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课件合集 > 幼儿课件 > 从跨文化角度看《论语》英译中的“君子”与“Gentleman”

从跨文化角度看《论语》英译中的“君子”与“Gentleman”

时间:2021-04-08 09:41:08 来源:学生联盟网

  摘 要:在儒家经典《论语》中,“君子”作为中华文化负载词内涵丰富,有别于英国传统文化中的“gentleman”。文章从跨文化角度探讨“君子”与“gentleman”的异同,在翻译中应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最大限度地保留中华传统文化特色。
  关键词:君子;gentleman; 异化翻译策略
  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工具,文化影响语言的形成和发展。而翻译作为一种语言活动,实现语言的转换以及文化内部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翻译以传播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经典具有重要意义。儒家经典历经两千余年,词义的变化给人们的理解造成了困难,也为翻译设置了障碍。在跨文化翻译中,应准确把握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采取有效的翻译策略以促进文化交流,实现真正意义的文化传播。
  一、《论语》中“君子”的英译
  《论语》作为中国儒家思想的精髓,含有大量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名词,如“仁”、“义”、“君子”、“小人”等,其中“君子”共出现一百零七次。目前,《论语》英译本已有近40部,对“君子”一词有多种翻译。众多译者塑造出不同的“君子”形象,译文呈现多元形态。有的译者根据“君子”在不同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用不同的词汇进行阐释:比如清末学者辜鸿铭,对“君子”一词用了十多种译法,传教士李雅各、苏慧廉,中国学者老安以及在近几年刚刚出版全译本的吴国珍先生[1]都对“君子”采用了多种译法。也有多数译者用英语中的一个对应词来代替“君子”,比如英国汉学家韦利、美国诗人庞德、国内学者刘殿爵,以及对《论语》进行编译的李天辰和丁往道教授都用的“gentleman”来翻译“君子”。
  译者由于受到所处时代民族文化以及自身因素的影响,会形成不同的文化视点和审美观念,因而对“君子”的不同翻译,实则是对君子文化进行的不同阐释,体现了译者的文化解读。然而对于中国所特有的这一儒家文化词汇,如何在英语词汇里找到合适的对应词以最大程度地传达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的“君子”和英国的“gentleman”之间是否可以划上等号?这一直都是众多译者面临的问题。
  二、以Arthur Waley英译本为例看“君子”的翻译
  从文化角度看,中国儒家“君子”与英国“绅士”都是在各自文化中经过大浪淘沙形成的历史积淀,都将道德修养置于人格之首,讲究内外兼修,成为各自文化中理想的人格典范。但他们并不对等,他们是不同意识形态下的产物,在各自民族文化中承载着不一样的历史作用。君子更注重道德修养,是精神文化的体现,而绅士更强调身份和地位,绅士文化是一种以实用功利主义为基础的物质文化。因此,君子与绅士虽具相似性,但属于不同的文化范畴,他们有着本质的区别,这就决定了不能用其中的任何一个将另一个取而代之。
  《论语》中阐释了“君子”的道德行为准则、为人处世及治学、治家、治国之道,内涵广泛。在不同的文本语境中“君子”含义不同:有为学者,有“有德之人”,亦有为政者,另有的“君子”指的则是孔子本人或其弟子。甚至有的“君子”的具体含义,“是指有位者,还是有德者,很难分别。”[2]1总之,《论语》中“君子”的内涵丰富,在跨文化翻译中应结合具体的文本语境,正确理解其文化内涵,这是准确解读并传播儒家文化的关键所在。
  在《論语》的诸多译本当中,很多译者都用过“gentleman”代替“君子”,其中以韦利为代表。笔者采用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韦利的英译本[4],对“gentleman”的使用情况进行的汇总,结果发现他对“君子”的翻译尽管有9种形式,但也只是冠词或单复数等细微的差异,他选择的是英语中的对应词汇“gentleman”。下面再结合具体的文本来看对“君子”的翻译和阐释:
  1)“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论语·颜渊)此句为季康子在向孔子请教如何治理国家,此处“君子”指的是为政者。
  “The essence of the gentleman is that of wind; the essence of small people is that of grass.”[3]155
  2)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宪问)孔子强调君子所必须具备的品格:仁、智、勇,可见此处“君子”强调的是其德行。
  “The Master said, The Ways of the true gentleman are three. I myself have met with success in none of them. ”[3]189
  3)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罕)
  孔子想搬到九夷去住。有人说:“那地方非常简陋,怎么好住?”孔子道:“有君子去住,就不简陋了。”[2]104此处的“君子”,孔子指的是他本人。
  “The Master said, Were a true gentleman to settle among them there would soon be no trouble about lack of refinement.”[3]111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君子”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是不同的,而韦利在他的译文中都用了英国文化中的词汇“gentleman”来代替君子,这只是体现了“君子”的一个方面或一个品质,缩小了“君子”的语义范围。这是一种归化的翻译策略,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文化信息的缺失和偏差,因此笔者认为这是不妥当的。
  三、“君子”的翻译策略
  在跨文化翻译中,对儒家文化核心词“君子”的英译,怎样才能既保持中国本民族的文化特征不产生变异,并对其进行全面的阐释,又可以使译入语读者消除理解障碍而更容易接受呢?看下面的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