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课件合集 > 音美课件 > [《开国大典课文》1400字]开国大典的课文

[《开国大典课文》1400字]开国大典的课文

时间:2020-01-05 09:15:33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开国大典课文》1400字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观礼台上还有外宾。

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广场呈丁字形。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不给予中华门。三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总司令任检阅司令员,聂荣臻将军任阅兵总指挥,朱总司令和聂将军同乘汽车,先检阅部队,然后朱总司令回到主席台,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的命令。受检阅的部队就由聂将军率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山炮、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了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部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作文二:《开国大典课文》1800字

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观礼台上还有外宾。

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广场呈丁字形。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不给予中华门。三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

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总司令任检阅司令员,聂荣臻将军任阅兵总指挥,朱总司令和聂将军同乘汽车,先检阅部队,然后朱总司令回到主席台,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的命令。受检阅的部队就由聂将军率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山炮、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了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部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流动。

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群众游行一在这时候开始。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一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作文三:《《开国大典》课文讲义》3300字

一、影视文学简介 1.什么是影视文学?

所谓影视文学是指通过广播电视声画媒介,以听觉和视觉传达设计为着眼点,运用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结构情节、塑造形象、营造氛围、抒发感情,给受众以文学审美情趣的文学类型。 2.影视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关系如何?

从本质属性来看,影视文学首先是文学,它是文学的一种样式,因而它同其他文学样式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和共同规律;同时,由于影视文学借助于影视传播媒介,因而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影视媒介特点。影视文学可以说是古老的传统文学与新兴影视相结合的产物。 二、语言知识积累  1. 字音

勾勒(lâ)     阑珊(lán shān)   褡裢(dā lián)  神聊(liáo)   海吹  金碧辉煌(huī huáng) 龙盘虎踞(jù)   奄奄(yǎn yǎn)一息颊(jiá)      贮(zhù)   褡裢(dāliɑn)   堪(kān)   瞟(piǎo)     赊(shē)   銮(luán)    懈(xiâ)惰(duò)   掸(dǎn)   怡(yí)  2.   多音多义字

1)分:读fēn时,可组“分类、分配、分清、分数、分寸”等词;读fân时,可组“本分、成分、养分”等词。

2)难:读nán时,可组“困难、艰难、难保”等词;读nàn时,可组“责难、难胞、难友”等词。

3)看:读kàn时,可组“看理、观看、看客”等词;读kān时,可组“看场、看管、看护”等词。

4)相:读xiāng时,可组“父子相传、相唤、相媳妇、相机、相对”等词;读xiàng时,可组“看相、相貌、宰相、相公”等词。 5)载:读zǎi时,可组“记载、登载、搭载、”等词;读zài时,可组“装载、载歌载舞、载运”等词。  3、词义积累

1、开国大典:开,创建;典:典礼。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2、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用简单的笔墨描绘出事物的大致情况。3、阑珊:将尽;衰落。4、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5、龙盘虎踞:像龙盘着,像虎蹲着,形容地势险要。也说虎踞龙盘。6、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7、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8、公事公办:按原则办事,不徇私情。9、岂有此理:哪有这种道理。10、七嘴八舌:形容说话的人多,意见杂。11、聚精会神: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 三、品读题目

《开国大典》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的线索文章通过开国大典以后的几件平凡小事来刻画人物,从生活的多个角度,展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形象,赞扬了他朴实、平凡、可亲的性格和生活简朴、不徇私情、严于律己、身先士卒、胸怀天下的崇高品格。

四、走近作者:本文是由张天民、张笑天、刘星、郭晨等人集体创作的。最先发表在《电影文学》1988年第10、11期上。

1、张天民,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国家一级编剧,著名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长征》,《开国大典》,合作《毛泽东》,《创业》。

2、张笑天,笔名纪延华、纪华、严东华。著名作家,剧作家、擅长写历史题材的作品,剧本有《开国大典》,《重庆谈判》,长篇小说《太平天国》,《永宁牌》,《爱的葬礼》。

3、刘星,著名剧作家.作品有《公安部长》,《你好太平洋》,《国家利益》长篇纪实文学作品《西疆路长长》。 4、郭晨,《中国工人》杂志社的主编,著名剧作家。 五、剧情(片段) 一)(双清别墅——西安羊肉泡馍馆) (146——151)二)(韶山冲——中南海)(158——159) 三)(一间古色古香的接待大厅) (160)四)(中南海毛泽东办公室) (169)

事件——人物:①吃羊肉泡馍  ——语言 —— 生活简朴②设宴请程潜 ——动作 —— 平易近人③招  待 乡 亲 ——神态 —— 不为私情④与儿子交谈 ——细节 —— 严于律己

人物性格:①街头吃馍——平民本色:生活俭朴、 平凡朴实、可亲可爱②宴请程潜——领袖风范:肝胆相照③接待乡亲——人民公仆:不徇私情、尊重他人、关心老乡、坚持原则④与子交谈——慈父良友:严于律己、一心为公    【品味】

第一件小事——吃羊肉泡馍。毛泽东不是神,而是人。有两处细节描

写特别富有生活气息:一处是写毛泽东“坐在长板凳上往大海碗里掰馍”,“埋头大吃”,同时倾听着普通市民的聊天,当听到有趣之处,毛泽东竟笑得差点喷饭;另一处是写毛泽东吃完饭准备结账的时候,却发现没有带钱,“他有点慌神了,摸遍了所有的口袋,除了那半包烟,一文不名”,他难堪极了。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生活中平凡朴实、可亲甚至有些可爱的毛泽东,是一个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 【体会】北京市民的语言风趣诙谐,具有丰富的地方风味。“现在咱们蹬三轮的,也不那么下三烂了,嘿,那天一个大兵坐车,我一拐弯,这么一伸胳膊,他坐在车后就叭地敬个礼。”这里用地道的北京口语,真切幽默地写出了人民对于中国迎来新的一天的喜悦和对人民子弟兵的热爱。

第二件小事——宴请程潜。“我年轻时气盛,对老师多有得罪,那年在湖南第一师范我驱赶校长张干,搞了个‘驱张运动’,现在张干还在长沙?”毛泽东的话,表现了他敢于严格要求自己的高尚品格,突出了他的光辉形象。

【体会】写他对于“率部起义”的党外人士“程潜老前辈”非常尊重,“亲往车站迎接”,并且不计前嫌,关心当年得罪自己的张干校长,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大家风度”,以及与党外人士团结合作的诚心。 第三件小事——招待乡亲。毛泽东强调自家的成分应该“公事公办”地划为富农,表现了他不徇私情、严于律己的崇高品格。山羊胡子老人满脑袋封建意识,毛泽东巧于应付,热情接待。一方面循循善诱,极尽地主之谊;一方面又直言拒绝了乡亲们的要求。平易近人而又不徇私情。剧中对“山羊胡子老人的刻画也十分细致生动。这位韶山冲的元老,带着乡亲们来到京城“打秋风”,把毛泽东当成皇帝,“迈出方步,准备下跪”;把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看成了“毛家人坐天下”,还说“这江山,我们得替你看着点”。他关心的是“年号”,是封官。作者通过几个典型细节,通过人物独特的言谈举止,表现了这个农村老人纯朴而带有浓厚封建意识的特点,给人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体会】毛泽东的态度很温和,处理问题很巧妙,从中可以学到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处事公私分明,平易近人,不徇私情等。 第四件小事:与儿子交谈。【体会】当儿子岸英的工作被安排在政务院的时候,毛泽东坚决不同意,他要求给儿子的权利只有一个,那就是“劳动”,而不是“浮在上边”。他为那些英勇牺牲的烈士们默默流泪,为最亲爱的妻子献出了宝贵生命默默流泪,他嘱咐儿子岸英去抚慰外婆:“告诉她老人家,毛泽东永远是她的儿子。”如此深情,可敬可叹。 六、疑难问题探究

1、写点感想,谈谈在今天,毛主席的哪些品质我们还应当继续发扬光大。

提示:居安思危、严于律已不徇私情、不计前嫌大公无私、一心为公等思想品质都还值得我们永远发扬光大。这样我们的人民才会更团结幸福,我们的国家才更繁荣富强。那些自私没有远见心胸狭窄的人只有让百姓贫穷而伤心失望,国家衰败而灭亡,历史的教训值得注意啊。

2、毛泽东与儿子交谈中有一句话:“让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句话表现毛泽东什么思想?

提示:居安思危,如何让共产党深入民心。

3、当西安羊肉泡馍馆的人们知道了刚走之人是毛泽东时,都站在门口台阶上望着,试以一市民的口吻描写其心理活动。       提示:如:“唉,我真眼拙,竟没有看出这人是毛泽东,也真是,他这个大个人物咋能到这儿来吃羊肉泡馍呢?这和普通百姓也没两样呀!”

七、句子欣赏

1、毛泽东:“不,不行,你不够格。我的权力大得很,但给你的权力只有一个:劳动。你才27岁,浮在上边不好。”

(毛泽东得知儿子岸英的工作被安排在政务院的时候,坚决不同意,他要求儿子的权利只一个,就是劳动,他不允许因为自己是主席就让儿子得到照顾。作为开国领袖,他身先士卒严于律己,严格要求自己的亲人,体现了毛泽东伟大的思想情怀。)

2、让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这句话表现了毛泽东居安思危的思想,他考虑的是如何让共产党深入人心,如何让国家“长治久安”,表现了毛泽东作为领袖的深谋

远虑、远见卓识。)

作文四:《课文开国大典教案》1300字

6、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第二课时

一、阅读第二段。

1、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3、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习朗读。

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说话。

随机点拨句子: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朗读(自豪,扬眉吐气)

3、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4、背诵6~8节。

二、阅读第三段

1、自由读,用一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划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成果

欢喜和激动的心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选读句子。

三、作业

1、背诵6~8节。

2、完成作业本3、5题。

3、联系课文内容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____而_____;为____而____;为____而______。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听写。

2、背诵6~8节。

二、阅读第四段

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2、理解。

3、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4、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

“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内含的意思。

三、总结全文,领会中心。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2、整理语言,归纳主要内容。

3、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4、完成作业本6、7题,交流。

5、学习“单元提示”。联系这一课的学习,说说怎样凭借主要内容领悟中心思想。

四、作业

选做:

1、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

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

3、写一段话: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

板书设计:

6开国大典

热爱、激动、自豪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升国旗→放礼炮        重点突出→宣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有详有略

作文五:《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开国大典》课文复习》1500字

19.开国大典(节选)

1.字音: liǎnjiázhùlìdāliánnánkānpiǎoguòyǐnshēqiànjīnluándiàn脸颊 伫立 褡裢 难堪 瞟 过瘾 赊欠 金銮殿 sōngxiâduòxìngdǎntǔ

松懈 惰kànxiàngxiāngzhòngyìniánbànzǎizàigēzàiwǔpēnfàn

相 相中 一年半载 载歌载舞 喷饭 性 掸土 pânxiāng

喷2多音字: 看香

3解词: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生命危险。

龙盘虎踞:像龙盘着,像虎蹲着。

公事公办:按原则办事,不徇私情。

岂有此理:哪有这种道理。

七嘴八舌:形容说话的人多,意见杂。

聚精会神: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

4.主题

一代伟人在他领导的人民和人民的军队,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取得了全国的胜利,迎来了开国的大典,那震撼人心的炮声虽然难忘,那人如海歌如潮的景象固然感人,在这些重大的场面中我们能感受到伟大领袖的非凡风采,但是,伟大领袖魅力,绝不仅仅在惊天动地的大事件中,在他们的一些细小事情上,同样使人感到内心的震撼与不平凡。

5.情节与人物分析

情节:1吃羊肉泡馍 2宴请程潜 3接待乡亲 4与儿子交谈

人物:毛主席的品质。

1吃了东西,拿不出钱来,能赖帐吗?好尴尬,最后只得由护卫人员把钱交了。这里把他的平凡朴实可亲可爱,与百姓平等的可贵品质表现得十分感人。你看他既不炫耀自己是主席,也不随便搔扰百姓,只想走进民众,了解民众的想法。表现了他生活简朴,平易近人的崇高品质。

2面对自己的乡亲要来打秋风攀亲的时候,毛主席热情接待,却直言拒绝了他们提出的要求,说到成分他强调自家的成分应“公事公办”的划成富农。这些事件都表现了一代伟人那种大公无私的崇高品质。

3当儿子毛岸英的工作被安排在政务院的时候,毛泽东坚决不同意他要求儿子的权力只有一个,那就是劳动,而不是“浮在上边”,这些事件都表现了他,不徇私情,严于律已的崇高品质。

4当他得知率部起义的程潜来京时连忙“亲往车站迎接”在与程潜交谈中得知当年要开除自己的张干校长现在过日子艰难,但他是不计前嫌要“把他请到北京来住过一年半载”表现了他胸怀宽广的大家风度。

至于山羊胡子老人带着乡亲们大老远的来打秋风攀亲把毛主席当皇帝“迈出方步,准备下跪”把中国革命的胜利看成是“毛家人坐天下”还要帮着“看着点”,并且还关心着“年号”、“封官”的事,这些描写表现了这个农村老人纯朴而带有浓厚封建意识的特点,从而鲜明的衬出毛主席的高瞻远瞩严于律已大公无私崇高品质。

总之,这些感人的平凡小故事中,可以看出毛泽东是一个居安思危、严于律已不徇私情、不计前嫌大公无私、一心为国的革命领袖。

6.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1.四个小故事:1吃羊肉泡馍 2宴请程潜 3接待乡亲 4与儿子交谈

2九叔的特点:带着乡亲们大老远的来打秋风攀亲把毛主席当皇帝“迈出方步,准备下跪”把中国革命的胜利看成是“毛家人坐天下”还要帮着“看着点”,并且还关心着“年号”、“封官”的事,这些描写表现了这个农村老人纯朴而带有浓厚封建意识的特点,从而鲜明的衬出毛主席的高瞻远瞩严于律已大公无私崇高品质。

3合理想象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写出毛主席“像在思索着什么”的心理活动,不少于100字:

圆明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是中国劳动人民千年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但是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外患入侵,民不聊生,合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惨遭外族蹂躙,现在想来,真是义愤填膺。现在好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从此以后,我一定励精图治,殚精竭虑,和全国人民一起把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成一个真正富强民主的国家,主让中国能自立于世界民族强国之林,再也不能让祖国母亲受到半点委屈了。

作文六:《18开国大典》2900字

18    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

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3、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

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3、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的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

②过渡:(出示图片:中国贫穷落后、人们衣衫褴褛的情景。)

师:在旧中国,人民吃不饱、穿不暖,过着暗无天日、牛马不如的生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不懈的奋斗努力,我们终于翻身解放了,从此人民当家做了主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1949 年10月1日,是我们新中国的诞生之日。这一天,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新中国举行了她那隆重的开国大典。(出示图片:开国大典的情景。)

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天,去看一看当时的情景,感受一下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练习读课文,自学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②质疑解疑。

简单问题当时解决,和理解课文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随着深入学习课文时再解决。

细读课文,品味理解

①练习分段。

a.默读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

b.学生讨论。  明确: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第1段: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

第2段:大典中毛主席宣告、升国旗、宣读公告。

第3段:阅兵式盛况。

第4段:天安门广场灯光辉煌的景象和群众游行队伍的情况。

第5段: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

②披文入境。

此时此刻,你就是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摄影记者,你会选拍哪几个难忘的镜头?为什么?

明确七个镜头:

大典前的会场;毛主席宣告;升国旗;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大典结束。 ③合作研读。

请选拍相同镜头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合作给这些照片配上解说词(口头准备)。

三、解决问题,研读交流

交流给“难忘镜头”配写的解说词。

①交流“大典前的会场”的解说词。

a.出示相关图片,小组代表解说,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从他们的解说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b.出示填空,使学生明确开国大典举行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参加的总人数等问题。

开国大典于年月日在举行,参加典礼的成员有__,估计总数__________。会场在__________。主席台设在__________。

c.说说从他们的解说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可以从天安门广场布置和群众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天安门广场来参加开国大典场景来谈。

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换一个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出示:

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体会参加大典群众的激动和热切的心情。)

2.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满满的,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体会开国大典时盛大的场景。)

d.试背给你留下印象较深的语句或段落。

②交流“毛主席宣告”、“升国旗”、“读公告”的解说词。

a.小组代表解说,出示相关图片、录像。说说听了他们的解说,你有什么感受? b.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加深理解、体会、感受。

请你对比地读读下列句子,说说你的感受。(出示对比句)

(1)下午三点整,会场上发出一阵掌声,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人的目光看向主席台。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体会人民群众对毛主席和新中国的无比热爱。)

(2)三十万人脱帽站立,抬起头,看着国旗。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体会中国人民为从此站起来、当家做主人感到无比激动,无比自豪。)

c.通过展开思维想象,加深理解、体会、感受。

请你展开想象,当听到毛主席庄严的宣告时,当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全中国人民和海外的中华儿女又是怎样的情景、怎样的心情呢?

明确:毛主席的宣布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当家做了主人。这句话震动了全中国,震动了全世界,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激动、自豪。

d.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加深理解、体会、感受。

在典礼进行中,有几处写了掌声?从这三次不同的写法中你体会到什么?

当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表达了人民对毛主席的无比热爱。)

当国旗升起,礼炮响起时,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会场上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表达了人民对新中国的热爱。)

当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主席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时,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表现了社会各界人士对毛主席的拥护。)

e.试背你喜欢的语句或段落。

③交流“阅兵式”、“群众游行”、“大典结束”的解说词。

a.小组代表解说。 b.观看相关录像资料。

c.评价解说词。

读读下列语句,再评价哪组的解说词配写得好。

(1)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挺着”是描写战士们雄纠纠、气昂昂的样子,“钢铁巨人”给人以坚强高大的印象。这句话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

(2)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

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抛”是描写群众情不自禁地把帽子、报纸等东西向高处扔去。“盖过”是描写群众的欢呼声之大,超过了飞机的隆隆声。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群众在观看阅兵式时,看到自己的飞机飞上蓝天时的激动喜悦的心情。)

(3)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

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们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这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快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心情的形式。)

(4)天安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的写作特点。这样生动的描写,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之中,从侧面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人后无比幸福的心情。)

d.试背给你喜欢的语句或段落。

④交流”大典结束”的解说词。

a.小组代表解说。

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换一个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光明(光亮)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

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这也是人民群众心里的光明。)

回归全文

过渡:1949年的开国大典永远铭刻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岁月流转,中国的经济发展了,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富足;中国科技的发展了,我们也实现了飞天梦;中国的国力日益强大,我们也要举办举世闻名的奥运会了„„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每到她生日这一天,我们就用最真挚的形式为她庆祝!

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一次地回味那令人难忘的日子吧!

板书:

18  开国大典

作文七:《18开国大典》1200字

18 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2.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水平。

3.学习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背诵第7段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阅读第二段

1.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3.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习朗读。

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说话。

随机点拨句子: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朗读(自豪,扬眉吐气)

3.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二、阅读第三段

1.自由读,用一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划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成果

欢喜和激动的心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选读句子。

三、作业

1.背诵第7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 伟大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

2.背诵第7段。

二、阅读第四段

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2.理解。

3.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4.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

“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内含的意思。

三、总结全文,领会中心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2.整理语言,归纳主要内容。

3.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4.学习“单元提示”。联系这一课的学习,说说怎样凭借主要内容领悟中心思想。

四、作业

选做:

1.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

2.写一段话: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1949

作文八:《26开国大典》5200字

26 开国大典

河南省汝南县金铺镇中心学校 李宏伟

第一课时

基础知识点点记

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

diǎn lǐ  wěi yuán   wàibīn   jiǎn yuâ

dànshēnɡ   qízhì    línɡxiù   shuàilínɡ

二、一锤定音(在黑体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直奔(bēn bân)   五更(ɡēnɡɡânɡ)

乐曲(yuâ  lâ)   傍晚(pánɡ bànɡ)

三、同音聚会(填同音字组词)。

xiã (   )商 威(   )倾(   )(   )气

huì (   )集 集(   )智(   )(   )画

四、依样画瓢。

羊 样( 模样 ) 洋 ( 海洋 ) 徉 ( 徜徉 )

詹    (      )    (      )    (      )

弗    (      )    (      )    (      )

丑    (      )    (      )    (      )

五、添枝加叶。

1、量词填空。

一(   )旗杆 一(   )电灯 一(   )帽子

一(   )红旗 一(   )大炮 一(   )掌声

2、填写动词。

(    )着红旗 (    )着灯笼 (    )着国歌

(    )着方阵 (    )着胸膛 (    )着火把

六、单线联系(词语连线)。

瞻仰         大典      热烈的       红旗

观看         部队      翻动的       宣告

检阅         节目      庄严的       欢呼

宣读         电钮      激动的       声音

举行         国旗      雄伟的       典礼

按动         公告      盛大的       心情

七、对号入座(选词填空)。

渐渐   慢慢   徐徐   缓缓   冉冉

1、太阳出来,雾气(        )散去。

2、我扶着他(        )走过马路。

3、一轮红日(        )升起。

4、一条小河从村庄前面(        )流过。

5、清风(        )吹来,我闻到了一股花香。

肃立   矗立   耸立   挺立   屹立

1、我们(        )在广场,向灾区死难同胞致哀。

2、广场上(        )着一根22米高的旗杆。

3、纪念碑高高地(        )在广场中央。

4、一座座高高(       )的山峰呈现在我们面前。

5、五位壮士(        )在狼牙山的顶峰。

八、词语点将(根据意思写词)。

1、来势凶猛,声势浩大。      (           )

2、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      (           )

3、精神振奋,欢腾雀跃。      (           )

4、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      (           )

5、恭敬、庄重地立着。        (           )

九、句子整容(按要求改写句子)。

1、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旗翻动。(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五星红旗的升起,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了。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会场上爆发出来一阵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语序变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病句医院(直接在原句上修改)。

1、三十万人的眼睛一齐投向主席台。

2、我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3、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和报纸跑上天去。

4、全场响起了一阵阵电闪雷鸣般的掌声。

十一、要点扫描(课文回放)。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课文按照__________顺序叙述,先讲_________的情况,然后讲__________,接着

讲               的盛况,最后讲_______________。

(2)课文着重写了开国大典的四个场面:1________2升国旗3_________4__________。

(3)_______年______月_____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________举行典礼。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_____________》,新中国的国旗是_______________。

2、按课文原文默写填空。

这__________的宣告,这__________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_________,传到________,是全国人民的心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句子,写出你的理解和体会。

(1)“人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从“直奔”这个词语,我能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

(2)“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这个句子写的是群众在____________时的表现,我从中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

(3)“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这里的“两股红流”指___________,“光明”既指____________;更是指_________________。

(4)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54门礼炮”代表_____________,“28响”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综合能力日日新

十二、情景再现(回忆课文,排句成段)。

(   )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

(   )丁字形广场聚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   )阅兵式完毕,一万支礼花射入天空。

(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同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   )晚上九点钟,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

(   )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   )群众游行就在这时候开始。

十三、理解感悟(文章阅读)。

(一)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山炮、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了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   )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部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   )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   )上天去,欢呼声盖(   )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1、这段文字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加点的字换用成另一个字,写在括号里。

3、用“‖”将这段文字分为两层,概括层意。

第一层: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广场地面接受检阅的兵种,依次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摘录比喻和夸张句,在括号内写出从这两个句子中分别体会到的人们当时的心情。

(1)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回忆在电视上看到过国庆阅兵场面,想一想:如果让你描绘一下当时的情景,你会用上哪些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我是祖国妈妈的孩子

我的生日是十月一日。人们都说:“这孩子好福气!”

是啊,十月一日是祖国妈妈的生日,和妈妈同一天过生日,当然是幸福的孩子。

60年前的十月一日,当祖国妈妈抹去100多年来列强的欺侮,第一次向世界露出端庄的笑容时,人世间不但没有我,甚至还没有我的爸爸妈妈。不过,我总是固执地认为:那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上空腾飞的鸽群里,有一只就是我;那一天,在游行队伍手执的鲜花里,有一束就是我;那一天,在还没有解放的国土上,革命者撒出的传单中,有一张就是我!

几经回旋,我终于降生在这片开满鲜花的土地上。沐浴着十月温暖的阳光,我在祖国妈妈的怀抱里成长。在明亮的教室里,我努力地学习;在宽敞的操场上,我积极地锻炼;在庄严的少先队呼号中,我认真地思索着,设计着自己的未来──

我将是一艘接近光速的飞船,给茫茫的宇宙送去祖国妈妈的问候,和所有智慧的生命一起唱着和平之歌;我将是高山顶上的一所希望小学,让知识的常青树长满最偏僻的角落;我将是国境线上的一道钢铁防线,使形形色色的来犯者碰得头破血流;我将是高科技产业集团,让蓝眼睛灰眼睛的客户都对我的产品伸出拇指:OK!中国!

不管过去,现在,未来,我都是祖国妈妈忠诚的孩子,我的血管里流淌着长江和黄河。

不管我身在何处,都将牢记我和祖国的生日──光辉的十月一日。

1、写出词语的近义词。

欺侮(       )降生(        )庄严(       )

庄严(       )设计(        )思索(       )

2、写出词语的反义词。

忠诚(       )宽敞(        )明亮(       )

温暖(       )幸福(       )光辉(       )

3、请指出文中两个破折号各自的作用。

第一个: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自己的理解填空。

(1)文中说自己是“幸福的孩子”,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开满鲜花的土地”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提到的“60年前”指的是________年。

(4)“我的血管里流淌着长江和黄河”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仿照第五自然段的句式写一段话。

我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短文中,你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短文中摘录一个你最喜欢的句子,并写出你摘录的理由。

佳句摘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摘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能力拓展。

★日积月累:

(1)描写颜色繁多的四字词语,我知道的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容种类繁多的四字词语,我知道的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现场面壮观的四字词语,我知道的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明欢喜激动的四字词语,我知道的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妙笔生花:

每当听到国歌奏响,或在电视上看到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空冉冉升起的画面,你会想到些什么?请试着写一写。(题目自拟)

用以表现人物欢喜高兴的词语

欢欣鼓舞兴高采烈 欢天喜地 欣喜若狂 欢呼雀跃

春风得意眉飞色舞 眉开眼笑 忍俊不禁 喜出望外

喜气洋洋喜笑颜开 喜形于色 手舞足蹈 心花怒放

喜不自胜乐不可支 喜极而泣 笑逐颜开 捧腹大笑   笑容可掬大喜过望 喜从天降 奔走相告 其乐融融   合不拢口令人喷饭 心旷神怡 心满意足 扬眉吐气   兴致勃勃破涕为笑 满面春风 得意洋洋 满心欢喜

作文九:《开国大典.doc3》1800字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瞻仰”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  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培养学生的合理想象能力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课文的阅读让学生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解读课题

1、谈话,(学生课外收集的资料知识进行引导)引入课题。

2、板书课题,解读课题。

二、阅读课文

1、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说说课文都写了哪几个场面?是怎么知道的?

2、引导学生读出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

3、引导学生说说读了这些句子的感受。

4、学生分组讨论。

5、讨论的情况进行反馈在每组的黑板上,全班师生进行分享。

6、具体学生讨论老师进行分组布置任务。

A、飞鹰组;

学生1;大典前。大典中。大典结束。

学生2;大典前的会场是异常热闹,(读;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学生3进行补充;(读;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车就直奔会场。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涛。)

三、抓住“四面八方、汇集”,品读“典礼”

1、理解当时的群众人数之多,范围之广,

让学生说说从“人生人海”中体会到了什么。

①  指名读段落,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② 引导学生说说声音都传到了哪?你眼前会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③教师范读,故意把后一句的“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读成“它”,把“长城内外”和“大江南北”读成“全国各地”,引导学生区别表达效果。

理解“宣告”与 “声音”指什么。

出示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成立的视频,体会“庄严”和“雄伟”

④看画面,体会新中国成立时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原因。

多媒体出示:圆明园大火熊熊、南京大屠杀、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等画面

老师解说

⑤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

2、品读“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指名读

引导学生用“一齐…一齐”这样的句式说说学校的升旗仪式的场面。

  理解“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学生朗读,读出自豪之情。

3、对比感悟描写群众掌声的句子。

①出示句子: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观礼台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②比较句子的不同,说说自己的体会。

四、老师课堂小结

1、那一天我们每个学生都应该为自己的祖国感到自豪。

2、布置作业:抄写、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骑、嗓、党、聂”,能正确读写“嗓子、共产党”等词语。

2.重点学习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两个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3、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激动、自豪的心情。。

教学重点: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

教学难点:感受伟人风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典礼主体部分的流程,朗读第七自然段。

2.交流上课时的学习心得

二、重点研读。

1.划出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中描写毛主席的动作和群众反应的句子,在旁边写读书体会。

2.交流学习体会:

阅兵式部分

(1)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多媒体出示: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①抓重点词谈感受。

②播放视频:1949年阅兵盛况感受场面

③感情朗读。

群众游行部分

①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②学生自愿当解说员。

③理解重点句:

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④感情朗读

三、课堂小结。

1.文章场面描写的方法;

2.场面所表达的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及毛主席的领袖风采。

四、课外作业。

朗读课文,写出课文梗概;搜集毛泽东等领袖的资料。

十、板书设计:(第一课时)

6 开国大典

大典前                  会场

宣告    升国旗

大典中                  阅兵式

群众游行

大典结束                光明

读公告

作文十:《1、开国大典》3800字

开国大典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会用“迎风招展”“次序”造句。

2、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3、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课文的脉络,体会课文的详略。能给课文分段,列出提纲。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仿照课文,把开学典礼的概况写成一段两百字左右的短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解课文的脉络,体会课文的详略,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把开学典礼的概况写成一段两百字左右的短文。

教具准备:

插图  放大课文 卡片

课时安排:

5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要求学生用较快的时间阅读课文,初步了解开国大典的会场及参加开

二、填空

1、开国大典的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参加开国大典的各界人士有(三十)万。

2、是(毛主席)亲手升起了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

3、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

三、新授生字

开国大典:开,开始;开国,指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

协(xié)商:共同商量以便取得一致意见。

外宾(bīn):外国客人。

爆(bào)发:课文指突然发展。

毛泽(zé)东: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

林伯渠(qǘ):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

抛(pāo):扔,投掷。

诞生:本指人出生。课文借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庄严成立了。

瞻仰:恭敬地看。

融(róng)成:汇合在一起的意思。

宣告:公开郑重地宣布。

公告:政府和机关团体等向公众发出的通告。

排山倒海:形容声势巨大,不可阻挡。排,推开;倒,翻倒。

四、朗读,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五、课外作业:抄写字词

一、组词:诞(    )    仰(     )      延(    )    告(     )

二、看拼音写词语

(协商)   (外宾)   (汇集)   (爆发)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讲讲带点词的意思。

协商   爆发   外宾   林伯渠   抛   诞生   瞻仰   融成   宣告   公告

二、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1、第一节:第一句话交代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第二句话交代参加开国大典的有关人员及人数。有„„有„„有„„总数有三十万人。还有„„外宾„„

2.第2-3节:主要描写了会场布置。广场成丁字形T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石栏两边:八面红旗。

3、第4-9节:写典礼开始(典礼的重要部分)

„„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写出了人们的情绪高涨、心情激动)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写出了人民群众的热切盼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破折号起解释说明作用

“这宣告,这„„声音”指毛主席向全中国全世界人民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使„„一齐欢呼„„心一齐欢跃„„”写出了中国人民的喜悦心情

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破折号起解释说明作用。

„„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写出了对国旗的尊敬,严肃之情

礼炮响起来„„起初全场肃静„„到后来„„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主要讲了三件事:

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

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宣布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4、第10-11节:写阅兵式盛况

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过度句)阅兵式: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师、人民空军„„

5、第12节:写游行盛况

傍晚„„灯笼,火把点起来,礼花陆续射入天空(游行开始)

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  毛主席„„不断地„„挥手,不断地高呼

6、第13节:开国大典结束

晚上九点半,„„两股红流„„流去„„ 东西两支擎着灯,舞着火把的游行队伍(“流去”照应了“红流”不仅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人民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

三、朗读课文,按课文叙述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分五段。一、(1—3)二、(4—9)三、(10—11)四、(12)五、

(13)

四.作业:朗读课文,划出自己觉得含义深刻的句子、分段

第三课时

一.朗读课文。检查分段情况,说说理由,讲出课文的详写部分。 典礼前——典礼——阅兵式——游行——散会

二.读讲课文

第一段(1-3):典礼前会场上的情况。1、开国大典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举行的?2、有哪些人参加?参加人数共多少?3、说说会场的布置?

第二段(4-9):典礼从开始到毛主席宣布公告为止。

这一部分是开国大典的重要部分,主要讲了几件事?

1、毛主席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毛主席宣布的这句话有着伟大的历史意义,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一个新的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当家作主了。)

2、毛主席升起了第一面国旗。(毛主席升起的这面五星红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华人民没有独立,没有自由。现在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代表中华人民推翻了反动统治,翻了身,站起来了。)

3、毛主席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毛主席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宣布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

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他是人民群众心目中最敬爱的领袖。)

找出人们心情激动、高兴,开国大典隆重庄严的语句。

第三段(10-11):阅兵式的盛况

1、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开始什么?

2、.哪些兵种受检阅?

3、从哪些语句中看到人民军队解放军的强大威武?

海军: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

步兵:列成方阵,齐步行进。

炮兵:各式各样的炮,排成一字形横列前进。

战车兵:各种装甲车、坦克车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像钢铁巨人。 骑兵:一色红马,一色白马,五马并进,马腿动作完全一致。 空军:一队队排成人字形。

4、群众看到检阅部队后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祖国有了强大的海、陆、空军来保卫,就不怕外来侵略者了。

第四段(12节):天安门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队伍游行的情况。 阅兵式结束,什么开始?

2、找出描写天空门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   一万支礼花„„射向天空   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3、从哪些词句中表达了群众无比激动的心情?(擎着„„舞着„„高呼„„举起„„高声欢呼)

第五段(13节):开国大典结束后的情况“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除

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还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人民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这是人民心中的光明。)

三、用自己的话说说开国大典的过程是怎样的?

四、作业:朗读课文    第七页第一题

第四课时

一、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给课文编写提纲。

1、典礼前:时间、地点、参加人数、会场布置

2、典礼:三件事  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升起第一面国旗   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3、阅兵式:海、陆、空军受检阅

4、游行:灯火辉煌、群众队伍游行

5、散会:两股红流分头流去

二、按提纲给课文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讲典礼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

第二段: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有亲自升起了第一面国旗,还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第三段:讲阅兵式的盛况。

第四段:讲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队伍游行的情况。

第五段:讲开国大典结束后的情况。

三、通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文章讲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的开国大典盛况,典礼有三十万人参加。典礼上毛主席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并亲自

,进行了阅

兵式,海陆空三军受检阅。阅兵式完毕,开始群众游行,人们擎着灯笼,高举火把,情绪激动,直到晚上九点半两支游行队伍才走出会场。两股红流分头向东,两城街道流去。

*四、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的含义。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呼起来。

这个句子用了形式相同、意思相关的句式,有力地表现了毛主席这一宣告所产生的巨大反响。

五、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六、作业:熟读课文  课后第二、三题

第五课时

教学要求:复习巩固,完成课后部分练习,掌握用“迎风招展”、“次序”造句。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二、复习提纲。

1、开国大典的会场在哪里?参加开国大典的各界人士总数有多少?

2、是谁亲手升起了第一面国旗?

3、说说每一段的主要意思?

三、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

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比“朝着”主席台更能反映人们热切盼望见到毛主席的急切心情。

2.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 用“红流”来比喻游行的队伍,形象地说明了游行的声势浩大,场面壮观。

“流”照应了“红流”,比“走”更准确、传神。

四、学习用词造句。

先找出课文中的范句,在说说词语的意思,然后再试着造句。 迎风招展:五颜六色的旗帜在蔚蓝色的天空中迎风招展。           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碧蓝的天空中迎风招展。

次序:唱歌比赛时,老师建议用抽签的办法来决定表演的次序。 结业典礼上,受表扬的学生挨着次序上台领奖。

五、作业:课后练习第四、五、七题  预习第二课

附板书设计

1.开国大典

典礼前——典礼——阅兵式——游行——散会

教后感: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学得不主动,可能课文过长,学生对一些语

不清主次,哪些是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