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课件合集 > 历史课件 > 孙权劝学多少字_《15.孙权劝学.》5500字

孙权劝学多少字_《15.孙权劝学.》5500字

时间:2019-09-10 09:19:04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15.孙权劝学.》5500字

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及司马光的文学常识。 15、孙权劝学

2.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常见用法,学习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3.理解刻苦治学、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培养学生虚心接受正确意见,不断追求进步,努力读书学习的精神。

重点难点:1.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2.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前面我们学习了《伤仲永》一文,文章写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古人学习,才略有了惊人长进的文章,它就是《孙权劝学》。

2.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省夏县人)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为温国公。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他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编辑者。《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3.《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294卷,有考异、目录各30卷,约300多万字。编年体通史。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记载了从战国时期到五代十国时期共1362年间的史事。

4.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

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   229年称帝于武昌

5.吕蒙(178—219),三国吴国名将吕蒙,字子明。随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初不习文,后听从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快。鲁肃称其‚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蜀将关羽,占领荆州。不久病死。

6.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字子敬,临淮东城人。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读:先听录音,后查找不懂的字音,及不懂字词的注释。(同学自由上台板书,有不理解的,同桌可以相互讨论。)

提示:听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强调:卿qīng   岂qǐ   涉猎shè  孰shú  遂suì   邪yé   更gēng

卿今当涂掌事: ‚涂‛通‚途‛,道路的意思。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同‚耶‛,语气词)

卿:古代君称臣或朋友之间爱称,相当于‚你‛,这里指吕蒙。孤:古代王侯自称。

当涂:当道、当权。见事:认清事物。

涉猎:广泛浏览和学习。更:重新。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

辞:推托。过:到。就:从事。见:了解。

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济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孤‛,古代王侯的自称;今义:常为‚孤单‛、‚孤独‛等吴下阿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刮目相待(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刮:擦,摩。刮目:擦眼。相待:相看待。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2.对照注释,自读理清课文情节。(显示问题,允许讨论)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学——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大惊——结友)

3.概括情节: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有惊人的长进以至于令鲁肃叹服不已,并且与他结为朋友的故事。劝学-就学一论议-结友。    本文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

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话,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4.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5.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①‚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③‚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6.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①详写‚劝学‛、‚论议‛,尤以‚论议‛为甚;‚就学‛、‚结友’测一笔带过。

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论议‛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③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7.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难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见鲁肃当时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②‚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并不是埋怨鲁肃,而是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8.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谈谈两文内容、写法上的异同。《孙权劝学》和《伤仲永》两篇文章,从内容上看,都与学习有关,却恰好一正一反,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吕蒙接受孙权劝告,在繁忙的军务之余,读书学习,其才略很快有了惊人的长进,使鲁肃不得不‚刮目相待‛。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利其然‛‚不使学‛,后变得平庸无奇。   《孙权劝学》一文,以对话为主,语言描写生动。另外侧面描写也很突出,以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表现了吕蒙学有长进。《伤仲永》借事说理,生动具体地阐述了作者的才能观。文章叙议结合,道理蕴含在叙事之中。

三、合作探究:

1.课文在情节处理上的的特点:两个片段:孙权劝学、与蒙论议

(1)详写‚劝学‛经过,表现孙权的善劝。‚就学‛‚结友‛一笔带过。

(2)正面写‚劝学‛经过,侧面通过鲁肃与吕蒙‚论议‛后的惊叹、结友,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3)情节以人物对话为。

2.找出三位人物的对话,体会他们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孙权: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双重否定,语气坚决。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反问句,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先以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再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言辞恳切。】

鲁肃:感叹句。既惊讶、不解,又禁不住由衷地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吕蒙:反问句。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

3.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4.思考:孙、蒙对话和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请说明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5、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人物形象。

孙仲谋: 好学,关心下属,重视知识,善于引导

吕  蒙: 虚心接纳别人的意见,好学上进,学有所成

鲁  肃: 惜才爱才,重情重义,待人和蔼

6.孙权是怎样劝吕蒙读书学习的?

①必要性: 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②可能性: 卿言多务,孰若孤?

③现身说法: 孤常读书,字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劝说的效果怎么样?

鲁肃:书中多阅历

吕蒙:胸中有丘壑

★文中出现的两个成语: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

7.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①读书学习非常重要。(学习对成都的重要性) (开卷有益)

②求知可改进人的天性。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只要你愿意,就会成活,成长。  ③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 ④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腹有读书气自华)

⑤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⑥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四、课堂小结:

1.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

2.古今中外有许多劝人读书的名言、格言,请搜集这些名言,并围绕这些名言或格言,谈谈读书的重要性。

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世界。——高尔基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书籍是最好的朋友。当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永远不会背弃你。——赫尔岑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培根

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伏尔泰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 刘向

无论掌握哪一种知识,对智力都是有用的,它会把无用的东西抛开而把好的东西保留住。----达〃芬奇  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子。    ----- 约翰森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 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培根

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上一级,就更脱离畜生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书籍。   ——高尔基

身居陋室,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东坡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书到用时方恨少。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

3.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我们师生共勉‚穷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五、拓展迁移,加强训练。课外小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公曰:‚善哉!‛

注:①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②炳烛之明:点燃蜡烛的光亮

1.解释加红色词语的意思。 何:为什么     孰:哪一个

2.翻译划线句子。 我年纪七十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老了吧!

3.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抓紧学习。  板书设计:                 孙 权 劝 学         《资治通鉴》

力陈必要: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劝因)

孙权劝学提出目标: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学法)

现身说法:多事务、常读书大有所益   (作用)

先:辞学---军中多务学必有得

吕蒙治学后:就学---学有小成秉烛未晚

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鲁肃赞学印证变化

结友而别

教学反思:这篇课文,故事性趣味性很强,所涉及到的人物学生都耳熟能详。加之这篇文言文词句方面的障碍少,因此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不足之处:

1、文言词语、句子翻译,解释有点多,花费时间较多。应抓住几个重点词语与句式即可。尽量将这个环节换成检查提问,而不是逐个解释,过度重复。

2、分析文章内容时,问题设计的过渡性不强,联系生硬,应根据本文的行文线索,尤其是本文的主旨根据人物说话的心理、语气等,调整教学步骤,根据教学的重点,让课堂更流畅。

3、对课文的人物形象分析不够,,花的时间少,而且展开的讨论有限,没能展开来讲。对学生的观点做的评价不够全面。

作文二:《孙权劝学1》2200字

时间 教材内容

2016 年 月

第 1 课时

主备人 课 型:讲读课

15.孙权劝学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及司马光的文学常识。 2、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学习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重点、 难点 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学习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教学方法 1、朗读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2、联想拓展法 3、点拨教学法 课 时 2 课时 议 课前预习内容: 查字典,看注释,熟读课文。 并查阅司马光的有关资料。 预习检测: 掌握文下注解,解释加点字: 初,权谓 ( 对„„说 )吕蒙曰:“卿 ( 古代君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今 . . 当涂 ( 当道,当权 )掌事,不可不学!”蒙辞 ( 推托 )以军中多务 ( 事务 ) 。 .. . . 权曰:“孤 ( 古时王侯的自称 )岂欲卿治经 ( 研究儒家经典 )为博士 ( 当 . .. .. 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邪 ( 通“耶” , 语气词 )但 ( 只 )当( 应当 ) . . 涉猎 ( 粗略地阅读 ) ,见 ( 了解 )往事 ( 历史 )耳。卿言多务,孰 ( 谁 ) .. . .. . 若孤?孤常读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 ( 于是, 就 ) 始就学。 及 ( 到了„„ . . 的时候 )鲁肃过 ( 到 )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 ( 现在 )者才略, . . 非复 ( 不再是 )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 ( 就 )更 ( 重新 )刮 .. . . . 目 (擦擦眼 )相待,大兄何见事 ( 认清事物 )之晚乎!”肃遂 ( 于是,就 ) . .. . 拜蒙母,结友而别。 教学内容: (包括讲授新知、对学、群学的预设问题及点拨) 一、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三国故事中有“刘备借荆州,有借不还”的故事,想来大家 都很熟悉。后来,孙权、鲁肃都想要夺回荆州,终不能如愿。直到建安二十四年 (219)七月,刘备令守荆州的关羽率主力攻樊城,孙权一看机会来了,一面用计 迷惑关羽,一面命一个人为大都督,率兵袭取荆州。这个人把精兵隐藏在大船舱 内,命摇橹士兵穿白衣,伪装商人西进,然后出其不意急袭荆州.关羽率军回救 荆州失败,走麦城,中埋伏被俘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衣渡江之计。这个夺 荆州擒关羽厉害人物是谁呢?他就是吕蒙。(《三国演义》第 75 回“关云长刮 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 吕蒙,字子明三国吴国名将,初不习文,怎么会变得这么厉害呢?今天要学 教 具 备 多媒体 过 程

的《孙权劝学》会告诉我们这个原因的。 2、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这篇文章选自 《资治通鉴》 , 作者司马光, 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 (学 生自由发言) 说到司马光,我们对他

少年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们一起来 认识司马光(介绍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 ,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 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 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 宋神宗以其 “鉴于往事, 有资于治道” , 命名为 《资 治通鉴》 ,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用多 媒体出示 )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认读:先听录音,后查找不懂的字音,及不懂字词的注释。 (同学自由 上台板书,有不理解的,同桌可以相互讨论。 ) 提示:听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强调:卿 qīng ēng 2、对照注释,自读理清课文情节。 (显示问题,允许讨论)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学——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 表现)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大惊——结友) 3、请学生看课件显示图片分角色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提示:一组一个同学,由同学推选,一个复旁白部分,一个复述孙权的话, 一个复述吕蒙的话,一个复述鲁肃的话. (二) 读出自我,合作交流 议一议:本文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 “劝”的,“劝”的结果怎样? 学法指导:仔细揣摩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 (1)研讨学习要点一:孙权又是怎样劝学的?体会他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要求:精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来。 小组讨论: ①互相帮助,理解句子含义。 岂 qǐ 涉猎 shè 孰 shú 遂 suì 邪 yé 更g

(此时屏幕显示相关背景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特定文句的含义。) ②各组之间互相质疑,提问组有权指定某组作答。 学法指导:应联系背景理解文句含义。 提示: ① “不可不学! ”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 语气坚决, 不可置否, 向吕蒙指出 “学” 的必要性,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②“孤 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 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③“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孙权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鼓励吕蒙求学,可 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小结: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 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板书设计:

堂检测:

详见练习册

补备及反思: (包括当堂检测的问题反馈情况)

作文三:《15孙权劝学》5900字

十五.   孙 权 劝 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作品及相关资料,熟读课文,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积累文言词汇。

2.疏通文意,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理解精当剪裁的表达效果。

3.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4.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5.对比阅读,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的异同,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1.朗读法。可采用多种形式,如教师范读、学生练读,齐读、散读,分角色朗读等。

2.竞赛法。为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可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包括辨字音、析词义、翻译等,分步落实文言知识,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3.文言文五步阅读法。初读课文,正音正字;译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思读课文,理清文章背诵思路;品读课文,赏析本文言简意丰的对话美;悟读课文,体验反思。

4.比较阅读法。延伸拓展,通过比较《孙权劝学》与《伤仲永》,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开卷有益”的道理,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对自己的成长意义重大;敦促学生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虚心接受正确意见,努力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习掌握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用法,能够准确直译文章。

(2)揣摩文中对话,感受三位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体味其妙处。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教学难点:理解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体味这段话的情味。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已打印好的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设计: 从《三国演义》当中我们可以对吴国的大将吕蒙有一些了解,他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现在也有不少学生不好好学习,认为自己学不好了。这种认识是极端错误的。今天学习了《孙权劝学》后,你就会知道,你能学好。你也会认识到学习是多么重要,学习知识可以改变人,可以重新塑造人。不仅能提高工作能力,还能赢得赞扬,赢得友情。现在人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学识成就未来。”这话是很有道理的。让我们来学习《孙权劝学》一文。

2.作者及作品(让学生来说说自己查找的资料):

(1)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属山西省)涑sù水乡人,也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政治上他反对王安石的新政,力主祖宗之法不可变。

(2)吕蒙(178~219),三国汝南富陂(现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初不习文,后听从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学识英博”。

二.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

三.齐读课文。

四.默读课文及注释,准备口头解释下列词语。

五.生字注音;口头解释下列词语。

卿(qīng) 岂(qǐ)  邪(ye) 孰(shú) 更(gēng)

谓„„曰:对„„说。  卿:你  当涂:当道,当权。  掌事:掌管国家大事。 辞:推辞。  多务:事情多。  以:拿,用,介词。  孤:我。  岂:难道  欲:想要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为:成为,当。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邪:通“耶”,语气词。   但:只不过。   当:应当。   涉猎:粗略地阅读,不作深入研究。 见:知道,了解。   往事:历史。 以为:认为。  孰若:谁比得上;与„„相比如何。 遂:于是   就:从事。及:到了„„的时候。   过:到了。  才略:才干,谋略。   非复:不再是。  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更:重新。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何:多么。 见事:认清事物。 遂:于是。 附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多推辞。孙权说:“我哪里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博士呢!只不过应当浏览一些书籍,了解过去的历史。你说事多,比我如何?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补益。”吕蒙从此开始读书。等到适逢鲁肃到寻阳,跟吕蒙议论事情,大吃了一惊说:“你现在的才略,不是过去的吴下阿蒙啊!”吕蒙说:“士人离别三天,就应当去掉老眼光来看待,你怎么发现情况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才告别。

六.翻译课文,整体感知:

1.理清文章的结构:(1)孙权劝学(开端)(2)吕蒙就学(发展)(3)鲁肃赞学(高潮)(4)结友(结局)

可分两层: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2.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

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有惊人的长进,以至于令鲁肃叹服不已,并且与他结为朋友的故事。

3.孙权劝学的原因(学习的必要性)是:“卿当涂„„不可不学!”

教给吕蒙读书的方法: “但当涉猎。”

4.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5.吕蒙为什么能从“吴下阿蒙”一变而为让人“刮目相待”的?

听从了孙权的劝告,“就学”。

6.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怎么知道的(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习的效果的)?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对话中侧面表现的。(侧面描写)

7.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8.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刮目相待”有何举动?为什么与吕蒙“结友”?说明了什么?

与吕蒙结友。   他从与吕蒙的谈话中,发现吕蒙大有长进,才略大增,与先前的“吴下阿蒙”判若两人。说明他对吕蒙的赏识、认可,爱才敬才。

9.“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鲁肃怎样的感情?

既感到十分惊讶,又由衷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赞许。

10.为什么要详写鲁肃的赞学和结友?

进一步表现对吕蒙的钦佩,从侧面写出吕蒙的巨大变化,证明孙权劝学的意见是正确的。

11.从哪里可以看出孙权善劝?

孙权的这番劝言,先揭示学习的必要性,再说学习的目的、方法,然后揭示学习的可能性,委婉的批评,最后现身说法,读书的益处,表现出他的善劝。

12.个故事的情节是靠什么方式来展现出来的。————靠对话展现。

13.文中的中心人物是孙权,吕蒙,还是鲁肃?为什么?

吕蒙  因为孙权是劝说吕蒙学习的,鲁肃是为了证明吕蒙学习的效果——才略突飞猛进。

14.结合人物的身份背景,说出人物的个性气质和特点。

孙权身为人主,对臣子寄予厚望,真诚关怀,可算是一位有学识、有远见、有胸怀的明君。   吕蒙起初不思进取,对自己学习没有信心,但能够知错就改,从善如流,虚心善学,积极上进。

取得成绩后的喜悦是发自内心的,率真坦然,踌躇满志,无论是在君主还是在同僚兼上级的面前都十分坦然,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朝气。

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却能对吕蒙发出由衷的赞叹,并和他结友,可见鲁肃的敬才爱才与爽朗豪放的气质、磊落坦荡的襟怀。

八、作业:搜集有关“读书学习”名人名言:

示例: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②书到用时方恨少。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④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⑤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⑧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⑨知识就是力量。⑩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⑪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师旷论学》  ⑫车胤家贫不能常得油,则夏日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及章„„甚有乡曲之誉。„„时唯胤与吴隐之以寒素博学知名于世。——夜以继日,囊萤积雪(集萤映雪)  ⑬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培根  ⑭学业渐积而有成,获其益不觉其劳也;事业积渐而有功,蒙其福而不觉其苦也。——褚虎忱《论人格修养》  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二.合作探究。

1.孙权是怎样劝学的?体会他的语气、神态和心理。说说孙权的性格?

①“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不可不学!”应该是怎样的语气?表现出孙权怎样的心理性格?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又是语重心长,谆谆告诫。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亲切关怀、殷切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说明劝学的目的和学习的必要性。)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表达表现了什么心态?表反问语气,语气强烈。从反面强调读书的目的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略带责备、恼怒之意。)

③“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肯定陈述,语重心长,言辞恳切,告诉他读书的方法。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④“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委婉的批评,要重读强调。) 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和缓陈述语气。用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说明读书的益处,服人。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神情激动,亲近、关心,有长者之风。)

孙权先揭示学习的必要性,再说学习的目的、方法,然后揭示学习的可能性,委婉的批评,最后现身说法,读书的益处。这里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昭然可见。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

2.品味吕蒙、鲁肃对话,体会他的语气、神态和心理。说说人物有怎样的性格?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要读出什么语气?说明了什么?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感叹句,应读出情不自禁的惊叹、敬佩、羡慕又不解的语气和神态。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感叹句,“乎”感叹语气,相当于“啊”或反问句,用调侃语气,表达了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得、自豪,并略带责备。)

3.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请说明。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三.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说话者的语气,神态和心理,尽量读准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甲同学扮演孙权,乙同学扮演鲁肃,丙同学扮演吕蒙。

四.课文在材料的安排、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①剪裁的精当。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测一笔带过。  ②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描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是从侧面烘托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③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记事的简练。

五.延伸拓展与练习:

1.《孙权劝学》中吕蒙由不学到学乃至学有所成,这个变化过程给你什么样的启发?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善于挤总还会有的。

只要虚心接受教诲,认真学,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水平和办事能力。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事。

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开卷有益”是良言。

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只要你愿意,你就会越变越美。

2.解释“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并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后也泛指缺少学识、文采的人。本文写的就是吕蒙发生巨大变化的前因后果。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眼。相待:相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例句:听了老师的批评教育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3.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方仲永和吕蒙的变化?两文内容、写法上的异同。

前者写吕蒙“当涂掌事”之后,经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在繁忙的军务之余,读书学习,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使鲁肃不得不“刮目相待”。后者写出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利其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后变得平庸无奇。

从内容上看,都与学习有关,却恰好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此外两文的写法也不同:《孙权劝学》一文,以对话为主,语言描写生动,言简意丰。另外侧面描写也很突出,以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表现了吕蒙学有长进。

《伤仲永》借事说理,生动具体地阐述了作者的才能观。文章叙议结合,道理蕴含在叙事之中。

六.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或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本文通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强调了读书学习对增长才略的重要作用。

七.作业:

1.辨析一词多义

卿今当涂掌事

蒙乃始就学  ...但当涉猎就指物作诗立就 ..

2.辨析古今义:

①往事不堪回首  过去的事    ②旦当涉猎,见往事耳   历史 ....

①及鲁肃过寻阳  到          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过错 ..

①他是一位博士生  学位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学官名 ....

3.读书使人    ,读书使人    ,读书使人      。

4.“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经过学习,吕蒙感叹道“学

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在你的周围,你的朋友、同学、兄弟姐妹等等,他(她)们中有人发生变化吗?请将这一变化写出来。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冶通鉴》

劝学:辞一就    (恳切、关心)

议论:非复吴下阿蒙  (惊异、赞叹)

何见事之晚    (自得、自豪)

孙权:严格要求 殷切期望 以身作则 现身说法 语重心长 言辞恳切

吕蒙:知错就改  虚心好学  才干谋略  大有长进

作文四:《YH孙权劝学2》1600字

学校:荥阳市第四初级中学           科目:七年级语文下册            编号:023

编写人:袁焕         审核组长:孙晓玉        审核领导:张向阳         使用人: 课题:第三单元    第15课《孙权劝学》

温馨寄语: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陶渊明

【学习目标】

1、结合课下注释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及“当涂、涉猎、见往事、刮目相待”等实词的含义;

2、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翻译课文;

3、在品读人物对话的基础上,感悟学习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学习重点】

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会翻译课文。

【学习难点】

品读人物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资料链接】

孙权(181-252),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

多年的时间内据有江东。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吕蒙(178-219) ,东吴国大将,字子明。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

鲁肃(172-217),字子敬。三国时吴王的得意谋臣,倍受赏识。他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

促成并终身不易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

【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卿         涉猎         孰         刮         邪         遂     .2、文学常识填空。

《孙权劝学》选自        ,该书是       (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     体通史,记

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______,    朝的_____家,_____家。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及鲁肃过寻阳。 .......

二、自主学习

1、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弄准字的读音,注意句子的停顿,读出人物对话应有的语气。

2、结合课下注释逐字、逐句翻译课文,找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作出标记。

学法指导(翻译五字法:留、替、调、补、删。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替:调补:删:)

3、理解课文内容,在原文中用“   ”划出相应句子,标清序号。

①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什么?

②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目标是什么?

③孙权如何以自身为例,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④鲁肃发现吕蒙今非昔比,表示惊叹的句子:

⑤鲁肃对自己学有所得颇感自豪的句子:

二、合作学习

1、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简单介绍一下文中的三个人物,注意三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古人交友很慎重,讲究道不同不相为谋,选择朋友以友直、友谅、友多闻为益,鲁肃为什么愿意与吕蒙“结友”?

3、从《孙权劝学》的故事中,能让你想起之前学过的一篇与学习有关的文章是什么?从这两篇文章的对比中,你获得哪些启示?

4、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和名人故事。

三、展示释疑

四、拓展延伸 50字左右,用上一句劝学名言,写在练习本上。)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学习孙权劝告吕蒙读书的故事,我们明白了读书学习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性。伏尔泰也曾经说过:“读书使人心明眼亮”,希望大家今后能够“好读书,读好书”,让书陪伴我们成长。

六、课堂检测

1、翻译下面两个句子,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文言文中许多语句是成语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①比喻人学识尚浅。(            )        ②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           )

3时要注意说话对象、说话要委婉有礼貌、看场合,说话内容要有条理、明确说话目的。50字左右,用上一句劝学名言,写在练习本上。)

七、课后反思

作文五:《孙权劝学15.》1400字

15、《孙权劝学》 学习指导书

【知识沙盘】

文学常识

孙权劝学  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掌握文言字词。

3、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学习重难点】

1、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等成语。

3、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自主学习】

A级

一、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____   ,该书是__  (朝代) ____(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___  ,记载了从_ 到   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______ ” ;《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 “_____ ”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____ ”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____” (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 _____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___ ;文末的 “____ ”(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______ 。

5、概述本文内容

B级

一、 解释加黑词。

1、当涂掌事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治经为博士邪       4、但当涉猎

5、见往事耳      6、蒙乃使就学         7、卿今者才略         8、即更刮目相看

二、翻译下列句子。

1、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三、结合对文章的理解解释成语:  吴下阿蒙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四、本文的故事情节是如何安排的?

C级

1、结合文章内容,体会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说说你对孙权、吕蒙、鲁肃的印象。

2、这个故事给你有什么启示呢?

3、谈谈《孙权劝学》和《伤仲永》两文内容、写法上的异同。

【自我检测】

一、阅读《孙权劝学》一文,回答下列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①卿(   )②涉(    )③邪(   )④孰(   )⑤遂(   )⑥岂(   )

2.依据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当涂掌事:            ②涉猎:

③才略:                ④大兄:

3.朗读文章要注意句子的语气。读读下列句子,写出句子中加点虚词所表示的语气。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答: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答: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答:

4.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并用成语写一段文字。

(1)比喻人学识尚浅。(           )   (2)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            )用其中一个成语写一段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宋代诗人刘过曾写过一首题为《书院》的“劝学诗”: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这首诗运用了___ 修辞格,表达的意思是:___________ 。而《孙权劝学》则以_____ 为主,言简意丰地表达了学习的重要性。

作文六:《15、孙权劝学》800字

世人睥睨我自笑,来日令尔惊苏秦!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文学常识。熟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

2、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3、积累文言词汇,背诵文言文。

【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作品。

2、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给生僻字词注音。

①在文中圈注生字词,并用红色笔标注拼音。

②完成《新学案》自主预习1、2小题。

3、自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注意正确断句和停顿,读出语气和情感。试着在小组内读一读,请求别人的帮助指导。

【合作探究】

1、小组同学一起,逐段逐句翻译课文,疏通文意。

①组长做好安排,同学轮流一句一句的翻译,其余同学对不正确的或有异议的做以补充和纠错。

②形成通顺的文意语段,写在书本的空白处或写在便利贴上,粘贴在课文段落处。

③重点字词或句子的翻译在文中或翻译的文本中用红色笔标注。   ④完成《新学案》自主预习第三小题。

2、在理清文意的基础上概述本文的内容,在学习交流中积极的展示。并做好学习笔记。

【课堂小结】

将本文的文言词汇整理写在下面,积极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词:

3、一词多义:

4、特殊文言句式:

【学后疑惑】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揣摩想像人物当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活动。

2、掌握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3、理解课文的内容并有自己的感悟

4、品味语言,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自主学习】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要求:①要写明从哪到哪是第一层。②请用4—8个字概括每层的大意)。

2、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文中那句话表明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提示: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原文中找出话语回答。)

3、吕蒙学习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言来写?

【合作探究】

1、文中写到了三个人物,请探讨一下这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拓展延伸】

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对你有什么启示?(请把你的认识写在下面,并做好交流展示的准备。)

【学后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