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人文社科 > 社会学 > 发展最快的城市 《城市的发展》4900字

发展最快的城市 《城市的发展》4900字

时间:2019-11-29 09:20:58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城市的发展》4900字

在长达半年时间里,一个名为“华西•滨湖国际生态城”的新地产项目,以“低碳生活”、“价廉物美的花园洋房”等噱头在各种媒体和活动中频繁亮相,并采取签订《职工集体委托代建协议书》、《项目建设投资协议》及《选房确认书》等方式,收取了2000多名购房者房款总价30%的“代建诚意金”高达3亿元。

按照昆明警方在2010年10月12日通报的情况,“云南君信投资有限公司、昆明宁山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取了市委仇和书记对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昆明办事处请示函的批示件”,以其中“会处答复”四个字误导公众视线、混淆视听,最终达到了诈骗目的。

“这个事件的出现及其被警方高调查处都非常蹊跷,众所周知昆明不止一个房地产项目是类似违规手段操作出来的。” 网友说,这个事件将给仇和今后的工作开展带来负面影响,后期处理不好会形成遗憾结局。

昆明在改变

“流经城区的36条河水开始变得清澈了。”这是许多昆明人近两年来最开心看到的转变之一,而且他们都把这样的变化与仇和的执政联系在一起。

“由昆明市36名市级领导担任‘河长’,由各河道流经县区的主要领导担任‘段长’,对各条河道均做到分段监控、分段管理、分段考核、分段问责”,这就是仇和推行的“河长责任制”,而他也曾经“身先士卒,卷起裤腿站在盘龙江里,踩着又脏又臭的黑泥挥舞铁锹劳动”。

2007年12月末,仇和从江苏省副省长调任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成为主政一方的“改革派官员”群体中,能不断升迁、不断获得新平台继续其改革事业的代表,也一度成为“东部官员到西部任职”的干部调动模式的鲜亮样板。

“几乎所有昆明人早期都对仇和的到来倾注了美好的期望。”网络人士“边民”表示,仇和给昆明带来的变化有许多,无论是观念还是具体事务,而其本人也在争议中延续着他一贯的人生道路。

城市建设、滇池治理、招商引资、城中村改造、地铁工程、改变机关工作作风,甚至计划将教育、医疗行业进行民营化改造„„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仇和已经在昆明掀起了很多不可阻挡的“旋风”。对于种种诧异与不解,仇和的表态是:“先干不争论、先试不议论、先做不评论,允许在探索中有失误、不允许无所作为。”

“收入微薄的昆明财政根本无法支撑仇和那么多的工作,由于自身条件所限,短期内昆明也很难在招商引资方面获得巨大突破。”昆明市的一名官员说,“不过这些正是仇和希望改善昆明基础设施,提升投资环境的动力和理由。在地方税收来源缺乏,无太多财政潜力再挖的情况下,他也走上了不少地方政府流行的老路,即从土地上做文章。”

他表示,“整理土地”、“拆迁改造”等政策、宣传一时间让昆明“满城风雨”,“昆明主要是靠城中村改造来为房地产市场提供土地来源,随着拆迁成本越来越高,昆明的房价未来必将长期处在高位运行。”

生活在昆明的退休老干部康佳说:“由于涉及的工作内容太深、太广,他把昆明本地的老百姓、公务员、权贵三方都骚扰了,或者说得罪了,这样的情况既需要勇气,更需要水平。”他认为仇和的工作力度很大,给昆明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昆明历史上难得的市委书记。   “仇和早期惩治公务员的举动获得了老百姓的叫好,但他后来决定拆除居民阳台上的防盗笼时,老百姓的反对声就来了。”云南大学教授石鹏飞说,“民意也不一定靠得住,老百姓往往会因为个人的微小利益得失而发生变化。”

的确,“拆防盗笼”使昆明老百姓对仇和的评价发生了变化。网民“饕餮”表示,一方面昆明老百姓突然发现仇和的举动也会涉及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仇和的这项政策设计还有

一些纰漏。

“比如开始要全部拆,后来又变成沿道路拆,后来又变成沿街拆,变化很多、很快。”他说,“另外还有开始是自费拆,后来因为反对声音大了,又变成政府出钱拆,而且这项工作到今天也没有完成。”

对于建设昆明的思路,仇和的宣传口号也不少见,而且不断更新:2008年3月为“滇池流域城乡一体化”;2010年3月为“全域城乡一体化”;2010年10月为“全域城镇化”。同时昆明还获奖不断: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最具软实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联合国宜居生态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佳休闲宜居绿色生态城市„„2010年10月21日,又收获了一项——中国国际形象最佳城市。

“仇和的做法肯定会让一些人不满意,但各方要客观地看待这些问题。”石鹏飞说,“不过仇和在发展的同时还是要考虑本地老百姓的承受力,目前的建设的确过多过于密集了,老百姓叫叫苦、骂几句也是在情理之中。”

仇和来到昆明后很少与外界媒体打交道,更没有接受过正式的访问,但也有人举例《政道:仇和十年》一书一度摆满了云南省的各种书店、报摊,其“并非完全低调”,“只是表现的方式不一样”。

“一直处于非议之中”似乎已经成为仇和仕途、行为的特征。2010年4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交流中心设立了《“仇和新政”对政府管理创新的影响与评价》课题组,以期将其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国家政治体制改革、政府管理创新和政治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案例,并上报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供高层决策参考。

不是完美的发展

为保证城中村改造工程的顺利推进,昆明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仇和为政委,市长张祖林为组长,市政协主席田云翔、副市长陈勇等为副组长的昆明市城中村改造领导小组。一名昆明房地产商人透露,为了实现土地盘活,仇和想出了许多办法,“除了从以前已经获得土地的老板身上再收点差价,还千方百计让每一块土地的价格都往上升”。

“仇和经常直接过问具体的土地项目。”他说,“他经常组织各种部门领导、房地产老板在一起开会,直接谈想法、下命令。”

这名商人说,“我们也理解仇和是因为着急,他太希望昆明早点变个样,他的宏伟蓝图早点造就。于是,为了提高效率他就采取了这样的工作方式,却也留下了许多麻烦。”

“在我看来,仇和的风格和能力更像一名商人,整个昆明在他眼中就是一家大公司,自己是董事长,其他人只是项目经理,这也就是现在比较流行说的‘经营城市’。”昆明市的一名官员说。

不过,财政方面的数据也透出了昆明发展方式的一些隐忧。2009年,昆明政府性融资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近5倍,分别为962亿元和201亿元,另外有中央和省财政补助的53.71亿元。显然,仇和所采取的方法是让昆明“举债建设”。

“政府性融资也被称作地方政府性债务,即凭政府信用以有偿借用的方式获得的要还本付息资金。”这名官员透露,“按照目前的举债速度和财政收入及开支情况,只有让昆明的财政收入尽快获得大幅度增长。”

他认为,仇和现在对昆明的种种基础建设投入,就是期望提高昆明城市的含金量,以保证在未来获得更多收益,“这样的思路说穿了其实就是一种生意投资,只不过这个项目是座城市,里面还生活着各种各样的人,不是一个纯粹企业那么简单。既然是一种投资行为,那么风险和利益的可能性都是同时存在的”。

2010年第三季度,在中国城市地价监测系统的公布中,昆明综合地价环比涨幅超过5%,位列全国第三,同比涨幅超过20%,位列全国第二。一名昆明房地产商透露,仇和一方面

希望控制好商品房的建设速度,寻找机遇继续提升其市场价格,另一方面则强令各区县必须限期完成经济适用房建设任务,以供应给本地普通老百姓,“他不可能不知道高房价背后的矛盾与危机,只是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很长的时间和过程”。

在仇和所率领的如火如荼的城市拆迁、建设工作进展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不和谐事件”。

“有些拆迁工作是有愧于百姓的!”2010年8月14日,昆明市长张祖林在现场调研滇池草海北片区保护治理和开发建设情况时,这样表示。

“打瞌睡”、“玩游戏”、“打麻将”„„除了直接的监督、处罚,仇和最让昆明官员们担心的是人人必须完成的“招商引资任务”,反之就是降级、撤职、自动辞职。昆明市的一名官员说:“由于缺乏基础性、计划性和系统性,招商引资工作有些不切实际,也让人无法忍受。”

的确,在相当一段时期里,昆明市一些“有门路”的官员,纷纷打起了“赶快调往省级单位,让仇和管不着”的主意。

云南省一名国有建筑商人则说,“在市场竞争的名义下,目前昆明建设工程的80%以上都被外地企业包揽,这对于本地企业的发展非常不利,本来就相对落后的云南企业无论市场收益还是技术进步方面都会越来越被动。”

另外,仇和对昆明基层民主的建设与创新突破不大。在2010年夏天的“西南大旱”期间农村地区损失惨重,成为了仇和工作中的缺憾。

一种合理的担忧是,没有农村的富裕、稳定,没有基层民主的建设、发展,昆明市即使再盖起更多的高楼,修出更多的道路,仍然解决不了贫富、城乡差距引发的麻烦。

“诈骗案”的隐忧

伴随着昆明市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陆续开工,为避免“项目上马、干部倒下”,昆明市委、市政府39名市级官员在2008年12月签名承诺廉洁从政,仇和名列第一。该承诺书表示:决不采取暗示、授意、打招呼、递条子、指定、强令等方式,干预和插手工程建设项目,决不允许配偶、子女、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谋取私利,以实际行动营造昆明市建筑领域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边民”认为,“华西•滨湖国际生态城”诈骗案件的出现让不少官员难辞其咎。一块还没有被政府批准开发的土地项目,在长达半年多的时间里却能将“价廉物美的花园洋房”的广告做得铺天盖地满城皆知,发布广告的媒体固然拿人手软吃人嘴短,不验看开发商必备的合法手续,更奇怪的是一些市场监管部门无所作为。

按照昆明警方的公布,该案已抓获云南君信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庆荣等16名犯罪嫌疑人,冻结涉案资金1.84亿余元,追回并扣押涉案款项1537万余元及高档车辆18辆,冻结涉案房产4套。

一名支付了20余万元的昆明律师说:“首先是因为这个项目的房子价格的确便宜,其次是看见那么多人都在买,尤其一些政府部门的人都在购买、宣传,我根本就没有想过它最后会变成一个诈骗案。”

他表示,由于国家的调控政策导致开发商资金链中断,加上昆明市对各种审批节奏一直有意加以控制,让那些还没开工建设或正在建设的房子不能提前向市场预售,于是低价的“委托代建”、“单位团购”等应对措施应运而生,这种方式一度帮助开发商们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房子盖起来后也是皆大欢喜。

“可以说云南省房地产界的公司都或多或少地操作过这种项目,而且不少政府部门都参与了类似的集资行动。”这名律师强调,“对于这个案件的性质,目前昆明本地各种人士的说法很多,并不完全认同警方宣称的‘诈骗’。”

“我当时在报纸上看到这条新闻,第一感觉就认为‘不可能是诈骗案’,谁会傻到诈骗了3亿还要等着警察来抓,居然还在银行账户上放着1.84亿,而是早就逃之夭夭了。”昆明市一名房地产商说,“做这一行的都清楚,这家地产公司是在违规操作先吸纳资金,但最终的目的肯定不是诈骗,而是要把此项目做成,因为后者一旦成功也意味着巨大的利润,其没有必要冒诈骗的风险。”

目前,对于“华西”案件被查处的原因,昆明本地至少有着两种不同的说法。

一是为了保证昆明房地产获得更高收益,已经结合国家的有关政策三令五申,项目手续不全不准以任何名义提前集资,但是这样的情况在昆明地区屡禁不止。此前昆明市曾经对20家有类似问题的地产项目发出过警告,这个“华西”项目也在其中。由于这家公司的表现也过于高调,加之并没有多少实力背景,所以不幸被拿来“杀鸡给猴看”,也在情理之中。   二是由于该案件涉及江苏企业,势必有人想当然地以为“与仇和有关”。在一种可以想象的利益斗争玄机里,由警察力量出面成功打击,势必会让仇和难堪,甚至达到更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2009年末昆明市二环路内新建商品房成本每平方米已经达到5800元,而一些项目却以5000元在提前集资,这样的合约最后怎么可能成功履行,不闹出乱子才怪。”他说,“其实有些房地产商人也很有阴谋,他们希望有更多的人提前参与,最后对政府形成压力,后者要顾及社会稳定则不得不被迫办理各种手续,但是他们错误地估计了目前形势。”

意外的情况还有:2010年10月15日,昆明市公安局西山区分局国保大队两名警察找到曾经报道“华西”案件的某报驻云南记者,要求后者“为了维护昆明稳定,今后不再对该案做追踪报道”。随后昆明市委、政府出面道歉,称不是政府安排警察找记者,并表示将对涉案警察进行调查。

作文二:《城市的发展》2000字

城市的发展作文600字  我生活在一个挺大的城市。  我生活的城市坐落于甘肃境内一个距离省城兰州只有40分钟高速的城市。我生活的城市,涵括三县两区,挺大的。每天穿梭于学校和家两点一线之间,走路用时25分钟,等公交坐公交也差不多,所以,我从来不坐公交,不然不成了和他们一起破坏环境,污染空气了么。  我走着路,看着沿途的风景。有很多路线,弯的,直的。我通常选择最近的,因为不想迟到。  母亲给我说,迟到养成习惯,就是一个恶习。  所以,我从不迟到。  姥姥姥爷很早就安家于这座城市,后来母亲考了在当时很好的大学,但是家里兄弟姊妹多,搬迁不便,母亲也只好灰着脸,再次安她的家于她的城市。  空气质量不好,经济效益日益落后,矿产资源日渐衰竭。这个城市面临着枯竭。要转型,一定要转型。  但是从来没听人说过怎么个转法,只是看着标牌大张旗鼓的写着,要转型才有美好未来。时间久了,那个老百姓还会在意那些风尘仆仆的文字标语呢?  就像是每天新闻联播报道不完的中国外交,中国发展的进步,怎么怎么进行下一个计划一样。把利比亚,叙利亚,伊朗战火抛于不顾。新闻联播没有大结局,城市的发展也不会有大结局。  是担心于发展的太快太好么?  我无从得知。  我仅仅生活在不大的小圈子里。学校,家庭,街道。  小时候时常观察到母亲趴在窗台观察天空,若是灰蒙蒙的一片她便打开窗户嗅两下,而后还会转过身,便给我戴口罩边叨叨一句,哎 又放烟了。我不懂,也就不在意了。  而今,近十年已过去,不用妈妈每天帮我看天气,闻空气,我自己都会随身带一个口罩,备用。由于多年空气质量太差,粉尘、烟气、甚至是西北的沙尘暴天气,使城市发展中的人大多患上了沙眼病,鼻炎症```倒也不是什么疑难杂症,但身体上有什么不适,终究会影响心情,食用药物过多还会引起疲乏,智力衰退。  西北的人,并不聪明。  西北的人,特别坦诚。  西北的人,特别孤单。  这是我生活的城市,发展继续,生活继续。然而,谁都不想说自己是西北的人。 城市的发展作文500字

春节是中国人民最为中要的节日之一。许多周游四海的儿女和出城挣钱养家的劳动人民都要回到家乡和家人团聚!在乡村里,各家各户都要杀猪宰羊,再请上街坊邻居和亲朋好友吃上一顿,让后再放放鞭炮什么的。年味异常的浓。

但是,在城市里,如果有那么浓的年味,简直是不可思议!但今年,特别的不一样。      除夕之日,一阵噼里啪啦的爆炸声打破了我的美梦。谁呀,大清早的放什么鞭炮啊?我条件反射般的说了一句。但一想不对啊。这里不是老家诶,不是不能放鞭炮吗?

于是我便哗啦地一下起来。冲向阳台,在街道上,只见很多人都提着蔬菜往家里赶。小孩们更是疯狂——拿着鞭炮到处放。哟,看来保安们都想通!我高兴的笑着。      吃过早饭,便来到楼下晃悠。只见新奇鲜杂货店前人山人海。爱凑热闹的我便左挤右挤,硬是钻进去了。嘿,竟然是一大堆的烟花爆竹;一看价格,喔,竟然这么低。小店老板见我惊叹,便笑着说:是啊,城管不管了,我们也敢卖了,自然价格就降低啦!听了老板的话,二话不说,拿出钱就开买。

下午,正寻思怎么样写拜年短信时,电话响了起来。电话里传来熟悉的声音,原来是老家的亲戚。因为觉得老发短信没什么年味,所以就直接打电话联络啦。

当十二时钟声敲响时,我拿着一串挂好在竹竿上的500响冲下楼。心里美滋滋的想毕竟,小区里不可能有放这500响的。可刚刚走到一楼,只听见门外一阵阵噼里啪啦的爆竹声,把我吓了一跳。一分钟后才回过神来。于是呼一声冲出门,点燃鞭炮。可是只响了半分钟就没有了。对于刚才的3000响,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啊!正叹惋时,邻居又把20响的春雷放在了地上,小心翼翼地点着后撒腿就跑。可就是没听到响——原来是导火根本没点着。邻居跑过来笑笑对我说:呵呵,几年都没有放这么春雷了。如今,市长终于同意大家伙放鞭炮了。一时间我还真不习惯呢!说完后,便把春雷点燃。一束束春雷升入深蓝的天空中,爆炸成五彩的火花。其它小区的居民们好像接到发号令一样,楼顶上,街道上,都燃放起鞭炮,春雷等。我也不甘示弱,点起七彩筒来。灿烂的烟花照亮的天空,欢笑声,祝福声,烟花声

此起彼伏。打破了城市夜间的宁静!

城市的发展,安全的需要,抑制了一些传统的文化和习俗。可是现在,爆竹声越来越响,串门的越来越多。城市中的年味慢慢赶上了乡村。真可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 城市的发展作文300字

现在,我们无时无刻都想改变我们的未来。未来,我们将打响环保战役。未来,您只需改变一个小小的生活习惯,将能使我们的城市更加美好。

未来,我们将把环保做为中心理念,让我们的地球妈妈健健康康的,不再让她发愁,不再让她吞噬着我们人类赖以生活的空间,不要让地球妈妈给我们人类宣布死亡的判决的时候,我们才追悔莫及。

未来,我们的房子变成了一个个机器人,它们每个都能承受三十吨的重量,可以带你去你想去的任何地方。未来的超市变成了一个个高大的自动售货机。未来我们上课只需通过网络在电脑上上课。

未来,我们要把环保做为中心理念。因为重视了地球妈妈的命运,才等于重视我们的命运。

作文三:《中心城市的城市发展》3500字

中心城市

1.中心城市内涵

中心城市是相对于周围城市而言的,是指在经济上有着十分重要地位,具有强大的吸引能力、辐射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的城市。中心城市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从经济角度看,中心城市首先是区域内经济中心,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辐射能力强,带动区域发展的作用大。从区域角度看,中心城市是自然区域内社会经济条件处于中心地位的城市。从城市体系看,中心城市是区域城市中处于核心地位、发挥主导作用的城市。中心城市一般是由区域内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条件处于相对优势的城市发展演变而成的。由于中心城市在某些条件所具有的相对优势,从而使这些城市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发展中获得竞争优势而得到优先发展,成为区域内的中心城市。区位优势是中心城市生成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区位使中心城市容易形成交通优势,而便利的交通不仅可以改变城市在几何位置的不利,而且可以弥补城市在资源察赋上的不足,吸引产业和人口的集聚。社会经济条件的优势则是中心城市成长的重要因素。良好的配套设施和充足的人才,专业化的分工和良好的产业配套,使中心城市发展相对于其他城市处于相对有利的位置。从经济角度考量,中心城市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国际性中心城市,如纽约、伦敦、巴黎、东京、香港等;第二层次是洲际性中心性城市,如悉尼、法兰克福、曼谷等;第三层次是国内区域性中心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区域的形成,国内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产生一般会不止1个。但这些中心城市又因其在区域内的功能不同而有所区别,分别形成区域中心城市和区域次中心城市,各自在区域范围内发挥不同的服务功能。如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形成了广州和深圳两个中心城市,其中广州作为区域性的主要中心城市,深圳作为区域内的次中心城市。在我国,一般以城市人口规模划分城市等级:特大市,指城市市区人口超过100万人的城市。大城市,指城市市区人口达到50一100万。中等城市,指城市市区人口达到20一50万人。小城市,指城市市区人口为20万以下。

2. 中心城市的类型

1..按空间影响范围来划分,中心城市可以分为全国、跨省大区域、省域、省内区域、市域五类。

2.按经济实力来划分,中心城市可以分为超强级、强级、较强级、中级和弱级五类。

3.按是否有主体经济来划分,中心城市可分为特色型经济城市和综合型经济城市。

4.按发展阶段来划分,中心城市可分为高级和初级两类。中心城市有一个从初级走向高级的发展过程

3.城市的发展与中心城市的形成

城市是一个历史范畴,它随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和成长,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的演化过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以及区域经济的综合发展为中心城市的生长和发育奠定了物质基础和提供了有利条件。城市的发展与工业的发展直接相关。工业生产的特点要求劳动者的集扩大再生产的特点要求这种集中的不断扩大。在这种动态的集聚过程城市的组织形式应运而生,以工业为主体的城市经济最初形成。近现中中代以来,工业的大发展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城市文明的重大进步形成了对城市人口聚集的巨大吸引力,这客观上促成了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自组织机制的形成,为近现代城市系统不断演进、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创造了动力机制。城市的发展也离不开农业的发展。农业现代化带来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由此产生农业人口过剩,来自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成为城市人口聚集的外部动力,大大缓解了城市经济增长的“瓶颈”。城市的发展还取决于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与第一、第二产业有机配合、共同发展而形成的综合经济实力推动城市的发展。这种综合的经济实力既存在于城市内部,也存在于城市外部。城市是一定区域的“点”它的发展与

一定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也就是“面”,有着直接关系。事实上,城市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也存在着互动过程:区域经济发展能推动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也能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4.中心城市的主要功能

第一,中心城市具有较强的需求带动作用。中心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较强,可以从需求方面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第二,中心城市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和技术的辐射扩散作用。在工业化过程中,中心城市集中了大量的人口和生产活动,也集中了众多的大学和科研机构,这使中心城市成为技术创新的中心。

第三,中心城市是经济活动的组织中心。中心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大市场,因此是对外贸易的中心。

5.中心城市集聚经济

城市经济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空间集聚性,集聚经济是中心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力量,中心城市较强的聚集功能在经济发展上会形成集聚经济效应。马歇尔(Marshal)l在19世纪90年代就提出集聚即空间外部性的概念,而且在他192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经济集聚的三个原因:劳动力市场共享、中间产品投入和技术外溢。韦伯

(A.weber,1929)则在《工业区位论》中最早提出产业集聚的概念。他认为,产业集聚是由于生产按某种规模聚集在同一地点进行,因而给生产或销售方面带来的利益或造成的节约。韦伯还认为产业集聚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低级阶段,是单纯由企业经营规模扩大而带来的生产聚集。第二阶段是高级阶段,主要是靠大企业以完善的组织方式集中于某一地方,并引发更多的同类企业出现,这时,大规模生产的显著经济优势就是有效的地方性聚集效应。迈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1990)在《国家的竞争优势》中从竞争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认为产业集聚需要需求环境、要素条件、关联与支持性产业以及企业竞争与战略四大要素的相互促进与配合。保罗·克鲁格曼(P.Kurmgna,1991)在《收益递增与经济地理》中则建立了“中心一外围”的模型,力图说明产业集聚在要素配置和竞争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产业集聚的形成及其效率取决于运输成本、规模经济和制造业的聚集程度t’‘。可见,集聚经济内涵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是:与专业化相联系的规模经济利益和与多样化相联系的范围经济利益。确切地讲,经济集聚是一种通过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获得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系统力量。中心城市集聚经济可以产生相应的企业群落效应,使集聚区域的个体获得竞争优势,从而促进个体的发展,个体的发展又会进一步促进整个集聚区域的扩展和壮大。集聚经济主要有以下的效应:()l交易费用的降低。产业集聚带来大量的信息产生和交流,市场和技术方面的专业信息大量地存储在集聚区内的企业和相关机构,集聚区内的成员可就近获取所需的高度专门化的部件、机械设备、商务服务、人才一、信息等资源,从而节约交易费用。(2)比较优势的获得。产业集聚可以使企业通过专业化分工来进行自身最具优势的生产活动,在专业分工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而对于其他方面的需求,则可以通过外部资源的充分利用来获得。(3)市场集聚效应的产生。当某一区域的企业集聚到一定规模时,会产生相应的市场认知度。消费者进行购买活动时,一般会优先考虑聚集区域内的企业,这就会企业生存所需的市场需求因集聚而产生扩大效应。(4)创新效应的外溢。在集聚区内,创新领先的企业开发出新市场时,当创新者自身的生产能力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时,会存在一定的市场剩余,这就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市场机会。此外,集聚区内的关联企业之间由于交流的便利,有利于创新

中心城市的高校发展

他们都是是省级政府独立举办,还是省市共同管理、共同建设,或是地方政府独立举办,抑或是社会力量举办,高校的行政管辖都具有鲜明的地方性的特点。它们行政上受地方政府管辖,业务上受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监督、管理和指导,经费上由地方政府拨款或由地方力量筹措,与中央政府很少发生直接联系。

具有服务指向的区域性,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地方中心城市高校的发展机遇我国地方中心城市高校的生存背景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总趋势,特别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紧密相连。进入21世纪以来,知识经济、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冲击,全球化、大众化给高等教育带来的影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正不断改变高等教育的内涵,改变高等教育的职能,改变高等教育的管理模式。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加大了发展高等教育的力度,中国高等教育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地方中心城市高校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期迅速发展壮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论地方中心城市高校的建设和发展》 李达轩,中国知网

[2]《1990年以来西北地区中心城市竞争力比较研究》 佟庆,中国知网

[3]《基于技术进步的中心城市产业演化研究》 潘伟志 ,中国知网

[4]《论中心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林奇涵,中国知网

作文四:《城市的产生与城市发展》3700字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   复 习 要 点

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考试大纲要求

1. 了解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

2. 了解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

知识结构体系

(一) 城市形成的动因城市的初始概念包含“城”、“市”二个含义城——城堡,具有防御功能,为防备野兽伤害及其他部落袭击而筑。

市场,拥有商品交换的商业功能。

随后,城市功能的合二为一,逐渐形成了城市。

“城市”产生的三种学说——交易学、防御学、地利学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在我国是指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1. 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城市与人类劳动大分工

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即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在原始社会产生了固定居民点第二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即商业和手工业与农牧业的分工,在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出现了城市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是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出现在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

2.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仅有300年的历史。

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引力在城市中创造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岗位工业化 (城市的引力) 导致人口从农村向提高农业生产率,产生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 城市的大规模转移(农村的推力)18世纪后,工业化进程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加快了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

(二) 有关城市发展的基本理论

1. 区域理论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发展是不平衡的城市与区域发展互相促动:城市的中心作用强,就能带动周围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域社会经济水平高,则促使中心城市更加繁荣;1950年佩鲁提出增长极核理论:城市通过极化效应、扩散效应的发展,使区域经济趋于均衡,然后进入下一轮极化、扩散的发展阶段具备发展条件、通过区域极化发展的城市,成为区域发展的增长极核——中心城市。

2. 经济学理论城市经济活动是决定城市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城市产业分为基础产业(城市发展的关键)和服务产业(主要满足本市消费需要)

在城市产业分类中,基础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关键。只有基础产业得到了发展,城市经济的整体才能得到发展。

3. 人文生态学理论:互相依赖、互相竞争是人类社区空间关系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

4. 交通通讯理论城市的发展源于城市为人们提供面对面交往、交易的机会交通、通讯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媒介,可促进城市整体全面发展

5. 经济全球化理论:城市发展越来越受到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和跨国资本

的外部控制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表现为新一轮的国际劳动分工。

在旧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发展中国家作为原料产地,发达国家则从事成品制造。

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中,控制、管理功能集聚于少量全球性中心城市;制造、装配功能扩散在大城市中。城市发展越来越受到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和跨国资本的外部控制。

6. 城市进化理论从工业化社会到后工业化社会,城市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绝对集中(工业化社会初始期),相对集中(工业化社会成熟期)——共同点是城市人口增长占主导,不同点是后者出现郊区人口增长的态势。

相对分散(后工业化社会初期)、绝对分散(后工业化社会成熟期)——共同点是郊区人口增长占主导,不同点是后者中城市人口下降。

二、 城市的物质、社会和产业构成

考试大纲要求

1. 熟悉城市物质环境的构成要素以及相互关系

2. 了解城市社会的基本特征及与农村社会的主要差别

3. 了解城市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知识结构体系

(一) 城市的物质构成1. 城市物质构成的两种领域公共领域:社会公众共享的物质环境,是公共投资和开发的范畴;起主导作用,为非公共领域的开发提供可能性、约束性非公共领域:社会个体占用的物质环境,是非公共投资和开发范畴

2. 城市物质环境的空间属性可达性:空间联系的便利程度,与城市道路交通网络有关,影响城市的级差地租及空间分布外部效应:城市物质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包括积极(如交通、绿化等)与消极(如污染)两类

(二) 城市社会的基本特征

1. 人口老龄化:大于、等于60岁的老人占10%或大于、等于65岁的老人占7%

2. 家庭核心化:大家变小家,多人口变少人口,以父母加子女为主的核心主干家庭为主

3. 生活闲暇化:生活水平提高,闲暇时间增多

(三) 城市社会与农村社会的主要差别

1. 农村社会的认同基础——地缘关系、乡土意识——同质性。

2. 城市社会的人际关系以社会分工为基础——不同经济、文化背景的社会群体在聚居方式和空间分布上表现出多样性(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3. 本质差别——城市社会的异质性远远高于乡村社会。

(四) 城市的产业构成及演化趋势

1. 城市产业构成第一产业:产品直接来源于自然界的部类第二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类第三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服务的部类

2. 城市产业演化趋势前工业社会——经济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导。   工业社会——经济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导。

后工业社会——经济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经济发达国家已进入后工业社会。

趋势:从以第二产业为主导到以第三产业为主导;从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导到

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从水平空间经济结构到垂直空间经济结构。

三、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化

考试大纲要求

1. 掌握城市化的含义

2. 熟悉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3. 熟悉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知识结构体系

(一) 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是18世纪产业革命以后社会发展的世界性现象。   城市化的含义十分丰富,不同学科的专家均有不同角度的认识,但其实质含义是包括人口(农业——非农人口)、地域(农村——城市)、产业(农业产业——非农产业)、空间形态转化、城市文化和生活方式在农村的扩散、基础设施现代化、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更新、环境的改善等众多因素不断变化的复杂过程。   水平的度量——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二) 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1. 初期阶段

2. 中期阶段

3. 稳定阶段世界城市化发展规律表明,当城市化水平达到30%、人均GDP达到800美元时,城市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由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18%增长到了2001年的37.7%,因而我国目前的城市化进程正处在这一加速发展阶段。

(三) 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

1. 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2. 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

3. 经济发展的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也越高。国际上习惯于把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作为衡量该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一。

(四) 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1. 城市化进程本身是社会发展过程2. 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互相作用和影响3. 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关于现代化社会指标的研究表明,现代化社会的指标都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实现的

四、城市与区域发展

考试大纲要求

1. 熟悉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关系

2. 熟悉区域城镇体系及城乡发展的一般规律

知识结构体系

(一) 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关系

1. 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的中心,根据其职能、作用辐射影响范围的大小,中心城市有不同的等级——中心地理论研究城镇分布规律。

城市的发展必然要开发和利用周围地区的各类资源,因而城市与区域的发展条件、发展前景密切相关,互相牵制。

每一个经济中心都有其相应的经济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与区域内其他城镇相互影响,应重视区域规划。

城市与经济区域的联系——物流、资金流、人流、信息流——分析一个城市的对外主要经济联系方向。

城市与区域之间的关系密切,研究城市不能“就城市论城市”,要分析影响

城市发展的各种区域因素。

2. 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发展的区域分析——发展战略(优劣条件、职业、地位、作用)

① 区域资源与经济发展条件评价。

② 区域经济结构、消费结构、就业结构对城市产业发展的影响。   ③ 区域各城镇的职能分工。

城市规模(人口、用地)的区域论证

① 区域生产力发展与布局。

② 区域城市化发展水平、区域内总人口、区域城镇人口总规模、区域城镇人口合理分布、中心城市人口规模的判断。

城市形态与区域空间结构:城市形态变化具有客观发展规律,要根据区域条件,实事求是地确定城市的形态与空间结构。

(二) 区域城镇体系及城乡发展城镇体系——在一个国家或相对完整的区域中,有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空间分布有序的联系密切且相互依存的城镇群体。

1. 城镇体系的特征群体性——一群或一组,具有一定数量的城镇聚合在一起。

关联性——联系密切、相互依存。

层次性——各城镇等级、规模、地位、作用不同,有层次高低差别。   开放性——体系内外城镇之间具有密切的相互作用。

动态性——城市发展、区域发展、体系发展。

整体性——各个城镇形成统一整体。

2. 城镇体系与城乡整体发展城乡发展是指区域内城市、乡村经济社会的相互联系及发展状况,城镇体系的发育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乡的整体发展水平。

动力——农村向城镇的“向心集聚”、城镇向周围地区的“离心辐射”。   手段——规划、引导和调控城镇体系。

目的——协调城乡发展,促进城市与区域发展效益的统一。

作文五:《城市的发展史》6100字

广义地说,思路就是人们思考某一问题时思维活动进展的线路或轨迹。从写作意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为了深化和表达其思想认识而遵循的思维活动的线路。地说,思路就是人们思考某一问题时思维活动进展的线路或轨迹。从写作意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为了深化和表达其思想认识而遵循的思维活动的线路。思路表现在文章中,就是作者为表达思想感情进行构思、谋篇布局的思维过程。 世界城市的发展史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城市产生及早期发展阶段;中世纪阶段,即前工业化社会时期;工业化时期;当代或称后工业化社会时期。为分析的方便起见,本节仅讨论前三个阶段,当代世界城市化进程将放在下一节讨论。

一、城市产生及早期城市的发展

公元前3500到3000年间,先是在尼罗河流域,然后是两河流域,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最早一批城市。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形成统一的王国,定都在提尼斯,以后又建新都孟斐斯。公元前3000—2500年,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地区开始了最初国家的形成过程,出现了很多城市国家,重要的有埃利都、乌尔、乌鲁克、拉伽什等。这些早期城市国家是由几个地区围绕一个中心城市联合而成的。在尼罗河和两河流域文明共同影响之下,公元前2000年左右,在小亚细亚的赫梯和地中海东部沿岸的腓尼基也开始出现城市。公元前19与18世纪之交,赫梯人已建有设防城市,以库萨尔、涅萨和察尔帕为最重要。腓尼基则与两河流域相似,出现很多城市国家,最重要的有乌加里特、阿瓦尔德、毕布勒、西顿、推罗等。腓尼基诸城有发达的手工业和商业,与埃及、克里特等地发生商业往来。约在同时,东地中海上的克里特岛上也开始出现城市文明。

印度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又一发源地。1922年,先是在信德地区的摩亨卓达罗,后在西旁遮普的哈拉帕发现古城遗址,它们统称为哈拉帕文化。哈拉帕文化的存在时期,估计为公元前2500—1500年,但也有一说上推至公元前3500年,从而使这两个城市成为世界上已知最早的城市。哈拉帕时期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但手工业和商业也相当发达。城市有又高又厚的城墙,并占据相当大的面积,如摩亨卓达罗占地达260公顷。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这两个城市进入繁荣期,人口估计为2万左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中国也是世界城市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约公元前2500—2000年,出现城市的雏型,公元前 2000—1600年间出现城市,我们将在第三节详细介绍。美洲和非洲作为另两个城市发源地,城市的出现略晚一些。在危地马拉热带丛林中发现的一座玛雅人城市埃尔麦雷多,其

兴盛年代是公元前300年,产生的年代则应更早一些。在非洲,特别是在津巴布韦、尼日利亚、苏丹等地都发现了城市遗址,其中一些至少在公元1世纪就存在了。

综上所述,公元前3000—1500年,是世界上城市产生的主要时期。从此,在亚欧非大陆上,从西部到东部,城市文明蓬勃地兴盛起来。澳大利亚著名史学家蔡尔德(V.G. Childe)称城市的出现是人类史上的一次革命,他还强调了在产生古代文明的泛滥平原上灌溉过程与广泛贸易活动的兴起在城市革命上的重要性。但是,美国著名城市学家芒福德(L. Mumford)却认为:“从分散的村落经济向高度组织化的城市经济进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参变因素是国王,或者说是王权制度”。这是因为在美索不达米亚的文字中,“商人”这一词汇是到公元前2世纪才出现的。从埃及、苏美尔、中国等地城市兴起原因看,王权制度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腓尼基、希腊等地城市兴起的因素中,商业的作用更大一些。因此,各个地方城市起源的主要因素有所不同。

从公元前1000年以后至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衰亡为止,欧洲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希腊、罗马文化,这一文化的出现是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在亚欧大陆的另一端中国,产生了可以与之媲美的春秋战国及秦汉文化,同样是以城市的发展为主要标志。

公元前8—6世纪,希腊各地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生产力发展的一个主导因素是铁矿的开采。而后,随着与地中海沿岸各国的贸易往来,商业也大大发展起来。这些因素促进了希腊奴隶制关系和阶级分化的发展,城邦国家也一个接一个出现。在最初兴起的希腊城邦中,尤以米利都、以弗所、卡尔息斯、科林斯等最为繁盛。雅典和斯巴达则是后来两个最大的城邦。希腊城邦发展中还通过移民在希腊以外地方建立移民城邦,将城市文明扩散到地中海西部和黑海地区。在新建立的移民城邦中,包括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叙拉古,高卢南部的马赛利亚,黑海南岸的西诺普等等,它们都是重要的工商业中心。

雅典位于希腊东南沿海的阿提卡平原上,这里有肥沃的农田,大片的粘土(用以制造陶器),丰富的银矿和曲折的海岸线。这种良好的地理条件使雅典的人口、权力和威望大大发展起来。雅典的人口超过了40万人,其贸易往来远达埃及、南俄罗斯、利比亚、意大利和法国南部沿海地区。

古希腊城市是早期城市的典型,其特点是:①大多数座落在有利于农业、防御和贸易的地方;②大都有城墙环绕;③宗教在城市布局和社会结构方面占主导地位;④大都有中心广场,广场四周是宗教和政府的建筑

物;⑤从中心广场放射出宽阔的林荫道,在市中心的林荫道两侧居住着富人;⑥从富人住宅的周围一直延伸到城墙的地带是其他人居住的地方;⑦商人和工匠住在他们工作的地方,这里称为市;⑧城市统治其周围的农业土地,从农民那里取得粮食,作为回报,城市保护农民不受侵犯。

当希腊文明逐渐衰弱之时,亚平宁半岛上的罗马开始强大起来。公元100年时,罗马控制了地中海和西欧的大部分地区。罗马的统治者不断进行军事征服,为这一目的建立了公路系统。正是这个公路系统,使罗马人在欧洲内陆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市场、行政中心和军事基地,现今欧洲一些著名城市,如伦敦、巴黎、科隆、维也纳等均始兴于这一时期。罗马在顶峰时,人口达80到100万,占地约206k2。罗马的城市建设也取得很高的成就,修建了环绕整个城市的长达数百英里的排水道,还有一些高达35m的建筑物,相当于10层或11层楼。至今,罗马还保存着规模巨大的浴池、斗兽场、宫殿寺庙的遗迹。但是,在罗马城市建设成就中极其富丽堂皇的另一面是极其奢侈糜烂。罗马是一个寄生城市,后来又发展为一个病态城市。芒福德称古希腊文化是讲求体魄强壮而又精神健康,而古罗马文化基本上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讲求满足物欲,靠自己的权势过着寄生生活。公元5世纪,罗马的城市文明与罗马帝国一起消亡。

在当时的亚洲内陆地带,波斯帝国十分强盛,东征西讨,扩大疆域。波斯帝国的首都苏萨城,以及波塞玻利斯城(今伊朗设拉子附近)都是当时有名的都城。

二、中世纪城市的发展

中世纪是欧洲各国的封建社会时期,从罗马帝国消亡至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持续达1000年。

传统见解认为,中世纪是欧洲的黑暗时期,城市文明几乎消失殆尽。确实,罗马帝国的消亡使很多城市遭到严重破坏,而南下的日耳曼人以农业耕作为主,对城市的依赖程度轻,加上频繁的战争使商路断绝,手工业、商业萧条,人们生活重心转入乡村,这些因素使欧洲很多城市衰落,如罗马城由近百万人减至4万人。但是,欧洲的城市传统并没有完全消亡,中世纪的后半期,约从11世纪以后,城市在整个欧洲再次出现,因此,笼统地说中世纪是“黑暗时期”是不确切的。

早在公元9世纪初,欧洲形成一些新的城市中心,巴黎有2.5万人,西班牙的科尔瓦多有16万人,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人口更高达30万人。在意大利,罗马有5万人口,那不勒斯有3万人口。9世纪时,随着查理曼帝国的建立,城市生活方式在欧洲重新复苏。查理曼大帝重新组织了欧洲的政治结构,还通过威尼斯、那

不勒斯、热那亚等城市,重新开辟了贸易渠道。

10世纪末起,欧洲的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相对松弛,农业生产也开始恢复。农奴、手工业者成批逃离封建领主的庄园,到便于销售产品的关隘、渡口、交通要道、寺庙附近及罗马旧城等地方去,其聚集地就逐渐形成了城市。如在法国,500个城市中有420个就是这样兴起的。还要指出的是,一些封建领主给予前来城市的工匠与商人以永久定居的各种特权和利益,从而保护了新兴的商人阶级。如果农奴在某法定城镇能够连续居住一年零一天,他的农奴身份和义务便被免除了。因此中世纪城市便成为一个竞争力很强的环境,它从农村向自己身边吸引了大批更有开拓精神和技能的人口。

尽管中世纪城镇初建时的政治需要早于其经济需要,军事上的考虑放在第一位,但随着商人阶级的兴起和商业繁荣,不久一些城市“市”的色彩日益增强,这是中世纪城市与早期城市的一个显著差别。随着贸易的复兴,城堡的君主也越来越依赖商人,以便从他们那儿得到奢侈品。其后果是商人的力量增强,被允许在城堡外筑起城墙自卫。由于城墙的存在以及君主们为获得奢侈品而对商人的依赖,城市的局部自治就出现了,而且自治的程度越来越大,最终形成“自治市”。

欧洲新城市发展的核心是“自治市”或称“自由城市”、“帝国城市”。自治市实际上是以城市为中心、辖有周围农村的一种政体。与古希腊城邦不同的是,它是一种封建制的共和政体。12—13世纪,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热那亚、锡耶纳等,德意志的汉堡、不来梅、卢卑克、科隆等都属于这样的城市国家。

但是,自治市的权力并不能导致实现完全的地方自治,即不受任何外来干涉,因此一些自治市结成同盟以保护自己的政治与商业利益。在这些同盟中,最著名的是汉萨同盟。汉萨(Hansa)一词的德文含义为公所、会馆。最初只是德意志北部卢卑克、汉堡、不来梅几个城市为维护海上交通安全而联合,后来正式结盟。参加的城市最多时达160多个,以卢卑克为首。从14世纪到17世纪,汉萨同盟一直是北欧政治结构中的一个活跃因素,这些城市的自治权力则一直勃兴到19世纪中叶的俾斯麦时代。至今、汉堡、不来梅仍拥有庞大的自由港区。

以城市为单元,结成政治性同盟,以及以城市为中心形成城市国家、自由城市、帝国城市等政治客体,这些都说明了城市在地区政治经济结构中的地位,也是欧洲中世纪城市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欧洲城市的发达,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成为日后欧洲文艺复兴和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舞台。

总体上说,中世纪欧洲城市的人口规模仍较小。据估计,1400年,仅巴黎的人口达27.5 万,布鲁日、威尼斯人口超过10万,伦敦、罗马、那不勒斯、科隆、佛罗伦萨、根特等人口在4到5万之间。与西欧城市规模相比,当时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中国的北京人口达70万,日本的大阪、东京、京都、埃及的开罗的人口达30到40万,显示了更高的城市发展水平。

三、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化

中世纪末期,即15—17世纪初,资本主义在欧洲一些国家开始发展起来。当时欧洲发生了两件重大事件,一件是文艺复兴运动,另一件是新航线的开辟。新航线的开辟使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心从意大利转移到北海沿岸的尼德兰、英国等国,在那里逐步兴起很多新兴工商业城市。

17世纪后,欧洲开始了现代国家的产生过程,君主制的建立对首都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们很快就达到中世纪从未达到的规模。17世纪初,伦敦、那不勒斯、米兰、巴黎的人口达到20万,巴勒莫、罗马、里斯本的人口达到10万,塞维利亚、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等城市发展也很快。19世纪初,人口 20万以上的城市有莫斯科、维也纳、圣彼得堡、里斯本,人口达10万大关的有华沙、柏林和哥本哈根。巴黎的人口达54.7万,那不勒斯有43万,而伦敦达到86.1万,成为欧洲有史以来继古罗马之后的最大城市。但是,当时一些工商业城市规模仍较小,象利兹、曼彻斯特这样的工业城市人口不足5万。

18世纪中叶开始的工业革命,迎来了城市发展史上一个崭新的时期。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城市发展之快、变化之巨,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

工业革命,结束了城市中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形式,代之以机器大工业的生产形式,使城市中经济活动的社会化、生产的专业化向着更广的范围发展。工厂企业为寻求协作利益和增强竞争能力,在地域上出现了相对集中的倾向。这种倾向直接影响近代城市内部的扩展形式和城市的区域分布格局。

在城市内部,蒸汽机的发明导致城市中铁路和火车的出现,中世纪紧凑的城市出现了向郊区发展的倾向,成片的工业区和工人住宅区也开始出现。

在区域范围内,随着资本、工厂、人口向城市的迅速集中,某些地理条件优越的地区人口集中、密度高,工业,特别是在煤田和沿海地区,如英国的兰开夏地区,德国的鲁尔地区,美国的大西洋和五大湖沿岸,都在工业革命中形成城市密集地区,导致城市空间分布严重不平衡。

总之,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是近代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工业革命始于英国,因而英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始近代城市化的国家。

在工业革命推动下,19世纪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十分迅速,一大批工业城市,如格拉斯哥、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纽卡斯尔等迅速成长起来。从1801年到 1851年的半个世纪里,英国 5 000人以上的城镇由106座增到265座。城镇人口比例由26%增至45%,到1900年上升到75%,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的国家。

19世纪起,法、德、美、荷兰、比利时等国也相继开始工业革命,城市化的进程在西方国家大幅度铺开。例如,美国1800年时城镇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6.1%,到1890年则上升到35.1%,城镇数目也由33座激增到1384座。必须指出的是,19世纪开始的以欧洲向南北美洲大规模的移民,是美洲城市化进程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从1846年到1939年,欧洲共向外移民5 159万人(19世纪前半期约数百万人),其中大部分到美洲,一部分到大洋洲和世界其它地区。这些移民首先在沿海港口登陆,然后向内地推进,故在沿海形成很多著名港口城市,如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布宜诺斯艾利斯、墨尔本、悉尼等。

在进行工业革命的同时,英、法、葡、德、美等国开始向海外实行殖民主义扩张,通过炮舰政策不断向落后的亚非大陆施行殖民和掠夺。亚洲、非洲众多的沿海城市被殖民主义者选为侵略的桥头堡,而内地的部分区域中心被选为掠夺基地。这些城市在殖民主义刺激下,开始畸形繁荣起来。如非洲的阿克拉、布拉柴维尔、金沙萨、内罗毕、拉各斯等,南亚的卡拉奇、孟买、加尔各答、科伦坡等,东南亚的新加坡、雅加达、曼谷、西贡(今胡志明市)、马尼拉等,我国的香港、上海、天津、大连、青岛等。尽管这些城市处于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状态下,但所引进的近代工商业对本国的封建经济造成了一定冲击,产生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加速了社会分化和社会变革的步伐。由于这些城市的兴起,亚非广大国家也开始近代城市化的进程,一元的封建城市体系向封建城市与近代城市并存的二元结构转化。这是近代世界城市化的又一特点。

随着资本的扩张,世界政治经济体系开始建立起来,世界城市体系也逐步形成。由于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中的中心地位,使它们的城市在世界城市体系中也处于垄断中心的地位。1900年,伦敦、巴黎、纽约、柏林、阿姆斯特丹是国际商业、金融的中心,也是政治经济决策的重要中心,世界城市体系的出现成为近代世界城市化的第三个特点。但是,由于各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相互竞争和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它们首位城市的发展有所不同,并进一步影响世界最大城市的规模分布变化。

作文六:《发展中的城市》1500字

发展中的城市

目标要求

1.认识了解绿色生态城市的基本特征,了解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

2.知道近几年来,城市发展规划中发展绿色生态城市的趋势和重要性。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知道什么是城市规划,了解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

2.明白城市片面发展对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进一步认识创建绿色生态城市势在必行。

课前准备

1.教师搜集相关课件资料。

2.学生搜集“绿色奥运”的相关资料和家乡在规划以及发展中的环保措施及图片。

一、导入

真情感受舟山的发展

1、播放一组新舟山的相关图片。

师:同学们,让我们大家先欣赏一下我们的家乡舟山的一组图片。

2、感受变化:

师:看了这些图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过渡:从图片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舟山十几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飞速发展。 近年来我们的城市发展非常之快,我们身边每天都会有很多变化。在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环境恶化等问题。

(教师播放“城市发展及污染”)课前老师让大家调查了这些情况,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

3、学生交流调查情况。(能源短缺:停电、停水、油慌等;环境恶化:水污染、大气污染等)

4、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说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对生活造成的烦恼。

教师小结:是呀,由于对环境保护的不重视,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的污染也在加速。水泥森林、河水污染、光污染,都给我们的身心都带来伤害,后果非常严重。

(让学生感受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过程中环境恶化的问题,为教学目标“城市的发展需要规划,营造绿色生态城市环境势在必行”做出铺垫。)

二、学习

1.了解城市规划蓝图。

⑴ 学生学习教科书第87页“信息角”。(教师出示“城市发展规划图”)教师简单介绍“城市规划图”。

⑵ 教师归纳:我们在推进城市化发展中,更需要创建绿色生态城市,营造绿色生态环境。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经做出了很好的典范。

2.了解“绿色奥运”。

⑴ 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8页上半部分的内容,然后找一找北京绿色奥运中有哪些环保的做法。

⑵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绿色奥运”的资料。

⑶(教师出示“奥运中的绿色环保”)教师小结:2001年,北京赢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13亿中国人向全世界承诺,践行“绿色奥运”。2008年,北京的“绿色奥运”之路已经走了7年,“绿色奥运”除了带给人们绿色家园,更启发了人们对精神家园的追寻。环保正成为公众的日常生活方式。这将是“绿色奥运”留给北京,留给中国最大的财富。

3.学习杭州的绿色发展规划。

⑴ 师:不仅北京奥运做得好,2008年被评为“全国最有幸福感的城市”的杭州也做得很好。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片段。(教师播放“绿色杭州”)

⑵ 学生交流分享杭州在建设绿色城市中有哪些做法值得提倡。

⑶ 教师小结:经过合理的城市规划,杭州市在景观改善、遗产管理、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和未来规划等五个方面,获得了最高等级的评价,被评为“国际花园城市”这一称号。如今的“天堂”,越来越美丽了。

4.畅谈自己家乡绿色环保的状况。

师:我们家乡有哪些绿色环保的做法也值得夸一夸?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家乡在规划以及发展中的环保措施和图片,全班分享。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城市发展的同时需要关注环境;城市的发展需要合理的发展规划;要创建绿色生态城市,营造绿色生态环境。

(教师板书:创建绿色生态城市,营造绿色生态城市环境势在必行)

(以学生感兴趣的、又是特别有意义的北京奥运会为例,让学生了解绿色环保的重要性及一些绿色环保的措施。)

(通过杭州的绿色城市发展规划,让学生明白国家发展需要规划,城市发展需要规划。只有通过合理的城市发展规划,城市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 联系自己所在城市的发展规划,加深对城市发展规划的理解。

三、拓展学生课后搜集一些城市在实施“绿色生态城市”战略的措施和图片。

作文七:《未来城市的发展》2900字

【摘要】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智慧城市是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涉及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城市生命线管理等诸多领域,把握新一轮科技创新革命和信息产业浪潮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城市信息通信产业、RFID相关技术、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电网,智能教育等是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智慧城市

生活,究竟什么样的生活才算是幸福?城市,又能为我们的幸福生活提供些什么?智慧的城市又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是生活把我们带入了对于城市建设的思考。

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带来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继工业化、城市化与信息化之后,以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应用为基础的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和特征。

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智慧化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世界科技革命又一次新的突破。利用智慧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智慧城市”的理念就是把城市本身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城市中的市民、交通、能源、商业、通信、水资源构成了一个个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形成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促进、彼此影响的整体。在过去的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科技力量的不足,这些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无法为城市发展提供整合的信息支持。而在未来,借助新一代的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方式,可以将城市中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成为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础设施,使城市中各领域、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显现出来,就好像给城市装上网络神经系统,使之成为可以指挥决策、实时反应、协调运作的“系统之系统”。智慧的城市意味着在城市不同部门和系统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更合理的利用资源、做出最好的城市发展和管理决策、及时预测和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

智慧城市是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涉及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城市生命线管理等诸多领域,把握新一轮科技创新革命和信息产业浪潮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城市信息通信产业、RFID相关技术、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城市形态。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下面就让我们来体验一下智慧城市给我们带来的享受吧!

智能家居,畅享每一天

当我们在智能楼宇系统自带的叫早服务唤醒在清晨温暖的光线中睁开眼睛,百叶窗帘在那一刻也根据室外的光线自动地调节到了最适宜的角度;智能厨房系统已经按照提前设置好的程序为我们准备了早餐。当我们已经在上班路上,家里的一切也不用我们担心,生活垃圾已经被自动回收,远程抄表已完成,智能楼宇管理系统已经将家用电器自动关闭,智能家居,让您畅享每一天。

智能交通,便捷出行每一次

当我们上街出游,随时随地通过城市主城区公交车站、地铁站、旅游景点、繁华商区的街头电子地图访问终端查询我们所在的地方、想要去的地方的详情、交通现状与交通可达方式;当我们停车,车位引导系统、智能化停车管理系统即时启动,车辆只要进入车位,系统自动识别车号、车位,自动启动计时、自动核算应缴费用。可以通过安装在车内的终端设备显示道路拥堵、行驶缓慢、畅通情况。智能交通,省时省心,便捷出行每一次。

智能医疗,足不出户的关心

当我们想要出门看病,提前在手机或平板电脑查询实时医疗情况,查询该到哪家医院,可以预约挂号、分时转诊,查询目前就诊人数、计算等待时间。我们通过健康手表,把身上的体检信息传到手机上,手机自动将检测到的与健康有关的信息发送到医院,医院的专家帮你诊断,提示你预防并指导按时服药。当我们不方便外出,更能通过远程医疗系统,足不出户的通过高清远程医疗视频会议与医疗专家进行在线会诊。智能医疗,缩短医患距离,体现足不出户的关心。

智能电网,城市生活的保障者

当我们想到周六预报的暴雨,不禁回忆起小时候每到刮台风肆虐时,家里、学校全部断电的场景。现如今,这样的事情早已成为历史。城市的智能电网系统早已建成,电网将始终处于自我检测的过程中,一旦发现某些线路节点可能发生故障,送电将重新找寻新的路径,“绕过”可能有的故障,尽可能地减少了故障停电。绿色可再生能源得到了优化利用,所有的办公楼、住宅公寓都安装了小型发电设备,随时生产绿色能源,并将多余的电力入网与他人共享。

智能教育,知识传达的直通车

当我们还在上班途中,女儿已经走进校门,这时,一条短信会发到我们的手机上,这是女儿佩戴的智能校徽带卫星定位功能,会自动记录学生进出校门的时间,并及时通知家长。早自习开始了,女儿居然没带书包,别担心,学校推行电子书包,教科书、作业本全部电子化,并且搬上了云存储,只要有网络,用电脑、平板、智能手机,学生就能学习相关知识。教室告别灰尘扑扑的黑板,而用“电子白板”取代,老师在授课时,可以通过“电子白板”随时调出所需的视频、图片、文件资料等,实现同一主题的联想式授课。

城市的智能化程度,是一个城市数字化或者信息化程度的标志。随着智慧城市的实现,将有可能更加优化地配置城市的自然资本、货币资本、人力资本、生产资本、社会资本,由此达到大力节省资源,提高整体效率,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改善生态质量,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这正是我们努力奋斗的目标。

总之,智慧城市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其核心特征是将信息资源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再创发展新优势。 “智慧城市”是一座物联城市,城市每个“细胞”,都被传感器、网络连接。“智慧城市”不仅仅是物联的城市,更是一个通过云计算、深度分析、可控制的城市。在新一轮的信息化建设热潮中,“智慧城市”将带给我们全新的信息生活感受、焕发其无穷魅力。“智慧城市”的到来,不仅仅是改变个人信息生活的质量,其可运用于城市公共安全、制造生产、环境监控、智能交通、智能家居、公共卫生、健康监测、金融贸易等多个领域。可以让社会各种资源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能够大大促进企业降本增效,使得政府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城市管理效率。智慧城市将是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包括智慧的交通、智慧的商业、智慧的公共安全、智慧的居民健康和教育、智慧的环境等,这些城市系统构成了智慧城市的“神经元”。“智慧城市”延展和拓宽了城市信息化的新内涵,为城市管理和信息化专家、IT厂商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必定会促进智慧城市“神经元”的形成和有机发育,将会极大地推动建设新一代生态宜居的、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

作文八:《城市定义的发展》4400字

城市定义的发展

摘要

关键词

问题提出

自出现以来便被视为人类文明的象征#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什么是城市?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几乎是每一位研究城市发展$城市功能$城市经济的学者流派绕不过去的坎%但是从最早出现于公元前!

其内涵$外延$性质$功能$特点一直巨型城市带#

在不断演化$变动#以至于有的学者称城市的定义为世界难题%美国著名学者刘易斯(芒福德&NJ’在其编撰的)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9)*7

中干脆说城市的定义尚在争论中%然而作为人类主要生存地的城市对人们来说是如此重要#以致不同学科的研究者依据各自研究对象和学科特点对城市定义的研究从未停止过%古往今来#城市有从不同学科角度给出的定的定义不下几十种#

义+如人口学+城市是人口高度聚集的地区#人口地理学+城市是建规模和密度是判断城市的标准,

筑物和基础设施密集地区#是一种本质上不同于农村的空间聚落,社会学+城市之所以为城市#主要是城市形成了一种特有的生活方式---城市性&,经济学+城市是工业和服务业经济活$*L&’4-%’

动高度聚集的结果#是市场交换的中心%有从城如马克思+城市本市的功能特征角度给出的定义+

身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乐和需要的集而在乡村所看到的是完全相反的情况#孤立和中#

分散,列宁+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精神生活的中心#是前进的主要动力,英国经济学家/J巴BJ顿+城市是一个坐落在有限空间内的各种经济市住房$劳动力$土地$运输等等’相互交织在一场&

起的网状系统%李铁映+城市是以人为主体#以空间利用为特点#以聚集经济效益和人类社会进步

为目的的一个集约人口$集约经济$集约科学文化的空间地域系统%

可以看出#上述定义仅概括了城市某一方面或某一历史阶段的特点#受各自所处时代和所研究学科领域的局限#往往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比如#从经济学的角度来概括城市的定义#往往只关注其经济内容#而忽略了其社会内涵#有的定义甚至相互矛盾%我们已跨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世纪#全球城市化水平持续提高#城市人口数量迅超大城市和城市群相继涌现#速增长#&#世纪的城市焕发出新的时代特点#成为知识和信息的中心#成为全球经济网络的节点#城市的性质和职能都在经历着基本性的改变#有必要立足于城市的新的时代特征#对城市的本质和功能做一探讨%为此#作者试图从学科的层次性$人的本性和城市讨论关于城市定义的新的功能演进的角度出发#理解%

法国实证主义创始人孔德指出#!学科是有层次的#社会学是最后最高的科学#因为它与人性&’的关系最密切#最能在这个意义上对0$%&’4.

各门科学进行.主观/上的综合

创立都市社会学的芝加哥学派大师#罗伯特(帕克&’强调+!城市绝非简O‘*&1)L#*.=&*H#*单的物质现象#绝非简单的人工构筑物%城市是自然的产物#而尤其是人性的产物%

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同济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万方数据 (\](

经是千古之谜!苏格拉底认为

人类的全面需求!这是人们一切活动的内在动力和基本的价值理想’人的需要可划分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三大层级!三者密切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人性的实质%人性发展到什么程度!需要也就发展到什么程度!而且人类需求显现出一种不断超越的过程%#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总是处于永远可以满足需求和永远无法满足需求的矛盾运动之中!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概莫能外%

芬兰学者库西()指出&作为生物=#HH&/$--4的人!人类具有四项作为生物学基本特性的全部属性&获取营养$保护自身$传递信息以及生育繁衍%除此之外人类还具有自身的物种特性&语言文字能力$社会情感$战争及竞争$科学技术$宗教$艺术$社会组织$经济制度等%澳大利亚学者柴尔德氏()在其著名论文

中指出&城市产生之前!基本上是解决人类的命#

摄食!生育!自卫等生物学需求’只有形成城市以后!人类自身物种属性的需求才具备了得到实现的可能!城市也就是在逐步实现这些需求的过程中渐趋形成和发展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

种反应%#因此!可以把城市的本质解释为

*\^* 万方数据

产业的大部分产品是解决人类的基本生活资料解决的是人类生物层次的需求%第三产业则的!

是充分发挥人类自身物种特性的行业!包括认知能力$情感需求$创造能力$智力活动$审美活动等等!这一点也可以和信息经济时代知识城市的产业结构发展相印证%

城市系统作为社会人工系统!所反映的各种问题往往更突出地表现为人们的行为选择!社会学注重城市的社会组织形式和人性的行为形式!因此社会学家从社会关系的角度给出的城市定义反映了城市的本质%帕克认为城市是由内部存在的过程将各个不同部分结合在一起的社会有机体!在此基础上他的学生美国城市社会学家路易斯*沃思(给出了城市的社会学定N)$4-C4*.0)义&城市是依靠正规控制和职业行为规则所提供约束力来组成的稳定结合体%他在#$)’年发表的著名论文

较具有综合性!反映了城市的本质!可以为不同学科视角下的城市定义提供关于城市中人们行为选择的依据%

三!城市的社会经济功能

上述城市的社会学定义揭示了城市的本质!但是具有较大实用价值的则是城市的经济学研究城市经济学以稀缺资源优化配置为研究宗视角!

旨!研究对象具有社会经济功能的城市%

一般认为!城市起源于

《上海管理科学》!

图!社会经济形态转变与城市演变

万方数据

城市定义的发展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

尤建新, You Jian-xin同济大学

上海管理科学

SHANGHAI MANAGEMENT SCIENCE2006,28(3)1次

参考文献(10条)

1.赵红军 交易效率、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20052.程祖瑞 经济学数学化导论 20033.谢文蕙.邓卫 城市经济学 19804.李铁映 城市问题是个战略问题 1985

5.成德宁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理论、模式与政策 2004

6.王全宇 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从马克思的需要理论说起[期刊论文]-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3(5)7.宋俊岭 城市的定义和本质 1994(2)8.叶孝理 现代城市管理手册9.王雅莉 城市化经济运行分析 2004

10.王家合 城市政府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理念[期刊论文]-上海管理科学 2005(2)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纪晓岚 试论认识城市本质定义的重要意义 -现代城市研究2003,18(2)

界定了城市的本质定义,并将认识城市本质定义的重大意义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认识人在城市中的主体作用;消除城市异化现象;为满足人的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创造条件;为满足人的终生需要提供外部条件;为我国城市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认识城市本质的方法之一是比较和评价各国城市的历史发展进程和现状.

2.期刊论文 纪晓岚 关于城市本质的理论探索 -城市发展研究2004,11(1)

文章界定了城市的本质定义.提出了城市本质构成的三大基础理论:人性理论、需要理论、环境理论;阐述了认识城市本质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认为,城市本质体现了人本主义思想,体现了人在城市发展中主导作用和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正确认识城市本质,将为我国科学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规划,合理有效地经营、建设和管理城市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3.期刊论文 唐耀华.TANG Yao-hua 论城镇向城市演进时的拐点--城镇与城市经济学意义的本质区别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2)

4.期刊论文 石国庆 城市欲望中的人性本质与人格变迁--《日出》与现代城市文明困惑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1)

城市是欲望膨胀与赤裸之地,人性的本质、人格的变迁较乡村更易窥见.曹禺的于旧中国30年代的城市一角,生动形象地凸现了人们的财欲(金钱欲)、权欲、性欲、享乐欲以及求生欲、死亡欲,并从城市欲海中翻滚折腾的形形色色的人群中抖露人性的光明与阴暗、人格的常态与变迁.过度的纵欲与道德的丧失使得城市渐渐沉沦,走向毁灭,作者最后祈盼与呼唤着

5.期刊论文 高军波.张润朋.GAO Jun-bo.ZHANG Run-peng 基于城市本质认识的城市规划模式探讨 -现代城市研究2008(8)

城市本质上可看作是人为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创造的人工建筑物.基于此认识构建城市规划模式,以满足人的生存发展需要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出发点,从城市居住功能、就业功能,交通功能和游憩功能四个方面构建宜居城市空间环境,在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完善公众参与机制,保证公众利益诉求、延续城市文脉,打造人文城市,关注弱势群体,实现人际公平,促进城市规划体制改革.注重价值层面真理的阐述.

6.期刊论文 景涛 乡村的组织本质及其结构特征探宄 -出国与就业2009(4)

乡村或者农村在人们的眼中往往是具象的东西,本文从组织视角来解读乡村或者农村,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探究其组织结构特征有:演化性、分散性、隐蔽性、简单性和多功能性,另外,还从组织视角分析了乡村与城市的差别.

7.期刊论文 梅良勇.李源.MEI Liang-yong.LI Yuan 城市本质视野中的休闲理念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2)

本文试图通过对城市本质的揭示来塑造现代休闲的新理念.休闲的根基在城市,城市的本质在于为人性的回归提供一种人工环境.因此,现代休闲的核心理念应是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城市与体闲的共同基石就在于

8.期刊论文 潘春燕.金剑波.刘洋.王红扬.PAN Chun-yan.JIN Jian-bo.LIU Yang.WANG Hong-yang 城市多样性的本质及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河南科学2007,25(5)

多样人口的聚集是形成城市多样性的基础,城市多样性的本质是满足各种人群不同需求的能力.详细阐述城市多样性所包含的3个层次的含义,使之成为能够指导城市规划发展的原则之一,并以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第三产业规划为例,说明城市多样性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9.期刊论文 刘涛.王光宇.LIU-Tao.WANG Guang-yu 城市的起源及本质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27(6)

城市是客观经济基础、宗教推动力以及在阶级分化基础上产生的等级观念等方面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发展的主要载体.城市的本质就是人类文明,就是文化.

10.期刊论文 聂承锋.叶蔚冬.赵学彬 城市美学本质 -中外建筑2004(1)

城市美学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研究城市美学的内在本质和规律是进行城市美学创造的前提.本文试图从城市美学主体和客体对象关系着手,研究审美的主体和客体的对立统一关系,从自然和社会两个角度探讨城市美学的本质内容,研究城市美学的创造.

本文链接:://d.g.wanfangdata../Periodical_shglkx200603018.aspx

下载时间:2009年11月19日

作文九:《城市群的发展》4700字

城市群的发展——世界与中国

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是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城市集团,是大都市区的联合体。所谓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对城市群概念的表述学者们并不一致,但认识在渐趋一致,即城市群是有很多城市组成的,彼此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共同对区域发展产生影响。城市群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区域空间形态的高级现象,能够产生巨大的集聚经济效益,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标志之一。

 城市群特点

1. 功能高端化:

城市群多集外贸门户职能、现代化工业职能、商业金融职能、文化先导职能于一身,空间密集程度较高,成为区域政治、文化、经济核心区,对国家、区域乃至全世界经济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中枢支配地位。

2.分工合理化:

城市群的发展是区域经济的组织与创新能力加强,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城市群内部存在着密切联系,包括资源、金融、市场、信息以及一些集团公司控制的更紧密联系在内的要素流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合理配置,形成城市间日趋合理的职能分工。

3. 城乡一体化:

中心城市的作用呈现逐级传递特征,有利地推动城乡协调法发展。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镇和农村互促互进,城乡各种要素统筹配置,公共产品共享,人口自由流动,城乡界限模糊,城镇化进程加快。

4. 发展动态化:

城市群的发展是逐进的连续的过程。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当其范围、功能、结构、对外联系或其他相关要素发生变化,都会导致城市群内部的连锁反应乃至城市群范围的改变。

 世界五大城市群

1961年,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在他的著作《城市群:城市化的美国东北海岸》中第一次提出了城市群的概念,具体是指人口规模在2500万以上和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250人的特大城市。按其标准,世界上有五大城市群。

一、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

该城市群从波士顿到华盛顿,以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几个大城市为核心,涵盖40个10万人以上的中小城市。该城市带长965公里,宽48公里到160公里,面积13.8万平方公里,占美国面积的1.5%;人口6500万,占美国总人口的20%;制造业产值占全美的70%,城市化水平达到90%以上,是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

二、北美五大湖城市群

该城市群分布于五大湖沿岸,从芝加哥向东到底特律、克利夫兰、匹兹堡,并一直延伸到加拿大的多伦多和蒙特利尔。美国的“钢铁城”、“汽车城”都在这里。钢铁集中在匹兹堡,汽车集中在底特律及周围地区。这里有美国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其产量和销售额约占美国总数的80%左右,是一个巨大的世界工厂。

三、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

也称东海道城市群,一般是指从千叶向西,经过东京、横滨、静冈、名古屋,到京都、大阪、神户的范围。该城市群一般分为东京、大阪、名古屋三个城市圈。这个区域面积3.5万平方公里,占日本国土的6%;人口将近70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61%。二战以后,日本在美国的扶助下重建经济体系,形成了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及濑户内海的“三湾一海”沿岸地区,内含京滨、名古屋、阪神、北九洲四大工业区。工业产值占全国的65%。

四、欧洲西北部城市群

这一城市群实际上由大巴黎地区城市群、莱因———鲁尔城市群、荷兰———比利时所构成。主要城市有巴黎、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安特卫普、布鲁塞尔、科隆等。这个城市带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40座,总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600万。

五、英国以伦敦为中心的城市群

由伦敦———利物浦一线的城市构成,其中包括世界纺织工业之都———曼彻斯特、纺织机械重镇———利兹、伯明翰、谢菲尔德等大城市,以及众多小城镇。这是产业革命后英国主要生产基地。面积为4.5万平方公里,人口3650万,是五大城市群中地域面积最小、发展最早、城市密度最大的城市群。

 国内十大城市群

中国十大城市群比较所谓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 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 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目前,我国将形成十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辽中南,中原,长江中游,海峡西岸,川渝和关中城市群. 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在未来20年仍将 主导中国经济的发展.

1.川渝城市群是以重庆,成都两市为中心,包括自贡市,泸州市,德阳 市,绵阳市,遂宁市,内江市,乐山市,南充市,眉山市, 宜宾市,广安市,雅安市,资阳市四川的14个地级市和渝西 经济走廊等县市.重庆市是全国四大直辖市之一,直辖后城 市规模迅速扩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其对周边的辐射力也 在增强.成都是四川省的省会城市,城市发展也很快.未来, 要继续完善城市之间的交通体系建设,加大核心城市的辐射 效应,使城市群的一体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2.关中城市群是以西安为中心,包括咸阳,宝鸡,渭南,铜川,商州等地级城市.关中城市群是陕西经济的核心区.而今已成为我 国西部地区惟一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和星火科技产业带, 是西北乃至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区域.长江中游城市群以武汉为中心,还包括黄石,鄂州,黄冈,仙桃,潜江,孝感,咸宁,天门,随州,荆门,荆州和河南省的信阳,江西省的九江和湖南省的岳阳,其中,12个为地级城市,3个 为省直辖县级市.武汉号称九省通衢,东西有长江黄金水道, 南北有京广铁路,经济实力和辐射影响力都很强.

3.长江中游城市群将是我国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交通发达,产业具有相当基础,科技教育资源丰富的城市群之一,在我国未来空 间开发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和意义.

4.海峡西岸城市群以福州,厦门市为中心,包括漳州,泉州,莆田,宁德四 市.海峡西岸城市群与台湾隔海相对,既是开展对台合作, 促进和平统一的基地,又可在合作中加快发展.加快海峡西 岸经济区建设,将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经济紧密联系,互利 共赢,推进祖国统一大业.鉴于海峡西岸特殊的地理位置,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 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海峡西岸城市群是海 峡经济区的核心地区,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城市发展,经 济合作,对台交流等都会取得更快更好的进展.

5.中原城市群以郑州,洛阳为中心,包括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 顶山,漯河,济源在内共9个省辖(管)市.郑州虽是后起的城 市,由于其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得以后来居上,成为中原 城市群的中心.区域内人口密度达665人/平方公里,是我国 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之一.各城市

发展势头强劲,经济联系 日益紧密,基本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1个半小时通达的交 通网络,具备了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6.珠三角城市群 这里需要特别讨论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整合与协调发展问 题.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大中城市有广州,香港,澳门,深 圳,珠海,佛山,东莞,江门,惠州等,彼此的距离均在两 个小时车程之内,水路,空路,公路,铁路等交通非常便捷, 这就要求它们必须协调发展的步伐,建立高效的资源配置, 以及合理的经济分工.

7.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以上海为龙头,由浙江(杭州,宁波, 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六市)和江苏(南京,镇江,扬州, 泰州,常州,无锡,苏州,南通八市)两省14个城市所组成 的城市带. 2002年,长三角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141.62亿元, 比2001年净增2160.61亿元,占全国的比重达到18.7%,比 2001年提高1个百分点.长三角地区聚集了江,浙,沪三省 市的"精英"城市,有4个城市进入全国大中城市前十位, 上海为直辖市,另有南京,杭州,宁波3个副省级城市,上 海,苏州,杭州和无锡分别以5408.76亿元,2080亿元, 1780亿 元和1601.7亿元分列全国第1,5,8,10位,超过1000亿元 的城市达到6个,分别是上海,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和 南京.长三角地区15个城市2002年平均实现GDP突破了 1000亿元,达到1276亿元.

8.京津冀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唐 山,保定等八个城市及其所属区域.蓝皮书指出,目前京津 冀城市群经济总量已经很大,但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人 均地区生产总值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京津冀经济发展的一 个最大特点是区域内部发展差距很大,次中心城市经济实力 不强,接受核心经济辐射能力有限,使城市群边缘地区很难 分享中心城市的发展成果.

9.辽宁中部城市群辽宁中部城市群以沈阳为中心,汇集超百万人口的特大城 市沈阳,鞍山,抚顺,大城市本溪,营口,辽阳和中等城市 铁岭,总面积6.5万平方公里,占辽宁全省近44%;人 口2146万,约占全省人口的51%.地区生产总值,地 方财政收入分别占全省63%和54%.该区域是辽宁省乃 至东北地区最大和发展程度最高的经济核心区. 辽宁中部城市群地处环渤海地区北翼,东北经济区的南部 枢纽地带,兼具环渤海,东北两大经济区的优势,是全国城 镇体系"一带七轴"最重要一轴——哈大城镇轴的精华所在, 是东北地区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环渤海经济圈内重要 的经济增长点.

10.山东半岛城市群大山东半岛是指从寿光小清河口到日照岚山头的绣针河 口以东的部分,覆盖了威海,烟台,青岛,潍坊,日照五市. 但考虑到济南,淄博虽然在地理条件上不属于半岛地区,但 属于胶东,兰烟铁路沿线的城镇密集地区.再加上国务院关 于扩大沿海经济开放区范围的通知中,把济南,青岛,淄博, 威海,烟台,潍坊,日照和东营都列为山东沿海经济开放区, 左右兼顾,就把8个城市称之为"山东半岛城市群",总面积7.3万平方千米,人口3897万. 山东半岛城市群是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城市群之一.半岛处在我国北方海岸线的中偏南段,北与辽东半岛形成环抱渤海之势,突出在黄海之中,是中国北方延伸向太平洋的前缘,是中国最接近日,韩两个亚洲发达国家的地区,有3100 多千米的海岸线,有11个开放港口,具有得天独厚的对外开放条件.进入1990年代以来,山东半岛的经济技术联系有了很大进展,铁路,公路,海运,河运,航空等各种运输设施形成了良好的基础,以青岛-济南为轴线的胶济铁路沿线分 布着众多的城市,产业和人口集聚,基本形成了区域城市群 所必需的发展条件和地理区位优势.

除了上述十大城市群之外,以长珠潭为中心的湖南中部, 以长春,吉林为中心的吉林省中部,以哈尔滨为中心的黑龙 江中北部,以南宁为中心的北部湾地区,以乌鲁木齐为中心 的天山北坡地区等都有希望发展成为新的规模较大的城市群. 据统计,上述十大城市群的土地面积占全 国总面积的9.99%,2005年,人口 所占比重为35.02%,而GDP所占比 重为52.83%.也就是说,十大城市群 以不到十分之一的土地面积,承载了三分之 一以上的人口,创造了二分之一以上的GD P.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来 看,十大城市群将聚集更多的人

口,创造更 多的GDP.因此可以说:十大城市群将成为我国最有发展潜力的地区,将成为我国国 民经济的十大支撑点.有学者认为:长 三角将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我们预测: 再过若干年,全世界十大城市群,有五个可能在中国.

作文十:《城市发展的动力》2700字

城市发展的动力

有人说:唐代以前中国传统城市的发展动力来自于政治, 唐代以后主要为工商业结合的城市经济, 而生产力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对城市的推动力表现得并不直接。这样说也不是没有道理。

城市是人类社会文明的象征, 城市的出现标志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飞跃, 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但城市发展的动力到底是什么?古代城市和现代城市发展的动力发展是不是一样呢?下面本文将进行一些探究。

一, 古代城市的发展多受到政治的影响

首先,城市的起源受到政治的影响。关于城市的标准和有关城市的起源时间众说纷纭, 学术界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见, 但城市从一开始就与政治、军事紧密联系是取得较为一致意见的, 例如著名城市史专家王光直便认为“中国初期的城市, 不是经济起飞的产物, 而是政治领域中的工具”。即我国古代的城市并不是由于工商业发展自发演变而成,而是统治阶级根据统治需要兴建的, 这就为城市的发展打上深深地政治烙印, 这种影响时至今日仍然存在。

其次,城市的等级和大小受到政治等级制度的影响。以政治地位高低形成城市等级系列, 即根据封建宗法和礼制等级原则, 确定城市的等级规模, 从而形成自上而下严密的城市等级体系。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 城市始终是中华帝国 控制和扩大其疆域的一个重要管理手段, 都城、府(州) 、县构成了中国传统城市的行政层次体系。

其次,城市的发展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一, 城市的政治属性表现在内部结构上。中国传统城市大都根据仿古主义、天人感应、皇权中心和伦理本位等宇宙

观建立起来的, 很多古代城市尤其是都城城市的功能分区和建筑布局往往都是这种宇宙观和象征主义原则的完整体现。二,城市的政治属性还体现在城墙和市场上, 二者的结合是中国传统城市的基本特征。

二, 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商品经济发展最早是以商业发展为前提的, 最初总是商业将剩余产品转化为商品, 单纯的商业发展尤其是商业贩运业的发展。随着唐代前期生产力的发展和均田制的瓦解,手工业者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官府工匠由征集改为雇佣为主, 专业化的手工业生产也得到发展, 极大促进了唐代城市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商业的发达, 是城市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和突出表现。商品经济发展, 改变了原来的城乡关系, 即由原来的赋税体制下乡村物品向城市的单向流动转为商品经济体制下城乡物资资金的双向流动。

三, 城市的发展受生产力因素的影响

中国的城市虽然与政治密切相关, 但城市的发展归根结底为经济的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 尤其是农业发展了, 才能提供剩余产品, 才使一部分人脱离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活成为可能。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经济的发展, 商品货币与城市的关系日益密切并成为城市内在的、有机的组成部分,城市的发展与生产力发展二者关系就更为密切了。

首先,城市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虽然我国城市的起源众说纷纭, 但可以肯定的是原始社会是没有城市的。那时人类以采集和猎捕野兽为生, 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其次,生产力发展为城市提供物品并转移人员。我国早期的城市具有非生产性特征。随着生产力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增加,就使部分人脱离农业生产成为可能, 从而客观上为城市人口的增加提供了人力资源基础。城市的发展与壮大是

物质生产力发展的必然。 那么我们当代的社会中,城市发展的动力到底有哪些呢?关于当代城市应如何发展, 即城市发展的动力问题, 不同专家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其中代表性的有大城市的发展是中国城市发展的动力、城市群是中国城市发展的动力、城市文化是中国城市发展的动力、城市经济是中国城市发展的动力, 等等。我自己认为,城市的发展动力更偏重于经济的发展的带动力。在当代,我们要使得城市不断的发展,我们要从第三产业、工业、手工业、农业这四方面入手,加大城市的发展。

最近我看了一篇报道:一家著名的国际投资管理公司——仲量联行做了一项很有意义的调查,他们在对全球100座主要大城市进行了综合研究之后,得出如下结论:在近10年中,全球最为成功的城市有三个——爱尔兰的都柏林、阿联酋的迪拜、美国的拉斯维加斯。这三座城市虽然文化个性各不相同,城市特征有着巨大差异,但是,他们在促进城市拥有持续增长力方面却有着共同的特性——都注重吸收大量的高知识、高素质移民,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都具有宽松的法律和民主的政治环境,都具有先进完善的商业体系和优惠的税收政策;都具备大量的公共娱乐、休闲场所以及现代的城市所具备的“公共物品”;人口都在200—300万左右……这项调查资料对于我们建设具有个性特征的现代化城市具有很好的启示意义。

一个城市如果不注意吸收大量的高知识、高素质、高收入群体来生活、居住,那么这座城市肯定会渐渐变成为一个保守的、落后的、没有任何活力的城市!她不可能拥有高品质的消费群体、不可能产生对于高品质服务业和现代商业的需求,因而也就无法产生高收入的就业机会。而在信息时代,城市的发展对于高知识、高素质人才的吸引比单一吸引投资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这些人群不仅仅是带来高

品质的生活方式、高新科学技术以及高收入的新产业,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带来了巨大的现代消费和与消费配套的服务产业链,这将为大量的劳动力提供培训与就业机会。

但是,要吸引高知识、高科技、高收入人群,其前提就是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建立宽松的法制环境与优惠的商业、税收体制,建设完善的、高品质的、配套的现代生活系统,尤其是要建设优秀的娱乐休闲等“公共设施”。因为现代城市的特征之一就是要创造出大量的不可交换的、神圣的“公共物品”(包括公园、广场、戏院、博物馆、学校、医院等),它们是奠定现代城市自身基础的要素之一,也是用以维持现代城市生活的关键要素。这些高品质的服务、完善的现代生活设施以及大量的不可交换的“公共物品”建设,也是城市持续与和谐发展的凝聚力之一。

我们不否认悠久的、深厚的、丰富的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对于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性,也不排除某些具有“地标意义”的城市个性化建筑对于张扬城市个性的重要作用。但是,现代城市的建设对于历史的、自然的、地表建筑等资源的利用比起开发现代人力资源、利用现代社会文明体制的成果来说,也许后者更为重要。不久以前,世界银行曾经发表过一份报告,其结论之一就是:依靠自然资源的国家或地区比依靠人力资源开发的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低。这证明了人力资源能力越高的地区也是财富积累较快的地区。当人力资源开发到一定的程度,其经济发展就会产生一个质的飞跃。

因而,让一个城市拥有持续发展动力的关键,就是创造一切条件吸引高知识、高素质、高收入人群来参与这个城市的建设,并生活、居住在这个城市。这需要该城市的政府与全社会对个人自由、人权的普遍的、真正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