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 《汪曾祺:我是怎样和戏曲结缘的》4000字|我与戏曲结缘

《汪曾祺:我是怎样和戏曲结缘的》4000字|我与戏曲结缘

时间:2019-10-28 09:32:15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汪曾祺:我是怎样和戏曲结缘的》4000字

我是怎样和戏曲结缘的

文 | 汪曾祺

有一位老朋友,三十多年不见,知道我在京剧院工作,很诧异,说:“你本来是写小说的,而且是有点‘洋’的,怎么会写起京剧来呢?”我来不及和他详细解释,只是说:“这并不矛盾。”

一处是螺蛳坝。坝下有一片空场子。刨出一些深坑,植上粗大的杉篙,铺了木板,上面盖一个席顶,这便是戏台。坝前有几家人家,织芦席的,开茶炉的……门外都有相当宽绰的瓦棚。这些瓦棚里的地面用木板垫高了,摆上长凳,这便是“座”——不就座的就都站在空地上仰着头看。有一年请来一个比较整齐的戏班子。戏台上点了好几盏雪亮的汽灯,灯光下只见那些簇新的行头,五颜六色,金光闪闪,煞是好看。除了《赵颜借寿》、《八百八年》等开锣吉祥戏,正戏都唱了些什么,我已经模糊了。印象较真切的,是一出《小放牛》,一出《白水滩》。我喜欢《小放牛》的村姑的一身装束,唱词我也大部分能听懂。像“我用手一指,东指西指,南指北指,杨柳树上挂着一个大招牌……”“杨柳树上挂着一个大招牌”,到现在我还认为写得很美。这是一幅画,提供了一个春风淡荡的恬静的意境。我常想,我自己的唱词要是能写得像这样,我就满足了。《白水滩》这出戏,我觉得别具一种诗意,有一种凄凉的美。十一郎的扮相很美。我写的《大淖记事》里的十一子,和十一郎是有着某种潜在的联系的。可以说,如果我小时候没有看过《白水滩》,就写不出后来的十一子。这个戏班里唱青面虎的花脸很能摔。他能接连摔好多个“踝子”。每摔一个,台下叫好。他就跳起来摘一个“红封”揣进怀里——台上横拉了一根铁丝,铁丝上挂了好些包着红纸的“封子”,内装铜钱或银角子。凡演员得一个“好”,就可以跳起来摘一封。另外还有一出,是《九更天》。演《九更天》那天,开戏前即将钉板竖在台口,还要由一个演员把一只活鸡拽钉在板上,以示铁钉的锋利。那是很恐怖的。但我对这出戏兴趣不大,一个老头儿,光着上身,抱了一只钉板在台上滚来滚去,实在说不上美感。但是台下可“炸了窝”了!

黄郁淳绘,12岁

另一处是泰山庙。泰山庙供着东岳大帝。这东岳大帝不是别人,是《封神榜》里的黄霓。东岳大帝坐北朝南,大殿前有一片很大的砖坪,迎面是一个戏台。戏台很高,台下可以走人。每逢东岳大帝的生日——我记不清是几月了,泰山庙都要唱戏。约的班子大都是里下河的草台班子,没有名角,行头也很旧。旦角的水袖上常染着洋红水的点子——这是演《杀子报》时的“彩”溅上去的。这些戏班,没有什么准纲准词,常常由演员在台上随意瞎扯。许多戏里都无缘无故出来一个老头,一个老太太,念几句数板,而且总是那几句:

人老了,人老了,

人老先从哪块老?

人老先从头上老:

白头发多,黑头发少。

人老了,人老了,

人老先从哪块老?

人老先从牙齿老:

吃不动的多,吃得动的少。

《人间有戏》封面,天津人民出版社

他们的京白、韵白都带有很重的里下河口音,而且很多戏里都要跑鸡毛报:两个差人,背了公文卷宗,在台上没完没了地乱跑一气。里下河的草台班子受徽戏影响很大,他们常唱《扫松下书》。这是一出冷戏,一到张广才出来,台下观众就都到一边喝豆腐脑去了。他们又受了海派戏的影响,什么戏都可以来一段“五音联弹”——“催战马,来到沙场,尊声壮士把名扬……”他们每一“期”都要唱几场《杀子报》。唱《杀子报》的那天,看戏是要加钱的,因为戏里的闻(文?)太师要勾金脸。有人是专为看那张金脸才去的。演闻太师的花脸很高大,嗓音也响。他姓颜,观众就叫他颜大花脸。我有一天看见他在后台栏杆后面,勾着脸——那天他勾的是包公,向台下水锅的方向,大声喊叫:“××!打洗脸水!”从他的洪亮的嗓音里,我感觉到草台班子演员的辛酸和满腹不平之气。我一生也忘记不了。

青年汪曾祺

我的大伯父有一架保存得很好的留声机——我们那里叫做“洋戏”,还有一柜子同样保存得很好的唱片。他有时要拿出来听听——大都是阴天下雨的时候。我一听见留声机响了,就悄悄地走进他的屋里,聚精会神地坐着听。他的唱片里最使我感动的是程砚秋的《金锁记》和杨小楼的《林冲夜奔》。几声小镲,“啊哈!数尽更筹,听残银漏……”杨小楼的高亢脆亮的嗓子,使我感到一种异样的悲凉。

我父亲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他会画画,会刻图章,还会弄乐器。他年轻时曾花了一笔钱到苏州买了好些乐器,除了笙箫管笛、琵琶月琴,连唢呐海笛都有,还有一把拉梆子戏的胡琴。他后来别的乐器都不大玩了,只是拉胡琴。他拉胡琴是“留学生”——跟着留声机唱片拉。他拉,我就跟着学唱。我学会了《坐宫》、《玉堂春》、《汾河湾》、《霸王别姬》……我是唱青衣的,年轻时嗓子很好。

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学一年级时,都唱。西南联大的同学里有一些“票友”,有几位唱得很不错的。我们有时在宿舍里拉胡琴唱戏,有一位广东同学,姓郑,一听见我唱,就骂:“丢那妈!猫叫!”

大学二年级以后,我的兴趣转向唱昆曲。在陶重华等先生的倡导下,云南大学成立了一个曲社,参加的都是云大和联大中文系的同学。我们于是“拍”开了曲子。教唱的主要是陶先生,吹笛的是云大历史系的张中和先生。从《琵琶记·南浦》、《拜月记·走雨》开蒙,陆续学会了《游园·惊梦》、《拾画·叫画》、《哭像》、《闻铃》、《扫花》、《三醉》、《思凡》、《折柳·阳关》、《瑶台》、《花报》……大都是生旦戏。偶尔也学两出老生花脸戏,如《弹词》、《山门》、《夜奔》……在曲社的基础上,还时常举行“同期”。参加“同期”的除同学外,还有校内校外的老师、前辈。常与“同期”的,有陶光(重华)。他是唱“冠生”的,《哭像》、《闻铃》均极佳,《三醉》曾受红豆馆主亲传,唱来尤其慷慨淋漓,植物分类学专家吴征镒,他唱老生,实大声洪,能把《弹词》的“九转”一气唱到底,还爱唱《疯僧扫秦》;张中和和他的夫人孙凤竹常唱《折柳·阳关》,极其细腻;生物系的教授崔芝兰(女),她似乎每次都唱《西楼记》;哲学系教授沈有鼎,常唱《拾画》,咬字讲究,有些过分;数学系教授许宝,我的《刺虎》就是他亲授的;我们的系主任罗莘田先生有时也来唱两段;此外,还有当时任航空公司经理的查阜西先生,他兴趣不在唱,而在研究乐律,常带了他自制的十二平均律的钢管笛子来为人伴奏;还有一位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童心犹在、风趣非常的老人许茹香,每“期”必到。许家是昆曲世家,他能戏极多,而且“能打各省乡谈”,苏州话、扬州话、绍兴话都说得很好。他唱的都是别人不唱的戏,如《花判》、《下山》。他甚至能唱《绣襦记》的《教歌》。还有一位衣履整洁的先生,我忘记他的姓名了。他爱唱《山门》。他是个聋子,唱起来随时跑调,但是张中和先生的笛子居然能随着他一起“跑”!

参加了曲社,我除学了几出昆曲,还酷爱上了吹笛——我原来就会吹一点,我常在月白风清之夜,坐在联大“昆中北院”的一棵大槐树暴出地面的老树根上,独自吹笛,直至半夜。同学里有人说:“这家伙是个疯子!”

抗战胜利后,联大分校北迁,大家各奔前程,曲社“同期”也就风流云散了。

一九四九年以后,我就很少唱戏,也很少吹笛子了。

我写京剧,纯属偶然。我在北京市文联当了几年编辑,心里可一直想写东西。那时写东西必须“反映现实”,实际上是“写政策”,必须“下去”,才有东西可写。我整天看稿、编稿,下不去,也就写不成,不免苦闷。那年正好是纪念世界名人吴敬梓,王亚平同志跟我说:“你下不去,就从《儒林外史》里找一个题材编一个戏吧!”我听从了他的建议,就改了一出《范进中举》。这个剧本在文化局戏剧科的抽屉里压了很长时间,后来是王昆仑同志发现,介绍给奚啸伯演出了。这个戏还在北京市戏曲会演中得了剧本一等奖。

我当了右派,下放劳动,就是凭我写过一个京剧剧本,经朋友活动,而调到北京京剧院里来的。一晃,已经二十几年了。人的遭遇,常常是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

我参加戏曲工作,是有想法的。在一次齐燕铭同志主持的座谈会上,我曾经说:“我搞京剧,是想来和京剧闹一阵别扭的。”简单地说,我想把京剧变成“新文学”。更直截了当地说:我想把现代思想和某些现代派的表现手法引进到京剧里来。我认为中国的戏曲本来就和西方的现代派有某些相通之处。主要是戏剧观。我认为中国戏曲的戏剧观和布莱希特以后的各流派的戏剧观比较接近。戏就是戏,不是生活。中国的古代戏曲有一些西方现代派的手法(比如《南天门》、《乾坤福寿镜》、《打棍出箱》、《一匹布》……),只是发挥得不够充分。我就是想让它得到更多的发挥。我的《范进中举》的最后一场就运用了一点心理分析。我刻画了范进发疯后的心理状态,从他小时读书、逃学、应考、不中、被奚落,直到中举,做了主考,考别人:“我这个主考最公道,订下章程有一条:年未满五十,一概都不要,本道不取嘴上无毛!……”我想把传统和革新统一起来,或者照现在流行的话说:在传统与革新之间保持一种张力。

我说了这一番话,可以回答我在本文一开头提到的那位阔别三十多年的老朋友的疑问。

我写京剧,也写小说。或问:你写戏,对写小说有好处吗?我觉得至少有两点。

一是想好了再写。写戏,得有个总体构思,要想好全剧,想好各场。各场人物的上下场,各场的唱念安排。我写唱词,即使一段长到二十句,我也是每一句都想得能够成诵,才下笔的。这样,这一段唱词才是“整”的,有层次,有起伏,有跌宕,浑然一体,我不习惯于想一句写一句。这样的习惯也影响到我写小说。我写小说也是全篇、各段都想好,腹稿已具,几乎能够背出,然后凝神定气,一气呵成。

前几天,有几位从湖南来的很有才华的青年作家来访问我,他们指出一个问题:“您的小说有一种音乐感,您是否对音乐很有修养?”我说我对音乐的修养一般。如说我的小说有一点音乐感,那可能和我喜欢画两笔国画有关。他们看了我的几幅国画,说:“中国画讲究气韵生动,计白当黑,这和‘音乐感’是有关系的。”他们走后,我想:我的小说有“音乐感”么?——我不知道。如果说有,除了我会抹几笔国画,大概和我会唱几句京剧、昆曲,并且写过几个京剧剧本有点关系。有一位评论家曾指出我的小说的语言受了民歌和戏曲的影响,他说得有几分道理。

作文二:《[优秀作文]与戏曲结缘》900字

一平一仄,一高一低,我细细聆听着委婉的唱调,一股细腻的感动从心底涌出。一切,只因我与戏曲结缘。

与戏曲结缘,看繁多剧种舞动乾坤,惊叹中华文化魅力无限。

婉转的腔调,生动的色彩,一句句戏调唱遍天下曲;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一声声唱出中华魂。

婉转腔调舞剧种。

高亢的语调,道尽独特地域风情。雍容华美的京剧,典雅精致的尾曲,高亢悲凉的梆子戏,轻柔婉转的戏剧——一字一词从嘴中蹦跳而出,道尽人间世态炎凉。历史的厚重沉淀渐渐化作一高一低的动听语调,从人的心底涌出,回味历史的深沉韵味。

独特繁多的不同剧种,舞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戏曲结缘,赏多彩流派绽奇葩。

百花齐放创流派。

各种流派绽放戏剧最美丽的浪漫花朵。毕生追求艺术顶峰的梅兰芳,用一世的才华创建梅派。程砚秋用深邃曲折的唱腔塑造一个个外柔内刚的程派经典。荀惠,用柔媚婉约的风格将一个个天真活泼的荀派少女送入万家灯火。舞动的身姿,婀娜的舞态,传神的演绎,一个个妇女形象渐渐从历史深处过渡。

百花齐放的各种流派,创出中华文化的众彩纷呈。与戏曲结缘,赏多彩流派绽奇葩。

五彩缤纷绘脸谱。

红黄蓝黑,色彩相交,在碰撞间激起万千火花。血战长沙的关公,赤红的双颊忠勇当先;一声喝断长坂桥的张飞,深黑的面庞猛智依旧;奸险狡诈的曹操,月下煮酒的白色面孔令人生畏。微耸的双眉纵出一生的轮回,交错的画纹印出一代代英雄与小人交错的历史痕迹。变幻的色彩犹如印记了人的灵魂,在历史深刻的步履中渗透丝丝正义的批判曙光。

对比鲜明的五彩脸谱,绘出中华文化的正直向前。与戏曲结缘,绘五彩脸谱震中华。

铿锵的曲调中是人们流传的智慧源泉,一词一句的肺腑之言渐渐传承了多彩的文化。放下繁重的世俗尘埃,为何不停下脚步,细听曲折直缓的多变曲调绽放的五彩花朵,慢品在灵魂深处磨出回响的悠悠韵味?

婉转的曲调,生动的色彩,细听,乾坤曲,动中华——

一平一仄,一高一低,我细细聆听着委婉的唱调,一股细腻的感动从心底涌出。一切,一切,只因我与戏曲结缘。

作文三:《作文:第一单元写作导引《我和戏曲》》1500字

第一单元写作导引

戏曲,有着鲜明的民族烙印和地方特色,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既要发展,又要传承。现在,就让我们重温戏曲,用灵动的笔写下我们与戏曲的亲密接触。     请以“我与戏曲”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立意自定;(2)不少于600字。

【优秀作文】

绽放在江南水乡的奇葩——昆曲

一缕水乡的温润碧苔,氤氲了多少旧梦。反绒红缎的大幕开启,嗓儿便吊起,打着旋儿,和着悠远的唱词,融进江浙的糯软空气里,一唱便是六百个江南梅雨季。直到今天,只要怀着崇敬的心去聆听,就能发现那绵长的昆曲,是璀璨地绽放在江南水乡的奇葩!①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咿咿呀呀的温润细软的曲儿,是说不出的江南糯软调子。② 那一夜,偶得了戏院坐票的我,倚在深蓝的绵软靠垫上,望着舞台上“游园惊梦”的梦梅与丽娘,内心油然而生一股惊诧与敬意。那华美的唱词、那平整的韵脚、那瑰丽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③

丽娘一个转身,眼波低顺、衣袂翩飞间,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昆曲的魅力,就如同读到了一篇词句丰赡、辞藻华美的课文。 君可见《长生殿》里杨贵妃与唐明皇的旷世奇恋?君可见《牡丹亭》里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生死不离?君可见《桃花扇》里李香君与侯方域的泪雨欢颜„„无数折悠长的故事,无数个凄婉的结局,幕启幕闭,眼前却从未蒙上那层亦真亦幻的水汽。你不解,昆曲便用那一段段哀婉的故事回答你,那是一种中国式的希望,没有惊心动魄,没有你死我活,只有细水长流的幸福。是的,他们都幸福过,何须用泪水来哀悼?那段扣人心弦的爱恋,那般引人深思的人生,原来并不仅仅只在语文书里找到,香君玉笛声起时,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探寻昆曲的深厚底蕴就如同品读一位奇女子的前世今生。④

一纸《桃花扇》延续了那悠远的梦。五十多年前一折《十五贯》重现了那爆满的戏园。⑤

昆曲,你就是绽放在江南水乡湖面上的一朵奇葩,调起调又落,此去经年,常开不败。⑥

【总评】

① 情感丰富。本文描写的是小作者家乡的戏曲——昆曲。昆曲当真是“江

南水乡湖面上的一朵奇葩”!华美的唱词如“一篇词句丰赡、辞藻华

美的课文”,探寻其深厚的底蕴就如“品读一位奇女子”„„字里行

间,无不让人感受到小作者对昆曲的那份浓浓的爱。

② 语言优美。文章优美的语言、丰富的素材、灵活的句式、多彩的修辞,

使得文章有一种灵动的美。

教给大家写作的技巧

技法一  情真意切感人心

【问题习作】

这个越剧是家乡中的标志,故乡这片平凡而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众多的人才,为越剧艺术的繁荣发展献出了自己的乳汁。每当听到那柔情如水的曲调,我的心中会产生一种亲切感和热爱感。我真是太喜欢家乡的越剧了。

【诊断分析】这段文字只是简单地写出了越剧优美,没有在描述过程中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修改提升】

片平凡而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众多的人才,为越剧艺术的繁荣发展献出了自己的乳汁。每当听到那柔情如水的曲调,我的心就会油然而生一种亲切感和热爱感。家乡的越剧,它是故乡人们天赋和才智的结晶,它唱出了故乡人们向往新世纪的心声。

技法二  层次清晰叙过程

【问题习作】每天太阳一偏西,村里的孩子们便三五成群地向村东头跑去,那里有个戏台子,戏台很简陋,孩子们在那里玩翻了天,戏台是用木板一铺,大布一围就成了,周围还有很多卖东西的,十分热闹。

【诊断分析】文段在叙述过程中,层次混乱,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述。

【修改提升】

因为戏台就搭在那里。戏台很简陋,只是垫起个土堆,木板一铺,几块大布一围,便搭了起来。往往戏还没有开始,来到戏场里的孩子们便像《西游记》里花果山上的小猴子们一样,把整个戏场吵翻了天,不时还放响几个鞭炮吓人一跳。然后又围在那些摆在戏场内外的卖甘蔗、糖葫芦和玩具的摊子前,拿出手里攒着的压岁钱,不多时吃的玩的塞满了口袋。

作文四:《我和戏曲艺术》4300字

我和戏曲艺术

——戏曲、电影:各具魅力的艺术双生花

作为一名戏剧影视文学系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戏曲名作鉴赏》课的学习,使我对中国的国粹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下面从我的专业的出发,比较着来谈戏曲和电影这两个各具魅力的艺术双生花。

我国第一部电影的诞生则是对京剧大师谭鑫培演出的戏曲《定军山》的完整记录。中国早期的电影一直与戏曲艺术有着不解之缘,绵延数十年都被称作“影戏”,可见当时中国的电影与戏曲如同连体婴儿一样地同呼吸、共命运。正是因为电影跟戏曲这两朵本该各吐芬芳,各具魅力的艺术之花太相像了,所以早期的中国电影有识之士提出了“电影与戏曲离婚”的理论主张。早在上世纪50年代法国著名电影理论家安德列•巴赞在其论著中就提出了“戏曲提携了电影”这个观点,无独有偶,享誉世界的美国剧作家劳逊也曾说过:“艺术电影基本上是采用戏剧的形式。制作者转向舞台是因为戏剧能提供一种结构的形式(制作者当时尚未能建立起一种专属电影的结构形式)。” 我国戏曲学者董建在其著作中也提到“电影在成长过程中,从戏曲得到的滋养和支持是显而易见的”。

从戏曲本质的定义中可见:演员表演、一定长度的故事、假定性、观众是其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正是这些独特的构成要素才使戏曲这朵独具魅力的艺术奇葩散发出其它任何艺术样式都代替不了的芬芳。至于相近而又具有迥异美学风格的电影来说,巴赞曾经在其论作中这样写到:“戏剧给我们留下的愉悦比起看完一部好影片获得的满足有一种难以言传的更令人振奋、更高雅的东西,也许,还应该说,更有道德教益。” 为什么难以言传?为什么更令人振奋?为什么更高雅?表面上看巴赞的这段话似乎有些拔高戏剧意义之嫌,实则正是由于戏曲具有与其它艺术样式不同的本质特征才使得电影这朵“艺术双生花”望其兴叹,时至今日,戏剧不仅没有被来势凶猛的电影浪潮推下舞台,反而借助于电影的相互提携彼此进步,越来越多的戏剧爱好者涌入剧院,争先观看一场真人表演、规定情境中具有一定故事长度的话剧。

假定性是戏剧活动凝聚力产生的基本前提,是戏剧活动的规则。戏剧的假定性决定了艺术与生活的联系和区别,它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梅耶荷德说过:“一切戏剧艺术最重要的本质是它的假定性。” 对戏剧来说,它的存在必须遵循一条最基本的游戏规则,那就是观演双方必须对戏剧的非真实性保持一种心照不宣的态度。法国戏剧家萨赛就是从这个角度来定义戏剧的“戏剧艺术是普遍或局部的、永恒或暂时的约定俗成的东西的整体,人靠这些东西的帮助,在舞台上表现人类生活,给观众一种关于真实的幻觉。” 假定性也是戏剧区别于电影的首要特征。

在戏曲活动中,时间被假定了,空间被假定了,舞台上的人与人被设置在“假定性”的规定情境中。所谓“规定情境”,是在一定时间、空间内的戏曲“行动”中的人与环境、人与事件、人与他人、人与自身的构成状况。规定情境是“假定性”因素;是一定长度行动的戏曲性设定,又是假定性因素的不同显现。如果剧场是一座人性检测与情感实验的“实验室”,那么,“规定情境”就是这种特殊“检测”与“实验”的必备条件。条件具备的状况,直接决定着剧目中“动作”的魅力、人性的深度与情感的反应强度。正是假定性的这些原则使观众心甘情愿上当受骗,“以假为真”, 每个步入剧场的人都很清楚自己沉浸在一个假定性的世界里:不需要真有一匹骏马站立眼前,舞台上的演员一个翻身上马的动作,观众即可想象他威武地挥鞭离去;《贵妇还乡》中演员爬上阶梯擦拭那块悬挂在头顶的“WELCOME”的标语,

伴随着阵阵的火车轰鸣声,观众即可知晓这是发生在火车站前的一幕;《家》中高家老小在舞台上紧张地穿梭、对话,伴随时强时弱的声声枪鸣和炮弹声,观众们便可得知故事展示的社会背景是兵慌马乱的战争年代,不需要像电影那样耗费精力财力制作逼真残酷的战争场面。“建立在假定这是真的”这一观、演双方都认同的基础上,戏剧创作者便有了广阔的天地可以驰骋,上天入地,月球海底„„“几十年或者几万年的时间,在戏剧活动中几小时便能经历。人的一生都不一定遇得到的种种人生变故、奇情怪事,在剧情里却高度集中地发生在一个或几个人物的身上。”

在戏曲中,“真实”是用来制造“虚幻”的,对于“假定性”的依赖较之电影电视这类“镜头艺术”要大;在电影中虚幻的光和影却在力求制造真实世界的感觉。室内拍片打光尤其是门学问,如何把日常生活中的光效照搬在银幕上是件繁复而细致的工作。拍摄过程中常常是准备了数小时的布光仅仅为了拍摄短短几分钟的场景。严格要求的布光不仅要使被摄主体(尤其是人)具有更好的上镜头性,更重要的是它要真实、符合生活场景。电影不需要观众默许的那种前提假设,与戏剧的假定性相比,电影表现出非同一般的“真实性”。银幕上的“他”就是“他”,银幕上的“世界”就是这个“世界”。马赛尔•马尔丹对此总结道“在电影里„„出现的和说话的是人和物本身;在人物和我们之间用不着媒介关系,这是直接的关系,这是直接的接触。” 在戏剧中,演员是作为媒介出现的,所以需要那层假设,观众要不停地完成这种假设和转换。在小说和戏剧中正是假定性原则使观众心甘情愿 “以假为真”,但是在电影中,我们仿佛看到的就是世界本身,就是电影希望我们看到的一个完整的世界。被表现的事物完全被置放在它属的现实空间和场景中,按照巴赞的电影美学观,电影是“物质现实的复原 ”、“完整电影神话”。因为电影复制的是视觉生活事件本身,而不是视觉生活符号。“电影这个概念与完整无缺地再现现实是等同的。他们所想象的就是再现一个声音、色彩、立体感等一应俱全的外部世界的幻景„„电影是从一个神话中诞生出来的,这个神话就是完整电影的神话。” 斯坦利•卡维尔说,电影“终于满足了按照世界本身的形象来重新创造世界的观念和愿望。” 构成电影影像的是空间、事物和细节。因为人类关于世界的概念是由空间、空间内的事物以及彼此的关系构成的。就像马尔丹说的那样:“只要电影是一种视觉艺术,空间似乎就成了它总的感染形式,这正是电影最重要的东西。” 空间距离感的产生是由具体真实的事物为中介的。“银幕上的细节,因为有现实生活经验的映证,所以总是显得非常真实,影子,落叶,风的声音,百无聊赖的手夹着一支雪茄烟,一束光线中飞舞的灰尘。电影用特写镜头、长镜头等等技巧展示了细枝末节中隐秘的生活,展示了事物无声无息的生命。这些在戏剧中都是必须被毫不留情抹去的细枝末节,在电影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正是这些细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影中的世界。所以,银幕和舞台是两个性质截然不同的东西舞台是‘一个使无形能显现出来的场所’。” 需要注意的是正是在摄影机前放大了所有物体的具象和细节,因此当电影要求逼真地反映生活的时候,一切场景、表演、道具、化妆、服装都要与现实相符合,否则就会闹出穿梆或者与实际剧情发生年代不符的“张冠李戴”的笑话。

戏曲表演艺术生存于一个假定的舞台空间。在剧场里的表演与假定环境的关系,以及舞台技术性的要求,使戏剧表演可以接纳相对稳定的表演中的假定性因素。从观赏角度讲,接受者(观众)走进剧场,就在意识中引入了一种假定性。在这样一个特定的空间里,观众在接受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对一切假定的内容产生联想式的真实感,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如果说“假定性”是戏剧活动的“游戏规则”,“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是游戏内容”,那么,演员与观众就是“游戏”的“合作者”、剧场效应的共同创作者。关于演员和观众的交流构成戏剧的本质,彼得布鲁克有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我可以选取任何一个空间,称它为空荡的舞台。一个人在别人的注视之下走过这个空间,这就足以构成一幕戏剧了” 且先不说他这个包含着缺少“一定长度的故事”的要素对于戏剧本质的描述不为准确,它提出了一端

是演员的表演,一端是观众的观看,这两者——演员和观众——的交流成为古往今来判断戏剧的基本因素之一,这点是难能可贵的。剧场里的观众不仅仅是简单的观看,他们还是戏剧演出活动的交流者,戏剧“场效应”的创造者和承受者。“把剧场视做一个观演互动的‘场’的观念,大概是巴赞的《戏剧与电影》一书中开始产生的。后来,日本戏剧学家河竹登志夫在其《戏剧概论》中,又引入了能量传播与耗散的理论,使这个‘场’更见活力和秩序。‘场’论为透视观众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第一,剧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观众和演员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第二,从能量运动的角度看观演关系。观演之间存在着某种心理张力,演出因为处于主动地位而具有一定的心理‘势能’,随着剧情的推进,这种势能便不断耗散分布到观众当中,缓解了他们的紧张心情,最终达到一种新的心理平衡。”

戏剧的本质属性决定了观演关系的特殊性和规定性。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过:“观众不应该只是观察,而应该参加进一次共同的创造性活动”。 观众进入剧场,就意味着进入某个规定情境,作为一个特殊角色参与到戏剧活动当中。观众的反应可以即时地被舞台上的演员捕捉到,有经验的演员就会根据观众的反应调整自己的表演状态。面对台下情绪高涨的观众舞台上的演员内心受到鼓舞或者感到欣慰是理所当然的;如果舞台上的演员使尽浑身解数,下面的观众都无任何反应,这比任何否定和批评的话语都使演员难过;演出结束时不绝于耳的掌声则是对戏剧活动者们最大的鼓励和肯定。由此可见,观众对戏剧的影响直接表现在演员身上,间接影响则是表现在戏剧创作之上。每次戏剧演出过后的讨论会就是对于戏剧演出效果的总结与反思,对于下一次的创作和演出很好地积累了经验。因此,从更深意义上讲观众是戏剧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和条件。

显然,从演出的方式来看,电影跟戏剧就存在着差别,戏剧观众面对的是舞台上活生生的人,而电影观众眼前只有冷冰冰的图像和画面的银幕;戏剧是即时的活生生的表演,与观众之间是直接的双向反馈交流的关系,电影则是演员表演的“记录性重现”,电影演员与观众是间接交流的关系。

电影观众存在于一个黑暗的空间里,既没有演员与观众的交流,也没有观众与观众之间的交流,大家完全沉浸在电影制造的梦幻当中,或喜悦、或悲伤、或愤怒、或恐惧„„电影此时像是个魔法师收服了所有的私心杂念,过滤掉尘世中生活的嘈杂和烦恼,集体失去意识般地徜徉在电影制造的视觉奇观当中。正是所谓的集体无意识使得观众在短短一个半小时内失语、放松,或者欣喜于电影制造的万众狂欢的快感,或者陷入到对影片故事中人物命运的担忧和怜悯„„总之,此刻观众是单纯的,至于对于影片的评论则是专业影评人或者电影发烧友的事情了。因此,影片的放映时间里的观众不存在像戏剧观众那样——承担戏剧演出的交流作用和“场效应”的创造职能。蒙太奇和特定的剪接效果充分调动了观众的视觉和听觉无意识。

作文五:《戏曲让我陶醉作文》3100字

篇一:戏曲让我陶醉

我本来也不爱听戏,甚至有些讨厌它。但那次演唱会,使我彻底改变了对它的看法。

那天奶奶六十大寿,她是一个十足的戏迷,为了使她高兴,我们全家陪她去剧院看戏。

我一直认为戏曲是老年人的专属,但望望全场,大多数都是年轻人,“他们都是陪老人来的吧!”我天真地安慰自己。

戏曲开始了,演女角色的演员们戴着大大的、漂亮的头饰,拖着长长的袖子,似仙女下凡一般;她们的脚步轻轻的,似飘来的一般。    他们悠扬圆润的歌声在空中飘扬,简直是天籁之音!她们将京剧的雍容华美完完全全地展现了出来!

接下来表演的是变脸谱。忠勇的红脸,猛智的黑脸,草莽英雄的绿脸,凶诈的白脸,神秘的金脸,变出来的一张张脸各不相同,有趣极了!使我不由想起了《唱脸谱》中的“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听戏曲不光要用耳朵,更要用心去倾听,去感受它的博大内涵。

如今流行音乐在社会上占很大的地位,戏迷越来越少。但你可曾想过?流行音乐就如天上的流星一般,稍瞬即逝;而戏曲文化,可以流传千年,一直被视为国粹,恒久不变。

戏曲虽没有流行音乐的动感,没有它的快感,没有它那么强烈的节奏感,戏曲却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悠扬委婉的曲调啊!

闲时听听戏曲吧!

听戏曲,我真陶醉。

篇二:

朋友,你一定欣赏过小提琴名由《梁祝》,柔美凄婉的旋律曾经陶醉过多少中外华人。你可知道曲子创作灵感来源于何处?对了,那就是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你听,曲子的旋律有越剧的影子。

这就是我家乡的艺术——越剧,具有传统东方文化特色的戏剧。

越剧是一个成熟的剧种,它以其真切细腻的表演、委婉动听的唱腔、优美抒情的风格、清新亮丽的曲调,却又不失激情与高亢的特点,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

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市,越剧的前身是落地唱书。1906年,落地唱书搬上舞台,经历了小歌班、绍兴文戏男班、绍兴文戏女班、女子越剧等几个阶段,从嵊州经绍兴、宁波、杭州到上海,发展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地方戏曲。

抗日战争期间,部分越剧演员在敌伪统治下的上海虽然演了一些有积极意义的好戏,但改革主要还是在形式上,越剧内容并没有较大的突破。1942年越剧改革以后,越剧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不登大雅之堂的小戏迅速发展成为适应现代舞台条件的、有较强综合性的剧种。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在几代越剧艺人的努力下,越剧终于赢得广大观众的欢迎,促进了自身的繁荣发展,也成为全国性的大剧种。

但是,时代在发展变化,到了现在,曾经辉煌的越剧渐渐地沉默下来了。虽然有人极力在挽救越剧,但现实总是残酷的。这里有一个其型的例子:新晋梅花奖得主——上海着名越剧演员萧雅来杭州连续举办专场越剧演出,据了解,从4月1日的第一场演出开始,上座率就没有超过5成;而在5成的上座率当中,有90%以上的人是通过各种渠道拿来的赠票。

不管怎么样,越剧的观众越来越少,已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当今的越剧危机已经很明显了:一是越剧剧团全面萎缩,现在除上海、江苏、福建和浙江外,其他各省市几乎没有专业越剧团。二是观众群体少,范围窄。越剧观众大多是5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年轻人很少有人问津。三是目前越剧自身剧目老、节奏慢,缺乏改革和创新,一成不变,像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四是政府投入不多。社会争企业投入少、关注少,不重视。

在越剧走向衰落的同时,我仍然欣喜地看见,越剧界人士为振兴家乡艺术执着地奋斗着。他们把现代艺术元素融入越剧表演,用现代舞台、音响、灯光营造现代化的气氛。以吸引年轻一代的观众;剧本的创作也力求创新,如现代越剧《孔乙己》等的上演,的确给越剧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舞台越剧没落的同时,社区里、广场上戏曲演员的表演却得到了百姓们的热烈欢迎。这些确实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越剧,我家乡的艺术,你的将来会是怎样的呢?

篇三:

京剧可是我国的国粹,今天老师让我们结成小组来查资料,做手抄报。我们这一组可以说,做得很好,老师也表扬了我们。

查了这些资料,我更喜欢京剧了。京剧这个词对于我并不陌生,在电视中,我也很爱看。京剧中的风云人物[注: 指活跃一时,言论行为能影响大局的人物。]是梅兰芳,他演过很多京剧。如:贵妃醉酒等。我很喜欢他演的戏与角色。

我在整个小组中的职务是制作脸谱。我按照美术书上的一个脸谱画。我先画了一个轮廓,接下来把每一个细节描绘得很生动,然后将每个空隙涂上鲜亮的颜色,终于画好了,画好后,我又小心翼翼[注: 翼翼:严肃谨慎。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地把它剪下来。哇!好漂亮,我边欣赏着自己做的脸谱边自我陶醉[注: 陶醉:沉醉于某种事物或境界里,以求得内心的安慰。指盲目地自我欣赏。]着。第二天,其他成员也觉得不错,就把我精心制作的脸谱贴在了手抄报上。那一刻,我觉得好高兴,好自豪!

最后,全组队员都分别把自己的成果贴在了手抄报上。有脸谱、资料、还有图画,当然还有一个小配饰是一个小脸谱。做完后,组员们都非常高兴,因为这些成果是用自己的辛苦换来的,我们为自己骄傲、自豪,为我们这第一次合作的成功而感到兴奋!

还有郭梦奇做的幻灯片,也很漂亮,做得很棒!后来,老师给同学们一一展示了,同学们看得也很出神!我们好高兴。

在这次活动中,我对京剧又有了近一步的认识,我更喜爱京剧了!

篇四:

以前,我对中国的戏剧很不敢兴趣.在平时看电视时,一看到爷爷奶奶在看戏剧,就觉得十分讨厌,还与爷爷奶奶在频道上争来争去.

如今,学习了戏剧这课,对戏剧有了一些了解后,我才改变了对戏剧的看法.

戏剧具有悠久的历史,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剧种,而这正是一个本地的生活.戏剧不仅是表演得精彩,更是如实地反映出民族的文化风情.

京剧,越剧,昆剧……约有360种剧种,构成了庞大的戏剧大家族.

还让我感觉到中国的戏剧如同国画.

谁都知道,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画得同真物一样.

然而,中国的戏剧也不正是如此吗.

外国的戏剧,求真实.如果表演莫一东西,就用实物来表现.而中国的戏剧就不同,虽然没有实物,但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语言……都表现着莫一东西.

比如京剧《三岔口》中,演员在明亮的舞台上,把摸黑打斗的场面,表演地令人拍手叫绝.

中国戏剧里的环境气氛,全凭演员表演.因此说中国的戏剧是一种高尚的艺术形象.

戏剧能调节我们的思想情趣,改善我们的心情,还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可是,现代的人大都对戏剧没感兴趣.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听XX歌星唱的流行歌曲.

我现在认为,戏剧并非低于流行歌曲.因为戏剧是一种艺术之美,很有艺术性,也很有代表性.

篇五:

大家可能想不到,作为一名中学生,在各种戏剧中,惟一吸引我的竟是吕剧,这让人感到很惊讶。不过,这实在没有什么稀奇的。我喜欢吕剧,是因为我们村里的吕剧迷特别多,而且每年都要唱戏。时间主要集中在正月初五到正月十六之间,地点就在我们村的旧学校里。戏台后面原是教室,此时成了化妆室。上小学时,我总爱跑去看,一场同样的戏我也不知道看了多少遍。当时,虽然看不懂演的是什么,但那豪华的场景、鲜艳的服装却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好像每次去主要是为了看那些衣服、头饰,去看热闹,而不是去听戏。

现在我已是一名中学生了,去看戏不再只是为了看场景看服装,主要是听戏。你看,帷幕一拉开,只见一个个姑娘莲步轻移,环佩丁当。这时,我会目

作文六:《我与中国戏曲作文600字》4100字

我与中国戏曲作文600字

我与中国戏曲

中国的戏曲在国际上都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因为它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流行文化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占据绝对主流。渐渐地,我也随着时代开始排斥戏曲。

我的爷爷是个戏迷,自然爱看戏,爱听戏,也爱唱戏。每天早晨,爷爷都会大展歌喉,边唱边比划:“苏三离了洪桐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我趴在窗上,喊着:“爷爷,别唱了,过路的人都在看你呢!你唱的是哪一出呢!”唱哪出?来来来,我告诉你。”爷爷向我挥挥手。我跑过去,爷爷说:“这曲叫《玉堂春》,不错吧?”“噢,原来你们戏迷流行这曲呀!”“流行??哈哈---”爷爷笑了,“对,我们就流行这曲。你们孩子流行啥呀?”于是我得意地唱起了周杰伦的新歌:“在我的地盘你就得听我的……”“原来玄儿喜欢听蚊子哼哼的呀?好吧,你听吧,听吧!”我看得出爷爷有点失落,但我决不喜欢,同学会说我老套的。这样,每当村里来了戏班子,爷爷一席都不缺,而我情愿一人在家里看《流星花园》,因为流行呀!

小时候跳舞,有一跳《艺苑新蕾》,服装上画了个大大的脸谱,我觉得它透着古怪,便扔在柜子底层,不见天日。直到几年后的一天,表姐惊喜地发现它后,爱不释手,我毫不犹豫地送给了她。后来到她家,我发现她房间里挂满了各种各样的脸谱,收集了非常多戏曲光盘。我嘲笑她:“你好土呀!”“说什么呢?”表姐嘴一撅:“你不知道吗?脸谱和戏曲是我们中国的标志。挂着脸谱,无论到世界哪儿,老外都知道咱们是中国人……”接着,表姐给我上了一堂戏曲课,我也惊讶得半天没回过神来。

回到家,爷爷依旧在唱:“苏三离了洪桐县,将身来在大街前……”“爷爷,你们现在还流行这曲啊?”“对呀,我们永远都流行这曲。对了,你那蚊子哼哼不唱啦?”“嗨,又过时了!”

我这才明白,戏曲不分时代,它不会过时也不会老套。从那时起,我不再排斥戏曲,因为它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悠久,深长……

中国戏曲文化作文550字

中国的戏曲可谓流芳千古,历史悠久了,而且中国戏曲的种类繁多,全国许多的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而且每一个地方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文化风情。不信?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戏曲文化瑰宝,享受它独特的美吧!

中国现有的戏曲剧种大约是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更是惊人:可以以万数计!我们知道许多剧种很多剧种都是有其独特的演变过程,我们知道的比较有名的剧种:如京剧,越剧,吉剧等等。而且中国的戏曲与西方的戏剧不同,它有自以独特的审美观念与表演体系,现在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吧:“生”是除大花脸与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统称,里外又分“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是女性角色统称,分: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净”是指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净”又分以唱工及以工为主的花脸;“丑”扮演喜剧角色。

怎样?看了之后是不是觉得有趣呢?其实还有很多呢!我国戏曲主要戏曲有:昆剧,京剧,黄梅戏这三派。二京剧又分:梅派,程派,苟派,尚派,这四派。而且我们在电视上可以看到这京剧人物脸谱是十分微妙的,在演员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此人的性格与品质。角色和命运是京剧一大特点,它的作用是帮助观众理解剧情。简单讲,红脸含有褒义,代表英勇;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而脸谱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今天许多地方戏中都保存了这一点。

看了上面的介绍感觉不错吧!中国的戏曲文化就是这么精彩,要一点一点讲十天十夜都说不完呢!希望未来的我们能继续发扬它哦!

被扭曲的信仰读了《是谁扭曲了我们的信仰》有感作文600字

被扭曲的信仰

——读了《是谁扭曲了我们的信仰》有感

生为中国人,我们的信仰就是自己的祖国,我们深深信任着为我们服务的党和政府。可当今的社会与我们的信仰已被一些自诩“青年导师”“知识分子”等这些人破坏及扭曲。昔日的信仰如今被我们唾弃、厌恶、痛深恶绝……就如文中所说:“现在的人不骂两句共产党,都不好意思上网。”但那些扭曲、破坏我们信仰的所谓的“知识分子”“青年导师”呢?不过是一些崇洋媚外、认美国做爹、把中国唾弃的小人!在他们的带领下,愤青们,群众们,广大的劳苦百姓们,都深深的痛恨政府,痛恨党。我想对这群“知识分子”“青年导师”说:你们好意思为祖国抹黑吗?请不要忘了你是谁养大的!外国的月亮不比中国的月亮圆!请不要提起美国日本就推崇无比、满脸献媚,提起中国就痛深恶绝、厌恶不已。请记住你是谁的乳汁养大的,请记住你是个中国人!

如今社会上的这些败类,正通过各种手段,各种卑劣的计谋为生他们,养他们的祖国抹黑!论坛、媒体、舆论……甚至连最近火热的微博上都是他们的踪迹,都是他们为祖国抹黑的证据!他们的所作所为,无不在宣扬着一句话:快移民去美国吧,别在地狱受罪了!而很多不明真相的读者被忽悠,愤慨不已。特别是“彭宇案”影响之深重,情况之恶劣,“学雷锋”者不但不受到赞扬,反被众人所厌弃……社会风气正不知不觉、一点一滴的被这些有所蓄谋的人所影响、所改变。

然而祖国正在进步,他在大踏步前进,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日渐虚弱的美国以及逐渐强盛的中国!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一直应是我们以之为荣的!国庆阅兵、神舟升天、航母下水、奥运夺金……我们愈加为我们的祖国所骄傲,自豪,为我们是个中国人而感到幸福!莫再让那些作恶的败类入侵社会了!我们的信仰应坚定不移!中国正在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向巅峰!

愿在我有生之年,得见您君临天下!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作文600字

夕阳坠山,枫叶瑟瑟,似梦而非梦。朽木苍败,枝残花凋,叶落催泪落。梦觉衣衾薄,灯昏萧笛悲。浏浏寒风,喟然而叹,呜呼!痛惜我中华百亿英烈。追想百年,国疆崩丧,河山碎裂,千顷残垣,万里焦土,财匮力尽,民不聊生。外夷戕虐我人民,吞噬我土地。杜拾遗之诗所言即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江山社稷之腐朽,古今未有!北洋水师之败绩,古今未有!辛丑条约之耻辱,古今未有!南京庶民之惨难,古今未有!哀哉!我中华其果危在旦夕乎?锥心泣血之呼,救我中华!

念晚清,正卿,仲因,实为我中华之国殇!念旧中国,自忠,左权,实为我抗倭之烈士!有百兆忠骨,有千万热血,方有吾辈今日之太平祥和。而今之中华,亦必有吾等新世纪之少年。甚有拔山超海之志气,顶天踵地之远向。勤苦于将来之伟业。眷怀国耻,以励中华少年奋斗云尔。吾辈同为初升之红日,身世于平静年岁,何曾历战火?而不见沙场硝烟,故每忆中华之英烈,见壮士之灵柩,万分羞兮。正值国庆秋冬后,见吾国之隆盛,甚乐,甚喜。故此,吾侪怎可踯躅向前也?不见武帝之昌盛,元祖之威武,玄宗之祥和,康乾之盛世耶?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奋发图强,任重道远,锵锵行步,尽我中华少年之责任。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路吊民残。宝剑秋风老臣泪,落日征旗大祭坛。”此老臣李文忠之诗,吾甚悲其遇。“莫悲往事愤钩沉,但看祖国换新颜。百兆国子怀先辈,万里江山动后人。”此少年周海洋之文,虽不及文忠,而中国少年初露锋芒。岂不见梁启超之“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将来之责任也。”?此为《少年中国说》之警句也,吾甚爱读之。其文,其理,百世之佳品。其句“少年强则国强。”人人皆知。吾侪乃少年中国之少年,故中华之崛起全然在于吾等。一万年来谁着史?诸君莫作等闲看。

今作此文,多引用任公之文,先生胜我百倍有余。吾才疏学浅,年少无知,稚拙之文,恐使任公先生笑矣,赫然汗下。今日之文,明理志向,奋斗于将来之伟业,报效祖国。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北京市十一学校初二:徐子晗

我心中那一曲天籁作文600字

眼前是一面墙,墙本是白如雪的,只因为多了几片黑,就白得有些残缺了。那几片黑,便是灯留在墙上的痕迹——一条不锈钢的长条钉在墙上,钢条上挂着毛巾,钢条下一个小小的鞋架子,架子上是不同颜色的手套,钢条的一边紧挨着水龙头,可那银白色的水龙头早已经闭上了嘴唇,墙的对面是我——

斜靠在卫生间的门上,赤着的双脚立在门口的一块布上,半眯着双眼,一束刺眼的光透过我的瞳孔,变成了无边无际的黑暗,抬头眼前还是一面墙!

一直很安静,正如这冬天静静地来,带来了我的沉默,带走我的爱。

伸出的手本想是去打开热水器的,不料被一滴水挡在半空中,它静静地在我冰冷的手上制造新的寒冷。没有听到冬天的呐喊,我却听到了那一片悄然而来的清脆。

风铃一般的美乐,伴随着一股清凉响起,跳跃的音符变换着节奏,一阵阵一曲曲截然不同的小曲,从四周蔓延开来,重重叠叠,如述如泣。是一种“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清新么?是的,可又如每日校园里的钟声;像晨起那阵急促的铃声么?像,但又仿佛宁静幽雅的自然之声,来自大山深处。这美乐,究竟像什么?

这是一曲天籁啊!

转过头来,那盏挂在天花板上的灯就像一轮太阳,白色的墙上,那方形的瓷砖镶满了银色的光芒。偶看见墙角——那横七竖八的铁水管,将一股清水分声了几千份,一滴一滴的让它去大气中飞翔,不料却直直地落下,打在铁做的脸盆的边缘,汇成一股股细细的水流,打湿了地板的一角。源源不断的水滴敲打着这个立在墙角的脸盆,源源不断地演奏这美妙的乐曲。

这是一曲天籁啊!让寂静中的我找到了生机,让疲倦的我找到了活力。我的全身似乎被圣人用仙泉所淋透,眼前这面墙,变成了一块光的屏障。

与活力做伴,我充满信心地坐回书桌前,那几本书已经沾上了一层灰,久违的书,久违的练习册,我似乎感受到一种久违的亲切。那亮着的台灯,闪着无限神圣的光。

这一曲天籁啊,永远在我的心中演奏着,带我找回了那个曾经的我。

回来了,我自己!

久违了,那曲用心演奏的天籁!我心灵的知音,向我诠释生命!

中国戏曲是去是留作文100字

中国戏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是我国几千年民族历史文化的一种象征,它也是我国的民族风格特色之一。

虽说时代的潮流在改变,群众文化也需要改变,但我们不能随变摒弃那些有着民族特色的东西,更不能摒弃国家的象征、民族的艺术和先人的文化!

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连自己的象征都不要,那还凭什么说是一个国家、民族,如果人们只注重流行而不注重传统,那我们宝贵的历史文化就将从此被这些“流行沙尘暴”所掩埋掉了。

所以请留住我们宝贵的一部分历史文化吧!

作文七:《[优秀作文]我于戏曲》1100字

“劝君王饮酒听虞歌,解君忧闷舞婆娑。嬴秦无道把江山破,英雄四路起干戈……”《霸王别姬》中气势磅礴的词曲再一次在耳畔响起,而曾经与我一起守在电视旁津津有味地听戏的人却早已不在。我终于明白当年爷爷看此戏时的感伤,也不住为戏中那命运多舛的人儿落下泪珠。

现代人不喜欢戏曲,这个时代快而浮躁,已经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听那些慢而难懂的戏曲了。然而,从小伴着“咿咿呀呀”的戏曲长大的我,却对戏曲有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

小时候和爷爷住在一起,时常听爷爷咿咿呀呀地跟着电视哼些什么,便好奇地凑过去看看,却只能看懂那画面上的人涂着满脸的油彩,穿着奇怪的服饰,嘴里也咿咿呀呀地哼着什么。那脸上涂着油彩的戏子对于年幼的我来说仿佛是个怪物一般,着实把我吓了一跳,便不敢轻易靠近那电视机。

可时间一长,我长大了些许,竟对那戏曲有了些许好奇,凑近仔细听,也还是听不懂。于是我问爷爷那人唱的是什么,怎么打扮的这样奇怪。爷爷笑着摸摸我的头:“那是京剧,是我们国家的国粹,这一部是《霸王别姬》。”爷爷眯起了眼睛,像是在回忆着什么“你奶奶以前也是个戏子呢。”我便知道他是在回忆逝世的奶奶了。爷爷翻出一张老旧的相片“你看,这就是你奶奶以前的模样,想当年……”我没有再听下去,而是对这相片中的人儿产生了些许兴趣。

“原来奶奶以前这么漂亮……”我喃喃道。相片中的人儿,脸上覆着绝美的浓妆,穿着一身青衣,正走在一条小径上,却被人叫住,回眸掩面娇羞一笑,我仿佛还能看到她头上那枝金步摇在微微晃动。

从此对戏曲着了迷。

说实在话,最开始为戏曲而着迷,是被那旦的华美服饰和倾城容貌所折服,再后来又被剧情所吸引,对于戏曲的艺术性这些东西全然不知晓。于是,在电视机前咿咿呀呀的又多了一个小身影。

再后来,我搬离了爷爷家,回到家中上了小学,便离戏曲远了许多。

而我逐渐长大,身边的流行音乐越来越多,为了跟上时代的潮流,我便渐渐疏远了戏曲。后来,也觉得戏曲没多大意思,故事情节老套,令人深感乏味无趣。

突然有一天,家乡传来爷爷病故的消息。

我回到爷爷家,暂时搬回去住。常常在原来的房间里写作业,却听不到了以往那句“咿呀”,心中之觉得空荡荡,愁思满布。然而,闭上眼睛,我却似乎还能感觉到爷爷在我身边,还有那一句“咿呀”。

我走进昔日爷爷的屋子,找出那部落满尘埃的《霸王别姬》,擦干净,播放起来。听着熟悉的唱腔,仿佛又回到了年幼时坐在爷爷身旁咿咿呀呀的时候了。“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作文八:《[优秀作文]戏曲来我家》1600字

一、看戏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接闺女,请女婿,小外甥子也要去。”在前不久,我家所在的小区——“五兴苑”小区来了第一个戏剧团——常州“龙凤”戏剧团,这可乐坏了小区里的老老少少,当然我也不例外。

那天,我放学回家,一进小区大门,就见不远处有个红棚子的戏台搭起来了,我心中一喜——我知道今晚有戏看了。

果然,在吃完晚饭后,隐隐约约听见一两声清越的唱戏声。我硬缠着爸妈带我去看戏,他们拗不过我,只得同意,于是我们便走向戏台。

远看,戏台周围早已人山人海,一路上远远近近的人们三三两两络绎不绝奔向那戏台。走近去,不大的戏台前的空地上,带凳子的乡邻乡亲们早已端坐着;有骑三轮的,车里带几张小板凳,一家老小就坐在车里;有骑摩托的小夫妻则坐在摩托上。外围的自然是闲闲散散的站着观看,乡下人不讲究,图个乐子,也有装绅士的,那可得站个两腿抽筋,那是终究是看不长久的。

台上的戏早已开锣了,一两个戏子正在一唱一和,戏台的左侧的小黑板上早已挂着本场戏的剧名,看着剧名再细细静听,不出三五句就知道台上的哪位是主角,哪个是配角,戏唱到了什么地方,因为这些剧目都是乡亲们耳熟能详的,甚至妇孺皆知。不信,听:“推呀拉呀转又转磨儿转的圆又圆。一人推磨像牛车水,两人牵磨像扯蓬船。”这是清亮的女声,接下来是浑厚的男中音“推呀拉呀转又转,磨儿转得圆又圆。上爿好像龙吞珠,下爿好像白浪卷。”那是《双推磨》;“我是多才多艺的老太婆,今年58,最近天天有活干,前天去当接生婆,昨天去当哭丧婆,今天当人家的大媒婆……”这是《雪地产子》,台上的女演员表情丰富,声音甜美,生动的表演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这个形象活脱脱就是我们身边的那些“能呱呱”的幽默风趣的妇女形象。

听着听着,我早已沉醉其中,忘了时间。这时,妈妈说:“我们回家吧!已经8点半了!”我这才回过神来,一想到明儿还要上学,我才依依不舍地随爸爸妈妈回家了。

回到家,枕着这些节奏鲜明、幽默风趣的戏曲对白,我很快进入了梦乡。

二、拍戏

自从常州“龙凤”戏剧团来到我们小区,看戏便成了我和爸爸妈妈每天晚上的“必修课”。可是奶奶却不以为然:“晚上黑漆漆的有什么好的?我才不要去看什么戏呢!我每天在收音机里听比那个好多了!什么戏都有哩!”

我们一家子都爱看戏,奶奶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戏迷,每天下午奶奶最幸福的时光就是舒舒服服地躺在沙发上,听着自己用了50年的老式收音机,可真惬意呀!我就搞不明白,为什么奶奶不喜欢到小区里看戏呢?但是,我和爸爸妈妈才不管这么多呢,照样看得饶有兴趣。

时代真是飞速发展呀!我家里最近又多了一台数码相机,爸爸小试牛刀,想去拍一段戏回来看看,我也想拍一段——一是想感受感受高科技的快感,二呢是想拍一段给一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爷爷奶奶也让它们尝尝鲜。

就在“龙凤”锡剧团来我家的第五天,我和爸妈手里拿着照相机,我更是兴奋地又蹦又跳,一路赶在前面,不一会儿便到了戏台底下。

开始拍戏了,爸爸身先士卒,第一个尝试,没想到才拍了一会儿手便发颤了,我实在看不下爸爸颤抖的样子,代替了爸爸。不多时,我也撑不住了,妈妈就接替了我……我们一家子你换我,我换你,轮流拍摄的这一景象,成了戏台下喧闹气氛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大概拍了有大半场戏了,我们实在撑不住了,只好作罢——回家了。

一回到家,我们就准备在电脑上放一放,一来看看效果,二来请爷爷奶奶欣赏欣赏,没想到口口声声说“我不要看”的爷爷奶奶竟然兴致很高,坐在沙发上静候。由于没有带三脚架的缘故,图像有点抖动,但声音仍是那样的高亢。不管怎么说,我觉得还是满成功的——毕竟是第一次嘛!

瞧着爷爷奶奶那摇头晃脑的样儿,那边看遍哼的陶醉劲儿,谁还记得自己曾满不在乎地说:“我们不要看!”最后,终于让我悟出来了原因:爷爷奶奶老了!腿脚不利索了!懒得动了!

三、尾声

我永远记的这难忘的童年时光!

作文九:《[作文]我与中国戏曲》800字

中国的戏曲在国际上都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因为它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流行文化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占据绝对主流。渐渐地,我也随着时代开始排斥戏曲。

我的爷爷是个戏迷,自然爱看戏,爱听戏,也爱唱戏。每天早晨,爷爷都会大展歌喉,边唱边比划:“苏三离了洪桐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我趴在窗上,喊着:“爷爷,别唱了,过路的人都在看你呢!你唱的是哪一出呢!”唱哪出?来来来,我告诉你。”爷爷向我挥挥手。我跑过去,爷爷说:“这曲叫《玉堂春》,不错吧?”“噢,原来你们戏迷流行这曲呀!”“流行??哈哈---”爷爷笑了,“对,我们就流行这曲。你们孩子流行啥呀?”于是我得意地唱起了周杰伦的新歌:“在我的地盘你就得听我的……”“原来玄儿喜欢听蚊子哼哼的呀?好吧,你听吧,听吧!”我看得出爷爷有点失落,但我决不喜欢,同学会说我老套的。这样,每当村里来了戏班子,爷爷一席都不缺,而我情愿一人在家里看《流星花园》,因为流行呀!

小时候跳舞,有一跳《艺苑新蕾》,服装上画了个大大的脸谱,我觉得它透着古怪,便扔在柜子底层,不见天日。直到几年后的一天,表姐惊喜地发现它后,爱不释手,我毫不犹豫地送给了她。后来到她家,我发现她房间里挂满了各种各样的脸谱,收集了非常多戏曲光盘。我嘲笑她:“你好土呀!”“说什么呢?”表姐嘴一撅:“你不知道吗?脸谱和戏曲是我们中国的标志。挂着脸谱,无论到世界哪儿,老外都知道咱们是中国人……”接着,表姐给我上了一堂戏曲课,我也惊讶得半天没回过神来。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gl.baidu.

回到家,爷爷依旧在唱:“苏三离了洪桐县,将身来在大街前……”“爷爷,你们现在还流行这曲啊?”“对呀,我们永远都流行这曲。对了,你那蚊子哼哼不唱啦?”“嗨,又过时了!”

我这才明白,戏曲不分时代,它不会过时也不会老套。从那时起,我不再排斥戏曲,因为它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悠久,深长……

作文十:《与戏曲结缘》1500字

你的魅力(14山西)

闲暇之余,依偎在摇椅旁,品一杯香茗,在你的声音中徜徉。淡淡的茶香氤氲着你的魅力,在我心里久久不散。——题记

幼时,我时常听旧唱片里咿咿呀呀的唱腔,觉得好奇,偶然瞥见屏幕上那个纤瘦的身影,诧异惊叹。一个朱唇皓齿、兰指微翘的女子就这样撞入了我的脑海。似曾在梦中与你畅谈,虽不知所云,却倾慕于那美好的初见。

长大后,活泼好动的我总是能在你面前安静下来,眼中多了一丝柔和。渐渐地,从姥爷那里得知,你是一个男子,只偏偏执著于戏曲。那婀娜的身段、娇媚的面容,玉环千娇百媚,失意孤寂尽在你痴醉的莲步中;那刚劲的舞姿、冷艳的装束,虞姬忠诚贞洁,决绝毅然尽在你闪烁的剑光中;那飘逸的飞花,灿然的霓裳,天女超凡脱俗,翩若惊鸿尽在你流转的水袖中……对于女子的逼真演绎,不知你在舞台之下,洒了多少汗水,吃了多少苦头。我真是佩服于你技艺上惟妙惟肖的幕后奋战。

你画着女子的妆容,唱着女子的故事,我不禁疑惑着男儿身的你何时能将女儿的魅力散发出来。一次无意间,我找到了答案。

似一场梦。我站在远处,你一身华服,撑着油伞缓缓走着,朦胧烟雨中,你撒下风冠,脱掉华服,一身中山装,你蓄须明志,坚决不为日本人演出。你只能靠卖画维一家之生,那铮铮铁骨展示着一个中国人的尊严。那一刻,你的魅力不再是花旦青衣的优雅,而是一个男子赤诚的爱国之心。在民族尊严面前,魅力的种子落在你的心口,开出了傲然的梅花。由此,我对你的敬慕之情油然而生。

舞台成就了你的风华绝代,戏剧史上镌刻了你的汗马功劳,而你挺直的脊梁更让我感到那份凛然不屈的魅力。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得见你的魅力之光,幸甚!

梅香傲雪独暄妍,水袖如波自婉转。蓄须明志生敬意,德艺双馨显魅力。谨以此文献给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

与戏曲结缘  (2009黑龙江)

一平一仄,一高一低,我细细聆听着委婉的唱调,一股细腻的感动从心底涌出。一切,只因我与戏曲有缘。

与戏曲结缘,看繁多剧种舞动乾坤,惊叹中华文化魅力无限。

婉转的腔调,生动的色彩,一句句戏调唱遍天下曲;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一声声唱出中华魂。

婉转腔调舞剧种。

高亢的语调,道尽独特地域风情。雍容华美的京剧,典雅精致的尾曲,高亢悲凉的梆子戏,轻柔婉转的戏剧——一字一词从嘴中蹦跳而出,道尽人间世态炎凉。历史的厚重沉淀渐渐化作一高一低的动听语调,从人的心底涌出,回味历史的深沉韵味。

独特繁多的不同剧种,舞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戏曲结缘,赏多彩流派绽奇葩。 百花齐放创流派。

各种流派绽放戏剧最美丽的浪漫花朵。毕生追求艺术顶峰的梅兰芳,用一世的才华创建梅派。程砚秋用深邃曲折的唱腔塑造一个个外柔内刚的程派经典。荀慧生用柔媚婉约的风格将一个个天真活泼的荀派少女送入万家灯火。舞动的身姿,婀娜的舞态,传神的演绎,一个个妇女形象渐渐从历史深处过渡。

百花齐放的各种流派,创出中华文化的众彩纷呈。与戏曲结缘,赏多彩流派绽奇葩。 五彩缤纷绘脸谱。

红黄蓝黑,色彩相交,在碰撞间激起万千火花。血战长沙的关公,赤红的双颊忠勇当先;一声喝断长坂桥的张飞,深黑的面庞猛智依旧;奸险狡诈的曹操,月下煮酒的白色面孔令人生畏。微耸的双眉纵出一生的轮回,交错的画纹印出一代代英雄与小人交错的历史痕迹。变幻的色彩犹如印记了人的灵魂,在历史深刻的步履中渗透丝丝正义的批判曙光。

对比鲜明的五彩脸谱,绘出中华文化的正直向前。与戏曲结缘,绘五彩脸谱震中华。 铿锵的曲调中是人们流传的智慧源泉,一词一句的肺腑之言渐渐传承了多彩的文化。放下繁重的世俗尘埃,为何不停下脚步,细听曲折直缓的多变曲调绽放的五彩花朵,慢品在灵魂深处磨出回响的悠悠韵味?

婉转的曲调,生动的色彩,细听,乾坤曲,动中华——

一平一仄,一高一低,我细细聆听着委婉的唱调,一股细腻的感动从心底涌出。一切,一切,只因我与戏曲有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