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人文社科 > 宗教 > 《小人物的爱国故事》800字|热爱祖国的小人物

《小人物的爱国故事》800字|热爱祖国的小人物

时间:2019-09-20 09:16:06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小人物的爱国故事》800字

小人物的爱国故事:一片赤诚在心中

沈小  三(03)班  刘一璐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在《满江红》里倾泄着满腔热血,他背刺“精忠报国”的情怀深深地打动着我们。还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陆游等等,他们都怀着一份炽热的爱国情怀,决不允许祖国受到一点点的亵渎和伤害。虽然这些人物都已成为历史,但却引导着我们这些后人做一个坚贞不渝的爱国者。每一个热血中国人都会把祖国的荣誉视为自己的荣誉。

今天我讲的是一个小人物的爱国故事:《一片赤诚在心中》,故事的主人工名叫包剑雄,他是浙江温州一名普通的工人。可是只要一问平时比较了解他的人,第一句话往往是:“噢,就是那个特别爱国的包剑雄啊。”

包剑雄虽然只是一个小人物,但要说祖国在他心中的位置,随便拎几件事出来就能让你信服。1997年,香港回归时,他自费设了一个倒计时牌;1999年澳门回归,他同样做了一个倒计时牌,并且自己写了一幅对联,制成横幅,悬挂在村路口,对联为“同喜同庆迎接澳门回归,同心同德走进崭新时代”;香港澳门回归后,包剑雄又有了新的盼望,特意制作了一块“祖国统一,大势所趋”的牌子,放在家门口„„

包剑雄的这种强烈的爱国心缘于他特别喜欢阅读历史书,旧中国饱受外国列强蹂躏的那一段历史曾让他一次次深思。包剑雄说,落后就要挨打,旧中国的耻辱史已最好地说明了这一真理。他还说,他移居美国的亲戚对这一点感受特别深,现在祖国强大了,他们在外国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爱国,不需再列举枯燥无味的数据,不必再借用古老经典的格言,更不该再流于毫无意义的形式,它需要切切实实的行动。

如今,每到国庆节,包剑雄都在家里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他说,他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只有平时多热心村里的公益事业,多为村里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教育家陶行知说:“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凡是脚踩中国之地,嘴吃中国五谷,身穿中国衣服的,无论男女老少,都应当爱中国。”让我们保持着赤子的一片丹心,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自豪地呐喊:我是中国人!用我们的今天和明天,将大大的“中国”写给全世界!

作文二:《爱国人物故事》1200字

爱国人物的故事:王二小抗日英雄

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 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 牛,就叫他带路。

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 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爱国人物的故事:邱少云献身

邱少云(1926~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出生于四川铜梁(今重庆铜梁)。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赴朝作战。1952年10月,为打击盘踞在上甘岭的美国和南朝鲜军队,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

12日上午,敌机向其所在的潜伏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燃烧弹,飞迸的燃烧液燃遍全身。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邱少云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一动不动。他双手深深地插进泥土里,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直至壮烈牺牲。

邱少云牺牲后,被部队党委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议会常务委员会授予“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勋章、一级国旗勋章。

爱国人物的故事: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大米,是中国人的主要食品。可长期以来,水稻产量不高,人口又那么多,农民们成年累月种田栽稻,还是满足不了“吃”的需要。粮食产量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大障碍。农业科技工作者袁隆平决心为国攻关,解决这个难题。

袁隆平是湖南一个镇上的农校教员。虽然工作条件差,可他一心扑在科研工作上。每天除了教学外,就是在试验田里培育高产品种。在试验中,他发现天然杂交 水稻穗大粒饱,产量高,但是第二年再种,就退化了,失去了优势。他就想进行一种试验,培育能保持高产的杂交水稻的种子。为了这个理想,袁隆平不知花费了多少精力,有时候在试验田里观察,连家也顾不上回。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培育成功了。

这种杂交水稻亩产达到1000多斤,在全国推广后,我国稻谷在几 年中增产了1000多亿公斤,真是一个飞跃!袁隆平获得了国家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美国等国也引进了他的成果。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为改变我国粮食生 产的落后状态打了一个翻身仗。

爱国人物的故事:李四光毅然归国

我国地质科学和石油工业做出过卓越贡献的地质学家李四光,解放前被迫去英国研究地质科学。新中国刚诞生,他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便不顾国民党政府外交人员的胁迫和监视,毅然秘密绕道回国。在归国途中,他写信给国民党政府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多少年来我日思夜想的理想的国家。他在货轮上写出的学术论文《受了歪曲的亚洲新大陆》,文中借用地质学语言,抒发了祝福伟大祖国新生的热烈情感:

"我们的结论是,随着地球旋转的加快,亚洲站住了,东非

西欧破裂了,美洲落伍了。"

作文三:《爱国的故事》1600字

爱国的故事

我家一共三口人,爸爸、妈妈和我。我家不是太大,可其中内容不少,各种生活和娱乐的工具一应俱全,它们和快乐一起充满了我家的所有空间。每天都能听到爸爸的笑声、妈妈放的音乐声、还有我的读书声。

我的爸爸在新街口的一家小公司做会计的工作。晚上回来得时早时晚。回来得早的话,爸爸就看一会儿书,回来得晚的话,爸爸就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爸爸最喜欢体育节目,他常常坐在电视机前看体育频道的节目,什么《体育新闻》啦、《天下足球》啦等等,只要是关于体育的他都爱看。有时候,爸爸在看球赛时,妈妈要换台,爸爸就笑着说:“别急、别急,还有两分钟就完了。”可过了近十分钟,球赛也没完。妈妈呢,她不生气,还跟着看看。

我的妈妈呢是个能干又可爱的妈妈,她在一家机关单位工作,晚上回家就忙着做饭做菜做家务很辛苦。我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亲亲妈妈,在她怀里撒撒娇,她总是说:“乖乖,妈妈想死你了!”好象有多长时间没见到我似的。等晚上没事时,她就看借来的碟片看,她喜欢看战争片和韩剧,看到动情处,常常会偷偷抹眼泪,我呢就给她递纸巾。

有一次我问妈妈:“妈妈,你们单位给你的工资不高,你为什么还要在那儿工作呢?”妈妈笑着回答说:“工资虽然不高,不过不会被随意开除的,要不然哪有钱买冰琪淋给你吃呢?”原来妈妈每天辛苦工作是为了我呀!

说到我呢,我爱看书听音乐,还喜欢下五子棋,虽然常常被爸爸下得大败,不过我相信不久的将来老爸肯定不是我的对手!我最爱写作,我的一篇习作还曾在《南京日报》上得过奖呢。节假日,我喜欢拉着爸爸妈妈去爬山,每次爬第一的人都是我哦。爸爸呢,总是挺着他的大肚皮在我和妈妈的身后大口大口的喘着气,一边爬一边喊:“小东西,慢一点,等等我呀!”那个时候,我好得意啊!

这就是我的家,平凡而快乐。

我爱我家。

爱国的故事

我家一共有三口人,爸爸、妈妈和我。

我的家在秀丽的章江边上,是一个崭新的绿色花园小区,住六栋四楼,有一百六十多个平方。面积还大,内容也多,有跑步机、沙发、电脑、电视、电风扇、电冰箱、桌子、椅子……对了,还有爸爸的笑声、妈妈的歌声、我的读书声,这些都使我感到很快乐。

我的爸爸在行政机关上班,他对工作可认真了,总是一丝不苟,每天都早出晚归,做出了不少成绩,当然也得到了很多很多的表扬,荣誉证书也堆得高高的。以后,我长大了,一定要向爸爸学习,努力工作,取得比他还要更多、更高的成绩。

而我妈妈呢,是在一个办税服务厅工作,她可辛苦了,早上急着去上班,下班后又急着回来为我们做饭,吃完饭后,还要为我们洗衣服。几乎每天都要忙到很晚才睡觉,我和爸爸都很心痛她,常常想办法让她感到轻松快乐。

我呀,在小学五年级读书,爱看电视、爱看书,喜欢听音乐、跳街舞。哦,还喜欢下象棋,虽然在家常常被爸爸杀了将(帅),不过在学校我可是高手,我相信不久的将来,爸爸绝对不是我的对手。我也爱写作文,我还是学校文学社的成员哩。

周未,我们家有时会出去郊游,也有时会去公园、宝葫芦玩。我最喜欢爸爸妈妈带我去肯德基吃炸鸡腿、去西餐厅吃西餐了,可是他们不常带我去,说那些是垃圾食物,呵呵,是骗我的吧?

这就是我的家,平凡快乐的一家,我爱我家。

爱国的故事

每当打开我家的电脑,保护屏幕上就有“我爱我家”几个字。

我生活在一个平凡而又幸福的家庭里。我的爸爸妈妈都下岗了,家庭经济可想而知,但是,我爱看书,是个“小书迷”,每次买课外书,爸爸妈妈从不吝啬,我的小小书架上藏有101本课外书呢。

我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但父母从不娇惯我。爸爸工作的台板下写有这样一句话:“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而不放纵的环境”。爸爸是这样说的,也正是这样做的。

科学家爱默生说过:“家庭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孩子的乐园。”用这句话概括我家再恰当不过了。爸爸是个大管家,精打细算;妈妈多才多艺,性格活泼;我是家里的小广播,每天给全家带来无限的乐趣。

我喜爱的东西很多很多,但我最喜爱的还是我的家。

作文四:《回族爱国人物故事》24100字

回族爱国人物故事

马和福(1893~1937),回族,经名尕西姆,是宁夏党史上著名的革命英烈、英雄典范。1936年12月红军在西征途中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县级少数民族自治政权——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马和福担任主席兼县回民游击大队队长。1937年2月,马和福被反动军阀马鸿逵逮捕,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于同年4月英勇就义,年仅44岁。

马和福于1893年出生在甘肃省河州(今临夏县)一个雇农家庭,4岁时家乡连遭战乱和灾害,随祖父和父母亲逃荒到宁夏西吉县沙沟。他从小给教主放羊,后来又到豫旺一带打短工、扛长工,当过皮匠、石匠、泥瓦匠、榨油匠,受尽了苦难。由于他乐于帮助穷苦兄弟,所以在当地穷人中享有很高的威信。

1936年6月,彭德怀率领西征红军攻占了军阀马鸿逵占据的豫旺堡。马和福见到红军纪律严明,对老百姓秋毫无犯,待人和善,一进村就修桥补路、照顾孤寡老人,把地主的牛羊、布匹分给穷人,废除了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又听到红军宣讲党的抗日主张和民族政策,对革命有了一定的认识。他把红军当作亲人看待,主动帮助红军做事,每天走东跑西、上山下洼作宣传,揭露敌人的造谣欺骗,动员说服原来听谣言逃散的乡亲们一批批返回家园。在他的宣传带动下,许多回汉群众陆续回来,接近红军,并纷纷给红军送“欢迎粮”,捐“抗日款”,帮助红军解决吃粮吃水问题。在红军召开的一次军民座谈会上,马和福倾诉了自己辛酸的身世,表示坚决跟党走,跟红军走。

这一年7月,马和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更加积极热情地做好参战支前工作,成为豫旺地区最为突出的回族优秀干部。

为适应广大回族群众要求自身解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的新形势,党中央决定在同心筹建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1936年10月20日,在历史悠久的同心清真大寺举行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成立大会,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代表大会开幕了。经过三天大会,10月22日,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马和福当选为主席。

马和福出任县自治政府主席之后,深入山乡到处奔波,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动员群众;还特别注意联系、团结和争取回民中有威望的教主、阿訇,利用回民上清真寺的机会动员穆斯林为红军筹粮筹款。他出面组织群众成立了回民解放会和农会,还建立了一支有40多人的县回民游击大队并亲自担任队长。他带领游击队员同回族乡亲们一道先后为红军筹粮6万多斤、银元8万多块、滩羊二毛皮和老羊皮大衣4千多件和许多布匹等支前物资。

11月上旬,各路红军会聚同心城(又叫半个城),在西城外河滩上举行了万人军民联欢会。马和福代表豫海县回汉人民致欢迎词。他的讲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场军民的情绪,会场上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朱德总司令和彭老总在讲话中对马和福的欢迎词和豫海县的出色工作给予了热情赞扬。

11月中旬,红军撤离以后,马鸿逵的地方民团控制了地方局势,自治政府被迫转入地下。马和福谢绝了组织上要他跟大部队一起撤走的要求,只要了四五条枪,在同心一带坚持同敌人进行游击战。

由于坏人告密,马和福不幸被捕。先是被押往韦州,后又被解到银川。国民党宁夏省主席、军阀马鸿逵多次派人酷刑逼供,并亲自审讯,但马和福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

1937年4月3日(农历2月22日),优秀共产党员、回族英雄马和福在同心城西门外河滩上被反动军阀秘密杀害。

全国解放以后,同心县人民政府在老城(半个城)修建了马和福烈士陵园。1978年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时,又将他的陵墓迁入新城红军烈士陵园。每到烈士殉难日,许多干部、工人、学生、农民前去扫墓,以示悼念。

马和福的儿子马兆年,冒着生命危险,把父亲保存的“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大印,一直珍藏到解放。如今,这枚大印就陈列在宁夏博物馆中,成为了英雄的见证。

回族爱国人物故事

马本斋(1901-1944),原名马守清,回族,河北献县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的创建人。

马本斋,1901年出生于河北省献县东辛庄。少年时代随父亲到东北,投身奉军(东北军)。1924年在东北讲武堂毕业后,从士兵升到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因不满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还乡务农。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马本斋响应中国共产党号召,率领弟弟和几十名群众在家乡组织了“回民抗日义勇队”。他们的行动受到了孟庆山领导的“河北游击军”的支持,很快扩充、改编为“河北游击军回民教导队”。1938年5月,与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领导的回民干部教导队合并为回民干部教导部队,马本斋任总队长。1938年9月,部队在河间整编时扩大到六七百人。10月,他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志愿书上写道:“我决心为回回民族的解放奋斗到底,而回回民族的解放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

1939年日寇扫荡华北,马本斋领导的回民支队在河间、青县、沧县地区转战,并帮助“回民抗战建国会”组织伊斯兰小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在日寇对冀中根据地的扫荡中,与八路军主力纵队和贺龙、关向应率领的120师协同作战,消灭土匪武装第六路。回民支队威震冀中平原,有“攻无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之誉。

1940年,马本斋指挥部队使用围点打援战法取得衡水康庄战争的胜利,又组织精干的小分队巧取深县榆科伪军据点,巩固了队伍。1941年,日军血洗东辛庄后抓住马母,为了不让敌人利用自己牵制儿子,马母痛骂汉奸绝食而死。马本斋得知后抑制着悲愤的感情,识破敌人的一次又一次诱降骗局。

1942年6月,马本斋率回民支队转移到冀鲁豫边区。后任八路军冀鲁豫第三军分区兼回民支队司令员,采用游击战术,率部在冀鲁豫平原上进行了大小数百次的战斗,取得了“反扫荡”战斗的多次胜利。他勇谋兼备,注意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民族平等政策,在冀鲁豫地区为粉碎日军扫荡、建立巩固的抗日政权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长期的战争生活中,马本斋积劳成疾,1944年2月7日在山东省莘县不幸病逝,年仅43岁。

党中央在延安为他举行了追悼会,总参谋长叶剑英高度赞扬了他光辉的斗争经历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毛主席写下了“马本斋同志不死”,周恩来副主席题词“民族英雄,吾党战士”,朱德总司令挽联“壮志难移,汉回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将马本斋的故乡命名为“本斋回族自治县”。1954年将他的遗体迁至石家庄市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回族的过“乜贴”习俗

“乜贴”是波斯语Niyyh(尼耶)的音意,意为“心愿”、“决心”、“意念”、“动机”,也就是举意。指通过内心或口头表达的意愿,旨在发自内心祈祷真主佑助、赞颂真主恩典。“乜贴”在回族人中有大致有三种表现形式:举乜贴:大意是在做一些事情之前通过内心或口头表达意愿。散乜贴:一种有意念的施舍行为。施舍物可为钱财、食物、生活用品等。

过乜贴:也称做乜贴、做事儿,指在亡人的忌日、出行归来、娶妻嫁女或侨迁新居等举行的祈祷纪念活动。过乜贴一般都要请阿訇诵经、宴请亲友,向阿訇或到场的人施散数额不等的财物。过乜贴是回族人中常见的风俗习惯之一。

常说五句话身体保健康

其实这五句话在中国穆斯林社会中家喻户晓﹐古已有之﹔只不过是在某些地区由于信仰衰败而人们在渐渐淡忘。 读到此文﹐令人深感中国穆斯林丢失珍贵的传统太多﹐汉化严重﹐卡菲勒思想侵蚀人心甚重﹐随波逐流﹐走在信仰的危机道路上。

译者借此机会冒昧表示个人见解﹐希望与广大读者共勉之。 这五句话中国传统的翻译是﹕知感主﹑托靠主﹑赞主清高﹑求主恕饶﹑大能的主。—译者))

伊斯兰的信仰根源基于《古兰经》和圣训﹐引导伊斯兰信士敬畏真主﹐遵循天启的法度﹐克制私欲﹐坚韧不拔﹐性情豁达﹐宽容和乐观。 这些优秀的品格训练正是尊贵斋月的目的﹐这些性格不论种族和语言﹐是世界人类的共性﹐所以全世界的穆斯林都必须一致遵守﹔在这个月里﹐守斋戒﹐学习《古兰经》﹐加强功修﹐锻炼品性。 伊斯兰的斋月是全体穆斯林社会的一次精神﹑躯体、道德和全面纪律教育的训练期﹐因为优秀的人性需要这样的训练。真主在《古兰经》中启示说﹕“故在此月中﹐你们应当斋戒﹔害病或旅行的人﹐当依所缺的日数补斋。 真主要你们便利﹐不要你们困难﹐以便你们补足所缺的日数﹐以便你们赞颂真主引导你们的恩德﹐以便你们感谢他。”(2﹕185)

很明白﹐只有通过整个斋月的斋戒训练﹐才能体会到真主引导的恩德和懂得感谢真主的意义。 通过斋戒的人可以切身体会到﹐斋戒不是苦行僧的折磨﹐但却包涵着真主无限恩德﹐真主要我们便利

﹐不要我们困难﹐改善信士的健康便是受益之一。人与动物的区别主要在于思维和心灵﹐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人性﹐因此﹐人的躯体是肉体的生理机能与精神存在的结合﹐这二者也是构成个人身心健康的基本条件。

人的身心健康﹐互相补偿﹐也是互相影响﹐例如信仰高尚的人精神因素可以补偿物质生活的缺乏和不足﹐获得身体康健和生活幸福的果实。

真主在《古兰经》中昭示﹕“我必以些微的恐怖和饥馑﹐以及资产﹑生命和收获等的损失﹐试验你们﹐你们当向坚忍的人报喜。”(2﹕155) 在真主意欲的各种物质损失考验中坚韧不拔的信士必然是信仰坚定的人﹐心胸开阔﹐意志刚强﹐在真主的正道上安贫乐道、坚定不移﹐任何艰难险阻都催不垮的性格﹐因此﹐在今世能获得健康的体魄和乐观的情绪﹐这样的人是值得报喜和祝贺的。 在我的医学研究中﹐对人的身体健康与精神信仰的关系做了长时期考察和研究﹐发现真主启示中颠簸不破的真理。《科学与精神实践》的作者白纳德‧杰森博士说﹕“现代医学认识到﹐对人的生理机能影响最大的不是身体器官的功能﹐而是人的精神面貌。” 另外一位西方著名医学博士泰德‧穆尔特在《健康与生命选择》一书中说﹕“思想负担强烈地刺激体内腺体的酸性液分泌(酸性液体分泌物是造成各种疾病的主要原因)﹐精神苦恼和思想懮愁对生理机能的副作用如同对生命的威胁一样严重。”

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医院里﹐百分之七十以上的门诊病人都没有器官性的疾病﹐而都是与精神状况有关的气质性症状。 这么高的病因比例充份说明﹐人体器官的功能是疾病的次要原因﹐而对人体健康伤害最大的因素是心情﹑思想和感情。 西方的医学早期理论是建立在机体功能的理解上的﹐人只不过是一台有许多部件组成的机器﹐没有考虑太多情绪的健康作用。 十九世纪欧洲著名的精神病理专家弗洛伊德开创了心理分析学说﹐他认为有许多疾病不是由于机体的原因﹐而是直接来自思想负担﹐因此﹐医生不应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无视病人的精神状态﹐因为他们忽略了大脑也是人体的一个器官。 大脑对生活现实的反应发生许多变异也能构成供应身体其它部份营养的差别﹐其它器官健康功能对大脑有倚赖作用。 当其它器官需求钾元素和脂肪来维持运动时﹐大脑需求糖的成份维持能量﹐如果血液中出现低糖状态时﹐大脑的功能立即减弱。 弗洛伊德说﹐任何医生对患有精神分裂症的病人都只能望洋兴叹没有办法﹐因为那属于精神状况引起的疾病﹐病人体内的酸性分泌物发生了变化。

现代的医学发现﹐大脑不仅是负责思考的器官﹐而且大脑也负责向其它器官提高营养物质﹐那么﹐大脑的疲劳就可能造成磷元素的缺乏﹐引起其它器官的疾病﹐也可能因为其它器官的疾病引起大脑磷质的不足。 这是用唯物主义的方法对精神与健康的理解。

根据阿布‧胡赖拉的传述﹐先知穆圣说﹕“最坚强的人不是那个能在体力上制服他人的人﹐而是在发怒时能够克制自己的人。” 一个人如果能够克制和忍耐﹐心理因素稳定﹐就是身体健康的最佳状态。

大脑中的磷质营养是因为动脑筋过多而损耗﹐引起磷质缺乏症﹐那么整天心情忧郁﹑思想负担沉重的人﹐他也同样是在消耗大脑中的磷质﹐由此引起甲状线分泌等一系列变化﹐根源是人的情绪﹐而不是食物的营养和器官的功能﹐因此﹐精神状态与身体健康就发生了直接的关系。 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例如失学﹑失业﹑失恋﹑事业失败﹑面临危险和羞辱以及患得患失等原因﹐都可能造成体内钾﹑钠﹑磷﹑碘元素的缺乏﹐导致各种腺体和器官功能的失常和疾病。

现代的生活﹐节奏加快﹐许多人情绪紧张﹐脾气暴躁﹐行为极端﹐例如大吵大闹﹑长时间看电视和过渡娱乐﹑商战谈判﹑争权夺利﹑紧张竞争。 人在极度狂热和激动的时候﹐体内的肾上腺﹑甲状腺﹑血糖水平和胰岛素分泌的状况都会使器官功能不正常﹐造成痛苦的病症。 先知穆圣给我们留下的许多圣训和圣行教育我们走中正之路﹐性情温和﹐心地善良﹐语言优美。 由《古兰经》和圣训培育的伊斯兰信士处处以敬畏真主﹐知足常乐为生活原则﹐一举一动都以道“特斯密”(凭着普慈独慈真主的尊名)为先导﹐对任何情况都要说﹕“埃拉哈目图‧林俩希”(知感主﹗)。 知真主之恩﹐生活永远满足﹐心境和平﹐没有悲伤和激情。

伊斯兰虽然反对苦行主义﹐但是许多功修也是很辛苦的功课﹐如斋月其间调节生活习惯﹐礼夜功拜﹐每天五次走到清真寺去参加哲玛尔提礼拜﹐诵读《古兰经》﹐朝觐﹐听尔林讲卧尔兹﹐而工作或学习照常进行﹐这些都消耗体力﹐需要健康的身体。

性情和平的人身心保证健康﹐能达到超常的坚韧不拔和刚强意志。:

现代城市生活迫使人们追逐物质福利的时候﹐更加追求物质高度享乐﹐把精神的需要和训练撇在了一边﹐他们说那是落后的唯心主义﹐浪费时间﹐没有实际利益。

他们只看到人与所有动物都具备的躯体﹐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人性﹔人性就是人的理想﹑动机﹑精神追求和精神自制能力﹐也是人类健康所倚赖的基本因素。 《古兰经》和圣训引导我们最佳的生活和思想方式﹐可以保证我们健康﹐家庭幸福﹐社会安定。 每年的斋月就是这种性格和生活方式的训练时机﹐总的目标有两点﹕训练对真主的忠诚﹐加强个人坚忍的性格。

我们把尊贵斋月训练的收获和意义归纳为穆斯林常说这样的五句话﹐以便平常巩固斋月的成果﹕埃拉哈目图‧林俩希(知感主﹗)﹔印沙安拉(托靠主﹗)﹔苏布哈乃俩希(赞主清高﹗)﹔艾斯塔格鲁拉希(求主恕饶﹗)﹔安拉乎‧艾克白勒(大能的主﹗ 或真主至大﹗)。 这五句话应当天天讲﹐经常讲﹐处处讲﹐能使你的心接近真主﹑记念真主﹑敬畏真主﹐你立即获得的恩赐是安宁﹑平静﹑感恩和知足﹐精神愉快﹐身体健康。 《古兰经》说﹕“他们信道﹐他们的心境因记忆真主而安静﹐真的﹐一切心境因记忆真主而安静。 信道而且行善者﹐得享幸福和优美的归宿。”

回族来源

公元六世纪末,中东地区的阿拉伯半岛正值乱世,奴隶主们各自为政,雄居一方。居民主要是游牧民族,经济上以驮队运输为主,用阿拉伯地区的皮毛等交换粮食、丝绸、布匹等。信仰上盛行偶像崇拜,泥塑、头饰、凶猛动物,甚至石头,都是牧民们崇拜的对象。七世纪初,半岛上民族矛盾、经济矛盾、利益冲突日趋激化,这时候,一个名叫穆罕默德的人自称是真主的使者,开始传播伊斯兰教,他宣称,世界上只有一个真正的主宰,那就是真主,他是全知的,独一无二的,无形象,无方位。世界上的一切,人一生的命运都是真主前定的,人生一世是短暂的,只有后世才是永恒的。一生信仰虔诚,常做好事的人死后会进入天堂,相反,一生不忠于信仰,干歹作恶的人死后必定会被打入火狱,受尽折磨、煎熬。

穆罕默德在阿拉伯传教的时期,远在东方的中国正处在“贞观之治”的盛唐。其时唐朝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整个社会呈现出一派翔和的气象。世界各地的客商都来中国进行贸易交换,到中国经商的阿拉伯客商尤其多,他们大多信仰伊斯兰教。在中国时间久了,一部分客商就在中国定居了下来,还有部分客商索性娶了中国女子为妻,共享太平盛世,所以后世有“回爹汉妈”之说。据史书记载,陕西的西安和福建的泉州是定居的阿拉伯客商最早居住的地方。

又有传说说,最早来中国居住的是三位阿拉伯的伊斯兰教传教士,“回回”一说也源于他们。据说有一天夜里,唐太宗李世民梦见一头戴缠头的络腮胡子的人在追赶他,梦醒后百思不得其解,便召宰相魏征进宫解梦,魏征说,近期天象表明西方(意即阿拉伯半岛)将有大圣人(即指穆罕默德圣人)出,陛下须派使臣出使彼地。于是唐太宗派出三千人的出使队伍历尽千辛万苦到达了麦加,向穆罕默德圣人表达了唐朝的友好善意。为表谢意,穆罕默德圣人回派了以宛尕斯巴巴为首的回访使团来到了唐朝的首都长安(即今天的西安),唐太宗对宛尕斯巴巴的到来表示了极大的欢迎,并邀请他们在中国定居下来。就这样,宛尕斯巴巴在长安居住了下来,时间长了,难免思念家乡,便常在唐太宗跟前嚷着要回去,有一次,宛尕斯巴巴又嚷着要回去,唐太宗说,你这个人呀,真是个“回回”。“回回”一词便从此流传开来,后来成为了回族的称谓。

十三世纪,成吉思汗及他的子孙弯弓射雕,称霸世界,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强大的阿拉伯哈里发帝国也未能幸免,大量的阿拉伯工匠、俘虏等被带到了中国,中亚、西亚经历了一次人口大迁徙,元朝统治下的中国也经历了一次民族大融合。人们把唐宋时来到中国的阿拉伯人的后代,元时迁徙到中国的阿拉伯人、中亚人及其子孙,信仰伊斯兰教的汉族人、蒙古人,甚至部分与阿拉伯人、中亚人通婚的维吾尔族人统统称为“回回”。至此,回回民族开始形成,到了明初,回回民族正式形成,回族作为一个特殊的民族,正式成为了中华

民族大家庭的一员。(说明:此文为本人三年前凭着个人平时所掌握的一些回族来源知识所写,实为班门弄斧,谬误和不正之处望各位网友不吝指正,以求进一步改正。)

回族语言文字的产生和历史

唐、宋时期,从波斯、阿拉伯等地来华贸易的商人,他们生活在广州、泉州、扬州、杭州、长安等城市,把自己原来的波斯、阿拉伯语等语言自然而然地带到了中国。代岳珂在《程史》中写“称谓聱牙”,刻的“异书”“如篆籀”,就是指讲的阿拉伯语,刻的阿拉伯文。《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自唐设结好使于广州,自是商人立户,迄宋不绝。诡服殊音,多流寓海滨湾泊之地,筑石联城,以长子孙。”由此可以肯定,当时来华贸易的回回商人使用不是中文。

元代,由于成吉思汗西征,大批的波斯、阿拉伯、中亚人也迁徙到中国来,且分布在全国城乡各地。其政治地位也比较高,据《元史百官志》记载,当时朝廷专门设立了“回回国子学”、“回回国子监”这样一种学习研究回回语言文字的机构,教授“亦思替非文字”(即波斯文)。徐霆的《黑鞑事略》把当时元朝通行波斯文称作“回回字”。

据《泉州伊斯兰教石刻》元代遗留下的石碑载,上面刻有阿拉伯文字,说明当时阿拉伯文流行也很广。元代陶宗议在《南村辍耕录嘲回回》一节中,记载回回语言时说“阿剌,其语也”。通过上述文献记载可以清楚地看出,由于元代的开放政策,回回人不但讲阿拉伯语、波斯语,朝廷还为回族使用阿拉伯和波斯语言文字提供了有利条件。直到元末明初,虽然有一些政治、经济、文化的上层回族人士,处于社交和仕进也学习汉语,但在整个回族内部主要还是使用阿拉伯

语和波斯语。这一时期,在回族当中还出现了阿汉对照的各种公文、门牌等。明代在“四夷馆”和“会同馆”内专设“回回馆”。

明朝后期至清王朝,朝廷对外实行封闭政策,对内特别是对回族实行了强制性的汉化政策,不准启用回回姓氏,回族语言自然也受到限制。如安徽巡抚鲁国华向皇帝告御状,说内地回民“异言异服”,请求取缔。清王朝还采取措施,强迫回族迁徙,分布成诸多小群体的回族大都生活在周围多是汉族的环境下。这样使回族的语言逐渐衰落,而因逼迫和处于日常交际需要学习汉语的越来越多。

白寿彝教授主编的《回民起义》第三册,收有一帧说明文字为小儿锦的照片和一篇用小儿锦撰写的《纪事》。《秦难见闻记》中收有同治元年(1862)由西安城内递送到回族义军前哨阵地的小儿锦信件。近来在回族民间发现用小儿锦字写的账本、遗书、唱词,还有解放前地下工作者作的工作笔记等,1955年8月,西安刘宗云参加陕甘回族赴东北参观团期间,用小儿锦写下一个多月的参观日记,成为记述新中国风貌的一部小儿锦作品。至今有些地方回族青年男女还用小儿锦写情书。凡此种种,都是回族语言文字普遍使用的证明。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十分重视对回族文字的研究和保护。早在20世纪80年代,南京大学就开始此方面的工作,近年来,在欧盟驻华代表处的资助下,南大民族与边疆研究所“小儿锦”课题研究小组又于2002年2月至2003年3月,行程万余里,前往各地进行实地调查,收集了大量的有关文献资料。为了呼吁全社会关注和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抢救“小儿锦”这一珍贵的回族文化遗产。

回族的语言除此之外还有:回辉语:海南岛三亚市羊栏区回辉乡和回新乡的回民,民族内部仍保留着一种跟国内任何民族都不一样的语言,名为“回辉语”。

回族的婚礼程序及习俗表现

婚礼,是回族人民一生中的一个大礼。回族老人常常把给儿子举行婚礼、完婚叫“卸担儿”,认为这是“终身大事”,是老人的责任。回族对婚礼特别重视和讲究,但由于回民分布在全国各地,回族婚礼形式多种多样。据史书记载,回族的婚姻习俗大都是按照教规来办的。如娶妻,要经过请媒人提亲,送礼,写婚书,择吉日成婚等程序。据《固原州志》说,过去固原地区议婚,“先请媒妁通姓,惟不辟同姓,议妥纳茶果”等,之后还要“择日送衣料”等。婚期到了以后,“婚妁至女家接婚,送羊、麦、清油等”。新婚之夜,还要请阿匐念《古兰经》,第二天早晨,新婚夫妇要洗大净。《绥远归绥县志》载:“回俗须媒妁三人,掌教一人,方能议婚,男女主婚人如同意,握手为信,不立婚约,不亲迎,无鼓乐。新妇下轿,由其兄弟抱入洞房。不见亲友,待阿匐来为之诵经赞圣。及夕,新郎询问新妇以八句原根,能答,始行成礼。”《黑龙江志》还载:“新妇入洞房,坐炕上面墙,谓之坐福,傍晚,男女集新房,陪新夫妇食长寿面。翌晨,仍宴亲友,新妇依次拜谒,亲友尊长,皆有赐予,钱物不一”。临夏的回民一是请媒,二是定茶,三是纳聘礼,四是迎娶。无论是从史书记载,还是从现实的调查看,回族的婚礼习俗,各地大同小异,概括起来经过以下几道主要程序:请媒人提亲,看人看家道,说色俩目(也叫定茶),插花(也叫定亲),迎娶,念尼卡哈,撒喜,闹洞房,摆针线,回门等。

(一)提亲

回族当中有句俗话:“一家女儿百家奔。”当回族姑娘长到十六七时,就有人上门提亲。提亲一般都是男方家通过各种途径看准女方家的姑娘后,请媒人去提亲。回民请媒人一般要两个以上,一个代表男方家的媒人,一个代表女方家的媒人。男方家的媒人提亲时,要带上茶、糖等四色礼,并通报男方家的姓名、家庭经济状况和教派等情况,有的还详细介绍男方家小伙子的相貌、性格、文化程度、手艺等,女方家长听后觉得大体合适,便给男方家媒人给话。女方家也请媒人到男方家看家道,并由男女双方媒人安排姑娘、小伙子在集市或亲戚朋友家见面,看男女双方相互能否看上相貌人品。见面后如无反对意见,男方家父母或其他人带上四色礼,小伙子还要带上见面钱,在媒人的陪同安排下正式见面。姑娘一般由姑妈或嫂嫂领着当面看女婿,媒人此时问小伙子和姑娘同意不同意。小伙子此时给姑娘见面钱,一般同意就接收,不同意则不接收。有些地方姑娘收了小伙子的见面钱后还给小伙子回赠小礼品。过去回族女子怕羞,不敢在客人或父母面前说婚姻事,不敢张口说同意不同意。在这种情况下,父母或媒人就观察表情,如果低头微笑,就说明同意;如果沉脸、哭泣或发脾气,则说明不同意,就不强迫,但也有不少父母包办的婚姻。岳父母家也要事先做好准备,款待女婿女儿。宁夏固原、泾源等地的回民习惯用鸡腿来款待重要客人和亲友。除此以外,新娘家亲戚还要一家挨一家的请新郎、新娘吃饭,并给新娘回赠礼物。回门的当晚,新郎要赶回家中,新娘一般住上三五天或一星期后再由娘家人送回家或新郎自己来接回家。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现在有些青年男女互相早已认识,彼此也了解,互有爱慕之心,但还要请媒人给双方家庭说明情况,走个过场,否则会受到讽刺。回民择偶不“合八字”。

不管是自由恋爱的,还是经人介绍的,只要双方表示同意,则要尽快准备“定茶”。

(二)定茶

有些地方的回族也叫“说色俩目”或“道喜”。定茶一般要选择主麻日(星期五),男方家要准备回民喜欢喝的花茶、绿茶、陕青茶、龙井、毛尖等各种高中档茶叶,还要准备一些红糖、白糖、桂圆肉、核桃仁、葡萄干、红枣、花生米、芝麻等等,然后分别包成一斤重的小包,每个小包上放一条红纸,表示是喜庆的事。另外,还给未婚妻送二至三套合体、漂亮的衣服,由男方父母和未婚夫一起送去。女方家要宰鸡、宰羊,以糖茶、宴席热情款待。吃完宴席,双方当着众亲戚朋友的面,互道“色俩目”,表示这门婚姻大事已经定下和许诺,今后一般不再变更和许配他人。女方家在送客人时,还要给男方家以适当的回赠礼,表示意志坚定,决不反悔。

(三)插花

回族也叫“定亲”,有的地方还叫“提盒子”,也叫纳聘礼,意思是为姑娘插朵美丽的花。

插花一般是在女方喝了“定亲茶”以后,媒人根据女方的需要,由男方纳合理的聘金,回民叫“麦哈尔”,并适当购臵一些化妆用品、日常生活用品、四季服装或布匹材料、手表、自行车、录

音机等等,以及送相当的装饰品,如手镯、戒指、耳环等,还要准备一只羊、一百斤大米和若干糖、茶等。如果不赠送聘礼,则婚姻无效。这些东西一般由女方或男方长辈或同辈妇女去陪同购买。

插花一般都定在主麻日,男方由一位阿匐等带领,父母和嫂子或奶奶、婶子跟随。女方家也有一位阿匐或回族老人在家迎客,接盒子接聘礼。女方家还要炸油香、宰羊、过“尔麦里”。“尔麦里”,即由男女双方请的阿旬或懂得伊斯兰教义的人,诵读《古兰经》有关章节,其余人聆听。“尔麦里”过后,两家人和亲戚一起赴宴,这时相互寒暄,讲婚配和攀亲的重要意义。最后由双方商量结婚的大致日期,以便做好准备。

插花这天,有些地方的回民由嫂子或奶奶故意将一对青年男女安排在一起吃饭、干活儿,增进了解,加深感情。

送聘金没有规定,一般是根据男方的经济条件量力而行,不强迫。通常情况下,不得少于一两纯银,但无论多少都要履行这一习俗。回民认为,赠送聘金,一方面是为了防止男子对婚姻大事不严肃,朝三暮四,随意离婚,从经济上有所牵制;另一方面也是保障女子生活的一项措施。长期以来,在回族当中形成了男子如果无理提出离婚或中断婚姻关系,男方所赠的聘礼和东西不能索回。

但有些地方的回民,由于受中国封建社会买卖婚姻的影响,所索聘礼越来越多,数额越来越大,给家庭贫穷者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困难。

(四)娶亲

回族青年男女结婚不看黄道吉日,一般都是以伊斯兰教的主麻日或主麻日的前日以及阴历双日为佳期。在结婚的前一两天,由男方带一只羊、一百斤大米和半斤重的大馒头、油香若干个,送到女方家去,这叫催装礼,意为请女方家老小放心,保证姑娘过门后,好光阴赛蜜糖。女方家接受催装礼后要尽快做准备。结婚当天上午,如女方家住得较远,接亲车要早点出发,主要是怕与怀孕的妇女相见,要图吉利。宁夏径源等回族聚居区在娶亲这天,男方家还要请一位结婚不久的新媳妇去接亲,临去时还要带些核桃之类的东西,到女方家后先把核桃之类的东西撒到院子里,乘人不注意时赶忙到客屋吃饭;之后,陪同新娘上车。女方家一般在结婚头一天要设宴款待亲戚朋友和邻里乡亲。来的人一般都要给新娘送衣服、袜子、鞋、毛巾被、布料和钱,回民管它叫“填箱”。结婚这天上午,姑娘要洗大净,这叫“离娘水”。要绞脸,用交叉的线绞掉脸上的汗毛。梳妆完之后,要穿上红色的棉袄,即使是炎热的夏天也要穿上,这叫“厚道”,主要是讲究吉庆,如果穿得太薄,则认为是“薄情寡意”,头上要搭上一块红绸子或红纱头巾,将新娘的面孔盖得严严实实。然后从近邻和亲友中请几位上有老、下有小、夫妻和睦、儿女双全的人去送亲,回民也叫吃“宴席”。在送亲途中,若遇其他娶亲人马,新娘子要互相交换腰带,以防“冲喜”。

接亲车快到男方家大门口时,新郎要由姐夫带上跑步迎上去,围着接亲车转一圈,故意碰一下车,这叫“撞亲”。到大门口时,恭贺新喜的人要自动排成两行,迎接新娘和送亲的宾客,并向来宾道“色俩目”问好。然后将宾客安排到客屋先喝茶、入席。男方家还要从新房门口到大门口,铺上红毡或毛毯子,没有条件的,新娘的哥哥或舅舅要抱着新娘走进洞房。无论如何,新娘的鞋是不能沾土的。同时,将新娘的陪嫁物和箱子也抬进院里的桌子上,待男方家给了开箱钱或搭门帘钱后,女方家陪新娘的嫂子或新郎才揭新娘头上的“搭妇巾”。

(五)念“尼卡哈”及其他

当新娘子入了洞房,送亲客人进屋后,主人一方面安排接待客人,一方面请阿匐给新郎新娘念“尼卡哈”:在堂屋正中设一张方桌,上方坐阿匐,左右坐证婚人和父母亲,地下铺上毯子,新郎、新娘跪或站在上面,聆听阿匐的教诲,阿匐宣读《古兰经》有关片断,再用汉语作一番解释,其大意是:结婚是成人的标志,是夫妇做人的开始,从此做人应尽种种责任;要严守教律,孝敬父母,待人谦虚,主持家务,奉公守法,上进求学等。然后阿匐面对证婚人问新郎:“你愿娶她为妻吗?”新郎如愿意则应马上表态。再问新娘:“你愿意嫁给他吗?”新娘如表示愿意,阿訇就宣布,从今天起,你们二位正式结为夫妻,并告新郎新娘互敬互爱,白头到老。证婚仪式结束

后,新郎、新娘准备入洞房时,教长或家长将早已准备好的果子、糖、枣子、核桃、花生向新郎、新娘身上撒去,意为感谢真主赐给的良缘,祝新郎、新娘长生到老,早生贵子。有些地方新人入洞房时,将喜枣、喜糖等撒向围观的群众,以表示喜庆的施舍,众人皆从地上抢着拣,回民把撒喜也叫撒金豆。

这种撒喜的习俗早在元末明初就已盛行。据《清源全氏族谱》“丽史”篇载,“西域回回(口加兀)呐,选民间女子入其室,为金豆撒楼下,命女子攫取以为戏笑”。可见过去有些富商是用真正的豆粒黄金来撒喜,后来劳动人民因没有黄金,就用自己喜爱的枣子、糖、花生、核桃等来代替。

撒喜以后,开始耍新郎,不能让他随便进洞房,新郎一般要请姐夫等人保驾或掩护,准备冲进洞房。如不慎被恭喜的人挡住了,要将锅底黑粉、墨汁等往新郎面上抹,直到抹成“黑包公”时才放进洞房。有些地方不耍新郎耍公婆。当新娘入洞房后,众乡亲把公婆簇拥到院子里,耳朵上挂两串红辣椒,头上戴上破草帽,脖子里挂一个铜钟,反穿皮袄,倒骑毛驴,在众人的逼迫下,让公婆骑上毛驴转圈圈,逗笑话。回族群众认为,结婚三天没大小,不耍不热闹。山东泰安和曹县的回民婚礼习俗也很有趣,新娘子在媒人带领下,和婆家所有的亲戚见面,新郎拿着墨碗随从,新娘见一位亲戚,用毛笔在他脸上画一下,谁的脸上画得最多,谁就最受新娘尊敬。

有些地方当天晚上的晚饭由新娘做长面,以示茶饭水平。吃过晚饭,开始闹洞房,大家民主推荐一位能说会道、幽默风趣的人当司仪,出点子,串节目,新郎、新娘在威逼和笑声中表演夫妻共啃一块糖、说绕口令等各种节目。

闹房结束后,新郎、新娘要交换礼品。新郎要给新娘送一个装着20元或50元钱的小红包,新娘给新郎送一个红布蛋蛋或“针扎子”,表示恩爱夫妻、同甘共苦、永不分离。新郎还要问新娘是否懂得伊斯兰教的最基本教义,如答上,才能度蜜月,答不上新郎表示再教授,新娘要乐于接受才行。

第二天拂晓,新郎的嫂子要将热水和汤瓶放在新郎、新娘的屋门口,新娘、新郎都淋浴。吃罢早饭后,新郎的奶奶和其他人,要领着新娘认婆家大小。有的地方新娘三天不出门,到第四天才开始认大小。认长辈时,新娘要长长叫一声,长辈要响亮地答应一声,然后要略表心意,给新娘见面礼物或钱,以示纪念。

(六)表针线

回民也叫摆针线,一般都在结婚的当天下午或第二天上午举行。

摆针线,过去是为了看新娘子的针线活做得如何,将她未过门时给公婆做的鞋、丈夫的衣服、绣花枕套、荷包等—一展示出来让众人欣赏。同时,选一个才思敏捷、能说会道的人即兴编词演说,夸耀称赞和渲染,向众人们介绍新娘是个心灵手巧、精明能干的人。现在摆针线,主要是众人看看娘家给新媳妇陪嫁了什么东西,男方家给新婚夫妇购臵了什么家具、电器以及生活用品。当摆针线仪式准备好时,男方家选请一位说客,赞扬女方家买的东西又多又好,心实礼厚。如宁夏同心县预旺乡回族杨四虎在表针线时说:

金银丝绳子空中挂,       各样摆设好齐茬。

大红手巾牡丹花,       丝线围巾廊绳搭。

扎花的枕头绣描花,      美容用品一样不差。

毡条被褥摆不下,      玻璃镜儿明天下。

洗脸盆子月亮大,      一个座钟作用大。

缝纫机子单摆下,      飞鸽车子相配它。

毛衣毛料春秋穿,      风雪大衣能挡寒。

涤沦、涤卡、的确良,       四季服装都齐全。

说完赞扬词,说女方家把金山一样的一口子人送来了,还陪这么多东西,我们顶恩不起,向女方家亲戚道“色俩目”。

女方家一般也要请说客,回敬男方,渲染夸奖男方家富裕大方,给后代安臵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好家庭。如平罗县回族妇女马凤兰说过一段《表针线歌》:

黑缸子、白沿子,        汽车送来了命蛋子。

红绸子、绿缎子,       丫头找了个好汉子。

沙发床、电视机,       箱子柜子分高低。

小两口,笑嘻嘻,       两个老人歇心里。

有的说完表针线歌,还要替媒人、厨子说一段,赞扬他们的功劳。

(七)回门

婚礼后三天或七天,新郎要准备礼品陪同新娘回门,也叫回娘家,看望岳父母及亲属。岳父母家也要事先做好准备,款待女婿女儿。宁夏固原、泾源等地的回民习惯用鸡腿来款待重要客人和亲友。除此以外,新娘家亲戚还要一家挨一家的请新郎、新娘吃饭,并给新娘回赠礼物。回门的当晚,新郎要赶回家中,新娘一般住上三五天或一星期后再由娘家人送回家或新郎自己来接回家。

穆斯林能否参与非穆斯林的节日

今日世界的穆斯林,已非昔日可比。比如早在一百年前,穆斯林与非穆斯林是对立的两个阵营,界线分明。两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冲散了原有的世界格局,大多数穆斯林地区遭到殖民﹑奴役和被迫迁移,穆斯林人口流散到世界各地。真主的宗教伊斯兰是一个坚强的精神核心,维护穆斯林在所到之处都保持特有的信仰﹑文化和心理特征,伊斯兰没有被消灭,而且更坚定,在任何地方文明的大染缸里没有被同化掉。今天,在世界上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都有穆斯林。在全球六十五亿人口中,伊斯兰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穆斯林在所有的城镇建立了生活区域,成为穆斯林的小区。

今日世界的穆斯林,已非昔日可比。大多数地方的穆斯林同非穆斯林同居一个城市,互为邻舍,抬头不见,低头见,在一起学习﹑工作﹑购物﹑欢庆节日﹑参政议政。在如今新的形势下,周围已不是单纯的伊斯兰环境,必须学会宽容﹑大度﹑开放﹑热情好客,亲善友好,但又必须坚守自己的信仰原则。真主的意欲使世界变成这个样子,这是定然,故步自封与抱残守缺已没有出路,作茧自缚的结果必是自我毁灭。在此天翻地覆的巨变中,穆斯林享有真主的特赐,守住了伊斯兰信仰精神,诵读一部真经,朝向同一方向礼拜。真主的迹象昭示我们,这个美丽的星球,需要伊斯兰的光辉,这是全体穆斯林的新使命。

曾经有一名欧洲国家的穆斯林新移民,写信向当地的一位大学者询问,是否应当参与非穆斯林的社会活动。这位学者对这个问题

在伊斯兰网站上做了公开的肯定答复,他解释说,我们新来的穆斯林,对欧洲社会欠人家的很多。在穆斯林来到这里之前,欧洲人经历了千百年奋斗,建设了美丽的城市,有效的法制和社会管理,完善的福利制度和城市服务设施,难道我们不应该向人家表示一些热情和友好吗!穆斯林或非穆斯林,都是人类,在同一个地方,必有共同的社会生活,所有的人都希望和平﹑繁荣与发展。《古兰经》说:“有人以祝词祝贺你们的时候,你们当以更好的祝词祝贺他,或以同样的祝词回答他。  真主确是监察万物的。”(4:86)  你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吗!首先要尊重别人。 拿出我们穆斯林的优秀行为来,为社会做表率,是最强有力的宣教,也是最强有力地表白自己,提高社会地位。

在非穆斯林社会中,存在种族歧视和排外思想,例如流行于西方的伊斯兰仇恨情绪,那是他们中的极端份子,在穆斯林社会中也有少数极端份子。极端份子不是正常的人,证明绝大多数人是友好的,通情达理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社会的主流多是好人。《古兰经》说:“未曾为你们的宗教而对你们作战,也未曾把你们从故乡驱逐出境者,真主并不禁止你们怜悯他们,公平待遇他们。真主确是喜爱公平者的。他只禁止你们结交曾经为你们的宗教而对你们作战,曾经把你们从故乡驱逐出境,曾经协助别人驱逐你们的人。谁与他们结交,谁是不义者。”(60:8-9)这段真主的启示告诉我们,在对待非穆斯林时,应当区分开好人和坏人,我们的敌人只是一小部份。对待敌人,不必谈什么友好,不必让步,不必结交。  在识别了敌人之后,我们

不难发现,不论在哪里,世界上大多数都是善良的好人,我们应当表示友好,与人为善,互相尊重,和平共存。

先知穆圣的爱妻阿依莎曾经向先知穆圣询问:“真主的使者啊!我的妈妈是一个多神教徒,她要来看我来了,并且希望多逗留几天同我亲近,还给我带来了礼物。我能不能向她表示问候!是否可以款待她!”先知穆圣回答说:“应当问候你的母亲,并且好好款待她。”《布哈里圣训集》不仅对待非穆斯林的亲友,应当彬彬有礼,热情款待,而且对待非亲属,如街坊邻居﹑同事﹑同学﹑合作伙伴,都应以“优美的姿态和语言对待别人”(《艾哈迈德圣训集》 《提尔密济圣训集》),证明伊斯兰是人类的高度文明。   如前所述,在非伊斯兰的节日期间,“应当用更好的祝词祝贺他,或以同样的祝词回答他。”

穆斯林对待一切人的言行,都是内心里伊玛尼的表现,因为伊玛尼是优美的,表现必然优美,使人们从表现上看到伊玛尼优美的实质和内涵。先知穆圣说:“以伊玛尼判断最完美的信士,是在行为上表现最优美的人。”《提尔密济圣训集》《阿布〃达伍德圣训集》    先知穆圣说:“确实,我被派遣而来,是向人们表现最优美的行为。”《布哈里圣训集》

每个穆斯林都有宣教的使命,替圣传道,假如我们把伊斯兰信仰的真理说得很明白,只有使别人看到你的高尚行为,才会令人心服口服,彻底敬服,成为完全接受伊斯兰信仰的新穆斯林。假设口中宣称伊斯兰是和平的宗教,而态度暴躁﹑行为野蛮﹑语言粗俗,那么,宣教的功效必然事倍功半,或者根本无效。当年在麦加和麦地那,非

穆斯林是大多数,少数伊斯兰精英在先知穆圣亲自教诲和指导下,面对全社会,以耐心﹑坚忍﹑宽容﹑仁慈的精神,在阿拉伯半岛征服了人心,快速地获得全面胜利。

例如正值现在是西方社会的圣诞节期间,如今的欧美国家的人民对基督教信仰已十分淡漠,许多历史学家和宗教家都写文章证实,“圣诞节”是历史上罗马帝国伪造的节日。先知尔撒(耶稣基督)根本就不是生出生在12月25日,也不是那一年,而且圣诞节中的大多数节日礼仪都与耶酥无关,古代欧洲政权借用基督教实现政治目的,现代的西方人只不过借机会放假和热闹一番。其它民族的许多节日也都如同圣诞节,早已失去了宗教意义和性质,例如印度人的光明节和中国人的春节。他们已经舍弃了节日的宗教性,我们穆斯林又何必去计较,没有必要坚持说,那是你们的宗教。

早在前苏联时期,俄罗斯和许多东欧国家宣传无神论,但他们保留“圣诞节”,政府说,那只是民族的节日而已,与宗教无关。如今大多数西方国家,在圣诞节的名称也在退化中,大多数政府机关和大公司发每年照例发出的贺卡已取消“圣诞”字样,改为“节日快乐”,例如美国和英国。假如美国的清真寺,或者法国的伊斯兰学者,收到非穆斯林朋友或机关寄来的节日礼物或贺卡,不对发信人表示回敬,是十分不礼貌的行为,只不过是人之常情的社交而已。西方人讲究实用性,每年一次贺卡,表示朋友关系还在,或者公司与客户保持联系,仅此而已,何必拒绝。如果一位清真寺伊玛目,在收到基督教堂的贺卡后,也回以贺卡或贺信,回信中不画十字架,也没有耶酥诞

生图,只是社会通情达理的祝贺和贺词,这有什么不好,并不伤害个人的伊玛尼信仰。想当年,先知穆圣在麦地那时期,受到周围国家的尊敬和恭维,他曾收到过许多礼物,如埃及国王和阿比西尼亚国王,他对他们的献礼和祝贺都特派了使臣去答谢。

生活在非穆斯林国家的穆斯林兄弟姐妹们,那里有千百年古老的传统和习惯,应当对当地人表示友好,尊重他的习俗,如公共节日或家庭纪念,同时也向他们展现伊斯兰的高尚文明和道德精神,穆斯林在民族文化交流中,成为奉献者。穆斯林社会有两大节日,开斋节和宰牲节,有敬畏真主的隆重礼仪,对外并不保密,欢迎其它信仰的朋友们参加我们的活动,对伊斯兰加深了解。 穆斯林对当地的各种民族节日,或政治节日也积极参与,如国庆﹑元旦﹑妇女﹑儿童﹑劳工节等各种节日,以及各种民俗灯会﹑家庭团聚﹑庆丰收﹑赞美食﹑传统市场等各种文化活动,并不伤害伊斯兰的信仰精神,促进民间往来,创建和谐社会。

盖头,我的骄傲与自豪

一个国家是否有真正信仰自由﹐就看穆斯林妇女是否许可戴盖头﹐因为盖头是测量民主与自由的尺度。

欧洲国家穆斯林人口暴增﹐妇女们不像在许多伊斯兰国家有守锅台的传统﹐而是享有男女平等的权利﹐她们上学﹑工作﹑参政或经营商贸。  她们坚持出门戴盖头﹐只不过是表示个人信仰的道德观﹐丝毫没有伤害他人的意思﹐但是被西方人理解为对他们文化不满﹐表露反社会情绪。  穆斯林女人身上穿戴的一块简单的布片﹐本来毋须大惊小怪﹐但却变成了不同文明的冲突象征。  英国《先驱报》记者在格拉斯哥采访许多不同阶层和年龄的穆斯林妇女﹐问她们为什么非戴盖头不可﹐内心里是怎么想的。  格拉斯哥是苏格兰历史名城﹐全英国第三大港口﹐是苏格兰穆斯林人口最集中的城市﹐以下是被采访的几个典型。

艾戴特‧卡迪克是一个单身母亲。  她经历了生活的许多折磨之后﹐尝试了各种生活方式﹐曾经在放荡的生活之中醉生梦死﹐最后被伊斯兰所吸引﹐皈信伊斯兰成为穆斯林。  她现在每天坚持学习《古兰经》﹐因此觉得戴盖头是她必须遵循的生活规则。  她说﹕“我已把全部身心奉献给真主﹐没有人逼迫我这样做﹐这是一种最有尊严的活法﹐使我的信仰更加完美。”

塔熹尔与萨米雅是姊妹俩﹐生活在虔诚信仰的穆斯林家庭﹐从小就受家庭伊斯兰教育。 她们最敬佩的人是她们的母亲﹐人品端正

﹐道德高尚﹐任劳任怨﹐一生都戴盖头。  她们愿以敬爱的母亲为楷模﹐出门必须戴盖头。  塔熹尔说﹕“这是家庭传统﹐也是文化﹐我们是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英国)不论别人怎么看待我们﹐我们觉得很自然﹐毫无内心冲突的感觉。”

莉法特‧爱哈塔是一位中年妇女﹐出生在穆斯林家庭﹐曾经欣赏西方的自由生活﹐年轻时候一直不听父母的话﹐认为他们太保守。  但在这个国家居住了几十年﹐到25岁时﹐决定选择“保守”的生活方式﹐自动戴起来盖头来。她说﹕“西方人看待戴盖头的穆斯林妇女﹐是受到约束﹐受到精神压迫。反观西方的女子﹐她们每天花费许多时间﹐用许多钱﹐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活得很累﹐这才是受社会约束﹐精神受压迫。西方女子化装打扮没有满足的时候﹐打扮到了极至﹐还是觉得不完美。  自从我戴上了盖头﹐我从这种压迫下解脱了出来。”

塔希拉‧撒塔尔出生在穆斯林家庭﹐父母对她戴盖头没有强行要求。  她觉得伊斯兰知识太少﹐同穆斯林姊妹们在一起不自在﹐因此业余参加了一个伊斯兰知识学习班。  学习到接近期末时﹐对伊斯兰理解得多了﹐觉得女子戴盖头很有必要。  她说﹐从她家庭得到的教育﹐对任何人都尊重信仰的自由选择﹐“我从来不说﹐不戴盖头的女子﹐不能成为合格的穆斯林。  她们可以我行我素﹐直到自己意识到戴盖头的必要性。  信仰有多种表现方式﹐不戴盖头不能断定信仰不虔诚﹐对于我而言﹐戴盖头是最完美的表现﹐代表了我对伊斯兰的理解。穆斯林女子戴盖头﹐表明了她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她是穆斯

林社会的一个成员。”内心里承认是穆斯林﹐没有必要伪装成不信仰﹐讨好西方人﹐愿与社会同流合污。

艾戴特说﹐男人的眼光看女人﹐先从女人的衣着打扮开始﹐发现一个戴着盖头的姑娘﹐态度立即就不一样﹐“他们知道﹐戴盖头的女孩﹐是不喜欢胡闹的。  这对我太合适了。”她说﹕“我过去找工作的时候﹐千方百计打扮自己﹐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各种样子﹐结果都不好﹐容易被人看穿。  现在﹐我在工作岗位上﹐不希望别人从我的衣着上对我判断。  我就是我﹐凭着我的知识和经验﹐把工作做到了家﹐别人无可挑剔﹐感觉更好了。”

撒米雅是格拉斯哥大学的大学生﹐她说大学生活丰富多采﹐可以任意选择﹐有些活动我不喜欢。  我是戴盖头的女生﹐那些在俱乐部里疯狂的活动没有人邀请我去﹐正中我的本意﹐我可以参加许多其他活动。

根据莉法特的观察﹐西方女子经常闷闷不乐﹐生怕打扮不入时﹐被人嘲笑﹐在社交场中受到冷淡。  她说﹕“我们戴盖头的女士﹐没有这种忧虑﹐而且明确表明我们的信仰和个性﹐身上有防线﹐使好色之徒不存幻想﹐省了我们许多麻烦。 ”

塔希拉说﹕“当我走在大街上﹐偶尔也有人问我﹐为什么把头蒙起来。  我很愿意向他们解释﹐我有信仰。  同时﹐我可以根据我的心情﹐或参加活动的场所﹐改变我盖头的式样和颜色﹐代表了我内心里的美。  我无意向世界表明什么。” 她结婚不久﹐婚前没有进行马拉松式的恋爱﹐是她父母介绍的一位门当户对的穆斯林男士。  相亲

之后﹐她就同意了﹐婚后很幸福。 感谢父母为她选择的好丈夫﹐因为有共同的信仰﹐家庭十分和谐﹐彼此容易理解。

莉法特说﹐戴盖头﹐是向社会宣告自己所属的圈子﹐容易遇到志同道合男朋女友﹐在穆斯林的范围内扩大交际。  她说﹕“戴上盖头﹐是一个特殊的信号﹐可以在千百人群中看到亲切的眼光﹐好像打开了世界的一扇窗子。  我决没有看不起其他女人的意思﹐各行其是﹐互相尊重。  我只是说﹐从戴盖头的经验﹐有新的体会﹐同大家交流。  我确是感觉到﹐人是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成熟﹐对生命的意义有所新的发现﹐有真正得解放的感觉。”

当记者问她们怎样看待伊斯兰国家的妇女﹖她们说﹐各国有自己历史形成的国情﹐在许多地方根据当地的社会传统﹐女子都戴盖头﹐如沙特阿拉伯和伊朗﹐成为社会规范﹐并没有谁压迫她们。  这只是文化现象﹐不是宗教或政治。  在大部份伊斯兰国家﹐历来都是自我选择﹐就像在英国一样﹐是否愿意出门戴盖头﹐完全是个人自由。  这样更好﹐代表穆斯林妇女对生活的理解和心愿。  其实﹐戴盖头是强迫不成的﹐父母也好﹑丈夫也好﹑政府也罢﹐都不可能完全采用强迫所手段迫使穆斯林女子戴盖头。  西方人主观认为﹐凡是戴盖头的穆斯林女子都是受到精神压迫﹐这是对文明心理的无知表现。

我在格拉斯哥穆斯林女子之中到处采访﹐希望写一篇专题报道。  这里的穆斯林女子﹐没有一个人哭诉“万恶的旧社会”﹐不论是否戴盖头或不戴盖头﹐都不是因为压力﹐而是自愿选择。  戴盖头的女子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多﹐代表了穆斯林社会不可阻挡的历史潮

流﹐她们愿意这样进入新的世纪。

五件事情

穆圣(祈主赐福之)说: 众迁士啊!我向真主求助使你们避开五件事情,

其一:一个民族如果明知故反的放荡作恶,他们必定会遭到他们前辈所没经历过的杀戮和痛苦。

其二:一个民族如果称量不公,他们必定会遭受严历的饥荒和遭遇暴君的苦难。

其三:一个民族如果不交纳天课,天不降雨水。如果不是牲畜的话,一丝雨也不会下。

其四:一个民族如果不履行盟约,真主一定使他们受制于敌人,财富被掠夺。

其五:一个民族的领袖如果不以真主所降天经为政,真主一定使灾难降临他们。

回族的饮茶习俗

回族由于大分散、小集中在全国各地,因而形成了不同的饮茶习俗,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罐罐茶:流行于北方部分回民聚居区。茶罐系粗砂黑釉陶烧制或白铁皮卷成。高三四寸,直径约寸半,且底粗口细。饮茶时,先在茶罐里放入砖茶或陕青茶,然后倒上凉水放到火炉上熬,待滚过三沸后,将茶滗到小杯中,喝完再加水熬。这种茶水色如咖啡,其味涩苦。但因“罐罐茶”能解渴,使人兴奋,边喝边聊天,使人感到悠闲自得。

烤茶:流传在云南等回民聚居区。回民饮烤茶,先将茶叶放到茶罐里,然后臵在火炉上将茶叶烤黄,再用茶壶沏上滚开水喝。

擂茶:流传在我国湖南常州等回民聚居区。擂茶是用芝麻、黄豆、茶叶、绿豆等混合制作。回民饮“擂茶”时,桌子上一般要摆上几十盘茶点,并将盘子摆成字形,如“寿”宇等。客人饮茶时,要将原来的字形拆开,自己再摆成一个新字,如“喜”宇等,然后主人劝茶、敬茶,客人才开始饮茶。

奶茶:流行在我国青海等回民聚居区。回民饮奶茶除了在茶罐内加伏茶,还要加盐,待茶熬好后再加奶烧开,并放入花椒等佐料,待客时还要放两粒烧熟或煮熟的大红枣。

麦茶:流行于西北部分地区。过去许多回民因买不起茶叶,不少家庭都喜欢饮麦茶,将麦子炒成半焦,捣碎倒人茶罐中,佐以食

盐盛水熬煮。麦茶熬成后看似琥珀,其味如咖啡。现在饮此茶者已不多见。

盖碗茶

盖碗茶:是西北回族一种独特的饮茶方式。盖碗茶由托盘、茶碗和碗盖三部分组成,故称“三炮台”。盖碗茶配料不一,名目繁多,根据不同的季节选用不同的茶叶。夏天以茉莉花茶为主,冬天以陕青茶为主。有条件的还可用“碧螺春”、“毛峰”、“毛尖”、“龙井”等等。身体不好的人可根据病情选配不同的茶水。如清热泄火可用冰糖窝窝茶;胃寒的人可用红糖砖茶;消食的人可用白糖清茶。需要保健的可常用“八宝茶”,即除了放茶外,还放白糖、红糖、红枣、核桃仁、桂元肉、芝麻、葡萄干、枸杞等。一般回族家庭饮“八宝茶”配料不齐时,多饮“三香茶”(茶叶、冰糖、桂元肉);有的饮“白四品”(陕青茶、白糖、柿饼、红枣);还有的喜欢“红四品”(砖茶、红糖、红枣、果干)和五味茶(绿茶、山楂、芝麻、姜片)等。

回民给客人泡盖碗茶,当着客人的面将碗盖打开,放入茶料,冲水加盖,这样做表示这盅茶是专门为客人泡的。喝盖碗茶时用左手拿起茶碗托盘,右手抓起盖子,轻轻地“刮”几下滗去浮起的茶料,不用嘴去吹。有个说法:一刮甜,二刮香,三刮茶露变清汤。每刮一次后,将茶盖呈倾斜状,一口一口地慢慢吸饮。主人敬茶时,客人一般不要客气,更不能对端上来的茶一口不饮。在喝茶中,如果喝完一盅还想喝,就不要把茶底喝净,要留一点,这样主人会给您继续倒水。

如果已经喝够了,就把茶盅的水全部喝干,用手把碗口捂一下,或从盖碗中捞出一颗大红枣吃到嘴里,表示已经喝够了。

一些懂茶道的回族老人认为雪水、泉水和流动的江河水泡茶最好。居住在黄河两岸的回族群众喜欢用甘甜的黄河水泡茶。居住在山区的回族群众冬天用雪水泡茶,夏天用雨水泡茶。因为雪水、泉水、黄河水杂质少,略带甜味,泡茶不会影响茶叶本身的香味。如果茶香而不清则是一般的茶,香而不甜是苦茶,甜而不活也不能称之为上等茶,只有鲜、爽、活的茶才是最好的茶。

回族在走亲访友、订婚时,还喜欢送茶礼。例如回民订婚时,一般要送砖茶、细茶、桂园、红枣、芝麻、葡萄干等,所以订婚也叫“定茶”。在回族结婚之日,除主人招待外,其他亲戚朋友协助待客叫“喝茶”,同时还有早茶、偏茶、晚茶之分。

同心方言

星宿:星星

烧霞:早霞当日雨,晚霞行千里

白雨:大阵雨

旱拨:旱地大旋风

捷路子:近路

弯路子:绕远路

塘土:路面细浮土

而个:现在

傍亮子:黎明

颇烦:烦,有心事

即溜:健康、好

饶实:确实、幸好

好是:难道(这些话好是你不知道?)

弹嫌:挑剔

相当(这人好是攒劲地尼)

伊斯兰文化对科学的贡献

伊斯兰文化是一种源于伊斯兰教的文化,是在《古兰经》和“圣训”的精神指导与鼓励下,由世界各族穆斯林在中世纪共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它与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希腊——罗马文化并称为世界古代四大文化体系,而且对其它三大文化及世界文明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在世界思想史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伊斯兰文化有两大渊源,第一渊源是《古兰经》。《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基本经典,其主要内容有四大领域:信仰领域、教法领域、道德修养领域和人文科学及自然科学领域,可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人文科学领域主要涉及历史、人物、家庭、社会、哲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学等,自然科学领域主要涉及天文、地理、医学、生物学、植物学、海洋学、山脉学等许多内容。值得一提的是,《古兰经》中有许多经文是鼓励求知和思维的,如:“你应当奉你的造物主的名义而诵读,你当诵读,你的主是至尊的,他曾教人用笔写字,他曾教人所不知道的。”(96:1-5)“他(真主)把智慧赋予他所意欲的人;谁获得了智慧,谁确已获得了许多福分。惟有理智的人,才会觉悟。”(2;269)“有知识者与无知识者一样吗?惟有理智的人能觉悟”(39:9)“安拉的仆民中,只有学者们敬畏他。”(35:

28)在《古兰经》里,仅理智一词就出现49次之多,知识、科学、学问一词竟出现了811次。尤值得令人深思的是,信仰一词也正好出现了811次,足见《古兰经》对理智和科学的重视,甚至把知识上升

到了与信仰同等重要的地位。(见《古兰经中的数字奇迹》阿布杜•兰扎格•努法著,贝鲁特阿拉伯书局发行,1987年第5版,第56页)

伊斯兰文化的第二渊源是“圣训”。“圣训”即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录,是对《古兰经》的诠释、详解和实践。圣训的内容和所论述的问题十分广泛,除先知穆罕默德对《古兰经》的详细注解和教法实践外,也包括他处理和协调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社会所面临的诸如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司法、教育等方面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圣训中有关追求知识的教诲俯拾即是:“求知是每个(男女)穆斯林的天职。”“学习应从摇篮到坟墓。”“智慧是信士的遗失物,无论在哪里发现,都最有资格接受。”无疑,这些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经训对穆斯林追求知识和传播知识具有强大的感召力。

伊斯兰文化以《古兰经》和“圣训”为中心,兼收并蓄人类古文化遗产,熔东西文化为一炉,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而形成一个具有鲜明伊斯兰特色的知识形态的多学科文化体系。它概括为四大领域:1、宗教学(古兰学、经注学、圣训学、认主学、教法学、比较宗教学等)。2、哲学(自然哲学、宗教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等)

3、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学、医学、光学、化学、医药学、物理学等,包括科学试验法)。4、人文科学(历史学、地理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语言学、文学、艺术等)。

独步中古的中世纪伊斯兰文化在宗教学、哲学、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等各个学科领域都曾取得辉煌的成就,因篇幅所限,我们

仅就其在自然科学领域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及其对世界的影响作以简单介绍,以飨读者。

回族节日

回族节日中有三大节日,即尔德节、古尔邦节、茂鲁德节。这三个节日既是回族的民族节日,也是全世界穆斯林的宗教节日。除此之外,还有小的节日和纪念日,如法图麦节、登霄节、阿舒拉节等。这些节日和纪念日都是以希吉来历( 伊斯兰教历)计算的。  希吉来历,以月亮盈亏为准,全年为12个月,单月30天,双月29天,平年354天,闰年355天,30年中共有1个闰年,不臵闰月,与公历每年相差11天,平均每32.6年比公历多出1年。希吉来历分太阴年和太阳年两种,现在回族多用太阴年计算。

尔德节

尔德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士尔”的意译,回族有的称其为“大尔德”,也有称其为“小尔德”。与古尔邦节、茂鲁德节并称为回族的三大节日,并流行在全国十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中,但这十个民族在过节时又有许多本民族的特点和习俗。

尔德节是“莱麦丹月”的最后一天。由于希吉来历是纯阴历,所以尔德节出现在每年的不同时期。

“莱麦丹月”为什么要封斋呢?穆罕默德40岁那年(希吉来历九月),真主把《古兰经》的内容传授给了他。因此,视莱麦丹月为最尊贵、最吉庆、最快乐的月份。为了表示纪念,就在九月封斋一个月。起止日期主要看新月出现的日期而定。

初一的傍晚,太阳落山后,各地的回族有的到清真寺的宣礼塔上,有的到墙头上或房屋顶上,有的站到眼界开阔的地埂和渠坝上,

盯着西方的天空,细心寻找月牙儿,见月牙儿就入斋。如果大多数人都没有看见,有两个以上的人确实看见了,大家也都公认“见新月了”,可以入斋了。如遇到雾气茫茫、黑云翻滚、黄沙弥天等特殊的气候条件,不能目睹新月,可推迟到初二、初三的晚上。现在,绝大多数回族都是按照这个习惯办的。

这一月,回族的生活安排得比往常要好。

参加封斋的人,在东方发白前,要吃饱喝足。如果有的人起得晚了,来不及吃,那就不吃不喝,清封一天。东方发晓后,至太阳落山前,要禁止行房事,断绝一切饮食,无论是在炎热的暑夏,还是在严寒的冬季,不管是口干舌燥,还是饥肠辘辘,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都不准吃一点东西,也不许喝一口水。平时抽烟的人在斋月里也要戒掉,做饭的人或搞饮食业买卖的人,可以品尝,但不能咽到肚子里。

这样封斋的目的,就是让人们体验饥饿和干渴的痛苦,让有钱的人真心救济穷人。通过封斋,回族逐步养成坚忍、刚强、廉洁的美德。

开斋时,若是夏天,有条件的先吃水果,没有条件的喝一碗清水或盖碗茶,而后再吃饭。这主要是斋戒的回民在夏天首先感到的是干渴,而不是饥饿。若在冬天,有的人讲究吃几个枣子后再吃饭。相传穆罕默德开斋时爱吃红枣,所以现在也有这种习惯。

以上这些,只是狭义的斋戒。广义的斋戒是,不仅不吃不喝,

更重要的是要做到清心寡欲,表里一致,对耳、目、身、心都要有所节制。要做到耳不听邪,目不视邪,口不道邪,脑不思邪,身不妄邪。如果只禁饮食,挨饥饿,而两面三刀,恶语中伤,横行霸道,胡作非为,是不符合斋戒真谛的,也是不全面、不完美的。

至斋月二十七,是“盖德尔夜”,也有的叫“坐夜”。

“盖德尔”是阿拉伯语,即“前定”和“高贵”之意。回族群众认为,在这一夜,安拉把全部《古兰经》通过哲卜利勒天使下降给穆罕默德。在这一夜做一件好事,胜过平时一个月所做的事。因此,在这一夜,一般都要做些可口的开斋饭,特意送到清真寺里让大伙儿吃,有的还请一些人到家里吃开斋饭,经济条件较好的还设宴待客。吃完饭,可以到清真寺赞圣、诵经,也可以在家砸一些核桃,炒一些瓜子和花生,或煮一些羊骨头,边吃边聊天。整夜不眠,通宵达旦。

有些地区在这一夜还张灯结彩,互赠礼品,庆贺“盖德尔夜”。   斋月结束,还未举行节日会礼前,回要按照家庭人口多少计算,舍散“费土尔”钱。

封了一个月斋,不交“费士尔”钱,便失去了斋戒的完美性。

斋戒期满,就是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之一——尔德节。

随着社会的发展,回族的开斋节也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全国回族聚居的一些地方,除节日参加聚礼等活动外,还组织各种文娱

活动。如辽宁鞍山市的回族青年,在节日里耍狮子舞,踩高跷;河北沧州地区的回族在节日里表演武术;保定一带的表演摔跤或举行比赛;西北一些青年在节日里摔跤、扳手腕、拧指头、打扑克;城市里一些回族喜欢游公园等等。

回族对伟大祖国的贡献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不同文明的交流不仅是多元文化进步的源泉和动力,而且是产生优秀文化的形式。回族就是在东方文明辉煌的中世纪两大文化——伊斯兰文化和汉文化在中国融合的结晶。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回回民族就与中华民族的政治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大分散,小聚居的回族,生活、耕耘在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上,每当中华民族处于内忧外患之际,她都能更切身地感触到祖国母亲的痛楚,都会义不容辞地挺身而出,用鲜血、生命来捍卫她。“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在回族出生的文化血统中她继承着、实践着中华文化这一优秀的爱国传统。同时,她又用伊斯兰文化的信仰内涵提升、丰富、发展着这一爱国精神,“爱国是伊玛尼(信仰)的一部分”,回族人将爱国视为自己精神信仰的一部分,就像鸟儿依恋着自己的巢一样深爱着自己的祖国,用行动表达着自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爱国心结,为中华民族默默地贡献着优秀的儿女。开拓云南边陲、安邦定国的赛典〃赤詹斯丁,名垂青史、刚正不阿的清官海瑞,开创世界航海新纪元、传播中华文明的航海家郑和,抗击侵略、血洒海疆的左宝贵,誓死卫国、血染正阳门的马福禄,为民请命、为新中国而壮烈牺牲的马骏,抵抗日寇,铁骨英雄马本斋……。曾几何时,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一曲动人心魄的《中国穆斯林抗敌曲》唱响在抗日主战场的中原大地:

“起来吧!中国的穆斯林,捧起我们的古兰,追从我们的至圣,打起正义的大旗,光大卫道的精神,认清我们的敌人——日本。他装

作文五:《爱国人物故事作文指导》900字

习 作 指 导 备 课

习作题目 爱国人物故事 1. 根据搜集的资料,确定习作对象。 习作目标 2. 写的时候要按一定的顺序写。 3. 写清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习作重、 难点 习作准备 重点:写清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 难点:加入一定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 幻灯片,图片 一、激情导入。 习 打开尘封的记忆,重温昔日的往事, 爱国英雄给民族带来光荣, 说起 “爱国“,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那些家喻户晓的爱国英雄。自古以来,爱国 人物的故事不胜枚举,如精忠报国的岳飞,宁死不降的文天祥……他们的 作 事迹,在历史上闪耀着耀眼的光芒。读着他们的故事,常常会让我肃然起 敬,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二、写法指导。 1.你还知道谁的爱国故事? 2.在上节课的语文活动中,我们评出了几名故事大王,今天哪位故事 大王愿意把你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3.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写爱国人物的故事。 过 三、确定作文轮廓。 通过以前的学习你们知道怎样才能把故事写清楚,让别人愿意听呢? 程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体裁 记叙文

四、筛选资料。 1.在语文活动中我们都讲了爱国人物的故事,在讲故事之前我们已经 搜集了资料,接下来我们就根据写故事的需要找到有关这几个方面的内 容,在资料上画一画,读一读,画好的同学读一读看看语句是否通顺,谁 给大家读一读? 2.听了他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五、写法指导。 1.那么怎样能把故事讲得让人愿意听呢?在课堂上我们也学到了一些 方法,谁还记得?(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2.听了刚才说的我们也对自己选择的资料再次整理,可以增加故事中 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描写,让我们的故事变得生动,让别人 愿意听。 3.如果你们搜集的资料中没有这方面的内容,我们也可以增补,把增 补的内容写在增补符号的上面,你的故事别人是否愿意听了呢?先读给同 桌听一听,再读给大家听一听,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 4.写了这个故事,你可能想夸一夸你写的爱国人物,还可能有别的想 法要表达,我们可以写到故事的结尾。 历史不会忘记,立足今天放眼未来,让我们学习先辈的爱国主义精神 和英雄气概,发扬他们的精神,去开拓美好幸福的未来。

作文六:《4个爱国的故事》1900字

《王二小》——抗日英雄

王二小,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 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 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 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钱学森》——回国研制导弹

1955年初冬,刚刚冲破美国当局阻挠回到祖国的钱学森,来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参观。院长陈赓大将问他:“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钱学森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

就这一句话,决定了钱学森从事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生涯。他以其对中国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乃至整个国防高科技事业的奠基性贡献,为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写下了精彩绚丽的篇章。

听了故事后的感受

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故事,我认识到读书不仅为了自己掌握知识,不仅是为了父母,还要为了报答祖国,为了祖国的繁荣而读书。因为没有祖国就没有我们。尽管现在我们的祖国强大了一点,但是要想让外国不欺负我们,就要振兴中华。

我也要像周恩来一样,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掌握好知识,将来使自己成为一名对国家有所作为的人。

听了故事后的感受

小英雄王二小的事迹感动着我,使我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许多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 ,英勇献身换来的。抗日时期,许多的少年先锋队员也参加到抗日战争中,为抗日献出自己年幼且宝贵的生命。比起抗日战争时期的少先队员,我们的生活幸福多了,不愁吃穿,能读书,还能愉快地玩耍。所以,我们更要珍惜现在和平、幸福的时光。

做为一名小学生,我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以后才能报效祖国。

听了故事后的感受

我从钱学森爷爷身上看到了他那种时刻想要为祖国争光,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俗话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爱国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我们也要认真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少年中国说译文

所以说今天的责任,不在别人身上,全在我们少年身上。少年聪明国家就聪明,少年富裕国家就富裕,少年强大国家就强大,少年独立国家就独立,少年自由国家就自由,少年进步国家就进步,少年胜过欧洲,国家就胜过欧洲,少年称雄于世界,国家就称雄于世界。美丽啊我的少年中国,将与天地共存不老!雄壮啊我的中国少年,将与祖国万寿无疆!

爱我中华“知行学堂”教学设计

沁阳市实验小学  任媛媛

教学目标:

通过诵读经典文章,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真正树立起为振兴祖国,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奋发读书的远大理想。 教学准备:

课件,《为中华之崛起》视频,“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歌曲。 教学过程:

导入

知行学堂传文明,传统美德润人生,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诵读经典文章,传承中华美德。

一、诵读经典《少年中国说》

1、过渡语: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挥笔成就经典名篇《少年中国说》,寄托了他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诵读这篇经典之作。

2、齐读《少年中国说节选》。

二、高唱歌曲《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

1过渡语:1957年11月17日,莫斯科大学,伟大领袖毛主席曾对留学生们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2、是啊,少年朝气蓬勃,就像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充满着希望,象征着祖国的未来。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歌唱《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

三、观看视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过渡语:古往今来,无数的有志青年把自己的理想与祖国紧紧联系在一起,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了一件件感人的故事。

2、观看视频。

四、讲故事

1、过渡语:周恩来小小年纪就立下志向,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他的爱国情怀。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热爱祖国的故事吗?

2、请    同学为我们讲述他知道的故事。

五、谈感受

1、刚才我们观看了视频,听了几个爱国小故事,大家一定有许多心里话想说。谁先来说说自己的感受呢?

2、指名发言。

六、诗歌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1、是啊,在无数爱国青年的不屈奋斗下,我们的祖国逐渐走向了繁荣富强,我们的人民也挺起了腰杆,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2、请马欣宇等同学为我们表演诗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七、宣读誓词。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同学们,请起立,和老师一起宣誓——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为了祖国,我们要做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勤奋刻苦,努力学习,立志成材,报效祖国。

作文七:《爱国人士的故事》500字

爱国人士的故事

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詹天佑

詹天佑为国不计名与利: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叹。当时,美国有所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并请他参加仪式。可是,詹天佑正担负着另一条铁路的设计任务,因而毅然谢绝了邀请。他这种为国家不为个人功名的精神,赢得了国内外的称赞。

作文八:《爱国志士的故事(1)》9700字

爱国志士的故事

詹天佑

詹天佑为国不计名与利: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叹。当时,美国有所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并请他参加仪式。可是,詹天佑正担负着另一条铁路的设计任务,因而毅然谢绝了邀请。他这种为国家不为个人功名的精神,赢得了国内外的称赞。

郑成功

郑成功收复台湾:早在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就派兵侵占了我国领土台湾,实行了极端野蛮残酷的统治,台湾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进行斗争。1661年,在东南沿海领导抗清斗争的郑成功,率领战船350多艘,将士25000多人,包围了台湾,经过9个月的激战,荷兰总督被迫签订投降书,带领残兵败将,灰溜溜地滚出台湾。台湾又回到祖国怀抱。

杨靖宇

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华罗庚:

1950年,数学家华罗庚放弃在美国的终身教授职务,奔向祖国。归途中,他写了一封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其中说:“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回国后,华罗庚进行应用数学的研究,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称为“人民的数学家”。

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佟麟阁

1937年7月28日,北平大战开始。北京城外的南苑,佟麟阁所在的第二十九军司令部遭受40余架敌机的轮番轰炸,并有3000人的机械化部队从地面发动猛烈攻击。佟麟阁与132师师长赵登禹誓死坚守阵地,指挥二十九军拼死抗击。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后奉命向大红门转移,途中再遭致日军包围,在组织部队突击时,被机枪射中腿部,头部再受重伤,流血过多,壮烈殉国。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佟麟阁等国民党抗日将领,称赞他们“给了全中国人民以崇高伟大的模范”。1937年7月31日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授佟麟阁为陆军上将。

文天祥

文天祥,(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南宋庐陵(今吉安)人。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国势弱小,北方蒙古族于1271年结束了内部争夺皇位的自相残杀局面,建立了元朝,接着把侵略矛头直指南宋。1273年,丞相伯颜统20万大军攻下襄、樊,以此为突破口,顺江而下,两年不到,便后临南宋首都临安的近郊。蒙古兵所过之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农田荒废,百业凋敝,这是一场空前残暴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南宋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文天祥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英雄。 邓世昌 邓世昌:“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邓世昌

邓世昌(1849-1894) 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1867入马尾船政后学堂驾驶班第一期学习,187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被船政大臣沈葆璋奖以五品军功任命为“琛航”运

船帮带。次年任“海东云”炮舰管带,时值日本派兵侵犯台湾,他奉命巡守澎湖、基隆,获升千总。后调任“振威”炮舰管带,代理“扬武”快船管驾,获荐保守备,加都司衔。

关天培

关天培(1781~1841.2.26),鸦片战争中抗英名将。字仲因,号滋圃。江苏山阳(今淮安)人。1803年(清嘉庆八年)中武秀才,授把总。后累升至参将。1826年(清道光六年),清政府初办漕粮海运,关天培押粮船千余艘平安至天津,旋升副将。次年,擢总兵。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1834年调任广东水师提督。赴任后,踏勘地理形势,将虎门口的沙角、大角炮台改为信炮台;在上横档岛一线,重建南山炮台(改名威远),改建横档、镇远炮台,增建永安、巩固炮台,控制东西水道;在虎门底,改建大虎山炮台

岳飞

岳飞(1103-1141),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少时勤奋好学,并炼就一身好武艺。19岁时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为国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林则徐

林则徐:道光十年(1830年)服丧完毕。从六月到次年七月,林则徐先后任湖北、河南、江宁布政使。“—岁之中,周历三省、所至贪墨吏望风解缓。疆臣重其才,皆折节倾心下之。”他为清朝统治的长远利益,锐意整顿财政,兴修水利,救灾办赈”,“一时贤名满天下。”十月,升任河东河道总督。面对关系到河道民生重大问题,决心“破除情面”,“力振因循”,以求“弊除帑节,工固澜安。”为了治理黄河,亲自顶着寒风,步行几百里,对备用的几千个治水商梁秸进行检查,还将沿河地势,水流情况。绘画张挂,便于了解和治理。林则徐办事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在当时是很了不起.

王二小

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

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周恩来 名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1910年春天,12岁的周恩来进银冈书院读书,一次,校长在课堂上问大家为什么读书时,周恩来慷慨答道:

刘胡兰

毛主席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

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梅兰芳

1941年12月,日本侵占香港的那天,居留在香港的梅兰芳(1894-1961)蓄起唇髭,没过几日,浓黑的小胡子就挂在脸上。年幼的儿子梅绍武很好奇,问:“爸爸,您怎么不刮胡子了?”

梅兰芳回答:“我留了小胡子,日本鬼子还能强迫我演戏吗?”

不久,他回到上海,住在梅花诗屋,闭门谢客,时常在书房里的台灯下作画,年复一年靠卖画和典当度日。上海的几家戏院老板,见他生活日渐窘迫,争先邀他出来演戏,都被婉言谢绝。

有一天,汪伪政府的大头目褚民谊突然闯到梅兰芳家,要他作为团长率领剧团赴南京、长春和东京轮回演出,以庆祝所谓“大东亚战争胜利”一周年。

梅兰芳用手指着自己的唇寇,沉着地说道:“我已经上了年纪,没有吊吊嗓子,早已退出舞台了。”

褚民谊阴险地笑道:“小胡子可以刮掉嘛,嗓子吊吊也会恢复的。哈,哈,哈……。”

笑声未落,只听梅兰芳一阵讥讽的话语:“我听说您一向喜欢玩票,大花脸唱得很不错。我看你作为团长率领剧团去慰问,不是比我更强得多吗?何必非我不可!”褚民谊听到这里,顿时敛住笑,那肥嘟嘟的脸蛋红一阵白一阵,吱唔了两句,狼狈地离开了。

赵一曼

赵一曼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两人深受感动,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

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赵一曼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县(现尚志市)的火车,她知道日军要将她枪毙了,此时,她想起了远在四川的儿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中国人民会永远牢记女民族英雄赵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为赵一曼题写了“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哈尔滨市将她战斗过的一条主街命名为一曼大街。

孙中山

跟许多农家孩子一样,孙中山在童年时就得上山砍柴,年龄稍大一点时,就下田插秧除草,有时还跟他的外祖父出海捕鱼。7岁时进私塾读书,背诵《三字经》、《千字文》等中国古书,同时练习毛笔字。10岁他入陆家祠堂,学四书五经。孙中山勤奋求学,成绩突出。11岁时,他常在屋子门前大榕树下,听太平天国老兵讲述太平军抗清的故事。满清腐败,人民群起反抗的事深植在他小小的心灵中。在乡间,他看到女子被强迫缠足的痛苦,看到奴婢被主人随意毒打的残酷,看到乡人聚赌的沉沦,看到官兵欺压良民的野蛮他感到非常伤心和愤怒。他萌起了要到外面世界看看的念头。1879年,13岁的孙中山随母亲乘轮船到檀香山去找他大哥。他们乘坐的是一艘名“格兰诺克“号的 两千吨级的铁壳英国轮船。在轮船的甲板上望着浩瀚的大海,“始见轮船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 之心,穷天地之想”。自此,孙中山感受到机器的威力和西方科技的发达。

1883年6月,已毕业于夏威夷最高学府的孙中山乘坐轮船回返中国。轮船进入中国海域后,就遇到清朝税吏的勒索,孙中山进一步感受到清朝的腐败 。他回到翠亨村后,看到的还是一个苛捐杂税的的中国。村民保守,私塾教学仍然沿袭旧规,背诵强记, 很少有心智的启

迪。1887年正月,孙中山转入香港西医学院就读,时年21岁。五年后毕业。当时,香港秩序井然,贪赃纳贿的事绝无仅有。又听到英国和欧洲政治优良,这一切都是人努力经营而得 来的成就的。因此只有改变政府,才能改良社会。中国数百年来只有坏政府,没有好政府。因此孙中山决定大学毕业后,抛弃医生生涯,从事医国事业。他说:“由此可知我之革命思想,完全得之于香港也。”1896年9月30日,孙中山由纽约乘船抵达利物浦,10月1日到伦敦,与他的老师康德黎晤面,后被清朝侦探跟踪,再将他挟持致清朝驻伦敦使馆软禁起来。辛得老师康德黎发动舆论力量,才将他拯救出来。这就是有名的“伦敦蒙难记”。孙中山伦敦蒙难的遭遇,获得国际的关注,并成为国际公认的中国革命领导者。为人身安全,孙中山继续在伦敦居留,并在大英博物馆研读政治、外交、法律、军事、矿产和经济等书籍。在伦敦的研究和社会考察,使孙中山的思想和政治主张有了更大的提升,他的三民主义的思想也更趋完整和成熟。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主革命先行者,但他的贡献不仅在中国,也在于全人类,所以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体系,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运动中最关键、最具有突破性的一种指导思想。

邓世昌

1880年李鸿章为建设北洋水师而搜集人才,因邓世昌“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而将其调至北洋属下,先后担任“飞霆”、“镇南”蚊炮船管带。同年冬天北洋在英国定购的“扬威”、“超勇”两艘巡洋舰完工,丁汝昌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舰,邓世昌随往。1881年11月安然抵达大沽口,这是中国海军首次完成北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西太平洋航线,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邓世昌因驾舰有功被清廷授予“勃勇巴图鲁”勇名,并被任命为“扬威”舰管带。

1887年春,邓世昌率队赴英国接收清政府向英、德订造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艘巡洋舰,是年底回国。归途中,邓世昌沿徒安排舰队操演练习。因接舰有功,升副将,获加总兵衔,任“致远”舰管带。1888年,邓世昌以总兵记名简放,并加提督衔。是年10月,北洋海军正式组建成军,邓世昌升至中军中营副将,1891年,李鸿章检阅北洋海军,邓世昌因训练有功,获“葛尔萨巴图鲁”勇名。

1894年9月17日在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

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所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吉鸿昌

吉鸿昌自幼即以岳飞、文天祥等为心目中的英雄,所以在行伍中他待人诚恳,吃苦耐劳,恪守军规,勇敢善战,以致有“吉大胆”之称,他率领的部队则号称“铁军”。到了1930年,也就是吉鸿昌35岁那年,被提拔为国民军第22路军的总指挥。当时正值北伐战争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虎视眈眈,可是国民党借口“攘外必先安内”,拼命剿杀共产党。这时吉鸿昌奉命攻打鄂豫皖苏区,他在前线化装成小炉匠进入苏区,亲眼见到共产党的真实情况,觉得茅塞顿开,并为自己立定了目标:“投错了门路,就拔出腿来!”于是准备率部起义。不料蒋介石得到密报,很快解除了吉鸿昌的兵权,以“考察”的名义将他驱逐到国外。

就在吉鸿昌出国前夕,9·18事变发生,他听到这一消息“发指眦裂”,声泪俱下地说:“国难当头,凡有良心的军人都应该誓死救国!”坚决要求留在国内,与日本帝国主义血战到底。但蒋介石无动于衷,依然逼令他出国。满怀悲愤的吉鸿昌无奈,只好在上海下榻的旅馆墙上,留下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诗句,一明自己的心志。

赤心爱国的吉鸿昌在美国受尽了民族歧视,有人告诉他,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以受到礼遇。吉鸿昌怒不可遏,说:“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此,他特意做了一枚木制胸卡,上面用英文写着:“我是中国人!”而且随时随处佩戴,直面那些看不起中国人的人,用中华民族的自尊向美国的种族歧视挑战。

吉鸿昌在国外到处宣传抗日,一次在记者招待会上有人问他:“日本有飞机大炮,中国凭什

么抗日?”他拍着胸脯愤然回答道:“我们有热血,有四万万人的热血。中国人的愤激已经达到了极点,莫不抱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誓愿牺牲一切,为生存而战!为真理而战!”到了古巴首都哈瓦那,正值那里的华侨集会,纪念孙中山诞辰65周年,他应邀在会上做了慷慨激昂的抗日讲演,听罢许多人热泪盈眶,一位华侨高声说:“吉将军,你快回国,把军队整顿起来吧,我们一定作你的后盾!”吉鸿昌听罢激动地说:“我一定不辜负同胞们的热望,誓死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说罢泪如雨下,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还我河山!”这时,到场的侨胞也放声痛哭,高喊:“牺牲一切,奋斗到底!”

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吉鸿昌闻讯提前回国。船到上海,他见到日本军舰正在攻打吴淞炮台,而国民党的军舰却不还一枪。吉鸿昌在甲板上顿足高呼:“放炮啊!放炮啊!”然后对周围的人说:“看!我们的数百万同胞就在那炮火里!”言迄失声痛哭。到了南京,他再次向蒋介石请缨抗日;可是蒋介石却让他在上海办实业,他愤懑至极,抗议说:“我是军人出身,军人的天职是卫国杀敌,不是发财!”

爱国无门的吉鸿昌只好采取独立行动,潜至湖北发动旧部起义,蒋介石派兵追击。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吉鸿昌进入苏区;后由苏区至上海,再由上海北上天津。不久即与中国共产党在天津的地下组织取得联系,并于1932年11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一名旧军人转变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为实现抗日救国的誓愿,1933年5月吉鸿昌变卖家资,购置武器,联合了爱国军人冯玉祥等,在张家口组织起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发表“外抗暴力,内除国贼”的声明,并一度收复了张家口以北的大片土地,把日伪军队赶出了察哈尔省。其间他即兴作诗说:“有贼无我,有我无贼。非我杀贼,即贼杀我。半壁河山,业经改色。是好男儿,舍身报国!”天津各界抗日联合会得到抗日同盟军胜利的消息,立即派人赴前线慰问。后来,由于蒋介石想方设法破坏抗日同盟军的爱国行动,致使吉鸿昌因弹尽粮绝而失败。

吉鸿昌潜回天津后并不灰心,又在天津组织了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在法租界花园路5号家中的三楼,购置印刷设备,印刷出版宣传抗日的刊物《民族战旗》,后来又改名《华北烽火》、《长城》,继续从事抗日活动。

然而蒋介石并未因此而放松对吉鸿昌的迫害,严令特务机关不惜一切手段除掉吉鸿昌。这时的吉鸿昌处境已十分危险,党的地下组织要他撤离;但吉鸿昌考虑到有许多工作还要在天津继续进行,于是先把家眷转移到英租界的牛津别墅,自己则居住在法租界国民饭店或惠中饭店。1934年11月9日,国民党特务勾结天津法租界当局,在国民饭店刺杀吉鸿昌未遂,乃将他逮捕。先由法国工部局引渡到天津警察局,旋押往河北蔡家花园51军的军法处。审讯时吉鸿昌正气凛然、义正词严地说:“我抗日,是打鬼子、救中国!我作地下工作,是为中国人民求解放!我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想用审讯吓住我,你们想错了!”

几天后,吉鸿昌又被解到北平旃檀寺陆军监狱,蒋介石密令将他就地处决。11月24日军法官到狱中向吉鸿昌宣布判处死刑的命令,吉鸿昌神态自若,他向监刑官索要纸笔,给妻子胡红霞写了一封遗书,安排身后:“红霞吾妻: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人终有死。我死,你也不必过伤悲,因还有儿女得你照应。家中余产,不可分给别人,留存教养子女等用。我笔嘱矣。小儿还是在天津托喻先生照料上学,以成有用之才也。家中继母已托二、三、四弟照应教〔孝〕敬,你不必回家可也……”

行刑前,39岁的吉鸿昌以地作纸,枯枝为笔,写下了一首感天动地的绝命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然后喝令执行官:“给我搬把椅子来!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倒在地上。”他坐定以后,又喝道:“我为抗日而死,一生光明磊落,不能在背后开枪!”执行官问他:“那你打算怎么办?”吉鸿昌厉声说:“在我面前开枪!我吉鸿昌要亲眼看着你们是怎样把我打死的!”然后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抗日胜利万岁!”这样一位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抗日民族英雄,没有死在日本人的枪口之下,而是死在了民族败类手中,引发了我们太多太多的历史哀痛与沉思。

李小龙

李小龙,在60年代时,中国人地位不高,很多演员总是淡化自己的中国人身份,李小龙却以身为中国人为荣,堂堂正正地说自己是中国人,最经典的一句话是电影《精武门》中的“中国人,不是病夫”,带动了香港电影的一片爱国热潮,我们熟悉的《霍元甲》就是那个时代的电影。

钱学森

1949年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徐徐升起时,当时任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钱学森深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他打算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新中国服务。但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所以他历尽艰辛才终于回到祖国怀抱。他这一曲折的斗争过程,表现了钱学森那时对祖国的挚爱之情,是非常感人的。1950年9月中旬,钱学森辞去了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职务,办理了回国手续。他买好了从加拿大飞往香港的飞机票,把行李也交给了搬运公司装运。 然而,就在他打算离开洛杉矶的前两天,忽然收到美国移民及归化局的通知——不准回国!移民局威胁道,如果私自离境,抓住了就要罚款,甚至要坐牢! 又过了几天, 钱学森 被抓进了美国移民及归化局看守所,“罪名”是“参加过主张以武力推翻美国政府的政党”。 钱学森交给搬运公司的行李遭到美国海关及联邦调查局的检查,据说从中“查出”电报密码、武器图纸之类。移民及归化局要“审讯”钱学森,说钱学森是“美国共产党员。”后来又说钱学森在美国念书时认识的几个美国同学之中,有几个是美国共产党员。移民及归化局扬言钱学森“违反美国移民法”,要把钱学森“驱逐出境”。这话说出口没多久,又连忙改口。因为要把钱学森“驱逐出境”,这正是钱学森求之不得的!在看守所,钱学森像罪犯似的,被监禁着。钱学森曾回忆道:“我被拘禁的15天内,体重就下降了30磅。在拘留所里,每天晚上,特务要隔一小时就进来把你喊醒一次,使你得不到休息,精神上陷于极度紧张的状态。”

移民及归化局迫害钱学森引起了美国科学界的公愤。不少美国友好人士出面营救钱学森,为他找辩护律师。他们募集了15000元美金作为保金,才算把钱学森从看守所里保释出来。  1955年6月,钱学森写信给当时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通同志,请求党和政府帮助他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周总理得知后非常重视此事,并指示有关人员在适当时机办理此事。经过努力,1955年10月18日,钱学森一家人终于回到阔别20年的祖国。不久,他便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

作文九:《爱国者的故事》1300字

爱国者的故事——林则徐

清朝的后期,西方的英、法、美等国的殖民主义者和投机商人,纷纷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他们的目的,一是掠夺中国的财富;二是用毒品残害中国人的身体,便於他们侵略.当时,很多正直的官员看透了英国人的险恶目的,坚决主张查禁鸦片。林则徐的态度最坚决。他说:再不禁烟,中国就不会有白银当军饷,就不会有强壮的士兵抵抗侵略了。为了国家的尊严,必须禁烟.皇帝就让他去广州查禁鸦片。林则徐到了广州,命令外国商人把全部鸦片缴出来并保证不再私运鸦片到中国来,否则给予严惩。有些外国商人照办了,可英国商人不肯缴,英国政府的代表义律还策划阴谋,企图顽抗。林则徐当机立断,坚决行使主权,中断与英方的贸易并不再供应食物和水。英国人没办法,只好缴出了鸦片。1839年6月3日这一天,林则徐亲自到虎门海滩,主持销毁害人的毒品鸦片。他以无比的勇气和决心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

传说中的双枪女英雄

她努力镇静自己,思考怎样更好地对付敌人。她看看云梯上的敌人还只爬了一半,上半截梯子还是空的,心想,如果等敌人爬满了梯子再动手,不是可以一次消灭更多的敌人吗?她决定再等一等。站在旁边的贺敏学大概明白了她的意思,向她点了点头,表示赞成她的做法。这更增加了贺子珍的信心。她紧握着枪,在城墙后面严密地监视敌人。

敌人乱喊着,继续往上爬。眼看着他们罪恶的爪子快要爬到城楼顶了,贺子珍猛地喊了一声:“打!”赤卫队员们马上跳起来,有的使劲往外掀云梯,有的举起梭镖直刺刚冒出城墙垛的敌人的脑袋。有几架云梯比较短,离城墙还有一段距离,队员们就搬起石头往下砸,只听得城外一片鬼哭狼嚎声。一架架云梯翻倒了。梯上的敌人被抛在半空中,然后重重地摔到地下,许多人当场摔死,不死的也跌成重伤。敌人第一次攻城失败了。

敌人接着又组织了第二次进攻。他们把云梯重新驾起来,一面向城上打枪掩护,一面向上爬。贺子珍看到离她最近的一架云梯下,站着一个指挥官模样的敌人,手里拿着枪,正逼着敌军往梯上爬。她举起枪。对着这家伙的脑袋开了一枪,敌军官应声倒下了。敌军看到他们的一个头目被打死,一阵慌乱,有人连忙从梯子上退了下来。

正在这时,另一个敌军的小头目跑过来,重新逼迫敌兵往上爬。贺子珍愤怒地举枪瞄准,一扣扳机,这个敌人又倒下了。   当赤卫队员第二次把云梯掀倒时,南乡的农民自卫军点起了土炮,朝敌人密集的地方放。儿童团员也点响了空铁桶里的鞭炮。噼噼啪啪的鞭炮声震耳欲聋,更增添了土炮的声威。一时间,敌人弄不清赤卫队使的是什么武器,阵脚一下子乱了。他们攻城不下,忽然又听到营地方向传来激烈的枪声,猜出是老窝遭到袭击,于是无心再战,赶忙下令分东西两路撤退。

贺子珍一看敌人要溜,立即命令赤卫队员打开城门,冲出城去,踏着敌人丢得满地的死尸,追击敌人。队员们的梭镖全派上

了用场,向逃跑的敌人背后猛扎过去。有的队员同敌人展开了肉搏战,给了敌人很大的杀伤。

溃逃的敌人在半路上又遇到了埋伏的自卫队,被打得溃不成军,丢盔卸甲,狼狈逃窜。

这次战斗,共消灭100多名敌人,缴获了一百多枝枪。   战斗结束后,贺子珍两枪撂倒两个敌人的事迹传开了,而且越传越神,有人说她是“神枪手”、“百发百中”,还有人说她是“双枪女将”。直到五十多年后的今天,永新还流传着不少有关她的种种传说。

作文十:《爱国志士的故事(1)》9700字

爱国志士的故事

詹天佑

詹天佑为国不计名与利: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叹。当时,美国有所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并请他参加仪式。可是,詹天佑正担负着另一条铁路的设计任务,因而毅然谢绝了邀请。他这种为国家不为个人功名的精神,赢得了国内外的称赞。

郑成功

郑成功收复台湾:早在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就派兵侵占了我国领土台湾,实行了极端野蛮残酷的统治,台湾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进行斗争。1661年,在东南沿海领导抗清斗争的郑成功,率领战船350多艘,将士25000多人,包围了台湾,经过9个月的激战,荷兰总督被迫签订投降书,带领残兵败将,灰溜溜地滚出台湾。台湾又回到祖国怀抱。

杨靖宇

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华罗庚:

1950年,数学家华罗庚放弃在美国的终身教授职务,奔向祖国。归途中,他写了一封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其中说:“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回国后,华罗庚进行应用数学的研究,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称为“人民的数学家”。

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佟麟阁

1937年7月28日,北平大战开始。北京城外的南苑,佟麟阁所在的第二十九军司令部遭受40余架敌机的轮番轰炸,并有3000人的机械化部队从地面发动猛烈攻击。佟麟阁与132师师长赵登禹誓死坚守阵地,指挥二十九军拼死抗击。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后奉命向大红门转移,途中再遭致日军包围,在组织部队突击时,被机枪射中腿部,头部再受重伤,流血过多,壮烈殉国。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佟麟阁等国民党抗日将领,称赞他们“给了全中国人民以崇高伟大的模范”。1937年7月31日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授佟麟阁为陆军上将。

文天祥

文天祥,(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南宋庐陵(今吉安)人。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国势弱小,北方蒙古族于1271年结束了内部争夺皇位的自相残杀局面,建立了元朝,接着把侵略矛头直指南宋。1273年,丞相伯颜统20万大军攻下襄、樊,以此为突破口,顺江而下,两年不到,便后临南宋首都临安的近郊。蒙古兵所过之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农田荒废,百业凋敝,这是一场空前残暴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南宋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文天祥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英雄。 邓世昌 邓世昌:“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邓世昌

邓世昌(1849-1894) 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1867入马尾船政后学堂驾驶班第一期学习,187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被船政大臣沈葆璋奖以五品军功任命为“琛航”运

船帮带。次年任“海东云”炮舰管带,时值日本派兵侵犯台湾,他奉命巡守澎湖、基隆,获升千总。后调任“振威”炮舰管带,代理“扬武”快船管驾,获荐保守备,加都司衔。

关天培

关天培(1781~1841.2.26),鸦片战争中抗英名将。字仲因,号滋圃。江苏山阳(今淮安)人。1803年(清嘉庆八年)中武秀才,授把总。后累升至参将。1826年(清道光六年),清政府初办漕粮海运,关天培押粮船千余艘平安至天津,旋升副将。次年,擢总兵。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1834年调任广东水师提督。赴任后,踏勘地理形势,将虎门口的沙角、大角炮台改为信炮台;在上横档岛一线,重建南山炮台(改名威远),改建横档、镇远炮台,增建永安、巩固炮台,控制东西水道;在虎门底,改建大虎山炮台

岳飞

岳飞(1103-1141),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少时勤奋好学,并炼就一身好武艺。19岁时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为国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林则徐

林则徐:道光十年(1830年)服丧完毕。从六月到次年七月,林则徐先后任湖北、河南、江宁布政使。“—岁之中,周历三省、所至贪墨吏望风解缓。疆臣重其才,皆折节倾心下之。”他为清朝统治的长远利益,锐意整顿财政,兴修水利,救灾办赈”,“一时贤名满天下。”十月,升任河东河道总督。面对关系到河道民生重大问题,决心“破除情面”,“力振因循”,以求“弊除帑节,工固澜安。”为了治理黄河,亲自顶着寒风,步行几百里,对备用的几千个治水商梁秸进行检查,还将沿河地势,水流情况。绘画张挂,便于了解和治理。林则徐办事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在当时是很了不起.

王二小

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

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周恩来 名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1910年春天,12岁的周恩来进银冈书院读书,一次,校长在课堂上问大家为什么读书时,周恩来慷慨答道:

刘胡兰

毛主席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

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梅兰芳

1941年12月,日本侵占香港的那天,居留在香港的梅兰芳(1894-1961)蓄起唇髭,没过几日,浓黑的小胡子就挂在脸上。年幼的儿子梅绍武很好奇,问:“爸爸,您怎么不刮胡子了?”

梅兰芳回答:“我留了小胡子,日本鬼子还能强迫我演戏吗?”

不久,他回到上海,住在梅花诗屋,闭门谢客,时常在书房里的台灯下作画,年复一年靠卖画和典当度日。上海的几家戏院老板,见他生活日渐窘迫,争先邀他出来演戏,都被婉言谢绝。

有一天,汪伪政府的大头目褚民谊突然闯到梅兰芳家,要他作为团长率领剧团赴南京、长春和东京轮回演出,以庆祝所谓“大东亚战争胜利”一周年。

梅兰芳用手指着自己的唇寇,沉着地说道:“我已经上了年纪,没有吊吊嗓子,早已退出舞台了。”

褚民谊阴险地笑道:“小胡子可以刮掉嘛,嗓子吊吊也会恢复的。哈,哈,哈……。”

笑声未落,只听梅兰芳一阵讥讽的话语:“我听说您一向喜欢玩票,大花脸唱得很不错。我看你作为团长率领剧团去慰问,不是比我更强得多吗?何必非我不可!”褚民谊听到这里,顿时敛住笑,那肥嘟嘟的脸蛋红一阵白一阵,吱唔了两句,狼狈地离开了。

赵一曼

赵一曼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两人深受感动,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

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赵一曼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县(现尚志市)的火车,她知道日军要将她枪毙了,此时,她想起了远在四川的儿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中国人民会永远牢记女民族英雄赵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为赵一曼题写了“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哈尔滨市将她战斗过的一条主街命名为一曼大街。

孙中山

跟许多农家孩子一样,孙中山在童年时就得上山砍柴,年龄稍大一点时,就下田插秧除草,有时还跟他的外祖父出海捕鱼。7岁时进私塾读书,背诵《三字经》、《千字文》等中国古书,同时练习毛笔字。10岁他入陆家祠堂,学四书五经。孙中山勤奋求学,成绩突出。11岁时,他常在屋子门前大榕树下,听太平天国老兵讲述太平军抗清的故事。满清腐败,人民群起反抗的事深植在他小小的心灵中。在乡间,他看到女子被强迫缠足的痛苦,看到奴婢被主人随意毒打的残酷,看到乡人聚赌的沉沦,看到官兵欺压良民的野蛮他感到非常伤心和愤怒。他萌起了要到外面世界看看的念头。1879年,13岁的孙中山随母亲乘轮船到檀香山去找他大哥。他们乘坐的是一艘名“格兰诺克“号的 两千吨级的铁壳英国轮船。在轮船的甲板上望着浩瀚的大海,“始见轮船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 之心,穷天地之想”。自此,孙中山感受到机器的威力和西方科技的发达。

1883年6月,已毕业于夏威夷最高学府的孙中山乘坐轮船回返中国。轮船进入中国海域后,就遇到清朝税吏的勒索,孙中山进一步感受到清朝的腐败 。他回到翠亨村后,看到的还是一个苛捐杂税的的中国。村民保守,私塾教学仍然沿袭旧规,背诵强记, 很少有心智的启

迪。1887年正月,孙中山转入香港西医学院就读,时年21岁。五年后毕业。当时,香港秩序井然,贪赃纳贿的事绝无仅有。又听到英国和欧洲政治优良,这一切都是人努力经营而得 来的成就的。因此只有改变政府,才能改良社会。中国数百年来只有坏政府,没有好政府。因此孙中山决定大学毕业后,抛弃医生生涯,从事医国事业。他说:“由此可知我之革命思想,完全得之于香港也。”1896年9月30日,孙中山由纽约乘船抵达利物浦,10月1日到伦敦,与他的老师康德黎晤面,后被清朝侦探跟踪,再将他挟持致清朝驻伦敦使馆软禁起来。辛得老师康德黎发动舆论力量,才将他拯救出来。这就是有名的“伦敦蒙难记”。孙中山伦敦蒙难的遭遇,获得国际的关注,并成为国际公认的中国革命领导者。为人身安全,孙中山继续在伦敦居留,并在大英博物馆研读政治、外交、法律、军事、矿产和经济等书籍。在伦敦的研究和社会考察,使孙中山的思想和政治主张有了更大的提升,他的三民主义的思想也更趋完整和成熟。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主革命先行者,但他的贡献不仅在中国,也在于全人类,所以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体系,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运动中最关键、最具有突破性的一种指导思想。

邓世昌

1880年李鸿章为建设北洋水师而搜集人才,因邓世昌“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而将其调至北洋属下,先后担任“飞霆”、“镇南”蚊炮船管带。同年冬天北洋在英国定购的“扬威”、“超勇”两艘巡洋舰完工,丁汝昌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舰,邓世昌随往。1881年11月安然抵达大沽口,这是中国海军首次完成北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西太平洋航线,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邓世昌因驾舰有功被清廷授予“勃勇巴图鲁”勇名,并被任命为“扬威”舰管带。

1887年春,邓世昌率队赴英国接收清政府向英、德订造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艘巡洋舰,是年底回国。归途中,邓世昌沿徒安排舰队操演练习。因接舰有功,升副将,获加总兵衔,任“致远”舰管带。1888年,邓世昌以总兵记名简放,并加提督衔。是年10月,北洋海军正式组建成军,邓世昌升至中军中营副将,1891年,李鸿章检阅北洋海军,邓世昌因训练有功,获“葛尔萨巴图鲁”勇名。

1894年9月17日在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

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所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吉鸿昌

吉鸿昌自幼即以岳飞、文天祥等为心目中的英雄,所以在行伍中他待人诚恳,吃苦耐劳,恪守军规,勇敢善战,以致有“吉大胆”之称,他率领的部队则号称“铁军”。到了1930年,也就是吉鸿昌35岁那年,被提拔为国民军第22路军的总指挥。当时正值北伐战争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虎视眈眈,可是国民党借口“攘外必先安内”,拼命剿杀共产党。这时吉鸿昌奉命攻打鄂豫皖苏区,他在前线化装成小炉匠进入苏区,亲眼见到共产党的真实情况,觉得茅塞顿开,并为自己立定了目标:“投错了门路,就拔出腿来!”于是准备率部起义。不料蒋介石得到密报,很快解除了吉鸿昌的兵权,以“考察”的名义将他驱逐到国外。

就在吉鸿昌出国前夕,9·18事变发生,他听到这一消息“发指眦裂”,声泪俱下地说:“国难当头,凡有良心的军人都应该誓死救国!”坚决要求留在国内,与日本帝国主义血战到底。但蒋介石无动于衷,依然逼令他出国。满怀悲愤的吉鸿昌无奈,只好在上海下榻的旅馆墙上,留下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诗句,一明自己的心志。

赤心爱国的吉鸿昌在美国受尽了民族歧视,有人告诉他,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以受到礼遇。吉鸿昌怒不可遏,说:“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此,他特意做了一枚木制胸卡,上面用英文写着:“我是中国人!”而且随时随处佩戴,直面那些看不起中国人的人,用中华民族的自尊向美国的种族歧视挑战。

吉鸿昌在国外到处宣传抗日,一次在记者招待会上有人问他:“日本有飞机大炮,中国凭什

么抗日?”他拍着胸脯愤然回答道:“我们有热血,有四万万人的热血。中国人的愤激已经达到了极点,莫不抱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誓愿牺牲一切,为生存而战!为真理而战!”到了古巴首都哈瓦那,正值那里的华侨集会,纪念孙中山诞辰65周年,他应邀在会上做了慷慨激昂的抗日讲演,听罢许多人热泪盈眶,一位华侨高声说:“吉将军,你快回国,把军队整顿起来吧,我们一定作你的后盾!”吉鸿昌听罢激动地说:“我一定不辜负同胞们的热望,誓死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说罢泪如雨下,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还我河山!”这时,到场的侨胞也放声痛哭,高喊:“牺牲一切,奋斗到底!”

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吉鸿昌闻讯提前回国。船到上海,他见到日本军舰正在攻打吴淞炮台,而国民党的军舰却不还一枪。吉鸿昌在甲板上顿足高呼:“放炮啊!放炮啊!”然后对周围的人说:“看!我们的数百万同胞就在那炮火里!”言迄失声痛哭。到了南京,他再次向蒋介石请缨抗日;可是蒋介石却让他在上海办实业,他愤懑至极,抗议说:“我是军人出身,军人的天职是卫国杀敌,不是发财!”

爱国无门的吉鸿昌只好采取独立行动,潜至湖北发动旧部起义,蒋介石派兵追击。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吉鸿昌进入苏区;后由苏区至上海,再由上海北上天津。不久即与中国共产党在天津的地下组织取得联系,并于1932年11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一名旧军人转变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为实现抗日救国的誓愿,1933年5月吉鸿昌变卖家资,购置武器,联合了爱国军人冯玉祥等,在张家口组织起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发表“外抗暴力,内除国贼”的声明,并一度收复了张家口以北的大片土地,把日伪军队赶出了察哈尔省。其间他即兴作诗说:“有贼无我,有我无贼。非我杀贼,即贼杀我。半壁河山,业经改色。是好男儿,舍身报国!”天津各界抗日联合会得到抗日同盟军胜利的消息,立即派人赴前线慰问。后来,由于蒋介石想方设法破坏抗日同盟军的爱国行动,致使吉鸿昌因弹尽粮绝而失败。

吉鸿昌潜回天津后并不灰心,又在天津组织了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在法租界花园路5号家中的三楼,购置印刷设备,印刷出版宣传抗日的刊物《民族战旗》,后来又改名《华北烽火》、《长城》,继续从事抗日活动。

然而蒋介石并未因此而放松对吉鸿昌的迫害,严令特务机关不惜一切手段除掉吉鸿昌。这时的吉鸿昌处境已十分危险,党的地下组织要他撤离;但吉鸿昌考虑到有许多工作还要在天津继续进行,于是先把家眷转移到英租界的牛津别墅,自己则居住在法租界国民饭店或惠中饭店。1934年11月9日,国民党特务勾结天津法租界当局,在国民饭店刺杀吉鸿昌未遂,乃将他逮捕。先由法国工部局引渡到天津警察局,旋押往河北蔡家花园51军的军法处。审讯时吉鸿昌正气凛然、义正词严地说:“我抗日,是打鬼子、救中国!我作地下工作,是为中国人民求解放!我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想用审讯吓住我,你们想错了!”

几天后,吉鸿昌又被解到北平旃檀寺陆军监狱,蒋介石密令将他就地处决。11月24日军法官到狱中向吉鸿昌宣布判处死刑的命令,吉鸿昌神态自若,他向监刑官索要纸笔,给妻子胡红霞写了一封遗书,安排身后:“红霞吾妻: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人终有死。我死,你也不必过伤悲,因还有儿女得你照应。家中余产,不可分给别人,留存教养子女等用。我笔嘱矣。小儿还是在天津托喻先生照料上学,以成有用之才也。家中继母已托二、三、四弟照应教〔孝〕敬,你不必回家可也……”

行刑前,39岁的吉鸿昌以地作纸,枯枝为笔,写下了一首感天动地的绝命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然后喝令执行官:“给我搬把椅子来!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倒在地上。”他坐定以后,又喝道:“我为抗日而死,一生光明磊落,不能在背后开枪!”执行官问他:“那你打算怎么办?”吉鸿昌厉声说:“在我面前开枪!我吉鸿昌要亲眼看着你们是怎样把我打死的!”然后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抗日胜利万岁!”这样一位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抗日民族英雄,没有死在日本人的枪口之下,而是死在了民族败类手中,引发了我们太多太多的历史哀痛与沉思。

李小龙

李小龙,在60年代时,中国人地位不高,很多演员总是淡化自己的中国人身份,李小龙却以身为中国人为荣,堂堂正正地说自己是中国人,最经典的一句话是电影《精武门》中的“中国人,不是病夫”,带动了香港电影的一片爱国热潮,我们熟悉的《霍元甲》就是那个时代的电影。

钱学森

1949年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徐徐升起时,当时任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钱学森深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他打算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新中国服务。但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所以他历尽艰辛才终于回到祖国怀抱。他这一曲折的斗争过程,表现了钱学森那时对祖国的挚爱之情,是非常感人的。1950年9月中旬,钱学森辞去了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职务,办理了回国手续。他买好了从加拿大飞往香港的飞机票,把行李也交给了搬运公司装运。 然而,就在他打算离开洛杉矶的前两天,忽然收到美国移民及归化局的通知——不准回国!移民局威胁道,如果私自离境,抓住了就要罚款,甚至要坐牢! 又过了几天, 钱学森 被抓进了美国移民及归化局看守所,“罪名”是“参加过主张以武力推翻美国政府的政党”。 钱学森交给搬运公司的行李遭到美国海关及联邦调查局的检查,据说从中“查出”电报密码、武器图纸之类。移民及归化局要“审讯”钱学森,说钱学森是“美国共产党员。”后来又说钱学森在美国念书时认识的几个美国同学之中,有几个是美国共产党员。移民及归化局扬言钱学森“违反美国移民法”,要把钱学森“驱逐出境”。这话说出口没多久,又连忙改口。因为要把钱学森“驱逐出境”,这正是钱学森求之不得的!在看守所,钱学森像罪犯似的,被监禁着。钱学森曾回忆道:“我被拘禁的15天内,体重就下降了30磅。在拘留所里,每天晚上,特务要隔一小时就进来把你喊醒一次,使你得不到休息,精神上陷于极度紧张的状态。”

移民及归化局迫害钱学森引起了美国科学界的公愤。不少美国友好人士出面营救钱学森,为他找辩护律师。他们募集了15000元美金作为保金,才算把钱学森从看守所里保释出来。  1955年6月,钱学森写信给当时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通同志,请求党和政府帮助他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周总理得知后非常重视此事,并指示有关人员在适当时机办理此事。经过努力,1955年10月18日,钱学森一家人终于回到阔别20年的祖国。不久,他便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