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试题综合 > 地理试题 > 我的发明作文100字 [《关于发明创造的作文》1100字]

我的发明作文100字 [《关于发明创造的作文》1100字]

时间:2019-12-23 09:17:43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关于发明创造的作文》1100字

爱迪生是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一共有一千多项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爱迪生这么了不起,难道他有什么超人的本领吗?带着这迷惑不解的问题,我翻开了《大发明家爱迪生》这本书。

这本书介绍了爱迪生在发明创造的过程所走过的坎坷道路,每一项的创造发明都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汗水。电灯是爱迪生最辉煌也是对全人类贡献最大的发明。单单为了找到做灯丝的合适材料,他睡在实验室,吃在实验室,夜以继日地工作,常常连续工作30个小时以上。在反复试验了一千六百多种材料后,才找到合适的材料,成功地发明了人类沿用至今的电灯。爱迪生以坚强的意志,超人的毅力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给人类带来了光明&hllip;&hllip;

读完这本书以后,我不禁感慨万千:爱迪生并没有什么超人的本领,而是有百折不挠和不怕失败的精神。

的确,天才来自勤奋。古今中外所有在事业上有成就的人,不都要和爱迪生一样付出呕心沥血的劳动吗?像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他从小就爱动脑筋,以不屈不挠的毅力发明了地动仪和浑天仪;我国明代杰出的医学家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尝遍了树皮和草根;当代数学家陈景润为了摘取数学领域的皇冠为祖国争光,仅解一道题的草稿纸就足足装了两麻袋;还有英国的牛顿&hllip;&hllip;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句话说得多好啊!这可是足以流传百世的一句佳话。

《大发明家爱迪生》一书使我懂得:天才来自勤奋,毅力是成功的第一要素。这将使我一生受用,同时它也给了我无穷的力量,永远鼓舞着我前进。

-------------------

发明创造金点子

每天早上来到班级,第一眼看到的总是那块又大又干净的黑板。昨天放学时,黑板上还全是粉笔印,值日生却认认真真的把黑板擦洗得一尘不染。但是我发现值日生在擦黑板的高出时,总要跳起来,许多落下的粉笔灰还会呛着同学,害得同学直咳嗽。

我想发明一种多功能的黑板擦。这种黑板擦十分神奇,它有几个按钮,红色的是用来擦黑板高处的。红色按钮轻轻一按,黑板擦下方会出现一个折叠式的教棒,这样会让个子矮一些的同学擦黑板的时候不用又蹦又跳的了。如果不用折叠教棒了,只需要再按一下红色的按钮,就可以收起来了。一

个绿色的按钮,是用来洗黑板的。按这个绿色的按钮要稍稍用力一些,因为如果按得很轻,同学在擦黑板的时候会不小心按到它,黑板擦的表面会渗出水来,这样就不能擦黑板了。但是按到它也没有关系,只要走到桶边,再按一下白色按钮,就能把黑板擦布上的水快速挤压干了。还有一个黄色的按钮。是用来吸取粉笔灰,就如一个吸尘器。同学在擦黑板的时候,就不会被粉笔灰呛着了。最后是一个蓝色的按钮,可以把黑板擦里面的吸取的粉笔灰里的收纳盒拿出来,再把收纳盒里的粉笔灰倒入垃圾桶。

这就是我的“金点子”,一个神奇的黑板擦。

作文二:《关于写奔向梦想,创造奇迹的作文》600字

本文关键字:

“速度七十迈,心情是自由自在。希望终点是爱琴海,全力奔跑,梦在彼岸。”    再过几天,就是“双节”之一的元旦了。全国上下都洋溢在欢乐的气氛中。而我却独自一人像游魂似的在这个城市的经纬线上飘来荡去。突然间,不知那个商店正播放的羽·泉的《奔跑》的曲调,钻进了我的耳朵。“砰”,我的心动了一下,那扇被我紧闭的大门好像打开了一条缝,一种东西钻了进去。梦想?梦想!我这才明白,梦想对于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带者自由自在的心情,向着一个方向奔跑——梦的彼岸。    “我们想,漫游世界,看奇迹,就在眼前。等待夕阳,染红了天,肩并肩,许下心愿。”    一片树叶从高处飘落下来,落在了身旁的车篓里。“喀嚓”!不知是心的大门又开了一点,还是那片树叶碰撞车篓的声音。我不知道。但听了这首歌,我又知道:“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既然心中有了梦想,我们就要为它闯世界。这是一条不平之路,但不要紧,跌倒了爬起来,你所创造的奇迹就在眼前!不用许下一个心愿:向梦奔跑。    树叶又落了下来,一片,两片,三片„„    周围的商家生意正红火。可我觉得自己与周围是那么的不和偕,于是快步向家赶去。到了家我突然意识到:歌曲还没听完。于是我继续往下听:    “随风奔跑自由是方向„„”    “随风奔跑有梦做翅膀„„”    歌曲听完了,心的大门也完全敞开了。不管遇到了什么,都会有一个默契的目光,一起为实现心中的梦想而劈波斩浪。海鸥能够战胜雷和闪电,就是因为把梦想做翅膀——飞过大海,奔向彼岸。带者自由自在的心情,向梦想奔跑,奇迹由我创造。

作文三:《关于感恩的作文:感恩创造美好世界》800字

最应该记住的最易容忘记,可谁还记得乳的甘甜?最应该感激的最容易忽视,可是谁又亲吻过脚下的土地?——题记

上苍造物,何等超绝,在赋予生命命的同时也赋予了我们一颗感恩的心。当农家以“粗食不忘天地德,布衣常念祖宗恩”这种最纯朴的方式表达了他们感恩的情怀时,当佛家以“善哉、善哉”这种最直接方式抒发出他们感恩的情怀时,当儒家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书写出他们心中的感激时,我们内心不由得为之一震,并深刻反思,我们尘封已久的感恩有心何时才能焕发它的光彩?我们有着感恩的心,如同“人之初,性本善”一样与我们生命同在,我们在忘记感恩的同时,也失去了很多。

诗人食指曾说:我们曾光着脊背走过大地,深知人生的风霜雨雪,当我们秉持着感恩的心时,便将烦恼与不快踏进了泥泞,从而感叹,生活如此美好,人生如此多姿,真的,只要我们有着感恩的心,我们会发现,长者的批评是甜的,朋友的忠告是香的,母亲的唠叨是彩虹,是我们铺就人生之路的基石。

最朴实的方式承载着我们千晨年来的传统,蕴孕着我们独特的民族情景。

千百年前:“管跑之交”暗含着朋友间的感恩;岳飞“精忠报国”渗透着对祖国的感恩;苏武“十年牧羊”更指示着对民族感恩。“知恩国报”影响着世世代代的后世子孙,无与伦比的百世伟业,绵延壮大的中华民族,出于对东方金色阳光的感恩,为这块华夏热土的感恩,一代又一代中华人的苦心经营,一批一批仁人志士的呕心沥血,他们怀着感恩的心,为中华民族捍洒自己的汗水,激扬着火一样的青春。

感恩是一种最大的美德,时时处处怀着感恩的心,你会发现自己你能享受生活,你能随时随地的获得快乐。

父母说:感恩是我将我父母对我的爱尽可能的回报,并将其贯注于我的孩子。

老师说:感恩是将社会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更好的完成。

医生说:感恩是使病人远离痛苦,使人民身体安康。

战士说:感恩是誓死护卫祖国的每一寸疆土。

……

智者的智慧往往在于,用感恩的心对待自己所处的环境,岗位,无怨无悔,用感恩的态度事创造自己的辉煌!

作文四:《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关于创造的概念结构》22400字

心 理 学 报 2007,39(1):135~145  ActaPsychologicaSinica

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关于创造的概念结构

张景焕      金盛华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系,济南250014)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100875)

摘 要 运用Q分类及多尺度分析方法,研究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关于创造成就的概念结构。被试是30名来自物理、化学、数学、地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研究发现,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关于创造成就的概念结构由/成就取向/内心体验取向0、/主动进取/踏实肯干0两个维度构成;取得科学创造成就的重要特征是/成就取向0和/主动进取0。作者进一步讨论了主动进取对于取得创造性成就的意义。关键词 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概念结构,Q分类,多尺度分析。分类号 B848

1 问题的提出

由于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因而心理学对科学创造力与科学创造人才的研究很早以前就开始了。Galton于1874年对英国皇家协会的会员进行了研究,并出版了《科学英国人:天性与教养》一书,书中总结了对英国杰出科学家的调查研究结果,这是最早的关于科学创造力的研究文献。此后,关于科学创造力与科学创造人才的研究是沿着两条线索发展的,一个是科学创造力的实验室研究传统,这一研究传统强调对创造力的神经生理机制进行研究,或对创造过程进行计算机模拟研究;另一个是心理测量学的研究传统,这一研究传统强调运用心理测量评价技术来认识科学创造人才的相关认知与人格特征,关于科学创造力的大量研究文献主要集中于这一研究传统。

科学创造力研究的繁荣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之后。代表性的成果是MacKinnon主持进行的研究。这一研究是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IPAR(InstituteofPersonalityAssessmentandResearch)进行的。他们对包括科学家在内的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创造人才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测量,得出结论认为,高创造的个体聪明、认知灵活;具有独创性;独立,对无论是来自自身内部的还是外部的经验都保持开放心态,对世界充满好奇,接受能力强,乐于学习,能够容忍由于经验开放、无法及时理解带来的混

收稿日期:2006-01-04

[2]

[1]

沌与焦虑;富于直觉,具有强烈的理论和审美兴趣;具有强烈的掌握自己命运的感觉,对自己创造性的努力充满信心。这类研究还有许多,如,Csikszen-t

mihalyi自1996年始对91位高创造者进行的访谈研究、Eysenck(1997)运用大五人格量表的研究、Feist(1998)运用大五人格量表与加利福尼亚心理问卷对创造型科学家的研究、王极盛(1986)对28

[6]

位学部委员的调查研究等,此外还有Barron和Harrington(1981)、Tardif和Sternberg(1988)、Sternberg和Lubart(1996)、Renlli和Reis(1997)、Torrance(1998)以及Simonton进行的研究。在这些研究中,只有Feis,tSimonton和王极盛的研究是专门针对科学创造人才的,其余的研究都是对包括科学创造人才在内的创造者共同特征的研究。Feist的研究认为,科学创造人才在认知上具有开放、灵活的特征;在人格上具有支配的、傲慢的、敌意的、自信的、自主的、内向的、动机强的、有抱负的特征。Simonton则在最近总结自己近40年来对科学创造人才的研究后指出,科学创造人才都具有高一般智力、对新经验开放、自我强韧性(egostrength)、独立、内向、情绪倾向于不稳定等特征。我国王极盛研究员比较了创造型科学家与一般科学工作者的特[6]

征,认为在智力因素方面,科学创造人才具有更高水平的思维能力、独立思考、分析能力、联想能力、判断能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综合能力、思维灵活性以及观察力。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科学创造人才

[12]

[5]

[7~12]

[5]

[3]

[4]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创新人才与教育创新研究0(03JZD0034),/泰山学者建设工程专项经费0资助项目。 通讯作者:金盛华,E-mai:ljshpsych@263.net

136心  理  学  报39卷

在事业心、勤奋、兴趣、责任心、求知欲、进取心、意志、自信心、意志顽强性、情绪稳定方面表现得更好。  分析以往研究结果,可以获得两点结论。一是由于科学创造力的实证研究强调研究具有可重复观察、反复验证的特征,沿着这两个研究传统所积累起来的研究材料,多数以创造性产品来界定创造力。认为创造性产品才是最终能够证明某一过程或某一人物是否具有创造性的标准,即当一项产品具有新颖而适用的特点时,才被界定为是具有创造性的,并进而界定做出这一成果的人是创造人才。据此,本研究将科学创造人才界定为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具体是指生活于特定历史阶段、在所在的学科中做出创造性成就的科学家。产品新颖性的标准是:科学家提出的理论与方法在当时是/新0的、/他人没有提出过0;适用性的标准是:解决了当时认为是重大问题,或者圆满地解释当时科学界不能解释的科学现象或者预言了后来科学的发展

[13]

术方面的限制,特别是界定与寻找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配合研究方面的困难,从创造者的角度去系统地认识科学创造力的研究尚未出现。

本研究对科学创造力的研究采取了从科学创造人才内部观察的角度,以无可争议的已经取得创造成就的科学家为研究对象,探讨这些具有科学创造成就的人关于创造的概念及其结构。由于他们具备本领域做出创造性成就所必需的知识,具有进行科学创造的经历和体验,所以,他们关于科学创造的概念结构能更深刻地反映科学创造力的本质。

2 方法与步骤

2.1 研究方法

关于概念结构的研究经历了经典观、原型观以及样例观,当前又出现一种新的概念结构理论)基

[18]

于理论的概念结构观。这一观点认为,在评价过程中,人们是根据已有理论知识进行的,评价时个人知识和背景对于概念结构有重要作用。因而,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具有创造经历的人的评价来了解他们关于创造成就的概念结构。

本研究在收集与分析资料过程中采用Q分类方法。这一方法特别适用于研究人类主观性认识,能够简化复杂的、尤其是相互包含的项目,是一种简捷、快速和可靠地处理信息的方法。Môller和Kals研究认为,Q分类方法可以针对个案或小样本进行研究,特别适合于研究复杂的主观结构,诸如观点、态度、兴趣、价值等

[19]

。二是,从

已有研究结论中可以看出,国内外关于科学创造人

才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结论,但也存在着研究结论不统一甚至矛盾的地方。例如,有的研究认为科学创造人才情绪不稳定,有的研究者认为他们情绪稳定。综合地看待已有结论会发现,研究者们在概念使用上意义并不一致,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特征罗列、概念重合与多重相互包含等问题,因而很难得出较为一致的结论或形成统一的观点。

分析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可以发现这些研究都是从外部观察的角度进行的。有研究者在总结了以往的研究后指出,我们之所以对创造持神秘的态度,是由于我们是作为对创造过程一无所知的观察者从外部对创造力进行研究的。如果我们具备创造者所具备的科学知识,或进入创造者的数据库,了解创造者的思维过程,我们就能够比较直接地了解创

[14]

造性的想法是从哪里来的。也有助于判断从外部观察的角度所提出的特征是否反映了创造者的真实情况,因而有必要从内部观察的角度来研究科学创造力。国内外也有一些研究者从内部观察的角度研究社会公众以及某领域的专家对创造力的看法,试图发现公众或专家对创造力的理解

[15~17]

。鉴于以上Q分类方法的特

点与小样本研究的优势,本研究采用这一方法收集数据。

本研究数据分析采用多尺度分析法。多尺度分析法(multidimensionalscaling,简称MDS)也叫多维标度法,是近4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常用的结构分析方法,是研究一组变量潜在维度的常用方法。其目的是寻找决定多个特性的少数几个潜在维度,并在由潜在维度决定的低维空间内以图形的形式将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表达出来。表明模型与数据拟合程度的指标叫压力系数(stress)。说明低维空间在解释观测变量变异程度的指标是回归系数的平方(RSQ-regressionsquare)。我国已经有学者介绍这一方法以及用这一方法研究特定人群的概念结[20,21]构。本研究采用多尺度分析法进行数据的分析与整理,以了解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关于科学创造的概念结构。2 ,但是由

于被调查对象大多不是做出创造性成就的人,缺乏对创造过程的体会,所反映出来的只能是特定文化

中公众对创造力的一般理解,难以触及到创造力的本质。如果能够让科学创造者根据自己进行创造活动的体会去看待各个特征的意义,那将更能反映科,

1期张景焕等: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关于创造的概念结构 137

2.2.1 预备研究1

(1)选定学科:科学创造可以分为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而这两种科学创造涉及不同的创造过程与背景,本研究以科学发现为研究对象。根据学科特征与我国科学院学部设置,本研究选定数学、物理、化学、地学、生命5个学科作为学科范围。  (2)被试选择范围:本研究被试的选择包括两部分,首先选定中科院院士作为备选研究对象,考虑到院士大多数年龄较大,同时选择获国家自然科学一、二等奖的青年科学家作为备选对象

**

小组共同讨论制定。访谈主题有两个,一是让被访者讲述自己最具创造性的科学研究成果的研究过程,二是反思哪些特征对自己的科学研究过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每个主题下面分别有一些次级主题。

共收集到34人的访谈资料,其中数学、物理、化学、地学、生命科学各为6、8、6、7、7人,被访者出生年代在1911~1965年间,年龄分在40岁以下者3人,41~50岁7人,51~60岁6人、61到70岁8人,71~80岁7人,80岁以上3人。女性科学家2人,男性科学家32人。受访科学家的出生地与童年成长地遍布包括台湾省在内的我国27个省市(自治区)。

为了进行反复、深入的分析,研究人员用录音笔对访谈进行全程录音,访谈大约60分钟。

访谈准备:由于本研究的被访者是在科学研究领域卓有成就的科学家,社会地位及学术地位都较高,赢得他们的配合,让他们认为研究人员正在做一件有意义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正式访谈前,访谈人员要了解并熟悉被访者的主要研究领域,尤其是熟知科学家取得的创造性研究成果的内容,使得被访科学家感到研究人员具备与之交谈的知识背景。  预访谈:在正式对科学家进行访谈前,研究人员找了3位科学研究工作者做了预访谈(分别为物理、数学和生命科学3个领域),请研究人员的指导教师、课题组成员对预访谈过程全程观摩或听录音分析、指导,直到导师和课题组成员认为可以独立进行访谈才开始对本研究的正式被试进行访谈。  访谈过程的控制:访谈地点定在被访者认为合适的地点,大多是被访者的办公室或家里,访谈时要求没有其他人打扰,被访者也不会见其他客人或接电话,以保证被访者谈话思路连贯、流畅。研究人员则尽力保持谈话气氛融洽和谐,谈到被访者需要仔细思考才能准确回答的问题时,研究人员要耐心等待。

访谈主题和次级主题的提出次序在访谈中是灵活的,依赖于被访者的陈述。追问的方式主要是描述与举例、比较并举例或解释与举例。追问的方式根据访谈的实际过程而变化。被访者有机会反思他们的思想与研究历程,解释或详细阐述他们对这一

,每个

学科100人,共500人。

(3)研究对象的进一步确认:查询他们代表性的成果,然后隐去姓名,分别列出每个人的成果,请该方向三年级博士生根据上面成果创造性评价标准,对该成果的创造性进行评价。在500名备选研究对象中,由于找不到合适的评判者,或者评判者不能准确认定该成果创造性特征等原因不能成为本研究被试的有393名。最后,本研究得到107名合乎标准的被试。

(4)对筛选出来的被试进行访谈:给107名合乎标准的潜在被试发电子邮件,说明本研究目的,请他们配合。3天后打电话预约访谈时间。访谈全部由本文的第一作者完成。

在质性研究中,对于同一现象的解释,由于研究视角和知识背景不同,不同研究者对研究资料的解释可能存在偏差。因而质性研究鼓励研究者提供自己的研究背景,以让读者了解在解释资料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研究者偏差。访谈者从大学本科开始进行心理学专业学习,硕士毕业后在高校从事心理学教学与研究,近15年来一直从事创造力的研究与教学工作,访谈时正在攻读博士学位。访谈时的心态是:发现或探究到底是什么使得这些科学家能够做出创造性的成就。

访谈结构:访谈前给科学家呈现/课题访谈介绍0。在/访谈介绍0中说明研究目的、意义、访谈资料运用方式、感谢他们的无私帮助,并提出录音诉求,得到肯定答复后进行正式访谈。访谈为结构访谈,访谈提纲参照Gardner等进行访谈研究时采用的访谈提纲

[22]

,结合本研究特定研究目的,由课题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院士是经过同伴提名的、做出受到广泛认可的创造性成就的人1(截止到2004年7月,包括已去世院士在内,科学院院士1027人)。

**根据国务院1999年4月28日发布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国家自然科学奖/授予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公民。所谓重大科学发现,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前人尚未发现或者尚未阐明;(2)具有重大科学价值;(3)得0,首创性

138心  理  学  报39卷

问题的观点。谈话中某种主题的缺失或隐含,可能是由于被访者认为它不言自明、理所当然,或者某些东西无法改变故意避而不谈。作为对开放性问题的补充,访谈时也需要进行追问,使得后期的分析与比较在明确共同成分的基础上进行。

访谈结束:访谈结束,关闭录音笔后,向受访科学家表示感谢,保证本研究不会干扰他们正常的科研工作。同时请他们简要谈谈对本研究的建议与感受。研究人员回到住所后立即将这些谈话记录下来,为后来的分析提供旁证。

访谈笔记:与科学家的面谈资料能够为研究提供宝贵材料,科学家严谨的分析思路、认真的态度、访谈的情景、科学家的思考过程,访谈过程中科学家的表现本身也是研究的一份资源。由于担心录像会造成被访者的心理压力,本研究没有采用现场录像,为了弥补这一不足,研究人员在访谈结束后立即以/工作日记0的形式写访谈笔记,及时记录当时的感受、科学家的表达方式、访谈时的情景及对研究课题的启发。

(5)对访谈资料进行逐字转录(转录文字约51万字,转录者为课题组成员,访谈人员对每份转录反复听录音校对,以保证转录的可靠性)。经过微观分析及开放式编码)归纳微观分析结果进行主轴编码)建立初步编码类别及主题描述)建立主题索引和主题编码描述等一系列过程,最终建立起/编码手册0,使得我们关于科学创造过程心理特征的抽象描述变成与科学创造过程描述相贴近的具体描述。对每个词的解释都包括主题标签(label)、描述性定义(descriptionordefinition)、辨别标识(indica-tor)和例子(example)四部分。例如,/勤奋努力0是科学家常常提及的创造心理特征,通过对访谈资料的分析,我们发现在取得创造成就的过程中,它的具体内容是指/为了达成目的而花费大量的时间投入工作。具体说来包括三个方面: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和勤于做实际的研究工作。0我们将对这些词特定内涵的理解固定在/编码词典0里,使得一些表面意义上接近的词在具体的科学研究中有了特定的含义。

(6)经过编码信度分析与三人同时编码(编码者除作者本人外,另两名是创造力课题组成员,正在攻读心理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为有关创造力的专题),我们得到26个对科学创造来说重要的心理特征。

2.2.2 预备研究2

(1)研制/创造性的人形容词表0。形容词表包括151个描述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的形容词。词表里的词分别来自前述研究结果与Gough的

[23]

/创造力形容词表0。对前后重复、意义相同但表述稍有差异的词进行归类整理。

(2)利用/创造性的人形容词表0对物理、化学、数学、生命、地学等5个学科的研究工作者256人进行问卷调查。方法是让被调查者在一个5点量表上标出每种特征对于科学创造的重要程度。另加一个开放式的题目,要求他们写出他们认为重要但是没有被包含在问卷中的特征。根据被试标出的重要特征(标准为:描述统计量平均数为4以上,标准差在1以下的特征词为重要特征词)。共找到44个合乎标准的词。

(3)研制/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重要心理特征调查表0。将从以上调查中得到的形容词与访谈中得到的形容词实际意义的描述对应起来,以对访谈结果的处理为主,补充前述重要研究中总结出的意义重大、但被访科学家没有提到或提得不明确的词。这样编制成由30个词构成的/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重要心理特征调查表0。

(4)预试,收集稳定性信度资料。先让物理、化学、数学、生命、地学等5个学科的博士研究生填答这份调查表,根据他们自己曾经进行的创造性的工作,对如下过程进行回忆:/提出与完善一个见解(不论意义重大与否))))完善观点)))让别人理解并接纳0,分析哪些特征在其中起作用。然后,按照调查表要求的Q分类规范填答。一个月后用同一份问卷再做一次这样的填答,计算调查问卷的稳定性信度。本研究对21人进行了复测,分别计算每个人两次评价之间的相关,21个人相关系数的平均值为0.737(填答了2次问卷的博士生中化学、数学、生命、地学各4人,物理学科5人,其中1人为女性;填答者的年龄在28~37岁之间)。说明调查表在评价心理特征在创造活动中重要意义方面是稳定的,达到了可用性的标准。

2.2.3 正式研究 对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的正式施测。请被筛选出来的数学、物理、化学、地学和生命科学5个领域的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填答/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重要心理特征调查表0。方法是让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根据他们对自己创造过程的体会以及对自己工作特点的反思,对30个Q,[2~12]

1期张景焕等: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关于创造的概念结构 139

解这30个特征的含义,第二步请他们将这些心理特征按重要、中等与不太重要分成3类,每类10个特征,然后再在重要的10个特征中挑出最重要的4个特征,在不太重要的10个特征中挑出相对最不重要的4个特征。这样每位科学家将30个特征分成5类,每类有4、6、10、6、4个特征,30个特征的分布构成粗略正态。

有30个科学家填答了这份问卷。用SPSS10.0进行数据管理与分析。正式被试的学科与年龄分布见表1。

学科名称数学学科物理学科化学学科地学学科生命科学合计人数

表1 正式被试的学科与年龄分布

学科分布

各学科人数

6765630

年龄段40岁以下41~50岁51~60岁61~70岁71~80岁80岁以上

年龄分布

各年龄段人数

37665330

表2 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对取得/创造成就0与/一般成就0重要心理特征的排序

创造成就

特征名称

特征标号

平均数M

勤奋努力有理想有抱负内在兴趣积极进取思维综合能力强专业素质与技能注意吸收新信息自信

乐于合作与交流思想独特新颖坚持有毅力善于发现问题富于洞察力开放性

思维分析能力强独立、自主知识广博

善于驾驭已有知识寻求规律的倾向系统的研究风格思维灵活变通精力充沛责任心强愿意尝试善于观察敢于冒险联想能力强工作中的愉快感内向性爱好艺术

S10S1S7S2S11S21S8S14S22S24S18S17S26S3S27S15S12S6S19S28S23S9S20S4S13S5S25S29S30S16

3.883.813.753.633.563.563.563.503.383.383.383.313.253.193.003.003.002.942.882.752.752.752.732.692.632.632.561.691.621.38

标准差SD1.4551.5591.2381.1471.2091.1531.0941.1551.0250.8851.0880.9460.8561.4240.8940.8161.0331.1811.3100.8560.9311.0000.7991.0140.8061.1470.7271.1951.0880.719

重要程度排序4666810101012131416161618192121224252527282930

平均数M4.363.092.643.823.733.823.643.553.552.364.093.002.912.913.002.732.913.642.092.182.643.553.822.643.182.182.362.271.911.45

一般成就标准差SD1.2860.9441.2861.0790.6470.7510.5051.0361.0361.2861.3000.8940.8310.8311.4831.1910.9441.2060.5390.7510.5051.5080.7510.8091.1681.0790.6741.1910.9440.820

重要程度排序1132146471010232141717141917728262110421122623252930

注:n=30(人)。表中心理特征按平均数大小排序(降序)。平均数相同特征的排序取序号的中位数标出。

140心  理  学  报39卷

3 结果与分析

3.1 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对心理特征进行评价的情况

本研究中被试将30个心理特征按其重要程度分成5类,我们因而也可以获得一个各个心理特征重要程度的评价分数,从/最重要0到/最不重要0依次计为5、4、3、2、1分,并计算出这个群体对每项特征评价的平均分。表2列出了这一结果。

由表2可以看出,对做出创造性成就而言,勤奋努力、有理想有抱负、内在兴趣、积极进取、思维综合能力强、专业素质与技能、注意吸收新信息、自信、乐于合作、思想独特新颖、坚持有毅力、善于发现问题、富于洞察力、开放性、分析能力强、独立自主、知识广博等17项特征是重要的特征(重要程度平均在3.0以上)。最不重要的特征有3项:工作中的愉快感、内向性和爱好艺术(重要程度平均在2.0以下)。  由表2同时看到,对于科学家做出一般科学成就而言,最为重要心理特征有2项(重要程度平均在4.0以上),它们是:勤奋努力和坚持有毅力。此外还有13项特征也较重要(重要程度平均在3.0以上),它们是:责任心强、专业素质与技能、积极进取、思维综合能力强、善于驾驭已有知识、注意吸收新信息、自信、精力充沛、乐于合作、善于观察、有理想有抱负、分析能力强、善于发现问题。最不重要的心理特征有两项(重要程度平均在2.0以下),它们是:内向性和爱好艺术。考察所有项目评价的标准差发现,在取得/一般成就0的重要心理特征问题上,科学家们的认识比较一致,而且更加强调勤奋努力、坚持与毅力,以及责任心和专业素质的作用。3.2 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关于创造成就的概念结构

评价结果经多尺度法进行分析,发现科学家在评价各个心理特征在科学创造中的重要意义时使用的概念可划分成两个维度,这两个维度可以解释81.5%的数据变异。各维度的组成与赋值情况见表3。

由于是运用主轴法进行的数据分析,因此每一维度都用正负两个方向加以说明,每一维度及其正负向的命名,都是研究者根据这一维度所包含的几个极端心理特征的内涵命名的,用这个维度可以将处于两个极端的心理特征分开。第一维度可以命名为/成就取向/内心体验取向0,其正向是积极追求性、自信、注意吸收新信息、专业素质与技能、坚持有毅力和善于发现问题;其负向为注重内心感受的心理特征,包括分析自己思想与情感的内向性,注重内

心体验的爱好艺术和工作中体验到的愉快感,命名为/内心体验取向0,这些特点也是被科学家评价为相对不重要的心理特征(见表2)。第二维度为/主动进取/踏实肯干0,其正向为/主动进取0,包括有理想有抱负、思维综合能力强、内在兴趣、敢于冒险、愿意尝试和积极进取;其负向为/踏实肯干0,包括工作勤奋努力和寻求规律并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说明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在评价各个心理特征对于取得创造成就的重要性时,采用的尺度主要有两个:/成就取向/内心体验取向0与/主动进取/踏实肯干0。

表3 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关于创造性成就的概念结构

组成特征标号 特征名称

特征赋值(weight)

维度1:成就取向/内心体验取向

正向:成就取向S10勤奋努力S7内在兴趣S3开放性S14自信

S8注意吸收新信息S2积极进取S21专业素质与技能

1.68891.52161.42491.25891.17301.07951.0422

负向:内心体验取向S30内向性S16爱好艺术S29工作中的愉快感

维度2:主动进取/踏实肯干

正向:主动进取S1有理想有抱负S11思维综合能力强S7内在兴趣S5敢于冒险S4愿意尝试S2积极进取

1.85521.33281.08130.95000.91690.8776-2.5716-2.675-2.8217

负向;踏实肯干性S1勤奋努力S19寻求规律的倾向

-1.5437-1.5037

注:Young'sS-stressformula1isused,Stress=0.21401,RSQ=0181470.S-stressimprovementislessthan0.001.

1期张景焕等: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关于创造的概念结构 141

图1可以更形象地说明这两个维度及其各个心理特征在科学创造中的意义。

分析组成这两个维度各成分心理特征以及各个特征在创造性成就中的重要程度(表2),可以看出,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的概念结构中,对做出创造性成就具有重要意义的概括性的特征是/成就取向0与/主动进取0

将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关于/创造成就0的概念结构与关于/一般成就0的概念结构相比较,可以看出,二者既有相同之点也存在明显差异。相同之处体现为,二者的第一个维度基本相同,都是/成就取向/内心体验取向0。但是在/成就取向0的构成上既有共同成分,也有不同成分。相同的成分是:勤奋努力、积极进取、专业素质与技能;不同的成分是,/成就取向0在/创造成就0中更具有内在兴趣、开放、自信及吸收新信息的特点,而在/一般成就0中则更具有坚持有毅力和责任心强的特点。最大的不同体现在它们的第二个维度上:关于创造成就概念结构的第二个维度是/主动进取/踏实肯干0,而关于一般成就的概念结构却是/知识/动机0,在第二个维度上,它们没有任何共同成分。

表4 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关于/一般成就0的概念结构

组成特征标号 特征名称

特征赋值(weight)

维度1:成就取向/内心体验取向

正向:成就取向C10工作勤奋努力

图1 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关于创造性成就的概念结构图注:S1:有理想有抱负;S2:积极进取;S3:开放性;S4:愿意尝试;S5:敢于冒险;S6:善于驾驭已有知识;S7:内在兴趣;S8:注意吸收新信息;S9:精力充沛;S10:勤奋努力;S11:思维综合能力强;S12:知识广博;S13:善于观察;S14:自信;S15:独立自主;S16:爱好艺术;S17:善于发现问题;S18:坚持有毅力;S19:寻求规律的倾向;S20:责任心强;S21:专业素质与技能;S22:乐于合作;S23:思维灵活变通;S24:思维独特新颖;S25:联想力强;S26:洞察力;S27:分析能力强;S28:系统的思维风格;S29:工作中感到愉快;S30:内向性。

负向:内心体验取向C7内在兴趣C5敢于冒险

C28灵活系统的研究风格C24思维独特新颖C19追求秩序C29工作中的愉快感C30内向性C16爱好艺术

维度2:知识/动机

正向:知识

C6善于驾驭已有知识C12知识广博C9工作中精力充沛

1.66851.18871.1178-0.9793-1.3943-1.2080-1.2148-1.2532-1.4106-1.7197-2.5064

C18坚持有毅力C2积极进取C21专业素质与技能C20责任心强

2.46462.02211.53141.22761.1855

3.3 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关于/一般成就0的概念结构

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同时对取得/一般成就0的心理特征也按重要程度进行了分类,对这一结果进行多尺度分析,得到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关于/一般成就0的概念结构。经分析得到一个2维解,压力系数为0.177,RSQ值为0.843。各维度的组成与赋值情况见表4。

分析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关于/一般成就0概念结构,发现它也是由两个维度构成的,这两个维度是:/成就取向/内心体验取向0和/知识/动机0取

向。结合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对构成这两个维度的各个特征在创造性成就中的重要程度的评价(表2)可以看出,在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的概念结构中,对做出/一般成就0具有重要意义的概括性的心/0/知识。

负向:动机C7内在兴趣C18坚持有毅力C1有理想有抱负

-0.9679-1.2057-1.7065

注:Young'sS-stressformula1isused,Stress=0.17704,RSQ=0184348.S-stressimprovementislessthan0.001.

142心  理  学  报39卷

4 讨论

4.1 概念结构与重要心理特征的关系

本研究通过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评价各心理特征在创造成就中的意义来了解他们关于创造的概念及其结构,他们在评价这些心理特征的重要性时,心中是有标准(scale)或理论的。评价者也许并没有明确地意识到他们所持的理论,但是他们具有进行创造性工作的经历,对创造性工作的体会与反思形成了他们对创造的一些基本态度,并通过评价表现出来。因而,通过分析评价结果可以发现他们评价时所依据的概念及其结构。本研究进行评价的材料都是心理特征,因而这一概念结构是在心理特征这一层面上所说的概念结构。

综合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对各个特征重要程度的评价,我们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在他们的概念结构中哪些被他们认为是重要的一端。比如,结合概念结构与重要等级的评价可以看出,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认为/成就取向0、/主动进取0是创造者最基本的心理特征。

本研究在评价各个特征的重要性时使用的是Q分类法,即在分类时既要依据自己关于创造的理解来考虑心理特征的重要意义,同时各个类别又有数量限制,在区分相对重要和不重要的特征以及在两端再分出最重要和最不重要特征时,他们会不断地拷问自己对创造性成就的理解,使得他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更加清晰地显现出来。同时,本研究以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为被试,几经挑选符合条件并愿意配合研究的被试数量较少,而心理学统计方法的运用对数据分布是有一定要求的,比如,数据呈正态分布。其他类型的研究可以在大量被试的情况下使数据趋于正态,本研究很难获得大批量的被试,所以,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就采用了提高数据精度的方法,使得数据在整体上呈粗略正态,满足进行统计分析的条件。

4.2 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关于两种成就概念结构的异同

科学已经发展成一个严密的体系,要想在科学研究中哪怕是取得一般的成就,都必须经过本学科的严格的学习与技能训练,具备本学科的专业素质与技能,必须有十年以上的积累(即/十年规则0)

[24,25]

都需要科学工作者具有较强的/成就取向0。这一点反映在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关于这两种成就的概念结构里。这说明,取得创造性成就与一般成就一样都需要以/一般成就基础0为基本条件。这一观点与Amabile关于创造的解释有一致之处。Am-abile认为,创造由有关领域的技能、创造的技能和工作动机三部分组成

[26]

,而本研究的/成就取向0

就大致相当于有关领域的技能。在两种背景下,成就取向的构成是不同的,在/创造成就0中,勤奋努力更多地是出于内在兴趣,积极进取是以开放的、接受新信息和自信方式表现出来的;而在/一般成就0中,勤奋努力更多地是出于责任心,积极进取主要是以坚持有毅力的形式表现出来。

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关于两种成就概念结构最突出的差别体现在第二个维度上。在他们的概念结构里,要想取得/创造成就0,除了具有/成就取向0外,个体还必须具备/主动进取0的特征。这一特征包括有理想有抱负、思维综合能力强、内在兴趣、敢于冒险、愿意尝试和积极进取。进一步分析他的构成,它们分别为:思维方式上的主动性(思维综合能力强),体现为在现有材料基础上能够产生认识上的飞跃,从而形成新观点和假设;行为方式上的主动性(愿意尝试和敢于冒险),体现为在不能确保成功情况下敢于投入某一方向或专题的工作,试着提出也许并不成熟的观点,并努力尝试验证它们;行为动力的主动进取性体现为在内在兴趣的推动下积极进取、发展自己,树立远大理想和不凡抱负。而取得/一般成就0则强调具备广博的知识,并善于驾驭已有知识,能够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去,进一步强调知识对于取得成就的意义。这与/创造成就0中追求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的突破与飞越形成鲜明的对比。4.3 主动进取对科学创造的特殊意义

本研究发现,在具备了/成就取向0的前提下,创造还需要另一特征,那就是主动进取。而且主动进取表现在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主动性以及行为动力进取性三个方面。这一维度的特征与Rank和Frese等人提出的个体主动性的研究结论有相似之处。他们的研究认为,个体主动性包括自我发动、积极行为和坚持性行为三部分。有研究表明,积

[29]

极行动的人格预示着未来的创造性行为。本研究认为,坚持性行为属于一般成就基础维度,而思维的主动性是个体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一点也Ster[27,28]

。通过大约十年左右的坚持不懈的努力

学习、勤奋工作,具备积极进取的心态,才有可能取

/0还是/

1期张景焕等: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关于创造的概念结构 143

出创造成就的人常常是特别出色的综合思维者,能够发现别人所不能发现的综合点,综合意味着产生新想法

[30,31]

家0,研究他们对创造成就的概念结构,并比较两类科学家关于创造成就的概念结构,那将更有利于证实科学创造人才关于创造概念结构的特异性。但是,由于创造力有隐性和显性两种表现形式,我们可

以根据一些科学家已经做出创造性成就判断他们是创造人才,却不能依据一些科学家没有做出创造性成就来推断他不是创造人才。同时,由于普通科学家没有明显的科学创造成就,我们也无从推断他们是否有创造经历与体会,随着更新的创造力评价手段的出现,我们希望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并在以后的研究中积累更多符合研究条件的科学创造人才资料。

主动进取在科学创造中的作用在于,科学创造中知识是必要的,但是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接受了学科的范式和规范,每个学科都以学科目标、学科方法和学科符号系统的形式滋养着学习这一学科的人,也同时束缚着试图发展和突破它的人,要想有所创造就必须主动打破这种限制,具有冲破范式或规范限制的勇气,这种勇气就是个体的主动进取精神,是为科学带来生命力的个体主动性,即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Sternberg曾经用thesis来比喻智力、创造力和智慧

[33]

[32]

。他认为,智力是适应环境的

能力,因而是thesis;创造力是产生新的、适应于任务的、高品质的观点的能力,是对现实的否定与超越,因而是antithesis;智慧是二者的平衡,因而是synthe-sis。如果说智力是与现实相容与对现实的把握,那么创造力则是主动实现对现实的否定与超越,这种否定与超越的动力就来自于创造者本身及自身的知识素养,因而科学创造一定是个体主动进取精神的展现。

提出将创造力的主动进取维度作为创造的重要特征的意义还在于,它能够概括已有的研究结果。正如在本文的文献综述部分总结的那样,几乎每个关于创造人才的研究者都会提出一些人格的或认知方面的特征,几乎是看到的研究越多,知道的关于创造者的特征就越多,反而对创造人才到底有什么特征感到模糊不清。用主动进取这一特征则可以很好地概括所有这些特征。不同的研究者由于研究的被试、领域、方法或研究思路不同,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如果用主动进取去概括,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词汇,无论表现在哪一方面,只要是体现主动进取的意义,就应该是有利于创造的。这样主动进取特征不仅能够概括已有结论,还可以包容更大的变化性。但是正如已经揭示的那样,主动进取只是一个必要条件,做出创造性的成就还须有一般成就基础的配合。为一般成就基础找到了新的方向与突破口,为扎实的一般成就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使研究具有足够的灵性或创造的特性。

4.4 未尽的研究

为了说明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关于创造成就的概念结构,本研究同时研究了他们关于一般成就的概念结构,从而进一步确认所得到的关于创造概/非5 结论

⑴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关于科学创造成就的概念结构是2维的,分别是/成就取向/内心体验取向0和/主动进取/踏实肯干0。

⑵取得科学创造成就重要特征是/成就取向0和/主动进取0。

1 SimontonDK.CreativityinScience)Chance,Logic,Geniusand

Zeitgeist.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4.992 MacKinnonDW.TheSearchofHumanEffectiveness.Buffalo,

NY:CreativeEducationFundation,1978

3 CsikszentmihalyiM.Creativity:FlowandthePsychologyof

DiscoverandInvention.NewYork:HarperCollins,19964 EysenckHJ.Creativityandpersonality.In:RuncoMAed.

HandbookofCreativity.NewJersey:HamptonPress,1997.41~46

5 FeistGJ.Ameta-analysisofpersonalityinscientificandartistic

creativity.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Review,1998,4:290~309

6 WangJisheng.ThePsychologyofScientificCreativity(in

Chinese).Beijing:SciencePress,1986.172~175,301~304  (王极盛.科学创造心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172~

175,301~304)

7 BarronF,HarringtonDM.Creativity,intelligence,and

personality.AnnualReviewofPsychology,1981,32:439~4768 TardifTZ,SternbergRJ.Whatdoweknowaboutcreativity?In

SternbergRJ.TheNatureofCreativity,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8.429~440

9 SternbergRJ,LubartTI.Investmentincreativityandits

development.HumanDevelopment,1996,34:1~31

10 RenlliJS,ReisSM.Theschoolwideenrichmentmode:lahow-toguideforeducationalexcellence.MansfieldCenter,CT:CreativeLearningPress,1997.9

ichaelF,.AnintwwitE.lTorrance:

144心  理  学  报

36(6):654~662

39卷

aboutcreativity.EducationalPsychologyReview,1998,10(4):441~452

12 SimontonDK.Expertise,petence,andcreativeability:the

perplexingplexities.Inpetence,ability,andcreativity.In:SternbergRJ,GrigorenkoELed.ThePsychologyofAbilities,Competencies,andExpertise.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3.213~239

13 ZhangShirong.TheLogicofScientificDiscovery(inChinese).

Beijing:Peoples'PublishingCompany,1978.8

(章士嵘.科学发现的逻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8)14 WeisbergRW.Creativityandknowledge:Achallengetotheories.

InSternbergRJ,LubartTI.HandbookofCreativity.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9.247

15 SternbergRJ.Implicittheoriesofintelligence,creativity,and

wisdom.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1985,49(3):607~627

16 RuncoMA,NemiroJ,WalbergHJ.Personalexplicittheoriesof

creativity.JournalofCreativeBehavior,1998,32(1):1~1717 CaiHuajian,FuQijun,ShangBiaoeta.lTheResearchofpublic'

mplicittheoriesofcreativity-i-thementalcharacteristicsofhighcreativity(inChinese).PsychologicalScience,2001,24(1):46~49

(蔡华俭,符起俊,桑标等.创造性的公众观的调查研究

(I))))关于高创造性者的特征.心理科学,2001,24(1):46~49)

18 MurphyG,MedinD.Theroleoftheoriesinconceptualcoherence.

PsychologicalReview,1985,92:289~316

19 Môller,lorianH,KalsE.Q-SorttechniqueandQ-methodology-innovativemethodsforexaminingattitudesandOpinions.AppliedPsychology,2004,5(2):34

20 ChenFuguo.Thetheoriesandmethodsofmult-idimensional

scaling(inChinese).InformationonPsychologicalScience,1990,4:36~40

(陈富国.多维标度法的理论与方法.心理科学通讯,1990,4:36~

40)

21 ZhangJijia,HeXiume.iTheconceptualstructureofkinshipwords

ofNaxinationality(inChinese).ActaPsychologicaSinica,2004,

(张积家,和秀梅.纳西族亲属词的概念结构.心理学报,2004,

36(6):654~662)

22 GardnerHW,CsikszentmihalyiM,DamonW.Goodwork:when

ExcellenceandEthicsMeet.BasicBooks,2001,267~27 GoughHC.AcreativityscalefortheAdjectiveCheckList.

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1979,37:1398~1405

24 HayesJR.Cognitiveprocessincreativity.In:CloverJ,RonningR

R,ReynoldCRed.Handbookofcreativity.NewYork:Plenum,1989.135~145

25 SimontonDK.Exceptionalcreativityandchance:Creativethought

asastochasticbinatorialprocess.In:ShavininaLV,FerrariMed.BeyondKnowledge:ExtracognitiveFacetsinDevelopingHighAbility.Mahwah,NJ:Erlbaum,2004,39~7226 AmabileTM.CreativityinContext.Westview:Boulder,199627 FreseM,FayD.Personalinitiative:Anactiveperformanceconcept

forworkinthe21stcentury.In:StawBM,SuttonRMed.ResearchinOrganizationalBehavior,2001,23:133~18728 RankJ,PaceVL,FreseM.Threeavenuesforfutureresearchon

creativity,innovation,andinitiative.AppliedPsychology,2004,53(4):518~528

29 SeiberSE,KraimerML,CrantMJ.Whatdoproactivepeople

do?Alongitudinalmodellinkingproactivepersonalityandcareersuccess.PersonnelPsychology,2001,54:845~87430 SternbergRJ.SuccessfulIntelligence.JeffHermanLiterary

Agency,1996.85

31 SternbergRJ,O.HaraLA.Creativityandintelligence.In:

SternbergRJ,LubartTIed.HandbookofCreativity.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9.273~269

32 Lijin,GardnerH.Howdomainconstrainscreativity--thecaseof

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painting.AmericanBehavioralScience,1993,37(1):94~101

33 SternbergRJ.Whatisthemonthreadofcreativity?―It.s

dialecticalrelationtointelligenceandwisdom.AmericanPsychologist,2001,56(4):360~362

TheConceptualStructureofCreativityofScientistswithCreativeAchievements

ZhangJinghuan

(DepartmentofPsychology,ShandongNormalUniversity,Jinan250014,China)

JinShenghua

(SchoolofPsychology,BeijingNormalUniversity,Beijing100875,China)

Abstract

Introduction Itwasinthe1950s'whenscientificpsychologicalmethodwasintroducedintothefieldofscientificcreativityandcreativeeminence.Manyresearcherssincethenhavereportedtheirresultsandprovidedthescientistswithcreativeachievements(SCA)specificdescriptions.ApuzzlingsituationwasthatmanycharacteristicsofSCApresentedwereparalleloroverlap.Asaresul,titwasdifficulttoformaclearideaastowhatisthemostmcir.mlifi

1期张景焕等: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关于创造的概念结构 145view,allthepreviousresearchersviewedtheproblemfromanoutsiders'pointofview.ItisassumedthatthosewhoareSCAswouldunderstandtheconceptsbetter.Thisstudytookthestandpointof

Method 2pre-studiesandaformalstudywereconducted.Inthefirstpre-study,34SCAswereinterviewedwithastructuredinterviewprogram;inthesecondpre-study,animportantpsychologicalcharacteristicinventorywasdeveloped,andthetes-tretestreliabilityinformationwasputed(r=0.737,n=21,answeredwithQ-sorttechnique).Intheformalstudy,30SCAsinfivedisciplines--mathematics,physics,chemistry,geographyandlifescience--sortedthepsychologicalcharacteristicsintwocontexts(creativeachievement/generalachievement)withQ-sorttechnique,andthenmultiplescalingwasusedtoanalyzethedata.

Results (1)TheSCAs'conceptualstructureofcreativeachievementincludestwodimensions:achievementpursuit/sel-fexperiencepursuitandinitiative/down-to-earthand(2)Themostimportantpropertiesofcreativeachievementwere

Conclusions (1)Bothcreativeachievementandgeneralachievementhadthesamepropertyofachievementpursui,tbutthecreativeachievementsawinitiativeasthepowertobreakthroughfurther;whereasthegeneralachievementplacedemphasisonknowledgeasthebasis;(2)Toachieveacreativeachievemen,tbothgeneralachievementbaseandinitiativewereneeded.InitiativecangeneralizetheformerresearchresultsandcoverabroadercharacteristicofSCA.

Keywords scientistswithcreativeachievements,conceptualstructure,Q-sorttechnique,multiplescaling.

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纪要

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于11月3日至7日在福建武夷山召开。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承办了这次会议。与会代表和有关专家共计120余人,分别来自全国41所高校、科研或出版单位,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21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70余人,参会人数为历届年会最多。

本届年会的主题是/纪念高觉敷先生诞辰110周年,弘扬心理学理论研究0。叶浩生主任委员在年会开幕词中申明,本届年会的主旨是/继承与发展0。

会议安排了两个半天共四场小组讨论。几个核心议题包括:第一,心理学理论研究的价值问题。有人提出,任何学术研究都应/致用0,否则便无以体现价值;更多代表则认为,对/致用0不应该简单、狭隘地理解为可具体操作的工具性,在某些人看来/无用0的/纯理论0,实则有/大用0;第二,心理学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的关系问题。一种观点认为,理论心理学来自对实证研究成果的分析、概括和总结;相反的观点认为,理论探索应先于实证研究,并为后者提供指导;另一种较新的观点指出,任何一种实证研究的背后都受到某种理论的支配,相反每一种理论都同时引导着一类实证研究,心理学的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之间是典型的/共生0关系。第三,历史人物心理研究的方法问题,包括心理传记、因素分析、精神分析等方法运用于著名历史人物心理研究的价值与存在的问题,等。第四,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研究的区分问题。有人提出,最近几年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领域所热衷的关于西方心理学新进展方面的研究,都应归入理论心理学范畴,对心理学史的研究和关注相对太少。相反也有人认为,目前所谓的理论心理学研究由于侧重于对国外理论的引进、介绍和评论,较少自己的理论架构,因此只能归入历史研究,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理论研究。

本届年会主题鲜明、论题丰富、讨论热烈。车文博先生、燕国材先生、杨鑫辉先生等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研究的前辈出席了本届年会,体现了老一辈心理学家对本专业委员会工作的关注、关心和关爱。一批年轻的博士和硕士生在会上脱颖而出,为理论心理学和心理学史研究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老中青理论心理学和心理学史工作者齐聚一堂,各种理论立场与学术观点激烈交锋。在代表们提交的会议论文或发言中提出了不少新的思想、观点和方法,汇集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虽然对于本专业领域某些重大理论问题的争论没有得出最终结论,却深具引导和启发性,从中反映出并指示了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研究近期关注的热点与发展进向。

《心理学报》编辑部

作文五:《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关于创造的概念结构》15400字

作者:张景焕金盛华

心理学报 2007年05期

分类号  B848

1  问题的提出

由于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因而心理学对科学创造力与科学创造人才的研究很早以前就开始了。Galton于1874年对英国皇家协会的会员进行了研究,并出版了《科学英国人:天性与教养》一书,书中总结了对英国杰出科学家的调查研究结果,这是最早的关于科学创造力的研究文献。此后,关于科学创造力与科学创造人才的研究是沿着两条线索发展的,一个是科学创造力的实验室研究传统,这一研究传统强调对创造力的神经生理机制进行研究,或对创造过程进行计算机模拟研究;另一个是心理测量学的研究传统,这一研究传统强调运用心理测量评价技术来认识科学创造人才的相关认知与人格特征,关于科学创造力的大量研究文献主要集中于这一研究传统[1]。

科学创造力研究的繁荣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之后。代表性的成果是MacKinnon主持进行的研究。这一研究是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IPAR (Institute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and Research)进行的。他们对包括科学家在内的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创造人才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测量[2],得出结论认为,高创造的个体聪明、认知灵活;具有独创性;独立,对无论是来自自身内部的还是外部的经验都保持开放心态,对世界充满好奇,接受能力强,乐于学习,能够容忍由于经验开放、无法及时理解带来的混沌与焦虑;富于直觉,具有强烈的理论和审美兴趣;具有强烈的掌握自己命运的感觉,对自己创造性的努力充满信心。这类研究还有许多,如, Csikszentmihalyi自1996年始对91位高创造者进行的访谈研究[3]、Eysenck(1997)运用大五人格量表的研究[4]、 Feist(1998)运用大五人格量表与加利福尼亚心理问卷对创造型科学家的研究[5]、王极盛(1986)对28位学部委员的调查研究[6]等,此外还有Barron和 Harrington(1981)、Tardif和Sternberg(1988)、 Sternberg和Lubart(1996)、Renlli和Reis(1997)、 Torrance(1998)以及Simonton进行的研究[7~12]。在这些研究中,只有Feist,Simonton和王极盛的研究是专门针对科学创造人才的,其余的研究都是对包括科学创造人才在内的创造者共同特征的研究。Feist的研究认为[5],科学创造人才在认知上具有开放、灵活的特征;在人格上具有支配的、傲慢的、敌意的、自信的、自主的、内向的、动机强的、有抱负的特征。 Simonton则在最近总结自己近40年来对科学创造人才的研究后指出[12],科学创造人才都具有高一般智力、对新经验开放、自我强韧性(ego strength)、独立、内向、情绪倾向于不稳定等特征。我国王极盛研究员比较了创造型科学家与一般科学工作者的特征[6],认为在智力因素方面,科学创造人才具有更高水平的思维能力、独立思考、分析能力、联想能力、判断能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综合能力、思维灵活性以及观察力。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科学创造人才在事业心、勤奋、兴趣、责任心、求知欲、进取心、意志、自信心、意志顽强性、情绪稳定方面表现得更好。

分析以往研究结果,可以获得两点结论。一是由于科学创造力的实证研究强调研究具有可重复观察、反复验证的特征,沿着这两个研究传统所积累起来的研究材料,多数以创造性产品来界定创造力。认为创造性产品才是最终能够证明某一过程或某一人物是否具有创造性的标准,即当一项产品具有新颖而适用的特点时,才被界定为是具有创造性的,并进而界定做出这一成果的人是创造人才。据此,本研究将科学创造人才界定为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具体是指生活于特定历史阶段、在所在的学科中做出创造性成就的科学家。产品新颖性的标准是:科学家提出的理论与方法在当时是“新”的、“他人没有提出过”;适用性的标准是:解决了当时认为是重大问题,或者圆满地解释当时科学界不能解释的科学现象或者预言了后来科学的发展[13]。二是,从已有研究结论中可以看出,国内外关于科学创造人才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结论,但也存在着研究结论不统一甚至矛盾的地方。例如,有的研究认为科学创造人才情绪不稳定,有的研究者认为他们情绪稳定。综合地看待已有结论会发现,研究者们在概念使用上意义并不一致,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特征罗列、概念重合与多重相互包含等问题,因而很难得出较为一致的结论或形成统一的观点。

分析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可以发现这些研究都是从外部观察的角度进行的。有研究者在总结了以往的研究后指出,我们之所以对创造持神秘的态度,是由于我们是作为对创造过程一无所知的观察者从外部对创造力进行研究的。如果我们具备创造者所具备的科学知识,或进入创造者的数据库,了解创造者的思维过程,我们就能够比较直接地了解创造性的想法是从哪里来的[14]。也有助于判断从外部观察的角度所提出的特征是否反映了创造者的真实情况,因而有必要从内部观察的角度来研究科学创造力。国内外也有一些研究者从内部观察的角度研究社会公众以及某领域的专家对创造力的看法,试图发现公众或专家对创造力的理解[15~17],但是由于被调查对象大多不是做出创造性成就的人,缺乏对创造过程的体会,所反映出来的只能是特定文化中公众对创造力的一般理解,难以触及到创造力的本质。如果能够让科学创造者根据自己进行创造活动的体会去看待各个特征的意义,那将更能反映科学创造力的本质特征,但是由于理论框架与方法技术方面的限制,特别是界定与寻找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配合研究方面的困难,从创造者的角度去系统地认识科学创造力的研究尚未出现。

本研究对科学创造力的研究采取了从科学创造人才内部观察的角度,以无可争议的已经取得创造成就的科学家为研究对象,探讨这些具有科学创造成就的人关于创造的概念及其结构。由于他们具备本领域做出创造性成就所必需的知识,具有进行科学创造的经历和体验,所以,他们关于科学创造的概念结构能更深刻地反映科学创造力的本质。

2  方法与步骤

2.1  研究方法

关于概念结构的研究经历了经典观、原型观以及样例观,当前又出现一种新的概念结构理论—基于理论的概念结构观[18]。这一观点认为,在评价过程中,人们是根据已有理论知识进行的,评价时个人知识和背景对于概念结构有重要作用。因而,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具有创造经历的人的评价来了解他们关于创造成就的概念结构。

本研究在收集与分析资料过程中采用Q分类方法。这一方法特别适用于研究人类主观性认识,能够简化复杂的、尤其是相互包含的项目,是一种简捷、快速和可靠地处理信息的方法。Müller和Kals研究认为,Q分类方法可以针对个案或小样本进行研究,特别适合于研究复杂的主观结构,诸如观点、态度、兴趣、价值等[19]。鉴于以上Q分类方法的特点与小样本研究的优势,本研究采用这一方法收集数据。

本研究数据分析采用多尺度分析法。多尺度分析法(multidimensional scaling,简称MDS)也叫多维标度法,是近4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常用的结构分析方法,是研究一组变量潜在维度的常用方法。其目的是寻找决定多个特性的少数几个潜在维度,并在由潜在维度决定的低维空间内以图形的形式将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表达出来。表明模型与数据拟合程度的指标叫压力系数(stress)。说明低维空间在解释观测变量变异程度的指标是回归系数的平方 (RSQ-regression square)。我国已经有学者介绍这一方法以及用这一方法研究特定人群的概念结构[20,21]。本研究采用多尺度分析法进行数据的分析与整理,以了解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关于科学创造的概念结构。

2.2  研究步骤

2.2.1  预备研究1

(1)选定学科:科学创造可以分为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而这两种科学创造涉及不同的创造过程与背景,本研究以科学发现为研究对象。根据学科特征与我国科学院学部设置,本研究选定数学、物理、化学、地学、生命5个学科作为学科范围。

(2)被试选择范围:本研究被试的选择包括两部分,首先选定中科院院士作为备选研究对象①,考虑到院士大多数年龄较大,同时选择获国家自然科学一二等奖的青年科学家作为备选对象②,每个学科100人,共500人。

(3)研究对象的进一步确认:查询他们代表性的成果,然后隐去姓名,分别列出每个人的成果,请该方向三年级博士生根据上面成果创造性评价标准,对该成果的创造性进行评价。在500名备选研究对象中,由于找不到合适的评判者,或者评判者不能准确认定该成果创造性特征等原因不能成为本研究被试的有393名。最后,本研究得到107名合乎标准的被试。

(4)对筛选出来的被试进行访谈:给107名合乎标准的潜在被试发电子邮件,说明本研究目的,请他们配合。3天后打电话预约访谈时间。访谈全部由本文的第一作者完成。

在质性研究中,对于同一现象的解释,由于研究视角和知识背景不同,不同研究者对研究资料的解释可能存在偏差。因而质性研究鼓励研究者提供自己的研究背景,以让读者了解在解释资料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研究者偏差。访谈者从大学本科开始进行心理学专业学习,硕士毕业后在高校从事心理学教学与研究,近15年来一直从事创造力的研究与教学工作,访谈时正在攻读博士学位。访谈时的心态是:发现或探究到底是什么使得这些科学家能够做出创造性的成就。

访谈结构:访谈前给科学家呈现“课题访谈介绍”。在“访谈介绍”中说明研究目的、意义、访谈资料运用方式、感谢他们的无私帮助,并提出录音诉求,得到肯定答复后进行正式访谈。访谈为结构访谈,访谈提纲参照Gardner等进行访谈研究时采用的访谈提纲[22],结合本研究特定研究目的,由课题小组共同讨论制定。访谈主题有两个,一是让被访者讲述自己最具创造性的科学研究成果的研究过程,二是反思哪些特征对自己的科学研究过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每个主题下面分别有一些次级主题。

共收集到34人的访谈资料,其中数学、物理、化学、地学、生命科学各为6、8、6、7、7人,被访者出生年代在1911~1965年间,年龄分在40岁以下者3人,41~50岁7人,51~60岁6人、61到70岁8人,71~80岁7人,80岁以上3人。女性科学家2人,男性科学家32人。受访科学家的出生地与童年成长地遍布包括台湾省在内的我国27个省市(自治区)。

为了进行反复、深入的分析,研究人员用录音笔对访谈进行全程录音,访谈大约60分钟。

访谈准备:由于本研究的被访者是在科学研究领域卓有成就的科学家,社会地位及学术地位都较高,赢得他们的配合,让他们认为研究人员正在做一件有意义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正式访谈前,访谈人员要了解并熟悉被访者的主要研究领域,尤其是熟知科学家取得的创造性研究成果的内容,使得被访科学家感到研究人员具备与之交谈的知识背景。

预访谈:在正式对科学家进行访谈前,研究人员找了3位科学研究工作者做了预访谈(分别为物理、数学和生命科学3个领域),请研究人员的指导教师、课题组成员对预访谈过程全程观摩或听录音分析、指导,直到导师和课题组成员认为可以独立进行访谈才开始对本研究的正式被试进行访谈。

访谈过程的控制:访谈地点定在被访者认为合适的地点,大多是被访者的办公室或家里,访谈时要求没有其他人打扰,被访者也不会见其他客人或接电话,以保证被访者谈话思路连贯、流畅。研究人员则尽力保持谈话气氛融洽和谐,谈到被访者需要仔细思考才能准确回答的问题时,研究人员要耐心等待。

访谈主题和次级主题的提出次序在访谈中是灵活的,依赖于被访者的陈述。追问的方式主要是描述与举例、比较并举例或解释与举例。追问的方式根据访谈的实际过程而变化。被访者有机会反思他们的思想与研究历程,解释或详细阐述他们对这一问题的观点。谈话中某种主题的缺失或隐含,可能是由于被访者认为它不言自明、理所当然,或者某些东西无法改变故意避而不谈。作为对开放性问题的补充,访谈时也需要进行追问,使得后期的分析与比较在明确共同成分的基础上进行。

访谈结束:访谈结束,关闭录音笔后,向受访科学家表示感谢,保证本研究不会干扰他们正常的科研工作。同时请他们简要谈谈对本研究的建议与感受。研究人员回到住所后立即将这些谈话记录下来,为后来的分析提供旁证。

访谈笔记:与科学家的面谈资料能够为研究提供宝贵材料,科学家严谨的分析思路、认真的态度、访谈的情景、科学家的思考过程,访谈过程中科学家的表现本身也是研究的一份资源。由于担心录像会造成被访者的心理压力,本研究没有采用现场录像,为了弥补这一不足,研究人员在访谈结束后立即以“工作日记”的形式写访谈笔记,及时记录当时的感受、科学家的表达方式、访谈时的情景及对研究课题的启发。

(5)对访谈资料进行逐字转录(转录文字约51万字,转录者为课题组成员,访谈人员对每份转录反复听录音校对,以保证转录的可靠性)。经过微观分析及开放式编码—归纳微观分析结果进行主轴编码—建立初步编码类别及主题描述—建立主题索引和主题编码描述等一系列过程,最终建立起“编码手册”,使得我们关于科学创造过程心理特征的抽象描述变成与科学创造过程描述相贴近的具体描述。对每个词的解释都包括主题标签(1abel)、描述性定义(description or definition)、辨别标识 (indicator)和例子(example)四部分。例如,“勤奋努力”是科学家常常提及的创造心理特征,通过对访谈资料的分析,我们发现在取得创造成就的过程中,它的具体内容是指“为了达成目的而花费大量的时间投入工作。具体说来包括三个方面: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和勤于做实际的研究工作。”我们将对这些词特定内涵的理解固定在“编码词典”里,使得一些表面意义上接近的词在具体的科学研究中有了特定的含义。

(6)经过编码信度分析与三人同时编码(编码者除作者本人外,另两名是创造力课题组成员,正在攻读心理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为有关创造力的专题),我们得到26个对科学创造来说重要的心理特征。

2.2.2  预备研究2

(1)研制“创造性的人形容词表”。形容词表包括151个描述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的形容词。词表里的词分别来自前述研究结果[2~12]与Gough的“创造力形容词表”[23]。对前后重复、意义相同但表述稍有差异的词进行归类整理。

(2)利用“创造性的人形容词表”对物理、化学、数学、生命、地学等5个学科的研究工作者256人进行问卷调查。方法是让被调查者在一个5点量表上标出每种特征对于科学创造的重要程度。另加一个开放式的题目,要求他们写出他们认为重要但是没有被包含在问卷中的特征。根据被试标出的重要特征(标准为:描述统计量平均数为4以上,标准差在 1以下的特征词为重要特征词)。共找到44个合乎标准的词。

(3)研制“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重要心理特征调查表”。将从以上调查中得到的形容词与访谈中得到的形容词实际意义的描述对应起来,以对访谈结果的处理为主,补充前述重要研究中总结出的意义重大、但被访科学家没有提到或提得不明确的词。这样编制成由30个词构成的“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重要心理特征调查表”。

(4)预试,收集稳定性信度资料。先让物理、化学、数学、生命、地学等5个学科的博士研究生填答这份调查表,根据他们自己曾经进行的创造性的工作,对如下过程进行回忆:“提出与完善一个见解 (不论意义重大与否)——完善观点——让别人理解并接纳”,分析哪些特征在其中起作用。然后,按照调查表要求的Q分类规范填答。一个月后用同一份问卷再做一次这样的填答,计算调查问卷的稳定性信度。本研究对21人进行了复测,分别计算每个人两次评价之间的相关,21个人相关系数的平均值为0.737(填答了2次问卷的博士生中化学、数学、生命、地学各4人,物理学科5人,其中1人为女性;填答者的年龄在28~37岁之间)。说明调查表在评价心理特征在创造活动中重要意义方面是稳定的,达到了可用性的标准。

2.2.3  正式研究

对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的正式施测。请被筛选出来的数学、物理、化学、地学和生命科学5个领域的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填答“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重要心理特征调查表”。方法是让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根据他们对自己创造过程的体会以及对自己工作特点的反思,对30个特征词进行Q分类。在Q分类中,首先请科学家了解这30个特征的含义,第二步请他们将这些心理特征按重要、中等与不太重要分成3类,每类10个特征,然后再在重要的10个特征中挑出最重要的4个特征,在不太重要的10个特征中挑出相对最不重要的4个特征。这样每位科学家将30个特征分成5类,每类有4、6、10、6、4个特征,30个特征的分布构成粗略正态。

有30个科学家填答了这份问卷。用SPSS 10.0进行数据管理与分析。正式被试的学科与年龄分布见表1。

表1  正式被试的学科与年龄分布

学科分布  年龄分布

学科名称  各学科人数年龄段  各年龄段人数

数学学科  640岁以下 3

物理学科  741~50岁 7

化学学科  651~60岁 6

地学学科  561~70岁 6

生命科学  671~80岁 5

80岁以上 3

合计人数 30 30

表2  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对取得“创造成就”与“一般成就”重要心理特征的排序

创造成就 一般成就

特征名称

特征标号平均数标准差重要程平均数标准差重要程

M SD  度排序  M SD  度排序

勤奋努力 S103.88 1.455

14.36 1.286

有理想有抱负 S1 3.81 1.559

23.09 0.944

13

内在兴趣 S7 3.75 1.238

32.64 1.286

21

积极进取 S2 3.63 1.147

43.82 1.079

思维综合能力强

S113.56 1.209

63.73 0.647

专业素质与技能

S213.56 1.153

63.82 0.751

注意吸收新信息

S8 3.56 1.094

63.64 0.505

自信 S143.50 1.155

83.55 1.036

10

乐于合作与交流

S223.38 1.025

10

3.55 1.036

10

思想独特新颖 S243.38 0.885

10

2.36 1.286

23

坚持有毅力

S183.38 1.088

10

4.09 1.300

善于发现问题 S173.31 0.946

12

3.00 0.894

14

富于洞察力

S263.25 0.856

13

2.91 0.831

17

开放性

S3 3.19 1.424

14

2.91 0.831

17

思维分析能力强

S273.00 0.894

16

3.00 1.483

14

独立、自主

S153.00 0.816

16

2.73 1.191

19

知识广博 S.00 1.033

16

2.91 0.944

17

善于驾驭已有知识 S6 2.94 1.181

18

3.64 1.206

寻求规律的倾向

S192.88 1.310

19

2.09 0.539

28

系统的研究风格

S282.75 0.856

21

2.18 0.751

26

思维灵活变通 S232.75 0.931

21

1.64 0.505

21

精力充沛 S9 2.75 1.000

21

3.55 1.508

10

责任心强 S202.73 0.799

23

3.82 0.751

愿意尝试 S4 2.69 1.014

24

2.64 0.809

21

善于观察 S132.63 0.806

25

3.18 1.168

12

敢于冒险 S5 2.63 1.147

25

2.18 1.079

26

联想能力强

S252.56 0.727

27

2.36 0.674

23

工作中的愉快感

S291.69 1.195

28

2.27 1.191

25

内向性

S301.62 1.088

29

1.91 0.944

29

爱好艺术 S161.38 0.719

30

1.45 0.820

30

注:n=30(人)。表中心理特征按平均数大小排序(降序)。平均数相同特征的排序取序号的中位数标出。

3  结果与分析

3.1  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对心理特征进行评价的情况

本研究中被试将30个心理特征按其重要程度分成5类,我们因而也可以获得一个各个心理特征重要程度的评价分数,从“最重要”到“最不重要”依次计为5、4、3、2、1分,并计算出这个群体对每项特征评价的平均分。表2列出了这一结果。

由表2可以看出,对做出创造性成就而言,勤奋努力、有理想有抱负、内在兴趣、积极进取、思维综合能力强、专业素质与技能、注意吸收新信息、自信、乐于合作、思想独特新颖、坚持有毅力、善于发现问题、富于洞察力、开放性、分析能力强、独立自主、知识广博等17项特征是重要的特征(重要程度平均在3.0以上)。最不重要的特征有3项:工作中的愉快感、内向性和爱好艺术(重要程度平均在2.0以下)。

由表2同时看到,对于科学家做出一般科学成就而言,最为重要心理特征有2项(重要程度平均在4.0以上),它们是:勤奋努力和坚持有毅力。此外还有13项特征也较重要(重要程度平均在3.0以上),它们是:责任心强、专业素质与技能、积极进取、思维综合能力强、善于驾驭已有知识、注意吸收新信息、自信、精力充沛、乐于合作、善于观察、有理想有抱负、分析能力强、善于发现问题。最不重要的心理特征有两项(重要程度平均在2.0以下),它们是:内向性和爱好艺术。考察所有项目评价的标准差发现,在取得“一般成就”的重要心理特征问题上,科学家们的认识比较一致,而且更加强调勤奋努力、坚持与毅力,以及责任心和专业素质的作用。

3.2  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关于创造成就的概念结构

评价结果经多尺度法进行分析,发现科学家在评价各个心理特征在科学创造中的重要意义时使用的概念可划分成两个维度,这两个维度可以解释 81.5%的数据变异。各维度的组成与赋值情况见表3。

由于是运用主轴法进行的数据分析,因此每一维度都用正负两个方向加以说明,每一维度及其正负向的命名,都是研究者根据这一维度所包含的几个极端心理特征的内涵命名的,用这个维度可以将处于两个极端的心理特征分开。第一维度可以命名为“成就取向/内心体验取向”,其正向是积极追求成就的心理特征,它包括勤奋努力、内在兴趣、开放性、自信、注意吸收新信息、专业素质与技能、坚持有毅力和善于发现问题;其负向为注重内心感受的心理特征,包括分析自己思想与情感的内向性,注重内心体验的爱好艺术和工作中体验到的愉快感,命名为“内心体验取向”,这些特点也是被科学家评价为相对不重要的心理特征(见表2)。第二维度为“主动进取/踏实肯干”,其正向为“主动进取”,包括有理想有抱负、思维综合能力强、内在兴趣、敢于冒险、愿意尝试和积极进取;其负向为“踏实肯干”,包括工作勤奋努力和寻求规律并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说明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在评价各个心理特征对于取得创造成就的重要性时,采用的尺度主要有两个:“成就取向/内心体验取向”与“主动进取/踏实肯干”。

表3  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关于创造性成就的概念结构

组成特征标号 特征名称

特征赋值(weight)

维度1:成就取向/内心体验取向

正向:成就取向

S10勤奋努力 1.6889

S7内在兴趣  1.5216

S3开放性1.4249

S14自信 1.2589

S8注意吸收新信息1.1730

S2积极进取  1.0795

S21专业素质与技能

1.0422

负向:内心体验取向

S30内向性  -2.5716

S16爱好艺术-2.675

S29工作中的愉快感  -2.8217

维度2:主动进取/踏实肯干

正向:主动进取

S1有理想有抱负  1.8552

S11思维综合能力强

1.3328

S7内在兴趣  1.0813

S5敢于冒险  0.9500

S4愿意尝试  0.9169

S2积极进取  0.8776

负向:踏实肯干性

S1勤奋努力 -1.5437

S19寻求规律的倾向  -1.5037

注:YoungS-stress formula 1 is used,Stress=0.21401,RSQ= 0.81470.S-stress improvement is less than 0.001。

图1可以更形象地说明这两个维度及其各个心理特征在科学创造中的意义。

分析组成这两个维度各成分心理特征以及各个特征在创造性成就中的重要程度(表2),可以看出,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的概念结构中,对做出创造性成就具有重要意义的概括性的特征是“成就取向”与“主动进取”。

图1  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关于创造性成就的概念结构图

注:S1:有理想有抱负;S2:积极进取;S3:开放性;S4:愿意尝试; S5:敢于冒险;S6:善于驾驭已有知识;S7:内在兴趣;S8:注意吸收新信息;S9:精力充沛;S10:勤奋努力;S11:思维综合能力强;S12:知识广博;S13:善于观察;S14:自信;S15:独立自主;S16:爱好艺术;S17:善于发现问题;S18:坚持有毅力;S19:寻求规律的倾向;S20:责任心强;S21:专业素质与技能;S22:乐于合作; S23:思维灵活变通;S24:思维独特新颖;S25:联想力强;S26:洞察力;S27:分析能力强;S28:系统的思维风格;S29:工作中感到愉快;S30:内向性。

3.3  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关于“一般成就”的概念结构

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同时对取得“一般成就”的心理特征也按重要程度进行了分类,对这一结果进行多尺度分析,得到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关于“一般成就”的概念结构。经分析得到一个2维解,压力系数为0.177,RSQ值为0.843。各维度的组成与赋值情况见表4。

分析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关于“一般成就”概念结构,发现它也是由两个维度构成的,这两个维度是:“成就取向/内心体验取向”和“知识/动机”取向。结合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对构成这两个维度的各个特征在创造性成就中的重要程度的评价(表2)可以看出,在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的概念结构中,对做出“一般成就”具有重要意义的概括性的心理特征是“成就取向”与“知识”。

将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关于“创造成就”的概念结构与关于“一般成就”的概念结构相比较,可以看出,二者既有相同之点也存在明显差异。相同之处体现为,二者的第一个维度基本相同,都是“成就取向/内心体验取向”。但是在“成就取向”的构成上既有共同成分,也有不同成分。相同的成分是:勤奋努力、积极进取、专业素质与技能;不同的成分是,“成就取向”在“创造成就”中更具有内在兴趣、开放、自信及吸收新信息的特点,而在“一般成就”中则更具有坚持有毅力和责任心强的特点。最大的不同体现在它们的第二个维度上:关于创造成就概念结构的第二个维度是“主动进取/踏实肯干”,而关于一般成就的概念结构却是“知识/动机”,在第二个维度上,它们没有任何共同成分。

表4  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关于“一般成就”的概念结构

组成特征标号  特征名称

特征赋值(weight)

维度1:成就取向/内心体验取向

正向:成就取向

C10工作勤奋努力

2.4646

C18坚持有毅力 2.0221

C2积极进取1.5314

C21专业素质与技能 1.2276

C20责任心强

1.1855

负向:内心体验取向

C7内在兴趣

-0.9793

C5敢于冒险

-1.3943

C28灵活系统的研究风格-1.2080

C24思维独特新颖  -1.2148

C19追求秩序  -1.2532

C29工作中的愉快感-1.4106

C30内向性-1.7197

C16爱好艺术  -2.5064

维度2:知识/动机

正向:知识

C6善于驾驭已有知识

1.6685

C12知识广博  1.1887

C9工作中精力充沛 1.1178

负向:动机

C7内在兴趣  -0.9679

C18坚持有毅力

-1.2057

C1有理想有抱负  -1.7065

注:Young S-stress formula 1 is used,Stress=0.17704,RSQ= 0.84348.S-stress improvement is less than 0.001。

4  讨论

4.1  概念结构与重要心理特征的关系

本研究通过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评价各心理特征在创造成就中的意义来了解他们关于创造的概念及其结构,他们在评价这些心理特征的重要性时,心中是有标准(scale)或理论的。评价者也许并没有明确地意识到他们所持的理论,但是他们具有进行创造性工作的经历,对创造性工作的体会与反思形成了他们对创造的一些基本态度,并通过评价表现出来。因而,通过分析评价结果可以发现他们评价时所依据的概念及其结构。本研究进行评价的材料都是心理特征,因而这一概念结构是在心理特征这一层面上所说的概念结构。

综合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对各个特征重要程度的评价,我们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在他们的概念结构中哪些被他们认为是重要的一端。比如,结合概念结构与重要等级的评价可以看出,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认为“成就取向”“主动进取”是创造者最基本的心理特征。

本研究在评价各个特征的重要性时使用的是Q分类法,即在分类时既要依据自己关于创造的理解来考虑心理特征的重要意义,同时各个类别又有数量限制,在区分相对重要和不重要的特征以及在两端再分出最重要和最不重要特征时,他们会不断地拷问自己对创造性成就的理解,使得他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更加清晰地显现出来。同时,本研究以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为被试,几经挑选符合条件并愿意配合研究的被试数量较少,而心理学统计方法的运用对数据分布是有一定要求的,比如,数据呈正态分布。其他类型的研究可以在大量被试的情况下使数据趋于正态,本研究很难获得大批量的被试,所以,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就采用了提高数据精度的方法,使得数据在整体上呈粗略正态,满足进行统计分析的条件。

4.2  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关于两种成就概念结构的异同

科学已经发展成一个严密的体系,要想在科学研究中哪怕是取得一般的成就,都必须经过本学科的严格的学习与技能训练,具备本学科的专业素质与技能,必须有十年以上的积累(即“十年规则”)[24,25]。通过大约十年左右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具备积极进取的心态,才有可能取得成就。无论是取得“一般成就”还是“创造成就”都需要科学工作者具有较强的“成就取向”。这一点反映在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关于这两种成就的概念结构里。这说明,取得创造性成就与一般成就一样都需要以“一般成就基础”为基本条件。这一观点与Amabile关于创造的解释有一致之处。 Amabile认为,创造由有关领域的技能、创造的技能和工作动机三部分组成[26],而本研究的“成就取向”就大致相当于有关领域的技能。在两种背景下,成就取向的构成是不同的,在“创造成就”中,勤奋努力更多的是出于内在兴趣,积极进取是以开放的、接受新信息和自信方式表现出来的;而在“一般成就”中,勤奋努力更多的是出于责任心,积极进取主要是以坚持有毅力的形式表现出来。

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关于两种成就概念结构最突出的差别体现在第二个维度上。在他们的概念结构里,要想取得“创造成就”,除了具有“成就取向”外,个体还必须具备“主动进取”的特征。这一特征包括有理想有抱负、思维综合能力强、内在兴趣、敢于冒险、愿意尝试和积极进取。进一步分析他的构成,它们分别为:思维方式上的主动性(思维综合能力强),体现为在现有材料基础上能够产生认识上的飞跃,从而形成新观点和假设;行为方式上的主动性(愿意尝试和敢于冒险),体现为在不能确保成功情况下敢于投入某一方向或专题的工作,试着提出也许并不成熟的观点,并努力尝试验证它们;行为动力的主动进取性体现为在内在兴趣的推动下积极进取、发展自己,树立远大理想和不凡抱负。而取得“一般成就”则强调具备广博的知识,并善于驾驭已有知识,能够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去,进一步强调知识对于取得成就的意义。这与“创造成就”中追求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的突破与飞越形成鲜明的对比。

4.3  主动进取对科学创造的特殊意义

本研究发现,在具备了“成就取向”的前提下,创造还需要另一特征,那就是主动进取。而且主动进取表现在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主动性以及行为动力进取性三个方面。这一维度的特征与Rank和 Frese等人提出的个体主动性的研究结论有相似之处。他们的研究认为,个体主动性包括自我发动、积极行为和坚持性行为三部分[27,28]。有研究表明,积极行动的人格预示着未来的创造性行为[29]。本研究认为,坚持性行为属于一般成就基础维度,而思维的主动性是个体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一点也得到Sternberg等研究的佐证。他们的研究发现,做出创造成就的人常常是特别出色的综合思维者,能够发现别人所不能发现的综合点,综合意味着产生新想法[30,31]。

主动进取在科学创造中的作用在于,科学创造中知识是必要的,但是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接受了学科的范式和规范,每个学科都以学科目标、学科方法和学科符号系统的形式滋养着学习这一学科的人,也同时束缚着试图发展和突破它的人[32],要想有所创造就必须主动打破这种限制,具有冲破范式或规范限制的勇气,这种勇气就是个体的主动进取精神,是为科学带来生命力的个体主动性,即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Sternberg曾经用thesis来比喻智力、创造力和智慧[33]。他认为,智力是适应环境的能力,因而是thesis;创造力是产生新的、适应于任务的、高品质的观点的能力,是对现实的否定与超越,因而是antithesis;智慧是二者的平衡,因而是 synthesis。如果说智力是与现实相容与对现实的把握,那么创造力则是主动实现对现实的否定与超越,这种否定与超越的动力就来自于创造者本身及自身的知识素养,因而科学创造一定是个体主动进取精神的展现。

提出将创造力的主动进取维度作为创造的重要特征的意义还在于,它能够概括已有的研究结果。正如在本文的文献综述部分总结的那样,几乎每个关于创造人才的研究者都会提出一些人格的或认知方面的特征,几乎是看到的研究越多,知道的关于创造者的特征就越多,反而对创造人才到底有什么特征感到模糊不清。用主动进取这一特征则可以很好地概括所有这些特征。不同的研究者由于研究的被试、领域、方法或研究思路不同,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如果用主动进取去概括,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词汇,无论表现在哪一方面,只要是体现主动进取的意义,就应该是有利于创造的。这样主动进取特征不仅能够概括已有结论,还可以包容更大的变化性。但是正如已经揭示的那样,主动进取只是一个必要条件,做出创造性的成就还须有一般成就基础的配合。为一般成就基础找到了新的方向与突破口,为扎实的一般成就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使研究具有足够的灵性或创造的特性。

4.4  未竟的研究

为了说明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关于创造成就的概念结构,本研究同时研究了他们关于一般成就的概念结构,从而进一步确认所得到的关于创造概念结构的认识。如果能够找到“非创造性的科学家”,研究他们对创造成就的概念结构,并比较两类科学家关于创造成就的概念结构,那将更有利于证实科学创造人才关于创造概念结构的特异性。但是,由于创造力有隐性和显性两种表现形式,我们可以根据一些科学家已经做出创造性成就判断他们是创造人才,却不能依据一些科学家没有做出创造性成就来推断他不是创造人才。同时,由于普通科学家没有明显的科学创造成就,我们也无从推断他们是否有创造经历与体会,随着更新的创造力评价手段的出现,我们希望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并在以后的研究中积累更多符合研究条件的科学创造人才资料。

5  结论

(1)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关于科学创造成就的概念结构是2维的,分别是“成就取向/内心体验取向”和“主动进取/踏实肯干”。

(2)取得科学创造成就重要特征是“成就取向”和“主动进取”。

收稿日期:2006-01-04

注释:

①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院士是经过同伴提名的、做出受到广泛认可的创造性成就的人(截止到2004年7月,包括已去世院士在内,科学院院士1027人)。

②根据国务院1999年4月28日发布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国家自然科学奖“授予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公民。所谓重大科学发现,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前人尚未发现或者尚未阐明;(2)具有重大科学价值;(3)得到国内外自然科学界公认。”与技术进步奖项不一样,它非常强调原创性、首创性,通常授予做出原创性科学成果的科学家。

作者介绍:张景焕,山东师范大学心理系,济南  250014    金盛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  100875

作文六:《关于创造的名言》800字

1、创举促进创造力的发展。—— 歌德

2、创新就是创造一种资源。——彼得·杜拉克

3、创造,不论是肉体方面的或精神方面的,总是脱离躯壳的樊笼,卷入生命的旋风,与神明同寿。——罗曼·罗兰

4、创造包括万物的萌芽,经培育了生命和思想,正如树木的开花结果。 ——莫泊桑

5、创造的神秘,有如夜间的黑暗,是伟大的。而知识的幻影,不过如晨间之物。——泰戈尔

6、创造难,模仿容易。——哥伦布

7、创造者才是真正的享受者。 ——富尔克

8、毫无疑问,创造力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没有创造力,就没有进步,我们就会永远重复同样的模式。——爱德华·波诺

9、欢乐的名字是创造。 ——希 恩

10、旧事物只是表层的腐烂,它的根须在土内埋得很深,并且在不断地萌发着新芽。这些新芽只是在生活步伐迅速,生活矛盾冲突激化的地方才能枯萎。——高尔基

11、开始走第一步的人,也许他脚下穿的鞋子就是他最后穿的一双。——雨果

12、劳动创造世界。——马克思

13、人材最本质的特点在于创造。 ——箴 言

14、人可以老而益壮,也可以未老先衰,关键不在岁数,而在于创造力的大小。 ——卢尔卡尔斯基

15、神从创造中找到他自己。——泰戈尔

16、生活不是静止,而是同静止作斗争,是创作,是创造,是对“永恒旧事物”的吸引力的永恒反抗。——《罗曼·罗兰传》

17、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创造力的果实。 ——米 尔

18、熟是经验,巧是创造。——徐特立

19、万事皆由人的意志创造。——普劳图斯

20、唯有创造才是快乐。只有创造的生灵才是生灵。——罗曼•罗兰

21、伟业是留给伟人创造的。——万提斯

22、我创造,所以我生存。——罗曼·罗兰

23、我们要获得现有的一切,而且要创造现在还没有的新事物!——高尔

24、无可否认,创造力的运用、自由的创造活动,是人的真正的功能;人的创造活动,是人的真正的功能;人在创造中找到他的真正幸福,证明了这一点。 ——阿诺德

25、希望在烧毁“旧事物”的火焰顶上出现光辉灿烂的“新事物”。——泰戈尔

26、已经创造出来的东西比起有待创造的东西来说,是微不足道的。——雨果

作文七:《关于创造的名言》1000字

1、创举促进创造力的发展。——歌德

2、创新就是创造一种资源。——彼得·杜拉克

3、创造,不论是肉体方面的或精神方面的,总是脱离躯壳的樊笼,卷入生命的旋风,与神明同寿。——罗曼·罗兰

4、创造包括万物的萌芽,经培育了生命和思想,正如树木的开花结果。关于创造的名言。——莫泊桑

5、创造的神秘,有如夜间的黑暗,是伟大的。而知识的幻影,不过如晨间之物。——泰戈尔

6、创造难,模仿容易。——哥伦布

7、创造者才是真正的享受者。——富尔克

8、毫无疑问,创造力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没有创造力,就没有进步,我们就会永远重复同样的模式。——爱德华·波诺

9、欢乐的名字是创造。关于创造的名言。——希恩

10、旧事物只是表层的腐烂,它的根须在土内埋得很深,并且在不断地萌发着新芽。这些新芽只是在生活步伐迅速,生活矛盾冲突激化的地方才能枯萎。——高尔基

11、开始走第一步的人,也许他脚下穿的鞋子就是他最后穿的一双。——雨果

12、劳动创造世界。——马克思

13、人材最本质的特点在于创造。——箴言

14、人可以老而益壮,也可以未老先衰,关键不在岁数,而在于创造力的大小。——卢尔卡尔斯基

15、神从创造中找到他自己。——泰戈尔

16、生活不是静止,而是同静止作斗争,是创作,是创造,是对“永恒旧事物”的吸引力的永恒反抗。——

17、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创造力的果实。——米尔

18、熟是经验,巧是创造。——徐特立

19、万事皆由人的意志创造。——普劳图斯

20、唯有创造才是快乐。只有创造的生灵才是生灵。——罗曼·罗兰

21、伟业是留给伟人创造的。——万提斯

22、我创造,所以我生存。——罗曼·罗兰

23、我们要获得现有的一切,而且要创造现在还没有的新事物!——高尔

24、无可否认,创造力的运用、自由的创造活动,是人的真正的功能;人的创造活动,是人的真正的功能;人在创造中找到他的真正幸福,证明了这一点。——阿诺德

25、希望在烧毁“旧事物”的火焰顶上出现光辉灿烂的“新事物”。——泰戈尔

26、已经创造出来的东西比起有待创造的东西来说,是微不足道的。——雨果

分页:ﻩﻩﻩﻩﻩﻩ1                        ﻩﻩﻩﻩﻩﻩﻩﻩﻩﻩﻩﻩ2                        ﻩﻩﻩﻩﻩﻩ3

作文八:《关于创造的名言》800字

1、创举促进创造力的发展。——歌德

2、创新就是创造一种资源。——彼得·杜拉克

3、创造,不论是肉体方面的或精神方面的,总是脱离躯壳的樊笼,卷入生命的旋风,与神明同寿。——罗曼·罗兰

4、创造包括万物的萌芽,经培育了生命和思想,正如树木的开花结果。——莫泊桑

5、创造的神秘,有如夜间的黑暗,是伟大的。而知识的幻影,不过如晨间之物。——泰戈尔

6、创造难,模仿容易。——哥伦布

7、创造者才是真正的享受者。——富尔克

8、毫无疑问,创造力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没有创造力,就没有进步,我们就会永远重复同样的模式。——爱德华·波诺

9、欢乐的名字是创造。——希恩

10、旧事物只是表层的腐烂,它的根须在土内埋得很深,并且在不断地萌发着新芽。这些新芽只是在生活步伐迅速,生活矛盾冲突激化的地方才能枯萎。——高尔基

11、开始走第一步的人,也许他脚下穿的鞋子就是他最后穿的一双。——雨果

12、劳动创造世界。——马克思

13、人材最本质的特点在于创造。——箴言

14、人可以老而益壮,也可以未老先衰,关键不在岁数,而在于创造力的大小。——卢尔卡尔斯基

15、神从创造中找到他自己。——泰戈尔

16、生活不是静止,而是同静止作斗争,是创作,是创造,是对“永恒旧事物”的吸引力的永恒反抗。——《罗曼·罗兰传》

17、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创造力的果实。——米尔

18、熟是经验,巧是创造。——徐特立

19、万事皆由人的意志创造。——普劳图斯

20、唯有创造才是快乐。只有创造的生灵才是生灵。——罗曼·罗兰

21、伟业是留给伟人创造的。——万提斯

22、我创造,所以我生存。——罗曼·罗兰

23、我们要获得现有的一切,而且要创造现在还没有的新事物!——高尔

24、无可否认,创造力的运用、自由的创造活动,是人的真正的功能;人的创造活动,是人的真正的功能;人在创造中找到他的真正幸福,证明了这一点。——阿诺德

25、希望在烧毁“旧事物”的火焰顶上出现光辉灿烂的“新事物”。——泰戈尔

26、已经创造出来的东西比起有待创造的东西来说,是微不足道的。——雨果

作文九:《关于创造的预言》2200字

关于创造的预言

——重读《补天》

在鲁迅《故事新编》的八篇作品中,按创作时间来排序,《补天》当是最早的一篇(发表于一九二二年),初题为《不周山》,附在《呐喊》集中发表。余下的七篇则在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三六年陆续发表。相对于其他作品来说,“《补天》所处的位置相当于《狂人日记》之于《呐喊》,可以说是象征着《故事新编》整体性格的作品”。(片山智行《故事新编论》见《鲁迅研究月刊》2000年第7期)从某种意义上讲,《补天》也可以看作是《故事新编》的提纲挈领之作。因此,对于《补天》的解读,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深入地把握整个《故事新编》的深层意蕴。

鲁迅本人是这样解释他创作《补天》的初衷的:“也不过取了弗罗特说,来解释创造——人和文学的——缘起。”注意,这里涉及到了人的创造和文学作品的创造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论者已多有所及,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所谓“播下了龙钟,收获了跳蚤”。而对于后者——文学的创造,却很少有人提及。即使有所论述,也大多止步于作品与作家本人之间的异化和疏离的层面。这只能说是不够全面的。

在分析《补天》时,我们都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我做《不周山》,原意是在描写性的发动和创造,以至衰亡的,而中途去看报章,见了一位道学的批评家攻击诗性的文章,心里很不以为然,于是小说里就有一个小人物跑到女娲的两腿之间来,不但不必有,且将结构的宏大毁坏了。但这些处所,除了自己,大概没有人会觉到的,我们的批评大家成仿吾先生,还说这一篇做得最为出色。”这段话被鲁迅本人用来解释文中油滑笔墨的出现,但细加品味,我们会发现一个颇有意味的现象:即作家的叙述过程本身“不小心”甚或是有意闯入了叙述之中,叙述过程和叙述本身合而为一了。

循着这条线索,我们不难发现女娲造人的过程和作家创作作品的过程何其相似:处于无聊心境中的女娲先是认真的“转黄土”,后来渐渐的不耐烦,于是“伊用藤条沾泥,飞快地乱抡起来„„”由认真趋向随意;鲁迅在创作《补天》前半部时乃是非常刻意和认真的,中途却又不幸“由认真而陷入油滑”“止不住有一个古衣冠的小丈夫,,在女娲的两腿之间出现了”。连鲁迅本人也承认《补天》的后半部失之草率,不能算做佳作。(参看《故事新编·序言》)于是,这个关于女娲造人补天(创造)的故事便带有“自我象征”的色彩。

作品中的女娲造人前是这样的:“唉唉,我从来没有这样的无聊过!”伊想着,,猛然间站立起来了,擎上那非常圆满而精力充沛的臂膀,向天打一个欠伸„„但是很快她发现自己造出来的都是些“獐头鼠目”令人生厌的小东西,并且满口说着自己听不懂的话,于是女娲重又回到先前那种无聊的心境中:“唉唉,我从来没有这样的无聊过!”(此句是前句的重复)伊坐在一座山顶上,两手捧着头,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女娲因为无聊而创造,而创造仍避免不了无聊,这是一个“创造——无聊”的矛盾。鲁迅本人创作小说的过程和当时的心境,和作品中女娲大致无二。这一点可以很容易的在其作品中找到痕迹。

“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来由,已经在《呐喊》的序文上,约略说过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见《鲁迅文萃》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2年版)

“我感到未尝经验的无聊„„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这寂寞又一天一天的长大起来,如大毒蛇,缠住了我的灵魂了。”(《呐喊•自序》)

由寂寞而空虚,由空虚而绝望,而这一切都是生命的虚耗。于是在鲁迅的作品中,用写作来消耗生命已反抗绝望和虚空这一主题被反复提及。“我的生命,至少是一部分的生命,已经耗费在写这些无聊的东西中,而我获得的,乃是我自己的灵魂的荒凉和粗糙。但是我并不

惧惮这些,也不想遮盖这些,而且实在有些爱他们了,因为这是我辗转而生活于风沙的瘢痕。”(《华盖集题记》)可见作为斗士和战斗者的鲁迅是根本不惧怕死亡的,相反他倒更倾向于死后可以速朽,象野草那样,从而免除生存时遭受的“践踏和删刈”,“渴望奔突的地火烧尽一切野草,使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野草•题辞》见《野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然而现实总难如愿,“我”死后不免受到世俗肮脏东西的骚扰,这一切,鲁迅本人也早有预言:“更坏的事情是,嗡的一声,就有一个青蝇停在我的颧骨上,走了几步,又一飞,开口便舔我的鼻尖。我懊恼地想:“足下,我不是什么伟人,你无须到我身上来寻做论的材料„„”(《野草•死后》)

这便道出了鲁迅的担忧:作者死而不朽,成为后人盲目崇拜的偶像或练习批评枪法的活靶;作品死而不朽,变成后人任意曲解的“包大旗作虎皮”以唬人的经典。(参看黄子平《灰阑中的叙述》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再回到《补天》,看女娲死后发生的两件事:其一,禁军在女娲的死尸肚皮上选择一处最膏腴的地方扎寨,并宣称乃女娲之嫡系;其二是关于仙山的传闻,秦皇汉武听了老道士的讹传,寻而不见,无影无踪。这两桩趣事与鲁迅的担忧恰相吻合,后者不如说是前者巧妙的戏剧性的自嘲。

古衣冠的小丈夫也好,禁军也好,老道士也好,不管他们是否“嫡系”或“正统”,充其量只是作品的阐释者,而且这些阐释者的行为也早已被作家事先编入了作品之中,于是他们(包括后世所有自以为已经深知鲁迅作品真意的研究者)便永远逃脱不了作品对他们的永恒的嘲讽。当然也包括笔者这篇浅薄的文字,也无可选择地被囊括于作家本人早已预设好的关于阐释的圈套中,无可遁逃。从这个意义上讲,《补天》不仅是一个关于创造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创造的预言。

作文十:《关于创造的名言》800字

时间:2014-05-26 关于创造的名言

1、创举促进创造力的发展。——歌德

2、创新就是创造一种资源。——彼得·杜拉克

3、创造,不论是肉体方面的或精神方面的,总是脱离躯壳的樊笼,卷入生命的旋风,与神明同寿。——罗曼·罗兰

4、创造包括万物的萌芽,经培育了生命和思想,正如树木的开花结果。——莫泊桑

5、创造的神秘,有如夜间的黑暗,是伟大的。而知识的幻影,不过如晨间之物。——泰戈尔

6、创造难,模仿容易。——哥伦布

7、创造者才是真正的享受者。——富尔克

8、毫无疑问,创造力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没有创造力,就没有进步,我们就会永远重复同样的模式。——爱德华·波诺

9、欢乐的名字是创造。——希恩

10、旧事物只是表层的腐烂,它的根须在土内埋得很深,并且在不断地萌发着新芽。这些新芽只是在生活步伐迅速,生活矛盾冲突激化的地方才能枯萎。——高尔基

11、开始走第一步的人,也许他脚下穿的鞋子就是他最后穿的一双。——雨果

12、劳动创造世界。——马克思

13、人材最本质的特点在于创造。——箴言

14、人可以老而益壮,也可以未老先衰,关键不在岁数,而在于创造力的大小。——卢尔卡尔斯基

15、神从创造中找到他自己。——泰戈尔

16、生活不是静止,而是同静止作斗争,是创作,是创造,是对“永恒旧事物”的吸引力的永恒反抗。——《罗曼·罗兰传》

17、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创造力的果实。——米尔

18、熟是经验,巧是创造。——徐特立

19、万事皆由人的意志创造。——普劳图斯

20、唯有创造才是快乐。只有创造的生灵才是生灵。——罗曼·罗兰

21、伟业是留给伟人创造的。——万提斯

22、我创造,所以我生存。——罗曼·罗兰

23、我们要获得现有的一切,而且要创造现在还没有的新事物!——高尔

24、无可否认,创造力的运用、自由的创造活动,是人的真正的功能;人的创造活动,是人的真正的功能;人在创造中找到他的真正幸福,证明了这一点。——阿诺德

25、希望在烧毁“旧事物”的火焰顶上出现光辉灿烂的“新事物”。——泰戈尔

26、已经创造出来的东西比起有待创造的东西来说,是微不足道的。——雨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