,把这个“津津有味”记录下来,好吗?结果这位学生写了一篇非常生动有趣的作文。

写作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挖掘生活。只有观察得仔细,才能熟悉生活,感悟生活。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有所感悟的事情,自然是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了。只有通过学生的双眼观察到的事物、体验到的生活,才充满了童真童趣。这字里行间流露的童真童趣,才是学生习作中难能可贵的东西。因此,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离不开对生活的仔细观察。教会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用心写出好文章。

4、在发现中作文

大雕塑家罗丹告诉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美,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客观地说,不是学生没有七彩的生活,而是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哪些生活适合写到作文中去,哪些生活值得写到作文中去。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特别需要注重培养、发掘学生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中美的能力。教师应要求学生走进生活时,经常积累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生活内容,这样学生作文时才有可能把一些适合表达真情实感的生活素材写进作文,才有可能把有价值的材料写进作文,才会有话可写,才不会说空话、套话、假话。我们要教会学生的是:(1)善于发现感人的细节;(2)能从平凡中看到不平凡,让每一个学生感知一个真理:任何伟大都是以平凡的面目出现在人们面前。优秀的作品之所以成功,只在于它捕捉到了人人都熟悉的事物后面的风景和亮点;(3)能从纷繁复杂的现象里理出头绪,发现规律,提炼本质。

5、在体验中作文

如果学生只是走近生活而没有走进生活,长期缺少对生活的个性化体验和感受,那么面对同一生活内容,学生的表达很有可能千篇一律,少有鲜活的倾吐;面对同一主题,学生选的写作材料也会千人一面。换言之,如果教师只强调观察和积累生活,忽视培养学生“珍视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的能力,文章就可能空洞乏味无个性。体验生活是作文新课堂的生活点。在作文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体验身边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使他们抒发真情,流露实感。

小学生体验生活的途径有两条,一是直接的现实生活,二是阅读书籍、观看电视电影等精神生活。目前,从学生作文总是缺乏真实、新奇、有趣的现状来看,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极为单薄,尤其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体验生活的机会更是甚少,因此,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与学生共同开发真实生活中的作文资源,利用学生喜爱的活动,抓住学生爱玩的天性,提供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写作素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大语文教育体系,全方位开放自我封闭的作文教学状态,引导学生或与学生共同参与生活的体验,以获得真实丰富的

写作素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可以倡导学生多写游戏作文,因为游戏是低幼儿童最喜欢的活动,他们常常为某个游戏而乐此不疲,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日常生活看起来繁琐、简单,但无不蕴涵着深厚的情理。家庭生活是日常生活重要的部分,家庭是小社会,在这其中学生品尝了成长过程中的苦乐酸甜,也体味到了亲情的可贵。然而,许多学生认为每天都和父母接触,实在没有什么让人激动的事情。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包含着许许多多闪光的东西 。“三八妇女节”到了,一位教师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帮母亲洗一次脚,并观察母亲的神态、动作、语言,然后写一篇文章,第二天语文课上进行交流。第二天同学们带着自己写好的文章进行朗读,真可谓声情并茂。学生能细心观察、用心感受家庭中让自己动情的东西,体验亲情,积累写作素材,文章自然言而有物,真正做到了“我笔写我心,我笔抒我情”。

除了以上几种方法,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注重写好“日记”;积累书中优美的语言,让学生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抒发真情;更要重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当然,必要的写作知识也要传授给学生。

四、生活作文教学注意事项

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写作,我认为,现在首先要做的是改变我们的作文教学理念,“返朴归真”,回归生活。要把写作教学与育人结合起来,把作文的外延向生活延伸。我们要引导学生真正地走进生活,对生活零距离观察、体验、思考,厚积而薄发。这里的“积”绝不仅仅是指知识或作文技巧而言,它更多指的是生活阅历的积累, 对生命的领悟。生活的积累有多厚,作文的门就会有多宽。有了厚实的积累,诚挚的情感,向善的美德,敏感的心灵,学生才能领悟“我手写我心”的写作真谛,写自己想写的内容,思考过的内容,感受的内容,这样才能使文章真切翔实生动起来,而杜绝“假话”“空话”“套话”。

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对大千世界形成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我们的语文教师首先就要身体力行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少一些“理科式”题海训练,不能满足于作文技巧的灌输,而是要有计划地给学生们创造丰富

多彩的第二课堂,拓展他们的生活空间,真正做到“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在做中教”,从而辅导学生“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在做中学”。[7]学生的学习是不局限于学校,更不局限于课堂的。陶行知先生曾说,文字虽然重要,但不可离开生活去教,否则便是书呆子的教育。学生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随处都可学习,都可有所感悟,受到教益。在生活中学习,学生有充裕的思考时间,也有足够的思考空间,“如同一个鸟放在林子里面”。[8]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换句话说,写作之道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生活之道,如果仅仅局限于课堂和教材,局限于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学生就很难找到下锅之“米”。

作文来自于生活,但作文并不等于生活。 “生活作文”固然是以“记录生活”为特征,但不是为记录生活而记录生活,否则生活作文又会陷入“生活现象的无意义的言说”的泥潭,从而失去作文的意义与言语训练的良机。

总之,作文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写好作文,这样,作文教学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的习作离不开生活,生活同样需要写作。只有把作文与生活结合起来,学生写作时才不会感到茫然,无从下手,才会写出情真意切的习作,才能避免假、大、空、虚、套。生活有多丰富,学生的习作就多丰富。让我们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良好文风,从生活这本大教科书中汲取养分,使每一篇作文深刻、真挚、感人。让我们的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让学生观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用习作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让生活作文时时在,处处有,早日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质吧。

作文二:《在生活中学作文》4700字

在生活中学作文,这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种方法,而是一种理念,一种思想。纵观我国几十年语文教育的历史,作文教学始终是个大难题。时至今日,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越发膨胀的功利主义,已将作文异化为学生应付考试,获取高分的工具。作文教学远离学生的生活需要,与他们的精神成长无关,价值观偏离了正确的方向,致使学生作文成为一种纯技巧的文字游戏,毫无实际意义。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单一,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弊端种种,问题多多,作文教学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经30余年的探索和研究,积毕生的经验和教训,笔者以为,在生活中学作文,在阅读中学表达,此乃作文教学之正道。其中,重新认识作文的本质,厘清作文教学的目标,转变教学观念,是取得作文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

在许多人看来,作文只是教材规定的一项教学任务,是学生必须完成的一份作业。这实在是一种误解。众所周知,人是有语言的动物,人是生活在语言的世界里的。语言,不仅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更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从根本上说,一切语言活动都是人的精神活动,人的生命活动。古人云:“言为心声”。 《文心雕龙》里有两句:“心生而言立”,“情动而辞发”。可见,作文是与人的生命活动相联系的。作文,实实在在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存状态。人正是通过写作活动(包括说和写),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与人交流和沟通,从而参与社会,融入社会,使自己成为“社会人”的。所以,要问作文是什么?我的回答:作文,是流淌的生命。生命不息,作文不止。说话,作文,将伴随人的一生!

作文最本质的意义,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用叶圣陶先生的话说:“作文就为的是要写出自己想说的话” 。此乃作文的本意。《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叶老在1924年4月《作文论》中就曾说过:“语言发生的本身,是为着要在人群中表白自我,或要鸣发内心的感兴,顺着这两个倾向,自然会不容自遏地高兴地说。如果既不是表白,又无关感兴,那就不必鼓动唇舌了。”可见,作文是每个人生活的需要,生存的需要。作文的目的,就在于与人交流。我们认为,学生是为了学会交际而学习表达的。他们学说话,学作文,就是为了学会与人交流,将来参与社会,融入社会,使自己成为合格的公民。

作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我们认为,不是为了让学生写好一篇篇作文,而在于他们学习表达的同时,在思维、精神和人格方面得到自我丰富和发展。所以,我们要在进行说、写训练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品尝生活,感悟人生,净化心灵,完善人格,把学作文和学做人和谐地统一起来,最终达到通过“立言”来“立人”的目的。

我们倡导“生活中的作文”,主张在生活中学作文,其核心的基础理论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他的基本理念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要用生活来教育,要为生活而教育。他充分论述了生活中包含的教育意义,阐明了生活需要教育、教育必须作用于人的生活的辩证关系,他视“生活”为教育的源泉和中心。我们认为,这些基本理念对于当今作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改革,仍然具有现实的和深远的指导意义,理应成为改革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

以“生活教育”理论来认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可以用这样三句话来概括:生活是作文之源,生活需要作文,作文要为生活所用。生活是作文之源――这是我们研究作文教学的基础。没有生活,就没有作文。立足于生活,是作文教学的出发点。作文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他们的生活需要直接挂钩。教师更要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作文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拓展他们的视野,拓展他们的心胸。

生活需要作文――人生在世,谁都需要与人交流,与人沟通。要交流,要沟通,就靠说,靠写。作文是每个人生活的需要,生存的需要。生活需要作文,社会需要作文。要让每个学生意识到,作文是他们自己的需要,绝非是教师强加于他们的作业。

作文要为生活所用――语文学科的职责是教人学会运用语文工具进行交际。“工具”的生命价值在于运用。作文教学要以实用为宗旨,注重作文的实用价值。叶圣陶先生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就提出:“我谓实际作文,皆有所为而发,如作书信,草报告,乃至因事陈其所见,对敌斥其谬妄,言各有的,辞不徒作……”他又说:“所谓善写,非为饰美,务切实用,工作所需,生活所遇,咸能畅达,斯为善矣。”1958年5月9日,叶老又在《教师报》撰文明白无误地指出:“写东西,全都有所为。如果无所为,就不会有写东西这回事。”遗憾的是,叶老的这些正确主张,始终未能成为我国作文教学的主导思想。

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绝大部分教师往往只关心学生作文的内容,只注意写作方法的指导,却很少考虑甚至于是从不过问,他们的作文到底写给谁看?写了派什么用处?学生只是奉命而作,应付了事。于是乎,鹦鹉学舌,人云亦云,甚至于照搬照套,胡编乱造,就成为必然。这样的作文,为写而写,无病呻吟,又有什么实际意义?作文教学要想走出困境,获得新生,就必须坚持以生活为本位,以实用为宗旨,努力实现作文教学生活化。

如何实现作文教学的生活化?总结几十年之经验,笔者以为,采取以下四条策略,会收到良好效果。

1.以活动形式呈现,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活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生活方式。孩子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把原本枯燥乏味的作文训练变成一次有趣的作文活动,满足了他们最大的愿望,最为他们喜闻乐见。作文活动包括课内外,校内外的实践活动、读书活动、文体活动、社会活动等,让作文向生活开放与回归,如交朋友,玩游戏,做实验,剪报交流,收藏展示,采写校园新闻,为社区做实事……这样的作文课,他们怎么会不喜欢?

作文教学以活动的形式呈现,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把“实践”引入教学过程,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动口,亲身经历,在活动过程中获得各自的体验和感受,从而生成作文内容。这样,学生作文“无米下锅”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教师的责任在于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好各项作文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拓展他们的视野,拓展他们的心胸,让作文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带领他们徜徉在“生活中的作文”的广阔天地中。例如:《记录自己成长的故事》,从了解自己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的开始,通过调查、采访活动,生成作文内容,以自传体记录自己成长的故事。     2.强调作文的对象和目的,让作文变得有用。发挥作文的交际功能,注重作文的实用价值,是一种带有国际性的共同发展趋势。以实用为宗旨,是改革作文教学的灵魂。

斯宾塞是一百多年前的英国教育家,一次,小斯宾塞问爸爸,怎样写作文?斯宾塞让儿子从屋后的花园写起。儿子很听话,很认真地坐在花园里,呆了一个下午,却没有写出几行字来。写不出,怎么办?斯宾塞没有硬逼他。过几天,斯宾塞变了一招,让儿子把屋后的花园告诉自己最喜欢的朋友,希望他看了以后想到这里来玩。

小斯宾塞果然重新开始了。这一次,他写得很顺利,把花园里有什么树,什么花,什么时候最好玩,全部写了进去,仿佛不如此,他的朋友就不知花园有多美,多有趣。用斯宾塞的原话说:“读完儿子的文章,我深深地被感动了。原来花园在小斯宾塞的心里,完全是一个快乐得如同仙境一般的地方。” 可见这篇文章写得有多好了。

读到这里,笔者陷入了深思:为什么同一个人,同一个写作对象,前后反差竟那么大呢?前一次,小斯宾塞只是把描写后花园当作一项作业,一次任务,丝毫没有主动性;后一次,他写文章是为了与朋友交流,心中有了特定的对象,有交际的目的,这就产生了强大的内部驱动力,调动全部的潜能,全身心地投入写作活动,效果自然大不一样。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作文一旦与交际结合,就变成了学生生活的需要,就有了实用价值。作文怎样才真正有用?关键在于每次作文都要有特定的对象,要有明确动机,达到某种交际的目的。这样的作文才变得有用。因此,作文教学要让学生明确:作文写给谁看,达到什么交际目的?明确作文动机,写有用的作文。例如:《邀请朋友来做客》,把写邀请函、订活动计划、记录作客活动三篇作文,融入生活之中,让每次作文都有特定的对象、明确的目的,让作文真正为生活所用。

3.追求个性化表达,让孩子说自己想说的话。作文最重要的,是要说自己想说的话。只有个性化的表达,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才有实用价值。如果用自己的嘴说别人说过的话,或者说别人让你说的话,那是毫无意义的。

关键在于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提倡凡事独立思考。作文,是个体的体验,是个体的心灵创造,表达的是各人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独立思考,至关重要。作文指导中,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激活思维,打开思路上,尤其要变单向思维为多向思维,引导学生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和方向打开思路,千万不要求统求同,更不应用各种条条框框去限制学生的思维,束缚他们的思想。这种多向思维越活跃,学生的作文内容就越丰富,千篇一律的现象就会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例如,写名字的故事,可启发学生从以下不同的角度去了解、思考和构思:名字是谁取的,什么含义,取名的过程怎样,名字有无变化,用名字的过程中有没有弄过笑话、遇到过烦恼,小名又是怎么回事……考察家乡的桥,同样要打开思路,选择不同的角度。如,上海最古老的桥是哪一座,最现代化的桥又有哪些,外白渡桥的历史变迁是怎样的,九曲桥的造型如何别致,乡间小河上的石桥又有什么故事……

4.坚持“做、说、写”相结合,帮助孩子把想说的话说清楚。“做、说、写”相结合,是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和方法在作文教学中的具体演绎。我们秉承陶行知先生的主张,把“做”推到作文教学的首位,让“做”成为作文训练的根基和起点,坚持“做中教”,“做中学”,正确揭示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完全符合“活动――表达”的规律。

“做”――是指让学生亲身实践,直接参与,包括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调查访问,交流讨论等等。“做”,既可以在课前,也可以在课内;既可以是群体活动,也可以是个体活动。总之,要让学生“动”起来。“做”最大的作用就在于让学生亲身经历,获得体验,在“做”的过程中生成内部言语,直接感知到要说要写的内容,即逐步生成作文内容。

“说”――这是语言训练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就是把心里怎么想的,用有声语言说出来,展示思维过程,即实现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语言的转化。其间至少要做两件事:整理思维,选择词语。这样,原本跳跃性强、时断时续的内部言语,一经嘴巴说出来,就得到了修正、补充,变得连贯起来。

“写”――就是由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书面语言要求最高,最完备,最准确,不但要连贯,还要规范。在这第二次“转化”中,要求思维更严密,更斟字酌句,力求完善。坚持“做、说、写”相结合,实现语言训练的“两次转化”,如此循环反复,学生语言水平,自然得到大幅度提升,至少做到“文从字顺”、语言清通。实践证明:“先想好再说”、“先说好再写”,坚持思维与语言发展同步,完全符合儿童语言发展规律,确能有效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例如:《送给朋友的画》。为了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开展相互作画,赠画活动。通过作画、送画,体现“做、说、写”相结合,实现语言训练的“两次转化”,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

必须指出,真正要帮助学生过好语言关,还得靠阅读教学,靠阅读教学的改革来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不是学课文,而是学语言,学表达。阅读课要完成语言积累,完成作文的基本功训练。这是作文的基础。作文课是运用语言,练习表达。到了要用的时候才学,岂不为时晚矣?这是以后要与大家讨论的话题。

作文三:《知识产权在我生活中》1300字

知识产权在我生活中

看着窗外昏暗的天气 , 雨还在不停地织,心情又低落了几分。她们会接纳吗?

“若亚,怎么,还在想你的书么?这件事已经过去了两个月了啊,别傻了,他们怎么会用你一个毛丫头的作品呢?走走走,今天陪我去买几件衣服,下周再陪我去买几本书!”

对,我只是一名中学生,我的《逊色》怎么可能被出版社接纳?可是 ,这毕竟是我第一次发表的作品啊!我怎么可能不去心急?算了吧,等自己的文字再优美一点,语言再煽情一点 ,再去想这些事吧。

在大街上看着人来人去,她们的笑脸,再次把我的心情荡回了低谷。也罢,连一篇文章都没有被采纳过,还想一步登天——直接出书,算了吧。回到家,走过家门前的那个墨绿色的信箱,我还是忍不住打开了它——我一直都多么希望里面有一封信来告诉过我,“您的作品已经被我们采纳”了。可是,信箱里面依然空空如也,只有蝉,在嘶哑的吼着。我的确太不自量力了!竟然想出书!好,从此以后这件事就过去了!什么也没有发生过!我暗自想着。

“若亚!你这个懒虫!你看今天太阳多好呀,而且上周不是也答应了我陪我去买书吗?快点下楼!”匆匆忙忙的下了楼,小染一脸阳光的看着我,等着我下楼。一路上笑着,来到了书城。书城那股熟悉的气息,让我的笑容彻底的绽放在了脸上。“今天书城挺热闹的,好像是有签售会。”小染踮起脚看了一会儿自信满满的对我说,可是话刚刚说完,她便不好意思的接了一句“若亚,对不起啊,我又不小心说了这些话,让你伤心了。”“呵呵,没事,这些已经过去了。走吧,去看看签售的这本书!”好不容易挤进了人堆,买到了书,还没有让那位作家给我签了个名字,又被挤出来了。算了吧,我看着密密麻麻的人头,拉着小染走完了阅读区。“咦,若亚,你看,这本书的名字也叫《逊色》诶!”小染一脸惊讶的说。不过更惊讶的是后面,书的内容,和我写的一字不差,这,分明就是我的作品!一时间,我感觉整个天都塌下来了。我在无数个夜晚坐在电脑前字字推敲,就是为了这本书。我在无数个下午,望着墨绿色的邮箱愣愣发神,就是为了这本书。我也了这本书付出了多大的心血,只有我才知道。可是,这一切竟然变成别人炫耀的资本了!我仿佛隔着人海看到了那位顶替我的作家在那里大谈他创作的历程,泪水涌了上来。

我都不知道我是怎么回到家的,我只记得那几天没吃多少东西,一直在流泪。我不知道怎么维护我的权利了。“若亚!快出来,快出来!我要带你去一个让你惊喜的地方!”于是这样,我被小染拉到了一个地方——“3.15,您的权利日”。对呀,我怎么没有想到拿起法律的武器呢?我急忙拨通了热线电话。“请问,什么是知识产权呢?”接线员耐心的给我解释着 “知识产权的独占性,即只有权利人才能享有,他人不经权利人许可不得行使其权利。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产权,它是指智力创造性劳动取得的成果,并且是由智力劳动者对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种权利。这种智力成果又不仅是思想,而是思想的表现。”听了他的话,我恍然大悟,于是,我毅然的拿起了法律的武器。

我们很自然的胜诉了,而《逊色》也回归到了我的名下。在作者已完成的作品上擅自署上他人的姓名,他们侵犯了我的著作权。这场“著作权之争”,我赢了,赢得高高兴兴!可是现在社会,跟我一样被侵犯的作者们,又有几个能像我一样,夺回属于自己的著作权呢?想到这,我不禁看了看窗外。窗外的阳光让我把皱着的心舒平了,就让这世界像夏天的阳光一样明朗吧!

作文四:《我生活在烦恼之中,学生作文》700字

我生活在烦恼之中

滨州实验学校 七年级五班 高凯隆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唱起这首歌,想起这歌词,我的脑海里便回荡起小时候的无忧无虑,天真自在。

回到现实,却如此残酷,每天上上下下,繁琐的事情接连不断,我好像一个机器人,来回做这些事,敢问用在何方?哎呀,无疑是为了考试,我掩面叹息!但是作业接二连三的来了,现实果然不容人,该来的还是来了。

放学了,背着那沉重的书包,拿起那厚厚的字典,踏上回家的旅程,如此之烦。作业之多,不容小可,先复习半小时,便开始作业的章程。七点半到九点半,这整整两个小时的时间,全是如此。两个小时做完倒好,心无杂念,洗洗便睡;如若是写不完,后面的作业历程真可谓煎熬,不说“头悬梁,锥刺股”,拿着夹子拽头发倒是有。熬到那“三更”,也不洗漱,倒头便睡,直到东方吐白。

“快起来,别迟到!”哎呀,又在吼我了,还没睡够,就要起床,努力睁开朦胧的双眼,东方刚露出一丝晨光,有点冷意,厨房里传出妈妈忙碌做饭的声音。急忙穿衣洗漱,收拾书包。随有点饿意,但往往为了赶时间,胡乱抓两个馒头,啃两口,便背书包下楼,上学去。困意也未消减多少,躺倒车上,再睡一觉,也不过一刻钟。

当然在学校,也没什么好果子吃,有时不幸碰上个损友,那可惨了。戳戳这个,碰碰那个,本来就很烦,加上这么一倒腾,都不知道怎么形容此刻的心情。骂骂倒也无妨,可玩恼了便打起来,打赢便罢,

如若打不赢,本来就是烦烦相遇,又来个串通一气,别提有多烦!啊,这还不够,再碰上某节呆板无聊的课,因发言过盛被老师训一顿,又忘了拿某科作业……,我自横笔向天嚎:“呜啊!”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小时候的那些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是连起来可绕地球三圈的烦,我掩着面啜泣,却依然照旧。啊!此般烦何时了?此般烦何时了啊!

作文五:《作文:我在生活中学到了语文》700字

我在生活中学到了语文

语文在生活中是处处可见的。我们中国从古到今,语文就一直占着很重要的位置,比如:古代科举考试,现代的实验报告书,重要的会议记录……如果生活中没有了语文,那么就没有了笔、书籍、纸……这,这将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啊!

语文,生活中常见的名词,它为人类造就了科学的新世纪,是人类成长的一大步!ﻩ ﻩ小 荷 作文网

在语文的海洋中总会有那样几个字、几个问题难倒你,可见人的一生当中都是在语文中度过的。

很久以前曾被两个小孩难住了;铜钱上课满了一个个文字;古人科考,试纸上铺满了大大小小的古字;现代人要经历考试、解题、研究、推理、计算,那么,这些难道不是语文吗?

人类在不断地进步当中对语文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比如:古代科技、书籍和现代科技、文化书籍相比,不得不承认是有着很大的差距的。

在现代文化中文字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生活中一个人的品质,道德,都可以从语文水平的高低来衡量,就好像你没有了语文,社会就要把你淘汰掉。只有那些在语文上有造诣的人,才能在社会上扎牢脚跟。如何判断人的一生,就要从语文开始,语文将决定你的一生。

书籍也是语文中的一笔,有一句名言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我们由此判断,书籍是人类生活中一个辅助你的“垫脚石”它可以使你的人生更加充实,又充满乐趣的东西,何乐而不为?为什么总有人会抗拒它,毁坏它,大家都知道这个道理,树木是成就书的主要物质,树木牺牲了它自己,却总会有人把它拿来当“玩具”,书籍造就了人的一生,也破坏了人的一生。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激昂的诗集,委婉的音乐,完美的文字,这些都是语文!

语文就在我们身边!

作文六:《作文:我在生活中学会了乐观》600字

我在生活中学会了乐观

“万事开头难阿!”这句话正应了我现在的处境。学校刚刚开学,就在入学的前两个星期,我的倒霉事接二连三的来。当然,最使我头疼的是那张不及格的语文卷子。爸爸说,“带我到乡下散散心吧!”

天多么晴朗,我的眉头紧锁,总有一个个烦心事,在我脑中闪过……ﻩ ﻩ小 荷 作文网

到了乡下,是期盼已久的奶奶迎接了我,我没有迎上去,只在远处叫了一声:奶奶。因为我知道,我已无颜见江东父老。可奶奶并不见怪,径直走向厨房,白饭菜端了上来。

一顿饭总是那么快!饭后父亲带我到了一片种着向日葵的田地。

“孩子,你看这田地!”父亲指着那灿烂的金光,深情地说。

“怎么了?爸爸,你和它有仇吧!”

父亲没有回答,渐渐地,他的眼中闪出一丝亮色:“你看它向着太阳的方向,永不败落!”

我不再出声,父亲也在一旁盯着这金色天地。

从太阳升起到落下,向日葵永远那么自信,那么快乐!我感到时间已经不动了,整个世界也不动了。

然而,父亲突然说:“常向着光明快乐的一面看,这就是人生成功的秘诀!”他盯着面前数不清的小勇士,又把眼转向了我::“乐观,乐观!这犹如一根救生索,会把人从万丈深渊搭救上来!”

在我和这能救命的向日葵告别时,我们三个,一同露出了笑脸。

回去的火车,“突突”的叫着,而那倒霉事早就被我抛在脑后,丢在记忆的角落里了。时间仿佛是位雷厉风行的猛将,所向披靡于一切回想中的不快了。特有的异香从窗外缓缓飘入车厢,是那片金色的田野吧!

我轻轻地拨开了车窗。

指导老师:王阳

作文七:《[优秀作文]我在生活中学到了语文》800字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生活就如源泉,语文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着。”

秋雨绵绵,如同扯不断的丝、剪不断的线,望着眼前的细雨,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因为我被一个“拦路虎”困住了,几乎绞尽脑汁,仍然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头昏目眩、掩卷静思的刹那间,飞扬的思绪悄然勾起了我无尽的回忆。

前些日子,我们刚学习了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文中的“我”因一直有病,在爬上离悬崖顶还有三分之二路程的狭小岩石架后,“心惊肉跳”,“吓得几乎晕倒”,不敢再往上爬。最后在爸爸的引导劝告下,才勇敢地度过了难关,想到这儿,我不禁发自内心的感叹:是啊!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化为小困难,一个一个的认真地解决,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不仅如此,我还想到了曹雪芹在失意时写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爱迪生在艰苦试验的基础上,以自己的聪明才智终于发明了电灯泡,后来成为蜚声世界的发明大王;大作家霍金在重病时,医生告诉他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但他仍旧没有放弃写作,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的几个月,霍金编写了《黑洞》等作品。想到这,顿时一股暖流涌遍了全身,我的这些学习上的小小困难与他们相比,真是微不足道。于是,我重新审视自己的解题思路,反复推敲,一边画线段图,一边回顾老师上课时的例题讲解,困难终于被我克服了。

这件小事也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有些事不亲身体验,是无法真正认识它的,没想到语文对我们学习其它学科知识有这么大的帮助。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我们从生活中时时可以学到语文,只要我们处处留心,细心观察,放飞我们的想象,敢于创新,天长日久,你就会感受到语文仿佛浩瀚的大海,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力量,吸引着你前往……

夜深了,月亮偷偷地张望着大地,星星调皮地眨着眼睛,皎洁的月光给大地增添了无限的银辉。望着眼前的美景,深感语文在我们生活中静静地流淌,已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文八:《在生活中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2200字

地理是一门具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双重特性的学科,具有较强的生活衍生性。地理教学中有许多内容与人们的社会生产、日常生活及社会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的地理问题,地理知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同时,当今社会的许多热点问题,如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政治、战争等,也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我们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善于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也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而实现地理知识自身的价值。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充分利用乡土资源扩充地理知识 �

家乡的地形、土壤、河流、气候、风俗、历史等都可以纳入学习地理的大课堂。初中学生大多好奇心、求知欲望强,引导他们学会观察身边的生活,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自己的生活中,乡土地理正好能够担当此任。如学习“地图上的方向”时,我们可以画一幅学校所在地区的地图,以本学校为参照物来研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联系实际让学生指出学校周围的建筑物位于本校的什么方向等。然后,再让学生分别指出本校位于它们的什么方向。这样学到的“方向”是取自生活的,必然也能用于生活,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再如学习“昼夜长短的变化”,可以拿“夏天升国旗时已艳阳高照,而冬季却夜色未消”来对比例证;学习“主要的水资源”,可以用我们的自来水来自黄河来说明“河流水是主要的水资源之一”;学习季风,可以让学生亲自感受当时的风向,然后再比较冬夏两季的不同风向;学习“外力作用”,就可以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成因来说明原理。 �

二、开展实践活动,应用地理知识 �

当今全球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其迫使我们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关注家乡的生态。比如,在“水资源”这一节中,我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参与社会实践,开展参观、调查、考察等活动。这不是教师的授课技巧,而是生活给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学生,能做的只是给家长宣传,多植树种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懂得了享受:现在许多田地或家里种有花木。对栽花养草带来的环保效益,他们切身的感受是:原野绿了,水更清了,空气洁净了,心情好了。与此同时,人们的收入也增加了。种植花木把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很好地结合起来,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真是一举两得。 �

三、利用现代化的大众传媒�

看电视、听广播、上网、读书、看报是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这些现代的和传统的媒体所提供给我们的是包罗万象的信息,其中地理知识则处处有,时时有。因特网上有综合性的地理网站,如中国国家地理网站、中央电视台的国家地理网站等,有地理教育的专题网站,有人口、水资源、矿产、河流、环境保护等专题网站等,应有尽有,甚至连所有的地理专业名词都能在这里找到多条信息。我用“百度”搜索引擎搜索“矿产资源”,得到了724000多个相关的网页。学习地理知识最便捷,既省时省力又经济的方式就是上网畅游,这是地理人的首选。看电视是我们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电视也是一种很有效的信息媒体。许多电视台常常播放地理方面的节目,质量高,趣味性强。如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开心辞典、幸运52、探索与发现、人与自然、环球、天气预报、探索时代等,都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地理知识。 �

四、解析热点问题 �

关注国际时事,了解国内新闻不仅是一种生活时尚,同时还带给我们丰富的地理知识。地球是一个大家庭,关心世界上每天发生的事,就是关心我们自己。通过对当前国内外热点的背景、缘由、过程、发展趋势等的剖析从而了解发生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状况。如过去的5・12汶川地震灾难,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地震的发生地、时间、灾情来解析地震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并考虑为什么发生在这些地区,怎样抗震减灾。再如通过关注冬奥会的电视直播来学习时差的换算等。 �

五、发掘课外教学资源 �

长期以来,我们把课本知识作为唯一的学习资源,从而造成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任务。使学生的学习游离于生活之外,学生作为弱势群体被迫顺从学科专家的权威,变成了消极接受课本知识的“容器”,其结果只能是发展“知识”而不是发展人。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课本知识向生活知识拓展,使教学真正走入学生的生活。这也正符合新课程标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如果放弃身边丰富的教学资源而一味地照本宣科,那应该是舍本趋末,必然达不到“有用”。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联系,寻求多种支持,也是合理开发利用校外地理课程资源的重要途径。许多家长到过“新马泰”、韩国、欧洲十国旅游,取得这些家长的支持,把他们请进课堂,为学生讲述或展示(如照片)他们的所见所闻,我想一定比老师依据地图和课本夸夸其谈更具有说服力。 �

总之,要让学生通过各种生活渠道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应该说,学习对日常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从生活中学习地理是课改成功的关键。生活中的地理“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中的地理“真”,有利于培养学生情感;生活中的地理“实”,有利于体现知识的价值:生活中的地理“广”,有利于提升学生素质。地理教学必须联系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养分。 �

(作者单位:湖南省洞口县第四中学)

作文九:《让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学以致用》2400字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学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倘若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为学生设计生动有趣、喜闻乐见的可操作的学习内容,既可打开数学与生活的屏障,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又可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发展学生的数学技能。数学知识的获得离不开生活,“数学学习更离不开生活”。根据儿童的心理需求和教育教学的规律,要想让学生学习的轻松,知识掌握的牢固,只有让数学学习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再加之与生活紧密联系,才能真正掌握数学知识。脱离了生活的学习,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下面就结合我平时的教学,说一说我是怎样把数学概念放在学生生活实际中进行教学的。

一、从生活中发现概念的雏形

概念的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成功的教学经验启迪着每位教师,数学教学中若能把“纯粹”的数学知识与学生在日常生活的、熟悉的、具体的材料相联系,这样就有利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索新知的欲望。例如学习“百分数的意义”这一课时,教师出示了一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的数据:有一商场的衣服降价10%;五(3)班同学的体育合格率达98%;今年出口额比去年增长12.5%……让学生初步认知什么样的数是百分数,百分数的雏形也就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了,同时这样展示新知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想学百分数的热情。学生根据上述的材料提出一系列的问题: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怎样读,怎样写……有了这样的开始,再来学习“百分数”的概念就显得轻松、自然了。

二、在生活体验中,培养各种能力。

1、观察能力

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有利于学

生收集信息,又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如教学“圆柱和球”后,我让学生来个收集图形的大行动,找出生活是圆柱形和球形的物体,再比较各种物体的异同点。这样教学的好处是,迫使学生用书上所学的关于“圆柱和球”的知识,联系生活中熟悉的事物的感知,进行有选择地、有目的地收集,不仅使学生更好得掌握和了解圆柱和球的知识,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表达能力。

生活中有许多关于数学的知识,让学生将生活中捕捉到的信息说

出来,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活。

如教学“元、角、分”时,我让学生在课前去收集关于人民币的知识。在课堂上,大家讨论、交流、汇报了收集的信息,了解了人民币的种类繁多:有纸币,有硬币,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等不同面值;以及人民币的广泛用途等。

另外,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时”,我在课前布置了一个任务――收集生活中有万以内数的信息。同学们都积极地投入到准备中。课堂汇报时,同学们纷纷说出了所收集到的信息,如学校操场一圈的长度是250米,电冰箱的价格是2500元,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8米等等,信息包括了生活中各个方面,学生也很好地了解了万以内数在生活中的体现,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总之,数学教学应时时关注熟悉的生活素材,不断地沟通数学于生活的联系,使数学与生活紧紧相连,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培养数学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在生活实例中理解概念

当学生已经获得比较丰富的感性知识,基本掌握了概念的含义后,为了丰富知识的外延促进理解,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利用一些具体的生活实例,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活动和学习手段,来剔除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抽取其基本属性,帮助学生构建自己正确、清晰的知识框架。例如在学习“圆柱体的认识”时,当学生对圆柱体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教师可以出示一大堆实物,让学生找出哪些是圆柱体,再想一想,家里还有哪些物体是圆柱体。这样通过许多的实例,学生获得的感性材料更加充分了,形成的表象也更加鲜明,因而对于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和概括也更为明朗。三、以“实际问题”为练习目标

学生头脑中的数学知识,不能只停留在背诵、记忆概念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必要的训练和练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消化、吸收,以达到牢固、灵活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为此在这方面教师要潜心研究教材教法,从生活实际中寻找练习的目标,要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可以充分运用本班男、女生人数、小组人数之间的关系设计练习:男生占全班的27/56,女生占全班的29/56,第一小组占全班的1/8或7/56,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教师也可以开展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学习了“人民币的认识”这一知识后,可以开展一个“逛超市”的活动,这样不但起到了练习的效果,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四、让“生活”成为学生展示知识的舞台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获取知识,更要让他们能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在此得到张扬,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选择一些“生活”问题,让学习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创造性地解决。例如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之后,要求学生利用“轴对称“这种特性自行设计一个图案来布置本班教室,进行成果展示。这时学生的创新火花不断闪烁,创造出了一个个眼花缭乱的图案。在展示成果的时候,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更深刻的体验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总之,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注重生活,创新才能得以实现,生活才能得以新发展。生活永远是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离开了生活,创新就没有了生命,学习便失去了本应有的乐趣与生趣。

作文十:《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用地理知识》1000字

在我教的学生身上曾经发生这样一件事:有一次老师让这个学生到办公室“北面的抽屉”帮忙拿点东西,这个孩子到达办公室后站在办公桌前开始找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办公室的老师们都愣了,这个地理学习成绩很好的孩子在生活中却不会辨认方向!

在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知识的存在,家长们可以把基本的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教给孩子。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利用身边的媒体设备

上网已经成为最方便最快捷的学习方式之一,现代化媒体给我们提供的信息包罗万象,其中地理知识应用也很广泛。家长可以找一些有关地理方面的学习网站,让孩子在网上畅游地理长廊。还有一些地理Flash,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知识,学生玩得开心,学得高兴。类似“行政区划”“大中国”这样的课件很多,学生可以边玩边学。

在看电视的过程中孩子也能学到很多地理知识,这就要看你选择怎样的电视栏目了。像中央台的“动物世界”“探索与发现”“天气预报”“新闻联播”以及一些地方台都有很多好节目,看这些节目可以获取很多有趣而又重要的地理信息;当今世界的许多热点问题都与地理知识密切相关,如中国的钓鱼岛问题、菲律宾抢占中国海岛、西亚热点等等,这些都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家长可以以节目为契机展开讨论,引导孩子从中学习地理知识。

回归大自然,学习乡土地理

走进大自然,从中找寻地理知识,充分体现了生活中的地理的学习理念。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到各地旅游,在游玩中学习地理知识。孩子们好奇心强,家长可以通过登山活动让孩子了解当地的自然因素,再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这样他们就能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生活中处处有地理,调查一下当地的人口状况,观察一下地形、气候、河流、民族风情,都是学习地理的渠道。这也是我们所说的乡土地理。

只要我们家长能充分利用好身边的资源,在生活中渗透地理知识,拓展生活视野,孩子就有可能真正做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解答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在我们生活中,一些特殊日子,总有一些可以用地理知识来解释的,如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也和地理知识息息相关,家长要适时给孩子讲解其中的原理。

家长可以随时给孩子讲解地理现象,比如可以在下雨天给孩子讲解当地的主要降水类型,并了解世界的主要降水类型,同时了解其主要的分布地区。

再比如现在太阳能热水器应用到每家每户,可以让孩子通过观察太阳能的摆放角度了解不同纬度太阳高度角的关系。

(王桂玲 青岛市崂山区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