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 《听《黄河大合唱》有感_读后感作文》400字 黄河大合唱的读后感

《听《黄河大合唱》有感_读后感作文》400字 黄河大合唱的读后感

时间:2019-10-05 09:19:28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听《黄河大合唱》有感_读后感作文》400字

本文关键字:

虽不曾见过黄河壮,书中常看到黄河涌。虽不曾听过黄河凶,歌中常出现黄河滚。今天,我听了闻名一过的《黄河大合唱 1》,虽然我并不喜欢高音唱法,但我却被它吸引住了。那里边的歌词振奋人心,“咳哟,划哟……”管它乌云波涛,冷风还是浪花,把住舵咱们划吧!那一声声:咳!划哟!咳!划哟!响彻天谷,没错,划船好比上火线,只有团结,才能往上冲!划啊!冲啊!当看见河岸,登上河岸,然而,风浪还没有平息,我们还得和黄河比拼!这不正如一个班级吗?一个班,个顾个,谁也不顾集体,你说这样一盘散沙,有何作用?风一吹,随风都飘走了,留下的纯属侥幸。只有携起手来,筑成一堆沙堡,那么哪怕风吹雨淋,电闪雷鸣,我们都是坚韧不催的。有句话叫:“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但我个人认为,在进的时候,还得靠着别人的扶持,一个人的一生中,不可能只是一个在活。说回来,假如我们班有32 个人,每人一份32 份,你学你的,他学他的,那么有困难时谁也不回来推你一把!那时就是后悔也来不及了!因此,我认为,团结是一个班最基本的一个性质,没有团结,也就没有一个真正的班级,有的只是“虚象”。

作文二:《黄河大合唱2》2500字

南召县思源实验学校  六  年级  语文   学科电子讲课稿

修改、补充栏

课题:  15、黄河大合唱  主备:  张晓红   第  4  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感知课文内容,感受《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气势和抗日军

民的昂扬斗志

2、 学会写实和联想、想象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并运用这种方法写一段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六七八段。

教学重点:

感受《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气势和抗日军民的昂扬斗志

教学难点:

学会写实和联想、想象相结合的表达方法

教法:三疑三探。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      本课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跟唱《黄河大合唱》,谈感受。 (二)出示学习目标

1、 感知课文内容,感受《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气势和抗日军民的昂扬斗志

2、 学会写实和联想、想象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并运用这种方法写一段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六七八段。 (三)根据课题和学习目标,提出问题

看到这个课题和学习目标,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

预设:

1、演出的情景怎么样?

2、抗日部队奔赴前线的场面怎么样?

3、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把黄河大合唱写得如此生动形象,富有震撼力的?

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真好),大多都是我们本节应该学习的知识,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希望能为大家本节的学习提供帮助。请看:

(四)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5 分钟)

自探提示:

1、这是一支怎样的乐曲?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2、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乐曲的气势磅礴的?

3、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把黄河大合唱写得如此生动形象,富有震撼力的?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一)小组合探。

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 2.

(二)全班合探。 1.学生展示与评价; 2.教师点拨或精讲。   (一)体验一段音乐

1创设情景,让学生静心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那即将演奏的是一支怎样的乐曲?请在受到触动的词句或者标点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或者体会

2.师生共同交流:这是一支怎样的乐曲?   (1)第六段 (课件)

①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②初步了解联想和想象:这深情的声音让作者联想和想象到了哪些人物或者事物?   ③生齐读

(2)第七段 (课件)

①演出仍在继续,想象也在继续,咱们继续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乐曲的气势磅礴的?

②这是一个怎样的场面哪,演员们的哪些动作让你印象深刻,特别感动?请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生答后追问:你从这些动词体会到什么?

③(课件,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同学们,看到这凄惨的一幕幕,我们怎能不愤怒,怎能不激情满怀?指挥,举起了指挥棒;鼓手,捏紧了鼓槌;号兵,举起了马号,透过这一举一提,一捏一劈,想想,此时此刻,他们会想些什么?   ④学生朗读——

⑤(点击课件)出示句子:他,将棒向下一劈,乐声像冲出闸门的洪水,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啊!   乐声的响起,就像“冲出闸门的洪水”,犹如 “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是作者丰富的想象那这一想象有什么作用?   ⑥同学们齐读——

⑦语言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联想,进行说话训练   (3)学习第八段 (课件)

①咱们继续交流,你还从哪里体会到乐曲的气势磅礴?

②被劈动的仅仅是死寂的东海吗?被震醒的仅仅是沉睡的山峰吗?被劈动的,被震醒的到底是什么?结合了解到的时代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③生读

④一个排比句,一个感叹号,这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⑤生读

⑥抓学生的心里期待,听黄河大合唱之“黄河船夫曲”(课件)  ⑦师生合作读

(二)学会一种方法

1请大家再次默读这三段,想想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把黄河大合唱写得如此生动形象,富有震撼力的?   2(课件)现在,咱们把这些联想和想象部分去掉,你们再读读,你发现文章变得怎样了?

3小结:我们写文章时也可以把写实和联想、想象结合起来   (三)发现一支乐队

1如此气势磅礴的黄河大合唱,究竟是由一支怎样的乐队表演出来的?请大家浏览课文第4、5自然段   2这是一支怎样的乐队?(奇特)   3你从乐队的奇特体会到了什么?   4教师小结

(四)感悟一片情怀

1运用前面总结出的方法同桌合作学习抗日部队奔赴前线的场面读课文第10、11段边读边用不同的符号分别勾画出写实和联想的部分,想想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如有疑难,可以和同桌合作交流)

2学生汇报交流: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

3这样的场面,这样的音乐让作者想到了什么,你都勾画了哪些内容?

4再听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这段音乐又会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和想象?(课件:保卫黄河)

三、质疑再探:(3分钟)

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

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写话训练:同学们,听了这段音乐,联系课文,你想到了什么?拿起笔,把你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写下来吧(你可以自由表达,也可以摘录文中的优美词句)   分享交流„„

四、运用拓展(17分钟)

(一)根据本节学习内容,学生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请你来当小老师,编一道题,考考大家(同桌)!

(二)根据学生自编习题的练习情况,教师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

为了巩固本节知识,加强知识的运用拓展,老师也给大家设计了一些习题,检测一下大家对本节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请看: 1、摘抄文中鲜活生动的词句,积累语言。

2、朗读《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的朗诵词或歌词,开展一次朗诵比赛。

(三)全课总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谈一谈。 2.学科班长评价本节课活动情况。 (四)作业设计:

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既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了《黄河大合唱》的______ 和抗日军民的_________,热情激昂地颂扬了————————————。 二、 深化主题,推荐红歌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15 黄 河 大 合 唱

联想         气 势 磅 礴         想象         斗 志 昂 扬

作文三:《(29)15、黄河大合唱》3300字

15、黄河大合唱

总第61--62课时

共享备课(设计者:刘英姣) 审验签字:(同意使用)    教材分析: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即张光年)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光未然一直酝酿着《黄河》词作,并在年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 冼星海听后异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并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名作。同年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由邬析零指挥),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本文作者于1941年在太行山的一座核桃林中,第一次听到了这首歌,看到了抗日军民在紧张而沉着地准备投入战斗,于是,把自己当时的所见所闻和感受写了下来。

课文既写了演唱《黄河大合唱》的情景,又写了抗日部队奔赴前线的场面,表现了《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气势和抗日军民的昂扬斗志,热情激昂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词句鲜活生动,气势恢弘,富有感染力。特别是描写演唱部分,先描写合唱队员“目光闪闪”、“神情严峻”,乐队“奇特”,再描写演唱情景,中间穿插作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在写抗日部队奔赴前线的场面时,那轻而急促的脚步声让人感受到了紧张的气氛,对战士战斗准备和神态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了他们的刚毅与沉着。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

2. 读懂课文内容,积累优美词句,感受乐曲《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气势和抗日军民的昂扬斗志。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六、七、八段。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黄河大合唱》的词、曲,作者光未然、冼星海的相关资料,以及《黄河大合唱》的CD。

教法学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破题设疑(10’)

1. 板书课题:15.黄河大合唱。

2. 师生交流课前搜集的《黄河大合唱》的词、曲以及有关作者光未然、冼星海的资料。

《黄河大合唱》是我国合唱音乐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我国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作品用感情饱满的笔墨,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作品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

3. 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段《黄河大合唱》的CD,听了以后说说你的感受。

这篇文章的作者于1941年在太行山的一座核桃林中,第一次听到了这首歌,看到了抗日军民在紧张而沉着地准备投入战斗,心潮澎湃,无比振奋,于是,把自己当时的所见所闻和感受写了下来。

4、齐读课题,自主设疑。

梳理:

围绕课题,文章写了哪些内容?

二、整体感知 (20’)

1、同学们,要想弄明白这些问题,就得好好读课文,从字里行间去体会。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自学提示读课文。

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自己解决。

(3)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的? 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障碍,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并及时在黑板上板书。

2、检查自学情况

读准字音(指名读)

借助拼音,扫除生字词障碍。

(1)读准生词:

目光炯炯  鼓槌  闸门  田埂

(2)理解词语:

刀山火海:比喻非常艰险和困难的地方。

炯炯:形容目光明亮。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精悍:精明能干。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迫:紧急。待:等待。

3、读通课文

指名分节读,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及时纠错。力争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4、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熟读课文(10’)

1、再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2、找出自己感受深的段落,边读边体会。

3、再读课文,看看哪些写的是演出的情景,哪些写的是抗日部队奔赴前线的场面。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10’)

1、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主要内容。

2、回疑自探:

(1)回忆一下,上一节,我们提出来了什么问题?

围绕课题,文章写了哪些内容?

(2)潜心批读、自主探究

A、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找出相关的段落,画出重点词句,批注下自己的自读体会。

B、学生自学,教师查看学情,注意关注学困生有效自学。

二、解疑合探(20’)

(一)学习“欣赏演出 ”部分

1. 读课文第4段,说说这是一支什么样的合唱队?

(“三四百人,从台上直排到台下,构成一个巨大的扇面“说明合唱队伍之大; “穿过刀山火海”说明队员们都历经了战斗的洗礼;从“目光闪闪,神情严峻”感受到队员们的认真和坚毅。)

2. 读课文第5段,为什么说这个乐队很奇特?

引导学生从乐队的组成和乐器的来历感受乐队的奇特:大提琴

是洋油桶改制的,古钟是从庙里摘下爱的,马号是从号兵连借来的。     你从中想到了什么?

(感受到当时条件的艰苦和队员们的满腔热情)

3. 细读课文6~8段,分别找出写演出和作者的联想与想象的句子,反复品读,说说自己的独特感受。

(从作者的联想中感受到黄河那恢宏、跳跃的气势。)

4. 指导读好6、7、8段,注意朗读力度的把握,气势的渲染,从而体会《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气势,感受课文语言文字的魅力,达到熟读成诵。学习第7段,要引导学生注意几个细节描写,“举”、“捏”,凝聚了千钧之力,蓄势待发;一“劈”,便如洪水“冲出闸门”,气势磅礴,势不可挡。 学习第八段,作者从指挥棒的舞动联想到黄河的巨浪和浪花,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恢弘、跳跃的气势。

(二)学习“抗日部队奔赴前线”部分

1、学生自由读第10、11段,说说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2、引导学生抓住以下句子来体会:

(1)“大道上传来了沙沙的声响,仔细听去,才觉出是脚步声。”“几百个人,脚步轻得就像蚕咬桑叶。” 那轻而急促的脚步声让人感受到了紧张的气氛和战士们坚定的信念。

(2)“小伙子们背着满袋手榴弹、鼓鼓的子弹袋,脖子上挂着一条干粮袋,皮带上系一双草鞋,一个个那么轻便、利落、敏捷。”“一双双眼睛那么机警而深沉:闪射着投入激战前的焦灼和快乐,迫不及待的复仇意志,可以忍受巨大考验的刚毅火花。”战士们已经做好了战斗的准备,沉着刚毅,蓄势待发,随时都可以投入战斗,经得起任何巨大的考验,斗志昂扬,英勇无畏。

(3)“明天,在那稠密的青纱帐里、地道里、田埂上,就会有无数的人们,在小号的号音中,„挥动着大刀长矛‟,跟在部队后面,唱着雄壮的歌曲,迎接战斗!”这是作者展开的想象,战斗的号角已经吹响,中华儿女英勇无畏,不可战胜。作者描绘了一幅在田间、地头战斗的热烈场面,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回归整体,情感升华

1. 再听《黄河大合唱》CD片段,结合课文谈体会。

2. 再次声情并茂地朗读全文,实现情感的升华。

三、质疑再探(5’)

课前提出的问题你都明白了吗?谁还有新的不理解的问题请提出来。

预设:

《黄河大合唱》有哪些部分组成?

四、运用拓展(5’)

1、盘点收获: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可以从内容、结构、中心、写法等方面来说)

2、自主测试

(1)课文学到这里,自己学得怎么样?请大家当小老师,给自己或你的学习伙伴出一两道题测一测,比一比看谁出的题有在全班交流的价值。

(2)组织学生出测试题,教师及时收集有价值的题,在班级评价、交流、测试。

3、教师补充。

(1). 摘抄文中鲜活生动的词句,积累语言。

(2). 朗读《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的朗诵词或歌词,开展一次朗诵比赛。

板书:

歌声           引发回忆 队伍庞大       乐队奇特

15、黄河大合唱演唱引发        联想想象

奔赴前线        想象战斗

教后反思:

成功: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作者联想和想象的句子段落,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文章的感染力;并且注意语段的朗读指导,通过朗读,体会《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气势,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学生在探究交流时,敢于展示,如: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做到有感情的朗读等。

不足:

小组中的待优生合作探究中欠缺主动积极性。

改进措施:

课堂上要尽量给这些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

作文四:《15黄河大合唱doc》800字

15、黄河大合唱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积累优美词句,感受乐曲《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气势和抗日军民的昂扬斗志。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六、七、八段。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积累优美词句,感受乐曲《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气势和抗日军民的昂扬斗志。  教学准备:

搜集《黄河大合唱》和当时时代背景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15.黄河大合唱。

2.师生交流课前搜集的 《黄河大合唱》 的词、 曲以及有关作者光未然、 冼星海的资料。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气势。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出示自学指导一:

1.借助拼音,扫除生字词障碍。

2.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3.再读课文,看看哪些写的是演出的情景,哪些写的是抗日部队奔赴前线的场面。

4.学生自学。

5.交流汇报。

四、出示自学指导二 :

1.读课文第 4 段,说说这是一支什么样的合唱队。

2.读课文第 5 段,为什么说这个乐队很奇特?你从中想到了什么?

3.细读课文 6-8 段,分别找出写演出和作者的联想与想象的句子,反复品读,说说自己的独特感受。

4.学生自学。

5.交流汇报。

五、教师小结。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出示歌词,吟诵体会。

二、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描写抗日部队奔赴前线的部分,体会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

三、出示自学指导一:

自由读第 10、11 段,说说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1.学生自学。

2.指名反馈。

3.教师小结。

四、回归整体,情感升华。

1.再听《黄河大合唱》CD 片段,结合课文谈体会。

2.再次声情并茂地朗读全文,实现情感的升华。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选作:

1.摘抄文中鲜活生动的词句,积累语言。

2.朗读《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的朗诵词或歌词,开展一次朗诵比赛。

附板书设计:

15 黄河大合唱

庞大而坚毅的合唱队 奇特的乐队

气势磅礴的乐曲 蓄势待发的部队

不屈不挠 英勇抗日

课后反思

作文五:《黄河大合唱》1200字

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交响乐代表作。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当时,冼星海仅用了6天时间,就谱出了全曲。

十送红军

.插曲·片尾曲,其悠扬而凄婉的歌声,给人们留下难忘的印象。但直到2001年7月3日,剧中才恢复了歌作者朱正本的署名。此歌很容易被认向媒体介绍了《十送红军》的创作经过。

姑苏行

姑苏行》是一首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受的竹笛经典名曲,亦是每一个吹笛者的必修曲目。“姑苏”为苏州的旧称,故曲名为游览苏州之意。这首乐曲旋律优美亲切、风格典雅舒泰、节奏轻松明快、结构简练完整,是南派曲笛的代表性乐曲之一。乐曲如同一幅描绘江南美景的水墨丹青,亦如一蛊雨前清茗——其清香沁人心脾。

流水

。张孔山的《流水》

(1867)1808一1876)所传的张孔山

《流水》传钞本却不很同。1850

曲情:朱权序云:"、《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宋《高山》分为四段,《流水》为八段。按《琴史》'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春节序曲

名作曲家、

这首乐曲是采用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

瑶族舞曲

管弦乐《瑶族舞曲》

弦乐曲。

作品创作于20世纪50乐的手法

,丰富、生动的展现了瑶族民众欢歌热舞的喜庆场面。乐曲用优美的旋律,表现了能歌善舞的瑶族人民的生活情貌。   庆节日场面,以当地传统歌舞鼓乐为素材创作了《瑶族长鼓舞歌》,后由茅沅将该曲的部分——《瑶族舞曲》

丰收锣鼓

丰收锣鼓是彭修文、蔡惠泉于1972年创作的一首具有鲜明山东音乐特点的民族管弦乐曲,乐曲借鉴我国民间吹打音乐的鼓点和旋法加以变化发展,推陈出新,

充分发挥我国丰富多彩的打击乐器的表现能力,既有民族风格,又具时代特点。

扬鞭催马运粮忙

1. 乐曲曲目名称:《扬鞭催马运粮忙》

4. 乐曲 演奏乐器名称:    3. 乐曲作者姓名: 的喜悦铺撒在运粮的小道   创作时间: 创作于写于1969年10月   5. 乐曲表现形式: 竹笛独奏、

民乐合奏   6. 乐曲创作背景:作者魏显忠于1969年9月在辽宁盘锦地区体验农村生活,参加秋收劳动时创作而成,竹笛演奏《扬鞭催马运粮忙》以生动朴实的音乐语言,描写丰收以后的农民驾着满载粮食的大车,喜气洋洋地向国家交售公粮的情景。马蹄击节,车轮吟唱,快乐的农夫扬鞭催马,把丰收 1. 乐曲曲目名称:《扬鞭催马运粮忙》

作文六:《黄河大合唱》2100字

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

仁沱小学:彭明霞

一、 教材分析:

《黄河大合唱》是西师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丰富奇特的想象和联想是本文写法上的突出特点根据课标第三学段提出的要求:领悟表达方法,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的表达方法,本课教学让学生学习并掌握这种方法,这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针对第三学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场景描写他们也并不陌生的认知基础,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掌握本课生字词,联系本课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让学生课前去搜集作者、黄河、时代背景、朗诵词等相关资料,从而搭建起学生与文本内容理解的桥梁集中力量把时间用在突破重点与难点上本课文质兼美,我们要咬定语言不放松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倾听黄河大合唱的音乐、抓重点词句等方法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体悟其间蕴含的情感,更要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语言深处,引导学生揣摩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以寻求一种言意兼得的教学效果

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懂课文内容,感受《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气势和抗日军民的昂扬斗志

2、积累优美词句,学会写实和联想、想象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并运用这种方法写一段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六七八段

三、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本课时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懂课文内容,感受《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气势和抗日军民的昂扬斗志

2、积累优美词句,学会写实和联想、想象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并运用这种方法写一段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学生:了解抗战历史,搜集《黄河大合唱》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破题

(一)谈话引入,出示课题

(二)交流课前搜集资料,了解黄河及《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对于黄河,你们都有哪些了解?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介绍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及目的,为学习课文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梳理课文主要内容:请大家打开书,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再读课文,弄清课文的结构:请大家再次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哪些段落写了演出的情景,哪些段落写了抗日部队奔赴前线的场面?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一)体验一段音乐

1创设情景,让学生静心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那即将演奏的是一支怎样的乐曲?请在受到触动的词句或者标点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或者体会

2.师生共同交流:这是一支怎样的乐曲?

(1)第六段 (课件)

①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②初步了解联想和想象:这深情的声音让作者联想和想象到了哪些人物或者事物?

③生齐读

(2)第七段 (课件)

①演出仍在继续,想象也在继续,咱们继续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乐曲的气势磅礴的?   ②这是一个怎样的场面哪,演员们的哪些动作让你印象深刻,特别感动?请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生答后追问:你从这些动词体会到什么?

③(课件,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同学们,看到这凄惨的一幕幕,我们怎能不愤怒,怎能不激情满怀?指挥,举起了指挥棒;鼓手,捏紧了鼓槌;号兵,

举起了马号,透过这一举一提,一捏一劈,想想,此时此刻,他们会想些什么?

④学生朗读

⑤(点击课件)出示句子:他,将棒向下一劈,乐声像冲出闸门的洪水,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啊!   乐声的响起,就像冲出闸门的洪水,犹如 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是作者丰富的想象那这一想象有什么作用?

⑥同学们齐读

⑦语言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联想,进行说话训练

(3)学习第八段 (课件)

①咱们继续交流,你还从哪里体会到乐曲的气势磅礴?

②被劈动的仅仅是死寂的东海吗?被震醒的仅仅是沉睡的山峰吗?被劈动的,被震醒的到底是什么?结合了解到的时代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③生读

④一个排比句,一个感叹号,这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⑤生读

⑥抓学生的心里期待,听黄河大合唱之黄河船夫曲(课件)

⑦师生合作读

(二)学会一种方法

1请大家再次默读这三段,想想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把黄河大合唱写得如此生动形象,富有震撼力的?

2(课件)现在,咱们把这些联想和想象部分去掉,你们再读读,你发现文章变得怎样了?   3小结:我们写文章时也可以把写实和联想、想象结合起来

(三)发现一支乐队

1如此气势磅礴的黄河大合唱,究竟是由一支怎样的乐队表演出来的?请大家浏览课文第4、5自然段

2这是一支怎样的乐队?(奇特)

3你从乐队的奇特体会到了什么?

4教师小结

(四)感悟一片情怀

1运用前面总结出的方法同桌合作学习抗日部队奔赴前线的场面读课文第10、11段边读边用不同的符号分别勾画出写实和联想的部分,想想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如有疑难,可以和同桌合作交流)

2学生汇报交流: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

3这样的场面,这样的音乐让作者想到了什么,你都勾画了哪些内容?    4再听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这段音乐又会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和想象?(课件:保卫黄河)

5写话训练:同学们,听了这段音乐,联系课文,你想到了什么?拿起笔,把你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写下来吧(你可以自由表达,也可以摘录文中的优美词句)

分享交流

四、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1.总结《黄河大合唱》的作用和意义,再读课题

2.深化主题,推荐红歌

板书:

15 黄 河 大 合 唱

联想  气 势 磅 礴

想象  斗 志 昂 扬

作文七:《黄河大合唱》1500字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部交响乐代表作。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黄河大合唱》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1939年首次映,歌曲慷慨激昂,在中国抗日战争时起到鼓舞作用。1960年代后期因江青的建议,被殷承宗等音乐家改编为《黄河协奏曲》,后来又出现了有石叔诚版的《黄河协奏曲》。由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黄河大合唱》在台湾“戒严时期”被禁止演奏。

2015年8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网络投票结果,《黄河大合唱》是入选的10首歌曲之一。[1]

中文名称 黄河大合唱 外文名称 The Yellow River Cantata 专辑语言 中文,山西方言 曲目数量 8首 发行时间 1938年 音乐风格 激昂 制作人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 歌曲题材 抗日合唱作品

目录

1 创作背景

2 合唱曲目

▪ 《黄河船夫曲》

▪ 《黄河颂》

▪ 《黄河之水天上来》

▪ 《黄水谣》

▪ 《河边对口曲》

▪ 《黄河怨》

▪ 《保卫黄河》

▪ 《怒吼吧,黄河》

3 艺术结构

4 歌曲鉴赏

▪ 综合角度

▪ 乐章简介

▪ 结构分析

5 社会评价

6 社会影响

7 相关事记

▪ 中国大陆

▪ 港台地区

▪ 海外演出

8 版本信息

创作背景编辑

1938年9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队第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2]

1939年1月,光未然抵达延安后,创作了朗诵诗《黄河吟》,并在这年的

光未然

除夕联欢会上朗诵此作,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年3月,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于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作曲,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2]

冼星海回国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痛苦。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面。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听其朗诵《黄河吟》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荡其共鸣,乐思如潮。创作一星期,半月之内又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3]

《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由七种不同演唱形式的歌曲构成,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控诉侵略者的残暴,并展现了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奋勇斗争的英勇场面,勾画出了中国人民保卫祖国、顽强抗击侵略者的壮丽画卷。[4]

《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

冼星海

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5]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1939年春天,同年4月13日首演于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由邬祈零指导)立即引起巨大,反响,随即很快唱响全国,成为抗日歌曲的“主旋律”和时代的最强音。其在艺术上有着很高的音乐成就与独创性。这首作品的创作是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以黄河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庄严地讴歌了中华民族的坚贞不屈、顽强抗争的英雄气概。这部作品的

作文八:《15、黄河大合唱》1500字

学习目标

1、会写5个生字,读记并理解“凝聚”、“怒吼”“迫不及待”“刚毅”“刀山火海”等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6-8段。

学习重难点

理解“炯炯”、“刀山火海”、“迫不及待”“澎湃”等词语的意思。会用“炯炯”、“利落”“迫不及待”、“澎湃”写句子。

学习过程

一、导入

欣赏《黄河大合唱》的CD.

二、自主学习

1、我能大声读课文一遍,勾画生字词,标记自然段序号,不理解的词语用上“?”。

2、自主学习生字词语(在课后生字表上注音扩词)

3、理解“迫不及待”“刚毅”“刀山火海”“炯炯”“澎湃”“徒步”“利落”等词语的意思(批在书上)

4、再细读课文一遍,我能找出哪些写的是演出的情景(用波浪线标记在书上);哪些写的是抗日部队奔赴前线的场面(用横线勾画在书上)

5、将课文分成三部分并写出段意。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第三部分(

):

三、小组交流

1、小组内检查1、2学点。2、重点交流3、4、5学点。

四、展现提升

五、巩固练习

1、黄河大合唱分为8个乐章:【1】黄河船夫曲,【2】黄河颂,【3】黄河之水天上来,【4】黄水谣,【5】河边对口曲,【6】黄河怨,【7】保卫黄河,【8】怒吼吧,黄河!

2、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意像猪样一般,任人宰割?我们抱定必胜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自主收集《保卫黄河》的歌词,小组内来朗诵何演唱。

3、抄写词语,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4、按要求写句子。

1)、人们经过异常艰难的攀登,终于爬到了山顶。

缩句:

2)、他望着指导员和小战士说:“指导员,你们走吧,不要管我了!”

改为转述句:

3)、那里天气变幻莫测,一会儿下大雪,一会儿下冰雹,一会儿又是狂风暴雨。  请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造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读懂课文内容,积累优美词句,感受乐曲《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气势和抗日居民的昂扬斗志。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二、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第四段,我感受到这是一支(           )的合唱队。

2、默读课文第五段,我能回答课后第3题:为什么说这个乐队很奇特?你从中想到了些什么?(批在书上)

3、细读课文第六至八段,我能找出写演出(用红虚线勾画)和作者的联想与想象(用双横线标记)的句子,反复品读,并写独特感受。

4、读第十至十一段,我知道了这是一支(     )的队伍,我能在文中找出突现这支队伍的相关语句来读,来体会。

三、小组交流

依次交流每个学点。

四、展现提升

五、巩固练习

1、加点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炯炯(jiǒng)   澎湃(bài)   掠过(lûâ) 倔强(juâ) ....

B、憨直(hün)   核桃(hã)  鼓槌(chuí)  喧闹((xuün) ....

C、澎湃(bài)   勉强(qiǎng)  填饱(tiün)  屏风(píng) ....

D、严峻(jùn)   闸门(zhá)  悔改(húi)   田埂(gěng) ....

2、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什么修辞手法。

(1)几百号人,脚步轻得就像蚕咬桑叶。(     )

(2)他,将棒向下一劈,乐声像冲出闸门的洪水,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啊!(     )

(3)“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啊,星海!这就是你的《黄河大合唱》!(    )

(4)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

3、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

(1)这就是你的《黄河大合唱》。(改为反问句)

(2)我唱过《黄河大合唱》。(扩句)

(3)指挥缓缓地举起了指挥棒,几千人的心都被提了起来。(改为“把”字句)

(4)坚韧的小草可以骄傲地吃小养在花房里的盆花。(缩句)

作文九:《黄河大合唱》3700字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部分乐章及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感受、体验其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认识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

(二)认识、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光辉一生,记住他的代表作品,了解他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地位及其贡献。

(三)了解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声乐套曲和协奏曲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聆听、感受《黄河大合唱》及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引导学生把握该作品的音乐情绪及音乐力度的变化。

难点:理解并思考音乐要素在该作品中发挥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的安排

(一)聆听《黄河大合唱》整体感受作品情绪。

(二)了解冼星海的生平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三)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

黄河大合唱

各位领导老师好,很荣幸今天能参加面试。(首先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吧。) 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在讲今天的课程之前,老师有一个问题:有关黄河的歌曲大家知道哪些呢??这位请回答,非常好,不错,请坐!这位同学说有《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黄河大合唱》。大家应该都听说过《黄河大合唱》,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这部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

提到黄河大合唱就不能不说一说黄河,有谁见过黄河么??接下来我们通过一组图片来大致了解下黄河。

黄河简介:中国第二长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长河。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的玛曲,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9个省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词曲作者简介:

一、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冼星海,1905—1945,广东番禺人,中国近现代著名音乐家。1918年入岭南大学附中学小提琴,1926年入北大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少年时即以“南国萧手”而扬名。1929远赴法国巴黎勤工俭学,师从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

下面我们通过一段短片来了解冼星海的生平。

1940年去苏联学习、工作,此间,写有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管弦乐《中国狂想曲》以及小提琴曲《郭治尔-比戴》 1

等,现已收集到他的作品近三百件。此外还写了《聂耳——中国新兴音乐的创造者》、《论中国音乐的民族形式》等大量音乐论文,已发表的有三十五篇。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为了方便同学们记忆,老师将冼星海的作品进行归类:

代表作品:

古诗词艺术歌曲:《七哀诗》、《忆秦娥》、《渔父词》、《蝶恋花》、《卜算子》《浪淘沙》、《如梦令》等。

电影歌曲:《夜半歌声》、《黄河之恋》、《茫茫的西伯利亚》、《莫提起》等。 歌曲集:《哈萨克歌曲集》、《古诗十首歌集》、声乐套曲《斗争就有胜利》(未完成)等。

合唱歌曲:《救国军歌》、《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

器乐作品:交响乐《民族解放》,交响诗《阿曼盖尔达》,管弦乐组曲《满江红》、《中国狂想曲》等。

(还发表了大量的音乐论文,《论中国音乐的民族形式》等。)

二、词作者——光未然,长江的儿子、黄河的歌者

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省光化县人(现湖北襄阳老河口市),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著作颇丰。1913年11月1日生。1927年在家乡参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这次革命失败后,曾做过商店学徒、书店店员和小学教员,享年89岁。

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创作了篇幅与规模更大的组诗《黄河吟》。《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像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苦难与抗争,刻画黄河的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下面我们通过一段小短片来认识下《黄河大合唱》背后的创作故事。

对《黄河大合唱》的词曲作者和创作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们就来欣赏这部伟大的作品。在欣赏《黄河大合唱》的时候,大家要思考个问题,大合唱是什么?都有哪些演唱形式?他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等我们欣赏完了后大家要分组讨论的。

这部作品共有八个乐章:

一、黄河船夫曲(齐唱、合唱)

二、黄河颂(男中音独唱)

三、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

四、黄水谣(齐唱)

五、河边对口曲(男声独唱)

六、黄河怨(女生独唱)

七、保卫黄河(合唱、轮唱)

八、怒吼吧,黄河(合唱)

八个乐章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下面我们来一一解读。

第一层次包括第一、二、三乐章,表现了赞颂的情绪。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课上就重点欣赏《黄河船夫曲》,第二三乐章大家课下自己欣赏。

欣赏:欣赏作品,感受速度的变化,边欣赏边思考:

(1)歌曲的体裁是什么?

(2)速度与力度的变化使你联想到什么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采用的的男女声混合唱的方式,使人一下联想到黄河边气势磅礴的浪涛。在经过短暂的激烈后,乐曲节奏逐渐趋于平缓。我觉得之前急促的乐章在于反映船夫们与风浪搏斗的动人场面和激烈情景,同时后面的平缓乐章也表现了他们对生活的乐观情绪,他们可以在艰辛的劳作之后感受到生活的宁静。

1、歌曲的体裁是什么?

劳动号子。(产生并应用于劳动的民间歌曲,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在劳动过程中,尤其是集体协作性较强的劳动,为了统一步伐,调节呼吸,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劳动者常常发出吆喝或呼号。)

大家还能想到这种体裁的其他歌曲么?《川江船夫号子》、《打夯号子》、《摘石榴》

2、速度与力度的变化使你联想到什么?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

第二乐章:《黄河颂》这是男声独唱,也是一首深情而豪迈的民族颂歌。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是一首长诗,以三弦作伴奏朗诵。

第二层次包括第四、五、六乐章,表现了悲愤的情绪。这里我们重点欣赏《河边对口曲》,第四、六乐章大家下面自己欣赏。

第五乐章:《河边对口唱》,这是一首男声对唱、重唱与混声合唱歌曲。这一乐章 比较有特色,曲调吸取山西民歌的音调写成,乐器也是采用了民间常见的鼓、锤,好象还有木鱼的声音。使乐曲变得通俗,其实也符合本乐章的主题——通过两位流亡在黄河边上的老乡互抒胸臆,反映了千百万人民在日寇铁蹄下的悲惨遭遇。两位流亡的曲调速度由慢到快,乐章末尾又是结合急促的男声,使整个乐章的主题变得更加鲜明。

1、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对唱

2、歌曲的情节是如何发展的?  两个老百姓黄河边相遇,然后相互问答倾诉,最后一同走上抗日的道路。

第四乐章:《黄水谣》,依然一开始是男声朗诵,交代了本乐章的主题——河北民众痛苦的呻吟。这一乐章中,以女生二部合唱为主,在于揭露、控诉了日本侵略者入侵华北以来所犯下的滔天罪行,诉说民众生活中的苦恨。

第六乐章:《黄河怨》,这是一首女高音独唱歌曲,也是一首抒情歌曲,并不是一首可以独立演唱的艺术歌曲。歌曲以悲愤的音调,表现出被日寇践踏之下中国妇女的哀怨之情。

第三层次包括第七、八乐章,表现了反抗的情绪。这里我们重点欣赏《保卫黄河》。

第七乐章:《保卫黄河》,这是一首齐唱、轮唱歌曲。节奏整齐,句式短小,采用变化重复的作曲手法,使音乐主题更加鲜明突出。成双成对的民间音乐的发展手法,与音乐主题紧密结合。快速的演唱更加上口易唱。两部轮唱、三部轮唱、四部轮唱,使旋律的民族风格更加浓厚。

学唱主旋律:同学们跟着钢琴一起唱谱子,然后加词练习。

好,还记得在欣赏《黄河大合唱》之前老师提的问题么?大合唱是什么,有哪些演唱形式?他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大家可以分组讨论下。好,这位同学,不错,请坐。下面我们来分析总结:

大合唱:是大型的、多乐章的声乐套曲。它包括独唱、重唱、对唱、齐唱与合唱(有时穿插朗诵),通常由管弦乐队伴奏。它要求歌唱群体音响的高度统一与协调,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

1、从内容上看,各乐章间有内在联系,  但每个乐章又有其相对的独立性;

2、从演唱形式上看,它包括独唱、重唱、对唱、齐唱、轮唱、合唱等;

3、从伴奏形式上看,多用管弦乐队或民族管弦乐队来伴奏。

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是大合唱的终曲,整个乐章主要通过,时而激昂,时而平和的对比反差,以号角性、战斗性的音调,运用了提琴,号,大鼓,以及男女合唱,把乐曲推向高潮通过,塑造了黄河在怒吼、人民在抗争的艺术形象,显示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巨大力量,召唤着全国人民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而战斗!

课堂延展:钢琴协奏曲《黄河》,欣赏第四乐章保卫黄河。

刚刚欣赏的《保卫黄河》,现在我们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的第四乐章《保卫黄河》,通过两种不同的呈现方式来感受人声歌唱与器乐演奏的不同魅力。在欣赏中大家注意听曲中主题不同的演奏形式。

课后作业:

认真欣赏整部《黄河大合唱》并思考其作用和意义。

练习朗诵《黄河之水天上来》

作文十:《黄河大合唱》3800字

《黄河大合唱》赏析 林力 2220113527 市场营销

摘要:黄河大合唱作为新中国最为重要的音乐作品所表现的那种精神是无论在哪个年代都应该有的!尤其是我们这些肩负着建设祖国重任的青年人更应该具备。听《黄河大合唱》,用它来荡涤灵魂、摧醒良知,为民族而奋斗! 关键字:黄河大合唱  民族  精神  奋斗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声乐套曲,是中国第一部新形式的大合唱,这部作品创作于1939年3月,由光未然作词,洗星海作曲。它是凝聚着作曲家卓越才华和杰出创造的交响性、写实性的大合唱,以磅礴的民族气魄和强烈的时代精神、鲜明的民族风格和通俗易懂的群众性,被誉为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并成为中国合唱艺术的典范。它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这部作品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即使是在当今和平年代,也有很深的现实意义。

《黄河大合唱》共分为8个乐章,分别是:

1.《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原稿为男声合唱)

2.《黄河颂》(男高音或男中音独唱)

3.《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三弦伴奏)

4.《黄水谣》(女声二部合唱)

5.《河边对口曲》(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

6.《黄河怨》(女高音独唱)

7.《保卫黄河》(轮唱)

8.《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

《黄河大合唱》的这八个乐章,结构十分完整并富于变化,各个乐章又富有寓意,每首合唱的开头都以配乐诗朗诵加以贯穿。每个乐章既相互独立,又有联系。《黄河大合唱》在演唱形式上有独唱、对唱、齐唱、轮唱、合唱等;在曲式结构上既吸取了西洋音乐的创作手法,又强烈地突出了民族音乐的色彩、风格;在伴奏音乐上,既发挥了管弦乐有宏大气魄的特长又突出了民族乐器的色彩;演唱前的诗歌朗诵突出并强化了歌曲的内容,使人顿时热血沸腾、心潮为之震撼。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 这是一首惊心动魄的混声合唱。音乐素材吸取了北方民歌和船夫号子的音调和节奏,运用主题动机为核心的发展手法,以领和呼应的演唱形式,造成了一呼百应、锐不可当的气势。描绘了黄河船夫迎着惊涛骇浪顽强驶向彼岸的动人画面,寓意着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誓达彼岸的必胜信念。 第二乐章《黄河颂》 《黄河颂》是一首气势壮阔,情绪豪放的史诗性颂歌,着眼于“歌颂”,在结构上与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是紧密相承的。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他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学习它的榜样,像它一样的伟大坚强。全曲由三

个乐段构成。开始部分是一个音域宽广、气息深长、旋律起伏较大的音域主题。第二乐段以稍快的速度,更加亲切、热情的音调出现。第三乐段的曲调速度稍慢,句与句的衔接很连贯。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 这是一首配乐诗朗诵以三弦作伴奏,曲调蕴含着《满江红》、《义勇军进行曲》的音乐主题。 第四乐章《黄水谣》 《黄水谣》是一首“民谣体”的歌曲,“民谣体”是指一些流传民间带诉说性的民歌,而《黄水谣》则是一首新型的民谣体歌曲。它描绘黄河两岸沃土千里,千百年来勤劳的人民在黄河两岸劳动、生活;它借黄水的日夜奔流,倾诉中国人民所遭受的深重苦难,在敌寇的铁蹄践踏下,人民群众悲愤填膺,燃烧起阶级仇、民族恨的怒火,发出了悲愤有力的控诉。《黄水谣》的曲调写得十分成功,它深厚宽大,把作者对劳动生活的热爱,对祖国大地的神情都尽情地歌唱出来。主部的音乐是波浪起伏的,显示出黄河奔腾叫啸的威力,象征着中国人民处在革命战争中的严酷考验中,人们的思想感情犹如黄河波涛一样汹涌起伏、沸腾激荡。主部的第二乐段,曲调亲切、明朗,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副人民勤劳生活的画面来,表现得深切动人。接着音乐转入由低沉而逐步推向悲愤的控诉,这是一个4/4拍子的副部乐段,表现了敌寇入侵的铁蹄践踏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敌占区的人民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乐段结束在两个连续的四度下行,感人甚深。《黄水谣》最后是主部的再现,深沉地诉说着这空前的灾难。 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 这个乐章音乐素材吸取山西民歌的音调写成,借用了锣鼓伴奏的一些手法,民歌式的对唱形象地叙述了流亡群众的悲惨遭遇,最终以混声合唱 “一同打回老家去”的斗争决心而结束整个乐章。 第六乐章《黄河怨》 《黄河怨》是一首感情深厚、如泣如诉的女高音独唱曲,曲调吸取了陕北民

间哭腔的特点,委婉悲凉,痛切感人。乐章为联曲体,四个段落运用了中国民族传统“起、承、转、和”的结构一气呵成。 第七乐章《保卫黄河》 《保卫黄河》是进行曲体裁的轮唱曲,形象鲜明有力、富于动力。曲调吸取了广东民间狮子舞的某些音调和民间打击乐的节奏特点。 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 这是整部作品主题思想高度概括的乐章,艺术感染力达到全曲顶峰。乐章由四个相互连贯的段落组成,采用主调与复调的写作手法,总结性地塑造了中华民族巨人似的英雄形象。 四、现实意义 这部作品以其巨大的艺术魅力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像战斗的号角、讨伐的檄文一样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使中华儿女斗志昂扬地奔赴战场,去投入民族解放战争,去光复被蹂躏的每一寸土地。革命烈士抛头颅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足够强大,我们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与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其中在这八个乐章中又尤以第二乐章《黄河颂》最为引人入胜。《黄河颂》由序曲、主体、尾声三部分组成。 从内容看,第一节是朗诵词,是全诗的序曲部分,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接称呼读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展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 第二节是歌词,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文中用一个“望”字来统帅,歌颂了黄河的伟大精神。主体部分是由绘黄河、颂黄河两部分组成。绘黄河,绘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绘出了黄河的英雄气魄。颂黄河,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歌颂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

被众生,黄河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中华民族。 “颂”的部分分为三个层次: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最后尾声部分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的精神。诗人代表中华儿女发出向它学习的誓言,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的精神,以此全诗首尾呼应,浑然一体。《黄河颂》中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她旋律激昂,音乐壮阔,气势磅礴,热情深切,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歌颂了黄河气势宏伟,历史源远流长。

从整体上讲,纵观我国近代以来的音乐史,《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近代合唱音乐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我国近代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堪称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千古绝唱。她的深沉、悲壮、激昂、宏伟、雄浑,达到了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的完美结合,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是从我们民族的灵魂中迸发出的心声,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音乐高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们永远感谢冼星海,他是我们民族的戏骄傲。黄河大合唱是我们民族的音乐丰碑。听黄河大合唱,使人的心灵受到洗礼,心灵感受到强烈的震撼。这样的作品真是太好听了。现在的衮衮诸公,尸位素餐者有之,醉生梦死者有之,你们何时奉献人民,有否感到愧对先贤?难道中华民族真永远逃脱不了在苦难中奋起重生,在安逸中堕落沉沦的轮回宿命吗?同胞兄弟们,真到了必须常常用黄河大合唱来荡涤灵魂、摧醒良知,为民族而奋斗。听《黄河大合唱》,每一个华夏儿女都会心潮澎湃,热血沸腾!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永远压不跨打不倒的象征。听《黄河大合唱》,

更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在困境中怒吼的力量。使人不由得联想到中华民族精神。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民族。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不甘忍受耻辱,前赴后继,用血肉长城驱逐了侵略者,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战歌。今天,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国人的崇高理想,是爱国主义的本质所在。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社会发展时期、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在我国历史上,中华民族精神从来就是动员和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每一个真正的炎黄子孙所应有的骨气和胆识,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黄河大合唱》是成功的,因为它表达了人民的心声,他唤醒了人民的灵魂,激起了人民的斗志!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常常这样认为:过去的老歌都不好听了,都那么土,现在是什么年代了,流行歌曲才是主流。但我想《黄河大合唱》是始终不会落伍的。因为它所表现的那种精神是无论在哪个年代都应该有的!尤其是我们这些肩负着建设祖国重任的青年人更应该具备。所以,朋友,倘若你现在正在每天浪费时间、碌碌无为,倘若你已忘记如何做一个龙的传人的话,那么就去听听《黄河大合唱》吧!相信从中你会重新找回龙的尊严!

参考文献:

1.

2.

3.

4. 《太仓教育》第2011-9-8期刊,中国近代套曲汇赏 ,刘旭颖 《黄河之声》第2011年02期,伟大的声音,张红霞 《凤栖梧》第2007年16期,浅析黄河大合唱,李金 《大学生基本素质教育》第2010年04期,中国大学生必知的音乐知识,章桂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