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联盟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体会工作报告法律咨询精彩演讲各类材料
当前位置: 学生联盟网 > 试题综合 > 地理试题 > 【《鞠躬尽瘁的故事》400字】 鞠躬尽瘁的故事100字

【《鞠躬尽瘁的故事》400字】 鞠躬尽瘁的故事100字

时间:2020-01-02 09:17:25 来源:学生联盟网
作文一:《鞠躬尽瘁的故事》400字

【拼音】jū gōng jìn cuì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昏庸无能的阿斗继位,他只知享乐,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两次北伐,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给阿斗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典故】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  明·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

【释义】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恭敬谨慎

【近义词】鞠躬尽力

【谜语】佝偻病

【英语】sparenoeffortintheperformanceofone'sduty

【其它使用】

◎ 他为我国各族人民的翻身解放、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百折不挠,鞠躬尽瘁,建立了卓著的功勋。

◎ 他一生戎马疆场,血染征鞍,为缔造中华民国鞠躬尽瘁,立下了卓越的功勋。

◎ 它要求领导者对自己从事的事业孜孜追求、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乐于奉献,做到鞠躬尽瘁。

◎ 几千年来,无数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海洋文明奔走呼号、鞠躬尽瘁,用奋斗和牺牲来维护东方文明的光彩。

◎ 刘老是倒在工作岗位上,真正是为农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作文二:《鞠躬尽瘁的意思》1400字

【鞠躬尽瘁的意思】

【拼音】:jū gōng jìn cuì

【解释】: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出自】:明·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

【造句】:

1、他希望他总会象那样,而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姚先生一生恪守师训,以研究传播拳学为己任,数十年如一日鞠躬尽瘁。

3、钱先生执教讲堂达七十五年之久,对于教育事业鞠躬尽瘁,一生无悔。

4、对破布忠心耿耿,替破布摇旗呐喊,把破布奉为神明,为破布鞠躬尽瘁——那就是一种愚忠。

5、如果在西方有人被称为御宅族,那这个人是因为对于嗜好鞠躬尽瘁而受到同好者的景仰。

6、钱学森在中国家喻户晓,他为了祖国鞠躬尽瘁,在美国备受煎熬,他的事迹可歌可泣,他当之无愧地成为一个真真正正优秀的爱国的好科学家,是人民的好榜样!

7、即便就理论上而言,可能会有某个组织鞠躬尽瘁地造福人类,或是投入巨资以消除致命性疾病?

8、能够称为魔法以及这时代文明金字塔的象牙塔。在那里,为了更美好的未来,今天也在找寻研究用的材料。来,为魔法的发展,鞠躬尽瘁吧!

9、本文在探讨容闭转向革命的过程和原因的基础上,重点评述了容闺为辛亥革命鞠躬尽瘁的爱国情操。

10、当然也会有一些行为丑陋的记者,不管是谈论关于中东或者是北爱尔兰问题的时候,他们为那些反对恐怖主义的人们堆砌一系列的形容词,如:肮脏的屠戳的压迫的来形容恐怖主义;然而他们同样也会为支持恐怖主义的人们堆砌一系列的,如:忠心耿耿,鞠躬尽瘁,理想主义的词来形容。

11、他可以为公事鞠躬尽瘁,牺牲所有假期。

12、她为推展学前教育,鞠躬尽瘁,贡献良多。

13、他们鞠躬尽瘁地为国家的交通建设奉献一生。

14、只要事关国际民生,我必鞠躬尽瘁,全力以赴。

15、照片两边摆放着两个精美的花篮,下边是一块大匾,上写"鞠躬尽瘁"四个金光耀眼的大字。

16、澳门报纸发表评论,深切悼念邓颖超同志逝世,赞颂她为国家为人民鞠躬尽瘁的高风亮节。

17、他为我国各族人民的翻身解放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百折不挠,鞠躬尽瘁,建立了卓著的功勋。

18、今天承蒙您重用,我必定会鞠躬尽瘁,为公司效命。

19、我们必须把年富力强的人民赶紧培植起来,使他们个个读书明理,并愿为国鞠躬尽瘁,于是他把工作重点转到推行平民教育中去。

20、它要求领导者对自己从事的事业孜孜追求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乐于奉献,做到鞠躬尽瘁。

21、大学生甲对正匆匆向校门走去的大学生乙(乙正在热恋,女友是个体老板)说:又要去“鞠躬尽瘁”了吧!

22、王老先生为社区服务,其鞠躬尽瘁的精神,令人感佩。

23、他为推展全民脱盲教育运动,已是鞠躬尽瘁,令人钦佩不已!

24、他毕生都在为改善山区居民生活而奔波,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5、夫人,你是大清重臣之后,生长在钟鸣鼎食之家,你外祖父曾国潘为挽救大清危局,殚精竭虑,惨淡经营,鞠躬尽瘁,为国尽忠,真可谓挽狂澜于既倒,做砥柱立中流。

26、刘老是倒在工作岗位上,真正是为农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扩展阅读:如何写好散文?】

1、写文章并不难,但写散文却很难,真正写好散文是难上加难,更不要说创作出散文精品了。一般性的文章还谈不上文学意义上的东西,一般性的文章写得再好也不会成为作家,只有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的作者才有成为作家的可能。不要把一般性的文章看成是散文,也不要把学生的作文看成是散文,学生作文还不是文学意义上的散文,学生作文只是练习写作的开始,所以一般意义上的记叙文还算不上散文,这个是要搞清楚的,否则学生岂不都成了文学创作者了吗?

作文三:《鞠躬尽瘁等成语故事》2900字

鞠躬尽瘁   汉末,曹操的儿子曹丕废去汉献帝,改国号为魏,自己做了皇帝,即魏文帝。这时,占据四川一带的刘备,也宣告登基,即历史上所称蜀汉的“先主”。刘备以诸葛亮为丞相,定都成都。于是,连同江南(江东)的东吴,就正式出现了魏、蜀、吴三国的局面。(参看“三顾茅庐”)[2]

不久,刘备去世,刘备的儿子刘禅袭位为“后主”。诸葛亮继续任丞相,并受封为“武乡侯”,蜀国一切军政大权,都握在他手里,由他裁决。诸葛亮是一贯主张联吴伐魏的,这时他仍然一面和东吴结好,一面南征孟获,平定南中诸郡,以消除后顾之忧,然后充实军备,练兵习武,积极准备北伐魏国。出兵的时候,曾上表后主,力劝听信忠言,任用贤臣,这就是后来流传的《前出师表》。可是这次北伐,没有完成,就暂时退兵回蜀。过了一些时候,诸葛亮又发动了第二次北伐,当时蜀国臣子官员中,颇有反对兴师伐魏的,诸葛亮因此又上一表,分析当时局势,说明蜀汉与曹魏势不两立,必须北伐。这就是后来和《前出师表》同样流传的《后出师表》。

诸葛亮的前后两次出师表,所表现的忠贞气节,使文章被人千古传颂。

《后出师表》的末后有一句道:“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人们常引用的一句成语。(鞠躬,表示谦恭谨慎;尽瘁,是竭尽辛苦的意思;已,完结、罢休。)《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注引《普汉春秋》作“鞠躬尽力”,和“鞠躬尽瘁”一样,都是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老马识途  管仲、隰(xí)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于是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终于找到了路。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阳光充足的地方(南面),夏天住在山阴凉的地方(北面)。地上蚁峰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地,终于得到了水。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带着愚蠢的心而不知道向圣人的智慧学习,不是很大的错误吗?

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晋文公)逃亡在楚国时,楚王收纳了他,楚王问他将来怎样报答自己。重耳说,如果将来晋楚交兵,“退避三舍”。后来晋楚在城濮交战,晋文公遵守诺言,把军队撤九十里。

刮目相看  吕蒙初不习文,孙权开导他和另一个勇将蒋钦说:“你们如今都身居要职,掌管国事,应当多读书,使自己不断进步。”吕蒙推托说:“在军营中常常苦于事务繁多,恐怕不容许再读书了。”孙权耐心指出:“我难道要你们去钻研经书做博士吗?只不过叫你们多浏览些书,了解历史往事,增加见识罢了。你们说谁的事务能有我这样多呢?我年轻时就读过《诗经》、《尚书》、《礼记》、《左传》、《国语》,只是不读《周易》。自我执政以来,又仔细研究了 ‘三史’ (《史记》、《汉书》、《东观汉记》)及各家的兵法,自己觉得大有收益。像你们二人,思想气质颖悟,学习一定会有收益,怎么可以不读书呢?应该先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以及‘三史’。孔子曾经说过:‘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东汉光武帝担任着指挥战争的重担,仍是手不释卷。曹操也说自己老而好学。你们为什么偏偏不能勉励自己呢?”吕蒙从此开始学习,专心勤奋,他所看过的书籍,连那些老儒生也赶不上。

鲁肃继周瑜掌管吴军后,上任途中路过吕蒙住地,吕蒙摆酒款待他。鲁肃还以老眼光看人,觉得吕蒙有勇无谋,但在酒宴上两人纵论天下事时,吕蒙不乏真知灼见,使鲁肃很受震惊。酒宴过后,鲁肃感叹道:“我一向认为老弟只有武略,时至今日,老弟学识出众,确非吴下阿蒙了。”吕蒙道:“士别三日,但更刮目相看。老兄今日既继任统帅,才识不如周公瑾 (周瑜),又与关羽为邻,确实很难。关羽其人虽已年老却好学不倦,读《左传》朗朗上口,性格耿直有英雄之气,但却颇为自负,老兄既与之相邻,应当有好的计策对付他。”他为鲁肃筹划了三个方案,鲁肃非常感激地接受了。

一鸣惊人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

齐国的威王即位三年以来,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却只爱游山玩水,饮酒作乐,国家大事从不放在心上。把一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因此,政治不上轨道,官吏们贪污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都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濒临灭亡的边缘。一些大臣对齐威王的做法非常反感,可是,又都不敢提出意见。

淳于髡很明白:齐威王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很喜欢说些隐语,来表现自己的智慧,虽然他不喜欢听别人的劝告,但如果劝告得法的话,他还是会接受的。鉴于此,淳于髡便想了一个计策,准备找个机会来劝告齐威王。

一天,去见威王说:“大王喜好猜谜语,我有个谜语想说给大王听听。”威王连忙说:“你快说吧!”淳于髡说:“大王,其国有只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经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飞翔,也不发生名叫,只是毫无目的的蜷夫着,大王您猜,这是一只什么鸟呢?” 齐威王本是一个聪明人,一听,心里就明白了:原来是用鸟比喻我啊。说自己像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享乐。于是,会心地笑了笑说:“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鸟呀!它不飞便罢,一飞起来就直冲云霄;它不鸣便罢,一鸣起来就能使人惊奇哩!” 从此齐威王不在沉迷于饮酒作乐,而开始整顿国正。首先他召见全国的官吏,尽忠负责的,就给予奖励;而那些腐败无能的,则加以惩罚。结果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到处充满蓬勃的朝气。

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顿军事,强大武力,奠定国家的威望。各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都很震惊,不但不敢再来侵犯,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齐国。

齐威王的这一番作为,真可谓是“一鸣惊人”呀!

除了齐威王外,还有一个一鸣惊人的国王,他就是楚庄王。公元前613年,楚成王的孙子新即位,做了国君。就是赫赫有名的楚庄王。

楚庄王开始即位的几年,不问国事,终日在宫中饮酒嬉戏,并下令:有敢谏劝者斩。当时的大臣申无守问他:“楚国的山上有一只大鸟,一连3年不飞不叫,这是一只什么鸟呢?”楚庄王答曰:“三年不飞,一飞冲天,3年不鸣,一鸣惊人。”申无守大喜,方知庄王并非庸主。 周匡王二年(公元前611年),楚庄王开始积极地从事政务。他一改过去的做法,也天天欣赏歌舞了,天天积极地处理国家政事。他先整顿内政,起用有才能的人,将伍举、苏从提拔到关键的职位上去。楚庄王一边改革政治,一边扩充军队,加强训练军队,准备与晋国决一死战,以雪城濮之战的恨。

后来,楚庄王又请楚国有名的隐士孙叔敖当国相。孙叔敖当了国相以后,开垦荒地,挖掘河道,奖励生产。为了免除水灾旱灾,他还组织楚国人开辟河道,以利于农业生产。

在楚庄王的领导下,国家日渐强盛,经过多年精心的准备,决定挥军北上,与晋国争霸。公元前597年,庄王亲率大军与晋师在北林(今河南新郑)开战,拥有六百辆兵车的晋国人马,一几乎全部覆灭,而三年末鸣的楚庄王终于一鸣惊人,确立了霸主地位。

所以后来的人便把“一鸣惊人”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一个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好好的运用,一旦发挥出来,往往有惊人的作为。

作文四:《鞠躬尽瘁的红细胞》2300字

红细胞,也就是红血球。它一生勤劳,直到衰老死亡之时,仍把一切献给人类,这种高尚的风格,很值得我们颂扬和学习。

巧妙设计的体形

身体里的细胞大大小小长得很不整齐,象肌肉细胞是大个子,神经细胞长得不大好看,有意思的是,它还会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竟可以拖到一米来长!医学上叫它为神经纤维。当然,这条“尾巴”不会是多余的,它象电话线一样,可以传递感觉,指挥行动。

红细胞,个子是不大的,它的直径只有7~8微米,圆圆的。不过,它的兄弟很多,针尖那么大一点点儿的血,电就是只有一立方毫米的天地里,就有红细胞400万~500万个。一个人,全身大约有25万亿个红细胞,比我们地球上的总人口不知要多多少倍呢!红细胞虽小,但如果把它们一一个个地摊开铺平的话,总面积竟有3,500平方米!而一个成年人,身体的总面积也只有二平方米。要是把红细胞一个接一个地连起来,可以沿着地球的赤道绕三圈!

红细胞不仅兄弟众多,而且它的长相还有一个奥秘之处。它长得圆墩墩,两面都向内凹,扁扁的样儿,这也是很有意思的呢!

大家都知道,圆桶比方桶优越得多。同样多的油,在圆桶里盛下了,放到方桶里就要溢出来。所以,输油管、油桶、水桶都是圆的。

红细胞长成圆圆的,本来就很合乎科学道理了,而生物为自己更是做了一番精心巧妙的设计。红细胞是双面内凹的圆盘状,据科学家估计,这种形状的表面面积,可比球形增加20~30%。一个小小的红细胞增加了这点面积,似乎没有值得大惊小怪之处,但全身这么多红细胞加在一起,可就了不得啦。

这就使得我们的红细胞,能尽最大的力量来为人类工作!

蚂蚁背大象

红细胞在身体里的主要作用是:运输。

氧气,靠它运输;二氧化碳也靠它运输,身体里的细胞,时时刻刻都需要有氧气的供应,所以红细胞来回不停地将氧气带到细胞内;细胞在新陈代谢中不断地产生废气,红细胞又要及时地把它搬运出来。

一个人一天不吃饭,不至于引起生命危险,如果几分钟不喘气,可就憋得难受,时间再久就会危及生命。科学家们经过研究认为,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这个重任,只有红细胞才能担负。要是心脏停止了跳动,血液循环随之也中断,那么,红细胞就无法来运送氧气了。这时,曾经是血液供应十分充足的心脏,它所剩的氧气是微不足道的,只够心脏跳动几次所用。脑子,是身体的指挥部,对于氧气的需要也最迫切。在平时,全身约有20%的氧气是为脑子所消耗,一旦血液循环中断,它的剩氧只够脑子使用十秒种。

可见,红细胞的工作,直接关系到生命的安危!

那么,红细胞究竟用什么办法来携带氧气呢?红细胞里有一种很重要的东西叫做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中含有铁。它靠着铁的本领,能够与氧气相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到了全身各处把氧送给细胞,这时氧合血红蛋白变成了还原血红蛋白。还原血红蛋白又能与二氧化碳相结合,将二氧化碳从组织细胞内运到肺部,通过呼吸排出。当然,二氧化碳的运输与排出,与血液的其它成分也还有着密切关系。

根据测定,100毫升的血液能携带20毫升的氧,其中简单的溶解在血浆中的氧只有0.3毫升,所以绝大部分的氧气都是由红细胞的血红蛋白来携带的。一个成年人,全身血液的总量约为5,000毫升,因此,身体中有1,000毫升的氧气维持着,供应细胞。

要携带1,000毫升的氧,这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尤其对于只有7个微米大小,肉眼看不见的红细胞来讲,简直是要让蚂蚁来背大象,太玄乎了!如果身体在作剧烈的运动时,肌肉对于氧气的需要就更多了,全身氧气的消耗量每分钟要增加到1,000~5,000毫升左右。因此,压在这个小小的红细胞身上的负担更重了。不过,尽管负担很重,我们的红细胞却毫无怨言,他能出色地完成任务。方法是:齐心协力地干。每个红细胞都带一点儿氧,二十多亿个的“一点儿氧”,加在一起就很可观了,每分钟就可以运送好几升的氧气给人体各部了。

红细胞的一生是短暂的,只有120天的寿命,但它不因“生命有限”而消沉,却更奋发地工作!它在体内要往返运行160公里,相当于它身长的200多亿倍。如果一个人身高1.6米,要行走相当于自己身长的200多亿倍这个距离,就等于绕地球800多圈。当今世界,那一个人能有此举!

鞠躬尽瘁

红细胞不以自己的勤奋奔波为尽责,它还处处精打细算,把给自己的供应,缩小到最低的程度。

红细胞本身是携带着氧气的,它又生活在营养丰富的血液中。无论从哪一方面讲,它都处于获得营养最充裕的地位。但它决不“近水楼台先得月”。

为了使自己短暂的一生,为人的生命作更多的工柞,它才需要一点点维持自己生存所需要的营养,红细胞在骨髓里的童年时期,象其它细胞一样是有细胞核的,一旦成年,将要进入血液循环担负繁重运输任务时,它就丢掉了核,卸去累赘而不分昼夜地工作了。

没有细胞核,不仅使它自身轻便些,可以多携带氧气,而且可以把自身的消耗减少到最低程度。这样,在它成熟后,就不需要进行自身的繁殖和分裂,自然也无需去消耗氧气和养料了。

红细胞的寿命大约120天。红细胞在衰老死亡时,也表现了高尚的风格,想到了后代。它一生主要的工作是携带氧气,血红蛋白中的铁是携带氧的能手,铁又是制造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所以红细胞把身体里的铁留给后代,让新生的红细胞有丰富的铁的来源,尽快地成长起来。

骨髓源源不断地产生着红细胞。新生的红细胞一批批地踏上征途在我们身体里欢快地、勤奋地奔忙着。想起这些可爱的小东西,我们难道不为它们的勤劳而受到激励,从而更加奋发努力地为祖国建设贡献出毕生的精力吗?

作文五:《为人类“鞠躬尽瘁”的猪》1600字

“除了养猪的,大多数人都没和猪一起生活过。”想必大多数人会认同这句话。事实上,我们现代人每天都和猪亲亲密密地生活在一起,从早到晚。

我们知道,人的数量是很庞大的。其实,猪的数量也同样惊人。像荷兰有将近1200万头猪,而荷兰的人口是1600万,猪的数量几乎赶上人的数量了。但是,人们却根本看不到满街奔跑的猪,这是非常奇怪的。猪都去哪里了?

过去,猪肉是非常珍贵的肉类,所以,人们对猪的利用率相当高。而现在,人们对猪的利用率几乎达到了100%,比过去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让人类生活得更好,猪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用猪做的美味

或许,一提起猪,你想到的是那��昝坝偷闹砼拧5�其实,用猪肉做成的美味远比猪排多得多。

各种各样的奶油蛋糕和甜品的制作中,都有猪的参与,像巧克力慕斯、提拉米苏、香草布丁、混合牛奶等,都含有明胶,而大多数的明胶都是由猪骨头、猪皮熬制出来的。明胶使食物具有漂亮的色泽和韧度,是一种重要的食品添加剂。低脂产品里脂肪含量较少,因为制造商抽出了一部分脂肪。不过,把脂肪抽出的同时,也意味着抽出了味道和口感。所以,为了维持口感,他们都会向食品里添加动物胶。

这样,光是接触明胶,就能让你和猪一天接触很多次了。

吃带有明胶的食物让你接触的是猪的皮和骨头,而吃面包则会让你接触到看起来不那么整洁的东西――猪毛。从猪毛里提炼出来的蛋白质,会被面包师用来做面包的改良剂,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对面包进行一次优化。尽管你可能怀疑他们撒了谎,但是也得承认,面包的口感似乎真的变好了许多。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有的牛排的口感也有猪的参与。通常,屠宰厂工人在宰牛的时候,都会剩下很多小块的牛肉。这些牛肉最终都会变成大块的牛排被端上餐桌,而秘诀就是,用猪血中的纤维蛋白将它们粘合起来。

猪排、牛排和甜点都有了,饮料当然也不能少。最常见的饮料是啤酒。啤酒在酿造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杂质,而很多公司都是利用明胶过滤网来过滤杂质的。葡萄汁等各种果汁也有类似的过滤过程。所以,各种饮料也在与猪相伴。

用猪装扮的生活

在享用完猪做成的美食之后,下一步,我们就该考虑如何打扮一下自己了。而这方面,猪同样能帮上忙。

比如我们洗手用到的香皂,其中的脂肪酸就来自猪骨脂。作为一种硬化剂,猪骨脂让香皂具有类似珍珠的质感。实际上,环顾浴室,你会发现到处都有猪的影子:洗发精、护发乳、除皱霜,还有牙膏等,里面都可能含有猪骨脂。如果你觉得这些还不够,那还可以去美容店做个皮肤保养。在那里,漂亮的服务员可能会为你注射猪的胶原蛋白来除皱,因为猪的胶原与人的很接近。因此,我们能变得又白又嫩,猪实在是功不可没。

猪不仅打扮了人类,还装潢了生活。色彩逼真而又富有光泽的油漆也有猪的参与,猪的油脂让油漆具有良好的光泽和质感。有猪“参与”的油漆,让我们的教室和办公室格外明亮。

除了油漆,室内装潢中用到的砂纸也有猪的参与。砂纸中夹在砂和纸之间的一层胶,是从猪骨中提取出来的。而刷油漆时的毛刷,可能是猪鬃制作的,因为猪鬃制成的毛刷十分耐用。

猪的全身都是宝,尤其是骨骼。骨瓷是猪骨的经典制品。加入骨粉的瓷器不仅会变成半透明的,韧性也会更好,于是我们周围才有了各式各样漂亮的瓷器。

现在,人已经进入了新的时代,猪也“不甘落后”,在与时俱进柏油马路下的轻型微孔混凝土,含有猪骨骼中提取的蛋白质;健康型香烟的过滤嘴中,含有猪的血红素。而如果说用猪做成的对人类最有帮助的东西,可能要属心脏瓣膜了,它其实是猪的心脏瓣膜被嵌套上了更高级的记忆性金属套。心脏瓣膜是个神奇的东西,不用开心脏手术,一旦找到了正确的位置,医生就可以移除外壳,然后心脏就会开始跳动。

一整只猪会被用得干干净净吗?当然!猪的利用率会达100%。因为,最后用不到的猪废料,还可以拿来做燃料,而且,这还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哦!

(摘自《百科新说》2015年第2期)

作文六:《平子:鞠躬尽瘁·国家机制·夏商故事解读》2200字

二、国家机制(节选)

(四)鞠躬尽瘁

【奴隶社会之初,大禹就看到了官员腐败乱性的严重性,难能可贵!大禹所建立起来的夏朝,是中国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亚细亚性质的原始氏族社会已经完美谢幕,阶级剥削的私有制国家从此拉开了大幕,奴隶社会率先登台作精彩表演……】

大禹深知贫富差距悬殊的阶级国家不好管理,工作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太平御览·卷八十四·鬻子》说,大禹依据“五声”来处理政务,悬挂鼓、钟、铎(duó音同夺)、磬(qìng音同庆),设置鞀(táo音同桃)鼓来接待四方之士。

鼓和钟流传至今;铎,是大铃铛;磬,用玉或石制成,是可以悬挂的打击乐器;鞀鼓,是一种与小拨浪鼓相似的手摇鼓。大禹把这五种乐器放在门外,发布命令说:“拿着‘道’来指教我的人,请击大鼓;用‘义’来教诲我的人,请敲大钟;有事情要告诉我的人,请摇铎;有忧愁事想告诉我的人,请击磬;有官司诉讼的人,请摇鞀鼓。”大禹住在屋内,听见有哪一件乐器响了,便知是哪一类事情来了,便令人进见尽言。

大禹操劳民众的事务,经常是中午没有时间吃饭,夜里没有时间睡觉。好不容易得空吃上一顿饭,也经常被多次打断,尽管如此,他也要站起身来,按礼节接待前来尽言之人。大禹好不容易得空洗一次澡,有时候也要三次拧干头发,起来处理事务。他就这样繁忙、忧虑而劳累地工作着,四海之士皆至。

大禹手下有个官员叫仪狄,是中国第一位酿造出美酒的人。夏禹品尝美酒之后,觉得味道甘美,容易喝醉上瘾,生怕官员醉酒腐败乱性,便下令禁止酿造美酒,并不允许仪狄再来进见。大禹预言:“后世之人,必有放纵于酒而导致亡国者。”大禹之后四百七十多年,夏朝末代天子夏桀以酒池牛饮为乐,夏朝覆灭,预言得到印证。

大禹说,民众是国家的根本,这个根本如果牢固,国家就安宁了,应该在民怨尚未形成之时就去考察。大禹对官员诸侯实行定期考核,生怕他们安于享乐而荒废了管理,生产的粮食不能满足民众生存而引发民怨,使得社会矛盾加剧。

《太平御览·卷八十二·隋巢子》载,大禹时代“司禄益食而民不饥,司金益富而国家宝,司命益年而民不夭,四方归之。” 司禄官员负责增加粮食而民众不饿,司金负责增加财富而国家有宝,司命官员负责延年益寿而民众不短命,四方国土人心归夏。

位于长江中上游的南方,曾经是蚩尤的势力范围,后来被黄帝收复,又成为蚩尤族后人三苗国的地方。虽然三苗国已灭亡,但大禹沿用帝舜五年一次下基层巡察的制度,还是经常到南方偏远地区巡视,以加强中原对南方众多方国的控制。

帝禹五年,大禹从今河南济水漂流而下巡视南方,到涂山汇聚诸侯,船到中流时,突然出现了两条巨大的黄龙,背负起船只腾空而行。船上人都很害怕,大禹却笑着说:“我授命于上天,竭尽全力抚育人民。生,是人本身所具有的能力;死,是生命的结束。怎么会害怕龙呢?”于是,两条黄龙离开船底,摇曳着尾巴游走了。《吕氏春秋·恃君览第八》记录下这段超越现实的历史,或许是有意渲染大禹以国家人民为精神寄托,毫无私心的伟大气魄,或表明中国的最高神物——龙也受天子掌控。

中国的传统信仰是天人合一、人道服从于天道。天道是控制大自然的神秘力量,所以中国不需要再创造出西方人神作为宗教信仰。中国人心目中的神,是更高级的宇宙自然规律,“顺其自然”是中华民族最高级别的道德信仰。遇到黄龙之后,大禹在船上的言行,就是中国对天人合一文化的最好诠释。

帝禹八年春天,大禹在今浙江苗山汇聚诸侯,防风氏方国首领迟到了,为了整肃国家纲纪,他毫不留情地杀掉了防风氏。防风氏族生活在南方泽地,国人都是大高个。春秋时吴国伐越,得到越国所保存的防风氏的一节腿骨,居然大到了要用一辆车来运输。据说防风氏死的时候,身体横躺,占地九亩。

这年夏季六月,夏朝国都下了一场金雨,被认为是国泰民安的大吉兆。于是大禹更加勤奋地工作,当年秋天再次登上苗山聚会对诸侯进行考核。夏朝建国之初风调雨顺,在大禹的领导下,人民安居乐业,华夏中国真正成为了“身穿华裳”的富裕礼仪之邦。

当大禹秋天再次到南方视察的时候,从治水开始,他“参加工作”已有四十五年。大禹在今浙江的苗山考核诸侯功过的时候突然病倒,死在了工作岗位上。为了纪念大禹的功德,人们取“会合考核”之意,将苗山改名为会稽山。

今浙江会稽山,与今山西省南部夏县的古“安邑”的夏朝都城远隔千里。大禹留下遗言,不劳众人长途跋涉运送尸体,就地简单安葬。大禹的墓穴仅占地一亩,用芦苇做棺材,挖个七尺深的坑,下面没有水,垫高三尺,用土做了三个台阶,再密封顶部,防止雨水泄露进来。还有一种说法,大禹仅穿了三套衣裘葬服,桐木棺材厚三寸。

帝舜时代,人们用烧窑制造出来的陶瓦做成长七尺、厚二寸的长方体瓦棺下葬。夏朝时,人们将薄木棺材放在垫高的土“床”之上,称为“土棺”。大禹的墓葬垫高三尺,应该就是让后代不敢相信的简陋“土棺”了。

大禹的丧事非常简单,人们按照他生前的要求,不筑坟、不立碑,不做任何标志。因为只要筑坟立碑,坟墓就要高地面,将与农田抢地,所以大禹下葬之后立即恢复农田原貌,没有破坏田埂沟渠,山民继续耕种。大禹为中国留下“墓而不坟”的丧葬好传统,这个祖制从夏朝初年一直到殷商末期,长达千年没有改变。

中国建立起奴隶社会的第一代伟人,鞠躬尽瘁地走完了一生。大禹的高尚人格、奉献精神,以及顺应社会发展所采取的一系列改革,充满了人类大智慧。尤其是在上古刚建立起奴隶社会之初,大禹就看到了官员腐败乱性的严重性,难能可贵!

大禹所建立起来的夏朝,是中国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亚细亚性质的原始氏族社会已经完美谢幕,阶级剥削的私有制国家从此拉开了大幕,奴隶社会率先登台作精彩表演……

作文七:《以生命的意义诠释鞠躬尽瘁》800字

以生命的意义诠释鞠躬尽瘁

---《第一书记》观后感 《第一书记》描述的是优秀共产党员沈浩同志,积极响应省委号召,作为选派到农村任职干部来到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任党委第一书记。自2004年2月至2009年11月,在小岗村任职近6年的时间里,沈浩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干事创业,勤奋务实,勇于创新,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忠实履行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直到2009年11月6日去世,沈浩同志在广大干部群众心中竖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

之前,虽然已经从报纸上、电视上看过很多关于沈浩同志的事迹报道,但是当片头的音乐响起,镜头中出现凤阳县的古城墙、沈浩故居、房东家的厨房、小岗村的牌坊、大包干纪念馆、大红手印这些符号,就好似自己也走进了小岗村,和沈浩的心一同起伏,和小岗村干部百姓的喜怒衰乐一同起伏。

影片着重表现了沈浩访贫问苦、招商引资、建纪念馆、修自来水、新村规划、经济种植、土地流转、迁坟建厂等事迹,让我深深感受到一个普通基层工作者想干成点事真的不易。当看到小岗村村民为了挽留沈浩三次集体摁下红手印的情节和以他女儿的一段深情而坚强的告白结尾时,泪水再也止不住的流了下来,年仅45岁的“第一书记”

沈浩因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小岗村人伤心欲绝,第四次摁下红手印把沈浩的骨灰留在了小岗村。

细想了想,感觉沈浩和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并无不同,他也曾是一位在省财政厅干了十几年的科级干部,生活安康、工作稳定、与妻子女儿过着平凡幸福的生活。但是,他有理想和抱负,不愿在机关里度过余生,希望来到基层为农民们做一些实事;小岗村给沈浩提供了一个舞台,党和国家的农村政策给了他一个实施理想抱负的机会和最强有力的支持。

我们要学习沈浩同志敢为人先的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永不懈怠、勇于担当。把发展所需与客户所求紧密结合起来,找准切入点,寻求突破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蓬勃朝气,把心思放到促发展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多干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多做利和谐、促崛起的实事,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群众检验的实事。

个人银行部柜面业务管理中心 骆亮

2010年11月8日

作文八:《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徐宝珊》7100字

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徐宝珊

中共汉川市委党史办公室

在中国革命的征程中,有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徐宝珊就是其中的一位。

徐宝珊,1903年7月出生于汉川城隍。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徐宝珊任湖北省委巡视员,被派到孝感领导开展党组织的恢复和重建工作,在异常艰难的斗争环境中,他抱病坚持工作,组建孝感中心县委并担任书记,组织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

1933年11月,徐宝珊代理鄂豫皖省委书记后,纠正“左”的错误政策,与省委其他同志一道,直接领导红二十五军实行正确的战略战术,摆脱了被动的局面。1934年底,徐宝珊带病和省委及红二十五军领导一起,率领部队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旗帜,艰苦转战鄂豫两省,并进入陕南一带,开辟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徐宝珊当选为鄂豫陕省委书记。

1935年5月9日,徐宝珊不幸病逝,年仅32岁。

徐宝珊(1903-1935)湖北汉川人。受过中等教育,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夏投入国民革命军叶挺部第二十四师教导大队。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南昌起义。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后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领导重建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主力红军,同徐海东、吴焕先等采取游击方式坚持鄂豫皖根据地残酷的反“围剿”斗争,发展保存了一批优秀的革命力量,锻炼了红二十五军。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及省委机关长征。1935年春,领导建立鄂豫陕革命根据地。4

月中旬中共鄂豫陕省委成立,担任书记。同年5月9日在陕西商县龙驹寨病逝。  革命烈士徐宝珊

中共早期党员

基本信息

徐宝珊,1903年7月出生于湖北省汉川县。湖北汉川人。1925年加入共青团,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后历任中共(汉)川、云(梦)、应(城)县委书记,黄安中心县委书记,鄂豫皖(特委、临时省委)省委委员(常委)、宣传部部长、组织部部长,鄂东北道委书记。

个人履历

1923年春考入董必武创办的武汉中学。在这里,他开始阅读进步书刊,逐步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积极参加反帝、反军阀的罢工、罢课等斗争。1926年春,他与一些热血青年一起,回乡宣传革命主张,组织农民协会,从事工农运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初,他被农民协会选送到国

民革命军第四军,不久参加八一

南昌起义。南昌起义失败后,徐宝珊由广东辗转回到武汉,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中继续开展革命活动,先后担任汉川中心县委执委等职。1929年初,他调任湖北省委巡视员,被派到孝感领导开展党组织的恢复和重建工作,在异常艰难的斗争环境中,他抱病坚持工作,组建孝感中心县委并担任书记,并开始组织游击队,建立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推动鄂东北地区革命运动的发展。

从1929年起,他先后担任中共鄂豫皖特区委员会委员、鄂豫皖特委委员兼组织部长、鄂豫皖特委委员兼宣传部长、鄂豫皖临时省委委员兼宣传部长、鄂豫皖省委委员兼鄂东北特委(道委)书记等重要职务,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3年11月,他代理鄂豫皖省委书记后,纠正“左”的错误政策,注重改变对敌斗争策略,与省委吴焕先、郑位三徐海东等同志一道直接领导红二十五军实行正确的战略战术,摆脱了被动局面,有力牵制和消灭敌人,寻机开辟新的根据地,有力地配合了其他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和主力红军的战略转移。

1934年11月,遵照中央指示,鄂豫皖省委率领红二十五军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在和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他带病和省委及红二十五军领导一起,率领部队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旗帜,由皖西突出敌人的重重包围,艰苦转战鄂豫两省,粉碎了敌人重兵的围追堵截,进入陕南一带,开辟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1935年4月,徐宝珊主持召开鄂豫皖省委扩大会议,决定正式建立鄂豫陕省委,徐宝珊继续当选为鄂豫陕省委书记。

1935年5月9日,由于长期转战,过度操劳,积劳成疾,徐宝珊病情突然恶化,不幸病逝于陕南龙驹寨(今丹凤县城),年仅32岁。[1]  革命烈士徐宝珊

徐宝珊(1908年—1942年) 博平县徐家河口村(今属茌平县)人。革命烈士。1937年“七七”事变后,徐河口一带村民自发组织成立联庄会,徐宝珊任大队长。1938年,联庄会被改编为鲁西北抗日游击司令部第三十二支队第二团第三营,任营长。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2月,三营正式扩编为筑先纵队第七团,任团长。1940年6月, 七团改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新八旅第二十四团,任团长。1942年6月,在山西省辽县麻田地区反击日军“扫荡”中牺牲。

徐海东,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杰出的军事家。他身经百战,功勋卓著,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高超的指挥艺术,是建国后中央军委认定的解放军36个军事家之一,尤其擅长游击战。毛泽东高度赞扬他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

中文名: 徐海东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 汉族

湖北省大悟县夏店区徐家出生地: 窑

出生日期:1900年6月17日   逝世日期:1970年3月25日   职业: 军事家  毕业院校:延安马列学院   代表作品:《红二十五军战史》   军衔: 大将

基本信息

姓名: 徐海东  省份: 湖北  城市: 孝感市大悟县新城镇徐家大湾  生辰: 1900年6月17日  忌日: 1970年3月25日

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徐海东(1900 —1970),生于湖北省大悟县(原属黄陂县)夏店区徐家窑(即今新城镇徐家窑)一个六代窑工家庭。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三十四团任代理排长。参加了北伐战争和黄麻起义。土地革命

1951年,徐海东同周恩来等在大连

战争时期,任黄陂县区农民自卫军队长,中共黄陂县委军事部部长兼区委书记、县赤卫军大队长,独立营营长兼党代表,黄陂县补充第六师师长,鄂东警卫二团团长,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三十八团、三十五团、三十六团团长,红四方面军独立第四师、第二十七师师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七

1927年07月,“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河区区委决定农民自卫队分散活动。返回徐家窑,以窑工为掩护,继续开展革命活动。

1927年08月,党的“八七”会议后,在窑工中秘密发展党员,先后在徐家店、上屋湾和邓俞咀建立党支部。

1927年10月,在党的“八七”会议精神鼓舞下,与田道生、丁彩光、田耕三一起,组织领导攻打夏店雨坛寺“缉私营”的武装暴动。夺得武器后,重新整编农民自卫队,转移到陂孝交界之苎麻岭山区打游击。

1960年,徐海东同夫人周东屏及子女们

1927年11月,奉黄陂县委命令,率领农民自卫队参加支援黄麻起义。起义失败后,黄陂重建党的工委,担任工委领导下的游击大队分队长。    1928年秋,任黄陂县委常委、军事部长兼夏区区委书记。

1929年初,领导夏区“年关暴动”。失败后,转移到黄陂塔耳岗一带,组织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

1929年底,鄂豫边区党委将游击队组成五个教导队,任第五教导队党代表兼队长。

1930年04月,任黄陂县赤卫队大队长。

1930年05月,任鄂东暴动委员会西南总指挥。

1930年10月,任黄陂县补充六师(实际上是赤卫队)师长。

1931年02月,第五教导队编入中共鄂豫皖军委警卫团,任警卫二团团长。

1931年03月,警卫二团改编为红四军十三师三十八团,任团长,后任红十二师三十六团团长。

1932年05月,任红四方面军独立四师师长。

1932年07月,任红九军二十七师师长。

1932年09月,任鄂皖工作委员会委员。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苏区后,带领红二十七师来到金家铺与皖西道委书记郭述申同志领导的英山独立团、六安、霍邱、霍山独立营会合,组成东路游击师,任副司令兼师长。后改编为红二十七军,任七十九师师长。

1932年11月,鄂豫皖省委决定重建红二十五军,任七十四师师长。    1933年02月,任红二十五军副军长兼七十四师师长。

1933年05月,对省委关于围攻七里坪的错误决定,提出反对意见,未被采纳,围攻七里坪失利,部队损失过半。

抗战中的徐海东

1933年06月,七里坪撤围后,红二十五军向皖西转移,在皖西坚持斗争。    1933年10月,红二十五军由皖西向鄂东转移,途中被敌人切断,率七十四师一部折回皖西。皖西北道委决定组建红二十八军,任军长,在皖西坚持斗争。红二十五军到达鄂东后,省委召开扩大会议,增补为鄂豫皖省委委员。

1934年04月,与吴焕先率领的红二十五军在河南省商城县豹子岩会师,合编为红二十五军,任军长,吴焕先任政委。

1934年05月以后,与吴焕先率领红二十五军打了许多胜仗,粉碎了敌人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七月至十月的三个月“围剿”计划。

1934年11月,根据中央指示,为准备长征,与吴焕先等同志率领红二十五军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从皖西转移到鄂东北。

1934年11月11日,省委遵照党中央指示,决定红二十五军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名义开始长征。改任副军长。

1935年初,在鄂豫陕省委(由鄂豫皖省委改组为鄂豫陕省委)领导下,红二十五军开展了创建鄂豫陕根据地的斗争。和吴焕先、程子华等同志率领部队开展游击战争,粉碎了敌人的反革命“围剿”,广泛发动了群众,建立了革命政权,使红二十五军发展到三千七百余人。

1935年07月,红二十五军跨过终南山,到达西安附近,得知中央红军北上的消息,鄂豫陕省委在陕西子午镇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红二十五军离开陕南西征,配合中央红军北上。陕南留部分同志坚持鄂豫陕游击根据地。与其他领导同志一起率红二十五军西进甘肃。

1935年08月,红二十五军到达甘肃陇东地区的泾川,政委吴焕先同志英勇牺牲,代理红二十五军政委和鄂豫陕省委书记。

1935年09月,在陕北豹子川召开省委扩大会议,决定徐海东任红二十五军军长,程子华改任政委。

徐海东雕像

1935年09月18日,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苏区永平镇,与刘志丹同志率领的红二十六、二十七军胜利会师,改编为红十五军团,任军团长和陕北省委委员。

1935年10月,率领红十五军团,取得了劳山、榆林桥两次战役的胜利,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的北上。

1935年11月初,党中央率领中央工农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毛泽东、彭德怀等同志到陕北甘泉县道佐铺红十五军团部,接见了徐海东和程子华等同志。

1935年11月3日,苏维埃中央政府命令,徐海东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十五军团军团长。

1935年11月下旬,红十五军团与中央红军并肩战斗,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伟大胜利,为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奠基礼”。    1936年02月,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组成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举行东征。他率领红十五军团,渡过黄河,进入山西,准备开赴河北前线,对日作战。在山西孝义县兑九峪战斗后,毛泽东同志决定两军团分路活动。红十五军团挥师北上,逼近太原,直取晋西北。

1936年05月,东征军回师河西。红十五军团回到陕北略事休整。中旬,奉命西征,配合左路军,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

1936年10月8日,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的静宁、会宁地区胜利会师。他奉党中央命

徐海东珍贵照片集(5张)

令,对张国焘做了大量的争取工作。

1936年11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他率红十五军团一部与红一军团并肩战斗,夺取了山城堡战役的胜利。

1936年12月7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任命徐海东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后,党中央命令红十五军团立即由甘肃海原县出发开赴商州,与张学良、杨虎城部队共同防御亲日派的武装进攻。    1937年0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初步实现了国共合作,红十五军团奉命由陕西商州、雒南开赴甘肃庆阳驿马关整训。

1937年08月,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八路军,任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旅长。

1937年09月,八路军开赴华北前线后,率三四四旅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斗。

1937年10月,平型关战斗结束后,随朱德、彭德怀同志参加晋东南粉碎日寇九路围攻的战斗。

1937年12月,根据党中央指示,和王震同志率部再次深入华北敌后开展山地游击战。

1938年06月,指挥町店战斗,歼灭日军第二十五师团一个联队,毙伤日军近千人,并击退来援之敌。

1938年08月,病倒在华北战场上,后回延安休养。他骁勇善战,不怕牺牲,在战斗危急时刻,经常身先士卒,被群众誉为“徐老虎”,先后9次负伤,积劳成疾。

1938年10月,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的身份列席了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会后进马列主义学院学习。

1939年08月,跟随刘少奇同志到华中开展工作。刘少奇是以徐海东的随从身份为掩护到新四军的。

1939年9月15日,离开延安。奔赴华中后,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总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员,艰苦转战在皖东一带。

徐海东

1939年12月,在皖东周家岗,率领新四军第四支队与日寇激战三昼夜,取得了皖东反扫荡中的一次重大胜利。当时,还任中共中央中原局委员,后中原局与东南局合并组成中共中央华中局,任华中局委员。

1940年01月,由于紧张的战斗生活,劳累过度,旧病复发,病倒在皖东战场上。

1940年05月,在安徽省津浦路西根据地休养。

1940年08月,在江苏省淮安一带休养。

1941年05月,任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后长期治疗、休养。[2]    1946年08月,在山东诸城、莱阳等地休养。

1946年09月,从山东到大连市休养。[3]

1954年10月,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在疗养期间,写了几篇重要回忆录。    1955年09月27日,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

1956年09月,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八大”后,从大连回到北京。

1958年10月,任第二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病情稍有好转,到湖北参观访问,进行调查研究。

1957年徐海东(右)黄克诚在阅兵典礼上

1960年10月,主编红二十五军战史,并向编委会提出,一定要写党、写人民、写集体,不要突出个人。

1962年10月,红二十五军战史编成后,又一次累得大吐血,病危九天。    1964年10月,任第三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

1969年04月,带病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担任大会主席团委员并当选为中央委员。

1969年10月25日,病中的徐海东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强行“疏散”到河南省郑州市。

1970年03月25日,在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下,含恨逝世于郑州。[4]

生平事迹

徐海东是一个从农村贫苦窑工成长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高级将领。他一生的经历,完全能绘成中国革命战争最生动的一个画面。近代中国因阶级压迫造成的深重苦难,在徐海东身上有最鲜明的体现。他年轻时,有一次挑着瓦盆到外乡卖不出去,冻饿交加晕倒,幸亏一位农妇给了碗热粥才能活下来。苦大仇深的他,一旦听到共产主义的宣传,便会为改变自身和本阶级的地位而拼命战斗。代表反动地主豪绅利益的国民党当局,不但残酷镇压这些反抗者,对他们的家属也进行株连报复。美国记者埃德

加·斯诺于1936年到陕甘苏区采访徐海东时,异常吃惊地听到“国民党军一共杀了徐家66人”,他的“27个近亲,39个远亲”“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甚至婴孩都给杀了”,斯诺就此懂得了什么是中国的阶级战争。[5]  土地革命时期

蒋介石亲兼武汉“剿总”司令,在鄂豫皖边区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由此大别山区成为坚持革命武装斗争最长的地区之一,杀掉一茬又生长出一茬——红四方面军撤走后建立了徐海东领导的红二十五军,红二十五军长征后又建立红二十八军,抗日战争中这里又建立起新四军的江北部队和五师。正是由于有徐海东这样的成长于鄂豫皖血泊与烽火中的老战士,才有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并在党的史册上用鲜血写下了光荣。

徐海东参加革命只是为阶级的解放,个人日后的目标仍是当个普通劳动者。他虽当了军团长,还向新交的朋友斯诺说:“我做窑坯又快又好,革命胜利后,我仍是个有用的公民。”

红军初建时,徐海东虽当过正规军的班长、排长,但毕竟缺乏组织大部队的经验,是靠边打边学,用鲜

徐海东与家人

血交的学费。当时部队火力很差,农民战士普遍缺乏战斗经验,他从当队长起,直至当军长,都是在最前线指挥,并亲自带领战士冲杀,先后9次负伤。当副军长时,他在火线上被子弹从左眼底下打入,从后颈穿出,抬下阵地后第5天才醒来。他苏醒后的第一句话就问:“现在几点了?部队该出发了吧?”身边的护士周东屏(后来成为他的夫人)回答:“四天四

夜人事不省,真把人急死了!”徐海东却不在乎地说:“我倒睡了个好觉。”    通过在大别山多年的战争实践,徐海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往往与敌人一接火,就能判断出对手的兵力和火力情况。1934年春,他在皖西葛藤山作战时,以不足2000的兵力一举歼灭追来的敌军两个团。被俘的敌军师长柳树春对此十分不解,竟当面问:“军长,你是黄埔几期?”徐海东回答说:“我既没听过保定的课,也未入过黄埔的门,我是‘青山大学’毕业的!”

当时,因环境残酷,经常出现叛徒,一些领导人盲目地乱搞“肃反”。徐海东为人耿直,一次,在省委会上当面批评书记指挥错误,有人便想给他扣上“反革命”帽子。他得知后,感到不如在战场上牺牲落得个光荣,于是留下文件,挥舞大刀率警卫队带头向敌人冲锋,一举打垮了一个旅。战后,那位书记来找他,非常激动地拉住他的手称赞不已,并对大家说:“我不死,不许再有人说徐海东有问题。”此后,党内再没有人怀疑徐海东对革命的忠诚。  [6]

毛泽东主席给徐海东写的信

作文九:《鞠躬尽瘁做学校发展的领路人》2900字

鞠躬尽瘁做学校发展的领路人

宋增平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时间过得真快,在五一路小学工作一晃快10年了。10年,在岁月长河中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10年,我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五一路小学,五一路小学也留给了我一段弥足珍贵、永生难忘的回忆。在五年的校长任期中,我经历了五一路小学的工棚办学、店面办学及如今现代化教学的艰辛发展历程,我见证了五一路小学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涅槃之路,我体味了五一路小学创业之路的阵痛与喜悦、泪水与欢欣。感谢教育局领导,让我能在这片创业的热土上与全体五一路人携手辛勤耕耘;感谢五一路小学的全体教师的关心、支持与帮助,让我有勇气排除一切困难走到了今天。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对自己在校长岗位所做的工作加以梳理、盘点和反思,这既是一种自我激励和加压,也是一种理性的思考,更是接受领导指导、同仁相助的极好机会,下面将我五年来的工作向诸位陈述,恭请领导、同行指正。

一、信守一个承诺

五年前,在进行校长的就职演说时,望着一双双渴望、期盼、信任的目光,我庄严承诺:“为工作俯下身做一头任劳任怨的牛,为教师挺起腰做一把遮风挡雨的伞”。为了这份承诺,我夙兴夜寐、食不甘味。无时无刻不想着学校的发展,想着教师学生的成长,我放弃了很多的双休日,也没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妻儿。

作为一名至今还未拥有

独立校园、规模最小的市直学校校长,我深知肩上的担子。对待工作,我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学校从信心年走向希望年,从梦想年走向腾飞年;校园面积从5亩到15亩,再到30亩;学生从不足百人到今天的1千余人。为了当初的那份承诺,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一直和大家在努力;五年来,我一头青丝变成了今天的满头白发。

二、坚持了两个公开

(一)校务公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以制度约束人,根据上级文件和局党委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相继出台了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学校管理制度汇编》。通过制度的落实,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做到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我把学校做为自己的家,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为学校的发展竭尽全力、严以律已、宽以待人、树立了良好的模范形象。

(二)财务公开。在财务管理方面,我们建立健全了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成立了财务管理小组,一把手不直接分管财务,凡大额支出,必须先研究,后列支,集体签字后核销,及时公开,增加财务工作的透明度。

三、做好了三件事情

(一)带队伍、炼精神

1、出干部、出名师,抓好了干部队伍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全面实施了以提高执行力为重点的干部队伍建设,以亲和力为主的

班主任队伍建设,以教学力为主的教师队伍建设。大兴学习之风,先后组织学校中层干部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首届及第二届中层干部高级研修班学习,组织全体班主任参加全国首届班主任锦囊报告会,校级领导都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北师大新余教育系统管理干部高级研究班学习。

着力建设了一支具有高度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富有改革创新、求真务实的老师队伍,一是加强师德修养、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二是加强了业务培训,通过举办校内“希望杯”“奋进杯”教学基本比赛,提高教学能力;三是选派骨干教师走出去学习,到本市兄弟学校、到外市学校、到外省学校去听课、听讲座,更新教育理念;四是开展师徒结对子活动,由骨干教师、高级教师带年轻老师,从备课、上课等方面进行指导,使青年老师迅速成长,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2、鼓信心、树勇气。一直以来,我们经历了一个许多改制企业学校都曾经历过的艰难和困惑:师生士气低落、社会认可度低,教师人心思走、生源大量流失„„学校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为找回属于学校的自信,找回属于教育的自信,找回属于教师的自信,这就是我当校长要做的第一件事情。2007年起,我连续三年把学校表彰大会的会场设在新余市会展中心;我想尽一切办法筹措资金,率先在市直小学给每位教师发放了一台手提电脑;在建国五十周年全市教职工“歌唱祖国”合唱比赛中,作为一个只有30余位教师的学校,我们凭着坚韧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心,力挫群雄,勇夺全市一等奖。如今在

各种比赛中,我们出手总能摘金夺银。全体五一路人用自己超凡的勇气和不懈的努力赢得了尊严,赢得了尊重。

3、聚人心、炼精神。为在教师队伍中营造“团结、紧张、愉悦”的工作氛围,使同事之间关系和谐、领导与教师关系融洽,学校管理富有人情味,炼就一种“与人为善,互相欣赏,精诚合作,渴望崇高,追求卓越”的为人准则和团队精神,我写了《我的兄弟姐妹》、《努力保持学校的精气神》等文章与老师共勉,我深深感受到了真情的美好,关怀的温暖,信任的力量。凭借集体的智慧与才华,依靠共同的理想与信念,我们才凝聚了旺盛的人气,才鼓足了前行的动力,也才拥有了五一路小学今天的成就。

(二)提思想、塑文化

在学生培养教育上,我抛弃了一切功利思想,提出学校的办学宗旨就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指出了成才不在当期,要求每位教师树立合格就是优秀的增值性评价体系,让考试成为孩子喜爱的活动。

(三)搞科研、出特色

1、改进教学模式,课堂教学长短课时相结合。率先在全省实施长短课时制,并打破班级建制,根据学生兴趣爱好临时组班上课;根据课程实际及学生学习方式的需要,开设20、30、40、50分钟不同时间长度的长短课。形成了以文化为本位、体现人格化和多元化特征的“五一路小学课程”模式。

2、留守儿童。为了让留守儿童能与其他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使留守儿童平等享受优质教育的机会,这些年来,我校联合社

会各界力量,通过创办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建立红领巾留守儿童俱乐部,创建红领巾心理咨询室,实施红领巾留守儿童关爱工程等,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并适时进行经验总结,荣获了全市“留守儿童快乐家园特色工作奖”,目前我校省级课题《城市留守儿童的教育实践研究》已成功结题。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我们使学区内留守孩子“离开父母不乏亲情,留守在家不缺关爱”,为留守儿童筑起了一道爱的港湾,真正让留守不再孤独。

3、在考试评价上,我们改变了过去课程实施的太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过于单一化的考试评价。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把单一的笔试改为笔试、口试和实践相结合的考试;把考试改为情感、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全面评价。让考试真正成为了学生喜欢的活动。

4、创建智慧课堂工程,做好省级课题《智慧课堂与幸福人生》的申报工作。加强课堂监控,提升教学质量,让教师喜欢教学,体会教学的激情,体验成功的喜悦。

5、三位一体。我们进一步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充分调动社会、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形成教育合力。加强与社区、家庭的联系,开展了“小学生文明卧室”、“新三好学生”的评选活动,把学生在社区和家庭中的表现作为评选的重要依据。

工作中的成绩将化为我的动力,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是我今后整改

的目标,我决心在上级领导和老师的帮助下,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请大家一如既往地帮助我,支持我。

谢谢!

作文十:《对诸葛亮“鞠躬尽瘁”精神的再认识》7800字

对 诸 葛 亮

‘ 躬尽瘁 ”精 神 的再认识  ‘   鞠

禽 刘 光 利

三 国时 杰 出的政 治 家和 军 事 家诸 葛亮 在 ( ) 后   军队 ,七年之 间五次北 伐 ,还 包括一次抵御曹魏的入

《 出师表 》中谈 到 自己对 蜀 汉政 权 的感情 与 志 向时  侵 。六次 战争 ,几乎年年都有战事 。他奔波于 陇山蜀

曾言 : “   臣鞠 躬尽力 ,死而后 已”n 。后世选本多将  水 间 ,和将 士同甘共苦 ,劳作几无虚 日,因此也严 重    “ 躬尽 力 ”改 为 鞠 “ 躬尽瘁 ” 。这四个 字确 实恰  地 损 害了他 的健 康 。 当司马 懿得 知诸 葛 亮 “ 兴夜  鞠 夙

如其分地体现 了诸 葛亮 毕生 的理想追 求和言行实践 。

寐 ……所 啖食不至数升 ”时 ,便断定 “( 葛 ) 诸 亮将  死 矣”。   刘禅是个不 理政事的享乐皇帝 。他 只管 当皇帝 ,

其余 的事情 全 由诸葛亮裁决 ,包括重要 的诏 书都由诸

诸葛亮 以毕 生经 历实践 了 “ 鞠躬尽瘁”

东汉 建安 十二年 ( 0 年 ),经徐庶 等荆 州士人  葛亮起草 。 “ 27   诸葛一生唯谨慎 ” ,奉行 唯美主义 ,任  的举荐 ,在 军 阀混 战 中尚无 立 锥之地 的刘 备三顾 草  何 事情 都追 求 完美 无缺 ,万无 一失 ,因此 只能 少 休  庐 ,请 计于在隆 中隐居待时 的诸 葛亮 。诸葛亮的 “ 隆  息 ,多工 作 。恢复吴蜀 同盟 ,平定南 中叛乱 ,闭关息  中对”精 辟地分析 了天下 的形 势 ,提 出了统一天下 ,   民 ,发展经济 ,操练军 队 ,件 件都要 他亲 自抓 。百官

应走 鼎足 三分 ,联孙抗曹的道路 。建 安十三年 ,曹操  要他 监督 ,军队要他训练 ,军械要他 改 良,农业要 他  大 举南 下 ,败 刘备 于长 阪 。诸 葛亮 “ 任于 败军 之  倡 导 ,北 伐要他指挥 。不仅如此 ,他甚至连 账簿也 要  受 际 ,奉命于危难之问” ,出使 江东 ,联结孙权 。诸  亲 自过 目,受罚处杖击二 十以上的事也要 亲临过问。     葛亮以隆 中战略的坚定原 则与孙权 谈判 ,订立双边 同

个人的精力毕 竟是有 限的。食少事烦 ,诸葛亮终于

盟 ,使孙 权认识到 “ 非刘豫 州莫可 以当曹操者 ” ,

在第五次北伐时病逝军 中。弥 留之 际 ,他还 是不忘国

作 出让步 ,同意 鼎足三分 ,发 兵拒操 。赤壁战后 ,孙  家 ,逐一召见军 中将官 ,安排 后事 ,劝勉尽忠国事 ;

权将荆 州 “ ”给 刘备 。H 后数年 ,在 诸葛亮 的策  安排好接班 人 ,部署好 退军策略 ,然后才很不情愿地  借   此

划 以及 “ 常镇守 ” 、提 供 “ 足食足兵 ” 的后勤保障

闭上 了辛劳的眼睛 。蜀军按 既定策略 ,安然而退 。司    下 ,刘备夺得益州和汉 中 ,建立了 “ 蜀汉 ”。刘 备称  马懿不知虚实 ,不敢追逼 ,只是等蜀军退完 ,欣赏蜀  帝后 ,诸葛亮 出任丞相 ,总理 国家大事 。   章武 三年 (2 年) ,刘 备为夺 回荆 州并 报东 吴  23 春

军扎营之地时 ,赞叹说 : “ 天下奇才也 。”   对于诸葛亮 的事必 躬亲 ,质疑者颇多 。时任 丞相

为治有体 ,上下不  袭杀关羽之仇 ,倾全 国之 力去伐东吴 ,兵败后 在永 安  府主簿 的杨 额就 对此提 出批评 : “

“ 托孤 ”于诸 葛亮。后主刘禅即位 ,诸 葛亮受 封武乡  可相侵 ,请为明公以作家譬之 ……今 明公 为治 ,乃 躬    侯, “   开府治 事”以处理国家的 日常事 务 ,又兼任益  自校簿书 ,流汗 竞 日,不 亦劳乎 。” 杨颞认 为作 为  州牧 。当时 ,全 国的军 、政 、财 , “ 无巨细 ,咸决  丞 相就应 该坐而论道 ,督导官府 各司其责 ,具 体的事  事

于亮 ” 。

情应让部 下办理 ,大小事 务都躬尽劳心 是不对 的 ,势

诸 葛亮 经 过几 年 的精 心 准 备 ,于建 兴 五年 (2   必 疲 于奔 命 。诸葛 亮认 为杨 颤 的批 评 中肯 ,虚心接  27

年) 向后主 上了著 名的 ( ) 《 前 出师 表 》,开始 了他  受 ;但他就 是做不到 ,因为他没有 条件做 无为而治的  北 伐曹魏 的统一事业 。从2 8 2 年一2 4 ,诸葛亮亲率  太 平丞相——虽然躬亲或会产生致 属下不负责任等负  3年

D第・   ・} 1 复- 期・ 0 - ‘ - 期 葶 }  置 璺 1 7 ‘

面影响。无论如何 ,诸葛亮勤政 的精神可嘉 ,为国的  然 以 自己的勤勉和能力逐渐获得 了刘备 的信任。所 以

忠诚可鉴 。

到 白帝城 “ 孤 ”的时候 ,刘 备才会对 诸葛亮 说 出  托

君 诸葛亮一生忧 国治家 ,严 以律 己,对 子女 的教育  “ 才十倍 曹 丕 ,必能 按 国 ,终 定大事 。若嗣 子可  相 当严厉 ,不仅 不给后代 以特权 、财物 ,而且要他们  辅 ,辅之 ;如其不才 ,君可 自取”这样令诸 葛亮不得

涕泣 ”的话语 。n此后 ,诸葛亮得 以真正    “ 淡泊明志 ” 、 “ 宁静致远 ” , “ 情欲 ” 、 “   绝 忍  不感 动而 “

屈伸” ,像他 当年在隆 中生活那样 ,作好建功立业的  掌 权 ,真正 去实现他 的人 生 目标 ,可是这个 时候 的

准备。

诸 葛亮 已经4 0多岁 了。中年的诸 葛亮 深感时间的 紧

鞠躬尽瘁”地 干。他在  诸葛亮的个人生 活极其简朴 。他在给 后主刘禅的  迫 ,所 以他才会拼命去

干 , “

道 表文 中说他 家在 “ 成都 有桑八 百株 ,薄 田十五  《 出师表 》中这样说 :

臣本 布衣 ,躬耕 于南阳,苟全性命 于乱世 ,   不求闻达 于诸 侯。先帝不以 臣卑鄙 ,猥 自枉屈 ,

顷 ,子 弟衣 食 ,自有佘饶 ” ,这是 指在 占领 益 州之

后 ,以刘备赐给的那笔钱所购置的一份产业 ,一家人  就靠此过活。至于他 自己在外任职 ,没有多的开销 ,   “ 随身衣食 ,悉仰于官 ,不别治生 ,以长尺寸 ”。难

;獗巨于芋庐之 中, 臣 当母毒事  史暴攮    , 一

激 ,遂许 先 帝 以驱 驰

能可贵的 ,正是诸葛亮不因身居高位而随意增加私产

诸葛亮的这番表 白当是他的肺腑之言 。在封建时

这一点 。他最后在表 中诚恳地表示 :在他死后 , “   不  代 ,深受儒家传统文 化影响的知识分子 ,谁不希望有  使 内有余 帛 ,外有赢财 ,以负陛下 ” 。     。史称诸葛  这样一个受到重用 ,能以 自己学识报效国家和社会的

亮死后 , “ 如其所言”。   机会?刘备对 诸葛亮 的 “ 三顾 ”和 “ 托孤 ” ,以及诸  诸葛亮在临死时 留下遗命 ,要求丧事简办 ,不仅  葛亮 “ 臣敢 竭股肱 之力 ,效 忠贞之 节 ,继 之 以死 ”   提出就近葬 汉中定军山 ,而且还特别嘱咐 : “   因山为  坟 ,冢足容棺 ,敛 以时服 ,不须器物 。””   的表态 ,都为诸葛亮之所 以 “ 鞠躬尽瘁 ”作了很 好  的回答 。这其 中不仅 有对刘 备的知遇之恩的回报 ,更

有推动他为理想的实现而竭尽努力的儒家观念在起作

二 、诸葛亮为什么要 “ 鞠躬尽瘁

诸葛亮的理想和抱 负是什 么?那就是面对东汉王  室的衰 微 ,群雄 并立 ,争 战不休 的严重 局面 ,而 去

“ 兴复汉室” 『 。 】    必须指 出的是 ,诸葛亮提 出 “ 兴复汉室 ”,并非

三 、诸葛亮的 “ 鞠躬尽瘁 ”精神是

中华 民族的宝贵财富

近几年 ,社会科学研究 ,尤其是历史研究领域 ,

是要去维护或恢复 已经快要 崩溃了的东汉王朝的黑暗  出现 了一些不 良学风 。某些人 以今人的是非观念去臆

统治 ,而是 以此作为统 一的口号 。因为 ,诸葛亮所选  测古人 ,为 了标新 立异而做翻案文章。即以诸葛亮研

择的 “ 明主”刘备 ,虽 自称是 “ 汉景帝 子中山靖王胜  究为例 ,便 出现不 少从根本上否定诸葛亮的论著 ,如  之后” ,但 《 略 》早就指出他不 过是 “ 典 临邑侯枝属  《 下神坛 的诸 葛亮 》、 《 走 诸葛 亮必败 —— 中国伪  也 ”,正如裴松之所说 : “   先主虽云 出 自孝景 ,而世

智慧 的宿命 》、 《 疑 诸葛亮 的 “ 躬尽瘁 、死 而  质 鞠

数悠远 ,昭穆难明 ,既绍汉祚 ,不知 以何帝为元祖 以  后 已 ” 》、 《 诸葛亮 是玩 弄权 术的老 手还是鞠 躬尽

立 亲庙” [] 葛亮对此不会 不知道 。他选 择刘备  瘁的忠臣? 》、 《 1o诸 4 我看诸 葛亮之 “ 鞠躬尽瘁 ,死而后

为 “ 明主”的原因 ,决不是因为他姓 “ ” ,而是刘  已” 》、 《 刘   诸葛亮不过 是个野 心小人 》 、 《 倾朝  权

备本身所具有 的若干有利于诸葛亮发挥能力 、实现理  野 的诸葛亮 》等等 。只是 ,它们质疑 诸葛亮的理由 ,   想的长处 。诸葛亮 “ 兴复汉 室”的实质是要以一个新  是 经不起 推敲 的 。比如质 疑诸 葛亮 “ 鞠躬尽 瘁 ”精

的汉王朝去取代旧的汉王朝 ,重新实现统一。

神 ,无非是说他 怀有个 人卑鄙 目的 ,那就是要篡权 ,

如果 以今人的眼光来看 ,我们当然可 以批评诸葛

理 想和现实总是有距离的。客观地 说 ,渚葛亮出  甚至要取 刘禅而代之云云。

山以后 ,在 很长 一段时 问并没 有真 正得到 刘备 的重  用 ,而是被刘备抛 在荆州负责后勤 。但是 ,诸 葛亮仍  亮是权臣 ,是愚忠。但是 ,评价历史人物 ,一个最基

Q 年篇嬲 . 篇  期 . . 墨

本 的原则就是不能超越历史而 苛求古 人 ,不能用今天  是 这种行 为历来被后世所唾弃 ,被看成是大逆不道 。

的标准去要求古人 。诸 葛亮 《 出师表 》中 “ 教训 ”刘  这 种 行为 与 中国 为政 者的传 统政 治理 想 相悖逆 ,所  禅 的那些 话 语 ,以及 “ 中府 中 ,俱 为一 体 ”的要  以 ,历代 杰 出辅 臣都 不屑 于此 。诸 葛亮 不怠懈 其 职  宫

求 ,表面上的确超 出了封建 时代的君臣规范 。但是 ,   守 ,鞠躬尽瘁辅佐刘禅 ,且丝 毫不生取 代之 心 ,也 正  这是有特殊背景 的。刘 禅年幼 暗弱 ,刘备对此 了解深  是为了实现其政治理想 。如果仅仅从 诸葛亮在特殊 情

刻 ,所 以在 “ 托孤 ”时才 会说出 “ 如其不才 ,君可 自 况下使用过 “ 鼎” 、 “ ”这样极 其个别的字眼就    九   孤 取 ”这 样 的话 以及要 刘 禅对 诸葛 亮 “ 事之 如 父 ”。

n 在这样 的情况下 ,诸 葛亮必须大权独揽 ,才能推进  剐 他 的工作和政 策。诸 葛亮是这么做 的 ,而且在 做的过  断定他有篡 国的 “ 心”而忽视他以毕生精力为蜀国  野

“ 鞠躬尽瘁 ”的客观事实 ,显然是难与苟 同的 。   正是 因为诸 葛亮具 有 “ 躬尽瘁”和忠于国家的  鞠

程 中表现 出了对 蜀汉刘 氏政权的 愚忠 ,但 是这

并不能  美德 ,所 以不但 使他 的部下感戴 ,连他 的敌人都敬服  成为指责 他的理 由。我们要看 的是在他 大权独揽后有  不 已。史 载 ,蜀亡后 ,晋王司马 昭便号 召群 臣学 习诸  没有谋私 和篡权 ,他的愚忠是不是对 国家有 利和符不  葛 亮 的兵法 ( 当然还 包 括他 的为 人 );司马 昭的儿

符 合那个时代的道德标准 。三 国时的权 臣很有几个 ,

诸葛亮是 根本不能相提并论的 。   在 那个时代 ,皇帝是 国家 的代表和象征 ,忠君就

子 、后来 做了皇帝的晋武帝司马炎还亲 自向蜀汉 降臣

我得此人 以 自辅 ,岂有今 日之劳乎 !”n  卅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 ,诸葛亮并没有 实现他统一

除诸葛亮外 ,典型 的还有曹操 、司马懿 ,但是他们与  樊 建请教 诸葛亮治国之方 ,并感 叹地说 : “   善哉 !使

是最大的爱 国。诸 葛亮 虽然 大权 在握 ,却是非常忠于  国家的理想 。他为 中华 民族 留下 的 ,不是一个 强大的

以刘 禅为皇 帝 的蜀汉政权 的 。 他 不 怠懈 其职 守 ,鞠  皇朝 历 史 ,而 是 一笔 无法 估量 其价 值 的道德 精神 遗  躬尽 瘁地 辅 佐刘 禅 ;他 虽然有 取 代刘 禅而 自立 的实  产 。这遗产作为宝 贵财 富的价值远远 超越了世问追求  力 ,却丝毫 不生取 代之 心 ,这是 多么的难能可 贵啊 !   功利 、目光短浅 的政治 ,而在中华民族 精神人格上打

在 中国历史 上 ,无德 无才 或年幼无知 的君 王 ,最终被  下了深深 的烙 印。尤其是在一个军 阀混战 、动荡不休  辅 臣取 代的不在少数 ,如三 国时期就发 生过曹氏家族  的时代 ,实 力派 、强权人物皆崇 尚权谋诈术 ,弃仁义  篡夺刘汉皇权 和司马氏家族取代曹魏皇权 的事情 。但  道德如 敝屣之 际 ,诸葛亮却始终能够坚守道德 、理想  信念 ,从而 为 中华 民族树立起了万世楷模 ,使 中华 民  族学 会如何 在黑暗乱世 中保持 良心正义 ,在苦难 中坚  持希 望和光明 。   诸 葛亮 的一生 ,是大仁大义 、大智 大勇的一生 ,   是 中华民族各种美德 的集 成 、化 身。他 虽然未能实现  自己的政 治理 想 ,但 其所 体现 出 的为理 想 “ 躬尽  鞠 瘁 ,死而后 已”的精神 ,哺育了 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  子孙 。诸 葛 亮的 精神 ,就 是一 种 自强不 息 、坚 忍不  拔 、百折不 挠 、生 死不渝 ,为正义 、理想 、信念奋斗  的精 神。这 种精神在 中华民族面临逆境苦难 ,遭逢生  死 存亡之际 ,尤其具有无穷 的感召 力。每 当中华 民族  遭 受 外侮 等危难 之 时 ,诸 葛亮 的精 神就成 为 民族复

兴振

兴的动力 ,诸葛亮 的生平就最 容易引起 志士 的共  鸣 ,诸 葛亮 的事 迹就 成为 人们 学 习的榜 样 。东晋 时

期 ,陶侃 、祖逖 为了收复北 方失地 ,闻鸡起舞 ,清操  自励 ,其精 神动 力 即源 出诸 葛亮 ;岳 飞率领 军 队北  伐金人 ,也是 以诸 葛亮为 自己的精神支柱 。史载 ,岳  飞常读诸 葛亮 前后 《 出师表 》,每读必为流涕 ;并手

熟  ,  飘   , l

张献 忠帝蜀实情考 之六

● 冯广宏

梓潼大庙 塑像

梓 潼七 曲山有 座 大庙 ,里 面供 奉着 许多 民 间神祗 ,其 中有 文 昌帝君 张 亚子 ,位 于文 昌

宫 。大 顺元 年 ( 6 4 )十 月 ,张献 忠派孙 可望 率军 夺取 汉 中 ,受 到李 自成 部下 贺珍 的打  14 年 击。张献忠大 怒 ,亲 自领 兵救援 ;得 胜 回营 时路过梓 潼 ,发现 了这座文 昌官 。刘景伯 《 蜀龟

鉴 》记载 :献 忠 “ 梓潼七 曲山,左右告 以文 昌神姓张 。献 日: ‘ 过   吾祖 也 !’追封 ‘ 始祖 高皇  帝’.从 官献谀 ,比李唐之祖混元 。遂命建 太庙 ;归而落成 。”张献忠还 赋了一首诗 ,并且附  .

庸风雅 ,命令从 官全 部唱和这 首诗 。 “ 少迟 ,斩 。刻石 八卦亭 内。” “ 梦文 昌责之 ,令 为文  寻

致祭。凡涉文 义者 ,斩之 。献 大声日: ‘   尔书 ,咱 自 文!’” 做

记录下来 的张献 忠 口述祭文是 : “   咱老子姓 张,你也姓 张 ,为甚吓咱老子?咱与你联 了宗

罢 。尚 享 !”

如此尊 崇而高雅 的韵事 ,野 史作 者动不动就 写 “ !”我们真希 望那是封 建文人 的诬蔑  斩

不实之 词。此书接着 记下两条 口碑资 料 : “ 曰:献初过梓 潼,梦人 以 ‘ 或 宗弟 ’红柬来谒 ,戒

勿杀梓 潼人 。献语人 日 : ‘   咱一 家兄弟 ,人 ,何忍 杀之 ?’故梓潼得 免。” “ 予问梓 潼人 :献  屠梓 ,惟 贾、裴二姓不杀 , 司香户,故 贾、裴二姓世 为道士,报神 恩 ,为塑贼像 于殿 内。” 命

胡 昭 曦教授 曾做过调 查 ,各个 县 几乎 都有 一些 氏族 可 以免 杀 ,如灌 县有 贾 、苟 、董 、

皮 、王等姓 ,郫县有孙 、唐 、苟 、范 、徐 、马 、刘等姓 。其原 因尚待考证 。梓潼 贾 、裴二姓

书 《 出师表 》文 ,成为千古名迹 ,至 今尚存 。南宋 丞  晋春秋 》, 中华书局l 5年版 。 99   相文天祥 ,被 元军所 俘后 ,忽必烈 多次劝降 ;但文 天

了很 多诗词 来表达 自己的忠 贞之 志。其 中最著 名的便

[ ] [ ] 5 [ ]8 [ 1]1 ] 1 ] 1 ] 1 ] 1 ] 1 ] 2 3 [ ]6 [ ]1 [ 2 [ 3 [ 5 [ 6 [

[ 8   7

祥却坚 贞不 屈 ,从容就义 。他在被 囚禁的两年 间 ,写  《 三国志 ・ 蜀书 ・ 诸葛亮传 》,中华书局 1 5 年版。 99   [] 见 《 “ 4参 借荆 州” 的是是 非 非 》, 《 成都 大  [] 《 7 三国志 - 书 ・ 葛亮传 》注 引 《 蜀 诸 魏氏春  [ ] 《三 国 志 ・蜀 书 ・ 戏 传 》注 引 《襄 阳 9  杨   [0 《 1 ] 诸葛 亮集 》文 集卷 一 《自表后 主 》,中   [ ] 《三国志 ・ 书 ・ 主传 》裴松 之注 ,中 1 4 蜀 先

华书局1 5 年版 。 99

是 《 正气歌 》,那里面就有 “ 为出师表 ,鬼神泣 壮  学学报 》l 9 年第3   或 95 期。

烈 ”句 。   今 天 ,虽然封建 时代 早已成为过 去的历 史 ,国家  秋 》,中华书局 1 5 年版。 99

不 再 是个 人 的 而 是人 民的 , 是 ,诸 葛 亮 那种 为 国  但

们需要 学习和继承的优 秀文化遗 产。如果我们 的时代

家、 为事业 、为理 想而 “ 鞠躬尽瘁”的精神 , 仍然是我  记 》,中华书局 1 5年版 。 99

多一些 像 诸葛亮这 样 “ 躬尽瘁 ”,不谋 私利 的 “ 鞠 公  华书局1 6 年版 。 90

仆”, 我们的国家和 民族的发展一定会更加美好。

注释 :

[ ]1 ]《 国志 ・ 书 ・ 葛 亮传 》注 引 《汉 1 [  三 9 蜀 诸

作者单 位 :绵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

Q 年

-   . _ 鹃