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美文摘抄 > 周记大全 > 《一生坎坷贝多芬》1100字 贝多芬一生分为几个时期

《一生坎坷贝多芬》1100字 贝多芬一生分为几个时期

时间:2020-01-20 09:19:07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一生坎坷贝多芬》1100字

贝多芬是德国人。1770年12月16日生於波昂,射手座,1827年3月26日逝於维也纳,享年五十七岁。四岁时就被迫练习乐器,常为了练琴事挨鞭子,八岁即开过音乐会。他的祖父原是荷兰籍,移居德国后,曾任当地宫廷乐长。父亲是个男高音歌手,母亲是宫廷御厨的女儿。贝多芬生长的年代,正是约瑟夫二世实行“开明专制”的时期,波恩的统治者也实行了一些改良的措施。波恩成了当时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地之一。贝多芬的幼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但是,贝多芬童年很不幸福,嗜酒成癖的父亲败坏了家业,他企图把四岁的贝多芬变成摇钱树,一心想让自己的儿子也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因此他不只强迫孩子练琴,而且常常夜半三更酗酒回家后把孩子从熟睡中拖起来拉琴,不满八岁的贝多芬被强迫在寇恩的听众面前表演、卖艺,十一岁的贝多芬就开始在剧院的乐队里工作。这种严酷的童年生活,使贝多芬很早就走上了独立的以音乐谋生的道路,同时也就养成了他坚毅倔强的性格。

父亲及祖父都曾是宫廷中的乐师,父亲约翰是一位才华平庸的又爱酗酒的男高音手,母亲玛丽亚则是一位贤淑的女性。贝多芬从小极受在宫廷中担任指挥的祖父宠爱,可惜好景不长,贝多芬三岁时祖父就与世长辞了。1972贝多芬来到音乐之都维也纳。曾师事莫札特,莫札特伯乐知千里马:“他会受世人注目,不久世人都会因他而骚动。”二十八岁开始耳聋,听力越来越差,曾跟好友说:“……我时常觉得自己是上帝创造的众生之中最悲惨的一个。”最后终於完全聋掉。一度想到轻生,而留下著名的《海得堡遗书》。但全聋后仍坚决与命运搏斗,开始用“心”来作曲。

以上写出了贝多芬的一生非常悲惨。

贝多芬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有:

1、C大调第一号交响曲

2、D大调第二号交响曲

3、降E大调第三号交响曲(英雄)

4、降B大调第四号交响曲

5、C小调第五号交响曲(命运)

6、F大调第六号交响曲(田园)

7、A大调第七号交响曲

8、F大调第八号交响曲

9、战争交响曲(威灵顿的胜利)

10、D小调第九号交响曲(合唱)

11、C小调钢琴奏鸣曲(悲怆)

12、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月光)

13、D大调钢琴奏鸣曲(田园)

14、降E大调英雄变奏曲

15、D小调钢琴奏鸣曲

16、C大调钢琴奏鸣曲(华德斯坦)

17、降E大调钢琴奏鸣曲(告别)

18、E小调钢琴奏鸣曲

19、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汉马克拉维亚)

20、狄亚贝里变奏曲

作文二:《Hair的坎坷一生》600字

“偶是我的主人上的那一撮撮毛。我的一生十分的坎坷,被小主人剪了又剪,剪得我完全变形!真是悲哀啊!”ﻩ ﻩ  我很讨厌剪头发,因为剪完头发那些碎发会掉在脖子上很痒。可是每隔一两个月就要剪一次头,因为头发长长了很多。从小时候开始我就一直倒霉,每次剪发都会闹出笑话,郁闷啊!ﻩ ﻩ  几个月的时候,为了剃掉胎毛,剪了个光头,头发很久都没长,害了别人总来看热闹。(照片)三岁~六岁一直留着长辫子,扎着两个小辫,朝天揪,现在看以前的照片会觉得很好笑。七岁~八岁的时候的发型我最满意了,是一个短头发,那个时候超级像SHE里的Ella。现在我想剪回那个发型,向偶像致敬可是一点都不像了。九岁~十一岁头发蹭蹭的长,变成了天津大麻花辫。有时候觉得头发扎人就会拿剪刀把它剪平,越剪越扎人,因此我的头发变成了鸡窝。ﻩ ﻩ  十二岁,由于快上初中了,奶奶认为长头发洗头不方便,所以提出要给我剪头发,我坚决不答应,奶奶的手艺那可不得了啊,会死人了!于是,老爸给我20块钱,让我自己去理发店。奶奶却要用暴力迫使我让她剪头,本人抵挡不过奶奶的“平底锅”,被迫答应了。奶奶把我的头发梳成2个辫子,然后左右对齐一剪,“卡擦”清脆的一声,额······看着镜子里的我蘑菇头,我尖叫。奶奶过来帮我把辫子绑成一个马尾辫。一看天啊,这头发长的长,短的短,像老鼠的尾巴,我再次尖叫,连忙跑去门口理发店······ﻩ ﻩ  “生活在我这个的小主人脑袋上真是悲哀,弄得我“妻离子散”,可恶!”

作文三:《贝多芬的一生》700字

贝多芬的一生,是充满磨难的一生,是始终挑战命运的一生,不停    The life of Beethoven is a life full of

obstacles, a life that always challenge the destiny. At a tender age, Beethoven had been confronted with misfortune. When he was young, he t deaf. Once he fell in love with a lady, but then his love was ruined at last. Also diseases always bothered him. It seems that he was abandoned by the fortune. But he never thought to surrender. Instead, he chose to fight. He said:“  I will take Fate by the throat, it will not bend me pletely to its will.”

Misery and tragedy cast his real amazing art.

奋斗拼搏的一生。

经历了童年的不幸、

双耳失聪的痛苦、

爱情破灭的忧伤、

重病缠身肉体的

折磨,但是他渴望痊愈,渴望爱情,他充满着希望。他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决不屈服。在悲

苦的深渊里,他选择了抗争,

“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苦难和悲剧反成就了他真正有震

撼力的艺术。

他做到了,

虽是无声,

却仿佛拉近了与心的距离,

让人们感到的是执著于音乐的心在呼吸。

就是这样,勇于经历磨炼,煅造出了一位乐坛骄子 ——

贝多芬

作文四:《贝多芬的一生》2000字

贝多芬的一生距今150多年前,一位虽不能说听不见雷声,但已聋得听不见大型交响乐队演奏自己乐曲的57岁的倔强的单身老人,最后一次举拳向着咆哮的天空,然后逝去了。

1770年12月16日,贝多芬生于德国波恩莱茵河畔一所破旧的阁楼上。祖父是当地大公的乐长,父亲是一个不聪明而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女仆,一个厨子的女儿。父亲想开拓他的音乐天分,不惜用暴力迫使他学习。4岁时,他就被整天地钉在键琴前面,或和一架提琴一起关在家里,几乎被繁重的作业压死。经济生活的重担过早地压在这个少年的身上,他不得不为怎样挣取每日的面包操心。11岁,他加入戏院乐队,13岁,他当大风琴手。17岁时,他热爱的母亲死于肺病,贝多芬从此成为一家之主,负起两个弟弟的教育责任。他不得不羞惭地要求父亲退休,因为他酗酒,不能主持门户──人家甚至不能把养老金交他本人收领。这些可悲的事实在贝多芬的心上留下了深深的伤痕。若干年后他曾说过:“不知道死的人真是一个可怜虫!我15岁上已经知道了。”

轰轰烈烈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了,很快波及全欧,吸引了贝多芬的心。1789年5月14日,他报名入学,听有名的奥洛葛·希那哀特讲德国文学──他是雅各宾党的一方首领。当波恩得悉巴士底狱被攻陷时,希那哀特在讲坛上朗诵一首慷慨激昂的诗,鼓起了学生们如醉如狂的热情。大革命征服了世界,也征服了贝多芬。后来虽然他居住的奥国与革命的法国关系很紧张,但贝多芬仍和法国人有亲密的来往。他拥护共和的情绪愈加坚定,这在他以后的生活中发生了有力的影响。

在这期间,他从幼年培植起来并得到良师指点的音乐才能成长起来。1795年3月20日,他在维也纳举行了首次钢琴演奏会,崭露头角,他对自己的意志和力量充满信心。

正是他该大展宏图的青春盛年,痛苦开始叩门,并且一经附在他身上便永不退隐。1796~1800年间,他的耳朵日夜作响,听觉大大衰退。

在肉体的痛苦之上,又加了另一种痛苦──爱情的挫折。1801年,一个有魅力的姑娘闯入了他的生活,这就是贝多芬曾题赠著名的《月光奏鸣曲》的琪丽哀太·琪却尔第。她爱他,他也爱她。可是这段爱情却使贝多芬付出了很高的代价。首先,爱情使他格外感到自己的残废和境况的艰难,以至他无法娶他所爱的人;其次,琪丽哀太的风骚、稚气和自私使贝多芬苦恼。1803年11月。她嫁给了一位伯爵。这打击是摧残心灵的,尤其在贝多芬由于疾病而使心灵变得虚弱的时候,狂乱的情绪更有把他毁灭的危险。他给兄弟卡尔与约翰写好了遗嘱,注明“等我死后开拆”,他差不多要结束他的生命了。

但是此后贝多花还活了25年。他的坚毅的性格使他不肯在磨难中屈服。他在给韦该勒医生的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噢,能把人生活上千百次,真是多美!”“我窥见我不能加以肯定的目标,我每天都更迫近它一些。唯有在这种思想里,你的贝多芬方能存活。”

1814年是贝多芬荣耀的顶点,在维也纳会议中,他被看作是欧罗巴的光荣。他在庆祝会中非常活跃,亲王们向他致敬;而他则听任他们追逐。有一座塑像生动地表现出他在维也纳会议时的面貌。狮子般的脸上,牙床紧咬着,刻划出愤怒与苦恼的皱痕,但表现的最明显的是他的意志,早年拿破仑式的意志:“可惜我在战争里不像在音乐中那么内行!否则我就战败他!”

耳朵完全聋了。从1815年冬天起,他和人们就只有纸上的交谈。1822年,贝多芬要求亲自指挥最后一次的预奏。1827年3月26日,他在大风雨和一声响雷中,咽了最后一口气。一只陌生的手替他阖上了眼睛。

贝多芬是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给与世界。

在母亲节来临之前,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隆重推出了一本名为《母亲》的书,将人类历史上那些伟大的母性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该书作者章晓明在书中详尽介绍了许多作家、艺术家、科学家的母亲或她们自己的故事。德国音乐家贝多芬一出生就长着一张红颜色的、奇特的麻脸,父亲对他嗤之以鼻,而母亲则疼爱地亲吻着他的脸庞。父亲在贝多芬4岁时就开始强制性教育,他要小贝多芬每天练习 钢琴和小提琴8个小时。即使在寒冬,小贝多芬手指都冻僵了,他父亲还是要他练琴。每天他的父亲总是拿着棍子守在钢琴边,只要贝多芬弹错一个音符,棍棒就落在贝多芬的手指上。贝多芬的母亲出身寒微,心地善良,对丈夫粗暴的教育方式非常反感。有一次,母亲把贝多芬叫到她的房里,问:“孩子,你觉得委屈吗?”“是的,母亲!”“孩子,妈妈的爱会让你永远不自卑。”这让贝多芬感到十分温暖。不久,贝多芬的母亲因患肺结核离开了人世。在那段时期,贝多芬只要一闭上眼就会看到母亲慈祥和蔼的目光,激发他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如《英雄》、《命运》、《悲怆》等等。这些作品在表现了生命、爱、痛苦、绝望、死亡的同时,也流淌着对母爱的丝丝追思。贝多芬从天生的麻脸到后来的耳聋和几近于绝望,但母亲的慈爱伴随了他一生,他真正体味到“母爱使你永不自卑”的真谛。

作文五:《一曲月光曲是贝多芬报予坎坷的命运最灿烂的微笑》800字

一曲月光曲是贝多芬报予坎坷的命运最灿烂的微笑,

志在山顶的 人,不会贪 念山腰的风 一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报予失明的一生最平和的微笑。 景 。

一部《史记》是司马迁报予不公的生命最动人的微笑。 人生在世,难免有失败与无奈,这需要我们怀抱感恩的心,用对生命所有的爱与希望, 感恩挫折。 低矮的牢房里闪烁着昏暗的烛火,小小的天窗连接着外面沉沉的黑。牢房外冷雨瓢泼的 下,雨丝如万箭齐发,大地无处可逃,只能静静的躺在那一片透明的血泊中。牢房中,你独 自踱步,内心的泪如万箭齐射,你无所适从,唯有任凭冰冷的泪水淹没你的颈,你的头,等 待那最后窒息的一刻。桌上的圣旨静静的躺着,刺眼的大字一点一点灼伤了你的眼睛。当慷 慨的死与苟且的活成为你的选择时,你迷茫了。命运待你如此不公,也许你该顺随他意,用 一死来了却无尽的屈辱与悲痛。 你还依稀记得那天朝堂上汉武帝的盛怒,你还依稀记得那天周围文武百官丑恶的嘴脸, 你还依稀记得这期间你受的百般煎熬种种屈辱,你恨,恨苍天无眼恨奸人当道,恨一生多艰 命运不公。你不再留恋这黑暗的人世,不再留连这无道的世间,你决定用死来结束这本不该 然而耳畔响起了父亲临终时的遗愿,脑中浮现出那未完成的史记,文中充斥着拘而演《周易》 的文王,厄而作《春秋》的仲尼,失明却著有《国语》的左丘……你对生命所有的爱与希望 重新被点燃,你对生命的感恩燃起了无穷的勇气。你毅然决定苟且的活下来,用高贵的姿态 俯视屈辱,用有意义的一生对挫折微笑。在你余下的一生中充斥着世人的嘲笑,充斥着旁人 的不屑,充斥着无数的不理解,但这都不能浇灭你对生命的爱与希望,都不能让你埋怨生活 意志消沉,都不能阻止你勇敢的面对不幸,豁达的处理挫折。 终于一部《史记》使你能以胜利 者的姿态面对挫折。

终于一部《史记》使你的光芒永 终于一部《史记》让你向世人证

垂千古。 明了生命的永生。

那一夜,那一座低矮的牢房,那 一颗感恩的心,那一种对生命的 态度,造就了你这颗历史长空的启明星,造就了《史记》那一部爱的赞歌恨的诅曲,造就了 千百年来笑对挫折的态度,造就了这史坛永远的奇迹。

作文六:《贝多芬的一生值得品评》2400字

2016年的上海国际艺术节,十分荣幸地邀请到了北德广播爱乐乐团与大名鼎鼎的钢琴家安德拉什・席夫来向我们展现贝多芬的音乐。从2016年10月14日至21日,除了上海,该团还将在天津、北京、哈尔滨和苏州演出。

北德广播爱乐乐团创建于1950年,有着六十六年的历史。乐团位于德国汉诺威,以擅长演奏多元化音乐风格的作品且水准一流而闻名。它既是一个演奏巴洛克音乐的重要乐团,也是当代顶级的跨界交响乐团;更重要的是,对德国音乐传统的良好继承和发扬使他们成为诠释德奥作品的权威。

这次率团来华的首席指挥安德鲁・曼泽(Andrew Manze)是2014年9月上任的。有评论称:“安德鲁・曼泽已迅速成为了他那一代最具激励和最鼓舞人心的指挥之一。他对曲目全面而专业的掌握,加之其非比寻常的交流技巧和无限能量,都让他显得与众不同。”曼泽也是许多国际顶尖交响乐团的客座指挥,包括慕尼黑爱乐乐团、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瑞典皇家斯德哥尔摩爱乐乐团等。曼泽是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院士,也是奥斯陆艺术学院的客座教授。

此外,曼泽还是一位小提琴家,并且是世界主要的古乐器演奏家。他曾在剑桥大学专门研究古典艺术,1996年担任英国古乐学会的助理指导,之后又担任英国音乐会演奏团的艺术总监。他演奏小提琴的唱片相当多,其中不少都获得过奖项。他曾应邀为德国骑熊音乐出版社、布赖特科普夫与黑特尔音乐出版社新出版的莫扎特、巴赫的奏鸣曲和协奏曲的版本校订作出过贡献。2011年11月,安德鲁・曼泽在斯德哥尔摩获得了著名的罗尔夫朔奖,此奖项曾经的获得者包括利盖蒂、卡格尔、吉东・克莱默等著名音乐家。  北德广播爱乐乐团

英籍钢琴家安德拉什・席夫(András Schiff)1953年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一个犹太家庭。近十年来,他已经在二十个不同国家的城市演奏了贝多芬全套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在苏黎世市政厅的演出还进行了现场录音。席夫的独奏音乐会经常演奏J.S.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肖邦、舒曼和巴托克的主要键盘作品。2012年席夫演奏的舒曼的《幽灵变奏曲》(WoO 24)获得了国际古典音乐奖(ICMA)。席夫现在的音乐活动主要是指挥和独奏,1999年他成立了自己的室内管弦乐团,每年除了主持这个乐团的演出以外,还与欧洲多个室内乐团合作演奏。席夫曾荣获众多国际性奖项。2006年,他成为波恩贝多芬故居的荣誉会员,这也是对他诠释贝多芬作品的肯定和褒奖;2012年,他获得了由国际莫扎特基金会颁发的金质莫扎特奖章;2014年,他在女王生日庆典上被授予“爵士”称号。

作为钢琴家,席夫对古典作品的演释细腻、完整而又有其个人特点。他曾表示:“贝多芬值得用一生去品评。贝多芬的音乐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后才能弹深弹透。贝多芬不是一个天才,他的音乐随着年岁增长而越发丰满,我觉得这与我自己的状态很吻合。”席夫的这番话似乎是一种阅尽人生后的深刻感悟,抑或是对贝多芬的创作思想、人生理念从哲学层面思考后的真诚表白。“贝多芬的音乐是说话式的而非歌唱式的。”席夫从演奏者的角度做出的这句总结,也正是贝多芬的伟大之处。

这次安德鲁・曼泽率领北德广播爱乐乐团来上海,将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上演贝多芬结构庞大、气势恢宏的《第三交响曲》,并携手安德拉什・席夫爵士奉献贝多芬最著名的钢琴协奏曲《第五钢琴协奏曲》,这场音乐会的“性价比”真的很高。

我们习惯将贝多芬的创作按风格和年代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到1802年左右,第二阶段到1816年左右,最后阶段到1827年他逝世为止。《第三交响曲》作于1803至1804年,是贝多芬创作第二阶段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大家都知道,这部作品原是题献给拿破仑的,原稿上的标题是“波拿巴大交响曲”,是应法国驻维也纳大使的邀请为拿破仑而写的。当初拿破仑对于贝多芬来说是一个革命的理想,是现代普罗米修斯。但当贝多芬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时,便愤然撕掉已经写好题词的扉页。作品于1805年4月7日在维也纳首演,1806年总谱出版时,标题已经改为“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大人物而作”。

《第三交响曲》被认为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一部对于交响乐而言具有革命意义的作品,因为它大大扩展了交响曲式的可能性;其宏大的规模、贯穿于第一和第三乐章的紧迫的节奏驱动力以及终乐章的变奏曲式都是前所未有的,而最伟大的“葬礼进行曲”更是成为后代作曲家参考的经典,尽管这些特点在当时并不被认可。“贝多芬早期更多是一个‘仿古典’的、具有早期浪漫主义倾向的作曲家。大约1803年前后创作的《‘华尔斯坦’奏鸣曲》Op.53、《第三‘英雄’交响曲》Op.55和《‘热情’奏鸣曲》Op.57,贝多芬才彻底摆脱了浪漫主义的散漫随意性,坚决回归到海顿、莫扎特的封闭、简明而富有戏剧性的形式概念,并坚守了近十年。”(杨燕迪:《古典风格: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修订版)之《导读》)。这些权威的论说,或许可以作为欣赏“英雄”交响曲的参考。

贝多芬音乐创作的第二阶段佳作颇多,《第五钢琴协奏曲》就是我们十分喜欢的一首。贝多芬是一位出色的钢琴家,他在维也纳的早期就是以演奏他自己作品的钢琴家身份而著称的。他的前四部钢琴协奏曲都作于维也纳并在那里首演,而且都是由他本人担任钢琴独奏。只是到了完成于1809年的《第五钢琴协奏曲》,他的耳聋已使他无法继续演奏,才由他的学生担任首演的钢琴独奏。

我尤其喜欢《第五钢琴协奏曲》的第二、三乐章。在如歌的慢乐章中,你可以体会到作曲家如何经过缜密的思索,将几个简单的音符组合成无比精美的旋律。在回旋曲的终乐章中,你可以感受到作曲家如何层层推进他的乐思,并使音乐充满了精神抖擞的高昂姿态和自由自在、朝气蓬勃的动力。同时,我们也可以领略到在保留古典主义曲式的大轮廓下,贝多芬在乐曲的范围、结构、内容和演奏技巧上的创造与发展,以及比他的两位前辈海顿、莫扎特的伟大之处。

作文七:《贝多芬的一生阅读答案》1000字

阅读欢乐岛。贝多芬的一生

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则是个女仆。贝多芬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他十七岁丧母,独自一人承担起教育两个兄弟的责任。   1792年11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不久,痛苦即叩响了他的生命之门。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耳朵日夜作响,听觉越来越衰退。起初,他独自一人守着这可怕的秘密。1801年,他爱上了一位名叫朱丽埃塔的姑娘,但由于自己的残疾(此时他已耳聋)以及朱丽埃塔的自私、虚荣,两年后朱丽埃塔嫁给了一个伯爵。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都反映在他这一时期的作品(《幻想奏鸣曲》《克勒策奏鸣曲》)中。席卷欧洲的革命波及维也纳,贝多芬的情绪开始高涨,这时的作品有《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

1806年5月,贝多芬与布伦瑞克小姐订婚,爱情的美好产生了一系列伟大的作品。不幸的是,爱情又一次把他遗弃了,未婚妻和别人结婚了。不过,这时贝多芬正处于创作的极盛时期,对一切都无所顾虑。他受到了世人的瞩目,但与光荣接踵而来的是最悲惨的时期:经济困窘,亲朋好友一个个死亡离散,耳朵也已全聋,和人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进行。面对生活的苦难,似乎没有什么能使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当时轻浮的作风。

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风雪交加的日子咽下了最后一口气。1.画去加粗字的错误读音。窘迫(jiǒng? jūn) 酗酒(xiōng? xù) 叩响(kòu? kōu) 似乎(sì? shì)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富裕——(

) 漂亮——(

) 增长——(

) 幸福——(

)3.辨析组词。幻(

)虚(

)瞩(

)折(

)幼(

)虑(

)嘱(

)拆(

)4.贝多芬在最悲惨的时期经历了哪些痛苦与磨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读完全文,你觉得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画去:jūn xiōng kōu shì2.贫寒 丑陋 衰退 悲惨3.幻想 幼儿 谦虚 考虑 瞩目 叮嘱 打折 拆除4.经济困窘,亲朋好友一个个死亡离散,耳朵也已全聋,和人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进行。5.点拨:可从贝多芬对梦想的执著追求和面对困难不屈服的精神两方面谈一谈。(答案不唯一,意思对即可)

作文八:《浅谈贝多芬的一生》700字

浅谈贝多芬的一生

这学期通识课选修了中外名曲鉴赏,说实话,要不是选了这门课 ,我可能这辈子都没机会听到这些中外名曲,期末作业是谈谈自己所崇拜的音乐家的简介,本身我对音乐家就没有多深的了解,所以也就谈不上崇不崇拜啦,只是从小贝多芬的例子就都耳熟能详呢,所以这次我通过本身的认识,加以上网查找,谈谈我对贝多芬的了解。

贝多芬是德国伟大的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贝多芬出生于莱茵河畔距的小城波恩。他的祖父是波恩宫廷乐团的乐长,父亲是一个宫廷男高音歌手。贝多芬自幼便已显露出他的音乐天才,四岁就开始学习音乐,八岁时他已开始在音乐会上表演并尝试作曲,但是,他在这段时期中所受的音乐教育一直是非常零乱和没有系统的。 十二岁,他已经能够自如地演奏,而且担任了管风琴师聂费的助手。就在这时他开始正式跟聂费学习音乐。

贝多芬从1796年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但是直到1801年,当他确信自己的耳疾无法医治时,才把这件事情告诉给他的朋友。但是,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在这样一个精神危机发展到顶峰的时候,他开始创作他的乐观主义的《英雄交响曲》 ,这标志着贝多芬的精神的转机,同时也标志着他创作的

1802-1812年,他的创作进入了成熟时期,这段时间后来成为他的

在贝多芬一生的最后十年当中,他在耳朵全聋、健康情况恶化和生活贫困,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合唱)交响曲》,总结了他光辉的、史诗般的一生并展现了人类的美好愿望。最后贝多芬于1827年3月26日在维也纳辞世。

贝多芬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伟大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集中体现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它的革命英雄主义形象可以用

作文九:《贝多芬的一生阅读答案》1000字

阅读欢乐岛。

贝多芬的一生

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则是个女仆。贝多芬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他十七岁丧母,独自一人承担起教育两个兄弟的责任。

1792年11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不久,痛苦即叩响了他的生命之门。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耳朵日夜作响,听觉越来越衰退。起初,他独自一人守着这可怕的秘密。1801年,他爱上了一位名叫朱丽埃塔的姑娘,但由于自己的残疾(此时他已耳聋)以及朱丽埃塔的自私、虚荣,两年后朱丽埃塔嫁给了一个伯爵。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都反映在他这一时期的作品(《幻想奏鸣曲》《克勒策奏鸣曲》)中。席卷欧洲的革命波及维也纳,贝多芬的情绪开始高涨,这时的作品有《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

1806年5月,贝多芬与布伦瑞克小姐订婚,爱情的美好产生了一系列伟大的作品。不幸的是,爱情又一次把他遗弃了,未婚妻和别人结婚了。不过,这时贝多芬正处于创作的极盛时期,对一切都无所顾虑。他受到了世人的瞩目,但与光荣接踵而来的是最悲惨的时期:经济困窘,亲朋好友一个个死亡离散,耳朵也已全聋,和人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进行。面对生活的苦难,似乎没有什么能使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当时轻浮的作风。

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风雪交加的日子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1.画去加粗字的错误读音。

窘迫(jiǒng  jūn) 酗酒(xiōng  xù) 叩响(kòu  kōu) 似乎(sì  shì)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富裕——(  ) 漂亮——(  ) 增长——(  ) 幸福——(  )

3.辨析组词。

幻(  )虚(  )瞩(  )折(  )

幼(  )虑(  )嘱(  )拆(  )

4.贝多芬在最悲惨的时期经历了哪些痛苦与磨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全文,你觉得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1.画去:jūn xiōng kōu shì

2.贫寒 丑陋 衰退 悲惨

3.幻想 幼儿 谦虚 考虑 瞩目 叮嘱 打折 拆除

4.经济困窘,亲朋好友一个个死亡离散,耳朵也已全聋,和人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进行。

5.点拨:可从贝多芬对梦想的执著追求和面对困难不屈服的精神两方面谈一谈。

(答案不唯一,意思对即可)

作文十:《贝多芬的一生和创作》2800字

贝多芬的一生和创作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是维也纳乐派最后一位,也是最伟大的代表人物。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莱茵河畔离法国国境不远的小城市--波恩。父亲是个宫廷乐团的男高间歌手,母亲是个厨娘。他的祖父是波恩宫廷乐团的乐长。

贝多芬自幼便已显露出他的音乐天才,父亲很早已洞察儿子的音乐天份,为了急于把他培养成为一个象莫扎特那样的神童,四岁即开始逼着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八岁时他已开始在音乐会上表演并尝试作曲,但是,他在这段时期中所受的音乐教育一直是非常零乱和没有系统的。贝多芬十一岁便辍学,专心在家学习音乐。十二岁时,他已经能够自如地演奏,而且担任了管风琴师聂费(1748-1798)的助手。十三岁贝多芬已受雇于波恩剧场担任大键琴演奏者,正式成为一名职业音乐家。就在这时他开始正式跟聂费学习音乐。聂费是一位具有多方面天才的音乐家,他扩大了贝多芬的艺术视野,使贝多芬熟悉了德国古典艺术的一些优秀范例,并巩固了贝多芬对崇高的目的的理解。贝多芬的正规的学习和有系统的教养,实际上是从聂费的细心教导和培养开始的:聂费还引导他在1787年到维也纳就教于莫扎特。莫扎特听过他的演奏之后,就预言有朝一日贝多芬将震动全世界。 贝多芬到维也纳不久便接到母亲的死讯,他不得不立即赶回波恩。由于家庭的拖累,一直到1792年秋他父亲死后,他才常二次来到维也纳,但这时莫扎特却已不在人世了。贝多芬第二次来到维也纳后,交快地便赢得了维也纳最卓越的演奏家(特别是即兴演奏)的地位。以后,他先跟海顿学习,后来跟申克、阿勃列希贝尔格和萨利耶里等人学习。贝多芬一直在莫扎特与海顿的音乐中成长,以致开始创作时风格也酷似两位前辈。

作为维也纳的自由职业音乐家,他比莫扎特的处境顺利,但因个性关系备受痛苦。他在波恩通过同知识分子勃莱宁的交往,接触到当时许多著名教授、作家和音乐家,并从他们那儿,受?quot;狂飙运动

九交响曲》宣告了贝多芬理想的目的——全人类的团结友爱。

乐圣贝多芬是最富于独创精神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主要作品也是最重要的作品是交响音乐,其中又以九部交响曲占首要地位。 贝多芬的创作构思宽广、形象宏伟、感情深邃、对比鲜明,这使他偏重于采用并扩充奏鸣曲式;同时由于创作的形象丰富多样,运用在各作品中的奏鸣曲式又各有特点。贝多芬的其它管弦乐作品有《小提琴协奏曲》、五部钢琴协奏曲,两首序曲、钢琴乐队、合唱幻想曲、两首小提琴与乐队浪谩曲等。尽管维也纳古典乐派中的三位著名作曲家所处的生活年代相当接近,但是贝多芬的思想同海顿和莫扎特显然并不属于同?quot;个时代。海顿一生备受凌辱,他虽也偶而激怒过,但却总是逆来顺受,当时进步的文学思潮和革命情绪都很少能使他激动,他的音乐同斗争也是永远绝缘的。莫扎特精神上遭受的苦难并不比海顿少,他勇敢于反抗,宁愿贫困而不能忍受大主教的侮辱,但在他的音乐中,从那充满阳光和青春活力的欢乐的背后,往往还是可以感觉得到一种痛苦、忧郁和伤感的情绪。只有贝多芬,他不但愤怒地反对封建制度的专制,而且用他的音乐号召人们为自由和幸福而斗争。 贝多芬在波恩时期(1782-1792)的创作,大都是一些小型的钢琴曲、重奏曲和歌曲等,这一时期可以说他还只是处于创作的准备阶段。他在维也纳最初十年(1792一1802)的创作,比较著名的作品也只有《悲伤》、《月光》和《克罗采》奏鸣曲及《第三钢琴协奏曲》等。但在这期间,他对社会与政治诸问题又有进一步的理解,也能意识到他努力探暗哪勘辍?802-1812年,他的创作进入了成熟时期,成为他的

合唱曲有两部弥撒(c大调和d大调)、清唱剧《基督在橄榄山》、《第九交响曲》等。

戏剧作品有歌剧《菲德里奥》、戏剧配乐《爱格蒙特》、《斯泰芬王》、《雅典的废墟》、芭蕾舞剧《普罗米修斯的生民》等。

室内乐有七重奏、钢琴和管乐五重奏、弦乐五重奏、弦乐四重奏十六首及《大赋格曲》、弦乐三重奏四首,长笛、小提琴、中得琴小夜曲,钢琴三重奏六首,单簧管、大提琴、钢琴三重奏、小提琴奏鸣曲十首,大提琴奏鸣曲五首和圆号奏鸣曲以及很重要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等。

歌曲有声乐套曲《致远方爱人》,女高声和乐队场景《啊!不忠的人》以及其它声乐与钢琴曲等。

从乐派归属来说,贝多芬基本上是古典的,但其后期明显具有浪漫因素,因此似该归为浪漫派。其代表作:第三、五、六、七、九交响曲(op.55、67、68、92、125),序曲《爱格蒙特》(op.84)、序曲《林利奥兰》(op.62)、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op.73)、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61)、c大调第九弦乐四重奏第三号(op.59-3)、c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op.13)、#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op.27-2)、f大调第五钢琴奏鸣曲《春天》(op.24)、f大调第二浪漫曲(op.50)。

贝多芬的创作活动的成熟过程表面看来是相当迟缓的,但实际上却非常稳固。他三十岁时才开始写第一部交响曲,而在象这样年纪的莫扎特已经写了四十部左右的交响曲了。

贝多芬从1796年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但是直到1801年,当他确信自己的耳疾无法医治时,才把这件事情告诉给他的朋友。但是,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在这样一个精神危机发展到顶峰的时候,他开始创作他的乐观主义的《英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的精神的转机,同时也标志着他的创作?quot;英雄年代

贝多芬在维也纳的后一阶段,由于欧洲正经历着严重的政治反动时期,即梅特涅的反动统治特别的猖獗的时期,他的创作也暂时呈现颓势(1813-1817)。从1818年起,在贝多芬一生的最后十年当中(1818一1827),他在耳朵全聋、健康情况显著恶化和生活上受到痛苦,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合唱)交响曲》,总结了他光辉的、史诗般的一生和展现了人类的美好愿望。   贝多芬于1827年3月26日在维也纳辞世。他死时没有一个亲人在他身旁,但是在同月29日下葬时却形成了群众性的一个浪潮,所有的学校全部停课表示哀悼,有两万群众护送着他的棺枢,他的墓碑上铭刻着奥地利诗人格利尔巴采(1791-1872)的题词:

贝多芬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伟大作物家之一,他的创作集中体现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它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形象可以用

贝多芬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广大人民群众的痛苦和欢乐。斗争和胜利,因此它过去总是那样激励着人们,鼓舞着人们的斗志,即使在现在也使人们感到亲切和鼓舞。

他的九部交响曲在他的全部创作中占有极其独特的地位。这些交响曲可以比作一篇完整的大型交响叙事诗--描写英雄生活的长篇史诗。虽然没有故事情节借以联系起来,但它所揭示的是英雄的生活、活动思想的各个方面,也即是英雄所面临的一些最重要的生活问题,例如:英雄和他的斗争、英雄和大自然、英雄和他的内心世界、英雄和人民等等。他的九部交响曲是世界文化遗产中最重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