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试题综合 > 地理试题 > 【《游天台国清寺》900字】 天台国清寺介绍八十字到一百字

【《游天台国清寺》900字】 天台国清寺介绍八十字到一百字

时间:2019-10-07 09:20:12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游天台国清寺》900字

游天台国清寺

隋塔、隋梅、隋寺,把这些事物联系在一起你会想到什么呢?对了,这就是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特殊地位的天台国清寺。

走入景区,两排参天古树像士兵一样巍然矗立在道路两旁。这些古树都遭受了几百年的风吹雨打,却依然坚强不屈,一直存活至今。左手边有一天清澈见底的小溪,入寺的路就沿着这小溪蜿蜒而上。 越过横跨在这小溪上的一座古石桥,就到了国清寺的门口。左手边的围墙上用毛笔苍劲有力地写着“陏代古刹”四个字,这不禁让人疑惑,不应该是“隋代古刹”吗 ?怎变成了“陏代古刹”?原来,建寺时为了避讳,特意将“隋”字写成“陏”。石桥边还立着一块碑,上书 “一行到此水西流”,这更让人惊讶——中国的水一向是自西向东流的呀!原来当地流传着一个传说:一行是一位得道高僧,法力高强,他来到这里,改变了水的流向,这里从此就变成了一块风水宝地。

进入寺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在茂林修竹环绕下的门神殿。门楣之上用端正的楷体写着“国清寺”三个大字。走过门神殿,就来到了气势最为磅礴的大雄宝殿。大殿的正中央,高大威严的如来佛祖端坐其上,那如来双眼轻轻闭合,面慈目善,手抚佛珠,仿佛正在讲经。大殿两边是神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和两名护法,每一个都金光闪闪。 大雄宝殿的后面是观音殿,站在观音殿前向西南方眺望,可以看到高高矗立在山头上的隋塔。此塔有1400多年的历史,最奇特的是此塔竟然没有塔头。传说是因为建造此塔的五百罗汉得罪了观音菩

萨,菩萨就施展法术将塔头固定在地上,五百罗汉想尽办法也无法将塔头搬上塔去,只好作罢,所以此塔就没有塔顶了。不过我想最大的可能还是年久失修破败了吧。

大殿右侧与方丈楼之间的围墙边,长着一棵树干曲折、相互缠绕的怪树,这个季节甚至连树叶都没见着,似乎已经枯死。你可别小看了它,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隋梅了,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还能抽枝开花,真可算个奇迹了。当地流传着一个故事:文化大革命时,国清寺方丈被关进监狱三年,而这隋梅也三年没开花,当第四年方丈被放出来之后,隋梅又抽枝开花,所以说“万物皆有灵性”。

这一趟游国清寺,我在观赏景色的同时,了解了历史,增长了知识,真是受益匪浅啊。

华维文澜小学五(8)班                                              曹锐

作文二:《天台国清寺寻宗》1200字

我沿着青青石板路,慢慢走着,生怕过重的脚步,踏碎了这里的宁静;也生怕走得太急,错过了细微的风景。

山里的空气很清新,一下车便迎来一种扑面的清爽,或许是这里的参天古木,或许是脚下潺潺的溪流,更或许是我一厢情愿的臆想。我缓缓走着,两边的树木年代已久,亭亭如盖,林间鸟语,更清脆悠远。

将至拐角处,有7座白塔,后面为唐代一行大师的衣冠冢。墓碑上有“一行禅师之塔”6个大字,两侧为一副对联“博览经史编著大衍历,弘开密法注释日经疏”。拐角处是一个黄色墙体的亭子,名为“寒拾亭”。亭角樟树已逾600载,树心早空,但仍枝繁叶茂,凌空延伸的枝叶遮蔽了青石路,阳光透过枝叶间的空隙,星星点点的投射下来,没有了焦灼的狂热,剩下的是星光点点般的暖意。

走过寒拾亭,行近50米,“教观总持”四个大字出现在眼前。向左看,一个10米左右的石拱桥横跨溪涧,连接着对面的寺院。此桥为“丰干桥”,清代所建。从桥下观察,桥底的石块凹凸不平的结合在一起,就像是攒在一起的。

下桥之后,“陏代古刹”的大字在黄色的墙体上分外醒目。此中的“陏”字别有深意:“文革”时,寺庙被改建为工厂,生产蜡烛。1972年中日建交,日本天台宗回天台认祖归宗,国家于1973年重修国清寺。赵朴初题字时,特意舍去“隋”字里面的“工”字,改用“陏”字,以避免勾起天台人伤心的回忆。

进入寺门,随处可见历史痕迹的堆积,缠绕于矮墙上的乱藤悠然伸展,矮墙上的黑瓦斑驳。大殿门口的两个纯汉白玉石狮,是重修国清寺时,周总理派人从北京运去的3件宝物之一,另两件是“万圣无疆鼎”和“释迦牟尼坐像”。

国清寺的“雨花殿”颇有一段传奇。相传天台地区曾流行一种瘟疫,百药无医。张灌顶大师施法降雨,雨水和着当地的花瓣吞服,竟是治瘟的解药。瘟疫消除,人们为纪念天王的恩惠,遂将天王殿更名为雨花殿。雨花殿殿顶的琉璃瓦,金光闪闪,一尘不染,不像两边的庙堂,屋顶交叠的黑瓦间,还有去年残留的黄叶。

古木掩映下的国清寺,已逾1400年历史,它是天台宗的起源地。

天台宗在日本、韩国、东南亚都有广大的信众,天台每年接待的国外天台宗信徒就有几千人次。日本天台宗在国清寺建有“经幢”,钥匙共有两把,一把在国清寺住持大和尚手中,另一把则在日本天台宗宗主手中。经幢的正面有“知恩报恩”四个字,其中第一个“恩”较第二个“恩”略大,意为得中国天台宗恩惠广大,所报的恩只是此“恩”中的一小部分。

在寺中徜徉观赏,常有意外收获。王羲之的“鹅”字碑、古鱼池、隋塔、三贤殿外的古井,让人目不暇接,或许智者大师在此参悟佛法,或许每一处景点都埋藏一段尘封的历史。随处可见的斑驳的青苔,是最好的历史印迹;而那些参天的稀世古木,也像得了寺庙佛法的庇佑,依然繁茂浓密。

进寺庙需要一种虔诚,游览完毕,心灵如被净化。佛法感染树木花草,自然也惠及人心。国清寺坐落的天台山融合了佛性与自然,怪不得李白有诗云:“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

作文三:《浙江天台国清寺导游词》1500字

(来到碑亭)

在这里大家还可以年到隋塔.寺前祥云峰西麓矗立着始建于隋.重修于北宋初期的大塔,残高59.4米,边长4.6米六面九级,都辟有壶门.塔身黄赭色,楼阁式砖木结构,为浙江最高的古塔之一,大塔下面有七座白石砌成的小佛塔,大塔北面有唐一行禅师与中国佛教协会长巨赞法师之塔.

现在请诸位年这祖师碑亭,1982年落成,整个亭子仿明建筑.亭子的匾额”清乳千秋”是赵朴初先生所书的,意思是:天台宗教义好像乳汁一样千秋万代地哺育着天台宗信徒.亭内所竖的三块长方形石碑高3米,宽1.3米.正中是”天台智者大师赞仰颂碑”,长篇诗文赞颂了智者大师于天台山创寺立宗,弘扬佛法的伟大业绩.右边是”行满赠别最澄大师诗碑”,记载了日本传教大师最澄为探求佛学真谛,入唐求学于天台宗十祖道遂法和行满座主,业成加国前行满法师赠诗相别.左边是”最澄大师天台得法灵迹碑”.记述了最澄大师加国后,创立日本佛教天台宗的业迹.三座碑石背面有日本山田惠谛长老1982年5月写的敬白长篇日记,铭记了高祖先德,祈念中日两国永远亲善友好的虔诚心意.

(路经观音殿)

观音殿内供奉的是千手观音菩萨及她的三十二位化身.此殿由美藉华人夏荆山先生等人捐资建造.1988年10月夏荆山等一行60多位美藉华人前来参加此殿的开光典礼并成立了美国洛杉机天台山国清寺护法会.请看,这与碑亭相对峙的是”南无妙法莲华经幢”.高3米,通体绿岩琢成,覆着萦铜瓦,黄铜顶,工艺精致.是天台宗的支派,白莲宗信徒捐赠建造的.该宗创始人白莲僧人曾登上比壑山学习天台宗教十余年,位奉(妙法莲花经).信徒们认为自己的祖庭在天台山国清寺,于是特地寻根来此,并建成这一经幢,以致不忘.经幢前面”知恩报恩”四字,”知恩”大,”报恩”小表示他们所要报的恩是永远都报不尽的.

(进入祖师纪念堂)

这祖师纪念堂于1995年6月17日落成,由韩国天台宗信徒出资建造,采用了明.清两代传统建筑样式.纪念堂内部,奉安着天台宗开山鼻祖智者大师与在韩国正式开立天台教学的高丽义天大觉国师及近代中兴韩国天台宗的中兴祖上月圆觉大师的青铜坐像,还设置了记有三位祖师行状的碑刻,墙壁画着的是两国天台宗道统继承过程表,使观者一目了然.

(路经妙法堂)

妙法堂为僧众进经说法行佛事之处.一层是法堂,是高僧讲解天台宗经藉的地方,上层为藏经阁,内藏大量的中外佛教文物,十分珍贵,如隋代画石,梵文贝叶经,清雍正>等.不过,一般游客无法一饱眼福.     (来到玉佛阁)

玉佛阁陈列着大量的天台宗文物,琳琅满目,是中国佛教文化与中日交往源远流长的见证.在此,大家可以看到天台宗佛教文化在日本的影响和地位.

(进入五百罗汉堂)

这是美籍华人,海外国清寺护法会夏荆山先生等为主出资重建的1997年9月16日落成.关于五百罗汉的由来等一会大家到下方广寺浏览再作介绍.

(路经独笔”鹅”碑厅)

安养堂右方有一块独笔”鹅”字碑,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到天台华顶山灵墟向白云先生学书后写下的.可惜只留下半块.现在我们看到的独笔”鹅”字右半边王羲之的真迹,左半边是天台曹伦先生补写的,但也浑然一体,功力不凡.

(去石梁飞瀑的会堂途中)

各位嘉宾,同属国清寺景区的还有智者塔院和高明寺,因这里景点太多,故不能都去浏览,现在趁乘车的机会,我向诸位作一简单介绍.智者塔院,俗称塔头寺,坐落在佛陇山冈.隋开皇十七年(597),智者大师圆寂于新昌县石城寺,其徒舆葬于此,并建肉身塔,名定”真身塔院”.因智者大师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创始人,影响深远,1963年6月,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名为”知者塔院”.现在修葺一新,正殿三开间,”智者大师肉身塔”用青石制成,连座高约7米,镂刻粗细,2层6面.第一层正面佛龛设智者座像,殿壁列天台宗

作文四:《天台山国清寺介绍》11400字

佛国仙山-天台山,天台山同五台山、九华山、峨嵋山、普陀山一样同属佛教名山,东晋时代的孙绰在这里留下了瑰富壮丽的《游天台山赋》称其为“盖山岳之神秀”,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高吟“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欲往天台去。碧玉连环八面山,山中也有行人路”,明天杰出的旅行家徐霞客曾三游天台山,写下《游天台山记》,并赫然标于《徐霞客游记》篇首。   南国山水天台奇,“天台之奇”素与“黄山之秀”并称,清代学者潘耒将天下诸山与天台山作对比,得出这样的结论“台山能有诸山之美,诸山不能尽台山之奇,故游台山不游诸山可也,游诸山不游台山不可也。”

天台有句俗语“天台山大八景,小八景,无名无胜三十景,究竟共有多少景,数来数去数不清”,那么我们今天要游览的就是大八景之一的国清景区,其代表景区就是国清寺,创建于隋代,至今已有1400年历史,公元589年,隋文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东晋以来270余年南北对峙的局面,这位出生于尼姑庵并由尼姑带大的皇帝便大兴佛法,隋代仅仅存在28年,在这短短的二十八年间浙江天台山诞生了中国佛教第一宗派—天台宗,而国清寺就是“天台宗”的发祥地,日本、韩国、朝鲜“天台宗”的祖庭。

它是由天台宗四祖智者大师提议建造的,智者大师,生于公元538年,公元596年圆寂,是陈隋两帝视为国宝的高僧,公元597年就在智者大师圆寂后的一年,晋王杨广根据他的意愿和设计的图样,命司马王弘在天台山麓和智者大师的高足灌顶、智越等一起建造起来的一所规模宏大的寺院,取名“天台寺”,因久居天台四十的定光禅师结智者大师说过“国家统一以后,有大贵人为你立寺,寺若成,国即清”,据说在国清寺建成后,隋朝出现了开皇盛世,隋炀帝便把天台寺更名为“国清寺”。元世祖时期更名为“国清讲寺”一直沿用至今。

国清寺也是文革期间唯一对外开放的寺院,周总理顶住反动势力毅力开放国清寺,当时主要考虑和日本加强民间交流,因为国清寺是汉化佛教天台宗的祖庭,当然也是日本、韩国、朝鲜佛教天台宗的祖庭,每年会有大量的僧人到这里朝拜。

同时天台被认为是“和合文化”的发祥地,儒、道、释三教在天台得以和谐发展;现在请大家往前看,我们现在可以看到一座巍峨的牌坊,牌坊既不能居家住人、遮风避雨,又不能供佛祭神,祈求福祉,并无什么实用价值,但是,千百年来人天台人民对它钟爱有加,尤全县的牌坊数也数不清,那么我们这个国清景

区的牌坊是为了表达天台人民对佛教天台宗的信仰。牌坊的中间我们可以看见“和以致祥”几个大字,它的意思是“和谐相处可以带来祥瑞”。

国清寺建于597年,到了唐会昌(唐武宗李炎840-846年在位)5年时的灭佛运动即公元845年,敕废国清寺,大中五年(851)年重建;宋朝对佛教采取保存政策,景德二年宋真宗时(1005)年赏金万两重修殿宇,后毁于战火,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修复,建筑极为壮观,与齐州灵岩(山东济南)、润州栖霞(江苏南京)、荆州玉泉(湖北当阳)寺并称“天下四绝”;“文革”初期寺宇文物破坏严重,1973年周总理下令全面修复国清寺,先后建了梅亭、经幢、观音殿等,日本和韩国天台宗信徒还在寺内新建“中日天台宗祖师显彰碑”和 “中韩天台宗祖师纪念堂”。

全寺建筑依山就势缓缓升高,共占地面积7.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8万平方米,周围着五座山峰,分别是北倚八桂峰、东靠灵禽祥云两峰、西依映霞灵芝两峰,五峰环绕,双涧回澜,山环水绕,只在南面有个豁口,为通向天台的通道,使古寺深藏幽古之中,可见寺址的选择是很有一番深意的。

五峰环绕、双涧回澜这个景观给这个寺庙园林增加了许多的神奇色彩,其实这些风水学说其实就是一个地方选址的要素。比如说国清寺南面是个豁口,为通向天台的通道。假设南面也是一座高山的话,那么国清寺就没有充足的光照了。如果西北两个方向没有高山的依靠,那么冬天来自北方的西北奉就会长期直入,这样的话国清寺就会很冷。因此国清寺也形成了一个冬暖夏凉的小气候,是一处适合僧侣静修和生活的风水宝地。

在寺院门前,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七佛塔,是为纪念过去七佛而建,他们分别是“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因为是祭祀过去七佛,所以建在寺院门前。

现在看到的七佛塔是1973年在旧址上重建的,旧佛塔毁于文革初期,历史记载为明朝天顺年间建造,新七佛塔和旧佛塔最大区别在造型上,新塔为实心,而旧塔为镂空。

在七佛塔的上方,我们可以看到“一行禅师墓”。这只是一行的衣冠冢,一行唐代著名高僧,姓张名遂,河北巨鹿人,不仅在佛学方面成一家之言,在天文学方面也做出巨大贡献,制定《太衍历》,世界上最早测出子午线长度,据说一

行在编写《太衍历》过程中,碰到一些计算难题,打听到国清寺的达真法师精通算法,于是不远千里,前来求教,喜欢上这里的山水,便想死后安葬在这里,所以就有了他的墓。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亭子被称为寒拾亭。是为了纪念唐代国清寺的寒山、拾得两位高僧而命名的。寒山、拾得生活在唐朝贞观年间,两个人佛法高妙,诗才横溢,佛门弟子认为他们分别是文殊、文殊、普贤菩萨转世。而且,寒山、拾得二人踪迹怪异,其典型形象总是满面春风,拍掌而笑,民间奉为“和”、“合”二仙。到了清代,雍正皇帝敕封寒山为“和圣”,拾得为“合圣”。所以天台山也成为了中国和合文化的发祥地。大家可以抬头看到寒拾亭的前后亭额上分别题写“五峰胜境”和“万松源处”。

一路走来,很容易发现整个国清景区就像是一座园林,其实在中国的园林体系中除了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之外,还有一处园林那就是寺庙园林,其中桥就是古代园林中必不可少的建筑,在园林中的桥一般采用拱桥、平桥、廊桥、曲桥等类型,这座丰干桥就属于拱桥,它是为了纪念唐代高僧丰干而命名的。这座桥始建于宋代,清乾隆年间重修。桥面鹅卵石铺就,两侧石板护栏,桥头石狮守护,桥两侧苔葛从生。但此桥建造十分牢固,虽历经几百年风暴洪水,至今仍完好无损。桥畔这块石碑也是为了纪念一行到此学习算数而立的。我们现在看到的“一行到此水西流”的碑石,讲述的就是这次访晤。

这一天,国清寺的达真和尚正在寺院中布筹运算,忽然对他的徒弟说:“今日有弟子自远方来求我算法,怎么到现在还没有人通报?”再算了一筹,又说:“门前涧水向西流,第子就到了。于是,达真和尚急忙起身相迎,一行当即跪拜认师。就在这时,只听得“哗啦啦”一声响,寺前本来往南流的涧水竟突然向西改流。达真和尚激动的对弟子们说:“一行千里求算,真诚感天动地,连涧水都为之西流,何愁新历不成。”从此,一行就在达真和尚的指导下,经过二年的刻苦钻研,终于编成了《大衍历》。“一行到此水西流”,成了虚心求教的千古佳话。唐代诗人写诗道:“一行寻师触处游,到天台后始应休。因知算法通天地,溪水寻常尽逆流。

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国清寺的山门,一般来说,寺院山门都是坐北朝南而开,而国清寺的山门却别具一格,寺门东开,不仅避开了寺前开阔地不足的缺

陷,反而平添了几分“步至佛寺不见寺,步至佛寺不见寺,停立门前门何处”的含蓄之美。这就是国清寺在修建之初抓住了控制建筑尺度,掌握合宜体量这一个布局特点。除此之外,有人说国清寺建在“八桂峰”南麓,此峰的风水龙脉刚好通过寺院的中轴线,寺院前方不开门而建照壁,就可锁住风水龙脉,保证国清寺长盛不衰。同时寺门东开也符合“紫气东来”的风水学说。大家可以看到在寺门的正前方有一椭圆形拱墙,正是迎接东方的好运气流滚滚涌进国清寺。还有人说,当年智者大师修持和创建的十二道场,多数在东北方向的天台山中。寺门朝东开可以表示对智者大师的崇敬。

山门客题“国清讲寺”两边的楹联是“古刹著域中,创隋代,盛三唐,宗风远播;名山传海外,依五峰,临双涧,胜迹长新” ,它概括了寺史,环境与影响,国清寺名在这里加上一个“讲”字,讲是指注重研修讲说佛教义理的天台、华严等佛教宗派。因为国清寺是佛教天台宗的一个寺院,所以被称为讲寺。

寺院园林中,寺院是园林中最重要的建筑形式。寺院在佛教中,至始至终是佛教教学与佛教艺术相结合的一个教育机构,就像现在的学校与博物馆结合在一起。这种形式,就是现代所讲的艺术教学。现代人处处讲艺术,佛教在两千多年前就实行艺术教学了。从寺院的组织也能看出它与现代的学校大致相同。“和尚”相当于学校校长,是主持教学政策的人,课程是他制定的,教师是他聘请的,这是和尚的职责。和尚下面有三位帮助他的人,佛家称为纲领执事,分掌三个部门:掌管教务的称“首座”;掌管训导的称“维那”;掌管总务的称“监院”。名称与学校不相同,实际上他们管的事务跟现代学校里面的教务、训导、总务没有两样,可知寺院机构的组织确实是一所学校,是—所非常完整的学校。中国过去称之为“丛林”,“丛林”就是佛教大学。就是佛教大学。我们从佛教的起源,一直到中国佛教的建立,可见它的确是一个教学的体系,这事实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然后才知道我们到底在学什么!什么是丛林呢,我们就从佛教的原来戒律说起,佛教戒律里要求僧众不能自己劳动,要去化缘,化缘是为了结缘,教化人民。下雨的时候就不能出门化缘,为什么呢?后来到了百藏法师的时候,百藏法师就提出了丛林制度,打破了这一制度,也出现了韦驮菩萨法器的不同拿法。这个等下再说。

佛教寺院的体系,佛教寺院的体系,好像学校和博物馆的结合体。好像学校和博物馆的结合体。我们现在是博物馆跟学校分开,它是博物馆跟学校合在一起,这是一种特殊的结构体系。佛教所有的一切艺

术,都具有高度的教学艺术,都具有高度的教学艺术,不能把它看成单纯的艺术品;不能把它看成单纯的艺术品;它含有很深的教育意义,意义,很高的灵性智慧,很高的灵性智慧,这是一般凡夫俗子看不出来、这是一般凡夫俗子看不出来、领会不到的。领会不到的。以佛菩萨的造像而言,有很多人看到佛教这么多的神像,便以为这是低级宗教,是泛神教;人家高级宗教只有一个神———唯一的真神。他不知道、也不了解佛教所供养的诸佛菩萨不是神,是代表法门的。世间有无量无边的事、无量无边的理,用一个形像、一种方法是无法完全表达的,所以用许许多多不同的艺术品来表达。

我们现在我们现在走现在走进这所著名的佛教大学,进这所著名的佛教大学,解开他的解开他的神秘面纱他的神秘面纱。神秘面纱。

走进寺门左方黄墙上有一个警示“四不像”,狮头龙尾马蹄麒麟身,马蹄前脚踩现钞后脚踩元宝,最后也没落得着好下场。告诉我们做人不要有贪念,平淡对待一切。

往前走一条25米长的引道,两旁为高1.7米的黄墙,内植修竹,翠绿欲滴,汉白玉石狮蹲坐于弥勒殿前,两座石狮是1973年重修时从北京运过来的宝物之一,价值连城,殿左前方为雄狮,右前方为母狮,雄狮脚下踩着绣球,是一种权力的象征,体现了中国古代男尊女卑的社会现象。

佛教是佛陀教育,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教育内涵包括了无尽无边的事理,比现代大学里面的课程内容还要多。时间上,时间上,它讲过去、它讲过去、现在、现在、未来;未来;空间上,空间上,它讲我们眼前的生活,它讲我们眼前的生活,一直推演到无尽的世界。一直推演到无尽的世界。所以它是教学、是教育,不是宗教;它是智慧、觉悟宇宙人生的教育。中国孔子的教育,是讲一生一世——从生到死的教育。佛法是三世的教育,讲过去、现在、未来。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我们这座大殿的建筑,殿为五开间,我们从外面看它是二层,里面看是一层,这都是国清寺给大家的第一个教育。从外面看,真俗二谛;从里面看,就告诉我们,真俗不二,万法如一。这个意思就是说:外表是有差别,实质是相同的。

走进大殿内参观,袒胸露腹的弥勒佛笑口迎宾,袒胸露腹的弥勒佛笑口迎宾,弥勒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南天竺人。南天竺人。现在还在兜率天内院中修炼。据佛经上记载再过56亿年7千万年后,弥勒菩萨在印度的华林园的龙华树下得到成佛,到时三度法轮,分批超度众生,接替释迦摩尼的佛位。现在一般寺院供奉弥勒菩萨的原型是中国非常有名的布袋和尚。我国五代时期,在浙江奉化有位和尚名‘契此’,常携布袋,常携布袋,教化群众,很得群众信仰。弥勒真弥勒,分身百千亿,分身百千亿,时时示很得群众信仰。临终时说了一首偈语:‘弥勒真弥勒,

时人,时人,世人自不识。世人自不识。’因此,人们认为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的化身。

将弥勒菩萨供奉在正中,其实,这样的供奉方式,使人一进山门,第一眼就看到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塑的是布袋和尚像,弥勒菩萨塑的是布袋和尚像,看他那笑咪咪的样子,就是告诉我们:要笑脸迎人,不能发脾气;我们再来看一下,他肚皮很大,“大”代表什么都能包容,不与人计较,所以佛陀教育我们我们要平等心、喜悦相,通俗的来说就是:对待任何人、任何事物,心里都欢欢喜喜、平平静静的,不要跟任何人计较。。

在弥勒菩萨的两侧站着两位高大威武的金刚,金刚是金中最刚的意思,比喻牢固、锐利,无坚不摧。很多人习惯把左边这位红脸叫威迹金刚,右边黑脸的叫密迹金刚。其实在佛教中金刚力士本来只有一位,为了符合中国人讲对称的习惯,所以,金刚力士只好一分为二,分化为两个金刚力士,按照佛教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们都被称为密迹金刚。那么两位金刚怎么来教育世人的呢?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他们用凶恶的面目出现,就是告诉大家,“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后来,受《封神演义》的影响,人们通常称他们为哼哈二将。

在弥勒菩萨的身后就是佛教的护法神韦驮菩萨。据说佛祖释迦摩尼佛,涅槃后,天神们准备把他的舍利拿回去建塔供养的时候,罗刹鬼乘天神们不注意就夺走了舍利,韦驮奋起急追,夺回舍利,所以韦陀菩萨被誉为佛教的护法神。

寺庙中韦驮像如果是双手合十将金刚杵搁于肘间,表该寺为十方丛林,接待寺;如以杵拄地,表该寺为非接待寺。云游僧到一个寺院就是看韦陀手中的金刚杵,才决定去留。我们国清寺是天下四大丛林之一,当然是欢迎云游僧来寺院学习佛法,当然也欢迎各位贵宾来国清寺感受千年前佛陀留给我们的教育。

如果仔细观察一下韦陀的脸,发现韦陀的脸像孩子。其实,这也是佛陀给我们的一个教育。面如童子,象征着“赤子之心”,就是告诉大家要爱自己的家乡,爱自己的国家。

继续往前走,其前方为雨花殿,传说国清寺建成后,章安灌顶大师登台讲解《妙法莲华经》,感动上天神灵,天降花雨,故名“雨花殿”, 又被称为天王殿,为什么要供奉四大天王呢,因为佛教把世界依次上升分成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世间一切“有情众生”皆在三界中”轮回”不已,只有达到涅盘境界成佛,才能”跳出三界外,不受轮回之苦。欲界又有六天,称“六欲天”,为天神所居。六欲天的第一重天是四大天王,为四天王及其随从所住所,天王殿因此得名。供奉

持国.增长.广目.多闻四大天王,他们手里分别拿着王琵琶.剑.蛇.伞,威严而神勇.民间代表着“风调雨顺”。

这位手持琵琶的就是东方天王,代表负责任,叫持国天王,持是保持,国是国家。主持一个家庭的事务,我们叫持家;主持一个公司的事务,是总经理、董事长;主持一个国家的事务,是帝王,是总统。那他要求我们怎样去做呢?那就是一定要负责尽职。每一个人在这社会上,都有他一份的职责,能把自己本分的职责尽心尽力做到圆满,这个社会和谐,国家一定富强。东方持国天王手上拿着琵琶,代表做事情不可以操之过急,要知道“中道”,不能过之也不能不及,像弹琴一样,琴弦松了,弹不了,紧了它就断了。儒家讲中庸,佛法讲中道,就是负责尽职,要做得恰到好处,不要太过头了,也不能不及,事情才能圆满。

这位手持宝剑的就是南方增长天王。单单把我们职责之内的事情做得很好还

所以增长天王告诉我们:不够,还要天天求进步。不进则退啊!时代永远在进步,

我们的德行要增长,品德要增长,乃至学问、智慧、才艺、能力都要增长,包括我们的生活水准也要天天提升。你看!佛门不落伍啊!佛门真是讲进步,永远站在时代的前端;他不跟着时代走,是领导时代走啊。南方增长天王,这是代表日新又新,他手上拿的是剑——慧剑(智慧之剑),是“快刀斩乱麻;慧剑断烦恼”的意思。

后面两位天王教给我们实践的方法,身缠顺的就是就是西方广目天王,叫我们多看,手持伞的是北方多闻天王,叫我们多听。这就是中国人讲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成就根本的学问;行万里路,就是参学、考察,到处去看看。看到别人的优点,我们采纳;缺点,我们警惕、改进。我们能够“舍人之短,取人之长”,来建造自己的社会,建造自己的国家,那这个国家就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国家。这叫真正的护法!所以这些塑像供在那儿,是在给我们上课的!你要一看就晓得,并且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朝这理想目标前进!能这样做,则佛教哪里是迷信,哪里是拜偶像呢?西方广目天王,身上缠着一条顺,顺的意思,代表变化!什么是顺?就是没有角,没有鳞片的龙的神兽。人们常说:“神龙见首不见尾。”表示这个世界现实的社会,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是变化无常、变化多端,一定要把它看清楚,才能够从容应付。顺表的就是这个意思。北方多闻天王手上拿一把伞;伞是遮盖。千变万化的世界,种种染污要防止,不要被污染。

所以广学多闻的同时,要保护自己的清净心,要不受染污。要对现实社会能够完全理解,才有智慧、能力,知道应该用什么态度、方法来应付、处理,才能做到尽善尽美(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 继续往前走,我们看到的国清寺的主体建筑,大雄宝殿,这个匾额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学会会长赵朴初所书,不难发现它是竖写的,其他寺院,大雄宝殿四字大都是横写的,唯有我们天台国清寺的大雄宝殿是竖写的,这是因为清代在重修的时候,当时的皇帝御赐恩准的。所以说,这块竖写的殿额,表明了国清寺享受类似于皇宫待遇的高规格寺院。殿前的铜鼎高2.5米,同为北京运送过来的文物,唐樟宋柏,花卉环拱。鼎上雕刻着狮,可以摸一下,俗语讲“摸摸狮子头,万事不发愁;拍拍狮子腚,一年不生病;掰掰狮子牙,钞票大把拿,捋捋狮子尾,一生都不累”。大殿为九开间,面阔30.67米,进深19.71米,高22.65米总面积797平方米,重檐歇山顶.内奉释迦牟尼青铜像,明朝铸,外贴真金.这尊佛像高6.00米重13吨,端坐莲台,慈眉善目,庄重安祥.其前为旃檀佛,旁立迦叶,阿难,奇姿各异的十八罗汉依墙列坐,为宋代楠木雕像,形神兼备。

释迦牟尼佛的名号就给我们上了一次人生哲理课,“释迦”是仁慈的意思,这是教我们对人要仁慈,要以慈悲待人;“牟尼”是清净的意思,寂默就是清净,是对自己的。对人慈悲,对自己要求的是清净!这是释迦牟尼佛代表的,这是我们性德本来具足的。

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本师;所谓的本师,就是根本的教师。他诞生于迦毗罗卫国,他的父亲是国王净饭王,母亲是王后摩诃摩耶,佛经记载佛陀化乘六牙白象,象口含白色莲花,从摩耶夫人的左肋入胎,怀胎十月,根据当时的风俗,摩耶夫人回娘家分娩,途经兰毗尼园,于无忧树下诞下太子悉达多,据记载太子从摩耶夫人右肋出生,生下后走了7步,每走一步带上都会出现一朵莲花。然后,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这时有二条龙在天空盘旋,一条吐温水,一吐条凉水,给他洗浴。

摩耶夫人在太子出生后七天去世,所以乔达摩·悉达多就由姨母摩诃波闍波提夫人养育成人。太子天资聪颖,从小通达五明、四吠陀(古印度传统之思想)。17岁时,娶表妹耶输陀罗为妃,生下儿子罗睺罗。虽然太子的贵族生活优裕而舒适的,但因观察到社会贫富悬殊,四姓阶级的不平等,又有众生之间的弱肉强

食,尤其有感于生老病死的逼迫,人生的无常,于是生起出家求解脱的志愿与悲心。终于在十九岁那年的二月初八,夜出宫门,出家修道。

出家后,太子先到跋伽仙人的苦行林,又来到摩揭陀国的首都王舍城,国王频婆娑王罗会见了他。尔后寻访隐栖于王舍城附近山林的数论派信奉者,修习禅定。然而都未能真正得到解脱。于是他又来到伽阇山苦行林,在尼连禅河边静坐思维,实行苦行。经过6年,形体枯瘦,仍未见道。

后来体会到真正的修行是离开苦乐二边的中道修行,于是舍弃无谓的苦行,走过尼连禅河,接受牧女乳糜之供,恢复了健康后。来到伽耶山菩提树下,以吉祥草敷设金刚座,东向端身正坐,发誓:“我今若不证,无上大菩提,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他在树下静坐49天,克服了内外的种种“魔障”。彻见自己本来面目,止息一切妄想无明,终于在十二月初八日,夜睹明星,正观缘起法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释迦牟尼成道时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指出一切众生皆具佛性。

释迦牟尼佛成无上正等正觉后,为令众生入佛知见,以无量的善巧和方便开始了49年的说法。相传旃檀佛是世界上最早制作的佛像,佛成道以后思报母恩,遂升忉利天为母说法,数月未还,优填王(utrayang,邬陀衍那)思念佛。乃请目犍连主持用旃檀木雕刻了佛像,佛从忉利天复降人间,王率臣民往迎佛,旃檀佛像升空谒佛,佛为之摩顶授记说:我灭度千年后,汝往震旦,广利人天。这个故事出自《增一阿含经》卷28和《报恩经》,是佛教大小乘共认的。3世纪这尊旃檀佛从天竺传入龟兹,4世纪时鸠摩罗什携宋凉州,次后辗转流传长安、江南、汴京、上京、北京等各处享受奉祀,元代程钜夫撰《旃檀佛像记》记载了其详细的流传经过。

这尊木雕旃檀佛像明代曾在圣安寺安供,并依原样复制了一尊铜鎏金旃檀佛像。清代康熙年间木雕旃檀佛移供于弘仁寺,在弘仁寺供奉了235年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弘仁寺与旃檀佛俱毁于兵火。

释迦牟尼佛像旁塑有两位比丘立像,一年老,一中年,这是佛的两位弟子。年老的名‘迦叶尊者’,中年的名‘阿难尊者’。佛涅槃以后迦叶尊者继领徒众,后世称为初祖。迦叶涅槃以后,阿难尊者继领徒众,后世称为二祖。

俗称释迦佛为如来佛。这是错误的,因为如来和佛同是一切佛的通称,并不能说明是某佛。比如称人为先生阁下不能说明是某人一样。“佛”,梵语的意思是智者、觉者。佛是觉悟的人,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他不是神,也不是仙人,他是人间一位具足圆满智慧,真正彻底觉悟的这么样的一个人。我们中国人称“完人”、“至人”。

大殿两侧是十八罗汉,据记载佛在涅槃以前,嘱咐了十六位大阿罗汉,让他们不要涅槃,常住世间为众生培福德,一直等到弥勒佛降生为止。到了五代之后,又增加了2位罗汉,清代乾隆皇帝“钦定”第十七位是降龙罗汉,第十八位是伏虎罗汉。传说济公(南宋高僧)是十七罗汉转世,济公母亲怀胎三年生下济公,在出生时,哭个不停,第十七尊罗汉倒下,当时国清寺主持方丈便来到济公家中,手抚济公的头,说道“不哭,不哭,此乃命运造化”说罢济公立刻停止了哭声,并为济公取其名,所以后人称济公为降龙罗汉转世。

大佛后以天台山和普陀山为背景,雕塑“慈航普渡”,善财童子与女侍立左右,海天佛国,洋洋大观,观音菩萨脚下踩着鳄鱼,鳄鱼经常对百姓起破坏作用,观音菩萨把它踩在脚下代表着为百姓除恶惩奸,守护百姓的安康,造福人家。浮雕两侧为文殊骑象和普贤跨狮塑像。

(梅亭)梅亭)

这里原为伽蓝殿(古称土地堂),1973年改建为梅亭.亭前古梅为国清开山祖师灌顶手植,每年二三月为花期,墙头两侧花团雪白锦簇,香飘数里。旁有同盟会员陈钟祺,画家赖少其所书”隋梅”二字.“文革“初期寺院遭破坏,梅花枝叶干枯,1973年周总理下令重修寺院,经寺僧精心培育,古木回春,清香四溢,繁花累果缀满虬枝.

(碑亭 (碑亭)碑亭)

在这里大家还可以年到隋塔,又名报恩塔,晋王杨广为了报答智者大师帮他授菩萨戒而修建的,寺前祥云峰西麓矗立着.唐会昌五年遭破坏,现在看到的是1129年南宋建炎三年重修的大塔,残高59.4米,边长4.6米,六面九级,都辟有年南宋建炎三年

壶门.塔身黄赭色,楼阁式砖木结构,为浙江最高的古塔之一,,因年久失修外围木结构损失殆尽,现仅存砖砌塔身。我们仔细看,可以发现二层以上塔面外有壶门,

内有佛龛,外壁塔砖上,雕有三尊18厘米高的精美佛像。佛像秀眉善目,宽衣紧带,造型生动,神态逼真。

这座塔很独特,没有塔顶,关于这座塔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隋朝年间的一天晚上,南海观世音路过天台,被天台的美景吸引,想要在天小憩,当时五百罗汉想和观音斗法,所以两方约好在天亮之前为天台人民干一件好事,说罢便开始行动,五百罗汉便在国清附近造塔,但是没有砖块,罗汉们便从灵江入海口的地方沿着灵江运砖过来,他们边运转边把海水往里赶,不料弄错了路,所以又急忙调头,总算到了鱼目山,而观音来到罗汉道场附近的瀑布,把两座山拉到一起,这样就在瀑布的中间形成了一座石梁,这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的石梁飞瀑。观音见罗汉没有完成便学鸡叫,没想到全县的鸡都叫了,罗汉以为天亮没把塔顶安上去,便停了下来,现在这座塔的塔顶还安放在塔顶寺。

(中日天台宗祖师显彰碑亭中日天台宗祖师显彰碑亭)碑亭)

1982年落成,整个亭子仿明建筑.亭子的匾额”清乳千秋”是赵朴初先生所书的,意思是:天台宗教义好像乳汁一样千秋万代地哺育着天台宗信徒.亭内所竖的三块长方形石碑高3米,宽1.3米.正中是”天台智者大师赞仰颂碑”,长篇诗文赞颂了智者大师于天台山创寺立宗,弘扬佛法的伟大业绩.右边是”行满赠别最澄大师诗碑”,记载了日本传教大师最澄为探求佛学真谛,入唐求学于天台宗十祖道遂法和行满座主,业成回国前行满法师赠诗相别.左边是”最澄大师天台得法灵迹碑”.记述了最澄大师回国后,创立日本佛教天台宗的业迹.三座碑石背面有日本山田惠谛长老1982年5月写的敬白长篇日记,铭记了高祖先德,祈念中日两国永远亲善友好的虔诚心意.

(路经观音殿)路经观音殿)

观音殿内供奉的是千手观音菩萨及她的三十二位化身.此殿由美藉华人夏荆山先生等人捐资建造.1988年10月夏荆山等一行60多位美藉华人前来参加此殿的开光典礼并成立了美国洛杉机天台山国清寺护法会.请看,这与碑亭相对峙的是””南无妙法莲华经幢.高3米,通体绿岩琢成,覆着萦铜瓦,黄铜顶,工艺精致.南无妙法莲华经幢”华经幢”

是天台宗的支派,白莲宗信徒捐赠建造的.该宗创始人白莲僧人曾登上比壑山学习天台宗教十余年,位奉(妙法莲花经).信徒们认为自己的祖庭在天台山国清寺,于是特地寻根来此,并建成这一经幢,以致不忘.经幢前面”知恩报恩”四字,”知

恩”大,”报恩”小表示他们所要报的恩是永远都报不尽的.

(中韩天台宗祖师纪念堂中韩天台宗祖师纪念堂)祖师纪念堂)

这祖师纪念堂于1995年6月17日落成,由韩国天台宗信徒出资建造,采用了明.清两代传统建筑样式.纪念堂内部,奉安着天台宗开山鼻祖智者大师与在韩国正式开立天台教学的高丽义天大觉国师及近代中兴韩国天台宗的中兴祖上月圆觉大师的青铜坐像,后还设置了记有三位祖师行状的碑刻,墙壁画着的是两国天台宗道统继承过程表,使观者一目了然.

(三贤殿)三贤殿)

三贤殿供奉的三贤是丰干、寒山、拾得,为唐朝高僧,听他讲佛论道,不觉晚霞布满,千年樟木下晚风乍起,寒山子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该如何处之?拾得笑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这样的禅语中其实包含了人生的许多哲学,而宽容是则是一种很重要的人生哲学。在我们的圈子里或许有很多人说这样就叫懦弱,跟别人好勇斗狠就叫做勇敢。可曾想过那不过是出一时的风头惹一世的恨!何不学会宽容呢?俗话说种善因得善果。反之即是恶性相还!抱一丝宽容是会得到另一片天空的!

(妙法堂)妙法堂)

妙法堂为僧众进经说法行佛事之处.一层是法堂,是高僧讲解天台宗经藉的地方,上层为藏经阁,内藏大量的中外佛教文物,十分珍贵,如隋代画石,梵文贝叶经,清雍正>等.不过,一般游客无法一饱眼福.

(来到玉佛阁)来到玉佛阁)

玉佛阁陈列着大量的天台宗文物,琳琅满目,是中国佛教文化与中日交往源远流长的见证.在此,大家可以看到天台宗佛教文化在日本的影响和地位. (进入五百罗汉堂)进入五百罗汉堂)

这是美籍华人,海外国清寺护法会夏荆山先生等为主出资重建的1997年9月16日落成.关于五百罗汉的由来等一会大家到下方广寺浏览再作介绍 (路经独笔”路经独笔”鹅”碑厅)碑厅)

安养堂右方有一块独笔”鹅”字碑,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到天台华顶山灵墟向白云先生学书后写下的.可惜只留下半块.现在我们看到的独笔”鹅”字右半

边王羲之的真迹,左半边是天台曹伦先生补写的,但也浑然一体,功力不凡.

至此 寺内参观基本结束!寺内参观基本结束!

作文五:《浙江天台国清寺导游词》2800字

(来到碑亭)

在这里大家还可以年到隋塔.寺前祥云峰西麓矗立着始建于隋.重修于北宋初期的大塔,残高59.4米,边长4.6米六面九级,都辟有壶门.塔身黄赭色,楼阁式砖木结构,为浙江最高的古塔之一,大塔下面有七座白石砌成的小佛塔,大塔北面有唐一行禅师与中国佛教协会长巨赞法师之塔.

现在请诸位年这祖师碑亭,1982年落成,整个亭子仿明建筑.亭子的匾额”清乳千秋”是赵朴初先生所书的,意思是:天台宗教义好像乳汁一样千秋万代地哺育着天台宗信徒.亭内所竖的三块长方形石碑高3米,宽1.3米.正中是”天台智者大师赞仰颂碑”,长篇诗文赞颂了智者大师于天台山创寺立宗,弘扬佛法的伟大业绩.右边是”行满赠别最澄大师诗碑”,记载了日本传教大师最澄为探求佛学真谛,入唐求学于天台宗十祖道遂法和行满座主,业成加国前行满法师赠诗相别.左边是”最澄大师天台得法灵迹碑”.记述了最澄大师加国后,创立日本佛教天台宗的业迹.三座碑石背面有日本山田惠谛长老1982年5月写的敬白长篇日记,铭记了高祖先德,祈念中日两国永远亲善友好的虔诚心意.

(路经观音殿)

观音殿内供奉的是千手观音菩萨及她的三十二位化身.此殿由美藉华人夏荆山先生等人捐资建造.1988年10月夏荆山等一行60多位美藉华人前来参加此殿的开光典礼并成立了美国洛杉机天台山国清寺护法会.请看,这与碑亭相对峙的是”南无妙法莲华经幢”.高3米,通体绿岩琢成,覆着萦铜瓦,黄铜顶,工艺精致.是天台宗的支派,白莲宗信徒捐赠建造的.该宗创始人白莲僧人曾登上比壑山学习天台宗教十余年,位奉(妙法莲花经).信徒们认为自己的祖庭在天台山国清寺,于是特地寻根来此,并建成这一经幢,以致不忘.经幢前面”知恩报恩”四字,”知恩”大,”报恩”小表示他们所要报的恩是永远都报不尽的.

(进入祖师纪念堂)

这祖师纪念堂于1995年6月17日落成,由韩国天台宗信徒出资建造,采用了明.清两代传统建筑样式.纪念堂内部,奉安着天台宗开山鼻祖智者大师与在韩国正式开立天台教学的高丽义天大觉国师及近代中兴韩国天台宗的中兴祖上月圆觉大师的青铜坐像,还设置了记有三位祖师行状的碑刻,墙壁画着的是两国天台宗道统继承过程表,使观者一目了然.

(路经妙法堂)

妙法堂为僧众进经说法行佛事之处.一层是法堂,是高僧讲解天台宗经藉的地方,上层为藏经阁,内藏大量的中外佛教文物,十分珍贵,如隋代画石,梵文贝叶经,清雍正>等.不过,一般游客无法一饱眼福.     (来到玉佛阁)

玉佛阁陈列着大量的天台宗文物,琳琅满目,是中国佛教文化与中日交往源远流长的见证.在此,大家可以看到天台宗佛教文化在日本的影响和地位.

(进入五百罗汉堂)

这是美籍华人,海外国清寺护法会夏荆山先生等为主出资重建的1997年9月16日落成.关于五百罗汉的由来等一会大家到下方广寺浏览再作介绍.

(路经独笔”鹅”碑厅)

安养堂右方有一块独笔”鹅”字碑,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到天台华顶山灵墟向白云先生学书后写下的.可惜只留下半块.现在我们看到的独笔”鹅”字右半边王羲之的真迹,左半边是天台曹伦先生补写的,但也浑然一体,功力不凡.

(去石梁飞瀑的会堂途中)

各位嘉宾,同属国清寺景区的还有智者塔院和高明寺,因这里景点太多,故不能都去浏览,现在趁乘车的机会,我向诸位作一简单介绍.智者塔院,俗称塔头寺,坐落在佛陇山冈.隋开皇十七年(597),智者大师圆寂于新昌县石城寺,其徒舆葬于此,并建肉身塔,名定”真身塔院”.因智者大师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创始人,影响深远,1963年6月,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名为”知者塔院”.现在修葺一新,正殿三开间,”智者大师肉身塔”用青石制成,连座高约7米,镂刻粗细,2层6面.第一层正面佛龛设智者座像,殿壁列天台宗

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天台山位于浙江中东部的天台县境内,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闻名于世,是中国佛教天台宗和道教南宗的发祥地,又是活佛济公的故里,1992年被列为浙江省十大旅游胜地,2000年底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首批AAAA级旅游区。

天台山集诸山之美,其最大的特点是古、幽、青、奇。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足迹遍天下,三上天台山,并将《游天台山日记》赫然标于《徐霞客游记》篇首。

天台山的自然景观得天独厚,人文景观悠久灿烂。这里既有汉末高道葛玄炼丹的“仙山”桃溪,碧玉连环的“仙都”琼台,道教“南宗”圣地桐柏,天下第六洞天玉京;又有佛教“五百罗汉道场”石梁方广寺,隋代古刹国清寺,唐代诗僧寒山子隐居地寒石山,宋禅宗“五山十刹”之一万年寺和全国重点寺院高明寺;还有那画不尽的奇石、幽洞、飞瀑、清泉,说不完的古木、名花、珍禽、异兽,因而获得“佛宗道源,山水神秀”的美称。

天台山风景秀丽,名胜古迹众多,根据其地理位置和特色,划分为13个景区,其中以石梁飞瀑、华顶归云、赤城栖霞、琼台夜月等八景最为著名。石梁飞瀑是大自然的一大杰作,丛山苍翠中,一石横空,双涧争流,急流从梁下四十多米高的峭壁上呼啸而下,色如霜雪,势若奔雷,极尽雄伟壮丽之致。华顶是天台山的主峰,四周峰峦层层围裹,状如含苞欲放之荷花,登绝顶东望沧海,云海茫茫,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在此写下千古名篇《天台晓望》。华顶国家森林公园内,古木参天,异花遍地,特别是每年五月,云锦杜鹃盛开,漫山遍野,灿若云霞,成为一道绮丽的风景。赤城山,属丹霞地貌,石色赤赫如火,形若城堡,山上有18个洞穴,为佛道双栖之地。琼台仙谷多飞瀑流泉,峡谷内奇岩怪石遍布,晋孙绰认为是“灵仙之窟宅”。寒岩、明岩,奇洞怪石,触目成赏,“十里铁甲龙”岩嶂雄伟壮观,是唐代诗僧寒山子的隐居地„„

天台山共分为13个景区:国清景区、赤城景区、佛陇景区、石梁──铜壶景区、华顶景区、百丈──琼台景区、桐坑溪──万年寺景区、桃源景区、清溪景区、开岩──紫凝景区、寒山湖景区、明寒岩景区和九遮山景区。各景天然成趣,别具一格,各擅其胜,美不胜收。其中尤以石梁飞瀑、华顶归云等景致为最。

石梁飞瀑是自然界的一大杰作。丛山苍翠中,一石横空,双涧争流,急流从梁下四十多米高的峭壁上呼啸而下,色如霜雪,势若奔雷,极尽雄伟奇丽之致。 华顶是天台山脉的主峰,伫立山顶,四顾峰峦,层层围裹,状如含苞欲放之荷花。峰顶四周常有云涛翻腾,白云苍狗,变幻莫测,置身其中,恍若仙境。华顶现辟为国家森林公园,是浙东南地区著名的夏季避暑胜地。坐落在天台山麓的规模宏大的 国清寺,被认为是天台宗的祖寺。而天台山的胜迹,也主要集中于国清寺附近,称为“国清风景区”。除此之外,天台山还有许多很有魅力的景点,如九遮秀谷,一步一景,移步换形,青山遮不住,毕竟景色秀。又如寒山湖,地处交通要冲,衔接浙东、浙中,西可达金华、兰溪、衢州,东可达宁波、奉化、台州、雁荡。高峡平湖,碧树千山,银波万顷,不亲临不知其幽,不目睹不知其秀。

天台山是人文荟萃之邦。早在汉晋六朝,葛玄、葛洪、陶弘景就来山修道炼丹,昙猷开山坐禅。此后,名僧高道纷纷进山,或开宗立教,或隐居著书,寺院道观遍布。天台山因此有“佛国仙山”的美誉,成为人们神往的游览胜地。

作文六:《游天台山国清寺等》2500字

游天台山国清寺

万丈赤霞萦梦思,一山秀色挂征衣。

堪留双涧栖迟影,试比五峰英挺姿。

追访寒山和拾得。心聆经训解禅诗。

不虞丹桂花先谢,酹酒秋风约后期。

雁荡山中

行将秋暮念行藏,雁荡山中听雁翔。

白露深凝银杏叶,金风贪嚼桂花香。

虫吟泉咏朦胧意,月色林烟妩媚光。

环眺秀峰皆美女,信然伊甸有天堂。

游修武云台山

太行尽处独风姿。更值秋崖欲醉时。

云瀑洪钟惊野鹜,澄潭古韵化清漪。

绿苔满壁斑斓画,红石联篇绝妙诗。

幽岫曾闻子房住,逍遥避世尚今宜。

登永济五老峰

蓦见云峰列万排,陡然石径矗千阶。

众蝉鸣噪深林壑。一碗泉流下断崖。

好汉坡中老杖履,美人倚处旧情怀。

青春到此应重梦,回首螺山雾半埋。

雁北杀虎口怀古

丛林莽莽雾霏霏,弓角曾闻猛将威。

商旅万邦嘶马去,帝师千骑舞龙归。

长城风景涵秋色,古堡人家沐晚晖。

望断雁门怀故国,乾坤一揽入新诗。

鹳雀楼

柳 烟

几历沧桑华构宏,金桥玉阙广传名。

危楼揽月星辰逼,飞翼栖霞宇宙撑。

五老苍峰悬黛色,大河倒峡震涛声①。

乘梯眺鹳难寻觅,锦鲤螺虾盼复生。

注:①五老峰是中条山南端主峰,倒峡指黄河禹门口。

解州关帝庙

武庙雄姿镇解州,明清帝室勃封优。

牌坊凤起午门殿,藻井龙蟠八卦楼。

地贯江河昂器宇,天经日月历春秋。

德昭中外风神奕,名振古今英烈道。

华山玉泉院

灵澍五峰泉水淙,雕梁画栋尚雍容。

谁人觉醒陈抟榻,何处丹成吕祖宫。

幽竹傍崖悬斗字,绿荫蔽日曳蓬松。

登山索轿骚人雅,华岳论诗千古雄。

黄河口

张俊华

久凝云汉魄,亘古卧风烟。

龙口三分地,鱼鳍万顷天。

开襟昭日月,吐浪动山川。

相共黄河水,高吟入海篇。

遥系昆仑雪,魂牵渤海缰。

泻洪圆夙梦,放胆向汪洋。

一线烟云渺,千秋情意长。

黄龙辞故里,是处壮翱翔。

春游感赋

送暖春风乐不疲,东堤绿了绿西堤。

鸟声叫起三竿日,桃语笑弯十里蹊。

麦茂浅畦合雨意,蜂忙大野正花期。

踏歌逐梦诗心醉,背月归来香满衣。

满江红・贺盘山建治百年(新声韵)

东 白

浩浩辽川,驰骏马、奔流腾越。经血火,海桑千载,冷风寒月。螃蟹搭桥遗旧话,蒹葭吐絮飞白雪。忆往昔,拓垦几艰辛,情犹烈。赤旗卷,妖鬼灭,鸡唱晓,黎民悦。喜神鸥展翅,水欢鱼跃。稻海扬帆开富路,油城树帜兴宏业。看今朝,大笔写春秋,翻新页。

临江仙・游太平河口风景区

水底游鱼穿柳影,堤边燕掠熏风。林中布谷两三声,索桥通曲径,对岸小舟横。凝望白云舒倦眼。休闲偶得轻松。自然与我自相融,人游诗境里。画意驻心中。

鹧鸪天・咏苇

万顷平滩铺翠茵,潇潇洒洒长成林。凤吹雨打筋尤健,雪裹冰封质更纯。苍郁郁,莽森森,愿招万鸟作芳邻,东君问我家何在?根系茫茫辽水滨。

登黄鹤楼

方明山

九省通衢着旧游,江城香满蓼花秋。

荆门渡远无边月,峡口云收百尺楼。

五岭风烟归眼底,两江潮汛到心头。

仙踪鹤影真耶幻,大好河山入醉眸。

步上桃花山(新声韵)

四顾岗峦聚,来寻万树春。

武陵人未见,步步彩云深。

北极村

柳成栋

村头远望外兴安,黑水无情割半边。

最是伤心流泪处,几人还记旧河山?

碎银断玉闹冰排,接踵摩肩去复来。

赖有天公施妙手,满江都是白莲开。

咏五花山

金风拂过岭千层,山到秋时最有情。

谁令天公飞巨笔,着霜不必费丹青。

密山水库赏荷遇雨

几点残红隐翠青,莲蓬叶露露晶莹。

忽然一阵秋风过,雨打残荷三两声。

长白山环银湖①

树作衣裳水有灵,清泓岳桦两多情。

天教长白藏娇小,一见游人百媚生。

西北之行前夕

尚荣光

平生久矣羡张班,且趁春风度玉关。

飞驾长车穿大漠,一声呼啸上天山。

百年荣辱等尘埃,诗酒江湖亦快哉。

若到西天行乐处,昆仑山是望乡台。

鹧鸪天・春游芙蓉山

宋明烨

四月闲来攀峻峰,花香暗自过桥东。金晖斜照青山里,紫蝶深藏碧草丛。鹰展翼,搏长空,雄心壮志五云中。悠悠踏上芙蓉岭,身在峦冈第几重?

重游生态园

断崖峭壁莽苍苍,古树琼楼白玉墙。

碧水有情留倩影,金风无意掠红装。

偷闲又作秋园度,遣兴犹同春蝶狂。

莫笑游人情自醉,园中花草为谁芳?

海口东海岸秋夜

郑邦利

渔火摇波邈,妲娥点月明。

夜宵鲜美甚,天水煮星星。

岭上观落日

烨烨光华饰万山,层林滴翠鸟声欢。

何愁天暮无佳景,喜看西斜日更圆。

清音阁

凌华光

林密山幽涧水鸣,朱檐碧瓦紫烟腾。

梵音如故千秋唱,不厌其烦乃是僧。

金顶之晨

喜上峨眉万仞山,清风伴我瞰奇观。

人临高处忽生叹,总有幽深望不穿!

过多景楼

丁小玲

鹭鸶照影未成群,斜日长芦白水滨。

江上烟鬟相拱揖,楼中幽梦总缤纷。

英雄岑寂文章少,绿萼消凝春草新。

客与名山俱不偶,百年能过几才人!

不语青山思亦奇,兴来乱发向阳枝。

人家稀处春无价,长日空亭看鹭鸶。

过古西津

山色轩窗里,人家旧竹笆。

街多书带草,亭挂茑萝花。

来客常寻古,尊诗每护纱。

文章斯地贵?一笑对烟霞。

祜也今安在?烟浮三二峰。

楼依秋树老,日落大江红。

万井西风下,环汀清磬中。

塔前迷望眼,何处系舟篷。

新春小聚

王 旭

瑞气罩牛年,人人喜气添。

吟诗邀故友,把酒绘新篇。

盛世关民意,豪情注笔端。

荆枝连骨肉,隔海月同圆。

作文七:《国清寺:天台宗的祖庭》2400字

在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开游节的第十个年头,我重读《徐霞客游记》,其书的首篇《游天台山日记》,顿时让我心生向往,趁端午节放假,便立刻前往被徐霞客誉为“佛国仙山”的天台山。   “佛宗道源,山水神秀”的天台山在浙东,山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国清讲寺。   据史料记载,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后,这位由尼姑抚养长大的皇帝便大兴佛法,国清寺就是由被陈、隋两帝视为国宝的智者大师提议建造的。公元598年,隋炀帝杨广根据智者大师的遗愿和设计图样,在天台山麓建起了这座规模宏大的寺院,公元605年杨广赐额“国清寺”,取义“寺若成,国则清”,元世祖时期更名为“国清讲寺”,并一直沿用至今,虽然隋代仅仅存在了28年,却在天台山诞生了中国佛教第一宗派――天台宗。   至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的国清寺,在“文革”期间也是全国唯一对外开放的寺院,原因是国清寺是汉化佛教天台宗的祖庭,也是日本、韩国、朝鲜佛教天台宗的祖庭,每年都会有众多僧人前来朝拜。   巍峨的牌坊   天台全县的牌坊数不清,国清景区的牌坊中间可以看见“和以致祥”几个大字,意思是和谐相处可以带来祥瑞,表现出天台人民对佛教天台宗的信仰。千百年来,儒、道、释三教在天台得以和谐发展,这里也是被中国学术界公认的“和合文化”的发祥地。   寺前的祥云峰西麓矗立着隋塔,又名“报恩塔”,现存残高59.4米,是浙江最高的古塔之一。   据史料记载,当年晋王杨广为了报答智者大师帮他授菩萨戒而修建此塔,塔建成于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10月。后来唐武宗会昌法难时国清寺被毁,隋塔也受到损坏。   如今的隋塔是在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重修的,原塔为楼阁式砖木结构,现仅存砖砌塔身。仔细看,发现二层以上塔面外有壶门,内有佛龛,外壁塔砖上雕有3尊18厘米高的精美佛像,佛像秀眉善目,宽衣紧带,造型生动,神态逼真。   国清寺内的山门前还有一座七佛塔,是为纪念“过去七佛”而建,他们分别是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因为是祭祀过去七佛,所以建在寺院门前。旧七佛塔,为明朝天顺年间建造,也就是1460年左右,毁于“文革”期间,现在的七佛塔为1973年重建,新旧七佛塔最大的区别在于新塔为实心塔,而旧塔为镂空塔。   山门与隋梅   国清寺的山门并不雄伟壮观,反而朴实平易,完全看不出这是我国佛教第一宗派天台宗的发祥地,更看不出这里是日、韩、朝天台宗的祖庭。而它不同于一般寺院之处在于,影壁上的“隋代古刹”是右侧并转九十度朝东开,原因是国清寺前方开阔地很少,寺门东开,不仅弥补了   寺前开阔地不足的缺陷,更平添了几分“步至佛寺不见寺,停立门前门何处”的含蓄之美。   山门额匾题为“国清讲寺”,这又与别的寺庙不同,之所以多了一个“讲”字,估计跟天台宗的讲学传道有关吧。   国清寺内有一株隋梅已有1300多年(国内3株最古老的梅树之一),据说是第一任主持亲手种植的。这株隋梅高10米,树径粗45厘米,冠幅7米,主干已枯,旁边生出多条枝干,攀附在主干上,极像一株千年古藤。隋梅虽已年迈,但每到新春,仍然繁花满树,馨香四溢,至今每年还可结梅子几十斤。僧人们将梅子制成罐头,游客们若能吃到一颗隋梅会觉得无比荣幸。   这株老梅“文革”期间枝叶干枯,此后几年也没再开花,人们原以为它已枯死。1973年,周总理下令重修寺院,梅花竟枯枝长新叶奇迹般地复活,还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   值得一提的是,国清寺的门票只要5元,据说有关单位曾要求国清寺提价,被国清寺的主持断然回绝:“国清寺是神圣的佛堂,不是经商的商场。”这件事令我对国清寺多了几分敬意。   梵呗声走近百姓   说起天台山的宗教音乐,离不开佛教、道教在此的发展足迹。   佛教音乐以天台宗佛教音乐为代表,形式主要为声乐,曲调又分为歌唱型、吟咏型、念诵型三种,配唱的乐器或称法器,有梵鼓、钟、大磬、铛子等,配器的制式、大小各异,用于不同的仪轨场合,另外,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如当地民歌等元素),又形成了部分有本土特点的唱诵经文。   道教音乐以南宗洞经音乐为主要代表,并根据词意,赋于其轻重缓急、高低不同的声腔,形成含蓄沉稳的风格,演唱形式有领唱和齐唱两种,大部分经韵唱诵都有乐器、法器和跟腔伴奏,声势磅礴。   近年来,当地政府成立了民间音乐集成小组,挖掘和整理了天台山佛教可唱诵的经文约95篇,其中赞偈类22篇、朝暮课诵39篇、忏类9篇、瑜伽焰口9篇、水陆法会16篇(含乐器曲牌)。   1990年,文化馆音乐干事杨元秋在作曲家邱铜童的合作下,以国清寺经文音乐《炉香赞》的素材为基础,创作了民乐合奏曲《天台清音》。这是第一首根据天台佛教音乐而创作的器乐合奏曲,后在浙江省第四届音舞节上获得创作演出二等奖。   2003年10月11日,为纪念智者大师诞辰1465周年,一场由天台国清讲寺主办的“礼赞智者”佛教音乐祭在天台举行,这也是佛教音乐第一次从寺院走上舞台,是一次佛教诵经音乐原汁原味的展现。在天台的古刹里回荡了千百年的梵呗声,第一次近距离地走到了百姓中间。   从《天台清音》获得成功开始,作曲家邱铜童就与天台山宗教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还根据国清寺《戒定真香》的诵经旋律,创作了器乐合奏曲《吉祥平安》,并在2002年浙江省广场民间器乐比赛中荣获演出金奖和创作银奖;他根据道教南宗诵经《小赞韵》而创作的器乐合奏曲《和》,在浙江省第四届民乐大赛中夺得桂冠。   2005年,天台山佛教音乐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天台道教南宗洞经音乐被列为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美食   国清寺供应斋饭,5元/人,不限量。不过游客需在上午10点之前购买饭券,因为斋饭堂10点半开饭,且饭后需自己清洗餐具。   交通   可从上海南站坐动车直接前往天台,平均每小时都有一趟火车,全程用时4个多小时,票价在120元左右。

作文八:《天台山国清寺导游词》8200字

国清寺讲解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佛宗道源、山水神秀”的天台山旅游,我是来自台州华顶旅行社的实习导游,我叫许某某,言午许,大家可以叫我小许。在我右手方开车的师傅姓B,B师傅有30多年驾龄了,开车很沉稳,大家可以安心乘坐。

【国清寺概况】国清讲寺位于浙江省天台山南麓,五峰环抱,双涧萦流,古木参天,伽蓝巍峨,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日本和朝鲜半岛佛教天台宗的祖庭,唐代时与齐州的灵岩寺(山东长清),润州的栖霞寺(江苏南京),荆州的玉泉寺(湖北当阳)并称为“天下四绝”。

国清寺创建于隋开皇18年(公元598年)晋王扬广承天台宗实际创始人智者大师遗愿建立。历代经过多次整修,现存建筑系清代重修。1973年政府拨款又作了全面整修。有殿宇十四座,房屋六百多间。主要建筑多依清代宫式营造,分布在五条轴线上。占地面积三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二万多平方米。国清寺是全国重点开放寺院,200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隋塔】大家请跟着我往前走,请大家先看一下前方的这座塔,这座塔被称为“隋塔”,因建于隋朝而得名。也叫做“报恩塔”,这是因为晋王杨广(即后来的隋炀帝)为报答智者大师给他授菩萨戒的师恩而命名的纪念塔。我们现在看到的赭黄色砖砌塔身,六面九级,高59.4米,边长4.6米。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隋塔在南宋重修。关于这座塔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隋朝年间的一天晚上,南海观世音路过天台,被天台的美景吸引,便和五百罗汉斗法要为天台人民做件好事,五百罗汉人多便在国清附近造塔,而观音来到罗汉道场附近的瀑布,看到两条蛟龙打斗,便把它们拉到一起,这样就在瀑布的中间形成了一座石梁,这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的石梁飞瀑。

【七佛塔】请大家往这边走,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是七佛塔,国清寺山门前的七佛塔,是为纪念“过去七佛”而建,他们分别是: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因为是祭祀过去七佛,所以建在寺院门前。

现在大家所看到的七佛塔为1973年在旧址上重建的,它只有30多年的历史。但很少有人会记得这一点,新建的七佛塔旁也没有任何的文字说明。旧七佛塔,毁于文革期间,关于旧佛塔,历书记载为明朝天顺年间建造,也就是1460年左右。新七佛塔与旧七佛塔在造型上最大的区别在于新塔为实心,而旧塔为是镂空。旧七佛塔的塔身正面,也刻有过去七佛塔的佛名,右侧凿有供佛灯的小洞穴,与塔身内部的洞穴相通。旧时信徒们常将经文、纸钱、祈祷文等投入洞内,但多被佛灯的灯火所引燃,以至于烟火把整个塔身都熏黑了。

大家往七佛塔的上方看,我们可以看到“一行禅师墓”。据说这只是一行的衣冠冢,据说一行大师为了测量子午线到天台向当时国清寺的主持学算数时,喜欢上来这里的山水,便想死后安葬在这里,于是便在这边安置了衣冠冢。

【寒拾亭】再往里走,满眼都是古树绿荫,绵延的黄墙掩映在树荫里依稀可见,,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过街式的亭子叫。是为了纪念唐代在国清寺隐修的寒山、拾得两位高僧而命名的,寒拾亭的前后亭额上分别题写“五峰胜境”和“万松源处”。

【教观总持】“教”是指佛教的教理教义。“观”,就是观心观法,是教理教义的修持方法。“总持”是梵语“陀罗尼”的意译,其原意是总持一切无量佛法而不失散。“教观总持”的含义,用现代的语言简单地表述,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丰干桥】是一座石砌的拱桥,长14.4米,净跨10.7米,宽3.4米,是为了纪念唐代高僧丰干和尚而命名的,始建于宋代,清乾隆年间重修。桥面鹅卵石铺就,两侧石板护栏。桥头石狮守护,桥两侧苔葛从生。立桥心方石上踩脚。能感到桥身颤动。但此桥建造十分牢固,虽历几百年风暴洪水,至今仍完好无损。

【五峰环抱、双涧回澜】各位游客,现在请大家抬头观看。国清寺四周围着五座山峰,它们分别是:寺前祥云峰 海拔301米,寺后八桂峰海拔344米,寺东灵禽峰 海拔318米,寺西灵芝峰海拔180米,寺西北映霞峰海拔462米。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被称为天台山八大景之一的“双涧回澜”。所谓双涧,是指发源于灵芝峰黄泥山岗的西涧。两支涧水汇合于寺前的丰干桥畔,向东流入溪。北涧自北山而下,曲折奔流几十里,到国清;而西涧从映霞峰上直湍而下,流程仅二,三公里。因此北涧之水常清澈,西涧之水常浑黄。特别是多雨季节,一清一黄,交相激荡,蔚为壮观。加上拱桥、古木、黄墙、青峦的衬托,就形成了“双涧回澜”一大景色。千百年来,中外游客多在盛夏的多雨季节,到国清寺能观赏到“双涧回澜”。

【一行到此水西流】走过丰干桥,桥畔这块石碑是为了纪念一行到国清寺编写《大衍历》而立的。一行在编写《大衍历》过程中,碰到一些计算难题,打听到国清寺的达真法师精通算法,于是不远千里,前来求师。当一行禅师到国清寺求算法的时候,正值北山下暴雨,造成山洪暴发,滚滚山洪顺着东涧咆吼而下。由于前方河道狭窄,泄洪不及,而西涧方向无雨,水位甚低,于是东涧之水就漫向西涧,造成涧水西流的奇观。“一行到此水西流”,成了虚心求教的千古佳话。

【国清寺照壁、山门】 国清寺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是依据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所画的样式所建的。“国清”两字寓意“国家清明,天下太平”的意思,深受当政者和僧俗百姓的普遍欢迎,所以这个吉祥的“国清”寺名,就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国清”两字寓意“国家清明,天下太平”的意思,深受当政者和僧俗百姓的普遍欢迎。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国清寺的山门。一般来说,寺院山门都是坐北朝南开的,为什么国清寺的山门要别具一格朝东开呢?

第一,从风水的角度讲,国清寺建在“八桂峰”南麓,此峰的风水龙脉刚好通过寺院的中轴线,寺院前方不开门而建照壁,就可锁住风水龙脉,保证国清寺长盛不衰。同时寺门东开也符合“紫气东来”的风水学说。大家可以看到前方的围墙上还专门开了个半圆缺口作为风水通道呢。

第二,从功能上讲,当年智者大师修持和创建的十二道场,多数在东北方向的天台山中。寺门朝东开可以表示对智者大师的崇敬,又能方便国清寺与这些道场僧众的沟通联系。

第三,从地形上来讲,国清寺面对高山临涧而建,前方开阔地甚少。寺门东开,不仅避开了寺前开阔地不足的缺陷,反而平添了几分“步至佛寺不见寺,停立门前门何处”的含蓄之美。

【国清讲寺】我们现在看到在山门的门楣上方悬挂寺额,上书“国清讲寺”四个金色大字。国清寺的寺名在这里加上一个“讲”字,就点出了这个寺院的特色。这个“讲”是讲经说法的“讲”,表示国清寺是以讲经说法,研究教理教义为特色的大寺。

弥勒殿的门前,有一对威武的石狮分立两旁,镇守着这方佛门净土。我们可以看到它造型俊美、活泼可人,由整块汉白玉精雕而成,高2.28米,是清代的珍贵文物。1973年重修国清寺时,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自从北京选送过来的。狮子的造像总是雌雄成对的,其特征是,雄狮戏彩球,雌狮逗幼仔。

【弥勒殿】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进寺以后的第一座佛殿——弥勒殿,也是寺院的山门殿。 。大家请看,正中供奉的是弥勒菩萨,他是未来佛。您瞧!他袒胸露腹,满面笑容,使人们一进入山门,就感受到佛门广大,心生欢喜。有一幅对联写的好“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因为他肚皮极大,又整天乐呵呵的背着大布袋游街窜巷,乐善好施,总是“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多少自在”,人们都喜欢叫他布袋和尚。   在弥勒菩萨的两侧站着两位高大威武的金刚,左边这位红脸叫威迹金刚,右边黑脸的叫密迹金刚。后来受《封神演义》的影响,人们通常称他们为哼哈二将。

在弥勒菩萨的身后就是佛教的护法神韦驮菩萨。韦陀菩萨被誉为佛教的护法神。

我们看到的这尊造像,制作精致,威严传神,是明代青铜铸就外贴真金的国家级文物精品。云游和尚到了寺院,对这位韦驮菩萨是非拜不可的,如果韦驮的金刚杵柱地而立,表示本寺院可以接待云游僧人一宿二餐。而我们现在看到的韦驮像的金刚杵是横放在双臂之上的,表明本寺是十方丛林,各地云游僧人可如法依律挂单参礼。国清寺是天下四大丛林之一,欢迎云游僧来寺院学习佛法。

【雨花殿】在一般寺院我们这座殿被称为天王殿,传说国清寺建成后,因灌顶大师登台讲解《妙法莲华经》,感动上天,天雨散花的传闻而得名.供奉持国、增长、广目、多闻四大天王,象征着风调雨顺。民间传说“四大天王”象征“风调雨顺”,这是按照他们手里执持的不同武器和法宝的谐音而来的。守护南方的叫毗琉璃,号“增长天王”,增长的意思是能令众生增长善根,手执青锋宝剑,“锋”和“风”同音;守护东方的叫多罗吒,号“持国天王”,手弹琵琶,足踩乐器,表示音调的“调”字;守护北方的叫毗沙门,号“多闻天王”,一手托宝幢,一手擎雨伞,显示“雨”字;守护西方的叫毗留博叉,号“广目天王”,手捏一条“蜃”,“蜃”与“顺”又是谐音,以此象征“风调雨顺”。反应了广大人民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四大天之后呢是四株大树,分别是樟树和柏树,都有400多年的历史了。

【大雄宝殿】 在我们面前的这座雄伟建筑就是大雄宝殿。“大雄”的意思是一切无畏的大勇士,是古印度佛教徒对释迦牟尼的尊称。所以信徒们就把供奉佛祖像的大殿称为大雄宝殿。大雄宝殿采用重檐歇山顶式结构和闪闪发光的琉璃瓦屋顶,显示出它在寺院中的主体地位。大殿高22.65米、进深19.71米、宽30.67米。总建筑面积797平方米,现在请大家抬头看,大殿上下檐间高悬着赵朴初会长手书的“大雄宝殿”殿额。你是否留意到,通常寺院中殿额都是横写的,而国清寺的“大雄宝殿”却是竖写的,这有什么讲究呢?到过北京故宫的游客都知道,各代皇宫的殿额都是竖写的。因为清代在重修的时候,当时的皇帝御赐恩准的。所以说,这块竖写的殿额,表明了国清寺享受类似于皇宫待遇的高规格寺院。

各位游客,各位请随我入殿参观,正中佛祖释迦牟尼端坐在莲花宝座上。这尊佛像连座高6.8米,重13吨,系明代青铜铸成的国家级文物珍品,是重修国清寺时经国务院批准从北京请调过来的主要文物之一。佛祖释迦牟尼近旁站着他的两位大弟子,年长的一位是迦叶尊者,年轻的一位是阿难尊者。阿难尊者号称多闻第一,指的就是他听到佛祖讲解的佛经是最多。说道这个,我们这里有没有信佛的朋友并且看过经书的,如果看过就会发现所有的经

书,卷首的时候都有“如是我闻”四个字,就是说这部经书是我阿难亲耳听佛所说的,是真实可信的。

请大家再看殿内东西两侧排坐着十八罗汉。据佛经记载,罗汉初为16位,释迦牟尼在即将“灭度”之际,曾亲自嘱托十六罗汉,要他们不入涅槃,长住世间,持法弘法,直至弥勒佛降生为止。到了五代之后,又增加了二位罗汉,成为十八罗汉。后来,清朝乾隆皇帝“钦定”第十七位是降龙罗汉,第十八位是伏虎罗汉。

【隋梅】各位游客,接下去我们要去参观隋梅。据传,此梅为隋代国清寺开山祖师灌顶大师手栽,故称“隋梅”。经植物学家考证鉴定,确属隋代古梅。隋梅是我国现存的五大古梅之一,是国清寺的稀世珍宝。

大家请看,隋梅高约10米,树径粗约45公分,冠幅约7米。枝繁叶茂,高居墙头,真有“矮墙高枝百代开”的气魄。此梅历经1400多年的沧桑,虽寺院几经劫难,而梅却无恙,至今仍然生机勃勃。此树年产青梅数十斤,寺僧采摘后加工成罐头,称为“佛果”,用来招待佳宾。

人们都说隋梅通灵性。1968年,文革时期,千年古刹遭受灭顶之灾,隋梅也在劫难逃,濒临死亡。1972年国清寺受周总理关注时,隋梅的次干上离墙头30公分处竟然奇迹般的长出了许多气根,现在的花坛,就是寺僧为了保护这些气根修建的。当1973年开始修整国清寺时,次干上首次重新开出了几朵梅花。到了1975年寺院修复竣工时,梅花盛开,并首次重新结果。而主干则霉朽渐尽,似乎象征着国清寺的新生和国运的重新兴旺。

【中日祖师碑亭】现是日本佛教天台宗为报答祖庭国清寺的恩德1982年落成,整个亭子仿明建筑.亭子的匾《发乳千秋》是赵朴初先生所书的,意思是天台宗教义好像母亲的乳汁一样千秋万代地哺育着天台宗信徒。

祖师碑亭内竖着三块石碑。中间为“天台智者大师赞颂碑”,左为“天台行满座主赠别最澄大师诗碑”,诗曰:“异域乡音别,观心法性同。来时求半偈,去罢悟真空。贝叶翻经疏,归程大海东。行当归本国,继踵大师风。”右为“日本最澄大师天台得法灵迹碑”,记述了最澄大师到天台山从道遂禅师和行满座主受学得法的经过,以及修碑因缘。三块石碑的正面碑文均为赵朴初先生撰、书,背面文字为现代日本天台宗座主山田惠谛撰写。1982年10月19日,山田惠谛亲率“祖师碑揭幕访华团”146人到国清寺,与国内各大名山长老、佛教界大德共300多人,举行了隆重的揭幕仪式和报恩法会,增进了中日两国佛教界和人民之间的友谊。山田惠谛曾经深情地说:“没有天台宗开山祖智者大师,就没有日本的天台宗,也就没有日本佛教各宗派的兴起。”

【观音殿】各位游客,过去民间曾有句俗语,叫做“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可见观音菩萨在民间的影响力之大。眼前的观音殿,就是专门供奉观世音菩萨的殿堂。

观音即“观世音”,其名号的含义是能“观察”世界上的一切声音。在唐代,为了避开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故去掉“世”字,简称“观音”。观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左协持。观音菩萨能解救众生的一切苦难,满足人们的所有愿望。所以得到人们的普遍尊敬,成为佛界所有菩萨中知名度最高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观音殿中供奉的主尊是“千手观音”。据说观音在过去无量劫时,听了千光王静住如来说《广 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后,发誓要为所有的众生谋利益。显然,靠一双手和两只眼睛是忙不过来的,所以长出一千只手和一千只眼,故又称“千手千眼观世音”。提起观音菩萨,通常人们总以为他是貌若天仙的俊美女性。然而,佛经却明确告诉我们,并非如

此。观音的原型,是古印度婆罗门教的双马童神,后为佛教所吸纳。观音菩萨在印度的形象是相貌英俊、身材魁梧的伟丈夫。当观音菩萨随着佛教东传来到中国后,起初仍然是纯粹的男子汉,甚至还留着两撇漂亮的小胡子。直至东晋之后,为了满足广大妇女的菩萨信仰需要,才开始出现了“女儿身”。到了唐代观音的形象就完全女性化了。观音形象的女性化,体现了慈母之爱的女性美,也符合观音菩萨“大慈大悲”的德性。所以人们创造出许许多多女相观音的形象,其中尤以“杨枝观音”、“白衣观音”、“滴水观音”、“水月观音”、“鱼蓝观音”等最为人们所喜爱,成为佛教艺术中的珍品。

【中韩祖师纪念堂】“中韩天台宗祖师纪念堂”,建筑面积232平方米,高18米,是一座集明清建筑精华的重檐歇山式殿堂,美观大方。1995年6月17日,韩国、日本等海外天台宗300余人前来国清寺,与国内各名山长老和僧众一起举行盛大的纪念堂建成庆典法会,共同祝愿中韩人民友谊长青,佛缘千秋,祈求世界持久和平。

纪念堂内供奉着创立佛教天台宗的开山鼻祖智者大师、韩国天台宗大师高丽义天大觉国师和当代天台宗的中兴祖上月圆觉大师的青铜坐像。正中的智者大师坐像高1.6米,左侧义天大觉国师和右侧上月圆觉大师像高均为1.5米。三尊铜像都作结伽趺坐,手结定印,俨然佛相。像坐后面,还竖着三块彰德碑,分别刻有韩国天台宗第二代宗正南大忠撰写的三位祖师的碑文,颂扬诸祖创宗功德

【南无妙法莲华经幢】“经幢”高3米,呈方形,它是日本佛教“日莲宗”信徒为报答祖庭恩德而建的。通体用天台山绿岩雕琢而成。正面刻有“南无妙法莲华经·日莲”九个龙飞凤舞的字样。下嵌一铜匾,铸有“知恩报恩”四字,”知恩”大,”报恩”小表示他们所要报的恩是永远都报不尽的。经幢的左、右、后三面,均刻有《妙法莲华经》的经文。经幢内部奉纳着日莲宗信徒抄写的《妙法莲华经》全部。经幢前的二棵樱花,也是日本信徒栽种的,象征着中日两国佛教界和人民友谊犹如盛开的樱花、光荣灿烂。

【三贤堂】传说寒山游苏州妙利普明塔院时,拾得曾不远千里去看望他。拾得寻思自己身无分文,就在路边荷塘采了一朵荷花作于相见之礼。而寒山听说拾得远道而来,肯定腹饥难耐,就手捧点心盆迎上去。这“荷”的谐音为“和”,盒的谐音为“合”都是象征和谐好合的吉利之词,深受民众的欢迎。

唐代两位诗僧寒山和拾得非常有名,有关他们的故事很多,一次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这两位诗僧就是在国清寺隐居的。

【妙法堂】为僧众进经说法行佛事之处.一层是法堂,是高僧讲解天台宗经藉的地方,上层为藏经阁,内藏大量的中外佛教文物,十分珍贵,如隋代画石,梵文贝叶经,清雍正>等.不过,一般游客无法一饱眼福。

【玉佛阁】陈列着大量的天台宗文物,琳琅满目,是中国佛教文化与中日交往源远流长的见证.在此,大家可以看到天台宗佛教文化在日本的影响和地位.

【三圣殿】前临功德池,可以赏鉴荷花。殿为七间两层建筑,中间三层上下贯通,以供三圣佛像。西方三圣,即西方净土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左侧供奉其左胁侍观音菩萨,右侧供奉右胁侍大势至菩萨,为净土宗主要供奉对象。

【独笔”鹅”碑厅】 安养堂右方有一块独笔”鹅”字碑,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到天台华顶山灵墟向白云先生学书后写下的.可惜只留下半块.现在我们看到的独笔”鹅”字右半边王羲之的真迹,左半边是天台曹伦先生补写的,但也浑然一体,功力不凡.

【伽蓝殿】原设大雄宝殿东首,1991年建。伽蓝即寺院。伽蓝殿一般供奉守护佛寺土地的神像,古时又称土地堂。据《七佛经》载,护寺之神有美音、梵音、天鼓等18位神像。现在一般多供最初施造祗园精舍的给孤独长者、祗陀太子及其父亲波斯匿三像。国清寺的伽蓝神与从不同,是天台宗佛法护法神王子晋,一身道装打扮。王子晋,即王乔,是西周灵王的太子,因劝谏灵王改堵塞为疏导的方法治水,被废去太子名号。后来终于学道成仙,骑鹤升天。道教封为右弼真人,治天台山桐柏,故又称“桐柏真人”。离这里10多公里的鸣鹤观就是他的道场。到了南朝末年,佛教天台宗又将他吸纳为护法神。天台山寺观普遍供奉他为山神土地。唐代时,王乔信仰随最澄回国传至日本,形成“山王—实神道”,一度在朝野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所以“王乔信仰”又是天台山佛道睦居的集中表现。

【罗汉堂】原在三圣殿之后,现在为1991年新建,1998年开光,建筑面积766平方米,是仅次于大雄宝殿的国清寺第二殿堂。正门堂额:“罗汉堂”三个大字是清代末代皇帝溥义的弟弟溥杰所书。天台山也是中国五百罗汉的总道场(祥见石梁景区导游图资料)。堂内所供奉神像采取“罗汉山”的形式,每尊高约1.4米,用香樟木雕成,用的是天台山传统的漆金夹藏工艺。五百罗汉神像形貌各异,栩栩如生,其中天台籍的济公活佛圣像,是号称“活济公”的表演艺术家游本昌先生捐资一万元制作的。

【放生池】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鱼乐国。鱼乐国其实就是国清寺的“放生池”。将放生池命名为“鱼乐国”,既贴切又富有新意,令人回味无穷。

放生是佛教“众生平等”、“慈悲为怀”的一种表现,是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所首先创导的善举。我们现在看到国清寺的放生池呈椭圆形。池岸围有铁护栏。沿池一圈嵌石子路面,古色古香。放生池的水面面积453平方米,水深2米左右。

放生池四周花木扶疏,令人赏心悦目。池西竖有一块石碑,上刻“鱼乐国”三个大字,是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的手迹。石碑后面的高台上,建有“清心亭”。亭上悬匾“五峰胜景”,系民国总统府戴传贤手书。亭柱挂有一幅对联:“石上清泉,松间明月;山光鸟性,潭影人心”。此联既是写景,又富禅意。六十年代大文豪郭沫若来此时,吟哦再三,兴趣甚浓,也引发了他的诗兴。那篇光彩照人的五言绝句《隋梅》,就是在这亭中一挥而就的。

站在清心亭中,可以看到右边的院墙上,民国书法家王震手书的“南无观世音菩萨”七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南无”应该念作“那模”,是“致敬”、“昄依”的意思。提示众人尊敬菩萨可使你脱离苦海、永承欢乐。左前方花木丛中耸立着一块清代乾隆御碑,记述雍正皇帝敕修国清寺的缘起始末。对面还有一块记载1973年重修国清寺的新碑。两块碑记录了国清寺的佛教地位和兴衰历史,揭示了国清则寺兴,国乱则寺衰的道理,与“寺若成,国即清”的谶语相合。

各位游客,国清寺的讲解就到这里。大家现在可以自由参观,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心想事成。也欢迎各位游客来我们旅行社学习交流~

作文九:《天台国清寺的治癌方(转)》400字

1。半枝莲120克,白花蛇舌草150克,合为一剂,加水11市斤,煎两小时,日夜当茶饮。

此药可治各种癌症,包括肠癌,肝癌,胃癌,乳腺癌,子宫癌等,此药对脏腑之热毒及生痔疮,咯血,热咳等患者也都有疗效,平时每月煎一次服食更佳。

注。半枝莲:清凉无毒,排污草药,服后不能饮用开水,以防冲淡药效。

2。如果癌症生花,也就是表面溃烂,可取鲜草药樁烂,取渣敷患处,取汁用水烧当茶饮。

3。 此方不分男女老幼,愈后还得服三,四个月,方能彻底痊愈,服后大小便常常带有脓血排出,这是反应,清除后即好。

此方是一个犯人在牢里供方,怕死后失传,到目前为止,治愈者无数,是救人一大福音。(周赛熙        供 稿)药渣要丢在干净的地方。

一九九一年原载《香港佛教》

煎药时间:上午10点前,下午4点。

唯愿普天下,人人健康长寿,乐享天年。收阅者请转载印赠。

(此方我2001年见于天台山国清寺,收录后印了很多张贴与上海多个寺庙,今中华礼佛网的治病秘方版块建立,特放于此收录,以便让更多需要的人使用,但具体是哪种癌症,到底他能不能用,就请最好给医生看后再定夺,希望这个秘方能有用,拯救所有苦难的人们,阿弥陀佛。)

作文十:《千年古刹-天台山国清寺》900字

.zjol..  2005年05月29日 20:59:39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天台山国清寺山门

这株梅树相传为隋朝时期种植,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国清寺大雄宝殿

国清寺当家和尚永观向外国作家介绍寺院历史

浙江在线5月29日消息:走过丰干桥,庭前古树葱郁,绛袍僧人在枝干间透过的细碎光影间有的诵经,有的洒扫,一派恬然的景象,一份挥洒不去的悠远与沧桑。今天,参加“世界作家看浙江”采风活动的中外作家来到了最后一站-天台山国清寺。

虽然一向被呼作国清寺,但据寺内的僧人说,国清寺寺门横匾所写的“国清讲寺”正是寺庙的全名,也就是讲经说法、研究佛礼的地方。一行禅师曾在国清寺拜师学算创立了密宗,相传著名的济公和尚也是在此地出家修行,更有丰干、寒山、拾得三位高僧曾在此修行过。现在寺庙内外都还保留有丰干桥、寒拾亭、七佛塔、一行墓等历史遗迹。

而说起寺院的悠久历史,更是要追溯到千年之前。寺院当家介绍说,陈宣宗太建七年(575年),智顗带慧辩等二十余门徒到天台,遍植松柏、结茅成庵。智顗在修禅寺坐禅修行前后十年,在这期间开坛宣讲《法华经》,并总纳一切佛法,开创出有别于印度佛学的独特学说,智顗大师也因此成为了中国佛教开宗立派的第一人。

智顗后来受邀下山到金陵讲经说法,又先后云游至庐山、南岳、荆州、扬州,最后于隋开皇十五年(595年)回到天台山。此时,修禅寺已荒废,智顗遂发愿要在天台山另建佛刹,但终其一生也只是做到精心构划,画图立桩而已。他临终时给隋文帝杨广写了封书信,言“不见寺成,瞑目为恨”,杨广看到书信后大为感动,第二年便派司马王弘督造,由智顗的弟子灌顶秉承大师生前所画图样主持修建。隋文帝仁寿元年,法师的心愿终于在灌顶手中完成,殿宇初成时称“天台寺”,后来杨广根据法师“寺若成,国即清”的遗言,赐额“国清寺”。灌顶也成为国清寺的第一位住持,他一方面整理智顗的著述,另一方面以国清寺为基地传弘天台宗教法,从两位智者起始,天台宗由此奠定了绵延千年的不倒根基。

国清寺在其千年传承的历史中历经劫难,屡有兴废,但每重建一次寺宇规模都有所发展,位置也向山麓平旷处移动,最早国清寺初建时的寺址在现大雄宝殿后的八柱峰前山坡上,现在这个地址是明朝的时候移过来的。现存的建筑群则是清代雍正十二年重建和扩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