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节日范文 > 助残日 > 《《桃花心木》》5000字|桃花心木的感受20字

《《桃花心木》》5000字|桃花心木的感受20字

时间:2020-01-20 09:19:25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桃花心木》》5000字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桃花心木》是义教课标实验教材第十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散文。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文章借树喻人,文笔朴实流畅,寓意深刻。

本文所在组的训练重点是:“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课标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阶段阅读目标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拓展阅读面。”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自主意识、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逐渐增强。生字词可以在预习中自学学会。四年级接触过借物喻人的文章,对这种表达方法并不陌生的,但对物与人的连接点却难以理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正确读写“插秧、枯萎、依赖、锻炼、优雅”等词语,理解“莫名其妙、语重心长、基业”等的意思。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4.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种树人的用心,联系生活实际领悟作者受到的启迪,从而感受育人的真谛。

5.学习并运用“借物喻人”的表达手法。

教学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种树人的用心,领悟作者受到的启迪,从而感受育人的真谛;学习运用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并运用“借物喻人”的表达手法。

评价设计:

目标1:学生在预习中通过自学达成,上课初通过开火车读词、交流学习收获来考查。

目标2、3:当堂学习,并通过填空背诵、配音诵读达成。

目标4: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之后,通过小组展示来检测。

目标5:通过“小练笔”来检测达成情况。

课前准备:学生根据预习提纲进行自学。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存疑激趣。(3’)

1、揭题质疑:

(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散文名篇桃花心木(板书),齐读。

(2)第一次读课题时产生过什么疑问?对课文内容有过什么猜测?

(预设:桃花心木是一种什么样的树?课文主要写桃花心木吗?为什么以桃花心木为题?)

2、交流资料:

(1)通过课前预习,谁来说说对桃花心木的了解和认识?

(2)学生交流后,教师课件出示桃花心木的相关资料,做补充介绍。

课件:

桃花心木,常绿乔木,多米尼加共和国的国树,原产美洲,在中国有广泛种植。树形优美,高大挺拔。成年的桃花心木一般高过15到20米(有6层楼那么高呢)。具有天然美丽花纹,纹理细致,能抗虫蚀,适于制作车船、家具等,为世界名贵木材之一。因为木材有着淡红色桃花般的色泽而得名。

(3)小结:这种树的木材有着淡红色桃花般的色泽,所以有了这个好听的名字──桃花心木。

3、存疑激趣:

(1)树名由此而来,那么,以《桃花心木》为题的这篇文章是否在写桃花心木呢?大作家林清玄为什么以此为题呢?

(2)大家先别急着说,我们存个疑问,待课文学完后再来交流。

【设计意图】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容和读者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培养问题意识,既有利于理解文章,又能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重视自己写作中题目的确定。“作者为什么以《桃花心木》为题”这个问题,关乎本节课的重难点。此时存疑,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交流欲望,也给他们更多的探究空间。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5’)

1、检查字词

课件出示词语:

插秧 枯萎 依赖 锻炼 优雅 基业 幸而 一番 考验 膝盖 转化

莫名其妙 从从容容 无缘无故 语重心长 勃勃生机 狂风暴雨

(1) 开火车读,相机正音。

(2) 在读、写方面,最想提醒大家哪个字?

(3) 最想给大家讲讲哪个词?

(预设:莫名其妙 语重心长 基业)

2、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交流。

(预设:课文写种桃花心木的人种树的方法让作者感到很奇怪,作者询问了解之后深受感动,得到启示。)

【设计意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需要相应的检查激励机制来促成,而最有效的激励来自内心。字词的检查,以学生自主交流为主。经过认真预习,每个人都可成为一字或一词之师,在为同学讲解的过程中享受预习的成就感。长此以往,学生定会喜欢并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而快速浏览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是课标和单元训练重点的要求。

三、问题导学,感悟用心(15’)

1、那么,种树人的哪些做法让作者感到奇怪?他这为什么要这样做?

课件出示:

导学提纲:

种树人的哪些做法让作者感到奇怪?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1. 自主探究:默读课文,用“——”画出种树人的奇怪做法;用“----”

画出作者的疑惑;用“~~~”画出种树人这样做的原因。

2. 小组合作:交流探讨,完成表格,准备展示回报。

2、小组展示汇报学习成果。

(1)出示表格:

(2)在小组汇报过程中,相机出现相关的语句;小组同学之间或互相补充,或提出不同见解,或提出疑问;全班共同讨论完善表格。

3、同学们,如果你就是种树人,我就是作者,你能回答好我的问题吗? 别急,请各位种树人再精心地准备一下。

现在,哪位种树人来解答我的疑惑呀?

(1)师:你好种树人,你有时三五天,有时十几天才给树浇一次水,而且每次浇的量也不一定,到底该多久浇一次水,一次该浇多少啊?

(预设: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一次下多少?上午或下午?都是不确定的。种树人是在模仿老天下雨的不确定,使树木学会自己在土里找水源。)

(2)师:那么,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呢?

(预设: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

师:哦!我以为你懒呢!原来是故意模仿老天下雨这种不确定的环境,让树学会自己去寻找水源呢。

(3)师:如果你每天都来浇水,桃花心木该不会枯萎吧?

(预设: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师小结:我以为你忙,没有时间天天来浇水,原来也是有意制造老天下雨这种不确定的环境,让树木不依赖你,能独立自主地生活呀!你真是一位有心的种树人!

【设计意图】

新课标倡导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团体协作能力,在多纬互动的学习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共享。感悟种树人看似随意实则有心的奇特的种树方法,是本课的重点之一,但不是难点。因此,我大胆放手,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两个大问题,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合作探究时间,利用表格的清晰明了,模拟对话情境的创设,很好地完成了这一目标。

四、领悟写法,实践运用。(15’)

1、你的做法让我非常感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种树尚且如此,何况是育人呢!

课件出示: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1) 师配乐读。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饱含哲理的文字。】

(2) 这里的“不确定”指的是什么?(挫折,困难,打击……)你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挫折?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你谈的很好!

是啊,天灾人祸。比如,5.12大地震,多少孩子失去父母,多少妻子失去丈夫,多少健康人身体有了伤残。这都是生活中的不确定。

(3)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不确定,我们应该怎样做?“很少的养分”指什么? “巨大的能量”指什么?

(预设:不放弃很小的希望,勇敢地面对灾难,挫折,不怕困难,不要沮丧,要自立自强,发挥自己的潜能,充满自信地去面对。)

(4)种树人一番意味深长的话,让我悟出了育人的真谛,这是本文的点睛之笔,值得积累。自己练练;填空读(这样还会读吗?);背诵。

2、还记得刚上课时存起来的问题吗——课文为什么以《桃花心木》为题?课文只是在写种树吗?(预设:借种树喻育人——借物喻人)

(1)种树和育人有哪些相似之处呢?课件出示:

种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育人: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小结:看来,不论是树还是人,都要在不确定的环境中经受磨练,才能茁壮生长,这是种树与育人的神似处,也是借物喻人的连接点。

(2)我们四年级也曾学过借物喻人的文章——

《落花生》,借花生比喻什么样的人?

《白杨》,借白杨来赞美谁?

课件根据学生的发言出示段落:

落花生: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出来才知道。

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没有好处的人。

白杨: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人: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不怕边疆艰苦的环境,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

3、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自己的习作立意深远,让人回味。想不想试试这种写法?

(1)教师课件出示:小练笔:

1. 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这让我想起了-------------------。

2.最弱小的却是最强大的。一只小小的蚂蚁根本不可能搬动这块糖球,但是,当许多蚂蚁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的时候,就凝结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由此,我想了到了---------------------------------------------------。

学生说话,集体交流、评价。

(2)教师课件出示四幅精美的图画(梅花、小草、牛、荷花),并配有舒缓的伴奏音乐:同学们,这四幅图上分别有一种事物,哪一个事物触动了你的心灵,使你想到某一个或某一类人,有话想说?请在练习本上写一段话。

学生写话,集体交流、评议。

【设计意图】

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为此,本环节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领悟作者受到的启迪,进行背诵积累之后,重点放在“借物喻人”写法的学习运用上。“小练笔”以填空的形式当堂进行口语练习,四幅图的出示,则给了学生自由选择和发挥的空间。这既是对前面写法的迁移实践,又为课后提高难度的练笔做了铺垫。

五、推荐作业,课外延伸(2’)

课件出示:推荐作业:

1、仿照课文的写法,从身边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中,选择一个使你有所感悟的写清特点,以及从中得到的感悟。

2、阅读林清玄的其他作品。

课件出示:林清玄作品简介:

林清玄小学三年级就想成为一名作家,在17岁时就开始发表作品。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台湾、大陆、香港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华语教本,也多次被选入大学国文选,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

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桃花心木》《在梦的远方》《在云上》《心田上的百合花》《菠萝蜜》等。

林清玄散文集在线阅读网址:://.xiexingcun./linqingxuan/ 林清玄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老师这儿有他的几篇精短的散文,如《吉祥鸟》《活珍珠》《心田上的百合花》等,还有一部分他写的书和相关网站,希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欣赏。

【设计意图】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应该拓展阅读面。作业1是目标5的更高要求,作业2则是让阅读由课内走向课外,增加阅读量,体现大语文观。

六、板书设计

桃   花   心   木

林清玄

种树             不确定           育人

寻找水源                          生活考验

拼命扎根                          独立自主

长成大树                          努力成长

(借物喻人)

【设计意图】此设计突出了本文借物喻人写法中,物与人的连接点,具有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

作文二:《3《桃花心木》》800字

3、桃花心木

一、《桃花心木》作者(台湾作家 林清玄)。

二《桃花心木》的体裁是散文。写作特点是借物喻人。

三、主要内容:本文讲述了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生长,比喻人要在生活中经历风雨和磨难,成为意志坚强,有所作为的人。

四、中心:本文说明了人要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五、重点句理解:

1、不只是树,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这句话中的“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经得起生活中的风雨和磨难,才能成为意志坚强,有所作为的人。

2、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因为种树人来的目的就是让树木适应环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生长。如种树人所愿,桃花心木不会枯萎了,说明他种树成功了。

六、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莫名其妙——没有人说明其中的道理。文中指桃花心木枯萎,使人不明白原因。

2、从从容容——非常镇定,不慌不忙的样子。文中形容种树人了解树苗的生长,对树苗枯萎,一点儿也不惊讶,慌张。

3、语重心长——言辞诚恳,情谊深长。文章用来形容种树人的说话,表现出对人的真诚恳切和情谊深长。

七、近义词

优雅——高雅    汲取——吸取   锻炼——磨炼     依赖——依靠

八、反义词

优雅——庸俗     模仿——创新     枯萎——茂盛   依赖——独立

莫名其妙——恍然大悟  从从容容——慌慌张张

语重心长——轻描淡写  勃勃生机——死气沉沉

九、正音 空地() 膝盖()  模仿() 汲取()扎根() 拧(  )瓶盖  拧()毛巾

十、笔顺笔画

1、枯萎的“萎”字第八笔是(      )。2、锻炼的“锻”字第十笔是(      )。

十一、组词

番(  )  锻(  )  雅(  )(  )(  )翻(  )  缎(  )  勃(  )(  )(  )

十二、多音字

空                     散

作文三:《3桃花心木1》1400字

3、桃花心木(2课时)

主备人:李妮         班级:       姓名: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3、品读,感悟体验。

学习重、难点:

品读,感悟体验。

课时:建议两课时,也可根据学情划分学习内容

学习过程:

预习导航:

课文导读

《桃花心木》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课文借生活平凡小事给树苗浇水,喻深刻的育人道理——在不确定中,我们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我们会深化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在不确定中,我们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我们在阅读时,首先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边读边做批注,特别要针对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利用“批注式阅读”的基本方法,记录自己读书的收获,思考作者是怎样来写的。读书要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看法或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这才是最高境界的阅读,相信你能行!!! 一、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书写在下面。

二、 想想本文写了一些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可分为几部分?

课中探究

一、 针对预习预习导航的第二个问题,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然后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

二、 读第4到10自然段,这部分用了几次“奇怪”这个词?每次奇怪的是什

么?这部分是怎么写的?好在哪里?

课后达标

一、我能看拼音写词语

chā  yāng    kū  wěi    duàn  liàn   yōu yǎ zì zaì   bó bó shēng jī

(        )  (       )  (         )   (           )   (              )

二、比一比,组成词语。

萎(     )   汲(     )  赖(      ) 旦(     )    雅(       ) 委(     )   极(     )  懒(      ) 但(     )    稚(       ) 番(     )   锻(     )  炼(      ) 勃(     )    忧(       ) 翻(     )   段(     )  练(      ) 脖(     )    优(       )

三、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组是(    )

A、特别   优雅   偶尔   从容

B、收获   水原   考验    地表

C、膝盖   散步   旺盛   依剌

四、选词填空

感慨    感动    感触    感觉

1、他的一番话,使我非常(     )。

2、学习这篇课文,我(     )很深。

3、重返故乡,看到家乡的变化这么大,他(     )万千。

4、他弯腰种树的时候,(      )就像插秧一样。

特别     特殊      特困

5、李明是我们班的(      )生。

6、上级领导命令我们对他进行(      )照顾。

7、桃花心木是一种(     )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

依赖   依靠    依附

8、老人唯一可(     )的就是他的女儿。

9、凌霄花(      )在别的树木上。

10、不能让桃花心木苗养成(       )的习性。

五、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树         (        )的人          (        )的心 (       )的基业       (        )的树苗       (       )的能量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老师评价:

作文四:《3桃花心木》400字

3桃花心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自读自悟、合作解疑、联系实际谈感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作者借种树喻人的意图,懂得人应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养成依赖的心理。 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在品读重点语句的基础上,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     2、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同时训练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训练学生阅读时要有自己的见解。  课型:精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读林清玄的散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板书设计 种树人---- 桃花心木

浇水无规律 (树苗)----(人) 会找水源  生活考验 拼命扎根  锻炼自主„

作文五:《3桃花心木》2600字

3 桃花心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理解种树人奇特的种树方法。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及借树喻人的写法。

学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及相关资料

学生: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2.查找桃花心木的资料,通过资料了解林清玄,搜集并阅读他写得其他文章。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长大成才的桃花心木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树吗?谁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教师及时补充介绍:桃花心木,一种常绿乔木,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树高可达20多米;它的木材是世界名贵木材之一,色泽美丽,能抗虫咬,适合制作车、船、家具,用作绿化环境也非常好,它的种子榨出的油还能供工业使用。

2.出示“仅及膝盖”的桃花心木树苗。这株小树苗你们认识吗?谁也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3.将两幅图片放在一起,你们会产生怎样的疑问呢?(学生可能会问:这么幼小的树苗,看似弱不禁风,是怎样长成如此高大、优美、笔直的参天大树的呢?)

4.是啊,仅及膝盖的树苗是怎样长成参天大树的呢?这节课,我们跟随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一起走进《桃花心木》,去寻找答案。教师板书:桃花心木、

仅及膝盖、高大笔直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

三、自学指导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含义深刻的句子标画下来,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读音,及时正音,

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没有人能说明其中的道理。(            )

(2)非常镇定、不慌不忙的样子。(            )

(3)言辞诚恳,情意深长。(            )

(4)没有任何原因、缘故。(            )

(二)在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想表达什么见

解?

(2)说说种树人的哪些做法灵作者感到奇怪?

(3)指生朗读自己标画下来的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课堂练习

抄写生字词。

3 桃花心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句段,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2、联系学过的《白杨》想一想,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交流:种树人的哪些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对此,作者心中产生了那些疑问?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抓住重点句段,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2、联系学过的《白杨》想一想,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三、自学指导

(一)品读重点句段,领悟道理

1.在林清玄的记忆中,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它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可当看到它的树苗却仅及膝盖时,林清玄和我们一样也“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么种树人是怎样把仅及膝盖的树苗培育成苍天大树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划出有关句段。

2.学生汇报交流,种树人的做法:

⑴浇树间隔的时间没有规律,浇水的多少没有规律――“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三天,有时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的少。”

⑵浇树的时间没有规律――“种苗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⑶来的时候总会带补种的树苗,他好像事先就知道有树苗枯萎了――“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3.指导学生用疑惑的语气朗读种树人奇怪的举动。

4.面对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作者内心产生了怎样的变化?于是作者做了哪些猜想?产生了哪些问题?(学生以读代答)

学生回答的要点是: 作者的内心先是奇怪,后来是越来越奇怪,再后来是更奇怪,最后是感动。

5、种树人到底为什么这样做呢?

学生回答的要点是:

⑴树木生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像种青菜和种稻子,人们可以一直给它按时定量浇水,直到它们收获;在树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人们不可能一直按时定量给它浇水,因此,树木只有自己学会在土地了寻找水源,适应不确定的环境,才有可能长大成才。

⑵种树人没有任何规律的给桃花心木的树苗浇水,是在模仿老天下雨,给树

木创设“不确定”的生存环境。树木只有适应了这种“不确定”的生存环境,学会了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才会长成百年的大树。

⑶如果有规律的给树苗浇水,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停止浇水,枯萎的就会很多。幸存下来的,也无大抵御狂风暴雨的侵袭。

指导朗读种树人说的两段话,读出“语重心长”, 在读中感受领悟种树人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5.“我”听了种树人的一番话,为什么非常感动?

(1)让学生完成学习卡上的第二题,理解人的“不确定”是指生活变化无常,可能遇到困难或遭遇不幸,并联系课文和生活上的例子说一说。

(2)引导学生理解体会课文第14自然段的重点句子:“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就会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6.思考:“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学会了自己寻找水源、适应环境,自主的生长,这证实了种树人说的话是正确的)

桃花心木不仅不会枯萎了,而且长势良好,不信同学们看:课件出示图片,继而引出“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这句话。

7.教师小结:种树人不定时,不定量地浇水,目的就在于模仿自然规律,他善于创造自然的成长环境。让树苗在不确定中汲水成长,这样树苗自己就能够学会适应自然,并战胜自然,最终寻找到适合自己存活的办法。人和树是一样的,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人更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从而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课文中的桃花心木一样,能够经得起生活的磨练,最后长成参天大树,长成栋梁之材。

四、再读课文,体会写法

深读课文,想想文章以桃花心木为题,仅仅只为了写树吗?

借物喻人:作者由种树想到育人,借种桃花心木来说明一个做人的道理。

五、拓展延伸,想象说话

假如你就是如今长成大树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想象

⑴如果我是一棵(茁壮成长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

⑵如果我是一棵(即将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

⑶如果我是一棵(已经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

板书设计

3、桃花心木

下雨不确定   扎根成才

经历风雨磨难  意志坚强有所作为

作文六:《3桃花心木》5200字

教材分析: 桃花心木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是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流畅、寓意深刻。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本文的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可让学生先自读,勾画出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并反复研读,仔细体会,然后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尤其重点体会课文以“桃花心木”为题,不是单纯地写树木,而是借树木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

学习目标:

1、会写本课6个生字,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能够读懂课文内容,但学生的阅读水平不高,不会在读中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独立思考,从而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学习重点是让学生“读、思、悟”。因此在教学时应将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结合种树及生活实际来理解种树人所说的一番话上。

课前准备:

教师:桃花心木图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查阅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文路。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领悟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揭题板书,齐读课题。

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有关图片和文字,补充介绍。

3、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课文以“桃花心木”为题写了些什么内容,就让我们一读为快。

【设计意图】: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对桃花心木这种树知之甚少,师生共同搜集资料,把丰富、厚实的信息引进课堂,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桃花心木写了哪些内容?

2、交流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检查指导生字新词的朗读。

(2)交流问题,小结:一种树——桃花心木,一个平凡但却古怪的种树人,蕴含着耐人寻味的道理。下面,就让我们捧起课本细细品味吧!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走入课文,初观其貌,提纲挈领,与文本的初次对话为下面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用比较简洁的话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桃花心木是一种什么样子的树?指名读一读。

3、朗读感悟并交流感受。随即抓住语言训练点:

(1)读出“奇怪”以语气展示心理变化。

(2)梳理文路

我:难以相信——奇怪——越来越奇怪——更奇怪——非常感动

四、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记生字词。

课堂检测: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比一比,组成词语。

萎(      ) 汲(     ) 赖(     ) 旦(     ) 雅(     ) 委(      ) 极(     ) 懒(     ) 但(     ) 稚(     ) 番(      ) 锻(     ) 炼(     ) 勃(     ) 忧(     ) 翻(      ) 段(     ) 练(     ) 脖(     ) 优(     )

三、给画下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或注音。

1、莫名其妙   (1)名字,名称。(2)出名,有名。(3)说出。(4)量词,用于人。

2、无缘无故   (1)缘故。(2)缘分。(3)沿着,顺着。(4)边

四、填入合适的词语。

(     )的树  (     )的基业

(     )的人  (     )的树苗

(     )的心  (     )的能量

五、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枯萎——(    )  依赖——(    )  优雅——(    )

六、在括号里写出带下划线词的反义词。

1、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    )的树。

2、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   )

3、树苗就会养成依赖(    )的心。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受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理解“难以相信”,体会作者对桃花心木成长的感受

1、看似若不经风的小树苗,竟然长成如此高大笔直的参天大树,这怎么能

让人相信呢?作者同我们一样,不敢相信这个事实。在第1、2自然段中找出描写让作者这种感受的句子。

2、生读:所以当我看到桃花心木仅及膝盖的树苗,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3、指导朗读第1、2自然段

这种感受是在看到过成长起来的几丈高的桃花心木,看到了仅及膝盖的柔弱树苗情况下产生的,所以,怎样读才能表达作者的强烈感受呢?(读出桃花心木高大、弱小巨大反差,体现作者强烈的感受。)

【设计意图】:把学生上节课由看图片产生的感受迁移到作者看到树苗产生的感受,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我”“难以相信”的情感。通过朗读,学生又多次与文本对话,更能让学生感受到作者“难以相信”的强烈感受和体验。

(二)学习第3——11自然段

理解重点词语,感受作者的对种树人育苗的与众不同产生的心理变化 。     作者产生了疑问:桃花心木怎样长成参天大树的呢?难道种树人有什么诀窍吗?于是,作者从种树人插秧开始,对种树人进行了仔细的观察。默读3~11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观察的。

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作者不但没有解开心中的疑惑,反而又新生了一个又一个谜团。看看这是些什么样的谜团。

1、谜团一:“奇怪的是„”

奇怪的是什么?

2、谜团二:“越来越奇怪”

对什么越来越奇怪?

3、谜团三:“更奇怪的是”

更奇怪的是什么?

4、指导朗读3~7自然段,体会作者一疑未结,又生多疑的疑惑重重的心理感受 。

5、作者自己在寻找答案。是种树人太懒吧?“有时那么久才给树浇水”。(生回答:不是)说出理由。(结合“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

是种树人太忙了吧?(生回答:不是)说出理由。(结合“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

6、师生接读8——10自然段,体会作者渴望找到答案的急切心理。

7、作者不断地观察,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产生困惑,想象一下,当一个又一个困惑让作者困扰的时候,心情会是怎样?(生:开始平静,渐渐的会寝食难安,焦急、焦躁不安)这种感受实在难以忍受,终于,作者再也忍不住了,当作者见到种树人的时候,会怎样发问呢?(像放连珠炮一样;迫不及待;一股脑儿)

8、师生对读,速度要急促,把所有的疑问一气说出来,释放压抑在心中很久的疑惑情绪。

【设计意图】:读书贵在生疑。让学生抓住作者心中的疑问,带着这些疑问学习课文,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更深刻的体会到作者的感受。

(三)学习第12、13自然段。

理解“不确定”,体会种树人的话。

1、一个个谜团化作了这样一连串的问题,种树人听了这一连串的问题,怎样回答的?自由读第12、13自然段,读的时候,注意种树人说话的神态,并用笔画出问题的答案。

种树人开始“笑”的是什么?(生回答:笑他没有种桃花心木的经验;笑他爱思考、爱问问题)后来为什么又“语重心长”?(理解“语重心长”种树人这样做,为的是让小树苗能够长成参天大树。“语重心长”这番话是种树人多年的经验,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可以表现出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的良苦用心。)

2、指导朗读,深入理解

3、作者从中找到答案了么?答案是什么?

问题一: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

答案:——

问题二:多久浇一次水?

答案:——

问题三: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

答案:——

问题四: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

答案:——

理解“不确定”,作者最开始看到桃花心木苗时产生的疑问:桃花心木苗怎样长成参天大树的呢?终于有了答案。(懂得桃花心木苗是在不确定中寻找水源,拼命扎根,才长成参天大树的。)课文学到这里,想问大家,当我们再看到几丈高的桃花心木的时候,又会有什么感受?(油然而生一种敬佩之情,因为这些桃花心木不怕狂风、不怕暴雨、不怕干旱,他们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顽强地、努力地生长,这种品质令人敬佩)眼前几丈高的桃花心木的成长,不由得让我们想到了种树人。你想对种树人桌些什么呢?(感受种树人的良苦用心。)

4、再次感情朗读,深入理解课文

(四)学习14自然段,体会作者感悟到的道理。

1、   种树人朴素的话语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让我们受益匪浅,作者听了种树人的话,更是领悟到了深刻的道理。  多媒体课件出示:“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2、默读,启发思考:同学们能理解吗?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所了解的名人事例来体会句子的含义,有困难的地方可在小组里展开讨论。

3、交流汇报:  (由于学生阅历尚浅,教师可通过课件简单补充张海迪等人的事迹,以加深学生对此段话的理解。)

4、小结引读:这段话,作者由树的成长想到了人的成长,多么富有哲理啊!你们喜欢吗?那就请你有感情地读读吧!

5、还有什么也让作者感动?(种树人。有种树人想到了教育者。教育者包括:老师、父母)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者?

引导:

① 联系父母的教育方式,你想对自己的父母说些什么话吗?

②联系老师的教育方式,你想对自己的老师说些什么话吗?你认为自己在生活这方面做得怎样?该往哪方面努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体验小组交流、集

体交流。)

③联系自己的生活方式,你想对自己也说句什么话吗?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努力拉近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或补充典型事例来与文本再度展开对话,使原来远离学生的深刻道理变得鲜活生动,真实可及。

二、回归课文,深化感受

1、种树人的一番话,给了作者,也给了我们不少启示。而当初仅及膝盖的树苗,如今又怎样了呢,课件出示——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2、假如你就是如今长成大树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说些什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感受:对种树人说„„;对已枯萎的同伴说„„;对一起成长的伙伴说„„;对前来散步的人们说„„)

3、总结:同学们,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考验,屋檐下的小鸟飞不上广阔的蓝天,在逆境中自强不息,是成才的一条通路。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对文本的感悟,不仅充实、升华了文章主旨,也使课堂焕发出蓬勃的个性风采,闪现着灵动的智慧之光。

三、总结升华,学习写法

1、这篇课文仅仅是在写桃花心木吗?作者分明是借事喻理啊!

林清玄通过一件寻常的生活小事,让我们感受到,在生活中、不确定的环境中要独立地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请你课后模仿作者的写法写2句话:

在不确定中,我们„„

在不确定中,我们„„

在不确定中,我们„„

这样的人生哲理我们不但要念在嘴里,记在心里,更重要的是要转化为我们的行动,成为我们成长的力量。祝愿我们的同学都能像桃花心木苗一样,茁壮成长。

【设计意图】: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引导学生不仅要懂得在“不确定”环境中经受考验,克服依赖性的道理,而且还要在生活中去体验,在体验中感悟,使自己长大成为有用的人。

板书设计:

桃花心木

种树   找水源     拼命挣扎   百年大树

借 物 喻人       做人   经受考验   独立自主   社会栋梁

育人   遵循规律   提供机会   循循善诱

课堂检测:

一、读课文,把种树人回答作者问题的话概括起来简述。

例:问: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

答:模仿老天下雨,时间不确定。

1、问: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

二、按要求改写句子。

(1)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改陈述句)

(2)他在老家屋旁的空地上种了许多桃花心木的树苗。(改“把字句”)

三、课内阅读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1)“语重心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种树人讲的这番话有三层意思:A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我”从种树人这番话中悟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你读了这篇文章,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七:《桃花心木2》1000字

学后疑惑:在收获的同时,我还有疑惑要与同学和老师交流:

疑惑一:

疑惑二:

挑战自我:如果你学有余力,可以尝试完成以下内容。

1、把含义深刻的句子背下来,让它时刻提醒自己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依赖别人,努力生长。

2、结合实际谈一谈自己所悟出的成长的道理。

四、(一)拓展阅读

南瓜的力量

在美国麻省Amherst学院曾经进行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试验。试验人员用很多铁圈将一个小南瓜整个箍住,以观察当南瓜逐渐地长大时,对这个铁圈产生的压力有多大。最初他们估计南瓜最大能够承受大约500磅的压力。

在实验的第一个月,南瓜承受了500磅的压力;实验到第二个月时,这个南瓜承受了1500磅的压力,当它承受到2000磅的压力时,研究人员必须对铁圈加固,以免南瓜将铁圈撑开。

最后当研究结束时,整个南瓜承受了超过5000磅的压力后瓜皮才产生破裂。

他们打开南瓜并且发现它已经无法再食用,因为它的中间充满了坚韧牢固的层层纤维,试图想要突破包围它的铁圈。为了吸收充分的养分,以便于突破限制它成长的铁圈,它的根部甚至延展超过8万英尺,所有的根往不同的方向全方位地伸展,最后这个南瓜独自地接近控制了整个花园的土壤与资源。

由南瓜的成长想到人生。我们对于自己能够变成多么坚强常常毫无概念!假如南瓜能够承受如此庞大的压力,那么人类在相同的环境下又能够承受多少的压力?大多数的人能够承受超过我们所认为的压力。因为你拥有比你想像中大得多的潜能!只要像小南瓜一样将绑住你的铁圈挣脱,就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你!

1、研究人员最初估计南瓜最多能承受磅压力,实验证明整个南瓜承受了超过      磅的压力,因为                                          。

2、概括每自然段的意思:

3、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相关链接

林清玄当代作家,台湾高雄人,1953年生,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1973年开始散文创作,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等。1979年起连续7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

五、板书设计:

3、桃 花 心 木

种树人---- 桃花心木浇水无规律

会找水源  生活考验

拼命扎根  锻炼自主

长成大树  努力成长

(种树喻育人)

六、课后反思:

学生学习本篇课文,明白文章中蕴含的道理:要在刻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的自主自强独立生存道理。

作文八:《3桃花心木(1)》1600字

课题:3 桃花心木

教学内容: 课后回忆     3 桃花心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1、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

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学生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

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教法学法:

感悟法。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

语。

2、了解桃花心木,通过句子的品读,感受种树人的奇怪。

3、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流程

一、揭示课题,展示资料

1、教师板书,全班读课题。

2、了解作者相关资料。

林清玄,当代作家,台湾高雄人,1953年生,毕业于台湾世

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

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1973年开始散文创作,主要作

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鸳鸯

香炉》《金色印象》等。1979年其连续7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

学奖。

3、 教师出示桃花心木的图片,指名反馈搜集到的有关桃花心

木的资料。桃花心木,常绿乔木。树皮淡红色,春夏开花,花白色,蒴果大。原产南美洲,中国南部有栽培。木材

色泽美丽,能抗蚀,适于制作车船、家具等,    4、教师导读,课文中是怎样介绍桃花心木的呢?请同学们自

读课文,找出有句子。

二、学生自读,整体感知

1、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2、指名反馈。

“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从前老

家林场种了许多,已长成几丈高的树林。”

“所以当我看到桃花心木仅及膝盖的树苗,有点难以相信自己

的眼睛。”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

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3、教师引导:自由读这些句子,从中找出最能体现桃花心木

特点的词语。

4、指名反馈。(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优雅自在、仅及膝盖)

5、教师导读,学生说: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优雅自在、

勃勃生机的是长大了的( );而仅及膝盖的则是( )。

6、设置疑问,鼓励探究文本:同学们,一株仅及膝盖的桃花

心木怎么长成树形优美、高大笔直、优雅自在、勃勃生机的参天大

树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三、了解种树过程,品悟“奇怪”。

1、自读课文,画出有关描述种树人种树的语句。

2、集体反馈。

(1)“树苗种下以后,他常常浇水。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

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

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2)“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3)“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3、教师:同学们,读了上面这些语句,一个词语深深地烙在

我们的脑海里,也烙在了作者的心里。那就是----(指名回答:奇

怪)

4、指名说说那些地方让你感到奇怪。

(1)浇水间隔的时间没有规律。

(2)浇水量没有规律。

(3)浇水的时间没有规律。

(4)来的时候总会带补种的树苗。

5、教师导读:看到种树人奇怪的举动,请同学们用疑惑的语

气读出种树人举动的奇怪。

6、教师:看到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作者疑惑重重。找出来读

一读。

7、指导学生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

(1)“但是,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

(2)“但是,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

(3)“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

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该不会枯萎吧?”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是啊,别说作者了,老师也觉得这一切真是太奇怪

了。解铃还须系铃人,下节课,

作业设计:

1、认真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中提出的问题,在文中作批注。

板书设计:

作文九:《桃花心木_1_》800字

《桃花心木》第二课时导学案

主题:桃花心木     主备课人:刘飞        时间:

学习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理解种树人说的话的意思,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受到启发。

2、有感情朗读课文,摘抄有启发句子 学习 重点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弄明白种树人不按规律种树的原因。 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1、听写本课词语。 2、种树人的奇怪种树行为有什么与众不同?为什么这样做呢?

二、自主探究

1、自由读课文,把种树人说的话找出来。

2、引导学生了解种树人说的第一段话。

3、如果种树人不这样做,又会有怎样的后果呢?

三、合作探究

1、树木的“不确定”,是指?人的“不确定”,是指?联系课文和生活上的例子说一说。在 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够?在确定中生活的人,则会?

2、“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

四、巩固练习与检测

1.《桃花心木》一课采用(      )的写作方法,用种树的方法、道理、经验来比喻(  ); 用树的成长来比喻(   )。

2树的“不确定”指树在成长过程中要经历的(  );人的“不确定”指(   )。     板书设计:

(树苗)----(人)

会找水源  生活考验

拼命扎根  锻炼自主(借物喻人)

长成大树  努力成长

作业设计:

一、在下面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画“——”。

转( zhuán zhuàn )化  一番( pān fān )  种树 (zhòng zhǒng) 倒下(dào dǎo)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依赖—             枯萎—

三、把下面句子中画线的部分换成一个成语。

1、他没有一点儿原因地向我发了一通脾气。(         )

2、太阳正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我眼珠都不转地看着。(         )

3、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       )

4、那本书我明明放在桌上,很奇怪,没人说出其中的道理地就不见了。(           )

四、人们喜欢用“花房里的盆花”来形容现在的独生子女,学完本文后,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教学反思:

作文十:《《桃花心木》》1600字

3《桃花心木》(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品词析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理清层次,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理清层次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 在现代作家中,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作品以他独特的风格越来越受大家关注。我们学过他的什么作品?(《麻雀的心》《和时间赛跑》),他的作品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很细腻、很清新„„)今天我们就一起分享他的一篇散文《桃花心木》。(板书课题:桃花心木)

2.检查预习:读拼音写汉字

wěi        jí               yǎ          duàn  liàn            枯(   )   (   )水      优(    )    (           )

lài             fān

依(     )      一(    )话

教师纠正字形:锻炼   赖,纠正读音:汲,了解字义。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交流:用一句话说说课文大致写的什么内容?(文章写的是一个人种桃花心木树苗的故事,我很奇怪,后来明白了道理。)

小结:了解课文大致讲了什么内容,在我们答题时候不容易偏离主题太远。

3.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事+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哪篇课文相似?(《钓鱼的启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4.同桌分自然段朗读,注意读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桃花心木写了哪些内容?思考怎么分段?

(“我”看到种树人的做法感到奇怪、听到他的解释,得到的感悟。)

2.理清段落,板书:

一(1~10)做法、奇怪。

二(11~14)道理。

三(15~16)蓬勃生长

【也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2)第二部分(3~10)】

(四)三读课文,了解桃花心木

1. 自由读课文,看看文中是怎样介绍桃花心木的,把有关词句划下来。 交流汇报,相机出示文章中描写桃花心木的句子:

“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从前老家林场种了许多,已长成几丈高的一片树林。”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指名朗读,概括特征——桃花心木是高大笔直的树。

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

看,这就是桃花心木(看图),让我们漫步在这桃花心木的林荫道中,把这美丽的桃花心木记在心中,齐读。

过渡:看到这些美丽高大的桃花心木,不禁让人想到它是怎样长成这么美丽的树?

(五)细读课文,了解种树过程

1. 带着问题,细细读课文3~10自然段,说说种树人哪些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

2.  交流汇报:

重点监控——奇怪

种树人的四个“不一定”:浇水时隔的天数不一定,浇水的时间不一定,浇水的量不一定,反正就是不确定。(板书:不确定)

(1)找出含有这个词的句子,读一读。指名读。

(2)理解“不确定”。

A.默读相关段落,思考:课文中写了种树人哪些“不确定”的做法呢?(简要概括种树人为什么要这样做?(画出相关语句)

B.集体交流。

C.再读读种树人的话,有了自己的思考以后,小组合作整理、提炼填表。(提出要求:以书上的语言为依据;语言简练;点要全。)

D.集体交流。

(3)总带树苗补种

小结:种树人做事不按规律,但却从从容容,令作者感到奇怪。

3. 默读,这一系列的事件,也使我的心理不断发生着变化,找出文中描写我心理变化的词语,体会一下。

文中“我”的情感变化是:奇怪——越来越奇怪——更奇怪——忍不住——感动。

4.朗读时要注意语气变化,自己再把课文朗读一遍。

(六)小结:

作者通过这些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文章哪段话讲了这个道理?找出来,试着说一说。

那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又是怎么把这个道理写明白的呢?下节课来学习

板书设计:

3    桃花心木

一(1~10)做法、奇怪。

二(11~14)道理。

三(15~16)蓬勃生长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