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美文摘抄 > 说明文 > 我看到了什么作文500字_《我看到了什么作文》2800字

我看到了什么作文500字_《我看到了什么作文》2800字

时间:2019-12-17 09:27:12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我看到了什么作文》2800字

我看到了什么作文一:我看到了一种心态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题记

孤独的流浪者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25岁单身出蜀,望游尽大好河山。但却落到“去的开心,回的失意”。随着走出宫殿的笑声,你远远的将为你脱靴的高力士,受你喜欢的杨贵妃抛弃在脑后。黄河边,鲸波滚滚,黄河之气势非凡。河岸的你,东望天际,心中有说不出的滋味。身旁走过被贬的朝廷官员,垂头丧气,叹气不绝。而你,却想起游历大好河山的初愿,写下“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乐观。继而骑着一匹瘦弱的白马,身随生锈的宝剑与一袭白衣走了,留下了爽朗的笑声。他,就是太白。

乐观的失意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被贬黄州,还受监视,落得如此地步,却“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又念无与同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在承天寺的院子里,你与张怀民仰望天际,皎白的月光辉映在万物身上,把万物染白了。如此美景,你怎还会失落?“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好一个旷达乐观的心境!这就是乐观的东坡。

淡泊的乐观者

昔日县令,为官清廉,“不为五斗米折腰”归田隐居,他虽隐居种豆,但他种得“草盛豆苗稀”。他“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起早贪黑,环境“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荒凉,但是他不为隐居而后悔,也不为当时的处境而叹气——“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哪有人会像这个陶潜一般乐观?

谁以孤单为乐者?太白者也;谁以乐观为乐者?东坡者也;谁以淡泊为乐者?陶潜者也。吾谓太白,流浪者之圣者也;吾谓东坡,失意者之悟者也;吾谓陶潜,乐观者之胜者也。

我看到了什么作文二:我看到了日食

今天早上大课间休息时,我看见很多女生挤在栏杆边,而且全都用手捂着眼睛、手还留一点儿小孔、一律对着太阳的方向。我很奇怪,就问李云妮:“你们在干什么呀?”“看日食呀!”她说。啊?我吃了一惊,日食我还一次都没见过呢!赶紧去看看!!免得错过了大好时机!!!

我也加入到看日食的队伍中来。一开始,我也学着她们那样,把手握成拳头贴着眼睛,只留一点小洞对准太阳中心——啊哟!好刺眼呀!头都晕了!定了定神,接着来!慢慢地,我也有了经验,只要把小洞对着太阳,但要似挡非挡,这样就可以既看到太阳又不至于太晃眼睛了。呀!这就是日食呀,太阳好像一个金灿灿的大圆饼,这个大圆饼的边上不知道被谁咬了一大口,看起来明显得很——怪不得古时候人们把日食叫做“天狗吃日”呢!

以前在课外书上学到过,日食是月亮转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挡住了一部分太阳的影子而形成的,所以我们在地球上看起来太阳就像是缺了一块。我们今天看到的是日偏食,如果太阳完全被挡住的话,那就是日全食了。什么天狗把太阳吃了呀,那都是古人不懂,瞎说的,我才不信呢!我们要用事实证明一切,要用科学说话,不能瞎编神话。

我看到了什么作文三:我看到了

2008年5月12日下午两点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强烈地震。

“天空了,地裂了,山垮了,房倒了,我找不到你了!”

我找不到您了,谭千秋老师,您在哪里?您在北京读大学的孩子正在牵挂着您。啊,我看到您了,您双臂张开着,怀里拢着四位学生,您把他们从死神手里救了回来,但是您却永远离开了人世。我为世界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老师而骄傲!我为世界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父亲而骄傲!

我找不到您了,敬爱的人民解放军叔叔,您们在哪里?啊,我看见您了!有无数的您在废墟中穿梭,在危险的地方,您们把一块块大石头抬起,把活着的人救出来。我为你们骄傲!我为自己是一名军人的女儿而自豪!

啊!我看到了,看到了!临时救助站里,我们的温总理正在抚摸着一个三岁大的小女孩。温总理饱含着眼泪,用沙哑颤抖的声音对她说:“孩子别哭,面包马上就来了,糖马上就来了,不要哭。”我被这样的情景感动,我为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总理而骄傲!

虽然这场自然灾害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但这并没有把我们压垮。在灾难面前,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我们一定能重建自己的家园。

我看到了什么作文四:我在母爱中看到了美

有一首歌这么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有一句话这么说—“天大地大,母爱无价”。也许她没有美丽的外表,但她一定有一颗美丽的爱子之心,她永远都是我心中最美的Angle。

我曾看过这样一则报道,在汶川大地震中,有一位母亲成弯着腰的姿势,在她用身体搭成的帐篷下是她那年幼的孩子,一根钢筋扎进了这位母亲的身体里。看,母爱之花多么美丽,多么坚强。

在一个森林了曾发生过一场火灾,消防员在灭火时发现了一只母鸭,它已被火烧得焦焦的了,而在他的翅膀下却有四只可爱的小鸭子,他们毫发无损。听,母爱之花多么动听,多么伟大。

我曾在一本书上看到另一位伟大的母亲。在遥远的可可西里,住在一位猎人,但他已经不打猎了,是一只藏羚羊改变了他。又一次,他打猎时遇到了一只藏羚羊准备打,可是藏羚羊却“扑哧”一声跪在了他的面前,藏羚羊的脸上挂着两排泪,但他并没有收手,应为他是个猎人,而不是慈父,在猎人解刨它的尸体是,却在它的肚子里发现了一只成形的小羊。品,母爱之茶是多么的浓,多么的甘醇!

我的母亲是一位平凡的农村妇女,也没有为儿女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可她的一言一行里都流露着对儿女无私的爱。每一位妈妈都是爱儿女心中最美的天使,母爱无价,妈妈伟大,我在母爱中看到了美!

我看到了什么作文五:我看到了最美的风景

那一幕仍然浮现在我眼前,那一个个动作仍然印在我的脑海,我认为那是一道最美的风景……

记得是一个星期一的早晨,我背着书包去上学。在上学的路上,我走着走着,突然,在我的视野中浮现了一个人:他是一位老人,白发苍苍,手里拿着一只篮子,他显得很平常,但是,却吸引了我的目光,我心中充满了好奇:他拿着空篮子,要干什么呢?所以,我便跟着他,要去看个究竟。

但令人出乎意料的是,他每当走到有小石子的地方,就伸手把小石子拾起,放进了篮子里。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闭眼了一会儿,希望刚才看错了,但当我睁开自己的眼睛是,还是和刚才一样,看来,我没有看错。我便心中充满了疑惑,也更加好奇:他捡小石子干什么,小石子有什么用,又不能卖钱!我心中谜团重重。希望马上就能拨云见日,便接着走,接着看。

终于,最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他走到一个凹凸不平的地面就停了下来,把小石子填进了不平的路面。顿时,我恍然大悟,茅塞顿开,拨云见日,拨开了云,见到了太阳,解决了重重谜团,也得到了事情的真相。原来,他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他人。他完全不需要做这件事,也没有必要做,他已经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可以在家休息,也可以外出游玩,但他还是拾起了小石子,填进了凹凸不平的地面,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大家啊!太阳出来了,阳光是那样灿烂,好像是在为他喝彩。鸟儿在树上鸣叫,好像是在为他歌唱。他依然像那样,走着走着……

他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值得我尊敬的一位老人,值得我学习的一位老人,值得我喝彩的一位老人!

啊,我看到了最美的风景!

作文二:《我得到了什么的作文》1600字

[我得到了什么的作文]

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我得到了什么的作文。是的,那天,我在经过多次的失败和磨练以后,也得到了成功的体验&&那天,我让妈妈带我去学溜冰。来到溜冰场,只见冰场上十分热闹,好多小朋友就像一只只小鸟在欢快地飞翔。看着他们,我真是羡慕极了。于是,我让妈妈陪我进入溜冰场,赶紧穿上了溜冰鞋。谁知我穿好鞋刚一站起来,就咚的一下,摔倒在了地上,我连忙用手撑着爬起来,可脚刚一着地,就滑了出去,就又一次摔了下去。又爬,脚又滑了出去&&这时的脚底下,就像是涂了一层油,怎么也用不上劲。我那窘样,惹得周围的人哈哈大笑&&妈妈见状,赶紧上前把我抱着扶起来,让我坐在场外边的凳子上,我摸着摔痛的手臂,小心地不敢再随便站起来&&妈妈见我那样,笑着说:怎样?怕了?还学不学?&&我看看妈妈,再看看场上小朋友自由自在的身影,一种不服油然而生,我就不信我学不会。于是,我摔开妈妈的手,倔强地再次走进场地,紧紧地抓住场边的扶栏,小心地控制着自己的脚,努力不让它滑出去&&就这样,慢慢地,我终于找到一点感觉,渐渐地学会了站立,虽然还不稳,但也总算可以站住了。接下来开始学滑行,我让妈妈抓住我的手,慢慢地向前移,谁知脚刚一移动,竟又控制不住,重重地摔了下去,但我不放弃,爬起来再学&&就这样,边学边摔,屡败屡战,别人的笑声、摔跟头的痛楚,都没有阻挡我学习溜冰的决心&&经过不断地练习,我终于可以一个人慢慢地向前滑动了&&历经风雨,终能见太阳!从学溜冰这件事我深深地体会到,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挑战自我、顽强拼搏,成功就一定会和你握手!长大了,就要独立。这不是一句人尽皆知的名人格言,而是我母亲对我的要求,对我的希望,中学生作文《我得到了什么的作文》。在我无助、恐惧时,每每那一句话,使我感受到莫大的安慰。记得有一个学期,我的成绩直线下降,许多同学的成绩一个个都窜到了我的前面,这使我的心情一下子变得很槽糕,总觉得自己就像是一朵万人瞩目的玫瑰被赶下了台,沦落为一株角落的野菊。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失败的滋味,脾气也变得十分古怪。于是,我把自己的痛苦、烦恼一股脑地向母亲倾诉,希望能得到安慰。但母亲听后,只是抛下了这句话长大了,就要独立,就要学会靠自己去争,去赢。我听了母亲的话,愣在了那儿。许久,才悟出其中的含义。于是,我开始向母亲指给我的路奔跑&&我开始努力把成绩赶上去,让其他同学知道我也会追赶!我夜夜逼迫自己做一些习题,靠自己的毅力把睡意驱赶。终于,我的成绩一点一点地赶上去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的成绩在没有父母帮助的情况下再次冲向了第一名的宝座。那一天,我乐得合不拢嘴。我更深一层地理解了母亲那句话的深刻含义。我为此感谢母亲。也就在那一晚,我拒绝了母亲伴我入睡的传统,一个人钻进了被窝。关了灯,恐惧在霎时间布满了我身上的每一个毛孔。电视电的鬼魂、小偷、杀人犯接二连三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吓得我牙齿咯咯地发颤;浑身的汗毛都触电般竖了起来。呜呜窗外的风声如鬼嚎一般,使我不寒而栗,被风吹起的小沙子重重地敲打着玻璃,像小偷正在开锁的声音;门外沙沙作响的声音,更像杀人犯沙哑而得意的说话声。我的心急速地跳着,连大气都不敢出的我突然有了一个念头:还是叫母亲来陪我睡吧!我刚鼓足一口气准备喊隔壁的母亲的时候:长大了,就要独立这句话在我耳畔响起。我犹豫了:要不要喊呢?算了,不喊了。我慎重地作出了决定。于是,我先开灯给自己壮了壮胆,然后翻了个身子,用被子捂住耳朵,睡去了&&第二天醒来,我才发现昨晚这一觉睡得出奇地香,为什么?我找到了答案,是母亲的那句话鼓励了我。山儿依依,水儿青青,我此时的心儿是暖烘烘的。是的!生活中,用来激励自己的不一定要豪言壮语,也许一句平凡的话更能启发一个人。长大了,就要独立。这句话深深地启发了我:人的一生中都有长大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往往需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完成一些事,而这种力量,正是每个人步入社会应有的力量独立

作文三:《我们先看到的是什么?》800字

2012-06-01 09:07:10|  分类:参悟的力量 |字号 订阅

本文引用自享受教育《我们先看到的是什么?》

我们先看到的是什么?

( 荒滩...涌起珍珠的晶莹 )

一位著名画家家里挂着一幅特别的画,那是一幅被精心装裱起来的白纸,白纸的左上方有一毛笔点上去的黑渍.人们看后大惑不解:好好一张白纸上怎么有一点黑渍呢?有一人向画家情教,画家说:"我的这幅画叫>,画中那一"黑渍"是痛苦,每个人看到这幅画时,先看到的总是这块痛苦的黑渍,怎么没有看到大面积背景白纸呢?,这大面积的没有黑渍的地方是快乐!"是啊!在生活中常常是这样,我们往往先看到的是像"黑渍"那样的痛苦,经常被微小的痛苦遮住了双眼,而多少快乐我们视而不见,快乐成了被我们忽略的那一部分.

由此我想到,教育中怎么看人.教育者先看到受教育者的是什么?就像这幅画一样,我们经常先看到的是人的缺点,而忽视人的优点.往往是批评多,表扬少;挑刺多,激励少;一丑遮百俊多,百俊遮一丑少.这样,受教育者会在缺点中消沉.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次看到一名低年级小学生摘下学校花房里最大的一朵玫瑰,他先没有批评她,走过去拉住这名学生的手,微笑着问:“你能告诉我,这朵花要拿去做什么用吗?”这名学生说:“奶奶病得很重,我想把这朵花送给奶奶看一眼就还回来。” 苏霍姆林斯基被这名学生的话深深感动了。他不但没有批评这个孩子,又摘下两朵大玫瑰,送给这名学生,说:“这一朵花送给你,因为你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另一朵花送给你妈妈,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我们学校(家庭)经常有学生(孩子)违规做错事,我们通常先看到的是孩子的"错",不问青红皂白,立即用严肃的批评和严厉的处罚来对待他们。这样的教育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教育者应该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能够促进学生成长的因素放在首位,从学生的"黑渍"中挖掘出教育点,这样的教育才会事半功倍.

在教育中,我们应先看到受教育者的什么?优点会越看越优;缺点会越盯越多.我们成人也是这样,何况孩子!

转发至微博

作文四:《1我们看到了什么》1100字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1、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2、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3、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4、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2、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3、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确立难点的依据: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对观察手段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这一点上,许多学生不认为闻、听、尝、摸等手段也是观察方法。当我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各种观察方法去观察一棵大树的时候,学生会体会到,科学课上的观察必须是全身感官都要参与的观察,从而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观察是有目的的,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我的反思:

《校园的树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2、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

1、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2、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3、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确立难点的依据: 本课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白了观察的重要性,初步懂得观察需要各种感官共同参与、需要运用观察工具。要求学生用观察的方法来具体认识一棵树,并做好较为详细的观察记录,对一棵树进行有序的描述。主要是分析比较各组的观察记录,找出不同树木的相同与不同,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准备: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校园的树木

树的相同之处:          树的不同之处: 它们都长在泥土里         树冠有大小 都需要阳光、水          树干有粗细 都有树干、树皮          结的果实不一样

都有树叶、果实叶片    不一样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 我的反思:

作文五:《我看到了什么》300字

⒈我看到了什么

一、教材简析:

教材先安排一棵相对静止的大树,当学生观察这张图片,他们所能说出的内容是极其有限的。然后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他们所看到远远要比书本上看图片要多的多。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观察,体验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

二、教学背景:

本课内容既是植物单元的起始部分,也是整个科学课的起始部分,相当于一个初步接触科学观察的学生,经历一次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学习科学的过程。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对观察手段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这一点上,许多学生不认为闻、听、尝、摸等手段也是观察方法。当我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各种观察方法去观察一棵大树的时候,学生会体会到,科学课上的观察必须是全身感官都要参与的观察,从而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

作文六:《1.1我看到了什么》300字

1.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1、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2、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3、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4、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2、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3、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皮尺、放大镜、观察记录纸、课件

板书设计:                  我看到了什么

作文七:《我看到了什么》1300字

《我看到了什么》

习题

一、我会填空。

1、 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      和       它们共同的生

长需要是       、         、         。

2、 狗尾草是      年生植物,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       。像樟树茎一样的茎

叫      。树是____植物,草是        植物。 3、 植物和动物都是有       的物体,叫做        。

4、 在观察小动物的时候,应做到保持动物栖息地的原貌,保护它们     。 5、 树的生长与周围的植物、动物和       有关。 6、 树是木本植物,草是____植物。

7、 树的器官一般包括____、茎、叶、花、____和种子六部分。 8、 大树和小草一样,都是有____的,我们要爱护它们。 9、 植物的生长都需要____、____和空气。

10、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____组成,叶片上有____。

二、我是小法官。

1、大树的树干会越来越粗。           (        ) 2、狗尾草到了冬天就会死去。         (        ) 3、同一种树叶在不同的季节颜色是一样的。    (        )

4、植物按生存环境不同,可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        ) 5、像“万年青”这样的植物,它的生命是无限的。    (         )

三、我会选择正确答案。

1、叶从叶芽长成小的嫩叶,慢慢长大变老,所以叶是____。 ①有生命的    ②没有生命

2、观察到大树的信息我们应该(        )。

A 、记在心里    B、在书上做记号    C、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 3、我们要得到大树树皮图案的信息,应该采用(       )的方法。 A、拓印树皮    B、画树皮    C、从大树上撕下一块树皮 4、以下是木本植物的是(        ) A、狗尾草    B、车前草    C、柏树

5、一般情况下,判断两片叶是否是同一种叶的标准是(        )。 A、形状    B、大小    C、颜色 6、以下属于植物共同特点的是(        )。

A 、都需要土壤    B、都能繁殖后代    C、都有木质茎

《校园的树木》

习题

1、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个部分。

2、拓印树皮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提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3、树的相同之处:它们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阳光、水,都有木质的树干,一般是多年生。 4、树的不同之处:树冠有大小,树干有粗细,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结的果实不一样,叶片不一样,花也不一样。

5、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土壤、空气、阳光、水分。

《大树和小草》习题

1、树是什么植物:木本植物。

2、草是什么植物:草本植物。

3、树的茎:叫木质茎。

4、草的茎:叫草质茎。

5、大树和小草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

营养。

6、大树和小草不同之处:

植物有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不同,一个是木质茎,一个是草质茎。

7、大树和小草相同之处:大树和小草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

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作文八:《我看到了什么》1000字

《我看到了什么》教案

一、教学主题: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我看到了什么》

二、教学时长: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根据一定顺序去观察事物(从下到上、从上到下等顺序);

2、能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3、知道不同的树的树干、树冠和树叶的形状大小各不相同而且各有特色;

4、学会感受树干、树冠和绿叶的形状之美和绿叶给人的愉悦感觉。

四、教学准备

教学媒体:PPT

学生准备: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师: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我们一出门就可以看到绿色的植物,我一看到它们,就觉得心情十分的舒畅!我不知道你们是不是也和我一样喜欢它们,但是,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你们也会喜欢这些树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我看到了什么》。

(二)新课

1、直接出示PPT(梧桐树各个部分的照片,如树干及树瘤、树叶及梧桐树整体的照片) 。

师:同学们,你们讨论一下,这是什么?你看到了什么?

生₁:这是梧桐树。(板书在黑板上)

师:不错,把它记在你们的笔记本上,仔细地看照片,你发现了这株梧桐树上都有些什么?

生₂:鸟窝、树叶、树干、树瘤、还有虫子……(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下来)

师:把它们记在笔记本上,这些就是这棵梧桐树给我们留下来的印象,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呢? 两分钟时间,同桌可以相互讨论一下,等一下请同学来回答。

2、学生汇报自己所见过的树与梧桐树的区别。

3、教师出示松树、柏树的图片,总结,梧桐树属于落叶树,到了秋天就要开始落叶,但是,松树和柏树是属于常绿树,一年四季,都不会落叶。这就是梧桐树与松树、柏树的本质区别了。

4、引导学生看PPT 上其它树木的照片,并和学生一起找出它们的共同点:都有树叶、树干、树瘤、周围都有小草等……

师:其实,数木的生长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有没有同学找知道是什么? 生:需要水。

师:正确,记在笔记本上,树木的生长还需要阳光、空气(板书在黑板上)。

6、小组合作交流: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想观察它的什么?你会怎样去观察?要注意运用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的顺序来观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下观察的顺序),等一下请同学起来一起交流。

(三)结束新课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树木是由树干、树叶组成的,也知道了树木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以及水的配合,也学会了用一定的顺序去观察树木。下去以后,希望你们可以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去观察大自然,学会去欣赏自然。

布置作业:预习下次要上课的内容。

板书:

我看到了什么

照片上的大树      树干、树叶、外形

看到过的大树 树瘤、叶片、果实、小动物、藤蔓、苔藓

观察真正的大树

作文九:《我看到了什么》3600字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 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 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 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 (你能发现几点?)

2. 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 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 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 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 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 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 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 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 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

3. 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4. 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学观察活动,体验看、听、摸、闻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体会到科学观察可以了解更多的事情。

2、  通过观察活动使学生感悟到自然界的美妙、研究自然的乐趣,从而热爱自然,热 爱科学研究活动。

3、  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交流、合作对学习的作用。

4、  使学生领悟到大树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体。

重点难点:  开展科学观察活动,体会到科学观察可以了解更多的事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谈话引入。 师:今天我们给大家上一门新的学科《科学》。同学们一定会问,《科学》是学什么呢?它有哪些内容呢?我告诉你们,科学课有很多生动有趣的内容,比如,火山、地震、宇宙、天气、植物、动物、人体、电、光等。现在我先把《科学》第一册的内容用小图标来表示,你们猜猜这些小图标分别表示什么内容。

同学们一定要问,这些内容怎么学呢? 我告诉你们,每个单元都有许多有趣的活动组成。我们学科学就是要亲自参加、经历这些活动。比如观察蚂蚁的身体,测测蝗虫跳多高,看看蜗牛是怎样爬的。通过这些活动长知识、长才干、长智慧。你们愿意吗?

2、引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这里有一幅图,仔细看看图上有什么,然后告诉大家我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样的?

二、看图片上的树

1、 出示一张树的图片估计。  请你先看1分钟,估计你能发现多少点情况?还有更多的吗?

2、  组织学生交流、倾听。  请几位同学上台来说看到了什么,其他同学听听他们能一口气说多少点情况。 注意:做到不重复的补充介绍。

3、  再次估计。

你们再估计一下,看这幅图你最多能一口气说出多少点情况? 三、回忆在树前曾看到过什么。

1、过渡:难道一颗大树真的就只有这么多点情况吗?(曾在树前看到过其他情况)

2、回忆:

回忆在一颗真正的大树前。曾经看到过什么?数数能说出几点。比看图的发现是多还是少?

3、小组内交流:

小组内说说你自己曾经在大树看到过的情况是否比看图的多?

4、全班讨论:

为什么在真正的大树前看到的情况比看这张图片的发现多得多?

四、引导学生从看树到观察一颗树。

1、  设问:

在真正的大树前看到过的内容比看图片的内容多得多。如果我们现在到校园里去,站在一颗真正的大树前――请估计 一下自己:你看到的内容会比图片、比我对大树的回忆多还是少?

2、  思考:天天都看到过树,为什么再去看看,会看到更多的内容?

3、什么是观察(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五、交流观察的内容和方法

1、  提问:  如果现在去一颗树底下,你想观察树的什么?怎么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2、  小组讨论:  看看你们小组会想出多少种观察的内容和方法?

3、  交流:  哪个组先上来说说,其他同学听听是否可行,有没有建议或补充,对他们进行帮助。

4、提出观察建议:每组观察一颗树。用各种方法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建议课后观察更多的树,下一节课要描述自己观察的那颗树。

六、观察大树  学生分组观察大树。

老师观察学生的观察活动并参与。

板书设计:        1.我看到了什么

眼——看

有目的的仔细观察    手——摸                                                              耳——听

我看到了什么

【课程分析】

本课是以生活中常见的大树巍观察对象,让学生亲历一次科学观察的过程。科学探究始于细致的观察,通过观察能够获得对客观世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认识。而对初次学习科学课的三年级学生而言,缺乏这一方面的直接体验。观察往往停留在单纯的用眼看的阶段上,这节关键性的一课将给孩子们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经历一次科学观察的过程,能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2. 在科学观察的过程中形成对科学观察的感性认识,体验观察的乐趣。

3. 对一棵树又一个感性的认识,知道什么是观察。

【教学准备】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看大树的照片(5分钟)

1. 师:同学们,在校园里、马路旁、还有公园和山上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树,你们有没有仔细的看看它们啊?

2.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树吧,翻开书本第2页,这是一副大树的图片,仔细看看这棵树,是什么样的。比一比谁的眼睛最仔细,能够仔细说的最多。

二、 回忆大树(5分钟)

1. 师:这里只是图片上的一棵大树,我们看不出更多的东西,大树同学们常常看到,现在就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起来回忆一下你所看到过的一棵大树吧,说说在你记忆里的大树是什么样子的,在一棵正在的大树前你都看到过什么?  (让学生先把看到过的情况在小组里说一说, 再全班交流)

2. 师:在真正的大树前看到过的情况比从图片上所发现的是多还是少,为什么会是多呐?

三、提出观察任务(10分钟)

1. 师:如果我们现在来到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你会不会发现到更多的内容呢?:当我们想要了解的更多,知道的更多再带着这样的目的去观察的时候我们的观察任务就开始了。想一想你想要观察什么?怎样观察你才会了解更多大树的内容?三分钟的时间小组里讨论一下,看看你们组有哪些观察的内容和方法,并把它记录在表格里,比比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

观察大树

2. 汇报 交流 倾听

每一组都依次来说说观察的内容和方法,其他组的同学仔细倾听这一组的观察内容和方法是否可行,可以在他们组说完后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接下来的小组就说一说你们与之前的同学所不同的观察内容和方法,如果别的小组所说到的内容你们小组也感兴趣,就把它记录下来。

3. 师:研究一棵大树,只要我慢选好地方,树上树下、前后左右都是我们是观察范围,眼睛看、鼻子闻、手模、耳朵听都是我们的观察方法。

4. 安全提示

师:可是如果我们在观察中碰到不认识的小虫小草怎么办?  (可以问老师,如果老师也不认识可以把它画下来,通过书本和网络来查找)

如果看到树干上有个洞,你能不能把手伸进去?   (不要伸进去,万一会有有毒的小动物住在里面,那就不好了。)

四、  校园观察开始(18分钟)

五、回到教室  上交汇报记录

作文十:《1.1《我看到了什么》》700字

1.1《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对树的观察   (1)师:同学们,在校园里、在每天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在山上,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树,你有没有仔细地看看它们?  (2)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树,比一比谁的发现多。

2、看图片上的树   (1)出示一幅树的图片。   (2)师:这是一幅大树的图片,仔细看看这棵大树,告诉大家你在图片上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样的。比一比谁看得仔细说得多。   (3)学生看一分钟。   (4)组织学生交流、倾听。

3、回忆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看到过什么  (1)师:这只是图片上的一棵大树,我们看不出更多的东西,回忆一下你看到过的一棵真正的大树,说一说你在树上或树下曾经看到过什么,先小组内说一说。  (2)小组交流。让学生把看到过的情况在小组里说一说。

(3)全班交流、讨论。

(4)师:在真正的大树前看到过的情况比图片上的发现是多还是少?为什么会多呢?

4、引导学生从看树到观察树

(1)师:如果我们现在到一棵真正的大树前再去看看,你会不会看到更多呢?   (2)师:为什么再去看看会看到更多的内容呢?   (3)师:当我们想要了解的更多,知道的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5、交流观察的内容和方法   (1)师:如果来到一棵真正的大树前,想一想你想观察什么?怎样观察才会了解这些观察内容的更多知识呢?小组里讨论一下,看看你们组有哪些观察的内容和方法,如果太多了记不住,可以记录一下。   (2)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倾听。  师: 每一组都上台来说一说观察的内容和方法,其他组的同学听听这一组的观察内容和方法是否可行,可以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6、实地观察一棵大树   让学生来到校园里的大树前自行观察一棵大树,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作好观察记录。教师观察学生的观察活动,适当的时候加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