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课件合集 > 地理课件 > [《雷锋爱学习的故事》600字]

[《雷锋爱学习的故事》600字]

时间:2019-09-20 09:16:42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雷锋爱学习的故事》600字

雷锋爱学习的故事 (转)一天,在电影院里,电影还没开演。一个姓贾的小学生发现前排座位上有个解放军叔叔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书,觉得挺奇怪:电影马上就要开演了,怎么还在看书?小学生探头一看,原来是雷锋叔叔。雷锋是他们学校的校外辅导员。  “雷锋叔叔,这么一点时间,你还看书啊?”小学生非常好奇地问。 雷锋说:“时间短吗?我已经看了三、四页了。时间短,可是看一页算一页,积少成多嘛!学习,不抓紧时间不行啊!”雷锋问小贾:“你对学习抓得紧吗?”

小贾不好意思地答道:“不紧!”

雷锋亲切地说:“不抓紧可不好。你们在学校里学习,太幸福了。一定要认真地学。” 雷锋是一个汽车兵,有两件事他从不放松。一件是汽车上的方向盘,一件是毛主席著作。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人不吃饭不行,打仗没有武器不行,开汽车没有方向盘不行,干革命不学习毛主席著作不行。”

“有的人总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

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钻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现阶段的钉子精神内涵是十分丰富的,不过其本意还是积极向上的,什么是钉子精神?不仅仅代表挤和钻,更在深层次上阐述了成功的原因。钉子精神代表了事业目标和努力程度,钉子之所以能钉进木板,是因为目标小,力度适当。那么人在做事时候用这种精神来认真对待对成功有很大的帮助”

作文二:《名人爱学习的故事》1500字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与钱学森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 钱学森1911年12

月11日出生于上海,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大。1935年赴美留学,1938年在加

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著名专家冯?卡门指导下获博士学位。1943年,他与马林纳

合作完成的研究报告《远程火箭的评论与初步分析》,为美国40年代研制成

功地对地导弹和探空火箭奠定了理论基础。其设计思想被用于“女兵下士”探

空火箭和“二等兵A”导弹的实际设计中,所获经验直接导致了美国“中士”地

对地导弹的研制成功,并成为后来美国采用复合推进剂火箭发动机的‘北极

星”、“民兵”、“海神”导弹和反弹道导弹的先驱。

此后,钱学森又在超高速及跨音速空气动力学、薄壳稳定理论方面对航空

工程理论有许多开创性的贡献。他和卡门一起提出的高速音速流动理论,为飞

行器克服音障和热障提供了依据,以他和卡门名字命名的卡门一钱学森公式成

为空气动力计算上的权威公式,并被用于高亚音速飞机的气动设计。

由于他对火箭技术理论卓有建树,并于1949年提出核火箭的功能设想,因

而在当时被公认为火箭技术方面的权威学者。

1955年,钱学森冲破美国当局的层层阻挠回到了祖国,投身于创建中国

航天事业当中。1956年2月17日,他向国务院提交了一份《建立我国国防工业

意见书》,最光为我国火箭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同年10

月,他又受命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研究院——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第一

任院长。

接着,他长期担任航天研制的技术领导。在他的参与下,1960年11月我

国发射成功第一枚仿制火箭,1964年6 月29日我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中近程

火箭飞行试验取得成功。1965年钱学森建议制订人造卫星研制计划并列人国

家任务,最终使我国第一颗卫星于1970年到太空邀游。

在50年代初,钱学森把控制论发展为一门技术科学——工程控制论,为飞行

器的制导理论提供了基础。他还创立了系统工程理论,并广泛应用。

由于钱学森在中国航天科技方面的卓越成就,1989年6月,国际理工研究

所向他颁发了小罗克韦尔奖章;1991年 10月,我国政府授予他“杰出贡献科

学家”的称号。

-----------------

海伦·凯勒

有一本书,你们看过吗?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做《勤奋好学的故事》。这本书里面记载着许多名人刻苦学习的故事,我就讲一下里面其中的一个:海伦·凯勒相信大家都知道吧?她是美国的著名的女作家,她小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弄得她双目失明,耳朵也失去了听觉。当海伦七岁时,她的父母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帮助她学习。可是,海伦看不见,也听不见,怎么学呢?所以这位教师想了一个办法:先拿一个洋娃娃给她玩,然后在她的手心上,写上洋娃娃这个词儿,这样海伦就知道了什么叫洋娃娃了。因此,海伦很快就喜欢上这种学习的方法。从此以后,海伦就用这个办法学习,她一个一个地记,日积月累,她学会了不少的词。你可以想想,海伦作为一个又聋又瞎的孩子,她要克服怎样的困难啊?但她不怕困难,以惊人的毅力在学习、在生活,终于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作家。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好多了,不必再 “凿壁偷光”,更不必模仿“刺股悬梁”的做法,但古人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却值得我们好好学习,而且我们都是健康人,比海伦·凯勒强多了,只要我们学会不怕困难,不半途而废,刻苦学习,立志成才,就一定会成功。 文章不厌百回改

古今中外,精于修改自己文章的人是很多的。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曾反复修改七次。马克思宁肯把自己的手稿烧掉,也不愿把未经加工的著作遗留于身后。福楼拜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天,莫泊桑带着一篇新作去请教福楼拜,看见福楼拜桌上每页文稿都只 写一行,其余九行都是空白,很是不解。福楼拜笑了笑说:“这是我的习惯,一张十行的稿纸,只写一行,其余九行是留着修改用的。”

作文三:《古人爱学习的故事》800字

1,          韦编三绝 +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一位大教育家。他诲人不倦,有弟子三千人,还编著了不少书籍。 孔子好学,即使是年纪老了,仍然不放松学习。《易》是很难读懂的一部古书,孔子到了晚年才开始学习,而且对《易》很感兴趣,读一遍不懂,反复再读,直到读通、读懂为止。 孔子所处的年代,还没有发明造纸,当时的书是用竹片做成的,这种竹片,叫做“竹简”;古人用漆(代替墨水)在竹简上写字,再用皮带子(“皮带子”是一种柔软的熟牛皮做的)把一片片的竹简,像帘子似的编起来。相传孔子读《易》的时候,因为反复读、反复钻研,竟然皮带子都磨断了。断了一次,修好后,又磨断了,再断再修,前后断了多次,所以说是“韦编三绝”。 “韦编三绝”,后来成为一句成语,人们用它来称赞刻苦读书的好学精神。 “韦”是熟牛皮;“三”是多的意思,是虚指不是实指。

2,          司马光好学:

司马光幼年的时候,总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弟兄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去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一人继续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非常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注释:孔子读书见《韦编三绝》;董仲舒读书专心是指他讲学时放下帷帐,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

3,“三上”文章 :

钱思公虽然生长在富裕的家庭里,但很少有特殊的不良爱好。在洛阳时,曾经告诉他的下属,说自己一生只喜欢读书,坐着就读经书、史书,躺下时,头就枕在枕头上读小说,上厕所就看短小的辞赋,没有一刻时间丢下书本。我因此对希深(与钱思公同时代的人)说:“我一生中写的文章,大多在‘三上’完成,这‘三上’就是‘马上’、‘枕上’、‘厕上’。”大概只有这样更能集中思想写作吧!

作文四:《学习的故事》1300字

学习的故事

当一群大雁呈“人”字形从你头顶飞过,你是否从中知道秋天的到来?当你拥抱大海,你能否感受到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襟怀?的确,这些都不一定会是老师教给你的。因为,学习不只是学别人教给你的东西,我们还应当学会学习,学会从其它途径学习,学会主动学习。学会向大自然学习,你会获得无穷的力量。有时,我们会忽视那些微小事物,孰不知,那竟是我们学习的对象!你看那为生存而忙碌地寻找食物的蚂蚁,如芝麻大点,但它能够搬起重量是它三倍的物体,运回自己的巢穴中。假使让我们去承受如此比例的重物,有谁能做到呢?于是,我从中学到我们应当挖掘出自己最大的潜力,获得无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