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课件合集 > 物理课件 > 《说明文的写作》2400字_说明文的写作顺序

《说明文的写作》2400字_说明文的写作顺序

时间:2019-09-09 09:12:06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说明文的写作》2400字

能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文字通顺”,是(大纲)对初中阶段说明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具体讲,包括以下几点:

① 认真观察说明对象,抓住特征;

② 说明讲究一定的顺序,条理性强;

③ 依据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采用合适的说明方法;

④语言表达讲究分寸,用语准确,并力求多样性。

中学生对说明文的写作最感头痛,往往举步维艰。其实,说明文的写作并非像同学们所害怕的那样,只要理顺了头绪,把阅读说明文和写作说明文结合起来,以阅读课 文为写作借鉴的范例,多观察、多分析、多练习,就能逐步学会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正确而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核舟记》是一篇介绍工艺品的说明文,写 得非常出色,语文老师也往往会在学完课文后要求学生写一写家中的某件工艺品。其实对课文进行认真阅读、深入分析后,写一篇像样的工艺品说明文是不成问题的。下面我就谈谈《核舟记》一文可以学习的地方。

一是介绍某件工艺品,必须把握其特点。

《核 舟记》开头第一段便将民间艺人王叔远的雕刻技艺评价为“奇巧”,点明其雕刻技艺的总特点为“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并由此引出说明对象核舟。在对核舟各部 位予以具体分说之时,也是紧紧围绕“奇巧”二字来写的。例如第二段,只有“八分”长、“二黍高”的船舱竟然有篛蓬、有八扇窗、有十六字、有刻着花纹的栏杆 正是紧扣“奇巧”这一特征来写的。第三段,船头不仅坐三人,而且三个人神情不属、姿态各异,更让人惊奇的是衣服的褶皱、手中历历可数的念珠。第四段和第五 段中,两个姿态不同的舟子、船背上细若蚊足的题字,无一不显示出雕刻者的技艺高超。最后一段作者发出“技亦灵怪矣哉”的赞叹,不仅照应文章开头,也进一步 突出核舟“灵巧”的特点。

二是要确定一条合理而清晰的说明顺序。根据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不同,分别选用合适的顺序。

《核舟记》一文整体上采取了总—分—总的写作顺序。在分说(2-5)具体介绍核舟时,又选用了先中间(船舱)后两端(船头、舟尾)、先主要(船头)后次要(舟尾、舟背)的空间顺序来介绍。这样行文,层次分明,便于读者理解。

三是观察要仔细,揣摩要深入,遣词用句要能准确描述说明对象的特点。

《核舟记》对人物情态的描绘逼真而生动,便是得益于观察之仔细及动词选用之恰当。如描绘船头三人用“执”、“抚”、“指”、“现”、“袒”、“露”、 “矫”、 “卧”、“诎”、“竖”、“倚”等动词。这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使得人物形象逼真、活泼生动而充满生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能够通过对人物细微神态的仔细 观察,深入揣摩,合理想象,准确揭示人物的情感、心理,使人物更加生动传神,使这篇工艺品说明文更生动具体,更富有情趣。如由鲁直右手指卷等动作揣摩出他 “如有所语”的情境;由舟尾楫左者“左手抚炉”、“视端容寂”揣摩出他“若听茶声然”的平静心态。

怎么样,听了我的分析,你是不是对写说明文有点信心了呢?其实我们的语文课本中,介绍各种不同对象的说明文不少,这些说明文有共同之处,也因说明对象不同而有不同之处。如果能挑一些典范的例文认真阅读,细加揣摩的话,对我们学写各种不同说明对象的说明文会大有帮助的。

学生习作:

俄罗斯套娃

三门峡市二中   冯丹

我的书桌上摆放着许多工艺品,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爷爷从俄罗斯为我带回来的纪念品——一个做工精巧的俄罗斯套娃。

“套娃”,“套娃”,顾名思义:就是娃娃里面套娃娃,我的这个套娃共套着七个小娃娃呢!它是将一段滚木,中间掏空,再削成葫芦的形状,然后在上面涂上颜色。之后,再将余料做成第二个,第三个„...最后,在每个套娃“身高”2/5处将其截开,从大到小依次放入比自己大一号的娃娃内,最小的套娃只有2立方厘米那么大!什么?不信?那就跟我来看一看吧!

首 先,我们来看一看这个最大的套娃,它的底色以蓝色为主,白色为辅,清新秀丽。光滑的小葫芦上画着一个美丽的俄罗斯少女,标准的瓜子脸,那双水灵灵的大眼睛 和微微上翘的樱桃小嘴,让人不由自主想到古人“美目盼兮,巧笑倩兮”的名句。最吸引人的要数它的眼睫毛了,你甚至可以一根一根数到9。再往下看,它的衣领上绣着三叶草,身体两侧张开了两只雪白的翅膀,用石青色勾了边,看起来欲要飞翔,又好象要和它身边的小花来一个亲密拥抱。它的身边共勾画了47朵小花,8朵 大花,这些小花有的三瓣,有的四瓣,还有五瓣的呢。花的颜色更为神奇,从前到后小花的颜色由深入浅进行了一次大阅兵,而且每朵花的花瓣也从外到内由深蓝到 浅蓝有了个过渡,美丽极了!为了使小花更加逼真,制作者还在小花上多点了一些颜料,用手摸起来有种凹凸不平的立体感。由于套娃要从2/5处打开,所以这里有一条逢,为了弥补这个小缺点,于是乎——用图案来遮住这一条缝(即这条缝上下的图案像拼图一样拼在一起,因而很好的遮盖住了这条缝)。想知道它里面是什么吗?

我们打开这个娃娃,里面还有一个娃娃,它简直和老大是双胞胎,只是比她略微小了一些,身旁的花勾画的更为精细了,打开第二个,还有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每打开一个就会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当你打开第五个套娃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个高3cm,底面直径约为1.2cm的小套娃,你肯定会睁大眼睛说:“这恐怕是那个最小的那个孪生妹妹了!”“No!”这个套娃还不是最小的。在她的里面还躺着一个刚出生的小baby,拿在手中就好像捧着一个袖珍小娃娃,它只有1cm高,底面面积为1.5平方厘米,身上只勾画一朵小白花,尽管它很小,却也并不显得单调。

最后,我们看一看套娃的内表面是什么样的?打开一个套娃,会发现它的里面有一圈圈的花纹螺旋上升,摸上去十分光滑,底面的花纹则是年轮,闻一闻还有一股清香,它打开后的下半部分就像一个茶杯,我估计可以用它喝水,呵呵!

噢!对了,像这样的工艺品不适宜3岁以下的宝宝玩,我担心他们会把小套娃当成糖果给吃了!

点评: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俄罗斯套娃,小作者抓住套娃做工精巧的特征,采用了从整体到局部、由外到内的说明顺序,使文章显得条理清晰。在具体的说明方法上,又因文而异,灵活运用。语言简洁活泼,为本文增色不少。

作文二:《写简单的说明文》4300字

写简单的说明文

什么叫说明文?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是对客观事物的性状、特点、功能和用途等等做科学的说明的。它既不像记叙文那样重在记叙、描写和抒情,也不像议论文那样,重在阐明主张,批驳谬论。说明文通过说明客观事物,使人增长知识和技能。

那么,怎样写好说明文呢?

一、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一篇说明文写得好不好,主要看它有没有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来是不是使读者得到具体而明确的认识。比如,你参观了动物园,要向小读者介绍长颈鹿。什么是长颈鹿的主要特征呢?跑得快,斑纹美丽,这些都不是长颈鹿独具的特点。长颈鹿最主要的特征是脖子长,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动物,母鹿身高四米多,公鹿五米左右,最高的记录是五米七八。它有四条又细又长的腿,还长着一个特别长的脖子。令人惊奇的是,它的颈椎骨只有七块,数目和人的颈椎骨一样。长颈鹿的七块颈椎骨排起来,就是它的长脖子,每块颈椎骨的长度就可想而知了。只有把这些写清楚,才算抓住了长颈鹿的主要特征,称得上是一

篇较好的说明文。否则,你就说不明白。

那么,怎样去抓特征呢?

首先,要细致观察。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只有深入细致观察,才能对事物了解得清楚。某同学写了一篇介绍《粉蝶》的说明文,文中对粉蝶的种类、形态、生活习性,粉蝶为什么不能在清晨飞舞,以及

它对农作物有哪些危害等等,都写得清清楚楚,有根有据。这篇说明文曾被一些学校选为教材。某同学为什么能写出这样好的文章呢?这是因为他平时时生物就有浓厚的兴趣,并且能亲自实践,仔细观察。两年里,他制作了四百多个标本,光粉蝶标本就制了三百多个,共有

五、六个种类。他在谈体会时写道:

“昆虫的个体很小,特别是头部构造很难观察。我就向老师借了一个放大镜,我观察的东西就广泛了,昆虫中有粉蝶、蜜蜂、蝗虫、蜻蜓、蚊子、苍蝇等等;植物叶子中有柳叶、梧桐叶、榆叶、槐叶等等,还有草叶和花木……我常把放大镜、笔、记录本带在身边,上下学路上,

去公园游玩时抽空作些观察,并记下主要观察内容。”

其次,要查阅资料。我们不能事事亲身经历,而说明文又要求特征准确,材料翔实,这就需要查阅有关的资料,靠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来印证。比如,有个在长沙读书的中学生,到北京旅游,参观了故宫,很想向同学们进行介绍。于是,他不但记下了参观的印象,还买了一张《故宫旅游图》和一本《北京十大名胜》,从中了解故宫的历史、地理位置和建筑特点。这样,他就知道:“故宫又名紫禁城,是我国明朝和清朝两代的皇宫,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整个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周围环绕着十多米高的城墙,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个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统一。我国明朝初年,为了修建这座宫城,曾经„役使十万工匠和百万夫役。‟故宫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上面说的这些具体数字、建

筑特点,不查阅必要的资料,自然很难掌握。

最后,还要学会比较。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点,即使是一类事物,也各具特征。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两片树叶。孪生兄弟,长得再相似,也能区别出来。抓住事物的特征,就是抓住这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不同特点,从共性中发现个性,从一般中找到特殊。事物的特征往往在同别的事物相比较中显示出来。比如,要说明中国是一个大国,这个“大”字就很有学问。你可以直接说,中国的面积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也可以用比较的方法来说明。中国的面积,与法国比,有十七个法国大;与日本比,有二十五个日本大;与英国比,有三十九个英国大;我们祖国的面积,相当于整个欧

洲。这样一比较,既具体,又生动,很有说服力。

总之,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一方面靠亲身实践,细致观察,另一方面又要善于向书本和有经验的人学习,同时还要周密思考。学会比

较,努力去熟悉所要说明的事物。

二、说明要有条理

要想写好一篇说明文,除了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外,还要掌握事物本身的条理。依据事物本身的条理来说明,就是要从复杂情况中理出头绪,把事物的特征,事物各部分的关系说清楚,所谓说明有条理,就是行文线索要清楚,层次要分明,不能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如果颠来倒去地写,文章的头绪紊乱,同样也会说不明,道不白。叶圣陶先生写过一篇《景泰蓝的制作》的说明文,十分注意文章的条理性。作者抓住“做胎”“掐丝”、“涂色”、“烧制”、“打磨”五道关键的工序,对每道

工序的制作和原理都做了详细的说明。结构严紧,条理清楚。  说明文有两种,一种是说明具体事物,如介绍一种新品种;一种是说明抽象事物,如“什么是世界?”。但是无论是具体事物还是抽象事物,都有其特征,都有它的构造和结构,只要我们遵循事物的规律,按照

一定顺序加以说明,条理也就清楚了。

说明具体事物的文章,可以由上到下,由前到后,由外到内,由主到

次地写,使读者容易了解各部分的相互关系。

有的同学在介绍具体事物的时候,没有事先根据这些事物的相互关系理清脉络,归纳分类,结果往往容易出现关系凌乱、层次不清的毛病。

例如,有一篇介绍商品的文章是这样写的:

“青年食品商店出售各种罐头、干果、香烟和名酒。有菠萝罐头、桔子罐头!荔枝干,有中华牌香烟、牡丹牌香烟、前门牌香烟;有桂元干、葡萄干,有汾酒、竹叶青,还有清蒸元鱼罐头以及闻名世界的茅

台酒等等,花色多样,品种齐全。”

这段话中所列举的商品,既有种概念,又有属概念,既有并列的关系,又有从属的关系。作者没有按照这些商品之间的内在关系归纳说明,而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层次不清,条理不明。这段话应该改为:  “青年食品商店出售各种罐头、干果、香烟和名酒。罐头有菠萝罐头、桔子罐头、清蒸元鱼罐头等;干果有桂元干、葡萄干、荔枝干等、香烟有中华牌、牡丹牌、前门牌等;名酒有茅台酒、汾酒、竹叶青等。

花色多样,品种齐全。”

说明抽象事物的文章,不但要说明事物是“这样的”,而且要进一步说

明“为什么会这样的。”这就要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步步深入地加以说明,或由浅入深,或由表及里,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原因到结果,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数量到质量,或由特殊到一般等等。例如,鸟为什么会飞?人为什么会做梦?都属于这一类。如果是说明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可以按照时间的顺序。如果属于介绍生产技术,可以按照生产的程序。只有按照事物本身的条理,来确定说明的顺序,

文章才能写得眉目清楚。

当你读完这篇文章以后,请你不妨做做这样的练习:

假如你有一位在北京上学的朋友,暑假里,他想到韶山参观毛主席的故居(你住在韶山附近),希望你陪他一起参观。但是,他不知道怎么走最方便,怎样才能顺利地找到你家。那么,请你写封信告诉他:你家的地址,从北京到长沙应该坐几次车,到了长沙,又怎样才能找到你的家,你家的四周有些什么可供辨认的特点和标志。要求使你的朋友看了你的信以后,在路上不必多打听就能顺利地找到你家。

三、说明文的语言要确切、简洁、通俗

确切:说明文内容的科学性和专业性都比较强,它要求语言要确切,不能夸大和缩小。比如,有个同学知道他们学校种了很多树,绿化搞得不错,他在《我们的校园》一文中写道:“我们学校的绿化面积在全市中学居首位。”这样写就有不够准确的地方。如果有人问:“贵校的绿化面积到底有多少?你怎么知道别的学校都不如贵校呢?”这位同学恐怕就不好回答,因为他只知道本校绿化搞得好,还来不及进行一番仔细的调查研究。所以,这句话可以改为:“目前,我校的绿化

是全市绿化搞得好的学校之一。”加上“目前”二字,不包括“过去”和“未

来”;加上“之一”,就不是“唯一”。这样就比较确切了。

语言确切,首先是用词准确。说明文最忌含糊其词,什么“大概”、“差不多”、“可能”……模棱两可,该肯定不肯定,该否定不否定,用来说明事物就不容易做到恰如其分。《中国石拱桥》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修建于公元六○五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五

十点八二米,两端宽约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约九米。”  这段话中的数字,有的是约数,有的是确数。因为赵州桥在哪年建成,史书上已经找不到确凿的记载,所以只能说个约数;而赵州桥的长度,却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这不但要说明实有其桥,而且从这些具体精确的数字,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写说明文,一定要下

功夫选取“最恰当的”、“最精确的”语言来表达。

简洁:语言简洁,就是精炼,干净利落,用尽可能少的话,把事物说清楚,不要罗嗦重复、拖泥带水。比如“大雪把铁路淹没无踪”,“下水游泳应注意些什么”,这两句话中的“无踪”和“下水”都是重复多余

的话,应该删去。

为了做到说明文的语言简洁,还要防止不必要的“引伸”和“寓义”。有些同学习惯于写记叙文,喜欢形容和描写,初学写说明文,有时也要来一番“引伸”和“寓义”。比如,有一篇介绍《松树和柳树》的说明文,

结尾是这样写的:

“我们既要学习松树坚强不屈的品格,又要学习柳树栽在哪里,就在

哪里生根的精神。”

记事抒情的文章,自然可以这样写,说明文就没有必要了,写了反而

“画蛇添足”,不简洁了。

通俗:语言通俗,就是运用群众中明白通顺的话,把本来是抽象的概念说得具体生动,把本来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下面,让我们看

看这段说明: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象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象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木。”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

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以上一例,是关于什么是物候的说明。作者使用的语言通俗,说明具体而生动。它把气候变化和动物活动、植物生长、农业生产的关系都

说清楚了。

说明文的语言要通俗,并不是不要生动、有趣。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有些说明文运用拟人、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写得

很有趣昧。例如:

(1)庄稼有了化学朋友,就不怕生物界敌人的进攻了。

(2)蜻蜓被誉为昆虫里的“飞行之王”。在闷热的夏季,暴雨将至或骤雨初歇,蜻蜓常常三五成群在空中飞舞。它好似一架飞机,而飞行

技巧却远远高超于飞机之上。

(3)“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是华北中部地区流行

的一句农谚。这句农谚说明种庄稼要看节气。

例①运用拟人写法,读来颇有情趣。例②把蜻蜓和飞机相比,贴切生动,使被说明的事物变得浅显易懂。例③引用农谚,通俗地讲解了节

气与种庄稼的关系。

四、以“××的自述”为题,写一篇简单的说明文。

要求:1、选自己熟悉的事物来写

2、阅读有关资料,详细了解事物的特点

3、恰当运用说明方法,说明要通熟易懂

作文三:《写简单的说明文》3200字

八年级(下)第三单元

写简单的说明文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课文,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点,掌握说明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2.准确通俗地说清楚事物的特征。

3.能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运用恰当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二、教学简案(一课时)

1.揭示本课的教学目标。

2.简述说明文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说明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章体裁,用来客观地介绍事物或阐明事理的文章。

(2)说明文的两大类型。

事物性说明文和事理性说明文。

3.技法训练。

(1)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说明事物就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事物相互区别的标志,是某一事物所具有而别的事物不具有的特点。写作时一定要把特征说清楚。例如《活板》一文紧紧抓住“活”这个特征,层次分明地介绍了活板印刷术的历史、活板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

事物的特征往往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外显性特征,如事物的颜色、质地、空间位置、形状、温度等;二是内隐性特征,如事物的成因、原理、变化过程、内部结构、习性、性能、风格等方面。

怎样才能把握事物的特征呢?可以从以下三个个方面入手。 一要认真观察。用眼、耳、口、鼻、体、肤等感觉器官,对要说明的事物进行看、听、尝、嗅、触等感知;必要时,还可以做实验,以准确、全面地把握事物的特征。二要深入思考。将说明对象和类似的事物进行多方面比较,对掌握的有关信息进行筛选,深入分析其异同,抓住了“异处”,就把握了该事物的特征,也就抓住了说明的重点。三要重视积累。扩大生活视野、阅读范围,不断丰富知识,积累写作材料,注意间接经验的获得,提高理性认识水平。

(2)采用合理的说明顺序。

说明的顺序就是安排材料的顺序。说明顺序主要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按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进行说明,就是使用时间顺序。大多用于介绍事物的演变或制作过程。一般有年代由古而今,季节由春至冬,程序由先而后等。

空间顺序:按事物在空间所处的位置为顺序进行说明,就是空间顺序。具体形式有远近、前后、左右、南北、高低、内外等空间位置的变化。空间顺序多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大小、结构等。

逻辑顺序: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着眼点来介绍事物,叫逻辑顺序。比如从原因到结果、由现象到本质、先主要后次要、从整体到局部等。逻辑顺序多用于复杂事物的说明。

在写作说明文时,一般是以一种顺序为主,也可以多种说明顺序的并用。如《活板》开头以时间为序说明印刷术的发展,然后由主而次地从几个方面介绍活版印刷,在说明活字制作时又按工作程序来介绍。

如何恰当地安排说明顺序,一是要考虑所说明的事物的结构特点(上下、左右、内外各部分的组成情况)和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二是要考虑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顺序(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等);三是要考虑说明的中心与材料的关系。

说明事物时的顺序安排一般有这样的几种:

①如果是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进程的,就采用时间顺序,可由古及今或由今溯古。

②如果是解说事物的方位、形貌特征的,就采用空间顺序。可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左往右,由南向北,由低至高等。

③如果为了阐明某些操作过程,就以程序为序,即按操作行为的先后标明序号逐一加以解说,便于读者按部就班,准确无误地进行操作。

④若说明的目的是阐释事理,就要采用逻辑顺序。一般按照因果、主次关系来安排顺序。

(3)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能把事物说得清楚明白,更好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比如要说明水不是白色的,就可以拿水同豆浆比较一下。水同豆浆一比较,白色的是豆浆而不是水。水,什么颜色都没有。《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将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作比较,说明人工选择在培育新的花色品种方面所显示的优越性。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等。写作中应根据要求灵活地选用。

4.学生回顾所学说明文,就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的使用进行概括总结。

学生小组讨论,作交流发言。

5.课堂练习。

假如你某一物件遗失了,为了能找到它,你该怎样向别人说明这个物件呢?

要点:品牌、颜色、款式、材料、特殊标记等。

学生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6.总结本课教学内容,回应教学上标。

三、写作训练

1.题目及要求。

(1)你认识绿色食品的标志图吗?它的上方是太阳下方是叶子,中心是蓓蕾。以“谈谈绿色食品”为题,写一篇简单的说明文。

要求:①写作前查阅报纸杂志、科学书籍,从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上搜集关于“绿色食品”的有关资料。②去超市、农贸市场作调查,了解有关“绿色食品”的上市情况,人们对于“绿色食品”的态度。③说明要准确、通俗。

(2)以“xx的自述“为题,写一篇简单的说明文。要求:①选自己熟悉的事物来写。②阅读有关资料,详细了解事物的特点。③恰当运用说明方法,说明要通俗易懂。

2.写作提示。

(1)“谈谈绿色食品”,这一题目比较宽泛,可以将切入口明确得小一点。从一个角度介入,力求谈得具体些、深入些。可以对绿色食品这一概念作阐释,也可以专门介绍绿色食品的特征;可以介绍绿色食品必须具备的条件,也可以介绍绿色食品的发展历程;可以介绍绿色食品发展的现状,包括绿色食品上市情况,以及人们对绿色食品的态度,也可以介绍绿色食品发展的趋势等等。

(2)“XX的自述”,要求学生用第一人称“我”介绍某一对象,文笔一般要求比较活泼,富有情趣。但还必须遵照说明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内容要讲究科学性,语言要讲究准确性,思路要讲究条理性。

“自述”介绍的一般是无生命的物体或有生命的非人类,所以要用拟人的方法。运用拟人化方法,既要注意自述物的特点,又要兼顾人类的特点。

3.范文示例:

酸雨的忏悔

我们叫酸雨,每听到同学们背诵杜甫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就惭愧,我们酸雨,不是喜雨,带给人类的却是灾难。

我们没有刀枪,也没有火药,只是我们的体质含有酸性特质,降到森林,树林枯萎;降到农田,庄稼失收。1974年,我的弟兄姐妹们降落在英国,那里 1000多公顷西红柿,颗粒无收;如今我们常常在殴洲发达国家降落,在瑞典有2000多个湖泊,成了酸湖,从此鱼类绝种;1982年5月,我在苏州上空降落,郊区的西瓜藤大部分烂死。

这上面是我们立刻看到的灾难,至于我们的缓慢剥蚀,至今还不为重视。我破坏了金属制品,名胜古迹,那意大利罗马44米高的特立扬石柱,原来上面的人像、战马栩栩如生,在我们酸雨的剥蚀之下,已面目全非,千疮旁的浮雕,由于剥蚀,变得轮廓模糊。

原来我们并不知道是我们的罪过,是科学家的研究才揭开了我们魔鬼一样的面纱。现代工业的发展,一座座工厂拔地而起,工厂的烟囱吐出大量的黑烟,黑烟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三氧化硫,这些气体跟空气中的水发生反应,就生成了含硫酸和硝酸等物质,使雨水呈现酸性。科学家们把PH值小于5.6的雨叫做酸雨,谁要知道我们是什么东西,可以明白的告诉人们,我们是现代文明孕育的一种“怪物”。

由于毁灭森林、农作物,毁坏名胜古迹,人们骂我们,讨厌我们,要使我们绝种!在骂声中,我们胆战心惊,受尽了委屈。虽然发达国家采取了燃料净化处理,尽量减少硫的燃烧,可是发展中国家,倾耗煤炭、石油,因此,酸雨的队伍仍然是有增无减。每当黑烟冒过,难兄,二氧化硫来了,难弟,三氧化硫来了,不到一天就变成了含酸的雨云,人们什么时候才彻底觉醒呢?什么时候,我们才不糟蹋人类呢?

简析:

这篇说明文,有三点成功之处:一是运用了生动说明。全文运用拟人手法,以酸雨的“忏悔”写罪过,然后写酸雨的成因,通俗而又形象。文中还多处运用了描景状物,如第二段的破坏农业生产,第三段的酸雨剥蚀建筑物,均写得形象。二是由总到分井然有序。先推出说明对象——酸雨,然后紧扣“忏悔”分步写出危害。接着说明成因以及现实中依然存在,唤起人们在发展工业时要注意煤碳、石油的净化。三是措辞严密、准确。文中有数据的统计,行文中用“大部分”一词,说明了危害之重,但也有少数“幸存”。

作文四:《说明文的写法》2300字

记叙文的写作方法总例:

1.确定中心,写出深意。我们要着于挖掘所写事件中含有的生活哲理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反复思考,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即善于从普通的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2.文章的六要素要交待清楚。一件事情的发生,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方面,即常说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这几方面,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有个清楚、全面的了解。

3.言之有序,条理要清楚。根据所述时间选择合理的顺序来安排材料。一般叙事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

4.详略得当,突出重点。一般事件的材料有主次之分,能体现文章中心的材料是主要材料,这部分要详写,次要内容可略写或不写,主次分明,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5.要把事情写具体。能不能把事情写具体,那就看你是不是善于把事情一层层展开记叙,即把事情分为几个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写出事情的发展变化。这样,文章的内容才会具体、生动。

6.渲染环境,生动感人。任何事情的发生、发展都离不开环境,抓住环境的特点来写,会很好的渲染气氛,表达感情,使文章更加生动感人。

一、为何叙

记叙文一般可分为记人、叙事、写景、咏物等几种。记人,要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叙事,要写出事件所蕴涵的意义,这些意义可以是政治思想方面的,也可以表达某种哲理,或某种情趣;写景,要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出个人某种感情或深刻的感悟;咏物,或透露出世间人生的某种乐趣,或托物言志,表现对社会上某种人某种现象的情感。因此,我们写记叙文总会有一定的目的,总要表达一定的思想和感情,实际上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文章的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它像一根红线贯串于文章的始终。没有明确主题的记叙文,只能是一篇流水帐,所以要写好记叙文,就必须要明确“为何叙”,即主题要明确。要主题明确可注意三点:第一,要有积极意义,即确定的主题思想感情必须是健康的,有意义的。第二,要集中,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全文要围绕这个中心来写。有的同学作文时,既想写这,又想写那,结果写出来的文章不是漫无中心,就是几个中心,多中心则无中心。第三,可含蓄一点,不一定直露。主题要蕴涵在具体的记叙和描写之中,一般不宜用明显的话语揭示出来,如表现人物勤劳的品质,要通过具体的事和生动的细节来表现,不宜将

二、叙什么

叙什么,就是写什么内容,在写记叙文时就要考虑选择哪些材料。选材时,要坚持三个标准,一是典型性,即选择出能充分表现中心的材料;二是真实性,即选出真人真事真景,包括来自现实生活的艺术真实;三是现实性,即选出有现实

积极意义的材料。在选材具体操作时,最行之有效的选材方法是展开联想,联糸生活,即选材时可通过联想,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任意一个方面选出自己熟悉、感动的人和事。如在写《谢谢您给我的爱》(南京市95年中考作文题)时,我们不妨展开联想,从家庭生活方面选出祖辈、父辈给

三、怎样叙

怎样叙,就意味着怎样把一篇文章具体地写出来,这就牵涉到文章的结构、表达的方式、遣词造句等表现形式。

先说文章的结构,即所要写的这篇记叙文用什么结构来表现出来。它包括这篇文章分几层写,哪些材料先写,哪些后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如何安排过渡,于何处伏笔,在哪里呼应,如何开头,怎样结尾,等等。从整篇记叙文来看、常见的结构有顺序、倒叙、插叙。顺叙,就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进行叙述。包括以下几种情况:其一,按时间的推移来叙述;其二,按事情的发展来叙述;其三,按认识发展的过程来叙述;其四,按作者的行踪来叙述。倒叙,就是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突出的精彩片断提到前边写,然后再按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叙述。倒叙的运用有四种类型:一种是把事件的结局提前,造成悬念,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叙述事情的发生与发展;一种是把事件中最精彩的或最紧张的片断截取下来,写在前面,震动和吸引读者,然后按时间的顺序叙述事件的起因、发展与结局;一种是先写眼前的事物,由此及彼,引起回忆,再追叙往事,形成倒叙,一种是先写当前情况,再回忆过去的情况,以形成鲜明的对比,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插叙,是在文章的叙述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然后再继续进行原来的叙述。插叙的具体内容和形式有种种不同:有的是追叙,对过去事件片断进行回忆,有的是补叙,对有关人和事作必要的补充、解释;有的是逆叙,对有关内容由近及远、由今及古地回溯,灵活多样的插叙,可以使主题开掘得更深刻,情节展开得更充分,内容表现得更充实,人物形象刻画得更丰满,避免了平辅直叙。

再说表达的方式。记叙文一般以记叙这种表达方式为主,但记叙文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往往需要描写。对人物和环境作适当的描写,可以把人物、事件或景物写得有血有肉,有声有色,叫人看了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描写的类型很多,从描写的对象划分,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人物描写中包括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方式。从描写的角度划分,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这要在具体的写作中灵活运用。另外,在记人叙事的记叙文中,为了突出人物的高贵品质或突出事件的意义,有时要进行抒情和议论。再则,有时作者为抒发自己的感情,在记

叙的基础上直接抒情,直接表露感情,或寓情于记叙之中,在记叙的过程中处处渗透着情感。这样综合运用好表达方式,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摇曳多姿,绚烂多彩。

最后说说遣词造句。一篇记叙文最终是靠一句句话组成起来的,因此,大家在语言表达上要注意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准确就是指用词合适、恰当;鲜明指一个词用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表示出的意思清清楚楚,明明白自,一点不含糊。生动形象,就是把词用得活泼,有声有色。这一点,就要多注意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反复、夸张、反问、设问等多种修辞方法。

作文五:《说明文的写法》4300字

一、什么是说明文?

用言简明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关系、功用等等,解说清楚,或者把人物的经历、特征表述明白,这就是说明文。

说明的是用是很广泛的。科学报告、教科书之类都是使用说明的文字。一般的说明也不少。在这些文字里,说明是主要的表现形式。在一般论说文、记叙文中,说明也常使用。所以,说明是很重要的,我们常常使用它。

在论说文中,交代论据的时候,有时插入说明的文字,字虽不多,却往往很有用处。

在记叙文中,也常常使用说明。

二、说明的应用

在写作中,说明的应用是很广泛的,按照应用的范围,简介如下:

1、介绍人物的经历

对于人物的经历,往往需要用说明的文字加以介绍,这在文章中较为常见。

2、说明事实的性质、形状、特征等。

3、说明事实的发展变化

表述事实发展的变化,常常用叙述这种表现手法,但也可以用说明。

4、讲解事物地客观意义

对于事物的客观意义讲解明白,是说明应用的又一个范围,简明事物的客观意义,常用的方法是议论,但是,有时候也可以用说明。

三、说明的方法及注意的事项

运用说明这种表现方法,也有些方法和技巧,我们应当注意,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要善于说明事物的特点。

要说明某一事物的性质、功用之类,必须把握它的特点。在说明时,要交代某事物所属的种类,这样就容易使它与其它关系较远的事物分离开。并且,交代它所具有的特色,这样就容易使它与其关系较近,同属于一类的事物分离开。说明时,为了使读者明了事物的内容,对它有深入的认识,所以要交代它所含的种类,分离有一定的标准,必要时应该说明分类的过程。

2、要说明事物的疑似处

要从单事物本身去说明,有时不容易使读者明确说明的内容。那么,我们要设法将疑似之处揭示出来,给读者以清新的认识,事物的特点也就更加明显了。同类事物往往有对称的。例如:动物和植物,我们说明哪种对称关系,特点就更为清楚了,近似事物,好像相同,实则不同,我们要指出那疑似之处,事物的特点便容易让读者所了解了。

如果语文有分歧,在使用时要加以限制,以免使读者产生误解。如:古语新用,一词多义之类,要告诉读者你的说明文字里用了哪个涵义。

3、说明需要客观地进行

作用置身于事外,绝对说明客观的事物。这样,不论你介绍事物,讲解定义,还是说明科学现象,都能够能够表达出说明的内容来。

说明之中,不能像记叙文和议论文那样发表作者的见解,否则,往往把说明变成了叙述或议论。讲述自身的经历,发表自己的见解,都不是说明的文字所允许的。

4、说明需要浅显、准确、详尽的文字

说明是要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告诉别人,所以文字要浅显,使人一看就能明白;同时,文字要及准确,要力求详尽。

所谓浅显,就是文字质朴、老老实实,把要告诉读者的内容清清楚楚地写出来。虽然有时失之平板。但能够完成说明的任务。

所谓准确,是指注意科学性,否则,不仅不能说明得清楚,还会使读者产生错误的理解,是要格外留心的。

所谓详尽,也有一定的分寸,啰啰嗦嗦的文字是要反对的,详尽也要注意简略的,详尽与扼要是统一的。说明就不需要生动吗?当然也要,它的生动性在于内容的鲜明、真切、形象、而不在于辞藻的华丽,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例文:《明天,我将步行上学》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说明文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喜欢走路上学。漫步在熟悉的街道,迎着清晨的朝霞,披着傍晚的夕阳……虽然冬的萧条时时围绕着我,常常,北风呼啸毫不留情地刮着我的脸,使我举步为艰;常常,我披了一身洁白的雪花走进教室,一头露水。然而,我仍爱在这风中游走,在雪中漫步,奔忙往来于自然'相关的作文">大自然温情脉脉的怀抱,心中充满着对春的渴望。

渐渐地,慢慢地,严冬的恐怖已成为历史,春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天气日渐温暖。每天,我焦急地搜索着每一个角落,寻找春的气息——天是不是蓝透了?杨柳有没有抽出新的枝条?草儿是不是破土而出?……在心中编织的一个春天的梦,就要实现了!

时间潺潺地流着,春天确实到了:东风代替了凛冽的北风,拂过面颊,不痛不痒恰到好处。粗老的柳条上爆出了鹅黄嫩绿的芽苞,草儿开始返青了。但是,只在枯黄的老叶上星星'相关的作文">星星点点地袒露着一丝得意,与秋天枯萎时没什么两样,天色仍是灰白黯淡的,毫无生气的样子,保持着冬的惨淡……这就是我所渴望的春?我苦苦追寻的梦?

我的热情,一点点冷淡了下来。冬意弥漫心头,漾起一丝春愁,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寒冷。每日匆匆走过那一成不变的道路,身后的书包乃至负担是如此沉重,我累了,累了一个漫长的隆冬。走路上学,似乎不再像从前那样富有情趣,而学习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让我感到无聊和厌倦。

我开始骑车上学,每日机械地完成任务,而时空在我似乎已经失去意义。每每躲在屋里,总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失意和迷惘。寒窗五余年苦读,到底为了什么,从清晨到黑夜,我茫然游荡,我的梦到底在哪里?上帝将赐予我一个怎样的机遇,是如这春一样迟迟不归吗?

这天,我的自行车坏了,我赶忙抓起书包往学校跑。“哗啦——”越忙越乱,本来就没整理好的书包一下子散落在地上。我连忙蹲下身来——霎时间,什么东西晃着我的眼睛,我举头仰望,那穿过树叶缝隙照射过来的,是闪闪的阳光,好似荧光千点,映入我的眼帘里,化成了一条朝气蓬勃的七色彩虹。我惊诧于眼前的景象:晴空万里无云,如蓝宝石般晶莹剔透。地上满是绿意盎然的小草。微风抚弄着柔软嫩绿的柳丝,萦绕成一片片轻纱似的绿云。整个世界,都洋溢着春的生机……春天,我梦中的春到了。我曾经那般渴望春天,我曾经那般为之奋斗的梦想,就在我身边?而在这春光明媚的世界里,我却不知所措了。

几只鸟儿在枝头婉转地啼啭,唤醒了我的思绪。我抖擞精神,理好书包,径直向学校大步流星地走去。我的心中充满了阳光、自信和开放,我感到一身轻松。

我心豁然开朗!是的,我的追求就在眼前。冬天不会迟迟不去,春天也不会提早到来。一切属于自然的,都有一种内在的必然规律。等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碌碌无为地等待。我们应该奋斗,为明天可能就会有的机会,等着坐享其成的,必定要错过。

人类不满足的天性使人类不断追求新的梦想,造成了世界的进步。梦,不是亘古不变的,是不断发展的,唯有真正的追求是永存的。人类曾为了世世代代的追求而坚持不懈地奋斗,亦还将坚持奋斗下去。追求并不在于梦想,或是环境,而是奋斗!从现在开始!

明天,我仍将步行上学。

例文:《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明事理”的说明文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在这里说是不是有点奇怪?这不是种田,搞个农业方面的谚语干啥?嘿嘿,这其中的奥妙你不知道吧?听我慢慢道来吧。

记得有一次,给外婆去上烧纸的时候,我看见妈妈手里拿着一棵大大的“金树”,金树上长满了树枝,而且都是金黄金黄的,上面还有着小“金马”、“金猴”、“金子”、“金鸡”……哇!好好看啊。好像还很值钱。我问妈妈那是哪儿来的,妈妈神秘的对我说:“这呀,是我种出来的。”说完,便走开了。钱也能种?我高兴极了,立即和妈妈要了一元,妈妈问我干什么,我谎称是买吃的,妈妈信了。

我乐颠颠的跑到老外公家后面的田里,学着老外公的样子,挖了一个小小的坑,小心的把一元钱放了进去,然后用土埋住,连着几天都去浇水。心想也该发芽了吧,我挖开土一看,没发芽,那一元还是一元。我想:可能发芽要很长的时间吧?于是便又埋好,还是再种上几天再说吧。可是十几天过去了,我挖开土一看,我的一元钱已经破的不成样子了!我哭着去问妈妈,妈妈一听,哈哈大笑起来:我那是逗你呢。后来我才知道,钱是不可以种的,可怜我的一元钱呀!

唉,人家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可我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呀!

例文:《两个花瓶》这是“说明事物”的说明文

在我成长的路途中,有着我金黄色的脚印,是错误让我前进,是错误让我成熟,同时,也是错误让我获得惊喜。

那件事发生在二年级的上学期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六,我打电话给我的好朋友——小菲,我打电话约她来玩,她爽快地答应了,听了这个令人兴奋的消息,我高兴地跳了起来,差点把电话线给拔了,我叹了一口气,轻轻地挂了电话。又像一只活泼欢快的小鹿而不停地跑,她的到来对于我来说真是无比开心,看见小花在不停地摆头,我也把它当作再向我道喜啊!!!我兴奋得情'相关的作文">心情一直延长到她的到来才被埋在心的深渊。小菲来了,还带着“前所未有”的糖果,非常的珍贵,我们俩吃着糖,躺望天空,不知道做什么好。经过一番商量,我们玩起了捉迷藏,我先毛遂自荐、自告奋勇的,做捉人的,小菲也只好像小老鼠一样东藏西藏,也找到了一个藏身之地“30……29……28……27…………15……14……………………”我数完后,开始寻找小菲啦,我先进行地毯式搜寻,从4楼到1楼不停地找,也见不到小菲的踪影,我急了,我正要重新开始找过,突然柜子突然有了一点点动静,我顿时多云转晴,大力打开柜子,小菲不得不“举手投降。但是,由于我这一猛开,柜子上的花瓶不正不歪地摔在地上,花瓶也碎了,妈妈跑了上来,紧张的我不禁的说了一个谎言:小菲,你怎么这么不小心啊,真是的。小菲一听,神情有点激动,我的心怦怦直跳,小菲叹了一口气,向妈妈鞠了个躬,说:“对不起,阿姨,我不小心把你的花瓶打碎了,我明天赔你一个。”

顿时,泪水在我眼眶里不断地打转转。

第二天,小菲果真买了一个花瓶,我也偷偷地买了一个,当我们俩把花瓶放回去时,我微声说道:“对不起。”小菲听了,愉快地走了。

这两个花瓶记录下这件事,不但代表我的错误,而且也代表了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

例文:《啤酒的滋味》这是“说明事物”的说明文

爸爸和很爱喝啤酒,每次见爸爸拿着酒杯怀喝着那金黄色的啤酒时,我的心里总在琢磨:啤酒到底是什么滋味?

星期天的中午,爸爸又拿着一个酒杯悠闲地喝着啤酒。看着爸爸那种津津有味的样子。我实在忍不住想尝上一口,可爸爸会同意吗?不管了,试试看吧!我笑着走到爸爸身边,说:“爸爸啤酒好喝吗?”“味道好极了!嘿,你是不是也想尝上一两口。”“不不不!我才不想喝,不过……不过稍微喝点那也没关系吧!”

“好极了!”说着爸爸从橱子里拿出一个小杯子,在里面稍许倒了些啤酒。我高兴极了,用舌尖舔了一下,没尝到什么味道。再喝一口,还是没什么味道。再喝上一大口,这回我的嘴里全是酒精味。对,就是这个味道,好喝极了。嘿,是不是我是天生喝酒的料?这浅浅的一杯酒很快就被我喝光了。正当我顺手拿酒瓶倒酒时,爸爸挡住了我的手。“怎么啦?”“啤酒虽然好喝,爸爸喝了几十年的酒了,每天就喝一杯,决不多喝,要知道多喝可会伤身子的,再说你还小。”

这时我觉得肚子涨涨的很不是滋味。“爸,我把胃喝坏了,肚子难受极了!”突然,“嗝”的一声,气冒了出来,这下子我舒服极了。爸爸哈哈大笑。

这东西,我以后再也不想碰了。

作文六:《写简单的说明文》3700字

主备人:刘长城

什么叫说明文?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是对客观事物的性状、特点、功能和用途等等做科学的说明的。它既不像记叙文那样重在记叙、描写和抒情,也不像议论文那样,重在阐明主张,批驳谬论。说明文通过说明客观事物,使人增长知识和技能。  那么,怎样写好说明文呢?

一、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一篇说明文写得好不好,主要看它有没有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来是不是使读者得到具体而明确的认识。比如,你参观了动物园,要向小读者介绍长颈鹿。什么是长颈鹿的主要特征呢?跑得快,斑纹美丽,这些都不是长颈鹿独具的特点。长颈鹿最主要的特征是脖子长,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动物,母鹿身高四米多,公鹿五米左右,最高的记录是五米七八。它有四条又细又长的腿,还长着一个特别长的脖子。令人惊奇的是,它的颈椎骨只有七块,数目和人的颈椎骨一样。长颈鹿的七块颈椎骨排起来,就是它的长脖子,每块颈椎骨的长度就可想而知了。只有把这些写清楚,才算抓住了长颈鹿的主要特征,称得上是一篇较好的说明文。否则,你就说不明白。

那么,怎样去抓特征呢?

首先,要细致观察。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只有深入细致观察,才能对事物了解得清楚。某同学写了一篇介绍《粉蝶》的说明文,文中对粉蝶的种类、形态、生活习性,粉蝶为什么不能在清晨飞舞,以及它对农作物有哪些危害等等,都写得清清楚楚,有根有据。这篇说明文曾被一些学校选为教材。某同学为什么能写出这样好的文章呢?这是因为他平时时生物就有浓厚的兴趣,并且能亲自实践,仔细观察。两年里,他制作了四百多个标本,光粉蝶标本就制了三百多个,共有五、六个种类。他在谈体会时写道:

“昆虫的个体很小,特别是头部构造很难观察。我就向老师借了一个放大镜,我观察的东西就广泛了,昆虫中有粉蝶、蜜蜂、蝗虫、蜻蜓、蚊子、苍蝇等等;植物叶子中有柳叶、梧桐叶、榆叶、槐叶等等,还有草叶和花木„„我常把放大镜、笔、记录本带在身边,上下学路上,去公园游玩时抽空作些观察,并记下主要观察内容。”

其次,要查阅资料。我们不能事事亲身经历,而说明文又要求特征准确,材料翔实,这就需要查阅有关的资料,靠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来印证。比如,有个在长沙读书的中学生,到北京旅游,参观了故宫,很想向同学们进行介绍。于是,他不但记下了参观的印象,还买了一张《故宫旅游图》和一本《北京十大名胜》,从中了解故宫的历史、地理位置和建筑特点。这样,他就知道:“故宫又名紫禁城,是我国明朝和清朝两代的皇宫,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整个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周围环绕着十多米高的城墙,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个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统一。我国明朝初年,为了修建这座宫城,曾经‘役使十万工匠和百万夫役。’故宫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上面说的这些具体数字、建筑特点,不查阅必要的资料,自然很难掌握。

最后,还要学会比较。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点,即使是一类事物,也各具特征。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两片树叶。孪生兄弟,长得再相似,也能区别出来。抓住事物的特征,就是抓住这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不同特点,从共性中发现个性,从一般中找到特殊。事物的特征往往在同别的事物相比较中显示出来。比如,要说明中国是一个大国,这个“大”字就很有学问。你可以直接说,中国的面积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也可以用比较的方法来说明。中国的面积,与法国比,有十七个法国大;与日本比,有二十五个日本大;与英国比,有三十九个英国大;我们祖国的面积,相当于整个欧洲。这样一比较,既具体,又生动,很有说服力。

总之,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一方面靠亲身实践,细致观察,另一方面又要善于向书本和有经验的人学习,同时还要周密思考。学会比较,努力去熟悉所要说明的事物。

二、说明要有条理

要想写好一篇说明文,除了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外,还要掌握事物本身的条理。依据事物本身的条理来说明,就是要从复杂情况中理出头绪,把事物的特征,事物各部分的关系说清楚,所谓说明有条理,就是行文线索要清楚,层次要分明,不能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如果颠来倒去地写,文章的头绪紊乱,同样也会说不明,道不白。叶圣陶先生写过一篇《景泰蓝的制作》的说明文,十分注意文章的条理性。作者抓住“做胎”“掐丝”、“涂色”、“烧制”、“打磨”五道关键的工序,对每道工序的制作和原理都做了详细的说明。结构严紧,条理清楚。

说明文有两种,一种是说明具体事物,如介绍一种新品种;一种是说明抽象事物,如“什么是世界?”。但是无论是具体事物还是抽象事物,都有其特征,都有它的构造和结构,只要我们遵循事物的规律,按照一定顺序加以说明,条理也就清楚了。

说明具体事物的文章,可以由上到下,由前到后,由外到内,由主到次地写,使读者容易了解各部分的相互关系。

有的同学在介绍具体事物的时候,没有事先根据这些事物的相互关系理清脉络,归纳分类,结果往往容易出现关系凌乱、层次不清的毛病。例如,有一篇介绍商品的文章是这样写的:

“青年食品商店出售各种罐头、干果、香烟和名酒。有菠萝罐头、桔子罐头!荔枝干,有中华牌香烟、牡丹牌香烟、前门牌香烟;有桂元干、葡萄干,有汾酒、竹叶青,还有清蒸元鱼罐头以及闻名世界的茅台酒等等,花色多样,品种齐全。”

这段话中所列举的商品,既有种概念,又有属概念,既有并列的关系,又有从属的关系。作者没有按照这些商品之间的内在关系归纳说明,而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层次不清,条理不明。这段话应该改为:

“青年食品商店出售各种罐头、干果、香烟和名酒。罐头有菠萝罐头、桔子罐头、清蒸元鱼罐头等;干果有桂元干、葡萄干、荔枝干等、香烟有中华牌、牡丹牌、前门牌等;名酒有茅台酒、汾酒、竹叶青等。花色多样,品种齐全。”

说明抽象事物的文章,不但要说明事物是“这样的”,而且要进一步说明“为什么会这样的。”这就要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步步深入地加以说明,或由浅入深,或由表及里,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原因到结果,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数量到质量,或由特殊到一般等等。例如,鸟为什么会飞?人为什么会做梦?都属于这一类。如果是说明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可以按照时间的顺序。如果属于介绍生产技术,可以按照生产的程序。只有按照事物本身的条理,来确定说明的顺序,文章才能写得眉目清楚。

三、说明文的语言要确切、简洁、通俗

确切:说明文内容的科学性和专业性都比较强,它要求语言要确切,不能夸大和缩小。比如,有个同学知道他们学校种了很多树,绿化搞得不错,他在《我们的校园》一文中写道:“我们学校的绿化面积在全市中学居首位。”这样写就有不够准确的地方。如果有人问:“贵校的绿化面积到底有多少?你怎么知道别的学校都不如贵校呢?”这位同学恐怕就不好回答,因为他只知道本校绿化搞得好,还来不及进行一番仔细的调查研究。所以,这句话可以改为:“目前,我校的绿化是全市绿化搞得好的学校之一。”加上“目前”二字,不包括“过去”和“未来”;加上“之一”,就不是“唯一”。这样就比较确切了。

语言确切,首先是用词准确。说明文最忌含糊其词,什么“大概”、“差不多”、“可能”„„模棱两可,该肯定不肯定,该否定不否定,用来说明事物就不容易做到恰如其分。《中国石拱

桥》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修建于公元六○五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约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约九米。”

这段话中的数字,有的是约数,有的是确数。因为赵州桥在哪年建成,史书上已经找不到确凿的记载,所以只能说个约数;而赵州桥的长度,却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这不但要说明实有其桥,而且从这些具体精确的数字,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写说明文,一定要下功夫选取“最恰当的”、“最精确的”语言来表达。

简洁:语言简洁,就是精炼,干净利落,用尽可能少的话,把事物说清楚,不要罗嗦重复、拖泥带水。比如“大雪把铁路淹没无踪”,“下水游泳应注意些什么”,这两句话中的“无踪”和“下水”都是重复多余的话,应该删去。

为了做到说明文的语言简洁,还要防止不必要的“引伸”和“寓义”。有些同学习惯于写记叙文,喜欢形容和描写,初学写说明文,有时也要来一番“引伸”和“寓义”。比如,有一篇介绍《松树和柳树》的说明文,结尾是这样写的:

“我们既要学习松树坚强不屈的品格,又要学习柳树栽在哪里,就在哪里生根的精神。”  记事抒情的文章,自然可以这样写,说明文就没有必要了,写了反而“画蛇添足”,不简洁了。

通俗:语言通俗,就是运用群众中明白通顺的话,把本来是抽象的概念说得具体生动,把本来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说明文的语言要通俗,并不是不要生动、有趣。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有些说明文运用拟人、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写得很有趣昧。

四、以“××的自述”为题,写一篇简单的说明文。

要求:1、选自己熟悉的事物来写

2、阅读有关资料,详细了解事物的特点

3、恰当运用说明方法,说明要通熟易懂

作文七:《说明文的写作》2900字

说明文的写法

一、说明文开头的写法:

1.概述式 :开头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事物的概况,给人以总体形象。如《故宫博物院》是这样开头的: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中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了。开头介绍了故宫博物院的地理位置、名称、性质和年代。通过概述的介绍,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故宫博物院的概况。

2.描写式:开头描写事物的特征或状态,让读者有一个直观的总体认识。如《中国石拱桥》开头是这样描述的: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中国的诗人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开头描述石拱桥的重要部位‚桥洞‛的状态特征,然后用神话传说和诗人对石拱桥的描述补充说明这一特征。

3.设问式:开头设问,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并有急切了解事物或事理的心态。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第一段。由描述红花的鲜艳和美丽,自然提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问题,让人们随作者的具体解说了解其原因,探寻其知识。

4.定义式:开始对事物下定义,提示事物内涵(本质特征)和外延(包含的范围),让人了解事物的本质。如《统筹方法》开篇是这样定义事物的:‚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它的实用范围极其广泛。‛

二、说明文结构的安排技巧

1.按说明对象的自身条理性来安排结构

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条理规律,把握了这种规律并据此安排结构,能使说明的内容井然有序,条理清楚。一般来说,运动、变化、发展的事物,它的条理性表现在时序上,不同时间有不同的形态,说明时可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就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的,先写文字产生和出现书籍的雏形,再写正式的书籍,最后写现代的书籍,从而说明了书籍演变发展的过程。   处于静止状态的事物,如建筑群、名胜古迹、物品等,常常从空间位置上体现它的条理形。说明这类事物,宜按空间顺序,先表后里、先外后内进行说明。如《故宫博物院》说明一个古代建筑群,这个建筑群处在一定的空间方位上,排列有序,内部建筑有主有次。文章按照空间位置,先写外部城门,后写城内建筑,写内时先写主,后写次。整篇文章层次井然有序。

2.按人们对说明对象的认识规律安排结构

对读者陌生以及读者难以理解的说明对象,说明时常常由具体到抽象,由表面现象到内在事理。由个别推及一般。在具体说明中,宜先写状态,后写功用或成因,最后揭示性质特征。如《死海不死》是一篇事理性说明文,具体说明部分先说一种现象:传说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把俘虏的奴隶投在死海里,但奴隶却安然无恙。然后解释原因,这是因为死海海水的咸度很高。接着进一步解说死海的成因,说明时先叙事,后说它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这样说明,读者易于理解。对读者并不陌生的事物或事理,说明时可先说一般,再叙说个别现象。这种写法宜先写性质特征,后写状态,人们可先获得事物或事理的总体认识,然后具体理解。如《苏州园林》,一般读者都知园林这一事物,但苏州园林与其他园林有所不同,因此,写作时宜先说出它与其它园林不同的性质特征,然后具体说它的形态。这种结构安排有利于读者尽快地认识事物。

三、说明文结尾的写法

说明文的结尾一般是自然结束,说明清楚了,文章就结束了。有的说明文最后再次归结特征,有利于读者区别事物。如《故宫博物院》最后写道:‚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令人不能不惊叹。‛结尾直接点出了故宫建筑群的特征:宏伟、和谐、统一。有的说明文,结尾作一些补充性的说明,或开拓读者的视野,或增强说明的准确、严密程度。如《看云识天气》结尾是这样写的:‚在某些情况下,看云识天气往往要受到限制,因而,还是要依靠天气预报。‛这一补充,比较全面地说明了‚看云识天气‛的作用,增强了说明的科学性。

说明文结尾九法

(1)总结法

就是对说明对象说完后作总结的方法。《奇特的激光》的结尾,就用了这种方法:‚激光作为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奇特的光源,不仅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开拓新的科学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还启发着科学工作者产生更多、更美妙的科学幻想:激光可能是打开无穷无尽的能源宝库的钥匙;激光可能使人类看到过去从来没有见过的现象;激光可能成为宇宙航行的动力……当然,把这么多的可能变成现实,需要经历一段漫长的征途,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探索。‛ 总结法结尾能把作者的目的、意图等集中起来揭示给读者,使读者对全文有一个总的印象。

(2)感叹法

就是对说明对象说完后表示深沉的感叹的写法。如《杨树》的结尾,就用了这种写法:‚……让我们用一把把植树锹,在祖国的大地上写出一篇篇八十年代的新‘白杨礼赞’吧!‛ 这一感叹用于篇末,具有很强的号召力,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3)展望法

就是在说明对象说明完后对其未来进行展望的方法。《宇宙里有些什么》的结尾,就用了这种方法:‚……今天,载人的宇宙飞船已经成功地实现了环绕地球的飞行,将来一定会揭露更多的宇宙秘密,加速人类征服宇宙的进程。‛ 篇末用展望法能给人以希望,能引起人们的联想和想象。

(4)评议法

就是对说明事物说明后加以评价和议论的方法。如《晋词》的结尾,就用了这种方法:‚晋祠,真不愧为中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评议法用在篇末,对说明对象作个最终的评价,能有力地表达作者的爱憎感情,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5)号召法

就是对读者发号召的方法。《农作物抗病品种的培育》的结尾,就用了这种方法:‚毫无疑问,要使农作物产量不断地增加,不但需要不断地研究培育抗病能力更高的优良品种,还要做到各个地区各种作物都有能抗不同病害的品种。这是植物保护工作者和育种工作者的一项重大任务。‛ 结尾用号召法能引起读者的重视,对读者产生作用。

(6)反问法

就是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或者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的一种方法。《蝉》的结尾,就用了这种方法:‚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结尾用反问法能加强气势,起强调作用,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逻辑力量。

(7)比喻法

就是对说明对象采用比喻的方式来说明的方法《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的结尾,就用了这种方法:‚……它好象架设着一座座坚实的阶梯,召唤着不畏艰辛的人们努力攀登。‛ 结尾用比喻法不仅生动形象,还能传达深刻的寓意,给人以教育和启迪。

(8)描述法

就是对所说明的对象加以描述的方法。《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的结尾,就用了这种方法:‚我们花了一整天时间看完这座大厦的时候,万道霞光洒在外面苍翠的树丛上,洒在杏黄色的墙壁上,洒在天安门的红墙黄瓦上,放射出一片光辉灿烂的异彩。‛ 结尾用描述法,能借此表达作者的感情,能给人以形象的感染,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9)旁补法

就是文章最后追加补充其不足的写法。《看云识天气》的结尾,就运用了这种写法:‚……但是,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自然有一定的限度。我们要准确的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靠天气预报。‛ 旁补法有利于维护说明文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能帮助人们准确地、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

作文八:《说明文的写法》3500字

说明文文体知识点及应试方法

一、什么是说明文?

是客观的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或阐述事理。  二、说明文的分类

1、从说明对象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⑴标题是名词性的,一般是说明事物的,如《松鼠》、《北京立交桥》、等;而标题是抽象名词的,一般用“……方法作标题”多是事理性的说明文,如《统筹方法》;⑵标题是动词性的往往是说明事物的发展过程、操作过程或事理的,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向沙漠进军》等; ⑶标题中带有疑问性的,经常是解释原因、说明事理的,如《什么是生态系统》。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分:平实说明文、生动说明文。生动说明较多地采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语言生动形象优美,如《看云识天气》。

3、常见题型:从说明对象看,这是一篇            说明文。(横线上填事物或事理,要判断该文是说明具体事物还是抽象事理。) 三、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 1、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 (1)时间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文章常根据历史顺序、年代顺序、

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程序顺序来写 。

(2)空间顺序:多用于说明建筑物的结构或参观的过程。它着眼于建筑物的空间方位,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熟悉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通常包括下面几种情况:

①从现象到本质:如《死海不死》先描述死海浮力大,淹不死人的表面牲,再列举海水中各种矿物质的含量,说明死海“咸度很高”的本质特征;

②从原因到结果:或先说结果再解释原因,或先解释原因再得出结果。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③从概括到具体:先从总体上进行说明,再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如《中国石拱桥》;  ④从特点到用途:先介绍事物的特点,再说明此事物的具体用途;   ⑤从主要到次要:先说明此事物最主要的特征,再说明次要的; ⑥从整体到部分:先整体介绍,再具体介绍各部分内容。

2、典型考题:本文或本段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3、答题格式:本文或本段使用了       说明顺序,对         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填具体说明顺序,第二空应填具体的事物或说明的事理。)  4、例题:《看云识天气》的第三段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答:使用了空间顺序,对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的形态、位置、预示的天气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四、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

• “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五、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举例子 分类别  作比较 下定义 打比方 列数字 作诠释 列图表  引用资料  摹状貌

阅读说明文,了解说明文采用的说明方法,一要看用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对象,适应怎样的生活需要;二要看所用的说明方法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的。              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1)举例子:列举已知的事例。其好处是可以具体、真切地说明事物。使人明了易懂,增强文章说服力。 〔例子〕太空垃圾是人类在进行航天活动时遗弃在太空的各种物体和碎片。如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丢弃的螺母、螺栓和螺丝刀等各种物体。

(2)分类别:把被说明的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类别,然后进行分门别类的说明。

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增强文章的条理性,使文章眉目清楚,层次清楚。  • 〔例1〕…核能分为两类:一类叫裂变能,一类叫聚变能。

〔例2〕鲸分为两大类。一类口中有齿,以大动物为捕食对象;一类口中无齿,以小动物和小型浮游生物为捕食对象,靠嘴里的“筛子”过滤海水,把小鱼小虾等小生物留在嘴中。

(3)作比较:通过事物之间的相互比较。作比较有利于突出和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征。

• 〔例子〕……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则更为巨大,据测算:1公斤煤能使一列火车开动8米;1公斤裂变原料可使一列火车开动4万公里;而1公斤聚变原料可使一列火车行驶40万公里,相当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4)下定义:是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或概念作确切地说明。一般它用语凝炼、严谨、正确,能科学地阐述这一概念的确切的含义。  • 〔例1〕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例2〕评论大都针对当前发生的重大事件或重要问题直接表明观点和态度。

(5)打比方:就是借助具体形象的事物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加以说明。运用此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具体。更为直观地将说明对象的特征突出了。  • 〔例1〕沙漠逞强施威,所用的武器是水。……

〔例2〕“信息高速公路”是一种电子信息。它能把某个区域及至整个世界连成一体,使“公路”上的任何一个人都能享用信息资源。

(6)列数据: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可以使说明内容更为正确、真实、具体,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 〔例子〕……人体含水约占人体的2/3,鱼体含水达70%-80%,某些蔬菜含水甚

至达90%以上。  (7)作诠释:就是解释说明,就是通俗的介绍或解说事物的性质和特点。

• 作诠释和下定义常被混淆。下定义用语更为科学严密,更侧重于揭示本质特征,作

诠释则趋于通俗平实地释解概念,分析性状。  〔例1〕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减小风的力量。风碰到防护林,速度就减少70%-80%,到距离防护林等于林木高度20倍的地方,风又恢复原来的速度。所以防护林必须是并行排列的许多林带,两列之间的距离不要超过林木高度的20倍。  〔例2〕依靠风力传粉的花,叫风媒花。

风媒花一般都很小,不漂亮,没有香味和花蜜,花被一般不发达或没有花被,花粉轻而小,数量很多,有利于风媒传粉。如玉米和大麻的花,就是风媒花。

(8)画图表:运用图表辅助文字说明,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具体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

• 勐班中学2009学年上学期期中测试 • 八年级前10名学生名单

的特征,增强事物的神秘色彩,增前说明的情趣性,权威性。  •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10)摹状貌:就是运用描写的手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逼真地描摹事物的特征。

• 〔例子〕桥面有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

惟肖。

六、阅读中的知识点

• (一)抓住文题,弄清说明对象。说明文的标题具有很强的提示性,往往直接交待

说明的对象,如《中国的石拱桥》、《统筹方法》等,使读者轻易了解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或什么事理。

分析标题,便能给说明文进行分类,其规律如下:

• (二)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把握说明内容。阅读说明文,只有把握住文章所要说明的事物特征,才能清楚地熟悉作者介绍的事物。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其他事物的标志。如何抓住事物特征?

①有的标题就是对象或特征。

②留意抓中心句,看说明对象及特征。

③看字面意思,文中有语言标志,直接写出特征。

④概括归纳法,如“笔”把各种笔(钢笔、毛笔、铅笔等)的各种不同的用途归纳起来。  ⑤比较法,把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加以比较。总之:事物说明文的特征多在开头或前面。事理说明文的特征有的在开头,有的在结尾。

七、体会说明语言的正确性

• 一般说明文的语言风格有两种:一是简明平实,二是生动活泼。无论哪种语言风格,

所用语言都必须正确。这是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点。在阅读测试中,对说明文语言的考查,通常表现为考查词语的限制作用。例如:

一般说明文的语言风格有两种:一是简明平实,二是生动活泼。无论哪种语言风格,所用语言都必须正确。这是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点。在阅读测试中,对说明文语言的考查,通常表现为考查词语的限制作用。例如:

1、死海海水的含盐度,约为一般海水的9倍;如此高盐度中,几乎不能有任何生物。“死海”就以此得名。……(以加线句子为例,谈谈说明文语言具有正确性的特点。)   2、永定河上的卢沟桥……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加点词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3、把日光变为热能和电能的最良好的工具是半导体,估计将来有可能在沙漠里用便宜的半导体做屋顶,人住在里边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加点词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4、比较两句,为什么①比②好?  ①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原文中的语言) ②征服沙漠的武器是水。                     步骤一:明确某词的含义,如“估计”表推测;“最主要”表重要的,首要的 。     步骤二:答出这个词在句中的含义。

步骤三:答出若删去该词会有怎样的后果,如“改变句意”,“不符合实际情况”,“不能表达……”, 最后总结时扣到突出说明文语言要正确这个要点上即可。

作文九:《说明文的写法》1500字

2、说明文的写作练习

说明,如记叙、议论等一样,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表达方式,是生活、生产、工作、学习、科学研究等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

说明就是对事物或事理作简明扼要地解说和阐释,给人以知识。解说事物就是把事物的形态、性质、构造、功用、关系等情况介绍清楚;阐释事理就是把事理的概念、特征、来源、种类、变化等内容讲解明白。不论解说事物还是阐释事理,目的都是让人们对它们有正确的了解和清楚的认识,从中获得一定的知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认识领域的不断拓展和文化教育的逐渐繁荣,说明这一表达方式在各个领域应用得愈来愈普遍。大到科学论述,小到产品介绍,哪一样都离不开说明。

说明的目的在于“以知益人”,它在很大程度上显示着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的精确性、明晰性、条理性。要准确地运用说明方法,必须有清醒的头脑,细微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知识储备。

此外,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抓住特征说明事物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这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最本质、最主要的方面。因此,要介绍清楚这一事物,必须把握住它的特征,才有准确性可言;不单写作说明文如此,阅读说明文也同样要把握住事物的特征,才能清楚地认识作者介绍的事物。

2.要选好说明角度

事物的特征,往往是多样性。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同一事物,就会发现,它的特征不止一个。事物特征的多样性,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正因为如此,要求我们在说明事物时要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读者对象,选好角度,确定重点,有详有略地进行说明。《景泰蓝的制作》所以花大量笔墨于“掐丝”、“点蓝”两道工序,其它工序简略介绍,其原因就在这里。

3.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要能把某一事物(或事理)的特点准确、清楚地说明,还必须根据事物本身的条理和它的固有特征,选取合理的顺序来进行剖释。所谓合理,是指在根据事物的特点和符合认识规律的前提下所采取的一种便于说清楚,也容易使人看明白的说明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1)以说明某一事物构造为主的说明文,常按事物构成部分的组合顺序或人们观察事物的先后顺序来进行说明;

(2)以说明某一事物发展过程为主的说明文,常按事物形成的时间顺序来进行说明;

(3)以说明某些事物相互关系及其特点为主的说明文,往往按照先总体后局部来进行说明;

(4)以说明科学实验为主的说明文,往往按照实验本身的顺序进行说明。

最后指出,合理的

顺序有一定的灵活性,需要多实践、勤总结积累。

4.要恰当地使用各种说明方法

恰当地、灵活地使用多种说明方法,有利于把事物(或事理)介绍清楚、剖释生动。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

概括说明;

定义说明;

诠释说明;

分类说明;

举例说明;

引用说明;

比较说明;

数字说明;

图表说明;

形象说明等等。

选用哪种方法要从需要出发,还要看作者本人的写作习惯,但大都是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便于读者对介绍事物(或事理)的认识和理解。

5.要运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说明

说明文的说明性、客观性、知识性决定了它的语言的质朴性、平实性、简洁性。所以在说明文写作中,必须时刻注意说明文的质朴、平实的语言风格。

同学们必须重视说明文的写作练习,只要如上述的种种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特征,加强说明方法训练与说明程序训练,着重于向读者讲授各种知识,扩大人们的知识面,不断地加强练习,写作说明文的能力会得到较大的进步的。

有些同学,写说明文的时候,也容易“乱”,不会按一定的中心组织材料、安排顺序,话说得很多,可就是说不明白,说不清楚。

同学们在阅读下面的短文后,可以对照前面阐述的诸如说明文的目的、特点,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等,分析一下文章主要的问题是什么?缺点到底在哪里?然后对照一下文后的评折,总结一下自己对说明文的认识。

作文十:《写简单的说明文》3200字

写简单的说明文

八年级(下)第三单元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课文,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点,掌握说明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2.准确通俗地说清楚事物的特征。

3.能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运用恰当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二、教学简案(一课时)

1.揭示本课的教学目标。

2.简述说明文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说明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章体裁,用来客观地介绍事物或阐明事理的文章。

(2)说明文的两大类型。

事物性说明文和事理性说明文。

3.技法训练。

(1)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说明事物就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事物相互区别的标志,是某一事物所具有而别的事物不具有的特点。写作时一定要把特征说清楚。例如《活板》一文紧紧抓住“活”这个特征,层次分明地介绍了活板印刷术的历史、活板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

事物的特征往往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外显性特征,如事物的颜色、质地、空间位置、形状、温度等;二是内隐性特征,如事物的成因、原理、变化过程、内部结构、习性、性能、风格等方面。

怎样才能把握事物的特征呢?可以从以下三个个方面入手。 一要认真观察。用眼、耳、口、鼻、体、肤等感觉器官,对要说明的事物进行看、听、尝、嗅、触等感知;必要时,还可以做实验,以准确、全面地把握事物的特征。二要深入思考。将说明对象和类似的事物进行多方面比较,对掌握的有关信息进行筛选,深入分析其异同,抓住了“异处”,就把握了该事物的特征,也就抓住了说明的重点。三要重视积累。扩大生活视野、阅读范围,不断丰富知识,积累写作材料,注意间接经验的获得,提高理性认识水平。

(2)采用合理的说明顺序。

说明的顺序就是安排材料的顺序。说明顺序主要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按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进行说明,就是使用时间顺序。大多用于介绍事物的演变或制作过程。一般有年代由古而今,季节由春至冬,程序由先而后等。

空间顺序:按事物在空间所处的位置为顺序进行说明,就是空间顺序。具体形式有远近、前后、左右、南北、高低、内外等空间位置的变化。空间顺序多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大小、结构等。

逻辑顺序: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着眼点来介绍事物,叫逻辑顺序。比如从原因到结果、由现象到本质、先主要后次要、从整体到局部等。逻辑顺序多用于复杂事物的说明。

在写作说明文时,一般是以一种顺序为主,也可以多种说明顺序的并用。如《活板》开头以时间为序说明印刷术的发展,然后由主而次地从几个方面介绍活版印刷,在说明活字制作时又按工作程序来介绍。

如何恰当地安排说明顺序,一是要考虑所说明的事物的结构特点(上下、左右、内外各部分的组成情况)和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二是要考虑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顺序(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等);三是要考虑说明的中心与材料的关系。

说明事物时的顺序安排一般有这样的几种:

①如果是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进程的,就采用时间顺序,可由古及今或由今溯古。

②如果是解说事物的方位、形貌特征的,就采用空间顺序。可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左往右,由南向北,由低至高等。

③如果为了阐明某些操作过程,就以程序为序,即按操作行为的先后标明序号逐一加以解说,便于读者按部就班,准确无误地进行操作。

④若说明的目的是阐释事理,就要采用逻辑顺序。一般按照因果、主次关系来安排顺序。

(3)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能把事物说得清楚明白,更好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比如要说明水不是白色的,就可以拿水同豆浆比较一下。水同豆浆一比较,白色的是豆浆而不是水。水,什么颜色都没有。《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将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作比较,说明人工选择在培育新的花色品种方面所显示的优越性。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等。写作中应根据要求灵活地选用。

4.学生回顾所学说明文,就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的使用进行概括总结。

学生小组讨论,作交流发言。

5.课堂练习。

假如你某一物件遗失了,为了能找到它,你该怎样向别人说明这个物件呢? 要点:品牌、颜色、款式、材料、特殊标记等。

学生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6.总结本课教学内容,回应教学目标。

三、写作训练

1.题目及要求。

(1)你认识绿色食品的标志图吗?它的上方是太阳下方是叶子,中心是蓓蕾。以“谈谈绿色食品”为题,写一篇简单的说明文。(500字左右)

要求:①写作前查阅报纸杂志、科学书籍,从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上搜集关于“绿色食品”的有关资料。②去超市、农贸市场作调查,了解有关“绿色食品”的上市情况,人们对于“绿色食品”的态度。③说明要准确、通俗。

(2)以“xx的自述“为题,写一篇简单的说明文。要求:①选自己熟悉的事物来写。②阅读有关资料,详细了解事物的特点。③恰当运用说明方法,说明要通俗易懂。(500字左右)

2.写作提示。

(1)“谈谈绿色食品”,这一题目比较宽泛,可以将切入口明确得小一点。从一个角度介入,力求谈得具体些、深入些。可以对绿色食品这一概念作阐释,

也可以专门介绍绿色食品的特征;可以介绍绿色食品必须具备的条件,也可以介绍绿色食品的发展历程;可以介绍绿色食品发展的现状,包括绿色食品上市情况,以及人们对绿色食品的态度,也可以介绍绿色食品发展的趋势等等。

(2)“XX的自述”,要求学生用第一人称“我”介绍某一对象,文笔一般要求比较活泼,富有情趣。但还必须遵照说明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内容要讲究科学性,语言要讲究准确性,思路要讲究条理性。

“自述”介绍的一般是无生命的物体或有生命的非人类,所以要用拟人的方法。运用拟人化方法,既要注意自述物的特点,又要兼顾人类的特点。

3.范文示例:

酸雨的忏悔

我们叫酸雨,每听到同学们背诵杜甫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就惭愧,我们酸雨,不是喜雨,带给人类的却是灾难。

我们没有刀枪,也没有火药,只是我们的体质含有酸性特质,降到森林,树林枯萎;降到农田,庄稼失收。1974年,我的弟兄姐妹们降落在英国,那里 1000多公顷西红柿,颗粒无收;如今我们常常在殴洲发达国家降落,在瑞典有2000多个湖泊,成了酸湖,从此鱼类绝种;1982年5月,我在苏州上空降落,郊区的西瓜藤大部分烂死。

这上面是我们立刻看到的灾难,至于我们的缓慢剥蚀,至今还不为重视。我破坏了金属制品,名胜古迹,那意大利罗马44米高的特立扬石柱,原来上面的人像、战马栩栩如生,在我们酸雨的剥蚀之下,已面目全非,千疮旁的浮雕,由于剥蚀,变得轮廓模糊。

原来我们并不知道是我们的罪过,是科学家的研究才揭开了我们魔鬼一样的面纱。现代工业的发展,一座座工厂拔地而起,工厂的烟囱吐出大量的黑烟,黑烟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三氧化硫,这些气体跟空气中的水发生反应,就生成了含硫酸和硝酸等物质,使雨水呈现酸性。科学家们把PH值小于5.6的雨叫做酸雨,谁要知道我们是什么东西,可以明白的告诉人们,我们是现代文明孕育的一种“怪物”。

由于毁灭森林、农作物,毁坏名胜古迹,人们骂我们,讨厌我们,要使我们绝种!在骂声中,我们胆战心惊,受尽了委屈。虽然发达国家采取了燃料净化处理,尽量减少硫的燃烧,可是发展中国家,倾耗煤炭、石油,因此,酸雨的队伍仍然是有增无减。每当黑烟冒过,难兄,二氧化硫来了,难弟,三氧化硫来了,不到一天就变成了含酸的雨云,人们什么时候才彻底觉醒呢?什么时候,我们才不糟蹋人类呢?

简析:

这篇说明文,有三点成功之处:一是运用了生动说明。全文运用拟人手法,以酸雨的“忏悔”写罪过,然后写酸雨的成因,通俗而又形象。文中还多处运用了描景状物,如第二段的破坏农业生产,第三段的酸雨剥蚀建筑物,均写得形象。二是由总到分井然有序。先推出说明对象——酸雨,然后紧扣“忏悔”分步写出危害。接着说明成因以及现实中依然存在,唤起人们在发展工业时要注意煤碳、石油的净化。三是措辞严密、准确。文中有数据的统计,行文中用“大部分”一词,说明了危害之重,但也有少数“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